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基層幹部觀看《小巷管家》電影觀後感以及感受體會【5篇】

基層幹部觀看《小巷管家》電影觀後感以及感受體會【5篇】

《小巷管家》講述的是 在首都北京,有一個特殊的羣體,他們被羣眾親切地稱為“小巷管家”。 “小巷管家”不是什麼領導,但心裏裝的都是街坊四鄰家門口的事,《小巷管家》也是向新中國成立七十週年獻上一份基層黨員的傾情厚禮。所以關於黨員觀看《小巷管家》後的感悟心得,小編準備了以下文章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基層幹部觀看《小巷管家》電影觀後感以及感受體會【5篇】

《小巷管家》觀後感悟心得1

金秋十月,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正在深入開展,平谷鎮900名黨員,齊聚平谷電影院,觀看《小巷管家》。

《小巷管家》主題鮮明、緊跟時代、把鏡頭對準基層並且突出基層黨組織作用,不愧是激發廣大黨員幹部守初心、擔使命的最實際、最生動的主題教育。雖然是一部文藝創作的電影,但電影主人公趙建國作為最基層北京小巷管家的典型代表,裏面的人物全是我們平時最熟悉的基層黨員、幹部和羣眾,用小人物折射出大時代,彰顯出源於平谷的“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在基層治理中的工作成效。

作為組織部長,今後要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系機制創新為抓手,做好“雙基”工作;以12345接訴即辦工作為切入點,聚焦羣眾家門口的事,打通基層治理最後一公里;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更好地教育引導黨員幹部牢記黨的宗旨,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分激發藴藏在人民羣眾中的創造力,從小人物做起,從小事做起,從小巷管家做起,眾志成城共創我區美好未來。

《小巷管家》觀後感悟心得2

“小巷管家”不是什麼領導,沒工資、沒職務、沒權力,但在居民心中,他們有熱心腸、有行動力、有威信,時時刻刻想的都是街坊四鄰家門口的事兒。鄰里糾紛、佔道停車、私搭亂建、公廁改造、環境提升、空巢老人……百姓生活中諸如此類的問題,都是“小巷管家”每天工作的日常。上週六,這部真實反映北京基層治理工作經驗的電影《小巷管家》在北京市檔案館舉行首映禮。該片由鄭昊執導,馬銓聯合導演,鞏漢林領銜主演,張英、方清平、鞏天闊、張兆北、張京生、翟小興、孫茜、孟秀、李勤勤等聯合主演,將於明日與大眾見面。

影片故事源於真人真事

《小巷管家》由北京市委組織部聯合中國傳媒大學共同策劃製作,以“小巷管家”平凡而偉大的先進事蹟和“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為主要內容,將北京市的基層治理工作和百姓的實際生活緊密結合,生動講述了在基層治理過程中如何打通最後一公里甚至最後一米的感人故事。電影主人公趙建國,就是北京2.3萬名“小巷管家”中的一員。

“影片故事來源於真實人物和事蹟,‘小巷管家’不是一兩個人,而是一個優秀的羣體,不只北京有,全國都有。”該片聯合導演馬銓透露,為了真實展現“小巷管家”們的風貌,主創進行了長達七個月的前期採訪,積累了大量文字和視頻素材。片中趙建國為衚衕居民辦的事兒,結合了很多“小巷管家”的真實事蹟,“比如公廁改造那段,現實生活中是有的。‘小巷管家’去統計廁所情況,有的去跟街道彙報問題、提出需求,實現‘吹哨報到’。我們通過藝術化處理,以事件為線索,串起‘小巷管家’的日常工作。”

“小巷管家”點贊《小巷管家》

今年72歲的金大鈞,是東四街道四條衚衕的“小巷管家”,也是影片的原型之一。片中趙建國解決衚衕公廁改造問題、帶領居民在街巷空地種植花卉,就來自金大鈞的真實經歷。看完電影后,金老爺子很激動,連聲表示影片勾起了他好些回憶。“電影裏的這位‘小巷管家’比我做得好,最後小巷通過整治達到的效果,我也親眼見到了。這部電影更堅定了我繼續工作的決心,只要我還走得動,就一定要當好這個小巷管家,讓街坊四鄰住得舒心。”

