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個人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7篇)

個人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7篇)

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篇1

買書、讀書、藏書,對我來説是一個幸福的過程。

個人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7篇)

以前有“書非借不能讀也”的説法,到我這裏就變成 “書非買不能讀也”了,在今天這個書價飆升的時代,買書已成為了一種很“奢侈”的消費行為,很多人寧願在網絡上讀電子圖書,也不願意花這個“冤枉錢”。但是我卻一直保持買書的“奢侈”習慣,我喜歡在書店裏淘書帶來的樂趣,更喜歡把買來的書捧在手中任意找一個時間來細讀品味,思隨書動,靈隨書行,那種恬靜、愜意的感覺是任何事情也比不了的。

從最初的《讀者》、《散文詩》、《青年文摘》等一些期刊的訂購,到現在的詩歌散文、隨筆小説、文史哲類的書籍,總之都是些人文類的,買書十幾年下來豁然發現自己的書櫃已多達六七百冊了。男人買書猶如女人上街買衣服,不光是注重樣式更注重質量,如果遇到一本品質高、內容豐富,很符合口味的書就像如獲至寶一樣。

我是從來不買盜版書的,這也是真正讀書人應該具備的原則,但我也很少去一些綜合性的大書店買書。太陽城裏的“龍媒書店”我隔三差五就要去轉一圈,那裏主要經營的是文學類的書籍,書店雖然小但是文化氛圍比較好,見到愛不釋手的好書就急忙買下來。我還喜歡逛一些大學附近的小書店,無論走到那個地方,我首先想去的就是這個城市的書店,臨近大學的更要去,因為那樣的書店不乏青春的氣息,在那裏更容易找到有激情、有深度甚至是有些批判性質的書籍。

書買回來自然是需要讀的,但是漸漸的我發現,讀書的速度往往是趕不上買書的速度,直到現在書櫥裏依然有好幾套書還沒有與我有過“親密接觸”,有時候越放越不想讀了,面對這樣的書,自己心裏也很愧疚與自責,怪自己當初就不應該草率的買回來,又對人家置之不理。好在我的書八成是都讀過的,不然買書只是為了擺設,那就真成為附庸風雅的人了。

讀書可以分兩種,一種是讀有實用性的書,多是為了應付考試的那種;另一種是隻為慰藉心靈,尋得精神享受的書,而我説的讀書是指後一種的閒書。喜歡讀書的人,一定把讀書當成一種興趣與習慣,他也一定是一個樂讀者,如果三日不讀書就衍生日子蒼白,心靈空虛、知識匱乏之感,如同吸煙者犯了煙癮般的痛苦。

讀書可以淨化心靈,亦可改變人生。這裏我還要説一個觀點,那就是讀書人往往一味的追求精神的富足,而忽視了身體的健康。“讀書養心,鍛鍊強體”,因此我希望大家不要因為讀書而忽視了身體的健康,如今的很多近視、腰椎、頸椎不好的病都是因為上學時候長久不良的坐姿引發的。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只讀書不行走,真的是人把書讀死了,甚至會造成書把人讀死。

最後説説藏書。喜歡書的人都是求書欲極強的人,他們總喜歡把喜歡的書佔為己有,因此收藏書自然成為讀書人愛書、戀書的一種嗜好。看着自己多年積累的書籍猶如金屋藏嬌,夜闌人靜目視他們彷彿是在與自己昔日的情人對話,挽手相伴遨遊在浩瀚的知識海洋,有震撼更有一種內心的滿足與幸福。

但是書只放在書櫥上是一種形式,藏在內心裏,藏在腦海中,然後運用於工作、生活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藏書。説白了藏書其實就是在儲備知識與快樂,書應該是越讀越薄的,把從書中得來的越來越多知識合理的釋放出來,才是我們買書、讀書、藏書的真實目的。

朋友們!其實生活本身就是一本書,一本無形而博大的書,一本豐富而耐讀的書,這本書同樣需要我們用精力去購買,用心智去品讀,最後用記憶來久久珍藏。

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篇2

今年暑假,我擠時間讀完了《做傳遞正能量的教師》這本書,寫了一些讀書筆記,並結合自身教學實踐進行了認真反思,感觸頗深。

這本書中,我最欣賞的篇章是:《為人師表是永遠的正能量》,《做個能力高超的教師》,《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激發學生自身的正能量》。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闡述我的心得體會。

