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育心得體會 >

愛得教育讀書心得(精選19篇)

愛得教育讀書心得(精選19篇)

愛得教育讀書心得 篇1

讀完了《愛的教育》,我深深得陷入了沉思,愛的教育是什麼?我在書的封面找到了答案:素質教育就是“愛的教育”,對父母的愛、對老師的愛、對同學的愛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質的基礎。

愛得教育讀書心得(精選19篇)

《愛的教育》裏沒有乏味的説教,也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蹟。它所寫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賣炭人、小石匠、鐵匠的兒子、少年鼓手、帶病上課的教師……以及他們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這些看似平凡、實則真實可信的記敍,把讀者帶入一個愛的世界,讓我們在愛中受到教育。這本書裏充滿了愛。充滿了讓人羨慕的愛。

在我們的教育中,“愛的教育”這四個字,説來容易,做起來又是何等的困難!首先,在大多數人的腦海裏沒有“愛的教育”這個概念。所以,在我們的生活中,沒有愛的教育。正因為我們缺乏愛的教育,才使我們的生活裏少了一些愛。對父母的愛、對老師的愛、對同學的愛,這是我們缺少的,這是我們需要尋找的。有了這些愛,我們的生活才會充滿了愛。

在《愛的教育》中,我走入了學生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他們的愛裏有寬容,有謙讓,有親情,有友誼。《愛的教育》在訴説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閲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為可能不同。

年輕出任教職時,滿腔熱誠的愛,希望能夠全心全力扮演“為人師表”角色,然而在專業經驗不足、缺乏教學經驗、也沒有好的方法之下,曾經以「教師的權威」,用教鞭管教學生,以致傷了學生的心。也曾為了虛榮,逼迫學生在各項比賽中斤斤計較分數,以爭取許多“虛偽的榮譽”。甚至以“分數”來看待孩子,也以“外表”來衡量孩子,更以“聽話與否”來評價孩子,每每憶及此事,不禁全身顫抖,慚愧不已。

不斷的調整心態和做法,也為孩子多付出一份關心與愛心與真心,發現孩子們總會相對的給予“回饋”。因此有“愛的教育”,才有“美”的回憶。

我的體會:

一、以教育為主題的美麗、可愛又動人的故事,應該很多,發生在你我大家的身上,大家都在從事教育工作,而且是基層的教育工作人員,所接觸到、感受到的故事應該最多,也最深刻,只是大家都沒有把他記錄下來而已,如果有機會加以整理,如同本書一樣,一定叫好又叫座的一本好書。

二、我們不要過分執着一個觀念、一種行為模式、一種習慣,而要常求突破,要從不同角度,正、反方面整體思考來解決問題。我們應該養成反省思考的習慣,對任何事都要下功夫,才不至於被外界所困惑。

三、看過的書頗多,很少再回味一遍,重新再來;寫過的報告、資料也不少,也很少再重新翻開研讀,事實上偶而重新品味一番,箇中滋味又當從何説起?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我們經常在不知不覺當中只顧往前衝,忽略了反省與自覺的功夫,也常常在不知不覺當中,忽略了別人的感受。

四、時代的產物中,造就了很多的讀書人很會讀書,很多學生光會讀書,不會讀人;只會做事、不會做人,個人過度重視,忽視;;是學術界的巨人,卻是生活中的侏儒;可以和電腦、機器、實驗室對話,卻無法與人溝通。

從事教育工作,針對教育問題而言,通常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到底哪些是“要”或者是“不要”?這個問題值得探討和研究。

一、教師的“要”:

(一)教師要教育不要訓斥:教育是引導而不是灌輸,視學生為「有」而不是「無」。訓斥則不容許學生説「不」,教育則潛移默化。

(二)瞭解學生、認識學生、適時的讚美和接納、鼓勵與協助,培養學生挫折和容忍的價值判斷能力等等,讓學生快樂成長、茁壯,更會利用各種機會和家長取得聯繫,適時的提供教養子女的諮詢與方法,共同為學生的未來而努力。

(三)教師要理解人性:要了解學生的感受,學生的反應、學生的心聲也該仔細的聆聽看看。

(四)教師要多憐愛和鼓勵

(五)教師要專業,專業的精神表現在對國家、社會、學校、學生、教師與家長之認知

二、教師的“不要”:

(一)教師不要認為這行業是鐵飯碗!打不破,要珍惜羽毛。

(二)教師不要訓斥與灌輸,不強迫學生學習。

(三)教師不要妄想“教育萬能”,不是萬能丹也不是特效藥,有其極限。

(四)教師不要過分執着“立竿見影”,潛移默化的過程導向,注重人格的培養,身心健康的引導。

(五)教師不要悲觀,要樂觀以對,充滿希望與理想。

啟發:

(一)多關心我們的學生,有愛的教育,才有美好的回憶。

(二)堅守崗位,默默耕耘、盡一己之力。

(三)學習型組織的體會:1、系統思考2、自我增進3、改善心智模式4、團隊學習。

(四)知識經濟的時代,教師要上進好學、多求取新經驗,落實教學工作。

(五)教師專業成長*進德修養,教師專業自主工作理念的實踐,必須落實在教育工作上,表現在各科教學工作上、表現在日常生活教育當中,以收到身教言教的效果。

在《愛的教育》中,我找到了愛,在愛中找到了教育。

愛得教育讀書心得 篇2

寒假期間,閒暇之餘我翻開了《不要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很快我 就發現這的確是一本難得的教育理論與實踐結合恰到好處的著作。讀後感觸 頗多,現就自己的一些感想與大家分享,希望和大家一起在孩子的教育上相 互補充不足,共同進步,為孩子的成長共同創造美好的環境。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環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師。親情的紐帶,使家庭 教育具有着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

良好的家庭教育, 可以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幫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 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應該盡好教育子女的責任與義務,當好孩子的 首任老師。 俗話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説明了環境對人影響的作用不可忽視, 這種影響包含了與教育相促進和相矛盾兩方面,對兒童的身心發展有時可能 是有利的、積極的,有時可能是不良的、消極的。所以,父母要努力創造良 好的家庭環境,為孩子健康成長提供的基本保證。 家庭教育是一種生活教育,是寓教育於家庭日常生活之中的。孩子的模 仿力、可塑性極強,父母是孩子首先學習的對象。

父母生活的態度、思想觀 念和文化素質時刻影響着孩子, 孩子的言行舉止真實地反映父母教養子女的 態度,“孩子是父母的鏡子”。這是通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言傳身 教、耳濡目染而實現的。因此,為人父母,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德高尚, 自己就不要做違背道德準則的事;如果希望孩子尊重師長,自己首先必須尊 重他人、孝敬老人;如果希望孩子有責任心,自己應當對家庭負責、對孩子 負責;如果希望孩子好學上進,自己就應該提高自身素質,注重知識的學習 積累和更新;如果希望孩子守秩序、守規則,自己就不要闖紅燈跨欄杆、開 “後門”。

優秀的父母都是以自身開朗豁達的個性、民主平等的作風去影響 孩子,在言行上做孩子的好榜樣,從生活中培養孩子好習慣,從啟發中引導 孩子學會寬容他人、感謝生活和珍惜幸福。 2 環境改變了教育,而教育則改變了一切!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一書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它讓我們深深明白了 “只有不懂教的家長,沒有教不好的孩子”這句話的含義,讓我們共同閲讀 這份每個家長必做的家庭作業。書中有一個欄目“父母課堂”中的幾句話值 得借鑑—— 好父母都是學出來的; 好孩子都是教出來的; 好習慣都是養出來的; 好成績都是幫出來的; 好溝通都是聽出來的。 確實,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 是不斷學習提高的結果。

只有不斷學習和掌握現代家庭教育科學知識和方 法,才能扮演好家長這個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長才有基本的保障。 總之,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長的第一個生活場所,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基 地,家庭教育是任何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都是在家庭教 育基礎上的延伸、擴展和提高。要真正瞭解一個孩子,首先要了解其家庭, 要做到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首先要做到孩子不輸在家庭教育上。再次感謝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給我提供的幫助和啟迪。 最後祝願天下的父母都成為家庭教育的首任優秀教師, 培養出成功的孩子。

愛得教育讀書心得 篇3

最近讀了《教師行為的50個細節》,通過讀書讓我覺得,讀書是一種幸福,一種樂趣,更是一種享受。讀這些教育專著時,我邊看邊與自己平時的教育實際相比較,不禁有了感觸,有了共鳴。這些書在教我將來如何成為一個好老師的同時,也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人。以下是我的一些體會:

一、教師教育行為細節

育人是教師工作的重要內容。教師的教育行為要發揮理想的效果,必須擺脱枯燥與乏味的單一説教,關注自身行為的細節,從細小之處來影響學生。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教育片段,常常源自與不經意間的一個細節。一句平常不過的話,一個細小不過的動作,都有可能給學生的心靈烙下痕跡。一次無意的非言語行為失誤,一句脱口而出的傷人之語,則有可能疏遠師生之間的關係,使教育產生的真實影響與預期的目標背道而馳。

二、教師教學行為細節

課堂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是教師的基本教學工作。教師在課堂中的教學行為,能夠對學生產生教育影響,這些行為也體現了教師個人的基本素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表現出來的行為細節,不管是言語行為,還是非言語行為,不管是有意表現出來的行為,還是無意流露出來的行為,都可能對學生的課堂學習,乃至日常生活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以教師在課堂上的言語行為為例,假如教師表現出得當的言語行為,那麼就能夠感染學生,引導學生的情緒變化,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和熱情;假如教師表現出失當的言語行為,那麼就有可能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疏遠師生之間的情感,影響課堂教學的質量。

