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工作心得體會 >

學管理學的心得體會

學管理學的心得體會

管理學上所研究的管理是指發生在組織中的管理活動,是組織中的管理者為了實現組織的目標對組織成員施加的影響的行為。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管理學的心得體會,供你參考!

學管理學的心得體會
學管理學的心得體會篇1

時間如白馬過隙 ,一眨眼,又是一個學期。而自己所選的這門管理學課程也點點滴滴、斷斷續續的過了一個學期,在這個綿熱的夏日 在這個課程即將結束的季節,靜靜敲打着,我對這門課程的感受。這學期學了管理學這門課,實際上,對自己的幫助還是很大的,對於個人而言,從小就一直被期望成為一名優秀的領導者,繼承家裏的事業,成為一名優秀的管理人才。

沒有學習之前,一直認為管理就是小到生活規劃,大到國家 計劃,方方面面都可以運用到管理學的知識,在學習中,多少有了一些自己對這門課程的瞭解。學習了這個管理學感覺到這門學科涉及到的面是非常廣泛的,我認為對於有效的管理,它不是一死不變的一個固定模式,它講究的就是從實際出發的道理吧,對於不同的事與物,不同的目的,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但是在各種的解決方法中都不會離開它那的管理理念,最終通過最有效、最節約,又或是最易實現的辦法來使效率或利益最大化。管理就是特定的環境下,對組織所擁有的的資源進行有效的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以便達到即定的組織目標的過程。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大學生,我認為管理學同樣與我們息息相關,管理是一切組織的根本,管理工作適用於各種大小規模的組織;盈利與非盈利的企事業單位、製造業以及服務性行業;因此,學好管理學對於我們現在的學習和自理乃至今後步入紛繁的社會,適應不同的工作崗位都有其非常重要的意義。管理理論影響着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人,不管它從事着怎樣的工作,不管所處的社會地位如何等等。日常生活中管理理論的例子有好多,如在我們的宿舍中,怎樣去處理宿友之間的誤會,怎樣去和同學們交往等等。

而學習之後,我清楚的認識到了管理的意義。或者説管理學是系統研究管理活動的基本規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學。管理學適應着現代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本着以研究在現有的條件下,如何通過合理的組織和配臵人、財、物等因素,提高生產力的水平,它是一門綜合性的交叉學科為目的。

其實,説管理學是一門離我們生活很近的一門學科也是沒有錯的。管理活動貫穿與生活的方方面面,管理已經成為現代社會最重要的一項活動。而且隨着社會的發展,管理活動變得越來越重要,離開了管理,國家將無法運轉,社會將無法前進,人們的生產生活也將停滯。因此,對於企業而言,管理的好與壞,管理的有效與否,決定了企業的發展前景;對於社會而言,管理的好與壞,直接影響着社會的健康發展;對於國家而言,管理的好與壞,影響着一個國家的安定團結,影響着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綜上所述,在競爭激烈的21世紀,企業要發展,社會要進步,國家要強大都要靠有效的管理,都需要一批高素質的管理人才。在21世紀,管理已經與科學技術一道成為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雙輪”,二者不可缺一

在羣體中一起工作的人們設計環境,使每個人有效地完成任務時,管理人員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努力使每個人理解羣體的使命和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方法。如果要使羣體的努力有成效,其成員一定要明白期望他們完成的是什麼,這就是計劃工作的職能,而這項職能在所有管理職能中是最基本的。計劃包括確定使命和目標以及完成使命和目標的行動;這需要指定決策,即從各種可供選擇的方案中確定行動步驟。計劃制訂分為如下步驟:尋找機會→確定目標→擬訂前提條件→確定備選方案→評估備選方案→選擇方案→制定衍生計劃→用預算量化計劃。計劃制訂的步驟可以用於大多數需要的場合。例如許多大學生準備出國留學,那就可以根據這些計劃步驟來為自己做準備。首先,我們需要認識到出國讀書的機會以及因此所帶來的機遇等,然後,我們就需要設定各方面的目標,如選擇國家以及就讀的專業領域等。我們還需要假設是否能在留學過程中獲得獎學金以及是否能夠在外兼職打工,無論哪種情況,都有幾個需要仔細平衡的選擇方案。因此,學生們可以就申請不同的學校利弊進行評價,選擇適合自己的留學國家和學校。在成功收到入取通知書後和申請到簽證後,我們就需要開始指定衍生計劃,包括選擇住處、搬到一個新的地址,或在學校附近找一份工作。然後,我們需要將一切計劃轉換成預算,包括學費、生活費等等。這些步驟都是一個計劃的體現。

