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育心得體會 >

教育教學論著心得體會範文3篇

教育教學論著心得體會範文3篇

認清可持續發展的長期性、應用性、循環性三個特徵,是開展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面是本站帶來的教育教學論著心得體會,歡迎大家閲讀。

教育教學論著心得體會範文3篇

篇一:教育教學論著心得體會

十一長假期間,我讀了《教育與人生——葉聖陶教育論著選讀》。我由衷地敬佩這位世紀老人對20世紀中國教育做出的卓越貢獻,讚歎他的偉大思想和超凡智慧仍然對新世紀的教育具有振聾發聵的巨大影響。也如該書編者概括的:“葉聖陶教育思想本質上是一種教育改革思想,是一種與時俱進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教育改革思想。” 真是“葉老不老,永遠的葉聖陶!”輕輕合上書,不僅讓我對“教育與人生”有了新的思考……

好人生是我們每一個人孜孜以求的。好教育引導人們求真向善臻美,引導人生向自由與光明的境界緩緩飛昇。好教育是為了人生的教育,而不是為了任何外在目的的教育。對美好人生充滿嚮往,充滿信心,無限相信良好教育的力量,是一個真正的教育者的精神修養。

教育對人生到底應該起什麼作用呢?葉老在1934年時就已經闡釋過教育與人生的關係:“以教育認識自己,以教育革新自己,以教育成就自己。”“學校教育的目的就在於使學生養成正確的人生觀”,這些觀點今天看來,不算老生常談,自有其積極的時代價值。

教育要着眼於學生的人生,着眼於學生的成長和終身發展。這是葉聖陶先生一貫的教育思想。葉老在《假如我當教師》一文中,再次鮮明地申述了這一思想:“我如果當中學教師,決不將我的行業叫做‘教書’,猶如我決不將學生入學校的事情叫做‘讀書’一樣。書中積蓄的古人和今人的經驗,固然是學生所需要的;但是就學生方面説,重要的在於消化那些經驗成為自身的經驗,説成‘讀書’,便把這個意思抹殺了,好像入學校只須做一些書本上的功夫。因此,説成‘教書’,也便把我當教師的意義抹殺了,好像我與從前書房裏的老先生並沒有什麼分別。我與從前書房裏的老先生其實是大有分別的:他們只須教學生把書讀通,能夠去應考試,取功名,此外沒有他們的事兒;而我呢,卻要使學生能做人,能做事,成為健全的公民。”讀到這些文字,不禁唏噓再三,感慨萬千。教師要高度重視“身教”,加強自身師德建設。

我們常説,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可見教師對培養人才的重要作用。時代的發展,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新時期的人民教師進一步樹立愛國敬業的崇高的職業理想,志向高遠;要求我們廣大的教師遵循教育規律,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忠於職守,甘於奉獻;要求教師要熱愛學生、關愛學生,以人為本;要求教師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真正做到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要求廣大教師終身學習、不斷學習、與時俱進。這些要求不是教條,而是公眾對教師的要求,是整個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教育的發展對教師的要求,是一種客觀的、內在的要求。

葉聖陶先生在《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一文中指出:“教育工作者必須為當前的受教育者着想,將來攀登新高峯窺見新奧祕的正是他們,非趁早給他們打基礎不可。基礎怎麼打?還是身教為要。事事不馬虎,樣樣問個為什麼,受教育者看在眼裏,印在心裏,自然而然會養成鑽研探索的良好習慣。”葉老認為,“以身作則”是極其重要的守則,是任何人都應該履行的,“教師尤其應當如此”。葉老多次談到,教育者自己要為受教育者作出榜樣來,讓受教育者自動仿效,收到的效果當然比光憑口説深切得多。在加強師德建設的今天,葉老的這些觀點無疑仍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葉老説“在教育方面,什麼學制、課程、訓導綱要、教科書籍,比起教師來,都居於次要地位。”是啊,教育事業是要靠一代一代的教師去做的。古人曾經説過“一個優秀的教師能影響一代一代的人才培養,一個差勁的教師是誤了一代又一代的子弟。”作為當代的我不想“誤人子弟”,所以不能只等旁人來“覺我”,要靠自己覺悟。正如葉老説的“凡是人生的一切,從‘外鑠’得來的,雖言表名理,行合正誼,也不過是被動的;若是從‘自覺’得來的,便靈心澈悟,即知即行。”

