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做幸福的老師讀書心得(精選15篇)

做幸福的老師讀書心得(精選15篇)

做幸福的老師讀書心得 篇1

幸福是人生的主題,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樂和陽光的,追求幸福是每個人的畢生所求所願,無可非議。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尋求幸福的人生,但是,並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對幸福缺乏認識、感悟和理解,還記得小時候的語文課本中就有對幸福的闡述,它非常生動而具體地告訴人們: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後的朝陽;是雪中送炭;是為他人忘了自己;是給別人帶來快樂。可作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幸福在哪裏?

做幸福的老師讀書心得(精選15篇)

教師的職業幸福是一種感受,它是教師個人價值觀的體現。在物慾橫流的世界,教師追求職業幸福的腳步當朝着精神"行走"。或許大學生的人生價值和理想是為了西部的貧困孩子受到教育,為了西部的開發、發展,他很苦但奉獻着、快樂着、幸福着;而南方老闆的人生價值卻是低成本、短時間、高利潤,可能為"錢"活着,所以很富很累,腰纏萬貫而永不滿足,於是他很不幸福。教師這個職業的本身就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有了這種蠟燭、春蠶般的價值觀、人生觀、幸福觀,就能"一意孤行"地幹好自己的工作;就會真心對學生,走進"激情燃燒的歲月";就會用心靈點燃心靈;就會固守這份職業,堅守這份信念,並綻放出許多精彩與豪邁。

教師職業的勞心勞力、社會地位、勞動報酬確實很難輕言幸福,也感覺不到幸福,但這並不意味着就沒有了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事實上很多教師在享受着教育、體驗着幸福,他們以多元、多姿、多態的幸福觀詮釋着什麼是教師的幸福,怎樣才能在平凡、清貧、煩瑣中不斷汲取幸福和快樂的元素。其實對於教師對説,是否能時時處處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為這不僅僅影響着其人生是否快樂,更影響着學生,只有教師幸福,學生才會感到幸福。那麼教師如何去感受幸福呢?

要懂得享受課堂。課堂是教師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個懂得享受上課的人,課堂便自然會成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營造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和學生一起痛苦、一起歡樂,你就會少了許多教學的焦慮和煩惱。要懂得享受學生。教師職業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學生的成功和他們對你的真情回報,影響教師職業幸福感的許多不利因素都可以從學生對教師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彌補。但要讓學生感恩你,你就必須學會感恩學生、呵護學生、尊重學生,真正做到這點並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權威,那也許你會離幸福更遠。幸福不僅僅來自工作,更來自生活。家人、朋友、閒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許手頭錢是有點緊,但還得學會捨得用杯水車薪中的一水一木去買些喜歡的書、買件心儀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個會、旅趟遊。開朗、豁達的生活態度、自覺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要懂得研究教學。把教學工作看做是一種簡單的重複,那必然厭倦,也無言幸福。應把研究教材、教學當成提高自己素質的必走之路,應把教學作為自己實現人生價值的一個體現。要對自己要合理定位,科學、合理、符合自己最近發展區、又不斷在動態變化提升的目標是自我價值實現的重要前提,不斷的自我價值實現是人不斷前進的不竭“內驅力”。過高的目標定位容易讓人因體驗不到經常的成功而沮傷。

其實,教師的職業幸福是一種心態和狀態,也是信念與追求的體現。教師是精神的"傳道士",必須擁有好的心態面對工作和社會,這與我們的幸福"魚水情深"。心態決定狀態,有了好心態就有了好心情,心情是可以傳遞的,教師是愛的事業,有了好心情,就能笑對生活,就能愛每一個學生,同他們"打成一片",非常專一的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就能通過言傳身教讓學生陶醉,接受情感的洗禮、引導和激勵。況且,有了好心態,就會少些煩惱多些快樂,少些狹隘多些豁達,就會視教師為一種藝術,在忙碌之中、創造之中收穫更多的幸福,樂此不疲雖苦猶甜。我認為,當我們教師的勞動被他人、社會認可時,必然會帶來無比的快樂,會被幸福緊緊"包裹"。

我想, 教師的職業幸福就是來源於平凡、忙碌而又充實的每一天。這也許正是所謂天長地久的幸福吧!那麼,我也會説我愛教師這個職業,我也會為教師這個光榮的職業貢獻畢生的精力。

做幸福的老師讀書心得 篇2

通過讀《好教師是這樣煉成的》,讓我體會到做一名好老師真的沒有那麼簡單。教師這個職業是一件需要耐心、信心、愛心的工作。做老師就是在做人的工作。教書育人是教師的使命。做教師不能將目標設定為做一個教書匠教師這個職業需要有崇高的職業信仰。教師需要信仰。有了教育信仰,我們才能逐漸擺脱世俗和低級趣味對於人生的糾纏,志存高遠:有了教育信仰,我們才能在深刻理解素質教育要義的基礎上教授我們共同的判斷,提升我們為人師表的品味;有了教育信仰,我們才能把自己生命所有的力量集中在教育理想的追求之中,享受職業的尊嚴與快樂。

做教師要有責任心,都説教師是人類思想的工程師。確實,不負責任的教師對學生所帶來的影響往往會是學生的一生。讀這本書,第一章就重點寫出了責任心對教師職業的重要作用。通過舉例論充分證明了教師責任心對與職業的關鍵性。

做好老師,有了責任心是基礎,教師工作中教育理念的確立是上層建築好壞的關鍵。通過讀書我知道了,教育思想是教師從事教育工作的根本方向。一個沒有教育思想的教師,充其量只能是一台教育機器;教師唯有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才能擁有教育人生的專業尊嚴。教育思想的最高境界是教師的教育理念,他賦予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方向性、原則性和堅忍性,它是使教師擺脱教書匠困惑、使平凡工作得以昇華的關鍵所在。作為預備教師隊伍中的一員。讀到這點對我的啟發最大。教育教學理念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是對工作方向的一種指導。

讀這一章,讓我認識到,教育是包含愛的教育。教育不是簡單的知識技能的移植,而是生命與生命的交融。教育之道,首先在一個愛字。對教育、對學生髮自肺腑的、真摯樸實、虔誠執着的愛,這是構築教師教育高地的根基所在。教師之愛不同於基於親緣關係的母愛,教育之愛院子教師對教育事業本身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責任感,是基於教育信仰上的對學生真誠的尊重、信任、欣賞與期待。教師對教育的愛,核心表現為對學生的愛。有愛才有真教育,愛學生,才能慧眼獨具,發現學生的潛在優勢,點燃他們的智慧火花,喚醒他們的向上激情;才能體會他們學習的難處,理解他們內心的追求,從而找到培養他們的有效途徑;才能朝夕慮思其事,日夜經紀其物,拒絕平庸,追求卓越,從而開創並享受着職業生涯的萬千氣象與無限魅力。

有了責任,有了理念,有了愛。可以説已經具備了教師職業的三要素。但是做好教師有了這三點還不足夠。在教育上還要注重學生個性培養。提倡素質教育。素質教育要求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是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身體心理素質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的培育。注重個性也就是要求教師得用發展的眼光面對學生。對於學生的教育不能一概而論。要能夠能正視學生的差異,珍視學生的個性,寬容學生的錯誤與不足,能夠公正、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尤其是面對問題生與學困生要求好教師有教育良知和工作責任心,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慧眼和一顆寬裕稱道的誠心。

作為一名好老師,寬容學生,善待他人。也至關重要。學生不是聖人,學生在學校就是犯錯誤的。教師的站位要高,要懂得寬容善待學生。教師的寬容是對學生的不足、缺點甚至錯誤的理解和包容,理解是寬容的前提和基礎。在學生面前要做到為人師表。俗話説,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對他人寬容會讓自己過得更幸福。天空收容每一片雲彩,不論其美醜,故天空廣闊無比;高山收容每一塊巖石,不論其大小,故高山雄偉壯觀;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論其清濁,姑大海浩瀚無比。對於學生而言,教師的寬容不但是一種仁慈和關愛,更是一種信任和激勵。因此,寬容是一位有人格感召力的好老師應具有的一種優秀品質。

