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致良知》心得體會範文(精選3篇)

《致良知》心得體會範文(精選3篇)

《致良知》心得體會範文 篇1

瞭解與接觸良知心學已有兩年餘,之前的學習僅僅是偶爾的閲讀與感悟,也知道陽明心學的幾個重要的哲學思想:如“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外無物”。但是真正認真不間段的修習這些“心法”,還是始於這120天與温州致良知學習小組的共同學習。近4個月的學習,是我出社會以來接受最系統最有深度的教育,感慨頗多,需要感謝的人也很多,120天的學習,因為文言文的難懂,因為每日讀書寫心得點評的費時,有些同修選擇了退出,能堅持下來的同修從開始的欣喜、到困惑、到痛苦、再到喜悦,我親身感受到120天的學習帶給一個人內心的變化與能量的提升,讓為真切感受到:致良知具有偉大而神奇的能量。

《致良知》心得體會範文(精選3篇)

陽明心學是什麼?我感受到良知學就是在紅塵生活中,在企業經營中,一門“事上磨、心上覺、為善去惡”的內求修心之實學,人生只有一件事,事事皆求達致良知。

掩傳而思,我分享感受最深的三點心得。

第一點:立志。陽明先生在37歲貴州龍場悟道後,在28.3《教條示龍場諸生》一文中談到學習的四個次第:立志、勤學、改過、責善。陽明先生開示學生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與志者。故立志而聖則聖,立志而賢則賢。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飄蕩奔逸,終無所成。學不勤者皆因志不篤。回想走過的半生,不是不曾立志,只因立志不明、不堅、不高,導致有志之人立長志,無志之人常立志,人到中年時,如果不是因為此次學習致良知,終日為利為名所奔波勞累,早以把立志一事忘卻,或者説懶得提及此一説。當陽明先生告誡學生,如不立必為聖賢之志,人生終無所成,才領悟到志不立,則無志可奪,也就放棄自己、隨波逐流,妄想冥行。立聖賢志者,就是堅定明確人生前進的方向,達致良知,按照聖賢的為人處世的原則對照自己,每日三省吾身,去人慾,存天理。致良知的學習之“立志”,如佛學中的“皈依”同理:信受奉行。

第二點:去傲。在107.31《書正憲扇》一文中,陽明先生談到:千罪百惡,皆從傲上來。回想走過的人生中,哪一次不是因為謙虛而受益,驕傲而落敗,而哪傲滿之心可謂如魅隨行,潛藏至深、不易覺察。活到老,學到老,為學處世,傲念在心則滿,只要心頭“傲”字不除,學習斷然難進半步。我每每看到越是成功的人越謙虛、越是無知的人越傲慢。傲滿之人要麼一事無成,要麼就是事業停滯不前走下坡路,海、因其低而納百川千流成其大。

第三點:至誠。

唯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至誠通靈,至誠即道,一誠抵百術。陽明心學致良知、大學之道明明德、中庸之道致中和、乃至任何一門宗教,"至誠"都是入門修習的唯一鑰匙,無誠則不得入。誠生信,信受奉行、才能實現任何一門實學至理的知行合一。

通過這段《致良知》的共同修習,我感覺到一個人可以走快,但一羣人可以走遠,這是能量場的力量,有聖賢者指引,有同修責善砥礪。內心開始安靜下來,變得更有力量,不再輕易受物所奴,開始懂得拒絕與區分不靠譜的人與事。之前120天的學習只是起點,致良知的修習沒有終點,終生學習,終生踐行。我想修好自我,發揮出達致良知的偉大力量,經營好家庭,進而經營好企業,為公司員工夥伴追求物質與精神的雙重幸福,為公司成為最具幸福感互聯網企業而付出努力,立志幫助100名員工成為事業合夥人,傳播1000名同修學習陽明心學。

《致良知》心得體會範文 篇2

學習致良知到現在一個多月了,從剛開始的不喜歡,到現在愛上朗誦;語言表達及思維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提升,自身素質得到相應的提高。感恩師傅給予這次學習的機會,讓我的心靈得到一次全新的洗禮!

致良知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教會我們做人的基本準則,為人友善、不説謊、不抱怨,用自己的良知去感化身邊的每個人、每件事。做到知行合一,不空想,理性的對待身邊的人和事,既成就了自己又成就了他人。致良知是一種偉大的力量,對我們的心靈、靈魂深處是一種觸動。我們需要去改變自己的知識結構和生存本領。提高我們分店的菜品結構:真正做到真材料、放心吃。讓全體廣大師生滿意是我們永遠追求的目標。蜕變可能是暫時的痛苦,改變好了,生活和工作回饋給我們的又是一片蔚藍的天空。

王陽明先生説,“如果一個人胸無大志,即使有偉大的舉動也稱不上是偉人;如果一個人立志要學習聖賢的心性修養,則遲早會達到聖賢的境界。如果每個人都能確定人生的方向,並在這個方向上堅持走下去,必將獲得成功。”

“良知”二字,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人只有認知自己的不足,方能成大器,走的更遠,飛的更高。

知行合一:

1、做一個有良知的人,立好志,樹立一個目標。天下無不可成之事。

2、做一個有良知的人,勤奮學習,滿足現狀只會讓腳步停留在原點,凡學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篤定也。

3、做一個有良知的人,責善,朋友之道,然須忠告而善道之。不搬弄是非,不聽信謠言,不以個人感情去決定任何事情,忠言逆耳,都是良藥。

4、做一個有良知的人,改過,夫過者,自大賢所不免,然不害其卒為大賢者。古人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是在錯誤中成長,只要有改過之心,心中能容事,能為他人着想。不以自己的喜好,去決定、判斷事情。理性和感性兼顧,就能成為聖人。

致良知、致青春、致幸福,我深信不疑。在未來的人生路上,我要更加精進,用更精彩的生命去喚醒和號召更多的生命走上致良知的陽光大道,讓他們一起去綻放生命。我深信這是人生積累福報的捷徑,這也是讓自己更青春,更幸福的大道。

《致良知》心得體會範文 篇3

立志:在《教條示龍場諸生》一文中談到學習的四個次第:立志、勤學、改過、責善。陽明先生開示學生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與志者。故立志而聖則聖,立志而賢則賢。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飄蕩奔逸,終無所成。學不勤者皆因志不篤。回想走過的半生,不是不曾立志,只因立志不明、不堅、不高,導致有志之人立長志,無志之人常立志,人到中年時,如果不是因為此次學習致良知,終日為利為名所奔波勞累,早以把立志一事忘卻,或者説懶得提及此一説。當陽明先生告誡學生,如不立必為聖賢之志,人生終無所成,才領悟到志不立,則無志可奪,也就放棄自己、隨波逐流,妄想冥行。立聖賢志者,就是堅定明確人生前進的方向,達致良知,按照聖賢的為人處世的原則對照自己,每日三省吾身,去人慾,存天理。致良知的學習之“立志”,如佛學中的“皈依”同理:信受奉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qwxgd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