三、教師管理行為細節

在學校教育世界裏,教師經常承擔着管理者的角色。在課堂教學中,要進行課堂管理或者教學管理;在課餘與學生的互動中,要進行學生管理。教師在管理課堂、管理學生的過程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行為細節,努力從細節之處做好管理工作。教師與學生打交道比較多,尤其要注意管理自己的管理行為細節。

四、教師學習行為細節

古人云,“活到老,學到老”。在社會生活節奏加快,知識激增的當代,作為以“傳道、授業、解惑”為己任的教師,需要抓住各種學習的機會,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素養,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因而,不管參加有組織的學習活動還是自我學習,教師都要管理好自己的行為細節,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五、教師日常行為細節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到為人師表,在校園之中的日常行為,也要時時注意細節,以免給學生傳遞不良信息。在很多時候,教師日常的行為細節,就是對學生的一次次“身教”,而且這種教育比“”言教更具影響力。

愛得教育讀書心得 篇4

平時由於忙於教學,一直很少有時間能靜下心看看書,有時間也是做一些繪畫之類的練習,自打靜下心看了這兩本書以後,我才覺得光有實踐也不行,還需理論指導,理論很重要,是知道你正確實踐的方向標,因為它是前人總結出來的文化瑰寶。下面就這本書,結合平時的教學,談談我個人的一點收穫,因我的水平有限,觀點比較膚淺,還請老師批評指正:

1.正確培養學生的審美觀

美術的教學一直都是臨摹、寫生創作相結合進行學習的,而興趣是進行美術學習的關鍵,學生沒有美術興趣,也就談不上學習美術,所以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其次再談方法。從古至今,從國內到國外,各種不同學習美術的方法無論是自學還是教學都離不開直接認知與間接認知兩條基本途徑,為我們改革美術教學選擇教學途徑提供可靠的依據。

美是客現存在的,現實生活中可以説是無處不在,培養學生生的審美能力和美術素養是新課程標準中提出來的美術教學的首要任務。但是,不經過美術學習和培養的人明明生活在美的身邊,卻感受不到美的存在,其原因就在於缺少美的發現,即審美。美術教育就是要通過審美活動,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體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審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特別是現代社會媒體因素追星因素的影響,很多學生不知道什麼是美,奇裝異服,怪異髮型甚至都覺得是美。我們應該在平時的美術教學中,努力提高學生的識別水平和鑑賞能力,培養學生健康的、高尚的審美能力。國中學生隨着年齡的增長,身心發展的速度加快,他們的審美心理也明顯的由低級向高級發展。但是如果不能正確引導,學生的審美觀將會扭曲向不健康方向去發展。

2.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美術教學既要遵循教學教法的一般規律,又要結合美術這一學科自身的特徵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審美喜好來設計教學的程序和步驟。首先應加強美術作品的背景知識進行必要介紹外,不要急於從歸納思想內容到概括藝術特徵的程式化教法,學生會感到很枯燥而不想聽,更不想再去審美了,也審不出美了。可以從作品本身,從分析意象,情節,造型,色彩,線條到藝術表象入手,編成故事,啟發引導學生去探究作品在構思與立意上的特點及整體藝術風格和藝術表現方面特徵,使學生真正學習到美的方法。對於欣賞到的美好景象,可以主動地進行再創造,這就要依賴於學生自身的想象能力。想象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是審美活動中的一種重要的心理功能。可以説,沒有想象就沒有審美鑑賞和藝術創造。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常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獨立觀察的欣賞,讓他們沉浸到欣賞對象中去,運用已知的美術知識與理論進入到對作品未知的個性特徵的探尋。

在教學過程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形象思維來分析、研究、綜合、概括事物,也就是對感知材料加以分析、研究和綜合,進而提升自己的抽象思維能力,打開自己的想象空間

3.在感受認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研究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師經常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暢所欲言,自主發表個人的欣賞見解,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在交流欣賞體會中達到互相啟發的目的。在培養孩子審美素質時,必須使之樹立健康的審美觀,才能辨別美和醜,從而愛美,並接受美的陶冶。教師的審美觀點對他們也起到直接的指導作用,所以,教師要正確地引導學生教其明辨是非,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如:在繪畫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能直接看到教師作畫的具體過程,讓他們在掌握繪畫技能的同時,感受教師的每一筆和每一畫所表現的對大自然和社會生活進行審美觀。在教學中,要充分運用這些範例及大師名作來進行講解,感悟作者的審美品質。

4.美術教學藉助的教學工具

多媒體的出現,使美術教學如魚得水,從圖片,音樂,視頻等各方面入手全面豐富學生的視覺聽覺,提升學生的情感昇華。運用電腦技術進行美術教學和繪畫創作,還可以提升學生對科學技術的認識和適應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探求意識和創造能力、操作能力,挖掘學生的潛能,有利於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寓學於樂是審美教育的一大特點。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學生又學到了知識,他們在玩中學,也在玩中獲得了美的享受與樂趣,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而更能激發起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

如在八年級上學期上漫畫課時,為了激發學生興趣,我收集了很多名人的漫畫和流行的經典動畫,先通過欣賞分析,入手到如何繪製漫畫。審美能力的培養,在美術教育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培養的方法和形式也是多樣的,絕不能把審美教育簡單地理解為是加強美術教育中的美術欣賞課,更不能把審美教育與傳授美術基礎知識和技能對立起來,而應在技能訓練的同時,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和美術文化修養。要把學生引向自然、走進生活,促使其知、情、意、行方面得到全面地發展。在欣賞課裏,則利用媒體技術,點畫成景,有某一幅畫擴展到同一系列的,還可以點人出文字介紹,在學生討論後,老師在總結時,點一下相關的畫家或某名畫的圖片時,其相關的介紹就出來了。比老師單一總結要更形象。還可以利用電腦虛擬出你想象的場景,例如把某畫色調變一下,或把畫中某物或人去掉後的效果等等,這種富有藝術情趣的客觀環境,能全面豐富學生的視覺,更好的去薰陶感染學生。

5.審美視野要拓寬

中學美術教學是一種使受教育者通過美術的學習逐漸提高對美作品的審美能力,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成為一個能對藝術及藝術以外的一切美的因素進行感知的有較高文化素質的學生。

藝術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都有美的存在,要喚醒學生對藝術的興趣,必須讓他們感受到美術的魅力。藝術教育的內涵是廣泛的,在藝術教學中,我們不能停留在學校裏,停留在固有的書本知識上。要大膽鼓勵學生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及時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畫下來,在原有畫面的基礎上加以創新。通過觀察、思考把這些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東西融入到美術作品中來,培養學生觀察生活,認識到美處處存在。我們要從學生的長遠發展出發,去巧妙地,耐心地,愉快地激發,使學生用真實的心靈去感受、描繪。

6. 美術教學對教師提出的要求

美術課要想上好,還真不是那麼容易,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的情景創設、環節安排、個性輔導、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把學習僅僅侷限在書本上,脱離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在這種學習觀念下,不僅很難培養出學生的創造精神,而且會泯滅學生學習的興趣,最終影響學生的發展。課改後國中美術課更重視的是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設好的學習環境,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引導學生在美術創作活動中,創造性的運用美術語言。加強教學中師生的雙邊關係,既重視教師的教,也重視學生的學。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倡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平等關係。現代教學論提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就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即相互之間的交流、溝通及共同發展。通常在上課結束時,我會抽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談自己在這堂課上的收穫,提出自己不滿意的地方,也可以討論下一堂課怎麼上,自己做那些準備工作,給學生介入教學設計的機會。師生間交流對教學的想法,學生會覺得老師的備課中有自己的思路,帶着這是我的課的想法,更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還因為得到教師的尊重而增強自信心和對教師的親近感。作為教師則從中得到了課堂的反饋信息,得以改進自己的教學。

新課改倡導的美術教學,既要重視學生對藝術的感受、表現和創造力的培養,還要注重美術更多地與文化、歷史、生活相聯繫,創建多-維互動的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寬鬆的氛圍中感受美,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玩中學,讓學生圍繞目標自主選擇內容、材料和方法,讓學生在只是探索的過程中發現規律。我在教學中,努力用新的理念來組織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不要讓我們所謂權威的説教代替了學生的直觀體驗,扼殺了學生探索的自由,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在教學中我們還要善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關注學生的情感,改進教學和組織形式,才能實現教學目的,創造教學的新境界,使美術教學更好的服務於學生,服務於社會。

愛得教育讀書心得 篇5

印象最深的是葉聖陶老先生的一句話:“無論聰明的,愚蠢的,乾淨的,骯髒的,我都要稱他們為‘小朋友’”。葉聖陶先生一貫以平等的態度尊重學生,呵護學生。他的這種教育思想對我們的教育教學起着深刻的影響,對此我深有體會。