讀到第三章就涉及到了教師的個人因素了。做好教師,自身課堂教學實力是一項硬指標。課堂是承載教師職業生涯和學生學習生涯的主要場所,是教師漫長而又重要的生命舞台。在這個舞台上表現出色才能博得一片掌聲。提升自身教學實力,首先要注重的一點就是把握課標要就。做到心有課標明要求,眼有學生分層次。

教材等課程資源可以不同,但課標只有一個。課標是教學的第一綱領性文件,是教師心中最重要的本。課標有哪些知識要求,每個知識點要求達到哪一個層次;課標有哪些能力要求,有哪些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要求,都要一清二楚。這樣選用多種課程資源教學時才不會無的放矢,也不會搞錯方向,不至於該重點學的一帶而過,次要知識卻拼命拓展。有能力的教師不會死啃書本。掌握了課標即便沒有課本也不會影響到教學工作的正常進行。所以在教學實力上,把握課標的能力是教學實力最有力的體現。

學生是不同的學生,要因材施教使學生受益。各科課程標準都要求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培養學生的個性。它要求老師熟悉每一位同學,瞭解他們在知情意三個方面的差異,進行因材施教。但有的老師上課時滔滔不絕,口若懸河,只為自己完成所謂的教學任務,根本不會考慮學生是否愛聽、是否能學、是否學會。學生有的聽講,有的睡覺,個別老師卻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因為他的心中沒有學生,教學沒有針對全體學生經行分層教學,有的學生聽不懂,有的學生卻早會了,或者沒有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生聽而無味,這樣的教學效果是要大打折扣的。

好教師心中一定會有學生,一定會按照課標的要求,在深入鑽研教材的同時,認真地研究學情,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課堂練習、課外作業等進行分層,讓不同的學生都學有所得、讓所有的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增長。

讀了這本書讓我體會到。做教師真的不容易。需要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己。讀了這本書讓我學習到許多。為今後的道路尋出了跳捷徑。做好老師雖然不容易但是通過努力也能成就一番天地。

做幸福的老師讀書心得 篇3

我以前只知道教育需要“愛”,卻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表達這份愛。一直以來,我認為“嚴”才是真正的愛,因為有句俗話説得好:“嚴是愛,鬆是害。”所以,在我的課堂中,我決不允許學生有絲毫的怠慢,哪怕回一下頭,摸一摸下巴……我都認為這是違反課堂紀律的,必須予以“嚴懲”。當然,這“嚴懲”指的是批評教育。在這樣的“高壓政策”下,學生們出奇的“乖”,學習成績也是有目共睹的。為此,我一度沾沾自喜,為自己的“高明”而“喝彩”。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一直渴望能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樂,但師道尊嚴令我望而卻步。看了李鎮西老師的“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才喚醒了我心中尚未完全泯滅的童心。我才真正認識到那是因為我缺少一份童心。

現在,我才明白把一個個天真活潑的國小生教成“小大人”式的學生,是教育的悲哀。因為我們剝奪了他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童話般的童年。作為教師,在面對學生時要保持一顆童心,以自己的童心喚起學生的童心,以自己的愛心喚起學生的愛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走進學生的心靈,才能夠表達我們對他們的愛。也只有這樣我們才有資格談我們的教育。我們要創設平等、民主、和諧的教育氛圍,放下自己的架子,用愛心營造積極健康、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讓愛心成為照耀學生心靈的陽光,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一、開放學生的時空,使之充滿活力

開放學生的時空,使之充滿活力,教師必須摘下“師道尊嚴”的面具,讓自己的主導地位不至於變成“主宰”地位,建立起民主、平等、親切、融洽的師生關係,使學生向教師敞開心靈的大門,説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和思想,敢於在教師面前真實地表現自己,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並自我挖掘出創造性的潛能。要做到這樣,教師必須做到不拖堂,不讓作業和考試填滿他們的課餘時間;不要滔滔不絕地“滿堂灌”,還學生自主權,還學生髮言權,還學生活動權。否則就等於堵塞了他們學習發展的渠道,久而久之,學生將被動地接受信息,變成“錄音機”,變成“容器”。

二、關愛學生,使其“親其師,而信其道”

《學記》中雲:“親其師,而信其道。”人非草木,孰能無情?老師關愛學生必然贏得學生的愛戴,學生也必然會將愛師的感情轉化到這位老師所教的學科中去。反之亦然,如果我們對每個學生不做到力戒“忘事忌語”,即使您一切為了學生,而學生卻受到您的言行的影響,或疏遠您,或與您產生對立情緒,漸漸地變成被動學習,甚至厭惡學習。

三、教師要有良好的素養

老師工作有着枯燥重複的特點,每天要面對大量繁雜、瑣碎的學生問題,若不能以平常心態對待周圍變化的事物,久而久之脾氣會變壞。如果急噪不能剋制自己,變得激動,訓斥學生,憑主觀臆斷妄下結論,會挫傷學生自尊,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而失控,導致心理失衡現象。我們要認識到我們的任務是去幫助每一個學生成功,對其不規範行為,只有引導,認真去做思想工作。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向李鎮西老師學習,做到邊教邊學,隨時反省自己的言行,要有敢於認錯糾錯的勇氣,這對自己發展很有利,同時我們只有寬容學生的錯誤,給他們愛,用自己的美好心靈去醫治其心靈創傷,用精神甘霖去洗滌他們思想上的污漬,他們今後才會寬容別人的錯誤。要知道:我們對孩子的方式,也是孩子對待我們和別人的方式。所以我們要拋開一切“面子”的事,具有良好的素養,從學生角度去思考,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及時將一觸即發的矛盾緩衝過來,增進師生情感。

童年拉開了我們人生的序幕,在那天真爛漫的季節裏,孩子填寫着那份美麗的色彩,他們在快樂中成長着。讓我們放下架子,尊重、寬容、理解學生,笑口常開,還學生童真,相信學生必將因我們的改變而變得更可愛、更快樂。

做幸福的老師讀書心得 篇4

國學經典的魅力和重要性在中大學聯考中已被驗證,經典誦讀能夠為人生幸福奠基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

本學期開學初,教體局給每一位教師下發了一本著名教育家陶繼新老師撰寫的《做幸福的教師》一書,剛一翻閲我就愛不釋手,配合着學校下發的讀書筆記,邊閲讀邊摘抄邊思考邊感悟。

為什麼現在生活和工作的條件比過去有了很大的改善,許多老師的幸福感指數卻降低了呢?我想這與今天部分老師沒有能夠好好讀書,尤其是認真閲讀經典名著有關吧。

生活中,如果我們不想做一件事情,我們會給自己找到一千個理由:缺乏閲讀的時間,學校工作的繁重,各種上級的檢查應接不暇,有時連備課的時間都擠不出來……等等,最為重要的是手機以及微信每天佔據了我們大量的時間,我們“正大光明”的拒絕了閲讀。一本語言文字優美構思新穎別緻的《瓦爾登湖》我讀了快兩年了也才讀了三分之二,可是,陶繼新老師的這本《做幸福的教師》我用了不到十週的之間不僅通讀了一遍,寫了半本讀書筆記,並且給多人介紹推薦此書。

《做幸福的教師》給我們老師的幸福獲得感指明瞭方向和方式。陶老師已屆七旬高齡仍每天堅持讀書不斷、尤其堅持誦讀經典,每天筆耕不輟。在這本書裏,陶老列舉了全國大量通過經典誦讀、師生共讀成功的案例,這些事例雖有其個性特點,但也反映出共性——教師通過閲讀經典著作,提升自己的文學功底、文化素養、人生格局、教育理念,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為孩子們樹立了身教重於言教的典範,孩子們親其師才會信其道。

