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育心得體會 >

2023語文教育教學心得體會(精選19篇)

2023語文教育教學心得體會(精選19篇)

2023語文教育教學心得體會 篇1

在科技日益提高的這天,素質教育不得不加強語文教學為提高素質教育帶給了一個平台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僅要聯繫實際還要結合好課文,讓學生樂於參與課堂國中語文學習是國小與高中的一個過渡階段,在這個階段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給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獲得長足的發展。

2023語文教育教學心得體會(精選19篇)

一、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剛進入國中的學生也許對國中的長篇課文沒興趣,教師可挑選一些有內涵的文言文或者是有好處的童話故事來激發他們的興趣如《田忌賽馬》這篇文言文介紹了一種巧妙的思考方法,可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農夫和魚》這篇童話故事教育人們做人不要貪心,否則會一無所有這些文章不僅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使他們學到一些做事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既教給學生課文知識,也能讓他們明白一些道理,給他們的成長道路照亮了一盞明燈。

二、注重課堂效率

教師要注重課堂效率,合理分配時間一節課40分鐘,剛開始的10分鐘是學生注意力最為集中的時候教師要抓好這個關鍵時刻,把這節課的重點放到這10分鐘來教學。

重點就是把整篇文章的主旨大意、作者的寫作意圖等詮釋清楚在中間這一時間段,學生的興奮點會有下降的趨勢教師能夠在中間20分鐘內開展課堂互動,把課文與實際相結合,用生活來詮釋課文,這是語文與生活密切聯繫的體現。

最終10分鐘,學生的興奮點已經降低,此時再講課效果較低在這一時間段應讓學生做一個小複習,複習這一節課的資料以及課堂互動所學習到的這種教學模式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受歡樂。

三、合理佈置作業

教師要合理佈置作業,從作業中不僅僅能夠了解到學生學習知識的進度,也能促進教師反思,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果以下有三點佈置作業的推薦:

1、學生配套練習

這本作業是配套練習版的,專家已經為課文做好銜接,所以這本練習不可缺少,要重點練習其中的拼音、詞組以及課文的閲讀這三大塊的練習是重中之重,尤其是拼音,如果不好好練習積累,將會影響到後一階段的語文學習;詞組練習能增加學生的詞彙量;課文的閲讀不僅僅能鞏固課堂上學到的東西,並且能幫忙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整篇文章。

2、寫週記

寫週記是讓學生記錄生活,在寫週記的過程中能培養學生的寫作思維,也能為學生保存一個記憶記住過去的東西更能體現出語文的作用即記錄生活。

3、寫作文

作文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長時間不訓練學生的作文潛力,那麼他們就會對文章的構造生疏,缺乏語言組織潛力國中能夠教學生寫記敍文、散文、議論文等記敍文主要由時間、地點、人物這三大要素組成,而散文則沒有這三大點的要求。

四、語文教學和生活實際相聯繫

假如教師只在課堂上硬搬硬套,不瞭解學生的想法,是很難改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的教師要注意多和學生溝通學習語文追求成績不是目的,要讓語文走進生活,與生活融為一體如果一個學生的語文成績很高,卻不會把語文知識運用於生活中,那麼這個學生並沒有把語文學到家。

作為一名合格的國中語文教師,光是做好課件是不夠的,要從課堂到作業再到課後這三個環節,層層把握好語文教學全面培養學生,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開展素質教育,從課堂走進生活,才能真正到達語文教學的目的。

其實語文教學並不難,最關鍵的是要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就應多換位思考,瞭解學生的想法,僅有以學生為中心才能制定出一套合格的教學方案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學到知識,愛上學習,掌握學習的方法,並終身受益語文教師有這個職責與義務給學生傳授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爭取讓學生喜歡上語文這片天地。

2023語文教育教學心得體會 篇2

有幸聆聽了重慶市特級教師王君老師的報告《我的青春語文觀──我的語文教學探索之路》。報告中,王老師講述了十幾年來的語文探索經歷,詳細闡述了自己語文教學創新的四個層次。

王老師語文教學創新的四個層次是這樣的:

1、在新穎獨特的課堂設計中創新。

2、在靈活紮實的語文味中創新。

3、在誠懇機智的學情應變中創新。

4、在把握語文學習規律和健全語文學習制度中創新。

從她講述的內容中,我窺探出,這所謂四層次,其實包含着她走過的語文教學的四個階段。

一是對教材鑽研的課堂設計階段;

二是以語文訓練為主的導學階段;

三是學生為主體的以學論教階段;

四是建立語文學習規範的自主學習階段。這四個階段,就是王老師探索語文教學的主要思想歷程。

這是一個艱苦的過程,也是一個青年教師打下堅實基礎的過程,這個過程王老師經歷了整整五年時間。對教材的研讀,是一個語文教師最基本的基本功。沒有對教材的鑽研,就沒有對教材的處理,教材鑽研得越深,教材的處理就會越淺易,所謂“深入淺出”就是這個道理。一個教師如果不經過這樣一番歷練,不能養成深入研讀文本的習慣,那麼他的教學之路必然是淺薄而空虛的。

王老師的第二個階段重點是放在學生學習的引導上。如果説前一階段王老師更着眼於從篇章的角度去設計教學,那麼這個階段則更加重視文本,重視語言的深層挖掘。她遵循陳鍾樑老師的話“語文課首先要上出語文味兒,要上得樸素自然,要向學生傳遞語言深處的美”,開始踏踏實實地迴歸文本,聚焦於語言文字本身,凸現語文課堂的本色,引導學生苦練語言“內力”。

為此,她總是從文本內核中去尋找能牽一髮動全身的詞句,引導學生沿着語言去探求文本的真意。如她抓一“痴”字教學《湖心亭看雪》,引導學生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選擇一些虛詞、標點符號等文本元素強化對文章的理解,通過朗讀完成對語言的品味,等等等等。

這是一個語文教學的迴歸階段。語文,顧名思義,就是語言文字。語文學科的特殊使命就是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表達能力。通過語言各元素的探究,走入文本。這是每個語文教師必須走過的階段。沒有經歷這個階段的語文教師,不能叫真正的語文教師,最多隻能算個假洋鬼子。在每年的教師應聘過程中,這樣的假洋鬼子還多着呢。

王老師的第三個階段重點已經由教師的導走向了學生的學。她開始反思自己導學的利弊:“在多數人的詞典中,循循善誘從來都是一個褒義詞,但是,課堂上高度控制的導讀將學生的思維引向了單向思維的死衚衕,難以激發學生質疑問難的興趣和意識。老師那不無啟發的循循善誘,往往反而會禁錮了學生的自由思想,成為了課堂殺手”。

於是,她走上了以學論教的道路。“教師學生與文本的初始對話一定要在教師和學生的對話之前。教師不給學生以有意暗示,讓學生的獨立體驗成為課堂教學的起點,教師再由此幫助學生達到自己能夠達到的目標。這樣的教學是以人為本的教學,推進課堂進程的原動力是學生的認知,教師只是課堂討論的首席。教師和學生彼此獨立而又追求和諧。”其結果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拘泥書本,不迷信權威,不依循常規,而是以已有知識為基礎,結合當前的實踐,獨立思考,大膽探索,標新立異,別出心裁,積極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觀點、新思路、新設計、新意圖、新途徑、新方法……”

這是一個思想突變的階段,由教師主體走向學生主體,這個思想過程容易,但要轉變為教學行為,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有不少教師也認識到了學生主體的重要性,但是落實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卻還是外甥打燈籠──照舊。這之中,需要勇氣,更需要能力。當我們許多的老師仍然停留在思想層面的時候,王老師已經在行動上走出了很遠。

王老師的第四個階段重點是幫助學生建立語文學習的規範,使語文學習變成學生的一種自覺行為,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關於這一點,王老師是這樣闡述的:“語文的最佳狀態是:主動地探索語文知識的序列,摸索學生語文能力提高的規律,使語文學習從零敲碎打似的單項突破走向整合性、制度性、自主性。具體做法是:着力建設一個非常明確的語文學習的制度,讓玄妙的語文教學有章可循,讓以前在學生心目中可有可無的語文學習能在一個相對穩定的軌道上運行,使學生學得到還看得到,對每一天每一週每x月自己必需做什麼心中有數。讓班級的學習秩序化、規範化、規律化。明確了宏觀和微觀的學習制度,就有可能使班級的語文學習逐步進入了一種良性循環的狀態,讓語文的教與學既生機盎然,又腳踏實地。”

為了讓學生養成語文學習的習慣,為了讓語文學習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王老師在班上建立了許多語文學習的制度,如日記制度,日記評講制度,作文互批互改制度,錯別字整理和修改制度,課前演講制度,班級圖書館不閉館制度,讀書彙報制度,清晨積累制度,積累考試製度,五分鐘微型課制度,班級“百家講壇”制度,口語考試製度,班級生活語文化制度,專題活動寫作制度等。通過這些制度去規範學生語文學習活動,通過活動把這些語文學習行為變成一種日常習慣。

當學生的語文學習變成一種自覺自主的行為,當學生的語文學習滲透到他們的生命裏去了,那麼,我們的語文教學也就達到了它的最終目的。這,應該説是我們語文教學追求的最高目標。

這,就是王君老師青春語文教學創新四層次的全部意義所在。

2023語文教育教學心得體會 篇3

教學設計體現教師的教學技能,又是溝通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的中間環節。從教師專業成長的角度看,“教學設計”就是要求教師對文本的研讀,探究文本的智慧路徑。研究教學設計有助於教師形成正確的教學理念,有助於教師的教學理念向教學行為轉變,有助於教師提高教學技能。如何才能烹飪出濃汁濃味的語文課呢?

