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師心得體會 >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精選24篇)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精選24篇)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

工作以前,以為教師的職業風吹不着、雨淋不着,假期又多,一定非常幸福。可當過幾年教師後,才真正感覺到當教師的辛苦和勞累。每天備課,學習,輔導,上課,批改作業,這學習,那反思,還要迎接這樣那樣的考試和比賽……日復一日無休無息。回家累了、困了,可還要堅持在孩子睡後查資料,批作業,搞研究。每日的工作何止是8小時啊?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精選24篇)

做一個人民教師不容易。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特別是現代教育,教育改革、知識更新、理念轉變等必須要求教師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更新教育理念,改進教育手段,在那8小時之外去花費更多時間、精力來洗腦,換腦,訓練自己的業務技能,提高自己業務能力。不説教學,就是這些業務提高也的確不容易。讀了陶老師的教育講演錄之後,深知自己做了十幾年的教師,擁有的只是那麼丁點專業知識,不僅術業無專攻,文化也不曾有啊,自己讀的書太少了。

説實話自己非常清楚讀書的好處,也一度下過決心要讀好書,總是覺得沒有時間,靜不下心來讀書,自從讀了陶老師的書後,被陶老的讀書精神所感染,陶老師能夠在四十六歲時開始背論語,每天早上起牀後都能堅持背古詩,所以我想我也要使讀書成為我的生活習慣。

記得以前讀到過這樣一段話:對於幸福教育的教師來説,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複,而是創造:教育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師的一生不一定要手成什麼驚天動地的偉業,但它應當如百合,展開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但它應當如星辰,遠望像一盞燈,近看是一團火,當意識到生奮的蠟燭在“照亮”學生的同時,也應“照亮”自己時,我們是不是應該投入到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境界中去,尋求一種生命的意義、追求的樂趣呢?現在看來,這段話説的是那麼富有哲理,我們是大海中的一滴,只有懂得正確認識自己,發揮自己的價值,我們才會感到幸福。

老師們越來越忙了,困惑也好,幸福也好,都需要一種良好的心境來體會。我以為是每天要有閲讀的時間,要有思考的時間。閲讀,讓我們歸於平靜,與偉人、名人對話;思考,讓我們穿越歲月的迷霧,錘鍊教育的智慧。一位學者這麼説過:“‘我坐在這裏,就是我所看過的東西的總和,如果沒有閲讀,我將一文不值。”作家餘華説:“沒有一位作家的寫作史長過他的閲讀史。就像沒有一種閲歷長過人生一樣。”美國認為二十一世紀勞動者最重要的素質就是會蒐集和處理信息,也就是讀書。閲讀是學習之本,是立教之根、是生存之道。閲讀應該成為教師最重要的事情。

做人應該做一個幸福的人,那麼做教師同樣應該做一個幸福的教師。做一個幸福的人需要做一個對生活充滿嚮往的快樂人;做一個幸福的教師需要做一個充滿目標和志向的教師,《做一個幸福的教師》這本書就是教會我們怎麼樣做一個有目標和志向的教師,讓我們從中學會成為幸福教師的祕訣。在自己工作的同時享受着工作中的樂趣,找到自己人生的價值!真是一本好書!

老師們,投入書海,打點自己的幸福人生吧!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2

歌德這樣説:“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對話。”

最近,我認真閲讀了安奈特.L.布魯肖的《給教師的101條建議》捧讀此書,給我很多收穫,帶給我教學上許多建議,在原來教學中的許多疑慮一下煙消雲散,裏面收入了101個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個方面,有教師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課堂上意外發生後的隨想,有轉變觀念的體會,有關愛孩子的收穫……

讀着書中的故事,我不由聯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類似的情況,我會如故事中老師一樣對待如此的學生嗎?當意外發生時,當學生的行為已經超越了底線,我會如何呢?我會和故事中的老師一樣一笑了之,靈活的對付,還是會大發雷霆,以自己的威嚴壓載學生個性的閃現?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經在慢慢轉變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們中間,成為他們最為可親的朋友。

讀過此書,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後一章節: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孩子。

其中講到“優秀的老師,讓差生變好,讓好生更優秀。學生失敗的同時,我們也失敗了。”反省自己,我所教的班裏差生較多,每次上課他們都會思想開小差,跟不上進度,久而久之,他們就成了我的眼中釘,肉中刺,輕者無視他們的存在,重者懲罰他們,現在想來感到很慚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長,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生存方式,何必強求十指一樣長呢?我們作為教師,不是隻培養參天大樹,而是讓每朵小花都開得燦爛。他愛音樂,就讓他成為一名音樂家;他愛美術,就讓他成為一名小畫家……那樣,我們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為了一切學生。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3

最近讀了《賞識你的學生》一書,讀後感受頗多。全書用許多生動的案例詮釋了“期待效應”試驗、“需要層次”理論、“多元智能理論”等教育理論知識,闡釋了實施“賞識”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通過一個個令人扼腕歎息的教育故事,喊出了教師要善待每一個生命的教育理念。

