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沉思錄心得體會1000字(精選6篇)

沉思錄心得體會1000字(精選6篇)

沉思錄心得體會1000字 篇1

其實我是更喜歡讀小説的,但偶爾也會附庸風雅地讀點其他書籍,就象網絡紅人鳳姐的搞笑名言“我經常看的都是社會經濟學和一些文學類的著作!比如説《知音》和《故事會》”。

沉思錄心得體會1000字(精選6篇)

但《沉思錄》除外,這是我自覺的想去看的一本書。

這是一本好書,好書可以讓你讀得越多,收穫的越多,並獲得強大的精神力量。這本書來自於一個羅馬皇帝的人生思考。馬可·奧勒留,一位卓越的羅馬帝王哲學家,他沒能阻擋羅馬帝國的轟然倒塌,但是卻用自己一生的思考,為無數尋求生命更深層境界的人,鋪設了靈魂的階梯。用他的《沉思錄》為我們淨化心靈,洗去俗塵。

這是一本哲學書,崇高卻不失質樸。它不如尼采的哲學思考深刻,也不同於《心靈雞湯》《蘇菲的世界》等速食類哲學著作琅琅上口,這是一本用靈魂寫成的書。

“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越來越歷久彌新,一是我們頭上浩瀚的星空,另一個就是我們心中的道德律。”這是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的墓誌銘。當n年前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只覺得這話説得好,有大師風範,但並不瞭解它的深意。直到我讀了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後,才忽然對道德和人性自身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對宇宙、個體、時間、靈魂、生死、痛苦、神、相處、德行、理性等事物的深刻思考,不乏睿語箴言,令人啟發與品味。不要説這是XX年前的帝王思想,即使是現在,同樣會令人景仰。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古訓我們都知道,但是在現實工作和生活中,卻不容易做到,所以馬可説,“不要不情願地勞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適當的考慮,不要分心,不要虛有學問的外表而喪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我們應該做的,是多將思想放在自己的身上,每日三省,想想自己能為家人、為社會做些什麼,注意別人的缺點和行為,將使我們忽略觀察我們自己的缺點和行為。

在《沉思錄》裏,始終貫穿着瞭解剖靈魂和對自己的告誡。比如他在書中這樣對自己説道:“你錯待了自己,你錯待了自己,我的靈魂,而你將不再有機會來榮耀自身。每個人的生命都是足夠的,但你的生命卻已近尾聲,你的靈魂卻還不去關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別的靈魂。”他總是這樣在書中狠狠地拷問自己。也許我們的精神水平尚不能到達這樣自我批評的高度,但至少,我們可以通過閲讀,接受《沉思錄》給我們靈魂的洗禮。

這是一本生活書,超脱卻直面現實。“宇宙是流變,生活是意見。”我喜歡這句話。宇宙是變化的,時間是即逝的,人生及萬物是短暫的,名利是易腐的……因此,人首要也是唯一的選擇,就是珍惜和把握現在的生活。馬可·奧勒留把“生活”視作是人對外物的一種體驗。他説,“如果你因什麼外在的事物而感到痛苦,打擾你的不是這一事物,而是你自己對它的判斷。”這些觀點,對我們這些行色匆匆、碌碌於打拼奮爭的現代人來講,未免有些超脱,但卻是一句温暖的提醒,也是一方解脱心靈焦灼、困楚的良藥。馬可·奧勒留認為:人應遵從自然而生活,按照本性而生活,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幸福。——這樣的生活,不正是我們所苦苦尋找的嗎?

