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反腐倡廉心得體會 >

廉潔家風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廉潔家風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廉潔家風心得體會範文 篇1

中國古代有許多名門大族都有成文的家規家訓,其後人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達官顯貴,都會相對遵紀守法,這其中家風的影響力不容小覷。因為這些族人從小就耳濡目染,良好的家風對他們有着潤物無聲的教化作用,同時,有明確文字記載的家規家訓對他們有着強烈的道德約束力。今日,在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形勢下,加強黨員幹部家風作風建設,這些傳統資源無疑都是值得借鑑和學習的。

廉潔家風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父子相傳,精神相繼。父母是子女言傳身教最好的典範,為人父母樹立道德上的典範,養成良好的家風,最受益的人恐怕就是至親骨肉。宋代名臣范仲淹一生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被紀曉嵐稱頌為“行求無愧於聖賢,學求有濟於天下”,自身立言立德的同時,對子女教育亦非常嚴苛。在良好家風的薰陶下,其子女也得以傳承父輩精神,為後人所稱道。

要想為子孫後代樹立良好家風,首先得自己行得端正,堅守原則。自己作出典範,無論是在多麼惡劣的政治環境中,始終保持清廉本色,這才能夠成為後人的榜樣。現在的黨員幹部也要先做到自身過硬,這樣才能正人正己。同時,家風也需要有意識的養成,對子女親屬的不當行為要時常提點,才能及時矯正,築牢思想防線。

通過對“傳家風,立家規,樹新風”的學習,我會不斷加強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和黨性修養,求真務實地把各項工作做到實處,用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以實際行動樹立共產黨員的良好形象,做到平常時間能看得出來,關鍵時刻能衝得出來,危難時刻能站得出來,把領導交給我的各項工作做實,做細。

廉潔家風心得體會範文 篇2

《勿以善小而不為》

善良,一直是中國傳統文化所崇尚的美德,看到有人受難,要出手相救;看到有人受困,要伸出援手。關於“善”,從古至今比比皆是,如“人之初,性本善”“從善如流”“上善若水”等。我們的長輩一直都教育後代要與人為善,“勿以善小而不為”是我家的家訓。

一碗粥,換來興旺大家庭

解放前,孤苦零丁一貧如洗的曾祖父靠打短工來餬口,飢一頓飽一頓是常有的事兒。1942年的冬天,家鄉河南鬧饑荒,為了活下去,十幾歲的曾祖母一路逃荒來到曾祖父所在的村中,寒冬臘月連着下了幾天的雪,飢寒交迫的曾祖母暈倒在了村口,當時很多村民圍着看,可誰都不敢將曾祖母接回家中,一是怕救不活萬一死在家中怎麼辦?二是那個年代糧食稀缺,家家都不寬裕誰也不想多添張嘴。出門打短工的曾祖父路過時想都沒想救下了奄奄一息的曾祖母,當時有鄉鄰勸他,曾祖父説:怎能見死不救?這好歹是條人命!他忍着餓將自己當時僅有的一碗稀粥給了曾祖母。

這碗粥救了曾祖母的命,喝了熱粥的曾祖母出於善良的本性,想回報曾祖父這一粥之恩就在村裏落下了腳,一來二去的相處,兩個善良的人決定共同生活,就有了我的爺爺。聽爺爺講,當年鄉鄰曾常笑談曾祖父一碗粥換一媳婦,值!可曾祖父卻一直教導爺爺:勿以善小而不為!歷經四代,現在我們這個大家庭有五十多人,是個名副其實的“興旺之家”,我們都是曾祖父當年種的善因,結的善果。

