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師心得體會 >

國中數學老師心得(通用13篇)

國中數學老師心得(通用13篇)

國中數學老師心得 篇1

在學習中,感想很深,體會很多,有了一定的收穫。 一、教育教學的理論得到轉變。

國中數學老師心得(通用13篇)

通過培訓學習,我深刻地認識到:要以學生為本,將學生看成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學不再只是忠實地傳遞和接受的過程,而是創建與開發的過程;教學是師生交互、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讓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不僅教師的觀念發生了變化,而且教師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教師應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自己也體會到,要轉變觀念,解放學生,讓學生學會生活,引導學生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並用人格力量的去引導學生,去感染學生才是我們應有的教育價值觀。新時期師生關係在業務上應是雙方積極性、創造性都得到充分發展的業務組合。在理論上應充分體現個性、民主和發展精神;而情感上應在個性全面交往基礎上情感聯繫,是師生個性魅力的生動體現,是師生相互關愛的結果。在教學評價上,應着眼於學生,注重長期的效應,注重過程的評價。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發展。

二、課堂教學的能力得到提高。

在課堂教學中,學會了更好地設計教學,選擇適當的教學模式,如何上好各種類型的課,怎樣追求課堂教學的藝術。通過講解與交談,我體會到,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既然是科學,就要按規律辦事,改革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提高教學的質量。同時要講究藝術性,儘量上好每一節課。在這一階段裏,我努力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煅煉自己,對課堂教學有了很深的體會和思考。體會一:課堂教學要注重教學的有效性,有效的課堂才能保證有效的教學。體會二:要處理好兩個關係,第一,教材、教師、學生之間的關係,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合作者,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第二,課前、課內、課後的關係,課前要吃透教材和學生,課內要重示範、點評、變式的教學,課後要及時跟蹤、反饋,暴露學生的錯誤。體會三:課堂教學中要體現如下幾條原則,第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教學中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動腦、動手、動口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經歷、去感受,建構自己的數學知識;第二,要能夠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問題的情境中學習,去解決問題,提示矛盾;第三,教師要形成自己鮮明的個性化的教學風格;第四,教學中要有創新精神,要常教常新。

三、多媒體教學的能力得到培養。

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更好的展現知識的發生,更好的傳授,使課堂更精彩、更有效。現代中學生具有較強的聯想、想象能力,好奇心強,側重於形象思維。現代教育手段的運用能更好,更有效地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作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培訓部門為我們安排了《幾何畫板》的課程,懂得了將多媒體技術與數學課堂教學整合,為以後運用現代教育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國中數學幾何畫板是很好的輔助教學手段。我一定要學好幾何畫板,為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通過學習和培訓、實踐和反思,我已逐步樹立起了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提高了課堂教學和教科研水平。但我深知,自己還有好多的不足之處,在今後的工作中,要多學習一些教育教學理論,用科學理論來指導我的實踐,使教育教學行為符合教育規律,符合學生的發展,同時,要注意積累、學習、研究,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大面積提高課堂效率。

國中數學老師心得 篇2

時代的發展和要求,數學教學的價值目標取向不僅僅侷限於讓學生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數學教學活動中,瞭解數學的價值,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獲得數學的基本思想方法,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國中數學教學心得體會。在教學中要處理好知識性目標和發展性目標平衡與和諧的整合,在知識獲得的過程中促進學生髮展,在發展過程中落實知識。這就需要學生對學習進行自我反思。新課程強調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倡導以"主動、探究、合作"為特徵的學習方式。教學活動是師生雙邊的活動,它是以教材為中心,教師教的活動和學生學的活動的相互作用,使學生獲取數學知識、技能和能力,發展學生思維品質,培養創新意識,並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教育改革中教師是關鍵,學生是主體。同時,教師能力的提高及學生能力的提高,都是在實踐的探究中逐步確立。由此可見,教師與學生要想發展,必須要將實踐與探究融為一體,使之成為促進師生髮展、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而反思則是將二者有效結合。那麼應從哪些方面實現師生互動的反思模式構建呢?

1、要求做好課堂簡要摘記。

當前,老師講學生聽已成了教學中最普遍的方法。而要學生對教學的內容進行反思,聽是遠遠不夠的。要反思,就要有內容。所以學生就要先進行課堂簡要摘記。課堂簡要摘記給學生提供了反思的依據。學生也能從課堂簡要摘記中更好的體驗課堂所學習的內容,學生的學習活動也成了有目標,有策略的主體行為,可促使老師和學生進行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動。有利於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個人體驗,提高個人的創造力,所以課堂簡要摘記是學生進行反思的重要環節。

2、指導學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課堂教學是開展反思性學習的主渠道。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從多方位、多角度進行反思性的學習。學生的實踐反思,可以是對自身的認識進行反思,如,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及課堂中的內容,都可引導學生多問一些為什麼?;也可以是聯繫他人的實踐,引發對自己的行為的比較反省,我們可以多引導學生進行同類比較,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也可以是對生活中的一種現象,或是周圍的一種思潮的分析評價,此外學生的反思還何以是階段性的,如:一節課尾聲時,讓學生進行一下反思,想想自己這節課都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疑問?當天睡前,反思一下今天自己的感受;或是一週反思一下自己的進步和不足等等。具體有以下五種方法:

①在解決問題中反思,掌握方法:解題是學習數學的必經之路,學生解決問題時,往往缺乏對解題過程的反思,沒有對解題過程進行提煉和概括,只是為完成任務而解題,導致解題質量不高,效率低下,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整理思維過程,確定解題關鍵,回顧解題思路,概括解題方法,使解題的過程清晰、思維條理化、精確化和概括化。②在集體討論中反思,形成概念:"活動是感知的源泉,是思維發展的基礎"。每個人都以自己的經驗為背景來建構對事物的理解,所以認識相對有限。學生通過集體討論和交流,可以瞭解同伴的理解,有利於豐富自己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增強遷移能力。概念形成的關鍵是重視意義建構過程,而不僅僅是單調記憶,所以要注重引導學生通過集體討論、爭辯,來促進個人反思,實現自我創新。③在回顧知識獲取時反思,提煉思想: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教師比較注重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操作實踐、合作探究,主動獲取知識。其實,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學生總是根據問題的具體情景來決定解題方法,這種方法受具體情景制約的,如果不對它進行提煉、概括,那麼它的適用範圍就有侷限,不易產生遷移。因此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獲取知識後反思學習過程,引導他們在思維策略上回顧總結,分析具體解答中包含的數學基本方法,並對具體的方法進行再加工,從中提煉出應用範圍廣泛的數學思想。④在分析解題方法中反思,體驗優勢:學生在解題時往往滿足於做出題目,而對自己的解題方法的優劣卻從來不加評價,作業中經常出現解題過程單一、思路狹窄、解法陳舊、邏輯混亂、敍述宂長、主次不分等不足,這是學生思維過程缺乏靈活性、批判性的表現,也是學生的思維創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現。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分析解題方法的優劣,優化解題過程,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通過這一評價過程,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的思維逐漸朝着多開端、靈活、精細和新穎的方向發展,在對問題本質的認識不斷深化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以促使學生形成一個系統性強、相互聯繫的數學認知結構。⑤在尋找錯誤成因中反思,享受成功: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時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忽視對結論的反思,滿足於一知半解,這是造成作業錯誤的重要原因。結果常常出現不符合實際,數據出錯等現象,特別是一些"隱性錯誤"發生頻率更高。因此教師應當結合學生作業中出現的錯誤,精心設計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從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角度來剖析作業錯誤的原因,給學生提供一個對基礎知識、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機會,使學生在糾 正作業錯誤的過程中掌握基礎知識,理解基本概念,指導學生自覺地檢驗結果,培養他們的反思能力。