“電影拍得挺真實的,真實生活中‘小巷管家’就是這樣,有特別多感人的故事。方清平他們幾個演的老北京街坊也很可愛,有的會為了搶一個車位爭得面紅耳赤,有的硬説自己煤棚裏有祖上傳下來的寶貝,不願拆,但他們本質上都是善良的,也很通情達理,願意為社區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東四街道二條社區黨委書記王莉説,希望影片上映後,能夠有更多居民理解和支持“小巷管家”的工作,她也打算組織自己所在社區的居民去看看這部電影。

生動展現衚衕生活與文化

在影片映後座談會上,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表示,看完《小巷管家》後,他很受教育。“這部電影是跟時代同步的,講的就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這一盛大節日來臨前一百天之內發生的故事。影片緊跟時代,主題鮮明,以人民為中心,宣揚了我們倡導的理想、信仰、初心。”他還提出,片尾衚衕裏的爛肉麪館關了,但會在另一個更好的地方重新開業,這一情節體現了對待傳統文化的辯證思想,“小巷要伴隨着時代前進不斷走向現代化,但小巷又不能丟掉傳統。”

“北京面貌的改變,就是這樣靠基層做起來的。這部電影真實地反映了我們把國家治理落實到了基層,而且是通過很多這樣甘於奉獻的‘趙大爺’來實現的。所以不僅北京要呼喚更多的‘趙大爺’,全國都要呼喚更多‘趙大爺’!”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主任、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感慨。

除了主題積極向上,影片在藝術風格上以寫實手法生動展現了北京胡同生活與文化,畫面與音樂京味兒十足。“片中人物形象特別鮮活、接地氣,趙大爺讓人感受到了北京人的熱情,衚衕街坊之間的鄰里情非常温暖。”《文藝報》藝術部主任高小立評價,作為一部描寫社區普通老百姓生活的電影,該片着實令人感到“久違”,希望看到越來越多類似表現老百姓身邊故事的文藝作品。

《小巷管家》觀後感悟心得3

在反映北京市“小巷管家”的同名電影中有這麼一個畫面,就是鞏漢林扮演的主人公“趙建國”被批准為預備黨員的畫面,畫面中我們從他堅定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對於加入黨組織的嚮往,是黨組織對於自己的認可,是羣眾對自己的肯定,那種眼神在演員實力的演出下讓我們這些接受主旋律電影洗禮的觀眾們,尤其是黨員為之動容。

在2.3萬“小巷管家”中,無數的“趙建國”期待着用自己的力量為羣眾辦實事,為自己生活的社區、衚衕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羣眾的一句讚美之聲是對他們的鼓勵,黨組織對他們肯定是證明他們為羣眾、為社區、為衚衕默默付出的讚歌。

正如周星馳主演的電影《食神》最後他所説的那句“人人皆可是食神”一樣,我們每一名黨員都可以是我們所生活的社區、衚衕的“小巷管家”。雖然我們普通黨員沒有像他們那樣明確的身份,但作為一名黨員就應當時刻關注鄰里和社區的動態。而這種實踐的來源,其實就是黨員的“先進性”。

沒有身份難道就不能運用自己的先進性來幫助鄰里維護他們的根本利益嗎?難道沒有代號就不能為自己居住的社區、衚衕治理出謀劃策嗎?作為黨員來説,黨員其實就是“小巷管家”的另一種稱謂。如果每一名黨員能把黨員先進性發揮得爐火純青,必然會在羣眾服務和社區建設的最後一公里甚至是最後一米提供幫助。

