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育心得體會 >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通用17篇)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通用17篇)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 篇1

竇桂梅——清華大學附屬國小副校長、特級教師、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師德標兵。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通用17篇)

剛看幾頁,才發現自己的淺薄。玫瑰與愛情其實沒有一點關係。玫瑰只是竇桂梅教師的網名而已。這本書中,“玫瑰”,怎麼會和在別人眼裏嚴肅的職業“教育”,聯繫到一起的呢?好奇的拿起書讀下去,被它深深地打動了。

書中主要講了課堂上物質獎勵的利與弊,有些時候,你看起來有利的做法,卻在無形當中把對學生的傷害從皮膚深入到心臟。我們有太多太多的沒想到:沒想到一個漫不經心的表揚,會對一些孩子幼小心靈造成傷害;沒想到一朵獎勵的紅花,會讓一些孩子蒙上難以磨來的陰影;沒想到一次不公正的評比,會在一些學生心中種下刻骨銘心的痛苦。是的,我們有些時候對學生往往缺乏真正的尊重和關心,許多班級的牆上小紅花,小紅旗,對於那些榜上有名的孩子來説是榮耀的記錄,可是對於方框後面沒有這些小紅花小紅旗的學生來説,則恰恰是他們難堪的記錄。給他們的心靈埋下痛苦。適得其反。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對待教育事業,對待自己的學生,不僅僅要有愛,還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懷着一顆感恩的心默默做着,自己該做的一切,我們會因感恩而更加美麗。

有些老師常抱怨,現在的學生不好教,好話聽不進去,好心不接受,真是沒良心;也有些老師總是常常以“我是恨鐵不成鋼”來寬容自己在教育方法上的簡單甚至粗暴,認為只要出發點對,是愛學生,是為學生好,方法上就可以不去計較。於是就出現了不問青紅皂白的斥責,其實我們有沒有靜下心來仔細想一想,我的話是否撥動了學生的心絃,我的“愛”是否能被學生欣然接受。其實,這是教師情感教育沒有真正落到實處,缺乏了“愛”,更缺乏了“愛”的藝術性。總而言之,有個人特色的方式是有價值的教學,是生機勃勃的教學,也是學校教育的價值所在。作業一名英語老師,我在形成自己特獨的教學風格的過程中,一定要好好讀書,結合實踐,深入思考,把“自己的內心”放進教學中去。如果説自己以前還是“機器人”,那麼,現在的我,正在努力創造自己的風格。

我相信憑着我對教育、對學生和對自己生命的熱愛,竭盡全力,我會讓自己的課堂,擁有風格、放出光彩。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 篇2

《玫瑰與教育》是清華大學附屬國小副校長、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的一本教育隨筆,在輕鬆的文筆中,滲透出竇老師的思想和智慧,給了我很多啟發。

本書分為四輯:第一輯:“清淡與憂患”。其中寫了作者的教學反思、由孩子身上引發的對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與朋友的交流等。第二輯:“在聽説讀寫的背後”。主要寫了作者在語文教學的所做、所想;第三輯:“日本的教育管窺”。寫了作者到日本參觀的所見、所感,特別對於中國和日本教育的對比與不同有了很深的體會,第四輯:“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寫了作者的很多讀後感。

我比較喜歡的是第一輯。作者從日常的教育細節和生活小事中發現問題,深入思考與探究,並從中找出問題的所在,讓人反思與警醒。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小紅花的背後》這篇文章,看完之後,感觸頗深,本文主要講了課堂上物質獎勵的利與弊,很多時候,看起來有利的做法,卻在無形當中把對學生的傷害從皮膚深入到心臟。我們有太多太多的沒想到:沒想到一個漫不經心的表揚,會對一些孩子幼小心靈造成傷害;沒想到一朵獎勵的紅花,會讓一些孩子蒙上難以磨來的陰影;沒想到一次不公正的評比,會在一些學生心中種下刻骨銘心的痛苦。這篇文章對於我們這些在教育一線的教師來説肯定會感觸頗深,因此,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我們不要僅僅以競技的原則發放小紅花,或者説不可以將競技的獎懲原則過早地引入到國小生的學習中去。小紅花固然可以是對優秀者的獎勵,同時也該是對那些暫時落後或者不積極學生的鼓舞。更深入地説,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等待滋潤的孩子,每一個靈魂無論其智力高下,都應得到尊重、等到温暖的照耀,從而讓每一個孩子的心中都生長出鮮豔的花朵而不是陰暗角落裏的毒蘑菇。“用快樂的心靈啟迪孩子們的心靈,讓他們擁有一個真、善、美的小世界” 對比這篇文章,是否應該對自己的教學方式來一個深深的反思呢?

還有第三輯“日本的教育管窺”,她能從“發現”的角度審視日本的教育。她客觀的描寫和深刻的分析,也讓我從心底裏,感覺中國的教育期待教育的地區均衡發展,中國的教育的確缺少實踐、缺少個性、缺少關照。

書中寫道“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應成為我們為師者的座右銘。人云亦云的儘量不雲,老生常談的儘量不談,要學會獨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風跑。對自己的教學,不要考慮完美,要考慮最有特色。”她與書為友,“三日不讀書,則語言無味,面目可憎。”她説:“讀書是最高檔的營養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劑,就像女人護理自己容顏一樣,珍貴的文字飲食,修繕了靈魂,使心靈日益變得強壯,不再缺鈣、不再孤獨、軟弱。”所以,她像一隻書蟲如飢似渴地徜徉在書海中,文學書、專業書她都看,音樂、舞蹈、唱歌、打扮,她都熱衷,她活得豐富、活潑,陽光,女人味十足。這正是我所缺的。生活、教學,她懂得幸福就是不停地思考,且行且思,且行且歌。她一路走來,一路書寫,一路成長。

《玫瑰與教育》這本書裏精彩的文章太多太多,就如作者自己的網名為“玫瑰”一樣,“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這本書讓我深深懂得了在教學中要為學生創設廣闊的心靈和精神空間,同時要以情動人,以自己的火點燃學生,讓整個教學過程成為關注和豐富情感世界的過程,成為智慧生成和人生態度、生活品質提升的過程。

最後我想引用竇老師的一段話作為結尾:讀書,使精神高貴而豐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闊遠;讀書,讓我們在有限的從教時間內,實現自身的無限。因而,讀書,是我心靈的振翅;讀書,是我精神的呼吸。然而讀書需要凝神靜氣、沉思默想、反觀回味。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 篇3

教師的專業成熟是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需要經歷一系列的發展階段。教師的勞動不同於一般的勞動,教師的專業實際上包含兩個專業:一個是學科專業,一個是教育專業。教師的工作要求教育工作者既是學科知識的專家,又是學科教學和教育知識方面的專家。優秀的教師既需要有深厚的學術根底,廣闊的學術視野,不斷更新知識,追逐學術前沿的意識,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諦,瞭解青少年發展的規律,懂得教什麼和怎樣教,掌握現代信息技術,以及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對學生認真負責的品質。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職能,發展學生的潛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如何使教師能更好的發展自己,使自己更符合新課程對教師專業知識層次的需求,《教師專業化的理論與實踐》一書中已指出教師是“個人成為教學專業的成員並且在教學中具有越來越成熟的作用這樣一個轉變過程”,國小語文教師讀書心得。終身學習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重要保證。教師專業化是現代教育發展的歷史要求。現在越來越提倡學習化社會。學習成為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會學習尤為重要。要有競爭力、應變力,首先要有學習力。我認為教師的責任是使學生由學會知識轉向學會學習。“學校”就是作為學習者的學生和作為學習者的教師同時存在的場所。21世紀的教師已不是就時間意義而言,更多的是就教師身上所體現的新世紀人的素質而言,教師應當首先改變心智模式,意識到教育者再也不可能居於對教育的壟斷性地位,他本身需要終身學習,才能夠以引導者的身份進行教育,也才能夠實現教育者和學習者的平等性合作地位。

