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師心得體會 >

新常態新形象新作為教育心得體會教師版(精選15篇)

新常態新形象新作為教育心得體會教師版(精選15篇)

新常態新形象新作為教育心得體會教師版 篇1

近年來,隨着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博物館事業也蓬勃發展,成為政府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目前,全國博物館總數已經達到了4065家,20xx年間增長一倍多。儘管各類教育博物館不斷湧現,但普遍存在規模小、層次低、經費缺、門類雜、功能少、影響弱等問題,而綜合性的國家級教育博物館一直都是空白。

新常態新形象新作為教育心得體會教師版(精選15篇)

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建立國家教育博物館是擴大優質公共服務供給,落實政府工作報告精神的體現,是實現提出的“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目標的重要手段。

承擔重要歷史使命

建立國家教育博物館是深入學習貫徹關於教育文化發展系列講話精神,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有力體現。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指出:“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教育作為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起着關鍵作用。教育博物館屬於專題博物館,為教育界提供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教育變革的具體畫面。

建設國家教育博物館可弘揚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促進公眾綜合素養的提升,更好滿足龐大教育羣體的公共服務需求。同時也有助於公眾增強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感受我國教育事業取得的顯著成就,進一步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

突出教育優先發展

強國必先強教,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養一流的人才,建設一流的國家。

我國有着悠久的教育歷史,珍貴的教育遺產和教育文物資源,如孔子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出“有教無類”,體現了普及教育、追求教育大眾化、平等化的理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培養創新人才是創新驅動戰略的重要保障,這需要充分發掘傳統教育內涵,以促進現代教育發展。因此,建立國家教育博物館符合新形勢下廣大社會成員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與能力的迫切願望,也是體現以人為本、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時代標誌,可為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和建設學習型社會營造良好氛圍。

科學繼承教育歷史遺產

曾指出,“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於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一部中國教育史,折射出中華文明五千年發展史,是一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古代官學、私學、書院、科舉都有眾多教育文物遺留;近代新式學校和數次留學熱潮也有眾多教育文物;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教育方針政策的形成有大量檔案見證;新中國成立後,現代教育的探索發展有眾多教育文物亟待整理與保護;教育家、思想家、文化名人的教育珍藏有待系統管理與應用;大量分散在各地的名校、老校的教育文物與教育史料,需得到保護利用;各民族地區與革命老區的特色教育文物、教育檔案需要徵集與保護等。

促進中外教育文化交流

目前,我國已與188個國家和地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28個國際組織建立了教育合作與交流關係,與38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學歷學位互認協議。因此,我國有必要建立國家教育博物館,通過加強教育對外合作交流平台建設,來提升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

基於上述原因,我有以下想法:

一是高度重視,增強保障,將國家教育博物館建設項目納入《國家文物博物館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列入國家財政專項支持。

二是借鑑經驗,明確定位。國家教育博物館要建設成為教育文物的收藏中心、教育文化的展示中心、教育遺產的研究中心、教改經驗的推廣中心、世界教育的交流中心、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公眾文化休閒中心。還可根據類型設立主題館。

三是合理選址,爭取贊助。為彰顯科教興國的基本國策,國家教育博物館的選址可以在中國科學技術館新館附近區域。建成後,可積極引導和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建設。

四是積極宣傳,形成共識。通過各類媒體,舉辦相關文化傳播活動等方式,加大宣傳力度,在全社會範圍內形成共識,以推動國家教育博物館建設。

五是凸顯特色,服務教改。國家教育博物館可劃出一些專題展廳進行動態策展。由不同教育單位輪流舉辦展覽,既能推動學校自身發展,又可實現交流,達到共同進步,推進教育均等化。

六是廣泛合作,擴大影響。建立中國教育博物館聯盟,積極開展與港澳台地區教育博物館的廣泛聯繫與合作,同時拓展國際交流,積極參與國家文化“走出去”戰略。建設中華教育文化數字資源庫,增強中華優秀教育文化的輻射力與影響力,為世界教育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新常態新形象新作為教育心得體會教師版 篇2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做出了系統性闡述,提出要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經濟運行和發展,有它的內在規律,而教育是人學,是培養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的事業,人的發展和成長相對於經濟,更有其必然規律,教育更應該樹立一種新常態意識,體現一種新常態思維。

新常態下的教育,不應該是強迫,而是引導;不是灌輸,而是浸潤;不是施壓,而是影響;不是改造,而是改變。它不是讓孩子必須成為什麼樣的人,而是幫助他成為應該成為的那樣的人。

新常態下的教育,在於積澱孩子素養,提升孩子素質,因而把孩子的品行操守看得比一紙分數更重要,把孩子的人文素養看得比考試成績更重要,把育人看得比育才更重要。教育將不再以“分”為嚮導,以“考”為法寶,以片面追求教育的GDP為目標,而是基於“人”的哲學拷量與追問,把培養一個個精神獨立、人格完整、品德高尚、懂得擔當,能夠自食其力的合格公民作為己任。

新常態下的教育,當以人為本,遵從人性,尊重孩子的生命個性,解放孩子的身心,給他們自由發展的空間,鼓勵他們不斷嘗試、直面挫折。一個人只有在自由的狀態下,才有可能重新發現自己的潛能和個性。而教育不應該成為枷鎖和禁錮,緊緊地攥着孩子。

新常態下的教育,會無限相信學生的學習潛力和發展的可能,把課堂還給學生,把時間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會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愉快學習、探究學習中學會學習,快樂成長,而不是憑死記硬背,死整蠻幹,靠拼時間、拼體力甚至靠拼生命的方式去提大學聯考試成績。

新常態下的教育,需要我們擁有一顆平常心。這樣的平常心,會引導我們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因勢利導,順其自然,就像老農對待禾苗一樣,按農時施肥澆水,而不會急功近利,拔苗助長,在孩子的世界瘋狂開採。

新常態下的教育,不應再有超大規模學校,不應再有大學聯考集中營。校園會成為孩子們真正的學園、花園、家園、樂園。在這裏,孩子不會被定位於工廠流水線上的一件件產品,他們可以有比較充足的時間與人交往,可以自由自在地參與各種社團活動,讀自己喜歡的書,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新常態下的教育,也要求校長不趨炎附勢,不為應試教育推波助瀾,而是保持一份豁達與寧靜,堅守良知和使命,以家國的情懷和擔當,盡全力讓學校成為美好事物匯聚的地方,併為孩子們的成長提供適合的教育。

新常態下的教育,還要求老師們把教育當作良心活兒,從孩子成長出發,一切着眼於他們當下學習生活以及未來人生的幸福,而不是僅僅為了九年、十二年學習之後的那兩天。他們能夠在夾縫中遵循教育規律,不計較個人得失,憑着良心、愛心和智慧做教育,不用壓抑和扭曲人性的方式去教學生。

我們的教育應該進入這樣一種新常態,這不僅僅是為了孩子,為了教育,也是為了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新常態新形象新作為教育心得體會教師版 篇3

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袁貴仁部長用了64個“改革”、70個“新”、26個“教育現代化”等字眼。這意味着以深入推進改革破解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的瓶頸問題,依然是中國教育發展轉入新常態的重要“風向標”。

多做對國家有益的事,多辦羣眾期盼的事,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袁貴仁在1月22日召開的20xx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説,要以改革的精神抓落實,敢於打破利益固化,勇於突破舊體制機制!要以創新的方式抓落實,把督查、自查和第三方評估、社會評價結合起來,讓社會監督我們的落實效果!要以嚴格的問責抓落實,該獎勵的獎勵、該懲罰的懲罰!要以完善的制度抓落實,做好任務分解、限期報告、政策調整,確保件件有迴音,事事有落實!