百家飯,養育一家均成才

鄉里鄉親無論哪家有事,曾祖父總是忙前忙後、傾其所有,這也造成了他的日子是“捉襟見肘”,家裏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因為曾祖父總是為他人着想,樂善好施,村民推舉他作為村支書、鎮委書記直到縣紀委書記後這種情況不僅沒有改變反而更糟。爺爺兄弟姐妹七人,實在沒有辦法,將最小的兩個弟妹都送人了,“善人者,人亦善之”質樸的左鄰右舍看到爺爺家的情況,既敬重曾祖父又可憐兄妹幾個這麼小沒有飯吃,做好飯就給他們兄妹幾個端一碗。

爺爺回憶起小時候講為此在心裏曾深深的埋怨過曾祖父。後來爺爺幾兄妹去當兵、去上大學,正當曾祖母為錢糧着急上火時,鄉親們送來乾糧和錢,爺爺幾兄妹深深的感動了!從那時起他們從心裏發誓要做曾祖父這樣的人!走向工作崗位後,他們幾兄妹一直想回報家鄉,無論聽説哪家鄰居有困難,爺爺他們都是熱心相助。改革初期,藉助黨的好政策,為發展經濟,爺爺他們主動聯繫自己家鄉提出了“修路修到家門口”的想法,並牽頭在村中集資出錢出力。鄉鄰們怎麼也沒想到,爺爺幾兄妹都靠着自己的努力走向城市了,還在牽掛着他們,可是爺爺常説:這是他們該做的!

知感恩,千里之外善傳家

受爺爺的影響,雖然爸爸媽媽把家安在了廣州,但善良之花也開在了廣州。爸爸總是教育我,勿以善小而不為!老家的親戚朋友、鄉里鄉親需要幫助時,千里之外爸爸也會盡力相幫,爸爸單位號召給希望工程捐款、扶貧,他首當其衝;疫情期間心繫武han,堅守崗位捐錢捐物他最積極;同事生病他第一時間去探望;家人、朋友有困難時他第一個去幫忙。同事們都笑稱:爸爸“及時雨”,意思是哪裏有需要,哪裏就有爸爸。去年奶奶生病,爸爸的同事、朋友經常來探望,問候關心。每當我看到這些時,我的心頭總是暖暖的。善良,體現在爸爸和同事間的互幫互助中。

善良是一種傳承。受爸爸的影響,我也立志做一個善良的人!每當同學需要幫助時,我總是毫不猶豫第一個伸出援手;放學路上看到老人行丐時,我會掏出口袋裏的錢放到碗中。前不久一個暴雨天,我收拾好東西準備回家,走到校門口,碰到一個老人,他問我班放學了嗎?原來他的孫子還沒出來,老人等不及了,想進去找。我與保安協商一番後,帶着老人去了班,發現班門早就鎖了,此時的老人明顯慌了,我忙安慰他,彆着急,有可能他已經到家了,你給家裏打個電話問問他到家了沒?當老人得知孫子已經到家後,我準備離開時,老人對我説:“好孩子,你真善良,謝謝你。”

“勿以善小而不為”是我們家的家訓,雖然我們家庭不是豪門,也不多金,但我很驕傲我生長在一個以善傳家的大家庭!毛澤東説過,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的好事。希望大家都能心存善、播種善,讓善良之花處處開放!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會更融洽,我們的社會將變得更美好!

廉潔家風心得體會範文 篇3

《憶家風,揚家風》

家風,何為家風?

“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風;陸機之辭賦,先陳世德。”

“家風”又稱門風,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傳的風尚、生活作風,即一個家庭當中的風氣。家風是給家中後人樹立的價值準則;是建立在中華文化之根上的集體認同,是每個個體成長的精神足印;是一個家族代代相傳沿襲下來的體現家族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和整體氣質的家族文化風格。這些都是死板的概念。

或許曾經年幼,不懂得家風是什麼。還記得問過只有3歲的弟弟,什麼是家風,他圓溜溜的眼睛悄咪咪地滾了一圈,然後咧起嘴角説:“是風嗎?”我楞了一下,風?我也不知道。若你之前問起我家的家風,我會非常篤定地告訴你:“沒有!”因為年幼的我根本感覺不到有任何東西一直祖傳般的影響着我。到了後來,隨着年紀增長,我才領悟到什麼是“家風”。它似遠似近,飄渺虛幻,可是又真實存在,悄無聲息。實話實説,我們都受到它潛移默化地影響。

