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工作心得體會 >

教學工作漫談心得體會3篇

教學工作漫談心得體會3篇

魏書生是中國教育界的一個奇蹟,《教學》是魏老師和廣大教師們分享的教學經驗。下面是本站帶來的教學工作漫談心得體會,希望大家喜歡。

教學工作漫談心得體會3篇

篇一:教學工作漫談心得體會

初次聽到魏書生是從同事們的談論中模糊的知道——他從不批改作業,不改作文,但他教的兩個班的語文成績名列前茅,讓我覺得對這個魏書生是不是是不是有些誇大其事,讓人難以致信。最近學校推薦我們讀《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這本書,讀了以後可以説句句都讓我震驚。雖然説魏老的種種具體做法對於我們國小階段的學生來説可能並不是很適用,但是這樁樁件件背後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魏書生老師那高超駕馭、靈活運用教育規律的能力真的需要我們認真地體會並運用於教學實踐。一個人,要想征服另一個人或更多的人,需要的是心與心的碰撞,情與情的交融。魏書生的言語,真誠樸實催人奮進;讓所讀者都會有所悟,有所思,有所想,從而有所為。

一、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魏老師讓學生去自學並不是讓學生漫無目的的自學,而是引導讓學生畫語文知識樹、定目標等具體做法,讓學生在自學時既有據可循又有目標。然而要制定出適合學生自學的一個完整的自學體系,教師必須對教材有遊刃有餘的把握和對學生年齡、心理特徵的分析,以及深厚的專業水平和不斷研究的創新精神,這樣才能讓制定出的目標符合學生的實際,對重點的把握才能恰到好處,我想這才是我應該學習的。只有對教材嫌熟的把握和吃透才能讓你的每一堂課更符合學生的實際,讓學生更喜歡你的課,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才能成為可能,真正做到“授之以漁”。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是馬克思主義正確的認知方式,可以説是放之四海而皆準。寫字課教學,要多給學生練習和實踐的機會。學而時習之。吾日三省吾身!

中國人都會騎自行車,但是沒有一個人是通過別人教會的,都是自己琢磨出來的,雖道不出,但是我會騎車。寫字課着重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臨寫、創作和審美的能力,只有讓學生充分的到實踐中,才能更好的培養能力,實踐是廣闊天地!

二、教書與育人同步進行

魏老師深知教書的目的並不是造就一批會做題的機器,而是培養和造就一批適應社會發展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如培養學生的效率感、學習高效日、當日事當日畢等具體的做法都是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人文素養。而在我們國小階段應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將德育融入每一科的教學中,為學生一生長遠的打算負責。在寫字教學中,我就融入了魏老師“教書與育人同步進行”的方法:寫字如做人,認真做人,認真寫字;合體字的兩部分的關係就像兩個並排站立的人,要互相揖讓等等。

三、“當日事當日畢”,目標明確

在工作上,如學生的作業我能要求學生當日事當日畢,而且要求學生高效完成;但是工作之餘,尤其是對自己自己充電等方面有時是能拖則拖,有些事往往是3分鐘熱度,因此也增加了我的惰性。看了魏老的“當日事當日畢,白天事白天畢”這種持之以恆的做法,有學習的衝動,但願這次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持之以恆”。

我真的應該像魏老師那樣,在教育我們的學生時,善待他們,多站在學生角度思考問題,就會發現他們的長處,找尋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我這裏找到自信。

四、少埋怨環境、多改變自己

在教學中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碰到類似情況我們總喜歡找客觀原因,很少去找自己的主觀原因。然而讀了魏老師的教學法工作漫談後我深感這句話的真諦:“埋怨環境不好,是因為我們自己不好;埋怨別人狹隘,是我們自己不豁達;埋怨學生難教育,是因為我們方法太少。”是啊,遇事我們如果能不斷地找自己的原因,並以此來不斷的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並選擇積極的角色進入生活,相信臉上會多一份笑容,工作會多一份快樂,少一份埋怨。讓我們快樂的工作與生活吧!

篇二:教學工作漫談心得體會

魏書生,一個教育界的神話,一個令千萬教育工作者無比崇拜的人物。他創造了教育史上一個又一個的奇蹟。到底他的身上有着怎樣的魔力,把我們看來枯燥的教學工作經營的詩意盎然呢?懷中無比敬仰的心情,我幾乎是一口氣讀完了他的《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這本書。彷彿是在燥熱的夏天吹來一股清風,給我飢渴的心靈帶來一絲滋潤,給我煩躁的心境帶來一份涼爽和愜意。掩卷沉思,感慨良多,不覺隨手在鍵盤上敲下一些雜亂的感言。

一、愛,是教育永恆的主題。

已不知看過多少教育名家名師關於“師愛”的論述。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早就説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可是,真正對“師愛”有了深刻的認識還是這一次從魏書生老師身上體會到的。因為前人的論述只是停留在口頭上的、理論上的。而魏書生對教育的摯愛、對學生的關心卻是實實在在的、具體可感的。你想,一個正值青春創業大好年華的人,竟然一再辭掉優越的工作,拋棄仕途的誘惑,一心一意要去當“孩子王”。如果沒有對教育、對學生深厚的愛,怎會有這種別人看來似乎是傻帽的舉動。更重要的是,魏書生是幾十年來一直堅持在教學第一線,看他的教育實踐、教學理念和做法,有一種實實在在的親切感和認同感。

