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育心得體會 >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高中參考範文精選彙總(通用7篇)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高中參考範文精選彙總(通用7篇)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高中參考範文精選彙總 篇1

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夢》,作者以輕鬆、流暢的筆調從“人文科學、現實生活、教育實踐”等幾個方面,對理想中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進行了極為深刻的闡述;以科學的態度對教師、校長、學校、學生、父母五種教育角色作了細緻的分析和描繪。以誠懇的口吻對各種教育角色加以定位,並提出相應的要求。用心讀完後,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我領悟到了作為一名普通教師,我存在哪些不足,應該怎樣改進與提高,下面僅從幾點加以交流: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高中參考範文精選彙總(通用7篇)

一、德育方面

讀完此書,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德育的重要性,也認識到了自己在以往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比如德育,德育目標過大,沒有持之以恆,導致德育工作,所以在以後的德育工作中我爭取做到以下幾點:

1、將德育目標細化、生活化。

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及日常出現問題,制定班規、班訓。比如説:在上課時,要認真聽講、不氣老師、樂於幫助同學,回到家裏幫父母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教育孩子要學會謙讓等等,用好我們的德育教材,讓德育不再是空中樓閣,將德育落實到實處。

2、讓學生與書本為樂。

建設班級圖書角,建立“書香班級”,讓學生堅持讀書,讓學生養成熱愛讀書的習慣,從書中的心靈的慰藉,從書中到生活,從中淨化自己的心靈,通過學生自己教育自己,“不教之教”的教學培養。

二、智育方面

1、繼續注重培養孩子能力。

《教育參考》20xx年第4期的評論員寫下了這樣一席話:“教育是人靈魂的教育,而外理性知識和認識的堆積。教育活動關注人的潛力如何最大限度的調動起來並加以實現,以及人的內部靈性與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這當是對理想智育之月的最好註釋。一直不喜歡讓學生死記硬背,不喜歡這種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成績,不喜歡給孩子施加壓力,而是不斷地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鍛鍊孩子的能力,雖然,這樣可能暫時成績,但絕會為孩子今後的德育學習奠定堅實的智力和能力基礎。

2、在課堂教學中,我要學會把課堂還給學生,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與學生共同探討,平等對話,儘量做到因材施教,讓每個孩子都有學習的成功感。“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用成功激勵孩子獲得更大的成功”。發現每個孩子的特長,讓他們有自己的個性。正如先生所説的那樣:“教育沒有情趣,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

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成功的教師,不但應該滿懷激情,要有創造力,有責任感,我想最重要的是對教育事業的愛,有自己的教育理想。未來的教育教應該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愛學生、愛教育。只有愛,才能贏得愛,你愛教育事業,教育事業也會愛你,你才能獲得事業上的樂趣。你愛學生,學生也才會愛你,也才會讓你去和他們交往中忘記了外面的世界,忘記了生活的煩惱。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高中參考範文精選彙總 篇2

讀罷此文,周身的血液都在奔騰,漲湧起一種追求詩意教師人生的激情,新教育之夢讀後感。於是,不斷地尋找朱永新的文章:在《教師博覽》上讀到《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在《新教育週刊》上又讀到《我心中的理想體育》;通過南師大出版社郵購了《我的教育理想》;在南京的一家書店買到了久已渴望的《新教育之夢》------ 《新教育之夢》我讀了一遍又一遍,書中寫滿了我的感受,強烈的共鳴使我愛不釋手。

書的序言《夢想成真》被我用作了國旗下演講;書中的文章我一次次在教師大會上宣講。我第一次讀一本教育著作如此痴迷。 第一次見到朱永新,是在中鋭集團與蘇州市政府聯合主辦的首屆21世紀教育論壇上。大腹便便的形象,充滿睿智的話語,一派學者的儒雅之氣。 一次偶然的機會,與“教育在線”網站結緣,便更多地瞭解了朱永新。我曾一口氣讀完他發在“教育在線”上的所有貼子,有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每天上“教育在線”成了我的必修課,幾乎佔領了我所有的業餘時間,“教育在線”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朱永新的文章、書籍拜讀了許多,但還從沒有聽過他的講演。第一次聽他的報告是在無錫師範學校。聽了整整一天,上午講《中國教育缺什麼?》,下午回答聽眾的提問。