3、從課後學習情況的反思及作業情況的自我反思中加強反思能力的培養。

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抽些時間回顧所學的內容,摸索知識之間的一些規律和自己在知識點上有什麼發現;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在作業中也要認真反思,尤其是在批改之後的作業,並要求學生仔細分析自己的對題和錯題,寫下自己的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還可以寫下自己的新思路和自己的創新。

4、幫助學生提高反思效果。

在經常引導學生反思時,如每次只是這樣簡單地做一做,學生很快就會有厭煩情緒,這就需要我們在每次引導學生這樣做的時候,給與其大量的鼓勵、啟示和評價,讓學生體會到自己這樣做的好處,使他們在這樣做的過程中,得到激勵和啟示,並在後面的學習中獲得成功。如:在平時,每次引導學生反思時,我都會大力表揚那些思考認真的同學,對一些同學能在反思的基礎上提出問題的,就引導大家都向他學習。我經常對學生説:只要是能在反思的情況下比以往有所進步,這就是最大的成功,那麼這個學生就是一個勇士了,因為他已能戰勝困難,獲得勝利了。讓孩子們感到自己在不斷地反思後,能夠不斷地成功,能夠經常地、認真地反思,那麼學生就會在反思中真正領悟生活和學習的思想、方法,優化自己的認知結構,發展思維能力,培養創新意識。

國中數學老師心得 篇3

時代的發展和要求,數學教學的價值目標取向不僅僅侷限於讓學生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數學教學活動中,瞭解數學的價值,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獲得數學的基本思想方法,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在教學中要處理好知識性目標和發展性目標平衡與和諧的整合,在知識獲得的過程中促進學生髮展,在發展過程中落實知識。這就需要學生對學習進行自我反思。新課程強調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倡導以"主動、探究、合作"為特徵的學習方式。教學活動是師生雙邊的活動,它是以教材為中心,教師教的活動和學生學的活動的相互作用,使學生獲取數學知識、技能和能力,發展學生思維品質,培養創新意識,並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教育改革中教師是關鍵,學生是主體。同時,教師能力的提高及學生能力的提高,都是在實踐的探究中逐步確立。

由此可見,教師與學生要想發展,必須要將實踐與探究融為一體,使之成為促進師生髮展、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而反思則是將二者有效結合。那麼應從哪些方面實現師生互動的反思模式構建呢?

1、要求做好課堂簡要摘記。

當前,老師講學生聽已成了教學中最普遍的方法。而要學生對教學的內容進行反思,聽是遠遠不夠的。要反思,就要有內容。所以學生就要先進行課堂簡要摘記。課堂簡要摘記給學生提供了反思的依據。學生也能從課堂簡要摘記中更好的體驗課堂所學習的內容,學生的學習活動也成了有目標,有策略的主體行為,可促使老師和學生進行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動。有利於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個人體驗,提高個人的創造力,所以課堂簡要摘記是學生進行反思的重要環節。

2、指導學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課堂教學是開展反思性學習的主渠道。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從多方位、多角度進行反思性的學習。學生的實踐反思,可以是對自身的認識進行反思,如,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及課堂中的內容,都可引導學生多問一些為什麼?;也可以是聯繫他人的實踐,引發對自己的行為的比較反省,我們可以多引導學生進行同類比較,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也可以是對生活中的一種現象,或是周圍的一種思潮的分析評價,此外學生的反思還何以是階段性的,如:一節課尾聲時,讓學生進行一下反思,想想自己這節課都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疑問?當天睡前,反思一下今天自己的感受;或是一週反思一下自己的進步和不足等等。具體有以下五種方法:

①在解決問題中反思,掌握方法:解題是學習數學的必經之路,學生解決問題時,往往缺乏對解題過程的反思,沒有對解題過程進行提煉和概括,只是為完成任務而解題,導致解題質量不高,效率低下,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整理思維過程,確定解題關鍵,回顧解題思路,概括解題方法,使解題的過程清晰、思維條理化、精確化和概括化。

②在集體討論中反思,形成概念:"活動是感知的源泉,是思維發展的基礎"。每個人都以自己的經驗為背景來建構對事物的理解,所以認識相對有限。學生通過集體討論和交流,可以瞭解同伴的理解,有利於豐富自己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增強遷移能力。概念形成的關鍵是重視意義建構過程,而不僅僅是單調記憶,所以要注重引導學生通過集體討論、爭辯,來促進個人反思,實現自我創新。

③在回顧知識獲取時反思,提煉思想: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教師比較注重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操作實踐、合作探究,主動獲取知識。其實,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學生總是根據問題的具體情景來決定解題方法,這種方法受具體情景制約的,如果不對它進行提煉、概括,那麼它的適用範圍就有侷限,不易產生遷移。因此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獲取知識後反思學習過程,引導他們在思維策略上回顧總結,分析具體解答中包含的數學基本方法,並對具體的方法進行再加工,從中提煉出應用範圍廣泛的數學思想。

④在分析解題方法中反思,體驗優勢:學生在解題時往往滿足於做出題目,而對自己的解題方法的優劣卻從來不加評價,作業中經常出現解題過程單一、思路狹窄、解法陳舊、邏輯混亂、敍述宂長、主次不分等不足,這是學生思維過程缺乏靈活性、批判性的表現,也是學生的思維創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現。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分析解題方法的優劣,優化解題過程,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通過這一評價過程,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的思維逐漸朝着多開端、靈活、精細和新穎的方向發展,在對問題本質的認識不斷深化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以促使學生形成一個系統性強、相互聯繫的數學認知結構。

⑤在尋找錯誤成因中反思,享受成功: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時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忽視對結論的反思,滿足於一知半解,這是造成作業錯誤的重要原因。結果常常出現不符合實際,數據出錯等現象,特別是一些"隱性錯誤"發生頻率更高。因此教師應當結合學生作業中出現的錯誤,精心設計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從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角度來剖析作業錯誤的原因,給學生提供一個對基礎知識、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機會,使學生在糾正作業錯誤的過程中掌握基礎知識,理解基本概念,指導學生自覺地檢驗結果,培養他們的反思能力。