一、抓住文本的“基礎點”

走進新課程、走進新課標、走進文本,教學設計也就抓住了語文的根——識字,讀書,朗讀,背誦,作文,簡單地説也就是念好識、寫、讀、背、説、作、習這“七字經”。這七項目標緊緊圍繞三個基本方面:基本的語文能力,基本的語文積累,基本的習慣素養。這就是語文的根,要牢牢抓住。常態下的教學設計要求就是讀讀寫寫、寫寫讀讀,而不是形式上花樣翻新,表面上熱鬧非凡的動嘴不動手的“君子課”。在教學設計時,要讓學生體會文本本身的內涵,刪去不必要的“花架子”。如一位老師在初教《學棋》時,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説一説你喜歡哪一個學生。(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兩種觀念交鋒)。生1:喜歡那個走神的學生,因為他有個性,不喜歡的課,他沒有假裝認真聽講。生2:那個學生做事不專心是對的嗎?生1:假如那個老師講課很有吸引力的話,他還會走神嗎?假如他很喜歡下棋的話,他還會分心嗎?……表面上看,這樣的設計,是對文本的拓展,但拓展不能遠離文本,進行過度發揮。在這節課上,學生會熱熱鬧鬧,但是實際上存在兩個問題:一.學生究竟有沒有弄明白課文,不得而知。有可能原本是比較明白的,作了這個辯論反而變得雲裏霧裏的。二.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在語文課上,其他任何形式和內容的東西都應該為語文服務的,不管使用何種手段都要深入思考一下:我設計的這個環節是否有利於教學目標的達成?是否能夠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責任感?是否能促進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體驗?若偏離了這些基本點,從學生髮展的角度看,實際上是丟掉西瓜去撿芝麻。再活躍的課堂也只是老師的“獨角戲”,最終的結果是“種別人的田,荒自己的園”。語文課的根基是文本語言,是學生不斷走進文本的過程,將文本融入學生的內心世界才是最重要的。

二、切入生活的“鏈接點”

美國教育家華特曾説:“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生活是學習的大課堂,語文學習的動機、動力來源於社會生活的需要。所以在教學設計時,教師首先要潛心研究“課標”和教材,把功夫花在發掘文本的語文因素上,力求發掘切入生活的“鏈接點”:文本中所有的文字、符號、插圖、註釋、提示、課後習題,都具有召喚性,藴涵着吸引讀者去採擷、加工、拓展……閲讀文本的關鍵是教師,教師不去潛心讀書,精心設計,怎麼引導學生去學習語文,在文本中探索、發現、汲取資源呢?又怎樣實現《課程標準》中一再強調的“要注意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的持續發展”?如我在教學《歡樂的潑水節》時,設計了這樣的片斷訓練:

老人、孩子、姑娘、小夥,個個身上濕淋淋,人人臉上笑開了花。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徵,誰身上潑的水多,就意味着誰得到的幸福多。

▲(投影出示)身上那麼濕,為何還那麼高興?你從中讀懂了什麼?

▲ 這句話聽起來挺深奧的,你真的讀懂了嗎?考考你:

A.當我端起水,我會把水潑向老人,祝願他(健康長壽)

B.當我端起水,我會把水潑向姑娘,祝願她( )

C.當我端起水,我會把水潑向小夥,祝願他 ( )

讀懂文末這藴含深刻的一段話,是文章的重點、難點,如果要把這段文字植根於學生心中,只是簡單的讀一讀,理解字面意思是完全不夠的。文本中所表達的“道理”如何才能和生活相鏈接呢?上述的教學設計,把文本的解讀至於廣闊的背景之下,讓學生進入文本,又跳出文本,讓學生髮現文本切入生活的“鏈接點”,在生活中發現語文,在語文的學習中體味生活的真諦。

三、架設課文的“互動點”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課程標準》首次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意在“加強語文課程於其他課程及生活的聯繫,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在《課標》的召喚下,教師注重於設計體驗性和探究性語文綜合活動,讓學生在體驗語文、探究語文、感受語文時,架設課文的“互動點”,真正實現語文生活化,在充滿情趣的百花齊放的學習背景中學習、積澱與創造。

曾見一位教師在教完《印度洋上生死夜》和《給家鄉孩子的信》兩篇課文後設計了一節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評選感動我們的十大課文人物,以“感動中國”為藍本,寫下了一系列的頒獎辭:

哈爾威船長:忠於職守,履行做人之道。他一次又一次地用自己的言行詮釋着“英雄”的真正含義。有了他,更多的人才擁有燦爛的陽光;有了他,更多的人才懂得了生命的意義。

司馬遷:風雨人生,禍福難料。為了父親的遺願,他忍辱負重十八年;為了自己的理想,他把一腔熱血化作千古名篇《史記》。這部“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也鑄就了他的輝煌。

……

在經歷了這樣一段感人心扉的語文歷程之後,學生和教師將收穫生活中的`感動,並把他們講出來,寫出來,告訴大家,讓感動延續。這也正踐行了《課程標準》闡明的“要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的情感,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要“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了統一。這樣的設計理念注重於教學內容的整合,突出言語表達實踐,做到了目中有人,師生互學,多元發展。讀着這些頒獎詞,我們就好像又一次地和文本、和作者進行對話,拉近了語文學習和日常生活,滲透在日常生活之中,拓寬了視野,促使文與道的交匯與融合,收穫萬紫千紅的春天。

四、尊重個性的“差異點”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充滿靈性的個體。有人説“有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教學設計時基於“以生為本”的精神,喚醒學生的已有經驗,尊重個性的“差異點”,就能促成生成的精彩。如教學《月亮灣》時,我發現學生讀“游來游去”的語調不同,一個讀得的輕快,表現了小魚的滑溜,“做遊戲”時快樂,自由;另一個學生讀得慢條斯理,應該怎樣讀?成為一個“差異點”,如何解決這個“點”的鑰匙呢?“誰能幫他説説理由?”教師將球拋給了學生,個性化的理解使話題成為一個“爭論點”:怎樣讀?有學生説因為小魚在河底散步,看風景,所以遊得悠哉悠哉,要讀得慢……最後竟有學生從遊得開心、悠哉中領悟到環境沒有污染。這樣的教學設計是對文本的“二度開發”。對讀書的理解,曾國藩曾如此描述:“情以生文,文亦足以生情;文以引聲,聲亦足以引文。循環互發,油然不能自已,庶漸漸可入佳境。”學生在讀文之中對月亮灣的美的體悟,帶有明顯的個性特色。學生學習語文,應該在運用中學,這一過程中教師的傾聽給了學生“感悟、積累”和“運用”的平台。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我們的教師要真正地把心貼在孩子的身上,這‘帖’不只是愛,還是研究,還是為了發展。(葉瀾語)”為了學生的發展,教學設計時想到的不僅僅是學生要完成的學習任務,還要想到文本的語言會帶給學生怎樣的情懷,怎樣發掘學生的言語稟賦,怎樣引導學生藉助語言文字走進一個美好的境界,怎樣讓學生在言語活動中感受到快樂,怎樣讓學生帶着欣賞美的眼光發現語言的美,怎樣讓文本語言在學生的心中發酵,形成物我兩忘的精神場……帶着這些設計理念,教學設計是人本與文本的碰撞、交融,迸發出的灼人火花。

五、倡導教學“本色點”

鄭板橋有詩云:“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在經歷了對學生的研究和發展、教師的豐厚的修養和教學藝術之後將語文簡單化,讓語文教學“返璞歸真”。“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是對“本色語文”的最佳的註釋。“本色”是濃縮,是提要鈎玄,是減去“非語文”的腫脹。依據閲讀教學的基本規律,突出語言的理解、積累與運用,來構建簡約、實用的閲讀教學課堂。再教《學棋》,我就注重於教學過程,滲透學習方法,走進課文情景,獲取真實感受:1.讀課文第二節,將學生怎樣“學棋”字、詞圈出來。2.輕讀課文,邊讀邊抓住關鍵詞展開想象:看一看他們是怎樣學棋的?3.學生交流:兩個學生學棋的情況。

語文的本體是什麼?葉老早就説過,口頭為語,書面為文。在這一環節,教師着力於引導學生紮紮實實地走進語言,滲透學法指導,讓靜止的語言文字在學生的頭腦中鮮活起來。教學設計的本色點是着眼於學生的言語發展,紮根於語言文字,使學生在閲讀中展開想象,走進文本,獲取真實地感受。

有詩云:“輕攏慢捻抹復挑”。在課程改革中,只要我們潛心研究,靜心思考,精心設計,就一定能引導學生從“三味書屋”走入“百草園”,使語文課堂進入精彩紛呈、博大精深、魅力四射的佳境,分享那濃汁濃味的語文課!

2023語文教育教學心得體會 篇4

現在是信息時代,教研活動可以通過錄像進行。前幾天,我觀看了青山鎮八河中心國小六年級語文《寫給家鄉孩子的一封信》的教學錄像,王蕾蕾老師這堂課讓我受益匪淺。

首先,導入自然流暢。王老師以談話的形式導入,讓學生很自然的進入課題。整個過程王老師是圍繞着巴金爺爺為什麼給家鄉的孩子寫信來貫穿,從而引導學生要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品德。整堂課王老師的教態自然、語言流暢,肯定是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其次,課堂組織能力好。整堂課王老師都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思路都能跟着老師走完整堂課,師生互動很好,課堂氣氛非常活躍,但紀律性強。

再次,中心思想突出。在教學的思路上,王老師讓學生通過巴金爺爺寫給家鄉孩子的一封信中體會到巴金爺爺對家鄉孩子的關心和熱愛,抒發了要讓自己的生命開花的情感,同時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享受的深刻道理。

通過這次學習,讓我知道語文課程的魅力所在,特別對於我這個剛踏入語文門檻的曾經的數學老師來説。剛接觸這門課程,腦子裏還有太多未知數,還有很多東西需要我慢慢去摸索,去實踐,希望自己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工作中能有新的突破。

2023語文教育教學心得體會 篇5

我是一位普通的中學語文老師,從08年安師大畢業後,我來到了三十八中學任教,這裏人才濟濟,精英輩出,帶着年輕的夢想和追求,我成了兩個班孩子的語文老師。轉眼,4年過去了。由最初的忐忑沒底,到現在的從容應對,我從老教師們那裏汲取了豐富的教育教學技術,自己也多多去看書研讀,總結點滴的經驗。欣慰的是,我的兩個班不管是畢業的那屆還是現在的這屆,成績一直都是同層次中的前列。現在,把我點滴的教學經驗簡單羅列一下,渴望交流中有所提升

一、認真學習,樹立新的理念

通過學習新的《課程標準》,使自己逐步領會到“一切為了人的發展”的教學理念。樹立了學生主體觀,貫徹了民主教學的思想,構建了一種民主和諧平等的新型師生關係,使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觀點,承認學生個性差異,積極創造和提供滿足不同學生學習成長條件的理念落到實處。將學生的發展作為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重視了學生獨立性,自主性的培養與發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煥發語文課堂活力,有助於學生能力提高與發展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思路。

二、細研教材、潛心備課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曾有一位前輩對我説:“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我明白到備課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鑽研教材和教法,多方參閲各種資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準確把握重難點。在制定教學目的時,非常注意學生的實際情況。教案編寫認真,並不斷歸納總結經驗教訓。同時注重課堂教學效果,針對學生特點,以愉快式教學為主,不搞滿堂灌,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為主線,注重講練結合。在教學中注意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由於準備充分,教學效果明顯,學生易於接受。

三、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應試教學課堂圍繞知識目標而展開,儲存繼承前人積累下的經驗和體驗,但忽視了學生創新、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經驗,萌動

求智慾望呢?我嘗試着以下的方法:

1,用新穎的導入調動學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導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於一種輕鬆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上《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這一課,我從生活中搶劫需被判刑引入到英法聯軍搶劫卻召開慶功會,調動學生情感上的痛恨。還有上《行道樹》我用田震《好大一棵樹》的音樂導入,學生在音樂的輕鬆氛圍中走進文本。我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以激發興趣、設計懸念引發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2用輕鬆愉悦的師生關係活躍課堂

