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工作心得體會 >

改善力是一切工作的基礎讀後感(通用3篇)

改善力是一切工作的基礎讀後感(通用3篇)

改善力是一切工作的基礎讀後感 篇1

“改善”指的是在人、機械、材料、方法之中找出浪費,然後迅速將這些浪費消除掉的行動。

改善力是一切工作的基礎讀後感(通用3篇)

在工作過程中,我們如果每天堅持進行改善,就可以消除現場浪費,提高工作效率。改善並不是特別的行動,而是每天都要堅持的實踐行動。要想讓生產現場每天都發生變化,就必須要不斷地進行改善。

很多人認為,改善多了很快就沒有需要改善的地方了吧?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只要換個角度思考,或是想尋求新的突破,就會發現需要改善的地方還有很多。

豐田有一種制度叫“創意獎勵”,就是員工在工作中發現好的改善方案提交給上司,如果被認為是有價值的方案,提交者將可以得到獎勵。這個制度無疑是正確而有效的,它適合任何一家公司。因為良好的激勵機制,會生髮出更多的改善方案。

改善就是消除浪費,而且浪費就是“無法提交附加價值的現象或結果”。因此,我們要仔細觀察自己有多少工作是能夠產生價值的,又有多少工作是在做無用功。如果能夠客觀地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審視,就可以發現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然而,對於從沒進行過改善的人來説,就很難找到工作中的浪費。因為他們會認為,工作只需要按部就班就行了,其它的事不需要自己考慮。不進行改善的人,大部分都有“改善很辛苦”“改善很麻煩”之類的想法,但是改善可以有效提高效率,讓工作變得更加簡單和輕鬆。比如,分公司將工器具進行統一整頓和管理後,當有需要的時候,隨取隨放、十分方便,也不浪費時間。

那些總是忙碌的人往往就潛藏着問題。工作能力強的人工作起來有條不紊;而工作能力差的人每天看似很忙碌,其實有太多行動上的浪費。而作為從事煤化工行業的人來説,工作能力強是一個硬性的指標。因為在你工作的任何一個細節裏,都有可能存在着安全漏洞與缺陷。而這些存在的問題,需要及時地發現、及時地處理,否則會導致更大的安全事故發生。所以即使是很小的安全隱患,都要立即彙報,在第一時間將其處理妥當。

我們之所以進行改善,是因為在生產過程中存在着很多浪費,影響和制約着公司的發展。因此改善是很有必要的。只要堅持進行改善,那些看似失敗的經歷也會變成寶貴的財富,換來一次又一次的成長和蜕變。

讀了“改善力是一切工作的基礎”,讓我明白了改善的重要性,只要不斷進行改善就能創造價值,就能為公司貢獻更多力量。

改善力是一切工作的基礎讀後感 篇2

豐田工作法曾以無可匹敵的榜樣力量席捲全球,其奧妙就是將改善作為工作的重要思想。改善雖是漸進式、階梯式的,但是,我們每天只需改善一點,隨着時間的積累就會帶來重大成果。工作=作業+改善,就是除了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之外,還要持續不斷的堅持改善,這才是有意義的工作。

堅持每天改善減少無用的,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改善並不是特別的行動,而是應該每天堅持的實際工作。比如在集控室增添花卉,不僅改善了現場的環境,更改變了員工的心情。環境和員工心情就像花卉一樣,每天生機勃勃、綠意盎然,這就是改善與工作相結合。只有發現改善的線索,才能在工作中不斷髮現需要改善的地方。只有從不同的角度對同一工作仔細觀察,才能找到需要改善的事。

在我們工作中常會出現一種現象,就是無法提高附加價值的現象,不會產生附加價值,只會提高成本要素就是浪費。改善就是為了消除浪費,在實踐中進行改善,在改善中提升自己。

浪費必然要消除,附屬工作中,如果被認為是浪費的話也是需要改善的,關鍵是工作中存在着沒有被注意到的浪費。例如我們在安排工作中,常常因沒有做到預想,沒有準備好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等,在工作過程中發現缺少東西才開始尋找,這就造成了必然的浪費。任何一項工作開始之前,我們做好預想、寫好方案,分析工作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然後去尋找問題,這樣就減少了浪費,使問題得到必要的改善。

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時常會出現思想麻痺狀態。遇見問題時,不夠重視,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如同機器人一樣重複着每日的工作,從不改善工作方法,並且懶得改善,更不知道改善是為了我們工作更加輕鬆。

我在閲讀豐田工作法第三章《改善力是一切工作的基礎》時,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書中從多個角度對改善進行深刻的.闡釋,在改善策略形成的同時還要關注過程和結果。改善是我們每個人的本能,要是沒有改善,就沒有創新,因此,我們一定要行動起來,在實踐中改善,在改善中創新,為企業作出自己的貢獻。

改善力是一切工作的基礎讀後感 篇3

最近事情比較多,斷斷續續地看了差不多一個星期才看完這部書。大量的篇幅在寫李嘉誠生意上的成功,甚至細到每一個重量級併購談判都要濃墨重彩。整部書把李嘉誠寫成了一個生意經念得好,錢賺得多,是多年的華人首富外,好像再也找不到什麼可讀的了。