所以説,管理最重要的是明確目標——計劃。

管理的職能是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中國人有句俗話:良好的開端是成功是一半。可見“計劃”在整個管理中所起到的作用有多重要,它必須是放在第一位的。中國文字的精妙之處,用在理解“計劃”二字也行得通,“統計”加上“策劃”既定的目標,將大目標分解成小步驟,安排好適當的人員,也就是分工,每個環節都事先理清思路,理論上就能達到最終結果。

無論是大到國家,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都有年度工作總結、部署、任務,以及三年五年乃至十年的規劃;小到泡壺茶喝,洗水壺、放涼水、燒水、拿茶葉等一系列的統籌方法。這都説明一個管理的順序原則:先動腦再動手。我得到的最大啟示也就是:管理中事先考慮得越周全仔細,後面完成各種任務過程中就能少遇挫折,還有助於提高效率。管理與大家都是息息相關的,但是計劃不等同於控制,它只是對你所作怕為進行一種適當的安排,因此,控制也是一種管理學的主要內容。

管理最關鍵的是把握過程——控制。

控制是對計劃的執行過程進行監督、檢查及糾偏。《管理學》相當有用的地方就在於解析“控制”。在企業管理中,我們經常聽到的是人員控制、質量控制、成本控制、預算控制等等,這些人力資源、產品質量、成本預算等都是有着相互影響作用的,“控制”也可以用“牽一髮而動全身”來形容。

控制必須是系統的、全面的去運作,比如説管理一個廣告部門,現在要迅速完成一本公司的宣傳畫冊,目標和計劃已經指定完成,下發到相關的每個部門成員,包括攝影師負責畫冊的圖片、文案負責宣傳文字的撰寫、平面設計負責圖文排版,他們每個人只知道自己會做的部分,但是工作又是需要同時展開的。任務下達之後,密切關注他們的進度。如果不聞不問,平面設計師可以推託等文案寫好稿子、攝影師拍好圖片提供給他,他再動手排版;攝影師也可以推託讓設計師先提供圖片拍攝腳本或者要求再動手去拍;文案也可以推託要求設計師提供版面數量再根據它填文案;這樣勢必會嚴重影響整個進度。這種時候單獨的去做某個人的思想工作就沒有效果了,得激發大家的團隊協作精神,發揮羣策羣力的功能,化控制與無形之中,設計師可以按照共同創意好的畫冊提綱安排佈局,攝影師和文案也可以分頭創作主題一致的稿子出來,這樣共同完成任務的時候,再加上適當的表揚和激勵,大家都會很有成就感。當然,控制的方式方法多種多樣,只要是針對有效的管理,不用侷限在固定的模式,面對不同情況不同目的,可以有靈活的管理選擇。

對我來説,大學是有很多課餘時間讓你去打發的,這就要求一個人的要會管理的行為,合理的利用那課餘時間,不讓自己陷入無生活目標的行列中,使自己的生活精彩些,但對我來説這個現在還不能完全的做到,畢竟自己還有好多有待提高的地方。俗話説“時間就是金錢”,而管理好時間就能算是另一類別樣儲蓄錢的方式吧,但是這個好像大家都知道,這也包括我自己在內。而對於我們這些大學生來説,做好時間的管理不公意味着豐厚的經濟利益,更能令自己的學習突飛猛進,達到甚至超過自己當初所要求的那個高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浪費時間的症狀主要表現為辦事拖拉、打遊戲、睡懶覺、長時間的聊天等等。對於能更好地適應以後工作的壓力和外間的競爭環境的激烈狀況,在學校裏學會有效地管理時間對我們每個在校生來説都是非常重要的。自我理解,管理好時間就要保持住中心,一次只做一件事,不要同時進行幾件事,特別是比較繁重的事;在一個時間段裏只有一個目標,不要出現好幾個目標,這樣很容易使迷失找不到方向感。

