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泰戈爾詩集讀後感(精選16篇)

泰戈爾詩集讀後感(精選16篇)

泰戈爾詩集讀後感 篇1

“我相信你的愛,就讓這作為我最後的話吧!”

泰戈爾詩集讀後感(精選16篇)

這是泰戈爾的一句詩。常常的,泰戈爾的詩讓我感動。他有一個水晶般的心,那是兒童才有的純淨的心,那是慈父才有的寬厚的心,那是戀人才有的熱烈的心,那是英雄才有的堅毅的心。他的文字是那麼清新動人,好像雨後路邊的槐花,清甜温馨。

您的陽光對着我的心頭的冬天微笑,

從來不懷疑它的春天的花朵。

——泰戈爾《飛鳥集》

鳥兒願為一朵雲。

雲兒願為一隻鳥。

——泰戈爾《飛鳥集》

我的晝間之花,落下它那被遺忘的花瓣。

在黃昏中,這花成熟為一顆記憶的金果。

——泰戈爾《飛鳥集》

小花問道:“我要怎樣地對你唱,怎樣地崇拜你呢?太陽呀?”

太陽答道:“只要用你的純潔的素樸的沉默。”

——泰戈爾《飛鳥集》

這寡獨的黃昏,幕着霧與雨,

我在我的心的孤寂裏,感覺到它的歎息。

——泰戈爾《飛鳥集》

……

多麼美!

我愛他的文字,更愛他的文意。

他思索愛,母親之愛,情人之愛,自然之愛。

“世界對着它的愛人,把它浩翰的面具揭下了。

它變小了,小如一首歌,小如一回永恆的接吻。 ”

即使是世界,在愛的面前也願謙卑,願投入那無涯無際的熱吻中去。在泰戈爾的詩歌裏,愛彷彿是一片海洋,在其中,就想把自己湮沒,在愛的柔波里徜徉。在泰戈爾的詩歌裏,愛彷彿是黃昏的餘暉,金黃,温暖,柔和,就那麼輕輕柔柔地瀉下來,把整個世界環抱。

泰戈爾毫不吝嗇地運用了大量的比喻修辭來讚美愛情的美好與偉大。在泰戈爾眼中,世界需要愛,人生更需要愛。他的詩就是愛,他的愛就是詩。他細膩而温婉,含蓄而熱烈。真摯地,不斷摩挲我的心,在我的耳邊呢吶。他讓天空和大海對話,讓鳥兒和雲對話,讓花兒和太陽對話……總之,在泰戈爾的詩裏,世界是人性化的,自然也是人性化的,萬物都有它們自己的生長與思考;而他只是為它們的人性化整理思想碎片而已。而這,便也是《飛鳥集》名字的由來:“思想掠過我的心頭,彷彿羣羣野鴨飛過天空,我聽到了它們振翅高飛的聲音。”

冰心、席慕容等作家受到泰戈爾的影響,寫出泰戈爾般細膩柔糯如水的文字,潤澤了無數讀者的心。我愛着這樣的文字,愛着這樣的文字裏清新温暖的心靈。而我也堅信,唯有這樣的心靈,才能真正聽見人生的詩韻,也唯有這樣的心靈,不至於抱怨,不至於浪擲青春。

泰戈爾詩集讀後感 篇2

讀了《泰戈爾詩選》彷彿使我們融入了那個時代。讓我們與他遙遙呼應。他的感情是那樣的深邃、豐富而細膩。一章章詩篇或小巧玲瓏,或璀璨奪目。泰戈爾用他那獨特的思想與智慧給予世人啟迪與深思。

第一次讀他的詩篇,我的內心砰然一動,直想一直讀下去欲罷不能,洗盡鉛華的《吉檀迦利》、抒情浪漫的《園丁集》、精緻達理的《流螢集》、哲理智慧的《飛鳥集》、審視生命的《死亡之翼》……泰戈爾將這清新而深邃的思想財富奉獻在我們的面前,不含一絲的雜質。那是一個根據於印度思潮,成長在印度文學的海洋又徘徊在印度藝術的月華之中、深受當時文化影響的偉大詩人的內心獨白。是泰戈爾對生活的認識、對宇宙的思考、對生命的遐想。

在詩人的筆下,我們感悟着飛鳥的快樂、黃葉的輕盈、流水的靈動、月光的皎潔、游魚的沉默、獸類的喧囂。自然是如此的美好,生命是如此的璀璨。

“毒蛇,/處處吐出巨毒的氣息,/講的是温文爾雅的話語,/聽起來活像嘲弄。/因此,在我去世之前,/讓我向各處正在準備/向惡魔作戰的人們,/致以我生平最重的敬禮。”。——泰戈爾這樣寫着。他筆鋒犀利,諷刺尖刻,辛辣地抨擊了在中歐趾高氣揚,不可一世的希特勒。詩詞慷慨激昂,包含了愛國主義者的深切情懷以及國際人道主義精神。泰戈爾是一個愛國者、哲人和詩人。他的詩中噴溢着他對祖國的熱忱、對婦女的同情和對孩子的喜愛。有了強烈的愛就會有強烈的恨,當他所愛的一切受到侵犯時,他就會發出強烈的怒吼,他的愛和恨就像海的波浪一樣,盪漾開來,遍及了整個世界。

印度人都説泰戈爾的詩是誕生在歐鳥之巢的孩子,他的戲劇、小説、散文……都散發出與普通勞動者息息相通的濃郁的氣息。在田間、在海上、在其他的一切的勞動的地方,勞動者和着勞動的節奏唱着泰戈爾的詩歌,來抒發自己心中的快樂與惆悵。他的人民熱愛他!