在回顧總結20xx年教育工作、分析研判當前教育形勢和研究部署20xx年的教育工作時,袁貴仁用了64個“改革”、70個“新”、26個“教育現代化”等字眼。這意味着以深入推進改革破解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的瓶頸問題,依然是中國教育發展轉入新常態的重要“風向標”。

往民生“最低處”精準發力

20xx年,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步入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面對中國經濟進入換擋降速、提質增效的“新常態”,中國社會各領域正在適應,世界也在適應“中國節奏”。

作為社會民生之首的教育事業將如何適應“新常態”,成為20xx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重要議題。

“現代化的教育是公平的教育。”袁貴仁説,“我們的目光要關注千千萬萬身處不同環境中的孩子,我們的政策要惠及千千萬萬身處不同環境中的學生。要把抓好教育作為扶貧開發的根本大計,讓貧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質量的教育。”

這是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適應經濟“新常態”的一次“換擋”。這意味着教育綜合改革從20xx年聚力攻堅克難“啃硬骨頭”,轉入向教育民生“最低處”精準發力,讓所有受教育羣體都能享受到政策陽光,享受發展成果,以墊高教育公平的起點。

為每一個孩子提供公平、優質、適合的教育,是中國教育現代化之夢。對此,袁貴仁強調:“要集中力量解決教育公平中的緊迫問題,努力讓全體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奠定社會公平的基礎。關於擇校問題,説句實在話,北京能解決,沒有地方不能解決!別的省不要再來説有困難,沒有理由解決不好!”

保障隨遷子女、特殊教育、連片特困地區農村困難家庭兒童等困難羣體的孩子享有平等受教育機會,一直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社會弱勢羣體最大的心願。老百姓的這些期盼都已被列入今年教育部的重點工作。袁貴仁要求,要堅持雪中送炭、精準發力、綜合施策!

“今年的教育工作會報告針對性非常強,對地方的指導作用很大。”坐在會場第一排的黑龍江省教育廳廳長徐梅説,“我們用兩年時間,將義務教育階段的小火爐全部改造成水暖、電暖,解決了不安全、不衞生等問題。但從今年的教育工作會中,找到了我們下一步改革的發力點。”

向結構調整要發展的活力

當“新常態”遇上中國教育實現由人口大國到人力資源大國曆史性轉變、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進入倒計時的歷史關口,中國教育如何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教育進一步發展的活力何在?

與“新常態”下的經濟發展相似,“換擋期”的中國教育發展也需要新思路、新方法。“現代化的教育,應當有合理的結構。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必須加大教育結構調整的力度!”袁貴仁説,發達地區也有發達地區的難處,薄弱地區也有薄弱地區的優勢。有的省提出的問題,其他省份早就解決了,答案就在兄弟省份!

以20xx年高教界普遍關心的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為例,袁貴仁説,一些學校特別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雖然名稱和地位“升格”了,但辦學能力、培養水平並未真正“升格”,有的甚至出現了招生難、就業難並存現象,發展難以持續。

“轉型是適應國家經濟轉型升級的要求,也是這些學校生存發展的現實需要。轉型的關鍵是明確辦學定位,把辦學思路真正轉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上來,轉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上來,轉到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上來,轉到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上來。”袁貴仁進一步解釋説,轉型是對已有普通本科院校辦學思路、模式的調整,不是職業院校的升格,不是“掛牌”,不是更名。轉型要從各地各校實際出發,積極穩妥推進,不搞一刀切,不搞一陣風。

對此,教育部20xx年將抓緊研究制訂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辦法、加快發展繼續教育、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並印發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加快建立高校分類設置、分類撥款和分類評估制度,為轉型發展提供製度保障。

談及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袁貴仁指出,今後,要以一流為目標,持續支持,統籌推進;以學科為基礎,淡化身份,強化特色;以績效為槓桿,突出競爭,強化開放。國家支持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的方向不僅沒有變,而且還要加快速度、加大力度!但是,今後的管理方式要改革,要引入公平競爭,加大績效考核,建立激勵與退出機制,促進高校辦出特色、爭創一流,全面提高我國高等教育的綜合實力、社會貢獻力和國際競爭力。要深入實施“20xx計劃”,不斷促進科教融合、協同創新、合作育人,使國家創新驅動戰略在高校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調結構、提質量的背後,是觀念的改變。徐梅説,教育已進入“新常態”,但我們的教師、校長、學生、家長、社會,還沒適應“新常態”的要求,思想觀念還未轉過來,這也給教育帶來很多困惑。比如以分數論英雄的傳統觀念的任性和慣性很強,地方政府順應形勢變化的反應較慢,持續過去的慣性較強,對今天“新常態”下對教育的新要求、新變化,也還沒有適應。

從依法治教中找尋改革的動力

實幹為先,落實為要。新一年的改革依靠什麼來保障落實,這是新時期教育改革發展始終繞不開的命題。

“法治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可靠保障。”袁貴仁説,要按照“法無授權不可為”的原則,依法系統梳理職責權限,劃定行為邊界,減少審批及各種變相審批,把本該屬於學校、社會的權力還回去,使行政行為都於法有據。同時,按照“法定職責必須為”的原則,把該管的管住管好,該服務的服務好,該協調的協調好。

袁貴仁要求,各級教育部門要按照這兩個原則,儘早列出“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既要從“越位點”退出,又要把“缺位點”補上,並面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教育行政執法如何有效行使執法權力,是與會廳長們普遍關心的問題。分組討論會上,湖南省教育廳廳長王柯敏建議,教育行政執法的對象不應僅侷限於學校,重點是要把所有違反教育法律法規的相關主體納入執法對象,比如説社會教育培訓機構。

教育投入是教育現代化的物質基礎。關於代表們關心的“新常態”下教育經費籌措問題,袁貴仁提出,教育經費“三個增長、兩個提高”是法律規定,也是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的法律保障。同時,“我們還要用有限的財政支出,調動更多的社會資源、市場資源和國際資源,放低社會資本和外資進入教育的門檻。特別是我們要牢固樹立勤儉辦教育的理念,不該花的錢堅決不花,能少花的錢儘量少花,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對於任何一起貪污挪用辦學經費、困難羣體補助經費的,都要繩之以法,讓他們身敗名裂!”

教育優先發展永遠不過時

在今年的年度工作會上,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格外受到關注。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們要‘更加註重加強教育和提升人力資本素質’,強化質量意識,提高服務能力,通過高質量服務和更大的貢獻贏得更多的支持。”袁貴仁説,黨的以來,中央反覆強調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培養更多創新人才。大家也都會記得,1985年鄧小平同志就説過,忽視教育的領導者,是缺乏遠見的、不成熟的領導者,就領導不了現代化建設!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永遠沒有“過去時”。徐梅説,與多年前不同,現在的地方政府也重視教育,但一些地方的科學發展觀還未完全樹立起來,覺得重視教育就是把學校建得漂亮點,甚至有的貧困縣舉全縣之力建一所高標準學校,而將偏遠的教學點、村小全部撤併,這是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今後在方向、規律上還需適應新的要求。江蘇省教育廳廳長沈健説,經濟“新常態”後,教育如何爭取更多教育投入是個新問題。因此,要發揮好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自身的造血功能,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中獲得更多支持。

袁貴仁要求,教育系統的幹部要奮發有為、主動作為,在中國教育基本實現現代化進入全面攻堅階段之際,我們決不能驕傲自滿、懶政怠政,要盡心盡力,廉以服眾、勤以治事,崇尚實幹、狠抓落實,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實實在在的貢獻!