教學課堂上感受到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已成為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也轉變成為學生的學堂。學生再也不僵化呆板、默默無聞、做模範聽眾。他們個性得到充分展現與培養: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組間交流,或挑戰權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組間互動,環境互動。在有限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鍛鍊和表現。教室中再不陰暗冰冷。課堂上充滿着陽光、平等、和諧與交流共存、挑戰與沉思同在。活躍的思維,頻動的閃光點,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師的授課既源於教材又不唯教材。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既輕鬆地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能力。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了質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

3用積極的探究提升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閲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為此,我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昇華和靈性的開發。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自然,懂得了知識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

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我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讓學生表述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學生理解和表達,輸入和輸出相輔相成,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舞台。

四、重視朗讀、培養語感

1、利用早讀課時間讓學生大聲朗讀,以提高他們的語感。

對於有些同學,説的能力相對較弱,有的學生回答問題語言不連貫,他們語言表達能力較差,這樣也制約了他們的閲讀及寫作能力,所以我對兩班中這樣的學生規定每天早上必須大聲朗讀20分鐘,然後站起來讀給全班聽。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的朗讀水平有了明顯的進步。

2、組織各種形式的朗讀演講比賽

在平時的課堂上,我經常讓幾個同學自選對手,朗讀PK一下,全班學生點評。學生們都躍躍欲試。還有,我會定期給一個題目,自選美文,小組推選人員,組組之間對抗,有時是一組四人共同演繹,和其他組比賽。有時是邀請其他班的到我們班來參加對抗。經過這樣長時間的訓練。我班的整體朗誦水平在同年級可謂是首屈一指。每次學校組織的演講或朗誦比賽,我班都幾乎是名列前茅。

五、加強課外閲讀、寫作和習字訓練

為了提高學生的閲讀和寫作能力,我繼續加大訓練力度。為此,我規定學生每週都要閲讀兩篇課外文章並寫兩篇作文。課外文章的閲讀要適合國中生,寫作訓練是每週三一次,週日一次,其中一篇寫所讀文章的讀後感,另一篇以本週內所聞、所見、所經歷的事為主,也可以寫些自己的感受等。同時,兩班裏也有不少學生卷面書寫不認真,為了提高他們書寫能力,我規定他們每天必須練字,每天一頁,每週一交上來。所練內容主要是以字帖為主,也可以以抄課文,總之要認真書寫。經過這麼長時間訓練,他們進步還真不小。

在千頭萬緒的教學中,我的這點小小的總結也許只是個人一點不成熟的方法。在浩瀚的語文世界裏,我願一直快樂的徜徉於此。

2023語文教育教學心得體會 篇6

新的課程標準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指導我們,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主義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要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這充分説明了德育教育在整個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作為基礎學科的語文肯定也必須重視德育教育。語文教師在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開發學生智力的同時,應該有意識地加強理想教育和科學興國教育,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尊師守紀、助人為樂、為人民服務的社會主義道德,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使學生由技能的學習提高,直至思想的昇華。然而,國小語文教師如何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既講“文”又傳“道”,“文”、“道”有機滲透呢?

本人結合教學實踐,談三點體會德育滲透的內容很廣泛,它包括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品質教育等幾個方面的內容。國小語文課的幾百篇課文所涉及的德育滲透內容,方方面面無所不有,但每篇都有側重面。教師要找準每篇課文的滲透重點。如政治教育包括:熱愛黨、熱愛領袖、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人民,擁護社會主義制度等,教材中,側重這方面的課文有《開國大典》,《圓明園的毀滅》,《難忘的一課》等等。思想滲透包括: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方法,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教育等,教材中側重這方面滲透的有《我不是最弱小的》、《慈母情深》、《生命,生命》等等。道德滲透包括:熱愛集體、關心集體、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助人為樂等,教材中,側重這方面滲透的有《觸摸春天》,《網上呼救》,《鄉下人家》等等。心理品質滲透包括:培養良好的興趣、愛好、意志、情操等,教材中,側重這方面滲透的有《全神貫注》、《父親的菜園》、《魚游到了紙上》等等。有了重點,就能在備課、講課、作業佈置等一系列教學環節中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就能避免盲目性和隨意性,就能提高德育滲透的效率。

教師在備課時應充分了解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挖掘教材內容,按照課文的實際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適宜的施教方法。比如國小語文第九冊《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全文記敍了這樣一件事:兒時的巴迪寫了一首兒童詩,媽媽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當他迫不及待地等爸爸的評價卻是;糟糕透了,正是因為這兩種決然不同的風,讓小巴迪健康,勇敢的面對自己,最終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再如,《慈母情深》,母親工作那麼辛苦,家裏那麼窮,可母親從不剝奪兒子讀書的權力,這是多麼偉大的母愛呀!正因為有偉大的母愛,兒子也突然間長大了。用媽媽給的買書的錢買了奢侈的罐頭——給媽媽吃。確實是很感人啊!

針對課文特點,設計滲透方法。

1、“設身處地”的方法。通過採用心理換位的方式,使學生在心理上改變角色,這樣可使其與作者、主人公之間產生情感共鳴。容易把對文章中的思想內容學習變成自己的體驗與感受。如《悲壯的一幕》、《大江保衞戰》、《印度洋上生死夜》、《船長》等課文部可用這種方式。教師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分角色進行表演,讓學生站在主人公的角度上去體會主人公的所見、所聞、所想、所行,增強對課文的理解。

2、“身臨其境”的方法。通過再造想象的心理活動過程,把抽象文字符號描述的事物還原,形成相應的新形象,可以增強學生置身其中的感覺,激發他們潛在的情感。如《將心比心》、《尊嚴》、《風箏>等文章可用這種方法。這些課文都有教育孩子如何做人。《黃果樹瀑布》,《富饒的南沙羣島》,《美麗的小興安嶺》課文中描寫的日月星辰、巨川大山、花草樹木、鳥獸蟲魚等景物,已經融進了作者讚美之情,不再是純客觀的景物,而是一種人化了的自然美。享受課文中美的內容、美的語言、美的畫面、美的情感,對學生無疑是一種薰陶感染,會情不自禁的讚歎祖國之美。如《黃果樹瀑布》是作者李有貴被黃果樹瀑布壯麗的景色深深陶醉而寫下的一篇散文。教學時,可放錄像,聽水聲、瀑布聲,還可放錄音,讓學生練讀:自由朗讀、伴樂朗讀、背誦。要求讀得入情入景,陶醉於美景中,自然他們的心靈得以美化,愛國之情感也就不言而喻了。祖國有這樣美的大好河山,有誰又會不去熱愛她呢?

3、“直觀演示”的方法。有一些課文內容比較抽象,學生難以接收、理解,這就需要準備充足的掛圖、教具,使教材內容變為直觀的東西,以此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加強印象。只有學懂課文,德育滲透才有效果。如《自然之道》、《大自然的啟示》等文章,在進行德育滲透時可用這一方法。

4、“課外活動”的方法,也是滲透德育教育的一種有效方法。通過組織興趣小組,開展演講、板報、設計製作、課外勞動、調查報告、知識競賽等活動,建立校內與校外、學習與生活的聯繫,在活動過程中去學習、理解,激勵學生學習動機、情感,能夠培養學習的興趣和意志力,促進學生品德的發展。

在語文課教學中滲透道德教育,應針對學生真實思想進行適時教育。好像細雨潤物一樣,潛移默化地進行思想教育,使之滲透到各個教學環節中去,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自覺地受到思想品德的薰陶。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素質培養,並沒有一種固定的模式,重要的是教師應有強烈的“既教書又育人”的意識。“造就一代新人”的責任感必將促使我們去發現,去總結各種方式方法,使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素質培養的嘗試日臻完善。

總之,國小語文教師要採用多種方法,開闢各種渠道,積極進行德育滲透,把德育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滲透到課外活動中,也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使學生健康成長。

2023語文教育教學心得體會 篇7

我擔任高中的語文教師,我按“教學大綱”的要求,認真鑽研教材,研究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較為適宜的教法,認真備課,認真批改作業,比較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我對第一次使用的教材也能較的把握和處理了,較為滿意的幾點:

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材的精練、實用、高效,教師的智慧、才能、努力,教育環境的舒適等外因,最終只有通過學生自覺主動的學習活動才能起作用。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首先我根據教學環境、學生實際,結合自身對教材的透徹理解,加以靈活的處理,設計出獨具匠心的教案,才能保證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和生動性。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我通過課前精心設計與課堂中的恰當引導,構建一個流暢自然的教學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啟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和促使學生主體參與,使課堂教學取得最佳效果。這樣的課堂教學,能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輕鬆而又緊湊地參與學習與思考,較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情感、情趣等因素。總之,教師只有精心設計教學的每一個環節,為學生創設寬鬆愉快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精講課本範文

學生學習語文,主要還是依靠教師對課本範文的講解,因此,在對課本範文的教學過程中,我認真做好教學中的每一步工作,認真對待每一節課。備課深入細緻,教案書寫工整詳細,能做到教材、資料、學生齊備,真正做到有備而上。所以在課堂上我胸有成竹,揮灑自如。由於高度的投入,飽滿的熱情,加上啟發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參與率高,課堂氣氛很活躍,對課本範文的掌握度較高。在此基礎上,我系統地搞好專題練習,如語音題、古詩名句背誦默寫題等,有計劃地紮實了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功底。在處理教材的課文教學方面,充分認識到了本學期課本以文學鑑賞為主要教學任務的特點,為配合教學,先後給學生作了“詩歌鑑賞”和“散文鑑賞”兩個專題訓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組織了活動,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要使學生們成才,必須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因此,我經常組織各種形式的活動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與能力。如舉辦詩歌朗誦比賽鍛鍊學生的朗誦能力,開展演講活動等,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上講台表演加強學生的心理素質等等。

四、閲讀教學長抓不放

高中階段,語文明顯處於弱勢的地位,學生課餘用於學習語文的時間很少。而語文教學不能單靠課堂教學,必須依託課外活動。只有解決好這個問題,語文教學質量才有可能提高。我不斷地把大綱推薦的閲讀篇目介紹給學生,要求他們制定可行的讀書計劃,利用閲讀課及零碎時間讀名著,並通過寫讀後感的形式檢查他們的閲讀情況。

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在教學中關心學生,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和學生關係密切融洽,能把握學生的心理需求,使教學工作恰好與學生的心理需求相結合。在新的學期裏,我將繼續探索教學方法,積極採用創設情景來引發學生討論,訓練學生思維的方法。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教學是無止境的,在以後的語文教學工作中,我將不斷學習,更新教育觀念,注重教育科研,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爭取將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嶄新的層次。

2023語文教育教學心得體會 篇8

通過這學期《品德與社會》的學習,孩子們學會了誠信、幫助,樹立了環保意識與社會責任感,感受到交通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對我們居住的地球有了初步的、整體的認識,形成了正確的價值觀。