鄰里互助,是我收到最大的感觸。無功不受祿。從只有幾歲,能蹣跚學步的時候,當我開始蹲在菜地時,就一直在認識它。或許很普通,或許很平凡,或許司空見慣,但是,不得不説,有些東西真的深深地刻在骨子裏了。蹲在樹蔭下,一大片菜地被附近的退休伯伯瓜分,烈日當空,一頂頂草帽在玉米叢中穿梭,一滴滴汗水低落在泥土上,一雙雙佈滿裂痕,指甲縫裏藏着泥土的手在一片片青葱綠葉上撫摸着大自然的恩惠,一陣陣笑聲洋溢在這幾十畝大的田地上。

“老蘇!來!看看我家的玉米怎樣?還行嗎?”“蘇兄,咱家的香蕉,一大串哎!分你一束!拿回去放幾天就成!”“蘇爺爺!我爺叫我拿給你咧!咱家的番茄,大個多汁,今早摘的,你不在,所以這才下午再給你了啊!呀,妹妹也在,來擦擦就嚐嚐,可好吃了!”爺爺欣然地接收這些好意,一一謝過,吩咐我拿回家後,便轉身走向他們的田裏,投身進幫忙鬆土、除草、澆水的行列裏。等到我回到地裏,我也很不解,自家的田還沒弄好,怎麼跑去弄別人家的了?等到爺爺歸來,挺着腰板,拿起毛巾,擦着滿身的汗水時,我便提出我的疑問。

爺爺愣了愣,然後哈哈大笑,彎下腰,摸了摸我的腦袋,説:“雖然我們是鄰居,是好友,可是關係再好也不能白拿別人的東西。咱們地裏的東西要麼沒熟要麼前幾天摘了,沒什麼好給人家,那就幫別人乾乾活,也不礙多少時間。記得啊,以後可不能白拿別人便宜啊!要是給爺爺知道了你敢這麼做,爺爺可就再也不給你種你愛吃的小番茄啦!”

那時的我似乎才五六歲,只知懵懵懂懂地點個頭,爺爺也沒有再怎麼講,只是往後每次收到鄰里的好意都會回饋一些瓜果蔬菜或者去幫忙幹活。後來,田地隨着徵收,面積越來越小,大部分伯伯都失去了那一畝桃源,可是深厚的情誼未曾改變。盛夏,黃皮、龍眼、荔枝紛紛成熟,哪怕不再一起勞作,誰也不忘各家各户互送新鮮摘取的水果,路途再遙遠,心意永不遲到。

後來,現在的我十幾歲人了,漸漸邁向成年,也不得不説這類的事情還在影響着我。互聯網發達,我們家也迷上網購,可是父母上班,我要上課,快遞到家無人簽收。對面屋的阿婆平時無事,打理着屋邊的一小塊田地,邊上有個用木頭搭的小木棚,裏面放着她平時收起的可回收品。母親囑託阿婆幫忙收一下快遞,阿婆很樂意地幫忙起來,買東西多的時候,她甚至一天斷斷續續收三四回快遞。阿婆不願意收錢,鄰里談錢傷感情,可是骨子裏也不允許白白讓自己得到這樣的好處。

於是母親吩咐我們把廢棄的書、紙張、紙皮、易拉罐、塑料瓶收好,每次趁阿婆在屋內忙的時候,悄咪咪把這些東西悄無聲息地放在她的木棚裏,這也是一份心意、一份回報。這些年,同樣的,阿婆也經常分享她菜地上的各種蔬菜和草藥,我們週末買菜的時候也會幫她買活禽。媽媽説,鄰里之間,這些不算什麼。但是,我總覺得,哪怕只是這些小事,也很重要,我説不出它哪裏偉大,可是每次,心裏都流淌着一股暖流。