對於我們這些黨員來講,想要真正做到“小巷管家”自然就要明確黨員如何發揮先進性。

既然提到“先進”,自然就是要“先”,要走在前,行在前,趕在前。黨員來自於每個領域的優秀人才,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掌握着崗位所在領域的先進思想和豐富資源,這些思想和資源不恰恰是當前社區、衚衕自治下我們所需要的最稀缺的資源嗎。黨員如果能自覺主動將掌握的思想和資源與鄰里權益、社區建設作為日常生活中的一小塊內容,那麼真的就是為“小巷管家”們在推進與自己擅長的領域方面提供了很大的助力,讓2.3萬“小巷管家”有了“軍師”和“糧倉”。當然,有了“先”,那必然遙遙“進”,要前進,奮進,上進。在社區、衚衕中的黨員除了退休的黨員這個龐大的隊伍外,最多的肯定當屬在職黨員了,在職黨員怎樣在“八小時之外”通過自己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影響鄰里羣眾對黨和政府在人民羣眾心中的形象和聲譽,如何用自己不斷提高的綜合素質為鄰里權益和社區建設出謀劃,這些都應當是黨員們跟“小巷管家”齊頭並進的初心和使命。

“小巷管家”,我們為他們點贊,他們是我們城市建設的基石,在我們為他們點讚的同時,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不能把自己作為“局外人”只是伸出手點贊,必須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幫助“小巷管家”從小家到大家的貢獻出自己的先進性,為打造文明宜居的新時代首都貢獻自己的力量。

《小巷管家》觀後感悟心得4

當北京還歡暢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慶祝活動的喜慶氛圍、街頭巷尾激盪着慶祝活動所煥發出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時刻,我非常欣喜地看到北京市委組織部和市委宣傳部共同推出電影《小巷管家》。影片由中國傳媒大學、新都唯創(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共同出品,鞏漢林及一批北京人藝的老戲骨擔綱,以“即時電影”的新型創作理念,以國慶100天倒計時作為時間線索,把北京市基層黨組織及幹部羣眾喜迎國慶的工作狀態和工作風采藝術化呈現,幽默而不誇張、感人而不煽情,兼具精神高度、文化、藝術價值,體現出三個鮮明特點。

“小切口、大主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北京“要探索構建超大城市治理體系,這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北京提出的要求。”“背街小巷是最能體現精細化管理水平的,城市管理要向街巷衚衕延伸。”電影《小巷管家》選取街巷治理這一“小切口”,藝術化地展現了北京市委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到京華大地、形成生動實踐的“大主題”。黨的十九大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我認為,北京市委推出的黨建引領“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改革,強化街道黨組織統籌協調功能,確保基層治理有魂、有序、有力,實質上是推動基層從傳統管理向現代治理轉變的一場系統性變革,是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同步推進所帶來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制機制之變,是在重構基層治理的體制機制。改革過程中,全市建立起“小巷管家”隊伍,招募2.3萬餘名熱心居民擔任“小巷管家”,履行“每日巡、經常訪、及時記、隨手做、實時報”等職責,及時瞭解羣眾需求,上報羣眾身邊難題,拓寬了羣眾參與基層治理的渠道,湧現出“西城大媽”“朝陽羣眾”“海淀網友”“石景山老街坊”等一批志願服務品牌。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召開之際,電影《小巷管家》的推出正逢其時,是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全會主題的生動詮釋,是對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城市管理要像繡花一樣精細,越是超大城市,管理越要精細”重要指示精神的藝術表達。