一、為人師表,做學生的榜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注重細節。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作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應時時事事做好學生的行為榜樣。對於學生的行為習慣、紀律以及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如果只是單純講大道理,提要求,學生都懂,那麼“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比如:教師要求學生認真書寫,那麼他的板書也應字跡工整,美觀大方;讓學生注意教室內外衞生,那麼老師只需一個小動作“彎腰撿起字紙扔進垃圾桶”,就會使學生看在眼裏,並主動撿起身邊垃圾。再比如,做班主任時,要求學生早進班,不遲到,我就將自己的表調快5分鐘,不論早操早讀上課,都提前進班,而且無論颳風下雨。學生們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也大都能早到班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日久天長,學生們自覺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做一名快樂的教師,讓學生“樂學”。作為一名教師,應當對生活、工作持有一種積極向上的樂觀態度,並用“自信和樂觀”去感染你的學生。教師這份工作,幹了幾年十幾年後,會覺得枯燥乏味,彷彿苦行僧的生活。每天,除了教、改、批、輔外,還要和學生談心,和家長溝通,學校還安排了開會學習等等許多工作,而且大家還面臨考試成績評比的壓力。久而久之,失去了對教學工作的熱情。而我認為,凡事如果我們多從正面去考慮,多從好處去想,那麼你將變得陽光樂觀。比如,有的老師認為下午第一節課學生狀態不好容易瞌睡,所以去上課前自己情緒也不好。那麼,為什麼不這樣想:學生中午吃飽了,也午休過了,精神狀態也應很好,我應該想法調動起學習積極性。比如讓學生課前唱歌,喊口號,還可以男女生拉歌,學生的笑容出來了,精神狀態自然好了。我的數學課上連排時,如果學的內容難度較大,綜合性強,學完後需要轉入下一個問題時,學生會有些疲憊,我就穿插進一個腦筋急轉彎,或數學趣事等,讓學生再次活躍起來。在考試過程中,當面臨考試難題時,我還教給學生們要用“阿Q精神勝利法”安慰自己:“這道題我一下子想不出來,估計有好多同學也不會做,但我要沉着冷靜,我就能想出來。”有的同學一看到鄰座的同學翻卷子了,就覺得別人比他做得快了,就會慌張,我告訴他要這樣想:“他寫得快,不一定比我認真,他馬虎,我細心,我沉住氣,我認真審題,我準確率高,爭取做一道對一道”。這樣逐步增強學生自信心。有自信心了,學生就有了快樂,就會愛上你的課堂。所謂“好學之不如樂學之”。

三、多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魏書生老師曾説:“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廣闊的世界”。他們的內心有真善美,有假惡醜,有懶散拖拉,也有勤奮惜時。我們作為老師,要幫助他們發現那些自強自信、熱情上進的部分,幫助學生把內心世界治理得更文明。每個學生都是潛在的天才,教師要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有的學生活躍調皮,但思考問題腦子靈活,那麼應引導他多動腦思考新題,上課發言慢半拍,不搶老師的話;有的學生基礎弱,但和同學關係很好,對老師也很有禮貌,應引導他多參與班級管理,並在學習上多向同學、老師求助;有的同學文化課不太好,但音體美方面很活躍,應鼓勵他多參與學校班級課外活動,發揮才能。

總之,教育就是喚醒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正能量。教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當做好傳遞正能量的使者。

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篇3

讀書是一件賞心悦目、怡情養性的樂事。德國哲學家尼采就曾把讀書形象地譽為“散步在別人的知識與靈魂中”。因此,當今的青少年中學生中有許多喜歡讀書,這是值得稱道的,也是應該大力倡導的。但為什麼有的讀書受益匪淺,可有的人讀了不少書,到頭來卻長進不大或一無所獲呢?細細想來,我們會發現,後一類人步入了讀書的誤區。讀書需靜下心來、穩住、耐心,切勿急躁。同時讀書前一定要有目標,還要擬定合理的計劃,以便讀中有的放矢,有序可進。筆者認為,眼下讀書人必須具備以下幾點:

1、有計劃,有系統;有鑽勁,勿急躁。讀書不是為了增添談資,不是裝潢門面,而是為了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真才實學。因此,讀書不能追蹤流行。如:有些青少年中學生跟着書店廣告走,看着刊物介紹讀,流行什麼,讀什麼。這是沒有個性和主見的。應根據自己的特點,結合自己的身份和生活成長情況,有計劃、有系統地讀。這樣,會獲得紮實的,真正能受用一生的知識。讀書要有鑽勁,切勿急躁,要有華羅更先生所説的那種“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

2、讀高質量,高檔次的書。讀書可以是一種消遣,是一種休閒,但更是武裝自己的頭腦。羅曼羅蘭説過:“與其花許多時間和精力鑿許多淺井,不如花同樣的時間和精力去鑿一口深井。”意思就是説讀通俗淺層次的休閒書如同在鑿一口沒水的淺井,永遠喝不到甘甜的清泉。因此,我們要把精力和時間花在讀高質量、高檔次的書籍上,從而汲取其精華。

3、讀實質,讀底藴。書到用時方恨少。讀是為了用,讀書有一定的功利性。讀書要注意書的整體脈絡,內在底藴和精神實質。不能只獲得一些零碎知識,而要獲得書的精髓,從而陶冶性情,培養氣質。

現在,人們生活富裕了,家庭經濟寬鬆了,學生的零花錢多了,很多青少年中學生喜歡買書、藏書、讀書。再者,老師又專門給安排的有讀報時間,於是學生也就越發地愛起讀書了。尤其是購名著,讀名著的現象掀起來了,這是很讓人欣賞的。多讀些名著,這對人生是極有益處的。因為名著是經過歷史長河淘洗過而巍然獨存的生活經典,是時間和空間篩選的結果,是文化的精華,真理的載體。它裏面有真貨,中學生可千萬別錯過,否則,將成為一生的遺憾。

如果我們能慢慢地啃名著,神定氣穩地反覆咀嚼,你就會驚奇地發現,文字同樣是有聲音的,有色彩的,有味道的,有生命的,有感情的,“白紙黑字”的背後藴藏着一個極為豐富的世界。所以,閲讀好書,閲讀名著,不僅馬上可以享用,而且一輩子受用。

4、養成隨讀隨記的習慣。古人説:“讀書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其中“手到”就是指寫讀書筆記。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日子一長,對讀過的書便印象淡漠,甚至像沒讀過一樣;或是雖有點印象,但只剩東鱗西片、隻言片語,派不上用場,倍感“書到用時方恨少”,如此,有人便感慨,“讀書沒有用處。”其實,這正是因為我們把書讀完了便丟開,沒有做讀書筆記的緣故。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啊!因此,同學們讀書要養成隨讀隨記得好習慣。

