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國中英語外出聽課心得(精選5篇)

國中英語外出聽課心得(精選5篇)

國中英語外出聽課心得 篇1

上星期三我們英語教師一行五人到臨沭三中聽了平邑地方鎮,臨沂華盛,沂州中學等五位八年級老師的觀摩課,通過學習我覺得在教育教學方面收穫很多,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借鑑的東西,下面就談談我的一點感受。

國中英語外出聽課心得(精選5篇)

一、教師的語言風格。

上課的幾位老師無不體現對學生的充分尊重,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找回了自信,體驗了學習的成功與快樂。教師在課堂上極具親和力的語言,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人性化的培養。而這樣的課堂,正是讓學生的潛能得以發揮,個性得以張揚的重要前提教師精神飽滿,語言充滿激勵性,這堂課生動有趣,很大的原因在於教師嫻熟的口語表達能力。

二、多媒體的使用。

現代化英語教學中,黑板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黑板了。掛圖、投影儀、多媒體等的加入,使得黑板的內涵更加豐富。此次聽課活動中,老師們都運用了多媒體這一現代化的教學工具,以鮮豔的色彩、活動的圖像和有聲的對話,給人一種賞心悦目的感覺,創造了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

三、教師自身的良好素質是講好課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證。 在聽課中我發現優秀的教師都有幾個共同特點:

1、口語流利,發音準確。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保證孩子對課

程的理解,才能保真孩子學到正確的知識,地道的語言;

2、善於利用多媒體,演唱,畫畫等各種手段輔助教學,使孩子接觸到的知識更立體,更直觀,更生動;多媒體英語教學有助於教師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擴展課堂信息的交流容量,豐富和完善教學內容。集聲、光、色於一體的課件,圖文並茂,為學生創建了形象、生動、有趣、地道的英語語言環境。

3、教態親切,表情豐富,在課堂上能輕鬆,活潑,瀟灑的進行授課,富有藝術性;

4、有紮實的英語基礎知識作後盾,詞彙豐富,課堂充實。老師的教學方法很多變,課堂氣氛也較為活躍,教學設計環環相扣,整堂課給人的感覺很充實。三位老師在教學中都比較注重行為學習,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時突出了一個“活”;語言真實自然,還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將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言發展相結合,讓學生在輕鬆愉快中習得語言。

在每個教學的過程中,每個老師都能充分利用課堂,珍惜每一分中,提高課堂效益,最明顯的事每個老師的課堂上都注重了聽説讀寫,其中練習的內容也很多樣化。我在感歎如果是我自己上課的話,這麼多的聯繫能夠當場完成嗎?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會把學到的經驗逐步運用的自己的課堂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國中英語外出聽課心得 篇2

通過本次聽課評課,我覺得在教學方面收穫很多。雖然只聽了兩節課,儘管這兩節課的教學內容不同,一節是聽説課,一節是閲讀課,但是風格各異,而且每一節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借鑑的地方。尤其是七年級年級崔丹丹老師的這堂課,給我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

一、課堂有條不紊,井然有序

這是師生配合默契,最直接的體現。孩子們早已習慣成自然。良好的課堂習慣,是課堂順利高效進行的前提。

二、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

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是新課標的重要特點,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注重主體參與,教學中互動模式多樣,多采用小組競賽的模式或創造一個語境,讓學生展開聯想,激起了同學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營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平時我在這一方面做得不夠好。因此,聽課時我特別注意了各地老師不同的調動學生的方式:滾動式的對話,讓學生對話面更廣。各種對話編排形式雖不同,但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化難為易,指令明確

學生積極性調動起來以後,怎樣保持下去也很重要。崔老師一節課安排對話內容從第一人稱,到單三,最後到復三形式。在總結複習前,崔老師就有意識的分別叫了兩位同學上黑板,對這節課所學的三個人稱的對話進行回顧,讓學生寫在黑板上。且在設置單詞時,對現在進行時的V-ING的三種變化形式各設置一個單詞,便於學生再次鞏固記憶。學生學起來的難度降低了,自然正確率提高了,課堂的積極性提高了,參與率也就提高了。

我覺得老師在每個教學環節中對孩子的要求一定要清楚明確,而且難易一定要適中。只有孩子清楚的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時,才有可能幹好這件事;而問題太難面太大,孩子會無從下手,太易又不用思考,這都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四、教師自身的良好素質是上好一堂課的基本保證。

在這兩節的聽課中,我發現優秀的教師都有幾個共同特點:

1、口語流利,發音準確。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保證孩子對課程的理解,才能保證孩子學到正確的知識,地道的語言;

2、善於利用多媒體等多種手段輔助教學,使孩子接觸到的知識更立體,更直觀,更生動;

3、教態親切,表情豐富,在課堂上能輕鬆,活潑,瀟灑地進行授課,富有藝術性;

4、有紮實的英語基礎知識作為後盾,詞彙豐富,課堂充實。

通過這次聽課,我學到了很多,同時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也給自己提出了許多問題去思考:怎樣讓孩子更喜歡上英語課?怎樣提高課堂效率?怎樣培養孩子的能力,提高成績?

繼續努力吧!

國中英語外出聽課心得 篇3

上星期三我們英語教師一行八人到杜郎口中學聽了八年級老師的觀摩課,通過學習我覺得在教育教學方面收穫很多,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借鑑的東西,下面就談談我的一點感受。

一、教師的語言風格。

上課的幾位老師無不體現對學生的充分尊重,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找回了自信,體驗了學習的成功與快樂。教師在課堂上極具親和力的語言,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人性化的培養。而這樣的課堂,正是讓學生的潛能得以發揮,個性得以張揚的重要前提教師精神飽滿,語言充滿激勵性,這堂課生動有趣,很大的原因在於教師嫻熟的口語表達能力。

二、多媒體的使用。

現代化英語教學中,黑板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黑板了。掛圖、投影儀、多媒體等的加入,使得黑板的內涵更加豐富。此次聽課活動中,老師們都運用了多媒體這一現代化的教學工具,以鮮豔的色彩、活動的圖像和有聲的對話,給人一種賞心悦目的感覺,創造了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

三、教師自身的良好素質是講好課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證。 在聽課中我發現優秀的教師都有幾個共同特點:

1、口語流利,發音準確。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保證孩子對課

程的理解,才能保真孩子學到正確的知識,地道的語言;

2、善於利用多媒體,演唱,畫畫等各種手段輔助教學,使孩子接觸到的知識更立體,更直觀,更生動;多媒體英語教學有助於教師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擴展課堂信息的交流容量,豐富和完善教學內容。集聲、光、色於一體的課件,圖文並茂,為學生創建了形象、生動、有趣、地道的英語語言環境。

3、教態親切,表情豐富,在課堂上能輕鬆,活潑,瀟灑的進行授課,富有藝術性;

4、有紮實的英語基礎知識作後盾,詞彙豐富,課堂充實。老師的教學方法很多變,課堂氣氛也較為活躍,教學設計環環相扣,整堂課給人的感覺很充實。三位老師在教學中都比較注重行為學習,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時突出了一個“活”;語言真實自然,還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將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言發展相結合,讓學生在輕鬆愉快中習得語言。

在每個教學的過程中,每個老師都能充分利用課堂,珍惜每一分中,提高課堂效益,最明顯的事每個老師的課堂上都注重了聽説讀寫,其中練習的內容也很多樣化。我在感歎如果是我自己上課的話,這麼多的聯繫能夠當場完成嗎?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會把學到的經驗逐步運用的自己的課堂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國中英語外出聽課心得 篇4

第一: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模式國中生物自主互助型課堂教學模式:包括新授課、複習課和講評課三種課堂教學模式。具體如下:

生物新授課的教學模式

(一)、情境導入,明確目的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明確學習目標,便於學生整體把握所學內容。

(二)、學案導學,導引誘思

1.教師依據學習目標和重難點,將“知識”設計成幾個具有思維含量的“問題”,編寫成學案,在課堂上發放給學生,為學生的自學定標定向;讓學生根據學案閲讀教材或有針對性、有選擇性的閲讀教材的重難點,從而使學生理解本課的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對本模塊知識有初步的認識,初步構建起知識體系。

2.學生在自學時,要求邊看邊思,反覆推敲。對自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作出標記,在此環節,提倡自主思考,最大限度地自主解決問題。

3.教師指導學生自學,瞭解學習進程,掌握學生自學中存在的疑難問題和不足之處。對於學生中遇到的障礙,教師要適時適度的進行點撥。

(三)、展示交流,點撥提升

1.對自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小組內進行充分的交流,使學習內容最大限度的在小組內得到解決,並找出本組的共性問題。

2.針對各小組存在的共性問題,圍繞重點難點易錯點,教師精選具有思維價值、創造價值和發散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展示交流。教師要適時點撥,保證課堂討論的方向性和順暢性。還要結合課堂上出現的新問題,適時組織即時互動。教師也可精選例題進行分析講解,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解題思路和學習方法。

(四)、當堂鞏固,課堂總結

1.留給學生整理學案、理解記憶的時間,可由組長負責檢查落實,進行交叉鞏固,確保學生能夠達標。

2.由教師或學生對本節所學習的內容進行梳理和總結,師生共同整理完善本模塊的知識系統

(五)、達標檢測,佈置作業

1.針對目標設計題目,難易適度,以能檢測學生是否達標為目的,時間以5—10分鐘為宜。

2.教師可以佈置一些探究性的,觀察性的,調查研究性的課外作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

生物複習課模式

(一)、概括導入,確認目標

生物複習課的導入,不同於新授課,最好直擊要點,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複習任務及所要達到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複習課的目標不同於新授課的目標,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整合性。

(二)、梳理知識,構建網絡

生物學科與其他學科最大的區別在於:強調“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所以,學生能清楚再現各類生物的結構特點是最基本的要求。教師在引導學生梳理知識網絡時,可採用多種方式——知識綱要、填圖、列表比較、問題提示等,幫助學生完成這類知識的梳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一邊回顧一邊在黑板上板書;也可以直接出現在複習課的學案上,讓學生在複習基礎知識的過程中,構建知識網絡;還可以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建立知識網絡(多用於八年級綜合複習)。

對於教材基礎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可以通過一對一檢查、教師抽查或集體默寫等方法進行落實。

(三)、典題引導,點撥深化

1.結合教材知識以及與其他版本教材的聯繫,用典型例題引導學生,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獨立思考並完成,進行自主訓練同時將疑難問題劃出。這個過程對於學生思維的形成至關重要,切不可盲目交流,要讓學生有獨立思考的時間。

結合生物學科特點,典型例題要有層次性,應與WAT考試接軌,應密切聯繫實際,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思維的開發。

2.小組就典型例題進行交流,重點在於發現題目所考的知識點、出錯的原因;小組內出錯多和無法解決的題目,有組長記錄並質疑。教師集中學生存在的疑難問題,全班進行交流展示,教師進行點撥。

教師進行點撥時應進一步從複習的整體考慮,就某一個問題展開,以點帶面,從特性到共性,由表及裏引導學生完成知識的深化及規律的總結;還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

(四)、達標練習,提升能力

精選題目,當堂達標,鞏固所複習內容,並進行反饋和落實。進行達標檢測,對於七年級的學生來説,是強化基礎知識的紮實記憶和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培養的過程;對於八年級學生要直擊會考,讓學生明確會考的難度;還應密切聯繫實際,用於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真正做到生物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五)、反思總結,佈置作業

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性學習,簡單總結本節的複習內容,自己的收穫及存在的問題,並適當佈置課下的複習要求,將課堂延伸到課下。

生物講評課模式

(一)、錯題統計,找準錯因(課前準備)

1.在每次閲卷後教師應進行必要的數據統計,如測評結果的統計——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每題的得分率;錯誤率的統計——主要是統計學生出錯率;錯誤類型的統計——主要是統計學生出錯的類型及人數。

2.課前教師要認真檢查每位學生的答題情況,分析統計各題的錯誤率,細緻診斷學生的解答,弄清哪些題錯得多,錯在哪裏,找準錯誤的癥結。準確地分析學生知識和能力的缺陷及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在講評時有的放矢地解決這些缺陷和問題。

(二)、自主糾正,反思內化

1.自改:要求先獨立自查,儘量嘗試自行訂正。學生自己糾正前教師應給予必要的指導(如:應得分與實得分;錯因分析;以後的目標等),並將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做上標記,因為這是後面小組內交流的重點。