朱永新的激情和博學,使我如坐春風、如沐春雨,對許多教育問題有忽然開朗之感。 朱永新的教育理想不是夢想,是完全能成為現實的。我開始了他的新教育實驗。首先在兒子身上試點。我讓兒子每天背誦一首古詩詞、寫一篇日記。一個學期下來,兒子竟然背了150多首古詩詞,寫了100多篇日記。兒子的人文素養明顯增強。兒子的試點極大地鼓舞了我的信心,更堅定了我對朱永新教育理想的追尋

。我在“教育在線”上發了一個貼子《讓新教育實驗成為我校發展的平台》,大張旗鼓地在全校開展新教育實驗。 有一天,我突發奇想:請朱永新來校作報告。我先給他發了一條短消息,沒想到他很快回信:報告沒問題。20xx年2月14日,情人節之夜,朱永新來到無錫南洋,送來了999朵玫瑰。他用兩個小時的時間講述了新教育實驗的意義和具體做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教育日記、聆聽窗外的聲音、生活化英語、嫻熟地利用電腦學習工作、讓每個人成為他自己。又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回答了老師們的提問。朱永新的報告引起了強烈的共鳴,報告會結束了,許多教師還圍着他問這問那,久久不願離去------ 走進朱永新,對教育增添了一份情感;走進朱永新,對教育增添了一份神聖;走進朱永新,對教育增添了一份責任;走進朱永新,幸福從此熙熙攘攘。(諸向陽)

有理想 ——讀朱永新市長的《新教育之夢》隨感 吳江市實驗國小 費建妹 好些年前,在一教室裏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很是魯莽的學生當着眾人的面詢問他的老師:“你教我也有些日子了,今天你就給我個評語吧!”老師抬頭看看這位學生,想想一直以來他的表現,笑了,他説:“如果我講的課已經沒人聽了,我就乘上一艘木筏子到海里尋短見,能夠跟我一起去的,大概就只有你了。”那位學生聽了這話,心裏高興極了,儘管他已經聽懂了老師話裏的意思,讀後感《新教育之夢讀後感》。老師其實在説:“你呀,除了膽大心粗以外,就沒有什麼可取的了”,但他卻換了一種表達的方式,學生十分樂意地接受了。故事裏的主人公,一位是孔子,一位是他的高徒仲由。從這個故事聯想到我近些日子一直在細細品味的教育著作《新教育之夢》,我有很多感觸。 感觸之一:學生歡迎能和他們平等溝通,尊重他們人格的老師。

《新教育之夢》一書中講到:學生最不滿意在課堂上和辦公室裏用兩種聲音説話的教師,最不滿意用那些連自己也不相信的東西來征服學生的教師,最不滿意那種盛氣凌人、以教育者自居的教師,他們會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他們歡迎沒有教育痕跡的交流,歡迎沒有心理距離的對話。是啊!我們國小教師面對的是充滿求知慾望、對老師有着崇拜、信任心理的天真無邪的孩子,即使有的孩子學習習慣沒有很好的養成,思維能力可能不太敏捷,學習成績不太理想,甚至有個別學生行為習慣也不大令老師滿意,但因為他們是孩子,是我們的學生,我們沒有理由也沒有資格去傷害他們,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和他們平等的溝通,嘗試着走進他們的心靈和他們對話。教育需要寬容,對學生偶然的錯誤和閃失,不要過分求全責備,在學生形成良好品行的過程中,尤其需要教師的鼓勵和表揚,學生在接受教師表揚和欣賞中,會自覺地把自己的優點無限放大,對自己表現出強烈的自信,極力使自己優秀,一些不良的品行會在不知不覺中消除。上面這個故事中,如果孔子對學生仲由換一種方式直接批評他除了膽大心粗就一無是處,那麼,我相信,仲由求知的慾望會被無情的扼殺,孔子也不可能成為中國教育史上傑出的大教育家。在我們平時的教育中,我們雖然也或多或少的接受了一些“賞識成功教育”、“新型師生間平等民主式教育”,但根深蒂固的“師道尊嚴”使得我們好多教師觀念未能真正轉變,有些老師還是以成績來衡量學生,很少去發現和挖掘學生(特別是後進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那是一種怎樣可怕的教育!