這也是一本晦澀難讀的書。除了印刷精美,以及温和克林頓點睛的評語吸引人之外,以獵奇的心情也許會令人失望,內容也談不上引人入勝。有的,只是信手拈來的平鋪直敍。宇宙、神、理性、道德……等抽象的概念充盈其中,晦澀而略顯拗口的語句,也許浸潤着譯者對原著的忠誠。但是,這絲毫不能阻礙它成為史上最偉大的哲學經典之一。正如譯者、北大教授何懷宏先生所言,“這不是一本時髦的書,而是一本經久的書,買來不一定馬上讀,但一定會有需要讀它的時候。近兩千年前有一個人寫下了它,再過兩千年一定也還會有人去讀它。”

《沉思錄》是一些從靈魂深處流淌出來的文字,樸實卻直抵人心。

沉思錄心得體會1000字 篇2

古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寫的《沉思錄》,是通過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用自己的心靈感悟人生,對事物、對人類的獨立思考和自我認識的一種心靈解讀,是追求靈魂淨化和內心和諧安寧的思維記錄。對於一位科研工作者而言,該如何應對浮躁的世界、正確看待人生和科研工作頗有啟發和收穫。讀完此書,主要有以下幾點啟發和思考:

《沉思錄》作者認為,所有的事物都是相互聯結和合作的,人是宇宙世界的一個組成部分,反覆強調人的社會性,人不是孤獨存在,因果的織機永恆地織着與你相關聯的線。這種樸實的辯證唯物論思想,對於當前我們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人不能脱離社會、脱離整體而存在。使自己脱離他人,就好比是使自己變成脱離身體的一隻手或一隻腳。人是理性的,應該按照本性生活,做一個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人與宇宙世界的關係是個體和整體的關係,每一個個體的優劣關係着整體的和諧和穩固,每個人都向往和諧美好的生活,這就需要每個個體努力發揮自己最大的力量,不斷完善自己,對待構成社會環境的人們彼此友愛、忍耐和包容,少些抱怨、多些關愛和理解,因為組成社會的每個人有着不同的個性和脾氣,同時也會因生理和其它原因而有不同的心境和心情。維護和諧社會,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每一個人都不能忽視了自己對整體的作用和力量。如文明潔淨的生活環境,需要大家共同維護,不亂扔垃圾或主動維護環境衞生,雖然事小,但作用和意義巨大。這不僅是個人行為,它會影響到他人和社會整體,甚至影響到下一代的世界觀。如遇到不順的事情,不要隨意和一味地責怪他人,應首先要檢查自己做得對不對,學會溝通和交流,凡事盡力做到以身示範、以身作則、以理服人,打造良好融洽的社會氛圍與和諧的社會環境。以積極的心態認識社會,正是因為一個個多樣的個體存在,才構成了豐富多彩的世界,才使大家的生活豐富多彩,與人同行,不再孤單寂寞。

《沉思錄》強調熱切地追求你認為最好的事情,遵從你自己的和共同的本性生活和行事,強調有原則、講仁愛,學會原諒和理解。我們的黨是堅守共產主義信仰的,我們的組織是有鐵的紀律和嚴格原則的,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應該自律自愛自尊,堅持原則,做到最好。但我們的每位黨員都是一個個有知性有情感的人,都有可能不自覺地做錯事情,我們應該學會批評和自我批評,以人為本,不是生搬硬套地講教條,而是應該體現鮮活的人的特點,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相互鼓勵、相互幫助、相互促進,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不是生冷地講原則,而是學會換位思考,做好思想工作,讓每一位成員感受到組織的温暖,自發地產生迴歸感,自然而然地增強組織的凝聚力。

《沉思錄》強調的師法自然、個人和整體的關係,對我們的科研團隊具有很好的啟示作用。科研需要創新,需要突破。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對科研工作提出了極大的挑戰,一項具有先進性和突破性的科研工作,將涉及多學科、多領域、多方面的理論知識和科學技術,單靠一個人是很難較快地完成的,需要團隊的協作和配合。一個具有生命力的創新團隊,一定是一個由各種人才和具備多學科知識的專家組成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長和特點,每個人都有思想閃光點,不要忽視任何一個人的力量,有時候很可能某一人忽然的思想靈感都將可能成為科研創新的核心和突破點。一個人的能力不是萬能的,科研工作者應該遵循自然規律,師法自然,深入實際,激發每一位科研人員的創新能力,充分挖掘科研人力資源,依靠羣體的力量才能開創實質性的突破和進展,也才能最大程度發揮科研創新的力量。