2.互改:在小組內重點交流做標記題目,由學生提出不會的問題由會做的同學進行講解,展示思路。在這個階段由學生給學生講解達到學會的目的。組內都不會或不能達成共識的問題就由組長記錄並反饋給老師。

(三)、展示思路,暴露問題

將互改環節存在的問題進行集中展示,將“問題”充分暴露出來,將“錯因”充分暴露出來,將“當時的解題思路”充分暴露出來。或學生講解,或師生共議。

(四)、重點點撥,方法指導

根據學生暴露出的問題,教師需要重點指導。這是試卷講評課的發展部分,重在解法的強化、規律的總結、認知結構的完善等。

1.學生已經將大部分題目的解題方法得以掌握,但只是做到了就題論題,教師應根據學生暴露的問題“借題發揮”,進行重點指導;在分析學生解題思路展示的基礎上,找出學生在理解生物學知識上存在的問題,在思維方法上存在的缺陷等,發揮好教師的支架作用。

2.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找準切入點,進行方法指導。如從何處分析,為什麼這樣分析,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如何挖掘隱含條件,如何建立正確模型,如何排除思維障礙等。還要指導如何快速切題,如何才算完整的敍述規範的表達等。

(五)、變式訓練,昇華提高

針對有代表的共性題設計相應的變式練習。以練促思,以練促改,練中悟法。通過練習,讓學生鞏固知識,掌握方法、思路、規律。

(六)、反思總結,二次達標

1.學生總結本次考試的經驗和教訓,並相互借鑑,相互學習。

2.針對出錯多的試題,再設計類似的試題組成試卷,進行二次過關,以檢查學生改錯程度和掌握程度。

第二:導學案的編寫和應用

編寫好設計精到的導學案是關鍵

設計應用好教材、教法、學法落實的載體---導學案,做好學案導學。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總體思路為:突出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主體參與意識和自主發展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加強能力培養,增加課堂教學的科技含量。讓學生自主探究主動學習,親身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

學案,是教師精心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創新的材料依據,它主要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自學疑難信息反饋、學習探索過程的學法指導、學能嘗試測試、自我矯正反饋等環節,由師生共同完善。好的“學案”,實際上就是教學內容的深化與延伸,它源於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並可超越教材構成知識網絡,使知識的網絡構成體系,它體現的是師生共同探索知識、方法、規律和被優化了的過程。

學案導學,是以學案教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訓能達標的教學活動。是培養學生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突出學生自學能力,注重學法指導的教學策略體系。其突出優點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學生的自學行為,注重學法指導,強化能力培養,把學生由觀眾席徹底推向表演舞台。其操作要領主要表現為先學後教、問題教學、導學導練、當堂達標。

關於“學案”的理解及學案的編寫

課堂教學中有兩種尷尬的現象:一是強調落實基礎知識,就是滿堂灌,一味對觀點、結論的死記硬背,產生所謂高分低能的學生;二是強調發展能力,就是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彙報演講,表面熱熱鬧鬧,實際上知識的掌握卻大打折扣。究其原因,滿堂灌是缺少學生的參與、缺少活動,只背結論是缺少對知識形成過程和運用過程的體會。而後一種熱鬧課堂中的“參與、活動、過程”則由於未能緊緊圍繞知識點來展開,流於形式。

利用學案則既可以克服上述兩種模式的不足又能夠保留它們的優點。因為學案把知識點問題化、練習化,進而過程化,並以此來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既緊扣知識點,又展開活動、體驗過程,而且有學生的充分參與。需要指出的是學案設計的質量如何會直接影響到使用效果。所以最後着重談一談如何編寫學案。

“學案”是在教案的基礎上,為了落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開啟學生智慧、發展學生能力而設計的,在教師引導下由學生直接參與並完成的一系列的問題探索、要點強化等全程學習活動的案例。它的着眼點和側重點在於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如何引導學生獲取知識,習得能力。實質是教師用來幫助學生掌握教學內容、溝通學與教的橋樑,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建構知識能力的一種重要媒介。學案能體現以下四個特點:

(一)問題探究是學案的關鍵,它能起到“以問拓思,因問造勢”的功效,並能幫助學生如何從理論闡述中掌握問題的關鍵。

(二)知識整理是學案的重點,學案的初步目標就是讓學生學會獨立地將教材上的知識進行分析綜合、整理歸納,形成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

(三)閲讀思考是學案的特色。

(四)鞏固練習是學案的着力點,在探索整理的基礎上,讓學生獨立進行一些針對性強的鞏固練習。對探索性的題目進行分析解剖、討論探索。

學案是在教案的基礎上編寫的,但不是教案的濃縮,所以編寫時應注意以下原則:

(一)課時化原則 分課時處理學習內容,防止幾個小專題的內容只寫成一個學案,一般一個小專題為1-2課時。

(二)問題化原則:將知識點轉變為探索性的問題點、能力點,通過對知識點的設疑(以問題形式設計成題組)、質疑、釋疑、激思,逐步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對教材的分析、歸納、演繹的能力。

(三)參與化原則:在學案設計中應考慮讓學生進行參與性學習。通過學案創造人人蔘與的機會,激勵人人蔘與的熱情,提高人人蔘與的能力,增強人人蔘與的意識,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

(四)方法化原則:強化學法指導。通過學案教學變“授人以魚”與“授人以漁”,同時注意學法指導的基礎性、發展性。

(五)層次化原則:在編寫學案時應該將難易不一、雜亂無序的學習內容處理成有序的、階梯性的、符合各層次學生認知規律的學習方案。

依照上述原則編寫成的學案一般構成主要有:

(一)學習目標

目標的制定要明確,具有可檢測性,使本節內容的當堂檢測題能夠與之相對應。不要用“瞭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語言,而是用“能記住”、 “能説出”、“會運用﹡﹡解決﹡﹡問題”等可檢測的明確用語。並指出重難點。

(二)知識準備(課前小測)

