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消防部隊勤務實戰化實踐思考

消防部隊勤務實戰化實踐思考

新時期、新形勢下如何深化消防部隊戰訓改革,建立戰鬥力可持續增長的實用體系和科學機制。在XX年4月召開的全國消防部隊深入推進“三基”工程建設會議上,公安部消防局從戰略的高度回答了這一重大課題即大力開展勤務實戰化建設。勤務實戰化這一理念的提出,順應了新時期、新形勢下消防安全保衞任務發展變化的歷史規律,適應了消防部隊的職能拓展的客觀需要,符合現代惡性火災和特殊災害事故處置的實戰要求,可以説是消防部隊當前和今後提高消防部隊實戰能力的一條必由之路。

消防部隊勤務實戰化實踐思考

一、勤務實戰化的概念和理論內涵

勤務實戰化是針對當前災害事故趨多、趨難的特點,着力於解決當前滅火救援勤務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革除一切不適應實戰需要的勤務模式,探索符合實戰要求的,能促進戰鬥力整體提升的途徑、手段和方法。顧名思義,勤務實戰化就是以實戰的方式和要求來開展各項滅火救援勤務工作。在勤務實戰化建設中,可以“實戰需要不需要、打仗管用不管用”為依據,以“強基礎、建體系、抓規範、求實效”為要求,建立和完善科學、實用的勤務實戰化體系和機制,不斷夯實執勤備戰、崗位練兵、滅火救援、後勤保障、社會聯動等勤務基礎,不斷提高消防部隊的滅火救援能力,為消防部隊安全、科學、快速、有效地完成各類滅火救援任務奠定堅實基礎。我認為,開展勤務實戰化建設可以嘗試從以下五大構成和影響戰鬥力的體系入手。