總之,中學生要熱衷於讀書,要讀好書。除了讀一些同齡人的習作,還要儘可能讀一些藝術上遠遠高出自己的經典之作和一些有着豐富底藴的名著刊物。因為,只有讀那些高質量,高水平的精品,讀傳世之作,才能走向理性,走向成熟。要多讀書,讀好書,要耐心地讀。讀多了,讀久了,便會不知不覺地進入到王國維所描述的讀書治學的三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篇4

《傲慢與偏見》是19世紀英國小説家簡奧斯汀最著名的小説,原名《最初的印象》。 故事圍繞 小鄉紳一家幾個女兒的婚姻大事展開。其中以二女兒伊麗莎白與達西的感情為主線,用伊麗莎白的幾個姐妹與好友的婚事作為陪襯以襯托女主人公理想的婚姻。

書中的女主人公性格活潑調皮,聰明機智,善於思考問題。由於她聽信了年輕軍官 威克姆 的 讒言 而對男主人公達西產生了偏見且因達西自身的傲慢讓她極沒好感甚至厭惡。經過一連串有趣的周折後,誤會終於得以消除,伊麗莎白對達西不再存在偏見,達西也在伊麗莎白的強烈言辭下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克服了自己的傲慢,讓兩個年輕人重新認識最終走在了一起美滿幸福的生活。它告訴我們:不管對任何人任何事都不應該存在偏見,都應該拋開一些片面的東西去客觀看待。網絡是個交際的平台,我們在上面交友、關注着自己感興趣的新聞、打發自己的閒暇時光。可是有太多的營銷博惡意的散佈着別人的消息影響名人藝人在路人眼中的初印象,讓網民對名人藝人產生偏見,不看他給予別人的正能量,就只一味的謾罵誤解他的一舉一動,對名人藝人造成或大或小的傷害。我覺得這種行為是極其可恥讓人討厭的,不説名人藝人也是人,有自己的生活,但是他給我們消遣,從各個方面為我們帶來歡樂我們就應該心存一份感激,而不是因為一些無意的錯誤就自動屏蔽他的好肆意的罵!我想説的是:很多時候我們不在當事人身邊,他們是一個怎樣的人我們無法接觸無從瞭解,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存一點自己的想法不要隨便就被人引導,也不要存在偏見去看一個人一件事,客觀一點,有話説,可以,善意一點,畢竟與你無關,他也沒礙着你什麼。或許這也是為什麼我看到這個書名就想要讀它,我想要從這裏證實我的觀點,確實也如此:少一些偏見,多一些心平氣和,大家都愉快。

同時,從夏洛特與柯林斯只有物質沒有愛情的婚姻、莉迪亞和威克漢姆把婚姻當做兒戲絲毫不考慮物質生活的婚姻與伊麗莎白與達西在愛情與物質兼具的幸福美滿婚姻形成強烈的對比,告誡我們樹立正確的婚姻觀:一段婚姻,不能只有愛情或物質,要全面考慮,只有兩方面都考慮到我們才能真正的獲得幸福。身邊的例子也是數不勝數,所以這也一直都是我的觀點。

都説:如果你沒瞎,就別從別人嘴裏認識我。社會這麼大,少一點偏見 ,少一點傲慢,少一點自以為是的聲張正義,多動動腦換位思考思考,我們身邊的環境就會越來越好,身心都能愉快,不是嗎?

不久前看了電影成為簡。奧斯汀,不禁為簡的勇敢和才氣所傾倒,她的勇敢追求,不懼世俗的觀念,在那個社會裏成為了一道靚麗的風景。她的小説《傲慢與偏見》更是她小説的最高成就,在我看來可能《傲慢與偏見》就是她自己的人生吧!不過不同是她給了小説一個完美的結局。

《傲慢與偏見》寫的是中產階級男女的愛情和婚姻。賓利和簡,倆個人一見鍾情,由於賓利是個闊少爺,所以班內特太太巴不得自己的女兒能夠嫁給他,於是對他們的交往不加限制,這使得他們有一個自由的交往環境。雖然他們的感情曾遭遇到挫折,但是倆人最終還是在一起幸福的生活。伊麗莎白和達西,他們倆人開始對對方並無好感,誰也不會想到他們以後會成為伴侶。伊麗莎白具有很強的自主觀念,她主張獨立,自由的婚姻。所以當她看見姐姐和賓利相戀以後,她是報着支持的態度去看待他們的愛情的。但是達西的做法卻使她對他產生了厭惡之情,而她從別人那裏聽到關於達西的一些惡行後,對他更是沒有一點好感。但隨着瞭解的加深,她漸漸對以前自己的看法感到慚愧,並接受了達西的求婚,最終幸福在生活在一起。

伊麗莎白是個非常有個性的女孩子,在她的性格里已經沒有了傳統婦女的那種束縛,對於為了財產、金錢而結婚的做法伊麗莎白她很不贊同。她反對為金錢而結合,更反對把婚姻當兒戲。所以她對繼承他們家財產的遠親牧師沒多大好感。當他向他提出結合時,她非常的不屑。因為她覺得感情是婚姻的基石,沒有感情的婚姻不會帶來幸福。雖然説為了財產、金錢而結婚的做法是不對的,但是結婚不考慮這些因素也是愚蠢的。現代人渴望追求高質量的婚姻生活,雖然説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也是萬萬不能的。有了一定的物質基礎,才能提高婚姻的質量。

