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育心得體會 >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總結觀後感(精選23篇)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總結觀後感(精選23篇)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總結觀後感 篇1

前階段我有幸拜讀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夢》一書,感慨頗深。《新教育之夢》一書給我們展現了一幅教育的美好畫面,看了使人振奮。該書圍繞構成現代教育諸要素的核心內容—從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學校、教師、校長、學生、父母等方面來寫的,以樸實,通俗的語言剖析總結了現行教育中存在的盲點和缺點,以典型的事例提煉論證了中外教育名家的理念精華。從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提出了理想的教育追求和目標。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總結觀後感(精選23篇)

清晰地記得書中這樣一句話“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用心的前提是什麼?無非就是“愛”,愛這一職業,愛自己的崗位。我們每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的東西是他的職業。你不愛這個職業,這個職業也不會愛你。沒有了“愛”,你就不能從教師這個職業中獲得樂趣。

剛走上工作崗位時的我,是有着自己的目標的。那就是做一名有責任心的好教師,希望自己能教好每一名學生。一轉眼,過去了8年。回憶自己過去的教育歷程,僅用“平庸”一詞即可概括。最大的收穫也僅是幾次獲得“校先進教育工作者”的稱號,充其量算是一個説得過去的教書匠而已。

記得在書中還有這麼一段話:“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因為愛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尤其是我們從事的國小教育。我們面對的是一羣天真可愛的孩子,他們年齡小,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較弱,離開家長和家庭進入一個新環境有太多的不適應,需要我們老師細心的呵護和關愛。面對煩瑣的一日工作,沒有一顆童心、一顆愛孩子的心是不行的。我們只有用全身心的愛去安撫、滋潤每一顆幼小的心靈,才能讓孩子們喜歡你、家長們信任你。我想當我們看到孩子們在自己的精心呵護、關愛下,漸漸地變得聰明能幹、健康快樂的成長時,我們一切的辛勞和付出都是值得的,我們會深切地感受到了一種幸福!

一種其他職業所不能體會到的特有的幸福!

還記得初任班主任,受“嚴師出高徒”的影響,為了維護自己的“師道尊言”,我常常臉似玄冰,冷麪説教,動則呵斥,嘲諷並且以“愛學生,就要愛在心裏”為自己的行為辯駁。漸漸的,我發現學生與我疏遠了,彷彿有一道看不見的牆橫在我們之間,班級工作也越來越難以開展。痛定思痛,深刻的反思後,我發覺自己的“嚴師”理論已經不適應當今的孩子們,我必須來一番徹底的改變。愛孩子,既要愛在心中,也要讓他們看得見,感受得到。我選擇了微笑為溶合劑,用微笑來傳遞着對孩子們的關愛,顯示着對他們的信任,表達着對他們的理解。孩子因緊張答不出問題時,我用微笑表示鼓勵;孩子們做錯事惴惴不安時,我用微笑表示寬容;孩子們有進步時,我用微笑表示肯定與獎勵;孩子們遇到困難時,我用微笑給他們信心和力量……我以一顆愛心真誠地對待學生,學生也把我當成了知心朋友,喜歡上了總是面帶微笑,總能把話説到他們心坎上的李老師。成功了,孩子們第一個給我報喜;受委屈了,找我傾訴;有問題了,找我解決。在與學生和諧的交往中,我體驗到了教書育人的快樂。

成長的經歷讓我慢慢知道了怎樣為人師,今天拜讀了朱老師的著作後又讓我更深一層的瞭解到教師的。一個優秀的教師擁有濃濃的師愛還是遠遠不夠的,在以後的日子中怎樣讓自己成為一個理性和感性、經驗和理論完美結合的孩子們所喜愛的老師將是我努力的方向,就象朱老師書中所寫的那樣:人要會做夢。優秀的教師要永遠伴隨着自己的夢想成長,堅信好夢開始的地方是“理想教育”,為夢奮鬥的結果必將是“美夢成真”!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總結觀後感 篇2

學校開展圖書漂流讀書活動,我有幸閲讀了朱永新所著《新教育之夢》一書,感慨頗深。朱永新教授是我國著名教育學者,他的書中給我們展現了一幅教育的美好畫面,看了使人振奮。《新教育之夢》提出一系列教育的理想,給我們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個觀察和認識教育的新視野、新視角。在我們現在的教育背景理念下,我覺得,朱教授的《新教育之夢》,讓我們教師尋找到了一條突破自我發展的道路,也為今後的教育指明瞭方向。

全書共分十章,分別是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勞動技術教育、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校長、理想的學生和理想的父母。

在《新教育之夢》一書的序言中,朱永新講述了一個令人震撼的真實故事。英國有一個退休老師,在佈滿塵埃的閣樓上整理舊物時,發現了一疊發黃了的舊練習冊。它們是他以前31位孩子的習作,作文的題目是《未來我是——》。31個孩子有31個夢想,有想當總統的,有想當馴狗師的,有想當領航員的,有想當王妃的……那位老師突發奇想:把這些本子重新發到同學們手中,讓他們看看現在的自己是否實現了50年前的夢想。他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則啟事,不久,一封封回信送到了布羅迪的手中,他們中有功成名就的學者、企業家、官員,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一年過去了,布羅迪手中只剩下盲童戴維的作文本。他寫在作文本上的夢想是當一名內閣大臣,他認為,在英國曆史上還沒有盲人進入內閣的先例,他要創造歷史。正當布羅迪猜測着各種可能,滿懷遺憾地準備把作文本送進一傢俬人博物館時,他意外收到英國教育大臣的來信,信中的內容讓他大吃一驚同時也感動萬分。信中説,那個叫戴維的就是我,感謝您還為我保存着兒時的夢想。不過,我已不需要那個本子,因為從那時起,我的夢想一直就存在我的腦子裏,沒有一天放棄過。50年過去了,可以説,我已實現了當初的夢想。今天,我還想通過這封信告訴我其他的30位同學,只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面前。

戴維的行動使朱永新獲得啟迪:誰在保持夢想,誰就能夢想成真;誰能不懈地追尋理想,誰就能不斷地實現理想。

《新教育之夢》中説:“讀書,是孩子們淨化靈魂、昇華人格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因此,實施有效的道德教育,一定要建立起‘書香社會’,建立起‘書香校園’。”“理想的德育,應該重視讓學生與書本為友,與大師對話,在人類優秀文化遺產中淨化自己的靈魂,昇華自己的人格……”因此,我們鼓勵學生大量地進行課外閲讀,並且學校舉行了“圖書漂流”“誦讀經典”活動,大力倡導學生誦背古詩詞,《三字經》《弟子規》《論語》。讀書不僅能提高孩子們的寫作能力,增長他們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夠陶冶情操,淨化靈魂,昇華人格,而這不就是我們做教師的最重要的任務嗎?鼓勵孩子們讀書,也許會使學生的負擔加重一些,但是當孩子們從書中找到了榜樣,當孩子們從書中學會了做人,當孩子們的心靈受到了陶冶,那麼這種所謂的負擔能使他們受益終身,這樣的好事為什麼不堅持呢?我想,今後我們不僅要採取一定的措施堅持鼓勵孩子多讀書讀好書,還要在這方面加強指導。

理想的教師應當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重的老師。清晰地記得作者説過“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怎樣來“用心”對待我們教育,“用心”關注我們的每一位學生。我們的學生在平時學習中,希望老師關注的不單是他們的學習,更希望能多關心他們的生活,多瞭解他們內心真實的想法。

在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很欣賞:土地寬容了種子,才擁有了收穫;大海寬容了江河,才擁有了浩瀚;天空寬容了雲霞,才擁有了神采;人生寬容了遺憾,才擁有了未來。寬容意味着承認孩子的差異,承認孩子的未完成狀態。教育應從寬容開始,老師做一個寬容的智者。

有了夢就會有動力,有希望,新教育實驗的核心理念是師生一起成長,所以,我也一直問自己,在課堂上,我真的關注學生的心靈,體現教育的平等與民主了嗎?在課後,我注重教學的反思並落實在以後的教學中了嗎?教育隨筆我堅持寫了嗎?在這樣的追問中,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堅持從關注學生心靈開始,記下自己教育中的點點滴滴,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和學生一起成長!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總結觀後感 篇3

讀了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之夢》之後,深感受益良多。文中雖沒有洶湧澎湃的語言,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沒有激盪人心的情感,卻宛如一幅新世紀的“清明上河圖”,他用樸素的綢絹做底,用淡淡的墨色着畫,用小橋流水的文字娓娓道來。文中朱老師用他的真誠、用他的人生信念詮釋了他心目中理想的教育。這裏我就採擷一朵最打動自己的浪花,讓她在我拙笨的筆中形成文字。

文中那“如果把人生比作一艘航船,那麼我們每個人就是自己生命之舟的舵手。從我們出生那天,我們就開始駕馭自己生命的小舟,在湖光山色間穿行,航行的路上可能會有詩情畫意,可能會遇到驚濤駭浪,可能會有讓我們駐足的誘人的風景……而誰能最終到達理想的彼岸?關鍵看這個舵手有沒有頑強的毅力,而誰能衝擊風浪,關鍵看這個舵手有沒有堅定的自信。教師就好比舵手,要想實現自己理想的教育,就請揚起自信的風帆吧!”這段話, 它似一盞明燈,在為我的教育、人生導航。

自信是人們賴以事業成功的階梯和不斷前進的動力。這正如法國啟蒙思想家、文學家盧梭所説的那樣:“自信力對於事業簡直是一個奇蹟。有了它,你的才幹就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一個沒有自信的人,無論他有多大的才能,也不會抓住一個機會。”

擁有自信心不僅擁有了良好的性格,更是擁有了人生。

作為一名教師,更要有足夠的自信。因為教師所面對的是正在成長的學生,教師的一言一行,舉手投足,都會對正在成長的他們產生莫大的影響。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在學識上自信,在生活中自信,更要擁有自信的內驅力——那就是不斷完善自己,讓自己胸中有丘壑。課堂是展現教師自信力的舞台,教師要帶着淵博的知識而來,帶着微笑而來,帶着鼓勵而來,在三尺講台上用粉筆做犁,用黑板做土,做一個真正的耕耘者,做一個能“指點江山的”領導者。

