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師心得體會 >

國中音樂教師心得體會報告(精選7篇)

國中音樂教師心得體會報告(精選7篇)

國中音樂教師心得體會報告 篇1

一、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國中音樂教師心得體會報告(精選7篇)

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學習音樂的興趣,便會對學習音樂產生強烈的需要,積極地投入學習,不再感到學習音樂是一種負擔或者無聊的事。在音樂教學中應努力創設使學生輕鬆愉快、情趣高昂的愉悦氛圍,使學生對新知識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教師可以通過琅琅上口的歌謠創設情境,可以通過千奇百怪的謎語導出情境,也可以通過歌唱語言和師生之間的對話創設情境。教師用抑揚頓挫、聲情並茂、婉轉動聽的聲音語言,形象生動、得體協調的肢體語言描繪出情境,為學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間。語言描繪情境是音樂情境教學中最便捷的一種。比如:在學習《青春舞曲》的時候。朗誦一段描寫新疆風土人情的文字。就會在意境上將學生們帶入到美麗的新疆。

二、開發音樂的感知力,讓學生體驗音樂的美感

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對音樂的興趣以及積極探索和創造的自主發展,有助於積極的社會情感和審美情感的養成。中學音樂

國中音樂教學心得(2) 教育的教學方法不能像一般知識課的教學方法一樣,非常嚴肅地或者單純使用灌輸性方法來講解注入,也不能像民間藝人一樣,只採用口傳心授;也不能像專業音樂學校中強調某些技能的訓練;更不能像幾十年來一直採用的單純教幾首歌就算上音樂課了。它應該開發音樂的感知力,讓學生體驗音樂的美感。

三、培養學生樂於表現音樂的能力

在新型的課堂模式下,小組合作學習、探究被引入課堂教學,教師在教學中多給學生創設多種機會,培養學生的自信、演唱及表演能力,發展學生表演潛能及創造性潛能,使學生能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與他人溝通配合。在音樂的實踐活動中,使學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四、豐富和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生活中充滿着創造的機會,要在課堂中設法激發學生去尋找、去發現、去創造的熱情,千方百計地去挖掘孩子們自由創造的空間,讓學生學會幻想,學會好奇。學生有創造的天性,利用學生髮展的規律,啟發學生積極探索,勇於創新,展示自己的創作及作品,在交流中共同分享創造的愉快,使學生成為音樂學習的主人。

教師的主要工作是課堂教學,音樂教師首先要了解自己所教學科的基本特性和基本要求,明確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才能做好教學工作。不斷加強我們音樂教師自身素養的修煉,這,也許是成為一名優秀的音樂教師所應努力的目標。

國中音樂教師心得體會報告 篇2

1、以音樂為主線,合理組織、整合教材內容

新教材的內容編排是主題式的,如“世代相傳的民歌”、“歐洲民間歌舞音樂”等,每個主題為一個單元,劃分為音樂人文、欣賞、歌唱、創作活動、音樂常識等幾大版塊;同時,每學期的單元主題都相互對應承接。教師在處理教材時,應當以音樂為主線,緊緊圍繞本課音樂人文的主題,把聽、唱、表演、知識等各版塊內容有機地串聯起來,使整堂課重點突出,結構清晰,情緒流暢,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音樂審美動力和審美渴望;同時,注意各學期教材平行單元之間的內在聯繫,利用音樂人文的導入、過渡與小結,回顧以前的學習內容,也為新課做好鋪墊,並激發進一步探究的興趣,讓學生將知識融會貫通。

2、抓住音樂的基本元素,把音樂的手段綜合運用於各個教學版塊

雖然教材中每課都分為聽、唱、表演、常識、探究等多個版塊,但我們在處理版塊教學中不能孤立地使用這些音樂手段。例如在欣賞教學中,除了聽之外,加入節奏模仿、聲勢律動或歌唱;在歌唱環節中強調聽覺先導、動覺切入;用欣賞瀏覽的方式引出音樂人文或回顧小結---實踐,在不同的教學版塊中綜合運用各種音樂手段,都能明顯地加深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對旋律的記憶,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3、用音樂的方式進行師生互動與交流學習

