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傅雷家書心得優秀文章(精選8篇)

傅雷家書心得優秀文章(精選8篇)

傅雷家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選編了《傅雷家書》兩則,在這兩則信中,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兒子的愛。

傅雷家書心得優秀文章(精選8篇)

第一封家書寫作的時間是當兒子精神消沉的時候,第二封家書寫作的時間是當兒子欣喜成功的時候。這兩封家書從兩個方面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那一份動人的舐犢之情。傅雷和傅聰兩父子不僅是生活中的朋友,而且是藝術上的知音。傅雷以自己深厚的學養、真摯的父愛,傾聽着萬里之外兒子的每一次心跳,預想着兒子前進道路上可能出現的各種困難,傳頌着自己的惦念和祖國的聲音。《博雷家書》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現代中國影響最大的家訓。傅雷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把自己人生的智慧,生活的經驗,藝術的感悟,毫無保留地貢獻出來。

“我們並沒為你前信感到什麼煩惱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還對你預告,這種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後還是會有的。”這真是知子莫如父,傅雷似乎早就預料到兒子的這種情緒了。緊接着又説“我是過來人,決不至於大驚小怪。你也不必為此擔心,更不必硬壓在肚裏不告訴我們。心中的苦悶不在家信中發泄,又哪裏去發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訴苦向誰訴呢?我們不來安慰你,又該誰來安慰你呢?”安慰兒子,向父母訴苦是人之常情,遭遇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課,誰也難免的。作為父親不能教條主義地説,這不能,那不能,連用了幾個形象的比喻,告誡兒子,不要過分悲傷、消沉。如“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這就是朋友式的父親,對兒子的愛,比山還高大,比海還寬闊。還用了克利斯朵夫的經歷鼓勵兒子正視現實和挫折,勇敢地戰勝它。從而教育兒子要學會堅強,這才是生活的強者。

傅雷家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2

這絕不是普通的家書,它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

人的自愛其子,也是一種自然規律。人的生命總是有侷限的,而人的事業卻永遠無盡頭。通過親生的兒女,延續自己的生命,也延續與發展一個人為社會,為祖國,為人類所能盡的力量。因此,培育兒女也正是對社會,對祖國,對人類世界應該的盡的一項神聖的義務與責任。我們看傅雷怎樣培育他的孩子,從家書中顯而易見。他在給兒子傅聰的信裏,這樣説:“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不論在做人方面還是其他各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誼,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家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3

如何做人是傅雷教育兒女的重中之重,他將為人視為從藝的基礎。家書的字裏行間透露出傅雷的諄諄教導:“人人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與偏向不能受道德的約束,又怎麼能夠實現我們教育你的信條:‘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Human(人),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成為--家--家以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家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

“真誠是第一把藝術的鑰匙,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真誠的‘不懂’比不真誠的‘懂’,還叫人好受些。最討厭的莫如自以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誠,才會有虛心,有了虛心,才肯丟開自己去理解別人,也才能放下虛偽的自尊心去理解自己。”傅雷反對不懂裝懂的自欺心理,崇尚“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虛心求學態度。有一次談及傅聰與傑老師時,他給兒子寫道,“你能繼續跟傑老師上課,我很贊成,千萬不要駝子摔交,兩頭不着。有個博學的老師指點,總比自己摸索好,儘管他有些見解與你不同。但你還年輕,的接觸真是太有限了,樂理與曲體的知識又幾乎等於零,更需要虛心一些,多聽聽年長的,尤其是一個scholarship很高的人的意見。”傅雷在兒子的一次成功演奏之後讚賞道:“我更高興更安慰的是:多少過分的諛詞與誇獎,都沒有使你喪失自知之明,眾人的掌聲,擁抱,名流的讚美,都沒有減少你對藝術的謙卑!”他希望兒子謙虛謹慎,積極奮進,不怕挫折,不怕失敗,不怕打擊,他説:“只要你能堅強,我就一輩子放了心!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們掌握之內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賦,但只要堅強,就不怕失敗,不怕挫折,不怕打擊——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術上的還是學習上的——打擊;從此以後你可以孤軍奮鬥了。”在談及失敗與錯誤時,他説:“得失成敗儘量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人一輩子都在高潮與低潮之間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我們只求心理相當平衡,不至於受傷而已。”“一個人惟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終不至於被回憶侵蝕。”反窺現實,我們不禁感歎,傅雷精神影響深遠,倘若現今的我們,尤其是年輕一代能真真領悟傅雷精神,更上一層樓的和諧就指日可待了!