3、從課後學習情況的反思及作業情況的自我反思中加強反思能力的培養。

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抽些時間回顧所學的內容,摸索知識之間的一些規律和自己在知識點上有什麼發現;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在作業中也要認真反思,尤其是在批改之後的作業,並要求學生仔細分析自己的對題和錯題,寫下自己的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還可以寫下自己的新思路和自己的創新。

4、幫助學生提高反思效果。

在經常引導學生反思時,如每次只是這樣簡單地做一做,學生很快就會有厭煩情緒,這就需要我們在每次引導學生這樣做的時候,給與其大量的鼓勵、啟示和評價,讓學生體會到自己這樣做的好處,使他們在這樣做的過程中,得到激勵和啟示,並在後面的學習中獲得成功。如:在平時,每次引導學生反思時,我都會大力表揚那些思考認真的同學,對一些同學能在反思的基礎上提出問題的,就引導大家都向他學習。我經常對學生説:只要是能在反思的情況下比以往有所進步,這就是最大的成功,那麼這個學生就是一個勇士了,因為他已能戰勝困難,獲得勝利了。讓孩子們感到自己在不斷地反思後,能夠不斷地成功,能夠經常地、認真地反思,那麼學生就會在反思中真正領悟生活和學習的思想、方法,優化自己的認知結構,發展思維能力,培養創新意識。

國中數學老師心得 篇4

一、主動才能得到收穫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我們要有“道”可傳,有“業”可授,時能解“惑”,就必須不斷學習,不斷充實完善自己,而研修就是非常好的途徑。課程團隊給我們組織了這麼好的一個平台,我們沒有理由不好好利用。唯有主動才能搶佔先機,唯有主動才能取得豐碩的研修成果。這種主動包括主動學習課程視頻和文本資料,主動參與在線研討、班級研討,主動學習、收集、整理平台上每日發表上傳的好資料,同時主動做出自己的評價,在這一過程中還要主動接受專家的引領,主動與同行交流等等。

二、交流才能常進步

學習,需要耐得住寂寞,關起門來用心鑽研是必要的。但不能永遠關起門來搞建設,我們還要嘗試走出去和引進來,這種走出去和引進來就是交流的過程。而交流是我們學習成長的催化劑,很多平時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可能因為對方的一句點撥就有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肖伯納説,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朋友之間相互交流思想,那麼,我們每個人就有兩種思想了。但我覺得我們很可能不單單因為交流有了兩種思想,我們非常有可能在交流的過程中產生多種思想,所以這遠非一個“一換一”、“一換二”的交流,而是“一換多”的交流。所以,交流非常有必要。

在研修中這種交流就包括很多種,比如你讀文本資料,從文本資料中獲得知識和思想,你將寫出的文章發表出去,別人讀你的文章而與你的思想交流有了他自己的收穫;又比如我們給別人評論,會吸引來作者或其他學員回覆,然後再回復下去,或者參與班級研討和在線研討,這種交流就是一種非常及時的交流;甚至我們還可能由此而結交些許好友,大家相約着面對面交流。總之,交流讓我們們學到更多的知識,讓我們收穫更多的思想,也讓我們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當然,在主動學習和主動交流之後我們還要學會主動反思和總結,這個過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課程標準是統帥

我認為對課標的正確落實源於對課標的準確理解。但反觀現狀,我們對課標在教學中本應有的地位已經忽視很久了。對課標的重視不夠,首先體現在駐守在教學第一線的我們身上,我們很多老師已經很久沒有(甚至從來沒有)認認真真看過課標了,更遑論研究解讀課標。很多老師平時教學往往就看兩本書:教材、教參;新老師可能再加幾本優秀教案之類的書;熟悉教材的老教師可能連教參都不翻了。其次,正如吳老師文中所言,課改剛開始的時候,很多專家對“課標”做過許多的解讀,但是進入到操作(教學實踐)層面或環節時,可能很快就脱鈎了。課標的實施出現了專家解讀熱後的斷層器和真空期。其實大家都知道,課程標準體系嚴密、內容豐富,是我們教學設計對照的標杆、教學評價依託的依據。我們所使用的不同版本的教材的編制都是源於課標的,課標才是最高統帥,但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往往侷限於教材和教參,甚至對教參中“對應的課程標準”也不大在意,只有在做説課評比、優質課準備等比較“重要”的事時才想起翻翻課程標準對這一課是怎麼要求的。

四、吃透教材

我認真學習拷貝的視頻和文本資料,張開思維的觸角,學人所長,取其精華的同時我也在對比思考,在對比中,我發覺我對教材體系的理解和掌握是如此的膚淺,這也是我們年輕老師往往薄弱的地方,但是沒通過對比,自己往往沒有這麼強烈的感覺。我覺得如果對《數學生活》不熟悉的話,參加這樣的研修就會困難重重,難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這就好比去聽一堂自己根本沒有看過、沒有備過、沒有講過的課,效果肯定不會太好。所以在研修的第二天,我就開始給自己多安排了一項任務:迴歸教材,認真研讀。通過認真研讀,再將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掌握與研修結合起來,惟其如此,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後來的學習也證明我的這個反思是對的。

所以,在沉浸於研修資料何活動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忘了教材,教材是我們教學研究的一塊主陣地,這塊陣地要守住,還要守好,研究它,吃透它。

五、研修之路是鼓勵之路,温情之路

在此次研修中,我認識了很多學員,也認識了很多優秀的老師、專家,他們都給了我誠摯的鼓勵,非常感謝他們!這次研修跟以往相比作業量、評論數大大減少,任務安排比以前更加科學,更加人性化。特別值得記住的是,在我們的研修平台上,課程團隊、班主任、學員之間也相互通過“公告”、“花絮”、“評論”留言等方式傳遞着防風防雨的温暖提醒:“集中研修可以臨時採取分散上網的方式進行”、老師考慮到大家研修時長期坐在電腦旁邊,找了些在電腦前就坐的小貼士和大家分享等等。我們在研修中知識得到提升,思想得到昇華,頭腦得到充實的同時,情感也時時受到關愛暖流的滋潤。這次研修,很值!