教師專業化是現代教育發展的要求和必然趨勢,不斷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也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現實需要。當前,隨着教育整體水平的提高,特別是隨着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的教師質量與全國實施素質要求的差距明顯表現出來。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我國的初步建立、加入WTO以及人才市場競爭局面的出現。只有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教師,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只有教師自身具備不斷學習提高的能力,才能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教師的創新能力需要終生培養,教師的創新動機需要終生激勵,而無論是創新能力還是創新動機都來源於教師的終身學習。

從教師職業特點的角度看也要求教師要終身學習。教師迫切需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適應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新概念;提高將知識轉化為智慧、將理論轉化為方法的能力,適應綜合性教學、研究性教學、實踐性教學的新要求;提高將學科知識、教育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有機整合的能力;增強理解學生和促進學生道德、學識和個性的全面發展的綜合水平,學會從哲學的角度思考,我們會發現——儘管每種人生千差萬別,但從邏輯上存在着一個普遍的發展模式,即:“認識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自我”。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所説:“沒有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誠然,人生修養是一項極為複雜、艱難的工程,而一個樂於高度自我超越的教師是永不停止學習的人,我願意進行終身的學習,形成完整的人格,實現自我超越,影響我的學生。

總之,教師的繼續學習是教師專業不斷髮展的歷程,是教師不斷接受新知識,增長專業能力的過程。教師要成為一個成熟的專業人員,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與探究歷程來拓展其專業內涵,提高專業水平,從而達到專業成熟的境界。加強教師專業化學習是新課程的需要,是時代發展的需要。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 篇4

平時由於忙於教學,一直很少有時間能靜下心看看書,有時間也是做一些繪畫之類的練習,自打靜下心看了這兩本書以後,我才覺得光有實踐也不行,還需理論指導,理論很重要,是知道你正確實踐的方向標,因為它是前人總結出來的文化瑰寶。下面就這本書,結合平時的教學,談談我個人的一點收穫,因我的水平有限,觀點比較膚淺,還請老師批評指正:

1.正確培養學生的審美觀

美術的教學一直都是臨摹、寫生創作相結合進行學習的,而興趣是進行美術學習的關鍵,學生沒有美術興趣,也就談不上學習美術,所以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其次再談方法。從古至今,從國內到國外,各種不同學習美術的方法無論是自學還是教學都離不開直接認知與間接認知兩條基本途徑,為我們改革美術教學選擇教學途徑提供可靠的依據。

美是客現存在的,現實生活中可以説是無處不在,培養學生生的審美能力和美術素養是新課程標準中提出來的美術教學的首要任務。但是,不經過美術學習和培養的人明明生活在“美”的身邊,卻感受不到“美”的存在,其原因就在於缺少美的“發現”,即審美。美術教育就是要通過審美活動,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體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審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特別是現代社會媒體因素追星因素的影響,很多學生不知道什麼是美,奇裝異服,怪異髮型甚至都覺得是美。我們應該在平時的美術教學中,努力提高學生的識別水平和鑑賞能力,培養學生健康的、高尚的審美能力。國中學生隨着年齡的增長,身心發展的速度加快,他們的審美心理也明顯的由低級向高級發展。但是如果不能正確引導,學生的審美觀將會扭曲向不健康方向去發展。

2.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美術教學既要遵循教學教法的一般規律,又要結合美術這一學科自身的特徵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審美喜好來設計教學的程序和步驟。首先應加強美術作品的背景知識進行必要介紹外,不要急於從歸納思想內容到概括藝術特徵的程式化教法,學生會感到很枯燥而不想聽,更不想再去審美了,也審不出美了。可以從作品本身,從分析意象,情節,造型,色彩,線條到藝術表象入手,編成故事,啟發引導學生去探究作品在構思與立意上的特點及整體藝術風格和藝術表現方面特徵,使學生真正學習到美的方法。對於欣賞到的美好景象,可以主動地進行“再創造”,這就要依賴於學生自身的想象能力。想象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是審美活動中的一種重要的心理功能。可以説,沒有想象就沒有審美鑑賞和藝術創造。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常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獨立觀察的欣賞,讓他們沉浸到欣賞對象中去,運用已知的美術知識與理論進入到對作品未知的個性特徵的探尋。

在教學過程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形象思維來分析、研究、綜合、概括事物,也就是對感知材料加以分析、研究和綜合,進而提升自己的抽象思維能力,打開自己的想象空間

3.在感受認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研究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師經常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暢所欲言,自主發表個人的欣賞見解,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在交流欣賞體會中達到互相啟發的目的。在培養孩子審美素質時,必須使之樹立健康的審美觀,才能辨別美和醜,從而愛美,並接受美的陶冶。教師的審美觀點對他們也起到直接的指導作用,所以,教師要正確地引導學生教其明辨是非,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如:在繪畫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能直接看到教師作畫的具體過程,讓他們在掌握繪畫技能的同時,感受教師的每一筆和每一畫所表現的對大自然和社會生活進行審美觀。在教學中,要充分運用這些範例及大師名作來進行講解,感悟作者的審美品質。

4.美術教學藉助的教學工具

多媒體的出現,使美術教學如魚得水,從圖片,音樂,視頻等各方面入手全面豐富學生的視覺聽覺,提升學生的情感昇華。運用電腦技術進行美術教學和繪畫創作,還可以提升學生對科學技術的認識和適應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探求意識和創造能力、操作能力,挖掘學生的潛能,有利於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寓學於樂是審美教育的一大特點。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學生又學到了知識,他們在玩中學,也在玩中獲得了美的享受與樂趣,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而更能激發起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

如在八年級上學期上漫畫課時,為了激發學生興趣,我收集了很多名人的漫畫和流行的經典動畫,先通過欣賞分析,入手到如何繪製漫畫。審美能力的培養,在美術教育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培養的方法和形式也是多樣的,絕不能把審美教育簡單地理解為是加強美術教育中的美術欣賞課,更不能把審美教育與傳授美術基礎知識和技能對立起來,而應在技能訓練的同時,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和美術文化修養。要把學生引向自然、走進生活,促使其知、情、意、行方面得到全面地發展。在欣賞課裏,則利用媒體技術,點畫成景,有某一幅畫擴展到同一系列的,還可以點人出文字介紹,在學生討論後,老師在總結時,點一下相關的畫家或某名畫的圖片時,其相關的介紹就出來了。比老師單一總結要更形象。還可以利用電腦虛擬出你想象的場景,例如把某畫色調變一下,或把畫中某物或人去掉後的效果等等,這種富有藝術情趣的客觀環境,能全面豐富學生的視覺,更好的去薰陶感染學生。

5.審美視野要拓寬

中學美術教學是一種使受教育者通過美術的學習逐漸提高對美作品的審美能力,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成為一個能對藝術及藝術以外的一切美的因素進行感知的有較高文化素質的學生。

“藝術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都有美的存在,要喚醒學生對藝術的興趣,必須讓他們感受到美術的魅力。藝術教育的內涵是廣泛的,在藝術教學中,我們不能停留在學校裏,停留在固有的書本知識上。要大膽鼓勵學生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及時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畫下來,在原有畫面的基礎上加以創新。通過觀察、思考把這些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東西融入到美術作品中來,培養學生觀察生活,認識到美處處存在。我們要從學生的長遠發展出發,去巧妙地,耐心地,愉快地激發,使學生用真實的心靈去感受、描繪。

