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超人讀書心得體會(通用15篇)

超人讀書心得體會(通用15篇)

超人讀書心得體會 篇1

不知不覺,我已經大三了,在大學的這些日子裏,我喜歡徜徉於書海,因而讀過不少書籍,它們中許多使我受益匪淺,但因為自己的懶惰,所以真正着手寫下感悟的卻不多。不久前,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吉老師推薦我們看冰心的《超人》。説實話,我對冰心本人還算了解,可對其作品卻少有上心。然而,當我讀完《超人》,我覺得自己的知識真的很貧乏,因為文章的內容根本未提及“超人”二字,所以我有種被標題騙的感覺,當然,這是我自身水平的原因。

超人讀書心得體會(通用15篇)

冰心的《超人》寫於五四運動落潮期,發表於1920xx年4月份出版的《小説月報》。《超人》是冰心五四時期寫的暴露社會黑暗,探索人生道路的“問題小説”的代表作之一。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冷心腸”的青年何彬在開始的時候對一切都很排斥,拒絕交際,後來由於深夜被一陣慘淡的呻吟所困擾,出錢給病人看病,最後被病人即小朋友祿兒的行為感化,從此改變了自己對世界、對人生的看法的故事。全文看似只寫一個簡單而普通的人物前後轉變的過程, 卻鍥合了五四青年當時的願望和要求,發人深省。

起初,我在讀這篇小説時並沒有把主人公何彬與“超人”聯繫起來,剛看到題目時也只是按照字面上的理解,認為超人就是非同一般的常人,可能有着某些常人沒有的某種品質、某種信念或某種異能。

“何彬是一個冷心腸的青年”,小説在開篇第一句,作者就斷然地對何彬的性格下了一個簡單明瞭的定義,給他籠罩了一種冰冷的氛圍。然後大肆渲染了何彬的“冷心腸”,介紹了何彬的生活環境與特點:他住在一座很多人同居的大樓裏,這一特寫放大了何彬與眾不同的一面,即他冷漠孤獨、不近人情、不輕易與人打交道、從來不會寄出和收到一封信、不愛任何有生氣的東西,屋裏如同山洞一般陰冷。我開始有點費解,難道這就是作者心中超人的形象?可他明明就是一個反面消極的人物啊!不過後來靜下心來想想作者的寫作背景,也不無道理。20世紀20xx年代的中國一片混亂,五四的槍聲雖推翻了陳舊的孔子思想,卻一時沒給廣大民眾帶來實質性的精神寄託。很多青年人沒有了意識,沒有了目標,他們的理想與現實在天枰的兩端差別太大,“人生究竟是什麼?”他們陷入了空前的迷茫當中。而尼采思想的流入如黑暗縫隙裏迸射進的一絲光亮,讓以何彬為代表的一些知識分子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從此有了生存下去的信仰。但尼采思想的消極成分也深深地毒害了他們,使之“冷”,何彬也只是作者擷取的當時社會環境下的一個典型代表而已。

文中,“超人”何彬甚至還認為“世界是虛空的,認識是無意識的,人和人、人和宇宙、人和萬物都不過如同演劇一般,上了台是父子母女,親密的不得了 ,下了台,摘了假面具,便各自散了。 哭一場也是這麼回事 ,笑一場也是這麼回事,與其互相關聯,不如互相遺棄,愛和憐憫都是惡。”由此我便開始深思,思考人與人、人與社會以及人活着的意義。我想,我們不應該也不能成為這樣的超人,因為他總是孤身一人、形單影隻,與社會脱節。如果每個人都成為這樣的超人,那麼就不存在這個人和人之間相互交流的介質——社會。人也只能像超人般活在自己的小圈子裏,那是一個相當不嚴密的、鬆散的結構,正如將大海中的水分為一滴一滴分散在世界各地,很快就蒸發消失一樣。人們因為只拘泥在自己的小世界中,殊不知脱離了社會就失去了活着的意義,也就真的是虛空的,毫無意義的了。何況每個人都擁有不一樣的人生道路,在這條道路上我們會遇到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事,不一樣的風景,最重要的是,我們是人,我們會與外界交流溝通並且在他人心中找到自己的價值,或在自己心中發現他人的身影,不可能相互遺棄,只會相互牽連,所以人與人之間必然會相互牽連,而社會正向人們提供了交流的價值,人只有活在社會之中,才能體現生命的意義。

然而,從作者的創作中看出,何彬又不是那麼絕對的無情冷漠、與世隔絕。何彬的“冷”中似乎還隱藏着不滅的“熱”。他會每天上局裏辦事,會和同事們説幾句公事上的應酬話。此外,就是這麼一個冰冷的人,卻能在祿兒痛苦的三夜呻吟中“看了三夜的月,想了三夜的往事”試問,一個“毫不動心”的人,面對“悽慘的呻吟”除了本能地因噪音而煩躁外,又怎會從“難聽”的聲音中聯想到美好的幼年往事呢,又怎會“在他空洞洞的腦子裏,憑空添了一個深夜的病人”呢?或許在他童年裏也有過一段似曾相識的記憶,病痛中也有過母親温柔的照料。祿兒痛苦的呻吟無形中充當了一根誘發他沉睡記憶的導火線,也如一把鑰匙,開啟了他心中封鎖愛的匣子。氾濫的母愛與他現在堅守的主流思想間發生了激烈的衝撞,以至於“他的腦子累極了,極力的想要擯絕這些思想”,但“無奈這些事只管奔湊了來”“他聽了三夜的呻吟,看了三夜的月,想了三夜的往事——”最後他“眠食都失了次序,眼圈兒也黑了,臉色也慘白了。”可想而知,他忍受的煎熬是何其之重。兩種思想的鬥爭帶來的是一種信仰的危機,這不免令他心生恐懼。替祿兒出醫藥費這種“破天荒”的舉措,從某種方面來説何嘗不是他潛意識下的一種方式,又何嘗不是兩種思想鬥爭。

何彬備受心理的煎熬,這種煎熬的突顯開始於祿兒“悽慘的呻吟”,結束於何彬讀完祿兒信後悔罪的淚光。在這場思想的較量中,何彬給祿兒付醫藥費是何彬並非“冷心腸”的一個有力證明,恐怕這一點連何彬本人也未嘗察覺到吧?文中反覆出現這樣的語句“慈愛的母親,天上的繁星,院子裏的花„„”證明了何彬的內心是有感情的,他只是選擇了用一種消極的方式來面對現實的生活,面對現實的人羣,他只是身處冷漠虛偽的社會,不得以用一種消極的方式來面對生活,尋求自保罷了。這使我懂得,無論時代的現實多麼的黑暗,多麼的殘酷,無論人偽裝的多麼的無情,最終都敵不過愛的力量。