本學期的《品德與社會》共有五個單元:“誠信是金”“伸出我們的手”、“我的綠色日記”、“交通連着千萬家”和“祖國真大”。每個單元下設有若干活動主題。為了上好這門課,我認真學習了《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並嚴格按照品社教學策略,遵照課標的指引切切實實把每個目標落到實處。

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品德與生活課本中,每一個主題單元的內容都是由許許多多的小故事或圖片組成,這些故事或圖片為我們進行品社課教學提供了一定的借鑑或依據,但並不是説我們上課就要圍繞着這些內容來上,就一定要上課本中出示的內容,把教材內容當作不可改變的“金科玉律”。在課本提供內容的基礎上,我們也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本地的具體情況和學生的實際,對教科書中的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或補充。

2、“活動性”是本課程的基本特徵之一。

課程的目標主要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遊戲和其他實踐活動來實現的。通過各種活動創設,在活動中力求讓學生真正“活”起來“動”起來,在各種教學活動創設與體驗中實現課程目標。教學活動的創設有很多,如欣賞活動、想像活動、遊戲活動、表演活動、動手操作活動等,通過活動創設,讓學生在活動中觀察,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認知,在活動中感悟。既動手動腦動口,又寓教於樂,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

國小四年級學生是兒童成長的一個關鍵期,學生年齡在10—12週歲之間,正好處在從低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期,這個年齡的孩子已經到了心理逆反期,開始不聽話了。學生開始偏重對自己喜歡的事物進行分析,身體方面有高矮胖瘦,心理開始從被動的學習主體向主動的學習主體轉變,小時候看不懂,聽不懂的一些知識,現在很快可以搞明白,知識增長速度明顯加快。在學生的轉折期,如何把日常的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起來,實現四年級心理健康教育目標:“鍛鍊有意識記的能力,增進記憶品質;能夠正確對待自己的學習成績,勤于思考,不甘落後;有集體榮譽感,並掌握一定的社會行為規範,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自覺地控制和改變不良行為習慣,初步學會休閒,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一、礦區國小四年級學生構成及特點。

新窯礦區國小位於崇信縣新窯鎮新窯村,周邊主要經濟為煤礦生產業比較興旺,鎮域經濟比較發達,相當一部分學生家長在煤礦企業工作或在家務農,因此,本校四年級學生的組成主要為三大羣體:一是來自煤礦企業為主和部分鎮上單位的單位上來的學生;二是來自附近農村就近入學的農村學生;三是少數因父母流動務工或經商帶來的外來學生。整體來説,學生家長文化層次相對較低,思想觀念陳舊,多數家長較重視家庭致富,家庭教育氛圍不濃,教育方式簡單粗暴,忽視對子女的教育和引導,不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為了在學校教育中更好地把學生的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起來,必須對學生的現狀及特點做認真的分析:

1、單位上來的學生。相對於其他學生來説,這部分學生由於家庭環境相對好,父母又寵愛,所以往往性格任性,花錢大手大腳,依賴性重,自理能力差,平時不參加體力勞動,也就沒有勞動意識,做事拖拉,部分家長單位效益好,發的福利多,學生也在學校愛炫耀東西,有的家長將單位的辦公用品送給孩子,孩子隨意送人或不節約,造成學習用品攀比,學生追求享受,上學書包裏裝許多零食、飲料等,無論是行為習慣還是學習習慣都亟待重新培養,應從平時點滴抓起,從嚴要求,力求洗刷掉他們身上的“驕、嬌”二氣,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

2、就近入學的農村學生。學生因不善於交流,見識少,知識面窄,思維不活躍、接受能力緩慢,學生相對膽小,顧慮較多,與單位上來的同學相比,家庭相對貧困,往往顯得更加膽小拘謹、不善言談、缺少自信心理,心理素質脆弱,自卑感強,遇到挫折容易退縮,對老師的批評比較敏感,存在逆反心理。

3、外來學生。由於新窯礦區較縣內其它地方經濟發達,外來務工和經商人員不斷增加,人口流動日益頻繁,以家庭為單位的流動形式在逐年增加,流動人口中少年兒童數也越來越多,學校在校學生中流動人口子女就學的越來越多。流動人口子女沒有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以及他們特殊的生活背景等,相對於當地學生來説,他們可能比同齡羣體要面臨更多的心理髮展問題。普遍缺乏歸屬感,部分流動人口學生有較強的自卑、孤獨、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過敏傾向、恐怖傾向、衝動傾向心理,甚至個別學生報復性強、愛打架,愛説慌,小偷小摸,説髒話及不愛護他人和公共物品等現象在部分流動人口學生身上存在。

二、成因分析。

通過對不同羣體學生特點和問題的分析、反思,目的在於培養學生適應環境,承受挫折和自我調控的能力,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發展自我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健全的人格。為了進一步做好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結合,必須對學生特點成因進行認真分析。

1、單位上來的學生。家境相對寬裕,父母疏於對孩子進行理想前途的教育,不注意對孩子刻苦奮鬥精神的培養;個別家庭家長將商場或官場上的一些不良習氣帶到了家中,使孩子受影響。父母多以物質激勵孩子,希望以物質獎勵使孩子聽自己的話,達到自己教育目的,事實上物質是激勵不出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的。物質在孩子身上的積聚,帶來的是揮霍性的消費,帶來的是品格的低下。

2、就近入學的農村學生。新窯礦區周邊農村家庭經過多年的發展,與過去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已出現了明顯的分化現象,貧富懸殊逐步拉大,確有一部分家庭勤勞後致富,但仍有相當一部分家庭剛解決了温飽問題,甚至還有一部分家庭仍然相當貧困,因此在周邊出現了明顯的三多三無現象:一是外出打工的家長多,對孩子的成長無法輔導;二是家長文化水平不高的多,對孩子的成長無力輔導;三是對教育缺乏正確認識的家長多,對孩子的成長無心輔導。同時,農村家長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也是不爭的事實,一些家長對子女愛得過分,照顧過度,期望過高,也有少數學生父母離異,部分家長在煤礦從業發生事故導致單親家庭或長年卧牀,使孩子心靈受到極大傷害,這是造成部分學生出現問題的直接原因。

3、流動人口學生,即外來學生。外來流動人口大多租房居住,居住條件十分簡陋,大一點的孩子即要自己的事自己辦,弟妹的事要大幫小,父母的事也要幫着做。因此,放學回家後沒有學習的條件、環境、氛圍。父母大都早出晚歸,忙於生計,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就算有空閒,也因為自身的文化素質不高,不能對孩子進行輔導。另外,父母教育觀念落後,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對子女的期望值過高或過低,家庭教育不力,這些都是形成問題的主要原因。

三、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日常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陳舊落後。受辦學條件限制,在日常德育中,長期以空洞的理論説教為主,缺乏啟發;長期以教師為主,忽視學生的主動性;長期以課堂為主,忽視課內外、校內外的結合,結果使得道德教育日趨僵化,缺乏創新。

2、期望值過高,內容泛化。無論是學生家長還是學校的教職工,對學校德育都抱有過高的期望,總希望通過德育去完全解決學生身上存在的所有問題。期望通過德育使學生既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又有高度的思想覺悟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必須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以及明確的法紀意識、健康的身心,這就使得道德教育的內容偏離學生的實際生活需要而不斷泛化,使得德育承載了許多不應有的壓力,阻礙了德育教育自身應有作用的發揮。

3、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建設有待加強。受教育體制限制,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人員、經費、課程設置等方面缺乏明確的剛性的制度規定,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情況目前還取決於學校辦學條件,因而隨意性、主觀性較大,嚴重影響了工作的正常開展。

四、加快學生道德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結合,實現四年級心理健康教育目標。

1、加強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責任教育不僅僅是道德教育的.任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和其他教育工作所需要的,責任意識的培養是道德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共同的目標和重要途徑。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其責任意識,讓學生養成自我意識、集體意識,促進學生情感、意志、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全面提高。

2、構建學校心理教育的組織領導機構,讓心理健康教育進入課堂。將心理教育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織部分納入議事日程,加強對心理教育的組織領導,校長、教研組、教導處、班主任及全體教師都要參與到心理教育中來,既開設開展專門的心理教育活動課,又要滲透於學科教學之中,並邀請心理教育專家及時予以指導。

3、構建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體系。由學校擔當心理健康教育主力軍的重任,努力構建學校與社會、家庭“三教合一”的教育網絡。學校教育是溝通社會影響與家庭教育的橋樑,在創新自身教育理念的同時,通過廣泛而紮實的宣傳教育工作,向社會、家庭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共識,優化心理健康教育氛圍,構架心理健康“三教合一”的教育網絡,共鑄整體教育的合力,保障心理健康教育順利、有序、穩定、實效地開展。

4、以課題研究為着力點,進一步增強德育教育與心理教育的實效性。科研課題是學校德育教育與心理教育工作向深層次發展的主要途徑。今天的學生和過去相比,眼界更開闊,知識更豐富,思想更敏捷,對精神生活的要求也更高。但傳統的德育教育內容過空,忽視心理訓練、生活指導和能力培養;德育方法過舊,離現實生活太遠,忽視了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和自我選擇的意向,忽視學生的適應能力及應變能力培養,造成德育與心理教育實效性較低。因此,以課題研究為着力點,進一步增強德育教育與心理教育的實效性,增加德育的有效供給,實現兩者的結合,滿足學生需求。

5、以“兩育”教育為契機,抓好四年級是良好學習習慣定型和培養的關鍵期。從習慣養成的特點來看,四年級是強化良好習慣和改變不良習慣的關鍵時期。日本的一項調查表明,從國小四年級到高中三年級,隨着學生年齡的增長,其學習習慣的得分並不增加,因此,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是在國小中低年級,孩子在國小中低年級以前形成的學習習慣比較容易改變,而四年級以後,除非進行特殊的訓練,養成的學習習慣很難改變。從孩子意志力的發展來看,正是意志發展由弱到強、由他律向自律過渡。孩子意志行動的動機增強,目的性顯著提高,開始形成自覺克服困難的意志。所以,四年級是養成良好習慣和改變不良習慣的最後關鍵,如果運用兩育很好結合,將會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會使孩子的學業取得成功而實現教育目標。

在教學中要讓同學把知識和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後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總之,通過一學期的品社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2023語文教育教學心得體會 篇9

時光飛逝,轉眼間創新設計課我們已經學習了一個學期,回顧這段學習的日子,真的感慨萬千,有辛酸,有喜悦,當然更多的是收穫啦!學習生活提高了我的獨立學習工作能力和為人處事能力,在學習期間我最大的收穫是:

第一,通過實踐真正覺得自己可以做些什麼了,從實踐中體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第二,通過課程的學習,加強了我對動手實踐能力和設計創新的重要性;第三,在上課的`這些日子裏,我學會了在學習中創新,在學習中成長。