結婚是兩個人愛情的再一次昇華,但是結婚並不是愛情的終結。它還需要雙方更好的去維護。結婚也並不是兩個人的事情,它聯繫了兩個家庭,甚至聯繫了這兩個家庭的一切關聯。有時候不光有愛情就能解決一切的,還有許多的家庭問題需要解決,如果處理好了這些那兩個人的婚姻才會有將來。

一篇文章中一句話説:玫瑰花瓣上顫抖的露珠,是天使的眼淚嗎?我覺得這句話很美。玫瑰花是愛情的象徵,它花瓣上的露珠卻是天使用眼淚所換來的。美麗的背後竟然是無盡的辛酸和付出。當天使揮着受傷的翅膀,看着嬌豔的玫瑰,想停下來癒合傷痕,卻發現它全身都是刺。正如年輕的我們,希望早日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但是又怕它的到來,畏懼現實的殘酷與阻礙,卻又飛蛾撲火般的想成為別人心目中的白雪公主,明知海枯石爛只是傳説,青蛙王子和白雪公主只是童話,羅密歐與朱麗葉只是經典,卻又相信梁山伯與祝英台終會化蝶成雙飛。

人生就像一艘競航,在茫茫的大海中時時面臨着狂風暴雨的考驗。我們害怕它的降臨,因為怕會措手不及,怕會顛覆在深海中。但是上天都已經將命運安排好了,它賜予我們幸福,同時也要付出相應的代價。嚐盡了生離死別才算是完整的人生,而愛情婚姻只是一段小插曲。只有學會面對,學會試耳傾聽,才能掌握自己的生活。

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篇5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從周朝以來對於天下的定義。而《三國演義》一書所呈現的便是東漢末年分三國的史詩。讀罷後,我陷於遐想之中。

東漢末年,賣草鞋為生的貴族劉備,與殺人而逃的關公和殺豬賣酒的張飛“桃園三結義”,共創大業。三分天下時,因為劉備文有卧龍、鳳雛等經天緯地之賢臣;武有關公、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等虎將。所以,劉備也有一席之地。

曹操雖然兵少糧少,可是他卻討董卓、伐袁術、殺呂布、降張繡、滅袁紹、攻劉表……可見,曹操人十分聰明,正如他《短歌行》所寫的“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之豪情壯志。劉備他雖然兵也少,但他仁義寬厚、愛民如子、禮賢下士、知人信人……所以有陶謙三讓徐州、臨難時攜民渡江、風雪中三顧茅廬、白帝城託孤……因此,有民心的劉備成就了偉業。

當我看到東吳和曹操打“赤壁之戰”,諸葛亮“草船借箭”,一下子收了十萬有餘的箭時,我覺得諸葛亮十分聰明,而周瑜是多麼驚訝,又多麼想殺了諸葛亮呀!他以為諸葛亮日後會成為江東大患。當看見“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時,馬上在腦海中想到:江東的將士們對周瑜如此忠心耿耿,“赤壁之戰”的勝利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三國中,我最喜歡的還是關公了,他温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刮骨療毒、單刀赴會……可惜關公敗走麥城,被東吳殺之,一世英明畫上了一個句號,可惜、可歎、可恨。

在三國的最後時候,三分歸一統,司馬炎成了這個世界的主人。

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夢,後人憑弔空牢騷。

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篇6

其實,孩子們每一天都在尋找別人的明白,盼望公正的評價。人對生存價值的需要比生存本身更加強烈。當孩子被貶損得一無是處時,就會表現出明顯的抑鬱,既影響健康,還會產生厭世情緒,甚至會做出傷害自己或他人的極端舉動。就像那些常被列在調皮鬼一類裏的孩子,為什麼他們總是在犯錯之後還是改但是來?其實他們的心並不是真的很壞!一向想和老師作對!而是我們給了他們認為不平等的“待遇”。他是這麼想的:大家都不喜愛我,連老師都説我不聽話。乾脆壞到底吧誰也不敢來惹我!這樣總比悶着好。這樣的例子我身邊也有發生:我班有一個小孩很好動,跟人家接觸的時候動作個性粗魯,常傷害到別人,他的力氣也比較大,常喜愛起腳踢向別的小朋友。他的行為在我看來是一種無奈的發泄,正因大家都不跟他玩因此心裏很難受。本文出自本站795其他老師對他的態度都是很嚴厲的。有一次,我上課我故意點他起來回答問題時,發現他的答案是最好的,我在全班小孩的面前誇張地表揚他“哇噻!你真了不起!真是太棒了!”接下來他像變了一個人很安靜專心地做每一件事。我讓讓他把教室裏的油畫棒盒疊好,他一個人忙得滿土大汗直到把所有的盒子疊整齊!之後還問我“老師,還有什麼事需要我幫忙的嗎?”當時我對他的舉動

感到無比的震驚!確實,我給他的信任讓他感到很自信和驕傲,正因老師已經認可他是個能幹的孩子了!

我堅信在以後的日子裏我會常告訴孩子們,你真棒!!