二、以五個體系為載體,大力開展勤務實戰化建設

(一)構建執勤備戰體系,推進執勤備戰規範化

構建各級消防部隊執勤備戰體系的目是規範基層中隊的執勤備戰基礎工作,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一是要建立指揮機關和作戰實體(中隊、機關機動隊、獨立處警的班組)的接處警工作和運行機制,確保部隊指揮作戰力量的快速反應和快速到場,各級指揮機關要建立全勤指揮部制度,對機關的等級戰備要有明確要求,建立防火、滅火聯勤制度。在接處警中尤其要避免誤接、漏接、接而無記錄、出而不快速等現象。二是要加強和規範執勤裝備器材的管理。對執勤的、庫存的、訓練的器材裝備在管理上要以“三清、三進、三定、三無”為標準即“種類清、數量清、性能清”、“訓練器材進室、備份器材進庫、執勤器材進箱”,“管理責任定人、擺放位置定點、器材衞生定標”,“無鏽蝕、無缺損、無丟失”。還可以採取建立裝備器材上勤前檢測和易損耗器材戰後恢復備勤檢測等“兩個把關”制度。三是要以消防部隊裝備實力、滅火救援作戰預案、災害事故分析與評估等各類數據庫為支撐,建立各級消防部隊的滅火救援指揮決策數據庫系統、地理、氣象輔助信息系統。四是要統一和規範執勤崗位練兵資料、消防裝備器材、作戰參考信息、等勤務基礎資料,達到詳實、全面、科學、規範和實用的要求。同時,要突出強調跨區域滅火救援作戰的規範化。跨區域滅火救援作戰是指滅火救援力量異地作戰的一種戰鬥模式,是應對重特大災害事故的有效手段。通常指總隊與總隊、支隊與支隊、中隊與中隊、公安消防部隊與其他救援力量之間的聯合作戰,是經濟建設發展、消防職能拓展的必然要求。為全面加強緊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提高快速反應、跨區增援、統一指揮、有效處置的能力,XX年,公安部消防局將全國劃分為七個救援區域,各地根據實際情況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提高跨區域滅火救援作戰能力,在當前顯得十分必要。從我國的消防情況看,50年代至70年代初,滅火對象主要是棚户簡屋區和磚木結構等一般火災,單車、單個執勤中隊就能完成滅火任務;80年代以後,隨着形勢和任務的發展,滅火對象發生了變化。特別是近年來,改革開放進程加快,經濟建設迅速發展,高層建築、地下工程、化工企業、公眾聚集場所大量湧現,各種新材料、新工藝、新能源、新技術被廣泛利用,火災或其他災害事故發生規模都大大增加,並呈現出突發性強、技術要求高、處置難度大、作戰時間長、危害性大等特點,跨區域滅火救援作戰次數越來越多。據統計,大中城市內中隊之間聯合作戰佔滅火救援戰鬥總次數10%,支隊之間聯合作戰逐年增加。從城市建設發展看,近10年來,我國城市建設步伐加快,城市數量增加了42.7%,人口增長了18.2%,建成區面積擴大了69.2%。許多原有的大(中)城市規模不斷擴大,新興城市不斷興起,而消防力量增長緩慢。有的縣(市)消防中隊人員缺編、裝備缺量,特勤器材空白,執勤力量仍維持在80年代水平。單個執勤中隊或本城市內消防力量面對現代火災或災害事故有時無能為力,需要多種力量協同完成滅火救援任務。二是災害發生的區域性的必然要求。災害是指由自然的或社會的原因造成的妨礙人的生存和社會發展的社會性事件。根據當前形勢和任務的需要,公安消防部隊參加社會搶險救援的範圍主要有“六大類”。從自然災害看,我國幅員遼闊、環境條件複雜,災害生成條件差異大,各地區的災害種類結構迵異。如長江中下游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旱災;東北三省主要自然災害有澇災、地震;四川、**、雲南主要自然災害有滑坡、泥石流等。從人為災害看,恐怖襲擊和破壞往往集中在大、中城市或重要的建(構)築設施地段,其他災害事故隨時隨地都有可能發生,區域性和不確定性明顯。實踐證明,災害事故的發生,僅靠本區域消防執勤力量是不夠的,要求政府部門積極參與,鄰近消防力量相互配合,特勤專業力量進行突擊,更多的人員進行必要的替換,專家、工程技術人員為決策提供依據。三是支(中)隊執勤力量不適應單獨完成大型災害事故處置任務。現行消防作戰體系由七局、總隊、支隊、中隊構成,中隊是最基礎的作戰單位。其編制一般為30—45人,戰鬥車輛為2—8輛,滅火救援實行責任區負責制。執勤中隊力量薄弱,遇兵員補退期,有的縣(市)消防中隊人員不足15人,難以應付面積超過150平方米的複雜環境條件下的火災和其他災害事故的搶險救援。有的支隊人員也不足100人,車輛不足20輛,城市內消防力量有限。受地方經濟環境的影響,特勤裝備器材不足,偵檢、洗消、救生、輸轉、防護、堵漏、破拆、照明等器材幾乎空白。作戰能力僅能滿足撲救一般火災需要。四是建設大而全的搶險救援隊伍在現階段不可能。災害事故種類多,破壞性大,對搶險救援人員素質、器材裝備、組織體系、後勤保障等方面提出了較高要求。一個基層中隊、支隊不可能具備各類災害事故處置裝備和技術手段。建設大而全的消防中隊沒有經費保證也沒有必要。如美國9•11事件中,紐約動用了全市消防力量,因大量消防人員殉職,跨區域調用了周邊消防救援力量。95年日本地鐵沙淋事件中,法國消防救援隊派出偵檢專業力量協助查清毒源。因此,跨區域作戰是彌補區域作戰力量不足,快速處置災害事故、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損失的有效手段。

