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神舟11號返回地面心得體會(精選5篇)

神舟11號返回地面心得體會(精選5篇)

神舟11號返回地面心得體會 篇1

神舟十一號飛船於20xx年10月17日7時30分搭載兩位航天員飛向太空, 將在軌飛行30天,並開展我國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飛行乘組由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組成,景海鵬擔任指令長。

神舟11號返回地面心得體會(精選5篇)

神舟十一號發射了,它帶走的是全國人民13億顆緊張的心,帶回來的卻是13億滴喜悦的淚水!就讓我們一起期待,期待神十一回歸的那一天。

神舟十一號是中國“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它是中國第六艘搭載太空人的飛船。飛船由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和附加段組成。升空後再和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對接,並對其進行短暫的有人照管試驗。對接完成之後的任務將是打造太空實驗室。任務將是對“神十”載人交會對接技術的“拾遺補缺”。

神舟11號將於2天后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牽手”太空,景海鵬和陳冬開啟中國航天員迄今最長太空駐留。

航天科技集團神舟十一號飛船總設計師張柏楠表示,重點是解決空間站建設中的這些關進技術,通過天宮二號的飛行來發現、解決、驗證在空間站建設運營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這是我們當前的一個重點,所以“神舟十一號”的任務是一個承前啟後的任務。

我為我們的科學家感到驕傲,我為我的祖國感到自豪!我做為一名國小生,現在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以後,為祖國做出貢獻,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強國!

神舟11號返回地面心得體會 篇2

奮鬥,小時候就一直聽長輩們在耳邊嘮叨:“要奮鬥啊,要好好學習,長大後才會有出息才能……!”可是,我一直不明白奮鬥究竟有什麼含義呢?人為什麼要奮鬥呢?奮鬥真的要付出很多嗎?

人為什麼奮鬥呢?安徒生爺爺曾説過:“一個人必須經過一番刻苦奮鬥,才會有所成就。”人生的意義就在於奮鬥!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霍金的故事,霍金是英國物理學家,他曾創立了新的《宇宙學説》、《時間簡史》等書。被人們稱為“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物理學家。”在他21歲得知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症後他也消沉過一段時間,極度失望時他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努力去幫助一些人們。醫生當時預測他最多隻能活2年,但2年過後情況並不是非常糟糕。1970年,霍金不得不借助輪椅工作,30年來他一直為物理學研究而奮鬥着!儘管他已喪失了説話功能但仍然依靠機器做事!霍金的故事正是要告訴我們,我們應該做生命的主宰者,擁有屬於自己的夢想,為夢想而奮鬥!

奮鬥可以創造出奇蹟!法國名畫家紀雷有一天參加一個宴會,宴會上有個身材矮小的人走到他面前,向他深深一鞠躬,請求他收為徒弟。紀雷朝那人看了一眼,發現他是個缺了兩隻手臂的殘廢人,就婉轉拒絕他,並説:“我想你畫畫恐怕不太方便吧?”可是那個人並不在意,立刻説:“不,我雖然沒有手,但是還有兩隻腳。”説着,便請主人拿來紙和筆,坐在地上,就用腳趾頭夾着筆畫了起來。他雖然是用腳畫畫,但是畫得很好,足見是下過一番苦功的。在場的客人,包括紀雷在內,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紀雷很高興,馬上便收他為徒弟。這個矮個子自從拜紀雷為師之後,更加用心學習,沒幾年的工夫便名揚天下。他就是有名的無臂畫家杜茲納。杜茲納並不是天才一學就會,而是堅持奮鬥,憑着毅力用腳畫出了許多栩栩如生的畫。只要有恆心,努力奮鬥就可以創造奇蹟!

直到現在,我才明白原來奮鬥的真正含義就是為了讓自己將來的美好才奮鬥,是為了讓自己沒有白來一次人間才奮鬥,是為了讓自己的人生綻放出最美麗的光彩才奮鬥,是為了讓自己不錯失機會才奮鬥,是為了讓自己成功才奮鬥……所以從此刻起我就要開始奮鬥,為了自己而奮鬥

神舟11號返回地面心得體會 篇3

在這次的個人年終工作中,對待接手的每一份工作,都要足夠重視,樹立主人翁意識,立即行動,對工作的完成情況負責。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個人年終工作心得體會,歡迎大家閲讀。

