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文章(精選23篇)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文章(精選23篇)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1

早聽媽媽説過,讀完《呼蘭河傳》就像看了一部悲劇結尾的電視劇一樣讓人難以釋懷,總想找人説説,總想找人分擔分擔。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文章(精選23篇)

暑假來臨之際,我就迫不及待地閲讀了這本書。文章一開始就寫“嚴冬封鎖了大地”,在這樣的季節裏,地皮凍裂了,人手凍裂了,就連小狗也凍得整夜整夜地叫,最直接的景物描寫,一下就帶我走進了寒冷的呼蘭河小城,在這個小城裏生活着一羣平凡而又無知的人,他們照着幾千年傳下來的習慣而思索,而生活。跳大神,唱大戲,放河燈,他們總是把希望寄託在鬼神身上,一年四季他們老老實實地接受苦難加註在身上的考驗,風霜雨地,受的住的就過去了,受不住的,就尋着自然的結果。儘管每個人的人生都在禁受着一年四季的考驗,但至少也該有奮鬥和抗爭吧,又怎麼可能逆來順受呢?可見呼蘭河小城它就是一座沒有思想和精神的死城,即使天上的太陽有時顯得特別大,那也是沒有温暖的。

小説中我最喜歡的依然是祖父和祖父的園子,祖父就像那僅剩的一縷陽光,温暖着作者幼小的心靈,在這個園子裏,作者就像那園子裏的倭瓜,黃瓜,玉米,蝴蝶……一樣,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成長;在這個園子裏作者的世界絕不是那房子裏的狹窄世界,而是寬廣的;在這個園子裏作者的笑聲不知有多大,自己都會感到震耳了。在這裏,“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説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童年永遠是最純真,最美好的歲月,即便是作者後來有悲涼悽苦的人生,但這些美好的回憶依然温暖着她,支撐着她。

小説最讓我心情低沉的是小團圓媳婦之死,作者雖沒有具體寫她捱打的過程,可是那“不分晝夜,一直哭很久……”可見她禁受了怎樣的摧殘和毒打。到後來不哭了,愚昧而又迷信的婆家人左次右番地請胡仙,跳大神,鬧神鬧鬼,周圍的人也説長道短,説死説活的,只到把十二歲的小團圓媳婦整死。小説中另一個讓我佩服的人物就是馮歪嘴子,他是個敢於追求又敢於抗爭的勇敢者,當不幸降臨,他失去了最愛的妻子還要撫養兩個嗷嗷待哺的孩子,左鄰右舍都説他這回可非完不可時,他卻照常地活在世界上,照常地負起他那份責任。他就像是注入呼蘭河小城的一股新鮮血液,讓人振奮,讓人改變,讓人不向命運低頭。

“從前那後花園的,而今不見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物是人非,人去樓空,好一派荒涼悽慘的景象。這讓我想去李清照詞中的那句“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又上心頭。”記憶中那無人過問的往事已積滿了灰塵,儘管回憶充滿了苦澀,但也充滿了温暖,所以作者忘卻不了,難以忘記。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2

有諷刺,也有幽默,開始讀時有輕鬆之感,然而愈讀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沉重起來,可是仍然有美,即使美得有點病態,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

看了矛盾的評價,使我很好奇作者蕭紅筆下的故鄉的故事和人們?她的故鄉是什麼樣子使他懷念?很想知道關於作者故鄉呼蘭河城的人、事、景、也就是所説得風土人情,人情世故。在那個時代,沒有通訊設備,信息工具人呼蘭河城人們的生活娛樂又是怎麼打發的?帶着這些問題,懷揣着好奇心我走進了她的故鄉。

作者總共用七章篇幅描述呼蘭河城裏的故事,1、講述了故鄉呼蘭河城的大環境、2、故鄉呼蘭河城的精神面貌,娛樂。3、故鄉呼蘭河城的自己家裏的故事,和祖母祖父親戚間的故事,4、故鄉呼蘭河城作者的鄰居街坊的故事,5、因為跳大神團圓媳婦的死,6、在城裏四處遊蕩好吃懶做的有二伯,7、工人馮歪嘴子的生活。

通過,第一章介紹的故鄉的整體環境,輕輕鬆鬆把讀者引進故鄉呼蘭河城,讓讀者感受到呼蘭河城是一個自然,美麗,可愛的地方,“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循環的走,那是自古也就這樣的了,風霜雨雪,受得住的就過去了,受不住的就尋着自然的結果。”在當時沒有出現信息工具,當然他們也有自己的娛樂方式,晚飯後大家(鄰居們)圍坐在一起,看天上的火燒雲,嘮嘮家常。

每一章讀後感受如同矛盾評價的“有諷刺,也有幽默,開始讀時有輕鬆之感,然而愈讀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沉重起來,可是仍然有美,即使美得有點病態,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

讀完第五章,因為跳大神團將一個如花的少女活活整死。我的眼角濕潤了。因為人們的愚昧和無知,在那個時代女性的地位始終不可以和男人平起平坐,他們的行為舉止一定要附和當時人們所認為的規矩,説話小聲小氣,走路慢油油,一旦不符合標準一傳十,十傳百,都認為你是外星人來的怪物,沒有自我可言,更無法談論女性自己的想法,要麼使用酷刑(暴打)讓你順服。

團圓媳婦因為平時大大咧咧,為了把活做完,走路如風,平實説話口無遮欄,只有12歲的她,受不住婆婆的暴打,而喊回家,暴打的程度更變本加厲,團圓媳婦受不住,倒下了,本是一場小小的感冒,在左鄰右舍的胡亂猜疑下,團圓家給團圓媳婦請來了大神,沒病都被整出病來,跳大神裏的各種奇怪、病態的動作,嚇壞了團圓媳婦,半夜常常被噩夢驚醒,又哭又叫,嚇壞了團圓家,不斷的請大神,就這樣來來去去,跳大神中各種病態的舉動,將一個活生生的少女折騰死了。

一個如花的少女,就因為她的言行舉止,對於現代的眼光去看待團圓媳婦的一舉一動,她和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一樣只是真實的表現自我,一個天真可愛的少女,但在那個封建,迷信,愚昧,無知,偏僻的呼蘭河城裏一個如花的少女就在這種無知,不科學的行為活生生的折騰致死,

而左鄰右舍,面對團圓媳婦的死表現得麻木不仁,當初跳大神活動各種病態的舉動,對於他們是再好不過的大戲,他們以看熱鬧的角色,在邊上添油加醋,事後當成家常便飯後的娛樂新聞,家家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着團圓媳婦的進展。

我深深感受到那是一個吃人的社會。在一個平平淡淡的小城裏,因為那地方充滿愚昧無知,在深處藏着一隻吃人的野獸!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3

這是一條彩色的河,在無際的沙漠中緩緩流動,變幻着顏色。我赤足站在河邊,用透明的玻璃瓶盛滿我喜歡的色彩。這,便是呼蘭河的顏色,更是珍惜幸福生活的顏色……

——題記

在一個午後,享受着慵懶的陽光,品着一杯果汁,看着手中的書——《呼蘭河傳》。

“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首悽婉的歌謠。”這是大作家茅盾先生對《呼蘭河傳》這部作品的評價。女作家蕭紅以她清新自然的筆觸描繪了東北邊遠小鎮——呼蘭河的風土人情,也展示了她獨特的藝術個性。

