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不跪着教書》讀後感受心得1500字(通用19篇)

《不跪着教書》讀後感受心得1500字(通用19篇)

《不跪着教書》讀後感受心得1500字 篇1

起先看到這個書名後,我不由的陷入了思考中,什麼叫跪着?誰跪着了?向誰跪着?老師怎麼會跪着教書?帶着種種疑問我拜讀完了吳非老師的這本隨筆集,看完之後才明白,此書寫的是吳非教師多年教學工作的實際經驗,該書內容豐富、資料翔實。這本書強調要想學生成為站立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看完以後我再一次陷入深深的思索中,因為吳非老師的很多思想的確是讓我有震撼!

《不跪着教書》讀後感受心得1500字(通用19篇)

《不跪着教書》——很有骨氣,很有個性的書名,透着倔強,透着理性,透着思索!《永不凋謝的玫瑰》、《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愛與敬重的閲讀》等文章顯現出一種為人的道理,一種正直、純潔的氣質,深入的剖析、新鋭的理念、獨特的視角、無畏的精神,深深地吸引了我。“想要教師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封面上的這兩句話深深地觸動了我。

書中讓我最感動的是《永不凋謝的玫瑰》,這篇文章講的是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他記下了這樣一則真事。校園的花房裏開出了一朵碩大的玫瑰花,全校師生都非常驚訝,每天都有許多同學來看。這天早晨,蘇霍姆林斯基在校園裏散步,看到幼兒園的一個4歲小孩在花房裏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從容地往外走。他很想知道這個女孩為什麼摘花,他彎下腰,親切地問:孩子,你摘這朵花是送給誰的?能告訴我嗎?小女孩害羞地説:“奶奶病很重,我告訴她學校裏有這樣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點不信,我現在摘下來給她看,看過我就把花送回來。”聽了孩子的天真的回答,蘇霍姆林斯基的心顫動了,她攙着小女孩,在花房裏又摘下了兩朵大玫瑰花,對孩子説:“這一朵是獎給你的,你是一個懂得愛的孩子;這一朵是送給媽媽的,感謝她養育了你這樣的好孩子。”這個故事長久地感動着我。為了愛的教育,為了我們的學生能像人一樣地站立在這個世界上,我希望着生活中能有這樣的美好。

吳老師在書中提到“小睡有何不可?”這恐怕和很多老師的想法大相徑庭,吳老師在書中説到多年前默許學生課上睡覺的事情,並且怕學生睡覺着涼,還請同桌給他蓋了件衣服,並且事後對大家説,以後上課如果誰睡着了,就輕輕地替他蓋件衣服,少聽幾分鐘語文課不要緊,萬一生病了,損失就大了。他還舉了單位開會(包括學校教職工大會)的例子,先到的人都喜歡往後排坐,講台前都要空出一大片,為的就是坐在後面可以分分神,小聲聊聊天嘛!既然如此,為什麼對學生那麼苛求!對教師而言,要有本領把課上得讓學生喜歡,讓學生輕鬆愉快的學習。如果學生能喜歡他的課,只是因為特殊原因偶爾打個瞌睡,老師們實在不必大驚小怪。看到這裏,我覺得吳老師是真的在用心去教育他的學生,是真正的人道教育。

在當中我也看到了很多觸目驚心的例子,有個大學有女學生跳樓自殺,屍體躺在教學樓前,大樓裏的老師還在照常上課,學生正常嬉笑,誰也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對。還是有個外國留學生看不下去了,給死者獻了一朵花,這時候師生才開始對死者有動靜。浙江有個高中生殺死了親生母親,在監獄裏有人問他,如果你能夠出去,你最想做什麼?他説,我最想好好讀書。吳老師氣憤地寫道:“他殺了自己的媽媽,居然沒有一點悔罪的意思,居然想不到人死不能復生,這還是人嗎?”這就是冷漠教育的典型作品。清華大學學生劉海洋用硫酸潑熊,雲南大學大學生馬嘉爵無端錘殺四個同學,這樣的新聞有轟動效應,但是更多人的冷漠一樣的可怕。人文教育缺失,必將會有報應。吳老師的教育思想就是回到常識,他希望學生有感情,有愛,有憐憫,敬畏生命,知恥,知感恩圖報,説真話……這是教育之本,是教育的大目標。

我認為,現在的道德教育應該重視讓兒童不斷感悟人性美的方面,多給兒童一些真實的東西,如:我們的社會應給學生一些美好的東西,學校應營造人性美的氛圍,讓我們的學生具備美好的人性;同時我們教師首先應該是站直了的教師,要不斷的學習,要了解學生、關心學生給學生以真愛,要從細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學生的真實的思想,通過一些真實的事例,找回他們的同情心,讓他們不斷地發現人性美,這樣我們的學生才可能成為站直了的人。

這本書裏還有很多很多發人深省的案例以及吳老師對於如今教育界的一些看法,看完後的震撼和反思是無限的。我想我已經慢慢明白吳老師在書中説的那句話的含義了“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

《不跪着教書》讀後感受心得1500字 篇2

初次發現這本書是在某個悠閒的下午,不經意間這個書名中那個大大的“跪”字刺入眼簾。中國人曾經有着千百年給封建權貴下跪的歷史,人們深受封建思想毒害,逆來順受,我相信我們都不只一次的聽到奴性思想這個詞,可是,在教育的範疇裏也用這樣不和諧,甚至刻薄的字眼我還是第一次見。我很困惑,什麼是跪着教書?誰在跪着教書?當然我更擔心的是:我在跪着教書嗎?

書的作者是一位善於思考的長者,也是一位一線的教育工作者,任教於南師大附中。他叫吳非,他把近幾年來寫的有關教育問題的隨筆雜感彙集成這本書。雖是隨筆雜感,但也用其中幾篇雜文的題目將全書細分為:永不凋謝的玫瑰、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愛與敬重的閲讀、往高處飛、實話怎麼説、在歡樂中沉思六個板塊。雖是隨筆雜感,卻沒有散文雜文般零散朦朧,每個故事都讓人深思,每個問題都擲地有聲,讓我一邊讀,一邊問着自己:是這樣嗎?

作為教師,不同於其他職業特點,説起來特殊,又很單純;説是辛苦,又充滿幸福。這本書開篇就説到:一位合格的教師,就説一盞燈,也許燈光未必耀眼,但一定能長久的照耀人一生的道路。不要簡單的把你的工作理解為謀生的手段。的確,教師這個職業常常被縛之高台,説我們是陽光下最光輝的職業,給了我們很多溢美之詞,也給了我們諸多束縛和非議。例如上次國小生給老師打傘的事件觸動很多人的神經,一度成為熱議的話題。但我相信凡是登上過三尺講台的老師,都曾被孩子感動過,都因為孩子滿足過幸福過。老師最大的安慰就是我們培養出了人,一個有感恩之心的人,只要能經常地發現這樣的孩子,我們就會覺得既幸福又平常。感恩教育時下成了一個流行的詞,其實我一直認為班上坐的大多數孩子都是普通的人,我沒有想過要培養多少社會棟樑,沒有想過我的學生要多幾個高精尖人才,我只希望他們懂是非,辨黑白,希望他們能甘於平凡,熱愛生活,可以成為一個有温度的人。

吳非老師在書中的“序”中説:“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讀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成為什麼樣的人?身為師者,如果自身的學習能力都不是有效率的,那又怎麼去教那些孩子呢?如果自己都沒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又跟學生談什麼底藴積累呢?在書中《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一文中,作者還説道:終身學習的立學之本是什麼,是獨立思考精神。學生不敢説,不敢想,是因為開始老師不準説不能説。從指鹿為馬的時代,就有了能不能説真話的問題。語文教師不能跪着教語文,如果教師是跪着的,他的學生只能趴在地上了。所以,不跪着教書,是一個教師最初的姿態,也應是一個終身的姿態。很難想象一名卑躬屈膝的教師能夠教導出光明磊落的學生。老師還是得有點思想,有點脊樑。

書中還提到,吳非老師認為評價一位老師的工作,簡單地説可以是三句話:讓學生喜歡你的課,讓學生喜歡你任教的學科,讓學生有終身學習的意識。讀到這三句話,我想大概是我只能算是入門級,我孩子為讓學生喜歡我的課而努力奮鬥着。書中也提到了影響學生對學科的興趣很大一部分取決於教師的風格。作者用生動直接的話語進行了比喻,沒有風格的教師一如泥胎木偶,他的語文課如破廟庸僧在談禪。看來,教學風格延續着教師的教學生命。

用吳非老師的話説總得有點質疑的精神,於是在粗讀了這本書後看到作者對於很多老師犧牲自己陪伴家人時間説是一種極端的個人主義。對於這樣的説法,我個人是覺得有點偏激了,勞作是神聖的,休憩也是神聖的。但每個人對於兩者之間的權衡有着自己的考量。另外對於書中對於現存教育體制的一些質疑,作者也是抱有些消極情緒的。

不管怎麼説,不跪着教書是一種理想的狀態,但我們至少得有那麼點風骨,有那麼點風格。教師也不僅僅是園丁,他本身就應該是一朵美麗無比,賞心悦目的花。就如最近微信朋友圈中瘋轉的那篇文章一樣,只有老師是優雅的,我們的孩子才有望優雅。只有老師是從容的,我們的孩子才有望大氣,只有老師是幸福的,我們的孩子才有望明亮。

《不跪着教書》讀後感受心得1500字 篇3

我第一次聽到這本書的名字時,感覺非常詫異,心裏不斷的想着:不跪着教書,不跪着教書!這書會寫些什麼帶着疑惑,我找到這本書,封面上的一段話讓我震撼不已:想要學生成為站立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在巨大的麻木與冷漠面前,我的確有過放棄的念頭,然而一想到中國人有千百年下跪的歷史,想到__給中國人帶來的巨大恥辱,想到下一代人還可能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下跪,就覺得我們中國首先要有鐵骨教師,教育的辭典中才配有‘鑄造’這樣的詞條!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文字,總的闡述了他的一個思想:教師應該是個有思想有理想的人。

這段話發人深省,由此也讓我不斷思考:教師是什麼,怎樣才能做到不跪着教書捫心自問自己在教學中站直了嗎?帶着心中疑慮,我拜讀了吳非老師的這一篇篇教育隨筆。《永不凋謝的玫瑰》、《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愛與敬重的閲讀》、《往高處飛》、《實話怎麼説》、《在歡樂中沉思》六輯一百篇文章,每一輯都有自己的主題,記錄的都是教育隨筆及教育問題的思考,其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第一輯。他通過真實的案例和故事告訴我們教育的目的及老師在學生心中的地位,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面對挫折,學會感恩等等做人的道理。我覺得這些才是對學生這輩子有用的東西,對他一生都是有很大的影響的。捧讀着吳老師的力作《不跪着教書》,我被他深邃的思想和精闢的言論所折服,整個身心被這本書套牢了。短短兩天時間我就把這本書認真地讀了一遍,不時為書中的精闢的言論而拍案叫絕。

今年寒假,我又一次捧讀,突然之間發現,原來它依舊令我心動不已……從書的題目我們就可以知道吳老師是主張做一個有着獨立人格和個性風格的教師,這是教師教育生命的靈魂!風格即人,沒有風格就沒有自我。所以教師要不跪着教書,像一個人一樣站立着。