國中數學老師心得 篇5

近10天的寧大浙江省國中數學90學時解題能力培訓已圓滿結束,本以為這次培訓是走走過場,形式而已,可沒想到本次培訓給我所帶來的教學觀念上的洗禮和震撼,是我從教這麼多年來未曾經歷過的,這麼多專家和名教師(他們中有年過60的一輩子從事數學研究的老教授、有50多歲還奮戰在教學第一線的特級教師、有寧波市重點中學的一線骨幹數學教師、也有從事教學研究指導的數學教研員),他們的解題分析都是結合教學實踐,來自於課本,源於學生在解題實踐中所暴露出的一些問題,他們的報告都是真金白銀,沒有虛的東西,他們精彩的解題分析給我們參加培訓的老師深深的啟迪,不斷地敲及我們的靈魂深處。本次培訓之旅是一次心靈之旅,是一次教學觀念的大洗腦,培訓雖然已經結束,但我仍在回味,本次培訓也帶給我很多感想,一吐為快。

這麼多專家和名教師的共同點都是對數學研究充滿激情,他們愛數學,喜歡研究習題,沉浸在自已的研究世界裏,其樂融融。即使是一道很普通的習題,也可以研究到極致,他們通過對習題的研究,可以得出一系列的變式和拓展問題,(這裏我在前面的文章中都有所分析,就不一一展開了)引導學生通過做一題從而達到會一片的目的,以此來減輕學生的解題負擔,讓學生跳出題海。

他們都有較為先進的教學教學觀和學生觀,都能設身處地為學生考慮,都是一再呼籲要讓學生遠離題海,必要的練是要的,但大量重複低效的練習他們都是很反感的。要減輕學生解題負擔,唯一的辦法是教師加強對習題的研究與分析,通過對習題的研究歸類,對學生進行一題多解,多題一解,多解歸一的科學指導,以及解題策略的梳理與分析,從而通過典型性一定量習題的訓練,就可以達成學生輕負高質的教學效果。

這些名教師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在習題研究上很勤奮,但在學生的作業佈置和批改上都顯得很”懶惰”,他們不太喜歡佈置作業,也不太想去批改作業,他們更多的是想辦法去引導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互相批改,有問題互相問一下,集體研究一下,我想這才是真的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一種先進的教育教學觀,我們要走“學生路線”,只有真正的把學生調動起來了,我們的老師才會有更多的時間去研究,去享受我們的教學,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反觀我們現在的教育教學現狀,有很多青年教師,每天都把大量的時間花在佈置作業和批改上,每天都很忙,那裏會想到要去做習題研究和分析,長此以往,把自已搞得很累,學生也基本上搞死了,七年級、八年級還好,一到九年級學生就越顯疲憊了,這樣的學生到了高中,潛力基本上沒有了,很多教師30多一點,就失去了應有的朝氣與活力,失去了教學的熱情。

輕負高質”的教學效果能否實現,以前我還不敢肯定,最多隻是提輕負中質的這一目標,但現在聽了他們這些名師的報告,以及他們的現身説法之後,我想這肯定是可以做到的,因為他們這些名師在教學實踐中確實做到了(這個不是他們自吹的,有據可查的)。我想要做到學生的輕負高質,首先你教師自身的工作狀態要做到輕負高質,要做到教師的輕負高質,唯一的辦法是研究、研究、再研究,沒有對習題的大量研究,談何輕負高質,談何跳出題海。真正的這些名教師也不是我們所想象的這麼累,他們在成功的初期搞研究可能會累一點,但積累到了一定的階段之後,已形成了自已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也很輕鬆了,實際上和他們交流的過程中,我感覺他們的心態都很好,生活質量也挺高的,<文章來源蓮~山 課件 >知識面也很廣,並不是除了數學之外,其它方面就不懂了,他們的工作狀態真的是輕負高質,你想有這樣的教師,在他們班學習的學生也不會吃多少苦頭。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麼好的思想報告,這麼精彩的解題分析,我想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要加以領會運用,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我可能研究不到他們這種深度,但我想哪怕是嘗試性、小範圍、淺層次的研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即使做不到輕負高質,就算是能實現輕負中質,對自已而言,也算是做了一件積累功德的事情。

國中數學老師心得 篇6

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行“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這不禁讓我重新對這一理念加以剖析。19世紀恩格斯説:“數學是關於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的學科。”而作為數學學科三大部分(數與代數、幾何和統計)之一的數與代數部分,它是中國小數學課程中的經典內容,它在義務教育的階段的數學課程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有着重要的教育價值。在新的課程標準下,這一學習領域的目標、內容、結構以及教學活動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下面從三個方面談談自己的感想。

(一)《標準》在總體目標中提出要使學生“經歷運用數學符號和圖形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建立數感和符號感,發展抽象思維。”

可見,理解數感、符號感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建立數感和符號感是非常重要的,是進入數學學習的基礎。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要學習整數、小數、分數、有理數、實數等數的概念,這些概念本身是抽象的,但通過數學的學習,使學生能將這些數的概念與它們所表示的實際意義建立起聯繫,例如,一百萬有多大,一把黃豆大約有多少粒等等。在課程標準中,重視對數的意義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數感和符號感,淡化過分“形式化”和記憶的要求,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自主活動,不僅提高了自身的數學素養,還有助於他們利用數學頭腦來理解和解釋現實問題。

數學與現實生活是密切相關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早在八十年代初就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應作為學校數學教育的中心”。因此,有價值的數學更多地體現在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和思維去觀察、認識日常生活現象,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獲得或提高適應生活的能力。過去教師一直非常重視學生筆算的正確率和熟練度,學生缺乏估算意識與估算方法。但在日常生活中恰恰是估算較筆算用得更為廣泛。我們常常需要估計上學、上班所用的時間,估計完成某一任務(燒飯、買菜、做作業等)所需的時間,估計寫一篇文章所需的紙量,放置冰箱所需地方的大小,估計一次旅遊所需的費用等等。因此,加強估算,培養學生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具有重要的價值。新課程標準也反覆強調要加強估算,淡化筆算。

(二)“數與代數”有利於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培養數學情感的數學。

在提倡“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的今天,將這一理念落實到中學階段,就要求我們教師不僅僅要關注學生知識技能掌握如何,更要關注到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思想方法、習慣、情感和態度對於學生今後去創造生活有着不可估量的價值。因此,“數與代數”作為基礎部分,它的主要內容是研究現實世界數量關係和運動、變化規律中的數學模型,它可以幫助人們從數量關係的角度更準確、清晰的認識、描述和把握現實世界和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能有效發展學生思維、培養數學情感的,就是有價值的數學。

從古時用結繩記數、刻痕記數開始,到算盤的使用,到計算器的使用,到現代大型計算機的問世,直至今天微機的廣泛使用。無不説明了創新的價值。所以,只有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能不斷創造出更加精彩的世界。因此,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數學就是有價值的數學。這主要體現在解題策略多樣化上。對一個問題能從多角度、多層次去思考,對一個事物能做多方面的解釋,對一個對象能用多種方式去表達,對一個問題能想出多種不同的解法,那麼就不但可以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還會對這一問題的認識更全面、更深刻,有助於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數與代數”這一基礎部分正是搭建這種思維的橋樑。它不僅能在數的運算、公式的推導、方程的求解、函數的研究等活動中通過對現實情境中數量關係及其變化規律的探索促進學生探究和發現,培養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還能利用正數與負數、精確與近似、方程與求解、已知與未知等概念中藴涵着對立統一的思想,變量和函數概念中藴涵着的運動、變化的思想,促進學生用數學、科學的觀點認識現實世界!

