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師心得體會 >

分享式教學心得體會(精選6篇)

分享式教學心得體會(精選6篇)

分享式教學心得體會 篇1

3月19日,在縣玉沙國小,有幸聽到了來至宜昌天問國小名師團隊帶來的新課程模式――分享式教學。幾位教師用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讓我們欣賞了三堂不同學科的課程。

分享式教學心得體會(精選6篇)

這種分享式教學模式打破了我們傳統的教學方法,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向學生們傳達合作、交流、學習的方法,課文中的字、詞、句、段隻字未提,完全放手讓學生小組自學、交流、彙報,以達到學通課文的目的。整堂做到了有序、有趣、有效,課堂中,孩子們個個善於學習、樂於思考、積極展示。

創造有利於學生主動求知的學習環境,充分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大膽放手,讓學生自行探知,做學習的主人,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才能有好的教學效果。

葉聖陶先生曾經説過:“教者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於相機誘導。”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導師,因為學生不是“空瓶子”,他們是活生生的社會的“生活體”,是有機的種子,本身具有萌發生長的機能。把課堂變成基本上由學生自學的課堂,是教育改革的出發點和歸宿。

“會自學、會討論、會發言、會傾聽”是這種分享式教學課堂常規的重要部分,對提高課堂效率、保證質量非常重要,平時要下足功夫。培養學生能力要從低年級做起,學生的自覺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在教學實踐中反覆訓練、逐步培養起來的,又是在學習實踐中反覆運用不斷提高的。同時,培養自覺能力要貫徹整個教學過程。

聽完三堂課後,心中難免有些疑問:

1、這種課堂模式中,如何落實學生自學中沒有學透的知識?

2、對於我們目前的“大班額”教學現狀,老師在巡視過程中,是否蜻蜓點工水式的照顧到每個學習小組,還是有目的的重點指導幾個小組?

3、這種課堂教學模式,對於略讀課文和側重語文人文性的文本比較適合,對於精讀課文和傾向於語言工具性的文本該如何把握呢?

分享式教學心得體會 篇2

12月27日,我參加了深圳福田區“汪穎(國小數學)教與學方式轉變特色教師工作室”複習課型展示與交流活動。杜郎口中學副校長任景業老師做了有關分享式教學的講座,學習了獨特的教學理念:意識前移、人人蔘與、教師讓座、參與無錯,我也深深記住了分享式教學的前提是我們老師理解、欣賞、認可學生。

接着,聽了天健國小張老師上了一節全新方式的複習試卷講評課,這是節真正把分享式教學付諸實踐的成功課例,給了我不小的震撼。這節課分為以下幾個環節:1、課前,學生針對考試試卷,完成《錯題分析預習紙》,要求寫出錯誤步驟及答案、正確步驟及結果,並進行錯因分析。2、教師整體分析進步與不足之處。3、小組交流個別不懂的或出錯率高的題目,分享獨特的解題方法和策略。4、各小組選取一題在黑板向全班講解。5、重點題目練習考評。整節課老師只有寥寥數語,把課堂、講台實實在在地開放給了學生,每個小組的兩三個代表在講台上分工協作,畫圖、分析、板書、總結、提問,儼然一個個小教授,能把一道題講得清楚、透徹,這得經過多嚴密的思維過程呀!他們還能用自己的錯誤經驗提醒同學,這又是多麼寶貴的學習資源呀!

之後,現場老師與任校長積極互動,我聽到了一些老師獨特、大膽的教學嘗試,如以自由組織小組形式訂正試卷、學生自己錄下分析解題的視頻再全班分享等等,讓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覺。任校長及時、機智、一針見血的互動更另我情緒高漲,內心也充滿着嘗試的激情與對美好的憧憬。

靜下心來,好好想了想應該怎樣在我自己的學生中實施“分享式教學”呢?要真正操作起來,我還是有以下幾點顧慮和疑惑:1、杜郞口經驗很成功,但那畢竟是中學生,如果是在國小階段特別是在低年級大面積實行“分享式教學”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嗎?2、“分享式教學”適合在所有課例中推行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老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就能全部忽略嗎?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要掌握數學的基本方法,在活動中要積累豐富的數學經驗,這些僅靠學生的自我摸索能實現嗎?3、開展“分享式教學”對學生的自制力要求極高,我們怎樣關注那些不愛學習、不聽講的學生?4、怎樣制定出詳細的實施方案與評價機制?