個人年終工作心得體會篇1時光總是轉瞬即逝,一轉眼來中交一公局沈丹項目工作已經一年有餘,回顧反思初來時的懵懵懂懂以及一年以來對本職工作的逐步熟悉,對綜合辦公室文職工作有了切身感受。20xx年,在項目領導的重視關心和各部門同事的大力支持下,我堅持以服務為宗旨,始終嚴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素質,紮實勤奮工作,努力為項目的進一步發展貢獻自身的一份力量,勤勤懇懇做好本職工作。年終歲尾,對來自實踐的零碎體會和不成熟心得以及一年來的工作總結,願與各位領導和同事們彙報如下

一、綜合辦文員是一個能夠啟智成才的崗位

綜合管理部部門工作的綜合性強,接觸面廣,既要乘上,又要啟下,還有橫向聯繫。工作範圍廣,既要做好本部門事務,又要協調其他部門事務。其次是服務面寬,上下左右、大大小小的事都會彙集到辦公室來,工作內容極其繁雜。對內對外,對上對下的協調很重要,不論是上報還是下發,需要辦公室一一溝通,協商並組織落實。由於工作內容的綜合性,作為綜合管理部文員,加班加點多點,特別是犧牲的是休息和娛樂時間,得到的是更多學知識、長才幹、強素質的機會;工作要求高、負荷重、節奏快,能夠培養緊張快乾、嚴謹高效的作風;做不到精通某項工作,多學博採,全面熟悉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一年以來的工作中讓我感受到,在這個崗位上,的確可以受到多方面、全方位的鍛鍊,有些收穫甚至是終身受益的。

1、接受信息量大,可以拓寬視野,開發思維,瞭解掌握更多的情況。綜合辦文員在接受信息方面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一方面業主、監理、局、工區以及其他單位的來文一般都通過綜合辦來流轉;另一方面領導意圖早知道,項目經理部下發各工區的文件、傳達的指示及相關會議通知早了解;再一方面各部門的情況早掌握。這種信息渠道暢通、來源廣泛、真實性強的優勢,既為開展工作創造和提供了有利條件,也有助於個人充實頭腦,活躍思維。

2、涉及工作領域廣,可以博採眾長,吸取精華,在完成不同類型工作中經受鍛鍊。項目經理部早會、旬例會和相關部門組織召開的專題會議討論研究的事項,往往為我標段工程建設以及各部門工作指明方向;項目領導講話中涉及到的,往往是方方面面的工作;擬寫維穩預案、擬寫紀檢監察工作總結、建立排查問題庫、上報京沈公司維穩週報、上報沈丹指揮部徵拆問題庫、上報本溪市交通局工程進度表所涉及到的內容,往往需要和不同部門的同事進行合作,一起幹。在不同類型的工作中,採取不一樣的工作方法,常常使自己有這樣的感受多接觸一項工作,就多熟悉一個領域;多參與一個活動,就多一份工作經驗;多同其他部門同事合作共事,就多學到一種工作方法。

3、工作的標準高、要求嚴,可以變壓力為動力,養成處處謹慎、事事認真的良好習慣。作為綜合部文員,對項目經理部下發各工區的文件要嚴格審核把關。一方面是行文規範上,分清楚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另一方面是文字格式上,檢查是否符合規範,是否存在錯字、別字,語句是否通順。再者,嚴格執行各部門用印登記制度。初到項目時在用印這方面犯了不少錯誤,未嚴格執行登記制度,在項目領導的寬容教導下,認識到用印登記的重要性。各部門使用項目印章時必須有主管領導的審批。

二、綜合辦文職工作無小事。

作為辦公室文員不但要做好辦文工作,辦事、辦會工作一樣也不能少。在一年多的工作經歷中,做的最多的往往是大量、瑣碎和事務性的工作,一年到頭,忙忙碌碌,不能説出了成績,但是更多的是防止出錯和失誤。一方面是文件流轉、分發是否及時;一方面是領導閲批內容是否按時傳達到各部門各工區;另一方面是流轉完畢的文件是否得到妥善保管;再一方面,已存檔的文件是否可以便捷快速的查找到,台帳登錄工作是否細緻。在工作實踐中,自己比較注意這麼幾點

1、小事當大事辦。這是個工作態度問題。綜合辦公室是各級文件的收發流轉部門,作為綜合辦文員直接負責着所有文件的收發流轉,如果流轉不及時,可能影響到相互關係,貽誤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因此,對待接手的每一份工作,都要足夠重視,樹立主人翁意識,立即行動,對工作的完成情況負責。

2、再忙也要出精品。這是個工作標準問題。一年來的工作經歷讓我感到,活越多,越需要抓緊;工作越忙,越不能亂了方寸;要求越急,越不能浮躁。整理文件,辦理事情,不僅不能出差錯,而且要強化精品意識,做到幹一項是一項,辦一件成一件。