新課程的開放性、研究性、選擇性、多元化、尊重學生個性差異等諸多特性使我面臨着更為嚴峻的挑戰。“教育與人生”,讀這幾個字只要幾秒鐘,但是要搞好教育,譜寫好美妙人生卻是一個大工程,要下功夫。作為教師的我,要承認自己在某些知識和經歷方面的欠缺,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縮短知識更新的週期。一次性學習的時代已經過去,身為教師的我必須持久地學習,並且在讀書學習的同時不斷進行理論研究、實踐反思和感悟積澱,才能學得真知,悟得真理,進而厚積薄發,才能成為博學多才,腹有書卷氣的教師。我更要鋭氣昂揚,跳出樊籬,敢教敢試,永不言敗,教出個性。也許,我只能是一名普通的國小語文教師,但為了一班一班學生的“人生”,也為了我的教育人生能出點彩色,我要堅持自覺修煉“為人生”的各種素養,提升自己,要讓我的教育教學達到最佳的效果。

篇二:教育教學論著心得體會

閲讀學習了《國小教育教學理論》這本書之後,我感觸頗深。

現代的素質教育要求面向全體學生,要尊重每一位學生,注重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課堂教學中也要面向全體學生,為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創造條件,最大限度地開發每一個學生的潛能。書中提到的使用於日常教學中的媒體教學能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給他們以產生更大的思維空間。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習積極性也就提高了,學習也變得主動起來。運用教學媒體,不僅給教學過程增添了色彩,更為學習效果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我從中懂得了教學媒體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更應該更好的駕馭。板書和投影也是教學媒體中很重要的一環,通過板書和投影,把教學內容很清楚的呈現給學生,有助於學生更好的理解與體會。而好的板書也可以讓教學內容給學生留下很深的印象。

教育理論中所倡導的終身學習理念對於我們的教育教學以及我們自身都頗有重要意義。常言説“活到老,學到老”,作為教師我們更要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的頭腦,使自己的思想不斷地更新,與時代同步。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將貫穿於人的一生之始終,一個真正的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時代也伴隨知識經濟時代同時降臨。教育必須正視現實,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使其形式靈活多樣,促進社會學習化、學習社會化。所以作為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創新,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學習和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通過思想的內化來指導實踐,才能創造新的教育教學方法,適應時代的要求,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

在競爭日益激烈並講求實效的今天,我們要理論聯繫實際,認真學好教育理論的同時,努力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還要不斷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質。

篇三:教育教學論著心得體會

蔡元培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被毛主席譽為“學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一生追求民主自由,提倡興教育以救國,倡導以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為急務,以道德教育為中心,以世界觀教育為終極目的,以美育為橋樑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教育方針,初步建立了資產階級的新教育體制。他學貫中西文化,主張教育改造社會、奠定生活,並努力實踐之,為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留下了一筆寶貴的遺產。

高平叔先生六十年如一日,信守諾言,直至耄耋之年,終於實現職志,編訂好蔡元培“全集”、“選集”、註釋本“文集”等近30種文集。《蔡元培教育論著選》正是蔡元培著,高平叔編訂的文集。

一、追蹤蔡元培教育改革步伐

蔡元培所處的的時代,中國社會正經歷着“三千年未有之奇變”。國弱民愚,清政府媚外妥協,屈服於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蔡元培一生致力於教育改革,主張教育救國論,形成了極為豐富的教育思想,為我們教育改革和發展留下了一筆寶貴的遺產。

他6歲入家塾發矇, 24歲中進士,其後順利地邁上了“學而優則仕”的仕途。直至1898年,蔡元培辭官返鄉,開始委身於新教育,提倡“自由讀書”。他的教育救國論思想在教育實踐中逐步得到發展。1920xx年,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長。為改變北大官僚習氣,整頓學風,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改變學生觀念;不管資歷、學歷,不論黨派,聘用積學而熱心的教員;提倡和助成各種社團,鼓勵和支持創辦各種刊物;倡導和推行平民教育;充實文理法科;溝通文理;採用選科制;創辦研究所;提倡以美育代宗教;主張教育獨立議;開放女禁等,胡適稱蔡元培主持北大的時期為“北京大學的蔡元培時代”。在這一階段,蔡元培教育思想,尤其是高等教育思想,從理論到實踐,都得到前所未有的豐富。

二、認識蔡元培語文教育思想

蔡元培對語文教育有着自己獨到精闢的見解,這與其特殊的個人經歷、時代背景和整個教育思想相關聯。一方面,蔡元培脱胎於舊教育,他本身就是傳統教育成功的典型案例。這也讓他對舊教育之種種弊端有着別人更深刻的認識。另一方面,蔡元培曾委身於新教育,以實踐來充實其語文教育思想。蔡元培語文教育思想作為其教育思想的組成部分,體現着其新教育思想理念與特點。特別是,蔡元培教育思想中的實用主義滲透在語文教育中,就是強調語文的工具性即學文為使人人都能掌握表情達意的工具。美育思想滲透到語文教育,即倡導以語文陶冶人的情操,提高審美情趣,培養健全人格。

