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師心得體會 >

國小美術教學心得感想

國小美術教學心得感想

隨着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社會對於國小美術教學的關注度不斷提高。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美術教學心得感想,供你參考!

國小美術教學心得感想
國小美術教學心得感想篇1

我就如何改進課堂教學評價、讓學生在陽光下得到全面發展做了一些嘗試,下面談談我的幾點體會。

一、通過教學評價,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傳統的美術教學,過分重視學生對美術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忽視學生個體對美術的體驗。致使大多數學生無法體驗到學習美術的樂趣,從而逐漸喪失了自信心。學生喜歡上美術課,卻不敢表現、展示自己的才能。針對這一現象,我特別注意幫助學生樹立起自信心。

課堂教學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尊重他們與眾不同的感受。有些學生天生聰明,但有些學生可能在學習上沒有那麼幸運,反應顯得遲緩些,作為教師就不能心急,也要在課堂上給這些孩子一些意想不到的表揚性評價,也會給這些需要自信的孩子增加勇氣和信心。孩子天生就是表現家,他們會通過唱歌、跳舞、繪畫等來表現自己對生活的感受,每表現一次就成長一些,當他們得到讚美時就會信心大增,也就會更喜歡這項活動,表現的更好。我認為適當的讚美對於孩子來説是推動其進步的風帆。

上《我們的社區》一課時,孩子們都動手了,只有一個孩子看看別人再看看自己的彩筆,卻不動手。從他的眼中可以看出他很想動手卻又不敢動手。我到他身邊問他為什麼,他説“我生活在農村是剛轉來,我不知道怎麼畫社區,怕畫不好同學們會看不起我,我也不想畫不是我家鄉的東西”原來是怕表現不好,看來這孩子很沒有自信。於是我請他説説他的家鄉,他説到了老家的房子,一座座獨家小院像別墅一樣排列,農閒時村裏組織唱大戲,人們聚在一起,有説有笑,聽着孩子的表述我用讚許的目光看着他。“你把你的老家説得像畫一樣美老師相信你也能畫得很美,你希望老家變成什麼樣都可以畫,相信你一定能把它表現的很好。”這時我看到孩子滿眼的激動。他終於畫出了一片瓦房,房子前頭裝上了健身器,老人們在健身,雖然不是很美,但他敢於動手錶現就是很大的進步。當畫好的同學上台展示自己的畫時,他也勇敢的上來了,我當眾表揚了他,我看到了他自信的笑臉。

孩子能夠根據自己對生活的觀察和記憶創造出許多圖式表現自我感受,作品中的形象雖然不是很像,有時很不像,但象徵性十分明顯,它表現了孩子眼中的世界。對於這種創造性、表現能力,我們應給予及時的評價,加以肯定和讚美。如果教師對於這些自認為的不合適嚴厲的讓孩子糾正,那麼將很大的傷害到孩子的自信心,以至於他們失去學習的興趣,但也不是不改而是要給他講明錯在什麼地方,怎樣改正可以使自己的作品更優秀。

正確的引導孩子學習,認識孩子作品的特點進行有益的評價,適當的給孩子以讚美的評價,對於孩子樹立自信心,有效的學習,大膽的表現自我有很大的作用。就讓我們多給孩子一點讚美的評價,使他們多一份自信。

另外在美術作業評價中我打破了原來的等級制,採用在作業上粘貼小標誌和評語的方式。如評價作業,我會貼上一朵小花表示有進步,貼上一顆紅星表示有創新,後面再加上各種評語,如你的想象力很豐富,你的設計非常獨特,你的色彩感覺很棒,遇到一些比較難認的字我會再加上一些拼音使學生更清楚地看到老師師認真地對待他們的作業的同時使學生更有自信心。