(二)構建執勤崗位練兵體系,推進訓練作戰一體化

在執勤崗位練兵中,按照“訓戰一致”的要求,科學界定練兵的對象、內容和標準,採取實地化、基地化、模擬化、網絡化等貼近實戰的訓練方式開展訓練。崗位練兵體系的建立可以從以下方面着手,一要規範訓練內容即明確各級指揮員、各類戰鬥員的訓練內容、時間、指標和依據,做到按建制施訓、按兵齡分訓、按專業分訓。二要規範訓練過程即對訓練的計劃、準備、組織、保障、考評、獎懲、訓練資料的建立等環節作出明確規定,用科學實用的訓練制度來保證崗位練兵活動順利進行。三是要強化指揮能力培訓。使各級指揮員掌握滅火相關理論、掌握滅火救援處置對策、掌握重點單位基本情況、掌握不同車組組訓、多班組參訓、組訓方法,解決自身侷限,提高訓練效能。這裏要突出強調的是單兵技能訓練向實戰性的拓展。滅火和搶險救援行動中,情況複雜,瞬息萬變。如果説正確果斷的現場指揮是對整個滅火救援行動的有效駕馭,那麼,戰鬥員過硬紮實的戰鬥素養和臨危不亂的隨機處置能力,是實現指揮決策、最終獲得勝利的必要途徑。從這個角度來看待消防部隊單兵技能訓練,就不能僅僅滿足於按照教材規定的程序完成戰術動作和裝備操作,而是要真正從實戰出發,把單兵技能訓練不斷向實戰化拓展。例如:

1、徒手救人課目中,教材規定的動作是位於前方的戰鬥員採用雙手搬抬被救者雙腿的方法,僅僅在操場訓練,看起來是沒有什麼問題,但是一旦把這個動作帶到火災現場,特別是在濃煙、黑暗、有墜落危險的場合,顯然存在着隱患,如果改為將被救者雙腿併攏,由前方戰鬥員單臂夾持的方法,這可以使戰鬥員騰出一隻手,做向前的探測或其他動作,有利於戰鬥員的自我保護;

2、穿着全密閉的重型防化服開展救援行動時,有時戰鬥員因為大量出汗等原因,呼出的氣體和汗水揮發會在防化服面罩上形成水霧,影響戰鬥員視線,為解決這個困擾,有的單位在組織“原地着重型防化服”訓練時,在按照教材操作程序完成動作之後,增加了戰鬥員在完整着裝的情況下,將手臂退出衣袖、用手擦拭面罩內部或完成其他動作,應該説這一改進看似簡單,但完全體現了技能訓練實戰化;

3、在滅火戰鬥行動中,水槍通常由兩名戰鬥員採取前後姿勢共同持握,這種姿勢雖然可以有效地克服噴射時的後坐力,但是存在前一名戰鬥員後撤不便、後一名戰鬥員觀察不便的明顯弊端,一旦前方發生爆炸、爆燃或其他需要做出迅速後退的動作的緊急情況時,根本無法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正確的反應動作,如果改變一下:將原來一前一後掌持改為左右協力持握,就更加合理,更加符合實戰需要;

4、空氣呼吸器做為消防戰鬥員在濃煙、有毒、缺氧的環境下實施滅火救援行動的最重要的防護裝具,一旦出現故障,後果不堪設想。為此,除了要按照規程開展空氣呼吸器的維護保養和訓練以外,對空氣呼吸器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的緊急處置和應急措施的訓練顯得尤為重要,如供氣閥突然出現故障而停止供氣時,可以迅速將壓力錶擰下,把供氣軟管直接插入面罩內獲得氣體供應,快速撤離;也可以迅速將自己使用的呼吸器的面罩與供氣軟管連接處的快速接頭拔下,再插入同行戰友的呼吸器他救接口,共同撤離等;

5、在開展偵察訓練時,不僅僅要強調火(災)情偵察的內容、程序,偵察時的正確行動同樣是重要的,通過訓練,是戰鬥員真正體驗在火場複雜情況下應當採用的“探步前進、前虛後實”、“低姿沿承重牆行動”、“使用工具在一側開啟房門”“濃煙黑暗環境下行動時使用探棒或保持一隻手在身前”等行動要則和方法,並形成良好的習慣,對於實戰中戰鬥員的安全行動和自我保護,具有積極的意義;

6、更換水帶訓練中,要考慮到火災現場水帶鋪設多、難以區分的實際情況,增加將更換下來的破損水帶打結的動作,以區分水帶是否已經損壞等等。綜上所述,消防單兵技能訓練是技戰術訓練的基礎,是培養和鍛鍊戰鬥員正確行動、隨機應變、攻堅克難能力的基本途徑,也是提升戰鬥力的必要前提。“戰鬥是流血的訓練,訓練是不流血的戰鬥”,只有堅持一切面向實戰的訓練理念,才能糾正和克服業務訓練中“練為演、練為看”的偏差,打牢單兵戰鬥素質基礎,實現整體能力的有效增強。