那麼如何的才能使管理髮揮其的最佳效益呢?從社會的發展史就能看得出來,管理學也隨着社會的發展而進行着發展。“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是介於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這句話也就是説我們都是屬於構成管理學的不一部分,只是有的人在這方面佔的分量大些,有的佔的分量小些,而生活中常常聽到或是見到管理大師也是從這些人中逐漸地發展過來的,所以不要以為只有他們才能達到這個高度。那些管理大師都是從實踐中產生了理論總結的衝動並通過他們自己在這方面的進一步的研究,把研究出來的成果用在他們所從事的事業上。在現如今,世界發生了大的變化,各種政治力量的鬥爭錯綜複雜,而最常見的就是心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較量日趨激烈,現在我們國家正面臨着機遇與挑戰的雙重事情。這要我們國家的領導人要進一步的解放思想,抓住機遇,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的建設的步伐,早日建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這些都要用到管理學的知識,用這個知識去指導我們的改革開放,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社會。

這個學期就要過去了,在這個學期中雖不能説學到了好多好多的東西,但至少是有小進步吧。而對於這門選修課來説,由於這門課是我的選修課來的,所以自己花費的時間就沒有了自己所修的專業課那麼多了,只是大概的瞭解了這門學科的基本內容及其作用等等。自我感覺這門課還是蠻不錯的,因為在這個社會中要用到管理學知識的地方非常多,而學好它了可以為自己在事業上或上個人的價值的體現上都會有很大的幫助吧。總的來説,學這門感覺還是感覺蠻好的,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會繼續地去學學它吧,學習它裏面那個管理方式,從而使自己的更好地管理自己,處理事情。

學管理學的心得體會篇2

進入電大後,開始學習管理學,學習管理學基礎心得體會。以前對於管理只接觸過一些斷斷續續的概念,不是很全面瞭解。經過半年的系統學習下來,我有了不少收穫,以前工作中接觸過的一些管理培訓思想都通過逐步學習而全面一一對應起來。

通過學習,我發現這門學科涉及面非常廣。而有效的管理,是沒有一種固定模式的。首先擺在第一位的必須是結合實際,對不同的情況,不同的目標,都會有很多個管理的選擇,而我們則要從中選擇出一種最有效,最節約,又或是最易實現的辦法。於是,我們必須要首先明確一個最核心最本質的目標。對於企業管理,那就是投入最小成本換取最多的回報,而工作和人是管理的兩個重要部分。

對於工作,所有的企業都是由無數人來擔任無數職位然後形成的,因此所有的企業都有一定的組織結構和工作方式。同時每一個職位的人,不論是管理者、技術人員、工人,他們需要完成的工作也是在一定的計劃內的,這些都是企業在運作前需要設計規劃好的內容。因此管理的第一項也是最重要的任務便是把這些工作的結構和內容計劃安排好。單從工作的角度看,如果一個企業的組織結構達到了最合理最科學,而企業中每個人的工作也是最恰當最精準,那麼這個企業就能做到已最少的投入換回最多的回報。現實中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永遠找不到一個最完美的工作方式,同時實際情況也是變化萬千,現實的要求在不斷改變,如果要“最完美”,那就必須不停的改變,這對於管理者來説也是極不現實的。因此管理學家只是致力於更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而非求一個“最完美”。在這方面,20世紀初出現的科學管理思想有着很大的成就。泰勒提出的科學管理思想,包括確定合理的工作標準、工作方法標準化、合理配備工人、實行有差別的計件工資制、實行職能工長制。這些理論本身對有效管理起了很大作用,同時也使人們更加重視對工作的科學設計和改造,從而提高效率。每一個管理者都應該從科學管理思想中收穫更本質的內容,那便是通過科學有效的管理,使人們的工作效率不斷提高。泰勒在這一方面只是為人們開了個頭,後來的管理者需要發揮創造力,面對各種情況,科學理性地設計組織結構、工作方式等,從而使效率達到最大,心得體會《學習管理學基礎心得體會》。這便是對於工作的一部分,當然不只是科學管理思想對其有積極作用,但最終目標還是通過調整工作,來使效率達到最大。

