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師心得體會 >

縣級黨校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縣級黨校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民生。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經濟發展才有持久的動力,下面是整理的關於縣級黨校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範文,歡迎借鑑!

縣級黨校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縣級黨校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範文一

9月15日上午,xx教授為第**期縣處級公務員任職培訓班學員講授了《當代中國民生問題研究》的專題。賀教授運用詳細資料,引經據典,全面、系統和深刻地闡釋了民生問題的內涵和特點,當前民生問題備受關注的原因,當代中國民生問題的現狀及解決辦法。專題講授發人深省,促使我們深入思考當前的民生問題,積極探索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具體措施。

民生是國家之本。民生問題好比水載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正確認識當前中國民生問題出現的社會背景

理性、客觀看待當前我國民生問題的現狀,這是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的前提和基礎。當代中國的民生問題不是在普遍貧窮背景下出現的,而是在社會整體發展的背景下出現的。從總體來看,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我們黨以發展為第一要務,積極探索實踐,成功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經濟建設突飛猛進,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極大增強。例如,1978年到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近10%;我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從1978年的1.8%提高到2019年的近7%。

2.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高,實現從温飽到小康的跨越。以國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例,1978年到2019年,我國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從343.4元增加到17175元;農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33.6元增加到5153元。

3.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空前增強。民主法制建設不斷推進,教育、科學、衞生等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文化事業和產業生機盎然,民眾的文明素質明顯提高。

二、當前中國民生問題的現狀

隨着改革開放的推進,在我國經濟建設飛速發展的同時,社會建設明顯滯後,民生問題日益凸顯,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其焦點在於尚需完善普通民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社會機制。當前我國民生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優質教育資源短缺,教育公平問題突出。如“擇校熱”高温不降,困難羣體公平受教育機會尚未得到充分保障,因不同地區考生接受高等教育機會不公而引發的“大學聯考移民”問題仍然大量存在。

2.就業問題日益突出。如近年勞動力的供給遠遠大於社會需求,許多大學畢業生陷入找工作難的困境;而一些地方又存在“招工難”的現象。

3.政府對醫療衞生事業投入相對不足,醫療服務分配比例不合理,醫療保障水平低,民眾對看病難、生不起病的反映強烈。

4.房價過高、上漲過快問題十分突出,成為人們生活的“不可承受”之重。

5.分配領域存在不公問題,羣體間的收入差距不斷擴大。

6.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完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一些基本保障尚未實現全覆蓋。

三、改善民生、構建和諧社會的對策建議

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民生。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經濟發展才有持久的動力,社會進步才有牢固的基礎,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1.要樹立並強化讓人民羣眾共享社會發展成果的基本理念。要在全社會特別是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中樹立並強化這個理念。這一理念與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與核心是一致的,即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一理念不確立,改善民生就成了一句空話。讓人民羣眾共享改革發展帶來的成果,是現階段必須正視和解決的民生問題。與此同時,也要防止平均主義抬頭。

2.要強化政府部門的溝通協作,建立綜合解決民生問題的社會機制。改善民生,是各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就業、教育、分配、社保、醫療等民生問題是聯繫在一起的,一個問題的解決涉及其他問題,單純解決任何一個問題都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難以奏效。這要求政府部門密切協作,統籌規劃,共同出台一套協同配合的政策,統一行動起來解決民生問題。

個人轉載本站內容,請務必保留上面文章來源信息!任何媒體未經許可不得任意轉載!

3.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大力推進社會經濟的發展。解決民生問題,歸根結底還是要依靠發展來解決。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要圍繞改善民生謀發展,把改善民生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落腳點和持久動力。當前要深化體制改革,立足內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4.要把握社會公平主線,儘快建立起覆蓋面廣的初級社會保障體系。社會公平是貫穿當前中國民生問題的主線。當前,要針對老百姓感觸最深的上學、看病、住房等亟待解決的民生問題,從我國實際出發,儘快建立一個初級(低水準、廣覆蓋、有實效)的社會保障體系,“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縣級黨校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範文二

參加“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的“青年教師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這一主題的培訓,這次培訓的時間雖然只有兩天,但我的收穫或許用兩年的時間也換不來。下面簡單的談一下自己的體會。

