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富蘭克林自傳讀書心得文章(通用29篇)

富蘭克林自傳讀書心得文章(通用29篇)

富蘭克林自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1

富蘭克林自傳是一部影響了幾代美國人歷經百餘年經久不衰的勵志奇書,它包含了人生奮鬥與成功的真知灼見,以及諸種善於美的道德真諦,被公認為是改變了無數人命運的美國精讀本。毋庸置疑他是歷史上最傑出最成功的人士之一。這本書告戒了人們遠離陋習,遠離平庸。提高生活品位,健全人格,達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富蘭克林自傳讀書心得文章(通用29篇)

縱觀其一生,富蘭克林並沒有太優越的成長環境,應該説是比較平淡的出場,1720__年出生於北美洲的波士頓,家中有17個孩子排行15。父親是從事蠟和肥皂的小商人,進過兩年學校,後因家境窘迫輟學。2歲在哥哥的印刷鋪裏學徒,學徒的日子很艱難,然而他卻利用學徒的閒暇時間刻苦學習,閲讀了大量的書籍。在政治、科學、歷史、文學等方面打下了紮實的基礎。他還通過自學能熟練的運用法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拉丁語。

1726年富蘭克林自營印刷工廠,從此事業蒸蒸日上。創造了一個美國夢的傳奇故事,他印刷併發行影響巨大的《賓夕法尼亞》。他發明了避雷針、兩用眼鏡、新式火爐和新式路燈。他率先提出了北美殖民地“不聯合就死亡”的口號”並起草“獨立宣言”1771年出版了改變了無數人命運的《富蘭克林自傳》這本書生動的描述了其成長曆程。告戒了人們要積極向上。

此書裏好多人生箴言都是富蘭克林在生活中感受到的,讀此書不但要感悟那些人生箴言,還要結合自身人性修養等方面完善自我,本書每一章講述的都是他生活的真實寫照,章章都講述了做人做事的感悟,並給我很很多啟發。

在他看來,讀書是他打開幸福成功之門的鑰匙.書是無價之寶,是他最大的快樂。書給予我們智慧,堅定我們的決心吧,讓我們能夠隨智慧而行,讓高尚的智慧充滿我們靈魂。

富蘭克林十分重視自己的美德。因此,他給自己提出了13個要求,分別是:節制、沉默寡言、生活有序、決心、儉樸、勤勉、誠懇、公正、中庸、清潔、平靜、貞潔和謙遜。他一直在盡力地做到這些,儘管他也很難完全滿足要求,但他還是堅持不懈。我想能夠做到那十三條的人們,已經都能稱之為“聖人”了,事實上這樣完美的人確實少見,但是能追求這樣的完美的人也能在美德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我的目標是在自己身上培養這些美德,所以我認為最好不要一下子全都嘗試,我覺得這是很難辦到的,還是在一個時期內注意力集中在其中一點上為好。我將這樣的美德培養成習慣,然後接着在培養另一項。於是我安排節制為美德培養的第一位,因為它需要頭腦冷靜,思維清晰。這種冷靜的頭腦和清晰的思維是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經常保持警惕,抵抗舊習慣的惰性並遏制永無窮盡的誘惑。在獲得了這個美德後再培養美德就容易多了。

在辯論的時候也看到富蘭克林早期並不謙虛,我也經常犯類似的錯誤,辯論的時候沒有必要以非常強勢的壓倒別人,儘管在當時可能會給自己帶來一定的快感,但一定要體會別人的感受。

讓自己印象深刻的富蘭克林這位被尊為美國國父級人物,能終生保持勤儉的工作作風,為社會公益事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對比眼下的自己和現在大多數人們顯的多麼的浮躁。

我希望人們以後都需要在:寡言、謙虛、儉樸、方面多加註意,去除這些壞的習慣,也許對自己的成長會有很大的幫助。但有一點,我認為是必要的,就是每個人都應該通過此書,更加明白教育等公共事業對人類以至一個城市、國家的影響。

富蘭克林曾説過這樣一句話:“在我看來,能夠給人類帶來幸福的,與其説是千載難逢的巨大的幸運,倒不如説是每時每刻發生在他們身邊的瑣細的方便。”我認為,這句很有啟發性的話提醒了人們:不要只顧那些百年不遇的幸運,而忽略了身邊的小事;這句話也很好地解釋了富蘭克林的那些造福人類的發明和他成為發明家的原因。

富蘭克林能在如此多的領域做出對世界產生影響的事,應該很大程度上依靠他的習慣,非常遺憾不能看到他後半生的傳記,也許他的後半生我更感興趣一些,其實人往往這樣,喜歡看到輝煌的一面。

看完富蘭克林自傳後,深深的感知人不能被惰性所征服,不能被原來的自我束縛。要前進就要志在前進。

富蘭克林自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2

富蘭克林生於1720-年1月2日由於他出生在貧寒的小商人家庭。他幾次被迫輟學在小商店裏打雜。後來又在哥哥的印刷廠當學徒最後自己在費城開了一家印刷所。他在這期間過着艱苦的生活住得簡陋吃得簡單。但是卻一直有一種非常強大的精神支撐着他。除了辛勤工作之外他還始終懷着強烈的求知的渴望和熱情想盡一切辦法擠出一切時間和一切金錢來讀書和買書。

在他看來讀書是他打開幸福成功之門的鑰匙。書是無價之寶是他最大的快樂。正是因為如此他同小了法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和拉丁語。

成功背後卻是無比的艱辛最後當上了美國的總統而且也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家。他發明了新式火爐避雷針高架取書器自動烤肉機三輪鍾等。

我對富蘭克林的感歎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才。他付出了艱苦的努力就品嚐到了成功的果實。他為全美國人們創造了幸福。我們應該學習富蘭克林的這種精神。

富蘭克林自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3

《富蘭克林自傳》講述的是美國開國元勛富蘭克林從默默無聞到功勛卓著的奮鬥歷程,是一部成功勵志的傳世經典之作,它包含了人生奮鬥與成功的真知灼見,以及諸種美與善的道德真諦,被公認是改變了無數人命運的精神讀本。閲讀此書,是與一個偉大心靈的對話,使我們收穫一份人生修養的智慧,完成一次實現美國夢的奮鬥歷程和完美道德的精神之旅。

本傑明·富蘭克林是一位在許多方面均有建樹的通才。他不僅是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還是一位優秀的科學家、發明家、作家和思想家。在18世紀美國,他是僅次於華盛頓的最著名的美國人。拜讀完他的自傳,我深切感受到他勤懇、誠實、好學、簡樸、公正的偉大品格,他善於交際,樂於助人,處理問題能力很強,熱衷於社會公共事業,恰好代表了那個時代的美國精神:獨立自主、主動進取、勇於探索。

縱觀其一生,富蘭克林並沒有太優越的成長環境,可以説是平淡出場。他於1720__年出生於北美洲的波士頓,在家中17個孩子中排行15,父親做油燭生意,因難以承擔他的上學費用而迫使他中途輟學,從12歲起就開始在哥哥的印刷鋪裏做學徒,儘管日子很艱難,但他卻用閒暇時間刻苦學習,閲讀了大量書籍。在政治、科學、歷史、文學等方面打下了紮實的基礎。他這種從貧窮到富裕、從卑微到偉大的自我奮鬥、自我實現歷程,給了我很大啟示。

富蘭克林熱愛讀書學習,善於獨立思考。即使工作忙碌,生活貧苦,他仍然懷着強烈的求知慾和熱情,想盡一切辦法,擠出一切時間和一切金錢來買書和看書。他可以為了省錢買書而不吃葷食,他可以為了早日歸壞所借書籍而挑燈夜讀,他在艱苦的學徒生活中仍然擠出閒暇時間努力讀書,學習知識。他對於閲讀到的知識或者意見能夠獨立思考分析,批判的吸收學習,形成自己獨特的觀點。這更加讓我堅信書是無價之寶,是最大的快樂。

富蘭克林還是一位勤奮踏實、努力工作的人。他從10歲起輟學,12歲便開始從事印刷業工作,一直勤懇工作,成為技術高超的印刷工人,並於1726年自營印刷工廠,從此事業蒸蒸日上。這使我們年輕人早日意識到潛心事業、節儉生活的重要性。

富蘭克林一直重視培養自己的文學修養,提高寫作能力。他從小就對寫作很很感興趣,喜歡閲讀詩歌散文,然後通過模仿名家作品來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加上他很強的分析問題及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經常在報紙上發表自己寫的評論文章,這種能力極大的幫助了他政治事業的發展。相比之下,大學期間我更應多寫論文,完善思路,提高寫作能力。

富蘭克林十分重視自己的美德,他給自己提出了13個要求,分別是:節制、沉默寡言、生活有序、決心、儉樸、勤勉、誠懇、公正、中庸、清潔、平靜、貞潔和謙遜。他一直在盡力做到這些,儘管難以完全滿足要求,但他還是堅持不懈,讀到此處時,我不禁為這位世界偉人給自己提出的高要求而驚歎。我想能夠做到那十三條的人們都能稱之為“聖人”了。雖然不可能十全十美,但只有努力做了,才有做好的希望。我的目標是在自己身上培養這些美德,學習富蘭克林,一個時期內注意力集中在其中一點,養成良好習慣後再培養另一項。於是我安排節制為美德培養的第一位,因為它需要大腦冷靜,思維清晰。這種冷靜的頭腦和清晰的思維是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經常保持警惕,抵抗舊習慣的惰性,並遏制無窮無盡的誘惑,在獲得這個美德後再培養其它美德就容易多了。

富蘭克林喜歡交朋友,他謙虛謹慎,勤懇真誠的品格讓他非常受人歡迎。他經常和朋友參加讀書、寫詩及辯論的活動,慢慢的他自己組織起各種讀書及討論社會問題的活動,體現了較強的社交能力。他與許多朋友都保持了終身聯繫,這點讓我十分欽佩。交一個朋友容易,但經營一份友誼卻很難,唯有真心待人才能得到他人真心回報。

富蘭克林有強烈的社會責任心,他積極從事公共事業,併發明瞭許多造福人類的有用東西。他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不屬於某個宗教,但是他相信上帝,相信自己應該為了社會正義和人類幸福而努力。他創辦了美洲第一家會員制圖書館,建立了費城學院,成立了全美首家醫院;他發明了避雷針、新式火爐、新式燈塔;他的《窮理查年鑑》為許多普通民眾的自我教育提供了參考;他在費城、賓州擔任許多社會職務,包括郵局、警務、消防、議會、軍隊等。他能夠非常勝任這些社會職務也顯示了他強烈的社會責任心及處理問題的能力。這毫無疑問促使他最終在政治上成為一個卓越的領導者。

我覺得以上這些都是一個普通人最基本的素質,只是富蘭克林全部做到了並且做得很好,所以他成功了。所謂見賢思齊,當我讀完這位偉人的奮鬥歷程後,即使不去刻意模仿,也會被他刻苦勤奮、追求上進的精神所感染,從而激勵自己在學習和為人處事上努力自我完善。同時,我感受到,擁有高尚的品格,不斷學習思考,為他人及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我們每個人都不能被惰性所征服,不能被原來的自我束縛,要用自己的力量去追求理想和幸福,明白要前進就要志在前進。我想這就是富蘭克林精神的核心吧!