第一部分無疑是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然而如果沒有第二部分的話,第一部分無疑會大打折扣。

這第二部分是對於人。如果説對於工作的設計和調整是屬於比較固定和硬性的話,那麼對於人的工作是充滿彈性和不固定因素的。因為人和工作工具是不同的,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各種因素會影響人工作的效率。如果想提高工作效率,對人的關注是絕對不能忽視的。如果不這樣,光靠改善第一方面內容會使其效果大大降低。如果長久忽視對人的關注,則會產生更消極的影響。對於人,管理者要做到的是,使人的工作效率達到最大,這需要人對工作有很大的積極性,並且一切工作因素都是利於人發揮出他們的最大工作效率。工作環境、人際關係、人文氣氛等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在這一方面,梅奧的人際關係學説開創了這一領域。他通過着名的霍桑實驗,提出了與科學管理不同的新概念,包括社會人的假設、士氣的概念、非正式組織。梅奧的理論使人們開始關注工作中的“人”。一個和諧愉快的工作環境、一羣和睦競爭的工人、一股積極向上的工作風氣,能產生的工作效率將會很大地超過一般情況下的工作環境。這一方面顯然不同與工作方面,充滿着很大的彈性和變化,也對管理者有更高的要求。不同類型的管理者或許會營造截然不同的工作環境,即使是優秀的管理者也是一樣。好的工作環境沒有特定的標準,只要能更好地促進人們工作就算是。管理者需要有很強的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才能把對人的工作做好,這一點也是相當的不容易。總的來説,對於人這一方面,雖然不及對於工作那一方面重要,但是它產生的效果可能更顯着,同時也會給一個企業帶來一些不能靠改善工作帶來的內容。

我認為企業中的管理,大致可分為這兩個方面的內容,對於工作和對於人。而管理所包括的計劃、組織、控制、激勵、領導五方面工作,都可以包含在這兩方面的具體任務之中。管理是一種藝術,它需要管理者有各方面的能力,同時其具體操作方法又不侷限和拘束,需要有很好的創造力。學習管理學,我想不光是要學習管理學本身的學科內容,也要從其他方面全面的提高自己,更要在實踐中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管理學也是一門很需要自己思考和研究、發現問題的學科,並且所有的知識都必須要經得住真正實踐的考驗。

以上是我管理學學習半年來的一些認識,短時間內也很難思考得很全面,因此先寫下這這篇心得,算是自己學習的一個階段性總結吧,進入了這個領域才發現這是片無比廣闊的天空,我要廣泛的涉獵管理學以及與管理有關方面重要書籍,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結合實際進行實踐,以取得更多的收穫。

學管理學的心得體會篇3

管理科學是知識,管理哲學則是智慧。管理哲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總結和探索管理實踐中的智慧。智慧來自對生活實踐的觀察,也來自於先哲們的沉思默想O從先哲那裏獲得靈感,尋找企業管理實踐的智慧,是一條方便的道路。中國古代哲學主要有三大流派:儒家、道家與法家。儒家思想主張“仁、義、禮、智、信”,對人重在啟發、教育、感化。道家主張清靜無為, “無為而治”,尊重、順應客觀規律,不做違背客觀規律的事情。法家注重“法、勢、術”三者的結合。這三種哲學思想對企業經營管理的影響非常大。博大精深的中國古代哲學思想,是一部充滿智慧的寶典,它對我們現代的企業管理,尤其是對有中國社會特色的企業管理有着重要的啟迪作用。