3、被動之中求主動。這是個精神狀態問題。綜合管理部工作有着較強的服務性、從屬性、被動性的特點,工作要服從領導日程,圍着領導轉。一般來講,工作事項有着突發性,但這並不是説只能等米下鍋,被動應付。事實上,只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變被動為主動。多打進攻仗,留足提前量,事事想在先,工作幹在前,在突擊性工作多的情況下,才能保質保量完成任務。

三、日事日畢,日清日高,月度任務月度總結

1、自20xx年2月份復工以來,綜合部共收到京沈公司、沈丹指揮部來文482份,瀋陽南站工程建設指揮部來文412份,中交一公局來文228份,監理站來文76份,工區來文18份;下發各工區文件中,調度通知213份,紅頭文件73份,會議紀要21份,內部調度通知8份。每一日的收文發文以及領導閲批後需要各工區辦理的文件面單都掃描後連通文件發送到各工區,並及時提醒項目經理部各部門辦理。每日登記記錄收發文台帳,並同各工區綜合部收發文件人員進行核對當日發文情況,確保不漏發。

2、針對各辦公室用紙情況出台《紙張管理辦法》,做到紙張領取使用有登記。通過20xx年5月份至20xx年11月份7個月份的統計情況來看,每個月項目經理部各部門的紙張使用量大致為8小包。假設一包紙28元的情況下,每月項目經理部打印用紙的花銷為224元。此外,在項目領導的認同下,綜合部採取以下措施減少以至杜絕紙張的鋪張浪費情況各部門打印文件發綜合部,統一由綜合部進行打印;提倡雙面打印,提高紙張利用率;審慎審核稿件,減少出錯率;加強監督,雙向監督。

3、嚴格執行辦公易耗用品購買領導審批制度、出入庫台帳登記制度。項目經理部辦公易耗用品主要為碳素筆、筆芯、筆記本、訂書器、訂書釘、橡皮、2B鉛筆、膠水、抽杆夾、印油、7#電池、5#電池、檔案盒、膠帶、曲別針、A4紙張、A3紙張以及打(復)印機碳粉盒。綜合管理部hp傳真機一般是每一個半月更換一次碳粉盒;hp彩打機自購買至現在也已更換三四次碳粉盒,具體更換頻次根據當月打印數量來定;佳能大型打印機碳粉盒更換頻次大致兩月一次。

四、加強溝通,退一步海闊天空

工作中,由於所處的位置不同,考慮問題的視角不同,難免存在摩擦,這就要求我們在工作過程中要不斷加強溝通。面對問題,而不是迴避矛盾;解決問題,而不是證明對方錯誤;換位思考,而不是固執己見。通過溝通,讓彼此理解對方所要表達的意思,進而採取有效的辦法,化解存在的問題,以便更好的開展工作,營造良好的職場環境。

五、繼往開來,修正行為

一年以來的職場生活中,也慢慢的發現自身還存在很多的不足和需要改進提高的地方在工作中主動性不足,與領導溝通較少,遇事考慮不夠周全;做事考慮問題循規蹈矩,不夠靈活,缺乏開拓創新意識;在正確領會領導的意圖,為領導服務的超前性方面還存在欠缺;在領導考勤問題上,有些瞻前顧後,猶豫不決。

神舟11號返回地面心得體會 篇4

就在不久之前,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橫空出世,彷彿幾天之內,所有的人都成了“吃貨”,議論紛紛,話題不絕。這顯然不僅僅是一個單純關於美食的節目,歷史地理、人文環境、民風習俗、故土鄉情、民族傳承、人類自然等等都在其中一一展現。有人懷疑在食品安全問題氾濫成災的當下,這部紀錄片的出現可能是一種注意力的轉移或者對急功近利的商業製作的有力抨擊。我卻覺得這更像是一部無心插柳柳成蔭,也有可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愛國主義教育片。

一:中國傳統飲食文化--傳統的流逝和傳承的呼籲

這是一種文化,可以有無限地延伸和旁支研究。文化,歷史,地理,風情,習俗。對待食物,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像中國那樣深入,細緻,不折不撓。一個民族幾千年的沉澱在這個紀錄片中可窺見那透露的一小角。《舌尖》將最日常的食物,最被津津樂道卻不曾細緻思考過的食物與民族的精神傳承結合在一起,加上文案對傳統流逝的刻意提醒和鏡頭畫面有意的煽情,電腦電視屏幕前的你我無法不被吸引,不被震動!