通讀《沉思錄》,個人的總體體會是,眾生平等,要有一顆仁愛之心善待與你相處的每一個人;以善抑惡,修身養性,以平和寬容的心態學會接受,做到心靈的平靜和安寧,遇事坦然面對,不受干擾,勇於承擔。用自己一顆高貴、仁愛、真誠的心,去感化世界,去融化冰冷的心,去呼喚良知的迴歸。學會自律知足,知足常樂,就會驅趕走失落感,抹平不良的情緒和受傷的心靈,平和地處事,生活就會有較強的滿足感,不抱怨,朝着正確的方向勇往直前,樂觀生活,笑對人生。

讀完《沉思錄》,總有一種説不出的憂鬱,總感到作者在高貴、沉靜心靈背後的一種無奈,面對無能無力或不好的事情,被動地接受和承受,使人缺乏振奮感。全書貫穿着“我做好自己即可,別人或身外的事我無能為力”的一種思想,不要以惡報惡,而是要忍耐和寬容,要惡人不作惡,就像讓無花果不結果一樣不可能,我們只要完成自己的義務就夠了,這是我不贊成的。需要包容不等於視而不見,放任自流。每個社會的人不僅有自律義務,也更有一份社會的責任。一個良好社會的秩序,是依靠懲惡揚善維持的,若當滿大街都是小偷,卻沒有人去見義勇為,沒有人阻止,社會就將陷入一片混亂,人們的生活就將極不穩定。對於社會的不良現象,我們應該發揮一切可以發揮的力量,積極地阻止和糾正,勇於與不良現象作鬥爭,維持社會正義,維持社會穩定,維持我們美好的生活環境。

沉思錄心得體會1000字 篇3

一本書和一本好書的區別在於,好書讓你讀得越多,得到的越多,通過閲讀獲得強大的精神力量。《沉思錄》為我們淨化心靈,洗去俗塵,它更讓我明白“我思故我在”的道理。

“有兩樣東西,我們愈經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們就愈使心靈充滿不斷增長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則。”這是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的墓誌銘。當我第一次讀到這句話的時候,並不瞭解它的本意。

對於道德和人性自身的探索,直到我讀了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後才有較為深入和系統的思考。《沉思錄》,這是温的枕邊書,這是克林頓在《聖經》之後受影響最大的一本書,這本書來自於一個羅馬皇帝的人生思考。馬可·奧勒留,一位卓越的羅馬帝國哲學家,他沒能阻擋羅馬帝國的轟然倒塌,但是卻用自己一生的思考,為無數尋求生命更深層境界的人,鋪設了靈魂的階梯。

這不是一本普通的書,它不是尼采的哲學思考,也不同於羅曼羅蘭文鈔,這是一本用靈魂寫成的書。人這一生,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能戰勝自己的人,便能戰勝一切,而這也是我們最容易忽視的一點。“待人寬,責己嚴”的古訓人人都知道,但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卻不容易做到,所以馬可説,“不要不情願地勞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適當的考慮,不要分心,不要虛有學問的外表而喪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我們應該做的,是多將思想放在自己的身上,每日三省,想想自己能為家人、為社會做些什麼,“當你不把你的思想指向公共利益的某個目標時,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費在思考別人上”,因為,注意別人的缺點和行為,將使我們忽略觀察我們自己的缺點和行為。

在這本《沉思錄》裏,作者好似一個異常嚴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鏡子前面,告誡鏡子裏頭的自己,書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證。這不是簡單的內心獨白和情緒傾訴,這是本我與自我的交談,這是解剖靈魂,對自己進行告誡。比如他在書中這樣對自己説道:“你錯待了自己,你錯待了自己,我的靈魂,而你將不再有機會來榮耀自身。每個人的生命都是足夠的,但你的生命卻已近尾聲,你的靈魂卻還不去關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別的靈魂。”他總是這樣在書中狠狠地拷問自己。如果我們的精神水平尚不能到達自我批評的高度,那至少,我們可以通過閲讀,接受《沉思錄》給我們靈魂的洗禮。