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篇7

這個寒假裏,我讀了《山羊不吃天堂草》這本長篇小説,我很喜歡。

《山羊不吃天堂草》這部小説主要講了:明子他們一家養了一羣羊,羊把草吃完之後,就沒草可以吃了,主人讓它們去吃天堂草時,它們卻碰都沒碰,最後竟然一口都沒吃直到餓死,可憐的明子因為家裏窮,所以只能跟着師傅三和尚去學木匠活,在外面艱辛地打工,嚐盡了世態炎涼,卻堅守本心、樂觀善良、積極向上。

這本書中,我最敬佩的就是明子了。因為他心地善良,信守承諾。有一次,好心人給了明子1500元,讓明子下次去給他做木匠活,本來家裏窮的明子可以直接不做工作帶着1500元回家,但他並沒有那樣做,而是去給那位好心人幹活。

我也佩服明子積極向上的精神。明子沒有學可以上,得去學藝打工。然而他並沒有抱怨家裏窮,而是樂觀積極的去工作,遇到困難也會想方設法去解決,而不是輕言放棄。

反觀現在的我們,現在好多同學,家裏的生活條件都不錯,卻整天想着吃喝玩樂。明明有這麼好的學習環境、生活環境,卻仍然不思進取:上課不好好聽講,放學不好好完成作業,甚至連吃飯都要挑食……相比之下,會不會覺得自慚形穢?同學們,我們有這麼好的學習環境,就要更加努力地讀書;有這麼好的生活環境,就更要好好珍惜,給自己一個更好的明天。

《山羊不吃天堂草》這本書,真是一本生動易懂而又耐人尋味的長篇小説,大家不妨也來看看,相信大家也能和我一樣,從中學習到東西。

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篇8

下午,反反覆覆地讀着梭羅的《瓦爾登湖》,真的很感動。他的文字是樸素的,但他的思維是獨特的。我確信那是一個睿智的老人。我知道他在瓦爾登湖獨居時年紀並不大,即便死去時也稱不上“老人”,但他卻給我一種唯有老者方有的廣博、沉穩和智慧的感覺。他與孤獨為伴,但並不消沉。他那麼熱烈地愛着自然,用孩子般的想象遨遊並描繪着自然。他積極地探索着人與自然的關係,堅定地維護着自然的古典生態。他相信:人類唯有在大自然中才能保有自己的純美天性。所以熱情地謳歌着心中的女神——瓦爾登湖,這又何嘗不是每一個人心中應保留的一塊聖地呢?

關於梭羅,我是很矛盾的。我在認定他有着老者的平和睿智的同時,腦中又時時會浮現出這樣的一個身影:一個孤獨的孩子,獨自漫步湖邊或徜徉林中,沒有驚慌,也不顯無助;看着那蓬勃華麗的生長着一切,內心充滿着喜悦,似乎他也參與了創造,他也可以隨之生長起來。那份自在自得讓他儼然成了山林之王;然而他又斷不肯凌駕於萬物之上的,他只想做自然永遠的孩子。

是啊,他是自然的孩子,但這不是一個對世界的新奇嘰嘰喳喳叫囂個不停的孩子。我常常驚詫於他的那份好奇與平靜。他靜靜地打量着一切,不管是喧囂的城市,還是靜謐的山林。他靜靜地思考,思考着人類偉大的創造力,也思考他們唯我獨尊的行徑。他是人類的尊者。他以一顆安靜而純粹的心靈,以一顆高貴而智慧的頭顱俯看着茫茫眾生。他在工業革命初期便預見到了一兩百年後的今天的現狀。他關懷着人類,又蔑視着人類。他擔心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會隨着人們功利目的下的發展而消逝,瓦爾登湖也將要成為記憶之湖。甚至記憶都會淡去,直至不復記憶。

以前,我一直以為我可以如梭羅般的生活。我甚至也在嘗試着那樣做,只可惜我生活在一個説不上繁華卻也絕非寂寞的小城。我無法弄到一塊屬於我的地,當然更不可能有一方真正的山水,除了把高樓的陽台安置滿各種綠色植物。儘管我生活素淡,在簡單中體味着生命的純粹,但塵世中凡俗事物依然可以令我焦頭爛額;我喜歡山野,卻不一定能夠真正歸隱身田園。

梭羅是把瓦爾登湖當作情人來愛的吧。因為愛之深切,所以不容許破壞;而生活在文明社會裏的我們,無非是想保存着一種清野的夢幻慰安自己罷了。所以梭羅便具有了獨一無二的氣質和迥異於常人的偉大。

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篇9

《中彩那天》是我最喜歡的一篇課文。它主要寫了爸爸幫庫伯和自己買了一張彩票,結果幫庫伯買的那張彩票中獎了,爸爸面臨的這個問題,最終將奔馳車交給了庫伯。母親常常告訴大家:“一個人只要活的誠實,守信用,就等於有了一大筆財富。讀了這片文章,我不禁想到我自己。

那天,我和媽媽去超市,我們挑好東西后,去付帳。媽媽去付,我在一邊團團轉,手裏還抱着一些東西。等媽媽付完帳,我也跟着一塊走,哪知道我手裏還有幾樣東西售貨員沒看到,沒算錢。回到家,我一看收據上沒有我買的東西,我剛想告訴媽媽,又想:要是媽媽批評我,怎麼辦?事後,我沒有告訴媽媽……

我晚上睡覺,心裏十分難受,總是平靜不下來。我想起二年級學過一篇文章《誠實的孩子》。她講的是列寧小時侯在姑媽家打碎一隻花瓶,當時沒有承認,後來,他改正了錯誤,做了一個誠實的好孩子。