6. 美術教學對教師提出的要求

美術課要想上好,還真不是那麼容易,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的情景創設、環節安排、個性輔導、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把學習僅僅侷限在書本上,脱離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在這種學習觀念下,不僅很難培養出學生的創造精神,而且會泯滅學生學習的興趣,最終影響學生的發展。課改後國中美術課更重視的是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設好的學習環境,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引導學生在美術創作活動中,創造性的運用美術語言。加強教學中師生的雙邊關係,既重視教師的教,也重視學生的學。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倡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平等關係。現代教學論提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就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即相互之間的交流、溝通及共同發展。通常在上課結束時,我會抽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談自己在這堂課上的收穫,提出自己不滿意的地方,也可以討論下一堂課怎麼上,自己做那些準備工作,給學生介入教學設計的機會。師生間交流對教學的想法,學生會覺得老師的備課中有自己的思路,帶着這是我的課的想法,更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還因為得到教師的尊重而增強自信心和對教師的親近感。作為教師則從中得到了課堂的反饋信息,得以改進自己的教學。

新課改倡導的美術教學,既要重視學生對藝術的感受、表現和創造力的培養,還要注重美術更多地與文化、歷史、生活相聯繫,創建多-維互動的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寬鬆的氛圍中感受美,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玩中學,讓學生圍繞目標自主選擇內容、材料和方法,讓學生在只是探索的過程中發現規律。我在教學中,努力用新的理念來組織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不要讓我們所謂權威的説教代替了學生的直觀體驗,扼殺了學生探索的自由,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在教學中我們還要善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關注學生的情感,改進教學和組織形式,才能實現教學目的,創造教學的新境界,使美術教學更好的服務於學生,服務於社會。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 篇5

文化素養篇以教師文化素養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為目的,在篇中為學習者提供了大量語言學習的文化背景知識及中西方價值觀、文化習俗的差異比較,從而加深教師對英語國家文化知識的瞭解,在語言教學中更加重視文化教學。

資源運用篇以演示操作的方式介紹英語教學中常用多媒體課件(pptandflash)製作的資源及方法。通過閲讀,我深深感受到作為一名國小英語教師,僅具備專業方面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國小英語教育的重點是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學習英語的機會,打下較好的英語基礎,這包括了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正確的學習方法的掌握。教師要有正確的教育思想;要掌握兒童教育心理方面的知識;要研究和掌握英語教學的一般規律和基本教學原則,熟悉國小英語教學的基本方法,能以教學原則和方法來提高課堂教學的組織能力和實踐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對英語學習起着積極的推動作用。有了興趣就有了一個自主學習英語的動機,國小生學習英語的動機一旦被激發,就會用積極主動的態度對英語進行學習和探索,興趣也就越濃.在遇到困難的情況下,會更有意志力。

教師不僅要有綜合的教學技能,還要有語言的示範能力。

教學技能是評價教師的核心技能,它是指教師如何教的技能,具體地説就是指教師對教學設計,課堂活動實踐,課堂教學組織和在課內外充分展示英語在交流中的工具性的能力。目前國小英語教材的內容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密切聯繫,主要是以趣味性最強的“情景會話”為主。為了使學生能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進行實踐,克服母語對英語學習的幹憂,教師就必須具備,能唱、會畫、會製作、善表演、能組織課外活動,能操作,使用現代教學設備等技能。

教學生唱他們喜歡的英語歌曲,會畫形象的簡筆畫,會製作美麗多樣的幻燈片,會以豐富的表情,協調的動作表達意義或有感情,會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能熟練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才能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有了興趣才會積極,只有積極了才會動口,才能擺脱“啞巴英語”的外號。、

在英語教學中,聽、説、讀、寫既是英語教學的目的,又是英語教學手段。要對學生進行這幾方面的基本訓練,教師要有過硬的基本功:(1)教師的語音語調要標準,純正,流利;(2)有一定的口語能力,能用簡練、準確的語言組織課堂教學;(3)書設計合理,字跡工整規範。

一個國小英語教師應在教學工作中充滿生機和活力,富有創新意識和超前意識,對待教學實踐中所遇到問題應經常反思,並保持探索的習慣。創新在本質上是一種超越,要越過傳統和現實以及自我的障礙。教師如果富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能使學生的創造能力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高。

國小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這就要求國小英語教師進行反思。上完一節課後,靜靜地坐在辦公桌前,從容地整理自己的教學思路,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自己的教學得失,捕捉課堂教學的某個細節,及時記下課堂中精彩的插曲或悠忽而至的靈感。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 篇6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夕陽之輝。一個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斷提高,與其始終如一的學習是分不開的,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莊子説,吾生也有涯,而知無涯。知識是沒有窮盡的,堅持學習讓人始終處於不敗之地。反之,沒有知識的不斷補充和積累,人便會落後於時代。歌德説過,誰落後於時代,就將承受那個時代所有的痛苦。特別是在現今知識爆炸的年代裏,不能接觸新的知識便會被時代所淘汰。

對於我們教師學習新的知識來面對新的挑戰,更是不可忽視的。它能提供我們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爾基所説,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更強大,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勝的。但是由於工作的限制,上班族們不能向學生那樣坐在課堂裏學習,而讀書就成了我們最有利的知識武器,通過書本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業餘時間,也不受空間的限制,方便的學到新的東西,擴展新的思路。總的來説,讀書對於我們個人成長的好處可體現在幾個方面。

一、讀書可以讓我們站在更高的高度來看問題,從而少犯錯誤,少走彎路。

牛頓説過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遠,科學巨人的虛懷若谷自然值得我們學習,我們還可以從中學到更有價值的東西。書籍對於整個人類的關係,好比記憶對於個人的關係。書籍記錄了人類的歷史,記錄了所有的新發現,記載了古今歷代所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只有認真的學習前人的經驗和理論,才能在一個更高的高度上來看問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並有一個較高的起點。書本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是他們的研究成果和經驗的體現,通過對他們的學習,發現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來不斷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進了個人的成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這樣説,人類社會的延續和發展,也是這樣來實現的。試想,如果每個人都是從頭開始,那麼,無論多麼偉大的人,做出多麼大的貢獻,人類社會最終還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見讀書的重要性了。

二、讀書開闊人的視野

書本中的知識可謂是包羅萬象,他能拓寬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的知識更全面。從而能夠更深刻的思考問題,事物都是廣泛聯繫的,現代的許多實踐都證明了各種信息的相關性,如果只知道一個領域的信息,必然會有礙於自身的發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識,才能使未來的不確定風險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應瞭解當今的政治經濟形勢,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勢一樣。研究物理學的學者們都要有一定的化學和其他基礎,才能有所成就。記得一位諾貝爾獲獎者在復旦做講演時就曾説過,現代科學已沒有明顯的界限,你必須對相關的科學都有所瞭解才行。

在這方面,偉大的導師恩格斯就是一位廣泛學習的典範,他雖然只上過中學,但由於他發奮讀書,十九歲時就能用十二種語言説話和寫文章,在參加工作實踐後,他也沒有間斷過學習和研究,從而被馬克斯稱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書。廣博淵深的知識,對恩格斯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準確的傳播科學共產主義理論有很大的幫助。

從它的經歷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知識的力量,更能體會到書本做為人類掌握知識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三、讀書有助於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人生來無善亦無惡,關鍵是正確的引導。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有一位良師益友就能起到很積極的作用,書本就是這樣的一位。一本好書就如一個好的導師,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個於己於社會都有用的人。書籍能安慰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擺脱悲哀和痛苦的羈絆;書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歲月化為令人愉快的時光。書必將各種信念注入我們的腦海,使我們充滿崇高的歡樂和思想,從而使我們入神忘情,靈魂昇華。