母愛,人與人之間的大愛,都會帶着這樣悲觀的超人走過荒蕪的沙丘,來到愛的天堂。就像文中所寫的,最後何彬在“母愛”和童心的夾擊下,轉而虔信“世界上的母親和母親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兒子和兒子也都是好朋友,都是互相牽連,不是互相遺棄的。”由此可見,這些幼年零零星星的愛和記憶,正是何彬“熱”的源頭。

祿兒的病雖好了,但兩種思想間的戰爭還未休止,甚至愈演愈烈。 “母親呵!我要起來坐在你的懷裏,你抱我起來做在你的懷裏”,“母親呵,別走,別走!......”等等。也許長時間的孤寂;長時間的不被理解;長時間身心的煎熬。他的心已累了,倦了。此時母親的懷抱,未嘗不是他疲憊身軀最好的棲所。是啊,不論有多少醉人的哲學思想在中國盛行,無論有多少頑固的劣根性在國民身上殘存,迷失的國民至少還有母愛的支撐,母愛的導航。心已在劇烈地震顫!

文章的末尾,祿兒的信簡單而質樸的言語間流露出不一樣的深沉。祿兒充滿純潔童心的信顛覆了尼采思想的主導地位,也徹底摧毀了何彬扭曲的信仰。何彬看完祿兒小心放下的信,捧着他送的黃花籃,“什麼定力都盡了,不禁嗚嗚咽咽的痛哭起來。”即是最好的佐證。他終究不是超人,他也有愛。從他給祿兒的信可以看出,他向祿兒道謙致謝,他坦白了這十幾年來,他錯認了世界是空虛的,人生是無意識的,愛和憐憫都是罪惡。他明白了世界上的母親和母親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兒子和兒子也是好朋友,都是互相牽連的,不是互相遺棄的。超人覺悟,是愛感化了他那顆冰冷的心。最終,何彬帶着那些“金黃色的花”和幸福的笑離開了,他不再孤單,不再落寞了。看到這裏,我們都會會心一笑:有愛真好!冰心愛的哲學在《超人》中又一次得到了很好的詮釋。

讀完後我才明白,文章開頭“何彬是一個冷心腸的青年。”作者這樣草率地下定義,為讀者灌輸一種錯誤的信息。其目的是想借助作品在與讀者的交流中去完善人物性格甚至挖掘出新的特性。前面幾段,作者非但沒有背離開篇有關何彬性格的描述,反而進一步去強化這種特性,讓他冷的不可方物,為的是與與後文何彬的“熱”形成強烈的視覺反差。由此説明再冷的心也會在愛的熾熱前融化。這極大地豐富和提升了母愛的偉大,也闡釋了冰心的觀點:愛是救治世人的一劑良藥!

《超人》引起了五四青年的激動,因為超人與他們太想像。《超人》引發了一個時代青年的覺醒,正是冰心文字的力量所在,温水柔情的筆調,滿懷愛心的期望,揭示了時代的問題,擔憂青年的前途。超人本非超人,他們有太多的苦悶、無奈,找不到人生的方向。《超人》解救了超人,冰心相信人世間總有一種愛能幫助他們。而這有恰是冰心《超人》的成功之處。

超人讀書心得體會 篇2

一開始,看到文章的標題叫作“超人”,感覺非常得匪夷所思。很好奇善良又充滿愛心的冰心奶奶怎麼會寫這一類的文章。

小説在開篇就寫到“何彬是一個冷心腸的青年”,這一句話,就斷然地對何彬的性格下了一個簡單明瞭的定義。然後大肆渲染了何彬的“冷心腸”,介紹了何彬的生活環境與特點:他住在一座很多人同居的大樓裏,這一特寫放大了何彬與眾不同的一面,即他冷漠孤獨、不近人情、不輕易與人打交道、從來不會寄出和收到一封信、不愛任何有生氣的東西,屋裏如同山洞一般陰冷。何彬甚至還認為“世界是虛空的,認識是無意識的,人和人、人和宇宙、人和萬物都不過如同演劇一般,上了台是父子母女,親密的不得了,下了台,摘了假面具,便各自散了。哭一場也是這麼回事,笑一場也是這麼回事,與其互相關聯,不如互相遺棄,愛和憐憫都是惡。”看到這裏,我開始有點納悶,這就是“超人”?在我們腦海裏,超人不就是那種可以拯救世界,幫助人類的那種人嗎?

看完全文後,讓我明白,文中“超人”其實是當時社會下的一些典型青年知識分子。因為五四運動,並沒有給人真正的精神寄託,使得他們沒有了意識,沒有了目標,沒有理想,開始對人生產生消極的一面。

文章的最後,何彬被感化了。“世界上的母親和母親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兒子和兒子也都是好朋友,都是互相牽連,不是互相遺棄的”。這使我懂得,無論時代的現實多麼的黑暗,多麼的殘酷,無論人偽裝的多麼的無情,最終都敵不過愛的力量。母愛,人與人之間的大愛,都會帶着這樣悲觀的超人走過荒蕪的沙丘,來到愛的天堂。

原來,世界上並沒有真正的“超人”存在,人都是需要愛的。

超人讀書心得體會 篇3

《超人》冰心老人的的一篇文章,文章一開篇便指明主人公何彬是一個冷心腸的青年。他和人沒交際,亦不愛帶一點生氣的東西。這源於他消極的人生態度,消極得固執。

他固執地認為世界是虛空的,人生是無意識的,愛和憐憫都是惡德。一切不過是場戲,到處充斥着陰暗、黯淡、虛偽。父母子女,與其互相牽連,不如互相遺棄。他曾言語:“不如行雲流水似的,隨他去完了。”將自己的一生説得如此輕描淡寫,毫不在意。可以真切地明瞭此時的他心中果真無愛的。連自己都不愛,何況父母、宇宙以及萬物呢!

他的固執直到某深夜樓下傳來的呻吟聲而受到了威脅。如水月光使他想起美好温暖的事物,他無法享受,只覺着累極,可又因無法入睡而無法擯絕這些思想。幾天下來,人憔悴得厲害,但行動上仍機械似的無生氣的重複着。終於,心理的變化帶來了行動上的表現。即使他的初衷是為了拒絕呻吟,拒絕母親,拒絕宇宙和人生,拒絕愛和憐憫,但他的行為卻讓他人感受到了關懷和温暖,也許這是連他自身亦沒有察覺到的變化,但在旁觀者程姥姥看來,卻是破天荒的事!