泰戈爾的詩,沒有普希金的雄偉壯闊,沒有拜倫的氣撼心魄,更沒有席慕容的細膩精巧。他的詩總是無聲無息卻水乳交融,他的每一首詩都燃放着熾熱的精神火花,照亮讀者的心。他的詩如春潮瀉地生機勃勃,充滿活力。雖然詩人的一生經歷了那樣多的坎坷與折磨,但他的哲學與思想卻是快樂充滿了光芒的。品味着泰戈爾的詩詞,心靈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淨化。思想也得以昇華。他如同我的良師益友讓我受益非淺。

泰戈爾詩集讀後感 篇3

“夏天的飛鳥,來到我的窗前,歌唱,又飛走了;秋天的黃葉,它們沒有什麼曲子可唱,一聲歎息,飄落在地上。世界上一隊小小的流浪者啊,在我的字裏行間留下你們的足跡吧!”

還有比這更優美的文字嗎?只有在泰戈爾的筆下,我們才能讀到這種天真而又智慧的情趣。

泰戈爾出生於1861年,8歲開始寫詩,15歲出版詩集《原野之花》,被譽為“孟加拉的雪萊”。在其創作生涯中,涉足了詩歌、小説、戲劇等不同領域,成就不凡。曾有人如是評價:“他是我們聖人中的第一人:不拒絕生命,而且能説出生命之本身。這就是我們之所以愛他的原因。”

最先品讀的是《飛鳥集》。其中的那些短短的小詩,不僅語言精妙、清麗,而且韻意悠長,耐人尋味。

“如果你因錯過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會錯過羣星”,這句話曾是我的座右銘,警誡自己不要因錯過而悔恨,而要昂首向前,迎接新的機遇和挑戰。曾經考試失利,心情不佳,幾節課都未仔細聽,結果失去了積累知識的機會,因小失大。而今,又一次讀到這句詩,不禁感慨於泰戈爾的智慧,還有那智慧的泰戈爾。我明白,不要沉湎於悲哀,時間不會因裏的淚水而重來。

除《飛鳥集》,我還看了《吉檀枷利》。這是一部生命之歌,更多的融入了詩人青春時代的生活,細膩地描繪了愛情的幸福、煩惱與憂傷,可視為一部“青春戀歌”,詩人在回首往事時的吟唱。在回味青春心靈的悸動時,又與自己的青春保持一定的距離,並進行了理性的審視與思考,使這部詩集充滿理趣與智慧。

還有《新月集》。這是詩人飽經世事滄桑後,從睿智而潔淨的心靈唱出的兒歌。詩人熔鑄兒時的生活,藉助兒童的眼光,營造的一個晶瑩無暇的童話世界。深刻的哲理從童稚的話語中流露,智者的心靈與純真的童心在此達到極致的融合。其中《金色花》、《榕樹》還被編入中學教材,供學生賞讀。

《飛鳥集》中還有這樣一句話:虛偽永遠不會因為生長在權力中而變得真實。在這樣一個充滿利慾、權欲的社會環境直下,有多少虛偽未被揭穿,又有多少權力在虛偽中變得龐大。不知該去譴責這樣的人還是這樣的社會。如此鏗鏘有力的話語於今卻顯得如此無力。

讓我再以泰戈爾的一首詩作為結尾吧:

我無法從春天的財富里為你送去一朵鮮花,

從遠方的雲裏為你送去一縷金霞,

打開門向四周看看,

從你繁花盛開的園中採擷百年前消失的芬芳記憶,

願你在心靈的歡愉中,感受吟唱春日清晨鮮活的喜悦,

讓歡快的歌聲穿越百年時光。

泰戈爾詩集讀後感 篇4

近些日子來,我讀了《泰戈爾詩集》中的一些文章。這本書不僅寫了詩集,還寫了泰戈爾畢生創作的十幾部長篇小説,九十多部短篇小説,二十餘種戲劇,此外還有許多散文作品和許多雜著。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是印度近代最偉大的代偉大的作家和詩人他生於一個一個受到良好教育的家庭,他的父親戴賓德納特·泰戈爾是一位地方的印度教宗教領袖。泰戈爾8歲開始寫詩,12歲開始寫劇本,15歲發表了第一首長詩《野花》,17歲發表了敍事詩《詩人的故事》。1878年赴英國留學,1880年回國專門從事文學活動。1886年,他發表《新月集》,成為印度大中國小必選的文學教材。這期間,他還撰寫了許多抨擊美國殖民統治政論文章。

我讀了泰戈爾的詩,覺得他的詩有一種作文的味道,“我想我應當向你請求——可是我又不敢——你那掛在……”這首詩給人的感覺是那麼的奇妙,這種作文一般的詩竟能夠寫到這種地步,這真是詩情話意啊,我真是佩服啊!