然而,書中對當今教育的剖析,讓我頗感壓力。教育作為社會生活的一部分,被融入了許多的社會因素,這一不斷演變,衍生了眾多的教育奇觀。我們常常聽到或看到,發生在孩子身上一些匪夷所思的事件,要不,是傷害自己,再不然就是危及他人的生命,其中不乏有知識有文化的大學生,不禁反問自己,孩子怎麼了,我們的教育又在充當什麼角色。為何他們會如此漠視生命會變得如此冷酷無情作為國小教師的自己更是感觸頗深,現在的孩子在家受寵,真的就是驕縱任性、唯我獨尊,一些孩子沐浴了學校的集體生活後逐步學會了謙讓、奉獻,而有一些孩子卻格格不入,覺得所有人必須以我為中心,必須滿足我的所有要求,否則就大吵大鬧,發脾氣。看到種種,想想身邊,我不由得壓力倍增……

這種種現象,讓我不禁想起了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在我的認知裏,老師教的不僅僅是知識,還要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總的來説就是教育孩子成人。我一直認為人才,人在前,才在後,先成人,才能成才。所以除知識外,做人的基本道德,是首先應該教給學生的,在他們的潛意識中首先應該要讓如何做人深深紮根——為人處事懂得謙讓、待人接物要有禮貌,與人不和需要忍讓,遇事三思而後行。而正因為這種教育理念,讓家長一再的與我發生摩擦,家長認為,憑什麼讓我的孩子忍着、讓着,別人打我孩子一下,我就要變本加厲都打回來才可以。種種件件,讓我疑惑我們的教育最終目的是什麼學校與家庭的教育理念何時才會在同一個空間中共同努力呢

書中還有一句話,我記憶猶新:我希望自己擁有最出色的學生,所以我必須使自己成為最出色的教師。這是吳非轉述朱亦磊的一句話,打從我看到的那一刻起,就深深地刻在了腦子裏。是的,要讓學生出色,教師必須出色;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當多讀書,自覺地多讀書。關於讀書,作者提出應帶着愛與敬重來讀書,閲讀是一種心的教養。一本好書,往往就是一粒善良的種子,一粒誠信的種子,一粒愛的種子,一粒正直的種子,這些種子適時地播撒在心田,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養感知,潛移默化,人的心靈就會變得充實,高貴,美麗,他就可能始終站立着……

我一直以為自己在朝着這個方向努力着,而吳非老師對教師工作的評價卻讓我認識到自己相去甚遠。吳非老師在書中這樣説道:評價教師的工作,簡而言之三句話,讓學生喜歡你的課,讓學生喜歡你任教的學科,讓學生有終身學習的意識。看到這裏時,我汗顏不已,曾幾何時我因為學生的幾句話而激動萬分:記得那是一次市領導到學校檢查工作時,問我學生的一個問題,問他們喜歡哪門學科,四個人中有三個説喜歡語文,另一個學生説他喜歡數學,但愛上語文課。這樣的回答讓我開心了好久。可在今天看來,我只不過剛剛達到做一個合格老師的第一步,離合格還有着很大的距離。還需努力、努力、在努力!

讀完整本書,語文教師不能跪着教語文,如果教師是跪着的,他的學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這句話跳到我的腦海中,我是一位語文老師,但我覺得,這句話適用於所有的老師。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要做到擁有獨立思考的意識,要有批判的能力,要敢於説不,要敢大膽的表述自己想法和觀點。還有一句話就是: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我覺得這句話對於我們老師來説,像燈塔一樣,在迷茫中指明瞭我們努力的方向。細想一下,這不就是終身學習的要求嗎活到老,學到老,這不是我們一直追求的嗎!

《不跪着教書》讀後感受心得1500字 篇4

吳非老師在書的“序”中説:“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呢?”這段話發人深省,也讓我漸漸明白吳非老師説的“不跪着教書”是指的是什麼。讓我們不由得思索:教師是什麼,怎樣才能做到“不跪着教書”?書中的教育隨筆篇篇觀點鮮明新穎,分析問題一針見血,給人耳目一新,讀後受益匪淺。作者以幾個時代豐富的教育人生體驗,以一個教師應有的社會責任感審視着當今教育的種種弊端,以一箇中國人具有的愛國情懷呼籲每一個教師做一個有思想、有追求,當一盞能夠長久地照耀學生一生道路的明燈!

教師究竟是什麼?從古至今,教師被太多耀眼的字眼照耀:有人把教師比作辛勤的園丁,培育着祖國美麗的花朵;有人把教師比作無私的春蠶,為學生的成長吐盡最後一口絲;也有人把教師比作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塑造着學生美好的心靈;還有人把教師比作燃燒的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學生人生的道路……其實,我覺得,教師就是教師,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教師和學生是一對相互依賴的生命,是一對相互影響的夥伴,是一對共同成長的朋友;教師就是人,有自己的油鹽醬醋,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師就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大寫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銘記在心並學習的人。而要做到這些,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

《不跪着教書》中有一個小標題是“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吳非老師説:“課堂應當擔負起思想啟蒙的任務。”這告訴我們不跪着教書,“老師應當是思想者”。吳非老師列舉了現實中的一些跪着教書的現象:“面對一本教參,他不敢説不;面對外行領導的錯誤指責,他會立刻匍匐在地;在教師失去了獨立思考的精神,乃至喪失尊嚴,能靠他去立人嗎?”那我們教師怎樣才能做到“不跪着教書”呢?

首先,教師的人性要豐滿。教師應成為情感健全的人,應向學生廣施仁愛、感恩、善良的人性,使學生具備仁慈善良、互助友愛、節儉樸素、自尊自愛的心靈,只有給下一代留下真善美的種子,我們的學生將來不管身處何等惡劣的環境,都能在心中盛開一朵永不凋謝的玫瑰,都能照亮他前行的人生。

其次,教師應努力追求自己的教學風格。吳非老師認為評價一位教師的工作,簡單地説可以是三句話:讓學生喜歡你的課,讓學生喜歡你任教的學科,讓學生有終身學習的意識。胡適與魯迅是同時代人,他們的性格與思維方式有很大差異,教育風格也不同。胡適熱情,好為人師,循循善誘,他總是教育學生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魯迅冷峻,善於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讓學生自己尋找出路。而毫無疑問,他們不同的風格都影響了一大批後來有成就的學生。

第三,教師要讀好書,也要教育學生讀好書,要通過文學閲讀淨化學生的心靈世界。作者在書中提到:“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一位教師,只有不斷地進德修業,把自己的成長和學生的成長結合起來,讓自己成為學生的表率,才能得到學生的敬重,才能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人。吳非教師談到“要讓學生出色,教師必須出色;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當多讀書,自覺地讀書。”“學生超越教師,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師太容易被超越,那真不是什麼幸事。”“不管以後課堂模式如何,教師還是要在課堂上與孩子們説話的;無論如何,別讓孩子們看不起你。”我們也要儘量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要讓學生有精力去讀經典名著,從前人文化中吸取營養,要避免產生有文憑而沒文化的學生。

第四,教師的人品應站直。教師要遠離權貴,要和家長保持適當距離,要遠離粗俗和惡俗,要自覺抵制社會上的歪風邪氣,保持人品的純淨。

讀了《不跪着教書》這本書我知道了,我們教師不只是“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我們還要“傳道”,我們要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而我們首先要是一個思想先進、厚重,不盲從、很自信的人,我們的學生才能在學習先進科學技術的基礎上,更懂得為人處世,更能成長為一個有思想、有魄力、有高尚品格的人。正如吳非老師説的“語文老師不能跪着教語文,如果教師是跪着的,他的學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如果一個教師自身都缺乏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很難想象他所教出的學生會是什麼樣子,真的就如吳老師説的“學校只能教出一羣精神侏儒,只能培養順服的思想奴隸”?

我們要做站直了的教師,要不斷的學習,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遠,深厚底藴,增長智慧。要時時瞭解學生、關心學生,給學生以真愛,要從細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學生的真實的思想,讓他們不斷地發現人性美,做一個正直的、真誠的、寬容的、有愛心的、對生活充滿熱情和希望的人。這樣我們的學生才可能成為站直了的人。

《不跪着教書》讀後感受心得1500字 篇5

《不跪着教書》是一本不錯的而書籍。我有空時就翻翻,感覺不像一般的教育專著那麼枯燥乏味。作者吳非本身是江蘇省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這本書是他的教育隨筆的結集。作者在這本書裏的很多觀點,跟我們日常工作是比較接近也是我們所向往的。如作者提倡的人性教育、生命教育,以及善良,愛,感恩、獨立等等的教育理想,無疑都涉及到生命本質的教育,也就是作者對教育本質的闡釋。《在聽郭橐tuó駝説種樹》一文中提到的“大量的個案表明,對子女學習過分關心,每週都跑到學校找老師通氣的家長,子女學習能力都不算高,處世能力也比較差。”在《在和孩子一同成長》一文中提到(“一個合格的學生,他的成長不僅注入了老師的智慧,更傾注着父母的心血。如果老師都能成為合格的教師,家長都能成為合格的父母,中國的教育還會有那麼多的困難嗎?”《誡徒》一文中提到“教師是人不是神。應當讓學生知道我們愛什麼,恨什麼。不要聽信“一碗水端得平”,學生的教養不一樣,品德不在一個層次上,怎麼可能“平”?還有很多很多的觀點是我們工作中比較熟識的或者説是我們正在實踐着的。

這本書裏還有很多故事是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比如遇到家長的無理要求、無理取鬧,遇到世故圓滑的學生,遇到上級領導的無理干涉,減負的問題……他從這些教育教學問題入手,分析現象,展現了他對中國小教育問題的真知灼見。書中説了很多我們想説又不敢説的話,教了我們許多遇到的一些教育問題的處理方法,有些問題也有作者的無奈。

在這本書的封面有兩行字:“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呢?”。這兩句話在這本書的序裏也提到,並且在文章中不止一次的出現。我想也許這就是作者所崇尚和實踐着的教育理想。可我們的日常工作經常會受到很我多因素的干擾,我們常常在做一些與教育教學無關的工作。我們的老師也常無耐地感歎:“什麼時候還學校一片淨土啊?”可是各級部門的領導下,有的工作我們不得不要做的,並且要努力去做的。作者在書中談到:“現在教育界的一大苦處,就是該管的事無人問,不該管的事,被死纏不放。具體到教育學生,更是無事生非,我們中國,什麼人都認為自己有關心下一代的責任,但是沒有人考慮到自己是否具備關心下一代的資格和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而言,中國的孩子是不幸的。”有的不幸不是我們老師造成的,我們的老師也是弱勢羣體啊。“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想想社會賦予我們老師多麼崇高的職責啊。可實際上誰都可以對我們的教育指手劃腳,唯獨我們一線的教師沒有説話的權利。當然,這是個別現象,可這個別現象卻像一座大山一樣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