課堂上師生交流的方式有許多種,最多的是語言交流,而教師應當善於利用音樂學科的特殊性,把握適當的機會,使用音樂的語言進行特殊的交流,使學習和互動的效果事半功倍:例如節奏模仿、歌唱接龍,不需要嘮嘮叨叨的説教與談話,讓學生跟着教師拍擊的節奏,進行即興模仿;教師唱上一句、學生接唱下一句;或者學生相互接龍;這些親切而隨性的方式,能夠鼓勵和帶動學生更積極、大膽地參與到活動中,體驗音樂的樂趣與合作的默契

作為一名新教師,一切還只是個開端,今後的工作對於我而言,將是充滿挑戰性和意義性的,我需要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地去學習、去觀摩、去實踐,努力培養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音樂教師。

國中音樂教師心得體會報告 篇3

1、以音樂為主線,合理組織、整合教材內容

(一)引趣是課堂教學的第一環節。

在實際教學中逐漸發現不管課堂教學內容多精彩,如果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教學效果始終不好,甚至會出現正常教學無法進行的情況。新課標指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繫、享受音樂並美化人生的巨大動力。因此,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是促使學生學習音樂的重要保證。於是我根據每節課的教學內容,研究醖釀合適的導入方法,由於方法得當,學生的學習興趣漸漸被調動起來,學習效果越來越好。例如在《雪絨花》這一課中學生進教室時給他們放錄音《哆唻咪》,用音像圖畫式和提問描述式引導學生:同學們剛剛聽到的是什麼歌曲?你知道這首歌的來歷嗎?想看這部電影嗎?隨即給學生播放電影《音樂之上聲》片段,學生聚精會神的觀看後,不僅對此歌的創作背景有了深刻的瞭解,而且對片中的音樂也逐漸熟悉了,因此,再學習這首二部合唱歌曲就比較容易而且也學的很投入。因為在播放電影《音樂之聲》片段時,已經三次出現所要學的《雪絨花》的旋律部分了,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基本上都記住了主題旋律,都聽會了,那教師只要在解決第二聲部的難點部分和歌曲處理上進行啟發和引導就可以了。

又如在欣賞《憶秦娥●婁山關》這一課,以往的教學當中我採用的教學模式一般是:導入作品簡介作品欣賞談體會或唱奏主題音樂,這種教學方式只重教師講授,忽視學生參與體驗的過程,使學生覺得枯燥無味,感到茫然,久而久之就對欣賞課失去興趣,甚至討厭欣賞課。於是我根據新授內容認真研究,精心構思,採用提問和吸引學生最好方法之一的講故事法逐漸導入:誰知道毛澤東詩詞?基本上每個班都有幾個同學知道其中幾首,然後請朗誦好的同學給大家朗誦,接着放錄音欣賞並向學生展示毛澤東詩詞,既有視覺欣賞詩詞效果又有配樂朗誦詩詞效果,先讓學生感受音樂與姊妹藝術間的聯繫,又為下面的學習做個鋪墊,然後給學生講婁山關戰役故事及這首詩詞來歷。再提問:想聽這首詩詞和音樂是怎樣結合的嗎?通過這種互相聯通、互相遷移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審美能力。

導入的目的是教師有意識設計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採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十分巧妙地把學生帶進新的教學內容中去,所以內容的選擇尤為重要。設計的內容一定要與主題內容聯繫緊密,具有關聯性,因此,在備課時首先必須認真分析課題內容,然後再去醖釀合適的導入內容,因為在音樂教學中,“導入”是一種教學藝術,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它起着誘導、鋪墊和銜接的作用。一個精彩的導入能引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主動、專注地參與課堂學習,更能使一堂課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總之,只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積累、歸納,定會出更加完善的設計,為每一節音樂課設計出一個優秀的導入。

(二)恰當的教學方式是課堂教學的關鍵。

現在的學生知識來源非常豐富,各領域的知識有可能比老師懂的多。要將新的精神和思想滲透到音樂教學中,不斷地更新課堂教學方式。一定不要再一成不變的教師講、學生聽,這樣做的後果只能是學生厭學,使一堂生動的音樂課變得枯燥乏味。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理特點啟用情感教學模式,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內容,多尋求些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需求的結合點,以激發學生的情感,要以情感人,這對中學生來説較為恰當。