《沉思錄》不僅是對自我更深層次的探索,也充滿對人類道德的思考。隨着社會的發展,物質文明日益豐富的同時,我們的精神文明卻在悄悄退化,而《沉思錄》正是讓我們重新找回“逝去的文明”的鑰匙。在本書首卷中,我們便能讀到這樣的話,“從我的祖父維勒斯,我學習到弘德和制怒”。在馬可的時代,還是由神權所統治。如果説,神和道德扮演着同樣的角色,都是人類慾望的救贖之路,那麼,神不過是基於道德而產生的一個具象的實體。林達在《西班牙旅行筆記》中寫到:“人們常常把基督徒看作是一羣愚民,實在是小看他們了。真正的勇士,是有勇氣挑戰自己內心的人。這是悟性的開啟,是人認識自己和神靈的最關鍵一步。他們被神靈擦亮眼睛,最終想改變的只是自己。他們和賽內加一樣,試着藉助自己的創造力,用那些哲學、倫理和邏輯來擺脱內心困境。終究如拔着自己的頭髮想離開地球那樣,無法成功。於是,他們走向神。”走向神,平凡如我們,無法拯救他人,但至少能拯救自己。而在偉大的神明背後,其實便是宏偉的道德,在幾千年中,真正扮演救贖角色的其實便是我們人類自身的道德。如此説來,人的一生,原也是同內心慾望戰鬥的一生,而戰鬥的終極目標,不過是道德。如果我們能戰勝自我,由一個高尚的道德所引導,那麼這個社會的醜陋面也會隨之淡去。

沉思錄心得體會1000字 篇4

《沉思錄》是一本啟迪智慧、發人深省、可以促使人的世界觀與人生觀得以純潔而高尚的哲學自省書,是古羅馬皇帝先哲馬可.奧勒留對人生的思考與感悟。它使人建立樸實的信仰和高貴的道德,在歷史的長河中散發出莊嚴不屈的精神魅力。温給予它很高的評價,並把它作為牀頭必讀書籍。

《沉思錄》中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宂長的説教,卻處處閃爍着智慧的火花。書中的許多思想,即使在兩千年後今天也能引起我們的共鳴。作者從哲學高度對人生真諦進行思考,深刻、睿智,讓人高山仰止。讀《沉思錄》會讓人在高雅思想和純淨心靈中得到慰藉。初讀之下,我有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奧勒留是位自然主義者。他對大自然懷有深深的熱愛與敬畏之情,但不僅僅限於它的山山水水,而更強調尊重其客觀規律。他在《沉思錄》中寫道:“一切事物都是互有關聯的,連接萬物的紐帶是神聖的,幾乎沒有一個事物能夠獨立存在,因為它們聯繫在一起,有秩序地組成同一個宇宙。只有一個由萬物集合組成的宇宙,也只有一位存在於萬物之中的神明,萬物本是一體,遵循同一法則,有智性的生物中存在共同的理性,共同的真理,對於這些本源歸一、共享同一理性的生靈而言,也就只有一個唯一的盡善盡美之境”。這一觀點與我們中華民族的先哲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的唯物主義哲學觀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為人處事遵循客觀規律,合乎自然法則,這就是人的理性,而這種理性正是人生最大幸福之源泉,奧勒留對自己如是説。“行事若能遵從理性,一心一意,堅定不渝,不急不躁,不隨便分心在別的事情上,保持內心的純淨正直,即使你隨時可能放棄生命——如果能做到這些,不奢求什麼,也無所畏懼,如果你現在的行為合乎自然,你從小到大所説的話沒有任何虛假,那麼,你就能過得幸福;誰也不能阻止你獲得這樣的幸福”。他還寫道:“只要我們遵循着理性行事,便無需畏懼,因為只要我們是向着正確的方向前進,我們所做的合乎本分,我們必定能得到自身的福利,也必定不會受到傷害”。這是何等高度的思想境界。

通過上述思考,結合科學發展觀的深入學習,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和基礎,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認識、掌握和利用客觀規律的必要條件,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相輔相成的,辯證統一的。既要尊重客觀規律,又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把堅持唯物論和辯證法有機統一起來。只有堅定唯物主義哲學觀,積極行動合乎自然,才能真正實現人生價值並獲得幸福。