面對社會的功利和浮躁,面對這些壓力,我們教師更應該學會獨立思考,多做對學生有益的事情。那麼作為一個教師,怎樣才算沒有跪着教書。讀了這本書我有這樣的體會:首先,教師要學會讀書,在閲讀中學會獨立思考。作者在《做最出色的教師》一文中提到:“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多讀書,自覺地讀書(這一點,我也要努力加油)。作者提倡教師要多讀書,但不跪着教書,也就是要在閲讀中學會獨立思考。特別是如今經濟澎湃,物慾橫流的時代,教育專家滿天飛,隨便哪個專家都著作一大堆,他們是否站在我們一線老師的角度來想問題,解決問題呢,那就難説了。所以説我們在讀書時要學會獨立思考,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不僅如此,作為一名教師還有責任和義務引導自己的學生熱愛閲讀。一本好書往往就是一粒善良的種子,一粒誠信的種子,一粒愛的種子,一粒正直的種子,這些種子適時地播撒在孩子的心田,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養感知,潛移默化,人的心靈就會變得充實,高貴,美麗,他就有可能始終站立着,像一個大寫的人一樣頂天立地地的站着……其次,教師應該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教學風格。教師的教學風格延續着一個老師的教學生命,它可能長久地影響學生對學科的興趣。我們要接受專家的指導,但不迷信專家,有自己的思想。面對外行領導的錯誤指責,面對家長的無理要求,我們更應該多想想我們的學生,如果我們所做的事情對學生髮展有利的,就應該堅持。第三,教師要捍衞自己的人格尊嚴。特別是在平常與學生家長接觸時,應該理智地保持適當的距離。對學生要有愛心、同情心,用正直善良、高度負責的精神,踏實的工作作風贏得同行、家長和學生的尊重。

我不得不承認,作者所追求和嚮往的“不跪着教書”是一種理想的教育,是一種高尚的教育。而現實卻往往令人失望。懸在每個教師頭頂那許多大大小小、長長短短的指揮棒,豈能容你做得了半點主,你能不下跪嗎?反思自己十幾年的教學生涯,很慚愧,我不敢説我沒有過跪着教書的歷史。我也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誰能讀書,思考,實踐,再讀書,再思考,再實踐,這是一個循環往復的規律,是做一件有價值的事情所必須經歷的過程。我將在今後的教育工作中堅持遵循這一規律,一路前行。夠理直氣壯地説:“我從未有過跪着教書的歷史!”

《不跪着教書》讀後感受心得1500字 篇6

《世界是平的》這本書是當前暢銷全球的關於經濟全球化的書。作者托馬斯弗裏德曼,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在五百多年前,哥倫布使用此刻看來是極其簡陋的航海技術穿越大洋,並安全返航,以此來證明"世界是圓的"。他們在茫茫大海中折騰了71個晝夜,發現了第一塊陸地。哥倫布深信他沿着地球的另一個方向來到了印度,而實際上,那是之後被命名為"亞美利加"的新大陸。不管怎樣,在哥倫布之後,"世界是圓的"已經成為了人們的常識。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總是把自我頭腦中已有的經濟全球化的理論或者認識調動出來與之進行一個廣泛的比較,確實感到經濟全球化洶湧而來,同時也深感自我知識的匱乏,同一個時代生存在同一個地球上,我竟然在自我狹隘的小圈子裏生活了二十多年,實在是令人震驚和羞愧。

幾個世紀後,弗裏德曼來到了真正的印度。他發現,那裏的人們在頂尖學府裏理解教育之後,已經掌握了當今最先進的科學技術。世界彷彿又驟然變平了——鼠標點擊之間,在印度就能夠輕易調動遍佈世界的產業鏈條。這就是《世界是平的》所描述的"全球化3.0"。

弗裏德曼不愧是記者身份,他用幾近煽情的手法和大膽的想象來解讀全球化,確實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有點象在看電影,也有點象在讀一篇扣人心絃的懸疑小説。但讀完之後,冷靜地做一分析,你就能讀到作者本身並不是經濟學家,因為他對經濟全球化的解釋過於隨意,有時為了生動就捨棄了真理,所以你不要太過於認真,需要去偽存真。

弗裏德曼指出,由於市場的全球化,異常是資本市場的全球化,使這個世界的經濟敏感得比流感來的還快,比禽流感的傳播還要迅猛。有點像“蝴蝶效應”。或者你仰天長歎一口氣,就引起了“卡特尼娜”颶風。你跺一跺腳,就引發了“東南亞海嘯”。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繫越來越千絲萬縷,越來越榮辱與共。由於資本市場的一體化,可能我們已經不能辨別世界500強企業到底是哪個國家的。

他認為此刻的社會必定抵擋不了全球化的浪潮,全球化的趨勢是不可阻擋的。在《世界是平的》一書出版之前,他已經是美國公認最有影響力的新聞工作者之一。《世界是平的》更讓他贏得了大師的聲譽。

弗裏德曼對環境問題表示了高度的關注,指出引起環境問題的原因經濟的不合理發展,但同時指出解決環境問題還是得靠科技,人類必須走一條科技提高與環境保護共同發展的道路。我是讀不太懂這本書的,但還是收穫了緊迫感。深感國家要強大,要走出狹隘,走出在世界低端市場徘徊的囹圄,還是得靠人才。應對洶湧而來的全球化浪潮,無論是企業,還是政府,如果缺乏全球戰略型的人才,無疑是個巨大的硬傷。企業缺乏全球化視野的人才,就難以在經濟發展浪潮中浮沉,國家缺乏全球視野的人才,就難以在世界範圍內把握自我的命運。此時此刻,我才深深理解了西方學者説的那句話:“中國需要諾貝爾獎獲得者,但更需要比爾蓋茨”。

本書也提醒了我們,在剷平的世界競技場上,我該如何提高自我,讓自我永遠堅持很強的競爭力。所以我們必須:1).不斷地學習吸收新知識,尤其是電腦方面與自我工作和業餘愛好有關的新技術、新軟件;2).不斷地鞏固已學到的知識;3).不斷地學習瞭解世界設計領域的新動向和潮流,同時豐富自我的管理知識和提高管理水平;4).不斷地瞭解同行業的發展狀況。否則,自我有隨時在平坦的競技場上站不穩的可能。一句話:準備好自我,隨時迎接新的挑戰。

當前,中國正在走一條科技興國的科學發展之路,這是適應經濟全球化的不二選擇。不僅僅中國需要科技興國,需要科學發展,任何國家都需如此,因為這是經濟全球化時代的遊戲規則。

《不跪着教書》讀後感受心得1500字 篇7

初讀中國台灣知名作家林清玄最新散文精選《你心柔軟,卻有力量--林清玄最新散文精選》一書,該書收錄《生命的化粧》《迷路的雲》《温一壺月光下酒》《黃昏菩提》《正向時刻》《求好》《有情十二貼》《不是茶》《柔軟心》等48篇不同時期經典作品。書中優美的辭藻,散發着一股淡淡的清香,引人入勝。書中深厚的含義深深地吸引了我,或許是志趣投合吧,喜歡淡雅散文的我,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本書。

翻開眼前這本書,和着淡淡墨香,如品茗般幽雅清韻。三言兩語,智慧的光芒閃爍其中,洗淨鉛華,拋開那些看起來很虛無的深邃,所有的真相都會展示在面前。稱其為散文精神的至高,我想也不足為過。

喜歡林清玄敍述自己兒時的故事。雖然表面説着自己兒時的事,但總表達着一種情感。讀着、讀着就會情不自禁融入其中,看到了林清玄與“棋子”下棋,看到了林清玄和小松鼠嬉戲,也看到了林清玄過火時的恐懼、害怕。欣賞林清玄撰寫自己現在的生活。每篇文章都表達了自己對鄉村的懷念,或是一則意味深長的道理。每則故事都寫得十分真實,不僅讓我想起林清玄思念番薯之情,林清玄城市種菜記……

沒有多餘的文字,一切彷彿是那麼自然,卻又充滿了奇妙的聯想,空靈流動。轉換了時空,彷彿置身於那書中的情景,心靈卻澄澈洞明。

這篇《温一壺月光下酒》確實是達到一定的高度。它妙在一種風神,這種風神是從莊子到李白到東坡到張岱到林語堂再到林清玄,當然還有古龍。不過,索性除了這種蕭散風神之外,還有一種更強勁的力量,就是一種厚重,這種厚重從孔子到司馬遷到韓愈到朱熹到王陽明到曾國藩,風神與厚重並存。

佛雲:“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包羅萬象,應作如是觀”。即便是遵從了“如是觀”的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在講述真理的同時,又顯得如此接近生活,如此接近生命的真相。一些原本很普通的事情,在林清玄的筆下,就可以發射出熠熠的真理的光芒。在林氏的散文中,我們可以看到平凡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苦與樂,從最平凡的生活中,感悟佛法,感悟禪、感悟宇宙人生的真諦。

林清玄在博大精深、煙波浩渺的佛教藝術和佛教哲學的海洋裏潛游泅渡,將之化為氣息,化為血脈。寧靜中透露着激越,冷峻中保持着温煦,流動中體現着凝注。繼承了佛家廣博的智慧與胸懷,輕輕一揮手袖,便裝凌雲的壯志,巧妙地幻化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雋永與人性的温情。於是,我們得以看到東方美學理念和佛教哲學情懷融為一體、禪的機鋒和日常生命體悟為一體的傑作。正如《黃昏菩提》中寫到:“凡是樹,就會努力生長;凡是人,就不會無端墮落,凡是人,就有人的温暖,凡是樹,就會有樹的風姿。”“感恩這人世的缺憾,使我們警醒不至於墮落。感恩這都市的污染,使我們有追求明淨的智慧。感恩那些看似無知的花樹,使我們深刻地認清自我。最大的感恩是,我們生而為有情的人,不是無情的東西,使我們能憑藉情的温暖,走出或冷漠或混亂或骯髒或匆忙或無知的津渡,找到源源不絕的生命之泉。”

還記得那住在林中的年輕人,當人們問他為何不到山外打工時,他的口吻不容置疑:“這是我的家。”在年輕人的眼中,森林中的一切生靈,都在冥冥中傳遞着廣博與自然,帶給他家的熟識氣息。不會忘記那位賣餛飩的老人,他總是在深夜敲起清越的木魚,向老主顧傳達着生意的信號,卻不致中斷熟睡者的美夢,更在不經意間温暖了遲睡者的心靈。正是這平凡樂器奏出的平凡音響,委婉地傳達着這位老者的淡泊心態,使串串雲淡風清的聲音久久在心靈的上空迴繞……

讀林清玄的書,總會有一種難以名狀的觸動,那些或寧靜或激昂的文字,給予我太多太多。不得不説,林清玄的文字是值得去捧一盞清茶細細品味的。 林清玄是中國台灣當代重要的新生代散文家,他用一顆菩提之心關注現世人生,顯現出博大的悲憫情懷,其散文也呈現出質樸、清新、真純的特點。悲憫情懷是林清玄的情感內核,悲憫是其散文的精神特質,清真成為其散文重要的美學風格。受禪宗思想的影響,林清玄的散文創作深受禪宗思想的影響,這類作品往往包含了深遠的禪意,林清玄的散文獨樹一幟,自成風格,其散文可貴之處在於,他的寫作能以積極的“入世”態度,關注現代人生存中面臨的種種問題,並伴之以人文的關懷和思考。他的散文風格簡樸、清新、智慧、幽遠,能做到虛實生輝,空靈流動,具有詩性之美。