當今社會是信息化的時代,手機和微信的盛行使得大巨量的教育信息每天充斥在我們的眼球周圍,給我們提供信息抉擇的同時也束縛了我們思想的躍升。紙質圖書靜靜的躺在書架上等待我們的召喚,經典圖書的巨大潛能一直被我們所忽視。翻閲經典可以使我們塵囂疲憊的心靈得以寧靜致遠,可以使我們的追求趨真向善而不是庸俗的錢權名利,可以使我們在生活中寵辱不驚而不是隨波逐流,可以使我們顯得氣質高雅而不是被人們在社會上小瞧一等。

泱泱大國,五千年曆史文明薰陶,經典著作依然璨爛炫麗。《論語》不僅有益於國家的治理,更是我們修身養性培德明理的基礎;《道德經》在陶冶我們的性情之時也在為我們處事為人上注入智慧;《弟子規》在今天讀來依然是滿滿的正能量縈繞心田;《千字文》《笠翁對韻》《朱子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

君不見,多少國小放學的路隊上,孩子們排着整齊的隊伍齊聲背誦唐詩三百首;君不見,大大小小的國學經典培訓班如雨後春筍般矗立於城市的大街小巷;君不見,琳琅滿目裝幀考究的國學經典圖書在各地的新華書店都擺在了顯眼的位置;君不見,各級領導幹部的講話中漸漸多出了經典名著中的名言警句發人深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中華國學經典是指路明燈、精神之基、騰飛翅膀、力量之源。

《做幸福的教師》一書中,大量引用了國學經典,高度評價了國學經典著作誦讀為人生幸福奠基的作用,我們年輕教師沒有理由不開始自己的國學經典誦讀。

為一生計,為一生幸福計,我決定,從誦讀《論語》開始。

做幸福的老師讀書心得 篇5

教育肩負着國家的長治久安,教師肩負着文化的久長不衰。做一位優秀的教師更是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的畢生尋求。

參加工作以來,為進一步進步我們的教學水平和本身素質,我們需要不斷學習,及時總結反思,不斷補充新鮮血液,從而真正實現自我的完善和發展。

新學期,學校打造的書香工程,對我們的思想起到了引領作用,同時提升了我們的境地,更為我們的二次發展提供了平台。《做最棒的老師》這本書聚集了眾多教書育人的案例和實用方法,藉助故事的氣力幫助我們提升教師職業素養。可謂篇篇都是經驗之談,字字都凝聚着作者們的血汗。

下面結合本身的教學實踐羅列感慨頗深的幾點:

一、成長比成績更重要,育人在先,教書在後。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先生不應當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當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我國已故著名教育家、學者和思想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在新時期的學校教育中仍有深遠影響。

世界著名教育家艾倫.德瓦艾特以為:教育有兩個目的,一個是要使學生聰明,二是使學生做有道德的人。

班裏有個男生甲入學的時候成績比較靠前,家住學校四周,家裏收入較好,是家裏的獨生子。但是入學後成績一直不穩定,經常帶手機進學校,而且有幾次被任課老師發現上課時候玩手機。這些題目我給他指出後,暫時好了一陣。

可是在一次學校檢查學生《南門通行證》的時候,居然查出他自己造了個假證(他本身不符合通校生辦理南門通行證的條件),只有照片是他本人的,其他班級、姓名等信息都是假的。當級部領導把這個事情告知我的時候,我真的很難堪。由於通過與他的家長溝通,得知家長對他成績的後退很是惱火,特別是他父親長時間外出,由於進入高中後孩子的學習與之前反差太大,已和和孩子吵了幾次了,有一次乃至動手打了他,還把孩子手機摔了。這讓父子關係很是緊張,幾近不再説話。

瞭解到上述情況後,我決定暫時不把這個事情告知家長,對學生談了做人的道理,談了弄虛作假的危害性等,同時鼓勵他積極改正錯誤。讓他作了深入檢討。對我的這個處理方式,學生很是感激,也理解了我的工作難處。

可是鮮花易謝,在高一下學期的一次考試中,他又出現了用手機做弊的情況,這次事情瞞不住了,只能讓家長來協助教育,而且由因而在考試中違紀,也遭到了學校的紀律處罰。這期間,為使他能儘可能不遭到影響,我在班裏沒有多説這件事,屢次通過談心鼓勵他堅強地跨過這道坎。同時我和他父親屢次電話聯繫,表揚他積極參加學校活動、積極其班裏打水等優點,讓家長重新熟悉自己的孩子,多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多與孩子溝通,學會從孩子的角度動身看題目。經過一段時間,孩子和家長的關係逐漸好轉。一次,他父親電話告知我,王老師,孩子最近轉化挺大了,昨天跟我説他想明白了,學習是為了自己,以後會努力的。聽後我也很欣慰。

原以為他終究學會了做人的道理,沒想到沒過幾天,他又在上晚自習的時候吃零食。唉,當時我真是很生氣,但轉念一想,要是現在朝他發火我前面的努力就白費了。因而強壓怒火,重新思考如何解決他的思想題目。考慮到晚上,在學校批評也沒有甚麼效果,因而找了兩個班幹部和他一塊回家,我進行了一次特殊的家訪。

在他家裏,我扼要説了一下他近期的表現,他母親既感激我對學生的關心,也為孩子的不聽話而傷心,當時真是聲淚俱下。末了,我囑咐家長不要再批評孩子了,他是你們的未來,會漸漸轉變過來的。

這件事後,學生甲對學習的態度終究轉變過來。可能學習一時半會還趕不上去,但成長比成績更重要。究竟人不可能完善無缺。從對學生的教育中,我們深入地體會到:關注學生學習的同時,更要及時關注學生的心靈世界,“育人”也是我們教育活動的根本任務。

二、當好學生的成長顧問,成績差的的學生更需要關愛和鼓勵。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對待成績差的學生教育題目上提出:對落後生要發揚同情、關懷和互助的精神。“對待落後生的無知,如同對待不幸一樣,態度上越細緻、體貼,精神上越同情、關懷,落後者爭當先進的願望也就逾強烈,其懶惰、怠惰的習慣就會遭到更加尖鋭的自責。”這些真知灼見對我們的教育有很大啟示作用。

“每個孩子都是向善的,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關注。”成績差的學生能夠堅持下來本身就已不輕易,他們經常自卑、缺少學習熱情、學習目標不夠明確,他們的心靈更加脆弱,更需要我們的幫助。

正如我們李校長在我們全校教師會上屢次誇大的:“一個學生對一個班級來講,或許只是1/50;對一個學校來講,或許只是1/4000;但對一個家庭來講,卻是100%。”

我們在教學中不應當忽視任何一個學生。

學生乙是一位擇校生,去年入學的時候在班裏成績比較靠後,而且一位同事熟悉他的家人,對我説“可調皮了,你可得好好管管……”。軍訓的時候我要熟習所有學生,令我驚奇的是,他並沒有甚麼特別的地方:從不遲到,從不請假,而且軍訓非常認真(班裏幾近所有的同學都能克服困難,做得非常好),動作也非常規範,中間休息的時候也穩定鬧。只是有一點,他很少和同學們交換,固然班裏也有他國中的同 ( 範;文,之.家網 《做最棒的老師》讀書心得:做學生的榜樣 做最棒的老師學和之前熟悉的校友。

軍訓那幾天天非常好,氣温一直比較高,但同學們的堅持深深地感動了我。我和他們一塊在操場練習,固然有時可以坐着看一會,但從不離開練習場地。天天軍訓總結的時候我都會側重表揚一下同學們的頑強拼搏精神,即使有時個別學生做的不好我也只是稍微點一下,幫他們糾正過來就可以夠了。在我看來,作為十六七歲的孩子能做到這樣已很不錯了。我的堅持和付出也換來了學生們的理解和支持,固然我們個個皮膚都曬黑了,但我們的心走的更近了。這為我以後的班級管理開了個好頭。