那些經常受到教師批評的學生,很可能只看到自己的缺點,找不到自己的優點,從而產生一種“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只有自卑,缺乏應有的自信,放棄本身一些固有的良好品質。 感觸之二:教師應努力讓每個學生都享受學習的成功感。《新教育之夢》一書中寫到:教育悲劇的產生往往緣於用一個標準去要求所有的學生,而只有針對每一個學生的實際實施教育,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礎上不斷的提高,這才真正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每一個學生的成功。蘇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讓每個孩子抬起頭來!”,上海閘北八中校長劉京海的“用成功激勵孩子獲得更多更大的成功”。這些教育的至理名言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正是無數充滿個性的生命的存在,這個世界便富有生機而且色彩斑斕。如果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都能設身處地為那些“後進學生”想想:面對老師講授的新課不能理解,面對老師佈置的作業無從下手,面對一張張試卷頭腦中一片空白,這樣長此以往,他們能對學習產生興趣嗎?他們能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嗎?

他們能喜歡上對他們“恨鐵不成鋼”的老師嗎?因此,我認為,轉變“後進學生”的關鍵是幫助他們樹立其學習的信心,使他們和優秀生一樣體驗到學習的成功感。正是因為我們的學生習慣、智商、學習成績等各不相同,但他們都是一個個有着自己想法、思維的獨立的個體,所以,我們所從事的工作是那樣的與眾不同和富有新鮮感,作為老師,不能以一個成績的標準來看待學生,相反,我們要淡化成績,這淡化成績當然不是説我們不要追求好的成績,對於優秀生,我們要注重培養他們嚴謹認真的治學態度,培養他們博覽羣書的良好習慣,培養他們善於合作、不斷超越自我的精神,讓他們在追求真善美中充分享受學習的快樂,體驗成功的喜悦,而不是拘泥於分數,即使有些時候他們的考試分數不是太理想,我們也不必太在意,只要他們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我認為已經很夠了。而對於“後進學生”,我們更要淡化“分數”對他們心靈的摧殘,我們要適當放寬對他們學習的標準,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分層對待,我們要注重培養他們對自己不自暴自棄的自信心,培養他們端端正正的學習態度;培養他們有不懂的內容能主動問老師同學,爭取理解;培養他們敢於正視老師、自尊自信的完美人格;培養他們融入集體的積極向上的心態;培養他們為追求理想而不懈努力的精神與毅力…… 讓我們共同努力,為着共同理想而並肩作戰吧!!!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高中參考範文精選彙總 篇3

讀罷《新教育之夢》,朱永新以澎湃的激情將教育的本質詮釋的淋漓盡致,教育的未來、教育的理想進行了美好的憧憬。朱永新正是懷着一種赤誠的教育理想之心向我們描述着他的“新教育之夢”這本書的引言中用了英國盲人教育大臣戴維的故事---他不斷追尋理想,最終實現了自己兒時的夢想.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誰在保持夢想,誰就能夢想成真;誰能不懈地追尋理想,誰就能不斷地實現理想.

在這本書裏,掩卷沉思,心潮澎湃。它帶給我更多的是憧憬,是信心,是思考……更是心靈深處的豁然開朗。《新教育之夢》一書文筆清新優美,寓意深刻透徹,字裏行間處處洋溢着激情,充盈着詩意,澎湃着理想。朱永新老師從理想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到理想的學校、教師、校長、學生、父母,娓娓而談,讓人感覺猶如與智者交流,又如與長輩溝通。這本書對我印象最深的應是第七章“理想的教師”中的羅列了理想的教師應該是……八點。使我豁然開朗:原來,人生有夢才精彩!