隨着呻吟聲漸悄,那幾夜的思緒也漸漸朦朧不見。他又恢復了那個冷心腸的何彬,拒絕與外界的一切瓜葛。祿兒幾次上門道謝都不被理睬。然而,當他有些無可選擇的讓祿兒幫忙買繩子回來時,祿兒紅撲撲的臉蛋的亮晶晶的眼神對他真的毫無影響嗎?“何彬卻不理會,拿着繩子自己走進去了。”在我看來,似乎是刻意的冷漠,正體現出他心難以保持靜如止水。甚至急於給自己找藉口——因為搬家之累才會顯得反常。

何彬的反常是他的煩悶,即使沒了呻吟的叨擾,卻仍會不由自主想起慈愛的母親、天上的繁星、院子裏的花、是他隱藏的愛已被喚醒,因着是與他從前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站立在完全相反的一面,他的消極是如此頑固,可愛的潮水亦如此洶湧。兩者勢均力敵,從這裏皆可理解之前何彬的慈悲,刻意的冷漠,煩悶等反常行為了。

正在何彬苦苦掙扎之際,祿兒送的那盆花兒給何彬消極的現世態度予以致命一擊。那花兒的清香給河濱帶來了離亂飛舞的繁星和温柔慈愛的母親。終於,何彬的臉上露出了愛的神情,淚水也流了下來。是他最終坦白了自己,坦承了自己對愛的眷戀和渴望。

他為何以繁星贈以祿兒?他所擁有的是慈愛的母親、天上的繁星和院子裏的花;祿兒亦有慈愛的母親和清香的花。他將自己所有而祿兒也許尚未發現但亦可擁有的美好拿出來與之分享。因為他們是朋友,世界上的兒子和兒子都是好朋友!這時的何彬已然不再孤身一人,他已與世界互相牽連。

我以為,母親、繁星和花兒在文中反覆出現,有暗示主旨之意。這些具體意象代表是那些温暖美好抽象的情感。“超人”指在人之上,既沒有了正常人應用有的情愫感念,最終河濱恢復了非超人的意識,悔悟了自己從前的錯識。雖然從他的行動表現上看,並未有巨大的改變,但其心理卻完成了一次飛躍性的昇華。相信不久的他的未來亦不再灰暗,而充滿了美好的希冀和憧憬!

超人讀書心得體會 篇4

假日的下午,暖風微醺,我坐在窗邊,手捧中國古代兵法書----《孫子兵法》,靜心閲讀。它是春秋末年我國古代大軍事家孫武所著,它既是一本軍事著作,又是一本哲學著作,圍繞怎樣用兵,怎樣陪練,怎樣百戰不殆而寫。其中“始計第一”作為整書的開篇,是全書的精華所在。而後面的作戰、軍形、用間等十二篇則分塊描寫必勝的法則。

看着看着,我就被書中人物非凡的智慧、謹密的思緒所深深吸引住了,思緒隨着它悠然飄到了古代。在書中,我認識了諳熟兵法的韓信,傑出的軍事家李牧,愛兵如子的吳起等歷的軍事統帥,讓我感受到了他們的智慧和優良品質。

通過這本書,我還了解到了許多的戰役,由的截擊戰----肥下之戰,有經典中的經典--淝水之戰,還有大規模的戰役--城濮之戰等,書上都描寫的十分仔細,大將使用計謀的具體方法更是側重描寫,令我身臨其境,彷彿看到了兩支隊伍發起衝鋒,激烈戰鬥的場景。此外我還了解到了地形對打仗的好壞,多樣的攻法,還有使用間諜獲取情報的重要性等。這些在現代生活中仍然十分重要。

最令我記憶深刻的是大規模戰役----城濮之戰。它是晉文公躍升為春秋五霸之一的成名之戰。城濮之戰的勝利可以説是軍事謀略的勝利,居於劣勢的晉國,正確分析了當時的客觀形勢,恰當地選擇了戰場,採取政治外交聯盟,造成了對己方有利的形勢,掌握主動權,處於有理、有利的戰略地位,終於取得了勝利。這讓我想到了我的學習。在學習上,我要變被動為主動,上課時認真聽講,掌握正確地學習方法,下課後主動完成作業,而不用大人監督,讓自己紮實掌握基礎知識,而且要靈活運用,不要死讀書,讀死書,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取得更大的進步。

我喜歡閲讀《孫子兵法》,它是一本難得的好書,是中華文化的寶貴遺產,五千年來的謀略奇書!通過這本書,我也找到了正確的學習方法,指引我不斷努力,不斷進步!

超人讀書心得體會 篇5

真正的讀書,應該是我們一生永不厭倦的“事業”吧!品讀文字之美,暢享讀書之樂,書香的世界,我們心之所向!

20xx年4月23日是第15個“世界讀書日”,我們都知道最初的讀書日是為了紀念大文豪塞萬提斯和莎士比亞,這一天是他們的辭世紀念日。時至今日,讀書日仍然獨具魅力,為世界所重視。讀書於我,早已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不僅僅是因為“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恨讀書遲”的警言訓導,更是因為源於自己內心對美文的呼喚。徜徉書海,一字一句都可以把生活中那些平淡的辰光換成無邊享受的時刻,也許只有那句“最是書香能久遠”才最能表達我愛讀書的心聲!

還記得上大學的第一節中國現當代文學課, 張欣老師興致盎然地向我們介紹林語堂的作品《京華煙雲》(《Moment in Peking》)和《蘇東坡傳》 (《The Gay Genius,the Life and Time of SuTungPo》)。而後在寫作課上, 李娟老師引用了再精彩不過的總述:“我們未嘗不可説,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珈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祕書,是飲酒成癮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可是這些也許還不足以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我若説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慈悲的微笑,也許這最能概括蘇東坡的一切了。”在懷着驚歎的心情讀完這段精闢的文字時,我已被林語堂先生的文筆折服了,自然也對他筆端下的蘇東坡充滿了好奇和想象,而老師也極力推薦我們去看《蘇東坡傳》(即《快樂的天才——蘇東坡的生活和時代》)。對於好書,我總是無法抗拒,自是奔向圖書館一睹為快。那種遇好書時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心情,我們都真切地體味過,也許,此時書的最好價值才盡現,讀書也便成了快樂的真諦!