奧勒留在書中寫道:“不要像一個被強迫者那樣勞動,也不要像一個將受到憐憫或讚揚的人那樣勞動,而要使你的意志直指一件事情,即像社會理性所要求的使你活動和抑制自身。”

相應的,馬克思“勞動成為生活的第一需要”的思想,是從真正的自由勞動所具有的特質出發,得出其成為人們生活的第一需要這一命題: 當生存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得到滿足之後,真正自由的勞動作為自我實現的過程將成為人們生活中最重要的需求;真正自由的勞動在於真、善在勞動中的統一,使得勞動具有美的性質;到了共產主義社會,自由勞動將對應着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無可阻擋的歷史規律。

我認真的思索,勞動自然首先是為了生存。當生存被勞動滿足之後,勞動又是為了什麼。多少人是為了所謂的“舒適”,又有多少人是為了取悦他人?我想兩者都不會從勞動本身得到快樂。勞動也是生存的方式和目的,本質是自然。能夠符合自然的勞動者才是快樂的,能夠創造這樣勞動氛圍的人才是高尚的。

《沉思錄》非常關注人的修身養性。作者要求自己至少應該做到:其一,意志要堅強。“每時每刻都要保持意志堅定,像一個羅馬人、一個大丈夫那樣,一絲不苟地、保持尊嚴去完成要做的事情,始終懷着友愛、自由和正義之情感去行事,心理不要存有其他念頭”。其二,貪慾要抑制。“追求不可能的事情便是瘋狂,但惡人做事不可能不瘋狂”,他認為:“由慾望而引起的過錯比憤怒引起的過錯更應該受到譴責。因為當一個人憤怒時,他是由於某種痛苦或內心的煎熬而失去了理智,但那些受慾望驅使而犯罪的人卻是因為經不住快樂的誘惑,他的過錯也就更不道德、缺乏男人應有的自制力”。他告誡自己:“你所沒有的東西,不要想入非非,夢想着已經得到了,要從你已經擁有的東西里面挑出那最好的,想想看,這些東西倘若你現在不是已經擁有,你該多麼渴望得到啊”。其三,思想要公正。“什麼才是值得我們追求的呢?只有一件:思想公正,行為無私,為人誠實。對於所經歷的一切都淡然愉快地接受,從不大驚小怪,因為這一切都源於同一個命運的安排”。他在內心裏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做事不要違心,不要自私,不要輕率,不要三心二意;不要用華麗的言詞來裝飾你的思想,也不要喋喋不休,或好管閒事”。

堅強意志、克服貪慾、端正思想。説的多好啊!內心的自由,來自於執着,不是對錶象的執迷,而是對內心準則的堅持。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只有不斷的自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才會產生堅定執着追求的勇氣,才會獲得內心自由的幸福。

這部哲學著作博大精深,本人閲讀欣賞獲得點滴體會,留做温故知新。奧勒留的《沉思錄》,幫助我們反省過往、思考未來,我也必將常讀常考,以作鞭策。

沉思錄心得體會1000字 篇5

《沉思錄》中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宂長的説教,卻處處閃爍着智慧的火花。書中的許多思想,即使在兩千年後今天也能引起我們的共鳴。作者從哲學高度對人生真諦進行思考,深刻、睿智,讓人高山仰止。讀《沉思錄》會讓人在高雅思想和純淨心靈中得到慰藉。初讀之下,我有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1、辯證的看待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