一、讓人人都享受一份關愛

德育需要一種寬鬆、寬容和温馨的環境,對學生偶然的錯誤和閃失,不要過分求全責備,因為教師偶爾也會有背離道德的言行。學生在形成良好品行的過程中,尤其需要教師的關愛。愛,是一種重視,一種呵護。我們要站在珍視每個生命價值的高度去關愛每個生命個體的成長,像呵護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去保護學生的自主發展權。我們要重視每個個體的存在,每個人都是同樣重要的。所有的人都應該得到發展,不管是優秀的,還是發展有困難的,甚至是家庭特殊的,要不帶任何功利的

心理學家威廉•傑姆士説: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別人的欣賞和讚美。因此,當教師能夠以“賞識”的言行對待學生,就會激勵起學生無窮的勇氣,喚醒他深埋的潛能,鼓舞他向着成功之路大踏步前進。而要讓教師擁有“賞識”這一法寶,根本就是要激發起教師的愛,讓教師出於愛來工作,而不僅僅把教育當成一個職業或是一種謀生的手段。“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中傾注了愛,教師就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賞孩子每一個幼稚的想法和行為。教育中傾注了愛,教師就會以寬容之心對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教育中傾注了愛,教師就會理解、接受、運用“賞識”這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的花園中耕耘

二、讓人人都享有一次機會

“以人為本”,“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新的課程理念。每一個學生的潛力是巨大的,而發展潛能的金鑰匙就是自信心。學生在形成良好的品行過程中,尤其是後進生特別需要教師的鼓勵和表揚。鼓勵和表揚的力量大於批評和處分的力量。學生在校接受教師的表揚和讚揚中,他會自覺地放大自己的優點,對自己表現出強烈的自信,極力使自己變得優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消除。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賞識。“賞識”這個詞,《現代漢語詞典》給出的解釋是:認識到別人的才能或作品的價值而予以重視或讚揚。這就告訴我們每一個教育者都必須首先認識到學生的才能,然後再予以重視和讚揚,要有針對性。也就是説並非“拉到籃裏就是菜”,胡亂指着學生的某一言或某一行大加讚揚、誇獎之能事,而是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賞識。賞識是一門藝術、一門學問,是教師的一門必修課。教師要通過不斷的鑽研、深入的學習,掌握賞識這一有效手段,並在適當的時機、合適的場合發揮其的作用。

三、賞識不是萬能的,但可以接近萬能。

《賞識你的學生》中無數的成功者的經歷都告訴我們:外因並不是決定因素,內因才決定了事物的最終走向。學生的成長應該是學生自己的事,只有調動和依靠學生自身積極因素才能真正做到。美國作家巴德•舒爾伯格七八歲時寫了第一首詩,母親對他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的評價恰恰相反:糟糕透了。從母親的“賞識”聲中,他得到了愛的力量,那成了他今後靈感和創作的源泉;從父親的批評聲中,他得到了警告的力量,於是不時提醒自己“小心、注意、總結、提高”。在這兩種力量的鼓勵下,他終於成為一個的作家。透過這個事例,我們可以認識到,賞識是很多促進學生成長的催化劑中的極為有效的一種,它能夠激勵、喚醒、鼓舞學生內在的積極因素,從而使很多的不可能成為可能。

很多時候,我們怨天尤人,埋怨學生不夠聰明,埋怨好心得不到好報,靜下心來,想想平日裏那些毫不起眼的孩子,那些盡惹我生氣的寶貝,原來也都有可愛的一面。猛然醒悟: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只是有時匆忙的步履,泥濘的心情遮掩了我們的雙眼;繁瑣的工作,忙亂的頭緒,鈍化了我們的敏鋭;成績的鐐銬,升學的壓力擾亂了我們的心智,所以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學生的缺點,而忽略了那一雙雙天真的眼睛,那一顆顆純潔的心靈。他們需要老師的關心和認可,需要老師的呵護和鼓勵,即使因為無心犯了錯誤,也需要我們的老師温和地指出,他們需要的是引導而不是指責,是真誠而不是偽善。他們是成長中的孩子,需要盡情地沐浴陽光,吸吮雨露,需要風雪的磨練,鮮花的簇擁。他們是最為敏感的一個羣體,能準確地識別老師對他們的幫助是出於關愛還是僅僅是功利的表現。所以教育應該是牽手,是澄明,是温情,是質樸,是師生間的彼此信任,相互尊重,互相理解。所以要學會賞識你的學生,先學會從心底去愛他們。

賞識學生,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孩子來看待,挖掘他們的閃光點,理解學生、相信學生,不斷地鼓勵表揚他們,我想我們也一定會得到皮格馬利翁效應的。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説過這樣的話:“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質就是被人賞識的渴望。”無論年齡大小,地位高低,人們都希望得到別人的不同,都不會拒絕別人的讚揚,來自別人的讚揚或獎勵,都會令被表揚者產生愉悦的情緒體驗,那麼學生也一定會朝着你引導的方向前進的。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4

