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育心得體會 >

家長的親子教育心得:如何在青春期重塑親子關係

家長的親子教育心得:如何在青春期重塑親子關係

編者按:孩子進入青春期是父母最頭疼的時候,那麼家長應該如何處理好親子關係呢?下面我們來看看作者的心得吧!

家長的親子教育心得:如何在青春期重塑親子關係

瞭解親子關係之所以出現問題的幾個重要的原因之後,父母要如何改變?在改變的過程當中,要保持一種什麼樣的信念來面對當下的這份關係,面對當下所有的問題?具體可以歸納為五句話:關係大於一切,能量大於一切,心門大於技法,順序大於選擇,體驗大於説教。

什麼是關係大於一切?總結歸納起來就是四句話:“因為有關係,所以沒關係;因為沒關係,所以有關係。”這句話像繞口令般的話講的是: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間相處的比較融洽,那麼不管發生什麼問題,其實都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能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即便是有一些小爭執發生,他們依然相信父母的愛在、彼此的關係在,那麼,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反過來説,若是父母和孩子之間平時的關係不好,那麼所有發生的問題都有關係,即便是一個小小的問題都可能引起世界大戰。因此,這一份關係,對於每一個家庭成員來講都至關重要。而要想知道他們的問題能不能解決,則要看父母和孩子各自在雙方關係中的狀態。

什麼是能量大於問題?何為能量?有什麼問題?世人在看待親子關係問題時、在親子關係遇到困境時,往往會把焦點放在解決問題上。但卻很少有人會思考:我要不要去解決孩子的能量問題,要不要去解決父母的能量問題?對於一個人來説,能量比能力更重要。為什麼説能量比能力更重要?通常,人們解決問題需要有能力,但是假如只有能力,而沒有狀態的話,也會發現自己的能力根本發揮不出來。就比如説,我們可以把一個孩子學習狀態好,説成他能量足,那麼,他本來只有60分的能力,考試時卻可能超水平發揮而取得八十分的成績;而若是當一個孩子能量比較低(狀態不夠好)時,就算他有一百分的能力,考試時也可能只取得六十分的成績。所以,父母在去解決親子關係問題時,最好先看看能否給到自己和孩子能量,如果父母能夠給到彼此能量,使自己和孩子有能量去面對彼此之間的問題,比去想很多的辦法解決問題更加重要。

什麼是心門大於技法,心門不開技法不用?如果孩子的心門沒有真正向父母打開,或者説父母的心沒有真正向孩子打開的話,那麼所有的技法都將失效,可以説,父母有一百種技法,小孩子就有一百種對抗的方法。如果父母僅僅只是把注意力和關注點,放在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對付孩子上面,那麼就一定會面臨“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局面。這樣的父母和孩子之間,永遠都是在鬥智鬥勇,彼此之間很難有真真正正的親密和愛意。

什麼是順序大於選擇?所謂順序,指的是什麼呢?其實之前所講的“關係大於一切,能量大於問題,新聞大於技法,包括後面要講的體驗大於説教”,都是和順序有關的問題。如果父母把順序放對了,那麼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會很簡單;反之,若是父母把技法放在最前面,而把其它幾點放在最後面,那麼事情就會變得困難重重。這就好比拿一把錯誤的鑰匙去開鎖,即便把鑰匙擰斷,也永遠永遠打不開你想要打開的那把鎖。

什麼是體驗大於説教?為什麼説體驗大於説教?比如,桌上有一杯開水,父母提醒孩子,開水燙,要離遠點,孩子卻置若罔聞,甚至越是制止越要去摸,這其實不是因為孩子頑皮,而是他根本不懂得燙的含義是什麼。這時候,若是索性讓他碰一下,當孩子感覺到疼痛,自然就會很快縮手回去。此時,若是再要孩子去摸杯子,孩子肯定會躲得遠遠的。面對同樣一杯水,之所以孩子的態度會截然不同,就是因為他親身體驗到燙是一種很難受的感覺。

解決親子之間的問題,其實同樣也是一個體驗的過程。父母要想讓孩子體驗到自己的不容易,不能只是要告訴他,你為他付出了多少,有多麼的不容易,還要讓孩子能夠體驗到你的不易,只有實實在在地體驗過,孩子才能夠真真正正的明白為人父母的艱辛和不易。這也就是角色互換和換位思考。

看到這裏,可能有很多的爸爸媽媽會在心裏嘀咕:我已經知道要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有更多的體驗,要給孩子更多的能量,要去打開孩子的心門、走進他們的內心,但是,我不懂得具體的溝通方法啊!在和孩子的溝通過程當中,我到底該怎麼做呢?