新常態新形象新作為教育心得體會教師版 篇4

黨的以來,以同志為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勵精圖治,鋭意進取,使黨和國家經濟社會政治文化各方面都呈現出了新常態。這其中從嚴治黨的新常態功不可沒。從嚴治黨新常態是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成果,符合時代進步的潮流,符合人民羣眾的願望,符合黨完善自身的要求。當前從嚴治黨“新”之端已顯現成風,深入人心,但若不注意保持,可能就無法落地生根,無法進入“常”,因此,從嚴治黨新常態當前關鍵在“常”,我們要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從嚴治黨,依法治黨,依規管黨,真正讓從嚴治黨新常態邁入法治的軌道,自覺成為一種習慣與規律。

樹立強烈的危機意識形成作風建設穩固的新態勢

“奢靡之始,危亡之漸”,作風不僅反映黨員幹部的狀態和本質,還關係到黨和政府的威望與形象,直接影響黨的執政基礎。在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高壓態勢下,當前作風建設的“拐點”雖然已經出現,大吃大喝、公款送禮、公車私用、會所消費等人民羣眾深惡痛絕的現象日漸減少,風氣為之一新,幹羣為之一振。但如果沾沾自喜,稍有鬆懈,就會前功盡棄,半途而廢,暫隱的頑固“四風”問題可能又“濤聲依舊”,一些不良風氣可能又捲土重來。黨面臨的“四大考驗”是長期的、複雜的、嚴峻的,“四種危險”也更加尖鋭地擺在我黨面前。要在新時期“趕考”成功,“接好執政的一棒”,必須時刻保持清醒的認識,居安思危,在黨憂黨,在黨興黨,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堅持常抓不懈,注重鞏固提高,堅決防止“四風”問題反彈,使得作風建設在新“拐點”之後能長久保持一種穩固的常態。領導幹部不僅要帶頭抓好自身的作風建設和廉政建設,以上率下,正己正人,增強踐行羣眾路線的自覺性、堅定性,而且要落實好主體責任,擔當起自身負有的領導和管理責任。要以制度為根本,以解決問題為關鍵,以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為目標,糾建並舉、堵疏結合,從治標與治本、矯正與疏導、評價與激勵等多個維度發力,構建作風建設新秩序,增強黨員幹部改進作風的內生動力。

以“零容忍”的態度懲治腐敗打造風清氣正的新局面

“貪似火,無制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必滔天。”習在中紀委三中全會上指出,遵守黨的紀律是無條件的,要説到做到,有紀必執,有違必查,不能把紀律作為一個軟約束或是束之高閣的一紙空文。建設從嚴治黨的新常態,必須持續彰顯懲治的威力,對腐敗分子,發現一個堅決查處一個。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嚴明黨紀法規不放鬆。對違反規定踩“紅線”、闖“雷區”的行為保持高壓態勢,不管牽涉到誰,都要一查到底,以儆效尤,決不姑息,決不允許腐敗分子有藏身之地。對發現的腐敗問題,不管是“老虎”,還是“蒼蠅”,都要嚴肅查處。健全查辦案件的監督制約機制,規範辦案的流程管理,強化各環節的互相監督制約,提高辦案質量,保證依紀依法辦案,杜絕辦案的隨意性。要發揮懲治的警醒作用,強化對查辦案件的剖析和通報,以查辦案件的震懾效應,使頂風違紀者及時收斂,使沒有收手者趕緊收手。這樣,通過懲治的“零容忍”,讓黨員幹部不再存有一點點僥倖心,切實拉起一道“不敢腐”的“帶電高壓線”,日積月累,長此以往,養成長期自覺遵守紀律的習慣,形成風清氣正的新局面。

堅持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並重開啟剛柔相濟的政黨治理新思維

“旋風式”的懲腐治標可以帶來“新”,但是推進“常”還必須標本兼治,建立思想上“不想腐”、制度上“不能腐”的兩道防線。在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講話中指出,“從嚴治黨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剛,要同向發力、同時發力”。思想建黨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制度治黨則是我們黨的一貫要求,而突出強調把二者結合起來,是關於從嚴治黨方法途徑的新論斷,開啟了政黨治理的新思維。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想上的滑坡是最嚴重的病變。“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思想上鬆一寸,行動上就會散一尺,行為上的疏漏錯誤其本源都是思想上的放鬆懈怠乃至自棄。

要着力提高對黨員幹部的教育效果,增強思想建黨的自覺性和針對性。要加強黨性教育和道德教育,堅定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的政治信仰、政治立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把為民務實清廉牢牢刻在心中,化作行動的指南。在幹部提拔時、在重大節日時、在發現問題苗頭時,都要對幹部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春風化雨,入腦入心,抓早抓小,防微杜漸,使黨員幹部不致於在身陷囹圄時再吃“沒有早受教育早受提醒”的後悔藥了。以制度和規則管黨治黨,是法治思維在黨建中運用的結果。

法治是理性穩健、持久深遠、行之有效的治理方式,是政治體系理智而成熟的標誌。要圍繞用人用權用錢重點內容強化制度設計,科學嚴謹,標準清楚,界限明晰,剛性充足,把權力關進緊密有效的制度籠子,防止出現“牛欄關貓,進出自如”的現象。要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沒有特權,制度約束沒有例外。健全制度執行,着力消除制度執行過程中的“彈性空間”和“死角地帶”,維護制度的權威性嚴肅性,讓各項規定真正成為規範黨員幹部行為的硬準則。思想是黨建根本,制度是黨建保障。缺乏思想基礎,制度治黨容易流於形式、停在本本上。缺乏制度載體,思想建黨就難以落地生根,流於敷衍了事,無法促成行為的改進。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兩條腿走路,妥善平衡兩者的關係效用,才能確保從嚴治黨新常態取得長效進展。

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探索權力運行制約監督的新規律

不受監督的權力必然產生腐敗。從嚴治黨新常態的堅強保障是對權力運行的制約監督,進而再拉起一道“不易腐”的防線。現實中許多不良風氣的形成、許多腐敗行為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是對權力監督制約的“缺位”造成的。。説:“善除惡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絕其源。”只有抓住了權力運行監督制約體制機制問題,才是抓住了根本性問題,也才能從源頭上剷除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土壤。當前我們要大膽改革創新,找準容易發生利益衝突的環節,大力推進權力分解、權力制約的制度創新,讓權力在法制的軌道上運行,在監督的環境下行使,逐步養成領導幹部在“放大鏡、聚光燈”下行使權力的習慣。

要探索下對上的監督、同級之間的監督,保持權力縱向結構上各層級的活性,推進監督主體的多元化,重視外部監督尤其是人民羣眾的監督作用。毛澤東説過,“只有讓人民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會鬆懈;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羣眾的智慧和力量是無窮的,隨着互聯網和自媒體的快速發展,公眾參與監督的熱情也空前高漲,適應新的時代潮流,織密羣眾監督之網,積極引導公眾依法有序地通過信訪、媒體、手機短信、網上舉報等方式,對權力運行進行全天候、全方位的監督,讓“隱身人”無處藏身,更加匯聚廣大人民羣眾參與從嚴治黨的正能量,以廉潔政治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走向新的勝利。

新常態新形象新作為教育心得體會教師版 篇5

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團市委認真安排部署“新常態、新形象、新作為”集中學習教育,建立相關制度,努力使集中學習教育達到時間、人員、內容、學風、效果的“五落實”。為確保學習教育富有成效,團市委提出了三項具體要求:

一是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全體機關幹部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以此次集中學習為契機,把“新常態、新形象、新作為”集中學習教育作為“三嚴三實”教育的繼續和深化,抓實、抓細、抓出成效,為全市各級團組織開展集中學習教育做好表率。成立以劉傑同志任組長,其他班子成員為副組長,各部室部長為成員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馬秋玲同志兼任,負責集中學習教育的安排、實施、督導工作。制定團市委集中學習教育實施方案,合理安排日常工作,保證學習時間,做到工作、學習兩不誤、兩促進。

二是強化措施,增強實效。要求豐富形式深入學,按照個人自學、集中領學、討論促學相結合,理論學習與調研活動相結合的方式,將解決實際問題貫穿於學習過程中,每人抄寫1萬字以上學習筆記,攥寫一篇心得體會;要求領導幹部帶頭學,黨組成員輪流進行領學,圍繞學習內容,找準學習重點,整理好學習資料;要求加強檢查督促學,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加強日常監督檢查,對學習認識不到位、不紮實的幹部,由團市委書記進行約談,集中學習結束後,領導小組對優秀的心得體會進行公開展示,並結合所學內容組織一次考試,對考試不及格的,進行再學習再補考。

三是以學促思,以思促行。要借集中學習教育之力彌補不足、實現突破。結合自身實際和工作職能,集中查找理想信念、能力素質、精神狀態等方面存在的不符合“三新”要求的突出問題,立足本職、深入謀劃,研究制定整改措施,深入整改落實,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為“十三五”高點開局奠定堅實思想基礎和過硬作風保障。

新常態新形象新作為教育心得體會教師版 篇6

2月25日,春節上班第一天,郴州市統計局召開20xx年新春見面會。局黨組書記、局長谷坊生從“為何要有新作為、新作為新在何處、如何彰顯新作為”等三個方面入手,要求全市統計系統“新常態必須彰顯新作為”。

谷坊生説,要有新作為是鞏固成績、落實精神、適應競爭、實現目標的需要。當前,全市統計工作已站在新起點,面臨新的機遇,只有在新常態下彰顯新作為,才能鞏固全局20xx年在綜合考核、業務考評、中心工作和黨務工作上取得的好成績;只有在新常態下彰顯新作為,才能更好地落實全省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總結暨20xx年全省統計工作會議、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和市政府四屆四次全會精神,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統計保障;只有在新常態下彰顯新作為,才能實現全市統計工作務虛會議明確的20xx年“綜合業務考核穩居前三、市委市政府綜合績效考核保持一類、領導班子建設評為優秀”的目標定位,以優異成績向郴州撤地建市20週年獻禮。因此,全市統計系統必須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緊緊抓住統計改革新機遇,切實增強爭創一流新合力,推動統計工作科學發展。

對新作為新在何處,谷坊生指出,面臨新常態,統計系統必須在履行職能、服務中心、強化保障和促進發展上彰顯新作為。在履行職能上,要認真履行統計工作信息、諮詢、監督三大職能,嚴格落實“把目標分解成指標、把重點打造成亮點、把產品包裝成精品、把活動轉換成活力”的總要求,開創統計工作新局面。在服務中心上,要緊緊圍繞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總目標、總基調、總要求和總部署,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緊扣目標,精準發力,鋭意進取,爭創一流,力爭統計工作取得新提高、新發展、新突破。在強化保障上,要切實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統計行風建設和幹部作風建設,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保障機制,以好的作風推動統計工作科學發展。在促進發展上,要突出“提高統計能力,提高統計數據質量,提高政府統計公信力”這個中心,着力提升幅度;要把握“改革創新、公開透明、規範統一”這條主線,着力加大力度;要咬定“加快建成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現代化服務型統計”這一目標,着力加快進度。

谷坊生強調,全市統計系統要着力強化創環境、提素質、轉作風和樹形象等“四大舉措”,彰顯新作為,切實做好20xx年各項工作。一是要努力營造“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凝心聚力、共謀發展,你追我趕、創先爭優”的工作氛圍,積極爭取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重視、市直及中省駐郴各單位的支持、統計調查對象的配合和社會公眾的理解,共同維護統計工作和諧發展的環境。二是要通過抓教育,提高政治素質,在思想上對黨忠誠,在行動上與黨中央、省委及市委保持高度一致;要通過抓學習,提高業務素質,達到“開口能講、提筆能寫、上機能做”的要求;要通過抓鍛鍊,提高身體素質,樹立健康向上形象。成敗皆因作風。三是要切實做到思想求實,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和理想信念教育,思想上多“補課”,精神上多“補鈣”;要切實做到工作抓實,從點滴做起,從具體事情抓起,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嚴格要求自己;要切實做到任務落實,全體幹部職工必須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確保在以往的基礎上各項統計工作得到進一步提升。四是要切實鞏固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紮實開展“三嚴三實”專項教育活動,大力加強“四德”教育,努力建樹統計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

新常態新形象新作為教育心得體會教師版 篇7

近日,縣編辦開展“新形象、新常態、新作為”大家談活動,集思廣益,強化措施,確保教育活動成效顯著。

一是要在強素質、提能力上下功夫。堅持政治學習和業務學習兩手抓,通過加強政治學習提高把握大局、服務發展的境界,通過加強業務學習,不斷掌握新知識、提升新能力,全面提升謀劃機構編制推進工作,做好參謀服務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二是要在盤活存量、優化配置機構編制資源上下功夫。按照中央和省、市財政供養人員只減不增和行政編制不突破中央核定總額、事業編制控制在20xx年底基數之內的要求,按照“嚴控總量、優化調整、盤活存量 、滿足急需、保障發展”的工作思路,把握好“嚴格控制”與“服務發展”兩個大局的結合點,優化配置機構編制資源,將有限的編制資源向教育、衞生等民生領域傾斜,向基層鎮(辦)和執法部門傾斜,優先滿足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用編需求。

三是要在調整理順部門職責、推進政府職能轉變上下功夫。進一步明確部門職責邊界,建立部門間協調配合機制,着力解決機構重疊、職責交叉、政出多門、推諉扯皮等問題,合理界定政府部門職能,明確部門職責,確保權責一致。牽頭制定完善行政審批事項目錄清單、行政權力清單、政府責任清單、以及完善政務服務平台,建立以“四張清單、一個平台”為主要架構的政府權力運行體系,不斷釐清政府與市場、社會、及政府層級間的關係,不斷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努力提升行政服務效能,為建設法治政府、服務政府、責任政府,優化發展環境提供堅實的體制機制保障。

四是要在用心用力推進工作落實上下功夫。按照“三嚴三實”的要求,秉承“精心謀事、用心做事、專心成事”的工作理念,持續推進作風效能建設,切實做到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形成常態化、長效化。持續不斷地抓班子帶隊伍、強素質提能力,用心謀劃每一項工作,用力落實每一項任務,確保將每一項工作做實做到位,給縣委、縣政府和人民羣眾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新常態新形象新作為教育心得體會教師版 篇8

近期在鄉黨委政府的組織帶領下,我們學習瞭如何適應“新 常態”。官場的“新常態”對於我們基層人員的從政品德和行為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狀態不是一陣風,因此要對新常態充分 認識,堅定信心,不應該抱觀望和應付的態度。 “新常態”是一種新的正常狀態。之所以説是“新常態”, 就是説這種狀態不是一陣風。這種“新常態”,將是領導幹部從 政新的基本環境,因此也就形成了對領導幹部的基本的底線,不 能違背和僭越。當然這種“新常態”也是會變化的,但是其變化 只能是對領導幹部的要求更高、更明確,而絕不是相反。