魏老師對學生的愛,體現在他的教育思想和教學工作的方方面面。魏老師認為“教與學之間的關係,絕不是教師居高臨下,我講你聽,我管理你服從的關係,而應該是互助的平等的關係”。我們大多數老師也知道這個道理,可在工作中不知不覺就會擺起“師道尊嚴”的架子,我想這其中的根本原因或許就在於一個是“育人”,而我們卻只是在“教書”吧!正因為魏老師事事從“育人”的角度出發,他才能做到尊重學生、關愛學生。其實,“教書”和“育人”並不矛盾。仔細看一下我們的周圍,那些教語文成績好的教師,實際上都很善於做學生的思想工作,都很善於“育人”。所以,為了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就讓我們從“育人”開始吧!即使僅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我們也必須育人。“育人”更是語文教師的分內之事!

二、習慣,決定未來

好習慣,能讓人受益一生。所以讓學生在學齡時期 養成一系列的好習慣就直接決定着一個人能否成才。在這一點上,我深為魏老師對學生的習慣培養的嚴格要求而震撼。育人的關鍵在於使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而道德品質的形成靠在道德認識的支配下,實踐道德行為,養成道德習慣,習慣成自然,最終形成道德品質。

我們都羨慕魏書生這個語文教師、這個班主任當得真輕鬆。那是因為魏老師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上下了一番大工夫。魏老師的做法是,先帶領學生共同制定學習計劃,讓每位學生明確每天、每節課的任務,然後嚴格落實。起初是每天、每一週、每一個月都採取多種形式檢查同學們的學習任務的落實情況。一旦發現不完成者,就讓他們及時補上。即使等到每一學期結束時,還要檢查一學期的作業保留情況,缺多少,補多少,絕不姑息遷就。真是因為有了這樣嚴格的要求,學生的自覺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也逐漸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當“習慣成自然”的時候,也就到了輕輕鬆鬆教書的時候。因為學生無需老師去佈置任務、區督促學習、去檢查作業,這樣當老師能不輕鬆嘛。我們老師們也知道習慣的重要性,也曾經不止一次地去嘗試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結果卻總不能令人滿意,我想從魏老師的身上我們可以借鑑兩點:其一,師生共同制定學習計劃,讓學生知道幹什麼。二是制定了計劃就要嚴格落實。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曾經看到過一本書上所説,“什麼每個班級都有不按老師要求做作業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髮現不做作業老師對他們也沒有辦法”。這的確該給我們一些啟示。

三、用科研的眼光面對教學中的難題。

教師是一個在平凡不過的職業。既沒有舒適的工作環境和優厚的報酬,也沒有極高的社會地位,而且還要整日面對瑣碎的教學工作,處理問題不斷地班級事務。對此大部分老師都是抱着埋怨沮喪的態度來面對。其結果只能是用黃金般的光陰,換來一大堆無用的指責埋怨,對現實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改變。而魏書生老師卻是用一種“科研的眼光”來面對工作中的“難題。把遇到的教學中的一個個難題看做是一個個的科研小課題,這樣既讓自己心平氣順了,還在一個個的“研究”中提高了自己的業務能力,真可謂是一舉多得。我把魏老師的這句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埋怨環境不好,常常是我們自己不好;埋怨別人太狹隘,常常是我們自己不豁達;埋怨天氣太惡劣,常常是我們抵抗力太弱了;埋怨學生難教育,常常是我們自己方法太少。

教育家的事蹟深深地吸引着我;教育家的魅力深深地薰陶着我,我將竭盡自己所能,沿着大師的足跡在教育的百花園中播種屬於自己的那一粒種子。相信將來終有一天,會結出豐碩的果實。

篇三:教學工作漫談心得體會

學校讓利用假期品讀名師的書籍,學習他們先進的教學理念,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魏書生的著作。之所以選擇魏先生的書,那是因為以前曾看過他的報告,深深地被他的睿智、幽默、新穎的教學理念所吸引。到書城購買時,我問店員有無魏書生的書籍,她竟然不知道魏書生是誰,我暗笑:真是隔行如隔山呀!於是選中教育專欄,仔細搜索,好不容易才從書海中淘出來,真是如獲珍寶。書名是《教學工作漫談》。回到家,便迫不及待地看起來,不放過任何一個字,並細細地、反覆地品味他説的每一句令人深思的話,真是受益匪淺。