在這部温婉如詩的小説中,“我”是個不諳世事、天真無邪的孩童,用一雙清澈的眼睛打量一切。祖父、後花園和她自己就成了小説的開端。在這小小的縣城裏,有着淳樸的居民和純淨的鄉村生活,雖不如大城市那般繁華,但也別有一番風味。

作者描寫了童年時最愛的花園,我特別喜歡那一段。童話般的意境,詩般的語言,簡單又活潑,寫得多好!這也不由得使我想到了自己。

現在,我們的生活多麼幸福!然而,我們卻不曾想到,在家中長輩的那一個年代,是那麼貧苦。記得小時候,在我吃晚飯時,總愛是把米粒飯菜吃的遍地都是,桌子上也是一片狼藉,明明碗裏還有大半碗飯菜沒吃就倒進了泔水桶。每每這時,媽媽便像唐僧一樣的來教育我。我雖然表面上很不耐煩,但卻牢牢的把媽媽的話記在了心裏。那時候,人們的生活那麼困苦,媽媽很小的時候便要去田裏幹農活。常常是一天忙到晚,餓得肚子咕咕叫卻還是吃不上一頓飽飯,僅有的那一點食物還不夠塞牙縫的,卻要分給一家五口人吃。在我們奢侈的揮霍水果時,你可曾想到,在那個年代,被説新鮮可口的水果了,就是爛的都沒有。冬天,在我們穿着厚厚的羽絨服卻還嚷嚷着冷時,那時候的人們卻只穿一件薄衣站在風霜雨雪中不停的幹活。

而我們的童年是幸福的,像一首詩,像一幅畫,沒有煩惱,沒有紛爭。

但文中小團圓媳婦的童年也是那麼悲慘,她短暫的生命讓我感到深深的痛楚。一個和我一般大的女孩,竟因家中貧苦,被千里迢迢送去當童養媳。她剛入門不久,就被婆婆折磨。在她做錯事情時,她的婆婆便狠心的把她吊在房樑上,用燒得通紅的鐵塊烙她的腳底板,而她的公公也在一旁助紂為孽,用皮鞭抽打她瘦小的身子。在她生病時,婆家人給她用開水洗澡。當時的人們因為相信迷信、土方法,竟都跑來看熱鬧。看着她在水裏痛苦地掙扎,沒有人來救她。當她昏死過去時,人們才跑過去,有人還留下了眼淚。也許是因為愚昧的村民不懂得科學,只懂得用封建迷信的方法來“救人”。當他們看到昏死的小團圓媳婦,心裏掩埋的良知,憐憫之心才被喚醒。可最終,她還是難逃悲慘的結局。每每讀到這裏,我總會義憤鷹填的久久不能自已。

平復了心情,合上書本,天邊已燃起了火燒雲,我閉上雙眼,細細地回憶着書中的每一個字眼兒。整篇小説既樸素又流暢,讀着它,一股濃郁的鄉土氣息撲面而來。不論是小城的扎彩鋪、放河燈、跳大神、野合子戲,還是北方大自然的風霜雨雪,作者蕭紅筆下充滿生機的圖畫,令人讀後掩卷長思,滿口餘香,回味無窮……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4

《呼蘭河傳》是蕭紅以她嫻熟的回憶技巧,渾重而又輕盈的文筆完成了她的巔峯之作——《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一書共有七章構成。首先是老胡家家破人亡的故事。十二歲的小團圓媳婦在經歷了婆婆的毒打、跳神、用熱水燙驅鬼後,奄奄一息,最終命歸黃泉。小團圓媳婦的死去向我們展示了封建、迷信的傳統風俗的惡果。

而小團圓媳婦就成了陋習的犧牲品。她的婆婆,只因媳婦走路快、在客人面前大方、不害羞,便認為她打破“常規”,無情地用烙鐵去燙她。在小團圓媳婦死後,她的大孫子媳婦,聰明、能幹的一個人,像從人世間蒸發了一般,她一定是去尋找一份屬於自己的幸福去了。

她的婆婆,為了拯救“被鬼附身的媳婦”而家破人亡後,她寂寞的甚至問過路人“你家裏的大人、孩子都好哇。”

另一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有二伯。他身無分文,卻熱愛生活。帶着小蕭紅去公園玩,沒有錢給小蕭紅買玩具和糖果,只是説“快走,快往前走。”小蕭紅賴着不肯走,他只得無奈的説出實情:“你有二伯沒錢。”他十分孤單,孤單的與動物談話,與磚頭談話:“你這小子,我看你也是沒有眼睛,也是跟我一樣,也是瞎模糊眼的,不然你為啥往我腳上撞,若有膽子撞,就撞那個耀武揚威的,腳上穿着靴子鞋的……,你撞我還是白撞。”

他一切的吃穿用都是破爛不堪的,後來被逼無奈,只好去偷主人家的東西換點錢用。但是蕭紅是同情有二伯的,沒有鄙夷有二伯偷她家東西。

《呼蘭河傳》十分生動地再現了小城風情,也深深地吸引了我。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5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是高爾基説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是説一個人只要讀書就是在進步;也就像爬階梯一樣,每爬一層,就代表離終點又近了一步。所以,我們不僅要讀書,還要愛讀書。都説人活到老學到老。

我現在讀的書是我的語文老師給我們推薦的一本書,《呼蘭河傳》。作者是蕭紅,這本書的主要內容也都在寫蕭紅小時候的一些事情。主要人物有:蕭紅﹑蕭紅的外祖父﹑團員媳婦﹑有二伯﹑馮歪嘴子。為什麼説主要人物有蕭紅的外祖父而沒有她的爸爸媽媽和她的外祖母呢?就是因為蕭紅的爸爸媽媽和外祖母對她很壞,一點也不關心她;而她的外祖父就不一樣了,對她格外的好。所以文章中寫蕭紅的爸爸媽媽和外祖母的內容很少,而有一部分都是寫蕭紅小時候和她的外祖父的事情。

除了這些,還有團員媳婦﹑有二伯和馮歪嘴子。他們三個都有不同的命運,團員媳婦只有十二三歲,卻被她的婆婆活活的給燙死了。有二伯沒有固定的住處。而馮歪嘴子還要拉扯兩個孩子,太辛苦了。

從一開始讀這本書,就可以讀出蕭紅小時候是孤獨的。到後來她的外祖父去世了,後花園也安靜了不少,蕭紅更孤獨了。文章的大體意思也就是這樣了。

《呼蘭河傳》這本書寫的挺好的,正適合國小階段的學生讀。我希望其他的學生也能讀到這本書!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6

逛書店,在書架推薦的書目中,看見了一本我熟悉的書,那是蕭紅的《呼蘭河傳》,書的封面是土黃色的,加了很多精美的畫片。而我家中藏有的這本書的封面是黑色的,只有一張作者的小照,憂鬱的眼晴看着前方。

初次看這本書的時候,年齡還小,對於書中表達的深層次的悲哀無所體會,只覺得作者描繪的童年生涯是格外的生動有趣。慢慢長大,再次閲讀蕭紅的時候,卻從她那字裏行間讀出了淡然的憂傷。《呼河蘭傳》由幾節故事組成,看似這些故事是零是零落的,形不成完整的線索,但文章始終帶着細膩的抒情。她用一種很散淡的語言來描寫荒涼,“我家是荒涼的。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這種筆調就像有人給她寫的傳記中説到的那樣:這個人的手臂裏有內傷,傷到了骨骼,那骨骼就是給扁鵲看,也已經變色。但是她倒揹着雙手。她到門外面去,她説天涼,説風大,説橡樹的紅色葉子落了滿地。

