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關於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精選16篇)

關於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精選16篇)

關於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 篇1

這篇文章講的是魯迅對兒時保姆“阿長”的回憶。她不識文字,又有些迷信愚昧,連真實的姓名都不為人知。在魯迅先生的筆下,“阿長”這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卻變得不普通、不平凡了,甚至“擁有偉大的神力”了!

關於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精選16篇)

讀了這篇文章,知道了阿長的什麼樣後,我很失望,在我印象中,阿長這個名字,應該是一個很温柔的、纖瘦的形象,可是,卻偏偏是一個胖而矮,嘮嘮叨叨的老媽媽。就是這樣一個樸實的形象,才讓我感到這篇文章是真實的。

長媽媽有些習慣招人煩:嘮嘮叨叨,“大”字形睡姿,種.種古怪禮節……全文並沒有介紹阿長怎麼怎麼好,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就是這樣一個真真實實活在現實的阿長。慢慢地,她開始讓我又恨又愛。她相信許願,相信夢想,帶着一顆純真的心在這個複雜的世界中生活。

最令人感動的,就是她買《山海經》那段了,作者沒有寫這樣一個不識字的人是怎麼買這本書的——識字的人都很難買到的書的,誰又知道她走了多少路,問了多少人,去了多少店?她竟然把“山海經”念成“三哼經”,她是怎樣向別人打聽這本書的?每個人心裏都有一個答案,因為每個人心裏都有一個長媽媽。這個長媽媽有很多缺點,像個小孩子,但這都無關緊要,因為她有一顆到死都善良的心。

我們應該學阿長的善良和熱心,更應該學習魯迅先生,要有一雙善於發展的眼睛。

關於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 篇2

在一個下着雨的週日下午,我做完了各科作業,就捧起兩天前剛從學校圖書室借來的《朝花夕拾》讀起來,其中有一篇正是《阿長與山海經》,這篇文章也是我們這學期要學習的課文,我就細細地讀了起來。

這篇文章着重寫了作者幼年時與長媽媽的一段經歷,寫了自己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由最初的不大佩服她,討厭她喜歡切切察察,懂得許多讓人不耐煩的規矩,甚至因為隱鼠的死而對她心生不滿,到後來變得感激她、懷念她,對她發生了空前的敬意。

這一變化主要是因為她給作者買了《山海經》這本讓他十分嚮往的書。從文章來看,那時,作者生活的空間十分狹小,也缺少書讀,生活十分單調,就像他在《故鄉》裏説的,平日裏只能看見高牆的四角的天空。

作者曾聽一個遠房的叔祖介紹過繪圖的《山海經》是如何的好看,可是卻無法得到,空有幾百文壓歲錢放着,卻沒有好機會去買,他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間去大街上玩一趟,而那時書店是不開門營業的。大人們並不關心孩子讀“閒書”的這些事,所以,儘管作者念念不忘,向很多人説過,一般人都不肯為他去買,只有阿長關心他,主動來問,儘管她不識字,也沒聽準書名,把《山海經》説成是《三哼經》,可她卻能費許多周折,自費把那繪圖的《山海經》給作者買來。

作為一個下人,一個女傭,她能這麼關心孩子,盡力去為一個孩子做事,不能不讓人心生感激!所以,當作者意外地從阿長那裏得到繪圖的《山海經》時,他“似乎遇着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可以想象,他當時的那種狂喜的心情!從此,對阿長心生敬意也是不奇怪的。

跟作者小時生活的那個時代比起來,我們今天的青少年就幸福得多了,不但吃穿不愁,父母還特別關心孩子的成長,有條件時就帶孩子一塊外出旅遊,讓孩子去見識外面的世界;只要是孩子學習、成長需要的書籍,父母總是不惜重金去買,國家還專門撥款給中國小校配備圖書室,充實圖書,縣裏、鄉鎮上都有藏書豐富的圖書館可以借閲,除了有豐富的圖書可以閲讀外,我們的學習還特別受重視,國家設立了各級各類學校,連聾啞人都有聾啞學校可以就讀,學校裏有經驗豐富的老師為我們傳道、授業、解惑,他們比阿長還關心孩子,樂於幫助孩子,學識也淵博得多,工作上總是不辭辛苦,循循善誘,而且國家還給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免除了學雜費,實行了免費教育,我們的學習條件是多麼優越啊!