(三)構建滅火救援指揮作戰體系,推進現場指揮作戰的專業化

構建滅火救援指揮作戰體系的目是適應高層、地下、水上、煙熱、化工等現代火災撲救和特殊災害事故的處置需要,科學設置組織指揮機構、規範指揮作戰程序、提高指揮作戰專業化水平。在指揮作戰體系的構建上,一是要建立指揮長資格評審制度,摒棄僅僅以理論考試來判斷指揮資格的考核方式,建立以基礎理論考試、想定作業、模擬指揮、裝備器材操作、體能測試、心理測試、實戰經驗等為主要內容的綜合考評方式。二是要在總隊、支隊、大隊這三級成立全勤指揮作戰機構,建立全勤指揮部制度,由取得指揮資格的指揮長輪流執勤備戰,並實行全勤指揮部與轄區中隊、社會聯動單位同時響應、同時出動、遂行滅火救援的指揮機制。三是在指揮部的建設上要實行總指揮部→前沿指揮部→一線戰鬥實體等三級指揮,總指揮部指揮長由地方領導擔任,前沿指揮部指揮長由公安消防部隊職務最高的指揮長擔任。四是要對調度指揮的主體、權限和程序、消防部隊、社會聯動單位等參戰人員和車輛裝備的在滅火救援中的位置和行為進行規範,逐步解決長期以來戰場忙亂的問題。

XX年12月15日,吉林遼源中心醫院發生特大火災,造成39人死亡,100多人受傷,直接財產損失千萬元。火災撲救中,先後調集長春、通化等四個支隊的200多名官兵投入到滅火救援當中。血的教訓,時刻在提醒着每一名從事消防職業的人員:在火災形勢日益嚴峻,裝備更新迅速的今天,如何實現器材和人員的最佳結合成為提高戰鬥力的最重要的途徑。筆者認為應根據支隊的人員裝備的實際情況以及地區火災和其他災害事故的特點和滅火戰鬥的類型原則,來進行科學編程,以實現人車結合。目前,我支隊的實際情況是車輛多,戰鬥人員少,管區面積大且每個中隊都轄有農村管區。因此,我們所面臨的多為農村草垛火災、城鎮居民樓火災、居民液化氣煤氣火災、工廠建築火災、市場、商場火災、交通事故、取鑰匙、溺水等火災和事故的搶險救援。但大型化工企業火災我們也應防患於未然。

特別是貴陽市消防支隊車多人少情況下,隨着各類人員的定崗、定位、培訓的深入進行,為戰鬥編程的工作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所以,戰鬥編程工作的提出、研究與發展是消防工作發展的歷史必然,是滅火救援體系不斷髮展和完善的重要內容,是改革的必由之路。一是要將人員、裝備和戰術方法三者有機結合。如方位燈、自救鈴就應配至空氣呼救上也是最佳裝備組合。戰鬥編程也就是將這三者有機的結合起來,是人與裝備的最佳組合。首先,它肯定了裝備在現代火災、救援中的基礎性、決定性的作用,同時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快的要求。要根據專業技術、人員特長,按建制、按兵齡進行編程。戰術要因不同對象、不同時空的變化而改變。編程、編隊是建立在提高戰鬥力的基礎上,是滅火戰鬥的一個重要過程,決定或影響了滅火戰術方法的運用。通過戰鬥編程及其在實際中不斷應用、完善,使其形成有效、快捷、實用的滅火、指揮體系。它既有針對性又有實用性,對急、難、險、重、大等各種事故具有可操作性,是滅火戰鬥程序較為有效的方法。它是在現有的力量裝備情況下,力爭達到較好的滅火救援最佳效能的一種好的方法。二是要明確力量編組和任務。力量編組要貫徹簡單實用的原則,要注重執勤、訓練、滅火的一致性和連慣性,也就是平時的值勤狀況與戰時的滅火狀態相一致,平時的訓練展開模式與戰時的戰鬥展開模式相一致。任何滅火救援工作都有三大基本任務,即搶救、滅火、保障,也就是滅火救援過程。其力量的編組必須緊緊圍繞這三大基本任務來進行。首先細化建制單組,基層中隊要將人員、車輛、編成組,如:滅火組、供水組、堵漏警戒、洗消輸轉等多種小組,如車輛,什麼車和什麼車同時出動,配套使用,出動時必須按照車輛編隊和人員的組合程序實施。