泰戈爾詩集讀後感 篇5

有一天,我一口氣讀完了《山居歲月》(珍.克雷赫德.喬治),只因書中的故事情節太精彩誘人。

閲讀的過程中,我一次又一次深深地被書中的主人公所感動。掩上書本,我腦海裏浮現出一個叫山姆的紐約小男孩以及他在森林裏度過的日日夜夜。山姆在五月的一天捨棄了舒適、安逸的城市生活,獨自去到克斯奇山尋找曾祖父遺留下來的農場,僅憑一把小刀、一捆繩索、一把斧頭、一些打火石和鋼片,他開始了野外求生的生活。

在大森林中,山姆與大自然零距離接觸,他挖開森林中一顆巨大的杉樹的樹洞做樹屋,躲避風雨。山姆認識森林中很多植、動物,並瞭解它們的生長習性、形態特徵以及功效。他把平時自己勤奮學習到的諸多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成功找到各種各樣的食物。在森林裏,他曾被滂沱大雨澆成落湯雞,他曾被飢餓折磨得肚皮貼着腰背,他曾被暴雪困在山上迷失方向……但是他沒有放棄,通過認真觀察,善於思考,勤於動手,山姆掌握了野外求生的種.種技能與方法。形如書中所寫:“我可以説是完全靠天過活,所以對天氣的變化了如指掌。沒有一朵雲逃得過我的視線,沒有一陣風躲得過我的預測。我知道暴風雪來自何處,連形狀和顏色也如數家珍。”他學會了看雲、聽風聲預測天氣變化情況,從而避免再次被暴風雪圍困。讀到這裏,我深深敬佩山姆,因為我和他的年紀相仿,我想如果讓我獨自在森林呆上一週我會不會倒下。

我一直無法想象山姆是如何度過孤獨的日子,直到我讀到下面這段話,我終於明白了。書中寫道:“我在暴風雪的峭壁徘徊,白日聆聽鳥語,夜晚靜聞風雪聲。儘管風在呼嘯,積雪崩塌,嚴寒侵襲,我照常吃飯、睡覺、吹笛子,和驚風(一隻鷹)閒聊,過得輕鬆、温暖,享受冬天與世隔絕的難忘經歷。”暴風雪封鎖了大山封鎖了森林,卻封鎖不了山姆的心。屋外暴風雪呼嘯、屋內小山姆照常吃飯、睡覺、吹笛子、和鷹説話,他在困難面前的從容、淡定深深影響了我,讓我明白,不管遇到任何困難或者突發情況都要從容面對,要儘量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

把書捧在胸前,我想到了自己學習生活的小細節。想想平時我寫語文作業遇到不懂寫的字,都不願意詳查字典;做數學題遇到難題,思考時間不到三十秒,也不願多讀幾遍題目深入思考就馬上跑去問媽媽了。爸爸媽媽不在家的時間,我也不會自己煮東西吃,喜歡拿着零花錢到外面買零食充飢。比之於山姆,我覺得很慚愧。我決定要像書中那小男孩那樣,遇到問題多觀察、多思考,儘量自己解決學習上碰到的難題。還要學會做家務,多下廚,跟媽媽學煮飯做菜,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

這本書雖然不算厚,可其中藴藏的道理卻很多,它可激勵我們做一個勇敢、堅強、機智的好人。

泰戈爾詩集讀後感 篇6

《歲月如歌》是一本自傳體散文,作者於漪。在參加淄博市農村骨幹教師培訓時,曾經聽於漪老師講過課。於漪老師已經年過半百,兩鬢斑白,但依然神采奕奕。兩個小時的時間,她用温潤流暢的語言,智慧而坦誠地解讀了為師者的真諦,贏得了全場的陣陣掌聲。她五十餘載的教育生涯,走出了一條改革和創新之路,碩果累累,被冠以“教師的楷模”,甚至成了當代教育的座標。

在《歲月如歌》這本書中,於老師用她最質樸的語言向我們回顧了自己的成長經歷和畢生從事語文教育的思想軌跡,寫於老師的悲歡和酸甜,寫於老師的成敗與得失,教我們怎麼立志立德,教老師怎樣為人師表,教年輕人如何忠誠敬業,從中可以看到當代教育大師不懈學習、深入思考、勇於實踐、誨人不倦,“一片愛心在玉壺”的風采。歲月譜寫了與漪老師無私奉獻的頌歌,唱出了一首首激揚飛越的歡歌。“和學生的心絃對準音調”、“把握駕馭課堂的主宰”、“用語言‘粘’住學生”、“教師身上要有時代的年輪”、“一輩子學做教師”……書中一篇篇細膩而生動的文字,一個個難忘而感人的故事,讓我讀了獲益非淺,感受頗多。

讀完於老師的《門在哪兒》這篇文章時,我感觸很深。作為一名教師,我真的入門了嗎?沒工作以前以為當教師,只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只要把知識講清楚,把題目講明白,學生有問題問不倒就可以,可如今看來,僅僅如此已經遠遠不夠了。我們要給學生的不僅是一桶水,一缸水,而且是一泓流動的清泉。因此,只有大學裏學的知識,遠遠還不能勝任教育工作。需要教師不斷學習,提升自己。這既包括學科知識的補充,也包括教育思想的提升。原來教師一言堂的局面已經不適應如今的教育形勢,合作學習,學生為主體才是教學的符合教育實際的。於老師還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是為“學”服務的,“教”不是通知統治“學”,也不是代替學生“學”,教師的教是啟發學生“學”,引導學生“學”。教師組織課堂教學不應從“教”出發,而必須從學生的“學”出發。因此於老師的教學還形成“老師教學生、學生教老師、學生教學生、學生間互學”的立體化有序教學結構,使得於老師的課堂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