作為青少年一代的我們,有如此優越的學習條件、生活條件,有何理由不好好學習呢?

關於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 篇3

魯迅對長媽媽懷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就有好幾篇文章回憶到長媽媽有關的往事,其中《阿長與山海經》是專門回憶和紀念她的。

這是—篇紀實性的文章。文章真實而親切地再現了魯迅童年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表現了長媽媽的性格特點。魯迅通過對兒時往事的回憶,表達了對長媽媽這樣一個勞動婦女的深深懷念。

文章先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稱呼的由來和她外形的特點,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如寫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接着寫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説“老掉了”等;最後寫了長媽媽尋購《山海經》的事,並將自己渴求已久的繪畫版《山海經》贈送給我,而且敍述得很詳細,寫出了魯迅對長媽媽充滿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着重寫了我幼年時與長媽媽的一段經歷。長媽媽是一位保姆,而我對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見我對她的感情至深。文章也進一步介紹了她的名字、體形等。文章主體在於圍繞《山海經》,寫我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由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最後我對她又有新的敬意,是因為她給我買了《山海經》。

長媽媽是一位經歷滄桑的人,這裏不僅寫她迷信,有麻煩的禮節,而且突出了她的偉大,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她卻成功了。很好地概述了一個人物形象。而我對長媽媽的感情也是文章的關鍵,文章的主體把握及最後對她的緬懷、祝福,都能説明感情很深。

長媽媽這樣一個藝術典型形象,獨特而不平凡,也揭示了封建社會比較黑暗、腐朽的事實。魯迅此篇文章包含着愛心與同情。讓我們再次回到淳樸的年代,去關心身邊的每一個人吧!

關於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 篇4

初讀這篇文章,大概瞭解了阿長的模樣以後,不免有些失落。"阿長"在我未讀書之前給我的印象是温柔的、纖瘦的、婀娜多姿的妙齡少女。可讀了以後,卻漸漸知道她原來是一個又矮又胖、嘮嘮叨叨的老媽媽。就是這樣一個樸實的形象,卻正讓我感覺到文章的真實性。更增加了我的閲讀興趣。

長媽媽有些習慣確實招人煩:嘮嘮叨叨、大字型睡姿、各種古怪的禮節......全文中並沒有怎麼介紹阿長的優點,但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這樣一個形象鮮明的真實的人。

慢慢的,她開始讓我又愛又恨。

她相信夢想、相信許願,帶着一顆純真的心在這個複雜的世界裏生活。最令我感動的便是她買《山海經》那一段。作者沒有寫這樣一個不識字的人是怎麼買到這本識字的人都很難買到的書的,誰又知道她走了多少路、問了多少人、去了多少店?一個把"山海經"念成"三哼經"的人是怎麼買到的,也許每個人心裏都有一個答案,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長媽媽。這個長媽媽雖然有很多缺點,有時還會像個小孩子一樣,但這都無關緊要。

因為她有一顆善良的心。

一些平平淡淡的事,一份真真切切的情。

關於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 篇5

讀了這篇文章,我知道了這是描述兒時與保姆長媽媽相處的故事。魯迅先生寫出的是一個“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的長媽媽。也寫了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説老掉了。這篇文章主要圍繞着《山海經》,寫我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由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最後我對她又有了新的敬意,是因為她給我買了《山海經》。