剛開始上專業課的時候,因為實踐能力的欠缺,起初做起事來總是笨手笨腳,也覺得挺辛苦,不過在老師和同學的的關心和幫助下不斷進步和成長,也充分感受到班級這個大家庭的團結和温暖,於是我決定就算再苦再累我也要堅持下去,所以設計起來反而覺得輕鬆了許多。通過虛心請教,在老師的指導幫忙協助下,解決了很多專業上和技術難題。

通過創新設計這門課,在學習的半年時間裏,我知道了實踐創新的重要性,所以我不斷積累實踐技術經驗。創新設計課是將學校教學與生產實際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聯繫的重要途徑。其目的是使我們通過實習在專業知識和人才素質兩方面得到鍛鍊和培養,從而為畢業後走向工作崗位儘快成為骨幹打下良好基礎。“理論來源於時間,理論最終用於實踐”,這讓我深深地感受到實踐的重要性。通過平時書本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帶着自己的疑問去學習瞭解製作電路板所涉及到的有關方法。在這次實踐中都得以解答,並進一步讓我深刻地理解、體會和證明了理論知識,讓自己有了深刻地記憶。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身為一個大學生,應以學業為重,學習就是首要任務。

學習學不好,事情也很難做好。大學生不僅要讀好書,還要行萬里路,從實踐求真知,一步一個腳印去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在本學期創新課程過程中,我不但對所學習的知識加深了了解,更加重要的是更正了我們的自主學習觀點和提高了我們的獨立工作能力等。我堅信,通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從中獲得的實踐經驗使我終身受益,並會在我畢業後的實際工作中不斷地得到印證,我會持續地理解和體會實習中所學到的知識,期望在未來的工作中把學到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不斷的應用到實際工作中來,充分展示我的個人價值和人生價值,為實現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而努力。

2023語文教育教學心得體會 篇10

閒暇時,和孩子們嘮嘮家常,聽聽他們的小祕密,既可以分享着孩子們的快樂,又可以培養和鍛鍊孩子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午飯後,和孩子們在走廊上沐浴着冬日裏的暖陽。這段時光,是最愜意的,孩子們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有的拿着心愛的玩具一起分享、有的結伴做做安靜遊戲,而這時,也總會有幾個孩子圍在我的身邊,和我“沒大沒小”地閒聊。

一次,“小大人”似的婷婷則一邊摸摸我的手,一邊“甜言蜜語”地説:“老師,你像牛奶白!我很喜歡你。”聽着這廣告詞般的誇獎,我頓時忍俊不禁地對她説:“你也挺白的啊!”“哪裏呀,我一點也不白。我爸爸也很黑,媽媽説他黑得像墨水(他爸爸是自己做小生意的,經常在外地跑),所以我也不白了。我媽媽還説我要能再白一點就好了!”婷婷有些憤懣卻又充滿期待地説。原來,小姑娘的心願是能像童話裏的公主那麼皮膚白皙啊!瞧,這孩子的話,説的多好。我想,這真是個可愛而美好的祕密,我也由衷地和她一起期待這個祕密能慢慢成真。……這些小話題經常會出現在和孩子們的談話、交流中,卻令我印象深刻。

集體活動中、區域遊戲時,老師都不可能與孩子閒談這些家常瑣事。而利用這些閒暇時光和孩子們好好聊聊,你會看到很多平日裏看不到的畫面、聽到平日裏聽不到的話語、發現平日裏不容易被發現的“祕密”——有孩子們的憂慮、有孩子們的心願、有孩子們的喜好、有孩子們最內心深處的想法。和孩子們聊聊,聽聽他們的“小祕密”,分享他們的快樂、分擔他們的憂愁,會使我們越來越瞭解和理解孩子,使我們的心離得更近,也能使孩子們越來越能説會道。

2023語文教育教學心得體會 篇11

在作文教學中,我發現學生作文可以歸納成以下四種情況:即1、假的寫得很假,2、真的寫得很假,3、假的寫得很真,4、真的寫得很真。前兩種屬於敗筆,後兩種屬於妙筆,下面我就依次分析一下成因,同時妙筆的成因也就自然成了敗筆的對策。

第一種情況:“假的寫得很假”

比如:寫《童年趣事》,把貓鬍子剪了(小貓不撓他嗎?)、把土豆放洗衣機裏洗(一看就是抄很低質、老套的作文書的)等,還比如寫“傷心的事”,非要讓家人“非死即殘”;寫老師就是帶病上課,同學就是利用課餘時間給“病號”補課等等。這種破綻非常明顯的作文的成因首先是學生誤會了老師,誤會了作文,更誤會了語文和考試。

作文不是“奴才迎合主子”,當然更討厭“拍馬屁拍到馬腿上”那種拙劣的阿諛奉承。作文也不是胡編亂造,口是心非。如果那樣語文不就成了教人“作假撒謊”、“為人與為學”相矛盾的反動學科了嗎?考試不也就成了培養“假惡醜”的手段了嗎?所以,杜絕了思想中的“奴性”“懶惰”“耍小聰明”的思想,才是寫好作文的前提。

其次,這種情況還與一些孩子不好意思寫真實生活有關。人的成長一定是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所以有的學生在成長中回望自己走過的腳印時,不自然的覺得過去有“可笑”“愚蠢”“頑劣”“懵懂”之感,更有甚者會衝動地想“燒掉日記”“抹平過去”“擦去所有不美好地記憶”之感。其實有這種想法的同學大可不必,因為其實一個60歲人回望自己的59歲時的所説所做可能還會有“不妥遺憾”之處,何況我們是“未成年”人呢!反而,這些生活素材處理好了,恰恰是作文中動人心絃的內容。

再次就是一些學生成熟晚、立事晚,特別是男孩,對生活不在意,天天傻淘傻玩,自然無話可説,只好胡謅一氣,應付了事後又過起“不長心”的生活。此刻老師只能拿出《笑林廣記》中那則“比生孩子還費勁”的經典故事緩解一下尷尬的氣氛了!

第二種情況:“真的寫得很假”

比如:你生病媽媽也陪伴過,你早起時也有升騰着熱氣的牛奶放在你身邊,但是因為這樣的情節過於“老套”,具體的描寫過於“矯情”或沒有一點細心觀察後的“個性化描寫”,讓人感覺“生搬硬套”“味同嚼蠟”。

究其原因,主要是關注了“真事”,卻不知如何篩選內容,選擇恰當角度切入,並且寫了也不知“加工昇華”,最終造成寫得如流水賬、白菜湯、豆腐渣,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種病的病根在不知作文是“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選擇一個突破口,“小中見大”。

當然,也有因為“想到而沒寫到”而寫得不完整、有所保留,而讓讀者獲得的信息支離破碎的,或囿於表達能力沒寫請、沒寫明的,這也都是常見的情況。

第三種情況:“假的寫得很真”

這類作文主要指有些同學能像小説一樣能夠比較真實的虛構情節,或者在還原歷史人物或某些場景的時候能夠栩栩如生。如:寫一個比較好的寓言童話;學生犯錯誤,老師明明當時是大聲批評了,但你寫的時候卻説老師用一句幽默的話或一個表情,達到了批評學生和活躍課堂的效果;根據陶淵明人生和詩歌,能從人物描寫、場景再現等多個角度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等等。這些“勝者王侯”,其中確有值得我們學習的“玄機”,下面我們就來説説。

無論何時何地,作文的基本要求和最高要求都是一樣的,那就是——要有真情實感。你讓讀者感覺到了這種真情你就成功了,反之失敗。這種最終效果的良好呈現,背後是一個耳濡目染的、不斷積累、用心體會、辛苦歷練的過程。這裏的“假能亂真”首先一定需要一個勤于思考的小腦瓜,這個小腦瓜可能天生就是一個編劇的料,也可能後天愛“做夢”,愛看“影視劇”“報刊新聞”,留心了“街談巷議”、親友鄰里的“聊天趣事”,這樣才能寫出符合一般人認知、邏輯與審美的文章。

這種類型的“根”還是作者知道只有這樣寫,而不是那樣寫,才能讓人“信以為真”,也就是知道怎樣寫是“真實的情感”,這終究還是需要生活和閲歷的,哪怕這種經驗是在整合了自己和他人的感受、經歷等基礎上得來的。

第四種情況:“真的寫得很真”

我們知道,在現代文閲讀中,很多文章就是寫生活瑣事、也是寫父母、師長、童年這些老話題的,但為什麼你沒有感覺到“胡編亂造”、“千人一面”呢?原因無外乎:留心了、琢磨了、用心了、真寫了、反覆推敲斟酌思考了,可能更是情動於中、不吐不快了。

一定有孩子説:我生活中也沒啥大事呀?也沒什麼特別能激起情感波瀾的遭遇啊!這是國民心中一種求大、求全,好像寫了就得求最佳的“完美心理”,寫就要驚天動地、讓人讚不絕口的“過於理想”的想法在作怪。我們不否認許多鉅著出現在社會巨大變革的時期,但是,只要是“人”,就有喜怒哀樂愛惡懼的“七情六慾”,我們不是沒有情感或事情的波瀾,是因為我們沒留意,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女生”要比“男生”在寫作文上有先天優勢的地方,也是為什麼多數好作品都出現在作者“困厄”的時期,也是為什麼曹雪芹説“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的原因所在吧!

作為這四種情況中境界最高的一種狀態,在妙筆生花的人手下,真的可以“寫作就是生活”,我們雖不一定達到,但“給生活加點料”還是“抬抬腳,夠得到”的。首先,我們要努力做個有故事的人,能把平平淡淡是我們生活常態寫出滋味。其次,能抓住觀眾的心理,吸引人且撥動心絃的去表達。這其中可能有看得見的修辭、描寫、寫法等,也可能把所有的技巧“化於無形”的字裏行間之中,用樸實的語言、真摯的情感去打動讀者的,不管是哪種,評判好作文的是一種感覺,不用非要老師評判,任何人都可以給你意見,因為人們對美的評價絕大部分是一致的,無論是讀,還是品鑑——要有一氣呵成的“順”,更要有觸動心扉的“情”。

這裏需要強調的是:不能用理科思維去判斷文學的是非,這裏説的“真”並不是非要真有其事,絲毫不差。絲毫不差事的可以去拍紀錄片、去寫紀實報告,但那的確是語文領域很小的一部分。作文裏更多的是以一個故事、一篇文章、一部作品去反映一個人的一段生活,或一個領域的生活,或許多人共同的經歷和感受,是一種“以點帶面”的藝術呈現。我們要老老實實的寫作態度,但不是要“呈堂證供”,我們要的是透過文字,看到生命的活力、鮮血的熱度和人生的感悟和態度。

以上是我對國中生記敍文寫作四種情況的一點看法,“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如何寫好作文一個人一種理念、一套方法,見仁見智。只希望我的拙見能給困境中的國中生們一點啟發,謝謝!