其次,作為教師不單單只是教給學生知識,培養學生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愛心。如果我們的教育僅僅停留在講課,聽課,輔導,考試,選拔,從而忽視了學生情感的培養,那麼,我想我們的教育是可怕的,危險的。教師的任務是塑造學生的靈魂,必須堅持“目中有學生”的唯人是教的原則。教學、教學,“教”要在“學生”身上起作用,培育“人”才是教育、教學的大目標,一切教學活動都必須服從於這個大目標,為實現這個大目標服務。教師在課堂上的地位猶如導演一般。導演的胸中時時有觀眾,目的在於引導觀眾進入劇情,調動自己的感情,展開聯想和想象,從而受到薰陶感染。“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有愛的教育才是豐滿的真正的教育。但是離開了嚴格要求,遷就和縱容學生的愛,絕對不是我們所要提倡的真愛”。“一個學生就是一本豐富的書,一個多彩的世界。學生是活潑的生命體,每個人的成長都是獨一無二的。要培育他們成長、成人、成才,首先得尊重他們,從思想上、感情上尊重他們的人格,尊重他們的個性。教師要練就一副敏鋭的目光,善於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長處與潛力,善於‘長善救失’,把隱藏的種.種潛力變為發展的現實。”教書必須教心,教心必先知心。知心不僅僅是瞭解學生而且是要讓學生了解自己,只有學生信任了你,才會對你袒露出自己的內心世界。

學無止境,只有堅持不懈的充實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才能更好地完成教書育人的神聖使命!

泰戈爾詩集讀後感 篇7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幸福,同樣,每個人有每個人的不幸;我想過埋怨別人,想過叛逆,可最終的結果如何,沒有人會為我的過失買單,我只能自己摸索着前進。

寒假無聊,就想着讀幾本書,上網搜了很多適合女孩子讀的書,最後決定先看《撒哈拉的故事》,不僅僅因為豆瓣對它的評分是9.3,還因為推薦的書裏面我僅有《撒哈拉的故事》。

實際上這本書我上國中的時候就看過,當時印象最深的是啞奴,看的時候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淚;現在看這本書,又有了不同的看法。

現在的我讀《撒哈拉的故事》,看的是三毛的生活和她對生活的熱愛,在物質缺乏的沙漠裏,三毛利用媽媽航空從中國寄過來的部分特產做着各種美味,把粉絲換作“雨”,開着吸引同事的“中國飯店”;沙漠的生活,不同與正常的生活,對三毛來説是一個重大的考驗,但三毛終究把生活過得美好起來。三毛和荷西的家是在墳場區的一大片垃圾場附近,起九年級毛稱之為“房子”,這個房子裏有兩個大小不一的房間、有一個四張報紙平鋪起來大小的廚房、有一個帶白浴缸的浴室和一個公用天台。

三毛在《白手起家》中是這樣説道“這個房子其實不必走路,站在大洞洞下看看就一目瞭然了。”房子是租來的,但生活是自己的。三毛解決了民生問題後,開始着手於對“房子”的佈置,沙漠的東西貴的讓三毛灰心,購買了基礎生活起居用品後,不敢再買下去,雖購置了一些東西,但不太大的家看得見的東西也只是地上鋪滿的席子。這樣的家,三毛是不喜歡的`,只是結婚的事被公告後,那個家,便成了一個離不開的地方。沙漠現實生活的枯燥和艱苦,都需要三毛獨自去面對,忙於生計的荷西只能到了週末才回到那個家來陪伴她。

《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中期的作品,即是三毛與荷西結婚後,居住在撒哈拉沙漠的期間,這本書記敍的是三毛和荷西生活在沙漠中的所見所聞、所經所感;每一篇文章,每一個細節,都在敍説着他們在撒哈拉的點點滴滴。《撒哈拉的故事》收錄了《沙漠中的飯店》、《結婚記》、《懸壺濟世》、……等17篇文章和附錄:《回鄉小箋》、《塵緣》,以及三毛與家人的書信。

《觀浴記》看着讓人噁心到嘔,沙漠上的澡堂,用很少的水,衝一遍,然後用石頭刮(而不是搓),一直刮到黑漿一樣的污水從頸部頭部流到,懷裏的孩子還在污水中吸着奶水!

《啞奴》是我印象最深的一篇,記錄了她眼中的一名撒哈拉奴隸。由於出身的關係,奴隸只能終生為奴,世代為奴。他們自己改變不了身份,掌握不了自己的命運。而三毛對這一切無法熟視無睹,努力為他抗爭和呼告,可是連她自己也知道,她不可能改變這一制度。

她寫到:“啞奴呆呆地望了一會天,比比自己的膚色,歎了一口氣,過了一會兒,他又笑了,對我們指指他的心,再指指天上的小鳥,又做了一個飛翔的動作。我知道,他是在説,我的身體雖不自由,但是我的心是自由的……”

越長大越孤單,不管怎樣,隨心所欲是不可能的;只能且行且珍惜,慢慢走,慢慢看。

泰戈爾詩集讀後感 篇8

讀了《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我認識了可愛的小狐狸,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飢餓難忍的狐狸太太。