“貧窮志不移”、“做人須有骨氣”、“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不義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大凡成大器者,聰明是其一,重要的還是勤奮。”、“穩健中尋求發展,發展中不忘穩健。”、“雖歷經坎坷,但從未彷徨。”、“我深刻感受到:資金,它是企業的血液,是企業生命的源泉;信譽、誠實,也是生命,有時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等等,好像成功的人都可以這樣去敍説。

曾有記者詢問他與地鐵公司、匯豐銀行合作成功的奧祕,李嘉誠道:“奧祕實在談不上,我想重要的是首先得顧及對方的利益,不可為自己斤斤計較。對方無利,自己也就無利。要捨得讓利使對方得利,這樣,最終會為自己帶來較大的利益。我母親從小就教育我不要佔小便宜,否則就沒有朋友,我想經商的道理也該是這樣。”這是大多數中國母親教育孩子的常識,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俗話説:吃得虧,打得籠一堆。俗話還説:捨得寶來,寶調寶。正是因為沒有特別之處,才説明這才是真正的做人之道,做事之道,成功之道。平淡是真,大道至簡,説的可能就是這個意思。

李嘉誠還説過:“在20歲前,事業上的成果百分之百靠雙手勤勞換來;20~30歲之間,事業已有些小基礎,那10年的成功,10%靠運氣好,90%仍是由勤力得來;之後,機會的比例也漸漸提高;到現在,運氣已差不多要佔3~4成了。”

李嘉誠的觀點:“對成功的看法,一般中國人多會自謙那是幸運,絕少有人説那是由勤奮及有計劃地工作得來。我覺得成功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完全是靠勤力工作,不斷奮力而得成果;第二個階段,雖然有少許幸運存在,但也不會很多;現在呢?當然也要靠運氣,但如果沒有個人條件,運氣來了也會跑去的。”

這兩段都與運氣有關,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人算不如天算。從來沒有聽説過,誰算計過老天的。在我看來,富豪的運氣就是比一般的人要好。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命裏有時終需有,命裏無時莫強求。並不是説個人就不去努力了。恰恰相反,我們每一個人所應該做的是“盡人事”這個過程。結果如何我們不必去強求,強求也強求不來,而應該“聽天命”。把自己的成功歸因於自己的勤奮不是不可以,但這只是在小富的層面。古人云,小富由勤,大富由命。李首富的話,恐怕與常理不太相符。

松下幸之助形象地描繪企業主在企業的不同階段應扮演的角色。事業規模小,可以事事親力為之;事業規模中等,更多的要依賴助手;事業規模龐大,還必須靠一種精神力量來統治。

“當員工100人時,我必須站在員工的最前面,身先士卒,發號施令;當員工增至1000人時,我必須站在員工的中間,懇求員工鼎力相助;當員工達到1萬人時,我只有站在員工的後面,心存感激即可;如果員工增到5萬到10萬時,除了心存感激還不夠,必須雙手合十,以拜佛的虔誠之心來領導他們。”

松下幸之助把他事業的成功,歸結為人才觀的成功。他有一句深得世界企業界推崇的話:“造物之前先造人才。”我讀的第36本書就是松下,把這些內容搬到這本書來,不知道是想給李首富加分?還是減分?

説到首富自然離不開房地產。1994年5月26日,政府拍賣兩塊官地。其時,樓市仍高企不下。拍賣場卻出奇地冷清,睇客多多,而競者寥寥。結果,一塊粉嶺地皮成交價20.4億,比預期的28億低許多;一塊元朗地皮以5.1億成交,比預期7億多低了3成多。議員張文光赤膊上陣,怒斥十多位地產商控制土地,造成“有地不起樓,起樓不賣樓,賣樓為炒樓,炒樓變空樓”的荒謬現象。

想必李首富也在被斥責之列罷?當富可敵國的時候,看來真的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顛覆這個世界?難道這是成為富豪的意義,或者説追求嗎?

本書快要結尾時,不知道作者是不是想以一句話總結李首富的成功奧祕。但看完下面這段話,卻又不知道在説什麼?對於李嘉誠的投資手法,深有研究的分析師認為其特點在於前瞻性、戰略性的投資方式,因為李嘉誠從事的產業無論是房地產業還是運輸業,都因其快人一步搶到頭啖湯而獲得長遠發展。

説到李首富與中國兩大藥業集團的合作,我只看到了下面這句有趣的話。當地有人將板藍根沖劑比作“中國咖啡”,一遇上感冒發燒就衝上一杯。顯然中藥在李首富的加盟下,已經走向了國際舞台。

細想首富多年來的財富積累,香港迴歸後的這前18年應該是高歌猛進的18年,也是香港貧富懸殊距離拉大的18年。利用政策資源,投資國有資產,本來就是在商言商,無可厚非。否則,怎麼會有奸商奸商,無奸不商的文化傳承呢?無論你的商業帝國有多大,幸運之神如何關照你,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一個成功商人的命運如果不是跟自己國家、民族的命運綁在一起,而是跟“錢”綁在一起,又怎麼能蜕變得偉大和脱俗呢?

讀罷此書,無奈驚呼:商人就是商人!

標籤: 讀後感 力是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gongzuofanwen/lqdle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