2023語文教育教學心得體會 篇12

詩人顧城有一首詩《遠和近》:“你,一會看我,一會看雲。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其實,遠近之間有時不僅僅指的的是空間和時間上的距離,也是人與人之間心靈上的距離。每個人的相遇都是一個從空間距離的遠到心靈貼近的過程,我與學生之間的相處亦是如此。

轉眼之間,我走上教師工作崗位已經兩年多了,這兩年從一個只知道接受學習的學生轉變成授之以漁的教師,從第一次走上講台的緊張不知所措,到現在已經基本能從容面對學生,從第一次面對學生的刁難得無所適從到現在微笑面對學生的調侃“胖胖”老師,我經歷了很多,也感觸很多。其中,感觸最深的是我與學生的關係的遠近距離。

我的第一節課面對的學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幾十人組成的班級學生,而是隻有一個學生的“一對一”課堂,由於是教育機構,上課時間也不是普通的四五十分鐘,而是兩個小時。所以當那個孩子走到我旁邊坐下後,我有點緊張,不知道如何開始我們的第一次課,但我知道的是他比我還要緊張,我也知道的是,如果我上不好第一次課,學生對我的印象就會很差,我就有可能失去所有生源。

因此,在提前瞭解到這個學生的性格是比較內向後,我先進行了自我介紹:“我叫陳君,臣子之上即為君”,就這樣他抬頭看了我,笑了,慢慢地,我知道了他的名字,他的興趣愛好,也知道了他在語文方面的薄弱項。雖然這兩個小時沒有講授很多的知識點,但我知道他已然對我認可了。

以後的每次課都會用十到二十分鐘的時間讓他分享他的故事,以及他的遊戲心得,慢慢的,他的性格變得開朗了許多,他的媽媽為此也是十分開心,最後他的語文成績自然也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後來,因為我個人的原因,我來到了杭州,臨走時,我送了他一個他最喜愛的遊戲“我的世界”的保温杯,而他也將他最愛的一個“彩虹六號”的鑰匙扣送給了我留作紀念,雖然這個“理科男”沒説一句話,但我知道我和他的距離近了。

X年X月,我來到X公路技師學院,剛開始辦公室裏老師都跟我講:“小陳,你要做好心理準備,我們X學校的學生不是那麼好帶的,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説實話,剛開始我還不太相信,當我第一次走進X班時,我信了,他們班整個呈現一種狀態:要麼講話。要麼睡覺。當我連着好幾次叫醒一個伏案的學生時,他終於忍不住了,將椅子使勁往後一推,往牆上一靠,雙手交叉放在胸前,説了句:“我就睡覺,怎麼了?”我當時聽了十分生氣,但我知道我不能當着學生的面發火,我就問了句:“我是不是説過上課不能趴着,如果你因為身體原因不得不伏案,要提前拿好假條告知我”!他悻悻地回了句:“我耳朵不好用,沒聽到!”我當時因為經驗不足,就讓他一直罰站了。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不應該那樣處理,可以用調侃的方式進行的,後來跟辦公室老師交流後,我也學習到了很多。慢慢地,我知道了,我們學校的學生其實是很想得到老師尊重,也很想跟老師交流,只是以前在國小國中,他們長期被貼上異樣的標籤,導致他們經常被誤解,所以他們更渴望被表揚而不是批評。

因此,我改變了我的上課方式,課上不再一味講解,讓他們多多活動,多多參與,也不再吝嗇對他們的讚頌,經常誇讚他們。以至於後來,他們的學生每次見到我都親切的稱呼我為“君姐”,在一次合唱比賽,我帶領別班候場時,一個聲音帶我耳畔想起“君姐”,伴隨着這個聲音的是一支清涼的雪糕,我一抬頭,正是X班的學生,我再一次知道,我走進了他們的心…… 走進教師行業雖只有兩年,但讀懂這個行業可能需要一生,我不後悔走進這個行業,因為我愛師生之間由遠及近的過程,這是一個有愛的過程,這是一個讓人温暖的過程。

2023語文教育教學心得體會 篇13

尊敬的各位老師、領導們:

大家下午好!我是來自xx中學的,今天很榮幸來到這裏與大家一起討論、交流國中化學的教學經驗與反思。我只是一位踏入九年級教學才一年的菜鳥,能取得化學全縣第三的佳績,這還要有賴與學校領導對我的大力支持和帶我一起奮鬥在九年級教學前線的前輩王老師的不遺餘力的幫助。在從教第一年裏,我很幸運的到了一個温暖大家庭的懷抱,讓我從一個站在講台上會臉紅、腿會發軟的青澀老師成長為現在這樣,借今天這個分享教學經驗的機會,我想真誠地對他們説謝謝您們!別的話我也不多説了,就説一下去年我們是怎麼完成化學教學任務的吧。

一、親其師,信其道

在這一學期上課之前我每天都在想怎樣才能讓學生親近我喜歡我呢人説對一個人的好惡在彼此見面的那一刻起就決定了。人無完人,怎麼樣才能讓大部分的學生喜歡上我呢上課精神飽滿、面帶微笑,課下輔導一視同仁循循善誘,發現學生的過錯耐心傾聽、循心分析走進學生內心,以情感人,以理服人,這樣學生就喜歡你這個人。由於喜歡你這個人,他們就會喜歡你所教的學科,你的教學水平就會得到促進和提高;由於喜歡你這個人,他們就會相信你所講的道理或規範,當然也就會遵從你的管理。

在我們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不能僅僅注重言傳身教、優化教學方法,更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消極情感、因人施教,要融入學生,與他們榮辱與共、苦樂共享。當學生真切感受到老師的確值得信賴時,他們才會“親其師,信其道”,始終與你保持情感的共鳴。記得我在三班上第一單元第二課時《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時,課上了一半,擴音器沒電了,班裏將近七十個學生,在做蠟燭熄滅的實驗時,班裏有些亂,我放高聲音要班裏學生安靜一下,但孩子們的聲音蓋過了我的聲音,我很着急,這時,我身邊的一個男生站起來説,聲音小點,老師嗓子都啞了,聽老師講。我當時真的很感動,後半節課上的很順利,孩子們也沒有再失控過。下課後我走在走廊上險些掉下眼淚,心裏滿滿的都是感動,那些可愛的孩子們在我們相識不到兩週的時間內對我的維護之情,我可能只有通過不斷不斷的努力教學才能以償萬一。

二、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鐘

對我們老師説,台下的幾多心血只是為了台上的那四十五鐘的極致絢麗綻放。只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選題備好每一節你才能在上課時胸有成竹,才能在課堂上花費最少的時間讓學生理解知識並加以應用。咱們化學老師每個學校都比較少,有的學校可能只有一個,但即使這樣,也要好好備課。作為兩個剛剛教化學的老師,我和王老師可以説是瞎子過河,瞎摸。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我們就集兩人所長,一起備課,兩個人交流,看這些內容按照怎樣的順序,怎麼的説法講解更好,看哪些內容是可以精簡,哪些內容卻要增加的,用哪些習題來檢測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更好,哪一節不好理解,學生做題情況會不理想,需要補充習題加以鞏固提高等等,這在我們上課之前都會準備好。雖然工作量很大,但沒什麼比看到練習冊上的perfecet更鼓舞人心的了。三、四十五分鐘的音樂會

教育生活是師生共同編織的主題曲,教師與孩子的成長都編進了那長長的教育學習音樂中。至於這首主題曲是否好聽,就要看你這位音樂指揮的了。對於一節課來講,你就是這個班的靈魂人物,你要做的就是在這四十五分鐘的音樂會裏,激發孩子們最大的潛能,完成這節課的任務。記得剛上班時,我校到楊店中學校際教研,安排我講課,在聽完老師們的優質課後,我深切的認識到我講的課是多少的糟糕,多麼的稚嫩。痛定思痛之後我才意識到教學並不僅僅是一味的灌輸知識,只有利用課堂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孩子們學習才是王道。經過不斷的反思和磨練,我終於確定了自己的講課風格:節奏快而不亂,內容多而不雜,聲音柔而不弱,學生活而不燥。而我本身是個愛笑愛鬧的女生,所以我的課堂要讓學生感覺親和卻不親暱。現在的學生課堂自制力差,不可能在四十五分鐘裏時刻集中他們的注意力,我們聽報告時還會跑會兒神,何況是這些正值豆蔻年華,有着無限活力的少年們。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基本上每一節你都可以做一個小小的實驗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在上第一節物質的變化時,我就做了三個小實驗,膽礬的研磨,硫酸銅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石灰石與稀鹽酸的反應,實驗很小,只要準備充分,就不會耗費太多的時間,而且少年們好奇心比較強,學習的興趣比較容易調動。在做試驗時,還能順便讓他們記得膽礬、硫酸銅溶液、氫氧化鈉溶液、石灰石、稀鹽酸是什麼顏色的,學生們看過才會更有印象,雖然視頻也能讓學生學習到這些知識,但總是會讓他們感覺太虛幻、不真實,為掌握這些需要背誦的東西,我們每個班選了兩個化學課代表,其中一個只管課前的五分鐘背誦,別小看這五分鐘,積少成多,這個時間段背誦,效率很高的。學校也為我們化學安排了晚間輔導,每星期三的晚飯後有二十分鐘的時間可以讓孩子們集中背誦上一個星期學習過的內容,以達到更好的記憶效果。在講《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時,我提前要求每個學習小組準備一截蠟燭,一盒火柴,參照課本上蠟燭的有關探究,先讓它們小組討論,解決能夠解決的問題,比如説,蠟燭的物理性質、一些化學性質、蠟燭點燃時的現象、火焰分幾層、哪層温度最高、蠟燭熄滅時有什麼現象等這些問題同學們都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得到答案的,並不需要老師來講。四、激情後的孤寂