蕭紅的一生是很不幸的,雖然她被魯迅認為是“當今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但她柔弱多病的身軀幾乎承受了那個動盪時代的全部屈辱和苦難:社會的、民族的和性別的;精神的和肉體的。她在臨終時的留言:“我一生最大的痛苦與不幸,都因為我是個女人。”令人心酸。印像中蕭紅總是在路上漂泊,在戰火紛飛中從中國最北方的城市到中國最南方的城市,她總是在行走,而在行走的路上,過往的、留下的,皆又是最寂寞的風景。

《呼蘭河傳》寫作的時間跨度很大,在“七七”抗戰爆發時開始醖釀,“八61一三”上海抗戰失敗後開始動筆寫作,直到1940年12月才在香港完成。而這個時期幾乎是蕭紅一生不幸的縮影,她在疾病中還因戰亂顛沛流離;在感情是中深泥淖。她雖被開除出“祖籍”,故鄉也早淪於敵手,但人總是會有一種思返的心理,尤其在對前路深感茫然的時候,這樣的想法愈發的強烈。

從《呼蘭河傳》的字裏行間我們可以深深地感覺到當時的蕭紅是孤獨、寂寞的。她曾對老朋友白朗這樣説:“未來的遠景已擺在我的面前,我將孤寂、憂鬱以終生!”她渴望着從現實的重負中解脱,而這種解脱恰恰是難以做到的,於是,她便想留守着一方童稚年代的美麗的土地,幻想着遠離喧囂的寧靜。

但是,作者小時候對於荒涼的記憶像是深深的烙印,存於她的思想中。所以整部小説的基調是深沉的、哀婉的。印像最深的那一段是她寫的跳大神:“跳到了夜靜時分,又是送神回山。送神回山的鼓,個個都打得漂亮。若趕上一個下雨的夜,就特別淒涼,寡婦可以落淚,鰥夫就起來彷徨。那鼓聲就好像故意招惹那般不幸的人,打得有急有慢,好像一個迷途的人在夜裏拆説着他的迷惘,又好像不幸的老人在回想着他幸福的短短的幼年。又好像慈愛的母親送着她的兒子遠行。又好像是在生離死別,萬分地難捨。人生為了什麼,才有這樣淒涼的夜。”人世間,再多的繁花勝景,終了也難以逃脱最後的淒涼。很平淡的一些句子,卻有一種難以形容的悲哀。

那裏的人們似乎都過着卑瑣平凡的生活:“天黑了就睡覺,天亮了就起來工作。一年四季,春雨冬雪,也不過是隨着季節,穿起棉衣來,脱下單衣地過着。”“老,老了也沒有什麼關係。眼花了,就不看;耳聾了,就不聽;牙掉了,就吞;走不動了,就癱着。”“病,人吃五糧,誰不生病呢?”死了,哭一場,埋了之後,活着的仍舊過日子。該吃飯,吃飯;該睡覺,睡覺。”小説描繪的日子何嘗不是現實生活中的縮影,過去是怎麼來的,未來又會怎麼樣,生或死,都是自然的規律,該發生的事就那麼平靜而自然地發生了,有什麼是不該發生的事呢?人們麻木地生活着,一天又是一天。

我不知道,作者筆下後園的小倭瓜是不是還在年復一年地開着小黃花,但我卻知道,歲月可以流逝,人會變老,而有些記憶卻永遠都不會走遠。於是我開始嚮往,嚮往着去那片黑土地上走一走,去看一看,去感受一下時空的流轉,也許,在現在與未來的道路上,我們永遠都知道,風景向遠方。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7

這一章主要講了蕭紅童年時代,與她的祖父、祖母一起生活的點滴記憶。開頭一篇便是我們課本中學到的《祖父的園子》。課文總之沒有原著好,太多的刪刪改改,沒有了原來的味道。這一章的文字真是質樸無華,散發着田野的芳香,寫得太自然了。

“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

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説話似的。

一切都活了。”

我太喜歡這段文字了,在那個年代,能寫出這樣自由的文字,真是不一般!我彷彿看到那“藍悠悠的天空、明晃晃的陽光”、“蝴蝶亂飛,蜜蜂嗡嗡地叫着”,所有的一切,都那麼無憂無慮。

我還喜歡蕭紅的祖父。“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她的祖父對她很好。村裏的小豬小鴨掉井了,祖父會用泥包起來燒給她吃。“把小豬的皮一撕開,立刻冒了油。”再蘸點鹽、韭菜花,啊!真香啊!我都要咽口水了。她的祖父是個和藹慈善的老人,我最喜歡他的就是,他從來不會批評、訓斥小孩子,總是心平氣和。蕭紅學種地,把好好的菜種踢飛了,犯了錯,祖父依舊笑呵呵的。她吃薰小豬時,沒有一點兒吃相,“滿嘴油,隨吃隨在大襟上擦着”,祖父看了也並不生氣。他的祖父有教養、有氣度。我猜想他一定是個家道中落的文人,説不定還是個秀才呢。文中提到:“祖父教我的《千家詩》,並沒有課本,全憑口頭傳誦。”我覺得他一定不是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他有文化,蕭紅的文學修養也許就是祖父從小培養的結果。所以我更加欽佩他的祖父了。

蕭紅不喜歡她的祖母,我也是。她的祖母潔癖嚴重,以她屋的窗紙最白淨。而蕭紅偏偏要捅破這雪白的窗紙。而嚴厲的祖母就躲在窗外,她一捅,祖母就拿個大針在她的手指上狠狠地一紮。這樣的教育方式到現在也算得平常,比如小孩子亂摸亂動,要挨手扳、要罰站,掉飯粒要挨罰,吃手指要挨敲。。。。。。而且她的祖母還愛罵人,她罵祖父是個“死腦瓜骨”,罵蕭紅是“小死腦瓜骨”,哎!可惜她先死了,不知道這個“小死腦瓜骨”長大以後,竟成了有名的作家。

她的祖母死時,家裏來了很多人。我也説不上那些人究竟是些什麼人。總之他們是來辦喪事的。還説“陰間有十八關,過到狗關的時候,狗就上來咬人。”可是,他們有絕招,用油鍋炸了許多的麪餅,説是什麼“打狗餑餑”,“用這餑餑打狗,狗就不敢咬人了。”哈哈,這些封建迷信可真是“神乎其神”啊!真的有“十八關嗎?”,《祝福》裏的祥林嫂不是最愛問“有沒有地獄?”“死後有沒有魂靈嗎?”,我也很想知道!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8

《呼蘭河傳》,作者蕭紅。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常想出去走走,多些感受陽光、芳草、感受那些單純而温暖的笑臉。蕭紅——這個內心敏感豐富外表剛強的女子,在寫完《呼蘭河傳》後心中的爐火逐漸無望的熄滅了。