所以我們要倡導並支持讀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一個稱職的教師,以帶動教育事業的蓬勃健康的發展。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 篇7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就總被我們忽略。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不説操勞奔波,單是往書架上新置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咳嗽,藥片就擺放在眼前,臨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們需要張開雙臂才能擁抱的深深的愛。當我們陷入困境,沒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邊,晚上不忘叮囑一句:早點睡。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

如果説愛是一次旅遊,也許有人會有異議。但愛正是沒有盡頭的,愉快的旅遊。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們為了某一天刑滿釋放,得到超脱而幹沉重的活兒;那麼這樣的生活必將使人痛苦厭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遊,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了《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

如果愛是奔騰的熱血,是跳躍的心靈,那麼,我認為這就是對於國家的崇高的愛。也許它聽起來很“口號”,但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人,這種愛應牢牢植入我們的心田。當讀到安利柯描繪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為國炸斷了雙腿,淋彈死守家園的動人場面時,我不禁想到我們祖國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華兒女的血。同樣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光明,同樣可以拋棄一切地廝拼,我被這至高無上的愛的境界折服。我不需為祖國拋頭顱了,但祖國需要我們的還有很多。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已經完成了對於愛的思考——愛是博大的,無窮的,偉大的力量.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 篇8

前一段時間有幸讀了《新教育之夢》這本書讓我深刻的感受到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激發心靈深處最美好的憧憬。在這樣一個高呼素質教育然而應試教育仍然牽絆着每一個學生和每一個教師的時代,雖然是一個剛剛投入教育事業的新人,應該是有激情有夢想的時候,卻不敢把教育想的很美好,教育是一個富有藝術性的工程,卻更是辛苦的。如果不是因為要寫這一篇讀後感,或許就錯過了一本好書,在拜讀這一本《新教育之夢》的時候,讓我最有感觸的那章理想的美育。

自己的職業是老師,因此“理想的教師”也是讓我特別關注的部分。書中講到:“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對照這裏提到的要求,我身為一名教師,覺得離理想的教師的距離很大。其中有很多要學習。這也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充實自己,不斷完善自己。遇到挫折不氣餒,要總結失敗的原因。要完全做到書中所講的八點,當然這個過程是非常艱難的。但是隻要有這方面的意識,通過自身的努力,會慢慢向理想的教師靠攏,縮小其間的差距。

不過在這其中,我最想做的是一位極有愛心的教師。因為愛可以包容一切,可以逾越一切。教師愛學生,一個佷重要的表現就是相信每個學生。每個孩子都有巨大的潛能,而且每個孩子的潛能是不一樣的。有人可能認為潛能是要靠練習來挖掘,而我認為孩子的潛能要靠愛來挖掘。我愛我的學生,常會有這樣的一個念頭:某一天一個學生割破了手,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的兒子,要是自己的兒子割破了手,我會怎麼樣?接下來的一切事情都很自然,學生也覺得你真的是很關心他。以後不管他在學習還是生活上碰到不愉快的事情,他都會找你訴説。師生關係的融洽,正是你首先付出了愛。所以説只要肯愛學生,就會換來更多的愛。

教育離不開愛。愛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説的那樣:“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的工作對象是學生。我們的工作和任務是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師應學會如何去愛自己的學生。

教師愛學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學生。自尊心是人的心靈裏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受辱,輕者就此一撅不振,重者進而憤世嫉俗。現在的學生普遍在家裏被父母長輩溺愛慣了,接受信息的途徑非常多而新潮,對於國小高年級學生處於青春期發育的第一階段的逆反心理很強,經不起教師的批評和責罵。所以只有尊重我們的學生,尤其是學生的人格,才能擁有一羣燦爛的健康向上的學生,也才能為學生所尊重。

教師愛學生,其次,要相信每一個學生。為人師表還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也就是《新教育之夢》上所説的換位思考。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峯”,一件事情,從某一角度看是不可忍受的,而從另一個角度看,卻未必沒有可諒之處。對於個別學生總無法及時完成作業,對於老師而言,這就是一個不認真至少是不重視學習的學生。然而從學生的角度來看,或許有別的原因,可能是客觀原因如家庭因素,可能是自身原因,如這個學生可能上課沒聽懂,作業不會做。也可能是作業量超出了他能負荷的範圍……。作為教師,應設身處地思考,才能解決問題。時時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告誡自己,做到為人師表,尊重學生,相信學生,贏得尊重,贏得信任。

理想確實是理想,真的想做到也許很難,但它又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前進的階梯,這樣不斷前行才會讓我們不斷進步!所以,要做一名理想的教師,首先必須具有遠大的理想,至少要有更高一點的理想以促使自己不斷前行。《新教育之夢》——將時刻警醒着我們去做一個新時代的“理想教師”,培育一羣新時代的“理想學生”。教育的未來充滿陽光。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 篇9

書籍作為生活的一個載體已經成為我們生存、發展、進步的必需品。有了書籍才使我們的話語有了意義,讓我們的存在有了價值。好的書當然是要精心細讀,細心品味。讀好書有如品嚐美味食品,只有細細咀嚼,其味才能充分享受,其養才能充分吸收。

最近我看了一本《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的書,確實是給我在幼兒教育的一個角開啟了一扇門。這本書裏的一個個的問題,一個個的案例,一個個分析都是從教師教育上發生的實例,掌握解決這些問題是每個一線教師必須具備的教育技能。裏面還有教會教師如何更好的去幫助家長轉變教育觀念,如何跟家長溝通使家園合作更有效。

一、教師與兒童

這個世紀的孩子都是在“6+1”的環境中長大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全部圍着一個孩子轉,孩子從小生活在被關心的氣氛中。所以當一個孩子要從家庭進入幼兒園時,總是有很多的問題會出現,比如情緒不穩定哭鬧的、注意力不集中、挑食、身體較弱小、語言表達能力有限等一系列問題強烈要求我們幼兒教師要“隨機應變”,最好能擁有像孫悟空般的72變。既然沒有悟空那種能耐,那就只有看書吸收本領了。

碰到孩子如果哭鬧,要是以前我便會跟孩子進行移情情緒,但是如果移情還是不管用時便只是用放任的態度處理,讓他一個人冷靜會。看了這本書以後我知道孩子也有自己的情緒,正確引導對孩子的身心發展很重要。老師首先要對這個情緒進行識別,深入的瞭解觀察這個情緒產生的原因,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引導。首先鼓勵幼兒將事情表達出來,一般我們常見的有移情情緒的方法,其實讓幼兒宣泄情緒也很重要,讓幼兒用活動來發泄不愉快的情緒,如讓他去踢球、跑步、跳躍、大聲吼叫等,在劇烈運動中將積累的情緒能量發散到其他地方。而且也要避免經常問幼兒不愉快的事情。

到了4-7歲的幼兒在活動時,已經具有與夥伴友好合作的願望了。但是往往在真正合作的時候卻出現了搶或是沒有計劃沒有組織的合作,以前我一直也很頭痛,覺得教師參與到活動中去好像影響了幼兒的主體地位,如果不進入活動,再發展下去就會演變成矛盾。而書中呢也是極個小朋友在建構區搭建房子,由於分工不明確而發生了矛盾。案例中的老師沒有急於介入,而是抓住機會引導他們獨立解決交往中的問題。老師首先是説:“你們搭建的的東西都很好,地方不夠怎麼辦?”於是孩子們開始搭建遊樂場。老師繼續引導説:“遊樂場真好玩,想想看,遊樂場裏還有什麼呢?”於是孩子們又開始搭建木馬、滑梯、小橋、遊船等。孩子們自己開始分工忙起來。這樣做有利於化解矛盾,減少衝突發生。因此,當幼兒發生矛盾衝突時,在沒有危險的前提下,應該放手讓他們自己去解決與小夥伴之間的矛盾。