傅雷家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4

《傅雷家書》編入傅雷夫婦寫給兩個兒子的180多封家書,它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它不僅僅僅是家書,更是傅雷對遠在萬里之外的兒子的教育的文字篇本,其中最長的家書達七千多字。這該是有多深沉的愛,才能一封書信長達7000多字阿!傅雷先生一生以嚴謹著稱,但在家書中完全顛覆了往日那個冷峻嚴肅的傅雷,而向我們展現了一個慈父的形象。

1955年,當兒子取得巨大的成功,被掌聲和鮮花包圍時,傅雷寫了一封信告誡兒子要懂得控制情緒。他以“過來人”回首“過來事”的情緒激勵兒子要時刻持續謙卑,不懼怕孤獨,要勇於攀登藝術的止境,同時他借兒子成功之機給予他更多,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持續一顆純潔的“赤子之心”,指出一個成熟的人的心理應當是冷靜而超然的。

此外,傅雷在家書中一向傳達出這樣一個信念——堅強。傅雷對孩子説:“只要你能堅強,我就放心了!”可見堅強對人生的重要好處。堅強有兩個方面的體現:一是不怕挫折;二是永久持續謙卑之心,也就是勝不驕,敗不餒,這也是我們能夠學到的。

傅雷作為一個成功的文學翻譯家,對於孩子的教育自然是不同尋常的。但孩子從小就不在父母身邊,於是用信傳達愛意的接力開始了。傅雷在每封家書中都不寫白字,這是很重要的。這一點傅雷做的不錯,這既是他多年來養成的習慣,也是教育遠在萬里之外的兒子做事要認真的一個極好的機會。此外,傅雷還在信中教兒子識更多的外文,甚至整篇都用法文或英文書寫而成。

另外從《傅雷家書》中你還會發現傅雷是個做事雷厲風行的人,例如有的信就十分短小,簡要地説明用意就好了。傅雷治學嚴謹在他的絕筆中也能夠看出,事物的清單為完成的事一項一項的,一點也不凌亂,一點也不像出自面臨死亡的人的手筆。從他的絕筆信中,我們還能夠看出他不僅僅治學嚴謹,而且富有職責心和強烈的愛國和愛子之情。即使他的晚年受着政治鬥爭的迫害,他也絕不會怨恨祖國,而是一如既往的教導兒子要熱愛祖國,熱愛中國文化,他一輩子都堅定的堅持着自己的信仰,他雖死猶生。

傅雷這種處事態度影響了兒子一生,為傅聰走向未來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傅雷所寫的這些書信也就是十分重要的,給傅聰上了一堂人生課,讓他明白如何在這個世界上立足。

傅雷還很重視“因材施教”,他對兒子從不苛刻。而且他對傅聰的音樂事業十分的重視,對傅聰事業的點點滴滴都十分的在乎,這讓傅聰十分的感動。

傅雷能夠説是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傑出的代表,他的對子女那深厚的愛使得他的兒子成長為極其優秀的人。其實,我們身邊的父親也跟傅雷一樣的偉大。我的父親也是經常為我們的生計,為了我們的學習,為了我們能上一個好的校園,為了我們能擁有好的成績,使得自己的頭髮都白了,費盡了心血,這是真正的偉大,這才是真正的父親!