(四)構建戰勤保障體系,推進戰勤保障制度化

戰勤保障是指從物質和技術上保證消防部隊建設和滅火、救援戰鬥所組織與實施的各類後勤專業勤務活動,是消防部隊各級後勤部門和人員的根本職能和主要任務。隨着國家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經濟體制和部隊兵員制度的變革,消防部隊承擔的滅火救援任務的增大,使消防後勤保障工作遇到了諸多新情況、新問題。正確、有效地解決好這些問題是做好新形勢下消防後勤保障工作,提高後勤綜合保障能力的根本。一是要正確認識消防後勤特徵,努力適應消防後勤保障社會化的新格局。消防部隊現行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保障模式,決定了基層消防後勤工作既有軍事後勤的特點,又有社會化的屬性。以條為主的經費、物資,由於部隊有現行的保障標準和方式,作為基層後勤部門要做的主要是如何管好用好這些經費和物資。而對以塊為主的經費、物資,雖然有關部門也制定相應的標準,但由於受地方經濟條件的制約,在具體保障形式上出現了多元化的格局,這就使得基層消防後勤保障社會化的趨勢愈來愈明顯。首先是經費來源渠道的多元化。尤其是對於經濟欠發達地區而言,既有政府撥款又有單位集資,既有短期到帳又有長期拖欠。這就使得後勤部門和人員,一方面要花大力氣做通有關單位、部門人員的工作,爭取短期內解決。另一方面在制定經費支出預算時要留足餘地,只有這樣才能使後勤保障工作有條不紊,有的放矢。其次是物資、裝備來源多樣化。一方面隨着雙擁工作的開展,地方企業單位採取以贈送物資來贊助部隊建設的形式不斷增多,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部隊官兵的生活、訓練工作條件,但如果協調不當,就難免造成重複、甚至浪費。這就要求後勤部門要與司、政、防部門密切配合,加強協調,儘可能地取之所需。另一方面,隨着地方政府採購制度的推行和完善,原有物資、裝備的採購模式亦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作為職能部門,既要與政府採購部門協調好關係,爭取優先安排採購計劃,又要與內部機關部門一道,廣泛開展調研,就需要採購的物資裝備的產地分佈、性能特點、質量優劣,以及外形、價格、售後服務等諸多問題進行認真分析、比較、論證,提出有針對性的採購方案和要求,以保證所要採購的物資裝備能保質、保量及時到位,正常使用。二、緊密結合裝備、器材、設施的新特點,努力提高後勤保障專業化水平。近年來,基層消防部隊在抓好隊伍管理的同時,積極貫徹“科技強消”的方針,不斷加大裝備建設力度,尤其是一些科技含量較高的器材、裝備、設施陸續投入到執勤備戰中去,對提高部隊戰鬥力起到了較大促進作用。但值得注意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抓好這些新裝備、新器材的維護管理。實踐表明,依據原先簡單的定人、定位管理已無法滿足需要。這就要求後勤職能部門在落實高技術含量的器材裝備管理上要走專人、專業化管理的路子。一方面,在選購新器材裝備時,既要了解其質量、性能、價格等因素,還要搞清楚售後服務的有關承諾。尤其是要把廠家對部隊使用或管理人員的培訓作為一項選購新產品的必要條件。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高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才能真正管好用好這些新器材、新裝備。另一方面,就是要充分利用廠家跟蹤服務等時機,組織好面對面的業務指導,尤其對未參加培訓的使用人員要通過指導,解答疑難,讓其進一步加深對手中器材裝備性能特點的瞭解,儘可能地減少因誤操作而帶來的設備損壞,從而把裝備管理的專人、專業化與全員管理有機結合起來,增強隊伍管理高技術含量器材裝備的專業化水平。使後勤保障由簡單的供給、滿足需要,轉變為通過實施專業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延長器材裝備的使用壽命,提高使用效益上來。三是要認真研究分析滅火救援工作的新特點,努力提高後勤應急保障的能力。所謂後勤應急保障,是指在部隊實施重特大火災撲救、參與處置惡性災害事故時,後勤部門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快的速度為一線作戰部隊提供滅火、救援必需的一些特殊器材裝備;保證油料、滅火劑等不間斷的供應;為現場受傷人員的救護建立綠色通道;保證現場損壞的車輛裝備的快速搶修以及根據不同季節、氣候、時間為作戰人員提供飲食、服裝等保障。