作為一名班主任也要有足夠的自信,因為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的管理者。試想一下,一個整天垂頭喪氣、老氣橫秋、叫苦連天的班主任會培養出怎樣的學生呢?這個班中又會有多少個站着喝酒、穿長衫的“孔乙己呢?做為一名班主任要把自信寫在臉上,把微笑寫在臉上,把對生活的熱愛寫在臉上,用一種積極、快樂的心情迎接一天忙碌、充實的工作。

然而,自信雖然每個人都可以樹立,但要真正做到卻並非易事。自信,只有那些勇於面對困難並敢於克服困難的人,才配享有它。我們的生活並不是一馬平川,萬里無雲,而是有激流,有險灘,相當一部分人恰恰缺少這種自信心,一遇波折就悲觀失望、墜落蜕變者有之;稍有不如意就叫苦不迭、乃至喪失生活勇氣者有之;經受不住考驗而失去進取心、對前途迷惘者有之。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要想永遠不遇波折、不遭冷遇、不生煩惱,顯然不可能。關鍵是要有一個正確的選擇。正如唐代大詩人李白所説:“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因此,教師在面對教學、生活上的洶湧波濤,定要堅定信心,樂觀向上,百折不撓,破浪前行!這樣才能掙脱生活中的羈絆,讓理想的教育之夢成真。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總結觀後感 篇4

有機會翻開了那本藍色封面的《新教育之夢》,思想如脱韁之馬,讓我在過去、現實和未來之間穿梭往來。我的腦海中彷彿是一片寬闊的海洋,朱永新作者在平靜的海面上投入一塊石頭,擊起了層層漣漪,向外擴展久久不能平息。而緊緊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樸素而卻又有粘合力的話語:“一個理想的教師,他應該是個天生不安分的、會做夢的教師。”

該書從十個方面談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它有着清新、樸實的語言風格,而字裏行間無不浸潤着作者對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滿着對教育熱愛的激情。這深深地感染了我,讓我對教育書籍有了不同的認識!該書摒棄了“書齋式”研究,紮根教育的沃土,圍繞構成現代教育諸要素的核心詞彙——德智體美勞課程、學校、教師、校長、學生、父母等,以對教育的至愛、激情、理性和建設態度,向我們描繪了理想的“教育圖景”,闡述了作為教師、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 官員的教育主張 。

這是一本寫給“教育”的書。它的大部分章節都是從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現象入手,然後分析其弊端,並給出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它像一盞明燈,為我們的教育導航。如《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一篇中這樣一段話:一名理想的教師,應該不斷地追求成功,設計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擊成功。因為人來到世上並不知道他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只有去撞擊每一個可能成功的暗點,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師有這樣或那樣的衝動,有這樣或那樣的撞擊,是難能可貴的。當一個教師停止了撞擊,就意味着他對生活失去了意義,對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給了我激勵和希望。從作者的自我簡介中知道,特殊的時代給了作者特殊的經歷,他能從一個普通人成為一位教育家,這是他撞擊成功的結果。為什麼我就不能呢?我怎樣去撞擊成功呢?我應該怎麼提高挑戰自己?我正在思考着。這些都是我以前所沒有想到的問題,它給了我啟示,為我今後的教育生涯找到了目標。我的目標是不斷尋求突破,找尋適當的教育方法。其中又有這樣一段: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後重複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複了一輩子的,他們的成績是不一樣的。給了我警示和啟迪。我應該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學中的得與失,做一個實實在在地教書的人。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總結觀後感 篇5

之所以會對這麼一本書感興趣,原因就是其中的一個字:夢。朱永新的名字在網絡上也頻頻亮相,其言論往往包含着感人的激情,其對教育的理解引起了許多教育者的共鳴。

《新教育之夢》是《朱永新教育文集》十卷本的第一卷。作為開篇,作者以其充滿激情的表述,向我們描述了一個美好的教育之夢。十個章節分別為: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勞動技術教育、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校長、理想的學生、理想的父母。我忽然之間走入了一個美麗的夢幻之中。或許有人會説:這可能嗎?而對我來説:有這麼一個夢想,讓我看到了教育的未來,讓我對未來的教育充滿了希望。孩子們正是因心中有着夢想,最終走向成功之路。難道我們長大了,就應該放棄夢想?

誠然,夢想也許有點遙遠,可是夢想是一個指路的方向。朱永新用他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把許多夢想用現實的小石子鋪就一條通向夢想之路。比如:在理想的德育中,提到:做人為本,不教之教。雖然有點理想化,可仍然是我們在學校教育中可以實踐的。再如在理想的美育中,提出自然美育、生命美育、藝術美育、立體美育、精神美育等諸多理念,實際上是讓我們認識到原來美就在周圍,時刻教育着我們的孩子,關鍵在於我們怎麼去引導,怎麼發現。

對我來説印象深刻的還有關於教師的章節。朱永新老師提出了一個理想的教師的概念。相比之下,一臉慚愧。當年師範畢業的時候,剛剛跨入教育崗位,此時豪情壯志,意氣風發。可初出茅廬的自己,空有激情,卻缺乏足夠的能力應對孩子以及教學。隨着時間的消逝,隨之而消失的是當年的激情。離這個理想的教師始終保持着距離,是一個從起點回到起點的輪迴。我把理想的教師摘錄在此,以此自勉:理想的教師,是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是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是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是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是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是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是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是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

當年的夸父追趕太陽,而無數的教育者則因為對教育的夢想而無畏的前進。朱永新老師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美麗的畫卷,作為一名教育者,我則希望用自己的實踐行動追逐這個夢想。做一名好教師,讓孩子們尊敬,喜歡的教師,做一名好父母,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孩子,讓他們感受到來自於我們教育者的愛。讓那些愚昧、愚蠢的行為遠離我們的孩子,讓我們用夢想的翅膀呵護每一個孩子幼小純真的童真,讓他們快樂地成長。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總結觀後感 篇6

五月份,幼兒園裏組織開展了讀書交流活動,會上一位老師精彩的交流與推薦使我對朱永新老師的《新教師之夢》產生強烈的拜讀興趣。會後,從網上購買了此書,《新教育之夢》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看完後,我的腦海如同平靜的海面上投入一塊石頭,擊起了層層漣漪,久久不能平息。

朱永新是我國著名教育學者、蘇州大學的博士生導師、蘇州市主管教育的副市長。他是全國政協常委,教育部教師專家委員會會員。《新教育之夢》,書中給我們展現了一幅教育的美好畫面,看了使人振奮。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夢》提出一系列教育的理想,給我們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個觀察和認識教育的新視野、新視角。

全書共分十章,分別是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勞動技術教育、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校長、理想的學生和理想的父母。這十個方面構成了校園教育的所有方面,並形成了他倡導的教育是“為了人的一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為了一切人(學校、教師、校長、學生、家長)”的理念和追求。在文後收錄了《新教育實驗的理論與實踐》,這是朱教授主持的一個國家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開題會是在張家港高級中學舉行的。新教育實驗課題有六大行動。即: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熟練應用雙語,建設數碼社區和創建特色校園。現在這個已經在全國各地實驗推廣。

《新教育之夢》一書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以下幾個方面:

1、理想的德育:

朱永新教授認為,理想的德育應該重視在自然活動中養成學生的德行、讓學生與書本為友、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藝、為學生尋找生活的榜樣、科學合理地設置循序漸進的德育目標、重視心靈的溝通、教給學生自我教育的方法、在全社會形成“做人為本”的共識。從而,使全社會形成時空交叉影響的德育優勢力量,使學校形成層次遞進、不斷完善的德育目標體系,使學生感悟道德的境界,昇華自身的人格。

2、理想的智育:

朱永新教授認為,理想的智育應該是充滿民主精神,注重實踐性,更新學習工具,拓寬智育途徑,激發創造,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人,體驗學習的成功,享受成功的快樂,終身擁有科學態度、科學精神和科學的世界觀。從某種意義上講,智育本身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是讓人成為“人”的手段。

3、理想的體育:

朱永新教授認為,理想的體育應該能體現奧林匹克精神,磨練學生的意志,學會公平、公正的觀念等,使學生能自我調節、自我完善,養成誠實、堅忍不拔的品質。正如朱教授所説的:如果你想擁有健康的心靈,如果你想擁有強壯的體魄,如果你想擁有成功的人生,請參加體育活動吧……

4、理想的美育:

美是一種形式,也是一種價值,更是一種心靈的體驗;美是創造的源泉,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朱永新教授認為,理想的美育應該是“自然美育”、“生命美育”、“生活美育”、“藝術美育”、“立體美育”、“示範美育”、“精神美育”、“創造美育”。旨在讓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藝術,熱愛生命、激揚生命,激發創造的衝動與慾望,做生活的強者與生活的主人,走向美麗的人生。

5、理想的勞動技術教育:

朱永新教授認為,首先應該把學生培養成合格的勞動者,然後才能使他們成為優秀的人才。理想的勞技教育,應該培養學生以勞動為榮的觀念和態度,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積極參加各種有益的社會勞動實踐活動,形成良好品德和個性心理素質。

6、理想的學校:

朱永新教授認為,理想的學校應該是一所有特色的學校、一所有品位的學校,應該有一個富有人格魅力、有遠大理想的校長,一支創新型的、有活力的教師隊伍,一批善於探索、具有良好習慣的學生,一個面向所有學生的校本課程體系,一個永遠對學生開放的圖書館和計算機房。優質的學校是人才的搖籃,是孩子們的天堂,也便是朱永新教授心目中的理想學校。

7、理想的教師:

朱永新教授認為,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一個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一個充滿愛心的教師,一個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一個勤於學習的教師,一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教育是永恆的事業,全體教師的追求,會在校園裏燃起理想的火花,從而使我們的民族燃起理想的火花。

8、理想的校長:

朱永新教授認為,未來中國的教育家首先將從無數優秀的校長中誕生。理想的校長應該是一個具有奉獻精神和人文關懷、珍惜學校的名譽勝過愛護自己的眼睛和自己生命、具有獨特辦學風格、有極強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善於協調上下左右關係、重視教育科學研究、能給教師創造輝煌舞台、能使學校具有優美的自然環境和濃厚的文化氛圍的校長。