富蘭克林自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4

“若想在屍骨已朽之時尚不被人忘記,要麼寫點值得一讀的東西,要麼做些值得一寫的事情”這就是本傑明.富蘭克林所説的。富蘭克林是多麼令人敬佩的人。他通過“風箏實驗”發明了避雷針,為我們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富蘭克林七十八歲的時候一本《富蘭克林自傳》在他的筆下誕生了,讀了這本書後,我更深一層地瞭解了富蘭克林。

文中講到在富蘭克林小的時候,他的父親讓他在家打打雜什麼的,可富蘭克林一心想到海上闖蕩,由於他的父親不允許,他最後只好到哥哥的印刷所去。當學徒空閒的時候,他就到圖書館看書。對富蘭克林而言,“讀書是我讓自己享受的唯一樂趣。”所以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學得許多的知識.文中還講到他偶然看到了一卷零散的《旁觀者》,便把它買回來讀了好幾遍,真是愛不釋手,便試着自己寫《旁觀者》,然後把自己的《旁觀者》與原文加以對比,發現一些錯誤,便予以糾正。經過無數次的改正,他對原文的章法或語言有所改進,鼓足了他的信心。

通過閲讀富蘭克林的自傳,我想到了自己。在我小班的時候我就對古箏情有獨鍾,深深地愛上了它。於是在我的業餘時間,我選擇了古箏這個愛好。隨着時光的流逝,年齡的增長,我的演奏水平也有了突飛猛漲的進步,在宜興、南京等地的比賽中還得到了一等獎。我每天都勤奮的練着,每到晚上我都會讓家人陪着我練習,時不時還把媽媽拉在身邊聽我彈。就這樣,由於有了每天讓媽媽陪在身邊當聽眾的習慣,因此我膽子也壯大了幾分.有一年,我接到要去北京比賽的通知,我就更加努力的去練習了,不管寒冬臘月、嚴寒酷暑我都堅持練習,並且寒假和暑假都去老師家練習,因為只有多練,才能在比賽的時候不緊張。有句諺語是“藝多不壓身,藝高人膽大”嗎!經過緊張的等待,終於到了比賽的那一天,我懷着激動不已的心情進入了“華夏之星”的比賽場所。看着一張張陌生的面孔,一張張充滿自信的面孔,我的心裏像十五個吊桶——七上八下的,信心也像傘兵跳傘——一落千丈。我緊張的腳直抖,看見評委那嚴肅的表情,聽着別人那優美的琴聲,真是把我“火上澆油”。在我身旁的大姐姐鼓勵着我:“加油,不要緊張,你一定可以的!”我心想:我一定可以的,既然老師選我來參賽也是信任我,我可不能辜負了她呀!該到我了,我大步流星的走上前。就這樣,每一根琴絃都被我彈成了一個個優美的音符,一隻只可愛活潑的音樂小精靈就在我的手指下誕生了。彈完後我信心十足的走出了考場,心裏有説不出的高興。

可等我過了十級,媽媽還是督促着我,讓我繼續練,可我沒堅持。現在想想和富蘭克林那堅持到底的精神,我很慚愧。“恆心+耐心”才能成就輝煌。今後我一定要學習富蘭克林的精神,做個有恆心的人。

又看完了一本名人傳記《富蘭克林自傳》,其實對富蘭克林瞭解的很少,知道以前書上介紹過他做雷電的實驗,以為是個大發明家,看到書的介紹,才知道是美國《獨立宣言》的起草者之一,又以為他是個總統,但是介紹上卻隻字未提,原來沒有做過總統。對富蘭克林的瞭解確實很少。看完了他的傳記,發現富蘭克林是一個極有影響的人物。

富蘭克林是輟學在家,和父親學習皂燭業,後來對這個行業不感興趣,跟着同父異母的哥哥學習印刷業,在當時印刷業是一個很有發展前景的行業,富蘭克林在這個行業裏確實做出很大成績,學到很多技能,並且指導別人從事印刷。

富蘭克林極愛閲讀,印刷業剛好滿足了他閲讀的慾望,他有機會閲讀到大量的書籍,後來發現富蘭克林非常忙,他還是一個社會活動家,非常奇怪,他為什麼還有那麼多時間來看書,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成就。可能是由於他是一個勤奮的人吧。富蘭克林的是非常勤奮和節儉的。

富蘭克林非常善於辯論,而且喜歡辯論,後來富蘭克林發現辯論其實也不是一個很好的習慣時,就漸漸收斂了,但是他卻能説服各方聽從他的意見,以至於他的影響力很大,成了一個外交家。

富蘭克林非常節儉,而且勤奮,而且也倡導節儉,勤奮。積極影響他的朋友,和在一起工作的人,提倡素食。

富蘭克林熱心公益事業,使得他的聲望,影響力非常高,在他的倡導下,才有了圖書館的概念,其實一開始只是為了方便自己和朋友們閲讀和交流。他組織財力物力建學校,醫院,改善街道,路燈等等。

富蘭克林是個發明家,書中説,只有愛迪生可以和他比,但是書中對他的發明介紹很少,他的發明都沒有去申請專利,都和生活關係很密切,比如壁爐,路燈設計呀,可能最有影響力的是在雷電中引出電荷來,這個應該是很厲害的,當時的一些科學家還不以為然呢。他會做了很多實驗,有很多人來參觀,想想那時侯一定會有很多人佩服他,還有人跟他學,他發現人家也不是塊科學家的料,居然有個很有意思的建議,(富蘭克林更多的時候應該是一個商人),讓那個人做實驗到街頭去掙錢,呵呵,是不是和街頭噴火的藝術家是同源呀。這個想法居然讓那個人生活富足。居然是想法改變生活呀。

富蘭克林還領導過軍隊,承擔防禦任務,借槍借炮,訓練隊伍,搞得還有聲有色的。

富蘭克林是個商人,因為他是搞印刷起家的呀,但是他是以為很厲害的商人,因為他的影響力很大,又在政界混,這樣的商人還了得。

那時候富蘭克林還承擔印鈔的任務,真是厲害,其實後來對證券,税收他都有很獨到的見解。

富蘭克林支持宗教的發展,但又不陷於教派的紛爭之中。

富蘭克林還發行報紙,這當然和他的印刷有關,自己經常在報紙上刊發文章。

從富蘭克林本人及其相關人和事上,我學到了許多。

首先,他有着對一件事的執著與專注。在富蘭克林16歲時,曾堅持改寫《旁觀者》的第三卷,用以練就文章的語法和章法。但當時的他正在當學徒,白天要做工活,只有晚上或早上上班之前去做這些練習。所以一星期天,他就設法逃避上教堂做禮拜,儘量抽出時間。我由此聯想到現在的我們:做一件事總是三分鐘熱情,沒有執着的精神與頑強的毅力。雙休日更是在電腦前度過,哪裏還有一門心思做有用和有益的事。

再次,我還學到了與人交流的技巧:不要固執己見,不要用生硬的詞語,更不要以教訓的口吻去教導別人。“我風圈善良的聰明人,了不削弱他們行善的能力,切勿採取獨斷式的自以為是的説話方式。因為這種説話方式常引起人的反感,更容易使人產生牴觸的情緒,常常達不到交流思想、傳達感情的目的。因為你的目的是在教誨別人,講話時分武斷態度有時會引起反駁,使人不以為然因而是公正的討論成為不可能”富蘭克林這樣説。

另外,還從他和他的朋友的身上了在公共生活的常規。當富蘭克林再次回到到費城時,暫時是在凱謀的印刷鋪。有一次,他們接到了新澤西州的一筆生意,儘管凱謀當時是老闆,但是議員們對富蘭克林以禮相待,對凱謀卻很冷淡,甚至可以説是反感。原因就在於凱謀的脾氣很古怪,他不懂在公共生活的常規。他常常粗魯的駁斥人們一致公認的觀點,而且衣冠不整,極為邋遢,狂熱的堅持某些宗教信條,而且有些無賴氣。試想,在當時的社會,在那個上流階層,文雅是他們的通行證,怎能容忍這麼鄙俗的人呢?

當然,我從富蘭克林身上學到的絕不僅僅只是這三點,還有貧窮但不失信、樂於助人、正直真誠、熱愛工作、安貧若素……我若一一相近的列出並以例證,那就不是一兩千字能説完的。總之,富蘭克林身上有許多美德值得我們學習,在此列數一些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幫助:

1、節制:食不可過飽,飲不得過量。

2、緘默:避免無聊閒扯,言談必需對人有益。

3、秩序:生活物品要擺放有序,工作時間要合理安排。

4、決心:要做之時就下決心去做,決心做的事一定要完成。

5、節儉:不得浪費,任何花費都要有益,無論是於人還是於己。

6、勤勉:珍惜每一刻時間,去除一些不必要之舉,勤做有益之事。

7、真誠:不損害他人,不使用欺詐手段。考慮事情要公正合理,説話要依據真實情況。

8、正義:不得損人利己,履行應盡的義務。

9、中庸:避免任何極端的傾向了,儘量克服報復心理。

10、清潔:身體、衣着要力求清潔。

11、平靜:接觸不必要的煩惱。也就是指那些瑣事、常見的和不可避免的不順利的事。

真心的希望大家能夠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向富蘭克林的美好品性靠齊,做一個有益於他人有益於社會的好公民。

富蘭克林自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5

富蘭克林生於1720__年1月2日由於他出生在貧寒的小商人家庭。他幾次被迫輟學在小商店裏打雜。後來又在哥哥的印刷廠當學徒最後自己在費城開了一家印刷所。他在這期間過着艱苦的生活住得簡陋吃得簡單。但是卻一直有一種非常強大的精神支撐着他。除了辛勤工作之外他還始終懷着強烈的求知的渴望和熱情想盡一切辦法擠出一切時間和一切金錢來讀書和買書。

在他看來讀書是他打開幸福成功之門的鑰匙。書是無價之寶是他最大的快樂。正是因為如此他同小了法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和拉丁語。

成功背後卻是無比的艱辛最後當上了美國的總統而且也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家。他發明了新式火爐避雷針高架取書器自動烤肉機三輪鍾等。

我對富蘭克林的感歎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才。他付出了艱苦的努力就品嚐到了成功的果實。他為全美國人們創造了幸福。我們應該學習富蘭克林的這種精神。

看這本書之前,對富蘭克林的瞭解只限於中學物理課本。

看了前言之後就迫不及待的想看完,因為被他太多的經歷和特質所吸引。

那是一個時代,人們以科學作為茶餘飯後談資的時代。以人的學識和品格作為標準的時代。

而生在這個時代的富蘭克林,即使因為家庭因素輟學學習印刷技術,當了很多年工人。仍然靠着自己的勤奮,智慧,還有人格魅力成為了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