讀畢林清玄的散文,豁然開朗,生命的價值別有洞天。文學如月光,無用卻讓內心柔軟。內心柔軟才有心思和敏感去感知生活中的美和感動,用一種柔和的方式去化解浮躁和焦慮,撫平流年的傷痕,讓內心不再孤單慌張。既不顯露,也不隱藏。柔軟的心最有力量。唯其柔軟,我們才能敏感;唯其柔軟,我們才能包容;唯其柔軟,我們才能精緻;也唯其柔軟,我們才能超拔自我。

末了,似乎還沉浸在林清玄淡雅的散文中。不由得也吟誦出一句話:活在苦中,活在樂裏;活在盛放,也活在凋零;活在煩惱,也活在智慧;活在不安,也活在止息。我想,這是面對苦難生命最好的方法吧。

《不跪着教書》讀後感受心得1500字 篇8

《源氏物語》開闢了日本物語文學的新道路,使日本古典現實主義文學到達一個新的巔峯。我們應當走在時代前沿,踏在文化浪尖,吸收外國的精華,武裝自我的頭腦,拓寬自我的視野。夕陽又再次落下,我的讀後感也最終劃上句號了,深深呼吸早春的空氣,柳芽兒也開始冒尖泛出嫩嫩的淡黃,風箏又開始在蔚藍的天空演繹天然的舞姿,我又將會迎來新的一天。

故事開始於桐壺帝在位的時候。出身低微的桐壺更衣,獨得桐壺帝的寵愛。後此更衣生下一位皇子,其他嬪妃、尤其是弘徽殿女御也愈加忌恨。更衣不堪凌辱折磨,生子不到3年,便悒鬱而亡。小皇子沒有強大的外戚做靠山,很難在宮中立足。桐壺帝不得已將其降為臣籍,賜姓源氏。源氏不僅僅貌美驚人,並且才華橫溢。12歲行冠禮之後,娶當權的左大臣之女葵姬為妻,但葵姬不遂源氏的意。源氏還追求桐壺帝續娶的女御藤壺,據説女御酷似源氏生母。不久,兩人發生亂倫關係,生下一子,之後即位稱冷泉帝。源氏到處偷香竊玉,向伊豫介的後妻空蟬求愛不成,向比他大7歲的嬸母六條妃子尋歡,並同時輾轉在花散裏、末摘花等眾女子之間。

當他騙拐一位不明身份的弱女子夕顏(其實是葵姬之兄頭中將的情人)去荒屋幽會時,這女子不幸暴亡,源氏為此大病一場,病癒進香時遇到一個女孩,她酷似自我日思夜想而不得相見的藤壺,得知她是藤壺女御的侄女,兵部卿親王私生女紫姬(若紫),兩人常常相見。之後自我的外婆北山尼姑逝世,紫姬無人照顧,源氏趁兵部卿親王不備接走紫姬,收為養女,朝夕相伴,以寄託對藤壺的思慕。幾年後紫姬出落得亭亭玉立,高貴優雅,才藝超眾,十分可人。源氏便把她據為己有。葵姬生育夕霧小公子時,六條御息所因為嫉妒怨憤靈魂出竅,害死了葵姬。六條御息所自知已經不能見容於源氏,便與之分手,晚年出家為尼後病逝。

桐壺帝退位以後,右大臣之外孫,弘徽殿女御的兒子登上皇位(朱雀帝),源氏及岳父左大臣一派從此失勢。恰巧源氏與右大臣女兒朧月夜偷情之事敗露,源氏噩運臨頭,在右大臣與弘徽殿女御操縱下被迫遠離京城,到荒涼少人的須磨、明石隱居。當地有一明石道人隱居鄉野,是源氏公子的遠親。其女名喚明石姬,從小悉心培養,儀表不凡,琵琶技藝當世獨一無二,字跡優美流暢。為排遣寂寞,源氏公子與明石道人的女兒明石姬結合,後生一女,被選入宮中做了皇后。由於天降異兆,朱雀帝又重病在身,朝政不穩。源氏奉召回京輔佐朝廷。不久,朱雀帝讓位給冷泉帝。源氏升任內大臣,源氏及左大臣一門恢復了往日的繁華氣派。源氏將六條妃子的舊宅改造成了集四季景物為一體、蔚為壯觀的六條院寓所,將昔日戀人統統接到院裏來住。

源氏近40歲時,朱雀院出家為僧,源氏奉旨將朱雀帝之女三公主娶為正妻。紫姬終因心力交瘁,病卧在牀。早已覬覦三公主美貌的內大臣(最初的頭中將)之子柏木趁源氏探病的機會,與三公主幽會,被源氏發現。柏木懼悔交加,一病不起,英年夭折。三公主生下容貌與柏木毫無二致的私生子薰後,因不堪心理折磨落髮為尼。源氏深感自我和藤壺亂倫之罪的報應臨頭,心如死灰。恰巧紫姬不久又逝,源氏失去了精神支柱,了斷塵緣,隱遁出家。幾年後死去。

源氏之子夕霧為人方正嚴謹,並不像父親一般處處留情。源氏刻意不讓夕霧仕途太順利,意圖培養。夕霧從小與表姐雲居雁青梅竹馬,兩情相悦,但云居雁之父葵姬之兄嫌棄夕霧官位不高,又一心想送女兒入宮,所以不答應夕霧求婚。夕霧思慕雲居雁不得,恰逢唯光大夫家送入宮中作舞姬的女兒藤典侍酷肖雲居雁,因而與她私通,後成為夕霧側室。之後夕霧最終在外祖母太君撮合下和雲居雁結為連理,生育許多子女。柏木過世後,與之生前交好的夕霧前往安慰其夫人時,愛上了柏木遺孀落葉公主。落葉公主自感命運淒涼,一向不肯理解夕霧的求愛。之後公主的母親逝世,公主孤苦無依,夕霧在侍女們的幫忙下才得遂心願。源氏過世之後夕霧任太政大臣,位高權重。

源氏之子薰生性嚴謹。20歲來到宇治山莊愛上了莊主八親王的大女公子,不料遭到拒絕。大女公子病故後,他尋回外貌酷肖大女公子的八親王的私生女浮舟,填補心靈的空白。可是匂皇子深夜闖入浮舟卧房,假冒薰的聲音,佔有了浮舟。當浮舟意識到自我一身事二主後,毅然跳水自盡,被人救起後削髮出家。儘管薰一往情深,多次捎信,以求一見,但終未了此心願。

《不跪着教書》讀後感受心得1500字 篇9

有一個關於美人魚的童話,一位王子去大海遊歷,遭遇暴風雨掉進海里,被淹死了,海里的小美人魚用自己的靈珠救活了王子,並送到陸地,可她卻在返回海的途中遇害,必須拿回自己的靈珠才能活下去,而王子失去靈珠,就會死去。

《那片星空那片海》也是講述這樣一個人魚與人的生命故事。不同的是,本書中的人魚是美男魚,而他用靈珠救活的人,是一個普通的島民女孩。不同的是,美男魚與這個女孩相愛了。於是這個故事,成了一個關於愛情、關於勇敢、關於生命的美麗童話。

《那片星空那片海》寫生命與勇敢,把生命中最息息相關的死亡與離別寫得鮮活。人魚男主吳居藍和女主沈螺有着不可能相伴終生、不可能執手老去的殘酷事實,但他們都沒有因為害怕面對、害怕一人離開後的孤獨而放棄愛情,更沒有自以為是的“為對方好式犧牲”。而是他們都深刻明白“奉獻的一方需要勇氣,接受奉獻的一方更需要勇氣”,一起共同決定最終選擇。在這個觀念上,它是愛情裏最美好的默契與尊重。聯想起《天龍八部》中阿朱悄悄讓喬峯殺了自己,卻沒想到她的犧牲成了喬峯一生的陰影,這樣的愛情徒留下活着的人無法彌補的自責。《那片星空那片海》寫在荊棘澆灌下,兩人一起陪伴走向終點,珍惜所有能在一起的時光,是多麼美好勇敢。

《那片星空那片海》用了一整本書,講了這個人魚與人的愛情童話,沈螺善良、普通、遇見屬於她的命運;男主神祕強大,卻有着最脆弱的缺陷。“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在這對男女主身上體現盡致。生命的無常讓他們在生死路上收穫了一份並未料到的愛情,這份愛情比吳居藍守護生命的靈珠還要珍貴,這份愛情比沈螺在人世間所有一切還要重要。是啊,當有一天你被另外一個人放在掌心,呵護周全讓你心安温暖 ,當有一天另一個人的喜怒哀樂讓你比自己的還要敏感,不就應該像沈螺吳居藍那樣,緊緊抓住愛惜嗎!

能在一篇言情小説中讀到純美夢幻的感覺,能把一個兒時的童話引渡成當代的愛情故事,能讓所有還相信愛情的人,在書中感動一份愛的意義,《那片星空那片海》做到了。“如果我的愛情是鮮花,我願意擁抱它的美麗芬芳;如果我的愛情是荊棘,我也會毫不猶豫地擁抱它的尖鋭疼痛。即使荊棘刺穿我的肌膚,刺進我的心臟,只要能距離他近一點、更近一點!” 書中散發出來的純美愛情觀,不正是愛情讓我們着迷欣賞的嗎!

“謝謝你出現在我的生命中”,已是他們彼此生命全部的感恩與幸福温暖。是的,若能在生命的平靜、悲傷或歡樂時,感念的,都是這句話,該是一種何等的幸福啊。又何必去在乎最後的不能執手老去呢!在有限的生命中,他們無限地愛惜過了,對生命,也是一種圓滿。

如同結局“有的人註定是恆星,即使遠離,甚至死亡,那光芒依舊留在你的星空中,照耀着你。”在所有過往的生命中,吳居藍和沈螺的愛情,彼此守護珍惜,已經超越了整個生命的侷限。在有限的生命中,去分享陪伴所有的美好,這也是永恆的意義和愛情最美好的紀念。

有限的生命裏,因為有你,寧靜温暖。

《不跪着教書》讀後感受心得1500字 篇10

蘇東坡是宋代文化孕育出來的曠世奇才,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蘇東坡傳》800字讀後感,歡迎大家閲讀,供您參考。

最早喜歡蘇東坡是因為他的詩文,看了林語堂著的《蘇東坡傳》後,為東坡完美的人格所傾倒,肅然起敬的同時又生愛慕之心,胸中湧動着一種激情,似奔騰洶湧的長江之水,繼而化作一股向前的力量,啟迪我的心靈,激勵我奮發向上,這就是東坡千古不變的精神魅力吧!