9、 理想的學生:

朱永新教授認為,理想的學生應該熱愛生活、朝氣蓬勃、積極進取、敢於創新、自信自強,應該有廣泛的興趣和愛好、善於與人合作、善於學習、善於思考。學生的發展與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息息相關,緊密相連,教育的真諦是要把學生塑造成未來社會的頂樑柱,而未來社會的頂樑柱就需具備以上的優秀素質。

10、理想的父母:

由於現在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是學校教育,形成了家庭教育的誤區。為了更好地教育好孩子,必須更好地提高父母的素質。朱永新教授認為,理想的父母應該有着和諧的家庭關係,以平等的身份來對待孩子,善於發現孩子的天賦,善於挖掘孩子的潛能,決不吝嗇自己的表揚和鼓勵,富有教育機智,配合學校對孩子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教育,從而讓孩子輕鬆、自由、愉快地成長。

在《新教育之夢》一書的序言中,朱永新講述了一個令人震撼的真實故事。

英國有一個退休老師,在佈滿塵埃的閣樓上整理舊物時,發現了一疊發黃了的舊練習冊。它們是他以前31位孩子的習作,作文的題目是《未來我是———》。31個孩子有31個夢想,有想當總統的,有想當馴狗師的,有想當領航員的,有想當王妃的……

那位老師突發奇想:把這些本子重新發到同學們手中,讓他們看看現在的自己是否實現了50年前的夢想。他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則啟事,不久,一封封回信送到了布羅迪的手中,他們中有功成名就的學者、企業家、官員,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

一年過去了,布羅迪手中只剩下盲童戴維的作文本。他寫在作文本上的夢想是當一名內閣大臣,他認為,在英國曆史上還沒有盲人進入內閣的先例,他要創造歷史。正當布羅迪猜測着各種可能,滿懷遺憾地準備把作文本送進一傢俬人博物館時,他意外收到英國教育大臣的來信,信中的內容讓他大吃一驚同時也感動萬分。

信中説,那個叫戴維的就是我,感謝您還為我保存着兒時的夢想。不過,我已不需要那個本子,因為從那時起,我的夢想一直就存在我的腦子裏,沒有一天放棄過。50年過去了,可以説,我已實現了當初的夢想。今天,我還想通過這封信告訴我其他的30位同學,只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面前。

戴維的行動使朱永新獲得啟迪:誰在保持夢想,誰就能夢想成真;誰能不懈地追尋理想,誰就能不斷地實現理想。

朱教授在書中説,讀書需要良好的環境,也需要條件的便利,因為便利會使讀書變得輕鬆愉快。朱教授在美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等國考察中就充分感受到了這種便利所帶來的愉悦。比如在美國,你只要持當地人寫給你的信,就可以到圖書館借書。還書也無需辦理什麼手續,尤其是社區圖書館,門口都有一個還書的箱子,順手將書往裏一扔即可。所以,他很希望學校圖書館和閲覽室裏一個開放的空間,供學生隨時閲讀。這樣,既省卻了煩瑣的借閲手續,又沒有了開放時間的限制。有人擔心如此狀態有可能造成圖書的丟失。但朱教授卻説:“我們應該相信孩子。即使有的孩子真的把書拿回自己的家裏,説明他非常喜歡這本書。孔乙己還説竊書不算偷呢,孩子愛書就更不是什麼壞事情了。”

讀了《新教育之夢》我才明白愧疚的真正原因,那就是“分數”。原來我一直沒有走出分數的陰影,一直滿足日常經驗的簡單歸納,這樣是永遠不能提高我的教育教學研究水平的,我想到了朱永心教授所説:“理想的智育,應該使教學活動走出分數的誤區,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人文情懷,使學生成為人類文明之火的傳薪者”想到此我很難過,我們多少教師再走我的路,這種平庸教師所走的路,為了分數我們失去的太多,醒醒吧老師們,請你們讀一讀〈新教育之夢〉吧!他能給你許多啟迪。追尋理想劉國雲我幾乎是帶着一種近乎虔誠的崇拜打開《新教育之夢》的,因為,在此之前,隨着學校新教育實驗的逐步開展,我已對“朱永新”這個名字有了一定的瞭解。即便如此,讀完〈引言〉部分時,我仍然被朱教授那追求教育理想的執着和熱誠所打動。書中沒有高深的理論,沒有艱澀的專業術語,一如一位長者亦或一位你熟悉的朋友與你相對而坐,侃侃而談,使你由“迷惑”至“釋然”。

你完全感受不到啃教育理論專著的倦怠,讀着讀着,與大師的對話竟真讓人手不釋卷,難怪這麼多中國小教師喜歡上了它。多年擔任班主任工作,對如何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多少有一些體會,然一口氣讀完〈理想的教育〉這一章時,才真正感受到朱教授倡導的“建築人格長城”的魅力。他説“道德教育應該存在於活生生的生活中,在孩子們與孩子們的交往中。”我想,這也許就是“無痕的教育”吧!可是我們的教師似乎已習慣於説教、灌輸,到頭來苦口婆心嘴脣磨出老繭仍收效甚微,思品課教學〈遵守紀律〉,學生們卻在底下大聲喧譁;語文課告訴孩子們要學會“給予”,可孩子們卻紛紛質疑,認為這樣會被認為是“傻瓜”。“左耳聽,右耳冒”的現象常常困擾着每位教師,為什麼呢?我想,最主要的還是因為我們沒有找到讓學生樂於接受的途徑。朱永新教授認為理想的德育,應該“讓學生與書本為友”“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藝”“注重為學生尋找生活的榜樣““重視心靈的溝通”,還要教給學生“自警、自我、自勵”。這無疑給我們指明瞭德育工作的方法、途徑。也許這只是一種理想化的教育,但是我卻堅定地認為:“誰在保持夢想,誰就能夢想成真。誰能不懈追尋理想,誰就能不斷地實現理想。”這種感觸尤為深刻。

課程改革在全國範圍內轟轟烈烈的開展,我為此歡呼、振奮,更是把新課程標準讀得爛熟。結合自己課堂實踐,以及研究名家的課堂教學,我在自己的教學中依照新課程標準,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設一種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每當有一位“差生”真誠的對我説“老師,如果我有不會的地方,就問你好嗎?”,我的心裏就有一絲欣慰,就有一種成就感。每當我的學生在作文裏寫道:“語文老師總是耐心的引導我們,一直等到我們自己找到答案,而不是説:‘你真笨!這題是這樣的,記住了!給我多寫幾遍。’”時,我就很滿足。可是,現實往往會在追尋理想的路上,設置了許多障礙,讓我一次次的苦思冥想,不得其解。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總結觀後感 篇7

作者朱永新以澎湃的激情把他的教育理想書寫在《新教育》之中,在他的眼中,教育是一首命名為熱愛和未來的詩,教育是一個讓人充滿期待的夢想。一番翻閲以後,他超凡脱俗的熱情和誠懇的文字深深地感染了我,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教育家,在書中,他是這樣向我們暢談着遠大的教育理想,他為我們展開了一幅宏偉的教育藍圖

莎士比亞的詩寫到:“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培根説:“讀書可以怡情養性,可以摭拾文采,可以增長才幹。”在“構築終身教育體系,創建學習型社會”的今天,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尤其要率先垂範,讓讀書成為習慣。開卷有益,學貴心悟。他的著作《新教育》一直放在我的案頭,時常拿來捧讀,總想説點什麼……

一、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

作為教師來説,走上教育崗位以後,必須為自己設置一個一生為之奮鬥的目標。我們中國小教師隊伍中,中青年教師居多,唯有胸懷理想,我們的教育才有希望、才能振興,教師不能滿足於“作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手捧教材,滿堂灌輸,唯我獨尊,否則,我們的事業就會停滯不前,新課改就會出現“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

二、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只有自信,才能使一個人的潛能、才華發揮到極致,也只有自信才能使人得到‘高峯體驗’。培養人就是培養他的自信,摧毀人就是摧毀他的自信。自信是開啟成功之門的金鑰匙,自信的教師會用自信去感染他的學生,自信使師生自強,使他們的才幹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終生受益。我們中青年教師不能滿足於現有的成績,應摒棄“高級評到手,事業到盡頭”之類的短視念頭,要不斷地挑戰自我,敢於超越自我。魏書生説:“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實現對自我的超越。把工作、學習、壓力、打擊、磨難都當作超越自我的階梯,踩着它,一步步地提高自己的素質。超越不是顛覆,不是折騰,不能浮躁,不能沒有根基。”要引導優秀的教師、學生們邁上一個力所能及的台階,再邁上另一個力所能及的台階。一名理想的教師,應該不斷地追求成功,設計成功,而更重要的是撞擊成功。

三、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

競爭基礎上的合作,合作基礎上的競爭,是現代社會的顯著特徵。一個不善於合作的教師,走不了太遠,因為這個社會是需要合作的社會。合作帶來雙贏,校本教研需要建構以校為主的學習型組織、研究型集體,少數教師個人素質雖然很好,但是缺乏合作精神,與別的教師斤斤計較,這樣的教師不會有多大出息。1-1=0,只會嚴重影響工作,傷害彼此,有害無益。人格魅力是我們每個教師應該具有的基本素質,俗言道,同船過渡都是前世所修,與同事處好關係,尊敬領導有助於我們相互協作,共同提高,實現1+1>2的成效。

四、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

愛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正如夏沔尊先生所言,“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我們中國小教師不僅要有一顆愛心,而且要有一顆童心,要學會微笑,對學生充滿人文關懷,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尊敬。少數教師甚至是優秀教師、骨幹教師缺乏愛心,儼然一位“教育警察”,不是肯定成績、激勵學生,而是發現缺點,有意無意地數落學生、挖苦學生,以極端的言語,數十遍乃至數百遍的罰抄對待學生,會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傷害、毀滅性的打擊乃至惡劣的悲劇。作為教育超市的服務員,我們應該修煉好自己的基本人格,從而真正走進學生心靈,關注生命成長。教師愛學生,還表現在教育的民主性上。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命令學生服從,師生之間平等對話太少,教師的“霸主”地位依舊。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就是要求我們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做引領者、激勵者、參與夥伴,引領學生自主學習、感知體驗、交流協作、張揚個性、實踐提高、探索發展。