要愛學生,這是教師首先要具備的價值觀。還記得在我第一次面試教師演講中,我説:“從不同角度來講,人人都是第一!”一名合格的教師首先要公平的對待自己的每一個學生,做到“一碗水端平”。不管這個學生是誰,全心全意地愛他們,幫助他們,教育沒有愛,猶如池塘之沒有水。冰心説過:“情在左,愛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每個學生都是一座寶藏,而教師就是發掘寶藏的人。這種愛的力量是每個學生所需要的。用愛來書寫自己的教育人生,我想這是需要我用一生的時間去探索和思考的問題。只有愛才能贏得愛,你愛教育事業,教育事業也會愛你,你才能獲得事業上的樂趣。你愛學生,學生也才會愛你。

由喜歡孩子這種價值觀的引領,讓我也愛上了教育。課堂是老師和學生相處交流的主陣地,如何用心地去經營是一個很值得我去思考和探究的問題。怎樣讓學生在課堂短短的40分鐘內有最大的收穫,不僅僅是知識的接受,我希望通過我的幫助和引導,最終能讓學生髮掘自己的潛能,養成優秀的品質,真正的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一篇教育隨想中我這樣寫到:“世界上最怕的就是認真二字。”只要你是真正的愛做教師,有了興趣你就會自覺去做,你就會想方設法去做的更好,你就會想怎樣做的更加於眾不同。對待教師這份職業,要擁有12分的興趣。教師是一個能夠把人的創造力、想象力和全部能量、智慧發揮到極限的,永遠沒有止境的事業。這還不值得去愛嗎?關於素質教育,可以下上幾十種定義,但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素質教育就是學做人的教育。而“無為”教育藝術則具有或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或晴天霹靂開悟撼心靈的魅力和威力。青少年的成長是從他律逐步進入自律的過程。“無為”教育藝術展現的是教育者導演的以學生為主體的自我教育。在無形無象,但有聲有色的無為教育中:學生的自主意識會大大增強,身心健康水平、智慧和悟性都會有新的提高。

對學生光有愛還不夠,民主的師生關係是使教育過程生動活潑、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得以充分發揮的保證。讓我們像葉聖陶一樣用審美的眼光去看,用寬容的心去引導,對待學生“不要教訓,要勸説;不要灌輸,要啟發;不要以教育者自居”,使沉悶的課堂活起來了,使每朵思維的火花燃起來了,營造一種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課堂。

愛得教育讀書心得 篇6

參加工作很多年來,很多時候我們的工作常態也許只是把手邊的工作由陌生變得熟悉。當講解課文不再成為我們的負擔,我們在怎樣更深入、更藝術地解讀文本上花費精力。毋庸置疑,繁雜瑣碎的現實正在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支離,在對待工作的態度上,也許這種苦澀而甜蜜的咀嚼過程可以讓我們收穫幸福感覺。當自己的一腔心血在課堂之上成為我們揮灑才智的真情演練,之前的所有煎熬也許都已經雲淡風輕。很多時候,我們在這種簡單然而非常充實的輪迴中度過白天和夜晚,看身前身後的繁華漸漸地迷濛雙眼卻依然痴心不變。

作為教師,我們很自然地把自己定位為知識的傳授者。時代闊步前進,教師依然清貧。可是,無論是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人,還是白髮皤然的老同志,他們都能夠堅守自己的工作職責,把自己心中所有想盡一切辦法傳輸給學生。從這個意義上説,教師是無私的,也是偉大的。我們有快慰的時候,可是我們也有心痛的時候。雖説是太陽下面最光輝的職業,可是這種光芒究竟吸引了多少人蔘與其中?書中自有千鍾粟換來的也不過是我們平凡的生活。學生聽其道之後不再親其師,我們成了被多次遺忘的羣體。日出而作、日落未息的生活狀態怎樣才能夠帶給我們富足的精神與寧靜的心態?

所以,如果靜下心來聆聽自我,其實在匆忙的身影背後有很多問題壓迫心頭。王金戰老師創造了很多教育神話,他可以把倒數第一名的學生送進北大、清華,着實令人驚歎。可是,不能忘了他是在北京。也許這位學生本來就是一位英才,地利人和,那就無所謂“造就”了。我想王金戰老師的可貴之處在於他能夠使真正的金子發出耀眼的光芒,而不至於被埋沒。這本書並非教大家怎樣把石頭變成金子,而在於告訴大家怎樣把玉石雕琢成晶瑩的美玉。閲讀《英才是怎樣造就的》,不應該抱着尋找答案的想法,因為我們的很多問題他並沒有給予回答。掩卷沉思,我們卻可以從中得到不少有益的啟示。

在課堂之上,我們會看到睡覺的、眼神空洞的、無心學習的等個別狀態不佳的學生。有時,我們會這樣想:他不想學習就算了,畢竟學習是他的事。事後想想,這種想法是一廂情願的,也是武斷的。學生的學習是他自己的,也是屬於教師的。王老師現身説法,高中時,化學老師一個小小舉動就激發了他無限的學習熱情,竟然可以把地窖當作學習的天堂。而他自己也能夠用動情的話語讓學生感到不學習就是一種折磨。語言的力量是巨大的,所以,無論在課堂內外,我們都不應該吝嗇自己愛的語言,應該讓語言成為激盪學生心胸的滾滾浪濤,洗滌學生心中偶爾泛起的沉渣碎片,在雙向的、真誠的交流中構建教與學的和諧。這樣,教師和學生是平視的,也是單純的,這種相互交流的狀態維繫着一種平衡而又穩固的温情。教學,不應該只是説出知識和見解,更應該是讓學生理解和接受你的知識和見解,從而自主學習,隨着時日增長才智。

只有這樣,學生和老師才有了進一步溝通的可能。看到學生滿頭的烏髮和葱蘢的青春,我們感受到他們每一刻都在成長。看到他們無邪的笑和純情的哭,我們想起自己的曾經年少。當他們舉起的零食因為你的發現而慌亂地掉落,他們一臉善意地提醒你偶爾的失誤,他們因為成績的低迷向你尋求幫助,還有,他們從來微笑地向你問好,他們送上温馨的祝福卡片,他們從來以無敵的青春守候在你的身邊,每一個教師都該愛他們,理解他們,並給予寬容。王金戰老師在和一個紀律較差的學生談話的時候這樣説:“考慮到你的特殊情況,我允許你每週違反兩次紀律。”理解萬歲,只有真正深入了學生的內心並理解他們,我們也會得到理解,得到來自學生的愛。

教師在校園日落的每一個黃昏思考,也在城市日出的每一個早晨趕路。我們居住在這個繁華的城市,讓早讀的朗朗書聲把耳朵叫醒,讓夜晚的通明燈火把生命照亮。我們要教給學生準確無誤的知識,要為他們走向成功鋪設路途,因此,很多時候教師的心是很累的。教師每天都處於一種學習的狀態,奔波待命的狀態,是什麼讓他們無怨無悔地堅守,我想應該是一顆火熱的良心以及對這片淨土難以割捨的愛。王金戰老師説:“世間萬物,寧靜是一種偉大的力量。”在這片不大然而美麗的校園內,我們讀書、寫作,傳道授業,涵養精神。在這樣的堅守中,我們送走每一個日出月落,我們竭盡所能地送走一屆屆學生,然後看身邊的校園安靜繼而喧騰,飛揚在我們身邊的永遠是生命中最美好的青春詩篇。

因此,王金戰老師提供給我們的並非可以直接拿來為我所用的範本,説老實話,我們很多老師的做法並不比他遜色多少。其實,從中領悟一種教育的理念和精神也許比單純的吹捧更重要。基於此,教師的五個關鍵詞我理解為:愛、理解、寬容、堅守、崇高。

愛得教育讀書心得 篇7

《幸福教育論》是劉次林先生的博士畢業論文,很有理論高度,對於我來説是生澀難懂的。我是硬着頭皮讀的。雖然書中有許多地方我弄不明白,但是我仍感到受益匪淺。在書中,劉次林博士用全面的人性觀界定了哲學和教育學意義上的幸福概念;提出了幸福與教育具有天然的內在聯繫,“幸福是教育的終極目的”;作者用豐富的實踐材料揭露並批判了當代教育忘記、違背、傷害學生幸福生活現象,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觀點。  

我覺得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是很有必要讀一讀《幸福教育論》。因為這本書對於我們幹好教育事業是很有裨益的。

一、有助於教師樹立正確的幸福觀。

人人都追求幸福,熱愛幸福。那麼,什麼是幸福呢?由於價值觀和人生的體驗不同,每個人的看法也存在着差異。有的人認為有錢就是幸福,不是有首歌唱道“有錢的當老大”嘛;有的人認為擁有自由就是幸福,這個在高牆內的人深有感觸;有的人認為享受親情最幸福,不信,你看那街頭徘徊的一個個孤獨的身影,他們憂鬱的眼睛充滿了恐懼;有的人則留戀官場裏紙醉金迷的威風,為此低頭哈腰也樂此不疲;再有那五星紅旗下手捧鮮花的體育健兒,在莊嚴的國歌聲中,品味成功的喜悦。劉博士認為“幸福就是人的根本的總體的需要得到滿足所產生的愉快狀態。”他指出幸福是生理幸福、心理幸福、倫理幸福三者的辯證統一;是人性諸要素的平衡和優勢的統一;是人性諸要素質和量的統一。教師是一個特殊的羣體,所從事的職業也有別於其他。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不可能去爭權奪利、紙醉金迷,註定要平淡一生,但不意味着我們沒有幸福相伴。當學生肅立向你敬禮,真誠的説:“老師好!”時,你不感到幸福嗎?當對着畢業照,一個一個的回憶學生曾經的點點滴滴時,你不感到幸福嗎?當教過的學生在假期裏來看望你時,你不感到幸福嗎?