現在仍有少數人對於這種“新常態”持猶疑、觀望、猜測的 態度,認為中央這樣的嚴要求不可能持續太久。這種判斷一方面 是出自於以往的所謂“經驗”,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利益關係而懷 有一種不切實際的願望,其實這實在是低估了中央的決心和勇 氣, 也沒有認識清楚信息化時代人民羣眾高度的反腐積極性和 中央堅定的反腐部署之間的緊密互動、互相促進效果。 實際上,清楚的事實正擺在面前: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以 “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精神, 既抓“蒼蠅”又抓“老虎”,既抓小事又抓制度建設,這樣的反腐就絕對 不是選擇式、運動式和有退路的反腐。如果中國的政治生態沒有 一個完全的改觀,“新常態”沒有完全穩定和充分到位,中央在 這方面的推進是絕不會停止的, 何況這已經得到了廣大人民羣眾 和絕大多數領導幹部堅定的支持。

反腐帶來的官場“新常態”,切切實實地向領導幹部們提 出了新的要求。權力行使要有明確的邊界和規則了,監督無時無 刻不在了,以致有些領導幹部私下裏感慨現在工作不好做了,因 此出現了消極應付的現象。 這種不作為心態正是對官場 “新常態” 不適應的典型表現。當然,在官場“新常態”下工作確實要求高 多了,所以暫時有所不適應也還可以理解,但是一味抱怨的態度 要不得。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作為領導幹部, 應該善於從長遠看問題,並且善於從自身找原因,要看到自己同 黨和人民要求之間的差距, 及時調整心態, 儘快學會在這樣的 “新 常態”下開展工作,實現自己的“轉型升級”,爭取在新的條件 下、按照新的標準要求,有更大的作為。

新常態新形象新作為教育心得體會教師版 篇9

前段時間,我有幸參加市局在復旦大學舉辦的培訓班,深知機會難得,深感獲益匪淺,深受啟發教育。雖然這次培訓時間只有五天,但是,經過精心組織和安排,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內涵深刻。培訓班邀請復旦大學著名教授和上海市心理學專家作專題輔導,結合實際組織互動,既促進學習提高,又增強學員之間友誼。我對做好城管工作重要性有了更深認識,理論基礎得到夯實,開拓創新的思維能力、輿論引導的能力等得到提升。通過幾天培訓,本人感受很深、收穫頗豐,結合本職工作,有以下幾點認識:

學習新理論, 責任擔當的意識得到新增強。雖然經過部隊和地方教育多年,到城管工作多年,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技能,但在如何提高輿論宣傳引導實效,如何創新載體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何做好社會轉型期、矛盾突顯期的輿論引導方面,還感到缺乏正確的理論指導。對比自身工作經歷,在新媒體發展新形勢下的輿論引導、凝聚正能量等工作中,時常有一種無處發力的感慨。通過學習,以前一些認識模糊的問題,現在搞清楚了,從前的一些情感體驗,如今也找到了理論支持。更為重要的是,使我對做好城管工作認識更加深刻,我深深體會到,城管工作是一門大學問,值得我們用全部的精力去鑽研、去探索、去實踐。這段時間裏,通過聆聽各種專家講座,豐富了知識,拓展了視野,對當前城管工作的狀況有了比較全面的瞭解和把握;通過系統學習理論,增強了憂患意識、使命感和責任感,提高了思想洞察力和做好城管工作的信心和能力。我們在學習過程中積極交流,站在不同角度闡述看法交換感受引起思考,留給我深深的記憶和回味!

掌握新本領, 履職盡責的本領實現新提升。我深深體會到,加強城管工作,是優化城市發展環境重要舉措,城管工作就是要為南通經濟、社會、生態文明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結合如何做好城管宣傳工作,城管服務對象在基層,任務落實靠基層,基層工作做好了,宣傳工作才能上下貫通、才能取得實效。面對城管工作還存在的社會動員能力不夠強、社會認可度不高、城市管理體制不健全、依法行政能力不高、管理理領念和手段落後等問題,通過培訓,使我增強了履職的必備能力,同時,也感覺到對我們提出來新的要求,那就是隻有不斷加強理論武裝,不斷提升履職能力,不斷改革創新,才能推動城管工作持續健康發展。

一是勤奮學習,增強知識儲備。要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增強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全面、深入、系統的開展學習,堅持做到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不斷提升解決各種複雜問題的能力。

二是解放思想,增強創新意識。要善於學習借鑑把先進理念和方法,結合本地實際,不斷研究和探索符合實際的發展思路和工作舉措。要善於學習、運用和把握網絡時代、新媒體時代的信息傳播規律,有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方便快捷的優勢,增強社會宣傳的滲透力、感染力,引領健康文明的社會風氣。

三是真抓實幹,增強宣傳實效。在南通努力率先實現現代化、再創新輝煌的征程中,城管的使命與擔當應當體現在工作落實中。結合本人工作實際,紮紮實實抓好宣傳各項工作落實,是需要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發揮職能中,找準定位、貼近實際、深入謀劃、注重實效,積極營造良好的氛圍,才能實現為打造“江海明珠、靈秀南通”新形象加油鼓勁,引導城管正能量。

適應實常態,新思路新舉措力求新作為。 今年南通城管提出新的目標任務,要求以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為主線,以全省領先、羣眾滿意為目標,加快改革創新,努力打造“精緻、細膩、整潔、有序”的城市管理工作新常態,為推進“兩個率先”、建設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爭當蘇中發展“領頭雁”多做貢獻。通過改革創新,構建城管新的機制體制,全面推進依法行政,轉變發展理念,從而凝聚幹羣發展合力,匯聚發展正能量。但在下一步深化改革創新和構建城管大宣傳格局中,如何理清工作思路、實現通過宣傳思想文化引領助推城管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是我長期思考的一個問題。通過此次培訓,使我進一步明晰了分析和處理現實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立場和原則。

一是進一步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作用。始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各項典型宣傳、文明城市建設及志願活動中,大力弘揚愛崗敬業、誠信友善之風,倡導凝聚親民為民、崇德向善之氣。

二是進一步夯實輿論宣傳陣地。充分利用媒體資源,不斷改進新聞宣傳,深入挖掘城管典型;高度重視發揮宣傳主陣地作用,讓市民羣眾瞭解城市管理政策、法規,同時感受市容環境變化;充分探索運用好新媒體平台,主動通過城管微博、微信等形式,主動設置議題,抓住市容環境綜合整治、改善民生等方面的突出成就,找準羣眾關注的焦點,及時發出有説服力的權威性聲音,引領社會公眾思想的良性變化。

三是進一步豐富文化活動載體。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舉行書畫展、公共自行車騎行活動、城管開放日、趣味運動等羣眾喜聞樂見、廣泛參與的文體活動,積極打造城管文化品牌,引導大家通過道德講堂、法制講座,培養積極健康向上的審美價值取向。要積極整合和發揮工會、興趣小組等組織作用,使城管文化蓬勃發展。加大對各組織支持力度,影響和帶動幹部職工廣泛參與,傳遞好聲音、匯聚正能量,形成引領城管道德風尚的重要力量。

這次培訓時間雖然不長,但對我的影響和幫助卻是長遠的,這將是我們人生中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此次培訓不僅是對知識的擴充、工作理念的提高,更是對自己觀念的一次更新,必將成為今後工作和生活進一步向前發展的動力。今後,我將把這次培訓帶給我的新思想、新觀念、新思路融入城管工作實踐中去,以更加出色的工作成績,為推動城管事業實現新跨越作出應有的貢獻。

【4】新常態新形象新作為心得體會

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人民政協作為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要積極主動適應新常態,充分發揮人民政協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為搶抓機遇加快大發展獻計出力。