課堂上不管我們指揮的多麼好,氛圍多麼的和諧熱烈,沒有時間的沉澱還是不行。這種沉澱不僅僅只是指學生,還有我們自己。每次講完兩節課我都感覺到一種盛世繁華後的孤寂,坐在辦公桌前,什麼都不想説,腦袋亂遭遭,很多的想法一閃而現而後又很快消失不見,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我聽到盧校長的“教育隨筆”這個詞之後才慢慢好轉,我不在單純的去傻等激情的平寂,而是趁着這股餘韻將我的所得所失所想記錄下來,作為反省,作為以後上課的參考,作為自己查漏補缺的利器,在這份成績裏,教育隨筆對我影響甚深。五、一個人的戰爭當然,只是我們的反省還是不夠的,孩子們也要對自己亡羊補牢。九年級時間相當緊,作業如果佈置的太多孩子們做不完消極怠工是一,還會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所以資料不必多,練習冊就足夠了,當然,必須讓學生吃透這一本資料,在改完每一課時後,如果情況實在不理想,可在讓學生看過練習冊的批改情況,並講解後,補發卷子,這樣孩子們就不會覺得你作業多了,而且還會主動找時間去做你的作業呢。佈置的作業必須要批改,儘量全批全改,孩子們是很敏感的,你的作業有時批改一半,他們就會感覺你喜歡那些你改作業的學生,而對他們不重視,從而對你有意見,不願意學化學。對於後進生作業做的不好,也不要去批評,可以利用課間的十分鐘叫到辦公室去幫他補習,這是和他們拉近關係的好機會,不要求他們全會,只需要掌握最基礎的知識並能簡單應用就可以。這時,儘量找個凳子給他們坐,你們是平等的,你在上班的時間工作,而他們則是犧牲休息的時間學習,你應該保證他們有個座位,不是嗎對於學優生可以針對練習冊的難度以及做題情況適當的增加一些拔高題,中午的輔導時間如果有練習冊的講解或者試卷的講解,可以由這些學優生來共同完成,讓他們體驗一把當老師的感覺,對於一些難度較大的習題,在由老師講解,這樣,既能減輕老師的教學任務,還能對學優生進行鍛鍊,對知識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解,也能增加化學課堂的凝聚力。對於中等生則要求要嚴格一些,不會做的習題由其師傅(優等生)來講解,以一帶二或帶三的形式進行,這樣就可以有效解決某些學生習題不會又不好意思問老師,以至於錯題睡大覺的問題,可以提高中等生學習的自主性。每次大考後的數據統計分析也要重視,針對每道題的錯誤情況可以進行專項訓練,以更好的培優轉差。這些都可以充分利用學校分配的每一箇中午輔導、晚間輔導和夜自習來完成。六、我們的二重唱

作為初任教的化學老師,任務很重,壓力也很大。為了教好這門學科,我和王老師我們兩個會相互聽彼此的課,再在課下討論彼此的課程優劣,學習彼此的長處,磨練自己的教語教態,力求將課上得如行雲流水酣暢淋漓,如詩歌般優雅動人。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幸得與大家共勉,謝謝大家!

2023語文教育教學心得體會 篇14

對於有效教學,談不上有什麼經驗,要説感受可能會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數學課的有效教學就是讓學生聽懂,學會,做對。

一節課是否有效,老師的一頭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對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後備好一節課。上課前的教具學具的準備,對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課的時候,老師良好的教學素質,對課堂的掌握,教學中練習的設計是否合理科學,有沒有考慮到面向全體學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練習都有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從而達到鞏固知識、培養技能、發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無不關係到教學的效果。

所以,我覺得備課這一個環節,是上課有效的前提。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但生成並不意味着不需要預設、不需要備課。相反,有效的教學對預設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預設要能真正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為每個學生提供主動積極活動的保證;能為師生在教學過程當中發揮創造性提供條件;能促使課堂多向、多種類型信息交流的產生並及時反饋。這就需要教師深入鑽研教材,改變傳統的備課模式,讓“預設”真正服務於生成性的課堂教學。

首先,要認真鑽研教材,為“預設”打好基礎。

教材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每一位教師都要認真研讀、感悟、領會教材,瞭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分析教材所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學生活動的科學內涵,這樣才能體會新教材藴含的教學理念,備出高質量的教學預案。

其次,要改變備課模式,變“教案”為“學案”。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一切知識經驗的獲得都依賴於學生的自主建構、自我內化。離開了“學”,再精心的“設計”也沒有意義,教師要充分考慮,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並採取相應的對策。即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一種有準備、有意識的預設。

第二,重課堂動態生成,着眼學生髮展

教學過程是動態生成的,儘管教師在備課時已經對課堂上可能發生的情況做了充分的預設,但是在課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況發生。面對信息多變、資源多彩的課堂,教師要扮好傾聽者、重組者、等待者、提升者這幾種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無案,寓有形的預設於無形的、動態的教學中,不斷捕捉、判斷、重組課堂教學中從學生那裏生成的各種各類信息,靈活駕馭教學過程,推進教學過程在具體情境中的有效生成。

所以在教學中,當學生有了火花生成時,不要被這種火花電倒,應該採取積極的鼓勵態度,如果學生的這種火花在課堂上無法進行研究或展開的,則留到課餘或其他條件成熟時再研究,而這個過程需要教師全程參與和關注,不要簡單的佈置學生下課之後再研究,然後就不了了之,學生由於受到年齡、心理方面的影響,不可能會再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一次機會也就這樣消失了。而在課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則必須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來,要讓學生有這樣的感覺:無論是課堂上能研究的還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來的而且是有價值的,老師都會很重視,而且會和我一起想辦法創造條件去進行研究。時間一久,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的創新精神就會培養出來。

第三、“設計科學合理的練習”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證

有效的數學教學,不僅在於成功的講解,而且更取決於科學、高效率的練習。科學合理的練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思維的一項經常性的實踐活動,也是師生信息交流的一個窗口,新課程下的數學練習應成為一種生活,一種活動,應着眼於學生的發展,而非單一的、千篇一律的重複。好的練習能主動地把學生學習的疑難問題、困惑之處誘發出來,及時予以糾正。從而實現數學知識的鞏固和應用,使學生的思想品德得以薰陶,學習習慣、思維品質得以培養,思維方法得以訓練,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最後,我覺得撇開教師這頭,學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學的一個保證。

我這幾年一直教低中年級,有一個深切的感受就是,學生的計算能力也是影響教學進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個班級裏學生的計算能力相對低,或者水平參差不齊、差距太大。都將影響上課的效率。課堂要有效,老師一般都想在短時間內進行必要的練習。而低中年級的數學課,計算是貫穿全過程的。如果計算能力差,要想加大練習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談了。有時候,還只能放慢上課速度來照顧全體。所以,我覺得在低年級,抓好口算教學,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教育教學心得體會3

從開學到現在,工作已經兩個多月了,其中的辛苦和幸福交替充斥在我的內心。作為一名新教師,我告訴自己:要儘可能去發現學生的優點、多鼓勵和表揚他們,對於他們犯的錯誤多去理解,儘量做到以引導來感化他們。然而現實就是雖然我與每一位學生都相處融洽,但在他們眼裏,我沒有具備教師的威信,因此對很多調皮搗蛋的學生管理不善,讓我有些頭疼,也請教過一些老教師,都告訴我:開頭就要樹立自己的威信,把紀律、要求明確地告訴學生,如果做不到就嚴厲懲罰,只要把頭開好了,後面的教學和管理也就容易了。

2023語文教育教學心得體會 篇15

今天上午觀看了xx國小的升旗儀式,觀摩了課堂教學、陽光大課間,欣賞了該校的社團活動彙報演出,聆聽了xx國小教師代表李、侯,xx國小校長陶,##聯校校長姚工作彙報,感受頗深:

一、被該國小和諧、戰鬥、吃苦的教師羣體所感動,在艱苦的條件下,各位校領導撲下身子真抓實幹,起到了引領和表率的作用,一個集體、一個單位的發展,引領帶動非常重要,他們取得的教育教學成績,與幾位領導能夠身先士卒、率先垂範是密不可分的。鄉村條件艱苦、學校簡陋,這些教師們在這裏奮鬥、成長,他們很多時間都用在了教師基本功訓練上,用在了鑽研業務上。在有些人看來,可能認為是很苦,但是,任何一種職業,沒有投入進去的人都會看成是苦海。反過來,任何一種職業,一旦你全身心地撲在上面,都能感到其中的價值,都會樂此不疲。

二、xx國小的這些做法,符合教育成長規律。它能夠正確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使他們能夠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這裏藝體課程不但開全開齊,還有百人豎笛樂團,百人合唱團,百人葫蘆絲樂團,鼓樂隊等等各種藝體社團,孩子們在這些活動中,激發了自己熱愛學校、熱愛學習的積極性,感受到了教育的快樂,這些做法符合兒童的特點和規律,值得借鑑。老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挖掘教材的內在潛力,精心設計教案,在學生參與形式,氛圍創設,教師形象表現等方面進行大膽的創新,讓學生感到上音美課輕鬆,上體育課快樂,教師們也在其中得到了提高。

三、xx國小把藝體教育滲透於學校教育的各個領域,把學校藝體教育工作真正落到了實處,培養了學生在藝體方面的欣賞能力、表現能力、創造能力,他們這些做法形成了特色,從另一個方面促進了該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真正做到了“不為升學,贏在升學”。

作為一個農村學校,xx國小10個教學班,公立教師只有10人,其中50歲以上有6人,居然能取得這樣的成就,可以看出,xx國小師生的教育執着與崇高的教育情懷,值得我們實驗國中深思與學習。

莘縣實驗國中作為一所正在發展中的縣直九年一貫制學校,相比谷疃國小有自己的優勢,也有自己的問題。比如我們的附屬國小剛剛成立一年,還缺少辦學經驗。此次會議結束,我們會立刻行動起來,認真汲取此次現場會的豐碩成果,認真領會並貫徹各級領導部門的教育文件精神和孫局長等各位領導的指導要求,立足實驗國中發展,從原有的辦學成就基礎上,挖掘實初發展優勢,彌補自身短板,更進一步,緊緊抓住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這根弦不放鬆,在全市教育教學中找準自己的位置,腳踏實地,圍繞立德樹人、教師專業發展、高效課堂建設、教育教學常規建設、德育教育、信息化創新教育、閲讀工程、陽光大課間、傳統文化教育等方面積極開展工作,做到讓領導放心,讓師生幸福,讓社會滿意。

2023語文教育教學心得體會 篇16

做好每次課備課是每一位老師在課前都應該做的事,但是作為一個新教師,更應該把備課要放在首位,作為重中之重去對待。我開始上課的之前,備課自認為非常的細,原以為這節課肯定上的好,但是結果卻不盡人意。原因就在於備課沒有分清側重點,而是眉毛鬍子一把抓,最後什麼也沒有講到位。在備課時一定要分出哪些是重點要講的,要講到位的,哪些是可講可不講的,要把課堂時間利用的恰到好處,今後這方面還需要多多加強,爭取能夠更快的步入成熟階段。

同時,我發現自己在備好課以後總會自以為是的認為這堂課應該沒問題,可一到上課時問題就暴露出來了,如:和學生之前的交流、互動方面,新教師備課往往存在注重上課過程中的知識層面,但是忽略如何更好的進行師生互動的方面。作為新教師,今後備課過程中一定要學會如何更好的設計師生互動環節。

這一年我還擔任了高二(6)班的副班主任,對班主任工作,我只有在學生時代時以學生的角度的認識,或在大學裏,書本上理論知識學習,而實際操作起來卻有很大差異。班主任肩負着教育和管理學生的重任,要想把學生教育好,把班級管理好,必須不斷地學習和探索,尤其是轉變自己的思想觀念,適應“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而副班主任的職責就是力所能及地協助班主任管理班級,指導學生各方面的發展,包括學生日常行為習慣方面的培養。