二、有助於教師懂得珍惜幸福,創造幸福

幸福在於體會,品味,每個人的幸福滿足不同,每個人看待幸福的態度不同,自然,若要滿足每個人的幸福似乎太困難。有話説:知足常樂,我想對於幸福我們也該如此。首先教師要自己懂得幸福,珍惜幸福,工作雖然有點累,但同時也快樂着,幸福着,只有我們教師持有一顆幸福的心,我們才能把幸福傳遞給學生,才能交給他們幸福的感覺,才能教會學生抓住幸福。在珍惜現有的幸福的同時,我想我們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創造幸福,如開展情感系列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幸福,只有我們不斷創造幸福,才能夠永遠享受幸福!

《幸福教育論》是一本層次很高,很深奧的教育理論書籍。要真正讀懂讀透,確實非一朝一夕之功。我們要經常不斷的翻閲,並且在教育教學中去實踐去融會貫通,去不斷探索,相信總有一天能真正領悟其精髓,我們的教育也會展開一個新天地,到達一個新的高峯,我們和我們的學生也才能真正與幸福同行。

愛得教育讀書心得 篇8

在學校暑期組織的讀書活動中,我有幸拜讀了《幸福與教育》這本書,之所以選擇讀這本書,那源於我們南苑學校學的辦學理念:營造綠色教育生態,傳遞教育幸福。

看着這本書,腦海中回憶起校本培訓,回憶起了六十年校慶畫冊扉頁那充滿使命感的七個字:做幸福的傳遞者!我情不自禁地問自己:我的學生幸福了嗎?如何使學生獲得幸福?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教育的目的又是什麼呢?書中是如何講解的呢?

帶着問題,我迫不及待地打開了這本書。本書作者內爾·諾丁斯博士,她是美國斯坦福大學退休的榮譽教授,美國教育哲學協會和約翰·杜威研究協會前任主席。

書的主題是如何讓孩子們在快樂與幸福中學習?如何通過學習,獲得幸福?提出問題後,作者從三個方面,來闡述自己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第一編【幸福作為生活和教育的目的】;第二編【私人生活領域中的教育】;第三編【公共生活領域中的教育】。

看到這些標題,感覺似乎都是概念以及定義比較多,甚至是無止境的論述。但當讀到作者提出的問題後,便有一種如遇知音的感覺,這本看似枯燥的書,卻讓我興趣盎然的讀了下去。作者用她那温柔與敏鋭融為一體的獨到眼光,讓我們直觀地看到了那些並非顯而易見的至理,令我感觸頗深!  

愛得教育讀書心得 篇9

本學期我讀了亞米契斯寫的《愛的教育》。讓我知道了許多有着教育愛和愛中的教育的故事。

《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羣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讓我這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

讀《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説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的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

透過安利柯的描述,我瞭解到什麼樣的師愛才最讓學生感到温暖,把學生當親人的老師。當安利柯的先生説道:你們以外,我沒有別的家屬在世界上,除了你們,我沒有可愛的人!你們是我的兒子,我愛你們,請你們也歡喜我!我一個都不願責罰你們,請將你們的真心給我看看!請你們全班成為一家,給我慰藉,給我榮耀!先生的這些話,讓所有的學生都信服與他。雖然我無法做到這位先生的如此坦誠,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學生了。兩個學生同時犯了錯誤,有時,我會憑我直覺判斷,然後毫不留情的批評那個我心目中的差生。卻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學生在暗自垂淚,也許在他們的眼裏,我不再是個好老師。寬容和尊重學生,只要你們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我絕不會責怪你們,這是安利柯的先生們給的我另一個啟示。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學生,我們的目的是教育學生,只要目的達到,又何必在意學生是否接受了懲罰。

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是無法用準確的文字形容愛的定義,但是我知道,擁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實而無憾的。同樣,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自肺腑的愛,這種愛的表達既是無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當我們把愛心自然而然地獻給學生時,學生會不僅把我們當教師,更會把我們當作朋友,兄弟,父母。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無從談起,感情當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

總之,愛的教育是治療心靈創傷的良藥,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被愛的人才懂得去愛人,愛給人力量,給人温馨,也給人美麗的心靈和情感。讓孩子們心中擁有愛,很多問題都可能在愛的暖流裏溶解。書中給我的啟示是,做一個温柔的嚴師,用充滿愛意的語言來嚴格要求我們的學生。

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愛得教育讀書心得 篇10

暑假期間,仔細閲讀內爾·諾丁斯著、龍寶新譯的《幸福與教育》一書,深受啟發,感慨良多。其中一句話“因為教育是一個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變得更完善的職業,而且,只有當教育者自覺地完善自己時,才能更有利於學生的完善和發展”內涵豐富,值得回味。這句話告訴我們,教師幸福,就會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學生也就會感到幸福。沒有教師的幸福感,就很難有學生的幸福感。因此,教育事業需要幸福的教師!

怎樣做一個幸福的老師?

我認為,首先要有“苦中作樂”的觀念。對待工作、生活的態度決定着幸福的心態。教師工作辛苦,條件艱苦,生活清苦,承擔的教學任務重,承受的教學壓力、家長壓力、社會壓力大。我們必須認識到教師職業所擔負的沉重壓力和超負荷付出,同時,應該認識到,我們現在的物質生活雖不是處於社會的上流,但是衣食無憂,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我們每個人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平常可以傾聽音樂,欣賞作品,交流想法,這是精神世界中的補充和裝點。更重要的是,我們每個教師都是自由的、獨一無二的人,“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在三尺講台上盡情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因此,我們要不斷調整自己心態,發揚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以苦為樂,苦中作樂,不管壓力輕重,每天給自己一小段閒暇,不讓幸福遠離自己。

其次,要有一顆平常之心和寬容之心。幸福是一種感受。平平淡淡才是真。如果教師缺少平常心,就會對學生提出過高過嚴的要求,就可能失去耐心、細心、冷靜和理智。有這樣一句話:“教育的過程就是一個不完美的人引領着另一個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過程。走進我們的學生中去尋找自己的幸福,雖然孩子們淘氣貪玩,反覆叮嚀的話兒不聽,糾正幾遍的錯誤,接連又犯;桌椅擺放歪了,作業又忘了了……但我知道,這就是孩子,孩子怎能不犯錯?孩子各有差異,怎能整齊劃一?懂得了這些,我會悄悄地告訴自己:少一點挑剔,多一些理解;少一點批評,多一些微笑——讓學生在我們的理解中成長,讓我們在自己的寬容中幸福。

再次,還要有一顆感恩之心。太陽每天都是新的。生活中一切的不如意,其實都有積極的一面。生活中,值得我們敬重與感激的人或物很多,感恩是一種樂觀的人生態度,是知足常樂的心態。作為一名教師,如果能懷着感恩之心去看待孩子:會被孩子們眼中飽含的渴望和純真所鼓舞;被他們的尊重和認可感到身心愉悦;被節日裏的卡片、小禮物所深深感動……此刻的我們不難發現孩子們是如此可愛,生活是如此美好。一個幸福快樂的教師,才會有一羣幸福快樂的學生。

其實不管是平常心、寬容心,還是感恩之心,只要你擁有陽光般的心態,就會少些煩惱多些快樂,將教育視為一種藝術,樂此不疲雖苦猶甜,那麼你就能夠擁抱幸福!我想,這是幸福的開始,我相信,我們每個教師都在延續着這份幸福。

愛得教育讀書心得 篇11

when class begins, we usually shut the light.英語教師讀書心得

如英語中的時態,是門生難以駕御的,我在教時態時,接納直觀講授法講授,如以“關燈”為例,邊説邊做,獲得較好效果。我一邊去關燈,一邊説:

i'm going to shut the light.

i told you that i had shut the light.

i told you that i had shut the light.

i'm shutting the light.i have shut the light.

when i was shutting the light you watched me carefully.

i said would go to shut the now i shut the light.

我演出後,叫門生演出,用門、窗等直觀教具融舉動和言語為一體,如許很多門生經過直觀講授對時態不再生疏。經過景象、直觀講授,造就門生的頭腦想象本領,使他們能觸景生情,信口開河,既活潑了講堂氛圍又輕鬆、高興地學到了知識,使他們覺得到學習不是一種包袱。

學會在上下文語境中學習並影象詞彙鏈或意羣是造就綜合言語運用本領的條件條件。

有很多門生固然擁有少量的英語詞彙,但或多或少都存在流通表達的題目,究其起因在很大水平上是由於其影象的詞彙鏈和意羣數目不敷,並且詞的搭配本領不強。比方,在筆者到場的一次西席培訓中,外籍西席讓擔當培訓的中國西席憑據單詞bus説出任何能遐想到的工具,於是西席們説出了conductor, seat, 英語教師讀書心得ticket, driver, ,bus station, gas等。但是外籍西席卻在黑板上寫出了: a crowded bus, catch a bus, a bus at the bus station和“The newly-made bus at the bus station is very beautiful.”可見,中外西席對詞彙的明白完全差別。我們西席對詞彙的明白多數停頓在伶仃的單詞上,以是一提到某個詞,各人想到的都是與這個詞有關的意義伶仃的單詞。而外籍西席則將詞彙界説在表達完備意義的詞彙鏈上。以上實例彷佛可以表明為什麼很多門生記着了幾千個單詞,而在現實外交中卻默不作聲。為此,我們能否應重新思量一下在外語講授中,真相應以獨立的詞為單元,照舊應以詞彙鏈,意羣或詞語搭配為單元?在講堂講授中,我們應按傳統要領讓門生存眷和影象伶仃的單詞,照舊應引導其學會在語境中學習和影象詞彙鏈或意羣呢?西席能否應對門生舉行有關詞彙鏈或意羣方面的學習計謀的訓練?這些題目值得外語講授實際事情者和外語西席尋思。英語教師讀書心得

在造就中筆者記得外籍西席寫了如許一個句子:“I am sorry to keep you waiting.