這不是一本完整的自傳,於我而言卻是完美的。少了很多刻意的修飾,只是樸實的敍述,評論,還有教誨。他甚至沒來得及寫完便長辭於世。留下的,是讀者無限的感動,感慨,還有反省……

在學習靜電的課上,我和同學們分享了富蘭克林的十三中美德。

富蘭克林自傳是一部影響了幾代美國人歷經百餘年經久不衰的勵志奇書,它包含了人生奮鬥與成功的真知灼見,以及諸種善於美的道德真諦,被公認為是改變了無數人命運的美國精讀本。毋庸置疑他是歷史上最傑出最成功的人士之一。這本書告戒了人們遠離陋習,遠離平庸。提高生活品位,健全人格,達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學習富蘭克林不一定是多麼崇高偉大的理想,實際上,從富蘭克林的自傳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擁有高尚的品格,不斷學習及思考,為他人及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每一個人都應該用自己的力量去追求幸福,我相信這就是富蘭克林及美國精神的核心吧。

歌德曾説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多讀書,讀好書,不僅能從中增長豐富的知識,而且又能提高寫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獲得努力的方向、生活的目標和成功的信心。

富蘭克林自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6

當我第一次品讀《活着》時,對裏面的情景,印象極為深刻。

一個老農只有一頭老牛每天陪着他耕種着一塊田地,藉此度日。但老農腦裏充滿了回憶、激動和難過。這部小説敍述了主人公福貴所有親人的死亡。在小説中,福貴的經歷同中國的重大歷史事件相融合,就像一面鏡子一樣。

福貴本是一個富裕的土地所有者,耍骰子賭博致使他失去了擁有的一切,也將他的家庭帶入了不幸和貧窮。倒黴的事情接二連三發生。在左輪手機的逼迫下福貴當了兵,當他歷盡千辛萬苦回到家時,等待他的卻是艱難的現實:從饑荒到繁重的勞動;最疼愛的兒子意外夭折;唯一的女兒分娩時難產而死;妻子也因長期抱病也離他而去;接着女婿出了工傷而死;連最後一個親人小外孫在吃豆子時也被噎死了。福貴經歷着一次又一次磨難,飽嘗着一次次的打擊。但他始終堅持着一個信念:即使生活是悲慘的,也應鼓起勇氣與力量戰勝它。

《活着》就是一個孤單的老人在那兒活着。他的價值就是他孤單一個,所以他更有理由發出“活着”的聲音,他的聲音應該比所有人羣發出“活着”的聲音要強。

人,活着,定會經歷許多磨難,許多艱辛。有誰會幫你渡過難關呢?沒有任何人,只有靠自己去奮鬥。

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牢記的是:不能灰心,不能輕言放棄,應該向上、向前,不斷超越自己,帶一種人生向上的力量,勇往直前。

既然活着,那就要好好地活!

富蘭克林自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7

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書,叫《金銀島》,這本書是英國作家斯蒂文森的成名作,也是世界名著。書中寫的是一個叫吉姆的孩子,在自家旅店裏去世的老海盜身上發現了一張藏寶圖。這件事引起了當地鄉紳屈利勞力先生、治安推事李甫西大夫的興趣。一場驚險刺激的冒險之旅就此展開。但是由西爾弗為首的船員班子卻不懷好意,想獨吞這筆財富。因為他們是海盜。最後,由於各個船員的努力,勝利落向了吉姆這一方,不久,他們載着金銀財寶興高采烈的滿載而歸回到了家鄉。

每當我讀到主人公吉姆的言行舉止時都令我佩服的五體投地。他總是顯得那麼的高尚、善良、勇敢、聰明,在一次次和海盜的遭遇中總能化險為夷。在他被俘後還能這樣膽大的和海盜對話:“我!是我躲在蘋果桶裏聽了你們的談話以後馬上報告給船長的,你們的叛亂計劃就是這樣被泄漏出去的!”我看到這些時總是非常佩服他,在性命攸關的時刻還敢這樣説話我真佩服他。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有時也要學吉姆一樣,遇到危險時不要慌張,要冷靜下來想對策。若我們也有吉姆那種勇於嘗試和敢於探索的精神,許多難題不是都能迎刃而解嗎?

再説了,煩事我們不能自私,書中的海盜們就是因為自私而丟了性命。不管在怎樣的情況下我們都要頂住誘惑,不能被它們迷惑住雙眼。

富蘭克林自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8

總起來説,范曄譯《百年孤獨》是一個非常可讀的本子,又是作者第一個中文授權本,愛書人不可不收,儘管定價高點,也算是為之前的未授權本買單吧。但感覺也還有需要改善的地方:一方面,於譯者來説,譯文註釋稀少,本可再多些;前言後記俱無,讀起來倒也省事,但對初讀者來説,缺少了一個瞭解作者與作品的機會;再者,有一兩處譯文費解的地方,老張曾百思不得其解,具體內容而今倒是忘了。另一方面,於出版方而言,封面設計本可更精一些,套封有些失望,如果內封換為布面或緞面,那可能就接近完美了。哈哈,得隴望蜀,人之常情也。具體評價為:原文——上上,譯文——上,印製——中上。

《百年孤獨》是一部不能只讀一遍的書,至少讀三遍才能理出頭緒,前提是需用心讀。老張的第二遍預備從上海譯文黃錦炎等先生譯本開始,時間待定。黃譯本當是第一個從原文迻譯的中譯本,廣獲讚譽,出版時間當在1991年中國加入出版公約之前,老張收存的精裝珍藏本似乎是1993年的數印本,當屬於盜版本了,不過孔乙己説過“竊書不算偷”,中國又屬於發展中國家,老馬先生何必大動肝火呢,還好這次出售了中文版權,儘管索價不菲,哈哈,這是題外之話,扯遠了。

富蘭克林自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9

在拉美文學百餘年的發展過程中,出現過許多不同的流派:智利詩人聶魯達對人性的思考,委內瑞拉文學家卡斯帕斯對自然和諧美德讚歎,都曾深深地感染過人們。而哥倫比亞著名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則以其對現實世界魔幻般的思索和訴説,開創了魔幻現實主義這一文學流派,而作者也因之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在剛剛開始閲讀《百年孤獨》時,我們會發現作品中有兩處奇怪的地方,其一是書中訴説的故事大都荒誕不經;其二是作品中人名的反覆出現和相同怪事的重複發生。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會有持續了四年多的雨,一個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會因為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間……但這一切都發生在了這個家族的身邊。更令人奇怪的是,書中這個綿亙了百餘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卡迪奧就是叫做奧雷良諾,而家族中各種奇怪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創始人阿卡迪奧直到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的身上反覆的發生着。聯繫到作者的創作年代和生活環境,我們不難發現這象徵了什麼。

作者在《百年孤獨》中用夢幻般的語言敍述了創業的艱辛,禮貌的出現,繁衍與生存,感情與背叛,光榮與夢想,資本主義的產生,內戰的爆發,壟斷資本主義的進入,民主與共和之爭等足以影響拉美的大事,卻讓他們集中發生在一個小小的名叫馬貢多的鄉村中。把布恩迪亞家的每個成員都深深的牽扯了進去。在故事的結尾時。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閲讀了記載這個百年世家的命運的羊皮卷後説:“那裏面所有的一切,我都以前看到過,也早已明白!”作者正是借這個總結性的人物之口,表達了自己對拉丁美洲百年曆史的看法,即近代拉美百餘年的歷史是重複的,拉美的發展和歷史進程都停滯不前。

老布恩迪亞,即家族的創始人,和他的妻子烏蘇拉,帶領他們的親眷和朋友歷盡艱辛來到了一片廣闊的新天地,那個時候這片未開墾的處女地尚未命名,而這片新天地的主人,也從未想過要確立統治者來管理那裏,他們過的是一種類似於自給自足的生活。他們經歷了創業的艱辛也體驗到了收穫的歡樂,他們為這片土地帶來了禮貌併為他取了名字:馬貢多。但是隨着時間的流逝,老布恩迪亞漸漸的喪失了對未知的好奇和探索的勇氣。不只是由於自己預感到了什麼還是隻是單純的無好處行為,老布恩迪亞開始在自己的實驗室裏做起了金屬金魚,但是他每做到二十條就熔掉他們重做。這象徵着他所開創的馬貢多,乃至整個拉美的近代史,從一開始就陷入了循環的怪圈中。

阿卡迪奧和奧雷良諾是家族的第二代,但是這兩個人卻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阿卡迪奧幼年時即與馬戲團出海,十餘年不歸;而奧雷良諾則走上了軍人的道路,並掀起了幾乎影響全國的內戰。而內戰的起因則是由於F將強行管理馬貢多這個“世外桃源”。這象徵着在禮貌的初創後,即開始了對壓迫的反抗。奧雷良諾,即書中的布恩迪亞上校,是一位有着傳奇經歷的人,他帶領部下經過無數次戰鬥,最後使F坐在了談判桌的對面。但是他所爭取的和平很快即葬送在下一代手中。當他發現這一切時已經垂垂老矣。他打算再次戰鬥來捍衞人們的自由卻發現自己已經力不從心。最後他也陷入了循環燒製金魚的怪圈中。

家族一代代的承傳着。每一代的成員都經歷了歷史長河中波濤洶湧的時刻,又漸漸的老去,第三代的阿卡迪奧曾見證了壟斷資本的興起和剝削的兇殘。而之後的奧雷良諾則見證了自給自足的農業在這片處女地上最後而短暫的繁榮。原始的繁榮很快就結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壟斷資本主義的侵入和自給自足的消亡。當家族的男子死去時,這個百年世家很快陷入了衰敗,直到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在羊皮書卷中發現這一切只但是是家族不可避免的宿命,是永遠也走不出的循環,才恍然大悟。而這個百年世家也最後在這個世界中完全消失並再也不會出現。

家族中的另一個貫穿始終的人即是烏蘇拉,她從未看過羊皮書卷,卻遠比所有人都先知先覺。早在羊皮書破譯之前,她就以前在內心中對自己説“這些事情在他們發生之前我就以前見過,也早就明白”。這個智慧的人象徵了什麼是普通的人有着永恆的智慧,抑或是歷史循環的真諦只有作者明白。

《百年孤獨》是一部搞笑的作品,她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故事的發展更是令人費解。擔當你讀完他,掩卷長思,你卻能夠感受到作者對歷史的重複。對拉美的孤獨百年的思考。並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我想,這也是這部作品如此引人入勝的原因吧!