國中數學老師心得 篇7

一、主動才能得到收穫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我們要有“道”可傳,有“業”可授,時能解“惑”,就必須不斷學習,不斷充實完善自己,而研修就是非常好的途徑。課程團隊給我們組織了這麼好的一個平台,我們沒有理由不好好利用。唯有主動才能搶佔先機,唯有主動才能取得豐碩的研修成果。這種主動包括主動學習課程視頻和文本資料,主動參與在線研討、班級研討,主動學習、收集、整理平台上每日發表上傳的好資料,同時主動做出自己的評價,在這一過程中還要主動接受專家的引領,主動與同行交流等等。

二、交流才能常進步

學習,需要耐得住寂寞,關起門來用心鑽研是必要的。但不能永遠關起門來搞建設,我們還要嘗試走出去和引進來,這種走出去和引進來就是交流的過程。而交流是我們學習成長的催化劑,很多平時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可能因為對方的一句點撥就有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肖伯納説,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朋友之間相互交流思想,那麼,我們每個人就有兩種思想了。但我覺得我們很可能不單單因為交流有了兩種思想,我們非常有可能在交流的過程中產生多種思想,所以這遠非一個“一換一”、“一換二”的交流,而是“一換多”的交流。所以,交流非常有必要。

在研修中這種交流就包括很多種,比如你讀文本資料,從文本資料中獲得知識和思想,你將寫出的文章發表出去,別人讀你的文章而與你的思想交流有了他自己的收穫;又比如我們給別人評論,會吸引來作者或其他學員回覆,然後再回復下去,或者參與班級研討和在線研討,這種交流就是一種非常及時的交流;甚至我們還可能由此而結交些許好友,大家相約着面對面交流。總之,交流讓我們們學到更多的知識,讓我們收穫更多的思想,也讓我們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當然,在主動學習和主動交流之後我們還要學會主動反思和總結,這個過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課程標準是統帥

我認為對課標的正確落實源於對課標的準確理解。但反觀現狀,我們對課標在教學中本應有的地位已經忽視很久了。對課標的重視不夠,首先體現在駐守在教學第一線的我們身上,我們很多老師已經很久沒有(甚至從來沒有)認認真真看過課標了,更遑論研究解讀課標。很多老師平時教學往往就看兩本書:教材、教參;新老師可能再加幾本優秀教案之類的書;熟悉教材的老教師可能連教參都不翻了。其次,正如吳老師文中所言,課改剛開始的時候,很多專家對“課標”做過許多的解讀,但是進入到操作(教學實踐)層面或環節時,可能很快就脱鈎了。課標的實施出現了專家解讀熱後的斷層器和真空期。其實大家都知道,課程標準體系嚴密、內容豐富,是我們教學設計對照的標杆、教學評價依託的依據。我們所使用的不同版本的教材的編制都是源於課標的,課標才是最高統帥,但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往往侷限於教材和教參,甚至對教參中“對應的課程標準”也不大在意,只有在做説課評比、優質課準備等比較“重要”的事時才想起翻翻課程標準對這一課是怎麼要求的。

四、吃透教材

我認真學習拷貝的視頻和文本資料,張開思維的觸角,學人所長,取其精華的同時我也在對比思考,在對比中,我發覺我對教材體系的理解和掌握是如此的膚淺,這也是我們年輕老師往往薄弱的地方,但是沒通過對比,自己往往沒有這麼強烈的感覺。我覺得如果對《數學生活》不熟悉的話,參加這樣的研修就會困難重重,難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這就好比去聽一堂自己根本沒有看過、沒有備過、沒有講過的課,效果肯定不會太好。所以在研修的第二天,我就開始給自己多安排了一項任務:迴歸教材,認真研讀。通過認真研讀,再將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掌握與研修結合起來,惟其如此,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後來的學習也證明我的這個反思是對的。

所以,在沉浸於研修資料何活動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忘了教材,教材是我們教學研究的一塊主陣地,這塊陣地要守住,還要守好,研究它,吃透它。

五、研修之路是鼓勵之路,温情之路

在此次研修中,我認識了很多學員,也認識了很多優秀的老師、專家,他們都給了我誠摯的鼓勵,非常感謝他們!這次研修跟以往相比作業量、評論數大大減少,任務安排比以前更加科學,更加人性化。特別值得記住的是,在我們的研修平台上,課程團隊、班主任、學員之間也相互通過“公告”、“花絮”、“評論”留言等方式傳遞着防風防雨的温暖提醒:“集中研修可以臨時採取分散上網的方式進行”、老師考慮到大家研修時長期坐在電腦旁邊,找了些在電腦前就坐的小貼士和大家分享等等。我們在研修中知識得到提升,思想得到昇華,頭腦得到充實的同時,情感也時時受到關愛暖流的滋潤。這次研修,很值!

國中數學老師心得 篇8

數學是以數字和符號為主體的科學性學科,所以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建立數感和符號感是非常重要的,是進入數學學習的基礎。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要學習整數、小數、分數、有理數、實數等數的概念,這些概念本身是抽象的,但通過數學的學習,使學生能將這些數的概念與它們所表示的實際意義建立起聯繫,例如,一百萬有多大,一把黃豆大約有多少粒等等。在課程標準中,重視對數的意義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數感和符號感,淡化過分“形式化”和記憶的要求,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自主活動,不僅提高了自身的數學素養,還有助於他們利用數學頭腦來理解和解釋現實問題。我們的大多數數學問題都來源於生活,而我們的數學知識反過來又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

因此,有價值的數學更多地體現在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和思維去觀察、認識日常生活現象,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獲得或提高適應生活的能力。過去教師一直非常重視學生筆算的正確率和熟練度,學生缺乏估算意識與估算方法。但在日常生活中恰恰是估算較筆算用得更為廣泛。我們常常需要估計上學、上班所用的時間,估計完成某一任務(燒飯、買菜、做作業等)所需的時間,估計寫一篇文章所需的紙量,放置冰箱所需地方的大小,估計一次旅遊所需的費用等等。因此,加強估算,培養學生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具有重要的價值。新課程標準也反覆強調要加強估算,淡化筆算。

數學教學應當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社會的聯繫,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教學是思維活動的教學,是思維過程的教學,沒有學生的思維活動的數學課是不成功的,數學課堂上,學生的思維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課堂的情境,以及教師的循循善誘和精心的點撥。因此,課堂情境的創設要以激發學生思維活動為出發點。課堂上提問的設計、題目的選擇、情境的創設等,都要充分考慮對學生思維活動的啟發性,這正是課堂情境創設所要達到的目的。

課堂上,教師創設問題情境,以激勵學生解決問題的動機,通過探索,解決問題,獲得積極的心理滿足,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要做到這一點,可以用創設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求知慾。

創設問題情境就是在講授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間製造一種“不和諧”,將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相關的情境之中。問題情境的創設要小而具體、新穎而有趣、具有啟發性,同時又有適當的難度,與課本內容保持相對一致,不要運用不恰當的比喻,這樣不利於學生正確理解概念和準確使用數學語言能力的形成。教師要善於將所要解決的課題寓於學生實際掌握的知識基礎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懸念,把問題作為教學過程的出發點,以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迫切要求下積極主動地學習。