這篇文章一共講了七個小故事:一、我誤認為長媽媽謀死寵物隱鼠。二、長媽媽睡成一個“大”字。三、教我許多煩人的事情。四、新年説恭喜,吃福橘。五、長媽媽有點搬弄是非。六、長媽媽講長毛的故事讓我有了空前的敬意。七、長媽媽給我買回《山海經》。

文章不同的稱呼代表了長媽媽不同的地位,以及作者對她的不同的感“阿長”稱呼更為合理。而作者寫這篇文章是以四十六歲,以現在的年齡來寫,用阿長更合適,同時“阿”字帶有親暱的語氣。

對於《山海經》這一部分,一個農村婦女,目不識丁,但是又和艱澀難懂的《山海經》聯繫起來,這不禁讓人心生疑惑,迫切的想要到文章中去尋找這二者之間的聯繫。而長媽媽用自己的血汗錢為“我”買來了《山海經》,更能體現出阿長對我的關愛。

這篇文章很好的寫出了長媽媽是一個處於社會底層的普通勞動婦女,她身上既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愛心、真誠、善良,也沿襲了封建文化的糟粕——粗野、庸俗、愚昧。但不論怎樣,她對作者魯迅的關愛是我們能感受到的,而魯迅也在文章中寄託了對她的思念。

關於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 篇6

這天,我看了魯迅先生的一篇文章——《阿長與山海經》。我的心深深的觸動了。

文章是講述魯迅先生與“阿長”的故事。“阿長”就是“長媽媽”。“長媽媽”是魯迅先生家一哥做工的。文章先是説“‘長媽媽’,已經説過,是一個一向帶領我的女工,説得闊氣一點,就是我的保姆”我認為這是魯迅先生在評價“長媽媽”的地位。讀到下方時,我又有了新發現,“阿長”這個名字別的女工也用過的,我能夠體會到“長媽媽”在魯迅先生家的地位有多麼低下,因為連名字都能夠用別人的,而且是為了省事。

又往下讀時,我發現魯迅先生十分憎恨”阿長“,因為阿長經常會告狀,我卻認為”阿長“雖然會告狀,但她是出自於真心想帶好魯迅先生的,阿長不僅僅會“切切察察”還明白許多風俗。但魯迅先生卻不領情。

“阿長”的性格不僅僅善良、熱心,還會關心人,我明白她對魯迅先生的心是好的,但是那時魯迅先生還小,並不願聽。可她卻不知厭煩的傳授她所明白事情。還為魯迅先生買了一本《山海經》,別人不願做,她卻會去做,她小時候沒讀過書,從“哥兒,有畫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中,她連字都記不住,能夠想像到本站買這本書有多麼艱難,於是魯迅先生又對她產生新的敬意。

所以,魯迅先生為何三十年後還要專門寫一篇關於“阿長”的一篇文章。

我能夠想像,其實魯迅先生是很同情“阿長”的。因為,她為這個家做出了許多的貢獻,最後,卻連名字都沒落下,我認為魯迅先生是有後悔和內疚的。

最後,我想説我也很同情長媽媽。

關於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 篇7

阿長原是魯迅家的一個保姆,可在魯迅先生的眼中,卻不是把她當保姆看待的。魯迅先生並不是擺出有錢人少爺的身份講述家裏的傭人,而像是講述一個有意思的朋友,無半點身份地位的優越感。在阿長與山海經中,魯迅以真誠的筆調向我們介紹了他童年時的好夥伴—阿長。

説起阿長,魯迅便先實在地説自己不喜歡她。因為她喜歡“切切察察”,還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着對手或自己的鼻尖。在年幼的魯迅眼裏,這當然是一個不怎麼親切的形象。而且她總喜歡管自己,“不許我走動,拔一株草,翻一塊石頭,就説我頑皮,要告訴我的母親去了。”這有些像我們,同樣不喜歡打小報告的人。對於她謀害隱鼠,魯迅頻頻提起,還有些記仇呢。這麼誠摯可愛的話,魯迅就像一個貪玩調皮的孩子。不喜歡阿長,還有原因“一到夏天,睡覺時她又伸開兩腳兩手,在牀中間擺成一個”大“字,擠得我沒有餘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經烤得那麼熱。推她呢,不動;叫她呢,也不聞。”阿長真是一個有些邋遢的人,難怪魯迅煩。這麼質樸的筆調,魯迅和阿長真是打打鬧鬧又親密的好朋友。