奧勒留是位自然主義者。他對大自然懷有深深的熱愛與敬畏之情,但不僅僅限於它的山山水水,而更強調尊重其客觀規律。他在《沉思錄》中寫道:“一切事物都是互有關聯的,連接萬物的紐帶是神聖的,幾乎沒有一個事物能夠獨立存在,因為它們聯繫在一起,有秩序地組成同一個宇宙。只有一個由萬物集合組成的宇宙,也只有一位存在於萬物之中的神明,萬物本是一體,遵循同一法則,有智性的生物中存在共同的理性,共同的真理,對於這些本源歸一、共享同一理性的生靈而言,也就只有一個唯一的盡善盡美之境”。這一觀點與我們中華民族的先哲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唯物主義哲學觀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為人處事遵循客觀規律,合乎自然法則,這就是人的理性,而這種理性正是人生最大幸福之源泉,奧勒留對自己如是説。“行事若能遵從理性,一心一意,堅定不渝,不急不躁,不隨便分心在別的事情上,保持內心的純淨正直,即使你隨時可能放棄生命——如果能做到這些,不奢求什麼,也無所畏懼,如果你現在的行為合乎自然,你從小到大所説的話沒有任何虛假,那麼,你就能過得幸福;誰也不能阻止你獲得這樣的幸福”。他還寫道:“只要我們遵循着理性行事,便無需畏懼,因為只要我們是向着正確的方向前進,我們所做的合乎本分,我們必定能得到自身的福利,也必定不會受到傷害”。這是何等高度的思想境界。

通過上述思考,結合科學發展觀的深入學習,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和基礎,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認識、掌握和利用客觀規律的必要條件,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相輔相成的,辯證統一的。既要尊重客觀規律,又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把堅持唯物論和辯證法有機統一起來。只有堅定唯物主義哲學觀,積極行動合乎自然,才能真正實現人生價值並獲得幸福。

2、如何看待“勞動成為生活的第一需要”

奧勒留在書中寫道:“不要像一個被強迫者那樣勞動,也不要像一個將受到憐憫或讚揚的人那樣勞動,而要使你的意志直指一件事情,即像社會理性所要求的使你活動和抑制自身。”

相應的,馬克思“勞動成為生活的第一需要”的思想,是從真正的自由勞動所具有的特質出發,得出其成為人們生活的第一需要這一命題:當生存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得到滿足之後,真正自由的勞動作為自我實現的過程將成為人們生活中最重要的需求;真正自由的勞動在於真、善在勞動中的統一,使得勞動具有美的性質;到了共產主義社會,自由勞動將對應着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無可阻擋的歷史規律。

我認真的思索,勞動自然首先是為了生存。當生存被勞動滿足之後,勞動又是為了什麼。多少人是為了所謂的“舒適”,又有多少人是為了取悦他人?我想兩者都不會從勞動本身得到快樂。勞動也是生存的方式和目的,本質是自然。能夠符合自然的勞動者才是快樂的,能夠創造這樣勞動氛圍的人才是高尚的。

3、注重自身的道德修養

《沉思錄》非常關注人的修身養性。作者要求自己至少應該做到:其一,意志要堅強。“每時每刻都要保持意志堅定,像一個羅馬人、一個大丈夫那樣,一絲不苟地、保持尊嚴去完成要做的事情,始終懷着友愛、自由和正義之情感去行事,心理不要存有其他念頭”。其二,貪慾要抑制。“追求不可能的事情便是瘋狂,但惡人做事不可能不瘋狂”,他認為:“由慾望而引起的過錯比憤怒引起的過錯更應該受到譴責。因為當一個人憤怒時,他是由於某種痛苦或內心的煎熬而失去了理智,但那些受慾望驅使而犯罪的人卻是因為經不住快樂的誘惑,他的過錯也就更不道德、缺乏男人應有的自制力”。他告誡自己:“你所沒有的東西,不要想入非非,夢想着已經得到了,要從你已經擁有的東西里面挑出那最好的,想想看,這些東西倘若你現在不是已經擁有,你該多麼渴望得到啊”。其三,思想要公正。“什麼才是值得我們追求的呢?只有一件:思想公正,行為無私,為人誠實。對於所經歷的一切都淡然愉快地接受,從不大驚小怪,因為這一切都源於同一個命運的安排”。他在內心裏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做事不要違心,不要自私,不要輕率,不要三心二意;不要用華麗的言詞來裝飾你的思想,也不要喋喋不休,或好管閒事”。

堅強意志、克服貪慾、端正思想。説的多好啊!內心的自由,來自於執着,不是對錶象的執迷,而是對內心準則的堅持。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只有不斷的自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才會產生堅定執着追求的勇氣,才會獲得內心自由的幸福。