國中數學老師心得 篇9

通過觀摩名師講課,我懂得了做一名師優秀的數學老師,不僅僅是知識傳出去,而且需要的是怎樣讓學生把知識吸收進來。他們的做法,給了我答案: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做學習的主人。

經過一番思考,本人今後打算從培養學生興趣入手,力爭讓人人都能在學數學中找到樂趣,具體做法如下:

1、讓愛心充滿課堂

數學學科本身很抽象,有時候甚至很枯燥,因而課堂教學應是學科滲透,師生互動思想碰撞,相互交流,師生共同成長的歷程。上課熱情洋溢,激情似火,不譏笑學生,就能點燃學生心中求知的火焰,盡力給予學生鼓勵性的評價,保護學生的自尊和自信,細心洞察任何一個學生樂趣的閃光點。

2、讓學生自己當老師

強調能者為師,才能充分體現和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暢所欲言,盡情表述自己對某知識點的理解與想法,帶着知識走向學生,不過是“授人以魚”,帶着學生走向知識,才是“授人以漁”。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時一題多解,可以採取學生交流,講解的辦法。通過不同學生的不同展示,使學生意識到知識的活性,增強一部分學生的興趣及另外一部分學生的信心,從而對整個班集體的學習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3、善用教師的人格魅力

教師的言語,行為、情趣、人品是影響學生髮展成長的關鍵因素。運用數學本身的魁力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和情感,同時,教師本身以飽滿的熱情,強烈的求知慾、熱愛數學學科的興趣及廣闊的知識,帶領學生去探索數學世界的奧祕,就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影響。

4、創設新穎的問題情境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教學效果出發,通過精心設計,將最新的教學理念融入到每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注意廣泛收集教學學科最新成果,結合教學內容,巧妙地包裝,隆重地介紹;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運用實驗法,談活法,調查法等學習方法,使學生從被動的學習方式中解脱出來,進行自立主式研究性學習。

5老師在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時,非常注重教學設計的層次性與開放性,注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可謂匠心創意,這樣的課堂教學和課堂生活,體現着教者的價值引領,兩位教師的課簡單和實用,讓學生知道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而不是為編造、紙上談兵。整堂課師生互動,不僅僅通過語言進行討論交流,主要的是進行平等的心靈溝通,兩位教師憑藉豐富的專業知識感染着每個學生,課堂上兩位老師很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需求,並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運用老師的智慧耐心引導學生,使之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的同時,獲得健康的人格。他們在課堂上不急不綏,娓娓道來,清新自然“簡單、鮮活、有趣”體現着“無痕教學”的特點,恰如其分地體現了數學課堂的一種理想境界,這兩堂課給我的感覺是滴水不漏,天衣無縫,無可挑剔,完善無缺。

6在課堂設計上多下苦功,要多聯繫生活實際,多創設一些引起學生興趣的情境等,還要注意自身的語言表達等,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一定要多接受一些新的理念、新的方法來完善充實自己的課堂教學,再結合自己已有的經驗,形成自己特色的課堂教學。

7注重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這兩位數學教師的優質課,使我親眼目睹了他們的教學藝術風采,讓我直觀看到在新課改中的模範作用,他們不守舊,與時俱進,認真貫徹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啟迪了我在今後教學中,如何進行課堂教學,醒悟了在課改中感到困惑的問題,課前精心預設引發學生興趣,拉進關係,使學生內心有種親切感, 課前在教具上課件上準備充足,做到有的放矢。課中精講多練,讓學生在情境中動腦,,動口、動手,玩中學。此次聽課使自己學到了其他教師長處,看到自己的不足。今後在課改中,儘可能地完善教學藝術,提高效率,不斷地“充電”不斷探索實踐。

8各小組多互動交流,在交流中各抒已見,使解決問題的方式多樣性,使學生的思維多元化。使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既學到了知識,又使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

9一節課的設計首先要注意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的滲透,教師應該降低自己的思維高度,降到學生的水平,應創疫有挑戰和吸引力的數學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在教學中不能控制學生的思維,要注意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課堂上讓學生充分體驗學習知識的過程,讓學生充分參於到數學學習中去,在學生完成自己做法後,教師應注意總結較簡單的方法,注意長期目標的滲透,在教師語言表達中,數學語言要精練,表達明確,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給予學生充分評價和讚美的語言貫穿始終。

不敢許諾什麼,但我會取他人之長,努力奮進!希望學校多為老師提供學習機會。

國中數學老師心得 篇10

經過幾天的國中數學培訓,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近幾年來,伴隨着新的課程改革的實施,教材內容也不斷變化,為了適應這一變化改革的趨勢,我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上也發生了相應的轉變,同時也產生了一些困惑和疑問。而恰在這樣的時候,培訓班開課了,我十分榮幸的成為了其中的一名成員。 在培訓期間,我克服了家庭、生活上和工作中的各種困難,每天準時到校,在課堂上我們認真聆聽了一些數學專家、教授和名師的講座和講課,讓我更加深入理解和掌握新課程的理念,提高了對新課程的認識. 下面是我這幾天培訓的一些粗淺的體會:

一.經過專家的講解,使我清晰地認識到國中數學新課程的大致內容。

通過培訓學習,我清楚地認識到國中數學新課程內容的增減與知識的分佈。使我不僅要從思想上認識到國中數學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從自身的知識儲備上為國中數學新課程改革作好充分的準備。一成不變的教材與教法是不能適應於社會的發展與需求的。哪些是會考必考內容,哪些是選講內容,應該分別講解到什麼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做到面對新教材中的新內容不急不躁、從容不迫,不至於面對新問題產生陌生感和緊張感。通過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國中數學新課程的組成模塊及知識點,明白了各知識點之間又有的聯繫與區別。對於課程必須講深講透,對於部分選學內容,應視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國中數學新課程的改革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人才需求而制定的。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需求,作為教師理應先行一步,為社會的發展與變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二. 通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整體把握國中數學新課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法。

整體把握國中數學新課程不僅可以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國中數學的主要脈絡,而且可以使我們站在更高層次上以一覽眾山小的姿態來面對國中數學新課程,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只有清晰地認識並把握好數學的主線,才能更好地將知識有機地聯繫起來。較好的整體把握國中數學新課程、清晰地認識並把握好數學的主線,對於一個國中數學教師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三、通過老師具體的課堂案例學習,使我認識到應該如何把握中數學課堂教學。