牢固樹立履職為民理念。適應新常態,就必須樹立履職為民的理念,為解決好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諮政建言、獻計出力。要深入到羣眾中,瞭解民情、集中民智,把羣眾的意見、建議收集起來,把羣眾的創造、經驗總結上來,努力形成有參考價值的意見和建議,供黨委、政府決策參考。要傾聽羣眾的呼聲,關心羣眾的疾苦,通過開展扶貧濟困、“三下鄉”以及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等活動,真心實意幫助人民羣眾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把促進發展作為第一要務。適應新常態,就必須堅持把服務和促進發展作為履行職能的重中之重,多立科學發展之論,多獻科學發展之策。要找準發揮政協優勢與服務大局的結合點和切入點,自覺投身發展實踐。選擇黨政關心、羣眾關注、政協有能力做好的課題,為推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參考意見和建議。立足本職崗位工作,為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推動經濟發展盡心盡力。

致力維護和鞏固和諧穩定。社會和諧,是發展的必然條件。適應經濟新常態,就必須充分發揮政協組織渠道通暢、聯繫面廣、包容性強的優勢,為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建言出力。要積極搭建平台,大力促進各黨派之間的團結合作,為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參與國事、議政建言創造良好條件,為構建和諧社會減少阻力、增加助力、凝聚合力;要及時反映各界羣眾和利益羣體的訴求,引導羣眾有序政治參與,為構建和諧社會打牢羣眾基礎。

強基固本夯實履職基礎。適應新常態,就必須全力推進人民政協自身建設。要在切實發揮委員的主體作用上下功夫,通過學習培訓、調研視察等方式,提高政協委員素質,搭建委員履職平台,促進委員主體作用的更好發揮。要在政協機關“三化”建設上下功夫,努力造就一支素質高、作風好、業務熟的政協機關幹部隊伍,提升機關工作效率,為政協履行職能提供優質高效服務。

新常態新形象新作為教育心得體會教師版 篇10

去年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陸續公佈。許多經濟指標都在人們預料之中,表明我國經濟運行總體上仍處在合理區間。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從要素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上月底博鰲亞洲論壇202019年會上,重申中央對經濟形勢的判斷。中國經濟升級換擋、加力爬坡的進程正在展開。

面對大勢,可順不可逆;面對機遇,可用不可廢。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是這樣的大勢和機遇。

怎樣推動中國經濟爬坡過坎,是一場新的考試,考驗駕馭市場經濟的智慧,檢驗掌控複雜局面的本領。新常態需要適應,更需要引領。2019年,在世界經濟復甦動力不足的情況下,我們實現了7。4%的增速,勞動生產率提高7%,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8%,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上升3個百分點。發展質量和效益的不斷提高,正是全國上下主動適應、積極引領新常態的結果。然而毋庸諱言,也有人一時半會兒轉不過彎來,或多或少表現出換擋焦慮症。

今天的經濟,某種程度上説是一種信心經濟,社會預期對經濟走向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面對新常態下的新變化,惟有變被動為主動,才能頂住下行壓力,抓住新常態下的新機遇,實現新常態下的新作為。

以新作為引領新常態,首先要有堅定的自信。發展速度換擋,是我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的必然。以我國經濟現有體量,7%的增速所產生的實際增量,差不多相當於每年貢獻了一箇中等發達國家的經濟總量,所聚集的動能是過去兩位數的增長都達不到的,這表明我國經濟增速“換擋不失勢”。蹲下去才能跳得更高,上世紀以來各發達經濟體伴隨產業革命實現的經濟轉型,無不向我們昭示這一點。堅定信心,是祛除速度崇拜、換擋焦慮背後傳統思維慣性的最好藥方。

以新作為引領新常態,最重要的是務實進取。必須堅決破除以往的思維定勢、行為慣性和路徑依賴,牢牢扭住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這條主線,着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着力加大公共產品、公共服務投入力度,打造“雙引擎”牽動經濟發展的新格局。我們高興地看到,經濟結構中服務業佔比繼續提高,消費升級方興未艾,企業內部創新步伐加快,市場新主體、新業態、新動力蓬勃發展,經濟運行亮點頻現。這些新變化都是幹出來的。只有實幹,我們才能跨溝邁坎,迎來百尺竿頭的更進一步。

“堅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們,做出驚人的事業。”國外經濟學家認為,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中國可能是惟一從“借鑑型經濟體”發展為具有獨立研發創新能力的國家。堅定信心、腳踏實地、奮發有為,以新作為主動引領新常態,我們定能將中國經濟的航船駛向新勝境。

新常態新形象新作為心得體會 2

冬日暖陽,飽含春意。昨天,近300名市政協委員齊聚八步,出席市政協三屆五次會議,共商改革發展大計。本次會議將聽取和審議市政協三屆常委會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情況報告,聽取和討論市政府工作報告和其他報告,補選市政協主席、副主席、祕書長和常務委員。我們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

20xx年,我市全面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統籌推進穩增長、調結構、抓改革、促開放、惠民生各項工作,有效克服了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一年來,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廣大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人士,圍繞中心,諮政建言,把握主題,凝聚力量,關注民生,反映民情,真正做到了服務大局有高度,建言獻策有力度,團結聯誼有廣度,體現了政治協商有方,民主監督有力,參政議政有為,呈現出齊心協力、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良好局面,有力推動了我市科學發展、加快發展的步伐。

20xx年是全面完成“”規劃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全面落實黨的xx屆四中全會精神的開局之年。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xx大、xx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市委三屆五次全會和全市經濟工作會議的戰略部署,全面推進賀州法治建設,把賀州建設成為廣西對接東部和中部地區的重要門户和樞紐,打造賀州發展的“升級版”,以新的精神狀態主動適應推動賀州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充分展示政協新作為。

適應新常態,展示新作為,就必須把服務和促進科學發展作為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履行職能的重中之重,多立科學發展之論,多獻科學發展之策;就必須充分發揮政協組織渠道通暢、聯繫面廣、包容性強的優勢,為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建言出力;就必須全力推進人民政協自身建設,以履職盡責新作為展現新形象。

我們相信,廣大政協委員和各界人士一定會不負重託,認真履行職責,完成好本次大會的各項任務,以開拓創新、奮發有為的新姿態,為圓滿完成今年和“”規劃的各項目標任務,共同譜寫賀州科學發展、加快發展的新篇章而努力奮鬥!

新常態新形象新作為心得體會 3

去年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陸續公佈。許多經濟指標都在人們預料之中,表明我國經濟運行總體上仍處在合理區間。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從要素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上月底博鰲亞洲論壇202019年會上,重申中央對經濟形勢的判斷。中國經濟升級換擋、加力爬坡的進程正在展開。

面對大勢,可順不可逆;面對機遇,可用不可廢。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是這樣的大勢和機遇。

怎樣推動中國經濟爬坡過坎,是一場新的考試,考驗駕馭市場經濟的智慧,檢驗掌控複雜局面的本領。新常態需要適應,更需要引領。2019年,在世界經濟復甦動力不足的情況下,我們實現了7.4%的增速,勞動生產率提高7%,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8%,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上升3個百分點。發展質量和效益的不斷提高,正是全國上下主動適應、積極引領新常態的結果。然而毋庸諱言,也有人一時半會兒轉不過彎來,或多或少表現出換擋焦慮症。

今天的經濟,某種程度上説是一種信心經濟,社會預期對經濟走向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面對新常態下的新變化,惟有變被動為主動,才能頂住下行壓力,抓住新常態下的新機遇,實現新常態下的新作為。