這本書書從教書篇、育人篇、修身篇、管理篇等四大方面的100多種實際情況展開家教漫談,涵蓋了以教書育人為主題的全方位教育、教學、管理的策略和實施方法。整本書,魏書生以大量生動感人的事例,全面闡述了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經驗,內容豐富具體,富有故事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藴含深刻的哲理,字裏行間閃耀着智慧的光芒。作為一名老師在看書的同時,我也在進行自我剖析、自我反省,進而使心靈得到了淨化。也由衷地感到魏老師真不愧為中國教育界的一個奇蹟:教學二十多年,無論什麼樣的班級,經過他的點化,學生快樂健康,綜合素質高,班風積極向上,考試成績總是名列前茅。他的教改嚴整而科學,他的教育理念極具前瞻性。十幾年前他有互動教學、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教育方式,民主科學的管理指導思想,已成為新一輪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

這本書的內容很豐富,我最喜歡的就是讀魏老師的《課堂六步教學法》。課堂教學方法很多,討論法、實踐法、練習法、答疑法、問讀法……課堂是藝術園地,這一園地應該百花齊放,甚至千花萬花齊放。

作為一線老師,要緊的不是忙着用這種教學方法否定那種教學方法,也不是去證明許多教法的沒道理,更不是糊里糊塗地照搬一種教法到自己的課堂上,不加任何改變就用。而應當像蜜蜂一樣,在教學的百花園裏,到處採集於自己有用的花粉,回來以後,釀造自己課堂教學的蜜。集各家教法所長,結合自己的素質、性格特點以及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探索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方法。

魏老師喜歡用六步課堂教學法,即定向、自學、討論、答疑、自測、自結。由此我聯想到了“三勤四環節”教學法,我認為他們之間有相似之處:魏老師的定向即“三勤四環節”教學法中的定向誘導;自學即“三勤四環節”教學法中的自學探究,討論、答疑即“三勤四環節”教學法中的討論解疑,自測、自結即“三勤四環節”教學法中的反饋總結。

這兩種方法打破了以往的灌輸式教學方法,更注重學生的自學能力,經過自學,大部分難點可以解決,不能解決的,自己記下來。分組討論,研究自學過程中各自遇到的疑難問題。分組討論仍沒解決的,則提交全班同學,學生如果會,則由學生解答,學生不會,則由教師解答。

教學中,如果老師滔滔不絕地講解,你會覺得很累,你也會發現學生很累,他們呈現的狀態可能是疲憊。學生能自己學會的要講,聽不懂的更是一遍一遍地講,彷彿離開教師的講解學生就學不會。其實,我們是在剝奪孩子的探知過程,你大包大攬了,孩子就沒有實踐的空間,日子一久,一些能力就會退化,不利於孩子的發展和成長。讓我們做一個“懶老師”,培養更多“勤學生”吧,我們的任務是引導,而不是干涉。

探索課堂教學方法,確立課堂教學類型,都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不應該非把自己框定在某一模式裏,可根據自己與學生的實際確立一種教學模式,並不斷創新。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睿智的教師。

《經常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歡樂》一文讓我記憶猶新。我們都知道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是緊密聯繫的,一些差生之所以煩學習,並不是他從來沒有過學習的興趣,而是因為他們成績差,屢戰屢敗。只有失敗的痛苦,沒有成功的歡樂,以致使興趣之火熄滅了,視學習為虎,談虎則色變。

為了使學生體驗成功的歡樂,魏老師先引導他們科學地對待成績。班級經常搞各種競賽,目的不是非讓差生追上尖子生不可,而是希望通過競賽使每個學生都學會自我競賽。每個人都記住自己前次競賽的基數,比如一名差生記憶力比賽中,5分鐘只記住了51個字,這次5分鐘達到52個字,對這名學生來説就是勝利,就是進步。班級輿論經常這樣評價學生,就使優等生不驕傲,差生不自卑,都能享受到競賽勝利的歡樂。

上課比較淺顯文章的層次、中心,淺顯的文言文翻譯,魏老師都讓差生向全班同學講自己的看法,這樣他們也由衷地感受到了自學的歡樂。

以上所談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有利於激發暫時的學習興趣,要使學生保持持久的學習興趣,還必須培養學生明確而強有力的學習動機。

在我們的教學中,我們也要多關注差生,尋求合理有效的方法,提高轉差工作。

回顧自己的教學歷程,想一想自己對學生的態度,看來數學教學也不是簡單的對和錯,更需要鼓勵和鼓舞,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上樹立起自信的風帆,還應該多一點,再多一點的表揚,多一次鼓勵的眼神,多一個翹起的大拇指,這些,對學生來説可能都是一個老師的表揚。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説:“從兒童進入學校的第一天起,就要善於看到並不斷鞏固和發展他們身上所有好的東西”。在我們所教的學生當中,有些孩子並非一無是處,關鍵是要了解學生,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加以肯定,哪怕只是小小的優點,加以充分肯定與鼓勵後,學生的表現就會有所不同,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總之,“不能奢望在學生荒蕪的心田上撒幾粒種子,淌幾滴汗水,就能收穫豐碩的自我教育的果實。只有日日夜夜、點點滴滴地堅持下去,學生自我教育的步子才會越走越堅實”。如魏老師所説,只要我們用心去愛事業,愛學生,愛平凡的小事,愛平凡的課堂,用心去研究我們的教育教學,去反思我們的教學,“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相信我們的教育教學終會見證奇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gongzuofanwen/rxe4w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