《給教師的建議》系20世紀蘇聯教育經典譯叢之一,由前蘇聯著名教育家B·A·蘇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編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我一拿到這本書就愛不釋手。

這本書第一次讓我知道了蘇霍姆林斯基這位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很多的教育觀點。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發展,這種和諧發展的前提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和諧的教育——這就是發現深藏在每一個人內心的財富。共產主義教育的明智,就在於使每一個人電影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自己。”其中更有充滿了“人”的魅力的題目:《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最喜歡做的事》、《給剛參加學校工作的教師的幾點建議》等等。

《給教師的建議》是蘇霍姆林斯基專為中國小教師而寫的。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它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學生該這樣教。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書中提到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確實,做教師的都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課題。帶着這個問題,我閲讀到書中所寫:怎樣進行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作文,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是啊!我們應當在自己所教的那門學科裏,使學校教科書裏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讀了這些,我茅塞頓開,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5

我認真拜讀了王曉春老師的著作《今天怎樣當教師》,雖然書中的100個教育案例都是出自中國小校園,然而卻關係到所有教育戰線上的教師們對教師這個職業的理解,《今天怎樣當教師》讀書心得。今天,我們應該怎麼當教師?書中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師德是不夠的,光激情燃燒是不行的,還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真正的專業水平。

要當好教師,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在工作中,對待問題要多問“為什麼”,學會理性的思考進行分析。下面對書中的一則案例發表自己的感觸:下面對書中的一則關於教師的愛的案例發表自己的感觸:

案例中講的是一名老師幫助一個學習成績差且沒有興趣的孩子培養興趣,提高學習成績的案例,案例中,那名老師的耐性讓人佩服,他真的是傾注了自己的愛給學生。感動之餘不僅想到,如果有人問我:“你會喜歡每一個學生嗎?”在沒有看書之前,我會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愛每一個孩子是教師的職責。這不正是經常教導我們的思想嗎?要全身心的把愛無私的奉獻給每一個孩子們?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不正是教師的職業精神嗎?我們的教師行為是否與説的相一致?面對案例中的學生,自己是否能向那位老師那樣耐心呢?這時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在看到成績優秀同學那一字不差的作業時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績較差同學那滿是狼籍的作業時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説的愛每一個學生,真正做到一視同仁呢?細細品位王老師的點評,不禁讓我感觸頗深,她説:“要區分職業的愛和私人的愛”,書中説到: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主要是職業的愛,而不是私人的愛,心得體會《《今天怎樣當教師》讀書心得》。因為任何一個人愛的付出,都是有選擇,有重點的,“博愛”不僅會把人累死,更把教師的職責範圍擴大。是啊,職業的愛是必須做到的,但私人的愛是無法強求的。教師就必須用教師的職業的愛去對待每一個孩子,在孩子有困難時,在孩子做錯事時,在孩子得到進步時,作為教師才能一視同仁的對待,教師的愛就是滲透在平時的點滴中,貫穿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簡單的幾句話讓我豁然開朗。

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這個極端的教育謊言像枷鎖一樣天天束縛着我,使我常常生活在自責和愧疚之中,使我天天懷疑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我真的就認為我就是那個不會教的教師,否則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學生不會學習呢。今天通過學習我才知道,它只是一種浪漫主義的宣傳鼓勵口號,而絕不是評價教師工作的客觀標準。

老師們,讓我們輕鬆上陣,用智慧教出趣味,用新觀念育出不同的人才,快樂地生活,快樂地工作,做一個享受教育的陽光教師吧!

”有人説,教師的生命像一個長長的句子,艱辛是定語,耐心是狀語,熱情是補語;其實這些都只説了一半。因為,對於幸福教育的教師來説,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複,而是創造;教育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我則認為:教育首先是一種服務,教師是一種帶有濃厚服務性質的職業。一種為每一個幼兒健康成長提供幫助的服務,一種為社會培養健康健全的人類的服務。也惟有如此,作為教師心懷一種服務思想,才可能從過去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誤區中走出來,走進幼兒,親近幼兒,關心愛護幼兒,只有這樣才能為他們提供最切合實際的東西,才能為他們鋪設好最適合他們的道路,讓他們茁壯成長。作為當代的教師還應該”善思“帕斯卡爾説:”人是一根思想的蘆葦。“笛卡爾説:”我思故我在。“教師應該是個思想者。我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要做個有心人,去認真總結工作的得與失。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機會總是給那些有準備的頭腦。總之,今天要做一位合格的老師,必須學習,學習,再學習,不斷進取,不斷攀登,與時俱進,才能去迎接一個新的挑戰!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6

