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師心得體會 >

高中美術教學心得

高中美術教學心得

高中美術教學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總是會碰到一些問題和困惑。其中主要表現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問題上,教師不重視自身觀念的更新,憑陳舊的教學模式施教,學生對美術課的認識和理解出現偏差。怎樣改革美術課的教學,理念的轉變,是深化教學改革的前提,更是關健。由於教學觀念及應試教育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使得學生認為美術課是非主課。針對這些偏見,需要我們去改進。下面就我初教美術談一談自己粗淺的看法。

高中美術教學心得

一、首先,重新審視美育觀念,轉換教師角色定位。

美術鑑賞教學是美術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提高人們文化藝術修養的有效途徑,對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然而,我們現在的很多鑑賞課,老師就是一幅接一幅的從作品的來歷講到作者的奇聞趣事,最後挖掘作品的思想內容。一節課下來口乾舌燥,學生卻神色漠然。老師怎能用教學參考用書上的簡略文字代替學生們個性化的體會呢?美術《課標》也建議:“教師不要急於用簡單的講解代替學生的感悟和認識。”其實我們的欣賞課完全可以讓學生先説,老師後説。

案例:《漂亮是美術鑑賞的標準嗎?》普通高中課程實驗教科書第6課。

教師出示欣賞作品。

羅丹的《歐米艾爾》、 波丘尼《空間中連續性的形式》

米洛斯的《維納斯》

師:請同學自由欣賞,可互相聊一聊你對這些作品的感受和想法。

學生自由讀畫5-8分鐘。

師:同學們聊的很熱烈,很開心,下面我們一起來説一説這些作品。

課件出示話題:(1)作品表現的是什麼內容?(2)作品給你什麼感覺?(3)你喜歡或不喜歡哪幾件作品,為什麼?(4)這些作品是用什麼材料雕成的?

學生:(摘錄學生答案)

1、我喜歡《維納斯》這件作品,這件作品是用大理石雕成的,維納斯的笑容神祕,身姿高雅。但我卻不知為什麼維納斯失去雙臂而變得美的迷人的原因是什麼?

2、我不喜歡《空間中連續性的形式》,顏色也不好看,我比較喜歡具象的,但他讓我感到一種威嚴和權力。

3、我知道《歐米艾爾》是世界上很有名的一件雕塑,但我不知道她為什麼沒穿衣服?她在想什麼?

……

師:同學們談的太精彩了,我還為同學們準備了一些資料供大家參考。(課件出示部分作品的相關資料)

從這一案例可以看出:學生們暢所欲言。有的説感受、有的説見解、有的提問題、有的做補充。他們宛若一羣藝術評論家。這不正是鑑賞課要達到的目的嗎?這種方法勝於在學生毫無感受之前就輸入某種概念,防止造成先入為主的不良後果,教師和學生的地位也得到了轉變,變教師唱獨角戲為師生共同參與。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識權威,課堂也不再是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教師應該是一位引路者,更是和學生一同探討共同成長的夥伴。因為只有將學生放在教育的主體的地位,才能真正點燃學生心靈的火把。

二.其次,多層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探索多元化教學方式 。

學生不聽課開小差、聊天、看報紙甚至睡覺,在美術課堂上可謂屢見不鮮。如何激發學生求知慾,觸動學生好奇心,調動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教學內容應力求構思新穎,趣味性強,利於培養和保護學生學習興趣和信心;運用科學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激發起他們對美好事物的表現慾望和創作的衝動。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明確指出:“我以為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所有新措施的實施和體驗都應首先考慮如何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興趣的培養離不開想象力的培養。愛因斯坦説:“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畢加索所創造的令世界震驚的立體主義就是將人物的各個不同的側面同時展現在人們的面前,可以説,沒有想象力就沒有藝術。

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倡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的意識。在課堂教學的方式上在進行了一些粗略的嘗試。

一)嘗試多領略知識融匯貫通,拓展學生創新思維 。

美術不是完全獨立的存在的學科,它與音樂、戲劇、文學等等領域都有着密切的聯繫。新課程標準也提出要理解美術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繫,淡化學科本位意識。讓學生在多領域的自主體驗學習過程中,學會觸類旁通。多領域知識的碰撞不僅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美術作品,還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智慧火花。

例如:

1)在美術鑑賞的“中國山水畫”的教學中,並不是像以往一樣挑選出幾幅名家名作然後逐一講解它們的繪畫技法、獨特涵義等,而是通過音樂(如高山流水)、詩詞(如望廬山瀑布)這些學生熟悉的知識來感悟中國山水畫獨有的意境。

2)在美術鑑賞的“走進抽象藝術”的教學中,一開始先向學生介紹自然和生活中的抽象現象,提供大量的圖片從而讓學生了解到抽象現象無處不在,最後讓學生聽音樂畫一幅抽象畫。

二)鼓勵審美個性,培養審美意識

美術不同於某道數學題只能有一個答案,美術作品的美具有多樣性,需要從不同的視覺角度去欣賞和評判,否則條條框框太多會限制學生的創作思路,使學生的作品顯得千篇一律,缺乏個性與活力。因為教學中我從來不隨意扼殺學生作品裏所體現的與眾不同的東西。而要營造一個平等,活躍的課堂環境,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欣賞的熱情,讓他們想説,敢説,暢所欲言,盡情領略藝術的魅力。

美學家曾經説過:“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同一審美對象,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經歷、學識和情感個性,就會有不同的審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能事先就給某一審美材料規定一個統一的評價標準,而是充分地發揮學生的審美感受,鼓勵學生用自己獨特的視覺感受看藝術作品,使學生的情感與對象產生共鳴,審美的想象力自然會得到自由的發展。如:在欣賞梵高的《向日葵》時,我僅僅介紹了作品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情況,便讓學生看畫,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氣氛,並要求學生看畫的同時思考下面的問題:畫的是什麼?怎麼畫?色彩、用筆有什麼特色?哪個地方給你感觸最深?然後,鼓勵每個同學都説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單純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強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筆觸形成的視覺衝擊力;有的領略到的是一種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則從作品中體會到生命被壓抑而發出的納喊;有的則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團火焰,這是愛的最強光。可見,鼓勵學生的審美個性,可以啟發同學們對審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複雜性和深遠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通過以上的課堂教學實踐,我認識到:美術鑑賞沒有固定的方法,我們應該在教學實踐中,運用辨證的思維和事物普遍聯繫的規律,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做到"觸類而旁通",只有這樣才能在美術鑑賞的過程中聯繫文化情境認識美術作品的意義、形式和風格特徵,才能引導學生熱愛祖國,理解美術文化,形成一定的人文素養,達到美術課程標準的教育目標。

標籤: 高中 美術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shi/r993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