班上的孩子都是小年齡的中班,動手能力比較弱,開學初我就已經給他們訂好計劃,打算一週上2節手工2節美術課。一開始可能是幼兒的年齡特點,喜歡在紙上兔兔畫畫,但是,時間一長,只要我説上美術課,他們就是歎氣的聲音,連最基本的塗色也是草草的了事,應付我,我又氣又急。看了這本書給了我啟發,教師要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肯定和接納他們表現的方式和感受。以前我一般都讓孩子臨摹我的範畫,如果孩子畫的跟我差別很大我就讓他重畫或是直接説他畫的不對,否定了幼兒對畫的理解。從而有些幼兒開始不喜歡畫畫,一説美術課就歎氣,膽子小的幼兒便不敢再紙上下筆。反思過後,我便開始引導,我不在是每次都臨摹,由幼兒自主選擇主題的方式,在命題畫時也要適宜幼兒的認知能力。同時也要給幼兒創造機會,引導幼兒欣賞各種藝術品,發現日常生活中的美。因為我知道畫畫光光練的是技巧是沒有用的,只有讓幼兒有豐富的體驗,培養幼兒對藝術的喜愛和學習的慾望才行。

二、教師與家長

家長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資源和合作夥伴。教師有責任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目標任務,以便雙方能達成教育共識,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家長工作難做,但是很重要。家長一直以為孩子在幼兒園只是在玩,有的家長自己早上想睡懶覺,便很晚才送孩子來園,不重視幼兒園的教育。教師在有時間跟家長個別交流的同時,還應經常召開家長學校的交流會,讓家長及時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教師也有更多的時間對家長進行教育引導,可以讓家長和教師保持一樣的教育觀念。家長可以親自參與孩子的活動中去,可以更快的轉變家長對幼兒教育的觀念。這個學期我們組織了好幾次親子類型的活動,以便家長參與到幼兒園孩子的活動中去。成立家長助教自願者隊伍,請家長來體驗做老師。

三、教師與社區

作為教師還要利用好周邊社區的資源。教師不僅要發揮專業人員的創新能力,而且需要有與有關部門、各方人士聯繫和協調的能力,要有動員社會力量,與不同職業、不同文化水平、對幼兒教育持有不同認識和態度的社會羣體交流、合作的能力。

這本書開啟了我一扇門,成為我學習新技能的一把鑰匙。人的一生有很多的門需要開, 既然選擇了教師,就意味着要面臨很多挑戰,需要尋找更多的鑰匙……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 篇10

最近有幸拜讀了,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孫雲曉撰寫的《向孩子學習》一書,本書由61篇家人互動與成長的感人故事組成,每個小故事,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個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讓我驚歎,讓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而這一面,正是我在生活中忽視的,也正是我在教學活動中尚未體會到的。

記得《向孩子學習》一書中,有這樣一篇文章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題目叫做:蛋筒冰淇淋。全文敍述了這樣一個小故事:在一個炎熱的星期六下午,一位父親決定去鎮上買雪茄,一上車子,就發現兩個女兒已經象女皇般的坐好了,並異口同聲地宣佈:“我們也要去。”到了鎮上,父親下了車,並告訴女兒,待在車裏別走開,臨走前女兒請求道:“買一個蛋筒冰淇淋,好嗎?爸爸?”,那位父親沒加思考地脱口而出:“我沒有錢”。當那位父親拿了一盒雪茄回去的時候,幾乎已經把剛才兩個孩子的要求忘得乾乾淨淨,父親打開包裝着的雪茄,抽出一支,想點燃它,打了好幾下,沒打着,這時,小女兒細小卻無比傷感且直率的質問;“爸爸,你怎麼有錢給自己買雪茄?就沒有錢給我們買冰淇淋?”這個問題讓那位父親慚愧而且無法回答,後悔、懊惱之情溢滿了整個心靈。那位父親鄭重的説道:“是我搞錯了。我實在是有錢買冰淇淋。要什麼味的?”……當那位父親拿着2支冰淇淋回到車子上時,他吐掉了雪茄,因為此時雪茄的味道已經變的苦不堪言。自那以後,那位父親竟然奇蹟般的戒掉了煙。在這個小故事裏面,孩子一句無心的話,讓自己的父親的心靈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禮,受到了一次心靈的震撼。孩子這句無心的話,充分體現了孩子純真的一面。完全沒有惡意,完全沒有想到會有什麼後果,但正是這份純真讓給自己的父親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課,也正是這一份純真給我們讀者上了一堂有意義的人生之課。

讀完這篇小故事,我不禁自問:孩子的這份純真我還有嗎?模糊記得孩提時,也曾這麼天真,也曾這麼純真。簡單的思考問題,簡單的生活,簡單的用一顆純純的心來對待每一個人。孩提時的我們,就象一張白紙,一片空白,沒有受到任何的塗鴉,所以思考問題的方式,往往比較單純,往往想的比較簡單,但是隨着年齡的增長,閲歷也一天天豐富起來,受到各方面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此時,思考的模式就變的複雜了,沒有那麼單純,沒有那麼簡單。思考一個問題,我們會想前想後,我們會顧左顧右,我們會考慮到問題周邊的任何一個小細節,我們會設想問題產生的後果,我們會……瞧瞧,解決一個問題,竟然需要這麼多工序,有時顧多了往往會有事與願違的結果。所以有時純真點,簡單點未償不是一件壞事。

現在的我們長大了,腦子複雜了,思維空間大了,但往往卻丟掉了寶貴的純真。還記得《國王的新衣》嗎?那些愚昧的大臣們,那些膽小的百姓們,明明知道國王什麼都沒有穿,但是個個都不敢言,只有一個孩子喊着;“國王怎麼什麼都沒穿。”一個純真的孩子,導出了事實的真相,説出了大多數人不敢説的內心話,象這個孩子一樣的純真你還有嗎?

孩子身上具有的許多美德,也值得我們成年人好好學習。比如快樂,成年人往往熱衷於競爭,甚至睚眥必報,不如兒童轉瞬就能忘記不高興的事情;比如知足,成年人為了賺錢、升職、買車、買房而煩惱,而孩子卻能為一次短途出遊、一件新鮮玩具興奮好幾天;比如親情,孩子最渴望得到父母的愛撫,纏着母親擁抱,纏着父親嬉鬧,而不少成年人推説公務纏身應酬繁忙,平均每天與家人交流不到10分鐘;比如運動,郁達夫有這樣的描寫:小孩們“都拖着了小小的影子,在這一個午飯之前的幾刻鐘裏,鼓動他們的四肢,竭盡他們的氣力”。正因為孩子不要命地瘋玩,每天晚上才會睡得那麼香,這是養成大肚腩的成年人所不及的……孩子身上有太多我們正在失去的東西,正像中國道家學派所説,人應該追求的最高生命境界,就是迴歸到嬰兒的本初狀態。有鑑於此,成年人雖然掌控着財政命脈、教育資源,也不必過於趾高氣揚吧。

學習永遠是雙向的過程,孩子是成人最好的鏡子,我們的不良習慣和不雅言語,立刻就會被孩子模仿複製;孩子的純真和樂觀,也無形中薰染着我們。向孩子學習,留住一份童心,不僅是為了使自己更年輕,更是為了孩子的快樂成長。

讀完這些小故事,我不禁想起我國偉大的鄉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寫過的這樣一首《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説小孩小,誰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 便比小孩還要小。”陶先生的這首詩十分形象生動地把他的兒童教育思想表現了出來。在陶先生眼裏,兒童是一個個藴藏着巨大創造潛能的人。因此,大人必須學會尊重孩子、欣賞孩子,向孩子學習。

向孩子學習是一種境界,同樣是一種靈感。我們應該感激:因為孩子使我們能共享歡樂,才理解了生活。向孩子學習!讓我們滿懷着珍惜和感激來學會傾聽、學會溝通。相信我們會在這無比美好的時光裏,看到孩子們燦爛的笑臉,感到自己的進步。孩子的智慧是無限的,他們會告訴我們生活的快樂與幸福。