當前,隨着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新興行業的不斷增多,一方面發生重特大火災及惡性災害事故的概率不斷增大。另一方面,特種火災及特殊災害事故使得撲救處置的難度大為增加。作為後勤部門,由於受經費、場地等限制,同時考慮到經濟效益方面的因素,在滿足部隊常規保障的情況下,不可能對撲救或處置各種特殊火災或災害事故所需的物資、裝備長期儲存。因此,建立後勤應急保障機制,提高應急保障能力,是形勢發展的必然趨勢,亦是消防部隊後勤建設的客觀要求。而要做好這項工作,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其一是與防火、司令部門一道認真搞好調研。一要搞清轄區內可能釀成重大惡性事故的單位、行業的特點,發生事故後救援、處置所需的器材、藥劑以及對人員、設備的危害等情況。同時,要弄清鄰近有關器材藥劑生產廠家的地理位置、應急供貨的方式,途徑、所需的時間等情況。三是瞭解駐地重點醫院、車輛維修廠家、餐飲等單位的內部運作概況。其二是在調研的基礎上,根據彙總資料結合現有保障能力,制定後勤應急保障預案。明確在發生災害事故後,籌集相關器材、裝備、藥劑的聯繫方法,運輸方式;明確在不同地域人員救護、車輛裝備維修首選的醫院和廠家等。對相對保障內容明確具體人員負責組織協調,確保一旦發生事故後能使各類保障有條不紊地進行。其三,結合日常工作和實戰,適時組織對預案的演練,通過演練發現預案的存在問題。同時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不斷更新預案的有關內容,使之更完善、更加貼近實戰的要求。

(五)構建滅火救援社會聯動體系,推進滅火救援工作的社會化

構建滅火救援社會聯動體系的目的就是要調動和整合社會各類救災力量和資源,以公安消防部隊為骨幹,安監、衞生、民政、地震、環保、122、120、礦山救護、防汛抗旱、醫療救護、供水、供電、供氣和電信事故等搶修隊等救援隊伍等應急救援力量共同參加的社會滅火救援聯動機制,實現互通互聯,資源共享,戰時協同。在滅火救援社會聯動體系的構建上,一是要積極爭取政府和各行業單位的支持,組建針對危險化學品災害、城鐵火災事故、石油化工火災事故、建築倒塌、交通事故、山嶽救助等災害事故處置的滅火救援專業隊(站),配備專業救援裝備,開展針對性訓練。二是提高多種形式消防隊伍的實戰能力。將多種形式消防隊伍納入公安消防部隊執勤訓練作戰體系,建立適合不同形式消防隊伍的執勤、訓練、管理制度和機制。三是要整合救援力量資源,建立平時多聯繫、戰時能協同的應急救援管理工作機制。四是各級政府可依託政府辦公網或金盾網建立突發公共事件應急信息管理系統在網上發佈預測預警信息、各類事件的發生處置情況等。

在勤務實戰化建設中只要堅持以理念的更新為先導,以實戰的需要為標準,以制度的完善為根本,人才的培養為重點,以政府的支持為保證,紮實工作,開拓進取,努力實現消防部隊戰鬥力的可持續增長,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3lln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