分享式教學心得體會 篇3

12月27日,我參加了深圳福田區“汪穎(國小數學)教與學方式轉變特色教師工作室”複習課型展示與交流活動。杜郎口中學副校長任景業老師做了有關分享式教學的講座,學習了獨特的教學理念:意識前移、人人蔘與、教師讓座、參與無錯,我也深深記住了分享式教學的前提是我們老師理解、欣賞、認可學生。

接着,聽了天健國小張老師上了一節全新方式的複習試卷講評課,這是節真正把分享式教學付諸實踐的成功課例,給了我不小的震撼。這節課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1、課前,學生針對考試試卷,完成《錯題分析預習紙》,要求寫出錯誤步驟及答案、正確步驟及結果,並進行錯因分析。

2、教師整體分析進步與不足之處。

3、小組交流個別不懂的或出錯率高的題目,分享獨特的解題方法和策略。

4、各小組選取一題在黑板向全班講解。

5、重點題目練習考評。

整節課老師只有寥寥數語,把課堂、講台實實在在地開放給了學生,每個小組的兩三個的代表在講台上分工協作,畫圖、分析、板書、總結、提問,儼然一個個小教授,能把一道題講得清楚、透徹,這得經過多嚴密的思維過程呀!他們還能用自己的錯誤經驗提醒同學,這又是多麼寶貴的學習資源呀!

之後,現場老師與任校長積極互動,我聽到了一些老師獨特、大膽的教學嘗試,如以自由組織小組形式訂正試卷、學生自己錄下分析解題的視頻再全班分享等等,讓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覺。任校長及時、機智、一針見血的互動更另我情緒高漲,內心也充滿着嘗試的激情與對美好的憧憬。

分享式教學心得體會 篇4

4月12日,有幸聆聽了任教授的分享式教學研討會,並且觀摩了兩節課,接觸到了分享式教學的一些理念和構建規則,有一些收穫,也有一些困惑。

在整個分享式教學的課堂上,依稀能夠找出我們日常教學方式的影子,只不過,我們並沒有如此的系統化。這種教學方式,對於學生來説,有很多的好處,它的前景是美好的。

首先,它給予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把課堂還給了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要角色,他們學會了質疑,學會了提出問題,在獨立的思考和合作交流中自主的解決問題,並且能夠快樂的分享自己的成果,這樣的形式,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變得濃厚,增強了合作探究的能力,對於學生的表達能力不無裨益。

其次,它能夠讓學生自信,在自信的交流中學會傾聽,學會補充,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學會用自己的知識儲備去解決發現的問題,在寬鬆自由的學習氛圍中,在和同伴的交流與集體的智慧同取得一定的進步。

最後,這種教學方式,對於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並不是按照自己的預設和備課來組織課堂。他必須用自己豐富的知識和機敏的課堂機智,依據學生的發散思維來構建自己的課堂語言,來引導學生在“無序”中走向“有序”,而不至於使學生偏離了方向,教師對於課堂的駕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是的,學生需要的才是最好的。能夠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所得是一件相當快樂的事情。然而,對於這種教學形式,在現實的教學中,我覺得只能是取其精華,借鑑使用。全盤的“拿來主義”對於我們目前的教學來説是不現實的。有很多種方法我們都需要虛心學習,博採眾長,因為教無定法。但是適合自己的,適合學生的才是最好的。對於這種教學形式,我們只是瞭解了表面的東西,對於具體的文本內容,具體到每一篇文章如何實踐,依然模糊不清。例如:學生提出的問題如果沒有價值性,而對於需要學生感悟的一些有價值性的問題如何解決呢?如果不以課文為例教給我們學生一定的表達方法,那學生如何進行讀寫的結合呢?有些文章是需要學生精讀品味的,這樣的文章又如何進行操作呢?總之,當我們無法解決困惑的時候,盲目的模仿只會讓我們迷失了自己教學的方向。不過,對於任何有益的教學方式,都值得欣賞和學習,這確實需要一個過程。

許多事情,是有人在做,才會存在。而許多事情,是有人在思考,才會存在的更好。教無止境,學無止境,一邊學習,一邊思考,讓我們的學生因為我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分享式教學心得體會 篇5

20xx年秋期,我有幸去河南師範大學參加一個多月的河南省國中數學名師培訓。

在這次學習中,我受益匪淺,更是初步認識、瞭解到一個新的教育理念——分享式教學。

任景業專家講的是《尋找適合人的天性的教學方式——分享式教學理論與實踐》。分享學習過程中的思考和經驗,實現共同成長﹑享受認同與尊重的愉悦過程。也就是在教學中,從問題出發,讓學生思考,並展示﹑交流﹑分享自己想法的一種教學方法。

所謂分享式教學,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經過感知、質疑、探究、創新,得出思考成果,然後在全班進行分享的一種教學方式。旨在促進學生思考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生經過交流分享和思維碰撞,擦出火花,萌生靈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自身的價值和成就感,培養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中,最常見的課堂形式大概有兩種:一是,教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二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師生互動。分享式教學探討的是第三種方式,就是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

