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大學生職業素養心得(精選5篇)

大學生職業素養心得(精選5篇)

學生職業素養心得 篇1

對於大學生而言,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就具備了入職的敲門磚。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職業素養的高低。職業素養越高,獲得成功的概率就越大。通過多年的學習與實戰工作經驗,總結出幾點良好職業素養的具體表現,旨在為廣大學生提供快速、有效的指導,樹立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加強自身能力與素質的綜合提升。

大學生職業素養心得(精選5篇)

1、 愛崗、敬業、全力以赴很多人認為,這點很容易做到,是一個職場人員必備的基本素質。但是在日常工作中堅持做到最高境界的人並不多。比如同樣的一個工作一個任務,大多人是報着完成的目的和態度,而優秀的職業人是追求完美的。也正是因為他們比常人更努力、更敬業、更認真、更執着,才收穫了卓越的工作能力,才有了晉升的可能。全力以赴地去做一件事,才有奪得第一達到100%的可能;如果你在付出的時候就首先打了折扣,那麼得到的結果也肯定不盡完美。不管你的資質如何?你的能力如何?真正的愛崗、敬業的心態與行動,是職業生涯中想要獲得成功最為首要的品質之一。初入職場就更不能找尋捷徑,更需要的是這種腳踏實地、全力以赴的精神!

2、 強烈的責任心與使命感我們都説,在選擇工作的時候,很多人從事的並不是自己理想的工作。雖然説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但是面對如此競爭激烈的社會現狀,先就業再擇業也成為大多數畢業生的座右銘。那麼既然選擇了,你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愛上它——你現在的工作!其實工作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你對它是要負責的,因為你的責任感不僅讓它更好地“成長”,同時通過這份責任也讓自己有了更多的資本與經驗,這未嘗不是一種回報。帶着一份感恩的心對待你的工作,因為是它讓你的生活更充實,讓你的人生價值得以最完滿的體現。而大多數的企業在提拔員工的時候,往往選擇的也是那些有所擔當,勇於承擔責任與壓力的員工。因為這是一個成功領導者應該具備的品質。

3、 團隊協作意識團隊協作意識也是大學生應該具備的最重要的職業素質之一。社會的生力軍已經被八零、九零後所替代,這一代的孩子們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受到父母的寵愛,在外又吃不得苦。所以現在有一個時髦的字眼是現在很多人的狀態——“宅”,越來越多的宅男宅女們更加自我,而現實社會中的一切合作關係都需要的是溝通與配合。我曾經參加過多次團隊拓展活動,發現有很多能力較強的人組建的團隊往往最後沒能戰勝那些貌似能力平平的人組建的團隊。後來發現,團隊協作意識才是一個團隊成敗的重點。前者的團隊大家都想更多地表現自我,缺少團隊平衡意識,而後者恰恰相反,他們在團隊出現失誤的時候彼此鼓勵;需要出謀劃策的時候,大家集思廣益,溝通融洽;明確指揮者的地位,能夠按照領導人的要求腳踏實地地去執行去完成命令。“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一隻螞蟻來搬米,搬來搬去搬不起,兩隻螞蟻來搬米,身體晃來又晃去,三隻螞蟻來搬米,輕輕抬着進洞裏。”可見前者就是個人主義,遇到問題時互相推諉、不講協作缺少團隊意識造成的後果;而後者讓我們看到團隊的力量是無窮盡的!

當然要想成為一名出色的職業者,還需要具備更多更完備的職業素養,那麼就讓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不斷修正自己的言行,在不斷地學習與實踐中完善自我。

大學生職業素養心得 篇2

從職業道德教育的內涵來看,大學職業道德教育是大學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是社會規範在個人身上的體現,同時也是個體接受 外部經驗、內化外部經驗指導自己行為的重要形式。所以,大學職業道德教育對個人、學校教育乃至整個社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迫切性是由大學生職業道德的現狀決 定的。大學職業道德教育是根據當前的高校學生道德素質做出的針對性反應, 嚴峻的大學生職業道德素質現狀已經為高校教育工作敲響警鐘。