在這裏,建議父母用“溝通三文治”來和孩子溝通。意即是説,溝通要分為三個步驟走,很簡單的三個詞語:談情、説愛、講理。

談情,在跟孩子溝通之前,父母一定要先處理好他們的情緒,然後再處理事情。

説愛,在溝通中,父母要把對孩子的關愛充分表露出來;

講理,就是講道理,告別空洞乏味,巧妙地講道理。

有一個案例父母們可以用“溝通三文治”的方法代入演練一下。假設你突然接到孩子老師打電話來説,你家的孩子在學校裏面出現了一些狀況,比如特別不聽話,比如和同學打架了,還不肯認錯……然後要請你去一趟學校。總之這是一件使你聽了後特別生氣的事情,那麼這個時候專家建議你使用溝通三文治來處理和麪對。

首先説談情,所謂談情,談的不是感情,而是情緒,是父母和孩子各自的情緒狀態。做為父母,應該先穩定自己的情緒,然後再設想孩子可能會有什麼的情緒,比如生氣或沮喪等。那麼,等見到孩子時,就可以跟孩子這樣對話:孩子,我看你今天好像有點生氣啊,有沒有什麼想要跟爸爸(媽媽)説的?如果你看到孩子還處在一種特別生氣的狀態,那就可以這樣説:寶貝,我看你現在還特別的生氣,那我就先不説什麼了,你回房間休息一下吧,我們等會兒再聊。

聽到父母的這樣一番話,孩子就會有一種被理解的感覺。每個人遇到事情時,都會有一種想向能理解自己的人傾訴的慾望。這時候,爸爸(媽媽)也可以趁機説:今天我接到老師的電話,聽老師説了一些你在學校的情況,雖然我覺得你的做法不對,但依我對你的瞭解,覺得老師説的不一定全部是事實,可能老師只看到了某一方面。尤其是看到你這麼生氣,我想你一定是因為覺得受了委屈或者有什麼難言之隱,所以,你能不能和我講一下,看我能不能幫到你一些忙?

這時候孩子的情緒一定已經慢慢平靜下來,然後願意開口講是什麼讓他生氣或哭泣。

那麼,可能也有人會説,要是我的孩子還是不講呢?其實這也不必擔憂,因為至少你的孩子已經感受到他自己是被理解、被接受的。這一份來自父母的理解和接受,對於孩子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即便他沒有及時把自己的情緒講出來,他也一樣會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那一份愛。而這一份愛,會滋養孩子的成長,讓他願意去想辦法解決自己的問題。這時,你可以跟他這樣講:如果你想自己消化一下情緒,不想説話也沒問題,反正不管你的選擇如何,爸爸媽媽時刻都站在這裏支持你;不管你有任何問題、不論什麼時候,都可以向我們請教或求助。

講完你的情緒之後,為了讓孩子更願意敞開心懷,你就要開始説愛,比如你可以這樣説:孩子,我聽老師説,你在學校裏和同學打架了,心裏特別的擔心,擔心你身體受傷,擔心你的內心受到巨大的委屈,甚至擔心你是不是遇到了很難很難解決的事情。今天下午,我一直在心神不寧地等你回來,現在看到你了,我的這一顆心才終於落下來一點點。孩子,你可不可以給爸爸(媽媽)看看你的身體?讓我看看你有沒有受傷?