五、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

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用心感悟,反思前行,教育科研不可畏,積累、沉澱、思考、總結、內化、昇華就是從事教育科研的有效作法。我們要從點滴做起,堅持寫教育札記,攝下自己的得意瞬間,記下自己的某一失誤,錄下自己的困惑,這些就是校本教研很好的素材,是我們提煉案例從事行動研究的源頭活水。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我們的隊伍中不少教師不斷地探索創新,追求卓越,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初嚐了教科研的甜頭。

六、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學習活動是潤澤人的一生中最積極、最有意義的活動。只有學習精彩,生命才會精彩,只有學習成功,生命才會成功。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是我們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學習是一種“解讀”,能推動我們觀念的變革:人本主義、多元智能、任務驅動型學習、建構性學習、發展性評價等先進理念,我們唯有學習才能融會貫通;學習是一種“喚醒”,能激起我們自主學習的願望;學習是一種“整合”,促進我們綜合能力的發展;學習是一種“激發”,能挖掘我們創造的靈感;學習是一種“溝通”,能帶動我們彼此的合作。你不讀《論語》,不讀陶行知,不讀杜威,不讀蘇霍姆林斯基,恐怕很難成為教育家。讀書是一種享受,讀書是一種心境,讀書是一種收穫,讀好書就是與大師對話,品嚐精神的大餐,感受心靈的啟迪。

《新教育之夢》激情澎湃,蕩氣迴腸,氣勢恢宏,凝聚着朱永新先生一腔教育熱血、一份教育詩意、一種教育理想,激勵着我們務實創新,追求卓越,做理想的教師!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總結觀後感 篇8

《新教育之夢》這本書讓我深刻的感受到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激發心靈深處最美好的憧憬。在這樣一個高呼素質教育然而應試教育仍然牽絆着每一個學生和每一個教師的時代,雖然是一個剛剛投入教育事業的新人,應該是有激情有夢想的時候,卻不敢把教育想的很美好,教育是一個富有藝術性的工程,卻更是辛苦的。如果不是因為要寫這一篇讀後感,或許就錯過了一本好書,在拜讀這一本《新教育之夢》的時候,讓我最有感觸的那章理想的美育。以下是我對美育這一章一點淺薄的感想。

1、在注重美育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席勒在《美育書簡》中認為,在力量的王國,人與人以力相遇,因而人的活動受到限制;在倫理的王國中,人與人以法律相對峙,人仍要受到限制;只有在審美的王國中,人可以通過自由去給予自由,因而給社會帶來和諧,也使人成為和諧的整體。這無疑揭示了審美與創造的內在機制,也就是説,通過審美解放了人的感性,激發了人的靈性,開拓了人想象的空間,從而開發了人的創造性。在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中,”創造“已經和”感受與鑑賞”,”表現”等一起作為教學領域的內容,如果在教育的過程中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鑑賞能力,想象能力,而只讓學生成為題海戰術的犧牲品,那這樣的教育是不健全的。

2、理想的美育應該是一種”自然美”。

理想的美育應該是與自然融為一體,與自然和諧,感受自然的靈氣,學生在輕鬆的氣氛中才能真正感受到美。但現在的學生已經遠離了大自然,用“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這句話來形容也不為過。當學生被關在教室裏接受什麼叫美育的時候,早已經不懂什麼是小橋流水的幽雅情趣,什麼是大江東去的磅礴氣勢了。離開了美育的源頭活水----大自然,美育從何談起!

3、通過美育讓學生形成完美的人格。

朱光潛先生有句名言:要求人心淨化,先要求人生美化。毫無疑問,美育的終極目標是指向人性的,學生健康完美的人格是一切美好行為的前提條件,如今,我們已經不再擔心學生的智力問題,而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卻是作為父母,教師更應該警覺的。我們現在的教育太直面現實,有太多社會陰暗面的實況轉播,於是,在孩子們的心中,沒有了純真,沒有了純正,沒有了童話和夢想,沒有了對生命一往情深的哀憐和呵護,以及對人生的憧憬與嚮往。有了完美的人格,才能引導學生走向美好的人生。

如果説,由於種種原因中國的教育曾經忽略了,冷落了乃至拋棄了美的話,而沐浴着新世紀的教育理想之光,我們應該重新開始追尋美,戰線美,創造美,那麼,現在是時候了。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總結觀後感 篇9

偶然的機會,我翻開了那本藍色封面的《新教育之夢》,拜讀後輕輕闔上。然而我的心卻不能隨書頁的合攏而平靜,思想如脱韁之馬,讓我在過去、現實和未來之間穿梭往來。我的腦海中彷彿是一片寬闊的海洋,朱永新作者在平靜的海面上投入一塊石頭,擊起了層層漣漪,向外擴展久久不能平息。而緊緊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樸素而卻又有粘合力的話語:“一個理想的教師,他應該是個天生不安分的、會做夢的教師。”

該書從十個方面談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它有着清新、樸實的語言風格,而字裏行間無不浸潤着作者對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滿着對教育熱愛的激情。這深深地感染了我,讓我對教育書籍有了不同的認識!該書摒棄了“書齋式”研究,紮根教育的沃土,圍繞構成現代教育諸要素的核心詞彙——德智體美勞課程、學校、教師、校長、學生、父母等,以對教育的至愛、激情、理性和建設態度,向我們描繪了理想的“教育圖景”,闡述了作為教師、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 官員的教育主張 。

這是一本寫給“教育”的書。它的大部分章節都是從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現象入手,然後分析其弊端,並給出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

它像一盞明燈,為我的教育導航。

如《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一篇中這樣一段話:一名理想的教師,應該不斷地追求成功,設計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擊成功。因為人來到世上並不知道他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只有去撞擊每一個可能成功的暗點,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師有這樣或那樣的衝動,有這樣或那樣的撞擊,是難能可貴的。當一個教師停止了撞擊,就意味着他對生活失去了意義,對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給了我激勵和希望。從作者的自我簡介中知道,特殊的時代給了作者特殊的經歷,他能從一個普通人成為一位教育家,這是他撞擊成功的結果。為什麼我就不能呢?我怎樣去撞擊成功呢?我應該怎麼提高挑戰自己?我正在思考着。這些都是我以前所沒有想到的問題,它給了我啟示,為我今後的教育生涯找到了目標。我的目標是不斷尋求突破,找尋適當的教育方法。

而《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一篇中又有這樣一段: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後重複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複了一輩子的,他們的成績是不一樣的。給了我警示和啟迪。年輕的我應該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學中的得與失,做一個實實在在地教書的人。

“只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面前。”對於我們所有年輕教育者來説,這既是作者的真誠規勸,更是作者的殷切期望。從本書裏,我還讀出了作者成功的祕訣——不要羨慕別人,不要感歎時運,要做起來,要不停地做下去,哪怕不順,哪怕艱難。

另外,文中作者的一些簡潔而準確的説法,讓我感到很新鮮。如:傳統智育的在造就少數“成功者”的同時,也造就了大批的失敗者,讓大多數學生還在人生的求知階段便成了心靈自卑、個性萎縮的“精神侏儒”。就一個“精神侏儒”是何等的新鮮、形象。

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書中説的那樣“當我們的學生離開校園的時候,帶走的不應該只有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理想的追求。” “一個理想的教師,他應該是個天生不安分、會做夢的教師……人要會做夢。優秀的教師要永遠伴隨着自己的夢想。當生活沒有夢時,生命的意義也就完結了,教育也就沒有了意義!”讀着這些貼心的話語,雖然覺得“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雖然知道夢和理想,理想和現實之間還有距離,但只要我們帶走的不僅是知識的蠟燭,還有理想的聖火,我們的理想之舟就一定能夠在深藍色的知識海洋中,破浪前行,駛向希望的彼岸!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總結觀後感 篇10

前一段時間有幸讀了《新教育之夢》這本書讓我深刻的感受到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激發心靈深處最美好的憧憬。在這樣一個高呼素質教育然而應試教育仍然牽絆着每一個學生和每一個教師的時代,雖然是一個剛剛投入教育事業的新人,應該是有激情有夢想的時候,卻不敢把教育想的很美好,教育是一個富有藝術性的工程,卻更是辛苦的。如果不是因為要寫這一篇讀後感,或許就錯過了一本好書,在拜讀這一本《新教育之夢》的時候,讓我最有感觸的那章理想的美育。

自己的職業是老師,因此“理想的教師”也是讓我特別關注的部分。書中講到:“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對照這裏提到的要求,我身為一名教師,覺得離理想的教師的距離很大。其中有很多要學習。這也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充實自己,不斷完善自己。遇到挫折不氣餒,要總結失敗的原因。要完全做到書中所講的八點,當然這個過程是非常艱難的。但是隻要有這方面的意識,通過自身的努力,會慢慢向理想的教師靠攏,縮小其間的差距。

不過在這其中,我最想做的是一位極有愛心的教師。因為愛可以包容一切,可以逾越一切。教師愛學生,一個佷重要的表現就是相信每個學生。每個孩子都有巨大的潛能,而且每個孩子的潛能是不一樣的。有人可能認為潛能是要靠練習來挖掘,而我認為孩子的潛能要靠愛來挖掘。我愛我的學生,常會有這樣的一個念頭:某一天一個學生割破了手,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的兒子,要是自己的兒子割破了手,我會怎麼樣?接下來的一切事情都很自然,學生也覺得你真的是很關心他。以後不管他在學習還是生活上碰到不愉快的事情,他都會找你訴説。師生關係的融洽,正是你首先付出了愛。所以説只要肯愛學生,就會換來更多的愛。

教育離不開愛。愛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説的那樣:“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的工作對象是學生。我們的工作和任務是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師應學會如何去愛自己的學生。

教師愛學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學生。自尊心是人的心靈裏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受辱,輕者就此一撅不振,重者進而憤世嫉俗。現在的學生普遍在家裏被父母長輩溺愛慣了,接受信息的途徑非常多而新潮,對於國小高年級學生處於青春期發育的第一階段的逆反心理很強,經不起教師的批評和責罵。所以只有尊重我們的學生,尤其是學生的人格,才能擁有一羣燦爛的健康向上的學生,也才能為學生所尊重。