二、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是大學生髮展階段中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大學教育的目的在於大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讓他們掌握更多的知 識技能,能認識自己、認識自己與外部世界的關係,形成正確的自我 意識、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大學時期是人的自我意識發展和自我統一性確立的時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逐步克服一些由學校走 向社會過程中的不適應和障礙是這一時期的主要心理課題。 大學職業道德教育有利於這些課題的實現,達到提高大學生整體素質的目的。

三、開展職業道德教育是學生就業的客觀要求。隨着教育逐漸與市場接軌, 能否適應市場需要為經濟建設服務已經成為評價教育成功 與否的重要指標。在經濟大潮中,用人單位已向教育系統培養的人才提出了新的、更嚴格的要求。開展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可以適應人 才市場對大學生提出的要求,適應人才市場向教育提出的挑戰。

俗話説:“玉不琢,不成器”。人之所以要進行修養,就是為了把 自己培養成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新人,就是為了能擔負起重任。大學生,肩負培養社會主義四化建設人才的重擔, 因而加強自身的修養更顯得 重要。孔子云:“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 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孔子把自身的修養同齊家、治國、平天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孟軻也是 這樣,他説:“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餓其體膚, 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 ”

當代大學生,是四化建設的棟樑之才,要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強國,就必須自覺、認真加強思想品德修養,按照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方 向嚴格要求自己,必須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 遵守社會公德, 還應以共產主義思想品德來激勵自己。 只有這樣, 才能趕上時代的步伐,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當今大學生應該怎樣加強自我修養呢?

(一)認真學習理論,不斷提高自我修養的自覺性。 理論是行動的指南,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越徹底,認識越正確, 進行修養的自覺性就越高,在修養實踐中的盲目性就越少,就能及時 地識別錯誤傾向,少走彎路,免遭挫折。修養要按照“有理想、有道 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方向努力,必須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 思想的基本原理,掌握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深 刻理解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必須認真 學習黨的文件,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特別是當前改革開放的 總方針、總政策。必須認真學好必修和選修的思想教育課程(即德育 課)。還必須認真學習與思想品德修養學方面有關的知識如倫理學、 心理學、人才學、社會學以及現代管理科學等學科。只有理論上的堅 定,才能有行動上的堅定,才不致於隨波逐流,附和錯誤潮流。

(二)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第二課堂活動。 一個人的思想品德狀況如何,主要以社會實踐來檢驗。俗話説:“聽 其言, 觀其行”, 這個“行”就是社會實踐。 社會實踐不僅是智慧的源泉, 而且是道德的源泉。人們思想品德的形成,正是在社會實踐中,在待 人處事中表現和形成的。人們要進行自我修養,自我改造,也必須通 過社會實踐,離開了社會實踐,便談不上自我修養,自我改造。人們 總是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只有在實踐中,才 能找到所學理論與社會需要之間的結合點, 才能架起書本知識與現實 之間的多層次的立交橋,也只有這樣,才能瞭解社會,豐富思想,堅 定信念,陶冶品德。

(三) 向先進人物學習 思想品德修養的目的在於學會如何做人,培養高尚的情操。大學生正 處在人生觀、世界觀形成時期,以先進人物作為楷模,就會不斷激勵 自己向更高的思想境界攀登。俗話説:“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是很 有道理的。學習先進人物,可以從歷史上學習,也可以從現實中湧現 出來的大量英雄人物身上吸取高貴的品質, 更要注意學習身邊先進典 型的精華。學人之長,補己之短,特別是同齡人的先進業跡更發人深 省。因為其所處的時代、環境差異不大,主要是努力程度的不同。

(四) 思想品德修養同學習遵守校紀、校規相結合一個人的思想意識修養,主要是通過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才能收到應有 的效果。通過理論的學習,能動地指導修養,通過實踐,檢驗修養的效果。而法律、法規,則是從理論、實踐的結合上去指導人們進行思 想、意識行為的修養,是對人們偏軌行為的制約。大學生在學校裏, 應該認真學習,模範地貫徹執行學校所制定的一切規章制度。因為這些規章制度是密切結合高校的實際情況而具體地貫徹執行法律、法規的行為準則,是保證高校貫徹執行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教育方針的需要,是促使大學生沿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方向健 康成長的需要。