不可否認,阿長身上當然有好的一面,它不僅是魯迅的朋友,也是他的老師,教給他一些人情世故,為人處事的道理,比如説吉祥話。魯迅以謙虛的態度説自己的“保姆”對他的教育,這實在是可敬的。另外,阿長也教給魯迅社會的黑暗,讓他對世界有更深的認識。

阿長也是一個可愛的人,她膽小,提起長毛軍還會拍着胸脯説“阿呀,駭死我了,駭死我了……”另外,她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封建傳統遵循者,這在她教魯迅的“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裏,不應該走進去;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鑽過去的”中可以看出來。

令魯迅難忘的,還有阿長送給他的山海經,這也説明他們之間深厚的友誼超越了主僕之間麻木的關係,他們真真是好朋友。

阿長身上也有可貴的品格,魯迅也説“這實在是出於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驚異。我一向只以為她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罷了,卻不料她還有這樣偉大的神力。從此對於她就有了特別的敬意,似乎實在深不可測;夜間的伸開手腳,佔領全牀,那當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應該我退讓。”

文章最後,魯迅對他的這位朋友阿長表示了誠摯的敬意。也告訴我們,友誼沒有侷限,我們要真誠的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任何人身上都有珍貴的品質,都值得我們學習。

關於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 篇8

這是—篇紀實性的文章。文章真實而親切地再現了魯迅童年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表現了長媽媽的性格特點。作者通過對兒時往事的回憶,表達了對長媽媽這樣一個勞動婦女的深深懷念。

文章先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稱呼的由來和她外形的特點,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如寫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接着寫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説“老掉了”等;最後寫了長媽媽“我”買《山海經》的事,而且敍述得很詳細。

文章着重寫了我幼年時與長媽媽的一段經歷。長媽媽是一位保姆,而我對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見我對她的感情至深。文章也進一步介紹了她的名字、體形等。文章主體在於圍繞《山海經》,寫我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由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最後我對她又有新的敬意,是因為她給我買了《山海經》。

長媽媽是一位經歷滄桑的人,這裏不僅寫她迷信,有麻煩的禮節,而且突出了她的偉大,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她卻成功了。很好地概述了一個人物形象。而我對長媽媽的感情也是文章的關鍵,文章的主體把握及最後對她的緬懷、祝福,都能説明感情很深。語言上或敍或議,前後呼應,如3次寫“大字形”睡式及謀害隱鼠的怨恨,樸實中帶有點韻味,讓讀者細細體會其中。

關於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 篇9

阿長是魯迅家的保姆,她買到了“魯迅”夢寐以求的《山海經》,但買《山海經》的過程也的確不易。

阿長回家後,一心想幫迅哥買回《山海經》,讓迅哥高興高興。可是阿長又不識字,到哪裏去買呢?

阿長走到街上一個一個的店進,因為她不識字,只能看裏邊是賣什麼東西的。找到了書店,阿長問老闆:“老闆,‘三哼經’有嗎?”老闆不明白意思,阿長只能仔仔細細的找,一頁一頁的翻,看看裏邊的畫是不是“哥兒”所説的‘三哼經’。阿長在幾千本書裏找了整整一個下午……。