後來,我把事情原原本本告訴了媽媽,媽媽睜大眼睛説:“怎麼會這樣?下次去超市,把這件是告訴阿姨,然後把錢付了。”可是,媽媽一直沒機會帶我去那個超市,我也一直沒有還超市阿姨的錢……

讀了《中彩那天》這篇課文,我想:一個人只要活的誠實,守信用,就等於有了一大筆財富。

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篇10

“苦”這個字眼在大家眼裏一定毫不陌生吧!它代表的是苦難、痛苦,我一直都堅信,沒有多少人是喜歡“苦”的。《青銅葵花》在享樂主義氾濫成“災”的今天,在21世紀,它無疑不是另一種聲音!它進行的是一種逆向思考,它鼓勵着人們正確地面對苦難、尊重苦難!它難道不是對苦難的肯定與詮釋嗎?

這本書寫苦難——大苦難!將苦難寫的深刻強悍;這本書寫美——大美!將美寫到極致之巔;這本書寫愛——至愛!將愛寫的充滿生機,熠熠生輝……

這是一個男孩與女孩的故事。男孩聰明機智,女孩活潑可愛;男孩有一個疼愛妹妹的心,成為大麥地的“啞巴哥哥”,女孩擁有傾國傾城之外貌,大麥地人疼愛有加……這個男孩叫做青銅,這個女孩叫做葵花。一個特別巧的機緣,使城市女孩葵花與鄉村男孩青銅結緣,併成為了以兄妹相稱的、難捨難分的、脈脈相通的一家人。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正當兄妹倆沉醉在童年的天真快樂、無憂無慮時,一場突如其來的“飛來橫禍”降臨在他們的頭上,降臨在大麥地所有人的頭上,命運要召回葵花回到她的城市!從此,男孩青銅經常含情脈脈的望着蘆葦蕩的盡頭,望着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

現在的一些人,已經陷入了“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輕薄享樂主義社會中,懶惰成為了習慣。我想提醒那些不能正確面對苦難的人:“朋友們,請從懶惰的世界中脱離出來吧!向那些不屈不撓的人學習,笑對命運,百折不撓!這樣才能看見未來幸福的曙光!才能擁有幸福的未來、幸福的生活!”

古人云“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自苦寒香來”,是誰造就了戰火英雄?是苦難!是苦難激發他們的鬥志,釋放出他們內心的力量,張揚出他們的愛國主義之精神!這真可謂是“亂世出英雄”啊!

當然,書中的主角青銅與葵花也遭遇過非常人能接受的苦難:葵花爸爸的意外去世、大麥地鬧的蝗災、暴風雨使屋子倒塌……這些無疑不對這兩個幼小的心靈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然而,他們沒有屈服,而是正確地面對苦難,快樂地生活。兄妹倆以比常人多幾倍的毅力面對苦難,滿載着希望的小船,一次又一次地在苦難面前起死回生!

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紙燈籠》這一章。這一章主要寫了葵花為了幫重病的奶奶掙醫藥費,為了給家裏減輕負擔,便和大人們出去撿銀杏。她的手已傷痕累累,但卻依然抱着“為奶奶治病”的念頭,不幸的是,和藹可親的奶奶還是永遠離開了他們……在生活的磨練下,兄妹倆在生活的“戰場”上變得更成熟!領略到生活的多變!

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篇11

在寒假裏,我讀了《呼嘯山莊》這部名着。它被稱為是“人間情愛的最宏偉史詩”,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有關愛情和復仇的故事,情節曲折,緊扣人心,帶給人一種超乎想象的震撼力。

讀了此書,我首先對此書的作者有了很多的瞭解。《呼嘯山莊》的作者艾米莉 勃朗特在世上僅僅度過了三十個春秋,其一生都是非常不幸的,可以説是充滿了孤苦和淒涼。她於1820xx年7月30日出生於英國北部約克郡一個貧窮的牧師家庭。早期曾和姐姐夏洛蒂一樣就讀於柯恩橋學校和伍勒小姐學校,並於姐姐到比利時學習了一段時間,但是絕大部分時間她還是在家自學。自幼愛好寫作的她曾在十二歲時就和妹妹安妮一起創作了貢達爾史詩以及大量的抒情詩。1840年後,她嘔心瀝血寫成了着名的《呼嘯山莊》,並於1847年2月出版,可惜的是,僅僅一年後,她短短的一生便畫上了淒涼的句號。

此外,我主要在寫作上學到了很多東西,就是以下幾個方面:我發現,文中的故事並不離奇,但給人的感覺十分粗獷,野蠻,並且能抓住讀者的心。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作者為故事選擇了一個獨特的背景,即一片狂風呼嘯的荒野。透過作者的描寫,我們可以看到依然保持着大自然風貌和原始本性的故事主角。所以加上了這樣沒有被城市文明薰陶過的背景的渲染,使故事更加富有激情,原汁原味。可見,在寫故事時加上適當的背景渲染,會使情節更有震撼力。

還有,在讀故事時,我還發現作者描寫人物外貌,人物對話和環境時語言十分獨特,與中國文學一點也不一樣。作者的語言中總帶有一些自己的想象和聯想。例如,作者描寫埃德加時,有這樣一句話“哎,他要真有本事離開,就好想説一隻貓能捨得離開一隻咬得快死的耗子,或是吃剩一半的鳥兒。“再比如,文中還有一句寫希思克利夫與埃德加對比的話“一個就像是荒涼蕭瑟的煤礦,一個卻像是春暖花開,繁榮美麗的河谷”這種獨特的語言也是此書的魅力之一。所以我也學到了一點就是在寫作是要有自己的風格。

這也許不是一個十分離奇的故事,可是,它卻帶給人們一種超乎想象的震撼力,使每一個讀到它的人都心潮澎湃。

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篇12

讀劉瀾老師的《領導力》對我的啟發很大:

1.劉瀾老師在書的開頭寫到了領導力的不同範式。其實我感覺的是老師不僅在講領導力,其實在其他領域也適用,這個給了我一個看世界的一個新的角度

2.全書一開始就給領導力下了一個定義:領導力是帶領羣眾,解決難題。是帶領羣眾,解決難題!