提出分享式教學的原因包括:分享式教學順應時代的需求;分享式教學有利於自主高效的學習;分享式教學順應孩子的天性。

分享式教學模式的基本結構:教師啟發—學生探究—小組交流—成果分享—反饋評定。

分享式教學最主要側重兩點:一是激發思考的積極性;二是提升學習的成就感。學生只有積極主動思考了,才能更好地培養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敢於質疑的精神。而且通過分享,彼此可以交流心得體會,激發靈感,開闊思路,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彼此不再陌生,不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思維的碰撞和貫通。而且,分享可以使人在不斷獲得成就感的過程中保持前進的腳步。

如何實施分享式教學呢?分享式教學應該做到問題由學生提出,方法由學生探究,給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和平台。其中包括:1.構建分享課堂規則;2.問題提出的指導策略;3.思考動機的激發策略;4.小組合作的構建和指導策略;5.全班分享的指導策略;6.評講的跟進策略。

分享式教學在操作中有幾處關鍵點,即“意識前移,人人蔘與,教師讓座,參與無錯。”

在實施分享式教學前,要讓學生知道,學習過程中要參與分享,要樹立參與分享的意識。我們都知道“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道理,要讓學生能夠參與到分享的過程,有可分享的內容,需要學生先有思考成果,需要讓學生在學習前就帶着分享的意識,帶着任務和職責投入到學習的過程中。

要讓學生人人蔘與分享。人人都有投機心理,人人都會分外關注自己的事情,當分享不能成為每個人必須完成的任務時,人們會抱有投機心理“反正老師不會叫到我”,而影響思維的投入。

讓學生有分享的成果,需要學生自己來思考,自己來創造。為此,老師要讓位。在告之式的課堂上,學生沒有思考,或在問題引導下一步一引的課堂上,學生的思考空間很小,學生在分享時很難有積極的表現。

分享式教學關注學生是否產生了新的觀念,是否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思考,而不在於思考的對錯。杜郎口的課堂中學生參與度高的原因就在於有“參與無錯”的課堂文化。分享式教學,由問題出發,讓學生思考,並讓學生展示、交流、分享自己想法。一節課就是這樣由若干個“問題——思考——分享”的單元組成的。教師最關鍵的是封口,少説。教學中最關鍵的是“分享”環節。還學生把想法説出來、給大家分享的權力。

“分享”這一環節,從形式上看也是分享式教學與傳統教學最大的不同點。

分享式教學可以解決下面的問題。

(1)學習效率問題:分享式教學應當能有效促進學生自主高效學習。美國學者埃德加.戴爾(Edgar Dale)提出的“學習金字塔(Coneof Learning)”或 “經驗之塔”,可以説明這個道理,分享是把自己的思考説給別人聽,效果比聽講、視聽要好的多。

有人擔心這樣的教學會影響成績。現在從理論和實踐上來看,這種擔心是多餘的。

(2)是學會到會學的可行的途徑。我們教學是讓孩子聰明的,有人説人惟一聰明的途徑就是和別人多交流。因為在和別人交流中才能學到別人是怎麼思考問題的,才能形成良好的思維結構。

(3)能培養學生“會學”,從而可以讓學生產生成就感,嚐到學習的幸福和快樂。商界有言,只有把產品變成商品才能帶來財富,學習一樣,只有把你的想法分享給大家,才能體會到思考的價值。這又有助於自信心的形成。

(4)有助於平等、民主、自由課堂文化的形成。要分享他們的智慧,心中就要有他人,要理解、認可和欣賞他人的創造,這有助於民主、平等、自由的課堂文化的營造。

如,成都市泡桐樹國小(天府校區)的老師在第一節分享熱身課上提煉出來的幾個關鍵詞語有:“平等、誠實、尊重、開放、大度”。

(5)教師教的輕鬆,學生學的快樂。這一條是最主要的。一項改革不能推行下去,主要有三條:理念不認可,方法不實用,行動無效果。分享式教學把課堂給學生了,老師教的輕鬆了,順了孩子的天性,學生學的快樂了,這是得到大家認可的主要原因。

分享式教學更幫我們提出瞭如何處理學生兩極分化現象的方法,那就是“讓優生更優,讓差生保底”。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分享式教學更能明確的體現出這一特點,所以,分享式教學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讓我們一起運用這一新的教學理念,讓學生更好的發揮他們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分享式教學心得體會 篇6

20__年秋期,我有幸去河南師範大學參加一個多月的河南省國中數學名師培訓。

在這次學習中,我受益匪淺,更是初步認識、瞭解到一個新的教育理念——分享式教學。

任景業專家講的是《尋找適合人的天性的教學方式——分享式教學理論與實踐》。分享學習過程中的思考和經驗,實現共同成長﹑享受認同與尊重的愉悦過程。也就是在教學中,從問題出發,讓學生思考,並展示﹑交流﹑分享自己想法的一種教學方法。