蘇東坡偉大的人品具有一個多才多藝的天才的深厚、廣博、詼諧,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爛漫的赤子之心。他完美的人格正源於他豁達樂觀的積極人生態度。

他有一顆仁愛的赤子之心,對妻子東坡柔情似水,“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纏綿悽婉,至死不渝的真情,讓人動容,“惟有淚千行”。他和子由更是手足情深,兩人在宦海中互相扶持,共同高歌,一曲《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道出了對弟弟的無盡思念,令所有寫月的詩篇頓時黯然。

不僅對家人,東坡對朋友對百姓也是至真至誠,仁愛有加,甚至對他的政敵都能以直抱怨。正如他自己所言“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這是何等的胸襟和大度!所以他的朋友遍天下,快樂一直陪伴他。

東坡一生沉浮宦海,飽經憂患的拂逆,卻仍保持天真淳樸,終生不渝。因為他生性倔強,又過於心直口快,加之才華過人,就得罪了許多奸佞小人,小人的齷齪就是見不得美好,誹謗誣陷永遠是他們的拿手好戲,於是東坡屢遭貶謫、流放,甚至逮捕入,獄險些喪命。面對所有磨難,他仍不憂不懼,泰然處之。因為他身上具有至大至剛的浩然正氣,所以無所畏懼。

在黃州,在嶺南,在海南島,不管環境多麼艱苦,他都能苦中作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在東坡種稻、植桑、種菜、養蠶,自給自足,勞苦之中亦自有其樂。“空皰煮寒菜,破灶燒濕葦”卻也怡然自得。“酒足飯飽,倚於几上,白雲左繞,清江右回,重門洞開,林巒岔入。”如此悠哉遊哉,比之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與灑脱,有過之而無不及。眼前皆美景,只因心中有豔陽!因此他得以實現從現實人生到藝術人生的轉化,使他的坎坷境遇化作充滿藝術審美情趣的人生,詩意的生活體現在他豐富多彩的文學藝術創作中。這就是蘇東坡,官身不由己,卻能隨遇而安,不怨天不由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寵辱不驚,去留無意。好一個東坡,是真英雄自灑脱,是真名士自風流!

東坡的瀟灑源於他心靈識見中儒釋道混合的人生觀。奉儒而不迂執,好道而不厭世,參禪而不虛妄,他入世而超世,超世而入世,樂天知命,執着人生。他高舉儒家的大旗積極入世,實踐着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美好願望。不管在朝廷在地方還是被流放,他始終憂國憂民,心繫百姓。疏浚鹽道、修建西湖、穩定谷價、救濟饑饉、建立醫院等等,“雖千萬人吾往矣”。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所以他深得百姓愛戴。

身處亂世,他是無畏的勇者,猶如政壇風暴中的海燕,是庸妄的官僚的仇敵,是保民抗暴的勇士。他挺身而鬥,譴責卑劣的政治手法,主張廣開言路,廢止青苗貸款法,他單槍匹馬向朝廷之腐敗無能進軍,無情抨擊官官相護的虐政,這是何等的膽識與氣魄!東坡無所畏懼,像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他的謀國之忠,他的至剛大勇怎能不讓人敬佩!

捧讀《蘇東坡傳》,心中湧動着萬頃波濤,無法釋懷,為東坡的情,也為他的才,這也正是林語堂想告訴我們的。

蘇東坡是宋代文化孕育出來的曠世奇才,上天為什麼會如此眷顧他,賦予他那麼多的才情,好生讓人豔羨。他是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天才,他的文章如行雲流水,行於所當行,止於不可不止;他的詩如天地奇觀,於境無所不收,於情無所不暢;他的詞如天風海雨逼人,指出向上一路。他揮動如椽之筆,如同兒戲,“春鳥秋蟲之聲”,信手拈來皆入詩文,都是真情的自然流露,所以讀來給人快樂,難怪宋神宗看他的文章舉箸不食,讚歎不已。

跨越千年,蘇東坡的詩文依舊熠熠生輝,歷久彌新。“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大氣磅礴;“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飄渺深遠;“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富於哲理;“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氣勢恢弘;“若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清秀飄逸;“一蓑煙雨任平生”豪放豁達······他的詩文精彩絕倫,千變萬化,絕不雷同,萬般風情他都能駕馭自如。讀他的詩文或熱血沸騰,或黯然神傷,或忍俊不禁,永遠都是一種藝術的享受。蘇東坡的胸中彷彿藴藏着浩蕩不絕的波濤,層巒疊嶂的峯巖,就如他自己所言“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

蘇東坡的年代已離我們遠去,可他的精神豈止影響千年。於我而言,他是談笑風生的長者,他是學識淵博的老師,他是愛開玩笑的朋友,他是一個大寫的人,永遠頂天立地!

《不跪着教書》讀後感受心得1500字 篇11

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感觸頗深,其中主要有兩點最深刻的感觸。

因為從我自身看來,我本身害怕抉擇或者説愛逃避抉擇,有點優柔寡斷,而且有太多生活中應該及時清除的瑣碎……所以書中有一句話讓我終日不得遺忘——“誰先放棄舊奶酪,誰就能得到新奶酪。”

放棄,是指在面臨矛盾時,敢於面對現實、分析利弊、冷靜思考,然後捨棄不利因素,選擇自己認定的目標,並且努力堅持下去。

因此,放棄首先應該是一種自信的體現,沒有自信的人是不可能坦然放棄的。他們總是患得患失,優柔寡斷,在自怨自艾中一次次錯失良機,使自己陷入惡性循環中不能自拔。而充滿自信的人,則堅信失敗為成功之母,哪怕成功並不能立刻到來,他們依然感到陽光就在不遠的前方。只要朝前看,努力不懈,最終會有回報的。哼哼從開始的猶豫不決到最後毅然邁出尋求新奶酪的第一步,就是一種不自信到自信的轉變。

是啊!一個人不能擁有世界上的所有東西,你選擇了一面,同時也就要忽視一方面。人的注意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選擇無處不在,既然無法躲避就去勇敢面對。學會取捨,學會放棄也是一門學問。

然後,放棄是來源於心智的指引,當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矛盾壓向我們時,幾乎沒有人不感受到恐慌,那麼是被壓的錯亂複雜,惶惶不可終日,還是一蹶不振,自暴自棄呢?擁有智慧的人,就該明白是該做出選擇的時候了——哪些該放棄,哪些該保留,權衡利弊,用心思考,透徹地比較每種選擇可能產生的結果,最終得出自己要堅持的結論。這個過程完全是靠心智,而非一時的頭腦發熱。每個人的內心都有巨大的潛力,當這個潛力通過智慧表現出來時,就請抓住它!哼哼自己的思考以及他和唧唧的對話,其實就是心智的探索。

接下去,放棄還意味着不斷的創新、不斷彌補、不斷完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在生活、學習、工作中總是充滿着許許多多的缺憾,當我們做出選擇的同時往往失去另外一些東西,比如享樂、金錢、地位、親情、友情、愛情、名望......這也就是我們放棄的東西。但是放棄並不是目的,放棄只是暫時的,放棄以後,要想方設法把它們尋找回來,而且要找回來更好的,當然可能會更加辛苦,就像哼哼,在迷宮裏,經過好多辛苦之後,終於又重新找回了奶酪。

敢於放棄,堅持你自己的選擇,併為之努力不懈,重新尋找生命的激情和亮點。

以上是我感觸的第一點,下面談談第二點:

因文章講的是兩個小矮人和小老鼠的故事。文章圍繞“奶酪”的獲得、擁有、失去、不同的人產生不同的態度,由此產生迥異的行動策略。是像嗅嗅和匆匆,迅速開始行動?還是像唧唧那樣看到變化會使事情變得更好,並能及時調節自己去適應變化。其實,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説生活和學習中有太多的變化,變化無時無處不在發生,無論我們是否害怕變革的到來。如果我們能儘快調整自己適應變化,我們完全可以做得更好。當我們面對變化時,會害怕,會感到無所適從,這很正常。只要我們能夠認真科學的對待畏懼,它甚至可以幫助我們避開真正的危險。我們無需拒絕變化,我們完全可以改變對變化的態度,在變化中享受變化,擁抱變化,迎接變化。從另一方面説“奶酪”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擁有的核心能力。我們該如何把握和擁有呢?作為一種換位思考,我們常常向往着孟郊“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輕狂和喜悦,卻難以體會“小樓昨夜又東風”的李煜的傷感情懷。作為這種對比,我們就需要把握今天,把握機會,學會細心保護和精心呵護,不要等手中的“奶酪”變酸、變壞,在無可奈何之中又驚羨別人的擁有。變化是永恆的,儘管還有嗅嗅一般的害怕變化而否認變化,怨天尤人的人在,但如唧唧一樣及時調整自己去適應變化的人越來越多了,這是時代和社會的發展所致。原有的“奶酪”總有一天會消耗,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卡耐基在“人性弱點”中説,不要為打碎的玻璃杯而傷心,我們也不要為記憶中的“奶酪”而嚮往。那隻會是“白頭宮女話玄宗”的無奈和一廂情願的神往。我們需要的是發現適合自己的道路,擺脱安逸,超越恐懼,伺機而動,尋找新的“奶酪”,生活並不會遵從某個人的意願,改變會隨時降臨,但積極的面對改變會讓你發現更好的“奶酪”,不管我們是否意識到,新的“奶酪”總是存在於某個地方。

《不跪着教書》讀後感受心得1500字 篇12

“生命是一團原子的化粧舞會”、“我們在宇宙裏的存在是個奇蹟”——《萬物簡史》

合上[美]比爾·布萊森的巨着《萬物簡史》,我不禁感歎生命的可貴、存在的美好。心中,無限欣賞、讚歎……這是一本為萬物寫史、為萬物立傳的書,作者用極其風趣幽默、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着現代科學發展:從宏觀的宇宙到微觀的粒子,再到幾乎難以解釋的生命及人類誕生和發展的奇蹟……

在生存空間上,從地球最深的海溝底部到最高的大山頂,已知生命的幾乎全部生存範圍只有28公里左右——與浩瀚的宇宙相比,微乎其微。對於包括人類在內的陸地生物而言,就更少了,上述空間有近99.5%以上,基本上——實際上是完全——對我們關上了大門。即使如此,地球對生命已經很和氣了,放眼看看宇宙其他地方,要麼是一團死寂,要麼是一團熱寂,總之,他們對生命並不那麼友好。所以説,在這個宇宙中,生命是一個奇蹟,它需要一連串差不多永無休止的好運。作為人類,我們更是雙倍的運氣。我們不僅有存在的恩典,而且還享有獨一無二的欣賞這種存在並使之更加美好的能力。

生命如此來之不易,值得我們好好珍惜。某國小生因為考試成績不好或是被老師責罵後自殺;某花季少女因感情受挫為情自殺;某中年海歸博士因工作不順,事業受挫而自殺;甚至還有人因為一點蠅頭小利殺人越貨,草菅人命,這些新聞屢上報端,讓人看了不免惋惜。他們不懂生命之可貴,不懂它是如何克服了重重困難才來到地球上,又怎樣熬過無數次滅絕的危險,才讓擁有智慧的我們出現在地球上,一遇到挫折和困難就自以為是世界末日,輕易放棄了希望和奮鬥動力,甚至想到輕生,更甚者去殺生。對於這些人,我多希望他們能看看路邊石縫間的小草,看看荒漠中的地衣,學習他們的堅韌,感受他們強烈的生存慾望,再看看生命進化的歷程、人類血染的歷史,就會明白人之為人的幸運。