讀着朱老師清新的文章,激起了我對未來的嚮往:和同學們談天説地,聊他們的未來與夢想,望着那張張可愛的面龐;嚮往着美好的教育夢想,憧憬着美好的教育藍圖……學校不再是學生的牢獄,而是他們快樂的天堂,“他們在這裏常歡樂,常驚奇,主動地探索,健康地成長”。教師不再是重複的機械教學,而是充滿激情與理想,追求卓越與創造,為學生打開心靈之窗,開啟詩意田園之門。但是如何成為一個既有詩意又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如何成為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且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如何成為一個充滿愛心又受學生尊敬的教師呢?《新教育之夢》帶給我許多思考。當讀到“一個優秀的教育家,應該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人,應該是一個教育上的有心人。一個之所以能夠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是個有心人。有心就能成功,無心就不能成功”這段話時,深感慚愧。整天泡在學生堆中,與孩子們一起貪婪地享受着成功的快樂,共同體驗着成長路途中挫折和失落,可是很多時候激動了一下,興奮了一下便不了了之,正像書中書説的那樣“這些‘火花’不久就煙消雲散了”。可是成功靠的不僅是智慧,更要靠努力。一個人沒有衝動沒有激情沒有不懈地追求卓越的努力,又怎能會成功?優秀的教師要永遠伴隨着自己的夢想。當生活沒有夢時,生命的意義也就完結了,教育就沒有了意義。”

書,是人生最重要的里程碑,讓我們從這裏出發,去穿越那些偉大的靈魂,去擁抱生命中每一次的綻放。

讓我們重拾自己的夢想,一路不斷地追尋!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高中參考範文精選彙總 篇4

假期裏有幸拜讀了 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夢》,起初拿起書,便被它的封面吸引了,米色的封面上,一行一行灰色的大小不一、深淺有致的文字環繞着”新教育之夢“這一標題,一直向外延伸、延伸……,似乎帶着我的思緒一起在延伸。打開扉頁,仔細的地閲讀目錄,一條一條認真地看,”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品讀中已記不清有多少次在心頭產生了震撼。《新教育之夢》並不是泛泛而談大道理,而是從我們身邊的教育現象入手,進行分析、闡述;以獨特的眼光從一些小事上琢磨到教育的真諦,並運用通俗的手法表達出來,在客觀地分析了現行教育的現實和困惑之後,理智地批評了舊觀念中存在的種種弊端,全方位、多角度地構築了新時代的新教育理念,打破了隔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的城牆。

《新教育之夢》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 吸引我的, 是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展現的當代教育的現實所在。《新教育之夢》在訴説着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 而教育使愛在昇華。 雖然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閲歷不同, 但是閲讀此書我們都會從書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事例,它讓我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們對於教育的一些思索:理想的師生關係、理想的課堂、理想的教師……這麼多理想中的教育,難道就只能成為理想?年少時,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很多的夢想,而且夢想純真,比如曾決心努力學習考上一所好學校,追求作者筆下的浪漫愛情,嚮往城市的現代生活……後來,我們的夢想一點一點地實現了,如今我們早已踏上了工作崗位,自己在教師這一工作崗位上也已經工作了二十餘年,年輕氣盛也在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慢慢地消磨退盡,自己也已經成為芸芸眾生裏,那種注重現實,不趕浮想聯翩的人了!然而我常想:我們終日忙碌的可有價值?價值有多大?朱永新老師説過:”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用心是什麼?用心就是”愛“,愛教師這一職業,愛每一個學生,愛身邊的每一個朝夕相處的同伴,既要愛在心中,也要讓人看得見,感受得到。我們都應該選擇微笑為溶合劑,用微笑來傳遞着對學生、對同伴等的關愛,顯示着對他們的信任,表達着對他們的理解! 理想,是對未來事物的想像或希望。朱永新教授憑着對教育的至愛和理解,利用自己遊學講學、出訪考察的機會,以教師、教育研究者專業的眼光,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理想教育圖景:比如在《理想的師生關係》中向我們講述了教師可以和學生這樣靠近;在《理想的課堂》中向我們展現了怎樣的課堂才富有生命氣息;在《理想的教師》中借各位教師的美文向我們闡述着理想的教師就是一個胸懷理想和詩意的教師;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理想之所以不是空想或幻想,就在於它是有根據的,它是合理的。認真閲讀書中俯拾即是的教育故事、教育案例等教育素材更是讓人受益匪淺,我們每一位教師都將從教育理想中尋找到差距和動力,尋找到職業的魅力和尊嚴!而站在建設與批判的交點上實踐並書寫自己的教育理想! ”只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面前。“對於我們所有年輕教育者來説,這既是朱永新教授的真誠規勸,更是他的殷切期望。從書中,我讀出了朱永新教授成功的祕訣——不要羨慕別人,不要感歎時運,要做起來,要不停地做下去,哪怕不順,哪怕艱難。育人就得從不斷育己開始。在不斷成就自己的同時去成就孩子,這該是做老師的真正幸福。做老師的就是用無私的”愛心“去點亮學生的心靈,讓光和熱不斷傳遞,這才是人類文明得以傳承與發展的根本。

