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育心得體會 >

黨性教育活動心得體會

黨性教育活動心得體會

黨性教育活動是學習老一輩優秀黨員的先進思想,促進黨員自身的思想意識的覺悟和提高,下面是本站小編精心整理的黨性教育活動心得體會,供大家學習和參閲。

黨性教育活動心得體會

黨性教育活動心得體會

6月10日,我有幸與42位同事一起,懷着無比崇敬的心情來到革命聖地——井岡山,參加了為期5天的黨性教育培訓。

培訓期間,我認真聆聽了xx教授講的“井岡山斗爭與井岡山精神”課程,重温了從1920xx年10月到1930年2月曆經兩年零四個月的井岡山革命鬥爭史,瞭解了1920xx年大革命失敗後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老一輩革命家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闢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正確道路,培育出了凝聚中華民族之魂的井岡山精神的艱苦奮鬥歷程,對“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羣眾、敢於勝利”的井岡山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

現場體驗教學中,我們參觀了茅坪八角樓、龍江書院、會師廣場、黃洋界、烈士陵園、革命博物館、毛澤東舊居等革命遺址。每到一處就有老師專門講解,帶我們一次次回顧當年在四面白色政權包圍之中的湘贛邊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帶領中國工農紅軍和井岡山人民在最艱苦的年代艱苦奮鬥的歷史,感悟革命先輩們面對敵人的重重封鎖、堅持革命必勝的信念。數以萬計的革命先烈前仆後繼,英勇奮鬥,同國民黨反動派展開殊死的鬥爭,讓我們深刻領悟到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鑄就的井岡山精神是偉大而永恆的,是中華民族精神在革命鬥爭中的錘鍊和昇華。

此次培訓,我們重温了井岡山革命鬥爭的歷史,緬懷了革命先烈。理論指導實踐,要發揚井岡山精神,還需將井岡山精神貫穿到以後的實際工作中去,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做忠誠、乾淨、擔當的合格黨員,牢固樹立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念,不斷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學習,堅持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保持思想上的清醒和信念上的堅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當前,我局面臨改制的關鍵時期,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更應該繼承和發揚艱苦奮鬥、敢闖新路這個傳統。艱苦奮鬥、敢闖新路,這是井岡山精神永葆生命力的法寶,是經過實踐檢驗顛撲不破的真理,在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過去我們工程局承建的項目基本是疏浚吹填等水工項目,現在逐步涉足到公路、房建等項目。作為新項目的參與者,我們面對着新的課題,面臨着新的考驗,我們只有依靠羣眾,緊密團結我們的職工,立足工作實際,共同學習,不斷提高業務水平與工作能力,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敢闖新路,不斷地理清工作思路,解決新問題,打開工作新局面。

培訓雖然結束了,但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作為革命的後繼者,井岡山精神卻在我的心裏生根發芽,發展壯大。在革命精神的指引下,我將認真對照黨章,審視自己,從自身做起,時刻保持黨員的先進性,腳踏實地幹好本職工作,將“井岡山精神”融入到工程局發展各項工作中去。

黨性教育活動心得感悟

短暫的閩西贛南之行,我們重温了中央蘇區的歷史,實地學習和感受了蘇區精神,更加堅定了理想信念。我們從確立“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古田會議舊址,到蘇區一大會址,再到才溪毛主席親筆題詞的“光榮亭”和才溪調查報告紀念館,從長征最遠出發地中復村誓師現場,到悲壯激揚的松毛嶺紅軍阻擊戰遺址現場,對這段刻骨銘心的歷史越發瞭解,我們一步步離紅色古田精神越來越近。我將自己的幾點心得體會彙報如下:

一、要把古田會議的工作思想和方法用到實踐中去。

1920xx年12月,紅四軍針對共產黨內出現的8類非無產階級思想問題,召開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古田會議),形成了古田會議決議,全面分析了8類問題來源和解決辦法。通過這次會議整改後,紅四軍逐漸成為一支思想上堅定跟黨走,軍事上能打勝仗的隊伍。如今在和平建設年代,我們不可能遇到和紅四軍在前進道路上完全相同的8類問題,但是在新時期工作中,面對複雜多變的新情況,各類形形色色的思想問題總是會出現的。因此,我覺得,出現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對問題,結果小問題演變發展成大問題,大問題演變發展成難題。對問題的解決方法,就是要提煉分析問題實質,進行總結分類,並提出有效糾正措施。新的時期,我黨出現了“四風”問題,嚴重脱離羣眾,理想信念動搖,甚至以權謀私,腐化墮落。對“四風”問題,黨中央沒有迴避,主動在全黨開展堅決反對“四風”的教育活動。面對這些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我作為一名黨員,要時刻銘記古田紅色精神,堅定理想信念,自覺遠離這些“四風”問題,乾乾淨淨做人,認認真真做事,對得起組織的信任和領導的信賴。

二、要把土地革命時期黨對待閩西羣眾的工作態度和感情用到實踐中去。

土地革命時期,閩西羣眾義無反顧地為蘇維埃紅色政權貢獻力量。是源於蘇維埃紅色政權,完全站在貧苦大眾一邊和走羣眾路線,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黨的領袖毛主席,親自深入才溪鄉,到羣眾中去調查,和羣眾坐在一條板凳上拉家常。“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句話就源於這次調查。毛主席的才溪調查,最終形成了著名的《才溪鄉調查》。這種深入羣眾的工作方法,不僅拉近了與羣眾的距離,而且在黨和政府的工作政策、方針的推進實施過程,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和理解。這樣的羣眾工作態度,永遠值得我們學習,這是共產黨人的工作方法。形成幹部、羣眾的工作合力,美好願望的向心力,共創美好家園,我認為這就是黨對羣眾的工作內涵。

三、要把紅軍帶頭吃苦、不怕犧牲的精神用到工作中去。

通過這幾天的學習,全面瞭解到當時在國民黨經濟封鎖下,物資條件極其匱乏的條件下,紅軍帶頭吃苦開展鬥爭,並且不怕犧牲。對比現在的工作生活環境,條件雖然好了,有些人搞起了享樂主義,吃吃喝喝;搞奢靡之風,比招待檔次,點高價菜,這和當年紅軍挖野菜,吃地瓜形成鮮明對比。革命鬥爭中,紅軍將士勇往直前,從指戰員到戰士都不怕犧牲,現在有些人不談如何做好工作,只想個人收入待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還美其名曰要“平常心”,工作熱情和幹勁全無。因此,我反思,工作和生活條件好了,為啥幹部幹事的態度和熱情變了?是紅軍的指揮員和戰士太傻嗎?肯定不是,不然紅軍怎麼能以少勝多,取得國民黨反圍剿戰鬥的勝利呢?原因很多,我想遺忘歷史,丟失精神,才是重要的原因。革命時期的紅軍指戰員和戰士是一羣人民戰鬥勇士,革命時期的黨員是一面旗幟。而今,作為新時期的一名普通的基層税務工作者,我要學習並拿出革命時期黨員幹部的工作態度、方法和熱情投入到平凡的工作中去,踐行自己的入黨宣言。

黨性教育活動心得體會範文

身着紅軍裝,碗裏南瓜湯,腳下挑糧路,心中是井岡。

懷揣着兒時立志從軍的夢想,帶着對革命搖籃朝聖般的心情,有幸地與104名黨務幹部一起,開啟了井岡山學習之旅。經過飛機、火車15個小時的搖曳,再隨着汽車漸漸駛上那蜿蜒曲折的盤山小道,一片遠離大城市喧囂的世外桃源映入眼簾,這便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這一方土地,山不雄偉勢自磅礴,水不洶湧氣自澎湃。