故事説的是比恩養雞,博吉斯養雞,邦斯養鵝,狐狸爸爸就去偷鴨、鵝、雞、火雞來吃,他們三個知道了。第二天,狐狸又去偷,他們三個就把狐狸的尾巴打斷了。狐狸他們就挖洞,三個也在挖。三個人追不上它們,就 拿挖土機來挖,三個人把一座小山都快挖完了,還是沒有找到狐狸。他們就派人把這座山守着,幾天了,狐狸餓得快不行了,就和小狐狸往前挖。他們不知道,挖呀挖,狐狸恰恰碰到了獾,獾和狐狸一起挖,結果挖到 博吉斯 的倉庫,拿了許多東西。獾有幾個疑問,但全被狐狸説服了, 忽略它們到了比恩放蘋果的地方,拿了三瓶蘋果酒、茶點,結果就被比恩太太發現了。狐狸他們和29個動物開利益次盛大的宴會。比恩、博吉和邦斯仍在那守着。

讀了《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我明白了做事做事不能半途而廢,一定要用智慧才行。

泰戈爾詩集讀後感 篇9

我讀了沈石溪寫的一篇小説,關於動物的,很有意思。

我感謝馬術表演家婁阿甲想到了辦法讓白珊瑚免去了屠宰的厄運,我敬佩白珊瑚的勇氣,它在婁阿甲的墳前苦守,可能是為了還當年的‘債’吧。進入正題。

婁阿甲和白珊瑚可為是一對‘朋友’,婁阿甲是馬術表演師,他的馬,便是白珊瑚,他與白珊瑚有深厚的友誼。那次,他們來到一個地方表演馬術,這次表演有很多高難度的動作,但他相信白珊瑚會完成的,在一系列動作就要完成的時候。災難不幸發生在了他的頭上。在最高難度一個動作時,一條花蛇竄了出來,白珊瑚(包括其它馬)都害怕蛇,白珊瑚一個激靈。婁阿甲被甩了下來,臨近死亡是,他讓馬戲團不要屠宰白珊瑚,馬戲團同意了。

白珊瑚成了罪馬,他身上揹負了一條人命。儘管婁阿甲在臨終前已經原諒了它,可它還是無法釋懷吧。他從出生到現在,一直都是婁阿甲在它身邊,20xx年的友誼,他們已不是普通的主僕關係,他們是親人,他們是朋友。白珊瑚終於離開了馬戲團,白珊瑚找到婁阿甲的墳,在墳前苦守。最終他變成了一匹野馬。

我佩服白珊瑚,動物的情感好真實,喜歡便是喜歡,他可以為了贖罪而苦守墳。我們人又有幾個可以做到?動物的情感在我們人身上好難尋找到?説我們不重情義,可我們又不是,只能説我們沒有動物真實。沒有動物喜歡便是喜歡,不喜歡便是不喜歡的斷然。

我喜歡動物,我承認我沒動物真實。但我會記住,我會變的。

泰戈爾詩集讀後感 篇10

終於把1400多頁、幾萬甚至幾十萬字的《基督山伯爵》看完了。當合上書的一刻,我不禁感歎作者大仲馬的寫作水平高超,小説的精妙,和語言的生動到位。

《基督山伯爵》講了一個名叫唐泰斯的年輕人,本來生活幸福、事業有所成,但後來被人陷害進了大牢。沒想到遇到了一個改變了他一生的人——法利亞長老。長老教了他許多知識、哲理、語言等等,並交給他自己的寶藏位置,最後以自己病死而幫唐泰斯逃出了地牢。唐泰斯隨後經歷了許多事情,並得到財富,以此開始了自己的復仇計劃。最後報答了恩人比如摩萊爾先生,報復了仇人維爾福等人。這就是這本書講述的故事。

這本書揭露當時社會的暗無天日、金錢至上。鄧蒂斯的悲慘遭遇足可以説明這一切。鄧格拉斯、費爾南、維爾福三人的飛黃騰達也證明了這一點,但事實不僅僅是如此,金錢、名譽對人性的毀滅超乎了我的想象。且看維爾福一家,維爾福先生自私自利,為了名譽、前途不惜違背自己的父親,為了金錢,他憑靠着他法官的身份不知出賣陷害了多少人;維爾福夫人貪戀金錢,為了一份價值可觀的遺產,她不惜毒死四個人,其中有她丈夫前妻的父母和女兒。由此可見人性的卑劣啊!所以,懲罰惡人,報答善人是我們應該的。同時也反映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道理。

不只如此,此書也表達出”希望“和”耐心“的意義和給人的幫助。告訴我們擁有希望和等待的耐心,是我們成功的成分之一,當然也有運氣和實力、堅強等眾多因素。總之,成功不是幻想着就實現的,也不是一步登天,更不是無盡的等待,卻錯過了無數機會。

因此,我們要有耐心、希望、毅力,並把握好機會,這樣我們離成功也就不遠了。

泰戈爾詩集讀後感 篇11

我有一套羅爾德達爾的書,共有十二本,故事的情節都很精彩,我非常喜歡他們,全部都看完了。作者羅爾德達爾曾在23歲參加皇家空軍,他熱愛寫作,在當兵的間隙,寫了這一套書。現在雖然已經過了一個多世紀,但是全世界還有千百萬的兒童是他的崇拜者,我就是其中的一個。

這個假期,我又重新看了《查理和大玻璃升降機》,本書的主人公叫查理。巴克特。這本書是《查理和巧克力工廠》的續集。在《查理和巧克力工廠》裏,查理靠智慧接管了旺卡先生的巧克力工廠,他們乘大玻璃升降機回家,準備將爸爸媽媽和爸爸媽媽的爸爸媽媽們接到工廠,在升降機飛回工廠的途中,升降機越飛越高,竟然進入了太空軌道。在太空中,他們遭遇了外星人,那是宇宙間最殘暴的外星蠕蟲克尼德。他們還遇到了美國的太空旅館,最後他們用升降機把”太空旅館“拉回了地球。

故事的情節真驚險啊!有時還很離奇,看得出作者驚人的想象力。我最喜歡的是查理的姥姥喬治娜吃了旺卡先生做的旺卡維他丸的事。她很貪心,吃了四粒,一粒能年輕20歲,但是她才78歲,所以成了負2歲,人自然就不見了。後來經過查理和旺卡先生的拯救,她又變成了世界上最老的老人358歲,姥姥那個生氣呀!最後又經過周折,她才算恢復了原樣!