但丁説:“生活於願望之中而沒有希望,是人生最大的悲衰。”我體會着蕭紅心中那個叫“呼蘭河傳”的悲哀:冰冷深入骨髓,籠罩着作家的後半生,然後她滑入黑暗、無邊無際。

蕭紅是以對家鄉小鎮的體驗進入寫作,這種寫作與童年深刻獨特的記憶有關。蕭紅有着真切的鄉村體驗,作品中充滿原始的氣息,這種原始的血氣構成另外一種美學意義上的美。

她的文字是生命的體驗,在作品中滲透的是粗糙的生命體驗,充滿苦難,她的文字很少文學的修辭、粉飾。這種作品風格在五四以來表現啟蒙、小資的作品中找不到。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9

這個寒假,我有幸閲讀了蕭紅的著作《呼蘭河傳》。整本書主要描寫了作者兒時的故鄉黑龍江呼蘭河縣的特色,風俗及小時候熟悉的人物和印象深刻的事。

《呼蘭河傳》全書分七大章和尾聲,第一和第二章節主要寫了全縣的三條街與當地跳大神,放河燈,看野台子戲和廟會等風俗,其餘五個章節寫了與作者同住一條街的鄰居和親人,把祖父的和藹可親,馮歪嘴子的辛勤質樸,有二伯的古怪性格描寫的淋漓盡致。

這個小城並不繁華,而且十分的封建和落後,在那裏,由於人們的迷信和愚昧無知,發生了一個個悲劇,另我印象最深的是命運悽慘的小團圓媳婦,她生了病,高燒不退,婆婆不僅不帶她去看病,反而還請了個騙人的“法師”,最後把她丟到滾燙的開水裏洗澡,結果不但沒有治好她的病,反而還要了她的性命。那裏的人們寧肯順從天意,也不願相信事實,名知道可悲也不願意反抗,我看着看着也增添了很多憐憫和痛恨。

作者還描寫了很多童年的趣事,在房頂上採蘑菇那段就非常有趣,好好地去房頂採蘑菇,卻弄的鞋子掉進了鍋子裏,弄了一鍋的泥漿湯。還有一次,作者把花兒插在了祖父的帽子裏祖父非但沒發現,還笑着説:“今年花兒真香,隔着幾十米都能問道香味

兒”。這也讓我聯想到了自己,童年的美好時光是多麼的讓人留戀,我們都要好好地珍惜,長大了才不會後悔。

《呼蘭河傳》是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看完這本書,我在想,每個人的童年竟然如此的不一樣,作者童年生活的地方儘管那裏充滿着無知、愚昧、苦難、悲涼,甚至絕望。但是她還是用最平和的語氣描述着一切,以一顆包容的心將一切的不美好都包容了,讓我們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將來再來回味這份屬於自己的美好童年。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10

唯有愛是不能放棄的,請你不要吝嗇,給我一個擁抱,一個微笑——題記

在人的一生中,有三樣東西是不可控的:第一,性別;第二,父母,第三,我愛他。

也許只需要一秒,愛情就悄然而至,其跡不得以尋。

在儺送的眼中,那世人所稱的愛情,可能只是她垂頭時一抹恬淡的笑顏,一絲嬌嗔。

於是愛情如期而至,寂寞如影隨形。

翠翠曾經甚至不知孤獨為何物。只是他出現了,寂寞就來了。

他給予了太多美好,她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卻又甘之若怡,並且深以為幸。

於是,思念成了他離去後每日清晨和夜幕時分必備的功課。

於是,孤單稱為了最美的裙紗。

如此日復一日,她也會老去。愛情在時光荏苒中印上皺紋,曾經在白駒過隙間佝僂了腰脊。

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呢?

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幸福是你可見和可觸的一切東西。”海涅曾經這樣説。

所以有人在光陰的縫隙裏,追求幸福,為了愛人付出一切。

而他們,也一定會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我如此期冀着。

但是並非每個故事都會有結局,而兩個看起來天造地設的人,也會在突然間離散。

最後的最後,他們沒有在一起。

儺送走了,留下了翠翠和那座已經沒有了他的城。

她知曉他不會回來,卻依舊等待着。

説不清為什麼。但,誰又能説清呢?

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沒有緣由的,比如天空的顏色和海的温度;比如當初偏偏就在人海中遇見了你。

喧囂過後,故事零落滿地,青春已散場。

縱然時光飛逝,光陰荏苒。

哪怕物是人非。

也唯有愛,是不能放棄的。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11

讀邊城,拖了很長的時間,因為各種各樣的事情,打擾了看書的心境,亦或許是自己的懶惰導致。本以為會是很長的故事,卻在今晚來了個突然的結局,令人唏噓不已。

這個純純的的愛情故事,像一根針,輕輕的刺痛了我的心。我不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然而對於愛情,卻總是希望看到美麗的結局。也許是因為曾經錯過的美好歲月,那些等待愛情的日子,那些青春的回憶,總是會讓人心中有些淡淡的痛,以至於讓我不忍心再看到這些。

是不是每個人的青春,都曾被愛情留下淺淺的傷痛。正因為這淺淺的痛,和絢麗多彩的青春形成鮮明的對比,才讓我們更加懷念愛情的美好。故事中的翠翠,大老,二老,也許就是現實中的身邊的人,也許就是你我他的代表。

青春時期的愛情,總是會有淡淡的苦澀,但正是這淡淡的苦澀中,卻能品出不一樣的人生感悟——僅以此文紀念我們即將逝去的青春,並祝福我和慧慧的愛情。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12

剛剛開始閲讀《百年孤獨》時,我們會發現作品中有兩處奇怪的地方,其一是書中訴説的故事大都荒誕不經;其二是作品中人名的反覆出現和相同怪事的重複發生。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會有持續了四年多的雨,一個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會因為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間……

但這一切都發生在了這個家族的身邊。

更令人奇怪的是,書中這個綿亙了百餘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爾卡迪奧就是叫做奧雷里亞諾,而家族中各種奇怪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創始人阿爾卡迪奧直到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里亞諾的身上反覆的發生着。聯繫到作者的創作年代和生活環境,我們不難發現這象徵了什麼。

作者在《百年孤獨》中用夢幻般的語言敍述了創業的艱辛,文明的出現,繁衍與生存,愛情與背叛,光榮與夢想,資本主義的產生,內戰的爆發,壟斷資本主義的進入,民主與共和之爭等足以影響拉美的大事,卻讓他們集中發生在一個小小的名叫馬爾孔多的鄉村中。

把布萊恩迪亞家的每個成員都深深的牽扯了進去。在故事的結尾時。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里亞諾閲讀了記載這個百年世家的命運的羊皮卷後説:“這裏面所有的一切,我都曾經看到過,也早已知道!”