在這幾年的教學摸索中我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例如:在欣賞京劇時,我拿一些臉譜和服飾,採用分組搶答的形式,讓學生們每組選一個人與教師面對面地交流。教師:“現在問題開始,剛才我們看到的這些臉譜哪個是生、旦、淨、醜?”對於學生來説,這種問答形式很平常,但若教師變換形式來進行,就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沒被選中的其他學生興趣也都很濃厚,甚至都站起來舉手,大家在一片熱烈而有序的氣氛中回答完老師提出的問題,不僅學到課外知識,而且對音樂作品有了初步的瞭解。對於學生來説,老師採用一些接近生活、接近社會的形式以及多樣的教學手段,可以使學生主動地參與,並且對音樂的興趣也在不知不覺中已經產生了,而學生的情感也是發自內心的。學生在特定的場景中較容易進入狀態,也較容易在短時間內迅速進入角色。通過對角色的體驗,將學生的內心情感轉換到外在情感,而且對其他同學也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而老師所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將情感進一步陶冶與昇華。再次是氣氛渲染,讓會唱京劇的學生演唱熟悉曲目,雖然水平不高,可學生覺得非常有趣,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聽”、“看”、“唱”、“想”、“動”、“説”的參與,從而更好地體驗到音樂的美妙之處,這就激發起學生對京劇的興趣及熱愛。這節課不僅使學生了解了京劇的基本知識,還通過學生演唱激起了其他學生的演唱慾望,激發了學生熱愛京劇並將我國國粹發揚光大的熱情。

又如在欣賞《憶秦娥●婁山關》時我採用對比形式請同學們聆聽全山石《婁山關》的獨唱與合唱《憶秦娥●婁山關》,讓他們體驗用不同形式演唱毛主席詩詞有什麼不同的藝術效果?並感受音樂風格是什麼(悲狀美)?音樂中心意境是什麼(蒼山如海,殘陽如血)?使枯燥的教學內容變成學生輕鬆體驗音樂情感。我認為音樂其實就是體驗,音樂欣賞就是一種審美活動,通過教學能有效地培養學生審美的能力,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並激發了他們的想象。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應充分發揮和調動教師與學生兩方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走進音樂中去尋找,去探索,去創造,使學生在美妙的音樂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潛力,既培養並發展了學生的想象力、審美力和創造意識,又為學生在今後的成長過程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靈活、多變是解決學生學習音樂知識技能的法寶。

1.如何避免器樂教學枯燥的問題。

在器樂教學的基本練習中,反覆的音階練習學生掌握得很快,但是顯得枯燥,我在教學中採用多種和聲形式及不同節奏訓練:

︱︱︱X--:︱︱X..X︱X..X:︱這樣運用多種形勢新穎的教學方法,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音樂教學中我自始至終以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為目的,興趣是創新的基礎和源泉,成功的喜悦和樂趣極大地喚起了學生的創新熱情,讓學生不斷品嚐到學習音樂和獲得創新的成功樂趣。

2.調整唱歌教學的發聲練習。

過去唱歌教學程序中首先是發聲練習:mimimimamama……有的學生不是笑就是做鬼臉,雖然有幾分鐘的發聲練習,可到了演唱歌曲時聲音質量卻沒有提高,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唱歌教學前的發聲練習還有必要嗎?這些音樂標準對於學生來講是不是太“專業”?怎樣解決發聲練習與演唱歌曲相結合?於是我思索並大膽在唱歌教學過程中摸索不再單一做發聲練習,而是在演唱過程中隨時隨地引導學生,例如學唱《十送紅軍》時用lu母音隨琴演唱歌曲旋律,提醒學生的坐姿、背挺直、鼻腔打開,嘴撅起來,體會歌曲意境以情帶聲,並隨時給學生做歌曲演唱示範,加上靈活多變的伴奏,整個教學過程把演唱方法融入其中。學生演唱聲音經過調整後非常好,效果是單一的發聲練習所不可比擬的。經過大量實踐,事實證明音樂的基本技能學習應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這也正是新課標所強調的“關注音樂在實踐活動中掌握技能技巧”的內涵。音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人的全面發展,不是要把每個孩子都培養成音樂家,而是大眾教育。鼓勵幫助他們成為積極的、有一定音樂能力的音樂愛好者,使他們從音樂中享受到喜悦樂趣,從音樂中得到啟迪,使他們的智力得到開發,培養他們的創造力,併為他們今後的成長髮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3.識譜教學還要不要教、如何教?