一、儒家思想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應用

儒家的經典著作《大學》中講: “古之慾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論語》中講: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説明管理者只有修身立德,才能服眾、才能正己正人,也才能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德的內容就是:“仁、義、禮、智、信”。“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儒家道德的基礎,它幾乎包括了做人的全部規範。“仁” 的核心是仁愛,也即是同情、愛護和幫助人。“仁”是德行的根本,體現於萬事萬物中而使天下人相親相愛。 “仁” 是愛之源,是道德情感本身,“義”、“禮”、“智”是“仁” 的推廣和延伸,是道德情感的不同表現。如仁愛、尚義、和諧、誠信、自律等精神。管理者只有具備了這些良好的品德和涵養,才能培養出良好的人格魅力,才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下屬、感染下屬,從而有效地領導下屬。企業也可能由於管理者的個人魅力而產生無形資產。 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建立人與人之間的和睦融洽的關係,在企業內營造一個充滿關愛的環境。將儒家的仁愛思想與現代的人道主義相結合,有利於在企業中形成尊重人、信任人、愛護人的氛圍,有利於創立一個以愛換取被愛、以奉獻換取感恩的良好人際關係環境,從而使全體員工不斷增強奉獻精神、真誠服務精神。仁愛思想要求管理者堅持仁愛、仁義、善待下屬,要求企業員工之間精誠合作、相互愛護、樂行善事。只有在企業內部形成一種相互尊重、友好融洽的工作環境,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人的潛能和組織的活力。只有管理者充分認識到“以人為本”,才能充分重視人的管理、人心的管理,也才能真正做到“求賢若渴、禮賢下士”。實踐也證明,哪個企業重視“以人為本” 的人性化管理,注意鼓勵和激勵員工去積極參與部門的日常管理及決策,培養員工的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給每個員工創造能充分發揮才能的舞台,哪個企業就能經營得好。 諾基亞公司有句廣告語“科技以人為本”。這説明從東方到西方,都開始強調“以人為本” 的企業管理理念,事實上,這種理念在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傳統文化中就已經存在了。孟子堅持“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的基本觀點;還有“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的名言。可見古人對“人的因素”是高度重視的。

在商業交往中,也必須堅持“仁”、“信”之德。儒商注重“和氣生財”, “和”則“旺”。對於同行業夥伴既競爭又合作,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要堅持以正當手段競爭,不能搞小動作或詆譭競爭對手,擯棄不道德的競爭行為。儒家主張“信”,其本義是“誠實不欺”,儒家認為誠信乃人性之本、天道之源。企業商德的核心是誠信,誠實不欺、重約守信。誠實守信是做人之本,是企業立身之本,誠實守信是企業的良心之所在,是企業對顧客、合作者忠實守約的責任感和正義感。只有“誠信”,才能獲得信譽,“信譽”是誠信的表現,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根本。一個獲得社會廣泛信譽的企業,一個獲得消費者信任的企業也必將是能於市場經濟大潮中立於不敗之地的企業。市場經濟是契約經濟、信用經濟。重約守信、言而有信,誠信為本,是現代企業必須具備的職業道德,也是公平有序競爭的基本條件。企業要盈利,首先應該弄清楚為什麼獲利,怎樣獲利的問題。企業賺錢要講良心,獲取的應該是“陽光下的利潤”。企業要牢固樹立契約意識和忠實履約的道德精神,信譽至上,注重商業道德,反對隨意毀約、商業欺詐。只有誠信不欺、重約守信,自覺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才能維護企業的信譽和形象。欺詐、哄騙,言而無信,昧着良心賺錢,就會使企業失去信用,最終也會失去市場。

儒家思想經過幾千年的篩選修補,成為祖國傳統思想的瑰寶。儒家精神重視修身養性,內煉立德,對於價值失落、人性沉淪和道德迷惑,具有匡扶補正和撥雲見日之功效。儒家思想提出了做人應該具備的道德準則體系,如仁愛、尚義、和諧、誠信、自律等精神,這些在現代職業道德建設中仍然佔據重要地位。

二、道家思想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應用

“無為”思想是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的,是道家學説的精髓,也是道家學説提供給我們的為人、處世、辦企業的一個基本原則。真正理解了“無為”思想,也就把握了道家思想的要領大旨。現在我們思考老子的“無為而治” 的思想,是否是管理的至高境界?是否對現代管理依然有着積極意義?