作者正是借這個總結性的人物之口,表達了自己對拉丁美洲百年曆史的看法,即近代拉美百餘年的歷史是重複的,拉美的發展和歷史進程都停滯不前。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13

“所謂的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這是《目送》扉頁上的一段話,看到這段話就不禁眼紅鼻酸。

我本就是個感性但又不善於表達的人,在書中看到感人的文字,電影裏看到生死離別的片段都會流淚,卻偏偏面對最親的人表達不出自己的情感,尤其是父母。之前就看到過一句話:“人總對自己最親近的人發脾氣。”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樣,對外人總能抱以寬容的心和温和的微笑,但面對自己父母對自己的一點點不滿足都會大發脾氣。我們總在索取,儘管我們心裏深愛他們,深知是自己要求過多,但那似乎也成了本能。在外工作的子女也總會以忙為由吝於陪伴自己的父母,即使只是一通電話。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14

最初趨使我去閲讀它,是它的不可忽視般的知名度。名着名作,大多都得經過時間的洗禮,沉澱下來的,十幾年二十幾年甚至更久遠的時間裏,仍能被人所稱頌所推崇的作品必定有它的過人之處。

這是簡單的一篇回憶錄。

如同常見的一段話:在某個地方某個時間,你因為一首歌或路人的一個彷彿熟悉的背影,而想起了曾經的某個人。它活在你的回憶,或許不曾消失,但在被生活推着走的時光裏,你卻有意無意地把它隱藏了。每個人大概都有這樣的經歷吧!那段回憶,曾是那麼銘心刻骨,當時的你以為,那份感覺會一直鮮活不變地伴隨你以後的人生,但它着實經不起歲月的磨蝕。唯有在某一個瞬間,一個類似的場景喚醒了你的記憶。如同,渡邊君在時隔十八個春秋後,因一首《挪威的森林》樂曲而想起了記憶中那些模糊的人兒。

“我想,文章這種不完整的容器所能容納的,只能是不完整的記憶和不完整的意念。並且發覺,關於直子的記憶愈是模糊,我才愈能更深入地理解她。”

回首往事,總有一份新的領悟以及淡然的釋懷。猜不透的,在回憶裏找到了答案。

最初的三人行:渡邊、木月、直子。

木月是絕無僅有的朋友。他是孤獨的,三人的相處裏,他談吐自若,好不瀟灑。但除此之外他卻無其他朋友,獨自看書聽音樂。這類人現實中還是有許多的,方有在自我感覺安全的圈子裏才可肆無忌憚地體驗真正的自由和快樂。除此之外,處處設防,怕受傷。社會關係處理不好,親人關係也處理不好。唯有與直子這個青梅竹馬的女朋友以及渡邊這個談得來的朋友相處時,才是活出自己的靈魂。

是否人死前都會有一段時間迴光返照呢?前一秒還與你談笑風生地打桌球,轉眼便自行了斷在自家的車庫。沒有半句遺言。大抵總有他的原因,讓他絕望到冰冷的原因。

孤獨培養出了抑鬱,抑鬱繁衍出了死亡。木月是個脆弱的人。他反覆遊行於自信與自卑兩個端點。只有在直子面前他才敢真正顯示自己的脆弱。反反覆覆地累了,心裏的痛苦愈積愈多,直到有一天,承受不了了,也許死才是一種解脱。

木月死後,三人行成了兩人行。渡邊和直子自然而然地走在了一起。渡邊愛直子,很愛很愛。即使直子因木月的死受了打擊住進了療養院,他仍表示會等到她康復那天,然後一起生活。

直子對渡邊君説:“希望你能記住我,記住我曾這樣存在過。”

或許直子也曾試着,去和渡邊在一起。但卻遲遲擺脱不了木月已逝去的陰影。在沒有真愛的基礎上,只會對渡邊不公平。

直子在死前也迴光返照過。臨死前她選擇與玲子見面,選擇燒燬渡邊寫給她的所有信以及與他的所有回憶。大概也是在接受治療時承受太多太多的折磨。其實她的病根本就治不好。她與木月是與周邊的世界格格不入的兩個人,他們互相依靠。渡邊是把他們同外部世界連接的鏈條。他們嘗試過融入外界,卻是失敗。但直子比木月堅強,她付出的努力要比木月多得多。她不斷地懷疑自己,不斷糾結不得解。她是最痛苦最可憐的人兒。

玲子在直子與渡邊之間充當另一連接鏈條。在療養院裏,玲子是直子唯一難得的知心朋友,是她的依靠。玲子本身也是歷經坎坷,但她活得很自在,因為她放得下。面對女學生的抹黑,她選擇容忍,雖然心裏也承擔這巨大的壓力。當承受的那發條斷了,她果斷地跟丈夫提出離婚。直子死後,她特意跑去找了渡邊,奉勸他不要忽略了身邊的幸福,成熟起來,與綠子共創未來。對於音樂,她是難得的才女。此外,她講過一段話:“我已成為過去的人。你眼前存在的不過是我往日的記憶殘片。我心目中最寶貴的東西早在很久以前就已壽終正寢。我只是按照過去的記憶坐卧行止。”心的某部分,被扼殺了,不復存在了。

綠子是個很有個性的人,活潑調皮,也是孝順的孩子。從朋友到戀人,她和渡邊走過。明知渡邊心中永遠把直子放在第一位,仍不奢望什麼。但在渡邊因思念直子而滿腹心事時她也會調皮地吃醋:“你總是蜷縮在你自己的世界裏,而我卻一個勁兒‘咚咚’敲門,一個勁兒叫你。於是你稍稍抬一下眼皮,又即刻恢復原狀。”愛情是何等捉弄人呀!沒在更早的時間遇上,於是成為不了他心中的“至愛”,卻仍一心一意,願他感受得到,願他快樂。祈盼他有一天回過頭來,可以對他説一聲:“我一直都在呢。”

永澤是另一個特殊人物。他與渡邊讀相同的書,都為外人所不解的書。他們有共同語言。但自然他是比不上木月的地位的。永澤是瀟灑而近乎冷酷的人兒了,他又是幸運到極致的人兒,他的身旁有位不離不棄的女友——初美。明知和永澤走到多遠他也沒有要結婚的意思(他容不得被束縛住),初美仍心甘情願。叫上渡邊的那頓慶功宴,永澤的着實是在委婉奉勸初美離開他,連渡邊在過後也對初美坦白説,希望她離開永澤,找個地道的人過一輩子得好。初美最終照做了,然而婚後兩年便自殺了。至此後,渡邊再沒理會過永澤。或許吧!傷害了多可惜的一位女子呢,只為了自己的自由,自私得可怕!渡邊如此重情義的人,怎可容許?

人的一生,身邊的人來來往往,真正留步的有幾位?每個人都有自己病態的一面,有他人無法理解的痛苦。有些人能很輕易地把它忽視了,有些人卻被它束縛了。小説開頭回憶直子時,提到一口井,埋在草叢裏,特意找是找不到的。人一旦不小心跌入,就無可避免地要死亡,深得可怕!問題是誰也找不到那口井的具體位置。木月與直子都遇上了那口井了,或許,那也是一種解脱吧!總還會有人撞上的,不可避免的。唯剩太多的無奈太多的遺憾,化成風吹散在草叢上,留下一聲聲呢喃!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15

列夫托爾斯基的《安娜阿卡列尼娜》在19世紀的世界文壇上掀起了軒然大波,通過對女主人公安娜的追求愛情的悲劇,她在不斷掙扎之後走的極端的路線,作者渲染的豐富的感情色彩都讓人感受到深刻壓抑的窒息的疼痛感,以及對故事主人公的憐憫與惋惜。