思想品德修養是一項艱鉅的、長期的任務,要使自己 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就必須善於總結提高,很下功夫。思想品德修養,貴在自覺,貴在實踐,從點滴做起,從我做起,這樣日積月累就會取得長足的進步。優良的心理素質在大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它 必將對二十一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通過心理學學習,有助於 加強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與完善,有利於全面提高21世紀人才質量,更好為社會發展服務。

大學生職業素養心得 篇3

通過這次培訓,我感悟頗深,下面是我的感想。

大學生在培養自身綜合素質過程中可以從提高以下幾方面的能力入手:

(1) 充分的表達能力。包括口頭表達能力、文字表達能力、數字表達能力,圖示表達能力等幾種形式在內的準確性、鮮明性和生動性。

(2) 完善社會交往能力。學生步入社會,能像一個社會活動家一樣,正確、有效在處理協調好職業生活中人與人的各種關係。(3) 初具組織管理能力。要求大學生必須能從全局的角度加以協調處理好工作中涉及日常的行政、業務工作的各個環節,從千頭萬緒、具體繁雜的工作中有條不紊,同時還具備一定的領導能力。

(4) 做出正確決斷的能力。良好的決斷能力可以實現對目標及其實現手段的最佳選擇。

(5)沉着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應變能力和適應能力、操作能力及策劃能力。大學生要有耐心、有毅力、有很好的應變能力,做到急而能安、緩而不綴,既忍讓又不失原則,沉着冷靜、靈活應變地處理問題;適應能力是其素質、能力的綜合反映,要求大學生對社會、對環境的適應,是主動的、積極的適應,不是消極的等待和對困難的屈服,更不是對落後、消極現象的認同,甚至同流合污。適應要同發展結合起來,要同改造聯繫起來;實際操作能力是人的智力轉化為物質力量的憑藉,是專業工作者必須具備的一種實踐能力。實際動手能力的強弱,將直接影響到作用的發揮;策劃能力要求大學生在日常工作中,抓住有利時機,把握有效空間,籌辦和開展形式各異的介紹宣傳和業務活動,使工作富有感召力和吸引力。

(6) 鍛鍊自控能力。遇到不順的事能否壓下心頭的怒氣,冷靜處理,是對大學生素質高低的一種考驗, 避免因小事而引起大錯,導致工作的失誤。素質發展的創新性要求,是當代人才素質發展的基本方向和核心要素。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人立足於現實的必備素質。包含多方面的內容,如強烈的好奇心,細緻的觀察力,深刻的洞察力,超前的預測力,大膽設想勇於探索的精神以及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素質發展的個性化要求,是在強調全面發展的同時,也要注重人的個性張揚,就業競爭日益激烈,迫切需要當代大學生強化自我競爭意識,並根據社會的需要和個性特點,努力挖掘個人潛力,不斷完善自己的個性和發展個人素質。機遇總是垂青於有準備的人,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高低,將決定他求職擇業的層次與自由度。而綜合素質的提高,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也不是靠畢業前的突擊武裝能解決的。它要求大學生要轉變觀念,增強競爭意識。

一、瞭解職業個性是大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的關鍵點

幫助大學生了解自己的職業個性是職業素質教育的關鍵點。社會人力資源的研究成果表明,職業個性對個人事業的成功與否有密切的聯繫。因此,職業素質培養的目的就是要解決大學生的興趣、能力與工作機會相匹配的問題,幫助大學生尋找與其特性相一致的職業。例如,他喜歡什麼樣的同事,喜歡怎樣的活動,對什麼問題感興趣,這些問題都會與他們未來的工作狀態有必然的聯繫。如果學生了解這一點,在確定自己的工作時,會多一層理性的思考,擇業的針對性就會增強一些。如個性偏內向的學生要知道自己的個性如何更好地發揮優勢;個性外向類型的學生在做研究工作時的最大挑戰是什麼;好的職業性格有助於個體在相應職業中更良好地完成工作。

二、提升職業品質是大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的着力點

大學生職業品質是指大學生在職業行為、工作作風方面表現出來的思想、認識、態度和品質等。提升學生職業品質的過程,也是幫助他們逐步實現社會化的過程,這是提高大學生職業素質的關鍵所在。來自哈佛大學的研究表明,成功因素中的85%取決於積極的職業態度,15%才是本人的職業技能。從這個角度看問題,我們已認識到社會人力資源的開發已為就業者的職業品質注入了新的內涵。用人單位對應聘者的職業品質需求從某種角度講,對學生髮展有着很好的導向作用,諸如積極的人生態度、開拓創新精神、沉着應變能力、團隊合作精神、敬業精神等,許多職業已向就業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培養職業技能是大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的落腳點