以新作為引領新常態,首先要有堅定的自信。發展速度換擋,是我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的必然。以我國經濟現有體量,7%的增速所產生的實際增量,差不多相當於每年貢獻了一箇中等發達國家的經濟總量,所聚集的動能是過去兩位數的增長都達不到的,這表明我國經濟增速“換擋不失勢”。蹲下去才能跳得更高,上世紀以來各發達經濟體伴隨產業革命實現的經濟轉型,無不向我們昭示這一點。堅定信心,是祛除速度崇拜、換擋焦慮背後傳統思維慣性的最好藥方。

以新作為引領新常態,最重要的是務實進取。必須堅決破除以往的思維定勢、行為慣性和路徑依賴,牢牢扭住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這條主線,着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着力加大公共產品、公共服務投入力度,打造“雙引擎”牽動經濟發展的新格局。我們高興地看到,經濟結構中服務業佔比繼續提高,消費升級方興未艾,企業內部創新步伐加快,市場新主體、新業態、新動力蓬勃發展,經濟運行亮點頻現。這些新變化都是幹出來的。只有實幹,我們才能跨溝邁坎,迎來百尺竿頭的更進一步。

“堅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們,做出驚人的事業。”國外經濟學家認為,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中國可能是惟一從“借鑑型經濟體”發展為具有獨立研發創新能力的國家。堅定信心、腳踏實地、奮發有為,以新作為主動引領新常態,我們定能將中國經濟的航船駛向新勝境。

新常態新形象新作為教育心得體會教師版 篇11

新常態是一場新考試。只有牢固樹立認識新常態的湖北思維,始終保持適應新常態的競進姿態,奮力展現引領新常態的湖北作為,我們才能在新常態下交出優秀答卷、邁上新的台階。

我們要有解放思想之為。適應新常態,關鍵在於進一步解放思想,真正讓謀發展、抓發展的思維開放起來、活躍起來,學會用市場經濟的理念、思維和方式推進發展。鄂州為什麼能用一片土地引進一批企業競爭,實現土地資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天門為什麼能夠通過吸引企業“倒插門”,實現傳統產業的裂變重生?靠的正是市場機制的運作、市場經濟的“魔力”。我們舉辦“市場大學”,學習“市場課程”,就是要切實打破束縛活力的條條框框,打破內陸地區的習慣思維,不斷提升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爭做新常態下抓經濟工作的“行家裏手”。

我們要有改革創新之為。當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氣候已經形成,必須把改革創新作為適應新常態、搶佔新機遇的“關鍵一招”,以改革激活動力,用創新驅動發展。我們在東湖、襄陽、宜昌高新區學習上海自貿區投資貿易便利化、行政體制改革、金融制度創新經驗,我們通過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激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我們通過“科技十條”推動產學研深度結合,其實質就是摒棄“等、靠、要”的傳統觀念,分享改革的巨大紅利。沒有打破桎梏的果敢行動,沒有先行先試的積極探索,就會在新一輪的“改革窗口”錯失重大機遇。

我們要有新本事之為。習總書記強調,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不能完全依靠老方法老經驗,必須有新理念新本事。東風公司能在嚴峻的外部環境中實現經營規模新跨越,華新水泥能在產能過剩的行業大勢下通過電商創新戰略逆勢增長,説明只要我們有新的本事、新的應對,不僅能夠爬坡過坎,還能搶佔先機。新常態的到來,要求每一位黨員幹部都要有知識恐慌、本領恐慌。主動置身於市場之中,向企業家學習,吃透市場經濟原理和規律,探索用市場經濟的方式方法解決轉型升級、開拓市場中碰到的各種問題。主動置身於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熟悉掌握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領域的新知識,增強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我們要有謀劃之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培育新的需求增長點和區域增長帶,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建設。

這為湖北擴大有效投資、加快經濟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各地各部門要搶抓機遇、抓緊謀劃,儘快啟動“十三五”規劃,確保先人一步,搶佔下一輪發展的先機。武西鐵路建設標準提高、鄂北水資源配置工程獲批,都是我們積極謀劃、積極爭取的結果。抓投資、找項目,關鍵不在於有沒有,而在於有沒有積極作為、主動謀劃的意識,在於敢不敢想、會不會鑽、善不善做。

新常態新形象新作為教育心得體會教師版 篇12

肩負使命與責任,凝聚智慧與信心,在全市人民的高度關注中,市政協八屆六次會議今天隆重開幕了。這次會議,對於團結動員全市政協委員和各族各界人士,緊緊圍繞市委九屆九次全會的決策部署,堅定信心、攻堅克難,奮力開創“十三五”發展新局面,確保在全省高水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向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

剛剛過去的一年,對於攀枝花市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經濟下行的嚴峻挑戰和考驗,面對加快發展的艱鉅任務,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重大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帶領全市廣大幹部羣眾,團結奮鬥,共渡難關,全市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政治安定、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全市各族人民共同奮鬥的結果,也凝聚了全市各級政協委員的心血和智慧。

20xx年,是全面完成“”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市政協認真履行職能、工作亮點紛呈的一年。一年來,市政協在中共攀枝花市委的正確領導和省政協的指導支持下,發揮優勢、主動作為,堅持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在創新中提升,為推動全市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作出了積極貢獻。採取團結合作新舉措,牢牢把握團結、民主兩大主題,積極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致力民族團結進步、深化聯誼交流合作,在上下聯動,加強同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合作共事等方面精誠出力。堅持在服務發展中關注民生,在團結協調中聚合民力,在助力扶貧攻堅、反映社情民意等方面取得了履職為民新業績。充分發揮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作用,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在協力“十三五”規劃編制、推進攀西試驗區建設、助推康養產業發展等方面取得了協商議政的新成果。堅持以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為契機,不斷深化“改進機關作風行動”,在務實創新中提升質效,在加強建設中塑造新形象。

關山初度,又啟新程。20x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新形勢、新任務,需要全市人民做出更大的努力,也需要人民政協發揮更大的作用,實現更大的作為。

我們堅信,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一定會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省、市的一系列決策部署上來,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中共和xx屆五中全會以及中共四川省委十屆七次全會精神,以“五大發展理念”為統領,以穩中求進為基調,主動適應新常態,推動團結民主和改革創新。緊緊圍繞中共攀枝花市委九屆九次全會的決策部署,努力在助推轉型升級、全面深化改革上建睿智之言,在推進依法治市、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上獻可行之策,在保障改善民生、着力扶貧攻堅上謀長遠之計,在健全工作制度、增強協商實效上求創新之舉,為在全省高水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貢獻。

和衷共濟創偉業,團結合作譜新篇。肩負着時代重任和人民重託的政協委員們,一定會以飽滿的政治熱情和良好的精神風貌,認真履行職能,積極建言獻策,圓滿完成大會各項預定任務,把市政協八屆六次會議開成一次團結、民主、求實、奮進的大會。

新常態新形象新作為教育心得體會教師版 篇13

作風建設‘新常態’是民心所向、眾望所歸。黨員幹部都要以新的境界、新的習慣、新的作為,適應作風建設新常態。

“政治生態“是指一個地方政治生活現狀以及政治發展環境的集中反映,是黨風、政風、社會風氣的綜合體現,核心是領導幹部的黨性問題、覺悟問題、作風問題。良好的政治生態不僅有利於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更是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樹立形象的土壤。廣元市要求各地各部門單位要採取多種形式組織黨員幹部認真學習全國全省全市系列會議精神,深化對“四個全面”、“四個新常態”的理解和把握,切實把思想行動統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部署要求上來。要採取召開黨委(黨組)中心組專題學習會、部門單位幹部職工會、支部專題學習會以及務虛會、理論研討會等形式,增強討論活動的實效性和吸引力,無疑是營造當地良好政治生態的有力舉措。