學生乙也在努力堅持着,漸漸改變着。軍訓鄰近結束的時候,我讓每個同學都寫下自己的開學計劃,告知他們高中是人生路上的一個重要階段,是“新的征程,新的出發點”,一定要有長遠的規劃。從他的這份計劃中我才真正瞭解到他不太和同學交換的緣由:成績差,而且從每個同學的眼神中彷彿都看到他人對他的看法,“分不夠,是花錢買進來的”,總之,比較自卑。

瞭解到緣由後,我找他談心,鼓勵他放下思想包袱,重新融入新的班集體,和過去再見。並在班會中屢次表揚他的團結同學、遵守紀律等優點。這樣漸漸他的自卑心理消除,與同學們的交換多了,笑聲多了,成績也有了進步。

做幸福的老師讀書心得 篇6

在這本書中,第一篇就講到了這樣一個問題:“關鍵在於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其中有這樣一段話,我覺得寫得十分精彩:從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改革的關係來看,教師教學觀念的不同,在施教過程中,將選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即使同一種教學方法,在不同教學觀念的指導下,也往往會有不同的效果。就拿傳統的講授法來説,傳統教學觀念就強調“講清”、“講透”,學生聽完課,覺得沒有任何問題了;而在現代教學思想指導下,教師應用講授法時,就會注重在講授過程中,在教材重點、難點、疑點處,適當地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引起學生用心思考,同時向學生介紹超多材料、帶給重點信息,並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探索結論,而不是簡單地把結論告訴學生。

讀了這段話,我深有感觸。其實這段話告訴我的就是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十分重要。新課程標準到此刻為止已實施五年,五年來,每一位教師都會有這樣的一個想法,新課標十分強調教師、學生地位的轉變,傳統教學觀念過分強調教師的作用與權威,因而,教師總是板着臉進行單向的知識傳授,在課堂上,未經過教師的允許,學生不得發問,不得説話。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就是一個勁講,“講清、講透”,在教師講清楚的狀況下,學生當然就沒有問題了,因為都被老師講完了。而在新課標中,再三強調既要

重視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強調教學過程中的師生合作、教學相長,教師要了解學生、平等地對待學生,課堂上要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大膽提問,不怕學生問住自己,這樣的課堂上,教師是傾聽者,引導者,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探索結論,而不是簡單地將結論告訴學生。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也深深體會到,閲讀教學中,課文的好處不是由老師提取出來教給學生的,而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創造,這種發現和創造誰也不能代替,只有靠自身的閲讀實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循循善誘、啟發引導,把學生的認識導向正確的思路,減少學生的無效勞動,提高學習效率。

我覺得今後我們的教學就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學會思考。任何智慧的產物都是思考的結晶。記得在走出師範校門之前,導師反覆給我們強調:不要只滿足於做一個教書匠,不要只停留於每月能拿到薪水餬口!確實,離開了師範校門,沒有了導師的扶持,沒有了同伴的相互的激勵,靠的就是自己跌跌撞撞的去摸索了,迷惘、恐懼、無奈各種情緒都蜂擁而至,很容易就會被捲進盲從的大流之中,從而迷失了自己!因此,對自己的教學理念、目標、原則、資料、結構、手段、方法、模式、對象、效果等等,每一天都做一番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才能有所長進!另外,在新課標的大浪潮中,對老師的素質要求是越來越高了,要求教師具備對各種知識、方法、課程資源整合的潛力,而思考便能夠使它們融會貫通了。

二、學會學習。要求學生學會學習,教師首先要懂得學習策略和認知策略。正如威爾遜所説:“學習是終身的事業”“死的時候,才是畢業的時候。”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不斷地發現自己的無知,從而激發自己進一步學習的熱忱。向書本學習,向名家學習,向同行學習,向學生學習,向生活學習,處處留心皆學問。只有不斷地學習、充電、豐富自己,才能為自己的教育教學引來時代的源頭活水,才能做到常教常新。

三、學會教學。這是一個很大的學問。我想即便是教了幾十年書的教師,也未必就完全弄的很清楚,對於我們沒教幾年的老師來説,就更是一個需要摸索的過程了,記得師範裏一位導師曾説過:“教書不必須非得智商很高,最重要的是要講天分,還有後天的教法”。這個説法我是同意的,因為在大學裏就有些教授知識很淵博,但上課時課堂上是趴下一大片的。

四、學會創新。教學説透了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創新式教育的靈魂,是教育的源泉,也是教育的生命。所謂“教無定法”,教學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正如課堂上也沒有“幾大步驟”,説到那裏,我個性佩服的一個人是魏書生,首先,他不是正統師範院校,不受那些條條框框的限制和約束,把生活中最本質、最原汁原味的東西帶進了課堂,他的課堂上猶如一股活水,不斷湧現出新的智慧。有老師曾抱怨,魏書生的課很難模仿,而我覺得魏書生的課正是因為沒有了那種條條框框的教學模式,完全是隨課堂的真實狀況而隨機迸發的教學智慧,才使得他的課那麼有魅力!智者的智慧,不是旁人能夠輕易學來的,只有自己去挖掘自身的智慧之泉,勇於走創新之路,才是教學成功的出路!

這本書帶給我的思考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這不是一個終結點,而是為我打開了一扇門,使我對語文教學及當好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做幸福的老師讀書心得 篇7

今年署假,我懷着激動的心情,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體會。這本書記載了李老師從教20xx年的經驗與收穫,書中從作者步入崗位初期寫起,從青澀寫起,到有一定的經驗,到經驗豐富,滿腹經綸,將自己的成長與成熟一步步介紹給了我們。讀後,使我受益匪淺。李鎮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對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語文教學的理念和實踐,都有其獨到的見解。他的觀點,他對班級的管理,使我感動,折服。同時,使我這個頗有一定教齡的教師,從中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更看到了未來和希望。在這裏,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這裏我可以學到寶貴的經驗總結。從李老師成長的印記中,我們可以看到自己進步的影子;從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適合我們的方法。它讓我明確了作為一名教師的目標,那就是成為一位勇於自我批評、善於積累、善於反思、有愛心、勇於挑戰、有目標的老師!

有人説,愛是一盞燈,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愛是一首詩,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愛是夏日的風,冬日的陽,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教育理念《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正是證明了這一點。他把自己所有的愛,全部傾注給了他所熱愛的教育事業,20xx年如一日,愛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燒的歲月",譜寫着一幕幕愛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級這個集體大家庭裏,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裏面去,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學生的喜怒哀樂,去贏得學生的信任與敬佩。

對照李鎮西的教育方法,我發現: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着很多不當之處。例如: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由於急於求成,常常忍不住對學生髮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時,對完不成作業的學生,缺少耐心輔導,缺少個別引導,使學生對我敬而遠之,師生之間缺乏代溝。

通過讀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我對比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覺得自己與一個好老師的差距太遠了,這哪是愛學生?反思後才認識到:教育上的愛,不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而做出的一種姿態,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種氛圍,運用得恰當,它會把"愛"自然而然的貫穿於教育的某一個環節,也會不聲不響的體現在教育的每一個細節,更會潛移默化的浸潤着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為愛,冰雪會消融;因為愛,枯木會逢春;因為愛,希望綻放華彩,因為愛,能撥雲見日,未來永值得期待;因為愛,所有的生命才收穫了圓滿。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決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為榜樣,以"愛"為己任,在今後的工作中,積極進取,顧大局,識大體,努力按照上級的要求,按學校要求,高標準要求自己,樹立競爭意識,不但要自己思想過硬,品行端正,業務水平高,樂於敬業,端正態度,明確責任,勇創佳績,還應想方設法投入到學校集體的建設中,增添自己的一分力量,為校增光、添彩。自覺維護學校利益,遵守規章制度,服從安排,舍小家顧大家,潔身自好,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甘為人梯,愛生如子。

最後,借著名教育家鎮西小語作為我的座右銘,"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愛心是教育的靈魂"鞭策自己,激勵自己,這就是我--一位人民教師在學習中的心聲。