讀《教育:讓人成為人》這本書,光是看目錄,就值得我讀半天,對於一個國小教師而言,讀起這些讓全世界都振聾發聵的大理論家、大教育家的大部頭,猶如看天書了。引起我注意的是目錄中有三個相同的題目——教育的宗旨,我猜想也許與我的職業還有些關聯,於是就硬着頭皮讀起來。在讀到美國教育家約翰?杜威的《教育中的宗旨》的序言時,談到杜威的兩個教育理念——“教育即生活“和”“學校即社會”,我覺得在今天都很有借鑑意義。

1.教育即“生活”

杜威從社會角度觀察教育,認為人是社會性動物,人類與動物的不同就在於人類有教育,而動物沒有。教育的職能就是延續社會生命,即教育能傳遞人類世代積累的經驗,豐富人類經驗的內容,增強經驗指導生活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從而維繫和發展社會生活。不管正規教育還是非正規教育,實際上都在進行經驗的改造。由於改造經驗必須與生活密切結合,因此杜威簡明扼要地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杜威認為生活和經驗是教育的靈魂,離開了生活和經驗就沒有生長,也就沒有教育。

在我們學校,就非常注重在生活中教育兒童。在食堂就餐之後,兒童要自己刷盤子,裏外都要認真刷,直至刷乾淨為止;午睡起牀後要自己整理牀鋪,對於國小生來説,雖然有些麻煩,這也不在學業考試內容的要求之內,但這種從小就培養起來的好習慣能伴隨他的一生。

教育,當它脱離社會生活、脱離兒童時,“兒童的人格就會分裂成為兩個互不接觸的世界:在一個世界裏,兒童像一個脱離現實的傀儡一樣,從事學習;而在另一個世界裏,他通過某種違背教育的活動來獲得滿足”。脱離了生活,就會使兒童成為不自然、不自由、不自主的“盆景”,也就失去了好奇心、創造力和天真無邪的快樂。其實,教育從它產生之日起,就源於生活,並在生活中獲得自身的發展,促進着人類文明的進步。

“教育是生活的過程,而不是將來生活的準備”,教育是生活本身,那麼教育應該充實人的生活,使兒童能夠適應生活更新生活。“教育即生活”強調生活的意義,即教育應該成為改造了的、適應兒童天性的生活,而不是不合乎時代精神的生活,壓抑兒童天性的生活。

杜威十分重視兒童這一環節,強調發展的重要性。他指出愛好活動是兒童的天性,兒童具有強大的潛在動力,教育必須尊重和利用這種動力。兒童是教育的出發點,社會是教育的歸宿點,在這兩點之間形成教育過程。他批評傳統的教育過程強迫兒童死記硬背,填鴨式地灌輸書本知識,這種教育無異於牛不飲水強按頭,是對兒童天性的摧殘和壓迫。杜威呼籲把兒童從傳統教育中解放出來,提出從兒童的現實生活中進行教育,激發兒童的學習需要和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杜威提出改變教育的重心,宣揚用“兒童中心”取代“教師中心”或“教材中心”,圍繞兒童組織一切教育措施,教師應是兒童生活、生長和經驗改造的啟發者和指導者,徹底改變當時壓制兒童自由和窒息兒童發展的傳統教育。把教育看作生活、生長、經驗改造的過程,就能使兒童在活用中活學各種知識,因此獲得的知識就能幫助人們適應不斷前進的社會,並能保證人類永遠進步。

2.學校即社會

杜威認為,學校應該“成為一個小型的社會,一個雛型的社會。”在他看來,教育既然是一種社會生活過程,那麼學校就是社會生活的一種形式。學校作為一種制度,應該把現實的社會生活簡化起來,縮小到一個雛形的狀態。在學校裏,必須能夠呈現兒童現在的社會生活,如同他們的家庭裏、在鄰里間、在運動場所上所經歷的過程。這樣,“使得每個學校都成為一種雛形的社會生活,以反映大社會生活的各種類型的作業進行活動……。當學校能在這樣一個小社會裏引導和訓練每個兒童成為社會的成員,用服務的精神薰陶他,並授予有效的自我指導的工具,我們將有一個有價值的、可愛的、和諧的大社會的最深切而最好的保證。

就“學校即社會”的具體要求來説,杜威認為,一是要求學校本身必須是一種社會生活,具有社會生活的全部含義;二是要求校內學習與校外學習連接起來,兩者之間能有自由的相互影響。這樣,學校就不會與社會生活隔離開來。

杜威視教育為生活,把參加現實生活作為媒介,把教師傳授知識的課堂改造為兒童活動的園地和生活的樂園,引導兒童積極投入活動,在活動中學習,不知不覺地養成品德和獲得知識。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7

幸福是現代人的生活主色調,幸福指數直接影響着城市的發展。最近有幸讀到陶老師的《做一個幸福的教師》。我一直不是個愛讀書的人,但自從讀了這本書,我像着了魔,天天晚上抱書不願放手,直到困得倒在枕頭上。只有感到幸福的人才是快樂和陽光的,追求幸福是每個人的畢生所求所願,無可非議。世界上每一個人、每天都在尋求幸福的人生,但是,並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對幸福缺乏認識、感悟和理解,還記得小時候的語文課本中就有對幸福的闡述,它非常生動而具體地告訴人們: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後的朝陽;是雪中送炭;是為他人忘了自己;是給別人帶來快樂。可從作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幸福在哪裏?