諮詢好多同行眾説紛紜。我在教學過程中確實體會到有的學生基礎差,根本對識譜沒有興趣。不教識譜吧,的確降低了知識難度,唱會歌曲也一樣能體驗音樂情感;教識譜吧,學生興趣不大也很枯燥。對於音樂教學來説,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是必要的,因為有了一定知識和技能後,學生才有可能對音樂產生進一步的興趣,才有可能真正地提高音樂素養。例如:中國小的豎笛教學如果沒有識譜簡直就無法吹奏,反過來也因有了器樂教學才加快了學生的識譜能力。同樣在歌曲教學中,識譜也起着更重要作用。那麼如何解決教學過程識譜枯燥的問題呢?一般我採用分段練唱降底難度及搶答形式,這樣能使會識譜的同學帶動不會識譜的同學。僅經過一年時間就基本消滅了不會識譜的現象。

以上這些都是在實施課改後我的一些教學體會及感受,寫出來和同仁們一起探討和學習。音樂教師是美的傳播者,我們要用一切美的手段來帶領學生走進音樂的殿堂,在輕鬆、活潑的音樂中感受美、理解美、表現美、創造美和塑造美。讓我們共同努力,使音樂如磁鐵般吸引學生,不斷培養學生對音樂藝術的愛好吧!

國中音樂教師心得體會報告 篇4

1、以音樂為主線,合理組織、整合教材內容

新教材的內容編排是主題式的,如“世代相傳的民歌”、“歐洲民間歌舞音樂”等,每個主題為一個單元,劃分為音樂人文、欣賞、歌唱、創作活動、音樂常識等幾大版塊;同時,每學期的單元主題都相互對應承接。教師在處理教材時,應當以音樂為主線,緊緊圍繞本課音樂人文的主題,把聽、唱、表演、知識等各版塊內容有機地串聯起來,使整堂課重點突出,結構清晰,情緒流暢,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音樂審美動力和審美渴望;同時,注意各學期教材平行單元之間的內在聯繫,利用音樂人文的導入、過渡與小結,回顧以前的學習內容,也為新課做好鋪墊,並激發進一步探究的興趣,讓學生將知識融會貫通。

2、抓住音樂的基本元素,把音樂的手段綜合運用於各個教學版塊

雖然教材中每課都分為聽、唱、表演、常識、探究等多個版塊,但我們在處理版塊教學中不能孤立地使用這些音樂手段。例如在欣賞教學中,除了聽之外,加入節奏模仿、聲勢律動或歌唱;在歌唱環節中強調聽覺先導、動覺切入;用欣賞瀏覽的方式引出音樂人文或回顧小結---實踐,在不同的教學版塊中綜合運用各種音樂手段,都能明顯地加深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對旋律的記憶,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3、用音樂的方式進行師生互動與交流學習

課堂上師生交流的方式有許多種,最多的是語言交流,而教師應當善於利用音樂學科的特殊性,把握適當的機會,使用音樂的語言進行特殊的交流,使學習和互動的效果事半功倍:例如節奏模仿、歌唱接龍,不需要嘮嘮叨叨的説教與談話,讓學生跟着教師拍擊的節奏,進行即興模仿;教師唱上一句、學生接唱下一句;或者學生相互接龍;這些親切而隨性的方式,能夠鼓勵和帶動學生更積極、大膽地參與到活動中,體驗音樂的樂趣與合作的默契。

作為一名新教師,一切還只是個開端,今後的工作對於我而言,將是充滿挑戰性和意義性的,我需要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地去學習、去觀摩、去實踐,努力培養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音樂教師。

國中音樂教師心得體會報告 篇5

國中音樂教學中的歌唱教學是音樂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因為國中時代是一個特殊的時期,學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出現了急劇的變化,他們既不同於天真無邪的國小生,又不同於沉着、從容的高中生。他們在擁有自己思想的同時,又擁有自己的行事特點,給這樣的學生羣體上唱歌課,我們更應該深入地瞭解來自這一階段學生的各方面信息,以高度的工作熱情為動力,以科學、適宜的教學方法為主要手段,因人制宜,因材施教,讓這一處於特殊時期的學生更好地愛唱歌,唱好歌。