在兩度品讀《蘇東坡傳》後,對學貫中西的林語堂先生有了更深的瞭解,平易、真誠,一襲簡單的長袍,卻盡顯大家風範。首將“humour”譯為“幽默”,令人叫絕!稱他為“幽默大師”,最為相稱。我深羨林語堂先生的求學經歷:赴美入哈佛大學文學系,獲文學碩士學位後,同年轉赴德國,入萊比錫大學專攻語言學。學成後的林語堂先生教學寫作同時迸發出迷人的光彩,成為對外教學的第一人,對外漢語專業的我也就更加痴迷於其人其著,他用英文寫成的《武則天傳》(《Lady Wu》)、《吾國與吾民》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生活的藝術》(《The Important of Living》)、《風聲鶴唳》(《Leaf in the Storm》)、《浮生六記》(《Six Chapers of Floating Life》)等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去閲讀。

“既洞察人間宇宙人情學理,又能從容不迫以詼諧,是雖無幽默之名,已有幽默之實”,蘇東坡即是如此。誠如《蘇東坡傳》是林語堂先生最愛的一本英文著作,於我亦是最愛!

林語堂著,張振玉譯的《蘇東坡傳》呈現給我們的是一場閲讀的完美盛宴。作者用飽含深情的筆墨再現了千年之前的一代文學巨匠蘇東坡的人生,在保存了歷史的真實性的同時,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他對蘇東坡的尊崇和喜愛之情。在書中,林語堂先生率性地袒露“我認為我完全知道蘇東坡,因為我瞭解他;我瞭解他,是因為我喜愛他。喜愛哪一個詩人,完全是出於一種癖好。我想李白更為高尚,而杜甫更為偉大——在他偉大的詩之清新、自然、工巧、悲天憫人的情感方面。但是不必表示什麼歉意,我偏愛的詩人是蘇東坡。”我忍不住要為這份真誠和可愛而鼓掌。而譯者也保留了原著中眾多的幽默色彩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

跟自己的心走,選擇喜愛的作家、詩人,或淺讀幾行文字,或寫寥寥幾筆感想,都覺得讀書有無限的美好!就讓我們沉浸於由飽滿的情感而著成的書中,走進蘇東坡,和他一起走過坎坷多舛卻也豁達快樂的人生旅途。

全書共分為四卷,卷一:童年與青年;卷二:壯年;卷三:老練;卷四:流放歲月;共有二十八章,並有原序(怎一個“精彩”了得)和譯者序。通讀全文,我相信我們會為蘇東坡的宦海浮沉而感慨,為他的至情至性而動容,為他的絕妙詩詞而傾倒!

蘇軾出生於北宋四川眉山的一個“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清”的小城,父親個性倔強沉穩,母親程氏性情和順,良好的家庭教育加之天資聰穎,二十一歲的蘇軾便高居榜首,不負父望。學而優則仕的他初涉宦海,卻適逢王安石倡新法。面對新法帶給百姓的苦難而反抗無力的蘇軾只能無奈地自求外放,調至杭州做一名通判。

“三秋桂子,十里荷香”。杭州温柔的魅力浸潤着他的心神,也輕觸着他的文思靈感,正如林語堂先生所言:“ 西湖的詩情畫意,非蘇東坡的詩思不足以極其妙;蘇東坡的詩思,非遇西湖的詩情畫意不足以盡其才”。此時的蘇軾官小無力,但並不失意消沉,或與妻兒泛舟湖上,或登山遊廟,不負西湖的美意,清新精粹之詩自是呼之欲出:“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我似乎能夠想象他吟詩時瀟灑的神情。

多情的杭州總會發生許許多多的美好。在蘇軾的一生中,歌妓、和尚是不可或缺的角色,書中他(她)們的故事讓人看來興味十足,而主角蘇軾最是“迷人”。於歌妓,他尊重並欣賞她們的才情和技藝,也會欣然地參與歌妓的宴席,面對她們的求詩,總會報以熱情,從不躲避。“ 停杯且聽琵琶語,細捻輕攏,醉臉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紅”,如此細膩地描寫女子的抒情詩,至今讀來都覺得情調豐滿,畫面叢生。於和尚,最為熟悉的莫過於佛印,他和蘇軾的鬥智情節總是妙趣橫生。蘇軾好像天生就有一種神奇,總能用智慧和勇氣把生活過得多彩多姿,自在無比。

時隔約十七年後,當蘇軾再度回杭州的為官時,他所做的便是造福千年的疏浚西湖,興修水利,建立並完善杭城的供水系統,也絕妙地利用挖出的泥土築成了蘇堤,而“三潭印月”這一創造性的設計讓我們不得不感慨蘇軾在風景設計上的才華。“蘇堤春曉”、“三潭印月”讓自然美的西湖顯得更為別緻,真美留香,傳之世界!蘇軾曾有一半堅信他的前半生是住在杭州的,可見他對西湖的喜愛之情。千年的風風雨雨早已淡去了太多的美好,而似乎唯有杭州仍執着地保留着蘇軾如此多的印記。飛逝的是時間,但留下的卻是蘇軾深深地和杭州融為了一體,已成為了這邊風景獨好!

慢慢地品讀《蘇東坡傳》,我們彷彿和蘇軾一起在旅行,一直行走在曲折起伏的路上,移城換景,情態百變。在他杭州任期滿後,便被調至密州做太守,相比天堂杭州,密州是十分窮困的縣,百姓窮苦至食不果腹、孩童餓死屍葬道邊,悽慘之景讓蘇軾挨着最難過的時光,但他並不因此沉鬱,而是竭力去撫養受餓的孤兒。困境讓蘇軾有了更為安詳平和的心境,也更趨向於他所向的陶淵明的靜澄恬淡。“歡愉之詞難工,愁苦之詞易好”,正是在最為沮喪窮苦的密州,他寫出了最絕妙的詞——為思念子由而做的,人稱“中秋詞,自東坡詞一出,餘詞俱廢” 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句永留傳!後來也為了子由寫出了《沁園春》,“漸月華收練,晨光耿耿,雲山摛錦,朝露漙漙”,更有獲得精神上解脱的《望雲樓》“出本無心歸亦好,白雲還似望雲人”,等等。就是這樣地出人料想,蘇軾一路漂泊流離,一路詩歌酬唱,快意人生!

在進入徐州成為太守之時,已有豐富閲歷的蘇軾才開始真正譜寫的人生的樂章。之前韜光養晦的他現為練達、充實、活躍的幹練之才,他為徐州的百姓興建工程,根治黃河水患,如魚得水般地施展行政之能,此時的蘇軾不是個文官,恰似一位戰士,和百姓拼搏於抗洪救災的第一線,此中,他也便成了百姓之友。蘇軾不論處於何地都努力地真正做到“有德於民,嘉惠一方”。

也許真是性格使然,“真純”的蘇軾如他自己所説,遇到邪惡,則“如蠅在食,吐之乃已”,他因作詩諷刺新法,以“文字毀謗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獄,即有名的“烏台詩案”,出獄後的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此時的他愜意地成為了一個農夫,在城東的坡地手扶犁耙,自由耕鋤,“東坡居士”也就應時而起。多面性的蘇東坡在黃州漸顯愛建築的本性,詩意地享受人生的每一刻時光是他永恆不變的追求,樂天派蘇東坡要為自己建一個舒適的家,築水壩,建魚池,種水稻,尋良種,勞有所獲時他便欣然於做菜,東坡肉,獨家祕製魚,東坡湯等等。如此輕鬆達觀的蘇東坡被貶謫於此,很難説是一種懲處或是政敵的報復,於他,這實在是一種享受!