這些事情很普通,真的很平常,但不得不説,這些教會了我很多。鄰里和睦、互幫互助、將心比心、為人着想、節儉樸素、尊老愛幼、家庭和睦、勤儉持家、努力學習回報國家,這份無形的精神,這份無形的力量,跨越時空,跨越江海,跨過山河。

或許,這不算家風,或許,這就是家風。或許,我那天真年幼的弟弟説的沒有錯,家風就是“風”。它像風,悄然滋養萬物細無聲;它像風,隨着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它像風,一陣又一陣地吹進千家萬户;它像風,又可細水長流又可波濤洶湧……

這就是家風,從祖輩一直傳下來;從一件件小事中表露出來;從街坊鄰里間一位傳一位,一家傳一家,一户傳一户;或許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或許是客廳裏被框裱起來的“自強不息”“學無止境”,或許是在睡夢中呢喃的囑咐,或許是爺爺深沉又活潑的叮嚀……

這,就是家風!

廉潔家風心得體會範文 篇4

《祖孫四代,傳承勤勞樸素家風》

孔子有過這樣一句“過庭訓”:“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家庭文明是社會文明的縮影,反映着整個社會文明的程度。漫漫光陰長河中淌過無數有血有肉的鮮活個體,沿溯血脈而上是家風串聯傳承着這個個體,乃至整個家族的靈魂。一個詞,一句話,一個家裏的故事,一段家庭的記憶,都是家風的載體。今天就讓我用文字將我們家族的故事娓娓道來。

“老麻,您的衣服已經這麼破了為什麼還不換?”(老麻在潮汕話中指曾祖母)。當時老麻已步入耄耋,仍神采奕奕面帶吉祥瑞光,她得知我們要來把針線活往桌子上一放,急匆匆跺拉着拖鞋出來迎接我們。她依舊如我小時記憶那般手腳伶俐不需要別人攙扶,只是我注意到了老麻衣服上四處散亂地打上了一個又一個藍灰的補丁。“衣服啊,縫縫補補又三年就過去了。”老麻慈祥地笑着對我説,臉上福氣的皺紋隨着臉部動作而牽扯。

飯過三晌,一家子人圍在飯桌上輕聲細語地回憶往事,夾雜着頭頂吊着的風扇慢悠悠的“嗡嗡”聲。在安靜祥和的氛圍下老麻拾起手上的針線活一遍縫着一邊講話,從零星的言語片段中我終於知曉了補丁背後的祕密:老麻自小家裏窮,嫁了人後時運不好又守了活寡,一個人把三個兒子拉扯大。為了補貼生計,老麻壓榨每一分一秒閒暇時光,平日還會為村子裏的紅白喜事縫紉服飾。從前養成的勤儉樸素的好習慣還一直延續,耳濡目染地傳給了孫子們、曾孫子們:我祖父那一輩都是種莊稼的老實人。

只有老叔走出東巷村到鎮子上數十年如一日地刻苦鑽研學畫、鑲瓷工藝,成為潮汕地區有名工藝人,現在還可以在廣東博物館潮州館看到老叔畫的壁畫。我父親那一輩也是在節儉樸素的家風中長大的,爺爺奶奶都沒有什麼文化,只能拼命耕田種瓜,父親作為家裏最小的兒子也會一起幫忙動手做工。四個懂事孝順的兒子刻苦讀書不讓父母操心,最終都能以優秀的成績考上大學。

這次我作為林家的第四代人回到家鄉走訪,前輩無數樸素的生活作風給予了我極大的啟發。我頻繁地往長輩那邊跑,腳踏實地收集了許多第一手資料,這才明白在我收集實地資料在鍵盤上碼字的過程,也正是新時代堅韌不拔家風的新體現。在物慾氾濫的當今社會,靜下心來去重新描繪從前的故事,去講述過往那些家風古訓,更是堅韌不拔好家風不忘初心的新傳承。

