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愛蓮説》心得體會(精選8篇)

《愛蓮説》心得體會(精選8篇)

《愛蓮説》心得體會 篇1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愛蓮説》心得體會(精選8篇)

(盛愛一作:甚愛)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譯文

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人大多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豔。(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也不枝枝節節,香氣傳播更加清香,筆直潔淨地豎立在水中。(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蓮),而不可輕易地玩弄它啊。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對於)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後就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對於)牡丹的喜愛,人數當然就很多了!

《愛蓮説》心得體會 篇2

聽了楊老師執教的《愛蓮説》,我受益匪淺,楊老師課堂設計藝術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課前交流。楊老師的課前交流可以説駕輕就熟,簡單的幾個問題,一下子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師生之間不再陌生。同時也讓學生瞭解到學習語文要善於提問、敢於提問。這就為整個課堂提供了一個學習活動的平台。

其次,理解文意。對於文言文教學,疏通文意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怎樣使學生動起來,既學到知識,又鍛鍊能力?楊老師採取“提出問題——生生問答——師生互譯”的步驟,達到了這一課堂效果。

再次,品味文本。楊老師從語言之美、手法之美、立意之美三個方面着手,採取“提出問題——示範舉例——小組合作——展示成果”的步驟,完成了這一環節。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始終跟隨老師的思路去分析、思考、解答,課堂氣氛及其活躍。當學生遇到困難,思路暫時中斷時,楊老師總能非常恰當地引導學生打開思路。

我十分佩服楊老師課堂語言的感染力,佩服他思維的機智靈活,佩服他對課堂極好的駕馭能力。學生們在自己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得到了蓮花“君子”一樣的品質這個結論,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本文的主旨——讚美蓮花實則讚美像蓮花一樣的人,使學生輕輕鬆鬆地解決了問題,獲得了知識。

課堂上,老師就是一個導演,學生就是演員,演員的表演要靠導演去指導,要想使演員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水平,關鍵看導演的點撥,楊老師非常好地做到了這一點。

《愛蓮説》心得體會 篇3

《愛蓮説》是宋朝周敦頤寫的膾炙人口的名篇,讓人讀來也別有一番滋味。語言超凡脱俗,而回味卻是雋永綿長,越品越有滋味。文章以小見大,託物言志,充分表達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和對那些追逐榮華富貴、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的鄙棄。

周敦頤用花進行比喻,讓花的特性喻人,將陶淵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榮華富貴的心態描寫的淋漓盡致,而無一言直接指責。此文高風亮節,清雅脱俗,精短,鋃鋃上口。而且一文雙解,內容厚實而意境深遠。加上其文近似白話,易讀易解,所以成了流傳後世膾炙人口的傳世佳品。

《愛蓮説》心得體會 篇4

作者愛蓮,因為蓮花有可貴的品質,它不與世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是花中君子。花木雖不能言語,但它的品質仍能輕易可見。

梅花不畏嚴寒,不居功自傲,謙遜的精神激勵着我們;野草身份卑微,卻能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松柏四季常青,“歲寒,然後知松柏之最後凋也”這句話果然不錯。

然而,我最喜愛地植物是仙人掌。它的故鄉是沙漠,它的葉子原來是那麼大,然而為了生存,它竟能縮成1根1根的刺,以減少水分的蒸發,它的適應能力是多麼強啊!

一次,我不小心將它摔下了樓底,一心以為它死了,可是當我把它揀回來,再次栽入土裏,幾天後,它竟又恢復了生機,又長出了新的仙人掌。它是多麼的頑強啊  我愛仙人掌,因為它在如此惡劣的情況下仍堅忍不拔;我愛仙人掌,因為任何不幸都不能阻抑它生命的延續。

我也要做一個象仙人掌一樣的人!

《愛蓮説》心得體會 篇5

周敦頤的《愛蓮説》從“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眾”。開篇深沉大氣,既點明瞭《愛蓮説》之蓮也屬水陸草木之花,也點明瞭蓮的可愛,只是“甚蕃”者裏的之一罷了。這為他下文的“予獨愛蓮”埋下了順理成章的伏筆。如此開篇,出筆皆成不凡,吸人眼球也。接下去周敦頤並沒在甚蕃裏糾纏,只是直接縮景,一句“晉陶淵明獨愛菊”,更加明確了題意,陶淵明可以愛菊抒懷,我怎不可獨愛蓮呢?

