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育心得體會 >

四個認同教育心得體會(通用5篇)

四個認同教育心得體會(通用5篇)

四個認同教育心得體會 篇1

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自治區黨委在各族幹部羣眾中開展了“三個一”教育:一個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個黨——中國共產黨、一條道路——社會主義道路,這次活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於後來受到接連不斷的政治運動的衝擊,未能持續下去。

四個認同教育心得體會(通用5篇)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立足於民族團結是做好新疆一切工作的保證的認識,創造性地開展了民族團結教育活動。1998年初,自治區黨委作出了在全區黨員幹部和各族羣眾中廣泛開展馬克思主義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宗教觀、文化觀(簡稱“五觀”)宣傳教育的指示,“五觀”教育遂成為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活動的重要內容,使我區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得到進一步發展。20xx年,自治區黨委將“五觀”內容規範表述為馬克思主義的祖國觀、民族觀、宗教觀、歷史觀、文化觀。進入21世紀,根據國內外出現的新形勢及隨後在全區幹部羣眾中廣泛進行的“意識形態領域反分裂鬥爭再教育”活動,自治區黨委提出了在以往“五觀”教育的基礎上,在全區幹部羣眾中開展“四個高度認同”(對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的宣傳教育。在教育活動中,自治區黨委始終堅持把正面教育引導作為意識形態領域反分裂鬥爭的主要方式,持續進行,力求在內容上做到歷史與現實相結合,包括中國歷史與新疆歷史教育、國情區情教育、政治理論(民族理論、國家理論、政治學理論)教育、法制教育、前途教育等。其中,新疆歷史(包括民族史、文化史、宗教史)教育是一個重要方面。通過教育,達到了強化各族幹部、羣眾和廣大青年“四個認同”的最終目的,從而使各族幹部羣眾和廣大青少年真正懂得:我們偉大的祖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共同締造了偉大的祖國,共同捍衞了祖國的統一;中華民族是我國56個民族互相依存、共同發展凝聚而成的;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智慧、勤勞、勇敢的中華民族創造了千古流芳的中華文化,各民族都為創造和發展中華文化做出了貢獻;堅持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堅定信念,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中國各族人民的必然選擇。

“四個認同”教育是“五觀”教育的昇華和具體化,是維護祖國統一,反對民族分裂,保持新疆社會政治穩定的治本之策,是我區民族團結教育活動的又一創舉。實踐證明,五觀教育和四個認同教育極大地增強了新疆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為推動新疆社會的和諧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氛圍。

四個認同教育心得體會 篇2

對祖國的認同, 對中華民族的認同, 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對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

1.對祖國的認同:就是要深刻認識到,我們偉大的祖國 對祖國的認同 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共同締造了偉 大的祖國,共同捍衞了祖國的統一。維護祖國統一是各族人 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運同祖國的命運 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才能走向繁榮和發展。

2.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就是要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是 對中華民族的認同 我國 56 個民族相互依存、共同發展凝聚而成的。每一個民 族都是中華民族的組成部分,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 都和這個大家庭血肉相連,休慼與共。我國各族人民從長期 的歷史經驗中深刻懂得“國破則家亡,國興則家昌”,只有 中華民族繁榮昌盛,國家興旺發達,各族的權利,各族的發 展才能得到保證。

3.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就是要深刻認識到,我們偉大的 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祖國是世界上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 智慧、勤勞、勇敢的中華民族創造了千古流芳的中華文化, 各民族都為創造和發展中華文化做出了貢獻。正是古老而燦 爛的中華文化,陶冶了中華民族的高尚情操,培育了中華民 族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的靈魂。

4.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就是要深刻認識 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 到,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信念,是中國 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中國各族人民的必然選擇。只有 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才能發展中國,已成為各族人民的必然共識。

四個認同教育心得體會 篇3

一、“四個認同”是馬克思主義國家觀、民族觀、宗教觀、歷史觀、文化觀的具體體現,是民族團結教育所要達到的根本目的。

二、“四個認同”具體指的是對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

一、對祖國的認同

(一)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祖國觀。

(1)正確認識國家與民族之間的關係:國家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民族與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

(2)正確認識公民與祖國之間的關係

(3)大力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

①愛國主義是對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愛國主義的核心是人們對自己祖國和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和榮譽感。歷史上勞動人民是愛國主義傳統的主要創造者和體現者。

②大力中華民族愛國主義優良傳統;

③在當代中國愛國就要愛社會主義

(二)各民族共同締造了偉大的祖國

(1)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原始社會末期,隨着階級的出現,開始形成最初的民族共同體,國家的產生是其形成的標誌。

(2)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和鞏固。秦漢時期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格局初步確立,此後中國社會經歷了兩個歷史大循環