這部哲學著作博大精深,本人閲讀欣賞獲得點滴體會,留做温故知新。奧勒留的《沉思錄》,幫助我們反省過往、思考未來,我也必將常讀常考,以作鞭策。

沉思錄心得體會1000字 篇6

一本書和一本好書的區別在於,好書讓你讀得越多,得到的越多,通過閲讀獲得強大的精神力量。《沉思錄》為我們淨化心靈,洗去俗塵,它更讓我明白“我思故我在”的道理。

“有兩樣東西,我們愈經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們就愈使心靈充滿不斷增長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則。”這是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的墓誌銘。當我第一次讀到這句話的時候,並不瞭解它的本意。

對於道德和人性自身的探索,直到我讀了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後才有較為深入和系統的思考。《沉思錄》,這是温的枕邊書,這是克林頓在《聖經》之後受影響最大的一本書,這本書來自於一個羅馬皇帝的人生思考。馬可·奧勒留,一位卓越的羅馬帝國哲學家,他沒能阻擋羅馬帝國的轟然倒塌,但是卻用自己一生的思考,為無數尋求生命更深層境界的人,鋪設了靈魂的階梯。

這不是一本普通的書,它不是尼采的哲學思考,也不同於羅曼羅蘭文鈔,這是一本用靈魂寫成的書。人這一生,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能戰勝自己的人,便能戰勝一切,而這也是我們最容易忽視的一點。“待人寬,責己嚴”的古訓人人都知道,但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卻不容易做到,所以馬可説,“不要不情願地勞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適當的考慮,不要分心,不要虛有學問的外表而喪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我們應該做的,是多將思想放在自己的身上,每日三省,想想自己能為家人、為社會做些什麼,“當你不把你的思想指向公共利益的某個目標時,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費在思考別人上”,因為,注意別人的缺點和行為,將使我們忽略觀察我們自己的缺點和行為。

在這本《沉思錄》裏,作者好似一個異常嚴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鏡子前面,告誡鏡子裏頭的自己,書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證。這不是簡單的內心獨白和情緒傾訴,這是本我與自我的交談,這是解剖靈魂,對自己進行告誡。比如他在書中這樣對自己説道:“你錯待了自己,你錯待了自己,我的靈魂,而你將不再有機會來榮耀自身。每個人的生命都是足夠的,但你的生命卻已近尾聲,你的靈魂卻還不去關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別的靈魂。”他總是這樣在書中狠狠地拷問自己。如果我們的精神水平尚不能到達自我批評的高度,那至少,我們可以通過閲讀,接受《沉思錄》給我們靈魂的洗禮。

《沉思錄》不僅是對自我更深層次的探索,也充滿對人類道德的思考。隨着社會的發展,物質文明日益豐富的同時,我們的精神文明卻在悄悄退化,而《沉思錄》正是讓我們重新找回“逝去的文明”的鑰匙。在本書首卷中,我們便能讀到這樣的話,“從我的祖父維勒斯,我學習到弘德和制怒”。在馬可的時代,還是由神權所統治。如果説,神和道德扮演着同樣的角色,都是人類慾望的救贖之路,那麼,神不過是基於道德而產生的一個具象的實體。林達在《西班牙旅行筆記》中寫到:“人們常常把基督徒看作是一羣愚民,實在是小看他們了。真正的勇士,是有勇氣挑戰自己內心的人。這是悟性的開啟,是人認識自己和神靈的最關鍵一步。他們被神靈擦亮眼睛,最終想改變的只是自己。他們和賽內加一樣,試着藉助自己的創造力,用那些哲學、倫理和邏輯來擺脱內心困境。終究如拔着自己的頭髮想離開地球那樣,無法成功。於是,他們走向神。”走向神,平凡如我們,無法拯救他人,但至少能拯救自己。而在偉大的神明背後,其實便是宏偉的道德,在幾千年中,真正扮演救贖角色的其實便是我們人類自身的道德。如此説來,人的一生,原也是同內心慾望戰鬥的一生,而戰鬥的終極目標,不過是道德。如果我們能戰勝自我,由一個高尚的道德所引導,那麼這個社會的醜陋面也會隨之淡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vxj4n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