黃州時期的蘇東坡經歷得太多,不盡言説,“不以物傷性,不以謫為患”,隨遇而安,他的處世哲學已有太多的精進。他不耽於政治上的勾心鬥角,如書中所言:“他一直卷在政治漩渦之中,但是他卻風光霽月,高高超越於狗苟蠅營的政治勾當之上”。詩人總是對月夜情有獨鍾,對美酒迷戀不已,對自然美景感觸獨一,加之有同道之友的相伴,月夜泛舟,吹簫弄笛,豪放超脱。情之所致,前後《赤壁賦》便如行雲流水般自然流露,引得古人今人幾多遐想和感悟。也許真的是“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始到工”,身處黃州的蘇東坡似乎才情盎然勃發,不似於之前諷刺詩那麼尖鋭,“黃州詞”透着一種暢快淋漓之感。“誰道人生再無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的高昂豪情;“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的婉約動人;“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超然瀟灑;“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波瀾壯闊 ……絕妙詩詞舉之不盡,我歎為觀止!

“此心安處是吾鄉”。曠達高吟的蘇東坡再次被無情流放,貶至瓊崖海島的他已是暮年,那時的海南“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生活條件艱苦之極。只是“參透人生窮達”的蘇東坡卻安之若素,他的達觀人生哲學不允許自己失去快樂,比之從前更應多份詼諧幽默!如當地無藥醫病時,他便對朋友説:“每念京師無數人喪生於醫師之手,予頗自慶幸!”總能以微笑面對悲景,以順處逆,這看似簡單,但當我們自己親身去做時,才會發現簡單處卻藴藏着奧祕,需我們用一生去求索。

“蘇東坡——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林語堂先生的高贊最為貼切。他的被人贊為“天地奇觀”的詞、“天工與清新”的獨創文人畫、行楷皆善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 也許“曠古奇才”都不足以表述他!

正如愛蘇東坡的人們所説:“每每讀到有關蘇東坡的文字,心是淨的,也是靜的,是人格上的,也是靈魂上的”。讀《蘇東坡傳》,讀他的人生觀,讀他的品性,讀他的詩詞,讀他的幽默,讀他的親情、愛情和友情,也讀他這個時代的文人政客的雅趣逸事 ……一點一點地走進他絢爛多彩的世界,裏面有太多的你意想不到!

也許我之所以喜歡蘇東坡,正如 林語堂先生在書中所寫的那樣“ 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樂”。在他如此之多光耀千古的詩詞中,我最喜歡《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是要經過多少人生風雨才會有的頓悟和超脱呢?文章傳之天下,仕途歷經坎坷,“一蓑煙雨任平生”,蘇東坡給自己的人生做了最好的註釋!

在杭求學的我們是幸福的,品讀《蘇東坡傳》之時,可以邀好友暢遊西湖,飽覽“蘇堤春曉”、“三潭印月”之景,也走進蘇東坡紀念館,看他灑脱的神情昂首天外!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自己喜愛的書,讓自己的心不再荒蕪!就讓我們走進“兩腳踏中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的林語堂,也走入書中去經歷別樣的人生故事,感受那些落淚和笑顏,也收穫屬於自己的美麗風景!

超人讀書心得體會 篇6

據説,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曾公開送給女兒兩本書,其中一本就是《殺死一隻知更鳥》。

這確實是一本很適合兒童或少年讀的書籍,同時也非常適合父母讀的書。這本書採用小女孩的視角來講述一些事情的原委,並且在父親和身邊親朋好友的言傳身教中不斷成長。

比如,有一次小女孩的父親邀請了她一位同學來吃飯,這個同學的家是住在一個林子裏,也算是家境貧困,就相當於生活在我們現代大山之中一些人,他們的生活習慣跟我們多少還是有一些差別。

這同學吃飯的方式奇怪,喜歡把一大勺糖漿倒在食物上拌着吃,小女孩就覺得很奇怪,從來沒有看見過人這樣吃飯,於是就問他在做什麼。保姆趕緊打斷她,將女孩帶到廚房説:他是你的客人,就算他要吃桌布,你也不能説什麼。

還有一次,保姆帶小女孩去黑人教堂。那時候黑人和白人教堂還是分開的,雖然《解放黑奴宣言》已經宣佈了好久,但白人對黑人依然還存在非常嚴重的種族歧視。小女孩就是白人,她的保姆是黑人。

到了那之後,她發現保姆在跟其他黑人交流時,口音變了。就好像我的一個朋友,他高中的時候在我們那個地方上學,雖然是隔壁鎮,但口音多少還是有差的,每當他跟我們交流時,説的是我們的口音,當他跟他的老鄉們説話時又切換到自己家鄉的口音。我當時就驚訝這種口音的轉換能力,覺得還是挺厲害的。

小女孩從教堂回來後,就問黑人保姆,“為什麼你剛剛説話的口音不一樣呢,你用我們白人口音跟他們説不是顯得更厲害嗎?反正他們也聽得懂。”

保姆就回答她,“一個人沒必要把自己懂的東西都展現出來,這不是淑女的做派——再説了,人們不喜歡他們身邊有什麼人比他們懂得多。這會讓他們氣不打一處來。你使用的語言再標準,也改變不了他們。除非他們自己想學,否則一點辦法也沒有。你要麼閉上嘴巴,要麼跟他們説的一樣。”

小女孩就通過這些小事,在身邊人的教導下不斷的學習成長。

當然,殺死一隻知更鳥不是指小女孩殺了一隻鳥。而是本書主題的一個比喻,也算是小女孩小時候經歷裏最大一件事情。

這個比喻是出自她父親口中,是他在教孩子射擊時説的一段話,他説,“你可以射後院的鐵罐子,也可以射別的鳥,但要記住,殺死一隻知更鳥是一種罪惡。因為知更鳥從不做壞事,只是唱歌愉悦我們,他們不吃人們的花園,不在玉米倉庫裏築巢,他們除了為我們用心歌唱之外什麼也不做。”