通過專家的經典點評剖析,明白了怎樣才能突破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怎樣才能將一根根主線貫穿於我們的日常教學過程之中。我們已經認識到新的會考越來越傾向於“重視基礎,能力立意”。 “重視基礎”,意思就是從最基本的知識出發。從近幾年的會考試題中不難發現,幾乎所有的試題,追根求源,都能在課本中找到它的“根”;所謂“能力立意”,意思是説試題不是基礎知識的簡單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組裝,通過這種組裝,題目就給人一種新穎、陌生感。“重視基礎,能力立意”不但是高等學府選拔人才的需要,也是莘莘學子將來從事各種工作研究和解決生活、社會問題的需要。因此,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通過把握課堂教學來達到以下兩個目標:一方面,通過我們的日常教學,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以便升入理想的大學繼續深造;另一方面,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將來的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總之, 通過此次學習,不僅使自己的眼界得以開闊,而且使自己對國中數學新課程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這無疑將對我今後的教學工作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還會進行不斷的反思與改進,讓自己的教學教育工作日趨成熟。

同時,也希望以後經常有機會參這樣加培訓學習。

國中數學老師心得 篇11

20__年11月28日,在合肥48中望湖校區召開了國中數學教師培訓基地的啟動儀式,並有幸聆聽了南京劉密貴老師的一節探究課和特級教師卜以樓的講座《生長數學—新時代數學教育的新實踐》,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劉密貴老師的課題是探究《等腰三角形》定理2:等腰三角形頂角的平分線垂直平分底邊。他首先由玩具的話題,讓大家初步感悟到由拆到合的過程就是對事物更深層次研究的過程,那我們的數學是否也可以這樣去探究呢?由此引入課題,讓學生將定理2進行先拆(①AB=AC;②AD⊥BC;③BD=D;④∠1=∠2)成4個部分,然後由其中2個作為條件去推理另外2個結論,並讓學生在組合過程中體會有序組合的重要性。接着再引導孩子對於每種組合構成的命題真偽性進行判斷。孩子們積極思考,用已經學會的全等三角形這一工具進行證明,而由③和④這兩個條件來推理出①和②這一組合,讓孩子們陷入了沉思。最終在劉老師一步一步的引導下,從孩子們那發光的眼神中,從孩子們埋頭演算中,從教室裏此起彼伏的應答中,我們感受到這是一節思維流動,不斷碰撞出火花的課堂。

接着就是卜特的講座,講座內容為《生長數學—新時代數學教育的新實踐》,對於講座的內容,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生長數學正是我們一線教師應該追求的教育方式。生長本義是指在一定生活條件下,生物體由小到大的過程,而學生的學習數學體系也要讓他們在一定環境中自內而外的“生長”。那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做到深層次地尋覓思維活動軌跡,高標準的架設知識生長結構,才能教給學生具有生長力的數學,數學教學才能迸發出巨大的生命力量。卜特舉了幾個案例,比如“雞兔同籠”問題,絕大部分老師都是告訴孩子們給未知數設某,那為什麼要設呢?這個問題的拋出,會場裏鴉雀無聲,我們心裏都在想,這是書上這麼教的呀?卜特指出,從問題到方程的過程,學生找出的多種方法儘管形式不同,但本質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假設法”。在此基礎上,教師應提出一個關鍵問題:“我們能否沿着這個思路,用字母來表示數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呢?”這個過程讓學生明白“設”的前世今生。不僅如此,卜特用一連串的問題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方程是解決現實問題的一種有效工具。這樣的教學,讓學生在“假設法”和“用字母表示數”的土壤上,自然生長出了一元一次方程。數學的教育價值是思維能力的培養,要讓學生“想得到”、“想的妙”更要“想得透”,凸顯數學知識的生長性。再比如“三角形內角和”的證明。我們大部分老師都是過三角形頂點做底邊平行線,然後用平行線性質轉化角,使得3個內角構成一個平角,從而證明出內角和為180度的定理。卜特提出,這個線為什麼一定要平行底邊呢?不平行可不可以呢?我們還有什麼工具能證明這個內角和為180度呢?又是一系列的問題之後,卜特指出遇到問題時先引導孩子想想“幹什麼”,再思考“怎麼幹”,最後“乾乾看”,結束後別忘了再“回頭看”。這一過程不僅僅是教學生們技巧更是教學生們學習的方法,讓他們思維不斷生長的過程。數學家龐加萊説:“數學的優美感不過就是問題的解答適合我們心靈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滿足”。我們在課堂中,一次又一次磨鍊學生們的思維品格,使其形成關鍵能力,讓他們體驗解決問題的滿足的同時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今天的學習,我的收穫不僅僅是一本筆記,幾個案例,一場講座,更是自己對數學教育理念的更新。我心懷感激,現在可以站在這麼多優秀之人的肩膀上眺望,不迷失方向,也更堅定信心。車爾尼雪夫斯基説過:“要把學生造就成什麼樣的人,自己就應當是什麼人。”今後我要多讀書、多學習、多交流、多實踐,讓自己成為一個具有生長力的教師,教給學生有生長力的數學。

國中數學老師心得 篇12

校本研修是提高效果,實施輕負高效,培養學生能力,體現課改精神的有效途徑。為此,為此我們確立了“幾何畫板在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這一校本研修主題,經過理論學習,課堂模式教學,教學效果分析等系列研修,使教師的教學水平有了較好的改觀,學生的學習能力有了相應的提高。

一、集體備課是校本研修的主陣地。自己作為數學組的教研組長,職務不高,但責任重大,自己對待工作的態度直接影響到我校的數學成績和學生的命運,對於自己組的備課研修活動,自己從不請假、曠會,堅持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去影響本組的成員,自己的態度總是積極向上的,成員的心態才可能是陽光的,每一次校本研修活動,我都會提前安排一位教師作中心發言人,談談自己對一些重點章節的整體安排設計,然後再給大家留一點思考時間,讓每位教師都來談在教授這節課時是如何處理的,根據自己的課堂情況學生反饋情況,説説自己成功的地方和不足之處,有待改進的地方,老師們都很坦誠,開誠佈公,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抒己見,闡述着以往自己做的好的和不足的地方,在敍述和聆聽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對本部分的知識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再引領大家去研讀課程標準,認真領會課程標準的內涵,在新課程標準的引領下,自己再思考本節課的導入、重難點的突破,理論與實際如何巧妙的結合,如何在課堂中用更好的方法去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由被迫的學習變為主動的參與課堂活動,積極的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短暫的思考後,每位教師就可以自由的發言,自由的爭論,和中心發言人探討某個環節如何設計可能會收到什麼樣的效果,怎樣設計效果可能會更好,我們往往會為一個問題爭得面紅耳赤,但表面上的爭吵卻讓我們的內心走的更近了,每個人都是心裏坦蕩蕩,毫無保留的奉獻着自己的智慧,收穫着高尚的品德,我們的工作也得到了領導和同志們的高度評價。

二、嘗試和落實

1、提高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喜歡學習的一個支柱。使用情景引入法,喚醒學生對認知的慾望。充分調動一切手段,既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又在興趣中學到知識。

2、加強雙基落實。數學學習的目標之一就是落實雙基,也是新教材中要體現的目標之一,我們採用了小組競賽的方法,比正確、比速度,也採用個人搶答,同學判斷正誤,也有個人的書面速度比賽,也有傳統的練習方式。使雙基落實到每一位同學身上,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而計算器的使用使同學有的時間、精力去落實雙基,改變學習方法,啟迪思維,開闊視野。