《傅雷家書》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書,同時也就應是作子女的瞭解父母的一本好書。子女能夠透過這本書瞭解自己的父母,父母能夠透過這本書瞭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寫的每字每句已經成為經典,永垂不朽的經典。

感受最深的當然是傅雷夫婦對孩子的那種無私的博大的愛。傅聰從小就極有音樂天賦,20歲時留學波蘭,這是他第一次離開父母:

車一開動,大家都變了淚人兒,呆呆的直立在月台上,等到宂長的列車全部出了站方始回身。回家的三輪車上,個個人都止不住流淚。敏(傅聰之弟)一直抽抽噎噎。昨天一夜我們都沒睡好,時時刻刻驚醒。今天睡午覺,剛剛朦朧闔眼,又是心驚肉跳的醒了。昨夜月台上的滋味,多少年來沒嚐到了,胸口抽痛,胃裏難過,只有從前失戀的時候有過這經驗。今兒一天好象大病之後,一點勁都沒有。

媽媽隨時隨地都想哭,--眼睛已經腫得不像樣了,幹得發痛了,還是忍不住要哭。只説了句:“一天到晚堆着笑臉”,她又嗚咽不成聲了。真的,孩子,你這一次真是“一天到晚堆着笑臉”!教人怎麼捨得!老想到五三年正月的事,(一--三年正月,就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哪一首最重要的問題,傅聰與父親爭論激烈。傅聰根據自己的音樂感受,不同意父親認為第九首《“克勒策”奏鳴曲》最為重要的觀點,認為《第十小提琴奏鳴曲》最重要。雙方爭執不下。父親認為傅聰太狂妄,“才看過多少書?”,而當時國外音樂界一般都認同第九首最為重要。所以父親堅持己見,這樣雙方發生了嚴重的衝突。在父親勃然大怒的情況下,倔強的傅聰毅然離家出走,住在父親好友毛楚恩的友人陳伯庚家近一月餘。後因傅雷的姑夫去世,覺得人生在世何其短促,父子何必如此認真,感慨萬千,遂讓傅聰弟弟傅敏接傅聰回家,雙方才講和。)我良心上的責備簡直消釋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這些念頭整整一天沒離開過我的頭腦,只是不敢向媽媽説。人生做錯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寧!真的,巴爾扎克説得好: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

這是家書收錄的第一封家信。傅雷對孩子要求極嚴,他為人極為嚴肅,甚至刻板、不近人情。妻子朱梅馥女士是傅雷青梅竹馬的戀人,兩人情深意篤,相敬如賓。就連她也説有時和傅雷在一起是“精神上備受折磨”。傅雷性格倔強,一生追求藝術第一,真理第一;而傅聰年少氣盛,更是一個“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的人,所以導致後來的父子反目,傅聰離家出走。其實還是性格使然。但這件事對傅雷的打擊很大,在這封家書裏傅雷表達了作為一個父親的真誠的愧疚之情。自從有了元元之後,我身兼老師和父親的雙重身份,對傅雷的這種感情應該説是體會更深。我現在明白了並且有了一個結論,這個結論也許有的人不會同意,那就是:一個沒做過父親(母親)的人也絕不會是一個好的老師。在我看來,在很多方面做父母和做老師是相通的,他們面對的都是孩子,都是要教育的對象,並且都是未成年人,而父母或老師手中有一種權力,這種權力好象是天生的,你擁有它是天經地義的一樣,所以我們有時就不免濫用這種寶貴的權力而做出一些讓人後悔的事來。

傅雷其實就是這樣,他可能覺得作為父親,管教兒子是天經地義的事,而且做父親的擁有不容質疑的絕對權威,他不允許兒子來挑戰這種權威。其實做老師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試想想,當老師這麼多年,做出的傷害學生的事情還少嗎?給他們帶來的身體上和精神上的傷痛還少嗎?真是不堪回首,不敢回首啊。

所以讀到這一段感觸特別深,我完全能體會傅雷內心深處的痛苦和內疚。往事已矣,“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後來者當深戒之,更重要的是做好後面的事。

傅雷家書心得2

這是一本充滿着父愛的教子名篇,這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修養讀物,這是素質教育的經典範本,它就是《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是將傅雷寫給他兒子的書信匯編成的一本集子,摘編了傅雷先生從9年至9年月的8封信件。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親情溢於字裏行間。