富蘭克林自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10

“你的奶酪是什麼呢?”《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書中的其中一句話令我陷入了沉思。

從前,在一個遙遠的地方,有四個可愛的“人物”——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小矮人“哼哼”、“唧唧”。他們生活在一個奇妙的迷宮裏,奶酪是他們要追尋的東西。有一天,他們在奶酪C站,發現了一大堆奶酪,便在周圍構築起自己的幸福生活。不料,很久之後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見了!哼哼和唧唧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聲嘶力竭地叫罵,詛咒那個搬走奶酪的黑心賊;嗅嗅、匆匆隨變化而動,立刻穿上始終掛在脖子上的鞋子,開始出去再尋找,並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鮮更豐富的奶酪。後來,唧唧也衝破了思想的束縛,穿上了久置不用的跑鞋,進入了迷宮的深處,而哼哼卻仍在對蒼天的追問鬱鬱寡歡……

讀了這本《誰動了我的奶酪》之後,我有了許許多多的感觸。這個普通的小故事竟藴含着一個令人深思的“奶酪”哲理!人生就像一座諾大的迷宮。在這座迷宮裏,也有許多黑暗的角落霍隱蔽的死衚衕,同樣有許許多多的奶酪,它們或者是事業、工作、金錢、地位、權利、美麗、健康……諸如此類。但你是否發現,你的奶酪在變化?事實上,每個人都可能面臨着與過去完全不同的境遇,人們時常會感到自己的“奶酪”在變化。奶酪不是永恆不變的,經常聞一聞你的奶酪,你就會察覺到他正在變質;再過一段時間,你再仔細瞧瞧,揮發現它還在不斷地變小!

記得自己在以前的學校中,幾乎是沒有朋友的。學校,好比迷宮。朋友,好比奶酪。我必須去尋找我夢寐以求的“奶酪”。幾乎沒有朋友的我,要行動起來了。在比賽中,遇見的不認識的同學都打一聲招呼,儘管我連名字也不知道。我邁出了跑向迷宮的另一處的第一步。然後,堅持在生活中也這樣,我也就有越來越多的朋友了。我終於得到奶酪了。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這個世界上,曾經擁有的,不一定會天長地久。抱怨改變不了現狀。與其手足無措、怨天尤人,不如及時調整心態,積極應對。朋友,享受變化吧!嘗試冒險,你才會享受到奶酪的真正美味!

富蘭克林自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11

等過第一個秋,等過第二個秋,等等等等,等到哭了為何愛戀依舊,她等她的承諾,她等他的回頭,等到黃葉滑落,等到燕兒飛過,等等等到了最後,竟忘記了承諾。

翠翠,你是否還站在斑駁的小木船上,靜靜地,靜靜地等待,你的心是否早已隨他徘徊於遠端的垂陽,久久不歸呢?我明白世上最苦的味道便是等待,靜坐在那兒,等,等着生命的流逝卻無法挽留。等時過境遷,卻不流一滴眼淚。你曾告訴過我,你喜歡等,因為等能讓你感覺你正一步步與他相遇。你喜歡等的味道,因為它是時間,記憶沉澱而醖釀的。

你等,你聞着等的味道,時間卻在時鐘的畫面穿梭,指針在你等待逆向轉動,你和他的記憶,排山倒海而來……

這湘西邊遠的小城原本是靜謐的;這破舊的渡口原本是殘缺的;這時間流淌的故事,原來是沒有的;然而因為渡口承載了他和你的承諾,故事因為有了你的等待,這小城開始佈滿了馨香。你難以忘記你和他邂逅的那一刻,那一刻你和他交換了生命的誓約,從此你用等譜寫人生的奏鳴曲,你每天聞着等待的味道等待着,等待着那個也許明天就會回來的他,也許永遠也不會回來的他!

“我不知道風是向哪一個方向吹,你的温存,我的靡醉。”翠翠,你是否感覺到徐志摩的唏噓正如你一樣呢?誰都不願看見你一天又一天地守望在渡口上,苦苦地等待。如果我是沈從文,我必定不會讓你日復一日地等待。因為我知道等待的味道很苦,很苦。你必定會在雨中與他再次邂逅,可惜!我是沈從文嗎?我不是,所以我只能猶如一列火車從你身邊緩緩駛過,用幾滴和着我對你的愛憐,同情的淚珠告訴你:對不起,我無能為力!不過殘缺也可以是一種美吧!儘管我不知道你下一刻是否能邂逅他,但我知道濃郁的山色鎖不了你的情,曲折的流水圈不住你的愛。你始終會秉持永不灰飛煙滅的信念,一直地等等等……

流水墜月,遮不了山的青葱;寂靜憶風,蓋不了水的閒適;時間流淌,帶下走你對他的等待。你一直在等待的味道中,一直地等,等着他再次出現於渡口。等

富蘭克林自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12

歷史是什麼?歷史就是那些殘台斷瓦、古廟荒冢嗎?就是那些發黃的書本嗎?不是,歷史本身很精彩,歷史可以寫得很好看。《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當年明月以小説的形式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朝代的崛起。

朱元璋生於亂世之中,揹負着父母雙亡的痛苦,從赤貧起家,他沒有背景,沒有後台,沒有依靠。他曾經乞討過,他曾經當過和尚,他的一切都是自己爭取來的,他經歷千辛萬苦,無數次躲過死神的掌握,從死人堆裏爬起來,掩埋戰友的屍體,然後為了給所有被害死的百姓報仇,他繼續前進,繼續戰鬥。最後,推翻了元朝,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應天宣佈即皇帝位,定年號為洪武,國號為明。從此以後,天下百姓被元朝統治了68年後終於迎來了一個新的朝代。

“我真的好想再活五百年。”,每當聽到這氣勢磅礴的歌曲,我都會想,那些處於權力頂峯的帝王們,他們步入人生暮年,看着錦繡山川,遙想着當年的豐功偉績,但這一切在歷史的面前的多麼的渺小,在這種強烈的對比下,他們會做何感想?朱元璋從社會最底層,憑藉自己的勇氣與決心,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最終成為了大名天下的創造者。是的,其實命運之神並不存在,他也不會將什麼寶劍和天下交給一個乞丐,在那絕望的日子裏,並沒有人去同情和可憐這個人,他的一切都是自己爭取來的。

通過閲讀這本書,我明白了堅強的意志和勇敢的決心可以戰勝一切困難,執着的信念與無謂的心靈才是最強大的武器。

富蘭克林自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13

你大概也有記日記的習慣。少女的日記、本該是紀念日常的奇想、情竇初開的悸動。平凡而快樂的“流水帳”常是這年紀的文筆產品。但你見過這樣的時刻處在死亡的威脅下的‘密室’裏的少女的日記嗎?《安妮日記》就是以一個小女孩的視角記述二戰期間密室裏的人的生活實錄。《安妮日記》告訴我們的,就是一個成長期的少女如何面對戰爭、種族迫害、自我成長與定位,以及男女角色等問題。《安妮日記》的內容是:恐懼、不安、奴役與飢寒交迫。一個十六歲的少女,最大的願望是做有一名記者和作家,卻因為希特勒發動的一場邪惡的戰爭,於花季之齡死與納粹集中營,陰冷、黑暗的集中營成為她生命的終點,真摯的情感與卑微的希望,貫通整本日記。寫作時的孤獨與祕密的保存,卻轉為世人的廣大回響。善良、正直畢竟才是普世價值。《安妮日記》不僅僅是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心靈世界的獨白,更是德軍佔領下的任命苦難生活的目擊報道。

戰爭的殘酷遠非我等未曾經歷的日能想象。包括我在內,我們曾有一陣子期盼戰爭,以為那可以是我們現在的“痛苦”的結束。但事實上,如果真的爆發戰爭,那將是更痛苦的深淵。悲劇是把生命中有價值的東西撕碎給人看,戰爭就是一種悲劇,它會摧毀我們在生活中早已熟悉和習以為常的美好的東西。或許,在戰爭開始的時候,會是激動人心的,但興奮過後,將是對和平的漫長而痛苦的等待。有人做過統計,自從人類社會有歷史記載以來,絕對的和平時期只有不到200年。人類為了征服與反對征服而進行戰爭的時候,卻往往忽略了人類生存的本義。

猶太民族的歷史註定是悲劇。的顛沛流離,他們被驅逐、被迫害、受盡屈辱、歷盡磨難。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恐怖的厄運再次降臨到這個民族的頭上,他們不分男女老少,統統像羔羊一樣被塞進奧斯威辛集中營,看着營中那堆積如山的各色毛髮,聽着倖存者用顫抖地聲音控訴令人髮指的罪行,所有良心未泯的心靈都在震顫。納粹,人性的赤裸裸顯現,感覺和動物無異。到處充滿死亡的氣息,到處是驚恐無助的眼神,到處是絕望的哭喊。為什麼連生存也不允許呢?誰規定了在那個時期猶太人就是老鼠,納粹就是貓呢?

戰爭永遠是一個黑色的主題,二戰無疑是其中沉重的一筆,數以千計的猶太人被成批的殺害,唯一的理由就是“他們是猶太人”!這中間,許多還是孩子,安妮.弗蘭克就是其中一脈細微而柔韌的聲音。正如歐思斯特·斯赫納倍爾所説:“幾百萬人的聲音被壓制下去,這個低低的聲音只不過是一個小孩子的悄悄話……它比殺人者的嚎叫更持久,比時代的一切聲音更響亮。”

安妮·弗蘭克(AnneFrank),一個猶太少女,1929年6月12日生於德國法蘭克福一猶太富裕家庭,其父為一公司總經理,母親也是富家閨秀。安妮自幼備受父母的溺愛,上學後又得寵於老師,真可謂養尊處優。納粹興起後隨家人避難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1942年6月12日,她收到一個日記本作為生日禮物,從此開始寫日記。在這一天中,她寫道:“我對誰都不曾做到推心置腹,無所不言,但我希望在這裏能對你如此,我也希望你能夠成為我獲得慰籍與支持的一個泉源。”迫於日益殘酷的排猶浪潮,她的一家和另外四名猶太人共八人躲進她父親公司的密室,八個人藏身閣樓密室25個月。白天他們不能説話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動靜包括嚴禁上廁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們只能依靠父親公司的同仁幫助供給食品生活用品,和獲知外界的一切。在漫長的25個月內,唯有這位13歲猶太少女安妮用她的筆,用她要做個作家的夢想,支撐她記錄下頂樓內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長。因為突然處於狹小的空間,突然面對每天被發現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八個個性不一的人,對於繼續生存的希望都有形形色色的表現,人在最困境下的真實的表現——這種真實本身所傳達出的信息與意義就能讓所有人感受到一種使人窒息的深刻。很少能見到陽光呢,因為陽光和實現並存。躲在祕密的閣樓裏,就是為了讓自己蒸發,起碼在那些陌生人眼裏。在密室度過了兩三年的艱苦生活,她終於在16歲那年離開了,因為,蓋世太保終於叩開了密室的門。1944年8月他們因被檢舉而遭到逮捕。安妮和其他七個人被送進集中營,經歷不斷惡化的苦難:艱苦的工作、嚴寒、飢餓、疾病以及隨時面臨的被送進焚屍爐的威脅!巨大的焚屍爐的煙囱總冒着濃濃的黑煙,安妮們不但要小心自己不被送進去,還要時刻關注着那裏面是否會飄出自己摯愛的人的灰燼。八人中除她父親外均遭不幸,安妮和姐姐瑪各最終被轉移到伯根-伯森集中營,在1945年3月初(被解放的幾周前)因傷寒而死。安妮年僅16歲,屍骨難覓。據統計,超過一百萬的十六歲以下的孩子死於大屠殺,安妮弗蘭克是其中之一。

對十三歲的安妮來講,這日記本就像打開一扇門,它通向成長,通向無限的希望。安妮説過“沒有日記,也就無我。”然而,安妮不再有機會回味這一切了,因為同時拉開的,是戰爭的序幕,隨着警報的拉響,惡夢就開始了。而她面對死亡的陰影,她的心靈一直是和平與真摯的。安妮説:“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當我抬頭凝望天空,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好,殘酷終將結束,和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我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也許有朝一日我能夠實現所有的夢想:我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記者並最終成為享譽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堅信,人們的內心是善良而美好的。”所以,在閲讀《安妮日記》時,大的戰爭背景下,我們將得到更多的是一種温暖人心的東西貫徹始終。有一種.種歡快温暖的種子縈繞在每一個角落,細節隨處可見,是安妮帶給周圍的每一個人。她可以説:“我必須承認,坐在天窗下面,感覺到陽光照在你的面頰上,擁抱着一個可愛的男孩,有什麼比這更愉快嗎?”