書找到了,可是四本帶畫的書太昂貴了,連阿長自己也捨不得花。但是又想了想“哥兒”對帶畫‘三哼經’的渴望,就咬了咬牙,買下了。

書買來了,魯迅看着書非常高興,愛不釋手,可是他卻不知道阿長買書的艱難。

關於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 篇10

天才和瘋子是個怎樣的界定?什麼是天才,什麼是瘋子?小時候也和大多數人一樣想,天才就是高智商,瘋子就是精神病,彷彿一個在天,一個在地,永遠不可能有交集。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改變了很多我對這兩者的看法。

這是我看過最好看的書之一,即使是有之一,也不影響我所表達的對這本書的喜愛,好久沒遇到一本自己如此喜歡的書了。喜歡這本書,不僅因為作者輕鬆的筆調,更重要的是這本書展示了的一個自己幾乎沒有接觸過的世界,展示出來的獨特視角。

在大多數人的眼裏,瘋子都是精神病院裏,精神出了問題,神經錯亂,舉止怪異的人,簡而言之,即是腦子有病。然而看過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後,我發現瘋子不應該被這樣子定義的,他們中很多有自己的思想,頁很清楚自己在想什麼,甚至很多想法是很有科學性的,就像書中的“四維蟲子”和“時間的盡頭”等節所提到的,患者的思維是很嚴密的,所講到的量子力學也是有根有據的,講述時思路清晰嚴謹,若是在大學課堂講課,相信是很有資深教授的範兒的。但是這樣的人卻被送進了精神病院,人們把他們當成瘋子,只是因為他們的思想被絕大多數人所不能理解和接受。若是人們能寬容地對待這樣的思想,換個角度來看“瘋子們”一些天馬行空式的想法,或許他們就是坐在研究院的科學家了。

天才和瘋子有時只是時代的差別,如果在一千多年前有人整天拿電腦,航天飛機什麼的來説事,人們肯定也覺得他們是瘋子,可是在今天,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每一個人都不會對此有絲毫的質疑,它們都成為了現實。再如,尼采,梵高,愛因斯坦等天才都有不被大家所理解的時候。尼采是西方哲學的開創者,同時也是卓越的詩人和散文家。他最早開始批判西方現代社會,然而他的學説在他的時代卻沒有引起人們重視,這位自稱是太陽的哲學家後來還被送進了精神病院。梵高也因自己的畫風和當時的主流不同而不被大家所待見,後來也進了精神病院。天才若是生不逢時,便也成了瘋子。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理解萬歲。我想在以後的日子,即使我不懂“瘋子們”的世界,我也會尊重他們的想法,有時並不是別人的想法怪異,只是那是自己沒法達到的高度。

關於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 篇11

《莫泊桑短篇小説精選》是我在國中時期讀過的一本書,而今步入高一,重又品讀,又是另一番滋味,那種辛辣犀利的諷刺手法,讓我為之震撼。

在這本書中,印象最為深刻者實屬《羊脂球》。那種對於羊脂球等人的各種描寫,栩栩如生,又不少些嘲諷的意味。莫泊桑對於人物的描寫,犀利地表現出當時貴族階級及資產階級的自私自利,十分“圓滑”。烏先生在路途中,在賓館中,仍不忘推銷自己的好酒,而大撈一筆,佈雷維爾伯爵為了讓自己顯得更高人一等,便努力地刻意裝飾裝扮。如此層層描寫,都寫出了當時資產階級的貪婪與虛榮,為了金錢,為了利益,為了自己,不惜犧牲別人的自尊,也不惜損失國格,這些卑鄙的小人形象,與羊脂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襯托出了羊脂球的正直善良、真實愛國等高尚品質。

在當時那個以戰爭作為家常便飯的年代,戰爭給人類社會帶來的最多的是黑暗,是那種類似於“苟且偷生”的生存手段,只顧眼前是否獲利,是否有利生存,而失掉一些本應有的人性,這令人心痛。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是這樣,羊脂球就是一個代表。