我非常喜歡看這本書,作者的想象了太神奇了——78歲的姥姥,變小變大,;升降機飛到太空,遭遇危險,又克服難題;遭遇蠕蟲,還那麼大,那麼恐怖……情節的每一次變化都牽動着我的心。讀了這一系列的書,我還喜歡上了查理,他是聰明勇敢友善的小男孩,最後成為了英國最大的巧克力工廠的主人。真羨慕他的這番離奇的經歷。看這套書,我像進行着一次又一次的離奇的”觀光“,時而到巧克力工廠,時而到宇宙,時而到……如今,這一套書就在我的書架上靜靜地立着,我還會不斷地拿起,放下,跟着他們去一次次地旅行……

泰戈爾詩集讀後感 篇12

《智取威虎山》是膾炙人口的京劇之一。出自小説《林海雪原》近日忽然心中想起,情不自禁到圖書館借閲。

曲波的一些作品《山呼海嘯》、《橋隆飈》小時候都看過,都是發人深省,感人至深,震撼人心的。直到現在還對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的影片非常熱衷,百看不厭,可能是童年時代潛移默化的影響吧。

兒時的啟蒙教育,大都是愛國主義教育、講傳統教育,每次聽了都感人肺腑。往往是先從小畫書中知曉內容大概,不久就風靡露天電影,或者是京劇等。我們每看一遍就熱血沸騰。

兒時看的最多的是抗日戰爭的老電影、解放戰爭的老電影,雖然多數是黑白片,看一場也激動人心。八十年代初期,少年時代剿匪片及書籍的流行,我們望眼欲穿,是我們最崇拜的藝術形式。比較有名的有《林海雪原》、《烏龍山剿匪記》、《湘西剿匪記》,電視興起時,為了看一集連續劇,早早做完作業。拿着板凳去大隊的大屋裏佔地方,看完了一集,興沖沖的盼望着下集,好幾天還沉浸在劇情裏。就是閒暇時,談論一番也眉飛色舞的。少年時代都是在精神生活缺乏的間隙尋找可憐的一星半點的歡樂中度過的。

隨着閲讀能力的增強,青年以後,那些五六十年代的作品中所藴藏的迷人的歷史氣息,誘人的探索吸引力,純潔自然的向上精神, 使我對於這個時代的作品漸漸入了迷,《劍》、《呂梁英雄傳》、《金光大道》、《林海雪原》等等就這樣從圖書館的書架上走入了我的眼簾。

《林海雪原》中景物的描寫細緻到極點,如“奇峯險惡猶如亂石穿天,林濤洶湧恰似巨海狂嘯。林密仰面不見天,草深俯首不見地。”許多俗語取自民間,如:“老爺嶺,老爺嶺,三千八百頃。小頂無人到,大頂沒鳥鳴。”民謠如此描述:“奶頭山,奶頭山,坐落西北天。山腰一個洞,洞裏住神仙,山頂有個泉,泉有九個眼。喝了泉裏水,變老把童還。”又如描寫九龍潭村的來歷,描寫的栩栩如生。“旱天澗無激流,潭中水平如鏡,呈天藍色,映出九龍山嶺的倒影,活象九條巨龍盤距深潭。夜間,滿天星斗映入潭中,恰似潭底又有天空。”

一部好書如一把晶瑩剔透的鑰匙,打開了我們眼前的智慧之門。那心中的英雄,那壯志凌雲的氣概深深感染了童年的我們。那一聲“穿林海,跨雪原,氣衝霄漢”的威武雄壯的氣勢,如絲絲甘泉流淌在我們的記憶裏。

泰戈爾詩集讀後感 篇13

五月中旬在林西的購書活動,六月初遷移到了金山首府,於是買了包括《你要好好愛自己》這本書在內的三本。

兒子大學聯考的這三天,我終於嚐到了“熬”的滋味,雖然接送和飲食都由老公擔負,我依然感覺不爽,因為兒子“緊張”。

此刻,兒子早已經去待考了,獨我一個人在家。陪伴我的唯有這本畢淑敏老師的《你要好好愛自己》。當敲下這段文字的時候,這本書已經輕輕地合上了。

畢淑敏老師的這本《你要好好愛自己》應該是指導我們如何更好地生活的一本書。在書中,畢老師談到了她於生活細微處的諸多感觸,晾曬出來讓我們感悟和反思。

都説生活是一團麻。但畢老師卻靠着一雙慧眼、一念慈心和兼濟天下的悲憫情懷讓我們去思考生活的真諦。人活着,就應該有思考,就應該有敬畏、有擔當、有內省......