1.終身教育的需要

20世紀70年代以後,終身教育理念日受重視,生涯發展的研究,已不只偏重個人的職業選擇方面,進而擴大到個人自我潛能的發揮。教師逐漸體會到在職進修的必要性,光憑過去所學的知識和經驗,實在很難勝任目前的教學工作,必須不斷地進修,吸取各種經濟、政治、科技和教育知識,以擴大知識領域,提升專業能力,最大程度地擴大個人自我潛能。

2.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

我們大家都知道,教育質量的提升,主要在於教師能否將教學工作當作終生的志業,或是將教學工作當作一生值得奉獻的專業。

因此,教師必須有自我發展需要和自我發展意識。

教師規劃自我發展就是“理智地復現自己、籌劃未來的自我、控制今後的行為”,使得“已有的發展水平影響今後的發展方向和程度”,使得“未來發展目標支配今日的行為。”

教師發展傳統的模式是學校要求—學校組織學習—教師實踐—總結。教師發展應有的模式:“自我認識和自我反思—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理論的學習和準備—實踐和行動研究—總結提升”。

3.有助於教師確立發展目標

上班已接近五年時間的我,過去缺乏生涯設計的概念和意識,也瞭解到不少教師對自己要達到什麼目標,通過幾個階段達到自己的目標,現在自己處於什麼階段等等問題,往往是模糊的,有的甚至從來就沒有這樣考慮過。在工作上,就是聽從領導安排,以完成任務為目標,沒有自己的追求,態度被動;當工作不滿意時,往往歸因於外部的環境制約,認為自己盡了力,沒有辦法克服困難。

所以,生涯規劃,可化被動為主動,在追求中體會快樂人生。

4.有助於教師適應未來的競爭與社會需求

處於世紀的轉型期,教師面臨的問題將愈來愈複雜,所要處理的問題,可能不只是學校內部教學的事情,同時還要面對社會、科技、家庭所帶來的各種挑戰。所以,教師必須對生涯發展有所瞭解,並且進行有效的生涯規劃。

5.有助於解決教師的職業倦怠

職業倦怠有多方面的症狀和表現。首先,精力耗竭,表現為疲勞、煩躁、易怒、過敏、情緒緊張,早晨去上班常常感到畏懼;其次,人格缺失,對學生抱消極態度,有意減少甚至斷絕與學生的聯繫,見到學生也不理睬;第三,成就感降低,對自己的工作看不到成就,對困難不願努力去克服,甚至產生放棄教師職業的消極想法。

職業倦怠不是由某一個事件造成的,而是由日常工作中的挫折、焦慮、沮喪日積月累造成的。一些教師由於缺少有意識地訓練,因而教學水平和能力往往處於高原狀態,沒有成就感和發展感,這樣很快就會出現職業的倦怠和退縮。職業倦怠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一個難以突破的惡性循環。我們發現,在教師中這種情況比較普遍,應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作為一名教師,承擔着教書育人的偉大使命,我相信:一個能做好生涯規劃的教師,必能有目的、積極主動並快樂地投入教學,使學生學習具有效率。

每個教師都需進行生涯規劃,這樣才能做自己生命的主角,做自己生命的設計師、領航員,真正為學生和自己的生命負責!

通過此次“青年教師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培訓後,我會重新確立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重新審視自己,不辱教師的使命,將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

縣級黨校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範文三

黨校學習是培養機關幹部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近兩個月地培訓,自己在提高團隊執行力、積累黨的理論知識、處理羣眾工作、運用公務禮儀和了解法律法規知識等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現將這次培訓的心得體會分享如下:

第一、二堂課,杜老師圍繞如何打造團隊執行力這一主題向大家傳授課程,其中着重從隊伍結構、制度保障和組織文化這三個方面分析瞭如何提高團隊執行力,如把這些知識應用到政府機關工作上,就可以指導我們如何加強機關效能建設:從隊伍結構上看,可以通過拓寬機關幹部隊伍來源,選拔優秀大學畢業生到機關工作,來補充新鮮血液,以解決機關人才緊缺,知識、年齡結構不合理的難題;從制度保障上看,要轉變機關幹部作風問題,制度建設是治本之策,要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學的管理制度,形成用制度管權、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機制,同時,建立嚴格的獎懲制度,對於不按制度辦事的個人要嚴肅處理;從組織文化上看,提高機關效能就是要在機關各部門營造出三種氛圍:“學樂文化”氛圍即建設學習型政府,“競爭文化”氛圍即建設效率型政府,“責任文化”氛圍即建設羣眾放心政府。只要從以上三個大的方面努力加強機關效能建設,我們就可以營造出一個務實高效、作風正派的政務環境。

我的另一個主要心得體會是要樹立正確的態度和立場,認真做好羣眾工作。課上講到的`安打砸燒這個案例,告誡我們如果政府一味的追求GDP增長,忽視羣眾工作,不按照羣眾的意願去發展,一切工作都等於零。毛主席曾説過:“只有落後的幹部,沒有落後的羣眾。”這需要我們機關幹部必須切實改進工作的方式方法,帶着對羣眾的深厚感情去工作,多進行“換位”思考,真心實意地幫助羣眾解決實際問題,這樣才能贏得民心。為了做好羣眾工作,創新社會管理,今年我縣也組織開展了“三進三同”活動和“談變化、感黨恩、亮旗幟、樹形象”形勢教育活動,就是希望通過機關幹部下基層,給老百姓送去政策、送去温暖、送去服務、送去技術,達到密切幹羣關係,樹立良好形象的目的,也為我縣的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而我作為一名鄉鎮綜治辦成員來説,則更需要努力做好羣眾的思想工作,解疑釋惑,疏導到位,對信訪羣眾要千方百計給予幫助,真誠地關心信訪羣眾的難處。我相信,只要方法對路,感情到位,幹羣關係還會象戰爭年代一樣,是一種魚水關係,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係。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和諧,更加進步。

近兩個月的培訓快要結束,但是學習的步伐不能停止,人們常説:“人不可一日無事”,我們這些新進機關的幹部日後一定要堅持學習、強迫自己學習,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成為一名學習型人才。“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我們在座的各位一定要儘快成熟起來,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黨性覺悟高、業務素質過硬、甘心服務羣眾的機關幹部,為實現我縣超常規跨越式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縣級黨校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範文四

有計劃地安排黨校中青年教研骨幹到工作、生產第一線跟班學習、掛職鍛鍊。另一方面,建立黨政領導幹部和黨校教師雙向交流的制度。一方面。選擇一批有志於從事理論教學和科研、年紀較輕的優秀黨政領導幹部,黨校做一段時間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去實際工作中鍛鍊,每次可以按一定比例安排這些教師到各級黨委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擔任相應的副職或從事最實際的工作。並要求所在單位積極給予傳、幫、帶,努力增加黨校教師的感性認識。每一個鍛鍊崗位工作以半年為宜。這種鍛鍊,對幫助無一線工作經驗的年輕教師增長實踐知識有用,對所有黨校教師密切聯繫實際,把握時代脈搏,無疑也是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這種方法如能長期堅持,不但很有必要,也很有裨益,一舉三得:既增加了教師的實踐知識,又開展了調研活動,還可以從另外角度回顧審視黨校工作,發揚優點,克服弊端,完善自我進一步做好黨校工作。

中央黨校舉行 年秋季學期第一批進修班暨專題研討班畢業,近日。習`平出席併為學員頒發畢業證書,李源潮、何勇出席。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李景田在講話中希望畢業學員能夠繼續加強學習,努力作學習的表率;認真貫徹落實xx屆五中全會精神,進一步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為實現“xx”奮鬥目標提供政治動力和組織保證;關心黨校建設,為進一步大規模培訓幹部、大幅度提高幹部素質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加強黨校建設刻不容緩;為了保證黨校教師隊伍知識常新、活力長在則應當堅持不懈地提高和增強教師水平和素質。認為提高黨員幹部素質。

經常性開展業務交流活動,各級黨委要支持和幫助黨校認真做好優秀人才的選調工作。組織教師互相聽課、評課。同時,加強橫向聯繫,安排教師到外地兄弟黨校觀摩學習,取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促進教學能力的提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shi/q00lv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