安娜毋庸置疑是美麗的,她如同蕪草叢中的奇葩,她的美不僅溢於言表,更富於內心,她心地善良,感情熱烈真摯,一種嫵媚卻真誠,充滿活力而且輕盈,聰明又懂分寸的美。她熱情感性,八年不懂愛情的生活,使她在遇到真愛時可以不顧一切,斷然放棄名譽家庭甚至兒子。安娜,她追求屬於自己的愛情,她正直不放蕩。當她一經接受弗龍斯基的愛情以後,她勇敢地向丈夫跟舊生活決裂,她追求真摯的愛情,她也曾對弗龍斯基説:“愛,我所以不喜歡那個字眼,就正因為它對於我有太多的意義,遠非你所能理解的。她是真誠單純的,愛變愛的轟轟烈烈,無所遮掩,寧玉碎,不肯容忍自己欺騙。

卡列寧,這個官僚制度的化身,他在生活中孜孜以求的只是勛章和官爵。在他看來,他之所以需要一個家庭,並非出於愛情的需要,而是因為他在仕途上少不了這樣一個點綴品。

愛,只有簡單筆畫,卻比想象複雜。安娜跟弗龍斯基的愛情,到最後可以説只是單行線。

當迎面撲來的火車碾過安娜輕柔弱的身軀,突然發現,原來人是如此脆弱。人真正脆弱的不是肉體,而是人的靈魂。當被寄託所有的愛情消失不見,若愛最後只是單行,一切都失去了意義。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5

從道德觀念出發,安娜這種拋夫“棄子”的做法確實不當,當然她沒有拋棄自己的兒子,只是她的丈夫亞歷山德羅維奇不願成全她的母愛罷了。這就是懲罰,以至於她的慘死也成了宗教懲罰的象徵,對這種違背道德做法的懲罰。即便安娜對大她20歲的丈夫沒有一點感情,而對伏倫斯基是真正的愛戀,也為世俗和上流社會所不容。安娜處在夾縫中,後來安娜懷孕生女兒時險些送命,之後兩人去了國外,幾年後回到莫斯科,在伏倫斯基一再要求下,安娜給丈夫寫信要求離婚,丈夫不肯,她被丈夫和兒子看不起,被上流社會摒棄。在這種狀況下,她不斷猜忌,以至於陷入了思想混亂,懷疑伏倫斯基對她的愛,於是她毀掉了自己……

而吉蒂最後與列文成婚,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而伏倫斯基則傷心欲絕,為了處理掉沒有意義的生命參加了塞爾維亞戰爭。亞歷山德羅維奇的不忠,使得陶麗差點與他離婚,而最後陶麗變賣自己的家產還幫他還了高利貸,於是和好如初……

合上書本,印象最深刻的是列文。可是列夫托爾斯泰為什麼選擇安娜作為主人公,他到底想要表達的是什麼?對自由戀愛的提倡,還是上流社會的諷刺批判,抑或是對女性不忠的宗教審判?但為什麼描寫安娜的時候又着重描述了列文的生活、思想。我總覺得列文是作者自己的化身,列文的成長是作者自己思想的成長的縮影吧。

安娜和伏倫斯基因為愛情,彼此放棄了上流社會的地位,放棄了好名聲,好前程;因為愛情,陷入了一種萬人不容的狀態,以至於最後各自走向毀滅……

這樣,值得嗎?究竟愛是什麼?

我欣賞為愛,義無反顧;但不贊同。一切以愛的名義的自私、背叛,都是不負責。愛是責任!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16

我喜歡龍應台的書,不是因為她犀利的《野火集》,是我讀了她的這三本書:初為人母時,讀了她的《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在安安和飛飛(龍的兩個兒子)一點一滴瑣事的記錄中,我體會到一個母親的款款柔情;追隨者孩子成長,我又讀了她的《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讓我提前作了思想準備—孩子終將長大,我們要知道如何與十八歲的他溝通;最近,我關注了她的《目送》,説實話,看到思考“生死大問”這樣的推薦語句時,我真的不想看這本書,因為我不願思考這麼沉重的問題—雖然我們終將面對。最後,還是難以抗拒龍應台的魅力,我買來此書,讀完書中第一篇文章《目送》,我已經滿眼含淚,難以抑制的想寫些什麼了。

《目送》前半部分是寫的媽媽目送安安的幾個場景:他上國小的第一天,媽媽送他到學校,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門裏;十六歲安安到美國做交換生,機場的告別,安安“閃入一扇門,悠忽不見。我一直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也沒有。”他二十一歲時,媽媽目送安安坐公交車去上大學,“一會公交車來了,擋住了他的身影。”文章的下半部分,寫到了自己的父親:博士學位讀完之後,我回到中國台灣教書。到大學報到的那一天,父親用他那輛運送飼料的廉價小貨車長途送我。離開時,頭伸出來説:“女兒,爸爸覺得很對不起不起你,這種車子實在不是送大學教授的車子。”後來父親生病了,龍應台去看他,“護士接過他的輪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輪椅的背影,在自動玻璃門前稍停,然後沒入門後。父親辭世送別時,龍應台寫到:掠開雨濕的頭髮,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記得這最後一次的目送。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孩子是父母永遠的牽掛,從小到大,我們會有很多次的送別:他入托的第一天,看着他被老師領進教室,含着淚回頭看着你,口裏無奈的説着:“媽媽,早來接我。”上大學時,他消失在一羣歡快的孩子中,快樂的揮揮手給你道別;工作了,他回家探望你,離開時坐到車上,搖下窗户,對你説:“回吧,媽媽”,然後你就看着他的車子一溜煙離開,留下你孤獨的站在路口,朝着遠方,久久凝望。

可是,我們又都是孩子,年少時,我們需要父母的呵護,或許離開父母時,會回回頭,向身後的他們告別;但當我們長大成人時,在一日日的忙碌中,着急趕路,或許我們都忘記了向身後的背影揮揮手,或許我們忘記了兒時的我們是怎麼樣的離開。而他們,卻默默地遠望着你的背影,似乎要站成一座雕像,在你人生的道路上,他們永遠在凝望,他們在説:孩子,雖不必追尋,我卻永遠牽掛。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17

當我決定要拿起這本書的時候,我就知道我一定會中途放下,想要放棄繼續閲讀。幸好,我還是堅持下來了。

《百年孤獨》寫的是布恩地亞一家七代人充滿神奇色彩的坎坷經歷。七代人,這實在是一個太複雜的過程,太多人的一生在這本書中終結,終結他們孤獨的一生。

孤獨,人們都説詩人是孤獨的,他沉浸在自身的世界裏。孤獨與寂寞是不一樣的,孤獨的人有一顆充盈的心,他的世界充盈得不需要任何人陪伴,他的世界有他一個人已足夠豐富。而寂寞的人有的是一顆空虛的心,他急切渴望有人在身邊,他害怕一個人。紀伯倫説過:孤獨是精神活動的密友。布恩地亞家族的成員,各自生活在自己的孤獨的堡壘中,不需要別人的關注,構建起密不透風的圍牆,進行着自己的精神活動。

不過《百年孤獨》中的孤獨似乎正如前言中所説,是一種因為不能掌握自身的命運而產生的絕望、冷漠和疏遠感。在這個家族之間,我無法感受到親人之間心心相印的感情。每個人都習慣了活在自己的孤獨世界裏,用自己的方式隔離了外面的一切。沒有信任和了解,親密和溝通的世界註定是孤獨的。

奧雷良諾上校周而復始地製作他的小金魚,做了化掉,化了再做;阿瑪蘭塔為自己織裹屍布,日織夜拆;俏姑娘雷梅苔絲每天在浴室裏整小時整小時地消磨時間……我覺得最奇怪的是雷蓓卡,一位吃泥土和牆上石灰的寡婦。一個吃泥土來排遣自己的孤獨的人,這是她尋找的擺脱命運的辦法嗎?