為掃清學習新知識的障礙,將學習新知識必需的上一節課知識、或其他章節的舊知識,設計成小的問題組、或習題、或預習指導。

(三)知識構成及對應練習

知識構成可以分成基本線索和基礎知識兩部分。線索針對一節課內容的高度概括,基礎知識是學案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知識結構框架、基本知識點、教師的點撥和設疑印證的材料等。上述要素的編排要體現教師的授課意圖。對於重點內容要設計思考題。

1、知識點1及對應練習1

2、知識點2及對應練習2

3、知識點3及對應練習3 … …

對應的練習要與知識點在內容上和學習目標上相呼應。

(四)學習方法的總結

學案中所介紹的學習方法主要是針對所學內容設計的。一般包括記憶方法,分析、理解角度,理論運用等。

(五)知識結構整理歸納(課堂小結)

按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繫歸納出知識線索,具體的知識點要儘可能留出空由學生來填。與其他章節知識聯繫緊密,在歸納出本節知識結構的基礎上要體現與其他章節等知識聯繫。

(六)技能訓練

技能訓練是對一節課學習的檢驗鞏固,有選擇題、填空題、材料解析題和問答題等。訓練題的設計,要體現出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既要有基礎知識的檢驗,又要有基本技能的訓練。提倡多種題型合理搭配,題目編排由易到難,控制習題數量,按容易題、中等題、高檔題等,其比例為3:5:2,為兼顧程度較高的學生,可適當編排一些選做題,拓寬他們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習水平。

學案把教學內容問題化、練習化。學案與一般的訓練題或試題的區別在於它的條理性和遞進性:即學案中的問題或練習題之間的內在聯繫、呈現順序與教學內容的內在聯繫、呈現順序是一致的,而一般的訓練題或試題則是不一致的;另外,學案中問題或練習的設計要遵循由淺入深、由現象(事實)到本質(結論)、由結論到運用等遞進的過程,一般的訓練題或試題遞進性沒有那麼明顯或沒有體現那麼完整的遞進過程。

六、幾個重要問題的解決策略

(一)學生自學時應該解決哪些問題?

1、學生學什麼?內容上應該注意三個層次:

(1)基礎性內容;(2)能力性內容;(3)發展(拓展性)內容。

三個層次最好均能涉及到。只有基礎內容,顯得淺薄;只是停留在書本上,有“教教材”之嫌;全部是能力、拓展內容,則沒有知識的支撐,恰似“空中樓閣”,其目的也難以達成。

2、怎麼學?(1)根據問題的要求學。(2)互助。互助實際上包含了自助與互助兩種形式:A.自助:獨立學習,靜心思考,鍛鍊思維的獨立性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B.互助的形式:生教生、生問生、生幫生、生考生、生評生、生影響生、生啟發生……

C.互助的內容:校對答案、講解原因、質疑解疑、督促檢查、體會學法、總結規律等。

(3)讓學生質疑。自學不應該是死扣教材,不應該是沒有波瀾,它是在教材知識基礎上升華的過程,是尋疑、質疑、解疑的過程。

3、教師如何操作?

自己靜心細思-----對提綱,細讀書,勤動手,圈勾畫,多歸納,抽主幹

小組結對互助-----一對一,對答案,有歧義,共商討,求共贏,促發展

疑難問題求助- ----遇疑難,組內商,不能解,展示出,求他組,解決掉

組內監督落實-----記什麼?怎麼記?記到什麼程度?怎麼用?

組際挑戰檢查-----搞競賽,查三點,指定答,促落後,把基礎,砸結實

教師糾錯矯正――拔高、解疑、昇華

(二)提高學習小組學習效率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1)細化小組成員分工,分工一定要明確。

(2)教師要及時觀察學生進度,隨時指導,對學生學習情況充分了解,便於及時點撥。

(3)教學生構建知識網絡,提高綜合分析能力。

(4)課堂前5分鐘要注重前置測評,檢測上節課的重難點問題,温故而知新。

(5)強化學生自學方法、規範的訓練,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6)對小組長和課代表強化培養,提高學科學習要求。

(7)自學之前,學生的學習目標一定要明確,不能無目的地看書。

(8)提綱的設置一定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由簡到深,由表及裏。

(9)在組織自學時,一定要發揮小組長的主觀能動性,這樣才能提高本組自學環節的效率。

(三)如何進行有效的評價?

評價是促進學生反思自己,找出缺點和不足以便及時進行矯正的最佳途徑,也是教育評價中的“促進學生髮展”功能的最好體現。在主體性教育中,藝術性地進行評價可使學生充分體驗成長的愉悦,發展健全的自我意識,促進其積極、主動地學習,並將各種知識有效地納入自我的認知結構中去。因此,對學生的展示做及時的評價是不可缺少的。

評價可採用即時評價(一個小組展示完畢接着進行評價)、延時評價(部分或者全部小組展示完畢後再進行評價)和選擇性評價(選擇典型的展示內容進行評價)。即時評價可以有針對性地穿插於整堂課之中,及時給予矯正糾錯或者表揚激勵,一是可以防止過後遺忘;二是及時鼓勵,增強幹勁。延時評價可以在下課之前進行,可採用小組自評、小組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辦法。評價範圍很廣,可以評價展示的形式、表演技能、課堂語言以及問題回答的廣度和深度等多個方面。選擇性評價具有較強的隨機性,主要針對課堂生成性的問題或碰撞中產生的智慧的“火花”來進行評點,以求達到激勵的最佳效果,讓課堂因為有了科學客觀的評價而精彩。

學生評:可評價自己小組,也可評價其他小組;可評價同學的演技,也可評價內容與教材的結合度。評價要有肯定、鼓勵、讚揚,但應把重點放在找不足與缺點上,要敢於質疑、敢於找差距、敢於點毛病、敢於指出展示內容與主題體現的程度。要充分調動學生,讓學生活起來、動起來,想説站起來就説,省略舉手點名環節,節約時間,增加課堂緊湊度。

教師評:教師的評價不宜多但要精彩,要點出學生點評不出的內容,要多一些建設性的點評,如多用“如果……效果會更好”來激勵,這樣也教會學生思考。

(四)反饋矯正環節具體怎樣操作?