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和孩子一起走上社會,去發現生活中的閃光點,感受和諧社會中的人和事。在觀察體會中學會欣賞,能用優美生動的詞句描繪五彩繽紛的生活,抒發對祖國國泰民安的讚美之情。孩子的每一點進步,我們都會為他們豎起大拇指,由衷地説道:“你真棒!好樣的!向你們學習!”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 篇11

在這本書中,第一篇就講到了這樣一個問題:“關鍵在於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其中有這樣一段話,我覺得寫得非常精彩:從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改革的關係來看,教師教學觀念的不同,在施教過程中,將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即使同一種教學方法,在不同教學觀念的指導下,也往往會有不同的效果。就拿傳統的講授法來説,傳統教學觀念就強調“講清”、“講透”,學生聽完課,覺得沒有任何問題了;而在現代教學思想指導下,教師應用講授法時,就會注重在講授過程中,在教材重點、難點、疑點處,適當地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引起學生積極思考,同時向學生介紹大量材料、提供重點信息,並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探索結論,而不是簡單地把結論告訴學生。

讀了這段話,我深有感觸。其實這段話告訴我的就是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非常重要。新課程標準到現在為止已實施五年,五年來,每一位教師都會有這樣的一個想法,新課標非常強調教師、學生地位的轉變,傳統教學觀念過分強調教師的作用與權威,因而,教師總是板着臉進行單向的知識傳授,在課堂上,未經過教師的允許,學生不得發問,不得説話。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就是一個勁講,“講清、講透”,在教師講清楚的情況下,學生當然就沒有問題了,因為都被老師講完了。而在新課標中,再三強調既要重視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強調教學過程中的師生合作、教學相長,教師要了解學生、平等地對待學生,課堂上要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大膽提問,不怕學生問住自己,這樣的課堂上,教師是傾聽者,引導者,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探索結論,而不是簡單地將結論告訴學生。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也深深體會到,閲讀教學中,課文的意義不是由老師提取出來教給學生的,而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創造,這種發現和創造誰也不能代替,只有靠自身的閲讀實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循循善誘、啟發引導,把學生的認識導向正確的思路,減少學生的無效勞動,提高學習效率。

我覺得今後我們的教學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學會思考。任何智慧的產物都是思考的結晶。記得在走出師範校門之前,導師反覆給我們強調:不要只滿足於做一個教書匠,不要只停留於每月能拿到薪水餬口!確實,離開了師範校門,沒有了導師的扶持,沒有了同伴的相互的激勵,靠的就是自己跌跌撞撞的去摸索了,迷惘、恐懼、無奈各種情緒都蜂擁而至,很容易就會被捲進盲從的大流之中,從而迷失了自己!因此,對自己的教學理念、目標、原則、內容、結構、手段、方法、模式、對象、效果等等,每天都做一番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才能有所長進!另外,在新課標的大浪潮中,對老師的素質要求是越來越高了,要求教師具備對各種知識、方法、課程資源整合的能力,而思考便可以使它們融會貫通了。

二、學會學習。要求學生學會學習,教師首先要懂得學習策略和認知策略。正如威爾遜所説:“學習是終身的事業”“死的時候,才是畢業的時候。”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不斷地發現自己的無知,從而激發自己進一步學習的熱忱。向書本學習,向名家學習,向同行學習,向學生學習,向生活學習,處處留心皆學問。只有不斷地學習、充電、豐富自己,才能為自己的教育教學引來時代的源頭活水,才能做到常教常新。

三、學會教學。這是一個很大的學問。我想即便是教了幾十年書的教師,也未必就完全弄的很清楚,對於我們沒教幾年的老師來説,就更是一個需要摸索的過程了,記得師範裏一位導師曾説過:“教書不一定非得智商很高,最重要的是要講天分,還有後天的教法”。這個説法我是同意的,因為在大學裏就有些教授知識很淵博,但上課時課堂上是趴下一大片的。

四、學會創新。教學説透了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創新式教育的靈魂,是教育的源泉,也是教育的生命。所謂“教無定法”,教學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正如課堂上也沒有“幾大步驟”,説到這裏,我特別佩服的一個人是魏書生,首先,他不是正統師範院校,不受那些條條框框的限制和約束,把生活中最本質、最原汁原味的東西帶進了課堂,他的課堂上猶如一股活水,不斷湧現出新的智慧。有老師曾抱怨,魏書生的課很難模仿,而我覺得魏書生的課正是因為沒有了那種條條框框的教學模式,完全是隨課堂的真實情況而隨機迸發的教學智慧,才使得他的課那麼有魅力!智者的智慧,不是旁人可以輕易學來的,只有自己去挖掘自身的智慧之泉,勇於走創新之路,才是教學成功的出路!

這本書帶給我的思考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這不是一個終結點,而是為我打開了一扇門,使我對語文教學及當好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 篇12

暑假放假之際,學校給每位老師發了一本蘇聯着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着的《給教師的建議》。這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針對中國小的實際問題寫成的作品《給教師的建議》深受一代又一代教師的喜愛。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全面反映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有益於開闊教師的眼界,提高水平。假期裏的品讀帶給我極大的啟發和深深的感觸。

書中一開始就提出了一個令幾乎所有老師都頭疼的問題:“為什麼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還會遇到落伍得無可救藥的?”造成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蘇氏在提出問題後,直接了當地做了解釋:這是因為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裏,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的緣故。,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因材施教”。應該説,這條教育原則,對每一個從事教育的人來説都是耳熟能詳。我們在制定計劃時也經常説,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要想“個別對待”“因材施教”,就必須對這“個別”“材”進行細緻的瞭解,諸如其性格脾氣、家庭背景、學習方式、思維特點等等加以熟知,從而在課堂上為不同的學生創造能發揮他們自身能力的學習情景,“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這樣他們都會感覺到他們也是在不停地進步,才會“點燃起成為一個好人的火花。”,要做到這一點,確實不是很容易的。它不僅需要教師付出辛勤的勞動,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掌握一定的教育藝術。

蘇霍姆林斯基稱説:“在我們的創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對‘後進生’的工作是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這樣説沒有那一位教師是不肯贊同的。”但是,他善於從心理學和哲學的高度對一般認為的“差生”進行分析,從而形成了獨特的“差生”觀。他認為,一般認定的“差生”,有三種類型:一類屬於思維尚未“覺醒”的學生,教師的任務是“激發它的覺醒”。第二類屬於“天賦”面紗尚未揭開時的差生。第三類屬於“理解力差和頭腦遲鈍”的“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學生在課本面前坐得越久,他就會顯得越聰明”的觀點,對“差生”是絕對行不通的。要通過對“差生”進行“有足夠耐心”的教育來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而這種針對性的教育,有一個曲折的過程。況且並不是每一個“差生”都有閃光點。也並不是每一個有閃光的“差生”都能被教師發現。在轉變“差生”的過程中尋找“差生”的閃光點,從激發“差生”興趣入手進而轉變“差生”,是蘇霍姆林斯基“差生”教育觀的重要理念之一。費佳是他教過五年的一位“差生”。他健忘,對學習缺乏興趣,思維遲鈍。在同一班級裏,類似於費佳的學生還有不少。蘇霍姆林斯基特地為這些學生編了有200道應用題的習題集。其中不少題是從民間蒐集的引人入勝的小故事。“差生”做這類不需要進行算術運算,只要求他們感興趣,願意動腦筋。他們從這本妙趣橫生的習題中找到了興趣和自尊。“費佳整天整天地抱住那本習題集不放了,每解出一道題,他都感到是一個巨大的勝利。”蘇霍姆林斯基還專門為費佳他們蒐集大約100本書和小冊子,他説:“有些書和小冊子是跟課堂上所教的內容有直接聯繫的,另一些書並沒有直接聯繫,不過我認為讀這些書是一種智力訓練。”到了五年級,費佳的學習成績終於趕上一般學生。在六年級,老師終於發現了費佳的“閃光點”--對物理的極大興趣。費佳很快成了“少年設計家小組”優秀的成員。讓差生在學習中有成功感並找回自尊是差生髮現自己“智慧閃光點”的基礎,也是教師轉變差生的關鍵。從哲學的角度看,啟發“差生”尋找“成功感”,找回“自尊心”是“差生”教育的規律。