二、重視形成性評價,提高學生的美術能力

課改以前,美術教學中只注重對作業的評價,是一種對教學結果的評價。而教學結果與教學過程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繫,但是教學結果並不能簡單地等同於教學過程,因為相似的教學結果可能來自於不同的教學過程,而教學過程中細微的差異又將導致教學結果發生巨大差異。所以,僅僅靜態的評價教學結果不能反映教學的價值。《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美術教學評價既要通過作業評價學生美術學習的結果,更要通過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對其在美術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予以評價。美術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的美術能力與水平只有在美術活動中才能全面體現,根據國小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特別適合在實踐活動中對學生進行評價。在教學中,我採用了多種活動評價方式:個人或小組的方式。對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操作技術、探究能力、認知水平以及交流表達的能力等進行了全方位的綜合評價。對二年級以上的學生我也會讓學生在作業後邊寫上自己這樣畫的設想,這樣,就可以更好地瞭解他的作業,瞭解他的想法及創作過程,將作業結果與這些聯繫起來進行評價,正確地、全面地評價每一個學生,能使他們感受到成功感、提高自信心,對提高學生的美術能力起到了更好的作用。

三、 關注個體差異,評價注重引導學生的發展

心理學表明:人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正確對待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在美術評價中不能以固定僵化的標準來衡量學生的作業,枯燥冰冷的分數會澆滅學生創造的火花,折斷學生想象的翅膀。因為美術不同於一般學科,學生作業是一種飽含情感的創造性活動產品,具有鮮明生動的個性差異。每個人的喜好不同,對美術的感悟也不同。因此教師在評價時要承認和維護學生在美術方面的個性差異,允許學生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學習美術,為學生的學習和自由發展創造寬鬆的時空環境。

記得曾教過一個學生,上課不愛發言,老師問他也不回答,每次的作業不是空白,就是亂塗。我也很想拉他一把,所以經常在旁邊指導,我在時,作業還好些,我一走,他就又開始不畫或亂塗。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現他在自己本子上畫各種恐龍,非常漂亮。當時就想:他還是喜歡畫畫的,只是對美術的其他內容興趣不高,興趣比較單一。接下來一節美術課,一上課我給學生展示了許多恐龍的圖片,學生在讚歎之後就告訴他們:這些都是老師從動畫片裏給大家找來的恐龍圖片,我們班也有一個畫恐龍的高手。接着就把他介紹給全班同學,面對全班同學他的臉紅了,在鼓勵下他在黑板上畫了一幅恐龍的圖畫,這張畫讓同學們震驚,大家對他的畫發出驚叫得聲音,那時我看到他眼角閃過的自豪。下課後我找他單獨談話,告訴他:光光畫好恐龍是不行的,美術中還有許多內容等着你去學習,老師相信你一定能夠學得很好,還能在美術比賽中得獎呢。在以後的教學中,我經常注意鼓勵和表揚他,他也逐漸的喜歡上了美術課,也更愛動腦,更愛動手了,在區裏的科幻畫比賽中,他還得了獎呢。

教學實踐證明:在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個人體驗,肯定每個學生的表達方式,使每個學生對自己充滿了信心。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降低評價標準,對學習優秀的學生鼓勵他們挖掘自己的潛力。同時引導學生從縱向來比較自己的變化,發現自己的優點,通過評價可以更好的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 加強自評與互評,使學生逐步成為評價的主體

《美術課程標準》評價建議的第一條就是“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從中反映出“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觀和評價觀。在美術教學中,我改變教師是評價權威的現象,把評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自評與互評。在教學中,我經常讓學生先在自己的作業背面寫上自己對作業的評價,然後再到講台前展示,並説説為什麼這樣評價,覺得自己哪兒畫得很好,哪兒還有些不足,需要怎樣改才好。同時,也讓其他同學幫他出出主意。通過自評,促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思,瞭解自己的長處、存在的問題,從而針對性地進行學習。有時還會採用互相評論的方式,在二年級的《假如我是巨人》一課中,先將全班的作業展示出來,接着給每個學生髮了一張小矮人的貼紙,讓學生將貼畫貼在自己認為最好的作業上。然後問他們:你將貼紙貼在哪張作業上了,為什麼貼在那兒?還有哪些地方不夠好?學生積極性非常高,在輕鬆氛圍中通過互評,能正視自己、尊重他人,同時提高了他們的鑑別能力、分析和表達能力。我發現,加強了自評與互評以後,課堂氣氛和諧了,師生、生生之間的關係更加融洽了。學生增強了主人翁的責任感、集體榮譽感,學會了寬容,理解,增強了學習美術的信心和興趣。