以羊脂球為代表的這類人,在當時如此慘淡消極,自私的社會中,成功的守住了自己內心的一方淨土,保護了自己的人性,不被當時殘酷的黑暗現實所吞噬。人的虛偽貪婪,在現實的頻頻誘惑下,終於大搖大擺地走了出來,他們力量之強大,足以摧毀人心最堅固的城牆——我們的精神追求。此城牆一旦被攻破,“人性”便被殘忍地趕盡殺絕,冷漠、自私、貪婪,這些很多人特有的、資產階級表現的最突出的形象,在莫泊桑乾練簡潔而又細緻的筆下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

社會是有兩面性的,有它陰暗的一面,也會有它美好的一面。愛情和幸福帶給這個社會所必須的温暖,私奔到科西嘉島上的蘇珊,即使私奔讓她丟棄曾經全部的富裕與美麗,他也願意為了心愛之人,與他在這蠻荒不化的孤島上同甘共苦,共度餘生。是愛情和幸福給她勇氣,給了她快樂。當人們提到,“---殉情了”,我們或許説:“那人真傻”。但是,我們錯了,這是至死不渝的愛情,是愛情的力量。

重讀經典,品味人生。任何事物都是有雙面性的,我們不能因為其陰暗的一面便放棄希望。我們應該站在客觀的角度,正確的面對,守住自己的內心,多去認識社會中美好的事物,這才是我們當下應做的事情。

關於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 篇12

讀了《祖父的園子》,讓我深深的感到童年的多姿多彩,童年的美好與快樂。

祖父的園子是一幅色彩明麗,富有童話色彩的畫。它給作者帶來無窮的樂趣。不只是園子,還有慈愛的祖父,他給了作者心靈的自由,他的愛放飛了作者的天性。在作者心目中,祖父的園子是遊戲的天堂,是自由的樂園。她把白菜種踢飛,她將穀穗當野草割掉,她丟下黃瓜去追蜻蜓,她把水揚上天空,喊道:“下雨了!下雨了!”她以天為幕,以地為席,悠然入睡……她在園子裏“胡作非為",是那樣坦然,那樣舒暢,不用擔心祖父的責罵,有的卻是祖父的哈哈大笑。祖父的園子是作者童年時的樂園,它是那樣美好,那樣令人回味!你們還記得自己的童年的故事嗎?那媽媽的口紅畫眉丶把一塊破瓦片當古董,給小貓穿裙子,教小母雞學游泳……童年的我們可以想玩什麼就玩什麼;想玩到什麼時候就玩到什麼時候就玩到什麼時候;想睡覺就睡覺;想看電視就看電視,一切都是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童年,是一朵芳香四溢的花;是一個裝着小祕密的五彩繽紛的寶盒;又是一條清澈透明的小河;是一個色彩斑斕,蕩着歡笑的夢。人們都説,歲月就像無情的冷水,會把人的記憶沖刷的淡淡的。童年的往事,永遠像小鳥一樣撲閃着翅膀飛翔在我們記憶深處。

關於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 篇13

宋詞是我們祖先留下的寶貴遺產之一,宋詞以完美的藝術形式與唐詩和元曲相互輝映,同為我國古代文苑中的三株奇葩。幾百年來一直吸引着廣大的讀者,我爸爸就是一個宋詞迷,不僅自己喜歡,還要薰陶我,也給我買了一本《宋詞三百首》,要我試着背誦。一開始我不怎麼喜歡,但是後來我發現電視上有人朗誦蘇軾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那麼鏗鏘有力,那麼引人奮進,簡直太美啦!於是便也拿起書本試着誦讀。