《新教育之夢》一書中告誡我們:理想中的教育”應該超越知識,走向智慧,激發創造,健全人格,為學生將來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堅實的知識能力基礎“;德育不再是空中樓閣,它還應讓學生”自警、自誡、逢勵“在”陶冶情操、磨礪意志的過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習慣“,讓學生在”自然的活動中養成德性,在遊戲和豐富多彩的自主活動中體驗和感悟道德的境界“;體育不只是追求四肢發達,美育不只是提供休閒消遣。 教育是科學,教育是藝術。教師不僅僅在於教給孩子某種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每一個孩子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響着每一個孩子對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達方式,並最終形成他們精神世界中最深層、最基本的東西──價值觀和人生觀。我們教師只有用自己全部的愛,去摸索,去關注,才能無愧於自己的職業!只有在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用成功的教育方法去引導孩子發現成功的學習方法不斷創新,才能無愧於自己的靈魂。

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校長、理想的學生、理想的父母,讓我們欣賞”陽光下最璀璨的事業“的任重道遠與魅力;讓我們在征服崇高與屈服”浮躁“之間選擇;讓我們的思想撞擊出閃閃火花;讓我們的”夢想“奔馳在廣闊的原野。

我們很幸運的,我們趕上了一個好的時代——一個開放的時代,新教育之夢,並不遙遠,她,就在我們共同對教育事業的執着追求中,新教育之路就在我們的腳下。

努力吧—— 高瞻遠矚,做一名有理想的教師;精雕細刻,做一名有個性的教師;融會貫通,做一名有思考的教師;殫精竭慮,做一個會呵護的教師;同舟共濟,做一名會協作的教師;精益求精,做一名會學習的教師!努力吧,有夢就有理想,有理想就有追求,有追求就有成功,我們有理由相信:夢圓未來時分,教育異彩紛呈!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高中參考範文精選彙總 篇5

假期裏,我讀了朱永新寫的《新教育之夢》這本書,我讀得最多的是第七章”理想的老師“和第十章”理想的父母“,因為我不但為人師而且為人母。我的孩子馬上就升入國中了,在教育孩子時,我感到了莫名的壓力,當我讀了朱永新老師寫的”理想的父母“這一章時,我豁然開朗,我尋找到了答案。

一、作為父母,要先教會孩子做人,然後再教會孩子做學問。

朱永新在書中説到:”理想的父母,應該是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努力培養孩子追求“卓越、獨立自主、持之以恆、勤儉節約等個性品質和良好習慣的父母。”我認為這一點非常重要,所謂做學問之前要先學會做人,不管孩子將來在學業上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我覺得培養她健全的人格非常重要。一個人將來會達到什麼樣的調度誰也不知道,但是有了健全的人格,有了良好的心態,有了良好的習慣,才會更好地與人相處,更好地適應社會。

二、作為父母,要給予孩子更多地遊戲和玩耍時間。

朱永新在書中説到:“理想的父母,應該永遠保持年輕的心境,懂得把童年、童心還給孩子,讓孩子輕鬆、自由、愉快成長的父母”。

孩子的童年的時間是很短暫的,作為父母應該認識到遊戲是孩子認知世界、創造世界的源泉,應該放手讓孩子去玩,讓孩子在遊戲中找到快樂,發展自我。但由於教育體制的原因,大多數家長在應試的壓力下把學習看得太重。因此剝奪了孩子大量的遊戲、玩耍的時間,孩子在壓力下變得沉默寡言,這真是得不償失。所以,作為理想的父母,要儘量給孩子更多地遊戲時間和玩耍的時間,讓孩子在遊戲中學會做人,感受生活。