父母表達的這份關愛,讓孩子感受到的不僅僅只是愛的温暖,更重要的其實是能讓他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接納和包容,讓他感覺到自己犯的不是一種不可原諒的錯誤,讓他更加有勇氣講出是什麼讓他生氣或落淚,並且願意跟父母一起去尋找解決的方案。

也許談情説愛這兩步父母們會覺得很簡單,也很容易操作。但是,專家在這裏提醒大家: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和孩子説話時語氣一定要平靜温和,千萬不要因為生氣而大聲斥責,因為這樣做,你的孩子向你傾訴的慾望會瞬間消失。

第三步:説理。很多父母都會跟孩子説理,會跟孩子説,你要怎麼樣、怎麼樣……請記住,有種説理的方式叫“教練式説理”。什麼是教練式説理?就是去向孩子提問,通過提問來幫助孩子尋找(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案。記住,父母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當中,一定要明確一點,自己的身份是父母,而不是法官,因此,在和孩子的溝通時,不需要什麼都去評判孩子的對與錯,而是幫助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向,以及以後該如何去面對類似的問題。

在説理的過程當中,父母可以對孩子提什麼樣的問呢?大家可以試試這樣,比如:假如你是老師的話,你會怎樣看待今天的自己?假如你是你的同學,你會怎麼樣看待今天的自己?假如你是和你發生爭吵或爭鬥的那個人,你又會用一種什麼樣的眼光看待今天的自己?當一個孩子能夠從多個角度、看到不同的人,對他的看法時,就會感受到這件事情對自己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從而引發他的反思。

當一個孩子開始有反思之後,父母就可以引導孩子進行下一步的思考:採用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有效嗎?它是使你和別人的關係更好,還是更壞了呢?他會對你的今後造成什麼樣的影響?父母還可以利用提問,幫孩子把結果放大,比如你可以這樣問:當你和同學產生這樣的爭鬥後,其他的同學會怎樣看你,會不會覺得你是一個暴力的人?或者會不會認為你是一個沒法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如果他們對你產生這樣一種看法後,會不會疏遠你,還會不會想和你做好朋友?

父母做完這些事情之後,還要去了解孩子做這件事情背後的、那一份正面的動機。大人的每一個行為的背後,都有一份正面的動機,孩子也同樣如此。也許,他是想要受到同學的尊重;也許,他是想要在同學當中顯示他自己的力量;也許,他是想要讓自己的人際關係更好一點。那麼這個時候,父母可以和孩子這樣説:孩子啊,我知道你想在同學中表現得不一樣(我知道你想要讓自己和同學的關係更好一點,我知道你想得到同學的更多尊重),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並且也挺欣賞,但是,現在這樣做,你覺得自己的目的達到了嗎?如果重新來過,你覺得有沒有別的更好的方式可以達到目的呢?

接下來,父母就要和孩子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案。可能有些人會説:天哪,跟孩子溝通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咋這麼麻煩呢?!父母們可千萬不要小看這個過程,因為這個的溝通的過程,其實就是在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解決好和孩子溝通的問題後,父母就要想辦法做更多的事情去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TA。首先,第一個要做的事情就是,幫助我們的孩子學習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包括我們自己在培養孩子的過程當中要學習並嘗試新的方法。

第二在溝通之外要做的事情就是創造機會。創造自己學習的機會,創造跟孩子相處的機會,創造自己改變的機會,儘量抓住能夠使自己成長,能夠幫助孩子成長的學習機會;另一方面要創造讓孩子成長的機會,創造能夠讓孩子體驗的機會。體驗永遠大於説教的,對於孩子來講更是如此。如果你的孩子,能儘量多一些體驗,你一定會驚訝地發現,他成長的速度快得你無法比擬。

最後,父母要儘量創造環境,不僅僅是給孩子創造學習的環境,創造好的物質條件,其實更加重要的是,要創造一個適合孩子成長的軟性環境。這個軟性環境,包含他平時接觸什麼樣的人,看到什麼樣的事情,內心會有什麼的洗禮,以及使他樹立各種觀念的環境。

成長一定是每一個人的必經之路,成長的過程必然有歡笑有煩惱,不管面對的是什麼,父母都無法逃避。既然如此,何不如放鬆心態、冷靜面對所有的困擾和挫折?!

最後,祝所有父母都能和青春期孩子重塑良好的親子關係!

作者|愛麗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yu/wvryo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