愛得教育讀書心得 篇12

《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的作者是我國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學實踐經歷的著名的兒童藝術教育家楊景芝。是一本兒童美術教學法研究方面的專著,書中具體介紹了通過美術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促進兒童全面和諧發展的教學經驗,以及通過長期探索而建立的兒童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作者在書中根據自己切身經歷和進行的教育實踐研究,以美術教育發展的新觀念,全面系統地分析和論述她對兒童美術教育的認識和體會。

本書作者以經過近二十年對兒童繪畫能力發展的教學實驗研究,她總結的教學理論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倡導意義、作用。楊老師在兒童藝術教育實踐中一直保持一種開放的心態,每前進一步,心中都裝着國際藝術教育變幻的風雲,同時也沒有忘記與中國特殊的國情和人情相結合。正如楊老師表示的:“我試圖探索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兒童美術教育途徑,我不贊成脱離兒童實際的傳授知識技能為目的的美術教育學科中心論,反對用模仿的教學方法壓抑兒童創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學內容完全從兒童興趣出發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學系統的教學體系……致使教育產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後果……我主張美術教育依靠發展兒童知覺、美感和創造性,促進兒童成長。”楊老師不管對她的理論還是實踐,都浸透着一種愛心,誠如她在書中指出的“愛與尊重是教育的出發點。”這裏不僅有對其從事的藝術教育事業的愛,還有對她的教學對象的愛,對兒童作品的愛、對兒童在繪畫中表達的天真爛漫的個性和情感的愛。另外,楊老師的藝術教育和實踐還具有嚴肅性和認真性。本書洋洋20餘萬字,涉及了藝術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着楊老師多年心血的結晶。

《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一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是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從走進基礎教育天地談起,到具體闡述美術教育與人的素質發展。從兒童接受美術教育的心理特徵分析,到構建開放性教學實踐體系的具體做法。下篇是兒童美術教學方法研究。具體論述了楊老師的教育觀和教學方法,以及多年來總結的“教的藝術”。楊老師通過上下篇理論與實例的論述,讓我們全方位、多角度的瞭解藝術教育特點,及兒童藝術教育的一些科學教育方法。

在書中,我特別欣賞的是楊老師提出的“從愛心出發進行教育”的主張,她在書中指出“在兒童稚嫩的心裏最看重教師對他的態度,教師的愛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發兒童的學習熱情。兒童的學習動力常產生在對教師的眷戀。”確實,愛就是力量,它能給人勇氣,它能催人奮進。所以在我們的教學中,作為教師應當主動接近學生,以自己對美術的熱愛,激勵學生對美術的熱愛,以自己對學生點滴進步的由衷高興,點燃學生對藝術的興趣,以自己平等參與學生活動的行為,增加學生對她的美術課堂的眷戀,真正做到用愛心和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相信,我們的美術教育一定能芝麻開花節節高,也會培養出更多藝術的花朵。

愛得教育讀書心得 篇13

《中國小音樂教育》讀書心得

這個暑假我很榮幸的參加了領雁工程中國小教師培訓,使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也有很多深刻的體會。而我今天要講的讀書心得,就是在培訓上推薦的一本書——《中國小音樂教育》,它是一本綜合性的音樂期刊,它包括音樂理論、音樂作品、音樂教育、學術交流等等豐富的內容;同時信息量大,交流面廣,教師不用走遍千山萬水便可知各地區的教育教學動態,幫助教師作好教學交流,可以看到全國各省市地區的音樂教育成果,為音樂教師搭建學習與交流的平台。其中的文章不僅開闊了我的專業知識層面,也讓我的教學思想產生了更深遠的影響,使我對新課改背景下的音樂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認識,結合自己的教學情況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下面我談談讀後的感想。

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得到發展,是素質則其人教育的靈魂。興趣是學習的情感因素,參與是學習的行動因素”。興趣是參與的“嚮導”,參與是吹遍興趣之花的春風。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把握好興趣和參與這一對孿生的姐妹,其實質就是要確立好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一、以興趣激發參與

我從事的是音樂教學,我認為音樂課的備課不同於其他學科,不需要把注意力過多地放在某些知識點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因為音樂課的教學目的是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所以在備課中設計的反思還是以提高興趣為主。如何提高激發學生的興趣,結合《中國小音樂教育》的觀點和我所從事的國小音樂教學學科,設計了以下三個觀點來闡述:

1、營造音樂氛圍,激發學生想象。

音樂是抽象的,每個人聽同一首作品都會產生不同的感受,教師講述得太多或對意境描繪得太具體,既限制了學生的主動思維,又阻礙了對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所以老師大可不必多費口舌,而要把更多的想象空間留給學生,讓其發揮主觀積極性和參與教學的主動性,這樣學生才會獲得審美的愉悦體驗。但是老師如果不加引導,一味讓學生體會,學生也很有可能會摸不着頭腦着就需要老師的牽引,使學生聯繫生活展開豐富的想象,從而正確領會音樂內容,如在欣賞樂曲《夢幻曲》時,讓學生隨着音樂展開聯想,教師輕聲啟發:“夜,靜悄悄的,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一位美麗的仙女出現在我的面前,她拉着我的手和我一起飛向遙遠的夜空……”同學們在樂曲中展開想象的翅膀,個個身臨其境,優美的旋律把孩子們帶到輕柔飄渺的夢境中去了。

在學生開展的一些活動中,也積極引導學生恰當運用音樂,學生詩歌朗誦中配上音樂,會更能激起人們的情感;美術繪畫過程中嘗試去播放輕鬆愉悦的音樂等等,讓音樂無時無刻在學生身邊迴響。音樂知識生動趣味化。音樂教學用生動的形式將知識內容裝扮起來,創造了一種有節奏,有形象,既和諧又生動的教學氣氛和情境。學生就情不自禁地投入到美的世界裏。他們的表現慾望會被激發出來。

2、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習的興趣

在音樂教學中恰當選擇現代化多媒體技術創造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引導學生在情境交融之中感受音樂。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上音樂課時,我充分現代化多媒體技術手段,通過“音畫結合”的形式,有機地把音樂與圖畫結合起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知識產生新鮮感,從而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

在教學《快樂的節日》這首歌時,我首先利用幻燈幕顯示出:“節日的晚上,大家圍坐在紅彤彤的火堆旁,一起跳舞唱歌的歡樂場面。”與此同時,播放活潑歡快的歌曲——《快樂的節日》縈繞整個教室,學生感受到節日那種歡快的氣氛,很快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在愉快的氣氛中學到該掌握的知識,收到非常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在教學中,充分發揮現代化多媒體技術,既激發了學習興趣,也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通過音樂遊戲、舞蹈,激發學習的興趣

音樂課的形式是以動為主,以情引動,以動助學的。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兒童愛玩、愛動這一天性,運用音樂遊戲、舞蹈、律動等,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和場面,將具有動感的音樂與兒童好動的性格特點相結合,讓學生在唱唱、跳跳、玩玩、動動中去感受、理解、表現音樂。如在歌曲《小麻雀》這首歌曲教學中,由於面對的學生都是低年級的,年齡較小,我運用設置情景,曲後表演的方法,讓學生在實踐學習中學習歌曲,感受音樂,發揮其主體作用。具體做法是:設置情景,讓小朋友帶上頭飾,自由發揮想象力,表演小麻雀、小花貓的走路動作,在表演中讓學生自己體會小麻雀、小花貓有禮貌的一面。表演結束後再問:“我們該學習小麻雀、小花貓的什麼品質?”學生很快就能悟出對人要有禮貌的道理。

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學習,心情舒暢,思維始終處於積極、活躍的狀態,敢想、敢説、敢問,敢於大膽創新,樂於發表意見。在教學中適當加入了遊戲、歌表演、樂器等教學手段,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有益於學生淋漓盡致地發揮其主動性。

二、培養興趣,以引導調動參與

目前,大部分老師已經注意到了培養學生自主能力的重要性,但有些時候還難免存在着機械式填鴨的做法,公式化的教學使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感受不到參與和思考的樂趣,自然會影響教學效果。在音樂課堂上,視唱練習是一個薄弱的環節,也是我一直頭疼的問題,畢竟我們學校的學生都是沒有任何基礎的樂理知識,所以對於這塊的教學,我想應該要重點抓。如之前看過很多優秀教師的教學,他們習慣的做法是介紹歌譜的旋律特點,該注意的某些音樂符號,歌曲中重難點拎出來做預備視唱練習,反覆練習直到“學會”。這樣做的優點是學生對於歌譜的認識和音樂理論知識由陌生和困難逐步瞭解會,弊端是學生由於預先知道了教學中的重點,課堂氣氛很不活躍,甚至沒有興趣,而這本書《中國小音樂教育》書中是建議教師在教學中嘗試引導學生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想我可以試着去改變策略,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