做幸福的老師讀書心得 篇8

今年教師節,我們收到學校贈予我們的一份禮物:一本老師的心靈聖經——《做最棒的老師》。這本書就如同這冬日裏的暖陽,和煦絢麗,沁人心脾。它用温情、智慧和愛,詮釋了教育的真諦,用一個個生動而真切的教育故事,抒寫了教育的篇章。滌盪着我們的心靈,催促着我們奮起。更有那如珍珠般的“共同品悟”,字裏行間,藴藏着最温暖的心靈物語,飽含詩意,富有哲理,扣人心扉,浸潤心田。

書中“愛是最好的教育”“成為傑出的班主任”“累,卻快樂着”等11個章節的每一個教育敍事,都值得我們去借鑑和深思。

還記得那位年輕的語文老師嗎?他希望家境貧困、衣着單薄的曉宇能過上一個温暖的冬天,特意在班裏設立寫景描寫作文競賽。讓曉宇感到驚訝的是一等獎的獲得者竟然是她,而獎品是她最需要的帽子、圍巾和手套。她不再寒冷,安然度過了一個冬天,直到春暖花開。“雪在掌心,會悄悄融化成暖暖的水。”多麼美好的語言,多麼美好的老師。他讓曉宇感到,那不是施捨,那是應得的獎勵,給予了愛,更給予了尊重。以至於成就了大學畢業後的曉宇一次一次地往福利院跑,以同樣的方式給孩子們最需要的東西和最温暖的愛,讓愛延續!因為她懂得如何把這份快樂悄悄滲進孩子們自卑的心裏!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影響學生的內心世界時,不應挫傷他們心靈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

還記得那位胖胖的中年女教師嗎?她在上長度測量內容時,不僅不介意學生提出測量她的腰圍,反而一次次激發孩子們的熱情和興趣,保護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她一次次綻放的笑容,折射出她的寬容、智慧和博愛之心,孩子們感受到的是自由而快樂的課堂。

還有“公主教師”袁文婷、善於傾聽的著名主持人林克萊特、擁有完美性格的陸老師、將愛無私奉獻給教育的劉老師……品讀着,總是帶給我們很大的心靈震撼。

每個人都有學生時代,每個人都有難忘的童年。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跌倒的時候,希望有人扶持;憂慮的時候,希望有人分憂;痛苦的時候,希望有人陪伴;失敗的時候,希望有人鼓勵;成功的時候,希望有人分享。

回想起自己的學生時代,也是被無盡的師愛暖暖地包圍着。記得國小時經常全身發紅發癢,鄭老師不止一次的用自行車載我回家。汗水濕透了他的衣背;每每學校水井抽不上水,我們沒水蒸飯,拿着飯盒向村裏的農家討水時,住在學校不遠的潘老師總是為我們早早準備了一大缸的水,還親自為我們舀水淘米;還記得陳老師把在外地讀書的姐姐寄給我的信轉遞給我時那滿臉的微笑和温暖的話語;忘不了九年級時英語老師不辭辛勞,為我們參加縣英語競賽補習到很晚,讓我一生受益;更難忘在金師讀書時,恩師突然來學校看望時候的驚喜……記憶中的很多老師都已經不在了,但是他們曾經對我無私的關愛,將永遠定格在我的記憶裏。生命有限,教育常青,愛將永恆。

著名教育家巴特爾曾經説過:“愛和信任是一種神奇的力量。教師那載有愛和信任的眼光,哪怕僅僅投向學生一瞥,幼小的心靈也會感光顯影,映出美麗的圖像,她帶給學生的是精神導向和支持。”是啊,感人心者,莫過於情;暖人心者,莫過於愛。

老師的生活是瑣碎的,忙碌的,艱辛的,因此我們在愛工作的同時,也要愛自己。雖然我們的物質不富有,但是我們的精神很富足,我們桃李芬芳,他們茁壯成長!瞧,我們多麼幸福,這麼大的校園都是我們的,我們有各種運動的器材和場地,我們有足夠空間為自己的健康和活力加分。讓我們擁有陽光容顏,陽光心態,沐浴冬日暖陽,感受鳥語花香,浸染琴棋書畫,投懷碧海藍天。用心工作,愜意生活,潤澤生命,感動心靈!

做幸福的老師讀書心得 篇9

花了整整1個半月的時間讀完了李鎮西老師的這本書,如果真要細細地品味和解讀每一段的收穫可能寫上幾萬字也寫不完。以下僅圍繞與我們自身教學密切相關的兩個方面談自己的收穫。作為一名年輕教師,能夠有幸讀到李老師這本書,無疑是雪中送炭,從教5年來,坎坎坷坷,遇到的許多問題能夠在李老師的文字中得到解讀。

一、樹立威信,是教師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

威信對於一個教師來説非常重要,尤其是年輕教師,因為初上崗位,學識和內涵都欠穩重,又對自己情緒的把控能力不完善,加上淺薄的教學經驗,年輕教師都很容易走上一個誤區——學生對老師沒有敬畏感,只有娛樂感。一個沒有威信的教師,很難讓學生在有限的40分鐘保持一貫的認真態度。學生天真爛漫,當他們把講台上的老師完全當做一個同輩分的玩伴時,老師的話和引導就會慢慢失去權威性,從而嚴重地影響教學效果。

這裏引用自己3年前的一個教學實例:羅某,國小五年級學生,天資聰明,反應靈敏,活潑好動,學習成績一般,上課基本不聽課,各科成績在班上中下水平,該生上課影響其他同學,不服老師管教。一開始接觸該生,他會討好老師,和老師保持親密關係,可是上課老師的話一個字都不願意聽。原本這個學生可以發展到更高的層次,卻因為教師對學生失去威信,而導致了教育的失效。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如何在一開始就樹立起教師的威信,而又能和孩子們保持和諧關係,平等溝通?如何讓學生能夠接受老師的教育,又能夠信服老師?成為我一直以來潛藏在心中的困惑。

讀完《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後,我理清了思路,找到了符合自己實際的答案和今後的自我成長道路:鍛造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來提升教師的威信度。當代的學生思想觀念已經有了很大的更新,他們心目中理想教師絕不僅僅是隻會教給他們課本知識的教師,而是能讓他們感到快樂,感到追求,感到幸福的教師。一個教師應該在精神上征服學生,首先必須讓自己的人格魅力足夠強大。李老師的這個觀點闡述得很好:“那種人格魅力絕不是個人崇拜,而是以善良正直真誠的心讓學生佩服。”一個具備優秀人格魅力的教師總是以欣賞的眼光甚至感動的心態,看待自己的學生,這樣的教師認為世界上大部分的事物都是美好的。不僅教師自己對生活,對未來抱有希望,同時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也會影響自己的學生,讓他們積極,陽光,上進。

曾經有一位學生對某老師説道:“老師,為什麼你每天上完課就在辦公室淘寶呢?你沒有別的愛好嗎?”這位老師真實地告訴孩子:“因為老師可以在淘寶購物中尋找到生活的期盼。”每個人都有對生活的態度,每個人都可以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教師也是人,只是面對着一羣羣還沒有踏入社會的莘莘學子來説,身上肩負着社會的責任和使命。在學生面前,每一個教師都有責任和義務展現自己積極向上,對社會貢獻,實現自身價值的一面,而消極的行動和言論都應該避開這些單純、潔白的孩子。

還記得以前共事過的一位計算機教師,學生都非常喜歡他,只要這位老師一經過走廊就會有很多學生隨行,我一直在思考,這位老師的人格魅力真的如此大嗎?然後我好奇的問了幾個特別喜歡他的學生:你為什麼喜歡這位老師?他們的回答是:他經常給我們自由時間在計算機課上玩遊戲,上網;他的網絡遊戲打的真是太好了;他上課很幽默,都是用的網絡上的一些有趣詞彙,比如“我日”“你是個極品”……,三年過去了,那些追隨着這位老師的學生們都有了網癮,一到放假就成天泡在電腦上。這確實是很多老師在提升人格魅力的誤區,很多老師為了讓學生聽自己的話,而利用學生一些不良愛好討好學生,無形中連自己自身的優秀品格都失掉了。