畢老師的這本書,伴隨着我走過了三天難捱的陪考之路。未來,結局如何,我一無所知。我甚至不知道面對將來兒子的大學聯考志願,我能否像畢老師説的那樣“冒一點險”。看着煎熬中的兒子,我只能安慰加寬慰,而我的煎熬只能向畢老師的這本《你要好好愛自己》求解。

此刻(下午2:40),距離大學聯考最後一科開考的時間越來越近了。相信此刻的兒子也已經進入考場,聆聽着一切與本場考試相關的提示和訓誡。當走完這一程,兒子就可以好好的“痛快”一場(已經做了計劃)了,而我依然無限的疲累,儘管我什麼也沒有做。

“無論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詐,請依然相信光明大於暗影。及時銷燬精神垃圾,重塑精神的天花板,讓陽光從天窗灑入。"畢老師的這段文字,在我看來,就是説給此刻的我的。

“大學聯考”,是地獄,也是煉獄。不管最後的結果如何,我們都有了這樣一段非同尋常的經歷。困厄也好,磨難也罷,都是歷練,關乎成長。

風不能把陽光打敗,一切都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終將成為親切的懷戀。我沒有經歷的大學聯考,兒子經歷了兩次,怎麼説都值了。

人到中年,確實是該好好愛自己了,不需要任何的理由。但願畢老師的這本《你要好好愛自己》能讓我們有所思考,有所行動,有所受益。

試問:當除了孩子,我們心裏可曾有自己?

我們都要好好愛自己!

泰戈爾詩集讀後感 篇14

時光一晃而過,轉眼間,我們已經從初入校園的少年變為如今為了未來生計奔波忙碌的大四學生了。近來忙裏偷閒地讀完了《蔡康永的説話之道》這本書。相對於其他那些勵志的書籍,我覺得這本書能在現實層面中幫助我們更好地融入社會。

正如作者自己所説的那樣,這是一本實用書,沒有誇誇其談,只有一個個技巧,實例。讓我們更好地表達自己,免去不必要的誤會。蔡康永:這本書雖然談很多“説話之術”,但我相信的不是術。我相信的,是先對人和人之間的溝通認真看待,然後得到比較多的力量、比較靠近幸福。通過説話,懂得把別人放在心上,這就是我相信的,蔡康永的“説話之道”。

而今的社會上,我們如果無法正確地表達自己,常常會給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而蔡康永在其書中則提到幾點技巧,不僅與説話,更與做人有關:

1。 適度的挑戰,能讓談話熱絡:談話的時候小小的難度,會讓人印象加深。

2。 想知道後來怎麼樣了嗎?懸疑式説話,增加樂趣。

3。 硬生生報出數字,會很難記住。

4。 想表揚人,要找出人感到敏感的主題。

5。 説話要發射感情。

6。 想幫人,要給予小小幫忙。互惠的角度考慮問題。

每天我們説那麼多話,其中到底有幾句話是我們説完之後,會自己找個空當,把那幾句話放在心頭玩味一番的?“我為什麼説出這句話?”“我為什麼會用這個態度説?”如果沒事就想想這樣的事,就會發現,我們心裏其實藏了很多我們自己都沒搞清楚的東西。這些東西藏在我們的話裏,從我們的嘴巴説出去了,變成別人評價我們的依據。如果我們稍加玩味我們的説話內容和説話方式,會比較懂得別人是怎麼形成對我們的印象、怎樣定位我們在他們人生中該佔的比重。

如果,我們練習,把我們相信的事和我們説的話儘量變成一體,那我們比較可能因為説話謹慎,而成為一個謹慎的人;或者因為注意説話的品位,而成為有品位的人;或者,因為訓練自己好好傾聽,而終於變成一個善於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事情的人。

這些,就是我在意的“説話之道”。弄懂説話之道,比只是練習説話之術更重要。

鄉間老農一句話,常常比廟堂之上大人物一百分鐘的演講動人,因為老農那一句話裏面的“生命含量”很高,能夠打動我們。這種濃縮而真誠的言論,雖少,卻勝過他人千言萬語。

在文中作者還提到:很多人以為:你説什麼樣的話,透露出你是什麼樣的人。

但我覺得不只如此。我覺得:你説什麼樣的話,你就是什麼樣的人。

我覺得這對我有很大的衝擊。很多時候,人們都會自稱性格直爽,然後開始毫無邊際,毫無禮貌地大放厥詞並認為會因為自己的“直爽”性格而得到大家的諒解。殊不知,就是這一次次的諒解,最終把你和所有人的關係都變得疏遠。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之後,我們將真正離開學校,步入社會。在那裏,傲氣,年少輕狂並不能帶給我們什麼。相反,懂得如何正確地表達自己,如何在與人的相處中為自己營造一個良好的印象卻能真真切切的給我們的人生路去除幾塊絆腳石。讓自己的想法被更多人理解,讓身邊的朋友因為你而心情良好,書中的點點滴滴都是為了讓讀者能更好地與人相處。而這也是我們為和諧社會所能做出的一點貢獻,利人利己,何樂而不為呢?