三、及時評價,肯定參與

音樂課堂上對學生恰當的評價是激勵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對素質好的學生,因為它們的成功率比較高、自信心比較強,評價他們的學習可以嚴格一點,有利於促進他們更加勤奮,對於素質較弱的學要捕捉他們的閃光點,如個別五音不全的學生,他歌唱得不好,但吹口琴、吹豎笛、敲打擊樂比較好,教師應及時的評價“很不錯,以後還要多練。”這樣可以激發他們的自信心,促進了他們的參與意識。

教師的鼓勵性評價應注意把握兩個方面:一是參與態度的評價,教學中教師應用心觀察學生參與的情況,及時進行評價。表揚態度認真的學生和小組並給以獎勵──小紅花,為其他學生樹立榜樣,以此激勵每位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對個別態度不端正的學生,教師應有意識的在以後的活動中給予適當的幫助,從而達到全體學生提高參與水平的目的。二是參與效果的評價,學生以主人翁的態度積極參與教學,對他們在教學活動中取得的成績,教師應給以充分的肯定和積極的鼓勵,但對參與效果的評價要因人而異,讓所有學生在參與中感受到成功的快樂。

一次在玩音樂遊戲“尋寶”時,我們剛講解完遊戲的玩法及規則,他就高高地舉起了小手。我們像發現寶貝似的請他上台“尋寶”。遊戲開始了我們手裏捏着一把汗,睜大眼睛看着他,沒想到他是那樣自如、敏捷,隨着學生拍擊節奏強弱的變化調整方向,節奏聲強,他大步向着目標前進,節奏聲弱,他立刻調整方向……最後成功地找到了“寶物”,他甜美地笑了,我們激動地迎上去,握住他的小手讚許地説:“你真了不起,真是個出色的尋寶家!”教室裏頓時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從此以後,這名學生變了,上課專心了,發言積極了,音樂能力有了明顯提高。

上次參與的快樂,正是下次參與的動力,如此循序漸進,會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心境,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總之,《中國小音樂教育》期刊以豐富的課堂教學形式表答出來,很好地幫助了我們音樂教師教學思想,提升了教學理念,並積極探索與實踐的結合,特別注意教學理念和研究成果運用在實際教學,指導教學工作。讀了這本期刊,讓我感觸很深,留給我思考的也很多。所以,我覺得結合以上三點來力求創把自己的教學提上一個台階,而且要有創新,並且創新型的教師就應該主動反思、勤於反思,並在反思中看到自己的長處,修改自己的短處,揚長避短,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效能。

愛得教育讀書心得 篇14

讀了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對書中的第五章《新教育的兒童課程》感觸頗深。他所倡導的“晨誦、午讀、暮省”是一種迴歸樸素的兒童生活方式。

1、晨誦——與黎明共舞 喚醒生命

晨誦,在生命的黎明,你讓兒童吟誦什麼?前幾十年兒童晨間機械地背誦課文的晨讀,引發了極大多數人的反對,然後,讀經運動,英語晨讀等替代性課程便應運而生。新教育實驗認為,晨誦的目的主要不在於記憶未來可能用到的知識,不是為了進行記憶力的強化訓練,而在於豐富兒童當下的生命,在於通過晨誦,既養成一種與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習誦、領略優美的母語,感受詩歌所傳達的感恩、優美及音樂感。説得通俗一些,就是説,晨誦不是背誦而是朗誦,或者説是美誦。在朗誦的時候去感受祖國語言的音樂美,節奏美,去領略詩歌中藴含的美好情感,從而激發孩子的積極性、自信心,或者説得更單純一點,就是帶給孩子一個好心情,讓孩子能滿懷激情地投入一天的學習。晨誦課的一個關鍵詞就是“感染”,當我們要帶給孩子一首詩的時候,首先要找到詩歌與自己生命體驗最為接近的切入點,把詩歌編織在自己的生命中,讓它成為自己的詩,這樣的話或許你的普通話不是很過關,或許你的朗誦技巧也不是很高超,但是你朗誦出來的詩情一定是最真。然後帶着這樣的生命體驗把這首詩讀給孩子聽,去感染孩子,進而再去幫助孩子尋找貼近他們生命的切入點,也就是與孩子當下的生命結合。所以,新教育實驗開發的晨誦,是一個結合了古典詩詞、兒歌與兒童詩、晨間誦詩的複合課程。詞句優美、兒童在吟誦時可以感受與理解、傳遞人類美好的願望與情愫,這是新教育晨誦的三個基本特點。在我們自己的 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我們的《經典讀本》作為晨誦的素材。

2、午讀——閲讀屬於自己的童年書籍

一本豐富的書,永遠不可能把它讀透,無法把任何問題都解決。午讀最大的作用,是為孩子的精神世界提供豐富的智力背景。孩子讀書的時候,很多主題會被他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當他在生活中遭遇這些問題的時候,他會想起這些經歷,從而做出最為正確的決策。關於這一點我們不難做到,我們學校的每個班級都有一個圖書角,我們可以好好利用。可以讓每一位孩子捐一本書,中午課前時間讓孩子們讀讀課外書。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把精彩的詞句、段落摘抄在午讀摘抄本上,之後反覆琢磨、體味,為寫作積累素材,達到了讓經典走進學生記憶,流淌到筆尖的效果。美麗的童書伴隨着師生一路歡歌一路笑語,潛移默化地薰陶着孩子們的心靈,滋潤着孩子們的童年,呵護孩子們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保持着純真、快樂和勇氣。

3、暮省——編織有意義的生活

暮省指的是學生隨筆、日記,以及師生通過日記、書信等手段,相互編織有意義的生活。用日記記錄成長,親子之間、師生之間用詞語相互激勵、撫慰。一個學期下來部分孩子們的寫作有了很大的變化,同時也拉進了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早晨,天真純潔的兒童詩,為同學們開啟黎明的歌喉;中午,同學們暢遊書海,採集書中甜蜜的花粉;傍晚,同學們通過日記、讀書抄報、讀書心得、讀寫繪、彙編詩集等等作品,反思一天的學習、生活,留下暮省的足跡。

“晨誦—午讀—暮省”,是一種新的學校教育方式,也是一種兒童新的生活方式。這種新的生活方式強調的是一種師生交往的生活,一種共讀、共寫、共同生活的新生活方式。在這種方式下,師生關係改變了,老師學會了鼓勵欣賞,學會了關注發現,學會了做教育。孩子們在這種新的生活方式中,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快樂,得到了改變。作為一種新方式,我們在以後的教學中要試着去運用,並不斷在運用中得到新發現。

總之,通過晨誦、午讀、暮省,我們要努力為孩子開闢一條讓生命更為豐富、更為精彩的道路;我們要努力播撒閲讀的種子,喚醒每個孩子心靈中的美好與神奇;我們要努力去做這件讓世界更美麗的事。當然這條路上將佈滿荊棘,可我有信心帶領孩子們走上另一條享受的讀書之路。

愛得教育讀書心得 篇15

前一段時間有幸讀了《新教育》這本書讓我深刻的感受到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激發心靈深處最美好的憧憬。古語云:“書讀百遍,其意自現”,身為教師給學生的示範只停留在讀一遍題目,又怎麼能期待我們的學生認真審題呢?我們不能因為自己在備課時候充分把握了教材。熟悉了教學內容,就認為學生也熟悉了。學生從課堂學習中收穫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應是學習的方法。如果教師在每次讀題時能做到讀兩遍、三遍,指導學生如何來讀題。

讀完此書後讓我不禁感覺到擁有一名好教師的思想,能指導我們不斷地開拓自己的事業,努力地尋求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使自己在教學活動中不斷地完善。但思想、主見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拿來”之後也要善於與時俱進,並且在長期實踐基礎上進行艱苦卓絕的思考。你想關於教學研究,怎麼去選擇一個課題?怎麼去定位,我覺得對我的幫助還是很大的,我打算利用寒假的時間再去讀幾本關於類似的書來提升一下自己。

書中講到:“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對照這裏提到的要求,我身為一名教師,覺得離理想的教師的距離很大。其中有很多要學習。這也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充實自己,不斷完善自己。遇到挫折不氣餒,要總結失敗的原因。要完全做到書中所講的八點,當然這個過程是非常艱難的。但是隻要有這方面的意識,通過自身的努力,會慢慢向理想的教師靠攏,縮小其間的差距。

不過在這其中,我最想做的是一位極有愛心的教師。因為愛可以包容一切,可以逾越一切。教師愛學生,一個佷重要的表現就是相信每個學生。每個孩子都有巨大的潛能,而且每個孩子的潛能是不一樣的。有人可能認為潛能是要靠練習來挖掘,而我認為孩子的潛能要靠愛來挖掘。我愛我的學生,常會有這樣的一個念頭:某一天一個學生割破了手,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的兒子,要是自己的兒子割破了手,我會怎麼樣?接下來的一切事情都很自然,學生也覺得你真的是很關心他。以後不管他在學習還是生活上碰到不愉快的事情,他都會找你訴説。師生關係的融洽,正是你首先付出了愛。所以説只要肯愛學生,就會換來更多的愛。