所謂分享式教學,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經過感知、質疑、探究、創新,得出思考成果,然後在全班進行分享的一種教學方式。旨在促進學生思考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生經過交流分享和思維碰撞,擦出火花,萌生靈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自身的價值和成就感,培養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中,最常見的課堂形式大概有兩種:一是,教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二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師生互動。分享式教學探討的是第三種方式,就是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

提出分享式教學的原因包括:分享式教學順應時代的需求;分享式教學有利於自主高效的學習;分享式教學順應孩子的天性。

分享式教學模式的基本結構:教師啟發—學生探究—小組交流—成果分享—反饋評定。

分享式教學最主要側重兩點:一是激發思考的積極性;二是提升學習的成就感。學生只有積極主動思考了,才能更好地培養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敢於質疑的精神。而且通過分享,彼此可以交流心得體會,激發靈感,開闊思路,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彼此不再陌生,不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思維的碰撞和貫通。而且,分享可以使人在不斷獲得成就感的過程中保持前進的腳步。

如何實施分享式教學呢?分享式教學應該做到問題由學生提出,方法由學生探究,給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和平台。其中包括:1.構建分享課堂規則;2.問題提出的指導策略;3.思考動機的激發策略;4.小組合作的構建和指導策略;5.全班分享的指導策略;6.評講的跟進策略。

分享式教學在操作中有幾處關鍵點,即“意識前移,人人蔘與,教師讓座,參與無錯。”

在實施分享式教學前,要讓學生知道,學習過程中要參與分享,要樹立參與分享的意識。我們都知道“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道理,要讓學生能夠參與到分享的過程,有可分享的內容,需要學生先有思考成果,需要讓學生在學習前就帶着分享的意識,帶着任務和職責投入到學習的過程中。

要讓學生人人蔘與分享。人人都有投機心理,人人都會分外關注自己的事情,當分享不能成為每個人必須完成的任務時,人們會抱有投機心理“反正老師不會叫到我”,而影響思維的投入。

讓學生有分享的成果,需要學生自己來思考,自己來創造。為此,老師要讓位。在告之式的課堂上,學生沒有思考,或在問題引導下一步一引的課堂上,學生的思考空間很小,學生在分享時很難有積極的表現。

分享式教學關注學生是否產生了新的觀念,是否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思考,而不在於思考的對錯。杜郎口的課堂中學生參與度高的原因就在於有“參與無錯”的課堂文化。分享式教學,由問題出發,讓學生思考,並讓學生展示、交流、分享自己想法。一節課就是這樣由若干個“問題——思考——分享”的單元組成的。教師最關鍵的是封口,少説。教學中最關鍵的是“分享”環節。還學生把想法説出來、給大家分享的權力。

“分享”這一環節,從形式上看也是分享式教學與傳統教學最大的不同點。

分享式教學可以解決下面的問題。

(1)學習效率問題:分享式教學應當能有效促進學生自主高效學習。美國學者埃德加.戴爾(Edgar Dale)提出的“學習金字塔(Coneof Learning)”或 “經驗之塔”,可以説明這個道理,分享是把自己的思考説給別人聽,效果比聽講、視聽要好的多。

有人擔心這樣的教學會影響成績。現在從理論和實踐上來看,這種擔心是多餘的。

(2)是學會到會學的可行的途徑。我們教學是讓孩子聰明的,有人説人惟一聰明的途徑就是和別人多交流。因為在和別人交流中才能學到別人是怎麼思考問題的,才能形成良好的思維結構。

(3)能培養學生“會學”,從而可以讓學生產生成就感,嚐到學習的幸福和快樂。商界有言,只有把產品變成商品才能帶來財富,學習一樣,只有把你的想法分享給大家,才能體會到思考的價值。這又有助於自信心的形成。

(4)有助於平等、民主、自由課堂文化的形成。要分享他們的智慧,心中就要有他人,要理解、認可和欣賞他人的創造,這有助於民主、平等、自由的課堂文化的營造。

如,成都市泡桐樹國小(天府校區)的老師在第一節分享熱身課上提煉出來的幾個關鍵詞語有:“平等、誠實、尊重、開放、大度”。

(5)教師教的輕鬆,學生學的快樂。這一條是最主要的。一項改革不能推行下去,主要有三條:理念不認可,方法不實用,行動無效果。分享式教學把課堂給學生了,老師教的輕鬆了,順了孩子的天性,學生學的快樂了,這是得到大家認可的主要原因。

分享式教學更幫我們提出瞭如何處理學生兩極分化現象的方法,那就是“讓優生更優,讓差生保底”。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分享式教學更能明確的體現出這一特點,所以,分享式教學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讓我們一起運用這一新的教學理念,讓學生更好的發揮他們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shi/xl6m6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