三、作為父母,要能夠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與孩子平等交流。

朱永新在書中説到:“理想的父母,應該是以一個大朋友的平等身份來對待孩子,而不是以長輩的身份來壓制孩子和以棍棒的方式教訓孩子了父母”。其次父母要尊重孩子,在做與孩子有關的事情之前,要能夠與孩子商量,達成共識之後再做,這樣可能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我的孩子和我不止一次地説過:“媽媽,為什麼您和您的學生説話時,態度是那麼和藹,而與我説話時,您的態度卻很生硬。”現在想起這句話,我意識到我做得不對,看來距離理想的父母還有很大的距離,以後我會努力做朱永新文中寫的那樣的理想的父母,我決心把給學生的愛多分一點給我的孩子,這不但是對孩子負責,也是對社會負責,因為“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

總之,教育是一門大學問,作為父母,應該是孩子的後備軍,孩子的支持者,孩子的知心朋友。為了保證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讓我們在坐的所有的教師都努力做理想的父母吧 !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高中參考範文精選彙總 篇6

自從跟隨閲讀地平線計劃,走進兒童母語教育後,漸漸感受到兒童母語教育,不僅需要家教,更重要的是需要師教,這一重擔就在於我們一線的老師,尤其是國小語文老師的工作是否到位。因此,身為教師的我們,自己要先讀書,再自然而然的帶着我們學生們讀書,將人類源遠流長的精華運送給一代又一代的學生,這是一種責無旁貸的義務,更是一種無以言説的幸福和美麗的事情。

寒假用心讀了一本教育專著《新教育之夢》。掩卷沉思,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這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對教育至真的感悟與至純的摯愛,他對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遠矚,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新教育之夢》一書,給了我深刻的感觸,也激發了我內心深處藴藏的那份渴望。“人要會做夢。優秀的教師要永遠伴隨着自己的夢想。當生活沒有夢時,生命的意義也就完結了,教育就沒有了意義”。儘管説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有些遙遠,但我們生活着就要懷有夢想,工作着還要編織理想,並努力去實現理想。

一、努力做“理想德育”的追求者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視德育,都把德育置於一個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全面發展的內容裏也是以“德”為先。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説:“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當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從中可以看出,德育的確應該是整個教育的靈魂。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困惑不解的問題。比如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南轅北轍;有些家長對子女的缺點或錯誤熟視無睹,甚至寵愛有加,那教師的教育還能起作用嗎?又如朱永新教授所説:“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文化和道德相脱節的現象”。看來,德育要深入人心,深入到每個家庭,只有建立起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合力網絡,才能在全社會形成“做人為本”的共識,建築起堅不可摧的“人格長城”。那如何使學生自覺地創造“真善美的人格”呢?作為教師,理所當然地要肩負起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重任,努力做“理想德育”的追求者。教師應該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育條件和環境,開展各種自然的德育活動,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行。例如在我校,每年開展的“學雷鋒獻愛心”活動,傳統節日的紀念活動和“書香校園”讀書活動等,的確使學生的心靈在環境中得到淨化,人格得到薰陶,從而逐步克服自身的缺點,逐漸完善自己。

在德育過程中,教師還必須和學生有一種平等的溝通,一種平等的探討,一起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培養德性。德育需要一種寬鬆、寬容和温馨的環境。例如我班上的有個學生,生性懶散,做事總是丟三落四,學習上更是“得過且過”。我也曾經為他的不努力而大動肝火,傷透腦筋。升入三年級時,他的成績是班上最後第二名。不管是語文還是英語,只要是背和記的內容,他就學得很吃力。但是我發現,他對數學卻很感興趣,每次數學測試都能得到很好的分數。隨後,我耐心地引導他明白“人一己百,奮起直追”的道理,並且不時地在班級裏表揚他在學習上的每一點進步。同學們都十分羨慕他,而這個孩子也更是幹勁十足。最後期末考試,他的各門成績都及格了。他高興,老師高興,同學們也高興。從這一事例上,我更能真切地體會到“平等”在師生之間所處的重要性,失去了“平等、溝通”,失去了“鼓勵、表揚”,特別對於一些常常犯錯的學生,往往會只看到自己的缺點,併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從而放棄了努力。