一個品德高尚的教師應該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熱愛教育,獻身教育的精神,要不斷提高個人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要將自己的生命融於人類和民族的發展進程,不斷磨練意志。其次,教師要具有修身意識,正人者必先正己。教師要處處嚴於律己,要有言行一致的人格風範,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能夠做到。以求真、至善、達美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事事為人師表,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要以積極向上的處世態度,豁達樂觀的胸懷,高尚的理想情操,崇高的敬業精神,堅強的意志品格,良好的心理素質去感染學生、教化學生,時刻意識到自己的言行對學生心靈的震撼。

二、後進生也有明天,也許他們的未來就在我們的一念之間

在我們這樣的私立學校,後進生的培養無疑是我們所有工作中一個重要的部分,後進生們雖然沒有優秀生的光輝和光彩,但是老師陪伴最多的一定是後進生。從書上,我第一次完整地瞭解了後進生產生的原因,心得總結如下:1,家庭的教育方法不當,家長自身的行為不正,父母離異丟孩子產生的心理想法。2,教師的歧視;教師在教學上的失誤;多次失敗後而產生的自卑感。3,不良朋友的結交;身體狀況的原因;智力天生方面的問題。從事工作這麼多年,遇到的後進生很多,卻從沒認真去了解過後進生學習能力差的原因,讀完李老師的書後,對後進生產生的原因有了一個全面系統的瞭解。確實不瞭解後進生產生的原因,就不能對陣下藥,真正做到新課標要求的因材施教。還記得自己曾經教過的一位李同學,他沉默寡言,上課不舉手,課後作業錯誤率很高,為此我一直利用課餘時間給這位後進生補課,幫助他完成課本上的基本知識,但是一到期末檢測,這位同學成績依然不理想。教師的時間花了,在教課的過程中該孩子似乎都懂,可是一到考試知識卻無法應用,説明孩子並沒有獲得很好的發展,因此可以説這樣的教育是無效的。經過和該孩子奶奶的一次溝通,認真地瞭解了李同學父母的情況後,每次下課我都幫助孩子樹立生活的信心,讓李同學正確和理性地認識父母離異的事實,然後在生活中、學習中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也引導其他孩子來幫助他,鼓勵他。沒想到,李同學的學習成績和性格都有了很大的改觀,並且成為了班上比較優秀的代表。從這個事例中,我也能深感李老師對於後進生產生原因分析的重要性。

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不要讓上課、評分成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沒一切的活動領域。如果一個人只是在分數上表現自己,那麼就可以毫不誇張地説,他等於根本沒有表現自己,而我們的教育者,在人的這種片面表現的情況下,就根本算不得是教育者——我們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沒有看到整個花朵。”因此,我們不應該把“後進學生”看作思想品德壞、學習成績差的羣體,而應該視為一個一個具有自己豐富而獨特精神世界的“個體”。要求所有學生必須在同一時間內,達到思想道德、文化學習的同一標準,這是許多“後進生”根本沒有幸福和充實精神生活的主要原因。平時上課老是坐不住的周同學,每天影響其他同學的學習,因此其他同學對他都冷眼相看,而越是這種偏見,他越是反感周圍的孩子,長期這樣的惡性循環,根源都在於周同學內心的精神世界出現了極端。我們作為教師,這個時候就一定要站出來,我讓周同學每天很早來到教室,陪他一起打掃教室,並且告訴全體同學,周同學每天在幫助大家打掃教室,大家的掌聲給了周同學無限的支持和動力,他也從內心裏轉變了對同學的態度。後進生的轉變更多需要我們教師關注的可能不是課本知識主體,而是後進生精神世界的療傷和修正。

做幸福的老師讀書心得 篇10

前段時間,讀了一下《做一個聰明的教師》這本書,現在談談我的點滴感想: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我常常感到事情很多,感覺都那麼累了,可效果卻一般。反思我的工作:為什麼我感覺那麼累,效果卻一般呢?是學校的管理體制的問題?還是我的工作方法有問題?看了這本書後,我發現我應該改變一下我的思維方式了,做一個聰明的教師,做一個輕鬆、睿智的教育者。

王曉春老師對聰明人的界定太經典了:聰明人其實就是善於思考的人,他們往往有良好的思維方式。思維方式對於我們教師太重要了。所以看了這本書我也思考了,我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提煉出一些屬於自己的教學觀:

一、教育的本質不是管理,而是幫助和交流。

的確,在現在的學校制度下,沒有管理是不行的,問題在於,我們需要什麼類型的管理,管多少,管在什麼地方,哪裏應該嚴,哪裏應該寬,哪裏必須管,哪裏不必多管。書中談到,一個名副其實的教育者,最關注的應該是學生本身的發展,而管理者則不然,管理者最關心的是完成上級佈置的任務。教育者以人為本,管理者以任務為本,管理者只把人看成完成任務的工具。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管住學生,而是幫助學生學會自己管住自己。

二、做一個聰明的嚴師,理智地施展師愛。

看了這本書後,當我碰到違紀學生時,我都會動一番腦筋再作處理。在平時,學生犯了一些錯誤,我一定會把他們課後留下來批評一頓。可現在我想到王老師在書中説到的一種思維誤區便是迷信師嚴,我提醒自己要變得聰明些,於是我採取讓學生做好事來彌補,使他們在做好事的過程中認識自己的錯誤,從而受到教育。後來只要遇到犯事的學生,我就採取這樣的方法,效果要好一些。

王曉春老師也反覆強調,愛心是師德的靈魂,沒有愛心就沒有教育。愛與責任是當代教師之靈魂,師愛是師德之必備。但是,王老師同時指出,不能因此迷信師愛。他説,迷信師愛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好心的糊塗人,真的以為愛能點石成金,愛是萬應靈藥,一旦他不能把學生愛成好學生,他會懷疑自己愛得不夠。另一種人則不然,他們其實是把愛當成棍子用,他們的本事是把自己對學生施加的一切壓力都解釋成愛,他們嘴裏是愛,心裏想的是權,是對學生的管、卡、壓。王老師指出,現在教育界流行的做法高唱廉價的愛的頌歌,現實中也的確有老師只求愛崗敬業,而在實踐中大碰釘子。我們不能要求師愛完成本不屬於它的任務,就好像我們不能要求醫生光用愛心就能把病人治好一樣。所以説,沒有愛是不行的,光有愛是不夠的。愛不是遷就,愛需要理智。

三、安全與德育,孰輕孰重。

書中,王老師在分析管理與教育的關係時談到了安全問題。他説,安全固然重要,但安全如果壓倒了教育,學校就不再是學校,變成保險公司了。學校的一切管理措施,都應該是為了學生的發展,而不是隻為了管理者管理的方便。

時下,安全問題似乎成了一所學校的核心問題,大部分學校一些做法:在校園內不準絲毫地跑跳打鬧,不準投擲輕物,有時也會對部分學生狠狠的訓斥一番,説不定還會移交給班主任處理,可是孩子活潑愛玩的天性卻被壓抑了。怎樣把握這個度呢?安全問題也成了捆綁學校德育活動開展、削弱德育教育職能、束縛學生身心發展的一塊絆腳石。德育工作的開展依賴於各種實踐活動,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德育的核心與載體。

做幸福的老師讀書心得 篇11

今年署假,我懷着激動的心情,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體會。這本書記載了李老師從教20xx年的經驗與收穫,書中從作者步入崗位初期寫起,從青澀寫起,到有一定的經驗,到經驗豐富,滿腹經綸,將自己的成長與成熟一步步介紹給了我們。讀後,使我受益匪淺。李鎮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對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語文教學的理念和實踐,都有其獨到的見解。他的觀點,他對班級的管理,使我感動,折服。同時,使我這個頗有一定教齡的教師,從中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更看到了未來和希望。在這裏,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這裏我可以學到寶貴的經驗總結。從李老師成長的印記中,我們可以看到自己進步的影子;從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適合我們的方法。它讓我明確了作為一名教師的目標,那就是成為一位勇於自我批評、善於積累、善於反思、有愛心、勇於挑戰、有目標的老師!