他對於語文課程的理解與定位獨樹一幟,提出語文課程的目標是“要全國的人都能寫能讀”。他希望通過掌握語文應用的普及,從而提高國民文化素質,促進國家進步。 “語言者,思想之媒介,猶之錢幣為貨物之媒介”。他説思想可以通過語言這個載體得到傳播。人們在掌握和運用語言的同時,先進的思想也自然在全民之間得到廣泛傳播。很顯然,蔡元培認為,不但語文是使人人都掌握表情達意的工具,而且語言文字的掌握能提高國民思想素質。值得一提的是,蔡元培還認識到語言與思維的關係。“思想如傳熱,無語言以護之,則熱度不高;思想如流水,無語言以障之,則水平如故”。蔡元培認識到語言與思想密不可分,體悟到言語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思維的過程。

而對於語文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蔡元培非常重視自然環境資源作為語文課程資源的一部分,他認為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能夠對語文教育起到事半功倍作用。就像他説的:“我們大家曉得,攻文學的人,不獨要在書本子裏探討,還當受大自然的陶熔。是以求學的環境,非常重要。請看英國牛津大學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他們都設在城外風景佳絕之地因此,這兩個學校裏產生的文學鉅子,亦較別校為多。諸位求學於如此山明水秀之處所,自必興趣叢生,收事半功倍之效。”

蔡元培從時代之需、民族之急出發,提倡教育救國論,希望通過教育開啟民智,培養革新人才。而其語文教育思想也秉持教育救國論理念,站在時代之需與民族之急角度出發,融匯我國優秀語文教育傳統和西方先進教育思想,試圖解決舊教育之種種弊端,建立符合個人、民族和社會生存、發展需要的新語文教育。

縱觀蔡元培語文教育思想,主要表現為滿足人們日常生活需要的實用性、從時代之需出發的時代性、依據科學民主教育理念的科學性、提倡開放語文課程的開放性等特點。

三、讀《蔡元培教育論著選》獲啟示

蔡元培語文教育思想對語文新課程改革有着重要的啟示意義,我從中讀到了以下幾點:

1、兼容幷包,構建開放、有序的語文課程。

兼容幷包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最大特色。推及到語文課程,兼容幷包即要求構建開放的語文課程,即聽説讀寫各種能力並重;論述類、使用類、文學類等多種文本同在;開發各種資源,增強與其他學科的聯繫;中華傳統優秀文化與外國先進文化相融合;增強課程的選擇、拓展學習的空間;白話為主,兼顧文言;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等各個方面。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方面,蔡元培已經意識到自然風光、校園景點、文物古蹟等作為一種隱性課程資源,可增強學生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強化學生的審美創造,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因此,我們應該養成一種強烈的資源意識,努力開發,積極利用。

2、針對語文課程特點和學生身心特點,改進教學方法。

蔡元培主張教學要有科學性,使教學要適應兒童身心發展,崇尚自然,發展個性,在實踐中獲得語文素養。在新課程改革中,我們更應該倡導在教師主導下,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啟迪者,在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更應當教授學法。讓學生在與老師、同學的合作中求得自主探究的精神和能力。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創設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師生在教學活動中是平等的,充分發揮各自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形成教學相長。

3、提高教師素養,轉變師生觀。

蔡元培對“師範”這個職業有着精闢的見解。他認為教師是人類最重要的職業。作為一個教師,既要做到“師”,即學高為師,又應做到“範”,即身正為範。我們可在蔡元培教師觀的基礎上延伸出:教師應努力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順應時代要求,不斷更新觀念,豐富專業知識,改進教學水平;教師應認真讀書,拓寬自己的視野;要鑽研教材,研究教法和學法;應發揮主動性,發揮自身特點和條件,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應創設良好學習環境,關注學生主體多樣性和獨特性;應尊重學生的見解,師生之間教學相長;應參與教學研究,提高自身教研能力;應努力改進課堂教學,使學生實現三維目標;應溝通課內外,利用各教育資源,拓寬學生學習空間,增加實踐機會。

4、編寫現代、科學的語文教材。

語文教材特別是語文教學書是培養人、造就人的,對個人、對社會都又非同尋常的價值。蔡元培雖未形成完整系統的教材論體系,但他認為教材編寫最重要的就是選文。我們選文時應以科學理論為指導,選文要典範,要文質兼美,應有鮮明的時代性、豐富的文化內涵及適應學生心理。教材應突出語文課程的特點,體例和呈現方式應靈活多樣,注重體驗和感悟。教材應有開放性和彈性,不能死死地封閉住教師與老師教學的空間。教材在合理安排課程計劃和內容的基礎上,儘量給地方、學校、教師、學生留有開發和選擇的空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yu/9pmp8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