泰戈爾詩集讀後感 篇15

藍色的兔耳朵草,生長在藍山上。神奇的是這座山從遠處看是藍色的,而走近後才發現依然是綠樹、綠草。笑貓在聽説老老鼠藍山的兔耳朵草能救治虎皮貓的祕方後,抱着希望前往。途中遇到了深山裏的蜘蛛、虎頭山的母老虎、豹尾嶺的公花豹、湖裏的湖怪,最終化險為夷在貓頭鷹表弟的幫助下回到了城市,卻讓幾隻兔子把辛辛苦苦找來的藍兔耳朵草吃掉並吐到了河裏,被河水沖走了。

笑貓一直非常懊悔兔耳朵草被吃得事,差點死去。幸虧馬小跳每天喂番茄奶昔把它救了過來,在綠毛龜的鼓勵下回到了虎皮貓的身邊。雖然虎皮貓聽不見,但是每天笑貓都把去尋找兔耳朵草的經歷講給她聽。開始在枯死了38年的一棵老樹上講,感動了老樹,讓枯木發芽;後來躲在一棵鐵樹下講,感動了鐵樹,讓鐵樹開花。綠毛龜相信能感動老樹、鐵樹也一定會感動上蒼,於是靜待奇蹟的出現。

最終虎皮貓在笑貓叫她寶貝的時候恢復了聽力。接着在老老鼠的大包大攬下,它們在草坪上舉行了一個令人羨慕的婚禮。從此在翠湖公園的祕密山洞裏過着幸福快樂地生活。

讀完此書後,我為笑貓救虎皮貓的真誠、執着、勇敢而感動。這份真誠還曾經感動了蜘蛛、母老虎、公花豹、湖怪,所以笑貓才能化險為夷地得到兔耳朵草。這份執着曾經感動了枯木、鐵樹,最後感動了上蒼。這份勇敢感動了讀書的我,讓我明白只要心中有目標付諸行動,堅持不懈、盡心盡力,我們也不會留下遺憾。

泰戈爾詩集讀後感 篇16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的靈魂擺渡人?”

這個暑假我看了一本很有趣的書,與其説這是一本書,不如説這是一個美好的故事。這本書講述了一個關於十五歲女孩迪倫的經歷。迪倫是一個在學校裏很不合羣的女孩,孤獨而混亂。她最好的朋友轉學了,身邊剩下一幫只會冷嘲熱諷的同學,加之和母親關係太過一般,她一直期待着想去尋找自己的父親,其實是為了擺脱這種看不到任何希望,壓抑到窒息的生活。因為生活在單親家庭,迪倫十分缺少父愛。身邊的環境使她更加想念父親,想念自己成長道路上缺失的那份温暖與陪伴,這感覺比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於是她決定起身去找父親,尋找那份父愛。不幸的是,迪倫乘坐的列車發生了意外。她拼命爬出火車殘骸,自信地以為自己是唯一的倖存者,而眼前,竟是一片荒原。此時,迪倫看到不遠處的山坡上一個男孩的身影。那是崔斯坦。男孩彷彿就是為了等待迪倫而等待着。是的,崔斯坦就是迪倫的擺渡人,迪倫已經在事故中不幸遇難了,崔斯坦就是上帝為了幫助孤苦無依的迪倫找到回家的路。現在他的任務是陪伴迪倫走過最艱難的這段路。崔斯坦對迪倫來説很特別,他的笑容令人內心寧靜,他的孤傲又有些神祕莫測。最重要的是,他讓迪倫年輕的生命中第一次有了渴望許久的安全感:無論發生什麼,迪倫的身邊一直都有一個崔斯坦陪伴着她。他們一起經歷艱難險阻,攜手走過泥濘的沼澤地,渡過危險的湖區,在安全屋裏烤火休息。

兩人在荒原中相伴相行的故事深深地温暖了我:他們相互陪伴,相互照顧,從陌生變得互相有好感,爭作文吵,擁抱……當崔斯坦被惡魔拽下去的時候,迪倫苦苦等了他兩天,而幾乎失去意識的崔斯坦在聽到迪倫大聲喊着:“崔斯坦,我需要你”的時候,意識突然清醒,回到了她的身邊。仿若時光靜止,所有的情愫都凝固在美好的瞬間。但一切事物就算再美好也躲不過分別,到了路途的終點,再向前就是天堂了,也就是在這迪倫勇敢地表白了崔斯坦,但他不能,剩下的路他無法陪她走下去,他不是救世主也無法改變自己和迪倫的命運,所以在分界線處崔斯坦別無選擇地走了,去迎接下一個靈魂,開始他新的任務。而迪倫卻執意放棄輕鬆的生活,重回險象環生的荒原,只為找到他,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她不顧他人的勸服,毅然決然地打開了回到荒原的大門……小説的結局美好且温馨,崔斯坦來到了她的世界。

崔斯坦是迪倫的擺渡人,他陪伴她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共同面對困難,也讓她更加勇敢更加堅強,敢於追求自己渴望的,使迪倫從一個需要被保護的弱者,變得無懈可擊。迪倫不再懼怕死亡,是她的勇氣清除所有橫亙在他們之間有形或無形的羈絆。迪倫也是崔斯坦的擺渡人,她讓他認清了自己,他不再是那個日復一日沒有目的地活着的那個崔斯坦,他也有自己想要守護的人和情。

“為了再次擁有這份感受,值得冒永遠沉淪的風險嗎?”“值得。”

真正的擺渡人也可以是你自己,只有你不敢做的,沒有你不能做的。一直以來禁錮我們手腳,不去行動的從來不是他人,而是內心的膽怯和懦弱。你是你的嚮導,一直都是。只有無所畏懼的前進﹑嚮往自由的內心,才能使你得到自己渴望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z67q7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