傅聰至海外留學,與家裏的聯繫就是書信。《傅雷家書》中寫過郵局將傅聰比賽後的長信遺失,傅雷半個多月的心神不寧。因為兒子遲遲沒有來信,傅雷甚至疑心:兒子又不信任爸爸了嗎?由此可以看出來,傅雷將對兒子全部的愛都傾注到了家書中。

我終於有點明白“家書抵萬金”的意思了。傅雷曾在給傅聰的信中這樣説;“藝術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還有一個‘愛’字”。他要求兒子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曾在家書中寫過這些家書的目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播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傅雷對兒子的教導不僅僅在藝術上,他曾勸傅聰改掉懶惰的習慣;“人人都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與偏向不能受道德的約束,又怎麼能夠實現我們教育你的信條;“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者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

《傅雷家書》是一位父親為兒子苦心孤詣的證明,傅雷對傅聰、傅敏的愛不是普通的噓寒問暖,而是暗藏在他對兒子們的諄諄教導中,暗藏在他對兒子們道德和藝術的嚴格要求中。

《傅雷家書》中的傅雷既像兒子們的朋友,又像兒子們的老師。在為傅聰和傅敏提出建議與意見。這些不同尋常的家書,拼出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愛,簡單真誠卻又偉大的愛。

傅雷家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5

當兒子在事業上取得成績時,作為父親的傅雷當然是高興的,但並沒有沉浸在那份成就裏,而是希望兒子在取得巨大成功、被鮮花與掌聲簇擁的時候,仍然保持謙卑、不懼孤獨,勇於攀登藝術的至境。“我更高興的更安慰的是:多少過分的諛詞與誇獎,都沒有使你喪失自知之明,眾人的掌聲、擁抱,名流的讚美,都沒有減少你對藝術的謙卑!總算我的教育沒有白費,你二十年的折磨沒有白受!你能堅強(不為勝利衝昏了頭腦是堅強的最好的證據),只要你能堅強,我就一輩子放了心!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們掌握之內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賦,但只要堅強,就不怕失敗,不怕挫折,不怕打擊——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術上的,學習上的——打擊;從此以後你可以孤軍奮鬥了。何況事實上有多少良師益友在周圍幫助你,扶掖你。還加上古今的名著,時時刻刻給你精神上的養料!孩子,從今以後,你永遠不會孤獨的了,即使孤獨也不怕的了!”

傅雷説:“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當代哲學家周國平則説過,孤獨、寂莫和無聊是三種不同的境界,分別屬於精神、感情和事務的層面;只有內心世界豐富的人,對精神與靈魂有着執着追求的人,對人間充滿摯愛的人,才可能體驗真正的孤獨;孤獨產生於愛……傅雷相信:“藝術表現的動人,一定是從心靈的純潔來的!不是純潔到像明鏡一般,怎能體會到前人的心靈?怎能打動聽眾的心靈?”正因為赤子之心是最純潔的,它不含私心雜念,沒有慾望紛爭,只容納人間最美好、最真摯的感情,所以“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現實生活也許境遇不佳、缺少知音,甚至會遭到誤解和排斥,身邊的世界讓他孤獨;但人類最純潔最美好的感情與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將成為他的知音和朋友。

赤子之心無比純潔,剔除了紛紜雜念,才可能“體會到前人的心靈”並以之“打動聽眾的心靈”。藝術的最高境界,人生的最高境界,便都在這裏企及了。貫串在這兩則信中的父愛,其實就是堅強。第一封信中“一個人惟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才不至於被回憶侵蝕。我相信你逐漸會學會這一套,越來越堅強的。”第二封信中“你能堅強(不為勝利衝昏了頭腦是堅強的最好的證據),只要你能堅強,我就一輩子放了心!”堅強説到底就是擁有一顆赤子之心。而“赤子之心”,是藝術創造的最高峯。這種心靈的純潔是人類共同的美好願望。

傅雷家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6

傅雷與兒子的書信往來過程是十分高興的,雖然他自己工作很繁忙(翻譯家,文藝批評家,着作等身;還有很多社會職務,是上海市政協委員),但從未覺得寫信是一份耗時的差事。

我跟你是永遠談不完的,正如一個人對自己的獨白是終身不會完的。

我高興的是我有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了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的!