走進井岡山的課堂,每一個細胞都被這片“紅色”吸引着、跳躍着、躁動着,迫不及待的想去汲取一些能量,甚至全身心地與歷史文化融合在一起。我站在最後一排,前面是穿着紅軍裝整齊劃一的五十餘人,國歌聲響起之際,所有人齊聲跟着旋律唱着“我們萬眾一心,冒着敵人的炮火,前進!”聲音低沉卻更加鏗鏘有力,讓我興奮着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是什麼,能夠給所有人同樣的觸動,又是什麼,能夠直抵並滌盪着我們的靈魂?經過這幾天的學習,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羣眾、勇於勝利”的井岡山精神。

關於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在井岡山的鬥爭時期,敵強我弱,敵眾我寡,秋收起義部隊的5000餘人在到達井岡山後僅剩700餘人,當時紅軍物質匱乏,條件艱苦,吃的是“紅米飯、南瓜湯”,蓋的是“幹稻草、‘金絲被’”,人心渙散,士氣低落,甚至一度瀰漫着“紅旗到底能打得多久”的疑問,逃跑、叛變在軍中經常出現。而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什麼能夠堅定不移地走下去,井岡山軍民為什麼能夠堅決跟着共產黨把紅旗扛到底,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們有遠大的理想和必勝的信念,正如主席的文章中寫的那樣,他們始終堅信,中國革命“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的已經看得見桅杆尖頭上的一隻航船,他是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陽,它是躁動於母腹中快要成熟的嬰兒”。

作為組工幹部,在這次學習中我格外注意的是原中組部副部長曾志的故事。1920xx年11月,井岡山斗爭的形勢越來越嚴峻,敵人在不斷增兵,一度要將紅軍徹底消滅,大部隊決定撤離井岡山,開闢新的革命根據地。年僅17歲的曾志剛生下第一個孩子,面臨艱難選擇,就在大部隊撤離井岡山之前,曾志將生下26天的孩子,送給了一個叫石副連長的做兒子。而她參加革命戰爭的歷程中,這樣先後送人四個孩子。而更讓所有學員為之動容的,是曾志的遺囑:“死後不開追悼會;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北京的任何戰友都不要通知打攪;遺體送醫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沒用的火化;骨灰埋在我曾工作過的井岡山小井紅軍醫院旁的樹林裏,與小井烈士墓相鄰,和巍巍青山作伴。絕不要搞什麼儀式,靜悄悄地,三個月後再發訃告,只登消息,不要寫簡歷生平。”老人的遺囑下面,厚厚的摞着80個裝工資的信封袋,她對自己這幾萬元現金和存款也作了規定:“要將錢給貧困地區建希望國小”。看着那些發黃的工資袋,我深知,這裏的每一分錢都是清白的,這位在戰爭年代百死一生的傳奇女性,幾乎用她的後半生去執着地迎接一場新的挑戰——如何超越中國亙古以來對於創業與守成那鐵一般的悖論,這位老組工幹部平凡的壯舉讓我又一次激動流涕,也在心靈深處輕輕拂拭着理想信念,更加珍惜起來,“凡共產主義者,不愛錢,不畏難,不怕死,為主義而犧牲”。

關於實事求是、敢闖新路。參觀毛主席八角樓故居的時候,講師為我們詳細介紹了主席在井岡山期間的點點滴滴,我也第一次比在歷史課本上更真切更全面地瞭解了毛主席思想的經天緯地。井岡山斗爭的兩年零四個月,毛澤東同志不僅出色地領導了井岡山斗爭,而且勇於探索中國革命的規律,他在井岡山寫的《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鬥爭》中,在深刻分析中國國情、總結經驗的基礎上,科學地回答了在敵人四面包圍下紅色政權能夠存在和發展的原因和條件,較為完整地論述了工農武裝割據思想,並分析解決了在農村革命根據地怎樣建立一個無產階級政黨、怎樣建設一支人民軍隊、怎樣建設蘇維埃政權、怎樣去發動羣眾搞土地革命等問題。把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指明瞭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共產黨怎樣堅持革命、怎樣壯大革命力量,為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開闢奠定了基礎,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實際的革命之路。此外,毛澤東同志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既科學地總結了井岡山斗爭的經驗,又預示了在井岡山點燃的星星之火,必將在全中國燎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yu/w4pyd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