一、解決學生生理上的變化導致的歌唱困難

國中時期,由於生理髮生了變化,學生的聲音也進入了變聲期,音色由清亮、純真而變得低沉、沙啞,這種現象在男生中表現得尤其明顯。這就導致學生都不願意張口唱,羞於唱。面對這種狀況,我們不要責怪學生,因為這是人生理、心理髮生的轉折期。

根據這種現狀,我們在唱歌課時,教師應多彈奏多範唱,讓學生少唱多聽並思考歌曲的內在,堅持要輕聲歌唱,這樣能夠避免用嗓過度,尤其是那些平時有擠、壓、卡現象的學生,輕聲歌唱更為重要。由於變聲期,聲帶經常充血、水腫,假如還用擠、壓、卡的方法歌唱,必然給聲帶帶來很大的負擔,會嚴重影響學生聲帶的正常發育。同時,我們在選擇歌曲的時候,也要注意音域的處理,因為很多的歌曲音域過於寬,可能導致學生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聲帶負擔過重,出現破音甚至喊叫的行為。歌曲音域的正確選擇,既可以讓學生的喉部得到休息,也讓學生在學唱的時候知道應該怎樣去歌唱。因此,在歌曲選材的時候應該選擇一些接近教材目標的歌曲,歌曲速度適中,旋律起伏不是很大,較舒展的來歌唱,教師要及時指出學生在演唱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並及時予以糾正。正確的歌唱方法能給學生帶來歌唱的自信。

二、解決學生心理上的變化導致歌唱困難

由於學生處於這一特殊階段,心理的變化也會對歌唱的順利進行設置許多心理障礙。如不能放聲唱、不能完整唱等等。對這些情況教師在教材處理中應避免歌曲音域過寬、過大的的歌曲,儘量選擇適合學生在這個年齡段的音域的歌曲,以免學生在學習歌曲中導致的聲帶負擔過重,出現破音甚至叫喊的現象。因此,在選材的時候應該選擇一些接近教材目標的歌曲,歌曲速度適中,旋律起伏不大,較舒展性的來唱。另外個性成就感的產生。使這個時期的中學生開始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大人”了。開始模仿成年人的姿態、服飾、髮式,甚至更加極端等行為,因此對於這種行為,教師在選擇歌曲時一定要把握好度,多選一些愛國、熱愛生活、宣傳團結友愛、親情方面的歌曲,不選那種好逸惡勞、不勞而獲思想的歌曲,堅決不選對學生的情感有影響的歌曲。在這方面我們一定要把好關,對於學生學習音樂興趣時濃時淡,時好時壞,我們要善於誘導而不能加以斥責,怪罪學生。對於學生道德意志逐步發展,理想信念逐步形成,他們的心理還不成熟,總是處於衝動、搖擺不定的狀態。相當一部分學生今天想當個科學家,明天看場武打片,就想當大俠等。這些都反映了國中時代學生起伏不定的心理特徵。根據這樣的情況,我們應選擇一些內容比較温和、抒情、柔美等相關題材的歌曲。

三、解決學生特殊年齡段不能聲情並茂導致的歌唱困難

根據上面所分析的情況,我們可採取不同的方法,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完整的、有情感的歌唱。

1.一部分學生音色好,領悟歌曲的內涵能力強,能歌善舞。對於這樣的學生,我們在上課時多多領用他們帶動其他學生歌唱,並多引導用正確方法演唱歌曲儘量讓他們充分深入到歌曲中來,(下轉第36頁)

(上接第42頁)教他們如何用聲音來表達歌曲所藴含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在搞文藝活動時,可安排他們來編排歌舞節目。

2.一部分學生音色還可以,理解能力也不錯,但是不怎麼喜歡唱歌和表演,對於這部分學生我們不能強迫他們來表演,應讓他們與大家一起集體歌唱,讓他們在歌唱中找到快樂,並逐步把其他們吸引到歌唱表演中。

3.一部分的學生音色一般,有時跑調,但很喜歡錶現自己。這樣的學生讓他們和同學們小聲跟唱,聽聽想想,用同學們的歌聲調整自己的音準和節奏。等唱熟了再大聲唱。

4.有的同學不喜歡唱,但是有文學細胞並且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洞察力都很強。對於這樣的學生在幾分鐘時間內説一説,談一談他對該歌曲的理解,講一講該歌曲所提倡宣傳的思想及我們學唱這些歌曲,對於人們有什麼意義等。讓這些同學加入到積極學唱歌曲的羣體中來。