安妮經歷了快樂,期望,隱匿,抑鬱,意欲,悲憤,掙扎,死亡的人生歷程。安妮在日記中如實記錄了兩年間隱祕、艱苦的生活狀況,自己的寂寞、苦悶,對現實的恐懼、憎惡,對生的追求和期盼,對未來的嚮往和祝願,對戰爭、人性的深入思考。她渴望用年輕的激情、勇氣和天性的善良擁抱自然,擁抱世界,但是戰爭回報給她的卻是苦難和死亡。安妮在寫日記的兩年多裏,生活困窘,她多次寫到阿姆斯特丹的被轟炸所造成的恐懼,也不斷譴責種族歧視,而藏匿又充滿了恐怖的日常生活,在平凡中深深地打動着人心。她在見證着戰爭與迫害。1947年,倖免遇難的安妮的父親,將安妮的日記整理後出版。迄今為止,日記已被譯成55種文字在全球發行三千萬冊,成為一筆人類共同的精神遺產。安妮真正地實現了自己的願望:“我希望在我死後,仍能繼續活着。”“走入世界,為人類盡一份力量。”

我想一定會有許多孩子像安妮一樣,在法西斯瘋狂怒吼中,微笑着説,“我相信善良。”永遠無法忘記安妮赤裸身體被削髮的空洞眼神,永遠……

希望類似的悲劇再也不要發生了。祈求和平。

富蘭克林自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14

是戰爭,還是和平?走在世紀邊緣,我們始終面臨着這樣一個兩難選擇。

人們多麼希望:橄欖樹在大地上自由地生長,任由和平之舟擱淺在荒灘上!在這個人類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古老星球上,戰爭,終會被劃上句號,徹底的結束,而和平則能永遠繼續!迎接他們的是人類朝思暮想的兩個字——和平!

回眸,這是個充滿屠殺戰亂的百年,殘酷的世界大戰,數以百計的局部戰爭,一次又一次將人們扔進了災難的地獄。無數渴望和平的人們,仰着頭向天空呼喊:“和平,你究竟在哪裏?”、“和平的曙光究竟在何方?”

世界將目光投向了中國。中國,曾經是一個任人宰割的弱國。但中國卻以他奠基了幾千年的歷史文化,雄壯地喊出了他維護世界和平正義的口號。也正是中國,代表着全世界渴望和平的人們;也正是中國,揹負五十億個生靈奮鬥的目標,高呼着“和平萬歲”!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我們留給宇宙的只有一次輝煌燦爛的生命。我們與時代同脈搏,我們與地球共呼吸,我們要維護我們的地球,不能留給後代一個破爛不堪的地球,也不能留給歷史一個充滿硝煙的一頁。在未來的世界我們只要和平,不要戰爭,我們要昂首闊步開闢一條通往和平的光明大道!

太陽選擇在黎明前升起,流星選擇在黑夜中閃亮,而我們選擇在和平中成長!

我們熱愛和平,勇於維護和平。願和平鴿自由的在天空中翱翔,讓綠色的橄欖枝“鋪”滿地球的每一個角落!

富蘭克林自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15

《飄》是一部我很久以前就想讀的小説,以前曾經看過電影的片斷,因為時間太長,已經支離破碎了,早些時候前我父親買回了這本書,我終於讀到了原著,於是我一字一句的認真的讀着,這是美國小説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發表的惟一一部小説,現時發表一下我的讀後感:

故事的主人公是美國南部塔拉莊園的莊園主的長女——斯佳麗·奧哈拉小姐,小説首要講她從15歲到28歲所歷程的一切,這是1個非常漂亮的女孩,只是她從不想用腦子思考,在我們看來顯得有部分笨,但她並不蠢,她瞭解自我想要什麼,然後用心去爭取,只是因為她不太用腦子思考,又十分的任性,另外也不中意學習,往往只看到表面,而看不到事的本質,使得她從一開始就使自我迷失了方向,當她真正思考了解這一切時,她卻已經流失了她所擁有的一切。

我很為斯佳麗感到惋惜,他們原本應該是天生的一對,就因為斯佳麗沒有從她那個愛阿希禮的夢中早些醒來,使她流失了她的最愛。我對斯佳麗的總結是:她很精明、有堅強的毅力、有頑強的鬥志、有反抗的精神、有勇氣和自我的命運抗爭,缺點是:固執、任性,她不是1個好媽媽,沒有很好的照看自我的小孩,實際她也是1個小孩;她因為太年輕了,始終看不透事的本質,不中意思考,而這些則註定她悲劇的一再產生。

斯佳麗的悲劇告訴我們,要珍惜你所擁有的,不用對不實際的東西抱有幻想,到頭來,你什麼也得不到,就象玫蘭妮臨終時對斯佳麗所説的,“好好對待瑞特,他是真心愛你的。”

這本書裏我最敬佩的人物也是玫蘭妮,1個被斯佳麗看來及其平庸並且不漂亮的女性,當我看到她快死的時間,我的眼淚都已經流了出來,真為她難過。玫蘭妮是1個只看1個人優點不看其他人缺點的人,哪怕1個人僅有一點點優點,她都會將其放大,認為是1個好人,即使她身材瘦小,弱不禁風,內心裏卻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她非常精明,博學,卻從不在人面前顯露,面對自我的丈夫阿希禮的懦弱和不切實際,她用一顆包容的心對待他,從不指責自我的丈夫,她能夠看到事的本質,這一點斯佳麗永遠也比不上她。我很贊同瑞特船長對她的評價,瑞特説:“她是他所見到的所有人中惟一一位十全十美的好人,一位偉大的女性!”我非常中意這個人物,即使她不是故事的主人公,但其無與倫比的人格魅力,令人總也忘不了她,1個人要想讓所有的人都中意和尊敬是很難的,而她卻做得到了這一點,看人的優點,1個多麼好的品格啊,即使在斯佳麗眼中認為這是極其愚蠢的,而正是這種人格魅力使她能夠一呼百應,永遠受到羣眾的尊敬和愛戴。

經過這本書,我瞭解了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的由來,一開始的共和黨和民主黨,實際也是南北戰爭之後,國家分成兩派,北方所代表的一派成為共和黨,南方代表的一派成為民主黨,即使現時不能用南北還劃清共和黨和民主黨,但他們一開始的確是由南北方所形成的。

一本好書不僅可令看到裏面悽美的愛情故事,還可令看到當時美國上流社會的社交方式,以及他們的禮儀,還有當時美國戰爭年代羣眾的處境,每一處都刻畫得淋漓盡致,當我們為主人公憂傷快樂興奮之餘,也能夠從她身上看到我們自我的影子,好書真的可令給人以啟迪。

富蘭克林自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16

九月開學以來,我們讀的共讀書是《波利安娜》,這本書五味俱全,內容精彩,非常適合我們這個年齡的同學讀。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個十一歲的小女孩,名叫波利安娜,她的父母很早就去世了,她只能住在自己的遠方姨媽家,姨媽排斥波利安娜,但波利安娜懷着一顆快樂的心情,為我們上演了一幕幕快樂的故事。

波利安娜的姨媽排斥她,可她並不在意,姨媽批評她,可波利安娜反倒教姨媽做快樂的遊戲,最後,全小鎮的人都被波利安娜感染了!波利安娜住的小鎮裏,有一個性格孤僻,但又卧病在牀的老婦女,生活非常挑剔,也被波利安娜樂觀的精神所感染了,也從一個憂鬱的人變成了一個積極向上的人。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看似沒救的人被波利安娜的精神所打動了,成為了一個個奇蹟。

讀完了這本書,我很驚訝,是什麼動力讓波利安娜如此快樂?是天真,是活潑,是可愛,是她那顆一般人沒有的自信,向上,樂觀的心!

如果父母出差在外,我們多多少少會讓他們給我們帶回禮物,但如果父母有事不能滿足你的要求,你會咋辦呢把父母批評一頓?不,你不能,因為父母是愛我們的,不能滿足我們的要求,一定是他們有事,太們也想給我們禮物啊!或許,你想要得禮物並不像你想象的那樣好你用了幾天就會不喜歡它了。

如果在一天下午,你放學回到家,收到了一個意外的禮物但它的價格要比你見過的高出幾倍,你會咋半呢?“教育”父母?大哭一頓?不,你應該想:太好了,幸好媽媽買的東西不是太貴,不然就“虧”大了,這次花錢買了個教訓!

我們應該做一個像波利安娜一樣樂觀的人,因為,生活中處處可以讓你開心!

富蘭克林自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17

我讀了《十萬個為什麼》後覺得這一套書很好,這套書有數學分冊、物理分冊、化學分冊、動物分冊、人體科學分冊、地球科學分冊、宇宙科學分冊、環境科學分冊、信息科學分冊、工程科學分冊和索引資料分冊。

肯定會有什麼問題,應該多翻翻類似《十萬個為什麼》的書現代科學的發展越來越迅猛,人們為了認識已知世界所需要掌握的科學知識將越來越多。如果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愚昧落後,缺少起碼的知識,就可能被一些假科學、偽科學所愚弄,陷入盲目和迷信。

為此,我必須加強學習,提高素質,用正確的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知識和科學技術來揭穿形形色色的偽科學的真面目。一輩子用得着,幾代人忘不了!

富蘭克林自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18

“《寶葫蘆的祕密》?”對!最近,我讀了一本這樣的書,它就像是一本魔法書,讓我時時刻刻都想看,上學的路上看,放學的路上也看,就連上廁所的時候我還在看。今天,就讓我帶你們去領略一下這本書的風采吧!