二、積極做“理想智育”的探索者

在傳統的智育中,教師是真理和知識的化身,是無所不能的聖人;教師的使命就是給學生空蕩蕩的大腦中裝知識。於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顯得順理成章;於是,“填鴨式”“滿堂灌”也變得自然而然……其實,這樣的智育是有害的,對於孩子的發展來説也是非常不利的。在書中朱永新教授明確指出:“知識不過是智育的載體,學生學習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生在獲取知識過程中所得到的獲取知識的能力。教師傳授知識,是給學生進行智力體操的訓練,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們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得以發展。通過智育,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並具備持久的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習情感、堅韌的學習意志,為他們今後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智力和能力的基礎。”作為教學在第一線的教師,更應該積極去嘗試,去摸索,去總結,去反思,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理想智育”的美好境界。比如説,隨着時代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學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獲取許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很多學生家裏添置了電腦,上了網;有的學生的知識面絕不亞於教師,甚至有些高年級學生知道的東西比有的教師還要多。在這種形勢下,就要求教師在教育的同時,也要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做到以前常説的“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現在的教學改革,同樣也需要我們教師具有創新精神,不能單靠以往的“經驗”來進行一如既往的教學。這也正如書中講到的,“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後重複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複了一輩子的人,他們的成就是不一樣的”。因此,我們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用精彩與快樂去吸引學生,讓課堂充滿生氣與活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真正去實現我們的“理想智育”。

三、甘願做“新教育”的有心人

當讀到“一個優秀的教育家,應該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人,應該是一個教育上的有心人。一個人之所以能夠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是個有心人。有心就能成功,無心就不能成功”這段話時,我內心深感慚愧。在日常的工作中,自認為整天和孩子們一起盡情地享受着成功的快樂,共同體驗着成長路途上的挫折與失落。可是很多時候,自己只是激動一下,興奮一刻,難過一陣,後悔一回……也沒有付諸筆端,便不了了之。正像書中所説的那樣“這些‘火花’不久就煙消雲散了”。現在想來,真為曾經流逝的歲月而感慨,真為逐漸模糊的記憶而惋惜。所以,理想的教師應該成為新教育實踐中的“有心人”,要及時地記錄教育現象,記錄自己的感受,記錄自己的思考等。因為,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這成功的背後靠的不僅是智慧,更要靠努力和不懈地追求。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高中參考範文精選彙總 篇7

朱永新的《新教育之夢》,初步瞭解了他的教育理想。讀朱永新的《新教育》,我對新教育的理論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感受頗深。新教育實驗是一個以教師的事業發展為起點,以六大行動為途徑,幫助教師和學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從師範院校走進中國小校園的年輕老師,都滿懷教育的理想:按照自己對"教室"的定義,打造和學生一起快樂成長的"完美教室"。和學生共同學習,教學相長,體驗成長的汗水與歡笑。

可是教育的現實很殘酷,因此對教育理想的堅守就很悲壯。堅守內心教育理想的老師們,要麼為理想英勇地死去,要麼為理想卑賤地活着。在現實面前輸得一塌糊塗,理想被生活磨得面目全非。

於是,大多數老師更會選擇一種更適應現實的方式:為了生存和生活而背叛心靈,放棄理想。相信每個走進教師職業的人都曾擁有過教育的理想,那個時候我們很年輕,不成熟,在殘酷的現實中,那個理想太過遙遠,來不及努力就已經成熟了。成熟就意味着放棄,放棄掉有過的美好理想,然後我們就這樣沒心沒肺地活着。

一直懷揣的夢想,難道就是人生的枷鎖?放棄夢想,卻又心有不甘。誰能夠告訴我們,這種悲壯的堅守,價值何在?教育理想之路,究竟在何方?