我跟你的討論與爭辯,常常就是我跟自己的討論與爭辯。父子之間能有這種境界,也是人生莫大的幸福。

世界上最高的最純潔的歡樂,莫過於欣賞藝術,更莫過於欣賞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傳達出來的藝術!

傅雷寫信不僅是言教,同時也是身教。他經常以自我批判來教育身在千里之外留學歐洲的兒子。

許多事你們一時覺得我看得不對,日子久了,現實卻給你證明我並沒大錯。

你過去承認我“在高山上看事情”,也許我是近視眼,看出來的形勢都不準確。但至少你得用你不近視的眼睛,來檢查我看到的是否不準確。果然不準確的話,你當然不用,也不該聽我的。

等到有一天,我發覺你處處比我看得清楚,我第一個會佩服你,非但不來和你“纏夾二”亂提意見,而且還要遇事來請教你呢!

儘管我埋葬了自己的過去,卻始終埋葬不了自己的錯誤。

可憐過了四十五歲,父性才真正覺醒!

我做父親的一向低估了你,你把我的錯誤用你的才具與苦功給點破了,我真高興,我真驕傲,能夠有這麼一個兒子把我錯誤的估計全部推翻!

有一次,兒子的來信給郵局弄丟了,傅雷誤解了兒子,顯示出了內心的不高興:

轉往蘇聯學習一節,你從來沒和我們談過。老實説,我是很有自卑感的,因為這反映你對我還是不放心。大概我對你從小的不得當,不合理的教育,後果還沒有完全消失。

但傅雷的出發點還是讓兒子心領了的。

孩子,以後隨時來信把苦悶告訴我,我相信還能憑一些經驗安慰你呢。爸爸受的痛苦不能為兒女減除一些危險,那末爸爸的痛苦也是白受了。

父母的缺點與壞脾氣應該不斷的作為孩子的戒鑑,不然的話,人的性格就沒有改善的指望了。家裏囑咐你的話就多聽一些,在外就不必只受別人批評。

一個人的發泄是要求心裏健康,不是使自己越來越苦悶。

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

對自己父母,不用怕“自吹自捧”的嫌疑,只要用時分析一下弱點,把別人沒説出而自己感覺到的短處也一齊告訴我們。

傅雷甚至這樣勸兒子勤於寫家信,真是太可愛的父親啊:

想到你們倆的忙碌,不忍心要求多動筆,但除了在外演出,平時你們該反過來想一想:假定我們也住在倫敦,難道每兩星期不得上你們家吃一頓飯,你們也得花費一二小時陪我們談談話嗎?

傅雷家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7

記憶裏,第一次讀《傅雷家書》應該是在上學時,至於感受,也許只是感動於父愛的偉大,而今做教師和母親多年,重新捧讀本書後,掩卷沉思,如果僅用一句話來概括讀書心得,我覺得應該套用曾經頗為流行的家教書目《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説成"好父親勝過好學校",這本書中呈現的不僅僅是父親對兒子深切的愛,更體現的是德高望重、學識淵博的父親對兒子勝過任何一所學校的教育軌跡。