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內心是開心的,是激動的,是期待的,帶着這樣的心情,我翻開了第一頁,一幅幅精彩的畫面,一串串生動的文字,便映入了我的眼簾,我心中的期待又濃了幾分。我又翻開了第二頁,一個個搞笑、有趣、疑惑的故事,看得我一會兒捧腹大笑,一會兒懊惱不已,一會兒激動,一會兒驚訝,此刻,我的好奇心已經上升到了極點,我帶着這樣的心情又翻開了下一頁,一篇篇精彩的文章,看得我目不轉睛,越看越入迷,不知不覺中,我都看了一大半兒了。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一個叫王葆的小男孩,偶然間,得到了一個神奇的寶葫蘆,從此之後,他的生活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想要什麼,便有什麼,過着神仙般的日子,可是這寶葫蘆也給他帶來了不少的麻煩,例如:有一次數學考試,這是王葆最頭疼的問題,在考試中,王葆不停的請求寶葫蘆幫他變出答案,可是一直沒有反應,直到快要交卷的時候,一個叫蘇鳴鳳的女生,她的試卷竟然不見了!她可是全班最優秀的學生,反而王葆原來的白卷變成了一百分的試卷。“呀!”看到這,我竟失聲喊道,“你想要的東西,全……全都是……是寶葫蘆偷……偷來的!”我不敢相信,原來這就是寶葫蘆的祕密?神通廣大的寶葫蘆竟然是一個可惡的“盜賊”,我揉揉眼睛,再仔細看了看,千真萬確!“寶葫蘆!你怎麼可以這樣!”這時,王葆生氣的把它重重的往地上一砸,現在,就連我也想把寶葫蘆扔掉!如果我擁有寶葫蘆,我一定好好讓它改過自新,讓它變成一個誠實、善良的葫蘆!誠實,就是考試不作弊;誠實,就是偷吃了糖,也要勇敢的説出來;誠實,就是要有一顆敢於面對的心……

看完後,我輕輕地合上了書,但臉上的驚訝還在,原來這一切都是一場夢啊!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心裏感到很欣慰,再仔細回想前面的內容,我懂得了這樣一個道理:世界上沒有什麼捷徑可走,任何事情都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實現。每個人都有夢想,只要為夢想付出了汗水,才會無愧於心!

這,是一本好書!

富蘭克林自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19

讀完沈從文先生的《邊城》讓我進入了一個美好的世界,在那一個世界裏一切都顯得那麼自然,一切都那麼可愛,我喜愛裏面的一切。東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記載: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而在作家沈從文先生的筆下,也淌開了一副美輪美奐的世外桃源圖畫。這幅湘西茶峒景緻,不僅沉澱了淳樸自然的邊城而又彌 漫着濃郁的愛情詩意。

湘西茶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淡遠的牧歌飄繞着翠翠朦朧的愛情。渡口少女翠翠是小説的主人公,她的觸目清明如水晶,她的性格也猶如河水一般清澈純淨。湘西茶峒掌水碼頭順順彼年豆蔻的兩個兒子同時愛上了她 ,天保知道翠翠心裏愛的是儺送,主動離開卻意外殞命。後來儺送出走離去與爺爺的離世使翠翠的夢擊得支離破碎。夢的碎片,翠翠何時能拾起拼合?

邊城的美源自於自然的美。她與我生活的都市生活具有截然不同的魅力,她沒有高聳入雲的大樓遮住耀眼的太陽,她只有天空的遼闊;她沒有讓人喘不過氣的壓力和痛苦,她只有讓人放下心來的安然和自得;她沒有使人煩躁不堪的煙塵和噪音,她只有清爽的空氣和鳥鳴;她沒有硬硬的水泥地和公路,她只有能孕育大自然生命的土地。當我們痛苦不堪、失落惆悵時,也許在遼闊、美麗的邊城都能找到迴應和解答,總能感到一股強大和解脱,這是心靈寬闊能裝滿人們各種情緒抱怨的邊城所具有的魅力。説實話,讀完《邊城》誰不被這塊神聖的土地所吸引呢?

書中的主人公翠翠是一個淳樸、勤儉、友善的女孩,從小就有着一顆助人為樂的心,她的行為與友善使得那裏的人都讚歎不已。特別是她那顆單純的心,就像一塊潔白無暇的玉,她似乎看起來沒有煩惱,整天都與小黃狗相依為命的她好像不懂得表達自己的愛意,遇到心上人心理渴望、嘴裏拒絕、臉上害羞。也許她正是傳統女性的代表吧,總把純潔的愛情掩藏在心底深處。但是在書中她的可愛與無知更使讀者深深喜愛着這個小主人公,在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書中的另一條感情線就是翠翠與她爺爺之間濃厚的孫女之情。老人誠懇、淳樸,在自己的女兒與一個軍人結為夫婦拋下翠翠和他走後,他沒有任何的怨言,只覺得照顧孫女是他該做的。在現今的時代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顯得是那樣的陌生和功利,為了自身的利益,大家似乎都捲入你爭我奪的潮流之中,在建築物空間越來越小的同時,人與人的心靈用樣顯得那麼狹窄,空氣都能阻擋人心靈的溝通。可在邊城裏,老人一個一生為人拉船的卻能架起一座讓整個鄉村心靈拉近的橋。它與我們當今社會不同,它推開了空氣,自己建立心中的橋。我感覺當今社會越繁華,人們之間心靈的距離越遙遠。而在邊城這樣樸素的環境中,人們之間的心距幾乎為零,這很值得我們學習。

書中另一個動點,就是翠翠與儺送之間的感情。我最喜歡的一個鏡頭就是在夜間:儺送在橋的那頭唱着山歌,而在橋的這頭,美麗善良的翠翠恬靜地睡着了。這種感覺很飄渺、很浪漫。其實他們之間有過幾次心靈的摩擦,但都是因為雙方勇氣的渺小給打敗了。翠翠心中愛着儺送但卻不敢表示,儺送只懂唱情歌加誤會,他們之間的童話愛戀一切都顯得那麼自然,那麼賦有魅力。

但是,最後的結尾都是大家不願意看到的,有的人説:“越是美麗的東西,越要摔破給人看,讓人們永遠記住它。”也許,《邊城》的結尾就是這樣,爺爺那麼善良、那麼淳樸卻最後在雨中悲慘死去,並且連自己的願望也沒有實現。儺送那麼痴情那麼誠懇卻也要遭受河水的襲擊。而翠翠美麗、善良、純真、聰明、大方、孝順卻失去親人的愛與自己渴望的愛情,其實,在這裏,翠翠一個從小就遭受人生悲慘命運的心靈,本想尋得一處關愛,卻一直得不到實現,是那一個社會裏某些人的寫照。

山風,河流,翠竹及繁華的市井碼頭,白河沿岸靜謐悠然的邊城,翠翠的夢傾瀉在字裏行間,點染了湘西的江清月近,浸潤了流水汩汩。她在情竇初開後,堅持地追求愛情。一場愛情的邂逅,改變了諸多人的一生。我們 總是在最不懂愛情的時候,遇到最美的愛情,然後錯過。不僅是翠翠,現代社會的人也同如此。誰不想擁有完美的愛情,可命運的捉弄使兩人失之交臂。翠翠是畫中人,她的愛情是畫中一道風景。或陳韻悠長,或淡然清新。 所有心思浮動,沉積畫中。

《邊城》那淡淡的憂愁,淺淺的思緒,讓我感覺到在緩緩流倘的小河旁,有一個為了完成爺爺的願望和尋找自己幸福的女孩在耐心地等着她的心上人,可是,那個人會來嗎?

富蘭克林自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20

自古以來,我們頭頂的天空究竟有什麼奧祕這一難題一直困擾着人們。關於世界起源有我國的盤古開天闢地之説等,西方世界則認為是上帝創造了這個世界。於是乎,在歐美可以看到遍佈大街小巷的教堂,大多數人都虔誠地信仰着上帝。不過很可惜呀,哈勃望遠鏡把地球周圍200億光年範圍內的空間都檢查了一遍,卻絲毫沒有上帝的影子。儘管這兩種看法很明顯都是錯誤的,但它也反映出人類愛思考的一面,實在想不出來時,就編一個盤古,上帝之類的出來,自圓其説。

霍金在這本書中試圖用一種通俗易懂的闡述方式來解釋高深的物理知識,以達到讓大多數人都能看懂的目的。儘管如此,這本書看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如果你沒有一定的物理基礎的話,那就更加難以理解了。其實阻礙我們理解的最大原因還是我們平時生活在宏觀低速的環境中,無法理解在宇觀或微觀下的物質及其運動狀態。就如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一樣,它在物質的運動速度接近光速時才有意義,但我們在生活中根本不可能接觸到這類情況,所以除非有超強的想象能力與抽象分析能力,想要明白其實很難。所以我將從一個業餘的角度來看這本書,僅僅是出於愛好與好奇關於宇宙的起源,霍金教授堅持他的宇宙大爆炸觀點。即宇宙原來是一個體積無限小的奇點,因而它的密度無限大。它突然就爆發了,四散開來,同時爆炸產生的温度極高,從此宇宙就一直持續膨脹,直到現在,而爆炸的那一刻就是時間的開始。在膨脹的過程中,有些氣體,灰塵漸漸冷卻聚集在一起,形成各種各樣的星球,宇宙的樣貌漸漸清晰了起來。這裏有個麻煩的地方,那就是大爆炸是時間的開始,那麼在大爆炸“之前”,那個奇點算什麼,沒有時間跨度麼?或許用“之前”有些不合適,畢竟在開始之前能有什麼呢?!可是開始又是從哪來的呢,這彷彿陷入了一個死循環,無論你説什麼是源頭,你都可以懷疑這個源頭的來源,結束這種無休止的懷疑的最好方法就是相信一個最早的,沒有“在那之前”。所以很多人就相信上帝,霍金呢,相信那個“奇點”,可我呢,我不知道,上帝那麼多人信,估計沒什麼可信度,大爆炸理論也只是猜想,沒有被證實。事實證明,沒有信仰的確是件很痛苦的事,腦中一片混沌,無法被拯救。

上面那個問題的確很折磨人,霍金教授自己也説的含含糊糊,一筆帶過了,我也略過吧。下面講的是時間與空間、物質的關係。在大一上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課中,馬克思簡單的説了下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而時間與空間則是物質運動的表現,時間具有一維性。霍金和一大批物理學家卻有不同的觀點。首先,物質與空間的關係就很微妙——物質是扭曲的空間。可空間是什麼呢?難道是真空?真空可是意味着什麼都沒有——虛無。這一點目前科學界仍在作努力,他們試圖發現一種構成物質的最基本的東西,基本到不可再分割。可惜在夸克這兒遇到了點障礙,因為夸克已經是一種猜想了,幾十年來一直都還未被證實。由於實驗器材條件的限制,以及理論上的一些缺陷,對微觀粒子的觀測一直都有障礙,無法精確測得其運動狀態。這樣一來,科學家們就只能很鬱悶地整天苦思冥想,試圖發現一種全新的理論,但在這幾十年裏,一直沒有什麼實質性的進展。