接下句“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像是重複,但實為加深語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讓對比感更為強烈,為其求蓮之高潔鋪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頤本人獨愛蓮與晉陶淵明的愛菊避世不同,為保持一份高潔,寧願終老南山。他要在塵世中當個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這種在污世保持清白與獨自避世求真的心態,與眾人皆羨富貴(牡丹)的從眾心態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質的區別的。這為愛蓮説所要表達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鋪墊。

下句周敦頤就直接進入了正題“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中通外直,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寫蓮之語,愛蓮之心,喻蓮之志,可謂一氣呵成,看似是對蓮的直觀描寫,其實字字句句皆是借蓮之表像傾訴心衷也。此運筆之老到,實讓人歎為觀止。可説通篇讀者都無一絲喘息之機。語言超凡脱俗,而回味卻是雋永綿長,越品越有滋味。

收篇,周敦頤先用花進行比喻,讓花的特性喻人,雖平淡,但比喻帖切,讓人讀來也別有一番滋味。“予謂 菊,花之隱者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此平淡之句接上節“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可謂渾然一體,不着絲毫痕跡。而更重要的是,借花喻人,將陶淵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榮華富貴的心態描寫的淋漓盡致,而無一言直接指責。

周敦頤通過這樣的對比,將自已比喻為君子。君子難為,猶勝於避世也。從這一點來看,周敦頤有些孤芳自賞的意思。不過周敦頤也有些自知之明,接下去他發出了深沉的感歎“菊之愛,陶之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是的,滾滾紅塵,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晉有陶淵明,可現在卻聽都沒聽到還有人會這樣做的。或是像我一樣的,在塵世中能相守一份純淨的,有着我這樣追求君子風範的,又有幾人?大多數的人,皆在紅塵世事中從眾罷了。從這裏可以看出,周敦頤是高傲的,他那種不從眾只求純淨的心態,在碌碌塵世中是難能可貴的。他感歎,是因為世風日下,大多數人皆被世事玷染也。

此文高風亮節,清雅脱俗,精短,鋃鋃上口,實為古文中難得的精品短篇。而且一文雙解,內容厚實而意境深遠。加上其文近似白話,易讀易解,所以成了流傳後世膾炙人口的傳世佳品。在賞析此文的時候,如果能感動於文中的志節,這也就是讀此文的最佳所得吧。

《愛蓮説》心得體會 篇6

何為君子?大度、謙和、會忍耐?不計小利、是非分明、講義氣?在我周圍的人眼中,君子是一個十分抽象的詞。何為君子?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宋朝有一位名叫周敦頤的學者,在他的眼中,“蓮”就是花中的君子----“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其實,先前我對蓮的理解就像是對君子一樣模糊。在夏日的池塘裏,碧綠的蓮葉與潔白的蓮花顯得那麼普通,就像一杯加了無數次水的清茶,淡的普通。但作者卻在這普通中找出了千千萬萬個不普通。他通過蓮與牡丹、菊的對比,表述出自己對君子的理解,表達了對蓮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讚美,託物言志。蓮清新淡雅,有德行、有毅力。蓮是君子嗎?

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對君子也有獨特的見解。在他的眼中,有德行、有情義、有志向,且善施教化地人才是真君子。就此看來,君子似乎是中國古代所有美德與精神的代表,是這樣嗎?