教師的職業幸福是一種感受,它是教師個人價值觀的體現。在物慾橫流的世界,教師追求職業幸福的腳步當朝着精神“行走”。或許大學生的人生價值和理想是為了西部的貧困孩子受到教育,為了西部的開發、發展,他很苦但奉獻着、快樂着、幸福着。教師這個職業的本身就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有了這種蠟燭、春蠶般的價值觀、人生觀、幸福觀,就能“一意孤行”地幹好自己的工作;就會真心對學生,走進“激情燃燒的歲月”;就會用心靈點燃心靈;就會固守這份職業,堅守這份信念,並綻放出許多精彩與豪邁。

教師職業的勞心勞力、社會地位、勞動報酬確實很難輕言幸福,也感覺不到幸福,但這並不意味着就沒有了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事實上很多教師在享受着教育、體驗着幸福,他們以多元、多姿、多態的幸福觀詮釋着什麼是教師的幸福,怎樣才能在平凡、清貧、煩瑣中不斷汲取幸福和快樂的元素。其實對於教師對説,是否能時時處處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為這不僅僅影響着其人生是否快樂,更影響着學生,只有教師幸福,學生才會感到幸福。那麼教師如何去感受幸福呢?

要懂得享受課堂。課堂是教師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個懂得享受上課的人,課堂便自然會成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營造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和學生一起痛苦、一起歡樂,你就會少了許多教學的焦慮和煩惱。

要懂得享受學生。教師職業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學生的成功和他們對你的真情回報,影響教師職業幸福感的許多不利因素都可以從學生對教師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彌補。但要讓學生感恩你,你就必須學會感恩學生、呵護學生、尊重學生,真正做到這點並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權威,那也許你會離幸福更遠。在我要享受生活。幸福不僅僅來自工作,更來自生活。家人、朋友、閒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許手頭錢是有點緊,但還得學會捨得用杯水車薪中的一水一木去買些喜歡的書、買件心儀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個會、泡個吧、旅趟遊。開朗、豁達的生活態度、自覺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要懂得研究教學。把教學工作看做是一種簡單的重複,那必然厭倦,也無言幸福。應把研究教材、教學當成提高自己素質的必走之路,應把教學作為自己實現人生價值的一個體現。

要對自己要合理定位,科學、合理、符合自己最近發展區、又不斷在動態變化提升的目標是自我價值實現的重要前提,不斷的自我價值實現是人不斷前進的不竭“內驅力”。過高的目標定位容易讓人因體驗不到經常的成功而沮傷。

其實,教師的職業幸福是一種心態和狀態,也是信念與追求的體現。教師是精神的“傳道士”,必須擁有好的心態面對工作和社會,這與我們的幸福“魚水情深”。心態決定狀態,有了好心態就有了好心情,心情是可以傳遞的,教師是愛的事業,有了好心情,就能笑對生活,就能愛每一個學生,同他們“打成一片”,非常專一的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就能通過言傳身教讓學生陶醉,接受情感的洗禮、引導和激勵。況且,有了好心態,就會少些煩惱多些快樂,少些狹隘多些豁達,就會視教師為一種藝術,在忙碌之中、創造之中收穫更多的幸福,樂此不疲雖苦猶甜。本人認為,當我們教師的勞動被他人、社會認可時,必然會帶來無比的快樂,會被幸福緊緊“包裹”。

我想,教師的職業幸福就是來源於平凡、忙碌而又充實的每一天。這也許正是所謂天長地久的幸福吧!那麼,我也會説——我愛教師這個職業,我也會為教師——這個光榮的職業貢獻畢生的精力!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8

在這短暫的一個假期裏,我讀到了平時沒看過的書,讀書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這一個假期裏,我感覺收穫頗豐。以下就是我這一假期來讀書的心得。

簡言之,同時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我覺得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並不是如“蜀道之難”。只要我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積累經驗,長期地保持一顆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學生又將演出一幕怎樣的好戲?我今天又將看到孩子們的什麼新花樣?我自己又該為他們做些什麼事?處處為孩子們着想,在為學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時,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9

書是知識的海洋,讀書對每個人來説都十分重要,它甚至能夠影響人的一生。讀書能改變一個人的品德,提升一個人的思想,鑄造一個人的靈魂。透過讀書,讓我們學會了本領,掌握了技能,得以在這個世界上有了生存的資本,透過讀書,讓我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

讀書是一種享受;讀書是一種情懷。堅持讀書是教師最起碼的職業底線。尤其是處在這樣一個學習社會化的時代,只有讀書,才能不斷完善自我,提升人生品位,促進專業發展,超出“匠”的侷限。