教師愛學生,其次,要相信每一個學生。為人師表還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也就是《新教育之夢》上所説的換位思考。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峯”,一件事情,從某一角度看是不可忍受的,而從另一個角度看,卻未必沒有可諒之處。對於個別學生總無法及時完成作業,對於老師而言,這就是一個不認真至少是不重視學習的學生。然而從學生的角度來看,或許有別的原因,可能是客觀原因如家庭因素,可能是自身原因,如這個學生可能上課沒聽懂,作業不會做。也可能是作業量超出了他能負荷的範圍……。作為教師,應設身處地思考,才能解決問題。時時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告誡自己,做到為人師表,尊重學生,相信學生,贏得尊重,贏得信任。

理想確實是理想,真的想做到也許很難,但它又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前進的階梯,這樣不斷前行才會讓我們不斷進步!所以,要做一名理想的教師,首先必須具有遠大的理想,至少要有更高一點的理想以促使自己不斷前行。《新教育之夢》——將時刻警醒着我們去做一個新時代的“理想教師”,培育一羣新時代的“理想學生”。教育的未來充滿陽光。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總結觀後感 篇11

最近,我閲讀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夢》,作者以輕鬆、流暢的筆調從“人文科學、現實生活、教育實踐”等幾個方面,對理想中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進行了極為深刻的闡述;以科學的態度對教師、校長、學校、學生、父母五種教育角色作了細緻的分析和描繪。以誠懇的口吻對各種教育角色加以定位,並提出相應的要求。用心讀完後,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我領悟到了作為一名普通教師,我存在哪些不足,應該怎樣改進與提高,下面僅從幾點加以交流:

一、德育方面

讀完此書,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德育的重要性,也認識到了自己在以往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比如德育,德育目標過大,沒有持之以恆,導致德育工作,所以在以後的德育工作中我爭取做到以下幾點:

1、將德育目標細化、生活化。

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及日常出現問題,制定班規、班訓。比如説:在上課時,要認真聽講、不氣老師、樂於幫助同學,回到家裏幫父母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教育孩子要學會謙讓等等,讓德育不再是空中樓閣,將德育落實到實處。

隨着年齡的整張循序漸進地設置德育目標,形成層次遞進,不斷完善德育目標的體系。

2、讓學生與書本為樂。

建設班級圖書角,建立“書香班級”,讓學生堅持讀書,寫讀書筆記,有自己的座右銘,讓學生養成熱愛讀書的習慣,從書中的心靈的慰藉,從書中到生活的,從中淨化自己的心靈,通過學生自己教育自己,“不教之教”的教學培養。

二、智育方面

1、繼續注重培養孩子能力。

《教育參考》20xx年第4期的評論員寫下了這樣一席話:“教育是人靈魂的教育,而外理性知識和認識的堆積。教育活動關注人的潛力如何最大限度的調動起來並加以實現,以及人的內部靈性與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這當是對理想智育之月的最好註釋。很慶幸自己從教十年以來,一直不喜歡讓學生死記硬背,不喜歡這種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成績,我不喜歡給孩子施加壓力,而是不斷地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鍛鍊孩子的能力,雖然,這樣可能暫時成績,但絕會為孩子今後的德育學習奠定堅實的智力和能力基礎。

2、在課堂教學中。

我把課堂還給學生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與學生共同探討,平等對話,儘量做到因材施教,讓每個孩子都有學習的成功感。“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用成功激勵孩子獲得更大的成功”。發現每個孩子的特長,讓他們有自己的個性。正如先生所説的那樣:“教育沒有情趣,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

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成功的教師,不但應該滿懷激情,要有創造力,有責任感,我想最重要的是對教育事業的愛,有自己的教育理想。未來的教育教應該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愛學生、愛教育。只有愛,才能贏得愛,你愛教育事業,教育事業也會愛你,你才能獲得事業上的樂趣。你愛學生,學生也才會愛你,也才會讓你去和他們交往中忘記了外面的世界,忘記了生活的煩惱。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總結觀後感 篇12

讀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之夢》之後,讓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這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對教育至深的感悟和對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遠矚。 特別是有一章提到“教育離不開愛”。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面對的是學生,學生是有思想、愛憎分明的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師應學會如何去愛自己的學生。下面我就簡單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自尊心是人的心靈裏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受辱,輕者就此一蹶不振,重者會憤世嫉俗。現在的學生尤其國小生普遍在家裏被父母長輩溺愛慣了,逆反心理很強,受不起教師一點點的批評和責罵。所以只有尊重我們的學生,尤其是學生的人格,才能擁有一羣燦爛的健康向上的學生,也才能為學生所尊重。

為人師表還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也就是《新教育之夢》上所説的換位思考。舉個例子來説吧,一位同學總是無法按時完成作業,對於老師而言,這就是一個不認真至少是不夠認真的學生。然而從學生的角度來看,或許有別的原因,可能是客觀原因如家庭因素;也可能是自身原因,如這個學生可能上課沒聽懂,作業不會做;也可能是作業量超出了他能負荷的範圍……。作為教師,應設身處地的思考,才能解決問題。就拿上面的例子來説,如果是家庭因素的,就應找來家長尋求解決的辦法;如果是自身因素學習有困難,學習習慣還沒養成的,則可以通過懇談,鼓勵的方法解決;倘若是最後一個原因,那麼就可以適當調節作業量,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我們教育中的民主精神還不夠,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命令學生服從,師生之間平等對話太少。我們經常抱怨社會缺少一些民主,但是孰不知社會民主的基礎是學校的民主。沒有學校的民主,何談社會的民主。所以我們教師應善於傾聽學生的聲音,可以通過談話,適當的引導,適當的鼓勵,這樣才能更多的瞭解學生的所思所想,不但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也更有利於教師順利的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總之,我們教師應該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愛學生、愛教育。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總結觀後感 篇13

假期裏,我有幸拜讀了《新教育之夢》一書,感慨頗深,心境如潮,思緒萬千,伴隨着書中描述的教育理念,我彷彿飛翔在一個嶄新的世界。如春風希翼無限,如夏日倍感怡然, 如冬日猛然醒悟,作者以輕鬆、流暢的筆調從人文科學、現實生活、教育實踐等幾方面進行了極為深刻的闡述,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127頁“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有心人……記錄教育現實、記錄自己的感受、記錄自己的思考開始。把這一串串的‘珍珠’串起來,那就是一條非常美麗的項鍊”。於是,我嘗試着記錄小班幼兒在園生活的每一天。

9月5日 星期二

早上,我還沒來到教室,就在樓下就聽見了樓上驚天動地的哭叫聲,原來又是陳智高,哭着不肯來幼兒園上學。我來到教室後,發現他兩隻手緊緊地吊在窗架上,一邊哭一邊在地上不停地跳;我走過去,摸了摸他的頭,並且遞給他一張餐巾紙,他理也不理,照舊“唱”他的歌。這時,同班的朱老師開始整隊去外邊,他看見後,趕緊停止了“唱歌”,跟在了其他小朋友的後面,樂顛顛地出去了,在操場上,他象換了一個人似的,不但與同伴一起玩,而且還隨着早操音樂扭了起來。早操做完後,回到教室裏,他又開始了他特有的“獨唱”,但這一次,音調低了,且斷斷續續地。隨着老師圖片的出示,講述精彩的故事後,笑容開始慢慢地出現在他的臉上。

安頓好陳智高後,原以為會風平浪靜一點,沒想到半路上又殺出個程咬金——崔誠銘,這回是他不停地哭着要回家,説是想奶奶了,不管老師如何安慰,就是不管用,反反覆覆地吵着要回家,反反覆覆地説着這麼幾句話,熬到吃中飯的時候也沒有停止哭鬧,我們老師見機給他採用了冷處理的辦法,沒想到,效果倒蠻好的。

又到了放學的時候了,又到了家長向我們詢問幼兒在園一天的時候了,同樣又到了我們疲憊不堪的時候了……

作為幼兒園的老師,我們真的挺忙,上班除了教書育人、備課寫隨筆、佈置環境,另外還得擔當起保育的任務,穿衣、餵飯……回到家裏,照顧孩子,幹家務活等等;生活中,工作上的一切瑣瑣碎碎的事讓我們忙得馬不停蹄,象上緊了發條的鐘表,想停可怎麼也停不下來。記得魯迅先生説過一句“時間如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這句話又讓我覺得自己説“忙”這個字,實在是羞愧啊……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總結觀後感 篇14

有機會翻開了那本藍色封面的《新教育之夢》,思想如脱韁之馬,讓我在過去、現實和未來之間穿梭往來。我的腦海中彷彿是一片寬闊的海洋,朱永新作者在平靜的海面上投入一塊石頭,擊起了層層漣漪,向外擴展久久不能平息。而緊緊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樸素而卻又有粘合力的話語:“一個理想的教師,他應該是個天生不安分的、會做夢的教師。”

該書從十個方面談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它有着清新、樸實的語言風格,而字裏行間無不浸潤着作者對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滿着對教育熱愛的激情。這深深地感染了我,讓我對教育書籍有了不同的認識!該書摒棄了“書齋式”研究,紮根教育的沃土,圍繞構成現代教育諸要素的核心詞彙——德智體美勞課程、學校、教師、校長、學生、父母等,以對教育的至愛、激情、理性和建設態度,向我們描繪了理想的“教育圖景”,闡述了作為教師、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 官員的教育主張 。

這是一本寫給“教育”的書。它的大部分章節都是從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現象入手,然後分析其弊端,並給出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它像一盞明燈,為我們的教育導航。如《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一篇中這樣一段話:一名理想的教師,應該不斷地追求成功,設計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擊成功。因為人來到世上並不知道他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只有去撞擊每一個可能成功的暗點,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師有這樣或那樣的衝動,有這樣或那樣的撞擊,是難能可貴的。當一個教師停止了撞擊,就意味着他對生活失去了意義,對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給了我激勵和希望。從作者的自我簡介中知道,特殊的時代給了作者特殊的經歷,他能從一個普通人成為一位教育家,這是他撞擊成功的結果。為什麼我就不能呢?我怎樣去撞擊成功呢?我應該怎麼提高挑戰自己?我正在思考着。這些都是我以前所沒有想到的問題,它給了我啟示,為我今後的教育生涯找到了目標。我的目標是不斷尋求突破,找尋適當的教育方法。其中又有這樣一段: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後重複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複了一輩子的,他們的成績是不一樣的。給了我警示和啟迪。我應該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學中的得與失,做一個實實在在地教書的人。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總結觀後感 篇15