愛國主義教育勝過好學校

傅雷先生在兒子身上進行的愛國主義教育是我們當前任何一所學校所不能相比的。他在信裏,總是洋溢着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並將這種感情化作對兒子學習和做事的動力。當他叮囑兒子刻苦練琴時,不止一次強調不要忘記祖國和人民對他的期望;當兒子參加國際比賽時,他總是不忘記提醒一舉一動都代表着祖國,不但不可以給祖國丟臉,還一定要為祖國爭光;很多家書裏不但深情的謳歌剛成立的新中國,甚至將祖國的各種有影響的報刊雜誌郵寄給兒子,讓他身居海外能瞭解祖國翻天覆地的變化;將自己參政議政的發言、記錄等資料整理郵寄給兒子,讓他遠渡重洋能感受同胞們為祖國建設出力獻策的決心和行動;當國內發生重大水災時,傅雷夫婦在信中將災情、損失數據一一通報給兒子,其為國憂心忡忡之情溢於言表,並藉此機會教育兒子要珍惜寶貴的學習機會,"非苦修苦練,不足以報效國家,對得住同胞。"試問這樣的愛國主義教育在我們當今哪一所學校會進行呢?

文化藝術滋養勝過好學校

傅雷先生不僅精通幾種其他國家的語言,還飽讀古今中外書籍,對美術、音樂等領域有其獨到的見解,正是他中西方合璧的淵博知識深深地浸潤了傅聰,為他成為世界級音樂家奠定了夯實的基礎,這在書信中均一一體現:在信中,他無數次介紹自己觀看中國戲曲的感受,同時也將西方演奏家訪華的一些詳細情況及評價傳遞給傅聰;他還將中西方繪畫界的一些問題講述給傅聰,除此之外,在多封信中均提到給兒子郵寄中文書籍,尤其是古典詩詞類書籍,許多次與兒子共同探討李白、杜甫、蘇軾等詩歌創作的風格,這都體現了他對兒子文學藝術方面的高等教育,施教者何人?不是教師,不是學校,只是一位父親。

個人修養薰陶勝過好學校

古人云:"小事憑才,大事憑德",真正能夠成名成家之人,不僅僅要在某一專業領域具有頂尖級技能,還一定要具備多種令我們全人類肅然起敬的高貴品質,傅雷先生在信中便體現出對兒子個人修養方面的指導。傅雷教育兒子説:"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成為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甚至多次提到一些做人的細節,如謙虛,對人對事要認真,學習音樂要執着,要有較強的意志力,對待老師要恭敬,生活要節儉,情感要控制好,注意西方特殊的禮節,要勇於接受真切的教訓,要合理安排時間,珍視健康,遇事要冷靜忌急躁,"千萬別做經理人的搖錢樹",正確對待批評家的話。總之"人"的概念在傅雷心中,不只是一個願望,一個口號,他時時刻刻都在對兒子進行着做人的指導,大到對人類對世界對祖國的忠誠與獻身精神,小到對自己事業的嚴謹,對父母的孝敬,對妻子的理解,對友人的寬容,對金錢的觀念。這樣的教育,難道不令我們每一所學校汗顏嗎?

再讀《傅雷家書》,豁然明瞭,傅聰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著名音樂家,除過人的音樂天賦外,主要在於父親傅雷的教育,他的那部教材其內容是用父愛加學識加人品精心編撰而成,遠遠勝過任何一所學校選用的教材。

親愛的家長們,您如果想讓自己的孩子走得更遠,飛得更高,從這部書開始讀吧,對我們的孩子只憑濃濃的愛來教育太蒼白無力,我們更需要用學識和人品去潤養他,做他一生一世的好學校。

傅雷家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8

喜歡在炎熱的夏日午後,找一處清涼,捧一本書,書頁被指尖翻動,跟隨筆者走一段別有趣味的旅程。這一次,我在傅雷家書的字裏行間中看到了疼愛、培養與希冀。

傅雷,我國著名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一生成就卓越,但在這本書裏,我看到的傅雷更多是作為一個父親。

“孩子”“聰”是傅雷在書信中對兒子傅聰的親切稱呼,每一個字眼無不深深藏着一個父親對自己兒子的疼愛。在送別兒子的月台上哭成淚人,彷彿又出現以前失戀的經驗,這是不捨;在兒子走後的第二天就想寫信,與妻子不停回憶兒子二三歲到六七歲之間的小故事,這是想念;從心裏感謝傅聰之前一個半月待在家裏的生活,高興地與兒子成為朋友,這是陪伴……父親,傅雷似乎變成脆弱的人,無時無刻不把心放在孩子身上,為他們操碎了心,和妻子卻覺得只要兒子的來信上寫着“親愛的爸爸媽媽”就無比滿足。