讀書,能夠促進教師的精神生長。人,最可怕的是靈魂空虛和精神萎縮。由於生存的壓力和物質利益的誘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關注自我的內心世界。其結果是靈魂日益萎縮和空虛,只剩下了一個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軀體。對於一個人來説,沒有比這更可悲的事情了。避免陷入這種“更可悲”狀況的最可行的辦法唯有讀書。

書籍會使教師不再自甘平庸、俗不可耐。讀書,才能消除“職業倦怠”、生命衰微,使教師具有充實的靈魂和不斷生長的精神。書籍中,那些大師充滿生命激情和智慧的言語,超脱的情懷,會使我們變得個性開闊、靈動、開放、樂觀、曠達。一個對書籍敬而遠之的人,不管他怎樣刻意包裝,總是難以瀟灑起來的,惟有經過書卷的浸潤,才有可能超越自我、發展自我。當我們獨處的時候,享受讀書的樂趣;當我們交往的時候享受讀書帶來的文雅和氣度;當我們創造教學生活和生命的時候享受讀書而獲得的魅力。這時候,就會產生一種奇異的感覺:書中那金子般的思想和奇妙的靈智是支持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蘇霍姆林斯基説過:“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諦之一。”從某種好處上説,一個教育家的成長曆史,就是他的讀書的歷史。教師作為傳承文化的使者,務必伴隨着讀書而發展而超越自我。

讀書,能夠使教師不斷增長職業智慧。讀書是課改的需要。新課程的實施,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尖鋭而有力的挑戰。新課程不再像傳統課程那樣統一機械、墨守成規,很少變通,而是具有許多不確定性:多元智力和多元價值取向,決定了教學目標和結果的不確定性;個別化教學決定了教學對象的不確定性;綜合性的加大決定了教學資料的不確定;師生共同探討新知決定了教學過程的不確定性;教師作為課程具有的自主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不確定性;……教學的多樣性、變動性決定了教師務必是個嫻熟而高超的教育教學設計者、決策者、支配者、智者、專業知識的發展者和創造者。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0

最近,利用空閒時間我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收穫不小。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中提到了學會讚美,賞識。這不禁使我想到:讚美和賞識他人體現了一種智慧——你在欣賞他人的時候也在不斷地提升和完善着自己的人格;讚美他人體現了一種美德。

教育中,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的頑皮淘氣,教師寬容笑對,節之有法;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貪玩懶散,教師堅持笑對,培養習慣;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心靈受傷,教師真誠笑對,平等交流,撫平創傷,點燃信心,托起希望„„總有這樣一些畫面讓我們感動,讓我們發自內心地為之讚美!

我們的學生年齡雖小,內心卻也是豐富、敏感的,他們更需要教師的讚美,需要教師發自肺腑的真誠讚美賞識,願學生在教師們的讚美和賞識中長大,願老師們在讚美之中成熟、優秀。

教師要有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備每一堂課,靜下心來批每一本作業,靜下心來與每個孩子對話,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靜下心來總結規律,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靜下心來細細的品位與學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讀着鄭傑的這一百條新建議,我對自己的這一職業有了更新的認識,“完整的人”、“稱職的員工”、“理性的教育者”、“自由職業”教師職業的這四重境界也將會是我求索路上不停的追求。

課餘,我還讀了王曉春老師的著作《今天怎樣當教師》,雖然書中的100個教育案例都是出自中國小校園,然而卻關係到所有教育戰線上的教師們對教師這個職業的理解。今天,我們應該怎麼當教師?書中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師德是不夠的,光激情燃燒是不行的,還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真正的專業水平。

要當好教師,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在工作中,對待問題要多問“為什麼”,學會理性的思考進行分析。下面對書中的一則案例發表自己的感觸:下面對書中的一則關於教師的愛的案例發表自己的感觸:

案例中講的是一名老師幫助一個學習成績差且沒有興趣的孩子培養興趣,提高學習成績的案例,案例中,那名老師的耐性讓人佩服,他真的是傾注了自己的愛給學生。感動之餘不僅想到,如果有人問我:“你會喜歡每一個學生嗎?”在沒有看書之前,我會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愛每一個孩子是教師的職責。這不正是經常教導我們的思想嗎?要全身心的把愛無私的奉獻給每一個孩子們?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不正是教師的職業精神嗎?我們的教師行為是否與説的相一致?面對案例中的學生,自己是否能向那位老師那樣耐心呢?這時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在看到成績優秀同學那一字不差的作業時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績較差同學那滿是狼籍的作業時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説的愛每一個學生,真正做到一視同仁呢?細細品位王老師的點評,不禁讓我感觸頗深,她説:“要區分職業的愛和私人的愛”,書中説到: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主要是職業的愛,而不是私人的愛。因為任何一個人愛的付出,都是有選擇,有重點的,“博愛”不僅會把人累死,更把教師的職責範圍擴大。是啊,職業的愛是必須做到的,但私人的愛是無法強求的。教師就必須用教師的職業的愛去對待每一個孩子,在孩子有困難時,在孩子做錯事時,在孩子得到進步時,作為教師才能一視同仁的對待,教師的愛就是滲透在平時的點滴中,貫穿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簡單的幾句話讓我豁然開朗。