目前,雖然通過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大多數幹部能夠嚴格要求自己,保持良好的作風認真幹事創業,但仍然有一些幹部存在不適應新常態,思想懈怠、作風懶散、工作不力的現象。通過大討論活動的紮實開展,一方面可以鞏固教育活動成果,為“三嚴三實”活動預熱升温,另一方面能夠解決部分班子及幹部自身存在的問題,切實達到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的目的。

當今時代在快速發展,如果黨員幹部不能在思想上高度重視,認識到新常態新習慣新作為的重要性,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就會導致行動遲緩,工作不在狀態,沒有實績,無法引領社會發展,完成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本次大討論活動的開展,能夠解決部分黨員幹部思想上仍存在的問題,清楚的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明確改進方向,迴歸主流,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

我們在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伊始就提出,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踐行羣眾路線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本次大討論活動的開展,再一次醒廣大黨員幹部要摒棄觀望的心態和一陣風的想法。作風建設必將作為常態在新時期常抓不懈,唯有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放到工作中,放到為人民服務中,才能適應新常態,有所作為。

作風建設“新常態”是民心所向、眾望所歸。然而,有的幹部對於這種新常態卻出現了不適應、不習慣、不舒服,信奉“少幹事、不出事”,推崇“冷”執行,甚至產生由“為官不易”向“為官不為”轉變的苗頭和傾向。秦光榮嚴肅指出,必須徹底丟掉作風建設一陣風的幻想,徹底拋棄“重温舊夢”的僥倖心理,堅決克服“且行且觀望”的工作心態,以新的作為適應新常態。

新常態新形象新作為教育心得體會教師版 篇14

最近,看了幾個鄉鎮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材料,發現他們在反思抓基層黨建存在不足時都提到“缺乏創新精神,不能適應經濟社會日益發展的新常態”。

去年5月份以來,多次就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作出重要論述。黨的基層組織是團結帶領羣眾貫徹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落實黨的任務的戰鬥堡壘,新常態下,基層黨建工作如何緊跟這一變化、適應這一形勢、落實這一要求,在推進新時期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發揮積極作用,成為擺在各級黨組織面前的一個新課題。

新常態下要構建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就要有創新思路,加強和推進基層黨建工作上新台階,充分發揮其推動發展、服務羣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起碼做到“三新”。

首先,要把握好新主題。黨的xx大提出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是對基層黨組織功能定位的深化,是新常態下基層黨建工作思路的創新,也是提高基層組織戰鬥力的有效途徑。所以,我們抓基層黨建,要走實走穩羣眾路線,把工作重心轉到服務改革、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羣眾、服務黨員上來,使服務成為基層組織建設的鮮明主題。

其次,要緊扣新理念。新常態下基層黨建工作要出新,必須樹立新理念。應對前進道路上的新情況、新問題,要敢於打破慣性思維和主觀偏見的束縛;把握新特點,尋找黨建工作與新形勢、新任務、新目標之間的最佳結合點,把創新的調研成果放在實踐中試驗,不斷改進和完善;尋找新突破,圍繞黨建工作的重點、難點問題,進行科學分析和研究,尋求突破口,攻堅克難,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謀求新作為,把目光放得更長遠,把黨建工作的各項戰略決策轉化為具體目標、具體措施,成就新作為。

第三,要樹立新形象。作風建設是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內黨的建設的重中之重。作風問題的突出表現就是“四風”問題,“四風”是違背黨的性質和宗旨的,是當前羣眾深惡痛絕、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也是損害黨羣幹羣關係的重要根源。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把作風建設作為主要任務,有效遏制了“四風”蔓延,但作風建設沒有休止符。必須實行黨員紅色崗位責任制,公開黨員服務承諾與舉報電話,加強對黨員作風的考核。以促進黨員責任感和服務意識的增強,優化服務質量,發揮模範效應,使黨員自身的形象在服務對象心中亮起來。開展只有黨員才能參加考評活動,從而形成黨員榮譽激勵機制,盤活黨員“存量”,促進黨員作用的不斷“增值”,更好地推動基層各項工作。

新常態下加強基層黨建工作,只有抓實、抓細、抓新,才能適應新常態發展;只有常抓,我們的基層黨建工作才能思路會更開闊,工作領域會更豐富,工作效果會更符合時代要求和黨員、羣眾的需要。

新常態新形象新作為教育心得體會教師版 篇15

近期,通過學習了高先進事蹟,給我的感觸很深。“戴着落後的帽子一點兒都不光彩,太難看了,不要總想着伸手要,要多想想如何放手幹”。這是高德榮同志常説的一句話。關於中國經濟要適應“新常態”這一重要表述,使“新常態”成為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最熱的關鍵詞。經濟基礎薄弱、交通閉塞、教育落後是鄉村尤其偏遠鄉村現狀的客觀存在,鄉村是農村經濟的主戰場,廣大基層幹部要切實把科學認識新常態,主動適應新常態作為近期和今後一段時期工作的導向,面對發展困難,不等不靠,主動作為,敢作脊樑,以新作為、新業績積極應對經濟新常態,少動嘴指揮人,多動腿帶動人,用實幹的腳步丈量百姓的幸福。

一是樹立新的理念。

沒有新思維新理念,就不會有積極適應新常態的高度自覺性,就不會有主動適應新常態的思想境界。只有新理念,才能打破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慣性思維,在推進工作的過程中,必須科學認識,勤于思考,因地制宜,積極適應,順勢而為,推動農村經濟的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發展,把經濟社會發展的立足點轉移到提質量、增效益和促民生上來,放手幹,以先人一步、快人一拍的節奏提升工作水平。

二是調整新的狀態。

新常態要求我們不能沿襲慣性思維,必須對變化了的形勢作出快速反應,緊緊抓住“人”這一關鍵因素,着力解決一些基層幹部存在的不敢幹、不會幹、不願幹抑或認為要幹成事必須有政策扶持、項目支撐、資金保障等問題,克服“等、要、靠”的思想觀念,提振精氣神、凝聚正能量,不等不靠,主動作為,敢作脊樑,勇於擔當。

三是探索新的思路。

農村經濟發展轉入新常態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傳統的產業結構和傳統的經濟結構進入深度調整,新的產業業態和新的增長點加快孕育,必須徹底走出那種高投入、低產出且結構單一的粗放狀況。農特產品加工業,特色資源開發,優勢項目的建設,要從依賴資源投入的粗放式增長模式,轉向主要依靠人力資本與技術進步的集約、低碳、生態的科學增長模式,同時,要徹底杜絕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不能再按老思路、老辦法,必須在新的階段尋找發展的新動力。

四是創出新的局面。

作為基層幹部,面對未知世界,不論發展定位還是推動落實,都沒有現成經驗可循,必須勤于思考、善於思考,大膽試、大膽闖、放手幹,擯棄“等、要、靠”的習慣,少用嘴巴指揮人,多用腳步和身影帶動人。甩開膀子、邁出步子,做個合格的泥腿子,融入羣眾中,真正的發現問題,認真的研究問題,實在的解決問題……緊密結合當地的發展實際,帶領羣眾因地制宜謀發展、找出路;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多放手幹,充分發揮幹部在幹事創業中的主心骨作用,調動百姓的積極性,手拉手搭起連心橋,腳跟腳走出幸福路,在新常態下創出新局面,用實幹的腳步丈量百姓的幸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shi/qo3od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