3、拓展、研討的深入。大量的新名詞、新概念、新形式的出現。如圖表、形數結合、信息技術等等。使同學造成一定困惑,因此,我們採用發動學生上網查詢,動手收集材料,向家長詢問。同學間相互討論交流、老師介紹等方法。分小組在課外研究、在課內交流結論。並在老師指導下得出一定的規律,使學生對這些知識能更深一步掌握。

4、課後反思。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課後反思則能使今後的課上得更好更完美。我們要求每一節課的教案都必須寫上反思。包括得、失改進。以期在實踐中不斷改進,提高效率,為新教材的鋪開作一些準備。

三、開展磨課

我們教研組在校磨課比賽中認真對待,磨課手、上課手、觀課手、評課手都積極工作,認真研討。

1、學生主動性得到發揮

老師在試教的過程中,常常發現相同的提問,不同的班級學生給出的回答會有不一樣的深度和廣度,由此意識到:能力通常不是單一靠教師講出來的,而是學生練出來的。

新課標十分注重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願望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在磨課中,我們能夠從試教者提供的多種教法中認真思考並選擇適合學生的有效學習方式。在有了可比性、選擇性的情況下,更能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限度地把課堂還給學生,營造出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會學習。

2、教師積極性得到提高

磨課的過程是一位教師圍繞一篇課文進行試教、反思,再試教、再反思、再上課的過程。它的優點在於教師經過反覆的實踐、思考、改進,可以在限度上讓教學過程貼近學生的實際,幫助學生找到的學習方法,可以深入地思考教學中出現的某個問題,找到相應的解決辦法,也就是我們常説的“精品課”。這種磨課,對一篇教材的鑽研和駕馭應該是最深入、最通透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師的自信心,培養了教師的成熟度,進而煥發了積極性。

3、教材得到合理性的使用

磨課能指導教師深刻理解教材。磨課的過程首先就是對教材理解的辯論,教師在與同組老師討論教材時,大家就有不同的理解,由此可能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通過相互研討,最終就能作出合理判斷。

4、團隊整體性得到提高

每次研討,老師們都高度集中注意力,仔細傾聽其他老師的每一條意見,深怕漏掉一條對自己有用的,非常謙虛的接受大家的不同見解,然後加以分析、修改、提高。而每個參與的老師也都抱着高度的責任感和難能可貴的參與意識,大家從不同角度、不同內容、不同層面,談自己的個人意見,並提出了很獨到的見解,拋棄了以前評課過程中只講好話,少講壞話的不良習慣,大家講出自己的真心話,目的只有一個:為了共同提高。教學還能相長,更何況我們老師之間的真誠互助?

在這一學期中,備課組所有成員付出很多心血,但也收穫很多。以上是我們教研組作的一些工作和一些膚淺的體會,相信其他學校會有、更好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在資源共享的旗幟下,希望有這樣大家交流的機會,讓我們的工作更上一個台階。

國中數學老師心得 篇13

我有幸成為某某市第某某屆國中數學骨幹教師培訓班的一員,這也給我提供了一個再學習、再提高的機會。這次培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某某月某某日至某某日的南京集中培訓、有某某月某某日的學員間的互動交流,還有送培送教活動等。在此之前,我也曾出去培訓過幾次,但每次都是以聽老師的課堂教學為主,所看到的都是經過了層層包裝的課堂實況。通過專家們深刻獨到、旁徵博引、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發人深省的講座,使我明白了這些“順風課”的弊端:少數學生成功地把老師“託”上了岸,但很多孩子卻掉下了水。

專家的教育教學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學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雖然我不能做到照單全收這些各具特色的前沿講座,但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獨到的教學思想、全新的管理體制,對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無不起着引領和導向作用。這次培訓之後,更增添了我努力使自己成為科研型教師的信心,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和深刻的理論引領。下面是我在培訓學習中的幾點心得體會:

1、通過培訓,讓我深刻地認識到更新觀念的重要性。

時代在不斷進步,社會在不停前行。同樣,教育教學理念也在與時俱進,埋頭苦幹是必須的,但抬頭望天也是必要的。一味埋頭苦幹會迷失道路,偶爾抬頭望天才能看清方向。隨着國中新課程改革的縱深發展,很多教育教學中的深層次問題不斷地暴露,作為一名教師,要堅持不斷地學習,積極進行知識的更新。當前以多媒體與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的迅速興起,正猛烈地衝擊着各學科的教學。在網絡理論下知識突破了原有書本的限制,不再以點的形式出現,而是以流的形式傳遞,使教學觀念、教學主體、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和教學形式都發生根本改變。對於我個人而言,培訓無疑是一場“及時雨”,不僅對理清新課改中的種.種關係有幫助,而且對突破新時代教育教學中一些“瓶頸”問題提供新的解決思路與方法。

2、通過培訓,讓我深刻地認識到教師師德的重要性。

教師不僅擔負着培養教育一代新人,而且要開發學生的智慧,提高學生的能力,塑造學生的心靈,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在新時期,教師的師德體現在加強自身的修養,要善於通過各種渠道獲取大量的新知識和新信息,要為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典範。我們作為骨幹教師培訓對象,更要不斷地學習理論知識,用理論指導教學實踐,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把科研和教學結合起來,做一個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師,使自己具有所教學知識方面的前瞻性。這樣,才能培養出新時期“發現型、發明型、創造型、創新型”的學生。高尚的師德是本好的教科書,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對青少年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我們要用自己良好的師德去影響孩子,給學生創設自由發展平台。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突顯其個性發展,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的責任。教師要通過課堂教學,創設情景,給學生提供一個思維創新的平台,使學生的興趣、個性等得到發展,為社會培養合格人才作好鋪墊。這也是培訓學習給我的啟示。

3、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台,讓我們有一個非常好的相互學習的機會,還為我們建立了友誼的紐帶。

大家將自己教學中的成功經驗互相交流,共同提高。作為一名骨幹教師,我們要以紮實的作風潛心實踐,堅持不懈;要以自覺的精神對待學習,不必急功近利,心浮氣躁;要以務實的心態思考問題,力求兼收幷蓄,博採眾長;要以獨特的眼光大膽創新,做到不拘一格,匠心獨運;要不斷完善自己多元而合理的知識結構,保持積極而健康的心理品質,逐步形成巧借外力的綜合素養,讓自己的工作、生活與學習始終處於一種研究的狀態,讓自己的生命處於不斷探索與追求的過程之中。

4、培訓只是一個手段,培訓只是一個開端,學習永無止境。

今後我會將在這裏學到的新知識儘快地內化為自己的東西,運用於教育教學過程中去,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及時地為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出謀劃策,努力學習同行們的學習態度、求知精神、協作能力,從實際出發,切實擔負起教師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在工作中起到骨幹教師的帶頭作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shi/pok73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