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這個極端的教育謊言像枷鎖一樣天天束縛着我,使我常常生活在自責和愧疚之中,使我天天懷疑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我真的就認為我就是那個不會教的教師,否則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學生不會學習呢。今天通過學習我才知道,它只是一種浪漫主義的宣傳鼓勵口號,而絕不是評價教師工作的客觀標準。我們輕鬆上陣,用智慧教出趣味,用新觀念育出不同的人才,快樂地生活,快樂地工作,做一個享受教育的陽光教師吧!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1

初次邂逅《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這本家庭教育書籍,是在長春的聯合書城。當時和好朋友一齊去買書,為了湊夠買300元錢的書就能夠辦一張會員卡,我就毫不猶豫的聽了書店工作人員的介紹買了這本書,回到家之後,利用空閒時間慢慢品讀,更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讀了一遍後,又挑重點地方讀了第二遍。本書的作者是劉稱蓮。她是一個普通的母親,在培養自我孩子的過程中,注重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從實踐中摸索出了豐富的家庭教育經驗,倡導和諧的親子關係,用科學的方法培養自我的孩子,18年的時間,她培養了一個素質全面,成績優秀的女兒,她的女兒同時被北大和香港大學錄取。本書重點記錄的她的女兒在國小階段成長的點滴。

讀完此書,作為教師的我才感覺到對自我兒子的教育與人家相比真的是汗顏。在培養孩子的寫作潛力上,我沒有像作者那樣給孩子寫“下水”作文;在培養孩子的耐心時,我不會像作者那樣陪孩子一齊玩拼圖,讓孩子從中體會到“輸得起”的人生態度;在節假日,我沒有把逛書店作為孩子休閒交流的地方,讓孩子泡在書海中學習和感受……這一樁樁事例,無不體現出作者的出發點,都是基於有利於孩子成長來思考的。

此書讓我的收穫頗豐,此刻談談自我感受最深的地方:

一、讓孩子泡在書海中。以前我總是説自我的孩子不喜歡讀課外書,其實是我沒有找到正確的引導的方法。首先家裏要有適合孩子閲讀的書,父母更要和孩子一齊讀書,這一點和我校的親子共讀是一致的。讓孩子讀感興趣的書,哪怕開始的時候和學習的書並沒關,但是當孩子的興趣培養起來後,他就會不知不覺中要求看更多方面的書,這是名著和文學書籍就會走近孩子的視野中。從我兒子的身上我就明顯的感受到了這一點,以前的兒子從來不讀課外書,是一本校園文學書《淘氣包馬小跳》讓他愛上了校園文學。那次我和他一齊去書店買學習用品,兒子自我挑了一本《淘氣包馬小跳》。回到家後,我陪兒子一齊看,兒子一看就上癮了,連上廁所的時候都在看,看完後,又央求我給他買另一本。

看到兒子有主動讀書的願望,我沒有吝嗇錢,在網上給兒子買了全套的《淘氣包馬小跳》共20本。看到兒子捧着新愛的書讀的時候,我真的感覺的的《笑貓日記》全套16冊和《漂亮老師和壞小子》系列。此刻每當我和兒子去吉林或者長春的時候,孩子最愛去的地方不是遊樂園,而是書店。我們母子都喜歡在書海中漫步,暢遊。如今,兒子讀完的書已經有幾十本了。這中間包括校園文學、四大名著、科普知識等等,只要是兒子買書的要求,我一律同意。此刻我感覺到兒子寫作文不在像以前那樣“詞窮”了。書讀多了,他的想象力也豐富了。每一天我家睡覺前都會看到我和兒子各持一本書在牀頭品讀,雖然是個讀個的,但孩子真的是愛上了閲讀。

二、愛在自僅僅是大道長的心田,與孩子合拍。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懂得孩子就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不要因為虛榮心而一味的在孩子成績方面和別人攀比,在孩子國小六年的生涯中,用教育學的眼光看待孩子,慢慢等待孩子一點一滴的成長,多一點耐心與愛心,讓他把各方面基礎都打紮實了,正如厚積而勃發。在給孩子學習時間的同時更就應給孩子玩的時間,有的時候,玩中也是一種學習。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相信是每個為人父母的的心聲。

讀完此書,收穫還不僅僅僅是這些,我會把我學到的教育上。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2

今年十一月,我閲讀了《做不抱怨的教師》一書,我感受頗深。一向以來,教師這一職業被認為是天底下最光輝的事業。但是隨着時代的發展,獨生子女是越來越多,家長對教師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這就無形之中給我們教師帶來壓力。所以我們教師要調節好自我的心態,對生活充滿信心,對工作有較好的滿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這樣才能生活的簡單而充實。