總導演陳曉卿也説,《舌尖》與以往的美食紀錄片不同之處在於,它是通過中華美食的多個側面,來感受食物給中國人生活帶來的儀式、倫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質;不僅令人見識到中國特色食材以及與食物相關、構成中國美食特有氣質的一系列元素,而且也能使觀眾瞭解到中華飲食文化的精緻和源遠流長。

前段時間接待一位瑞典的外賓,我很自豪地給他推薦了《AbiteofChina》,並將視頻給他看了一小段。顯然,他也被中國的美食吸引住了,連口誇讚。記得不久前看過一個視頻,有個香港的學生拍了個訪談片子,他們問了在中國旅遊或生活的來自各個不同的外國人對中國的第一印象,令人感歎的是,九成以上的人都在第一時間想到了中國的美食,並讚不絕口,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以美食作為窗口,讓海內外觀眾領略中華飲食之美,感知中國的文化傳統和社會變遷,進而領略中國人對於生活的熱愛,這無疑是中華文化傳統輸出和浸潤的最佳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舌尖》的文案:例如“豆腐的這種氣質……”,“酵母菌喜歡這種綿長而又不劇烈的冷……”,“彷彿傳來了發酵菌們歡快的歌聲……”,“醬缸的帽子……”等等這種温馨活潑的描述隨處可見,配合渾厚瓷實的配音旁白,真的很萌。而網絡上因為《舌尖》而衍生出來的各種段子和食譜更是雨後春筍般紛紛湧現,舉個例子,一個網友看了之後的感慨,他寫道:“風在吼,馬在叫,吃貨在咆哮!吃貨在咆哮!麪點米飯堆山高,滷菜臘味都擺齊了,萬山叢中,野味菌子真不少!江湖海里,魚蝦蟹膏味正好!端起了大碗小碗,揮動着大刀長矛,保衞家鄉!保衞東海!保衞中沙!保衞全中國!”煞是可愛!

二:舌尖上的故鄉--一方水土一方人

一種味道,一抹鄉情。故土,遠方的眷戀和思念的情愫。《舌尖》中集中介紹了各種地域特色的代表性美食。全國各地不同食物不同風格,代表着不同地區的不同性格甚至是風骨。有人評論説這是“舌尖上的故鄉”,而每個人舌尖上的故鄉加起來就是舌尖上的中國,譬如菌子的雲南,臘肉和豌豆尖的四川,乾絲的南京,肉餅的香河,龍井蝦仁的杭州……據説有在異國他鄉的留學生看到這個節目瞬間泣不成聲的。他們無法理解那些在微博上喊着因為減肥不能吃這個不能吃那個的行為和邏輯。

片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在浙江慈城,有一對空巢老人,他們最開心的時刻,就是兒孫從寧波回來,為他們製作可口的年糕。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着年糕嘮着家常,其樂融融。然而,短暫的團聚之後,兒孫們各自開車離去,家裏又剩下這對老人。而在另一集中,一對老夫妻日復一日地在種着芋頭,而他們的子女早已離開這裏去了大城市工作,不再跟田地打交道。而我也注意到了在每一集中都提到了江浙地區的代表性食物,每次提及,都覺得異常熟悉和親切。粽子,年糕,冬筍……以前不曾在意的食物原來是這般珍貴和美好!同樣,片中還描繪了一羣香港老人,他們總是聚在一起,做着他們最拿手的飯菜,聊着他們年輕時的故事。他們彼此攙扶,彼此取暖,彼此分享生命中的温馨和苦痛。美食在這裏,顯然已經成為人與人之間心靈溝通的橋樑。在雲南買了三十年的豆腐的樸素夫妻,姚貴文和王翠華圍繞着豆腐是生活清淡辛苦。妻子調皮説着丈夫又懶又笨,丈夫就吃吃笑笑地答一句:她全部都是優點。這樣的人生,讓人羨慕。

中國人愛這樣的美食,其實就是愛自己的文化,愛自己的血脈,愛自己的土地。無論是米麪還是豆製品,雖然南北風格迥異,差異巨大,但是卻連貫着一樣的傳統,一樣的根。無論是農民,漁民,牧民還是山民,都是一樣原始,淳樸,勤勞,智慧,不怕繁瑣,靜心細緻打磨。每一次收穫中都飽含着日積月累的經驗和奔波,每一道工序中都藴含着魅力無限的智慧和想象,每一樣成品中都承載着單純質樸的滿足和喜悦,還有那讓人不禁黯然心痛的辛酸勞作和無怨付出。

三:人類和自然-永恆的課題

人類和自然的平衡才是最原始的和諧和平等。《舌尖》的核心觀點即為美食理應是自然慷慨大方的饋贈,而不是現代社會貪婪無度地索取和破壞。人類理應對這樣美好的饋贈心懷感恩,對大自然心懷敬畏,還有為自己對大自然的破壞感到愧疚和心酸。