知更鳥同時也代表了本書的一個人物——湯姆.魯濱遜。

湯姆,是一個黑人。他每天都要往返去一個地方幹活,在路上,他要經過一個白人的家。這個白人家也算是窮鬼,家裏的主人是個酒鬼,領完救濟金就馬上拿去喝酒喝掉。也不管他家裏幾個孩子的死活。

這個白人家裏有三四個孩子,其中有個大女兒,雖然只有16歲,但家務活一直都是她承擔。她有時候也會叫黑人湯姆路過時叫他進去幫個忙,比如劈柴、或者搬一些重物等等,雖然第一次説要給湯姆錢,但也是形式一下。後面就會經常的叫湯姆進去幫忙,當做免費體力。

有一次,湯姆踩着凳子在弄東西時,這個白人孩子主動去摸黑人湯姆的大腿,並把她撲倒在地上。

因為這個孩子,沒去上過學,所以也就從來沒有過朋友,更沒更異性接觸過,湯姆可能就是她接觸最多的一個了,雖然是黑人,但可能在荷爾蒙的驅使下也算黑人也算個男人了。

湯姆被她撲倒後就很緊張害怕,趕緊起來跑開,就在跑開時被這個女孩的酒鬼父親看到了,酒鬼父親就起訴,説是黑人湯姆把他的女兒給了。

本身主人公小女孩的父親是一位律師,就接到了這樣的個活。

那時候是美國的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幫黑人打官司相當於與全部白人為敵,但是小女孩的父親知道湯姆是對的無辜的,就很想幫他。

自從她的父親接到這個案子後,小女孩去學校也經常被她的同學嘲笑欺負,罵她的父親是“同情黑鬼的人”

小女孩很想跟他們打架,但是她父親説過,不要因為這件事情跟別人打架。

小女孩問父親,“什麼是同情黑鬼的人?”

她父親就回答:“同情黑鬼的人”是一種毫無意義的稱呼,跟“鼻涕蟲”一樣,這很難解釋清楚——有些愚昧無知的人認為有人關愛黑人勝過關愛他們,就用這個詞來稱呼。這個詞不知不覺也成了我們一樣普通人的日常用語,用來給人打上卑賤、醜陋的標籤。

而且在這家事情中,她父親還教會了小女孩什麼是勇敢,他説:勇敢就是,在你還沒開始做之前就知道自己註定會輸,但依然義務發過的去做,並且不管發生什麼都堅持到底。一個人很少能贏,但也總會有贏的時候。

超人讀書心得體會 篇7

《查理九世》系列,一直以恐怖的劇情和曲折的內容聞名與我們討論的話題中,別具一格的恐怖故事發展取向,博得人們的厚愛,而且男女老少通吃。今天我就要帶大家來了解或重温一下這部雷歐幻象的巔峯之作。

《查理九世》現有二十六冊,主要講的是由探索者查理、破謎者墨多多(墨小俠)、堯婷婷、虎鯊、扶幽組成的DODO冒險隊為登上浮空城,對世界各地的未__迷境進行探索,收集“黃金地圖”和“祕境珍寶”的故事。

26本本本我都認真的看了兩三遍,每一本故事都內容極富想象力和吸睛性,主角人設跟現實生活接近,而且還有不少用不同的筆墨刻畫的“配角”。還放上了一些我們現在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比如説多多冒險隊真正的老大:查理。

擁有純種的貴族血統,被墨爺爺注射了提高智商的藥劑,還可以通過發生器講話。所謂的智勇雙全,説的就是這條小狗了,再比如未完全滅絕的生物、不死的人魚族、被科學家們重新培育出來的高智商恐龍…

我最喜歡的一本是:不死國的生命樹,他講了伊森公爵為了活下去利用尤加特拉希生命樹,吞噬別人的生命,把它們變成半死不活的骷髏人,與多多冒險隊進行了一場鬥智鬥勇的鬥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結尾處的一段話:一個人活了多少歲不算什麼,重要的是是他是如何度過這些歲月的。

這本書並沒有多麼震撼的場景,沒有多麼厲害的主角,但它確用一個個故事講出了許多人生真理,不像有一些書,一看就忘了,這幾本小小的書,卻可以讓你翻個手麻。

超人讀書心得體會 篇8

《家》,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生動地展示了青年一代的覺醒忽然封建勢力的沒落,是文學史上的里程碑。

覺新是這部小説裏塑造得最成功的一個人物。由於他處在長房長孫的位置,因此,為維護這個四世界同堂大家庭的“和睦相處”,他凡事都採取“不抵抗主義”。他與他的梅表妹有一段美好的戀情,但是在這個封建大家庭裏,婚姻大事是不由得他們作主的。他的父親為他做了親,他沒有反抗,有的只是默默地接受父親為他安排的一切。雖然他的內心十分痛苦,但他不敢説一個“不”字。而後他與妻子瑞鈺成了親。祖父死後,陳姨太以“血光之災”為由,不許瑞鈺在家生孩子,叫覺新送她到城外去。這事對覺新來説猶如晴天霹靂,但他還是接受了,結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而在這之前,他的梅表妹也因為他,鬱鬱寡歡而死。然而對於這一切悲劇的發生,他無力反抗,甘願繼續痛苦地過着“舊式”的生活。

小説中的另一個典型角色覺慧,覺新的弟弟,卻有着與他哥哥完全不同的性格。小説典型地塑造了覺慧這個大膽幼稚的叛逆者的人物形象。他積極參加了學生聯合會組織的的反帝反封建活動,猛烈抨擊封建家庭。在婚姻問題上,他敢於衝破封建等級觀念,毅然和丫頭鳴鳳相愛。對於長輩們裝神弄鬼等迷信行為,他也敢於大膽反抗。最後,他義無返顧地走出了家庭。

《家》還重點描寫了幾個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鳴鳳和瑞珏。這三個女子雖然性格不同——梅悒鬱,瑞珏賢慧,鳴鳳善良卻柔中有剛;她們的社會地位也不同,但她們的悲劇結局卻是相同的。作品通過對這幾位女子悲劇遭際的描寫,進一步控訴了封建禮教以及封建道德對弱小、無辜、善良的人們的迫害,強化了全書主旨。

《家》是一部充分體現了巴金創作成就和風格的優秀作品,它充分顯示出了巴金在現代文學小説創作領域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超人讀書心得體會 篇9

蝴蝶的美麗源自黑暗束縛中無數次的蠕動,掙扎,破繭而出的是令人驚豔的新生命;流星的美麗源自相互間劇烈的碰撞,劃過天際的是生命華美的綻放。

輝煌的勝利成就了生命的高度,而成功的背後卻浸透着奮鬥的淚泉,灑滿了犧牲的血雨。決勝,在看不見的地方,它可能是水滴石穿的執着,可能是小草破土而出的力量,可能在我們勇敢前行的每個腳印裏。