“小人物、大時代”。用小人物折射大時代,是文藝創作的一條寶貴經驗。電影《小巷管家》裏的人物全是基層黨員幹部羣眾,看似“小人物”,但他們在喜迎國慶的過程中所展現出的精神面貌,卻正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過程中新時代奮鬥者的最美表達和時代最強音。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只有奮鬥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小巷管家》弘揚的正是這樣的價值觀,觸及人的靈魂,引起人們思想共鳴。我注意到,觀影時有人在悄悄擦拭眼淚。同時,電影藝術化地啟示我們,辦好黨和國家重大政治活動,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貫穿於活動全過程各方面,讓人民羣眾樂於參與、便於參與、主動參與,充分激發藴藏在人民羣眾中的創造偉力,眾志成城共創美好未來。電影主人公趙建國作為北京小巷管家的典型代表,彰顯了北京市委力推的“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在基層治理中的工作成效。小巷管家多是社區志願者,他們在基層黨組織的統一領導和組織下,形成了黨的領導和以羣眾為主體緊密結合的基層治理模式,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得到更好發揮,基層黨組織領導和參與社會治理的聲音及話語權更為強勁,服務羣眾、做羣眾工作的能力大大提高。小巷管家看似“小人物”,他們折射的卻是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這樣的時代大課題。電影的精氣神就在於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小巷管家》緊扣當下生動實踐,凸顯人民主體地位,舉精神之旗,無疑是一部反映時代發展進步、培根鑄魂、守正創新的好作品。

“小製作、大效果”。電影《小巷管家》脱胎於黨員電教片,既沒有大場景,也沒用各種特效特技,製作成本較低,但由於製作團隊藝術水準較高、主要演員又多為老戲骨,我感覺全片敍事流暢、音樂和光影效果都很好,有較高的藝術價值,給人以思想啟迪和精神美感,既“養眼”更“養心”。現在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這樣一部主題鮮明、緊跟時代、把鏡頭對準火熱生活、突出基層黨組織作用的電影,是激發廣大黨員幹部守初心、擔使命的最好教材,是最實際最生動的主題教育。建議市委組織部和市委宣傳部精心組織,讓更多的幹部羣眾走進影院,接受教育。其實,用電影進行黨員教育是我們黨的一個優良傳統。《南島風雲》《今天我休息》等描寫普通羣眾鍛鍊成長的電影曾激勵不少幹部羣眾在工作中對標對錶,提高工作覺悟,具有很強的現實示範性。我相信,《小巷管家》不僅會在北京引起廣泛共鳴,也完全可能在全國形成一定影響力,實現口碑和觀影人次雙豐收,政治效果、社會效果和輿論效果有機統一。

《小巷管家》觀後感悟心得5

北京的衚衕正在變得越來越美,鄰里關係也越來越和諧,這背後離不開“小巷管家”們的辛勤付出。昨天,一部真實反映北京基層治理工作經驗的電影《小巷管家》在北京市檔案館舉行首映式,影片以小人物的故事折射出了大情懷,感動了到場的觀眾和專家。該片將於10月29日與全國觀眾見面。

鞏漢林演繹平凡而偉大的“小巷管家”

電影《小巷管家》由北京市委組織部聯合中國傳媒大學共同策劃製作,以全市2.3萬名“小巷管家”平凡而偉大的先進事蹟和“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為主要內容,將北京市的基層治理工作和百姓的實際生活緊密結合,集中表現了在基層治理過程中如何打通最後一公里、甚至最後一米的感人故事。

影片由鄭昊執導,馬銓聯合導演,鞏漢林領銜主演,張英、方清平、鞏天闊、張兆北、張京生、翟小興、孫茜、孟秀、李勤勤、賈雨嵐、劉大為、盧秋宏等聯合主演,展示了幽默而不誇張,感人而不煽情的京人、京事、京味,以及地道的京韻文化。

以東北笑星形象深入人心的鞏漢林,此次在影片中飾演了一位熱心腸的北京大爺趙建國。作為“小巷管家”,他義務幫助老街坊解決生活問題,改造廁所、美化街道、清理煤棚……雖然過程中受了不少委屈和埋怨,但隨着衚衕環境變得越來越好,他的辛苦付出最終也得到了街坊鄰里的認可。