幫助學生培養自己的職業技能是職業素質培養的落腳點。大學生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技能,對於自己的職業發展非常有好處。提高技能,一方面是社會發展、組織進步的需要;另一方面,為自己今後更進一步, 取得更好的 職位做準備。相應的技能是大學生進入職業領域的資本,不同的職業會對人們有不同的技能要求。

大學生的對技能的理解存在一些模糊的認識,認為經過了專業學習,就有了相應的技能。我們要讓學生了解知識教育是學習技能的基礎。要把知識轉化為技能,一定要經過反覆實踐或者體驗。我們要輔導學生學會整理自己的技能清單,瞭解這些技能與自己的職業目標之間的差距,以及職業技能培養的途徑和認識的方法,這都是職業素質教育的需要解決的問題。

大學生應該通過制定自己的職業計劃來了解自己,也包括瞭解他人和了解社會。在制定計劃中大學生需要經歷幾個實踐環節;一是通過各種途徑收集一些相關的信息來補充、完善自己制定的職業培養計劃;二是在做計劃時要評估目標實現的可能性,兼顧自己的能力,環境條件的限制,周圍人對自己的期望;三是要預測在現實目標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阻礙和如何逾越障礙特別是應鼓勵學生利用業餘時間參加一些臨時性的工作,以獲取更多的經驗和社會信息。

大學生職業素養心得 篇4

職業道德是從事一定職業的人在工作崗位上同社會中的其他成員發生聯繫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的,是每個從事職業的人,在工作或勞動過程中,所應遵循的,與其職業活動緊密聯繫的道德規範的總和。學習職業道德、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加強職業道德建設,也是規範我們從事各行業的人員職業道德行為和提高從事行業人員素質,加強各項事業的建設發展,因此,就必須以各行業的職業道德作為從事工作的人員提高職業素質的內在要求。要從內心地自覺地樹立各行業職業道德觀念和規範自身的職業道德行為。

我既然選擇了從事站務員這個崗位,就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就應該熱情服務,俗話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通過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同樣能做出成績,取得成功,只有熱情服務,尊重乘客,才能獻身於地鐵運營與發展,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當中,發揮自己的才能,在服務領域做一番成績,為社會進步做出自己應有貢獻,從而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

通過學習,下面有幾點收穫:

一、通過學習,瞭解社會主義事業道德的基本規範和社會主義職業道德修養的內容,深刻理解在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建設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結合實際,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信念,自覺進行職業道德修養,逐步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和習慣,把自己鍛鍊成為一個具良好的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人。

二、通過學習,使我進一步增強了責任感,明瞭自己的工作職責和工作任務,增強了搞好本職工作的使命感,從而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自己的遵紀守法意識得到強化,政治思想覺悟進一步提高,組織紀律觀念和自我約束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儘管這次職業道德培訓課時短,但覺得這次職業道德學習的輔導老師對職業道德學習的內容,從淺引入,講解深刻,結合實際,生動有趣,使我深刻領會學習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搞好本職工作的信心,也是一次加強自身道德修養,提高自身職業道德素質難得的學習機會。三、通過學習,使我更加熱愛以後的工作,樹立搞好本職工作的信心。

總之,通過學習,要在今後工作當中,結合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把職業道德行為規範牢固樹立起來、自覺踐行開來,一定要模範帶頭把職業道德行為規範和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自己思想道德建設的核心內容,貫穿於實踐工作生活中去,體現在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把社會主義榮辱觀當作社會風尚的一面旗幟;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以身作則,努力做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模範實踐者和積極推動者;要在站務員工隊伍中形成見榮而為、遇恥而拒的良好風尚;在平凡的崗位上勤奮工作,以一流的標準創一流的業績,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事業奮鬥終身。

“一個人原來的能力大小並不重要,而他的學習能力、悟性能力則是非常關鍵,不善於學習的人或學習得太慢的人,會很快被擠出人才的行列。”