3.從這個定義中延伸出來的具體方法:包括承擔責任,解決難題,講故事,當老師等等,都是讓自己能夠有領導力,是怎麼帶領羣眾解決難題的智慧。

總結:其實我本身還是一個學生,我看完劉瀾老師的書之後,我其實有點迷糊了,因為看似老師是在講領導力,我又感覺他是在講學習,讀了一會兒,又感覺他在講人應該怎麼思考。

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篇13

這段時刻我仔細研讀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一書,透過學習我對《指南》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和認識的同時,總結了以下的一些心得體會:

作為一名幼兒園年輕教師,我應有正確的態度和行為去關心幼兒、觀察幼兒、明白幼兒、尊重幼兒,遵循幼兒的成長規律和年齡特點,為幼兒成長創設寬鬆、適宜的條件和環境,因勢利導,因材施教。我還應根據每個幼兒的特點、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制定有針對性的活動目標,選取活動資料,帶給豐富、適宜的玩教具和遊戲材料,並善於把握藴含其中的教育契機,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

此刻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很濃厚,很多家長在孩子牙牙學語時就逼着孩子背古詩記單詞,在孩子還不會握筆手指肌肉沒有發育好時就要求孩子練字畫畫學樂器,完全忽視了幼兒的意願,時不時埋怨幼兒老師不教這不教那的家長也有,因此,作為幼兒教師,我們平時還要與家長做好溝通交流工作,實現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同步和諧發展,讓家長也要轉變觀念,孩子的童年時短暫的,是不可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塊奇妙的土地,播下一粒思想的種子,就會取得行為的收穫,播下一粒行為的種子,就會取得性情的收穫;播下一粒性情的種子,就會取得命運的收穫。讓孩子學習他該學的東西,做他該做的事情。不把成人的意志強加給孩子,讓孩子真正具有快樂、快樂的童年。

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篇14

幾組黑白照片,數不清的來往家書,譜寫着傅雷家的情與意。

家書中,傅雷不忘時刻教誨兒子,沒有一絲的溺愛,既教他為人處世的道理,也常像朋友一樣與兒子閒談,與他交流音樂、文學、藝術等等,扮演着一半父親、一半益友的角色。

傅雷很愛兒子,雖然言語間總是嚴格的苛求,但在嚴肅的面孔下,卻藏着一顆温柔的愛子之心。這絲絲縷縷的愛,不時從嚴肅中流露出來,流淌在字裏行間。在《十月三日》的信中,就有着這樣的摯愛與欣賞,他不會因為兒子才華出眾就放鬆教導,在兒子取得成就時也沒有高興得忘我,而是耐心叮囑兒子再接再厲,教會兒子正確對待得失榮辱。傅雷對兒子的愛,像呵護着一件珍貴的藝術品,謹慎又温柔,動人心腸。

傅雷也經常和兒子討論文學藝術。在信中,他與兒子討論了李白、杜甫詩的異同,分析了各自的長處、短處,再與蘇軾的詩相比較,不禁感歎文人墨客高深卻無知己。在《三月二十七日夜》中,他提到莫扎特,把莫扎特給人感覺描繪得清晰、明朗,耐人尋味的文字寫盡了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縹緲虛無、温柔嫵媚。傅雷是循循善誘的父親,更是能和孩子的心靈碰撞、靈魂高度融合的益友。

每個父親表達愛的方式不盡相同,傅雷對兒子的愛是諄諄教導,是吟唱在音樂藝術間的愛。而父親對我的愛,是不曾言説的安靜的愛。他很愛我,也很關心我的學習,但在我們的交流中卻從不提成績。只是,在我煩躁、迷茫、厭倦時,他會久久地陪伴在我身邊,用他的睿智明晰我前方的路,用他的摯愛温暖我疲憊的心。他的聲音,總能使我躁動的情緒平靜,願意用心去思考、去反省,從不安沮喪到振作奮起。我的父親,像一盞黑暗裏的明燈,照亮我腳下的路,陪着我一路向前!陪伴,就是他愛我的方式。

傅雷深沉的愛,躍然紙上,信中的每個字都充滿着濃濃的愛意。品讀這深沉的父愛,就像品一杯上好的茶,入口微苦,回味卻是甘甜。一封封的家書,承載着多少的愛與思念,只怕,這張張薄薄的信紙,載不動這跨越大洋的許多的情與愛……

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篇15

暑假期間,我閲讀了《做不抱怨的教師》一書,我感受頗深。一直以來,教師這一職業被認為是天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可是隨着時代的發展,獨生子女是越來越多,家長對教師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這就無形之中給我們教師帶來壓力。所以我們教師要調節好自己的心態,對生活充滿信心,對工作有較好的滿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這樣才能生活的簡單而充實。