之後,在爸爸的誇讚中,感覺確實不錯,讀完之後也受益匪淺。

我非常喜歡岳飛寫的《滿江紅》,我很崇拜岳飛。這個暑假電視上正在熱播的《精忠岳飛》,講的就是岳飛精忠報國的事。岳飛是一個膽大、心細、智勇雙全、待兵如子、對待士兵不拋棄、不放棄,充滿正義感的人。我從那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和“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中好像看到了岳飛要收復中原的堅強決心。岳飛為了保護天下人民的太平,不怕犧牲,英勇作戰。但是皇帝趙構和姦相秦檜怕岳飛功高蓋主,就以莫須有的罪名斬了他。但岳飛強烈的愛國精神激勵着千百萬人奮起,該詞寫得慷慨悲壯,壯懷激烈,很多年來一直被世人所稱讚。岳飛死後,他的後代為了紀念他,都在家中掛上一面“還我河山”的錦旗。

還有好多的詩詞寫得都很棒,在誦讀的過程中,我還了解了不少人物的各種故事,學到了好多知識。

古人的知識是豐富的,宋詞的博大精深遠遠不止這些,希望同學們以後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以發揚光大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長大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關於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 篇14

最近讀了俞玉萍老師的《完美教室》感受頗深。像俞老師這樣的好老師讓學生一生受益,家長一生感激。這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先輩們創辦教育的初衷。俞老師,她用全部的愛心、耐心和責任心,詮釋了一個老師的光輝形象和崇高魅力。

曾記得,俞老師剛接七年級班時,班中的孩子也是兩級分化,良莠不齊。但三年的共同學習生活,俞老師用她全部的教育智慧改變了一切——從她的班中走出的孩子個個活潑開朗,積極上進,心地善良。這巨大的改變是俞老師用心血和汗水澆灌而成的,她帶給我的感動是深刻的。

俞老師發現孩子們對學習沒有興趣,只是一種機械記憶、機械學習。於是,課堂小動作、作業不能按時交、老師屢次點名不聽講……這些普遍的小問題在教學中暴露無遺。如何改變這樣的現狀,俞老師給出分析問題的答案是因為孩子們不專注於事情本身所致。找到了問題所在,俞老師便通過各種方式引導他們觀念的改變,從細節抓起,堅持為養成習慣而努力。俞老師讓孩子們到草地拔草是為了使他們懂得“在任何情況之下,人都不能敷衍自己的任務,即使有一萬條理由。在任何時間與空間下,人能做好的其實只是手邊的那件事。做着這個,想着那個,一事無成。”讓孩子從早鍛鍊的跑步中體會專注於跑步這件事情對身體的重要性,讓孩子們寫作業時,上交橡皮、修正帶、修正液,以破釜沉舟的心態對待每一次作業,培養他們專注作業的心態,讓孩子們課堂上摒棄雜念,積極舉手發言這些同樣為了專注每一件“當下”之事。活在當下,把握當下,孩子們在俞老師的幫助下理解了其重要性。

俞老師的“大語文”觀,同樣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當俞老師發現孩子們在花壇邊晨讀的時候,他們有的三三兩兩地交頭接耳,有的對着來往的行人指指點點,有的專注地在地上看螞蟻打架。俞老師沒有説他們,只是把各樣的姿態拍進了相機。然後,放給他們看,請他們評選出最美的姿勢。自然,那些讀書專注的孩子成了最美的孩子。看似不經意的評選給孩子留下了深刻印象,孩子們自己教育了自己。從此,花壇邊晨讀的孩子成了東洲最美的風景。在排隊打飯的餐廳裏,俞老師讓孩子們做了一回觀察員,觀察排隊同學的表現揣摩他們的心理。他們交流説:有的孩子踮起腳尖一遍遍地數着前面的個數,恨不得把自己的腦袋塞進窗框裏,心裏一定是火燒火燎的;有的邊和周圍的同學有一搭沒一搭地説着話,一邊瞄着窗口,很無聊的樣子;有的不説話,安靜地挪動着,但眼神很空洞,茫茫然的樣子。他們總結:等飯吃的樣子不好看不説,心理還備受欲吃飯而不得的煎熬。於是,他們提出:帶着書去看,樣子好看不説,還能讓自己的心靈平靜下來。俞老師提倡讀書,讀書長的是精、氣、神,因此,她減掉了語文中的習題,把時間節省了讓孩子讀書。

專注手頭的事,做個愛讀書的孩子。俞老師的“完美教室”給了我很多的啟示。我希望自己也是這樣一位踐行者,我相信只要行動,堅持下去,總會創造生命的奇蹟!