有人説,愛是一盞燈,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愛是一首詩,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愛是夏日的風,冬日的陽,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教育理念《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正是證明了這一點。他把自己所有的愛,全部傾注給了他所熱愛的教育事業,20xx年如一日,愛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燒的歲月",譜寫着一幕幕愛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級這個集體大家庭裏,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裏面去,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學生的喜怒哀樂,去贏得學生的信任與敬佩。

對照李鎮西的教育方法,我發現: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着很多不當之處。例如: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由於急於求成,常常忍不住對學生髮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時,對完不成作業的學生,缺少耐心輔導,缺少個別引導,使學生對我敬而遠之,師生之間缺乏代溝。

通過讀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我對比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覺得自己與一個好老師的差距太遠了,這哪是愛學生?反思後才認識到:教育上的愛,不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而做出的一種姿態,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種氛圍,運用得恰當,它會把"愛"自然而然的貫穿於教育的某一個環節,也會不聲不響的體現在教育的每一個細節,更會潛移默化的浸潤着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為愛,冰雪會消融;因為愛,枯木會逢春;因為愛,希望綻放華彩,因為愛,能撥雲見日,未來永值得期待;因為愛,所有的生命才收穫了圓滿。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決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為榜樣,以"愛"為己任,在今後的工作中,積極進取,顧大局,識大體,努力按照上級的要求,按學校要求,高標準要求自己,樹立競爭意識,不但要自己思想過硬,品行端正,業務水平高,樂於敬業,端正態度,明確責任,勇創佳績,還應想方設法投入到學校集體的建設中,增添自己的一分力量,為校增光、添彩。自覺維護學校利益,遵守規章制度,服從安排,舍小家顧大家,潔身自好,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甘為人梯,愛生如子。

最後,借著名教育家鎮西小語作為我的座右銘,"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愛心是教育的靈魂"鞭策自己,激勵自己,這就是我--一位人民教師在學習中的心聲。

做幸福的老師讀書心得 篇12

久沒讀教育經典。偶然在書架上發現一本塵封已久的書籍,拿來或粗或細的閲讀,卻也能或多或少的明悟書中的道理,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這是一本由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的書,名叫《物理教育通論》,分為十八個章節闡述了作者在物理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我個人比較關注的是前面部分章節內容。 自古以來,人們在教學實踐中都在探討學習問題。早在紀元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古代學者如孔子、荀子等就探討過學與教的規律,形成了一定的學習理論。後來,西方心理學家紛紛以動物或人為對象,探討學習過程,發現了一些學習的規律與特點,從而各樹一幟,自成流派,創立了多種學習理論。書中對“學習”進行了最一般的定義——主體在生活過程中與環境相互作用獲得個體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比較持久變化的過程。上述是一個廣義的學習定義,教育情境中的學習與它不完全相同。

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的,它是按照教育目標來改變學生心理和行為的過程。因此,教育情境中的學習可以定義為:憑藉經驗產生的、按照教育目標要求的比較持久的能力或傾向的變化。其實,通俗來講,就是學生在教師的組織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形成技能技巧以及培養正確世界觀的過程。 書中還介紹了學習的分類:美國的布魯姆、奧蘇泊爾、蘇聯的彼得羅夫、我國的潘菽等都對學習進行了各種分類,結合中學物理的學習特點和我國的實際情況,可把中學物理的學習分為以下幾種:1.物理知識的學習:指對物理學系統知識的學習,並瞭解其實際應用。2.物理技能的學習:主要是物理實驗的操作技能。3.能力發展的學習:主要指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4.物理學方法的學習:主要指觀察方法、實驗方法、理想化方法、物理模型方法、等效方法、類比方法、數學方法、美學方法等。5.科學態度的學習:主要指尊重事實、嚴肅認真、實事求是、按科學規律辦事的態度。另外還有愛國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等方面的學習。 學習理論是物理學的基礎。學習理論為我們提供了可行的起點,從而發現一般的教學原理。故此,書中接着介紹了古今中西的代表性的學習理論。中國可以説是學習心理學思想的發源地。遠在紀元前的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形成了較系統和完整的理論流派,其代表人物是孔子。孔子在長期的教學教育實踐中提出了許多學習理論。他認為,學習是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培養道德的重要途徑。學習的心理條件有:“志”和“信”的學習信念、動機;“好”與“樂”的學習興趣、愛好;“學貴有恆”的學習毅力,“不恥下問”的學習態度等。總結的學習方法有:以學為主,學、思、習、行相結合;學而時習、温故知新;多聞、多問、多見、多識;舉一反三,聞一知十;從博返約,一以貫之;告知往來,叩其兩端;先做好學習準備。

每天檢查學習結果等。美國著名的認知心理學家布魯納提出了發現學習理論,他認為,所謂發現學習,就是讓學生獨立思考,改組材料,自行發現知識,掌握原理原則。發現學習理論結合中學生物理的學習,其學習過程可分為以下五個過程:掌握學習課題,提出假説,推敲假説,驗證假説,發現與歸納。 從學習理論來講,學生的一切學習心理活動都是以感知覺為先導。可以説,感知是一切物理知識的來源,是認識物理世界的開始,是一切學習心理活動的基礎。所謂感知,在心理學上是指感覺和知覺而言。感覺是人們對當前客觀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如學生對物理現象或物理過程中產生的光聲、機械運動、温度變化、氣體性質等個別屬性的反映,就是對這一物理現象或物理過程的感覺活動。知覺是指人對當前客觀事物整體及其相互聯繫的反映,如雷雨天、觀察者通過眼看到閃光、耳朵聽到雷聲就可形成這是大氣中放電現象的概念。學生學習物理過程中的感知活動有一定的規律和特點,教學中遵循這些規律,有利於提高感知的效果,培養感知能力。首先從被感知的物理現象來説,必須達到一定的強度,才能被學生清晰的感知(強度律)。如演示實驗中採用大型演示電流計,某些演示實驗採用投影儀投影,講解重點語句時提高聲音等。第二,被感知的對象必須與它的背景有所差異,差異越大,越易感知(差異律)。如採用試管盛水做有關的實驗時,試管內的水一般染成紅色,以區別試管的玻璃。第三,在靜止的背景上恰當地使觀察對象呈現着運動的狀態,可以增強感知效果(活動律)。

第四,兩種不同的對象同時或先後出現,可以增強感知效果(對比律)。如顏色對比,形狀對比,聲音對比等。第五,凡是空間上接近,時間上連續、形狀上相同或顏色上一致的事物易於構成一個系統或一個整體,而為學生清晰感知(組合律)。第六,在學生感知物理現象的過程中,必須注意變換物理現象呈現的形式(變化律)。第七,多種感官同時參加的感知活動的效果好(協同律)。那麼根據感知的特點,教師在教學中要把形象與言語結合起來。在學生感知物理現象過程中,引導學生言語參加活動,讓學生説出所感知的現象,變化以及作必要的文字記錄,都可以達到提高感知的效果。

做幸福的老師讀書心得 篇13

因為是老師,平時常常會想:究竟怎樣的老師才是最棒的老師?究竟如何才能做最棒的老師?自己是不是能做一個最棒的老師。看了《做最棒的老師》這本書,所以就特別喜歡,便認真地讀了起來。

一、感受最深刻的兩句話。

看的時候我畫在了書上,寫的時候我記在了本上,現在合起書,我已記在了心裏,今後我還會將它用到我的工作和生活裏。《做最棒的老師》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兩句話就是:“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是最可愛的;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因此,是教師,就要當最負責任的教師。”“做最棒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二、什麼是最棒的老師?在這本書裏我找到了答案。

“做最棒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每天都不是最棒,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便不斷地向‘最棒的老師’的境界靠攏。”看到這裏,我想到了自己,所以不如就學 李老師這樣想:多想學生們可愛的地方,比如值日時整潔的教室、節日時温馨的短信、課外活動時矯健的身姿;儘量讓所有學生都在課堂上多學點東西,無論這些東西是課內的還是課外的,只要對他們今後的發展有益處就好,而不是僅僅注重他們的考試成績;儘量和他們成為朋友,多從他們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言行舉止。

三、最棒的老師的標準是什麼?