一方面,副班主任其實也是班主任,另一方面,又與班主任有所不同。説副班主任也是班主任,是因為副班主任同樣擔負着對學生的教育管理責任;説副班主任和正班主任有所不同,是因為班級工作由班主任直接主持,副班主任作為助手,主要通過兩方面進行工作:一是在學科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二是從側面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達到與正班主任的正面教育管理相輔相成的效果。由於班主任有時候會出差,那麼我這個副班主任就頂替班主任,去履行班主任的職責,給我的感覺是副班主任和班主任還是有質的區別,不管是處理的事情、還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我覺得作為班主任要注重情感教育,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經常注意學生的優點和進步,並及時給予適當的表揚和鼓勵,給予學生自信的力量,潛意識地引導學生向正面的,積極向上的方向發展。

總之,我感覺從大學校園重新走進中學校園,不僅僅是環境的變化,更主要的是角色的變化,從一個被教育者轉變成了教育工作者。在這樣一個變化的過程中有苦也有甜,我必須以良好的心態對待工作中的困難和挫折,努力學習,多請教老教師,不斷的充實自己。在這一年中我體會到反思是新教師成長的重要渠道,新教師如果能夠善於總結學習及實踐中取得的成果和出現的問題,不斷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實踐方式,那麼就可以獲得持續的終身發展,達到成長的質的飛躍。

過去的這一學年,與我而言,是快速成才用汗水換來的充實的一年,但是這只是一個開始,我想我會努力找到理想與現實的切合點,快速的完成從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換,讓自己充滿師愛,不斷完善自我,爭取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2023語文教育教學心得體會 篇17

課堂教學是一種目的性和意識性都很強的活動。通過教學,要使學生掌握知識,習得技能,發展智力,形成態度和相應的品質。在學校領導的關心、支持下,我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盡職盡責做好各項工作。為使今後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希望能發揚優點,克服不足。

備課深入細緻時認真研究教材,多方參閲各種資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準確把握難重點。在制定教學目的時,非常注意學生的實際情況。教案編寫認真,並不斷歸納總結經驗教訓。注重與前面知識點的呼應。往往一個章節的教學內容是密切關聯的,講到下一個知識點時,可以適當地提及之前的學習內容,做好前後呼應。還有,對於某個重要內容,最好能夠集中討論,把和它相關的有關問題全部列出來,挨個解決,讓學生對該部分知識有深刻的理解。而不要東一塊西一塊,這樣學生會搞不清楚重點,且對該知識較為模糊。

教學過程是動態生成的,儘管教師在備課時已經對課堂上可能發生的情況做了充分的預設,但是在課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況發生。課堂中多提些問題,讓學生回答,給學生足夠的信心和鼓勵,並適當地講一些對學生學習有幫助的技巧與方法。不能一味的指責學生,而應該多鼓勵。講課時隨時注意學生的反映,一旦發現學生有聽不懂的,及時給予講解。要關注學生的狀態,觀察他們是否集中注意力。語調要有高低起伏的變化,可以敲敲黑板,或者讓學生抬頭等,提高學生的無意注意。可採取多種方式評講作業,讓學生以小組形式一起討論,講評解決不了的問題。在習題課這一方面,一定要做到提高學生注意力。上課時要求學生多做筆記,把歸納的知識作好記錄,複習時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適當地留一些有利於學生智力發展的、思維提升的作業。對學生的作業仔細的批改,對認真完成且正確率高的學生進行表揚,在作業批改上,認真及時,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訂正,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在輔導中做到有的放矢。

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要力爭取做到最好,只有把心思放在學生身上,處處為學生着想,才能做好本職工作,在今後的日子裏,我會改正缺點,再接再厲,把工作做得更好。

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努力成為一位優秀教師,學生喜歡的教師,社會滿意的教師。爭取在最短的工作學習中,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

作為一名新教師,我時刻準備着,勤於學習,樂於教學,用愉快的心情應對每一天的工作。

2023語文教育教學心得體會 篇18

前段時間我認真閲讀了《每個孩子都能成功》這本書。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

書中一個叫比利的孩子,總是喜歡發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兒,如讓水沿着水槽流下,帶着乒乓球滾入洞槽,輪番撞擊數只鈴鐺鳴叫,使一頭玩具小豬旋轉起來,最後進入玩具鱷魚嘴裏。這樣,一個鱷魚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啟動了,你可以在裏面削鉛筆。他發明的一些其他機械,也是既富創造性又有實用性。然而,比利還是被勒令退學了,他似乎不會按學校的`規定的方式辦事,他甚至不會計算房間的面積 。

還有一個活潑好學的六歲小姑娘,當她第一天入校時是何等地激動。她已習慣於把時間花在小池邊與朋友們畫畫、戲水、堆磚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這麼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裏,她充滿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動走動,她期待能瞭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學校能隨處歌唱、玩耍,她還期待着能與其他夥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她發現自己生活在一個不得不長時間坐在座位上的世界裏,在那兒,她必須去解析老師複雜的説辭,眼睛必須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異的書本上那些細小而又彎彎曲曲的數字與字母。當她在老師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與迷惑時,老師就建議她去專家那兒做個檢查。於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檢查後,又被人認為是徹頭徹尾的“痴呆生”。

其實像《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中的描述的這些外國孩子,在我們中國的現實生活中又何嘗少呢?在報告文學《每個父母都能成功----李聖珍老師的教育勝經》一書中介紹的北京的一位叫李聖珍的老師,好幾年來,她已經將來自全國的50多個家長和老師認為在學業上無可救藥的差生轉變成了人見人愛的好孩子,來李老師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學校考試幾乎門門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國小四年級,數數還超不過20,有的孩子一見到書本就想撕……在李老師的教育下,這些孩子在學業上全部脱胎換骨,全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有的一躍成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當上了三好學生,還有的已經考上國內重點大學,有的還赴世界一流大學留學深造。 同托馬斯先生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李聖珍,這位被中國教育界譽為“拯救差生的聖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談到她的教育經驗時,她語出驚人:世界上不願意學習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學業差只是教育不當的結果。

“學業殘疾”這一概念應該換成“學習差異”,成千上萬的被認為有“學業殘疾”的小孩,並不是真正的殘疾,而是他們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而老師和家長並沒有認識清楚。而且,數以百萬計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學習未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患有學校恐懼症或厭倦教室,是因為沒有誰認識以及開發他們應該在學校表現出來的東西,也就是説他們特有的天賦與才華被教師和家長的傲慢與偏見徹底泯滅和忽視了。 李聖珍常説:教育是一門神祕科學,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細心地分析。《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正是認真探析了學習這一重要的教育現象,它揭示了許多十分有學習天賦的孩子卻被送進學業殘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劇根源,尤其是介紹了家長如何去發現你的孩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以及介紹了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的七種不同的方法。 這樣的匠心獨到的指導,無論是對孩子正在接受厭學煎熬的孩子的家長,還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學習成績優秀的小孩的家長,都有開闊思路、糾正偏差的效果。

這本書很值得大家一讀!

學者、教者、智者——讀教育專著有感

在我看來,讀書是一種幸福,一種樂趣,更是一種享受〕這學期,學校佈置了讀專著談體會,粗略瀏覽推薦書目,專心閲讀教育專著《新教育之夢》、《給教師的一 百條建議》、《教育的55個細節》、《愛的教育》等,邊看邊與平時教育相比較,有了感觸,有了共鳴。這些書在教我們如何當一個好老師的同時,也教會了我們 如何做人。

一、做一個不斷進取的學者

海納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無邊。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就應該是一個不斷進取的學者,向前輩學習,向優秀者學習,甚至向我們的學生學習。

“教育在歷史上第一次在為不可知的未來服務,教師和學生間的代溝從來沒有像今天那麼大,教師第一次不得不拋去因經驗豐富而擺出的架子,虛心向孩子學。這是 我們怕見到而不得不見到的一幅圖景。教師此時有‘一桶水’也是不夠用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面對我們的學生,面對他們突然冒出的新花樣、新想 法,我們常常會發出感歎:現在的學生啊,我們常常有無所適從的感覺。這時,你的腦海裏應敲響警鐘:你已經落後於你的學生了。

在教育新形勢下,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教者,學習是唯一的途徑:學習,學習,再學習;以平常的心態對待學習,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氣躁;從錯誤_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

二、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者

人沒有了思想,根本就屬於酒囊飯袋、行屍走肉教師沒有了思想,就不能稱其為教育者。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學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 需要有成千上萬有思想的教師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育者,具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用思想去重塑我們的教育行為,“觀念改變,行動改變;行動改變,命運改變”。二 是用思想陶冶學子的心靈。只有思想才能滋養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熠熠生輝,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豐 富、獨到、深刻的思想來鼓舞人心,我仁的工作,我們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們才真正無愧於上蒼給予我們的—不可重複,不可替代,無比井貴的生 命。

三、做一個寬容的智者

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有一條就是寬容在《中國教師缺什麼》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很欣賞:土地寬容了種子,才擁有了收穫;大海寬容了江河,才擁有了浩 瀚;天空寬容了雲霞,才擁有了神采;人生寬容了遺憾,才擁有了未來。寬容意味着承認兒童的差異,承認兒童的未完成狀態。教育應從寬容開始。寬容地對待自己 的學生,你會得到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喜悦;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時,就是科 學地看待教育過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説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裏有愛迪生。”

對待工作如此,對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難免有許多不如意,同事相處、朋友相交,難免有一些誤會,但如果能用寬容的心對待一切,那麼,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有人説,人生有三大境界,一是物質人生,二是藝術人生,三是宗教人生。宗教人生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可能一輩子也達不到,但追求一種快樂的讓心靈釋放的藝術人生還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多讀書。作為教師,尤其要多讀教育類書籍。

願讀書能讓我們的人生充滿智慧。

2023語文教育教學心得體會 篇19

隨着時代的發展,只會埋頭苦幹的教師已經不能適應改革的步伐,他們古板的教學方式也會受到現代學生的厭惡,所以他們的教學大部分是無效教學。新時代的教師應在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指導下,學會工作,學會學習,並學會有智慧地“偷懶”。

首先,教師要培養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意願,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要創造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相關的學習策略。其次,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採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並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學生遵守紀律,與他人友好相處。最後,教師要把着力點放在引導轉化上。

在課堂上,由教師主導的課堂應逐漸讓學生來替代。教師只負責把當堂課的新授知識教授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去把握重點與難點,併發揮優生的作用,讓他們當小老師,帶動那些接受能力差的學生,使他們互幫互學、互相合作。這樣,教師“懶”了,課堂活了,學生樂了,學習效果明顯了,這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學。

今後,我將樹立有效教學的理念,強化有效教學的意識,在學習、自查、反思中提高自己的育人能力和教學水平。主動反思課堂上哪一個環節啟發了學生?那一部分是教學的亮點?什麼樣的問題學生喜歡答?那一部分教學效率高?下節課如何改進……實實在在的把有效教學策略落實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yu/epr97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