教育離不開愛。愛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説的那樣:“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的工作對象是學生。我們的工作和任務是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師應學會如何去愛自己的學生。

教師愛學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學生。自尊心是人的心靈裏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受辱,輕者就此一撅不振,重者進而憤世嫉俗。現在的學生普遍在家裏被父母長輩溺愛慣了,接受信息的途徑非常多而新潮,對於國小高年級學生處於青春期發育的第一階段的逆反心理很強,經不起教師的批評和責罵。所以只有尊重我們的學生,尤其是學生的人格,才能擁有一羣燦爛的健康向上的學生,也才能為學生所尊重。

教師愛學生,其次,要相信每一個學生。為人師表還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一件事情,從某一角度看是不可忍受的,而從另一個角度看,卻未必沒有可諒之處。對於個別學生總無法及時完成作業,對於老師而言,這就是一個不認真至少是不重視學習的學生。然而從學生的角度來看,或許有別的原因,可能是客觀原因如家庭因素,可能是自身原因,如這個學生可能上課沒聽懂,作業不會做。也可能是作業量超出了他能負荷的範圍……。作為教師,應設身處地思考,才能解決問題。時時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告誡自己,做到為人師表,尊重學生,相信學生,贏得尊重,贏得信任。

理想確實是理想,真的想做到也許很難,但它又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前進的階梯,這樣不斷前行才會讓我們不斷進步!所以,要做一名理想的教師,首先必須具有遠大的理想,至少要有更高一點的理想以促使自己不斷前行。

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是“為了一切的人”,而不是“為了每位學生”。這裏的“一切的人”不僅指學生,還包括教師、校長、父母和一切與教育有關的人。新教育實驗的目的是“讓教師和學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主要通過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學生的生存狀態、學校的發展模式、教師的科研範式來實現這一目的。在我看來,實現這一目的的過程實際上也是教師和學生一起成長的過程。

我認為,在新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教師要努力做到一下幾點:

老師是學生的榜樣,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要首先做到。比如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等等,我們老師就要首先做到,才能要求學生閲讀、寫作、演講、關心社會。教師要為學生樹立積極正面的榜樣。教師只有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學生才會有法可效。《論語·子路》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説的就是這個道理。

教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教給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讓學生學會如何對待未來、對待工作、對待社會、對待學習、對待他人、對待自己。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回想我的教育經歷,我的老師們教給我的很多東西都一生受用,譬如守時。

用教師的專業發展,影響學生的成長。要特別注意的是是“影響”,而不是改變。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學習充實自我,通過專業閲讀、專業寫作和專業共同體來實現自身的專業發展。

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向學生學習。“三人行,必有吾師。”學習他們的純真善良、充滿活力,學習他們的堅持和較真,學習他們敢於提出質疑……

在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這不能不説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我會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説,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這就是師德!這就是師魂!

教師的成功,來自學生。要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就認識教師是什麼? 要教好自己的學生,首先必須認識學生是什麼?答案是顯然的: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

我們一起行動,一起堅持,一起成長。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只有堅持才有奇蹟。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需要老師和學生共同來創造。

《教育》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1.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精選

2.《什麼是最好的教育》讀書筆記

3.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

4.教師讀書筆記及心得體會

5.教師讀書筆記心得體會4篇

愛得教育讀書心得 篇16

前一段時間有幸讀了《新教育》這本書讓我深刻的感受到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激發心靈深處最美好的憧憬。古語云:“書讀百遍,其意自現”,身為教師給學生的示範只停留在讀一遍題目,又怎麼能期待我們的學生認真審題呢?我們不能因為自己在備課時候充分把握了教材。熟悉了教學內容,就認為學生也熟悉了。學生從課堂學習中收穫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應是學習的方法。如果教師在每次讀題時能做到讀兩遍、三遍,指導學生如何來讀題。

讀完此書後讓我不禁感覺到擁有一名好教師的思想,能指導我們不斷地開拓自己的事業,努力地尋求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使自己在教學活動中不斷地完善。但思想、主見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拿來”之後也要善於與時俱進,並且在長期實踐基礎上進行艱苦卓絕的思考。你想關於教學研究,怎麼去選擇一個課題?怎麼去定位,我覺得對我的幫助還是很大的,我打算利用寒假的時間再去讀幾本關於類似的書來提升一下自己。

書中講到:“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對照這裏提到的要求,我身為一名教師,覺得離理想的教師的距離很大。其中有很多要學習。這也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充實自己,不斷完善自己。遇到挫折不氣餒,要總結失敗的原因。要完全做到書中所講的八點,當然這個過程是非常艱難的。但是隻要有這方面的意識,通過自身的努力,會慢慢向理想的教師靠攏,縮小其間的差距。

不過在這其中,我最想做的是一位極有愛心的教師。因為愛可以包容一切,可以逾越一切。教師愛學生,一個佷重要的表現就是相信每個學生。每個孩子都有巨大的潛能,而且每個孩子的潛能是不一樣的。有人可能認為潛能是要靠練習來挖掘,而我認為孩子的潛能要靠愛來挖掘。我愛我的學生,常會有這樣的一個念頭:某一天一個學生割破了手,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的兒子,要是自己的兒子割破了手,我會怎麼樣?接下來的一切事情都很自然,學生也覺得你真的是很關心他。以後不管他在學習還是生活上碰到不愉快的事情,他都會找你訴説。師生關係的融洽,正是你首先付出了愛。所以説只要肯愛學生,就會換來更多的愛。

教育離不開愛。愛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説的那樣:“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的工作對象是學生。我們的工作和任務是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師應學會如何去愛自己的學生。

教師愛學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學生。自尊心是人的心靈裏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受辱,輕者就此一撅不振,重者進而憤世嫉俗。現在的學生普遍在家裏被父母長輩溺愛慣了,接受信息的途徑非常多而新潮,對於國小高年級學生處於青春期發育的第一階段的逆反心理很強,經不起教師的批評和責罵。所以只有尊重我們的學生,尤其是學生的人格,才能擁有一羣燦爛的健康向上的學生,也才能為學生所尊重。

教師愛學生,其次,要相信每一個學生。為人師表還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一件事情,從某一角度看是不可忍受的,而從另一個角度看,卻未必沒有可諒之處。對於個別學生總無法及時完成作業,對於老師而言,這就是一個不認真至少是不重視學習的學生。然而從學生的角度來看,或許有別的原因,可能是客觀原因如家庭因素,可能是自身原因,如這個學生可能上課沒聽懂,作業不會做。也可能是作業量超出了他能負荷的範圍……。作為教師,應設身處地思考,才能解決問題。時時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告誡自己,做到為人師表,尊重學生,相信學生,贏得尊重,贏得信任。

理想確實是理想,真的想做到也許很難,但它又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前進的階梯,這樣不斷前行才會讓我們不斷進步!所以,要做一名理想的教師,首先必須具有遠大的理想,至少要有更高一點的理想以促使自己不斷前行。

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是“為了一切的人”,而不是“為了每位學生”。這裏的“一切的人”不僅指學生,還包括教師、校長、父母和一切與教育有關的人。新教育實驗的目的是“讓教師和學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主要通過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學生的生存狀態、學校的發展模式、教師的科研範式來實現這一目的。在我看來,實現這一目的的過程實際上也是教師和學生一起成長的過程。

我認為,在新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教師要努力做到一下幾點:

老師是學生的榜樣,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要首先做到。比如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等等,我們老師就要首先做到,才能要求學生閲讀、寫作、演講、關心社會。教師要為學生樹立積極正面的榜樣。教師只有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學生才會有法可效。《論語·子路》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説的就是這個道理。

教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教給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讓學生學會如何對待未來、對待工作、對待社會、對待學習、對待他人、對待自己。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回想我的教育經歷,我的老師們教給我的很多東西都一生受用,譬如守時。

用教師的專業發展,影響學生的成長。要特別注意的是是“影響”,而不是改變。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學習充實自我,通過專業閲讀、專業寫作和專業共同體來實現自身的專業發展。

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向學生學習。“三人行,必有吾師。”學習他們的純真善良、充滿活力,學習他們的堅持和較真,學習他們敢於提出質疑……

在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這不能不説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我會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説,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這就是師德!這就是師魂!