生命是脆弱易逝的,需要我們努力扞衞。即使我們很幸運,但要確保一路走好,並且永無盡頭,僅有好運相伴是遠遠不夠的。如上所述,生命的家園——地球——美麗卻危險:無論是內部還是外部,甚至人類自己,都潛藏着比想象中多得多的危機。戰爭、瘟疫、地震、火……我們經歷過太多災難。今後,仍有無數生存難題需要面對——温室效應、宇宙射線、星際隕星、太陽耀斑……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我們需要為“生存”而努力,而勇敢,勇做生命的扞衞者。汶川大地震中,多少志願者為了拯救生命而奮不顧身;動車事件後,多少市民排着長隊無償鮮血;白求恩的故事我們到現在還銘記着;微博上,土耳其街頭的一隻流浪貓在長達2個小時的時間裏,一直竭力搶救着被汽車撞死的同伴的生命,甚至為其進行“心臟按壓”的視頻被瘋傳着……所有這一切,為的都是生命的存續。我們承載着“生”的希望與“存在”的美好,但這確實需要我們一起去扞衞、去努力。

生命短暫而燦爛,更要我們用心經營。如果把整個地球的歷史壓縮成一天,那麼出現第一批最簡單的單細胞生物是上午四點,但一直到午夜前1分17秒,人類才出現。按這個記錄,我們目前為止的全部歷史不過短短几十秒鐘,但即使是如此短暫的存在,人類也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優越的位置,成為了生命舞會中當之無愧的、最耀眼的明星。就單個人而言,我們的存在更是轉瞬即逝的一剎那,猶如煙花綻放,短暫而絢爛。每個人都願意用激情燃燒青春,點燃生命的火花,只求在這場神奇的舞台上,上演最炫目的一齣戲。

曾經看過一個報道,説的是一位着名企業家在瞭解到中國農村艾滋病兒童生存現狀後,毅然決然地放棄了自己蒸蒸日上的事業,轉而日以繼夜、馬不停蹄地將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關注農村艾滋病兒童的公益事業中。他反覆向主持人強調着一句話:“時間不等人,我們在和時間賽跑。”人生短短三萬多天的旅行,我希望自己也能像這位企業家一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關愛生命,傳遞愛的聲音,多為社會做貢獻。就當下而言,就是用好自己的青春,“莫惜金縷衣,惜取少年時,不待無花空折枝。”

一位朋友説,生完寶寶後,她見到護士抱到自己身邊的那個小生命,感覺無限神奇;楊瀾説,女人很偉大,因為女人孕育了生命——世間最最美好的存在。作為人類,我們確實有許多值得自豪的理由:我們不僅僅追求“生存”,更多地是追究“生活”,即靈動、活潑和快樂的存在;我們有計劃、有志向、有慾望地利用着生命賦予的整個令人陶醉的人生,去改變自己、改變世界。可以説,人的出現是生命最勇往直前、最雄心勃勃的壯舉。

看完《萬物簡史》,作為人類之一的我自覺十萬分地幸運——一切都那麼恰好,在茫茫的宇宙裏,在無邊無垠的時間長廊裏,不早不晚地趕上了這場生命的盛會;同時,我又特別、特別地感恩生命給予我的所有東西,知足、珍惜着現在擁有的一切;不論生活將給我帶來的是快樂還是悲傷,我都會用感激的心去擁抱它、感受它,努力過好當下,不悔此生——這,是生命的禮讚,是對生命最好的迴應。

《不跪着教書》讀後感受心得1500字 篇13

《大淖記事》是汪曾祺晚年的作品,寫的是他的家鄉高郵的風土人情。每當讀這篇小説的時候總是會聯想起其老師沈從文的《邊城》。同樣是描寫家鄉樸實的民風,同樣是清新空靈的語言,連故事的主人公也有一點點相似。只是,和《邊城》相比,《大淖記事》的情節更加淡化,就像是在靜靜的水中投入了一塊小小的石子,蕩起了幾圈漣漪,又迅速地平靜下來,融入大淖安寧和諧的生活之中。

有人物,有情節,的確是小説重要的元素——故事,但是在大淖這個足夠大的生活背景下,這樣的故事很容易就被湮沒了。因此,《大淖記事》這篇小説,讓讀者記憶深刻的不是主人公的愛情故事,而是獲得了一種心靈上的平靜。從這一點上來説,這篇小説收到的功效是與散文類似的。這就有悖於大多數小説的特徵,打破了傳統的小説和散文的界限。

首先,作者以繪製地圖一樣的熱忱詳細描述了大淖周邊的環境。大淖就像是地標一樣被定格在中央。北去是北鄉各村,東去可達鄰縣興化,而南面是一個廢氣的輪船公司。對地理的描述並沒有到此為止,接着又以輪船公司為軸介紹了西面的瓦房和東面的茅草房,以及南面的東大街。在文章開始的很長一段時間裏,感覺都像是一篇中規中矩的寫景散文。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很能感受到散文的細膩。一方面,作者細緻得唯恐有絲毫的遺漏,連雪白的粉牆上,黑漆大書的“雞鴨炕房”四個字也不放過。另一方面,把人的感官也充分地調動了起來,“紫紅色的蘆芽”、“灰綠色的蔞蒿”、“雪白的絲穗”、“沙沙作響”、“吆吆喝喝”、“騷尿”讓讀者在視覺、聽覺、嗅覺上都受到刺激,彷彿身臨其境。汪曾祺就像一位臨摹現實的畫家,非常忠實於原貌,多少讓我們感受到了一些散文寫實寫意的味道。

在建構故事方面,汪曾祺並不急於讓主人公登場,在敍述了足夠多的鄉土風貌後,才有了一個完整的人物形象——小錫匠十一子的亮相。故事開始了嗎?似乎不是。作者讓十一子露了一下臉就轉而着手寫與錫匠生活完全不同挑夫生活。看到第四節,文章過了一半,兩個主人公終於接上頭了,這才覺得有了故事。但是,如果想就此以看小説的心態,急急地期待情節的發展變化的話,就會再一次的失望。顯然,在《大淖記事》中,每一個主要人物的出場都不是直白的。在作者寫盡了錫匠如何打錫,日常如何消遣後,我們盼到了十一子;在瞭解了什麼是挑夫,見識了豪爽的女挑夫後,巧雲出現了;而認識劉號長前,作者也沒吝嗇筆墨講述他的保安隊。

漸漸的,讀者已經習慣於人物出場前,故事被有意無意的阻隔。這種阻隔當然是在為每一個人物的出場做鋪墊,但是感覺作者的意圖並不僅限於此,他是在介紹他的鄉親們和鄉親們的生活,把故鄉的方方面面都展現在讀者眼前,這是一幅有聲有色的鄉村全景圖,是作者熟悉的,感到親近的,清晰印在大腦中的。這種阻隔也模糊了小説和散文的界限,沒有了小説那種情節與情節的連貫,我們隨時可以沉浸在風土人情的描述中,將故事遠遠拋在腦後。如果硬要給故事找一個高潮的話,應該是十一子被打這一段。但是就在讀者的情緒剛剛緊張起來,並沒有到達頂峯的時候,作者又使我們放鬆下來,似乎不願意打破整篇文章追求的平靜。有意思的是,在《大淖記事》中,和祥寫故鄉的物故鄉的人相比,汪曾祺是惜墨如金地勾勒出了整個故事,而多使用短句和對話是推動情節發展的主要手段。這樣的阻隔和寫作側重點的不同,達到了情節淡化的效果。

《大淖記事》沒有驚心動魄,雖有波折也絕不是跌宕起伏。文章的基調始終是平和的,再大的事都有平靜的時候,總之,生活在繼續。汪曾祺的家鄉的確是個很與眾不同的地方,首先,沒有多數鄉村的保守,相反它在很多問題上是讓人驚異的開放。這裏的女人沒有“三從四德”的束縛,可以做男人的工作,她們生活得很隨意很自由,正是在這個並不富裕的鄉村有着很多地方無法實現的男女平等。

其次,這裏人人憑本事吃飯,幾乎從來沒有為生活擔憂過,就算是巧雲這樣柔弱的女子也能靠勞動養活兩個大男人。大淖的人沒有生活的重擔,也沒有過多的慾望,他們是一羣為了生活而生活的積極又簡單的人。在這裏,時間幾乎是靜止的。最後,是大淖淳樸的民風。人們不愛嚼舌頭,也不背地裏説長道短。當十一子受傷後,大家紛紛殺雞湊錢,全都是真心實意的熱情。所以,大淖本來就不是一個容易發生大事件的地方,當然也不會是小説理想的取材地,因為這裏太閒適,太寬容,太和諧,只適合淡淡地品味。

把《大淖記事》當做小説來讀是會失望的。或許汪曾祺沒想讓我們記住十一子和巧雲,只是在向我們描繪他的家鄉,讓我們記住一個風光獨特的地方,一羣熱情純樸的鄉親。

《不跪着教書》讀後感受心得1500字 篇14

李嘉誠,一個商界奇才,萬人偶像的名字。

你也許知道他身家不計,叱吒風雲,那麼,可想了解他成長的歷程,是崎嶇還是平坦?你或許聽説他眼光獨到,運籌帷幄,但是,未嘗熟悉他投資的風格,是果斷還是穩重?

隨手翻開那本置之高閣多年,略帶微黃的書。撲鼻而來的鹹腥味的海風立刻將你捲入那個撲朔迷離的海港……

時間逆流到那個陰森冰冷的夜晚,肅殺的風如同破籠的猛獸,兇殘地張開血盆大口,吞噬整個世界。

“ 阿爸,” 少年撕心裂肺的哭嚎震撼狂風驟雨的冬夜。他那學識淵博、憂國憂民、心力交瘁的父親,因無錢負擔昂貴的醫療費而在貧病交加中不幸逝世。這位如花般的少年第一次,第一次血腥地嚐到了心如刀絞的滋味。窮!多麼痛苦、絕望、侮辱的字眼,簡直就是世界上,社會中最殘酷、最現實、最苛刻的法律。不!少年發自肺腑的吶喊,“ 我不要窮,不要,永遠不要!” 這是一個經受磨難的靈魂的覺醒與掙扎,一個卓越超羣的人生的崛起和動力。

香港,以猙獰的面目,虎視眈眈地注視這個乳臭未乾的少年。

少年,以罕見的沉着,冷靜地默默宣佈:

“ 香港,我—— 來—— 了!”