讀罷此文,周身的血液都在奔騰,漲湧起一種追求詩意教師人生的激情。於是,不斷地尋找朱永新的文章:在《教師博覽》上讀到《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在《新教育週刊》上又讀到《我心中的理想體育》;通過南師大出版社郵購了《我的教育理想》;在南京的一家書店買到了久已渴望的《新教育之夢》------ 《新教育之夢》我讀了一遍又一遍,書中寫滿了我的感受,強烈的共鳴使我愛不釋手。

書的序言《夢想成真》被我用作了國旗下演講;書中的文章我一次次在教師大會上宣講。我第一次讀一本教育著作如此痴迷。 第一次見到朱永新,是在中鋭集團與蘇州市政府聯合主辦的首屆21世紀教育論壇上。大腹便便的形象,充滿睿智的話語,一派學者的儒雅之氣。 一次偶然的機會,與“教育在線”網站結緣,便更多地瞭解了朱永新。我曾一口氣讀完他發在“教育在線”上的所有貼子,有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每天上“教育在線”成了我的必修課,幾乎佔領了我所有的業餘時間,“教育在線”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朱永新的文章、書籍拜讀了許多,但還從沒有聽過他的講演。第一次聽他的報告是在無錫師範學校。聽了整整一天,上午講《中國教育缺什麼?》,下午回答聽眾的提問。

朱永新的激情和博學,使我如坐春風、如沐春雨,對許多教育問題有忽然開朗之感。 朱永新的教育理想不是夢想,是完全能成為現實的。我開始了他的新教育實驗。首先在兒子身上試點。我讓兒子每天背誦一首古詩詞、寫一篇日記。一個學期下來,兒子竟然背了150多首古詩詞,寫了100多篇日記。兒子的人文素養明顯增強。兒子的試點極大地鼓舞了我的信心,更堅定了我對朱永新教育理想的追尋

。我在“教育在線”上發了一個貼子《讓新教育實驗成為我校發展的平台》,大張旗鼓地在全校開展新教育實驗。 有一天,我突發奇想:請朱永新來校作報告。我先給他發了一條短消息,沒想到他很快回信:報告沒問題。XX年2月14日,情人節之夜,朱永新來到無錫南洋,送來了999朵玫瑰。他用兩個小時的時間講述了新教育實驗的意義和具體做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教育日記、聆聽窗外的聲音、生活化英語、嫻熟地利用電腦學習工作、讓每個人成為他自己。又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回答了老師們的提問。朱永新的報告引起了強烈的共鳴,報告會結束了,許多教師還圍着他問這問那,久久不願離去------ 走進朱永新,對教育增添了一份情感;走進朱永新,對教育增添了一份神聖;走進朱永新,對教育增添了一份責任;走進朱永新,幸福從此熙熙攘攘。(諸向陽)

有理想 ——讀朱永新市長的《新教育之夢》隨感 吳江市實驗國小 費建妹 好些年前,在一教室裏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很是魯莽的學生當着眾人的面詢問他的老師:“你教我也有些日子了,今天你就給我個評語吧!”老師抬頭看看這位學生,想想一直以來他的表現,笑了,他説:“如果我講的課已經沒人聽了,我就乘上一艘木筏子到海里尋短見,能夠跟我一起去的,大概就只有你了。”那位學生聽了這話,心裏高興極了,儘管他已經聽懂了老師話裏的意思。老師其實在説:“你呀,除了膽大心粗以外,就沒有什麼可取的了”,但他卻換了一種表達的方式,學生十分樂意地接受了。故事裏的主人公,一位是孔子,一位是他的高徒仲由。從這個故事聯想到我近些日子一直在細細品味的教育著作《新教育之夢》,我有很多感觸。 感觸之一:學生歡迎能和他們平等溝通,尊重他們人格的老師。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總結觀後感 篇16

最近我讀了一本教育專著《新教育之夢》。我用心讀完後,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這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對教育至真的感悟與至純的摯愛,他對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遠矚,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強烈的感覺到,這新教育之夢,她,並不遙遠,她,就在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對教育事業的執着追求中,這夢定能成真!書中提到的新教育實驗六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熟練運用雙語、創建數碼校園、構築理想課堂,使我們這些一線教師眼睛一亮。讀完此書,我一下子被書中那句“中國小搞教育科研,就是應該從記錄自己教育現象,記錄自己的感受,記錄自己的思考開始的,把這一串的‘珍珠’串起來,那就是一條非常美麗的項鍊。”樸實的話深深的感染與震撼了,我們平時不是一直在講科研先導、科研興課嗎?如果我能從教育隨筆,教育日記開始,那不是最真實的科研嗎?從那時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堅持從關注學生心靈開始,記下自己教育中的點點滴滴,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和學生一起成長!

又一次偶然間,我無意中打開了“行知論壇”和“教育在線”,我看到了論壇上很多老師的隨筆,我用心的讀了幾篇,就被老師們精彩、真實的文章打動了,他們對教育深刻的反思和自己獨到的見解令我佩服,他們對教育的執著與真情令我感動。在和學生的心靈溝通中,我更真切的感受到了將自己融在學生中的快樂,在激情飛揚的文字中,我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在孩子的童真童趣中,我的心一次次的被感動,是教育隨筆,教會我更耐心的傾聽孩子的聲音。

在這樣的學習與反思中,我常常在想,新教育實驗的核心理念是師生一起成長,所以,我也一直問自己,在課堂上,我真的關注學生的心靈,體現教育的平等與民主了嗎?在課後,我注重教學的反思並落實在以後的教學中了嗎?教育隨筆我堅持寫了嗎?在這樣的感思中,我不敢也不能將自己定下的目標忘卻——從關注學生心靈開始,記下自己教育中的點點滴滴,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和學生一起成長!這將是我長期而永恆的追求!

感謝《新教育之夢》,她,讓我心隨激情飛揚,夢隨理想共舞,此時我又想起了葉瀾教授的愛:每個學生的心靈都是一片綠葉,每一片綠葉下面都是一個綠色的心靈世界。我願意做一把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和學生一起成長。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總結觀後感 篇17

“教育因為有了理想而更有目標,更有理性,《新教育之夢》讀後感:“心”花開處,夢想成真。”“理想因為有了教育而薪火相傳,色彩斑斕。”“我們不僅要把理想播在學生的心中,更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夢中!”捧讀着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之夢》一書,我有深深的感觸,也激發了我內心深處藴藏的那份渴望。朱教授懷着一顆對教育理想的赤誠之心,以詩一般的語言向我們描述着“新教育”的理想境界。“人要會做夢。優秀的教師要永遠伴隨着自己的夢想。當生活沒有夢時,生命的意義也就完結了,教育就沒有了意義”。儘管説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有些遙遠,但我們生活着就要懷有夢想,工作着還要編織理想,並努力去實現理想。

一、做“理想教育”的追求者。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孩子在離開學校的時候,帶去的不僅僅是分數,更重要的是帶着他對未來社會的理想的追求。教授強調也只有教師的社會責任感才能塑造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教師要有擔當,要勇於承擔面對社會教師所應該擔負的責任,有社會擔當的教師才會培養出具有積極的生存心境,以積極的人生態度對待社會的人。

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學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萬有思想的教師。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育者, 用思想去重塑我們的教育行為,“觀念改變,行動改變;行動改變,命運改變”;用思想陶冶學子的心靈。只有思想才能滋養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熠熠生輝,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豐富、獨到、深刻的思想來鼓舞人心,我們的工作,我們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們才真正無愧於上蒼給予我們的—不可重複,不可替代,無比井貴的生命。

所以,“對一個教師的成長來説,堅韌不拔的意志力非常重要。”

二、做“理想教育”的探索者。

在書中,朱教授明確指出:“知識不過是智者的載體,學生學習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生在獲取只是過程中所得到的獲取知識的能力。教師傳授知識,是給學生進行智力體操的訓練,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們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得以反戰,讀後感《《新教育之夢》讀後感:“心”花開處,夢想成真》。通過智育,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並具備持久的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習情感、堅韌的學習意志,為他們今後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智力和能力的基礎。”

海納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無邊。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就應該是一個不斷進取的學者,向前輩學習,向優秀者學習,甚至向我們的學生學習。

“教育在歷史上第一次在為不可知的未來服務,教師和學生間的代溝從來沒有像今天那麼大,教師第一次不得不拋去因經驗豐富而擺出的架子,虛心向孩子學。這是我們怕見到而不得不見到的一幅圖景。教師此時有‘一桶水’也是不夠用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面對我們的學生,面對他們突然冒出的新花樣、新想法,我們常常會發出感歎:現在的學生啊,我們常常有無所適從的感覺。這時,你的腦海裏應敲響警鐘:你已經落後於你的學生了。

在教育新形勢下,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教者,學習是唯一的途徑:學習,學習,再學習;以平常的心態對待學習,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氣躁;從錯誤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

三、做“理想教育”的實踐者

理想的教師應當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重的老師。 朱教授在闡述“理想的智育”其中提出這樣一個觀點:“理想的智育應該注重協調和諧,融德智體美勞諸育於一體,着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着力於‘合格+特長’的個性養成。”我也十分贊同這一觀點,理想的智育不能狹隘的理解為成績好就行了,我覺得它應該與德、智、體、美、勞融為一體,試想如果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有成績好,其他方面都不行,這是我們所期望看到的嗎?