只可惜,老麻過世四年了,她以九十九歲的高齡結束了樸實艱苦的一生。遺憾也是有的,在科技信息高速膨脹發展的二十一世紀,老麻臨終前仍然沒有選擇換上面料舒適的新衣裳,而是堅持穿着自己一針一線縫製的“補丁”老頭衫。她貫徹着自己過了幾十年樸素的生活習慣,雖然再也沒有下一個縫補衣服的三年,可這節儉耐苦耐勞的家規祖訓將繼續延續給後輩。

好家風是祖輩經歷滄桑歲月,用智慧結晶創造出來的精神財富。他們從城市的盡頭,破舊的棚户區,廣袤的農田中走來,一個個飽經生活風霜的生命傳遞了這份執着。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盡頭,照亮了他們的生活。他們,終將會成為我們,他們的家風家訓,也會由我們這一輩繼續傳承。我們所要做的,就是繼承併發揚光大,迎接第二天的太陽!

廉潔家風心得體會範文 篇5

若是留意,便會發現路邊的花壇是多麼的整潔,裏面的植株沒有冒冒失失的長到公路上,而是規規矩矩的在自己的小世界裏,絕不逾越花壇的邊緣。而生在荒野中的花花草草,糟亂無章,讓人難以前進半步。家長就像是園林工人,孩子就像是這些花草,不經修剪,難成人才,而家風家訓正是影響孩子的無形剪刀。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學習與鞭撻是我們家的家訓,就像是小樹在小的時候不經過扶持,那麼長大後可能會稱為一顆沒有價值的樹,只能被用作柴火。一個人,若是在小時候不予以鞭撻,走上歪道,那麼以後是很難再走回正道的。行為舉止要在小時候就加以規範和約束,使之成為習慣,長大之後才能更好地管教。

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

孝順是我們家的家風,就像一句古言:“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比如説,在家裏老一輩的人説活,小一輩的都要好好聽着,就算是説錯了,也不可當面指責,可以事後悄聲提醒。不可高聲而語,不可頂撞老人,不可早於老人動筷,不可長輩站立幼輩坐,家中以老為尊。從小便收到這種風氣的薰陶,尊老愛幼就已經形成了習慣,形成了風氣,即便出門在外,也會牢記這些教誨,良好的習慣帶到社會,去感染更多的人。孝順重在心,而非行。就像一個有錢人,他每月都會寄錢給他的父母,僱用的保姆,卻不經常回家看看他們,那麼也不能稱之為孝,這是假孝。

家訓是指家庭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它對於個人的教養、原則都有着不可忽視的約束作用。家訓會隨着家族的發展而不斷流傳,同樣,家訓也可以作為一個家族的形象,當一個家族被別人説起時,人們最先想到的會是這個家的家訓,它象徵着這個家族的品質。家訓在祖國的繁榮富強上也發揮着不可忽視的重大作用,國家的昌盛繁榮自然也離不開良好的家訓。

家風是一個家族代代相傳沿襲下來的體現家族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和整體氣質的家族文化風格。家風的往往是因為家族中有一位出類拔萃之人,他被家族其他成員所宗仰追慕,再經過家族子孫代代的恪守祖訓,漸漸地才形成。

因此,擁有一個良好的家風家訓對於孩子的成長是有重大作用的,無論何時都不可忽視它的存在價值。

“家有家規,校有校規”是人人皆知的一句話,可家風是什麼呢?家風,簡單的講,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家風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現代傳承,我們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燦爛文化孕育了許多優良的傳統;良好的家風家規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家風是社會和諧的基礎。

而我家的家規的一些規矩是一點點形成的,其中有一條就是勤儉持家。

勤儉持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無論家裏的收入高低,生活是否富裕,我們都應該勤儉持家。作為青少年的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從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勤儉持家的好習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fanfu/89rqg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