中華五千年文化源遠流長,而這其中的波折也跟其歷史的長度成正比。幾經波折,不斷改變,改進,創新,變革。文化的旅程是苦是澀的,而文人們要在這文化的苦旅中前行更是非常的艱難。他們中,有不少人沉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從此銷聲匿跡。但也有一些人,憑藉着自身的堅忍與頑強成功了,每名佳作都流傳千年。正如書中柳侯祠的主人柳宗元。

沿着歷史的長河漫步,易安居士在孤獨中化悲痛為力量,與低徊婉轉中吟唱出了“綠肥紅瘦”的絕妙辭章;東坡居士樂觀曠達,屢遭貶謫,以樂觀幽默化解人生的痛苦,於曠遠中留下“大江東去浪淘盡”的千古絕唱;遠離了春花秋月的李煜在東風又起的小樓上吟唱“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悲歌,萬千愁怨在堅強的默然承受中成就了詞帝的盛名。

他們,有着我們不曾深切體味的孤獨和痛苦,然而沉默裏的那份堅忍和承受讓他們積蓄了生命的力量。最終,生命如煙花般催然綻放!

塞外飛沙,冷風拂面,蘇武北海牧羊,飲雪吞氈,在冰天雪地中苦忍19載,一顆赤膽忠心如烈火般未曾冷卻。遠離故國山河,卻不移心中那份守望的精神,富貴不淫,威武不屈,他用一個大丈夫頂天立地的脊樑擔當起人間大義,鑄就了千古忠魂。是信念,讓他堅守;是責任,讓他擔當。蘇武仿若空谷幽蘭,志潔行芳,一股幽香永駐人間。

每當我們羨慕別人的非凡成就時,是否清楚,在這勝利的背後,有着我們看不到的無法想像的艱辛。成功,不是一日就可完成的,它需要我們一點一滴的努力付出,淚水,汗水,甚至是我們鮮紅的血液,都是取得輝煌勝利的滋養劑。

其實,那些隱藏在背後的堅持、忍耐中的執着才是決定勝利的地方。

超人讀書心得體會 篇10

在生活中,在學習中,誰都想當強者,在羣狼中也不例外,每隻狼都夢想着成為狼羣的統治者----狼王,《狼王夢》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想當狼王的故事。

從前有兩隻狼,公狼叫黑桑,母狼叫紫嵐,黑桑就有過當狼王的夢想,他身材魁梧,肌肉豐滿,聰明機智,帥帥的他一生都想當狼王,他也有這個實力,可惜他卻死在野豬的手中,紫嵐為了實現他的願望,一心培養狼兒,希望狼兒中有人能成為狼王。

紫嵐嫵媚動人,為黑桑產下五隻狼崽,第五隻剛出生就死了,剩下四隻依次起名為:黑仔,藍魂兒,雙毛和媚媚,只有媚媚是母狼崽,黑仔長相最像黑桑,也最受紫嵐的疼愛,他就是紫嵐心中未來的狼王,在母親的溺愛中,黑仔漸漸長大,可惜夢還沒有開始就被金雕叼走了。藍魂兒雖不像父親,但在紫嵐的訓練下也是機智勇敢,曾經隻身衝進狗熊的窩內把狗熊逼出來,在沒有食物的冬天救了整個狼族,可是他太沖動太勇敢,觀察不仔細最後掉進獵人的陷阱裏。雙毛自幼受盡黑仔和藍魂兒的欺負,自卑感很重,紫嵐為了教他甚至廢了一條腿,雙毛長大了,有黑桑的勇敢,比藍魂兒更有腦子,漸漸成了狼羣中最棒的一個,就在他要殺掉狼王成為新狼王的那一瞬間,老狼王的臨死莊嚴的一吼,卻喚起了雙毛內心的自卑,自卑讓他前功盡棄,死於狼王之手。

三隻優秀的狼兒,各有自己的優缺點,藍魂兒如果遇事能夠認真仔細一點,他應該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雙毛如果能夠克服自己的自卑心理,多一點自信,他也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如果黑仔少擁有一點過分的母愛,也許他能實現父親的遺願。人生就是這樣無情,我們必須要認真仔細對待身邊的每一件事,才能獲得成功!我們要克服自己的缺點,吸取別人的長處,用知識武裝自己,遇事多想多動腦,努力學習,我們一定會實現我們的夢想,因為我們的身邊有最無私的、最偉大的母愛支持我們!

讀過《狼王夢》讓我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要記住“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放棄努力,我們一定會實現我們的夢想的!

超人讀書心得體會 篇11

g

我喜歡讀書,小時候,外婆經常給我買撕不破的兒童書,因為那時太小,不懂得愛惜。長大後,我終於明白書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珍惜它。

現在書己經成為了好朋友。它讓我獲得了快樂,還讓我懂得了知識。例如∶我從書中查到,如果石灰飛入眼睛,難受時,只要滴入少許糖水,就可解除痛苦。我還知道烏龜為了排除身體裏多餘的鹽份而流淚。蝸牛能找到回家的,是因為它在爬行時會泌出一種液體,這種液體看起來很噁心,但它幹了以後,就會形成銀白色的痕跡,這種痕跡像銀子一樣閃亮,蝸牛憑着這種痕跡,就能找到家了。讀書真有趣。

書是知識的海洋,我就像是這海洋裏的一條小魚,在這海洋裏的快樂的遨遊,茁壯、快樂的成長!

超人讀書心得體會 篇12

最初想讀這本書是出於對它的書名有些好奇,看到網上介紹“這是一本美國享譽全球、深孚眾望的思想先鋒、演説家、作家斯賓塞﹒約翰遜的暢銷書《誰動了我的奶酪?》”,搜索出後打開一讀,書中那些看似平常而內含深刻哲理的話便深深地觸動我的心靈:“變化總是在發生,他們總是不斷地拿走你的奶酪。”“遇見變化,隨時做好奶酪被拿走的準備。”“追蹤變化, 經常聞一聞你的奶酪,以便知道它們什麼時候開始變質。”

我不禁為作者斯賓塞·約翰遜的這種獨特的創作方式而發出由衷的讚歎,雖然這是個寓言故事,但是其中所藴涵的哲理令人在感悟之中,引發深思,更讓人變得聰明、睿智。

兩隻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名字取得很有意思,同時也表達了一定的意義,小老鼠的名字寓意似乎是在不停的動作着,代表了它們會隨時隨着變化而動,而立刻穿上始終掛在脖子上的鞋子,去尋找新的奶酪——“奶酪”自然是個比喻,是對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所追求目標的一種比喻,它可以是一份工作,一種人際關係,可以是金錢,可以是幸福、健康,社會的認可和老闆的賞識等等。代表我們生命中的任何最渴望得到的東西。