我認為,君子不一定要説得死板,只要一個人有德行,有志向,有毅力,明辨是非、謙和大度,會忍耐,圓滑有度,能迅速適應周邊環境,懂生存,就可以稱上君子。也許,他們能有一兩個缺點,也許他們並不温文爾雅,也沒有學富五車,但現代社會的真君子一定要是個懂得生存的人。

《愛蓮説》心得體會 篇7

首先,從文章來説作者是從生長環境方面,描繪了蓮的高潔和質樸;從體態香氣方面寫了蓮的正直和芳香;從風度方面,寫了蓮的清高。文章從三個方面入手:直接描寫形美,菊和牡丹烘托,作者抒情議論來表現蓮的品質的。君子精神中的君子,是孔子的理想化的人格。君子以行仁、行義為己任。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須是仁義,是事業的正當性。君子處事要恰到好處,要做到中庸。在孔子看來,君子的反面,即是小人。

《論語》中君子、小人對舉者甚多。孔子將君子、小人對舉,是為了通過對照,彰顯君子的品質。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顏回也沒有達到他心目中君子的地位,孔子對他稱讚最多,雖然稱讚他“好學”,但只以“仁人”相許。他甚至覺得自己也達不到這個標準。孔子説過:“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就這麼九個要求,卻十分的難以達到。九思總結起來無非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古人把乾當作馬,坤當作牛,君子在常人眼中就是龍象,就像劉老師説的欲為龍象,先做馬牛。蓮在淤泥中已經做過馬牛,出來後才被認為是龍象,人在成為君子前應該像天宇一樣運行不息,即使顛沛流離,也不屈不撓;如果是君子,肚量要像大地一樣,沒有任何東西不能承載。天堅強勁健,君子應該像他一樣堅強。所謂地勢坤,就是君子要學大地一樣寬厚,仁愛,有包容萬物之胸懷,厚德載物,大地的千姿百態,五顏六色,高山峽谷,平原江湖,都是天的運行下,形成的,也就是説大地的形成源於天。那麼君子就像大地,學會包容理解。一個有深厚品德的人,才能成為君子;一個自強的人,才能成為君子,並像天和地一樣,學會堅強與包容。這麼看來,蓮,為什麼能成為君子呢,梅蘭竹菊被稱為花中四君子,可是四君子裏為什麼偏偏沒有蓮,花中四君子並非浪得虛名,確實各有它的特色。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蘭,空谷幽香,孤芳自賞,竹,篩風弄月,瀟灑一生,菊,凌霜自行,不趨炎勢。蓮既已得人心 就不須有排名了,君子不為身外之物所動,即使沒有排名,蓮作為君子人們也不會有意見

蓮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正是君子不同流合污的高潔品質,“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則是君子方正質樸的優雅風度,“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是君子莊重的儀表。蓮可以接住水卻不沾染,正是有包容萬物之胸懷。蓮在風雨裏屹立不倒就是有天的堅強、勁健。蓮和君子像天和地一樣,都學會堅強與包容,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標準中走向成功。

《愛蓮説》心得體會 篇8

前二天偶然讀到一篇古文,是宋代大哲學家周敦頤寫的《愛蓮説》。雖然有個別地方不太懂,但我還是能體會到作者對蓮花的喜愛之情。

大家都見過蓮花,可又有幾個能體會出蓮花的高潔,蓮花的君子氣概呢?在文中,作者用婉轉的語言表達了對蓮花的讚美之情。文中寫道“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美麗的蓮花不正像作者所描寫的那樣嗎?

開放的蓮花朵朵清香,打着骨朵的蓮花含苞欲放,楚楚動人。早上的蓮花精神抖擻,朝氣蓬勃;晚上的蓮花,若隱若現,朵朵幽芳。近看蓮花,像一個寧靜素雅的少女;遠看蓮花,好像很多身穿紗裙的女孩在舞蹈。總之,蓮花就是給人一種身心清爽舒暢的感覺。

作者雖寫的是蓮花,但他卻是借蓮花來説做人的道理。“蓮,花之君子者也”。作者把蓮花比作君子,君子就是道德高尚,品格正直的人。文中説:“出淤泥而不染”。這句話讓我想起了《悲慘世界》裏的主人公冉阿讓,他不就是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嗎?”他生活在那麼一個悲慘黑暗的社會裏,到處充滿着陰謀與欺騙,可他卻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善良人品,不被那些“淤泥”污染。這不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品格嗎?

我相信,如果人人都像蓮花那樣正直善良,世界的明天就會更美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yxmm9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