我們即將進入企業上班,職業素養對我們尤為重要。我們因該具備職業化的心態和意識,還要磨練職業化素質。職業化意識的樹立是為職業化素質磨練打下的良好基礎。在職業化意識中,最重要的是對企業具備責任意識。有了責任意識才會主動承擔更多的工作,在工作中善始善終,在出現問題時先從自身尋找改進的方向而不是互相推卸責任、互相推諉。有了責任才會鄭重地兑現承諾,才會堅守職業道德,對企業忠誠。態度決定一切,企業用人其實並不太看重學歷,而是取決於他展現出來的能力和水平,許多人在職場發展慢,不是沒有能力,而是心態不夠好。良好的職場心態首先是職業人心態,投入地把每一件負責的事做得專業、完美,不偷懶不應付了事。腳踏實地是一名人才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心態,優秀的職業人應具備對客户的服務意識、要樹立為內部客户服務的觀念,注重團隊合作。我們屬於剛走出校門的新員工,要主動的和上級溝通,主動彙報工作進程,多向領導請教。我們不能感情用事、忽略事實,要注重討論程序,要尊重大家的意見,力求共同共解。

我們作為新人要不斷進行知識和技能的更新,通過閲讀、參加培訓、工作實踐、向先進者學習,自我反思,及時保持知識結構的更新,保證自身能與企業的發展與時俱進。同時也應該思考自己的職業道路,確立發展的目標和方向,在實踐中前進。

職業素養與職業規劃是密切聯繫的,對我們的成長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對於我們即將要踏入社會和職場的大學生,做好自己的規劃可以使我們可以少走很多彎路。通過上課老師的講解和對案例內容的分析,我對職業規劃和職業素養都有了一定的認識,明白了它們之間的關係。這將是一大收穫,因為我們可以參照其做出自己的規劃,同時注重對自身的職業素養的培養。

在生活中,我們應善於觀察,深刻認識自己、瞭解自己,學會自我評估。因為只有認識了自己,才能對自己的職業做出正確的選擇,才能選定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生涯路線,才能對自己的職業生涯目標做出最佳抉擇。

下面是我個人對職業禮儀學習一些感想:

1、“換位思考法”對提升服務質量的積極意義

何謂“換位思考法”?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也就是俗話説的“將心比心”。

作為一名站務員,應如何用“換位思考法”來提升我們的服務理念和質量呢?那就是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上思考問題。我們的服務是否到位?有些特殊情況是否可以予以特殊照顧?所以是否想到了對方的需求?是否做到了換位思考?是做好服務的第一要素,也是我們提高禮儀的內在動力。

總之,常常想想我自己在消費過程遇到過的感動事例和不快經歷,換位思考一下,我們就會心平氣和,就能找到自身的不足並加以改進。在商品經濟的大社會中,我們必須學會先尊重他人,樹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大服務理念,儘量站在消費者立場上考慮問題,努力提高自身的技能和服務水平。我想絕大多數的消費者也會尊重我們的艱辛勞動,肯定我們的努力,認可我們的工作,使全民健身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

2、如何用“三心”法來提高我們的服務質量

我們常講在服務工作中要做到“三心”,即熱心、耐心、細心。

首先,我們講服務工作要熱心。熱心就是熱情、微笑服務。它的原動力在哪裏呢?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就在將心比心。設想一下,如果我去乘地鐵否希望站務員主動、熱情、微笑呢?回答當然是肯定的。同理,我們作為服務方就能做到心平氣和,這時的笑才會是發自內心的、真誠的、具有感染力和親和力的,才能真正愉悦對方的心情。接着我們講耐心。當我們微笑的説出“請出示你的票”有些乘客會不耐煩的説難道我會連票都沒不起或者看不起他等等想法,請想想儀態禮節表情美得章節,我們要耐心,努力做到共性問題常規對待,個性問題特殊處理,儘量避免衝突的發生。特殊問題特別處理,我們貼心的服務往往都能化解這樣特殊的情況。

綜上所述,如果我們能站在乘客的立場上去考慮問題,真正以熱心、耐心、細心來做好接待、服務工作,時時刻刻做到彬彬有禮就可以彌補我們因某些客觀原因造成的工作不足,提升我們的服務質量和滿意度,從而實現西南第一、全國一流、世界領先的口號