鞏漢林坦言,自己也是因為參演這部電影才真正瞭解“小巷管家”這個羣體,“北京的很多衚衕和社區都有‘小巷管家’,他們是純義務的,不拿一分錢,為社區老百姓服務,我演的就是這樣一個角色,也是真人真事。”為了扮演好這個角色,鞏漢林深入生活,不斷從形象和內心塑造上貼近人物,“每天我穿上志願者的服裝,帶上紅袖章,往衚衕裏一站,如果不注意看我的臉,基本上就是一個真正的小巷管家。”

演完這部戲,鞏漢林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小人物有大情懷”,“在北京市街巷治理的工作中,北京市民不為小家、只想大家,犧牲了很多個人利益,使北京市的面貌煥然一新,特別是街巷社區小衚衕的改觀非常之大。”他坦言,這次拍戲也讓自己大開眼界:“以前我對衚衕的印象就是路窄、公廁髒,沒想到現在的衚衕不僅公廁修得漂亮,還有非常漂亮的綠化帶、活動中心甚至博物館。從這一點來看,真的讓我體會到了北京的發展、國家的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鞏漢林的兒子鞏天闊也在《小巷管家》中亮相,“我演的是一個外地進京打工、賣灌餅的小夥子,我這條故事線主要體現了北京人民的包容,也體現了外來務工人員為建設北京付出的勞動。”他希望,這部“講述老百姓身邊故事”的電影能得到更多老百姓的喜愛。

“小巷管家”們看完電影直呼“真實”

“您演得太好了!”見到在片中飾演社區書記的演員張英,東四街道二條社區黨委書記王莉覺得格外親切。在她看來,這部電影反映的全是社區生活中真實的故事,比如片中買花美化衚衕的細節,就發生在自己所在的社區。在和“小巷管家”的日常接觸中,王莉看到了他們的辛苦付出甚至忍辱負重,所以她也希望這部電影上映後,能夠有更多的街坊理解和支持“小巷管家”的工作,共同建設和諧社區。

來自龍潭街道夕照寺中街的樑萍告訴記者,她是在20xx年自願報名成為“小巷管家”的,“電影很感人很親切,演員演得非常樸實、接地氣,而且看完以後我真的流淚了,可以説是觸景生情吧,感覺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居民的認可。今後我一定不忘初心,時刻記住自己的職責,真正為居民解決一些實事,讓居民能夠切身體會到幸福感。”

“看完這部電影,勾起了我好多的回憶”,72歲的金大鈞是東四街道四條衚衕的“小巷管家”,他在看完電影后也深受觸動,“電影裏的這位‘小巷管家’比我做得好得多,但是他做的這些事兒和遇到的困難,我都親身經歷過,最後小巷通過整治達到的效果,我也親眼見到了。”作為一位“小巷管家”,他一直努力做到:民有所難,我有所助;民有所想,我有所辦;民有所願,我有所為。“今天通過觀影,更堅定了我繼續幹好小巷管家的決心”,金大鈞説。

不僅北京,全中國都要呼喚“趙大爺”

“這部電影真實地反映了我們把國家治理落實到了基層,而且是通過很多這樣甘於奉獻的‘趙大爺’來實現的,所以不僅北京要呼喚更多的‘趙大爺’,全中國都要呼喚‘趙大爺’!”在映後的專家座談會上,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主任、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感慨地説。

《文藝報》藝術部主任高小立認為,這樣一部描寫社區普通老百姓生活的電影,確實是“久違了”,“影片裏的人物形象特別鮮活、特別接地氣,通過趙大爺的熱心腸,感受到了北京人的熱情和令人感動的鄰里情,非常温暖。我們的影視作品就應該多表現老百姓身邊的故事,因為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面貌,才真正代表一個國家的精神面貌。”

“小巷管家”的工作瑣碎而繁雜,但影片通過小題材、小人物、小切口,折射出了重大的社會意義”,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鬍智鋒認為,電影講述的雖然只是“小巷管家”的小故事,但呈現出的卻是中國特色的社會治理模式,以及中國獨特的鄰里關係和人際關係,充滿了中國魅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08g3p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