現代管理哲學要思考管理實踐中最為根本的一些問題,如管理中的有為與無為、約束與自由等,就是普遍存在的矛盾。作為組織的管理,首先是一種約束,一種制度化的控制,藉助這種行為控制而達到組織的既定目標。總之,“有為”是管理的基本內容。所以,一個規範的跨國公司,有着周密的制度設計,有着極其細緻的行為規範,人們的每一步都有着既定的安排,組織就如同一台大“機器”。但是,從一定意義上講, 自由是生命的最高價值,也是生命成長和價值實現的必要環境。那麼,實踐中是多一點約束好,還是多一點自由好呢?是傾向“有為” 還是注重“無為”呢?在管理實踐中如何實現約束與自由、有為與無為的辯證統一?我想,老子的哲學給了我們一些啟發。老子的哲學並不是一種西方意義上的知識學體系,而是一種生命的智慧,對於人類一切事務,包括管理在內,都具有深刻的啟發意義。“無為”,在老子那裏意味着“道法自然”,即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將“道” 視為宇宙之本,而道之本性則是“常無為而無不為”。是“無為” 與“無不為” 的有機統一。老子的“無為”。並不是什麼都不做,並不是“不為”,而是含有“不妄為、不亂為”的意思,含有順應客觀態勢、尊重自然規律的意思。把“無為”思想運用到社會和企業管理上,就是説領導者的行為要順應自然、社會發展的規律,並按照規律去制定相應的法律、制度,不輕易變更;人們在這樣的法律、制度下,盡情發揮自己的聰明才幹,努力去做,這才是“無為”。

將老子的無為思想運用到現代管理藝術中,就是將日常事務的決策權下放,充分調動下屬的工作積極性,管理者致力於戰略方針的確定,各司其職、協力前進,管理者不置身於瑣事,而是以企業文化實現組織的目標。但是,另一方面,老子的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有所為、有所不為,在不為中實現有為。所以企業決策權下放並不是排斥任何管制行為,並不是取消管理,而是管理進入更高層次和更高的境界,人人都是管理者,都是重大決策的參與者,也是決策的執行者,貌似無為,事實上是更加有為,更加有效率。

老子的“無為”除了在對人的管理上有參考價值,在整個企業的營運上也有重要的啟迪作用。企業要按照需求變化的規律,按照產業生產和運營的規律,從容不迫,沉着穩健,腳踏實地地從事那些有利於消費者的正當的事業。企業能否在環境中生存、發展,首要的問題是有沒有“根” 和“本”。對企業而言,“無為”方能“清靜”;“清靜”,方能各歸其“本”;歸其“本”,方能有“真根” 和“真本”;有了“真根”和“真本”,才可以在時代的環境和風雨中成長,開出真花,結出真果。企業應當明白,只要有根有本,哪怕你只是一株小草,時代的風雨無論再大,也不過是對你的支持和滋潤。然而如果離根離本,或者是一套假根假本,那麼,時代的氣候無論怎樣風調雨順,都與你沒有任何關係,這就是“真根”、“真本”對於企業生存的重要性之所在。

我們知道,這個“真根”、“真本” 並不是説想有就能有。想弄清楚就能弄清楚的。每個企業,每個企業主,要想弄清自身是花還是草,是哪一種花、哪一種草,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現實中我們也時常可以看到對自己認識不清的現象發生。一些企業、企業主因為過分“有為” 的實行多元化經營,反而誤解了自身,把自身放在不適合的“品種” 和“位置” 上去了,結果,相當於自絕於環境,就像魚過分“有為”而蹦到了岸上一樣,這樣怎能生存和發展呢?萬物清靜無為才可以迴歸根本,據守根本。做到原本是什麼,就安然於是什麼,是花就開,是魚就遊,是猴就跳。辦企業也是一樣,自己最適合幹什麼,要設法讓自己知道,不能錯誤地以為可有七十二變,好像什麼都能做,那樣做必然是“妄為”多多,很危險。 老子的智慧並不是可以即學即用的工具,而是一種思想的啟迪和方向的指引。對於先哲思想的學習,不能照搬照抄。“無為思想” 的管理學意義在於:現代管理無疑是建立在科學之上的,科學理念是現代管理的基礎。但是,在這種科學的背後,老子的智慧卻是將管理引入新的境界的“大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gongzuofanwen/jg9eq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