同眾多初次涉水者一樣,在這個殘酷得“ 連骨頭渣都不剩下” 的商業社會,李嘉誠也受到很多不公平的待遇。唯一不同的是,這個倔強而自立的少年從來不對任何人提及,他只是默默忍受着一切,不斷告訴自己,“ 這就是生活。”

李嘉誠17 歲從事推銷工作,勤奮與創新使他在平凡中獨顯。別人工作8 小時,按時上下班,他卻終日以步當車奔走於大街小巷。他不僅忍受了長時間跑動帶來的腰痠背痛,還擠出時間,不忘自修,他的年銷售成績是第二名的7 倍之多。

李嘉誠,就像一塊天然的優質鐵礦石,在社會的大熔爐裏,痛楚地磨礪,同時繼續着量變到質變的力量。

1950 年香港的一個夏夜。幾個躊躇滿志的年青人正在討論着他們的夢想,人生。在一雙透着英氣的眼睛裏,“ 長江塑膠廠” 展現雛形。開辦之初,李嘉誠常常身兼數職,廠長、採購、推銷員、技術工,他忙裏忙外,不辭辛勞。但是,僅憑這些遠不足以在變幻莫測的商戰中倖存下來。由於資金不足,設備簡陋,次品現象愈發嚴重,視質量為生命的李嘉誠接受索賠,但代價無疑是慘重的,這使他瀕臨破產。面對催還貸款的銀行職員,威逼要債的原料商,連打帶鬧的顧客,尋死覓活的工人,李嘉誠似乎感到萬念俱灰,前途渺茫。

一如所有苦心志、勞筋骨的仁人志士面對的那樣,這是一段難以忍受卻必須忍受的日子,而李嘉誠所有的淚水只能抖顫着流向心靈深處。

活!堅持!再努力!李嘉誠重新拿起紙筆,開始研究新的發展方案。他敏鋭地嗅到,和平年代,人們對精神需求和審美需要下潛藏的商機—— 塑料花的黃金時代即將來臨!1957 年,李嘉誠親自赴意大利學習相關技術,回港後,馬不停蹄地組織市場調查、產品研發、規模生產。漸漸地,李嘉誠和他的“ 長江塑膠廠” 被人們所熟知。

李嘉誠如同他的注塑機,日夜不停地工作,那充血的、深凹下去的眼睛,射出愈來愈從滿希望的堅毅光芒。

李嘉誠面對紛至沓來的訂單,卻由於資金問題,無法擴大規模再生產。恰逢此時,一位急需大量塑膠花的外商找到他,但取得訂單的條件是有殷實的企業為他擔保。李嘉誠深知自己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第二日,兩人再次會面時,李嘉誠依然沒有找到提供資金的擔保人。但是,當他從手提包裏拿出8 種連夜趕製的新穎別緻的塑料花,並誠懇表示自己的難處和取得這次機會的決心時,精明的外商被眼前這位消瘦的年輕人的執着所感染,決定了合作,還提前交付貨款,彌補長江在生產期間的資金不足。從此,李嘉誠在香港塑膠界站穩了腳跟,以石破天驚的力量,走向光明。

這為後來李嘉誠“ 轉軌” 土地,實現“ 長江” 港、美、加上市做好鋪墊,是他大快朵頤地投資地產的強大後方。

一個人的成功取決於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假設沒有兒時那段特殊的經歷,李嘉誠最初的夢想是成為一個飽讀詩書,學富五車的人;倘若沒有“ 單飛” 創業,李嘉誠也許會是一家企業舉足輕重的人物,也許會在謀次經濟大蕭條中下崗;如果沒有在如日中天時發現危機,李嘉誠也許會在塑料花上“ 吊死” ,重蹈破產的覆轍。當然,歷史不容假設,人的命運還受控於一個更重要的因素—— 自己。因為他是李嘉誠,所以決不滿足於一個“ 高級打工仔” ,他嚮往屬於自己的廣闊天空,堅信有價值證明價值!

《不跪着教書》讀後感受心得1500字 篇15

責任來自於對集體的珍惜和對工作的熱愛,只有愛上自己工作的員工,才能在工作中勇於承擔屬於自己的那份責任。心中常存責任感,才能發揮出自己最大的效率,進而負有激情去工作並能夠感染別人的情緒,使事情向良好的方向發展。

無論你從事的是什麼樣的職業,只要你能認真地、勇敢地擔負起責任,你所做的就是有價值的,你就會獲得別人的尊重和敬意。因此責任就是對自己所負使命的忠誠和信守,責任就是出色完成自己的工作。

工作和責任是密不可分的,在工作中表現優秀的人往往都有強烈責任感的人,在市場中生存比較好的企業也往往是哪些有責任感的企業,工作就意味着責任,責任意識會讓我們表現得更加卓越。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在肩負着責任,不光是對家庭、對朋友,更重要是對工作。工作是我們生存下去得使命,是我們生活中重要得主題。對工作不負責任,那也就意味着你對你的家庭和親人同樣是不負責任的。 在工作中,有許多人習慣於去尋找各種各樣的藉口,來為自己沒有能按時完成任務來開脱。實際上,尋找藉口是丟掉責任的典型做法,就是將應該承擔的責任轉嫁給社會或他人。而一旦我們有了尋找藉口的習慣,那麼我們的責任心也將隨着藉口煙消雲散。

只有愛上自己的工作的才能忠誠於自己的工作,忠誠是職場中最值得重視的美德,只有所有的員工對公司忠誠,才能發揮出團隊的力量,才能凝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推動

企業走向成功。不論一個人的能力有多強,他如果不誠實,人品不好,那也是萬萬不行的。嚴守公司的祕密,是身為員工的基本行為準則,是事業的需要。機密關係到公司的祕密,關係到上司的聲譽與威望。身為員工一定要牢記禍從口出的道理,對保密做到守口如瓶。因此,嚴守公司祕密,是身為員工取信上司的重要一環。

當一個人失掉忠誠時,連同一起失掉的還有尊嚴、誠信,榮以及個人真正的前途。作為一名員工,應該時刻牢記自己的角色,你要為公司爭取利益,而不是為自己。只有公司發達,你才會跟着發達,千萬不能越位。

在誘惑頗多的今天,人很容易背叛自己的忠誠而出賣別人或公司,而能夠守護忠誠的就顯得更加可貴。堅持自己的忠誠,需要鑑別力也需要抵抗誘惑的能力,並能經得起考驗。

當你忠誠於你所在的企業時,你所得到的不僅僅是企業對你更大的信任,還會有更多的收益。對事業、公司的忠誠一旦養成,就會積累成職業責任感和職業道德。而這些是任何一個公司任何一個老闆都最需要的。你擁有了這些品質,無論你到什麼地方都會獲得老闆的看重,所以你就永遠也不會失業。忠誠公司,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忠誠自己的事業,就是以不同的方式為事業做出貢獻。

愛上自己的工作,不但要有責任心和忠誠,更要充滿激情的去工作。激情是一種趨力,它讓我們產生強烈的感覺和高昂的情緒,保持高度的自覺,並把全身的每一個細胞都調動起來,完成我們內心渴望的工作。激情可以成為成功的動力,也可以創造出和諧的人際關係。當激情被激發出來,從一個人身上傳遞到另一個人身上;當一個團隊擁有了某種熱忱,它便會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一切艱苦困難,在這種力量面前,都會迎刃而解。因此,激情在成就自我的同時,也成就了大家。

作為公司一名銷售人員,結合部門現狀,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增強工作責任心,按時反饋月度材料。加強工作的自查、互查以及領導審核,提高各類反饋分析材料的質量。

(二)加強企業文化的建設,培養員工海螺忠誠度。在業務操作以及市場拓展中,要完善售後服務,不斷提升銷售服務水平,提高客户忠誠度以及滿意度。

(三)增強保密意識,嚴守公司機密。尤其要做好公司產品銷售價格調整、銷售策略等內部信息的保密工作。

(四)充滿激情的工作,營造團結向上的氛圍。生活工作中,應注重銷售團隊建設,努力打造生機勃勃、鬥志昂揚的人和團隊。

(五)不斷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提高自身技能,適應公司發展的需要。

《不跪着教書》讀後感受心得1500字 篇16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的兒童識字課本,是中國傳統的兒童啟蒙讀物,成書大約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三字經》一經問世,即廣為流傳,實際上成為全國通用的兒童教材,在和《百家姓》、《千字文》合稱的“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經》被尊稱為“經”。三字經植根於傳統文化,以中國歷史為素材,講述了學習和教育的重要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經把《三字經》列入了《世界兒童道德叢書》,那都説明《三字經》的文化地位是何等重要。

《三字經》採用敍事和論理並舉的方法,運用大量的歷史典故,藴涵了我國古代人倫道德的許多精華,是一本學習中華文化不可多得的書。這本讀物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內容包含了教育、歷史、天文、地物、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傳説,廣泛深動而又言簡賅。

《三字經》的內容分為六個部份,每一部份有一箇中心。

從“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講述的是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後天教育及時,方法正確,可以使兒童成為有用之材;從“為人子,方少時”至“首孝悌,次見聞”強調兒童要懂禮儀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並舉了黃香和孔融的例子;從“知某數,識某文”到“此十義,人所同”介紹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識,有數字、三才、三光、三綱、四時、四方、五行、五常、六穀、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義,方方面面,一應俱全,而且簡單明瞭;從“凡訓蒙,須講究”到“文中子,及老莊”介紹中國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兒童讀書的程序,這部份列舉的書籍有四書、六經、三易、四詩、三傳、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諸子的著作;從“經子通,讀諸史”到“通古今,若親目”講述的是從三皇至清代的朝代變革,一部中國史的基本面貌盡在其中;從“口而誦,心而維”至“戒之哉,宜勉力”強調學習要勤奮刻苦、孜孜不倦,只有從小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長大才能有所作為,“上致君,下澤民”。

《三字經》中還例舉了許多意義匪淺的故事,如孟母三遷、孟母斷機、五子登科、黃香温席、孔融讓梨等,其中蘇洵二十七方才學習的故事讓我受到一些啟發,説的是北宋著名散文家蘇洵在妻子程氏的勸告下,27歲才開始發奮讀書,經過十多年的閉門苦讀,學業大進。嘉祐元年,攜子蘇軾、蘇轍到汴京,以22篇文章謁見歐陽修,受其賞識,由此名聲大振。後人因其二子蘇軾、蘇轍均以文學聞名,故稱他為“老蘇”,將他們父子三人合稱為“三蘇”,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蘇洵為文見解精闢,語言鋒利,縱橫捭闔,很有戰國縱橫家的風度。著有《嘉祐集》十五卷。蘇洵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是現代的我們所缺乏的,由此我們更應向他學習,活到老,學到老,不被任何困難所屈服。

再如孟母教子的一些故事,“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幼年因住在墓地附近,學了許多喪家哭泣的言語動作。孟母就把家遷到鬧市,孟子便整天模仿商人吆喝着做買賣。孟母又把家遷到了學堂旁,孟子終於學到了禮儀和文化知識。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有了良好的環境,自身努力也很重要。孟子正是因為受到了母親的教育,從此以後,專心致志一心向學,後來成為了一代亞聖,成為中國儒家思想的代表性人物。這是父母對我們的良苦用心,為了我們的健康成長及以後能成為有用的人,父母為我們不辭勞苦地奔波卻沒絲毫怨言,所以懂事後的我們更該為父母着想,孝敬父母,努力學習,讓父母過上好日子。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歷史文明送給每個中國人的遺產。它短小的篇幅,藴含着許多深刻的道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它深深地吸引我,這不止是它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三字一句,兩字一韻,不禁使人讀起來琅琅上口。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確是一個人人生路上的良師諍友。不論是在道德、歷史、地理……文化上內外都會受益非淺。雖然,在這本書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這些不足之處,不正是要我們這些現代化開放意識的中國人去改變、探索嗎?每看一篇,我都會被陶醉在經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讀了《三字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進一步加深了,而最大的收穫是提高自我的修養,弘揚正氣,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三字經》,深遠而持久地影響着每個中華兒女,中華民族的美德鑄造了它,讓我們繼承這些美德,發揚它!