5.最後一種情況就是對唱歌不感興趣,不願參加文藝活動,特別不願老師叫起來回答提問,情願做個聽眾。對於這些同學學唱的時候,一定要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能夠把他們逐步吸引到歌唱中來,達到更好的歌唱效果。

當然還有其他情況,那就不是普遍的現象了。我們在上唱歌課時,要事先將一個班級的學生情況仔細的分析區分出來,充分利用前四種情況的同學進行教學唱歌課的整個過程,密切注意第五種情況的同學,讓其自覺遵守紀律,將唱歌課較為完整的完成這個教學過程

總之,讓學生科學的發聲,掌握歌唱的基本知識,讓學生有情感的歌唱,讓學生完整的歌唱是我們音樂教師在歌唱教學過程中應關注的問題。只有通過不同的教學手段、方法,才能讓同學們積極參與歌唱,只有對學生實行因時因人的制宜,我們的歌唱才會越來越精彩。

國中音樂教師心得體會報告 篇6

二期課改後的國中音樂課已劃分為預七年級和七年級年級的音樂課和八年級、九年級的藝術課,與綜合性、多元化的藝術課相比,音樂課應該更強調學科本位的特點,運用音樂的手段和方法,最終達到培養學生審美體驗能力的核心教育目標。

在此,結合我在國中音樂教學中採取的一些有效措施,談談心得體會。

1、以音樂為主線,合理組織、整合教材內容

新教材的內容編排是主題式的,如“世代相傳的民歌”、“歐洲民間歌舞音樂”等,每個主題為一個單元,劃分為音樂人文、欣賞、歌唱、創作活動、音樂常識等幾大版塊;同時,每學期的單元主題都相互對應承接。教師在處理教材時,應當以音樂為主線,緊緊圍繞本課音樂人文的主題,把聽、唱、表演、知識等各版塊內容有機地串聯起來,使整堂課重點突出,結構清晰,情緒流暢,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音樂審美動力和審美渴望;同時,注意各學期教材平行單元之間的內在聯繫,利用音樂人文的導入、過渡與小結,回顧以前的學習內容,也為新課做好鋪墊,並激發進一步探究的興趣,讓學生將知識融會貫通。

2、抓住音樂的基本元素,把音樂的手段綜合運用於各個教學版塊

雖然教材中每課都分為聽、唱、表演、常識、探究等多個版塊,但我們在處理版塊教學中不能孤立地使用這些音樂手段。例如在欣賞教學中,除了聽之外,加入節奏模仿、聲勢律動或歌唱;在歌唱環節中強調聽覺先導、動覺切入;用欣賞瀏覽的方式引出音樂人文或回顧小結---實踐證明,在不同的教學版塊中綜合運用各種音樂手段,都能明顯地加深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對旋律的記憶,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3、用音樂的方式進行師生互動與交流學習

課堂上師生交流的方式有許多種,最多的是語言交流,而教師應當善於利用音樂學科的特殊性,把握適當的機會,使用音樂的語言進行特殊的交流,使學習和互動的效果事半功倍:例如節奏模仿、歌唱接龍,不需要嘮嘮叨叨的説教與談話,讓學生跟着教師拍擊的節奏,進行即興模仿;教師唱上一句、學生接唱下一句;或者學生相互接龍;這些親切而隨性的方式,能夠鼓勵和帶動學生更積極、大膽地參與到活動中,體驗音樂的樂趣與合作的默契。

國中音樂教師心得體會報告 篇7

(一)引趣是課堂教學的第一環節。

在實際教學中逐漸發現不管課堂教學內容多精彩,如果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教學效果始終不好,甚至會出現正常教學無法進行的情況。新課標指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繫、享受音樂並美化人生的巨大動力。因此,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是促使學生學習音樂的重要保證。於是我根據每節課的教學內容,研究醖釀合適的導入方法,由於方法得當,學生的學習興趣漸漸被調動起來,學習效果越來越好。例如在《雪絨花》這一課中學生進教室時給他們放錄音《哆唻咪》,用音像圖畫式和提問描述式引導學生:同學們剛剛聽到的是什麼歌曲?你知道這首歌的來歷嗎?想看這部電影嗎?隨即給學生播放電影《音樂之上聲》片段,學生聚精會神的觀看後,不僅對此歌的創作背景有了深刻的瞭解,而且對片中的音樂也逐漸熟悉了,因此,再學習這首二部合唱歌曲就比較容易而且也學的很投入。因為在播放電影《音樂之聲》片段時,已經三次出現所要學的《雪絨花》的旋律部分了,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基本上都記住了主題旋律,都聽會了,那教師只要在解決第二聲部的難點部分和歌曲處理上進行啟發和引導就可以了。