給學生一點陽光,他們會很燦爛!改革評價方式,通過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成了擺在每一個美術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採用形式多樣的評價方式架起師生、生生之間的友誼橋樑,充分發揮評價促進學生髮展的功能。通過教師的評價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積極開展自評與互評相結合的多種評價方式,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檢測評價學生,將會把美術課堂教學帶入一個嶄新的天地,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國小美術教學心得感想篇2

包括我在內好多老師上課都是,老師在上面扯破喉嚨,學生在下面談笑風生,整個教室亂成一鍋粥。這樣的課真的很難上下去。

俗話説:無規矩不能成方圓,雖然當前的教育提倡發展學生的個性,但是教室畢竟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公共場所,課堂紀律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無論什麼課,對學生的課堂常規要求都是必不可少的。

行為規範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國小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活潑好動,自控能力差。怎樣才能讓他們在美術課上形成良好的行為規範呢?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發現了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課前準備:短句對答,師生互動。

要上好一節課,首先要做好課前準備。為了方便學生記憶,我把課前常規的要求編成幾句簡明扼要的短句,如:“手放桌面,腳放地面,身子坐直,眼睛看老師,不做小動作”等教給學生,每次課前都用“對答”的形式跟學生進行練習。

師:手放?生答:桌面

師:腳放?生答:地面

師:身子?生答:坐直

師:眼睛?生答:看老師

師:不做?生答:小動作

師:學具放在?生答:右上角

師:從大到小?生答:往上排

這種“對答”的互動形式帶有一點遊戲的味道,學生很感興趣。簡單的幾句話,學生一下就記住了。他們一邊回答,一邊檢查自己的常規,糾正不好的坐姿和行為。在短句的提示下,教室裏馬上就安靜下來,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就集中到老師身上,大部分同學都能在最短的時間裏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

二、課堂紀律:明確要求,獎懲分明。

美術課以動手實踐為主,學生在繪畫和製作的過程中必然會有討論、交流的情況。為此,我給他們制定了明確的要求:專心聽講,動靜分明。

我告訴學生,課堂上隨便講話是對老師和同學的不尊重,再聰明的學生,如果在課堂上不認真聽講,學習的質量也會大打折扣。而且,一個人的違規行為還會影響到其他同學的學習。因此,老師講課時要專心聽講,不亂講話。作業過程中,允許學生互相討論,但是要求他們把聲音控制在只有兩三個人能聽見的範圍內。為了加深學生對聲音

大小的理解,我用了兩種動物作比方:一種是呱呱大叫的青蛙,一種是嗡嗡細語的蜜蜂,我要學生想象如果大家都像青蛙一樣放聲大叫會是什麼情形,然後再讓他們模仿蜜蜂飛舞時的聲音,這樣,大部分學生在作業過程中都能夠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音量,教室裏幾乎見不到學生大喊大叫的現象,偶爾有個別同學忘記了要求,旁邊的同學也會馬上把手放在嘴邊提醒他收小聲音。

明確要求後,還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評價,通過具體的獎勵和懲罰來引導學生繼續好的行為,改正不好的習慣:每節課被老師表揚三次的同學,可以得到激勵之星的獎勵;被批評三次的同學,下課就不能活動。學生對老師的獎勵是非常看重的,即使是一顆小小的紅星,對他們也具有非常巨大的吸引力。

在課堂上,我一般採取以鼓勵為主的方法,儘量多表揚學生。對進步大的同學,我會有意識地多給他們一些表揚,讓他們在老師的肯定中看到自己的進步。同時,對個別控制能力比較差的學生來説,失去課後十分鐘的休息機會是一件非常難受的事情,因此,一般在我點名批評到第二次的時候,他們已經注意收斂自己的行為了。