(3)新疆自古以來就是新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域都護府的建立是新疆地區自西漢以後統一於中央政府的顯著標志。

(三)維護祖國統一是國家最高利益之所在。

(1)維護祖國統一必須反對外來侵略。各族人民英勇地反對沙俄入侵;各族人民反對阿古柏入侵的鬥爭;各族人民積極支援抗日戰爭。

(2)維護祖國統一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三股勢力”。

①“三股勢力”是分裂祖國統一的邪惡勢力。“三股勢力”指的是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暴力恐怖勢力。

②認清“東突”勢力的理論及其本質。“東突”是“東突厥斯坦”的簡稱。“東突”勢力就是指集民族分裂、宗教極端、暴力恐怖為一體的“三股勢力

③要同“三股勢力”作堅決的鬥爭。我們與“三股勢力”的鬥爭不是民族問題,也不是宗教問題,而是一場嚴肅的政治鬥爭,具有長期性、複雜性和艱鉅性的特點。

④維護祖國統一,必須堅持國際利益高於一切。

二、 對中華民族的認同

(四)中華民族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

(1)中華民族起源於多元。

(2)中華民族形成了多元一體格局。

①華夏族與漢族的形成

②中國古代民族的遷徙與分佈。

③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

④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區。

(3)56個民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員。

(五)中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1)自覺維護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①維護祖國統一 ②維護民族團結 ③維護國家主權

(2)各民族的利益與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緊密相連,是一致的。

①祖國的統一是各民族共同締造和捍衞的。②國家的進步與發展是各族人民共同推進的。③社會主義現代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建設的。④維護國家統一和主權完整,反對民族分裂是各民族的共同願望。

(3)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高於各個民族的特殊利益。

(六)增強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1)中華民族的共同性是產生向心力的基本內核。

①“大統一”思想是中華民族共同性形成的政治基礎。

②歷史上就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民族關係。

(2)中華民族是具有強大凝聚力的民族。

①凝聚力是共同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的集中體現。

②要在抵禦外侮中增強民族凝聚力。

(3)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必須反對民族分裂主義。

①抵制各種削弱中華民族凝聚力的消極因素。

②摒棄所謂“突厥民族”的意識。

③堅決打擊暴力恐怖主義破壞活動。

三、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七)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

(1)中華文化具有多元一體特徵

(2)中華文化是中國各民族共同創造的。

(3)中華各民族文化是相互交融的。

①中華文化從來就是各民族相互聯繫的文化。

②少數民族文化吸納了漢族文化。

③漢族文化吸納了少數民族文化。

④各少數民族文化也是相互吸納的

(八)堅持中華文化的與時俱進

(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創新的基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為核心;以多元一體格局的文化複合體為動力;以重整體與和諧為價值取向。

(2)中華文化具有強烈的認同功能。

(3)繼承與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1)當代中華先進文化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基本特徵:科學性、時代性、民族性、開放性、羣眾性、創新性。

(2)充分認識新疆建設當代中華先進文化的戰略意義。

①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本質要求;

②是引導民族宗教文化的重要途徑。

③是實現邊疆社會穩定的重要保證。

(3)新疆建設當代中華先進文化面臨的主要任務。

①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是新疆建設當代中華先進文化的根本任務。

②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新疆建設當代中華先進文化極為重要的任務。

③推“科教興新”戰略的實施,是新疆建設當代中華先進文化的基礎性任務。

④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是新疆建設當代中華先進文化的急迫任務。

(4)正確處理建設當代中華先進文化的幾個重要關係。

①正確處理弘揚主旋律與提倡多樣化的關係。

②正確處理追求經濟效益與講究社會效益的關係。

③正確處理繼承民族文化與創新民族文化的關係。

④正確處理借鑑外國文化與抵禦腐朽文化的關係。

四、 對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

(十)走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1)社會主義是一種先進的社會制度。

①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②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③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制度。

④更好更快地發展生產力。

⑤建設高度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2)不斷堅定社會主義信念。

①正確認識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②充分認識社會主義的必然性。

③正確認識社會主義的曲折性。

④充分認識社會主義的艱鉅性。

(3)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①舊中國矛盾的尖鋭化必然造成日益發展的革命運動。

②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

③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十一)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1)改革開放前社會主義道路在曲折中前進。

(2)中國社會基本矛盾運動決定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

(3)中國國情決定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4)新中國的實踐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十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必由之路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偉大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2)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得是:始終代表中國最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任務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新疆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①民族區域自治取得巨大成績。

②新疆教育科學文化事業獲得歷史性進步。

③新疆城鄉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不斷提高。

④新疆獲得國家的大力支持.