書中的兩隻小老鼠不會因為周遭環境的改變而手足無措,失去生命的意義。因為它們會去繼續努力,不斷追求,過去擁有的雖然已經失去,但是那只是人生經歷,而不是一種負擔,如果執迷不悟,止步不前,那就只有面臨飢餓,無助,頹廢和灰暗無力的世界——一切身心的折磨。

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名字也取得很有意義,兩個小矮人與兩隻小老鼠的態度迥然不同,他們面對變化猶豫不決,始終沉浸在對往事的追憶和幻想中,無法接受已經改變的事實,不願意再去尋找新的奶酪,從而也就束縛了自己的思想,變得極度頹廢,再沒有了勇氣和激情,於是生活在灰暗之中,不能自拔。好在後來唧唧終於戰勝了自己,走向了光明,找到了新的奶酪。

生活在這樣一個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每個人都要和時代同步,才能夠與時俱進,因為個人的奶酪隨時會被他人拿走,被外界所移動,如果一味怨天尤人,只知道追問“誰動了我的奶酪?”,而不能夠很快適應新的變化,陷入困惑中不能自拔,固步自封,活在海市蜃樓般的“幻城”裏面,不知覺悟,還自我安慰“麪包會有的”,“奶酪會回來的”,到有一天,等發現失去的奶酪不會回來了,終會追悔不已的,因為不論麪包也好,餡餅也好,奶酪也好,不會平白無故的從天而降,要想尋找到新的奶酪,就要學習兩隻小老鼠“嗅嗅”和“匆匆”,立即穿上始終掛在脖子上的鞋子,馬上出去再尋找,簡單的思維往往能夠突破顧慮過多帶來的障礙,而走向光明,創造成功,重新獲得新鮮可口的奶酪。

小矮人唧唧到後來終於衝破了自己思想的束縛,毅然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奔入漆黑一片的迷宮,在這條充滿希望的路上,它終於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它的夥伴哼哼還在怨天尤人中鬱鬱寡歡,無法解脱。

我喜歡這個故事,因為她告訴了我們最為深奧卻又至為簡單的道理,讓你知道應該怎樣去面對生活,面對人生,同時教會你怎樣去調整自己的心態,隨着奶酪的變化而變化,在變化中知道怎樣去適應環境,去改變一切的困難和逆境,從而放下包袱,走向新的開始,奔向新的生命。

超人讀書心得體會 篇13

今天我讀了《基度山伯爵》這本書。書中講了鄧蒂斯受到蒙冤。出獄後報恩報仇的事。

《基度山伯爵》又譯《基度山恩仇記》。故事發生在19實世紀的法國波旁王朝。當時“法老號”上的青年水手艾德蒙·鄧蒂斯,應為要當船長所以有兩個人嫉妒。因為要與美塞塔斯結婚,又讓情敵憎恨。所以被人誣陷,蒙冤被囚十四年又經獄友指點迷津。知道了是誰誣陷自己還意外得到了一筆珍寶的藏寶地點。他在一座小島上在一座名叫基度山的山上找到了大批珍寶,於是他化名為基度山伯爵。把自己的恩人他們應得的都給了他們,並注意懲罰了陷害他的人,使他們有的死有的瘋,還有的家破人亡,最後揚帆而去。

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惡人最終還是要受到嚴懲,而善良的人是會受到善良的回報的,所以説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我們不要做壞事,要多做好事。而且不要悲,觀要振作。不要一遇到壞事就絕望,要堅信總會有希望的,車到山前必有路。

以後大家要多做好事,不做壞事。不放棄,堅信希望。

超人讀書心得體會 篇14

看了《雪柿子》這本書之後,我非常感動。其中有八個小故事,最激發我興趣的是第一個小故事雪柿子。

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個枯荒的小村莊,由於非常乾旱,莊稼顆粒無收。冬天到了,寒冷無比,各家各户糧食都所剩無幾,樹上的果實也全部採完了,河裏的小魚和天上的小鳥都瘦的只剩下皮包骨了。還有些糧食的人家也只能每天喝一碗稀粥,説是稀粥,其實只是湯裏面放幾粒米而已。有一位少年樹魚為了上山尋找食物,一不小心摔進了一個山洞,無意間發現了一顆長滿果實的柿子樹。樹魚數了數樹上的果實一共有三十六個,他就告訴了小夥伴們。他們餓了就經常看看這些柿子,就覺得飽了。一天,樹魚想去摘一個柿子吃,卻發現桐子早已在樹下了,他對桐子説:“你摘一隻吃吧!”桐子説:“不用了,我不餓,只要看着就行了。”然後,他們倆人就抱在一起在樹下哭了。我想:他們倆個人明明都很餓,心裏很想吃,但為了村莊裏的人忍受着飢餓、抵抗着誘惑,就放棄了這個念頭,他們倆個是我學習的榜樣。丘石兒一家人為了生存下去,他父母帶着丘石兒去西方乞討糧食。這時候,樹魚和他的小夥伴們卻摘了一個柿子送給了丘石兒。這體現了樹魚小夥伴們的純真善良,也反映出柿子樹給他們帶來了生存的希望,讓他們更有信心戰勝飢餓。

看了這本書之後,我們更應該珍惜糧食,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超人讀書心得體會 篇15

花了昨天晚上的大部分和今天早上的一點點時間,終於把張愛玲的《半生緣》看完了。

看完後最深的感覺是,真是環境能造就與之相應的人,也可以將之中人的生活與人生改變、偏離其預期。真是時代作弄人啊。書中的主人翁曼楨與世鈞之間的愛情就是個例證。他們之間的愛情被環境中的人所破壞、阻斷、淡化。面對這一切他們不能衝破環境的世俗,他們無力改變他們的環境,但他們有不願就這樣依附於周圍的環境。曼楨被她姐姐關在她家,然後逃離她家,然後回來照看她自己的兒子,然後與以結婚的世均見面,已經時隔十八年了。他們以前是怎樣的年輕,怎樣的相互依戀啊!但現在,他們已經都是中年人,都有了小孩,都有了家庭的責任感。他們的理智已經不允許他們再來一次了。我想,他們見面的那一刻一定有恍然過世的感覺,彷彿以前美好的時光就在昨天。

小説的結尾很含蓄,但反映了主人翁那豁然大度、積極向上的精神。也許我們不能完全去改變我們周圍的環境,但我們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去積極影響和改變周圍的環境。

張愛玲的小説的細節寫的特好,給人很深的真實感。以後要多多的拜讀她的作品。呵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wlw0o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