書中有很多無法正常想象的情節,就比如奧雷良諾上校一次又一次面對死亡,但是每一次他都還是活了下來,一種幸運讓生命繼續。還有他的十七個模樣、不同類型、膚色各異的兒子,但他們都取了奧雷良諾這個名字,並且都帶着落落寡合的孤獨神情,“他們儘管相貌各異,膚色不同,脾性、個子各有差異,但從他們的眼神中,一眼便可辨認出那種這一家族特有的,絕對不會弄錯的孤獨神情”。

作者的內心或許是希望人們能團結起來,用一種和諧、温情的氣氛去感染自身,將孤獨的心釋放,不要再被自認為在自己世界就會安全的孤獨想法束縛。因為加西亞·馬爾克斯説過:“孤獨的反義詞是團結”。

最後,作者沒有為馬貢多和布恩地亞家族規劃一個令人欣慰的結局,相反卻讓他們在一陣狂暴的颶風中徹底從地球上,消失了。

背影是真的,人是假的,沒什麼執著,一百年前,你不是你,我不是我。

悲哀是真的,淚是假的,本來沒因果,一百年後,沒有你也沒有我。

就用這句《百年孤獨》中的話結局,這種孤獨真是悲哀的沉默,無言的冷漠。

但願我們不孤獨。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18

我讀了《十萬個為什麼》後覺得這一套書很好,這套書有數學分冊、物理分冊、化學分冊、動物分冊、人體科學分冊、地球科學分冊、宇宙科學分冊、環境科學分冊、信息科學分冊、工程科學分冊和索引資料分冊。

肯定會有什麼問題,應該多翻翻類似《十萬個為什麼》的書現代科學的發展越來越迅猛,人們為了認識已知世界所需要掌握的科學知識將越來越多。如果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愚昧落後,缺少起碼的知識,就可能被一些假科學、偽科學所愚弄,陷入盲目和迷信。

為此,我必須加強學習,提高素質,用正確的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知識和科學技術來揭穿形形色色的偽科學的真面目。一輩子用得着,幾代人忘不了!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19

《基督山伯爵》是一本非常有名的小説,但是一直沒有看過,本來覺得既然是名著,一定是晦澀難懂的,一直都不願意翻動它,但是沒有想到偶然的機會看了根據這部名著改編的電影后我對這部小説也發生了濃厚的興趣,等真正開始讀它以後才發現並不是像之前想象的那樣枯燥無味,而是一部非常有趣引人入勝的名著,故事非常具有可讀性。

《基督山伯爵》講述的是一個正直誠實才華出眾的青年水手埃德蒙唐代斯,由於他的優秀而遭到了小人維爾福、騰格拉爾和費爾南多的嫉妒,他們精心的設計好了一個陷阱,佈置好了所有的環節,只為了把埃德蒙唐代斯給毀掉,就在埃德蒙唐代斯在人生最幸福的時刻,在與美麗的未婚妻莫西迪斯的婚禮上被人帶走了,本以為很快就能回家的他卻很快被投入到了一個叫德夫城堡的海上監獄,並且在這裏關着的犯人都是無期徒刑,於是可憐的埃德蒙唐代斯開始了他悲慘的牢獄生活。主人公從充滿希望的天堂跌入了地獄,從一個前途無量的青年才俊變成了一個骯髒的罪犯,這一切都是幾個小人由於嫉妒而實施的陷害,這一切在他入獄後慢慢的回憶和推理終於明白這一切的前因後果,他的心中充滿了仇恨,這是可以想象的,給了任何一個人遇到這樣的事情都會有仇恨的,但是殘酷的現實使得他又對未來感到絕望,監獄牢不可認破,申訴毫無希望,陷害他的小人又想盡辦法要除掉他,他真的就要死在監獄裏嗎?就在這時候,作者筆鋒一轉,故事中出現了另一個重要的人物,法利亞神父,這是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有着豐富是知識,和不凡的閲歷,在越獄過程中偶然的錯誤使得他遇到了埃德蒙唐代斯,通過交往他們成為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們互相安慰,互相信任,法利亞神父把他所有的本領和見識都交給了他的這個好朋友,還告訴了他一個驚天的祕密,一個藏有巨大寶藏的地方,在他毫無希望走出監獄的最後之際他把生的希望留給了這個年輕人,逃亡的過程充滿了驚險和智慧,最後他成功了。讀到這裏我心裏一陣激動,十九年的牢獄生活並沒有摧垮這個年輕人的信心,他有着如此驚人的毅力,不懈的努力,而神父也是因為佩服這個年輕人才為他創造了很多條件。

逃出監獄以後的埃德蒙唐代斯卻並沒有在得到鉅額財富以後貪圖享樂,而是把復仇作為了自己以後人生的唯一目標。埃德蒙唐代斯在得到基督山的財富以後變身為了基督山伯爵,描述基督山伯爵復仇的過程是整個故事中最精彩絕倫的部分,唐格拉爾、費爾南和維爾福這三個仇人一個一個的都進入了他精心設計的復仇計劃內,每一個仇人都得到了他們應有的懲罰,復仇的過程看的人既緊張刺激又扣人心絃,當然他不僅復仇還對那些幫助過他的人進行了報恩,真正是快意恩仇。

《基督山伯爵》這本書被世人譽為是通俗小説之王,充分體現了作者大仲馬高超的敍事技巧和深厚的寫作能力,不由的人佩服他,之所以能在全世界範圍內流傳這麼久充分體現了該書的文學性和故事性,是大仲馬為全世界留下的一筆可貴的精神財富,有一句話是,我愛愛我的人,我恨恨我的人,基督山伯爵用他那驚人的財富作為復仇的有力工具,報恩,報仇,這也體現了作者內心深處的金錢萬能論,這是該書唯一個缺點,但是這也和作者所處的年代和社會環境有關,我們不能因此就否定他,金錢確實有很大的能量,但是我們同樣要相信社會是有正能量存在的,摒棄金錢萬能論。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20

第一次接觸到《邊城》這本著作是在高中的語文課本里,課文中截取的是書裏的高潮部分,即從翠翠和儺送的相識直到故事的結局。幾年前的自己還是略帶幼稚和懵懂的,只是覺得翠翠的命運可悲,她和儺送相愛卻無法相守,但是今天再讀這本書,從字裏行間中,我感受到了更多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

《邊城》這本書描寫了在位於偏遠湘西,但卻風景優美、民風淳樸的邊遠小城裏,住着以擺渡為生的翠翠和外公。外公雖然年事已高,但是身體還是很健朗,孫女翠翠已到了花樣年華的十五歲。他們熱情友善、真誠淳樸。兩年前在端午節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與當地船總的二少爺儺送相遇,內心產生了愛情的火苗,然而儺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歡上了單純可人的翠翠,託人向翠翠的外公求親,於是兄弟倆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天保知道翠翠喜歡儺送,為了成全弟弟的幸福,獨自離開外出闖灘,途中遇難而死。儺送覺得自己對哥哥的死負有責任,內疚地離開了翠翠,外出他鄉。外公為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離開人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待着儺送回來。