《不跪着教書》讀後感受心得1500字 篇17

説起南懷瑾的這部《論語別裁》,在大學時候,就有一位老師向我們推薦過,當時讀過一些,覺得這位老先生很是博學,個人的經歷也很豐富,所以解讀起《論語》也是非常地深入淺出、引人入勝。但是,後來也聽説一些大學教授説,南懷瑾實在稱不上是什麼“國學大師”,他所解讀的東西也有誤讀誤解的地方。以我個人淺薄的學識,實在難以對此進行甄別,只是覺得,凡是有道理、有啟示,切中現代人問題的言辭,總是要注重吸收其合理的地方,至於那些不明白的、不喜歡的,那就隨它去吧。

翻讀這本《論語別裁》,到處都能看到日常生活中常常會引用的成語、警句,這本孔子的語錄對中國人的思想、行為的影響真是巨大,不過可惜的是,中國人熱衷於説一套、做一套。記得某位清朝時期來中國的傳教士説過,中國的官僚階層總是把孔孟之道、仁義道德放在嘴上,但是實際上,他們是極其狡詐的一羣人。這其實也不能算中國人的特色吧,從人性的角度而言,“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新約 羅馬書》)。

説到這裏,想起《論語別裁》中解讀“述而”的一段文字,原文是“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南懷瑾寫道:“我們都犯了這個毛病,有時候:‘唉!這個社會沒得搞的。’言外之意,我自己是了不起,而這個社會是混蛋。這也是‘長慼慼’的一種心理病。心裏憂愁、煩悶、痛苦。”這句解讀可真是説到我自己心裏去了。哪個時代、哪個社會,都是一堆問題的集合體,與其埋怨,不如做點實際的事情,去改變周邊的小環境。就像有人説的,中國不好,在於我自身的問題,一切要從自己改起,這才是正確的態度。

原文中接下去的這句話,對我而言更是心有慼慼焉。這句講的是孔子的個人風範:“子温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我深深感覺,自己應當效法孔子之風,在工作中、在生活中,努力做到這三個方面。第一,温而厲。我個人性格是非常温和的,但經常也會遇到人善被人欺的情況,毫無一個“厲”字可言。我想君子為人,應當自信、自尊、自強,決不可温而無骨,軟趴趴的,必須堅強起來、堅定起來,有所持守。第二,威而不猛。我是既不威,更談不上猛,今後如果性格上能夠堅強起來,在“威”、“猛”之間做到平衡是必要的。第三,恭而安。我個人是恭敬有餘,而安詳自如則不夠,在領導面前內心緊張、唯唯諾諾,缺乏活潑、安和的氣質,這也是我要努力去操練的。

那麼這些君子之風如何養成?個人性情如何操練呢?我覺得,還是要從實踐中去鍛鍊,去成長。雖然説年近三十,品性也趨向穩定,但是,人永遠不能放棄改變的可能,孔子説“後生可畏„„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人生苦短,再不改變、再不成長,恐怕就晚了!

《不跪着教書》讀後感受心得1500字 篇18

寒假裏,我讀了曹文軒純美小説系列其中一本紅瓦黑瓦,看了這本書以後我感觸很深。這本小説是以麻油地為背景,從一箇中學生的視角詩意的描寫了往昔鄉村生活的淳厚風情,細膩地記錄了少男少女由少不經事而逐漸明白人生的成長曆程。整本書情節起落跌宕、震撼人心,關懷與情意盪漾在字裏行間。

紅瓦黑瓦這本書主要內容講了:在麻油地小鎮後面的一片田野上,有着三幢紅瓦房和三幢黑瓦房,紅瓦房為國中部,黑瓦房為高中部。主人公林冰被父親送進了麻油地中學,從此在紅瓦房的生活開始了。林冰、馬水清、謝百三、劉漢林幾個少男,陶卉、丁玫、夏蓮香幾個少女在紅瓦房的坎坷生活開始了。

在一個宿舍裏,幾個少男遇到了同一個敵人——喬桉。因為牀鋪,他們成為了敵人,喬桉換了一個宿舍。但在日後的日子裏,幾個少男被喬桉受盡折磨,因為喬桉是班主任昭其平指定了的本班負責人,喬桉想當班長,可在競選班長失敗後,喬桉更仇恨馬水清和林冰了。在學校的秋忙假裏,林冰和馬水清一起回到馬水清的家,馬水清家的院子裏有兩棵柿子樹,那是馬水清的母親種下的。回校那天,馬水清的爺爺在河邊望着他們倆遠去。過了一段日子,由邵其平帶隊有十幾個人,開始了大串聯。在大串聯中,林冰和陶卉和隊伍走散了。林冰一直喜歡着陶卉,所以林冰和陶卉説話時總會臉紅。過了好幾天,終於找到了隊伍,走進隊伍,林冰發現丁玫不見了,原來她是跟着王維一去北京了,馬水清喜歡丁玫,所以馬水清不吭聲,過了半個月,大串聯結束了。夏蓮香喜歡藍花,她還喜歡楊文富,這一點讓人不太想得通。劉漢林喜歡夏蓮香,所以他很在意夏蓮香與楊文富的關係。可經過喬桉一批判楊文富的日記後的一大串事情,夏蓮香就開始慢慢討厭楊文富了。後來,林冰當了文藝宣傳隊的樂隊隊長,文藝宣傳隊中也有陶卉。但在這時候,趙一亮深深地映進林冰的記憶牆上。林冰再一次來到吳莊,那時,柿子樹正掛着一樹青果。舒敏,一位國小教師,搬到了馬水清家的西廂房。離走出紅瓦房的時間不多了,是否能上黑瓦房,這還是一個謎。很快,他們畢業了。在過了一個月後,錄取名單已張榜在麻油地中學辦公室外面的大牆上。在紅榜上沒有找到林冰的名字,也沒有劉漢林的名字,他們倆垂頭喪氣的。後來,有人通知林冰去上高中,那人説:“杜長明下台了,湯莊的那個湯文哺奪了權,將錄取的名單重新審核了一遍,刷下去幾個,又補上來幾個。”邵其平去教國中部,新來了個艾雯。過了很長的一段時間,林冰和喬桉展開了墳場血戰之後,林冰對陶卉似乎變得不太注意了。紅瓦黑瓦這本書快結束了。最後就是:馬水清的爺爺奶奶都過世了,馬水清決定去當兵。

這一本紅瓦黑瓦給我的啟示是: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坎坷的地方,有感情、友誼、親情都伴隨着我們人生的成長曆程,我應該克服坎坷的地方,逐漸明白人生的成長旅程。

《不跪着教書》讀後感受心得1500字 篇19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這是一段真摯的情感。富豪朗和流浪漢丹佛之間的一切吸引了我,看了第一頁就停不下來,最後我用一天時間讀完了這本二十萬的書。

為了表達對妻子黛比的愛,朗在每個星期二和妻子一起去福利院為遊民服務。黛比用微笑、用真誠,逐漸化解遊民的敵意,換來遊民的尊重。而朗也由原來的“被迫”轉為自願,在與遊民的接觸交流中,朗不僅發現了遊民的另一面也發現了自己的另一面。比如他認為自己是一個高尚有愛心的成功人士:一個富豪每週雷打不動地為流浪漢服務,不圖名,不圖利, 難道不高尚嗎?可是看似充滿敵意,不懂感恩的“黑鬼”丹佛卻似三年如一日,照顧另一個癱瘓在牀的,85歲的“老黑鬼”,他的牀單總有尿的痕跡,他的房間充滿惡臭,而且“老黑鬼”總是罵罵咧咧,永遠不會有説一句感謝的話。而這“老黑鬼”和丹佛非親非故,丹佛做這一切,別人也並不知道。直到朗和丹佛真正瞭解彼此,他們成了朋友,永遠的朋友。

比起黛比、比起朗、比起丹佛、比起貝蒂……我便覺得自己的渺小。

我父親某些方面像極了丹佛,自私、狹隘、不懂感恩;常年酗酒、不愛惜自己的身體、沒有責任感。跟他相處了幾十年,我痛很他、討厭他,恨不得早日拜託他。可是為了盡我作為他唯一的孩子的責任,在他年老時我不得不叫他和我住在一起。我也曾和黛比一樣,希望父親過上正常人的生活,幫他戒酒,週末帶他去公園,帶他去醫院檢查身體,告訴他保重自己的身體,別辜負美好的晚年生活。可是父親卻屢教不改,時不時和我鬧彆扭。為此我和父親吵過、罵過、哭過、甚至幾次找過心理諮詢師。後來我便漸漸放棄,任其自生自滅。

可是黛比她們卻從不放棄,甚至想出更多的花樣去溝通去融入,甚至是素不相識的流浪漢。

感謝孩子,是她推薦的這本書。讓我接受了一次心靈的洗禮,也讓我相信,堅持就有奇蹟。我會見證父親發生奇蹟的那一天。

《世界上的另一個你》讀後感

讀完這本書,我相信世界上有另一個你,他躲在一個你看不見、摸不着、想不到的遠方,上帝會託夢給你,會授意給你,但需要你千辛萬苦,不辭辛勞地去尋找,你們前世有未了的緣分,要在本世續寫。不然的話,一個瘦弱的白人女士如何有那麼大的力量用無條件的愛改變了一個高大的黑人流浪漢,而流浪漢最終改變了整個城市?

一個從小生活在黑暗中的黑人,一個只知道在棉花田裏給“主子”撿棉花的奴隸,因為受不了一年到頭的勞作後仍然一無所有,從此跳上一輛遠去的列車到一座陌生的城市當了一名流浪漢。為了生存,他犯過法,待過安哥拉監獄,多年無家可歸,是黛比小姐一次又一次愛的召喚,一次又一次真誠的付出最終使他放下了自我保護,而接受了她,接受了她的先生。最終他們成了最好的朋友,彼此交換的是真情,是信任,是無以回報的愛!

在黛比小姐愛的感召下,丹佛真心照顧一個年長於自己的流浪漢三年,卻一直被他罵做“黑鬼”,因為他的內心是封閉的,這種封閉緣於本能的自我保護。“我憑什麼相信你?你憑什麼對我好?你到底圖什麼?” 三年的真心真情終於感化了一個內心已經石化的人。因為沒有人是真正鐵石心腸,人都有向上向善向美的本性,只看你的耐心夠不夠,你的愛真不真!

我想到了這些年來我對學生的教育,一次、兩次、三次對學生的説服或談心教育不起作用的時候就急躁,就放棄,認為學生無可救藥,從此不再找他,不再關注他。在黛比小姐面前,在丹佛面前,我對學生虛偽的愛一覽無遺,我的愛並不是發自內心,而是帶有某種目的,因為他搗亂了課堂,影響了心情,影響了班級成績。刨除這些自私因素,我還會對學生好嗎?我還會找學生談心嗎?我還會給他們補課嗎?我不敢説,因為越是往下想我越是覺得汗顏。既然知道世上並沒有真正的鐵石心腸的人,每個人都有向上,向善,向美的本性,為什麼不為了孩子的快樂和幸福而去教育孩子,繼而使他們的成績也有進一步的提高?

我深深地反思!改變自己從想法開始,從小事開始,從細節開始,從今天開始。

標籤: 讀後感 教書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ypzlw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