又如在欣賞《憶秦娥●婁山關》這一課,以往的教學當中我採用的教學模式一般是:導入作品簡介作品欣賞談體會或唱奏主題音樂,這種教學方式只重教師講授,忽視學生參與體驗的過程,使學生覺得枯燥無味,感到茫然,久而久之就對欣賞課失去興趣,甚至討厭欣賞課。於是我根據新授內容認真研究,精心構思,採用提問和吸引學生最好方法之一的講故事法逐漸導入:誰知道毛澤東詩詞?基本上每個班都有幾個同學知道其中幾首,然後請朗誦好的同學給大家朗誦,接着放錄音欣賞並向學生展示毛澤東詩詞,既有視覺欣賞詩詞效果又有配樂朗誦詩詞效果,先讓學生感受音樂與姊妹藝術間的聯繫,又為下面的學習做個鋪墊,然後給學生講婁山關戰役故事及這首詩詞來歷。再提問:想聽這首詩詞和音樂是怎樣結合的嗎?通過這種互相聯通、互相遷移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審美能力。

導入的目的是教師有意識設計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採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十分巧妙地把學生帶進新的教學內容中去,所以內容的選擇尤為重要。設計的內容一定要與主題內容聯繫緊密,具有關聯性,因此,在備課時首先必須認真分析課題內容,然後再去醖釀合適的導入內容,因為在音樂教學中,“導入”是一種教學藝術,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它起着誘導、鋪墊和銜接的作用。一個精彩的導入能引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主動、專注地參與課堂學習,更能使一堂課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總之,只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積累、歸納,定會出更加完善的設計,為每一節音樂課設計出一個優秀的導入。

(二)恰當的教學方式是課堂教學的關鍵。

現在的學生知識來源非常豐富,各領域的知識有可能比老師懂的多。要將新的精神和思想滲透到音樂教學中,不斷地更新課堂教學方式。一定不要再一成不變的教師講、學生聽,這樣做的後果只能是學生厭學,使一堂生動的音樂課變得枯燥乏味。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理特點啟用情感教學模式,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內容,多尋求些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需求的結合點,以激發學生的情感,要以情感人,這對中學生來説較為恰當。

在這幾年的教學摸索中我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例如:在欣賞京劇時,我拿一些臉譜和服飾,採用分組搶答的形式,讓學生們每組選一個人與教師面對面地交流。教師:“現在問題開始,剛才我們看到的這些臉譜哪個是生、旦、淨、醜?”對於學生來説,這種問答形式很平常,但若教師變換形式來進行,就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沒被選中的其他學生興趣也都很濃厚,甚至都站起來舉手,大家在一片熱烈而有序的氣氛中回答完老師提出的問題,不僅學到課外知識,而且對音樂作品有了初步的瞭解。對於學生來説,老師採用一些接近生活、接近社會的形式以及多樣的教學手段,可以使學生主動地參與,並且對音樂的興趣也在不知不覺中已經產生了,而學生的情感也是發自內心的。學生在特定的場景中較容易進入狀態,也較容易在短時間內迅速進入角色。通過對角色的體驗,將學生的內心情感轉換到外在情感,而且對其他同學也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而老師所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將情感進一步陶冶與昇華。再次是氣氛渲染,讓會唱京劇的學生演唱熟悉曲目,雖然水平不高,可學生覺得非常有趣,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聽”、“看”、“唱”、“想”、“動”、“説”的參與,從而更好地體驗到音樂的美妙之處,這就激發起學生對京劇的興趣及熱愛。這節課不僅使學生了解了京劇的基本知識,還通過學生演唱激起了其他學生的演唱慾望,激發了學生熱愛京劇並將我國國粹發揚光大的熱情。