抱怨產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會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會讓我們的負面情緒不斷疊加,從而產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種智慧,教師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拋棄讓學生人人“燦爛”的想法,順應自然,那麼孩子們的笑臉會不會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師,學生考了96分還是不夠,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優秀。我們教師總是不滿足於孩子的成績。就像有的學生上課稍不認真,一旦被老師抓住,馬上就會被批評一頓;下課跟同學有些小摩擦,又被認為是打架。其實冷靜下來,仔細想想,一堂課40分鐘,誰能保證什麼小動作也不做。只要學生改正過來就行了。“很多時候,學生之間的小摩擦,也不那麼緊要。”這正如自然萬物的生長一樣,在摩擦的過程中,學會了與他人相處的藝術。因此,我們教師讓學生在摩擦中學會生存,在摩擦中成長,這是一種自然選擇的過程,而在此過程中,我們教師不必代勞。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5篇教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5篇我們教師經常也會抱怨:現在的孩子怎麼那麼不聽話?怎麼那麼坐不住?怎麼那麼難教?怎麼那麼不愛學習?家長怎麼也不管管?其實,冷靜想想,可能是我們教師有些小題大做了,上課思想開小差,我們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學鬧矛盾,告訴他們要友好相處,不能太沖動。其實轉臉他們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學作業沒做齊,可能確實是家裏有事,給耽誤了,也只是偶爾沒有完成。有的同學考試沒考好,因為他就只能考成那樣,也就那水平,他已經盡力了。當面對學生的問題時,我們教師要試着相信自己的學生,試着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樣一來,不但問題能迎刃而解,師生雙方都學會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覺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説説就行了。畢竟沒有不犯錯的孩子,關鍵是他不要放棄學習,繼續努力,我們沒必要嚴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帶着有色眼鏡看學生,對學生要多加鼓勵,少些批評,鼓勵他們。

每個孩子成長階段的需要不盡相同,懵懂無知的時候要知道灌輸引導;漸漸長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獨立了還有鞭策鼓勵。愛不是隻用單一的方式一路貫徹到底,愛是講層次的。只要善於引導,靈活多樣的使用教育方法,對症下藥,天才可能就出現我們的手中。我們應該更用心的去教學生,去感受學生。去感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另一份財富。如果用心,是可以教給學生很多東西的,不僅僅是學科知識!學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緊,使他們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意義更大一些!我們給學生希望,他們就成為我們的希望了。你是笑着面對自己的希望呢,還是苦着面對自己的希望呢?笑着面對希望,希望會越來越多,你會找到越來越多的快樂!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時時注意,保持快樂的心情,做個陽光老師。用一顆寬容的心對待每一個孩子!

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篇16

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羣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讓我這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

讀《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説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的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

透過安利柯的描述,我瞭解到什麼樣的師愛才最讓學生感到温暖,把學生當親人的老師。當安利柯的先生説道:"你們以外,我沒有別的家屬在世界上,除了你們,我沒有可愛的人!你們是我的兒子,我愛你們,請你們也歡喜我!我一個都不願責罰你們,請將你們的真心給我看看!請你們全班成為一家,給我慰藉,給我榮耀!"先生的這些話,讓所有的學生都信服與他。雖然我無法做到這位先生的如此坦誠,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學生了。兩個學生同時犯了錯誤,有時,我會憑我直覺判斷,然後毫不留情的批評那個我心目中的差生。卻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學生在暗自垂淚,也許在他們的眼裏,我不再是個好老師。寬容和尊重學生,"只要你們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我絕不會責怪你們",這是安利柯的先生們給的我另一個啟示。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學生,我們的目的是教育學生,只要目的達到,又何必在意學生是否接受了懲罰。

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是無法用準確的文字形容愛的定義,但是我知道,擁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實而無憾的。同樣,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自肺腑的愛,這種愛的表達既是無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當我們把愛心自然而然地獻給學生時,學生會不僅把我們當教師,更會把我們當作朋友,兄弟,父母。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無從談起,感情當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

總之,愛的教育是治療心靈創傷的良藥,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被愛的人才懂得去愛人,愛給人力量,給人温馨,也給人美麗的心靈和情感。讓孩子們心中擁有愛,很多問題都可能在愛的暖流裏溶解。書中給我的啟示是,做一個温柔的嚴師,用充滿愛意的語言來嚴格要求我們的學生。

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篇17

這個暑假,我讀了非常有意思的《神祕島》。

這本書講了一羣人,因為戰爭被困在里士滿,他們決定乘坐熱氣球逃走,路上遇到了大風浪,不幸被甩在了一個荒島上。不過,他們並沒有絕望,而是用勤勞的雙手,開墾了土地,建造了房子。

沒有火取暖燒飯怎麼辦?他們想到用兩塊手錶的玻璃片,製作成了放大鏡,把放大鏡放在陽光下,聚到一點的光很快點燃了乾薹,他們用智慧解決了生存的難題。

此外,他們還利用湖底的洞做成了一棟房子,巧妙地把水引進大海,並且做了一個軟梯,從房屋裏一直延伸到外面,還用工具鑿出來幾個窗户。這樣的家非常隱蔽,可以躲避野獸的攻擊。

他們憑藉勇敢和智慧在荒島上生存下來,我由衷地感到敬佩。

俗話説,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們勤於動腦,敢於創造,不向命運低頭,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像文中的史密斯他們一樣,即使在野獸遍佈的地方,也可以創造奇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wgvo3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