“踏踏實實上好每一節課,仔仔細細地批改每一本作業,認認真真對待每一次談心,開開心心組織每一次活動,我高興,學生也快樂。”這是李鎮西老師的書中最棒的老師的標準之一。仔細品讀我們會發現:在這段話中包括了教育、教學兩方面的內容,在達成教育和教學同時要達到的情感目標是學生快樂,老師也快樂。在教學方面對照我自己,我力求踏踏實實地上好每一節課,認認真真批改每一次作業,讓每一個孩子在課堂上都有所收穫。充分關注每一個學生的課堂表現,力爭把數學課上得生動有趣而富有實效。基本上實現了我高興,學生也快樂的情感目標。

總之,讀了這本書後,使我感悟很深,我明確了教師不但需要有勤懇、奉獻的精神,更需要在平日的教學中善於積累、思考和總結、昇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做個用心來教育學生的老師。今後我將向着做棒的老師的方向努力工作!

做幸福的老師讀書心得 篇14

暑假中,我很認真閲讀了王曉春老師寫的《做一個聰明的教師》這本書。讀後,我覺得自己完全不夠一個聰明的教師,於是不斷的反思自己的教學歷程。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我常常感到事情很多,感覺都那麼累了,可效果卻一般。反思我的工作:為什麼我感覺那麼累,效果卻一般呢?是學校的管理體制的問題?還是我的工作方法有問題?看了王曉春老師寫的《做一個聰明的教師》這本書後,我發現我應該改變一下我的思維方式了。我在想,讓我走出思維方式的誤區,做一個聰明的教師,做一個輕鬆、睿智的教育者吧!

王曉春老師對聰明人的界定太經典了:聰明人其實就是善於思考的人,他們往往有良好的思維方式。思維方式對於我們教師太重要了。所以看了這本書我也思考了,我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提煉出一些屬於自己的教學觀:

我要努力做一個聰明的嚴師,理智地施展師愛。

看了這本書後,當我碰到違紀學生時,我都會動一番腦筋再作處理。在平時,學生犯了一些錯誤,我一定會把他們課後留下來批評一頓。可現在我想到王老師在書中説到的一種思維誤區便是迷信師嚴,我提醒自己要變得聰明些,於是我採取讓學生做好事來彌補,使他們在做好事的過程中認識自己的錯誤,從而受到教育。後來只要遇到犯事的學生,我就採取這樣的方法,效果要好一些。

王曉春老師也反覆強調,愛心是師德的靈魂,沒有愛心就沒有教育。愛與責任是當代教師之靈魂,師愛是師德之必備。但是,王老師同時指出,不能因此迷信師愛。他説,迷信師愛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好心的糊塗人,真的以為愛能點石成金,愛是萬應靈藥,一旦他不能把學生愛成好學生,他會懷疑自己愛得不夠。另一種人則不然,他們其實是把愛當成棍子用,他們的本事是把自己對學生施加的一切壓力都解釋成愛,他們嘴裏是愛,心裏想的是權,是對學生的管、卡、壓。王老師指出,現在教育界流行的做法高唱廉價的愛的頌歌,現實中也的確有老師只求愛崗敬業,而在實踐中大碰釘子。我們不能要求師愛完成本不屬於它的任務,就好像我們不能要求醫生光用愛心就能把病人治好一樣。所以説,沒有愛是不行的,光有愛是不夠的。愛不是遷就,愛需要理智。

我想用書中的一句話來總結我現在的教學觀。我是一個行者,步履輕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臉上帶着笑容,我的心中充滿陽光,我的行囊中為教育準備了一切:澎湃的熱情、寬容的胸襟、迷人的書香、思考的大腦。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我更應嚴格要求自己,為學生、為教育鞠躬盡瘁。

做幸福的老師讀書心得 篇15

我以前只知道教育需要“愛”,卻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表達這份愛。一直以來,我認為“嚴”才是真正的愛,因為有句俗話説得好:“嚴是愛,鬆是害。”所以,在我的課堂中,我決不允許學生有絲毫的怠慢,哪怕回一下頭,摸一摸下巴……我都認為這是違反課堂紀律的,必須予以“嚴懲”。當然,這“嚴懲”指的是批評教育。在這樣的“高壓政策”下,學生們出奇的“乖”,學習成績也是有目共睹的。為此,我一度沾沾自喜,為自己的“高明”而“喝彩”。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一直渴望能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樂,但師道尊嚴令我望而卻步。看了李鎮西老師的“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才喚醒了我心中尚未完全泯滅的童心。我才真正認識到那是因為我缺少一份童心。

現在,我才明白把一個個天真活潑的國小生教成“小大人”式的學生,是教育的悲哀。因為我們剝奪了他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童話般的童年。作為教師,在面對學生時要保持一顆童心,以自己的童心喚起學生的童心,以自己的愛心喚起學生的愛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走進學生的心靈,才能夠表達我們對他們的愛。也只有這樣我們才有資格談我們的教育。我們要創設平等、民主、和諧的教育氛圍,放下自己的架子,用愛心營造積極健康、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讓愛心成為照耀學生心靈的陽光,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一、開放學生的時空,使之充滿活力

開放學生的時空,使之充滿活力,教師必須摘下“師道尊嚴”的面具,讓自己的主導地位不至於變成“主宰”地位,建立起民主、平等、親切、融洽的師生關係,使學生向教師敞開心靈的大門,説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和思想,敢於在教師面前真實地表現自己,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並自我挖掘出創造性的潛能。要做到這樣,教師必須做到不拖堂,不讓作業和考試填滿他們的課餘時間;不要滔滔不絕地“滿堂灌”,還學生自主權,還學生髮言權,還學生活動權。否則就等於堵塞了他們學習發展的渠道,久而久之,學生將被動地接受信息,變成“錄音機”,變成“容器”。

二、關愛學生,使其“親其師,而信其道”

《學記》中雲:“親其師,而信其道。”人非草木,孰能無情?老師關愛學生必然贏得學生的愛戴,學生也必然會將愛師的感情轉化到這位老師所教的學科中去。反之亦然,如果我們對每個學生不做到力戒“忘事忌語”,即使您一切為了學生,而學生卻受到您的言行的影響,或疏遠您,或與您產生對立情緒,漸漸地變成被動學習,甚至厭惡學習。

三、教師要有良好的素養

老師工作有着枯燥重複的特點,每天要面對大量繁雜、瑣碎的學生問題,若不能以平常心態對待周圍變化的事物,久而久之脾氣會變壞。如果急噪不能剋制自己,變得激動,訓斥學生,憑主觀臆斷妄下結論,會挫傷學生自尊,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而失控,導致心理失衡現象。我們要認識到我們的任務是去幫助每一個學生成功,對其不規範行為,只有引導,認真去做思想工作。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向李鎮西老師學習,做到邊教邊學,隨時反省自己的言行,要有敢於認錯糾錯的勇氣,這對自己發展很有利,同時我們只有寬容學生的錯誤,給他們愛,用自己的美好心靈去醫治其心靈創傷,用精神甘霖去洗滌他們思想上的污漬,他們今後才會寬容別人的錯誤。要知道:我們對孩子的方式,也是孩子對待我們和別人的方式。所以我們要拋開一切“面子”的事,具有良好的素養,從學生角度去思考,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及時將一觸即發的矛盾緩衝過來,增進師生情感。

童年拉開了我們人生的序幕,在那天真爛漫的季節裏,孩子填寫着那份美麗的色彩,他們在快樂中成長着。讓我們放下架子,尊重、寬容、理解學生,笑口常開,還學生童真,相信學生必將因我們的改變而變得更可愛、更快樂。

標籤: 讀書 精選 老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oq7n8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