三、課後清潔:責任到人,持之以恆

美術課學具較多,四年級開始要用到水粉、墨等材料,每節課的清潔衞生是一個大問題。如果每個學生都在水桶裏洗筆和調色盤,肯定會拖延下課的時間,而且也容易出現擁擠、爭搶等現象。我規定學生先在自己的位置上簡單清洗調色盤,把髒水倒到水杯裏後再去水池洗筆和杯子,同時請班幹部進行監督,檢查,發現誰把桌面、地板弄髒了馬上要求其進行清理。以上是我在訓練學生課堂常規時的一點體會。這些訓練方法也許不是最合適的,但是在我的教學中卻非常有效。

國小美術教學心得感想篇3

新課程標準將美術教材劃分為“造型 表現”,“設計 應用”,“欣賞 評述”,“綜合 探索”四個學習領域,其中“欣賞評述”課是國小美術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美術素養的重要途徑。國小美術教學大綱明確規定:國小美術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繪畫、工藝、欣賞並重,着力培養國小生的審美情趣。繪畫課與手工課是培養審美情趣的基礎,欣賞正是把平時所學的審美能力進行內化、昇華的必須課程,在欣賞中,使學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來回碰撞,從中昇華出各種能力,更讓學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想象能力。最終才能達成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這一教學目標。

而在我們通常的課堂教學中,會產生“重繪畫、輕欣賞”的現象。主要原因是我們老師缺乏對欣賞課的重視的態度,認為欣賞就是看看,不重要,從而忽略了對學生進行欣賞的教學研究。改變這種現象,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然後瞭解兒童的美術欣賞心理及欣賞習慣,選擇合適的欣賞教學的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

為了增加欣賞內容的趣味性,充實課堂內容,教師不光要備好課,寫好教案,對於蒐集到的美術欣賞作品一定要先選好題材內容。

美術欣賞課不應是一味地欣賞,有的時候應該讓學生進行臨摹作品,從中體味作品的內涵,這樣就打破了欣賞課紙上談兵、光説不練的局面,更有助於學生理解作品。舊的“一言堂”、“滿堂灌”、保姆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習慣於坐享其成的聽權威答案,是教師的絕對權威地位使他們習慣了當“配角”。新課程理念強調“啟”和“導”。學生經過了探究過程,必然要得出結論,這是一個歸納、推理、演繹的提升過程。教師要善於啟發學生的思維,通過對過程的體驗,運用談話、提問、研討等方法,指導學生得出問題的結論。

教師應該是教學內容的設計者和創造者,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協調者,是學生活動的指導者和服務者。從學生的視角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營造和諧的心理氛圍,創設寬鬆和諧的教學環境。鼓勵每個同學運用美術的語言説出自己的看法,啟發同學們對審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複雜性和深遠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美術課程的價值首先應體現在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增強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及責任感 ,通過欣賞獲得審美感受之外,還應用語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對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等視覺世界的感受、認識和理解,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審美能力。

另外,在國小美術欣賞課中,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許多時候會增加一些欣賞內容。然後教師往往以自己的愛好選擇作品,忽視了學生的已有認識與欣賞水平及欣賞的心理傾向。因此,在學生欣賞的題材與內容的選擇上應注意要選擇與兒童的生活實際相貼近,要選擇與兒童的認知和欣賞水平相接近的,以接近兒童的最近發展區的,能激發兒童興趣的作品;要選擇的是本身富有兒童情趣的、易於兒童接受與理解的作品。為此,可採取以下策略:(1)課前對收集的欣賞作品進行挑選、歸類,同時可以組織學生一起挑選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題材。(2)可以選擇學生自己創作的優秀作品,作為補充材料。這樣,學生就不會對欣賞作品產生距離感,而是感到很有吸引力,欣賞的興趣也就又提上來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shi/r8kzw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