《新教育之夢》告訴我,智育不能獨領風騷,也不只是一串阿拉伯數字,或是一紙文憑,一張入學通知書,它“應該超越知識,走向智慧,激發創造,健全人格,為學生將來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堅實的知識能力基礎”;德育不再是空中樓閣,它還應讓學生“自警、自誡、逢勵”,在“陶冶情操、磨礪意志的過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習慣”,讓學生在“自然的活動中養成德性,在遊戲和豐富多彩的自主活動中體驗和感悟道德的境界”;體育不只是追求四肢發達,它應“體現奧林匹克精神,培養學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強’,並能完善自我,體現人性之崇高”;美育不只是提供休閒消遣,它“應該引導和教育學生熱愛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優化生命,激揚生命”。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總結觀後感 篇18

暑假學校領導推薦我們閲讀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之夢》,朱永新老師是新教育改革的發起人,他富有人文精神和創新精神,他對中國的新教育改革做了深刻的探索,他擁有新教育的夢想以及對新教育不懈追求的精神,感動着千千萬萬人的心,讀後感《新教育之夢讀後感2篇》。不管是從教師的角度思考還是從非教師的角度思考,我都覺得看過這本書之後我們都會有更深的感慨,其中包括對新事物的認識、對舊事物的各種不認同吧。也讓從教多年的我今後教育觀注入新鮮的血液。

新教育之夢講述了朱永新老師對新教育的看法、觀點等,其中包括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學校、教師、校長、學生、父母等方面的理想狀態。他闡述了到底什麼樣的德育才是理想的,才是符合時代需要,符合社會發展的。而智育又應該從哪方面去思考,對於在我們國家被忽略的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育我們又應該怎麼樣用全新的眼光視之,以及如何學校應該具備怎麼樣的條件,教師、校長、家長、學生應該具備怎樣的素質,這些種種都關係到我們今後新教育的改革成功與否。

下面我結合看過這本書和自己的想法談一下這些觀點,首先是德育的問題。談到德育,不管是在我國還是其他的國家,不管是從亞里士多德時代還是科技發展的今天,德育問題都是人們一直關注的問題,重視德育我們需要從多個方面去促使其形成,只有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把理論運用於實踐,我們才能提高德育水平,教師能在教學的領域中有所成果。就像書中所説的那樣應該要與書本為友,尋找生活的榜樣等方法去引導學生。而在家長方面也要注重培養孩子的道德教育,比如説見到長輩、同學要問好,做一個有禮貌的乖孩子;或從側面去引導孩子去提高道德水平。

關於智育的問題,我覺得理想的智育可以和朱永新老師所説的那樣,關於智育應當是要超越知識、充滿民主精神的、更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等。從教師的角度講,老師應該要樹立起一種新的教育觀念,要擺脱應試教育的束縛,我從素質教育的角度出發,借鑑國外先進的經驗,把我們的學生培育成不是單單懂考試的機器。從最簡單出發,作為教師首先要從課堂抓起吧,如進行有效教育的模式,小組學習、研究性學習以正確處理好個體與集體的關係、在個性得到發展的基礎上培養團隊意識。在家長方面,我覺得家長應該運用啟發式的方法培養孩子的智育,而不是強迫孩子去參加各種孩子不敢興趣的培訓班,應該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興趣、愛好,從而讓孩子快樂的上學、擁有一個讓人一輩子難以讓人忘懷的童年,這將能更好的培養孩子的智育進入高水平,即使孩子的智育進入正常的發展軌道上。

接着是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的方面。眾所周知,在中國這幾方面都是不怎麼受重視的,我們的體育在走下坡路,當今,我們看到的國小生不是"豆芽苗"就是"柱子",以及大學生的體質較弱,每年的大學生體側都是令人們值得憂慮的問題。至於美育這方面的知識,我們國家的美育、勞動教育技術也沒有得到應有的注重。在中國,沒有形成一種"勞動最光榮"的觀念。

如今,教師、校長、家長、學生在新教育中佔據着主體地位。一個充滿激情的校長才能是一個教師隊伍永遠都有激情、有活力,用心的去對待自己的教育事業,這對學生的健康發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家長要積極配合學校校長、教師的工作,才能讓自己的孩子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中有所收穫。作為學生的一員更要充分的發揮主體能動性,敢於創新、敢於挑戰、成為一個有個性的好學生,這樣才能更好的致力於祖國未來的奉獻中去。

書中還提到的新教育實驗六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熟練運用雙語、創建數碼校園、構築理想課堂,使我們這些一線教師眼睛一亮。營造書香校園,大量閲讀書籍。讀書是一種幸福,一種樂趣,更是一種享受,這也正好和我校所提倡的讀書活動相吻合,大量的閲讀確實會在不同層次、不同方面提升師生們的人文素養。讀完此書,我一下子被書中那句"中國小搞教育科研,就是應該從記錄自己教育現象,記錄自己的感受,記錄自己的思考開始的,把這一串的‘珍珠’串起來,那就是一條非常美麗的項鍊。"而吸引。是啊,我們平時不是一直在講科研先導、科研興課嗎?如果我能從教育隨筆,教育日記開始,那不是最真實的科研嗎?從那時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堅持從關注學生心靈開始,記下自己教育中的點點滴滴,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和學生一起成長!.

總的來説,新教育之夢重在改變觀念,"思想是行為的先導"我們只有改變了各種觀念,才能使我們的教育與眾不同,與時代接軌。新教育之夢也是我們的未來之夢,作為未來教師的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多閲讀、多實踐,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爭取為我們未來的教育做出一點貢獻。有了夢就會有動力、有希望。《新教育之夢》--這是所有老師和學生共同的夢。我願意做一把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和學生一起成長。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總結觀後感 篇19

“教育因為有了理想而更有目標,更有理性,《新教育之夢》讀後感:“心”花開處,夢想成真。”“理想因為有了教育而薪火相傳,色彩斑斕。”“我們不僅要把理想播在學生的心中,更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夢中!”捧讀着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之夢》一書,我有深深的感觸,也激發了我內心深處藴藏的那份渴望。朱教授懷着一顆對教育理想的赤誠之心,以詩一般的語言向我們描述着“新教育”的理想境界。“人要會做夢。優秀的教師要永遠伴隨着自己的夢想。當生活沒有夢時,生命的意義也就完結了,教育就沒有了意義”。儘管説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有些遙遠,但我們生活着就要懷有夢想,工作着還要編織理想,並努力去實現理想。

一、做“理想教育”的追求者。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孩子在離開學校的時候,帶去的不僅僅是分數,更重要的是帶着他對未來社會的理想的追求。教授強調也只有教師的社會責任感才能塑造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教師要有擔當,要勇於承擔面對社會教師所應該擔負的責任,有社會擔當的教師才會培養出具有積極的生存心境,以積極的人生態度對待社會的人。

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學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萬有思想的教師。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育者, 用思想去重塑我們的教育行為,“觀念改變,行動改變;行動改變,命運改變”;用思想陶冶學子的心靈。只有思想才能滋養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熠熠生輝,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豐富、獨到、深刻的思想來鼓舞人心,我們的工作,我們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們才真正無愧於上蒼給予我們的—不可重複,不可替代,無比井貴的生命。

所以,“對一個教師的成長來説,堅韌不拔的意志力非常重要。”

二、做“理想教育”的探索者。

在書中,朱教授明確指出:“知識不過是智者的載體,學生學習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生在獲取只是過程中所得到的獲取知識的能力。教師傳授知識,是給學生進行智力體操的訓練,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們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得以反戰,讀後感《《新教育之夢》讀後感:“心”花開處,夢想成真》。通過智育,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並具備持久的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習情感、堅韌的學習意志,為他們今後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智力和能力的基礎。”

海納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無邊。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就應該是一個不斷進取的學者,向前輩學習,向優秀者學習,甚至向我們的學生學習。

“教育在歷史上第一次在為不可知的未來服務,教師和學生間的代溝從來沒有像今天那麼大,教師第一次不得不拋去因經驗豐富而擺出的架子,虛心向孩子學。這是我們怕見到而不得不見到的一幅圖景。教師此時有‘一桶水’也是不夠用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面對我們的學生,面對他們突然冒出的新花樣、新想法,我們常常會發出感歎:現在的學生啊,我們常常有無所適從的感覺。這時,你的腦海裏應敲響警鐘:你已經落後於你的學生了。

在教育新形勢下,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教者,學習是唯一的途徑:學習,學習,再學習;以平常的心態對待學習,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氣躁;從錯誤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

三、做“理想教育”的實踐者

理想的教師應當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重的老師。 朱教授在闡述“理想的智育”其中提出這樣一個觀點:“理想的智育應該注重協調和諧,融德智體美勞諸育於一體,着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着力於‘合格+特長’的個性養成。”我也十分贊同這一觀點,理想的智育不能狹隘的理解為成績好就行了,我覺得它應該與德、智、體、美、勞融為一體,試想如果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有成績好,其他方面都不行,這是我們所期望看到的嗎?

《新教育之夢》告訴我,智育不能獨領風騷,也不只是一串阿拉伯數字,或是一紙文憑,一張入學通知書,它“應該超越知識,走向智慧,激發創造,健全人格,為學生將來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堅實的知識能力基礎”;德育不再是空中樓閣,它還應讓學生“自警、自誡、逢勵”,在“陶冶情操、磨礪意志的過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習慣”,讓學生在“自然的活動中養成德性,在遊戲和豐富多彩的自主活動中體驗和感悟道德的境界”;體育不只是追求四肢發達,它應“體現奧林匹克精神,培養學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強’,並能完善自我,體現人性之崇高”;美育不只是提供休閒消遣,它“應該引導和教育學生熱愛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優化生命,激揚生命”。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總結觀後感 篇20

《新教育之夢》一書讓我感受很深.這本書中作者站在教育者的角度從德、智、體、美、勞、學校、教師、校長、學生、父母十方面談了自己的看法,也道出了自己對於更高境界的教學方法、教學環境等方面的美好追求。

德育是整個教育的靈魂,它是一門研究人的德性的形成規律的學科。

那麼,怎樣進行德育教育呢?結合作者的看法與我本身的教學經驗,我想談談自己的確看法:

一、以理解、尊重為基礎,以愛心為出發點。

理解就是理解學生的思想實際、心理實際和生活實際。班級德育工作的開展,學生德育素質的提高,必須遵守一切從實際出發這一分析、處理問題的原則。

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和要求、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待人。或許有些老師認為,國小生犯了錯,只要訓斥幾聲就可以了。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作為一名老師,即使學生犯了錯誤,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也應尊重學生的人格諄諄教導學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應。一味的訓斥,只能促成學生逆反心理的產生,更不能用挖苦、諷刺傷學生的心。教師對學生的理想尊重,就會使師生關係更為融洽、愉快。