為什麼許多教師終其一生,只是個名副其實的“教書匠”,而蘇霍姆林斯基卻能成為着名的教育家?僅從下面幾個從該書中列出來的目錄來看,就很能給人以啟示:教師的時間從那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提倡教師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學研究、我怎樣研究和教育最差的學生、怎樣學習別的教師的經驗、關於寫教師日記的建議……原來,蘇霍姆林斯基不是在簡單地重複“教書匠”的工作,而是在創造性地工作,他對工作有滿腔的熱情,求真務實,有不斷努力進取的精神,有強烈的問題意識,能自覺地將教研科研一體化等等,教育家與“教書匠”的區別由此可見一斑。而我們很多做教師的,往往自以為是地認為,只要教好書,育好人就可以了,至於教育科研,那是科研部門專家的事,與己無關,以至於越幹思想越落後,越幹越沒有工作熱情,越幹職業倦怠感越強烈……一個不研究學生心理和行為,不善於總結教學經驗和教訓,不探索教育規律的教師,怎麼會是一個好教師呢?

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遊刃有餘,這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儲備,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

只有讀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裏汲取營養,才能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脱“坐吃山空”、“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

書中給教師的建議讓我受益匪淺,使我在以後的教學中,有理可依,有據可尋,同時也知道碰到相應的問題該如何去解決。“學無止境,教海無涯”。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將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中不斷學習,充實和豐富自我,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工作。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 篇13

《跳出數學教數學》讀書筆記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首先要具備一定的業務能力,即鑽研課程標準和教科書的能力、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開展教研與科研的能力等。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注重自身的專業成長,包括教學中涉及的如何處理教材等問題,教學時如何瞭解學生從而更好地因材施教,課堂上如何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師的個人成長及讀書學習等。

關於瞭解學生

《禮記 學記》中指出:“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是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其大意是:學生有四種過失,當教師的一定要知道。學生學習時,有的錯在貪多,有的錯在求少,有的錯在不專注,有的錯在不思進取。這四種過失產生的原因和心理狀態都不同。瞭解學生的心理狀態,才能糾正他們的過失。教學時可以發揚學生的長處,糾正學生的過失。

(一)或失則多

或失則多意即學生為了學習更多知識而不顧自身的接受能力,往往貪多務得,具體表現在學習過程中就是學生學習知識時,眉毛鬍子一把抓,不加區分辨別。同時,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識後,並不進行實踐,沒能發揮知識的作用。

此外,“失則多”也有教師的原因,有時教師為了趕進度,會將大量的數學內容放在一起講,結果造成學生消化不良。教師慣用成人的思維對待學生,重視結果,忽視過程,學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導致不會變通,認為數學難。

因此,教學不能只考慮量的積累,更應該關注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

(二)或失則寡

有的學生所學過少,孤陋寡聞,對此,筆者給出以下教學建議。

1.從實踐中學習。低年級學生生活經驗匱乏,不易掌握抽象的數學概念,教學時,應用學生熟悉的情境,讓其經歷從生活語言過渡到數學語言、從生活問題過渡到數學問題的過程。課堂教學中,可以多設計一些遊戲,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更多的知識。

2.教學內容要更具有選擇性。學生已會的知識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知識不講,即使講了學生也學不會的內容也不講。

3.突出重點。教學中,對於那些重點、難點、易混淆遺漏點要重點講。

4.堅持“三不留”。不留偏題、難題、怪題。

5.堅持“三留”:可以分層次給不同學生留不同的問題,具體分為基礎性的問題、變通性問題和開放性問題。

(三)或失則易

有很多學生學習時不夠專注,此時就需要教師用自己的教學魅力感染學生,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説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相互的感染作用。陶行知説:“我們必須會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運用兒童的語言進行提問,把數學問題生活化,把複雜問題簡單化,把抽象問題具體化,把多元問題單一化。比如,筆者在講“體積與容積”一課時,通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講授“循環小數”時,用三個和尚挑水喝的故事作為新課導入。課堂上,應充分利用四十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學會聽課、聽懂課。知識講解要由淺入深,讓學生積極去思考,讓學生保持活躍的思維。當學生精神不集中時,教師要用巧妙的語言、生動的故事以及設疑問難等方式,把學生拉回到課堂上。講授時,教師應該做到知識與知識之間推理嚴密、環環相套、由淺入深。

(四)或失則止

面對學習困難,學生往往知難而退。而教學的主要原則之一即不讓每個孩子掉隊。

1.課堂上應設計適合學生的問題。

2.多給學生板演的機會,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的癥結,自己解決問題。

3.課堂提問時,多關注後進生,給後進生一定的空間自己解決問題。

4.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正確的輔導方法。

5.營造學生之間互幫互助的氛圍,鼓勵學生共同協作解決問題。

6.課堂上佈置作業時要有針對性,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佈置相應的作業,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的發展。

7.疑難問題儘量在課堂上解決。

8.儘量少佈置家庭作業,只要能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即可,剩下的時間可以讓學生多讀書。

9.對於家庭作業的反饋信息要及時處理,不積累問題。期末可以進行總結,設計一份易錯題集,針對每個錯題讓學生板演,加深印象。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 篇14

《愛心與教育》深入淺出、親切感人的教育,“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這是李鎮西老師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書中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有的都是李鎮西老師對學生的那種潛移默化的愛,這種愛充盈着整本書,也衝擊着我的個心靈世界。

李老師在書中提到:“愛是打開學生心靈之門的金鑰匙。”因此我們應該給學生以愛,這種愛不是高高在上的平易近人,而是拿他們當朋友的朋友之愛。當看到李老師與“後進生”萬同的故事時,我是如此感動。作為一個老師,能夠對一個學生費如此大的心思,那麼什麼樣的學生不會被感化呢?反思我的工作,我要學習李老師善於鍛造"優秀學生"的卓越人格;實施民主科學與個性化教學,把更多的關注投向"後進生"。像李老師那樣,懷着強烈的人道主義情懷,給"後進生"們以心靈的呵護,幫助他們樹立起人的尊嚴,設法喚起他們向上的信心。我把李老師書上提到的馬特洛索夫的一句格言銘記於心,"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既要讓自己感覺到自己的存在是如此的偉大,對祖國、對社會、對學生是如此的重要。也要讓學生有這種感覺,幫助他們認識生命的偉大,找到生存的意義。指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在生命的舞台中演繹好自己的角色!讓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角落發射出不同顏色的光芒!