經過這次學習,我深深的體會到職業道德對每一位在崗職工的重要性。

大學生職業素養心得 篇5

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教師,作為一種職業,承擔着傳播人類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類社會發展中起着橋樑和紐帶作用。隨着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教師要成為研究者、專家和名師。

通過學習,我感覺到高素質的教師首先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即“師德”。在教育中,一切師德要求都基於教師的人格,因為師德的魅力主要從人格特徵中顯示出來,歷代教育家提出的“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躬行實踐”等,既是師德的規範,又是教師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徵的體現。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範、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

教師素養的高低,不僅關係到教育教學的質量,更影響到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也影響到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能力培養。教師的素養越高,對學生的素養教育越有成效;對學生的人文素養教育越深入,教師的人文素養越能得利有效的發展。兩者相輔相成,因此,教師素養的修煉成為當代教師必須進行的一項重要工作和任務。時代在發展,知識在更新,一個人不能停留在已經擁有的知識水平上。因此教師要有具有終身學習的理念和嶄新的知識觀,不斷學習專業知識和其他各方面的知識,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只有用全新的知識、全新的理念來教育富有新時代精神的學生,從而為學生樹立“學而不厭”的榜樣,才會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做到在教育的實踐中游刃有餘。

教師對學生的愛,簡稱為“師愛”,是師德的核心,即“師魂”。在一定程度上,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更困難。林崇德教授認為,“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

其次,高素質的教師還應是“專家型”的人才。具體而言,教師應該是某一學科或某一領域的教學專家,他們有真才實學,有豐碩成果,受到學生們的尊重,對教育教學有發言權。教師還應該是“大教育專家”,他們不侷限於自己所教學科,而是思想開闊,視野寬廣。教師還應該是“教育管理專家”,他們明瞭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掌握教育教學原則規律,懂得教育教學心理,並有豐富的創造性和鋭意進取的改革精神。

第三,高素質的教師還應具有創新精神。讓學生創新,老師自身必須具備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在激烈競爭的時代,創新的能力,絕處逢生的能力,面對挫折的耐力等等,是取得成功的必備素質。

通過學習,我更發現教師的親和力是教師最基本的素質。親和力,詞典裏的解釋是“兩種以上的物質結合成化合物時互相作用的力”,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它是指“在人與人相處時所表現的親近行為的動力水平和能力”。教師親和力的高低常常取決於他的性格特徵,如有的人生來不愛笑,有的人從小不愛親近人,有的人天性愛熱鬧,有的人具有豐富的幽默細胞等等。但親和力又與“親和動機”密切相關,親和動機強,例如迫切需要得到學生的友誼,得到他們的支持合作的教師,其親和力就高;親和動機弱,例如無視學生的存在,或把學生當作知識的容器,把自己的權力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等等,親和力就一定很低。從這個角度看,親和力又是與一個教師的教學觀、學生觀緊緊地聯繫在一起的。

古人云:親其師,則信其道。教師的親和力,可以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任,可以獲得學生的寬容和理解。因此,某個教師可能在教學方面有所欠缺,但學生卻能熱情地學習,主動地思考,由此就能獲得限度的教學效果。反之,如果教師自視甚高,不顧學生的感受,我行我素,唯我獨尊,那就容易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即使他學問,課講得,最終卻不一定能實現教學的目標。

教師的親和力本質上是一種愛的情感,只有發自肺腑地愛學生,才能真正地親近學生,關心學生,也才能激發學生對於真理的追求。教師親和力的核心是民主平等的思想,只有把學生當成大寫的人,當作自己的親密朋友,才能容忍學生的缺點,尊重他們的話語權,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動人。教師親和力的理論是多元智能,只有相信每個學生都有聰明的火花,都是可造之材,都值得自己花費心血去培養的教師,才能始終微笑地面對每個學生,並熱情地關注他們的成長。教師親和力的目標是個性發展,教師擁有較高的親和力,才會擁有寬廣的胸懷,因而能夠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允許學生髮展自己的特長,並真誠地幫助他們在非本學科領域裏獲得成功。

因此,教師除了要進一步培養科學文化素養,練好教學基本功,還要注意不斷激發自己的親和動機,努力提高自己的親和力,使自己真正成為學生信賴、敬佩、愛戴的良師益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6rvxx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