關於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 篇15

因為眾説紛紜我不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最初是在網上看到它時,那一刻帶給我的感觸無法言語,時至今日,我的訴説也不能將我心之感受訴及一二。

我無法體味作者在寫它的時候是懷着怎樣的一種心傷抑或是怎樣的一份執著的無奈。

的確,在這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天涯海角時間上的分離,也並非生離死別空間上的離別,而是,我在你面前,你無法感覺到我對你的仰慕與愛,那是我心裏最堅定的情懷,那是我心靈最脆弱的佇地。那其中有着説不出的無奈看不見的傷痛,那種觸之不到看之不見的距離橫在你我之間。若是要問那距離到底有多遠?我實在無法用尺度將它來丈量。

而當愛到極至的兩個人,卻因了世上客觀存在的種種因素而不能在一起,那種明明深愛卻還要用冷漠作裝飾,嗅着彼此熟悉的氣息捧着兩顆跳動不已的心,嘴上卻還在説着不愛你,情是熱的、心是沸騰的,而説出的話語卻是冰徹肌骨,那又是怎樣的一種背後淚落的距離?

當孤獨的你和我,於風雨飄搖中需要用彼此的體温來喚醒生命之時,卻只可遙望不可相依,那種瞬間便逝的幸福成為此生永恆的記憶。飛鳥與魚兒,一個在天,一個在地的無助,那可望而不可及的無奈,便成了這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看得見他(她),伸出的雙手卻拉不着他(她)。這有多遠?

拉着了他(她),卻轉瞬即失無法相依。愛人就在這裏,卻有如隔紗。這又有多遠?

兩顆相互瞭望的星星,卻沒有交匯的軌跡。一米之距成了永遠不能逾越的距離。

愛的進口在哪裏?靈魂的出口在又在哪裏?

關於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 篇16

珠穆朗瑪峯簡稱珠峯,又意譯作聖母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尼泊爾交界的喜馬拉雅山脈之上,終年積雪。是亞洲和世界第一高峯。

然而在1960年5月25日,北京時間上午9時30分,年輕的登山隊員——運動健將王富洲,劉連滿,屈銀華和一級運動員貢布四人,向着珠穆朗瑪頂峯的380米高度做着最後的衝擊。

可他們在離死亡之神很近的時候,卻不曾忘記自己的同伴,劉連滿不正是這樣的寫照嗎?

他們是英雄,中國的英雄,他們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從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峯的創舉。讓人意想不到的依然是劉連滿,在那樣缺氧的環境中,沒有用氧氣筒,卻以堅強的意志和對勝利的鐵一樣的信心,戰勝了死神,頑強的活了下來,並與三位勝利歸來的戰友會合了,雖然他並沒有登上珠穆朗瑪頂峯,但他的精神卻是可貴的。

然而,究竟是什麼使得他們成功的呢?原來是強烈的集體主義觀念和崇高的獻身精神,難道在我們的生活中不缺少嗎?

就例如説,20xx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雖然已經過去了2年了,雖然我不在汶川,然而我也深深的體會到地震給我們帶來的……雖不即汶川的地震大,可我卻忘不了那一次。可話又説回來,當初,如果那些被告廢墟掩埋的人們,都像文中的一樣,那麼又有多少人有了生的機遇呢?那些警察,武警官兵們都是英雄,他們在自己危險的時候,仍要繼續救其他的人,難道他們的精神不可貴嗎?

其實英雄隨處可見,但是具有如此之佳的氣節卻是很少的!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他們不畏艱難,團結互助的精神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0zm8q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