四個認同教育心得體會 篇4

總理在一次講話中説道:從國內外的比較看,中國培養的學生往往書本知識掌握得很好,但是實踐潛力和創造精神還比較缺乏。這就應引起我們深入的思考,也就是説我們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比較重視認知教育和應試的教學方法,而相對忽視對學生獨立思考和創造潛力的培養。就應説,我們早就看到了這些問題,並且一向在強調素質教育。但是為什麼成效還不夠明顯?我覺得要培養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務必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敢於衝破傳統觀念的約束,在辦學體制、教學資料、教育方法、評價方式等方面進行大膽地探索和改革。

總理問,為什麼素質教育強調了多年,到此刻成效還不夠明顯?這讓我想到了1988年《上海教育》雜誌發表的那篇題為《素質教育是國中教育的新目標》的文章。從那時算起,素質教育的呼喚已在我國教育界迴盪超過20年。時間真的很長了。

什麼是素質?愛因斯坦曾説,當我們把學校裏所學到的知識全都忘掉之後,剩下來的才是素質。那麼,我們的中國小教育到底就應給學生剩下什麼呢?

我曾與同學們算了一筆人生與社會發展的賬:從此刻開始到40歲,還有20多年的時間。中國小教育要着眼於20年後,為40歲做準備,為學生留下終身受用的素質。如果我們的教師都站在這樣的高度來備課、思考教案、研究每一節課,讓學生學會看書,學會思考,構成對科學文化深深的依戀,我們的教育就可能提高一個層次,可能給學生留下最可寶貴的東西。

學生是生龍活虎的、富有個性的。如果只用表此刻紙面上、試卷上的單一的評價方式,只用一把尺子來丈量,必會忽略甚至扼殺多元化人才的個性。因此,維護和發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是件很重要的工作。你不是喜歡踢足球嗎?能夠,但要來個約法三章,要正確處理訓練與文化課之間的關係。你不是喜歡書法嗎?學校剛剛維修好的報告廳的牌子就讓你題名,學校書法協會會長就讓你當。你不是喜歡攝影嗎?那就成立攝影協會,利用假日去採風。你不是喜歡演講嗎?那就搞天天開放的辯論廳,一個論題辯論一個星期。影響升學率了嗎?沒有。非但沒有,反而促進了升學率的提高。

我們要注重張揚學生的個性,讓學生在校園裏自由地呼吸,讓他們擁有自己的想法,同時創造條件讓那些合理的想法得到推介、表彰、弘揚。

此刻很多家長都認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但又不得不向現實妥協,不得不靠分數考上一個好大學。要推行素質教育,借鑑國際社會成功的經驗,就得把招生錄取的權力還給大學。目前,我國已有部分高校開始試行自主招生。可惜,還只有70多所,招生名額所佔比例太小,最多也只佔到5%—15%,對整個高中教育還沒有產生根本性影響。

全國統考仍能夠實行,但這個分數佔多大比例,可交給高校自定,就像牛津、劍橋招生,統考分數只是一個參考依據,此外,學生的實踐活動、社區服務成果、競賽成績、發表文章、發明創造等,應占據重要位置。因為,這些世界一流大學認識到,分數外的東西才能真正顯示學生的素質。

素質教育改革到此刻,瓶頸就是評價制度。只有把大學聯考錄取制度改革這個瓶頸打開,才能滿盤皆活。

目前,我國在教育上的評價機制,還是以考試論英雄,這就決定了學校和大多數學生家長不敢輕言素質教育。素質教育講起來容易,但是思考到孩子的未來,教育專家能夠去冒險,家長是不敢冒這個險的。因為對於大多數平民來説,他本身沒有多少優勢與人競爭,如果孩子在選拔機制中不能佔有優勢,那麼這個孩子可能就沒有多大前途了。對於那些有實力送孩子出國學習的家庭來説,國內的評價機制已不那麼重要,這些孩子自然能夠簡單很多。所以,素質教育其實是建立在必須的物質基礎之上的。

孩子的面如菜色,是孩子的無奈,更是家長的無奈。我相信,每一個孩子的家長必然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春風拂面。但是,在考試面前,在孩子的未來面前,他們又不能不理解孩子的面如菜色。

四個認同教育心得體會 篇5

通過一學期的學習,我認為,教育學不能單純作為知識進行學習,要理論聯繫實際,把所學的教育理論運用於教學當中,同時在教學中學習和探索新的教育理論。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

一、要對自己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始終將自己作為教學者與學習者相統一的角色來看待。將自己的角色定位於學習者,一個與學生在課堂生活中共同成長的學習者,通過平等地討論和對話,表達自己的教育認識,吸納學生合理的教育見解,實現師生的共同成長。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生活的主人,真正使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二、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形成互動、合作的教學模式,開闢教育學第二課堂。在課堂上,提倡平等對話,在課外,提倡積極交流。