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學生不僅要學會學習,還要在實踐中學會發現、創造。這就要求教師關注每個學生:不偏愛分析能力強的優等生,不歧視具有實踐創造能力的中等生和後進生。老師們,不同愛好的學生不可能都成為具有成功智力的人,但是,如果老師能針對學生的差異進行教學,“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就能充分體現,成功智力的學生也會大大增加,“個性+特長”的學生也會不斷湧現,社會所需要的成功智力的人才才會層出不窮。

愛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沒有愛的教育是蒼白的。但只要我們用心感受,愛就在我們身邊。作為一名教師,要用愛心滋潤童心,我們的愛則愛在平凡中,愛在點滴之處讀了《愛心與教育》,我深刻認識到,教育學生,需要的是羅森塔爾的期待效應;需要的是李鎮西老師的那份堅持。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為學生打造一個精神家園式的班級,關注每一個學生,帶給學生希望、力量、光明、自信……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去創造自己燦爛美好的明天!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 篇15

注重學生在數學課堂中情感態度的培養,學習了著名數學教育專家李光樹老師的《國小數學教學論》第一章《國小數學的教學思想》,我頗有感悟,現淺談一下自己的一點心得體會。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既需要注重學生知識、能力和培養,又要注重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應該説,情感態度的培養比知識能力的培養更重要。國小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培養孩子積極思考的態度,使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培養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我從這幾句淺顯的話語中悟出了許多深刻的道理。現代社會是一個知識經濟爆炸的年代,社會對孩子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作為新一代的教師,我們不僅要培養出成績優異的孩子,而且要培養出具有自信心的良好心態的孩子。

因為實踐證明,良好的心態是成功的第一保障,現代兒童的心理問題已經給我們的教育提出了許多嚴峻的課題。因此,我認為數學課堂上也要注重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在這個問題上,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重點培養,主要是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學習數學的興趣。仔細思考了一下這三個方面應該是互相聯繫、辨證統一的。有了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自信心就慢慢培養了起來,有了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就有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如何培養孩子這些方面的情感態度。 首先,在課堂上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在課堂上,教師不能以傳統填鴨式的方式教學,要讓學生通過操作、實驗、交流、討論等活動,自己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自己總結出結論,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這樣慢慢的培養起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 其次,要多給孩子鼓勵,多給孩子信心,任何孩子在成長中都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在數學學習中也難免如此。

這時,老師不要一味地批評,因為過度地批評會讓孩子失去信心,會讓孩子缺乏思考的勇氣,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只學會接受,沒有自己的思考和思想,更談不上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了。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多以鼓勵為主,多給孩子一些信心,相信你的學生是最棒的。 最後,我認為除了在思想、情感上多以積極的心態培養孩子外,還應該給孩子們創設學習數學的良好氛圍,讓孩子們在一個喜歡數學的環境中學習,受到薰染,培養孩子的興趣。 自信心是成功的第一步階梯,作為一個教師,有義務也有責任為這一步階梯奠基,要讓學校成為培養孩子自信心的搖籃,不要讓孩子的自信心被扼殺在了搖籃裏。我要努力讓自己的每節課既要注重學生知識能力的培養,又要注重情感態度的培養。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 篇16

《幸福教育論》是劉次林先生的博士畢業論文,很有理論高度,對於我來説是生澀難懂的。我是硬着頭皮讀的。雖然書中有許多地方我弄不明白,但是我仍感到受益匪淺。在書中,劉次林博士用全面的人性觀界定了哲學和教育學意義上的幸福概念;提出了幸福與教育具有天然的內在聯繫,“幸福是教育的終極目的”;作者用豐富的實踐材料揭露並批判了當代教育忘記、違背、傷害學生幸福生活現象,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觀點。  

我覺得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是很有必要讀一讀《幸福教育論》。因為這本書對於我們幹好教育事業是很有裨益的。

一、有助於教師樹立正確的幸福觀。

人人都追求幸福,熱愛幸福。那麼,什麼是幸福呢?由於價值觀和人生的體驗不同,每個人的看法也存在着差異。有的人認為有錢就是幸福,不是有首歌唱道“有錢的當老大”嘛;有的人認為擁有自由就是幸福,這個在高牆內的人深有感觸;有的人認為享受親情最幸福,不信,你看那街頭徘徊的一個個孤獨的身影,他們憂鬱的眼睛充滿了恐懼;有的人則留戀官場裏紙醉金迷的威風,為此低頭哈腰也樂此不疲;再有那五星紅旗下手捧鮮花的體育健兒,在莊嚴的國歌聲中,品味成功的喜悦。劉博士認為“幸福就是人的根本的總體的需要得到滿足所產生的愉快狀態。”他指出幸福是生理幸福、心理幸福、倫理幸福三者的辯證統一;是人性諸要素的平衡和優勢的統一;是人性諸要素質和量的統一。教師是一個特殊的羣體,所從事的職業也有別於其他。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不可能去爭權奪利、紙醉金迷,註定要平淡一生,但不意味着我們沒有幸福相伴。當學生肅立向你敬禮,真誠的説:“老師好!”時,你不感到幸福嗎?當對着畢業照,一個一個的回憶學生曾經的點點滴滴時,你不感到幸福嗎?當教過的學生在假期裏來看望你時,你不感到幸福嗎?

二、有助於教師懂得珍惜幸福,創造幸福

幸福在於體會,品味,每個人的幸福滿足不同,每個人看待幸福的態度不同,自然,若要滿足每個人的幸福似乎太困難。有話説:知足常樂,我想對於幸福我們也該如此。首先教師要自己懂得幸福,珍惜幸福,工作雖然有點累,但同時也快樂着,幸福着,只有我們教師持有一顆幸福的心,我們才能把幸福傳遞給學生,才能交給他們幸福的感覺,才能教會學生抓住幸福。在珍惜現有的幸福的同時,我想我們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創造幸福,如開展情感系列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幸福,只有我們不斷創造幸福,才能夠永遠享受幸福!

《幸福教育論》是一本層次很高,很深奧的教育理論書籍。要真正讀懂讀透,確實非一朝一夕之功。我們要經常不斷的翻閲,並且在教育教學中去實踐去融會貫通,去不斷探索,相信總有一天能真正領悟其精髓,我們的教育也會展開一個新天地,到達一個新的高峯,我們和我們的學生也才能真正與幸福同行。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 篇17

關於教育的見解,千差萬別,可是扼要地區別起來,也很簡單,大大可以分為相反的兩派。就教育的目標來説,一派希望受教育者成為工具,另一派希望受教育者成為人,獨立不倚的人,不比任何人卑微淺陋的人。

就教育的理解説,一派希望受教育者像個空瓶子,其中一無所有,開着瓶口等待着把東西裝進去,另一派認為受教育者自有發掘探討的能力,這種能力只待培養,只待啟發,教育事業並非旁的,就只是做那培養和啟發工作。

就教育的方法説,一派注重記誦,使受教育者無條件地吞下若干東西,另一派注重創新發展,不但使受教育者消化那些東西,化為自身的新血液、新骨肉。

就受教育者的方面説,受前一派的教育是“為人”,有人需要一批工具,你是應命準備去做工具,不是“為(別)人”是什麼?受後一派的教育是“為己”,“古之學者為己”的“為己”,發展知能,一輩子真實受用,這種教育就是陶行知先生所説的“生活教育”。也是《葉聖陶教育文集》貫穿始終所提倡的教育。

書中所提到的前一派教育的弊端,雖然半個世紀過去了,但在今天的教育界仍值得引發我們的思考,尤其是在面臨應試教育的壓力時,有不少教師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態度都由分數來決定,把學生當作一架考試機器,希望在他們的大腦中儘可能多的“填”入知識。可是在不知不覺中忽視了學生也是有感情、有知覺的生命體,忽略了受教育者的感受。

通過本書的學習,使我再一次領略了教育的真諦——是為了受教育者和諧、健全的發展,而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受教育者心靈的健全比接受知識的多少要重要的多。在課堂教學中,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更關注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要使學生在課堂中儘可能的高興,發揮自己的天份、個性,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僅僅一時感動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把工作落到實處,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向教育先哲學習,把每一個學生都作為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來教育,充分尊重個體差異,尊重維護學生人格尊嚴,對每一個學生都儘可能的給予關愛,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使學生的心靈、人格都健康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yu/qrwpq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