這本書中最引人思考的地方還是它的時空觀。在相對論中,絕對空間與絕對時間都不存在。現在大部分人都已能接受絕對運動的觀點,也就是説靜止是相對的,沒有絕對靜止。因為缺乏絕對的靜止的標準,我們無法確定在不同時刻發生的事情是否處於同一空間位置上,很多人也許會認為這很簡單——同一地點很好確定。但平常人所説的同一地點是指在目前這個星球上的相對地點,把我們置身於宇宙之中,我們的位置每時每刻都在變化着,永遠沒有重疊的兩點。因為地球本身正一刻不停地做着運動,這一點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時間也變成相對的,就讓人很難懂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時間的流逝似乎是一成不變的,按照它自己固有的規律行走,不受我們的影響。正因為如此,我們總是用時間來記錄已經發生過的事,把時間當做一個固定的標尺,我們在這樣一個統一的標尺下進行交流才不會有困難。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卻無情的指出不存在什麼絕對時間,時間只不過是物質運動的附屬品。我們通常所説的時間似乎沒有方向,虛無縹緲,看不見抓不到。在相對論中,時間是一維的,它的方向就是宇宙膨脹的方向,我們的宇宙目前仍然在做膨脹運動。

富蘭克林自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21

星期天的早晨,媽媽下班後,手裏拿着一本書,書名是《愛麗絲漫遊奇遇記》。我才剛讀幾行,就愛不釋手了。

像小狗一樣可愛,像小鹿一樣温柔,對誰都有禮貌,不論對方有多麼偉大或古怪,是國王還是毛毛蟲,都一樣彬彬有禮。這就構成了勇敢善良的小姑娘——愛麗絲。

愛麗絲出生在一個貧窮的的家庭。有一天,寧靜的夏夜,襯托着天上的月亮格外明亮。愛麗絲正和姐姐聊天,不知不覺,愛麗絲緩緩的睡着了,她做了一次夢的旅程。掉進兔子洞,能讓人變大變小的蛋糕與蘑菇,組成國家的撲克牌,使人忘記名字的小樹林。在夢的旅程中,有許多奇怪有趣的事:會笑的柴郡貓,會吐煙圈的毛毛蟲,自己會倒水的杯子……在這個世界裏,她不知道自己是誰,她時而變大,時而變小,有一次竟然掉進了自己的淚池裏!

她還認識了許多新朋友:如像無知的瘋子一樣的兔子,一個誰也得罪不起的、張口閉口都説“砍掉它的頭”的皇后,會做許多美食的,一個嘮叨的毛毛蟲……

愛麗絲的夢境,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從中我獲得了有益的東西:我們要開闊自己的視野,陶冶自己的情操,做一個像愛麗絲那樣的童心。這本書讓我的人生色彩斑斕、富有情趣。

富蘭克林自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22

《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作者龍應台用她優美的語言向我們描述了父母的無奈和辛酸,還有和孩子之間的溝通交流的方式,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她給她兒子安德烈的第一封信“十八歲那一年”。

因為這一封信讓我看到了一個想深入孩子內心,想真正瞭解孩子,想打開那扇神祕的、無形的大門的母親。而那時雖然我們懂得了孝敬父母,卻也還是遠遠不夠的,不是嗎?從這封信中間我看到了母愛的偉大和無私,被母親愛着的孩子是幸福的,我們也都和安德烈有過相似的經歷和感觸,比如:父母的關心,可能被不懂事的我們嫌棄,被我們當做嘮叨,不想去聽。

當我看完這本書,我看到安德烈的變化,他從無奈的跟媽媽説幾句,就覺得沒什麼話可以跟媽媽説,還覺得很厭煩,到最後主動的想跟他媽媽多説話,多交流。想想現實中的我,雖然懂得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但是行動上卻做不到對父母的關心。

通過這本書我也知道了自己應該理解父母的苦心,好好學習,不讓父母擔心和煩心。

富蘭克林自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23

我愛讀書,是因為它帶給我快樂,帶給我知識。他就像一位夥伴,一位導師,陪伴着我,引導着我快樂的成長。

高爾基説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呀,我們生活中需要精神食糧來充實自己的生活。在我小時候,我總愛看沒有文字只有圖畫的兒童畫報,覺得文字書單調無聊,只有小人書才能帶給我快樂。我經常一個人對着小人書經常比劃,嘴裏咿咿呀呀嘟嘟囔囔個不停。我最愛看一些想象力豐富的連環畫,有時,還一個人扮演幾個書中的角色在屋裏自娛自樂。

可是上了三四年級後,媽媽給我買了一本《笑貓日記》,在這個五彩繽紛的故事中,充滿了各種誘惑。我愛不釋手。有時我會捧着書哈哈大笑,有時我會被書中的情景感動得淚流不止,有時我又會瞪着書發呆陷入想象。《笑貓日記》裏面有很多和現實不同的東西:會笑的貓?貓和老鼠會是朋友?貓能聽懂人話?老鼠變球,烏龜有神功——是不是太不可思議了?我喜歡它們,有時等的甚至有些迫不及待了,還有時我想,楊紅櫻阿姨怎麼不快點寫呀!我快把全部看完了,如果看完了楊紅櫻阿姨還沒有寫出來怎麼辦!後來才發現還有很多文字書都很有趣呢!

自從我領悟到書中藴含的趣味,我便喜歡讀各種各樣的文字書,並痴痴的愛上了它們。《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狼王夢》……一本本好書都深深地吸引着我,讓我回味無窮。《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書中主人公保爾·柯察金那種堅強的意志深深地打動了我,教育我要在困難面前樹立信心;《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書中主人公海倫·凱樂接受了生命的挑戰,用愛心去擁抱世界,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於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面,最後又把慈愛的雙手伸向全世界,深深地感動了我,讓我在困難面前要懷有一顆不屈不撓的心。看着看着,我收穫了很多知識,作文水平也有所提高了。我可喜歡它們了,一有時間就看。夏天午休時,乘爸爸媽媽睡着了,我常常偷偷拿書看。有時往往看一箇中午,而下午沒有精力學習。每當媽媽進來時,我就會把書塞到枕頭裏,開始裝睡。終於媽媽識破了我的伎倆兒,並告訴我:“看書是好事,但應該學會勞逸結合。不好好睡覺可是不行!”。

現在我已經升到六年級了,學習越來越緊張,但我依舊會抽出一些時間看書,開闊自己的視野。書已經成為我最親密的朋友,我一天也離不開它,它讓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和知識!書是我的導師。

富蘭克林自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24

近日正沉浸於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中,一直以為魯迅先生的文章總是百讀不厭的。今天讀的這篇文章正是是先生一篇讓大家耳熟能詳的妙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與其説《朝花夕拾》是一篇雜文冊子,我倒是認同現在的這篇百草園是一篇極美的散文。當初在學習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就很喜歡,有幾段還是可以背誦的。文章寫得童趣盎然,不僅構思嚴謹,而且文章中的語言極有特色,令人叫絕。

從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魯迅先生對自己家的後院是如此的喜愛。將其冠以“百草園”的名頭,讓大家讀得此文的人都覺得這兒真是個好玩的所在,先生對於百草園的描寫可謂用心。這是一個怎樣有趣的所在呢?可以追趕着雲雀,直到它們飛上雲霄,還可以拿着樹枝像趕着馬車一般將蜈蚣趕來趕去。時不時撥起何首烏,偶爾發現了像人樣的根,便不停地炫耀。這樣的百草園怕是每個孩子兒時的夢想,有這樣的一個百草園,兒時定是能度過一個很快活的時光了。

可惜的是,快活的童年終有盡頭,接下來則是自己必須的讀書識字路程。和天堂般的百草園作別後,邊要開始上私塾,還有一段是“出門向東,不上半里,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屋。中間掛着一塊匾道‘三味書屋’;匾下面是一幅畫,畫着一隻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沒有孔子牌位,我們便對着那匾和鹿行禮。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先生在這私塾中也是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記憶的,學生讀書的姿態,先生讀書時候的灑脱,包括先生在私塾中畫的各種畫兒,都構成了先生童年美好的記憶。

文中記敍的是一段美好的童年時代,而童年頁終歸要結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只不過是從天堂的一個花園走到了另一個罷了!

富蘭克林自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25

《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是偶然發現的,讀了幾頁以後便已愛不釋手,欲罷不能了。一口氣將一套七本全部買來,一一品完,直呼快哉。一遍讀完不算,再讀第二遍。滿腦子全是明朝的那些人,那些事兒。

我素來喜歡歷史。對於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喜歡查閲、比對,以求瞭解更全面、更連貫。大多史書記載史實的語言平直,無趣味,晦澀難懂。當年明月卻用詼諧、調侃,而又不失真的現代人眼光和現代筆調,將明朝三百年曆史寫得那麼好看,那麼流暢,那麼膾炙人口!這種行文方式將死寂的歷史躍然紙上,將已逝去的歷史人物拉回你的面前,與你對話,與你談心,讓你為他想,為他急,為他不捨,為他不值!真可謂感悟很多。寫出幾點,以共享。

一.封建王朝的更替只不過是不同地主的更替。

朱元璋可謂徹徹底底的貧農,一無所有,在被逼得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開始起義,最終取得成功。當他一旦成功,將元朝的地主趕跑,他便成了新的地主,天下之大,莫非王土。地主是要收租的,每個地主都要實現自己土地的利益最大化,所以,對於廣大窮苦老百姓,並沒有因為新地主的上台而得到多少好處,反而是無休止地為各個朝代的更替和不同地主的上台付出長年忍受戰爭之苦,流離失所,一日重似一日的賦税、勞役和兵役。這一點,各位地主應當反省。

二、要想成功,要耐得住寂寞,要一根筋。

對於這一點,王賢人同志當仁不讓。想當年王賢人沒有悟道之前,被家人、鄰居、同僚視為異端,怪人,傻子。看一棵竹子,他能看半天;看桌上的一茶杯,他能想三天;別人不願去的偏遠山區驛站,他一呆就是好幾年。他沒有因為別人的不理解,沒有因為環境的惡劣而放棄,依然寂寞地,一根筋地獨自前行,直到成功。一代聖賢就此誕生。他的堅持,耐得住寂寞,一根筋的行為方式,值得借鑑。

三、朱棣同志是偉大的。

在眾人的印象當中,朱棣同志與篡位二字是分不開的。所謂篡位,便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我以前對他的印象也大抵如此。《明朝那些事兒》卻讓我瞭解了真正的朱棣。當建文帝對他的各位叔叔下手的時候,朱棣同志是要反抗的,反抗的結果便是造反,造反成功便是當皇帝,這無關緊要。我們關心的是他是不是一個好皇帝。歷史證明,他是。在永樂大帝的統治下,修書——《永樂大典》這一偉大書籍編纂完成;遷都北京――為國人的長治久安和免受蒙古鐵蹄的踐踏作出了明智的抉擇;遠航――派遣鄭和下西洋,為中西文化的交流,為和平與友好樹立了豐碑;親征——六次親征蒙古,最終死於征戰途中,對於侵略我們的敵人敢於亮劍,親自亮劍,強勢,不畏懼!有這樣的國家領導人,我們國人才能放心,才能不被欺負,才能揚眉吐氣。有這樣的國家領導人,國家何愁不強盛!