畢淑敏在《藍色天堂》中説,旅行是一種學習,它給你用一雙嬰兒的眼睛去看世界,去看不同的社會,讓你變得更寬容,讓你理解不同的價值觀,讓你更好地懂得去愛、去珍惜。旅行讓你以另外一種身份開始一種新的生活,進行新的嘗試,讓你重新發現自己。

其實,學習也是一種旅行,從一個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旅行。學習是一種相遇,是對話,與陌生世界、他人相遇,與自己相遇;與新的世界對話,與新的他人對話,與新的自己對話。康德寫過一篇文章《什麼是學習》,福柯也寫過一篇文章《什麼是學習》,他們都認為學習是與客觀世界的對話,與他者的相遇和對話,與自己的相遇和對話。按照這些關於學習的理論,我們就會發現,學習也是一種旅行。

旅行既要費錢,很多時候還很費力,但是人們還是樂此不疲,因為旅行從來都是旅行者心甘情願的選擇。那麼,什麼時候,學生的學習能夠像旅行一樣,讓學生再苦再累也願意主動投入呢?我們不斷地進行着教育改革,但是對於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始終沒有找到真正有效的方法。

現代心理學和無數的教育實踐證明,興趣是推動孩子探索和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部動力。各種各樣的教學模式大都是形式上的改變,並不能從根本上激發和保持學生持續的學習興趣。那麼,學生的學習興趣應該來自哪裏呢?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説:"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內容的興趣。"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教師通過挖掘學科知識內容本身的魅力,以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打開學生的視野,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對學科內容的深入探究中獲得豐富與充實,這種興趣與快樂才具有持續的力量。很多成功人士往往能夠將這種樂趣保持一生。當一個人能夠終身堅持下去的時候,自然就可以達到極致,達到那個領域最頂級的水平。

愛是因為喜歡,喜歡是因為興趣。對於學生來説,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在語文、歷史、經濟、政治、哲學這些富有人文精神的學科教學中,背誦,默寫,抄寫,填空,照本宣科的講解,標準化的試題答案,我們看到了這些扼殺學生學習興趣,只是有助於直接提升考試分數的方式成為經驗大行其道的時候,就可以明白現在的學生為什麼越來越不喜歡課堂,越來越不喜歡學習。即使被迫坐在教室裏,做出了學習的姿態,其實並沒有真正的學習。也許我們都應該思考一個教育的根本問題:如何讓學習真正地發生?

在哲學課堂上,我給學生講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特別提到人類已經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學習不僅僅只是學生時代的事情,而是伴隨終身的一種生活方式。即使大學畢業找到工作了,工作也只是新的學習的開始。有學生驚歎説:那這輩子豈不太痛苦了!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對學習是痛苦的體驗,即使學生在考試中獲得了分數,這種方式也需要反思和改進。對於教育而言,更可怕的是,在學海無涯苦作舟的觀念指導下,我們認定學習本來就是一個吃苦的過程,於是不斷強化學生這種痛苦的體驗。

西方成功學曾經有一個理論,是説人的差別在於業餘時間,而一個人的命運決定於晚上8點到10點之間。每晚抽出2個小時的時間用來閲讀、進修、思考或參加有意的演講、討論,你會發現,你的人生正在發生改變,堅持數年之後,成功會向你招手。這種業餘時間的學習往往效果特別好,因為是在用中學,而且出於自己心甘情願,沒有任何人強迫。

在互聯網、在線教育、各種社羣爆炸的時代,我們最不缺的就是學習渠道、學習資源了,可以選擇的學習方式非常多,而且門檻還很低。這個時候,只要你想學習,機會隨時就在你手上。關鍵是你願不願意學習,學習的過程是不是快樂而有真正的收穫。

我們的社會已經進入手機互聯網的時代,可是我們的教育確實還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知識的傳授,方式的訓練,已經越來越失去傳統意義上的價值,我們的教育需要進入通過思維和視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讓學生感受學習的充實與快樂,以激活學生學習與成長的內在動力作為教育發展的方向。

通過閲讀《新教育》深刻體會到了朱永新教師的教育理念,我將在今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以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和思想為指引,努力提高課堂教育效率,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讓我們和學生共同成長,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yu/3p4ld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