達標測試題的設計應緊扣學習目標,儘可能讓學生自主完成知識和能力遷移。試題要主客觀相結合,並設計一定比例的開放題,注意與現實生活的聯繫。

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教師巡視,發現題目本身的問題和重點學生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以進行有針對性的點撥。

以小組為單位,在小組長帶領下統一答案,無爭議的判明對錯,記入成績。並在組內反饋矯正,有爭議的寫到黑板上(寫明組別和題號或不理解的題目)。

反饋的最終目的就是幫助學生明確正確的認識,明確科學的方法和思路,對於測試中的失誤,應及時給予矯正補救。補上前面所學的不足,為今後的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

根據黑板上的組別和題號,組與組之間互相答疑。對同一個問題無疑問的小組可主動到有疑問的小組去進行講解,教師參與到有較大爭議的問題的小組間去答疑,爭議問題得到解決的小組到黑板畫掉本組標的問題,使各個問題逐一解決。

2.“學案導學”的課堂操作模式

“學案導學”的教學精髓是學生在老師指導下進行自主學習,不僅着眼於當前知識掌握和技能的訓練,而且注重於能力的開發和未來的發展,其教學策略主要包括:和諧的師生關係是學習的基礎;培養創新思維是學習的核心;教師的導學是學習的前提;討論質疑是學習的方法;更新教學手段,開展多媒體教學是學習的有力保證。教學形式應是多樣化的,如講授、啟發、自學輔導、實驗探索、問題討論等,教學中應儘可能創設問題情景,以問題和解決問題激發求知慾、探究心和主動性,讓學生提出問題,模擬情景,發表不同見解,引起爭論,進行批判性思考,培養學生主動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創造與主體性品質。 學案的組成部分應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疑點、讀書思考題、疑難信息反饋、學習活動的設計、梯度導學導練、知識拓展等部分。學案的設計,包括學習內容和學法指導,如觀察、記憶、聯想、對比、推理、歸納、思考、討論等,還要擬定培養學生何種思維方法,訓練何種學科能力,指導何種解題方法等,使靜態的學習內容動態化。

“學案導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基本上具有以下環節:示案自學→以案導學→信息反饋→組織討論→精講點撥→當堂達標→扣標整合→拓展創新。

(1).依據示案自學情況,進行以案導學

課前下發“學案”後,學生據此進行預習自學,課上老師可根據學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饋,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和學情,指導學生在學會的過程中實現會學。學生以“學案”為依據,以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為主攻方向,主動查閲教材、工具書,做實驗,思考問題,分析解決問題,在嘗試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

(2).依據疑難信息反饋,組織討論,嘗試解疑

“學案導學”一開始就要求學生去試一試,並給了學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時間。學生在嘗試中遇到困難就會主動地去自學教材和接受教師的指導。對於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學生個體發言、同位探討、小組討論、全班辯證等多種討論方式,並充分調動優秀學生的帶動作用,多角度、多層次的辨析,儘可能互相啟發,消化個體疑點。

(3).教師精講點撥,學生歸納總結

對於難度較大的傾向性問題,抓住要害,講清思路,明晰事理,並以問題為案例,由個別問題上升到一般規律,以起到觸類旁通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歸納出新舊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繫,構建知識網絡,從而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

(4).扣標整合,形成網絡

學生歸納總結本節課所學的重點內容、規律和解題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識梳理成線,形成網絡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錯易混易漏的知識薄弱點,引起全體同學足夠的重視;教師及時反饋,評價學生課堂表現,起導向作用。

(5).當堂達標訓練,知識遷移拓展

緊扣目標,當堂訓練,限時限量,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蒐集答題信息,出示參考答案,小組討論,教師講評,重點展示解題的思維過程。

針對學生達標訓練中出現的問題,待教師及時矯正之後,可即時補充補償練習題,給學生內化整理的機會,面向全體教,挖掘每個學生的最大潛能,逐層分化,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以開放的學習思路,拓展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從而把新知識納入到個體的認知結構,進而形成個體的創新性能力。

國中英語外出聽課心得 篇5

第一: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模式國中生物自主互助型課堂教學模式:包括新授課、複習課和講評課三種課堂教學模式。具體如下:

生物新授課的教學模式

(一)、情境導入,明確目的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明確學習目標,便於學生整體把握所學內容。

(二)、學案導學,導引誘思

1.教師依據學習目標和重難點,將“知識”設計成幾個具有思維含量的“問題”,編寫成學案,在課堂上發放給學生,為學生的自學定標定向;讓學生根據學案閲讀教材或有針對性、有選擇性的閲讀教材的重難點,從而使學生理解本課的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對本模塊知識有初步的認識,初步構建起知識體系。

2.學生在自學時,要求邊看邊思,反覆推敲。對自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作出標記,在此環節,提倡自主思考,最大限度地自主解決問題。

3.教師指導學生自學,瞭解學習進程,掌握學生自學中存在的疑難問題和不足之處。對於學生中遇到的障礙,教師要適時適度的進行點撥。

(三)、展示交流,點撥提升

1.對自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小組內進行充分的交流,使學習內容最大限度的在小組內得到解決,並找出本組的共性問題。

2.針對各小組存在的共性問題,圍繞重點難點易錯點,教師精選具有思維價值、創造價值和發散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展示交流。教師要適時點撥,保證課堂討論的方向性和順暢性。還要結合課堂上出現的新問題,適時組織即時互動。教師也可精選例題進行分析講解,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解題思路和學習方法。

(四)、當堂鞏固,課堂總結

1.留給學生整理學案、理解記憶的時間,可由組長負責檢查落實,進行交叉鞏固,確保學生能夠達標。

2.由教師或學生對本節所學習的內容進行梳理和總結,師生共同整理完善本模塊的知識系統。

(五)、達標檢測,佈置作業

1.針對目標設計題目,難易適度,以能檢測學生是否達標為目的,時間以5—10分鐘為宜。

2.教師可以佈置一些探究性的,觀察性的,調查研究性的課外作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

生物複習課模式

(一)、概括導入,確認目標

生物複習課的導入,不同於新授課,最好直擊要點,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複習任務及所要達到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複習課的目標不同於新授課的目標,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整合性。

(二)、梳理知識,構建網絡

生物學科與其他學科最大的區別在於:強調“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所以,學生能清楚再現各類生物的結構特點是最基本的要求。教師在引導學生梳理知識網絡時,可採用多種方式——知識綱要、填圖、列表比較、問題提示等,幫助學生完成這類知識的梳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一邊回顧一邊在黑板上板書;也可以直接出現在複習課的學案上,讓學生在複習基礎知識的過程中,構建知識網絡;還可以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建立知識網絡(多用於八年級綜合複習)。