所以在拍攝人們採集原始食材時,文案總不忘刻意提一句採集人如何尊崇自然的規律保護根系、菌絲、土壤和幼魚。渣幹湖漁民的“獵殺不絕”原則就是對自然的愛護,讓人非常敬佩。緊接着是一位廣西林姓的船長帶着一批夥計在海上奮戰了幾天幾夜,結果差點一無所獲,原因是以往的過度捕撈造成了現在的資源枯竭。也許這樣刻意的對比也是另一種善意的提醒吧!第7集在呈現中國美食多樣性、地域差異性和農業多樣性的樣貌同時,也特意講述了很多中國人為了食物順應自然、改造自然的故事。

但是,商業利益驅使下的現代人最容易缺乏環保意識,急功近利自以為是的人們往往在無意識中以傷害自然為代價來獲取短期利益,自然很快就會以它自己的方式告誡我們這樣的行為是多麼愚蠢,是需要付出更加慘痛的代價的!《舌尖》推崇的是生態環保的農業生產方式,宣揚的是餐桌迴歸大地,美食迴歸自然。

四:拍攝背後的故事--我以我血薦軒轅

看豆瓣,發現《舌尖》其實還有第8集,講的是鏡頭背後的故事。拍出一部如此充滿人情味兒充滿原始風格的好紀錄片,自然離不開幕後的那些英雄們:導演,製片,策劃,還有那扛攝像機,跋山涉水的人們。我不懂攝影的技術和原理,但我能從片中一些拍攝的角度和手法感受到那份用心和創意。從繁華的大都市到邊遠的深山村落,他們記錄的不僅僅是一道道美味佳餚,更是細心地捕捉了一個個動人心絃的人間故事。

我沒有特意去追蹤拍攝幕後的花絮和內幕,但我還是無意間發現了在第二集主食篇最後部分的過年家庭場景,就是白波的家,有一對雙胞胎女兒的那個大家庭,看片頭介紹時我發現白波本人就是《舌尖》的攝影師。顯然,20__年的除夕春節,白波家庭不僅是在分享中國傳統節日上的主食、過年的習俗以及家庭團圓的故事,不難分析其實他那一刻還是處在《舌尖》這個作品的拍攝過程中的。所以,更不要提那些翻山越嶺,長途跋涉,走街串巷,隨船出海,半夜出動,寒冰拍攝等等過程的艱辛和付出。正因了這些人的真誠努力,我們有了--《舌尖上的中國》。

神舟11號返回地面心得體會 篇5

盼望已久的除夕夜,終於伴着陣陣的鞭炮聲來到了我們身邊,帶着我們進入了一個歡歌笑語的天堂。

今天下午我們美美的吃了一頓豐盛的年夜飯,香噴噴的飯菜隨着可口可樂的香氣讓我不斷的打着嗝。大人們吃過飯,幾杯燒酒下肚,都漲着紅紅的臉堆在一起打着紙牌,奶奶、伯母和媽媽都圍着電視看春節聯歡晚會呢,叫喊聲、歡笑聲、伴着濃濃的煙霧在整個房子的上空盤旋,大家都在享受着春節帶來的歡樂,我和哥哥更不能錯過這難得的假日和這難得的“無功課日”,懷裏揣滿了各式各樣的鞭炮走上了街頭,小夥伴們已經三三兩兩的在放着鞭炮,在展示着自己豐富的“收穫”了。這不僅使我想起了皮諾曹的一句話“那裏真是一個美麗的地方,每天都是星期六”。這樣來形容過年真是再洽當不過了。

小夥伴們興高采烈的拿出自己最好的鞭炮,一個個都露出了得意洋洋的笑容,我和哥哥也不示弱,把我們的“飛天鼠”、“長娥奔月”、還有“天鵝下蛋”都拿出來燃放給小朋友們看,小朋友們都投來了羨慕的目光,那時我的心情就像一隻放飛了的“籠中鳥”一樣快活,整個街道都傳來了一片片歡聲笑語。

玩了不知有多久,我和哥哥硬是被媽媽拉回了家,哇,原來,家裏整個院子裏都放滿了煙花,正等着我們放呢,爸爸一個個點燃了滿院子的煙花,啊,太美了,抬眼望去,一簇簇煙花從天上灑落下來,就像是滿天的星星突然從天而降,又像是一羣羣的“雪娃娃”,戴着漂亮的六角帽從天空自由自在的落下來,還像是傳説中美麗的仙女,從花藍裏大把大把的灑下了五六色的花朵,有紅的、黃的、綠的,一片片、一簇簇……

啊,美麗的煙花,美麗的除夕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3wepx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