《邊城》雖然以主人公之間的愛情糾葛為主線,抒寫了男女之間的單純愛戀,但是也描寫了邊城人民的淳樸生活及鄰里間的友善,儺送和天保之間的兄弟親情,翠翠和外公的血肉親情,通過這些讚頌了人性之美。邊城就如同陶淵明筆下描寫的世外桃源一般,“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同樣描繪了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恬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這種寧靜和諧的生活不僅和當時動盪的社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和如今浮華的社會也形成鮮明的比照。我去過鳳凰兩次,第一次是高二的時候,那時候的行程匆匆,光顧着欣賞沿途的風景,第二次去鳳凰是今年的十一長假期間,那時候街道上人很多,天空中夾雜着雨水,白天很是熱鬧,當地的居民在沱江邊上清洗着衣物,能聽到木棒敲打衣物的聲音,沱江依然靜靜的躺在那,只是流水早已經流淌輪迴過千百回了,街道的兩旁有很多小攤,賣的是當地人親手製作的一些精緻的手鐲、手袋和其他一些小飾品,他們享受於這樣的生活,並不是靠那些手工藝品為生,只是喜歡這樣,在一天中的閒暇時光裏,做些閒適的事情。夜晚,整個鳳凰城被五光十色的燈光所包裹着,此時她是嫵媚而神祕的,一整熱鬧喧囂過後,剩下的是靜謐、平和,這才是她本來的樣子,青石板的街道在古銅色的燈光下,飄散着歷史的味道,沱江靜靜地倒映着兩岸的零星燈光,夜空是那樣的深邃,讓人深深沉醉在這樣的夜晚,這時候鳳凰城才有點沈從文筆下邊城的韻味,我明白了,確實只有這樣的小鎮才能孕育出邊城中那樣淳樸善良的人們。

再談及翠翠與儺送之間的愛情。他們之間沒有轟轟烈烈、離經叛道的駭世之舉,沒有那些所謂“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山盟海誓,也沒有郭敬明筆下那些上流社會中充斥的銅臭味,他們只是極其普通的單純少女和少年,在青春最美好的年華中遇到了對的人,他們的感情就像春天裏含苞待放的花朵一樣,羞澀而又純潔,在他們的感情裏只有一個色彩,就是對互相的愛慕,沒有現代愛情裏附帶着的複雜因素,物質、金錢與權利,有太多的牽扯、太多的顧慮。翠翠和儺送愛情的無可奈何是源於親情的介入,他們愛情的悲劇也反映出了人性的美好,即儺送與天保之間的手足親情,他們都不忍心傷害對方,因為不忍,所以有了天保的黯自離開,不料途中遇難身亡,儺送才會因為天保的死耿耿於懷,以至於即使他對翠翠的愛慕再強烈,也始終邁不過心中那到“道德”之檻。

正是因為《邊城》不圓滿的結局,讓這份愛情更顯得淒涼。故事最後一句提及儺送的話,“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就會回來。”看似悲劇其實也不盡然,他們的故事應該留給每一個讀者來延續。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21

《聊齋志異》這本書我非常愛讀,我最佩服裏面的崔猛。

崔猛是個世家弟子,性情剛毅,脾氣暴躁。誰要稍微冒犯了他,他就拳腳相加。崔猛喜歡打抱不平,來求他辦事的人絡繹不絕。崔猛雖然脾氣暴躁,但是對母親十分孝順。

崔猛家隔壁有個兇悍的婦人,經常虐待婆婆,婆婆餓得快要死了,兒子偷偷給母親拿點東西吃,這悍婦知道後,就把丈夫罵得狗血噴頭。崔猛十分憤怒,跳過牆去,把悍婦的鼻子、耳朵和脣舌都割掉了,致使她當場死去。我覺得崔猛幹得對。因為孝順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哪一個人聽完這樣的事不痛心呢?

我長大就想做一個崔猛這樣的人,除去天下的禍患,保祖國的平安。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22

近來讀了曹禺的《雷雨》,也許是以我現在這個年齡還不足以瞭解吧,看完後只覺得一陣戰慄、一陣心酸。寫《雷雨》時,曹禺還只有23歲。正是血氣方剛的年齡吧,所以才會如此徹底地披露出封建時代中國家庭內裏的不堪,才會採用如此極端的結尾,短短一天之內,兩個家庭,八個人裏,一下子死了三個,瘋了兩個。該贖罪的死了,可無辜地盼望着美好事物的人,也死了。

一切的源頭,或者説,最該死的那一個,卻健健康康地活着,貫穿了整本書的始末。這樣的情節,恐怕也只有23歲的曹禺,才寫的出了吧。書的最前面,有學者寫的序;最後,有曹禺自己寫的後記。這兩篇小文章裏都提到了書中的各個人物,無一例外的,周蘩漪最為他們所傾心。我不明白為什麼,在我看來,天真無辜的周衝才最令人感歎,他嚮往着美好,但在那樣一個家庭裏,他無法去追求美好,他不能像魯大海一樣,有那麼激進的精神,他畢竟是周公館的二少爺。他也太天真,他想當然地幻化出一個美麗的、無瑕疵的世界,並認為這世界真實存在着,當然,這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在最後幻想破滅時,茫然不知所措,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令人惋惜。其他的人物,例如周萍,幾乎令人愛恨交加。

他犯下了錯誤,他也願意去改正,可他又在不知不覺中犯下了更大的錯誤,在最後認清四鳳是他的妹妹後,他該是恨透了自己吧,那一聲槍響,也許是他贖罪後的歎息。四鳳,她同她的母親一樣,有着剛烈的性格,這種剛烈又不同於周蘩漪,蘩漪幾乎是病態的,她愛就愛到骨子裏,恨,也要恨得徹頭徹尾,不留一絲喘息的機會。四鳳不同,她很年輕,她沒有蘩漪那麼瘋狂,最後的死亡,也只好是她的歸宿。看完《雷雨》,不知該做什麼評價,只好這樣胡亂評了幾句,抒發一下內心的不安吧。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文章 篇23

最近,暑假裏我讀了一本蕭紅寫的《呼蘭河傳》,內容十分精彩、有趣。

令我記憶猶新的是:一天,蕭紅和他的祖父來到田野裏。祖父給田地鋤草,蕭紅看到很多玫瑰花,就去摘了一些玫瑰花。一邊給爺爺的帽子上插花,一邊笑。祖父聞到了玫瑰花的香味説道:“我家的玫瑰花真香,哪怕十里路都聞得到。”聽到爺爺如此誇張的説自家的玫瑰花,蕭紅情不自禁的開懷大笑。

從這段故事裏,我可以體會到蕭紅的童年生活是多麼的無憂無慮,另外也讓我感受到她是那麼的天真可愛。但是我又為蕭紅的英年早逝而惋惜,像她這樣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作家若還在人世,一定會給我們帶來更多更多的優秀作品。

蕭紅的童年生活也讓我憶起了我的美好童年生活。記得10歲時,我和姐姐在一片雪白的草地上打雪仗。當時我們打得不分勝負,兩人臉上都洋溢出燦爛而快樂的笑容。雖然過去了好久,每當回憶起,我的心田間就會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暖暖的快樂感。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同學們讓我們好好珍惜上帝送給我們最美好的時光——童年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636g6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