對於教材基礎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可以通過一對一檢查、教師抽查或集體默寫等方法進行落實。

(三)、典題引導,點撥深化

1.結合教材知識以及與其他版本教材的聯繫,用典型例題引導學生,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獨立思考並完成,進行自主訓練同時將疑難問題劃出。這個過程對於學生思維的形成至關重要,切不可盲目交流,要讓學生有獨立思考的時間。

結合生物學科特點,典型例題要有層次性,應與WAT考試接軌,應密切聯繫實際,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思維的開發。

2.小組就典型例題進行交流,重點在於發現題目所考的知識點、出錯的原因;小組內出錯多和無法解決的題目,有組長記錄並質疑。教師集中學生存在的疑難問題,全班進行交流展示,教師進行點撥。

教師進行點撥時應進一步從複習的整體考慮,就某一個問題展開,以點帶面,從特性到共性,由表及裏引導學生完成知識的深化及規律的總結;還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

(四)、達標練習,提升能力

精選題目,當堂達標,鞏固所複習內容,並進行反饋和落實。進行達標檢測,對於七年級的學生來説,是強化基礎知識的紮實記憶和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培養的過程;對於八年級學生要直擊會考,讓學生明確會考的難度;還應密切聯繫實際,用於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真正做到生物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五)、反思總結,佈置作業

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性學習,簡單總結本節的複習內容,自己的收穫及存在的問題,並適當佈置課下的複習要求,將課堂延伸到課下。

生物講評課模式

(一)、錯題統計,找準錯因(課前準備)

1.在每次閲卷後教師應進行必要的數據統計,如測評結果的統計——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每題的得分率;錯誤率的統計——主要是統計學生出錯率;錯誤類型的統計——主要是統計學生出錯的類型及人數。

2.課前教師要認真檢查每位學生的答題情況,分析統計各題的錯誤率,細緻診斷學生的解答,弄清哪些題錯得多,錯在哪裏,找準錯誤的癥結。準確地分析學生知識和能力的缺陷及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在講評時有的放矢地解決這些缺陷和問題。

(二)、自主糾正,反思內化

1.自改:要求先獨立自查,儘量嘗試自行訂正。學生自己糾正前教師應給予必要的指導(如:應得分與實得分;錯因分析;以後的目標等),並將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做上標記,因為這是後面小組內交流的重點。

2.互改:在小組內重點交流做標記題目,由學生提出不會的問題由會做的同學進行講解,展示思路。在這個階段由學生給學生講解達到學會的目的。組內都不會或不能達成共識的問題就由組長記錄並反饋給老師。

(三)、展示思路,暴露問題

將互改環節存在的問題進行集中展示,將“問題”充分暴露出來,將“錯因”充分暴露出來,將“當時的解題思路”充分暴露出來。或學生講解,或師生共議。

(四)、重點點撥,方法指導

根據學生暴露出的問題,教師需要重點指導。這是試卷講評課的發展部分,重在解法的強化、規律的總結、認知結構的完善等。

1.學生已經將大部分題目的解題方法得以掌握,但只是做到了就題論題,教師應根據學生暴露的問題“借題發揮”,進行重點指導;在分析學生解題思路展示的基礎上,找出學生在理解生物學知識上存在的問題,在思維方法上存在的缺陷等,發揮好教師的支架作用。

2.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找準切入點,進行方法指導。如從何處分析,為什麼這樣分析,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如何挖掘隱含條件,如何建立正確模型,如何排除思維障礙等。還要指導如何快速切題,如何才算完整的敍述規範的表達等。

(五)、變式訓練,昇華提高

針對有代表的共性題設計相應的變式練習。以練促思,以練促改,練中悟法。通過練習,讓學生鞏固知識,掌握方法、思路、規律。

(六)、反思總結,二次達標

1.學生總結本次考試的經驗和教訓,並相互借鑑,相互學習。

2.針對出錯多的試題,再設計類似的試題組成試卷,進行二次過關,以檢查學生改錯程度和掌握程度。

第二:導學案的編寫和應用

編寫好設計精到的導學案是關鍵

設計應用好教材、教法、學法落實的載體---導學案,做好學案導學。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總體思路為:突出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主體參與意識和自主發展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加強能力培養,增加課堂教學的科技含量。讓學生自主探究主動學習,親身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

學案,是教師精心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創新的材料依據,它主要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自學疑難信息反饋、學習探索過程的學法指導、學能嘗試測試、自我矯正反饋等環節,由師生共同完善。好的“學案”,實際上就是教學內容的深化與延伸,它源於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並可超越教材構成知識網絡,使知識的網絡構成體系,它體現的是師生共同探索知識、方法、規律和被優化了的過程。

學案導學,是以學案教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訓能達標的教學活動。是培養學生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突出學生自學能力,注重學法指導的教學策略體系。其突出優點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學生的自學行為,注重學法指導,強化能力培養,把學生由觀眾席徹底推向表演舞台。其操作要領主要表現為先學後教、問題教學、導學導練、當堂達標。

關於“學案”的理解及學案的編寫

課堂教學中有兩種尷尬的現象:一是強調落實基礎知識,就是滿堂灌,一味對觀點、結論的死記硬背,產生所謂高分低能的學生;二是強調發展能力,就是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彙報演講,表面熱熱鬧鬧,實際上知識的掌握卻大打折扣。究其原因,滿堂灌是缺少學生的參與、缺少活動,只背結論是缺少對知識形成過程和運用過程的體會。而後一種熱鬧課堂中的“參與、活動、過程”則由於未能緊緊圍繞知識點來展開,流於形式。

利用學案則既可以克服上述兩種模式的不足又能夠保留它們的優點。因為學案把知識點問題化、練習化,進而過程化,並以此來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既緊扣知識點,又展開活動、體驗過程,而且有學生的充分參與。需要指出的是學案設計的質量如何會直接影響到使用效果。所以最後着重談一談如何編寫學案。