其次老師要從愛心出發。愛心出發即是進行教育的前提,做為教師,要關心愛護班級的每一個學生,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批評教育,是預防生鐵煉不成鋼,是真心希望學生個個都能健康成長,真心希望學生個個都能成材。老師有愛心,學生也能更加愛戴老師,有利加深師生的感情,以使充分發揮情感教育作用。

二、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作為學生,他的大部份時間是在學校裏度過的。班級即是學生的一個大家庭。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對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作為一個教師,要注意對班風的建設,有了良好的班風,可以使學生在外部的影響中的作用是積極向上的。班風好的班級後進生少,就是因為良好的環境促進了後進生的轉化,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德育素質。

三、培養學生競爭意識和競爭心理。

如何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競爭心理,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課題。為了增強同學們的競爭意識,可以在班級組成若干個學習小組、互幫小組,各小組進行評比,使同學們開展友誼競爭,從小組開展競爭,到好的同學之間開展競爭,中等同學之間開展競爭,較差的同學也不願落後,使比、學、趕、幫在班級蔚然成風,實際上每個同學都願意向上的,都願意成為一個好學生,有競爭就可以不斷產生動力,就能激勵每個學生不斷取得進步,最終促進學生德育素質不斷提高。

最後讓我們攜起手來,勤奮鑽研教科研知識,努力探索、積極進取,為我們共同美好的教育之夢而獻計獻策吧!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總結觀後感 篇21

最近我讀了一本教育專着《新教育之夢》。我用心讀完後,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這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對教育至真的感悟與至純的摯愛,他對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遠矚,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強烈的感覺到,這新教育之夢,她,並不遙遠,她,就在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對教育事業的執着追求中,這夢定能成真!書中提到的新教育實驗六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熟練運用雙語、創建數碼校園、構築理想課堂,使我們這些一線教師眼睛一亮。讀完此書,我一下子被書中那句“中國小搞教育科研,就是應該從記錄自己教育現象,記錄自己的感受,記錄自己的思考開始的,把這一串的‘珍珠’串起來,那就是一條非常美麗的項鍊。”樸實的話深深的感染與震撼了,我們平時不是一直在講科研先導、科研興課嗎?如果我能從教育隨筆,教育日記開始,那不是最真實的科研嗎?從那時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堅持從關注學生心靈開始,記下自己教育中的點點滴滴,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和學生一起成長!

又一次偶然間,我無意中打開了“行知論壇”和“教育在線”,我看到了論壇上很多老師的隨筆,我用心的讀了幾篇,就被老師們精彩、真實的文章打動了,他們對教育深刻的反思和自己獨到的見解令我佩服,他們對教育的執着與真情令我感動。在和學生的心靈溝通中,我更真切的感受到了將自己融在學生中的快樂,在激情飛揚的文字中,我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在孩子的童真童趣中,我的心一次次的被感動,是教育隨筆,教會我更耐心的傾聽孩子的聲音。

在這樣的學習與反思中,我常常在想,新教育實驗的核心理念是師生一起成長,所以,我也一直問自己,在課堂上,我真的關注學生的心靈,體現教育的平等與民主了嗎?在課後,我注重教學的反思並落實在以後的教學中了嗎?教育隨筆我堅持寫了嗎?在這樣的感思中,我不敢也不能將自己定下的目標忘卻——從關注學生心靈開始,記下自己教育中的點點滴滴,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和學生一起成長!這將是我長期而永恆的追求!

感謝《新教育之夢》,她,讓我心隨激情飛揚,夢隨理想共舞,此時我又想起了葉瀾教授的愛:每個學生的心靈都是一片綠葉,每一片綠葉下面都是一個綠色的心靈世界。我願意做一把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和學生一起成長。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總結觀後感 篇22

《新教育之夢》是朱永新教授編著的,今年暑假我有幸得到了這本書,經過一個月的時間,斷斷續續將這本書拜讀完了。

夢開始的地方,是孕育希望的地方,也是奔向光明、理想的起始地點。夢,之所以稱之為夢,是她有絢爛誘人的前景,是那遙不可及的距離,是那心靈一隅中一直在不斷呼喚你的聲音。只要心中有夢,理想也就插上了翅膀。

年幼時,愛對着藍天訴説心中的夢想,諸如得到一塊心愛的糖果,當上班裏的小幹部,評為一學期的“三好學生”……年少時,夢想依然純真,諸如父母口中的考上大學,瓊瑤筆下的浪漫愛情,城市那端的現代生活……後來,夢想一點一點地實現了,如今踏上工作崗位多年,年輕氣盛也在慢慢地消磨退盡,自己,也終將成為芸芸眾生裏,那種及其注重現實,不趕浮想聯翩的人了!終日裏,勤勤懇懇地工作着,急急忙忙地在兩點一線間來回奔波着,以為這就是——神聖的教師職業所該有的該做的。

清晰地記得作者説過“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用心的前提是什麼?無非就是“愛”,愛這一職業,愛自己的崗位。我們每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的東西是他的職業。你不愛這個職業,這個職業也不會愛你。沒有了“愛”,你就不能從教師這個職業中獲得樂趣。

教書會枯燥?是以前的我不曾用心,不曾將愛付諸於行動中;不懂將學習與生活接軌。教師要創造什麼?教師創造知識,教師創造人生。知道自己的職業無尚崇高美好,所以一開始熱情高漲。更把這一切看作是一個瑰麗的夢,決心在其中描繪出燦爛的未來。可日復一日糾纏在“對”與“錯”中,一次次在苦口婆心的勸説中走來,對學生終有了恨鐵不成鋼的無奈與苦惱,遭遇這樣或那樣的困境。“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校園的生活很無奈。”我們竟和重重壓力下的學生髮出了同樣的感慨……再來回憶當時的想法,是覺得自己太計較於“得與失”之間的平衡,卻忘了教師是一個講究奉獻的職業,忘了要“夢想成真”首先必須要對夢進行投資,而再來對照自己所謂的付出。

《新教育之夢》讓我看到了那裏才是夢開始的地方,那裏才有我們師生共同的夢,因為嚮往已久,因為夢裏已尋她千百度,所以而今一旦不期而遇,我們就不禁要為此高呼——“夢”的篇章已經譜成,現在的我們應該用自己的愛心去撥響那美好的旋律,讓這一人世間最動人的夢之曲傳唱地更遠。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總結觀後感 篇23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是抱着一種完成任務的態度去看的,因為要交一篇讀後感。但是在我通讀朱永新的這部著作之後,才發現為什麼學校建議我們來讀這樣一本書。對於像我這樣剛剛走上講台的新教師來説,這確實是一本可讀性很強的書籍。

作者朱永新以澎湃的激情把他的教育理想書寫在《新教育之夢》之中,在他的眼中,教育是一首命名為熱愛和未來的詩,教育是一個讓人充滿期待的夢想。一番翻閲以後,他超凡脱俗的熱情和誠懇的文字深深地感染了我,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教育家,在書中,他是這樣向我們暢談着遠大的教育理想,他為我們展開了一幅宏偉的教育藍圖。

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夢》“教育理想”系列摒棄了“書齋式”研究,紮根教育的沃土,圍繞構成現代教育諸要素的核心詞彙——德智體美勞課程、學校、教師、校長、學生、父母等,以對教育的至愛、激情、理性和建設態度,向我們描繪了理想的“教育圖景”,闡述了作為教師、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員的教育主張。這樣的教育著作因其避免了過多“博大精深”的理論闡述和學術語彙的堆砌而能直指教育實踐本質,引起了一線教師的共鳴,成為廣受歡迎的教育學著作。《新教育之夢》是一本現代氣息濃厚的教育資訊集,一本如何做好教師、好校長、好學生、好家長的“教育指南”。

有人認為朱永新先生對中國教育“理想”有餘,批判不足,這種將理想和批判人為對立的思路殊不可取。我以為,作者之所以有理想,除了“心中有夢”,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現實有缺陷。不破不立,朱永新先生對教育問題的批判不可謂不尖鋭。比如,在《理想的德育》中,他批判説“學生最不滿意在課堂上和辦公室裏用兩種聲音説話的教師,最不滿意用那些連自己也不相信的東西來征服學生的教師,最不滿意那種盛氣凌人、以教育者自居的教師”;在《理想的教師》中,他批判説“我們的不少教師,沒有愛心,不是擔任教書育人的角色,而是擔任‘教育警察’的任務,不是肯定成績,而是發現缺點。在《理想的美育》中,他批判説”我常常看到天真無邪的孩童欣賞昆蟲之間的廝殺,欣賞蚯蚓被踩成兩截之後的掙扎,欣賞受傷後的蝙蝠無助的顫抖……這樣的孩子無論他在學校表現如何品學兼優,我認為其人格構成都是有缺陷的。“他對名校校長們説:”你得意可以,但不要忘形,因為不是你的教學水平特別高,而是你的學生造就了你和你的學校、你的老師。“(《理想的教師》)這些批判因為立足學生、教師、教育研究者、代表社會公平的教育行政官員的角度,所以能直指教育”病灶“,至深至切,刀刀見血!朱永新對於”理想的教師“提出了八點要求。這些要求為我指明瞭努力的方向,同時也讓我對自己的職業有了更深入的認識。”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這句話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任何一個崗位都充滿着競爭,教師間的競爭往往又是多於合作的。目前,教師這個行業的職業特點,工作制度,評價方式都需要競爭。但是作者在書中説,一個不善於合作的教師走不了太遠,因為這個社會是需要合作的社會,社會如此,教師職業也是這樣。從書中,可以看到作者對教師間合作的渴望和信心。”只有雙贏才識真正意義上的競爭“這句話説得多好啊!當今社會除了競爭,合作也是非常重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就呼喚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社會需要合作,教師也要學會合作。教師要成為受歡迎的教師,作者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換位,二尊重,三互惠。這三點建議同樣也在告知人們怎樣學會合作。

如果説今後我還將有夢,那麼我將永遠記住那本書——《新教育之夢》,是它讓我懂得”我們的教育不能沒有夢“,是它告訴像我這樣的新教師應該做怎樣的夢,也將是它激勵我為夢的實現而奮然前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yu/977dj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