四、為崇禎同志平反。

大多人對明朝末代皇帝崇禎的印象便是:無能、膽小怕事之輩、亡國之君是也。瞭解了其在位期間前前後後的歷史情勢之後,結論是:一部國家機器,帶病運轉多年,國庫已空,財無所剩,人無所用,所謂氣數已盡。任崇禎同志如何節儉,如何勵精圖治,已無法扭轉那輛失控的破車。他只是不幸運地碰上了那個年代,風雨飄搖中,只能死馬當成活馬醫。他盡力了。他無愧於他的祖先,倒是他的那些不作為的祖先們有愧於他。同情你,崇禎。我以我個人的名義為你平反。

富蘭克林自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26

做最好的家長!相信是每個家長的理想,也是我的理想。可怎樣做才是最好的家長呢?我帶着虔誠的向學之心跟隨李鎮西老師走進他“最好的家長”世界。

《做最好的家長》通讀下來,可以看出李鎮西老師在教育孩子方面一直遵循這樣三個簡單的原則:一是培養女兒良好的品質,這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要務;二是使女兒健康快樂的成長;三是因材施教。説它簡單,是因為我們每個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肯定都有過這樣的想法和意識。但是説起來簡單,往往做起來難!起碼,我在孩子學習沒有達到自己要求的時候,盛怒之下,這些念頭就全飛了。這就是與“最好的家長”的差距吧!

一個擁有良好品質的人,才真正能為這個世界這個社會做貢獻!在李鎮西對女兒的教育中,品質教育無疑是佔了最大比重的,而且,這也是教育孩子首當其衝的目標,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説。但現實是,在孩子的教育中,品質教育反倒顯得越來越不重要了;並不是家長沒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而是在這樣一個快節奏的、充滿競爭的、以金錢地位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商業氣息濃厚的現實社會,人與人之間與來愈冷漠,人們越來越自我。對於自我的關注、自我價值的體現愈來愈重視。快節奏的生活,使人們無暇關注事情的過程,只關心結果。但一個人良好的品質往往體現在舉手投足間,體現在做事的過程中。如同升大學,人們關注的只是最後的結果:大學聯考多少分,考上了什麼大學,有誰會去關心你上高中時做了些什麼呢?這也許就是晴燕那些同學“自私”的原因吧!

在講求實效、追求經濟利益的當今時代,無疑知識能力的“變現”速度是最快的,而思想品質的“變現”是最為緩慢的,甚至是不凸顯的。正因為這種不凸顯,致使我們廣大家長漠視了“品質”教育。但它恰恰影響着決定着你會成就一個什麼樣的人,走什麼樣的人生道路。

富蘭克林自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27

一個感人的故事,一個動人的回憶。

冰心奶奶用一顆母親的心,帶給我們一個天真純潔的小女孩,故事大概是這個樣子的——

一個除夕的下午,冰心奶奶去重慶郊外去看望一個朋友。朋友不在家,讓她等她。這時,她看見一個小女孩要摘電話,想要打電話給醫生。過了一會兒,朋友還沒回家,她便去探望小女孩和她媽媽,路上順便買了幾個桔子。到了小女孩家,冰心奶奶把桔子放下和她聊天。要走時,小女孩把她送的桔子剝開,用小刀去皮,不聲不響的為冰心奶奶做小桔燈,並深情地送她上路,説我們大家都好了。

文中,我可以看出小女孩美麗的心靈中那如小桔燈般明淨的靈魂。天真與懂事,温順與剛強,苦難與光明,都在小女孩身上反映出來了。使我能想像出那美麗的小桔燈斜着的一束蓬勃的光的美麗畫面,真是亮麗至極,燦爛奪目啊!因為這盞燈是不同尋常的。

小姑娘鎮定、勇敢、樂觀的精神讓我眼前擁有無限的光明。

真是平凡中透真情,樸實無華中露真愛呀!

富蘭克林自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28

讀邊城有感覺它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它是一曲真摯、熱烈的愛情讚歌,它是一首用小説形式寫成的無韻之詩,繪就的無彩之沒有扣人心絃的懸念,也沒有驚心動魄的氛圍,更沒有波瀾曲折的情節,給我們的只有真實環境中的真實的人物,這就是邊城。翠翠,一個一直生活在一種夢幻中,只能在夢中品嚐到愛的甘露的一個女孩,她只能淒涼地守候,孤獨地等待。從翠翠身上,我看到了苗族青春少女的那種對美好生活的渴望與追求。

祖父,一個閲盡人事、飽經風霜的老人,他稱得上是苗族古老歷史的象徵。在他的身上,同樣流淌着熾烈的愛,也存在着難以排遣的矛盾與孤寂。他對翠翠的愛寄託着對不幸的女兒的哀思,他的後半生是為翠翠而活,他的惟一的生活目標就是要使翠翠快樂。

但他並不真正瞭解孫女兒內心的情感躁動,他只能用一些不切實際的空洞的話語來安慰孫女兒:“不許哭,做一個大人,不管有什麼事情都不許哭泣。要硬扎一點,結實一點,才配活到這塊土地上。”直到最後他還是帶着滿心的不捨與無奈離開了她的孫女,那種無盡的憂慮與擔心,還有那洶湧的愛,都隨着那一夜的大雨嘩啦啦的下着,下在了那小孫女的心裏,會永遠的甜着的吧!

天寶,一個愛翠翠,但無法讓翠翠同樣愛上自己的老實男孩,當得知弟弟也愛着翠翠,便懷着十分複雜的感情退出了角逐,濃重的手足之情,失敗的落寞在那一刻主宰了他。他對老船伕的冷冷的神情和生硬的話語中,可以看出他的內心是多麼的矛盾和痛苦。為了愛,他孤獨地外出闖灘;又為着愛,孤獨地客死他鄉。多好的一個小夥子啊!

儺送,一個翠翠深愛着的男人,他英俊他瀟灑他能幹,他也是那樣的愛着翠翠,甚至為了翠翠願意獨自守空船而不要一座磨坊,堅貞的愛情的力量就在這裏。可是外界的一切還是不能讓他們彼此維持着這份深深的愛,最終帶着對哥哥的歉意,他離開了翠翠離開了這個他所愛的人他所愛的地方。

每次讀到那段文字“那個人也許永遠都不回來,也許明天就回來!”眼前又出現了那樣淒涼的畫面,她_翠翠,默默地守在船頭,心仍在被那晚的歌聲牽絆着,她守着那承諾,那愛的信念在湘西水畔永遠地守侯着他的回來。可憐一個好孩子,真的好心疼她呀!沒有了爺爺,沒有了疼愛,獨自守着那份朦朧的愛情,卻不曾知道是否會有結果,黑夜裏如果再打雷,她害怕該怎麼辦?

寂寞了沒有一個人可以説説話,沒有人替她的船,也許再也不能在端午節去看賽龍舟。那是多麼的淒涼的畫面,常常一閉眼就能看見那船上的人影,獨獨一個人,注視着遠方,肩上的白緞在風中飄拂着。

為什麼,為什麼這樣美麗善良的人最終卻不能得到他們的幸福?若是大老不死,要是沒有以碾米房招親的事,要是翠翠能在最後一次二老渡河的時候為他撐一次船……那結果又是怎樣呢?美麗的湘西畔啊!綠樹叢陰的你,民風質樸的你,青山綠水的你,在這段唯美愛情的渲染下,似乎又平添了幾分浪漫的氣息。

我相信,在這個美麗的地方,翠翠和二老的邂逅,總有一天,二老會回來的,因為情未斷,愛不會滅,二老忘不了翠翠,愛會讓他們在一起的,不是嗎?美麗的地方終會迎來美麗的結局,樸素的人們中會找到屬於他們的幸福的,在這裏我衷心的為他們祈禱,明天就回來吧!

富蘭克林自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29

轉眼間,六年級辛苦的學習生活就這樣過去了,迎來了美好的暑假。在這暑假中,我為了能增強我的閲讀能力,我看了幾本小説,但其中我最喜愛的還是這本《綠山牆的安妮》。

這本書是一半外國小説,書內有三個主要人物,分別是:安妮,馬修,馬瑞拉。書裏主要講了一個名叫安妮這個小女孩的成長故事。書裏的安妮從小就是孤兒,她長得並不漂亮,最令她討厭的是她滿臉雀斑,和一頭自己並不喜歡的黃頭髮。一年,她陰差陽錯被一位夫婦領養,從而來到了綠山牆農舍,但是農舍的女主人並不喜歡她,因為這位夫人喜歡男孩,只有男主人馬修疼愛她。但是安妮十分天真活潑,也十分愛幻想,她剛來到綠山牆時,被這兒的一切都給吸引了,給自己喜歡的地方和景色,取了許多有趣而又有個性的名字,比如説綠山牆旁邊有一條小湖,安妮給她取了叫天使湖。也就是她這種愛幻想最後也讓馬瑞拉改變了對她的看法,也贏得了周圍鄰居們的喜愛。後來,她憑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當地最有名的學院:女王學院。但是為了照顧生病的馬瑞拉,安妮放棄了上大學的計劃。

讀了這本書,我深深被安妮身上那種愛幻想,活潑吸引了,特別是她非常愛幻想,讓我非常震撼。記得她剛來的時候,跟着馬修騎着馬車時,路旁的幾棵開滿花的櫻桃樹和修長的白樺,都能讓她嘴巴喋喋不休地想象着。但是當馬瑞拉去世時,安妮居然毫無顧忌地退了學,放棄了自己上大學的計劃與夢想,在家照顧馬瑞拉,一個瘦小,滿臉雀斑的女孩,是那麼得堅強樂觀,也懂得感恩,相比之下,我們這代的小孩差得很遠。我們現代的小孩在當代父母的嬌寵下,變得無比得脆弱,自私。一旦碰到些難題,就會措手不及,在沒有思考的情況下就向父母求助,依賴於高科技。而在感恩上,我們和書中的安妮也是天壤之別。如果從現在起,我們也像書中的安妮那樣,對學習有積級,上進之心;向生活微笑,擁有樂觀之心;而在面對失敗時懷着堅強之心;對待親人懷着感恩之心,那我們這個社會就會人才濟濟,處處充滿温暖,國家也逐漸會變得富強,不怕被人欺負。那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啊!

安妮的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要對生活充滿希望,相信生活充滿陽光,那麼它就會有陽光;我們向生活微笑,生活也就會毫無保留地向我們微笑。只要我們我們時時刻刻用一顆樂觀,堅強的心去面對生活,面對整個世界,到那時,你就會發現,原來每一天的陽光都是那麼得燦爛!那就讓我們在生活中綻放出屬於自己的光彩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qznvz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