每每看到這些眼眶總是情不自禁地濕潤,因為自己的父母也和傅聰的父母一樣把自己生活中的很多小事安排妥當卻毫不埋怨,但可以因為我的關心開心不已。轉眼間,我也要離家踏上求學之路。只要想象一下分別的畫面就十分害怕,生怕看見我離開後父母落寞的背影,可是別離是難免的。

在信息發達的今天,通訊方式不只書信,比起快捷的網絡與快遞行業,郵政似乎也慢慢的被淘汰。可是外出讀書的孩子卻反而少了與家裏的聯繫。傅雷在信中對傅聰説:“媽媽説你的信好像滿紙都是光芒四射。”可想而知,或許因為你的一條短信,父母也會興奮很久,可能在睡不着的夜裏會翻出那條段信再細細回味。多多與家裏聯繫,聽見你的聲音,即使相隔千里爸爸媽媽們也會覺得很幸福的!

傅聰為了鋼琴事業遠赴波蘭,常常因為技術、比賽、學習和與別人的交往而產生煩悶,這是傅雷又變成了一位嚴格、謹慎、學識淵博的老師悉心開導與培養兒子。“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愛情第二”這是傅雷教導兒子的原則;“自己責備自己而沒有行動表現,我是最不贊成的”這是傅雷做人的基本作風;“不能充分掌握時間與區別事情的緩急先後,你的一切都會打折扣”這是傅雷對安排的建議;“一個人發泄是要求心理健康,不是使自己越來越苦悶”“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沉浮,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解脱。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這是傅雷對兒子的開解……

句句箴言,是對兒子的開導與培養,卻也是傅雷人生中切實的體驗與感受。我們的父母平時也會苦口婆心地教育我們,我們卻時常嫌棄他們嘮叨。可是雖然父母不是什麼大人物,講述的卻是他們畢生的感悟,他們只想傳授予我們,讓我們少走彎路。有些苦難他們不忍心讓我們再走一遭。

也許有的時候因為你的執拗,父母會着急地説:“人教人,教不會;事教人,一教就會”,那是因為他們太愛你。為人處事,多品品父母的教導與勸戒,你或許能從中體會到更重要的道理,這樣方能成長!

傅雷總要求傅聰多多提筆給家裏寫信,除了希望兒子多與家裏聯繫、提高兒子文筆、鍛鍊兒子思維,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讓傅聰多談談音樂問題。因為傅聰身在國外,見聞既廣,會有許多感想和心得,也有老師和別的教授的意見。而在國內,許多青年開始覺醒又苦於沒材料就常去找傅雷談天,如此,傅雷希望傅聰儘量把國外的思潮向他們報道。對此,傅雷説:“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不一定要站在大會上演講或是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點點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訴人家,無形中就是替國家播種、施肥、墾植!”

傅聰也是抱着一腔熱情,想為祖國、為人民服務,傅雷教育他為祖國、為人民服務並不限於在國外爭光,也不限於用音樂安慰人家,但藝術家還需要把自己的感想、心得,時時刻刻傳達給別人,讓別人去作為參考的或者是批判的資料。他説:“孩子,一個人空有愛同胞的熱情是沒用的,必須用事實來使別人受到我的實質的幫助,這才是真正的道德實踐。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不管身在哪裏,都應該有這樣的抱負和行動,去靠自己的力量為祖國、為人民作出一份貢獻。在心繫祖國的同時,用實際行動來實現抱負才是真正的做到了!

雖然傅雷先生在--中遭遇迫害最終與妻自雙雙在家自殺身亡,但他所譯著和原創的作品留了下來,會如同這本《傅雷家書》一樣,被後人閲讀並收穫頗多!

雖然只是一紙書信,在曾經的年代裏卻貴比萬金!哪怕作為傳統,也應按讓它流傳下去。傳的不只一封家書,更多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古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xl6or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