“學案”是在教案的基礎上,為了落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開啟學生智慧、發展學生能力而設計的,在教師引導下由學生直接參與並完成的一系列的問題探索、要點強化等全程學習活動的案例。它的着眼點和側重點在於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如何引導學生獲取知識,習得能力。實質是教師用來幫助學生掌握教學內容、溝通學與教的橋樑,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建構知識能力的一種重要媒介。學案能體現以下四個特點:

(一)問題探究是學案的關鍵,它能起到“以問拓思,因問造勢”的功效,並能幫助學生如何從理論闡述中掌握問題的關鍵。

(二)知識整理是學案的重點,學案的初步目標就是讓學生學會獨立地將教材上的知識進行分析綜合、整理歸納,形成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

(三)閲讀思考是學案的特色。

(四)鞏固練習是學案的着力點,在探索整理的基礎上,讓學生獨立進行一些針對性強的鞏固練習。對探索性的題目進行分析解剖、討論探索。

學案是在教案的基礎上編寫的,但不是教案的濃縮,所以編寫時應注意以下原則:

(一)課時化原則 分課時處理學習內容,防止幾個小專題的內容只寫成一個學案,一般一個小專題為1-2課時。

(二)問題化原則:將知識點轉變為探索性的問題點、能力點,通過對知識點的設疑(以問題形式設計成題組)、質疑、釋疑、激思,逐步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對教材的分析、歸納、演繹的能力。

(三)參與化原則:在學案設計中應考慮讓學生進行參與性學習。通過學案創造人人蔘與的機會,激勵人人蔘與的熱情,提高人人蔘與的能力,增強人人蔘與的意識,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

(四)方法化原則:強化學法指導。通過學案教學變“授人以魚”與“授人以漁”,同時注意學法指導的基礎性、發展性。

(五)層次化原則:在編寫學案時應該將難易不一、雜亂無序的學習內容處理成有序的、階梯性的、符合各層次學生認知規律的學習方案。

依照上述原則編寫成的學案一般構成主要有:

(一)學習目標

目標的制定要明確,具有可檢測性,使本節內容的當堂檢測題能夠與之相對應。不要用“瞭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語言,而是用“能記住”、 “能説出”、“會運用﹡﹡解決﹡﹡問題”等可檢測的明確用語。並指出重難點。

(二)知識準備(課前小測)

為掃清學習新知識的障礙,將學習新知識必需的上一節課知識、或其他章節的舊知識,設計成小的問題組、或習題、或預習指導。

(三)知識構成及對應練習

知識構成可以分成基本線索和基礎知識兩部分。線索針對一節課內容的高度概括,基礎知識是學案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知識結構框架、基本知識點、教師的點撥和設疑印證的材料等。上述要素的編排要體現教師的授課意圖。對於重點內容要設計思考題。

1、知識點1及對應練習1

2、知識點2及對應練習2

3、知識點3及對應練習3 … …

對應的練習要與知識點在內容上和學習目標上相呼應。

(四)學習方法的總結

學案中所介紹的學習方法主要是針對所學內容設計的。一般包括記憶方法,分析、理解角度,理論運用等。

(五)知識結構整理歸納(課堂小結)

按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繫歸納出知識線索,具體的知識點要儘可能留出空由學生來填。與其他章節知識聯繫緊密,在歸納出本節知識結構的基礎上要體現與其他章節等知識聯繫。

(六)技能訓練

技能訓練是對一節課學習的檢驗鞏固,有選擇題、填空題、材料解析題和問答題等。訓練題的設計,要體現出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既要有基礎知識的檢驗,又要有基本技能的訓練。提倡多種題型合理搭配,題目編排由易到難,控制習題數量,按容易題、中等題、高檔題等,其比例為3:5:2,為兼顧程度較高的學生,可適當編排一些選做題,拓寬他們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習水平。

學案把教學內容問題化、練習化。學案與一般的訓練題或試題的區別在於它的條理性和遞進性:即學案中的問題或練習題之間的內在聯繫、呈現順序與教學內容的內在聯繫、呈現順序是一致的,而一般的訓練題或試題則是不一致的;另外,學案中問題或練習的設計要遵循由淺入深、由現象(事實)到本質(結論)、由結論到運用等遞進的過程,一般的訓練題或試題遞進性沒有那麼明顯或沒有體現那麼完整的遞進過程。

六、幾個重要問題的解決策略

(一)學生自學時應該解決哪些問題?

1、學生學什麼?內容上應該注意三個層次:

(1)基礎性內容;(2)能力性內容;(3)發展(拓展性)內容。

三個層次最好均能涉及到。只有基礎內容,顯得淺薄;只是停留在書本上,有“教教材”之嫌;全部是能力、拓展內容,則沒有知識的支撐,恰似“空中樓閣”,其目的也難以達成。

2、怎麼學?(1)根據問題的要求學。(2)互助。互助實際上包含了自助與互助兩種形式:A.自助:獨立學習,靜心思考,鍛鍊思維的獨立性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B.互助的形式:生教生、生問生、生幫生、生考生、生評生、生影響生、生啟發生……

C.互助的內容:校對答案、講解原因、質疑解疑、督促檢查、體會學法、總結規律等。

(3)讓學生質疑。自學不應該是死扣教材,不應該是沒有波瀾,它是在教材知識基礎上升華的過程,是尋疑、質疑、解疑的過程。

3、教師如何操作?

自己靜心細思-----對提綱,細讀書,勤動手,圈勾畫,多歸納,抽主幹

小組結對互助-----一對一,對答案,有歧義,共商討,求共贏,促發展

疑難問題求助- ----遇疑難,組內商,不能解,展示出,求他組,解決掉

組內監督落實-----記什麼?怎麼記?記到什麼程度?怎麼用?

組際挑戰檢查-----搞競賽,查三點,指定答,促落後,把基礎,砸結實

教師糾錯矯正――拔高、解疑、昇華

(二)提高學習小組學習效率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1)細化小組成員分工,分工一定要明確。

(2)教師要及時觀察學生進度,隨時指導,對學生學習情況充分了解,便於及時點撥。

(3)教學生構建知識網絡,提高綜合分析能力。

(4)課堂前5分鐘要注重前置測評,檢測上節課的重難點問題,温故而知新。

(5)強化學生自學方法、規範的訓練,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6)對小組長和課代表強化培養,提高學科學習要求。

(7)自學之前,學生的學習目標一定要明確,不能無目的地看書。

(8)提綱的設置一定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由簡到深,由表及裏。

(9)在組織自學時,一定要發揮小組長的主觀能動性,這樣才能提高本組自學環節的效率。

(三)如何進行有效的評價?