教師的成功,來自學生。要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就認識教師是什麼? 要教好自己的學生,首先必須認識學生是什麼?答案是顯然的: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

我們一起行動,一起堅持,一起成長。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只有堅持才有奇蹟。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需要老師和學生共同來創造。

愛得教育讀書心得 篇17

如何使教師能更好的發展自己,使自己更符合新課程對教師專業知識層次的需求,《教師專業化的理論與實踐》一書中已指出教師是“個人成為教學專業的成員並且在教學中具有越來越成熟的作用這樣一個轉變過程”,國小語文教師讀書心得。終身學習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重要保證。教師專業化是現代教育發展的歷史要求。現在越來越提倡學習化社會。學習成為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會學習尤為重要。要有競爭力、應變力,首先要有學習力。我認為教師的責任是使學生由學會知識轉向學會學習。“學校”就是作為學習者的學生和作為學習者的教師同時存在的場所。21世紀的教師已不是就時間意義而言,更多的是就教師身上所體現的新世紀人的素質而言,教師應當首先改變心智模式,意識到教育者再也不可能居於對教育的壟斷性地位,他本身需要終身學習,才能夠以引導者的身份進行教育,也才能夠實現教育者和學習者的平等性合作地位。

教師的專業成熟是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需要經歷一系列的發展階段。教師的勞動不同於一般的勞動,教師的專業實際上包含兩個專業:一個是學科專業,一個是教育專業。教師的工作要求教育工作者既是學科知識的專家,又是學科教學和教育知識方面的專家。優秀的教師既需要有深厚的學術根底,廣闊的學術視野,不斷更新知識,追逐學術前沿的意識,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諦,瞭解青少年發展的規律,懂得教什麼和怎樣教,掌握現代信息技術,以及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對學生認真負責的品質。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職能,發展學生的潛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教師專業化是現代教育發展的要求和必然趨勢,不斷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也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現實需要。當前,隨着教育整體水平的提高,特別是隨着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的教師質量與全國實施素質要求的差距明顯表現出來。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我國的初步建立、加入WTO以及人才市場競爭局面的出現。只有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教師,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只有教師自身具備不斷學習提高的能力,才能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教師的創新能力需要終生培養,教師的創新動機需要終生激勵,而無論是創新能力還是創新動機都來源於教師的終身學習。

從教師職業特點的角度看也要求教師要終身學習。教師迫切需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適應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新概念;提高將知識轉化為智慧、將理論轉化為方法的能力,適應綜合性教學、研究性教學、實踐性教學的新要求;提高將學科知識、教育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有機整合的能力;增強理解學生和促進學生道德、學識和個性的全面發展的綜合水平,學會從哲學的角度思考,我們會發現——儘管每種人生千差萬別,但從邏輯上存在着一個普遍的發展模式,即:“認識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自我”。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所説:“沒有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誠然,人生修養是一項極為複雜、艱難的工程,而一個樂於高度自我超越的教師是永不停止學習的人,我願意進行終身的學習,形成完整的人格,實現自我超越,影響我的學生。

總之,教師的繼續學習是教師專業不斷髮展的歷程,是教師不斷接受新知識,增長專業能力的過程。教師要成為一個成熟的專業人員,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與探究歷程來拓展其專業內涵,提高專業水平,從而達到專業成熟的境界。加強教師專業化學習是新課程的需要,是時代發展的需要。

愛得教育讀書心得 篇18

《玫瑰與教育》是清華大學附屬國小副校長、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的一本教育隨筆,在輕鬆的文筆中,滲透出竇老師的思想和智慧,給了我很多啟發。

本書分為四輯:第一輯:“清淡與憂患”。其中寫了作者的教學反思、由孩子身上引發的對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與朋友的交流等。第二輯:“在聽説讀寫的背後”。主要寫了作者在語文教學的所做、所想;第三輯:“日本的教育管窺”。寫了作者到日本參觀的所見、所感,特別對於中國和日本教育的對比與不同有了很深的體會,第四輯:“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寫了作者的很多讀後感。

我比較喜歡的是第一輯。作者從日常的教育細節和生活小事中發現問題,深入思考與探究,並從中找出問題的所在,讓人反思與警醒。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小紅花的背後》這篇文章,看完之後,感觸頗深,本文主要講了課堂上物質獎勵的利與弊,很多時候,看起來有利的做法,卻在無形當中把對學生的傷害從皮膚深入到心臟。我們有太多太多的沒想到:沒想到一個漫不經心的表揚,會對一些孩子幼小心靈造成傷害;沒想到一朵獎勵的紅花,會讓一些孩子蒙上難以磨來的陰影;沒想到一次不公正的評比,會在一些學生心中種下刻骨銘心的痛苦。這篇文章對於我們這些在教育一線的教師來説肯定會感觸頗深,因此,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我們不要僅僅以競技的原則發放小紅花,或者説不可以將競技的獎懲原則過早地引入到國小生的學習中去。小紅花固然可以是對優秀者的獎勵,同時也該是對那些暫時落後或者不積極學生的鼓舞。更深入地説,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等待滋潤的孩子,每一個靈魂無論其智力高下,都應得到尊重、等到温暖的照耀,從而讓每一個孩子的心中都生長出鮮豔的花朵而不是陰暗角落裏的毒蘑菇。“用快樂的心靈啟迪孩子們的心靈,讓他們擁有一個真、善、美的小世界” 對比這篇文章,是否應該對自己的教學方式來一個深深的反思呢?

還有第三輯“日本的教育管窺”,她能從“發現”的角度審視日本的教育。她客觀的描寫和深刻的分析,也讓我從心底裏,感覺中國的教育期待教育的地區均衡發展,中國的教育的確缺少實踐、缺少個性、缺少關照。

書中寫道“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應成為我們為師者的座右銘。人云亦云的儘量不雲,老生常談的儘量不談,要學會獨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風跑。對自己的教學,不要考慮完美,要考慮最有特色。”她與書為友,“三日不讀書,則語言無味,面目可憎。”她説:“讀書是最高檔的營養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劑,就像女人護理自己容顏一樣,珍貴的文字飲食,修繕了靈魂,使心靈日益變得強壯,不再缺鈣、不再孤獨、軟弱。”所以,她像一隻書蟲如飢似渴地徜徉在書海中,文學書、專業書她都看,音樂、舞蹈、唱歌、打扮,她都熱衷,她活得豐富、活潑,陽光,女人味十足。這正是我所缺的。生活、教學,她懂得幸福就是不停地思考,且行且思,且行且歌。她一路走來,一路書寫,一路成長。

《玫瑰與教育》這本書裏精彩的文章太多太多,就如作者自己的網名為“玫瑰”一樣,“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這本書讓我深深懂得了在教學中要為學生創設廣闊的心靈和精神空間,同時要以情動人,以自己的火點燃學生,讓整個教學過程成為關注和豐富情感世界的過程,成為智慧生成和人生態度、生活品質提升的過程。

最後我想引用竇老師的一段話作為結尾:讀書,使精神高貴而豐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闊遠;讀書,讓我們在有限的從教時間內,實現自身的無限。因而,讀書,是我心靈的振翅;讀書,是我精神的呼吸。然而讀書需要凝神靜氣、沉思默想、反觀回味。

愛得教育讀書心得 篇19

對於我們教師學習新的知識來面對新的挑戰,更是不可忽視的。它能提供我們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爾基所説,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更強大,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勝的。但是由於工作的限制,上班族們不能向學生那樣坐在課堂裏學習,而讀書就成了我們最有利的知識武器,通過書本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業餘時間,也不受空間的限制,方便的學到新的東西,擴展新的思路。總的來説,讀書對於我們個人成長的好處可體現在幾個方面。

一、讀書可以讓我們站在更高的高度來看問題,從而少犯錯誤,少走彎路。

牛頓説過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遠,科學巨人的虛懷若谷自然值得我們學習,我們還可以從中學到更有價值的東西。書籍對於整個人類的關係,好比記憶對於個人的關係。書籍記錄了人類的歷史,記錄了所有的新發現,記載了古今歷代所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只有認真的學習前人的經驗和理論,才能在一個更高的高度上來看問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並有一個較高的起點。書本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是他們的研究成果和經驗的體現,通過對他們的學習,發現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來不斷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進了個人的成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這樣説,人類社會的延續和發展,也是這樣來實現的。試想,如果每個人都是從頭開始,那麼,無論多麼偉大的人,做出多麼大的貢獻,人類社會最終還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見讀書的重要性了。

二、讀書開闊人的視野

書本中的知識可謂是包羅萬象,他能拓寬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的知識更全面。從而能夠更深刻的思考問題,事物都是廣泛聯繫的,現代的許多實踐都證明了各種信息的相關性,如果只知道一個領域的信息,必然會有礙於自身的發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識,才能使未來的不確定風險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應瞭解當今的政治經濟形勢,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勢一樣。研究物理學的學者們都要有一定的化學和其他基礎,才能有所成就。記得一位諾貝爾獲獎者在復旦做講演時就曾説過,現代科學已沒有明顯的界限,你必須對相關的科學都有所瞭解才行。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夕陽之輝。一個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斷提高,與其始終如一的學習是分不開的,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莊子説,吾生也有涯,而知無涯。知識是沒有窮盡的,堅持學習讓人始終處於不敗之地。反之,沒有知識的不斷補充和積累,人便會落後於時代。歌德説過,誰落後於時代,就將承受那個時代所有的痛苦。特別是在現今知識爆炸的年代裏,不能接觸新的知識便會被時代所淘汰。

在這方面,偉大的導師恩格斯就是一位廣泛學習的典範,他雖然只上過中學,但由於他發奮讀書,十九歲時就能用十二種語言説話和寫文章,在參加工作實踐後,他也沒有間斷過學習和研究,從而被馬克斯稱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書。廣博淵深的知識,對恩格斯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準確的傳播科學共產主義理論有很大的幫助。

從它的經歷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知識的力量,更能體會到書本做為人類掌握知識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三、讀書有助於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人生來無善亦無惡,關鍵是正確的引導。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有一位良師益友就能起到很積極的作用,書本就是這樣的一位。一本好書就如一個好的導師,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個於己於社會都有用的人。書籍能安慰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擺脱悲哀和痛苦的羈絆;書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歲月化為令人愉快的時光。書必將各種信念注入我們的腦海,使我們充滿崇高的歡樂和思想,從而使我們入神忘情,靈魂昇華。

所以我們要倡導並支持讀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一個稱職的教師,以帶動教育事業的蓬勃健康的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yu/qmjm6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