三、要讓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找回自信與尊嚴,這是真正培育學生教育智慧和形成個人教育知識的前提。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要多鼓勵學生提問與思考,要欣賞學生的表白與論述,要為學生表達自己的認識與思想提供機會與條件。我希望學生能夠成為一名真正的學習者,而不是一名老實的只會用耳朵學習的機器。為此,我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在課堂上形成教師的知識與話語的霸權,要傾聽學生的表達,要尊重學生的見解,要謙遜地表達自己的認識與看法。一定程度上學生與我都獲得了某種認識上的自由,我驚喜地看到,許多學生開始能夠從教育的角度,用教育的思維,形成教育的理念與智慧。不僅如此,我更希望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真正感受到學習的自由與愉快。

我們都知道教育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但現在的封閉式教育也太過於嚴苛。我認為封閉式的教育是是把學生與社會進行分離。清朝閉關自守致使我國落後於其他國家。教育同樣如此,學生最終會走入社會。學生只有在社會環境中才有利於打開思維,鍛鍊社會交往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並且讓學生充分認識社會、認識世界。封閉式使學生被束縛在校園這個特定而狹小的空間裏。教育具有社會功能。同樣人的個性的本質屬性也是社會性,要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展,只有讓學生在社會活動中才能得到實現和保證。但現在在有些學校學生最重要的事就是分數,只要考試結束就立即在班上和學校排名次,甚至與全市或全省的考生進行分數排名。最終搞成了分數才是最重要的事兒。這也是現代教育現存的問題之一——片面追求分數。從而有導致了一個問題,就是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這些問題使學生不是因為學習而學習,而是因為成績而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更努力,成績差的學生失去自信心。使學生成了學習的被動者。也使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偏離軌道。整個中國教育界形成了一個風氣——知識“萬能論”。

“重知識輕能力”抹殺了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整天在書本之中徘徊,而沒有多少時間感知世界之靈、體驗生活之美等。從而使學生麻木,沒有創造力,缺乏思維“變勢”而形成了思維“變勢”。“重知識輕能力”也是現代教育的問題之一。教育學中提倡能力重於知識,發展學生各項技能,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等等。但往往不能實現。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我想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我們缺乏創新意識吧。而教育又直接影響着這些。“知識可以改變命運”,但知識不能決定一個人的成敗。有可以超過知識的東西——靈魂。教育傳授知識,不過我認為教育的最高境界在於對人的靈魂的塑造。而這關鍵在基礎教育。國小階段是一個人形成個性,發展情感、態度、何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因此知識不是靈魂的真正“塑造者”,靈魂的真正塑造者應該是心理學中的“個性”。因此,教育者在傳授知識的時候千萬不要忘了塑造學生的性格。另外,價值觀對一個人的影響深遠。韓愈説過:“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廣大的教育學者們別忘了“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授業”時還有“傳道”、“解惑”。所以,作為教師我們要做到:

一、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掌握教育規律,指導教育實踐

教育有其自身的客觀規律,並不為人們的主觀意志所轉移,教育工作者只有按照教育規律辦事,才能搞好教育。我國的教育學以馬列主義為理論基礎,以發展、變化、唯物、辯證、動態的觀點為指導,去分析、認識與把握教育現象及其本質屬性。因此,學習教育學可以使我們逐步樹立正確、科學的教育觀,提高我們投身教育實踐的自覺性、積極性與預見性,也能使我們在各種錯綜複雜的教育實際中堅持正確的方向,掌握正確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

二、樹立正確的教學觀,掌握教學規律,提高教學質量

有人説:“不學教育學,照樣能上課。”當然,現實中這種現象雖然存在,但是否學習教育學,掌握教學規律,對於提高教學質量影響很大。因為,上課有好壞優劣之分。一個卓越而成功的教師正是藉助教育學的理論睿智,敏鋭地觀察課堂上學生心理活動的脈搏,恰當地利用科學的教育環境和科學的教育方法,去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點燃”他們的求知慾望,從而把教學過程組織得生動活潑,水乳交融,富有成效。

三、掌握學生思想品德發展規律,做好教書育人工作

年輕一代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他們的思想品德決定着今後中華民族的精神面貌。隨着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同時,也給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帶來了諸多新的矛盾和許多負面影響。因此,教師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不僅要重視對學生文化知識的傳授,而且要重視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即不僅要“教書”,而且要“育人”,並且把兩者辯證統一地結合起來,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及對不良影響的“抵禦”與“免疫”能力。這樣,才能培養出合格人才,實現培養目標。

幼兒時期容易受外界影響,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教師只有認真學習教育理論,並將其建立在社會發展需要與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科學基礎之上,才能使學生的思想覺悟、道德品質、行為習慣,按照現代化建設對人才的需要健康成長,學生才可望成為具有健全個性、奮發有為,德才兼備的新一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yu/rvloz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