又如在欣賞《憶秦娥●婁山關》時我採用對比形式請同學們聆聽全山石《婁山關》的獨唱與合唱《憶秦娥●婁山關》,讓他們體驗用不同形式演唱毛主席詩詞有什麼不同的藝術效果?並感受音樂風格是什麼(悲狀美)?音樂中心意境是什麼(蒼山如海,殘陽如血)?使枯燥的教學內容變成學生輕鬆體驗音樂情感。我認為音樂其實就是體驗,音樂欣賞就是一種審美活動,通過教學能有效地培養學生審美的能力,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並激發了他們的想象。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應充分發揮和調動教師與學生兩方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走進音樂中去尋找,去探索,去創造,使學生在美妙的音樂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潛力,既培養並發展了學生的想象力、審美力和創造意識,又為學生在今後的成長過程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靈活、多變是解決學生學習音樂知識技能的法寶。

1.如何避免器樂教學枯燥的問題。

在器樂教學的基本練習中,反覆的音階練習學生掌握得很快,但是顯得枯燥,我在教學中採用多種和聲形式及不同節奏訓練:

︱︱︱X--:︱︱X..X︱X..X:︱這樣運用多種形勢新穎的教學方法,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音樂教學中我自始至終以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為目的,興趣是創新的基礎和源泉,成功的喜悦和樂趣極大地喚起了學生的創新熱情,讓學生不斷品嚐到學習音樂和獲得創新的成功樂趣。

2.調整唱歌教學的發聲練習。

過去唱歌教學程序中首先是發聲練習:mimimimamama……有的學生不是笑就是做鬼臉,雖然有幾分鐘的發聲練習,可到了演唱歌曲時聲音質量卻沒有提高,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唱歌教學前的發聲練習還有必要嗎?這些音樂標準對於學生來講是不是太“專業”?怎樣解決發聲練習與演唱歌曲相結合?於是我思索並大膽在唱歌教學過程中摸索不再單一做發聲練習,而是在演唱過程中隨時隨地引導學生,例如學唱《十送紅軍》時用lu母音隨琴演唱歌曲旋律,提醒學生的坐姿、背挺直、鼻腔打開,嘴撅起來,體會歌曲意境以情帶聲,並隨時給學生做歌曲演唱示範,加上靈活多變的伴奏,整個教學過程把演唱方法融入其中。學生演唱聲音經過調整後非常好,效果是單一的發聲練習所不可比擬的。經過大量實踐,事實證明音樂的基本技能學習應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這也正是新課標所強調的“關注音樂在實踐活動中掌握技能技巧”的內涵。音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人的全面發展,不是要把每個孩子都培養成音樂家,而是大眾教育。鼓勵幫助他們成為積極的、有一定音樂能力的音樂愛好者,使他們從音樂中享受到喜悦樂趣,從音樂中得到啟迪,使他們的智力得到開發,培養他們的創造力,併為他們今後的成長髮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3.識譜教學還要不要教、如何教?

諮詢好多同行眾説紛紜。我在教學過程中確實體會到有的學生基礎差,根本對識譜沒有興趣。不教識譜吧,的確降低了知識難度,唱會歌曲也一樣能體驗音樂情感;教識譜吧,學生興趣不大也很枯燥。對於音樂教學來説,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是必要的,因為有了一定知識和技能後,學生才有可能對音樂產生進一步的興趣,才有可能真正地提高音樂素養。例如:中國小的豎笛教學如果沒有識譜簡直就無法吹奏,反過來也因有了器樂教學才加快了學生的識譜能力。同樣在歌曲教學中,識譜也起着更重要作用。那麼如何解決教學過程識譜枯燥的問題呢?一般我採用分段練唱降底難度及搶答形式,這樣能使會識譜的同學帶動不會識譜的同學。僅經過一年時間就基本消滅了不會識譜的現象。

以上這些都是在實施課改後我的一些教學體會及感受,寫出來和同仁們一起探討和學習。音樂教師是美的傳播者,我們要用一切美的手段來帶領學生走進音樂的殿堂,在輕鬆、活潑的音樂中感受美、理解美、表現美、創造美和塑造美。讓我們共同努力,使音樂如磁鐵般吸引學生,不斷培養學生對音樂藝術的愛好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shi/30x3o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