評價是促進學生反思自己,找出缺點和不足以便及時進行矯正的最佳途徑,也是教育評價中的“促進學生髮展”功能的最好體現。在主體性教育中,藝術性地進行評價可使學生充分體驗成長的愉悦,發展健全的自我意識,促進其積極、主動地學習,並將各種知識有效地納入自我的認知結構中去。因此,對學生的展示做及時的評價是不可缺少的。

評價可採用即時評價(一個小組展示完畢接着進行評價)、延時評價(部分或者全部小組展示完畢後再進行評價)和選擇性評價(選擇典型的展示內容進行評價)。即時評價可以有針對性地穿插於整堂課之中,及時給予矯正糾錯或者表揚激勵,一是可以防止過後遺忘;二是及時鼓勵,增強幹勁。延時評價可以在下課之前進行,可採用小組自評、小組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辦法。評價範圍很廣,可以評價展示的形式、表演技能、課堂語言以及問題回答的廣度和深度等多個方面。選擇性評價具有較強的隨機性,主要針對課堂生成性的問題或碰撞中產生的智慧的“火花”來進行評點,以求達到激勵的最佳效果,讓課堂因為有了科學客觀的評價而精彩。

學生評:可評價自己小組,也可評價其他小組;可評價同學的演技,也可評價內容與教材的結合度。評價要有肯定、鼓勵、讚揚,但應把重點放在找不足與缺點上,要敢於質疑、敢於找差距、敢於點毛病、敢於指出展示內容與主題體現的程度。要充分調動學生,讓學生活起來、動起來,想説站起來就説,省略舉手點名環節,節約時間,增加課堂緊湊度。

教師評:教師的評價不宜多但要精彩,要點出學生點評不出的內容,要多一些建設性的點評,如多用“如果……效果會更好”來激勵,這樣也教會學生思考。

(四)反饋矯正環節具體怎樣操作?

達標測試題的設計應緊扣學習目標,儘可能讓學生自主完成知識和能力遷移。試題要主客觀相結合,並設計一定比例的開放題,注意與現實生活的聯繫。

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教師巡視,發現題目本身的問題和重點學生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以進行有針對性的點撥。

以小組為單位,在小組長帶領下統一答案,無爭議的判明對錯,記入成績。並在組內反饋矯正,有爭議的寫到黑板上(寫明組別和題號或不理解的題目)。

反饋的最終目的就是幫助學生明確正確的認識,明確科學的方法和思路,對於測試中的失誤,應及時給予矯正補救。補上前面所學的不足,為今後的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

根據黑板上的組別和題號,組與組之間互相答疑。對同一個問題無疑問的小組可主動到有疑問的小組去進行講解,教師參與到有較大爭議的問題的小組間去答疑,爭議問題得到解決的小組到黑板畫掉本組標的問題,使各個問題逐一解決。

2.“學案導學”的課堂操作模式

“學案導學”的教學精髓是學生在老師指導下進行自主學習,不僅着眼於當前知識掌握和技能的訓練,而且注重於能力的開發和未來的發展,其教學策略主要包括:和諧的師生關係是學習的基礎;培養創新思維是學習的核心;教師的導學是學習的前提;討論質疑是學習的方法;更新教學手段,開展多媒體教學是學習的有力保證。教學形式應是多樣化的,如講授、啟發、自學輔導、實驗探索、問題討論等,教學中應儘可能創設問題情景,以問題和解決問題激發求知慾、探究心和主動性,讓學生提出問題,模擬情景,發表不同見解,引起爭論,進行批判性思考,培養學生主動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創造與主體性品質。 學案的組成部分應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疑點、讀書思考題、疑難信息反饋、學習活動的設計、梯度導學導練、知識拓展等部分。學案的設計,包括學習內容和學法指導,如觀察、記憶、聯想、對比、推理、歸納、思考、討論等,還要擬定培養學生何種思維方法,訓練何種學科能力,指導何種解題方法等,使靜態的學習內容動態化。

“學案導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基本上具有以下環節:示案自學→以案導學→信息反饋→組織討論→精講點撥→當堂達標→扣標整合→拓展創新。

(1).依據示案自學情況,進行以案導學

課前下發“學案”後,學生據此進行預習自學,課上老師可根據學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饋,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和學情,指導學生在學會的過程中實現會學。學生以“學案”為依據,以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為主攻方向,主動查閲教材、工具書,做實驗,思考問題,分析解決問題,在嘗試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

(2).依據疑難信息反饋,組織討論,嘗試解疑

“學案導學”一開始就要求學生去試一試,並給了學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時間。學生在嘗試中遇到困難就會主動地去自學教材和接受教師的指導。對於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學生個體發言、同位探討、小組討論、全班辯證等多種討論方式,並充分調動優秀學生的帶動作用,多角度、多層次的辨析,儘可能互相啟發,消化個體疑點。

(3).教師精講點撥,學生歸納總結

對於難度較大的傾向性問題,抓住要害,講清思路,明晰事理,並以問題為案例,由個別問題上升到一般規律,以起到觸類旁通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歸納出新舊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繫,構建知識網絡,從而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

(4).扣標整合,形成網絡

學生歸納總結本節課所學的重點內容、規律和解題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識梳理成線,形成網絡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錯易混易漏的知識薄弱點,引起全體同學足夠的重視;教師及時反饋,評價學生課堂表現,起導向作用。

(5).當堂達標訓練,知識遷移拓展

緊扣目標,當堂訓練,限時限量,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蒐集答題信息,出示參考答案,小組討論,教師講評,重點展示解題的思維過程。

針對學生達標訓練中出現的問題,待教師及時矯正之後,可即時補充補償練習題,給學生內化整理的機會,面向全體教,挖掘每個學生的最大潛能,逐層分化,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以開放的學習思路,拓展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從而把新知識納入到個體的認知結構,進而形成個體的創新性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6dkrd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