抱怨產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會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會讓我們的負面情緒不斷疊加,從而產生更多的不快。

教育是一種智慧,教師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拋棄讓學生人人“燦爛”的想法,順應自然,那麼孩子們的笑臉會不會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師,學生考了96分還是不夠,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優秀。我們教師總是不滿足於孩子的成績。就像有的學生上課稍不認真,一旦被老師抓住,立刻就會被批評一頓;下課跟同學有些小摩擦,又被認為是打架。其實冷靜下來,仔細想想,一堂課40分鐘,誰能保證什麼小動作也不做。只要學生改正過來就行了。“很多時候,學生之間的小摩擦,也不那麼緊要。”這正如自然萬物的生長一樣,在摩擦的過程中,學會了與他人相處的藝術。因此,我們教師讓學生在摩擦中學會生存,在摩擦中成長,這是一種自然選取的過程,而在此過程中,我們教師不必代勞。

我們教師經常也會抱怨:此刻的孩子怎樣那麼不聽話?怎樣那麼坐不住?怎樣那麼難教?怎樣那麼不愛學習?家長怎樣也不管管?其實,冷靜想想,可能是我們教師有些小題大做了,上課思想開小差,我們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學鬧矛盾,告訴他們要友好相處,不能太沖動。其實轉臉他們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學作業沒做齊,可能確實是家裏有事,給耽誤了,也只是偶爾沒有完成。有的同學考試沒考好,因為他就只能考成那樣,也就那水平,他已經盡力了。當應對學生的問題時,我們教師要試着相信自我的學生,試着控制自我的情緒,這樣一來,不但問題能迎刃而解,師生雙方都學會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覺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説説就行了。畢竟沒有不犯錯的孩子,關鍵是他不要放下學習,繼續努力,我們沒必要嚴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帶着有色眼鏡看學生,對學生要多加鼓勵,少些批評,鼓勵他們。

每個孩子成長階段的需要不盡相同,懵懂無知的時候要明白灌輸引導;漸漸長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獨立了還有鞭策鼓勵。愛不是隻用單一的方式一路貫徹到底,愛是講層次的。

只要善於引導,靈活多樣的使用教育方法,對症下藥,天才可能就出現我們的手中。我們就應更用心的去教學生,去感受學生。去感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另一份財富。

如果用心,是能夠教給學生很多東西的,不僅僅僅是學科知識!學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緊,使他們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好處更大一些!我們給學生期望,他們就成為我們的期望了。你是笑着應對自我的期望呢,還是苦着應對自我的期望呢?笑着應對期望,期望會越來越多,你會找到越來越多的快樂!

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時時注意,持續快樂的情緒,做個陽光老師。用一顆寬容的心對待每一個孩子!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3

歌德這樣説:“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對話。”

最近,我認真閲讀了安奈特.L.布魯肖的《給教師的101條推薦》捧讀此書,給我很多收穫,帶給我教學上許多推薦,在原先教學中的許多疑慮一下煙消雲散,裏面收入了101個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個方面,有教師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課堂上意外發生後的隨想,有轉變觀念的體會,有關愛孩子的收穫……

讀着書中的故事,我不由聯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類似的狀況,我會如故事中老師一樣對待如此的學生嗎?當意外發生時,當學生的行為已經超越了底線,我會如何呢?我會和故事中的老師一樣一笑了之,靈活的對付,還是會大發雷霆,以自己的威嚴壓載學生個性的閃現?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經在慢慢轉變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們中間,成為他們最為可親的朋友。

讀過此書,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後一章節:不要放下任何一個孩子。

其中講到“優秀的老師,讓差生變好,讓好生更優秀。學生失敗的同時,我們也失敗了。”反省自己,我所教的班裏差生較多,每次上課他們都會思想開小差,跟不上進度,久而久之,他們就成了我的眼中釘,肉中刺,輕者無視他們的存在,重者懲罰他們,此刻想來感到很慚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長,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生存方式,何必強求十指一樣長呢?我們作為教師,不是隻培養參天大樹,而是讓每朵小花都開得燦爛。他愛音樂,就讓他成為一名音樂家;他愛美術,就讓他成為一名小畫家……那樣,我們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為了一切學生。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4

教育是事業,而教師是職業。我們從事的是教師這一職業,擔負的卻是教育的責任。師與生之間,維繫在一起的是愛,因而愛也就成為了教育永恆的主題。“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跡的愛,我希望自己能夠達到這個境界。”多麼樸實的一句話。正是這樣樸實的一句話,道出了張思明對教育的理解,表明了他對教育工作的態度——用心去做。

用心做教育,就要擁有一份童心。

教師與學生構成了教育的主體,教師是施教者,學生是受教者,而兩者並不是對立的,教師與學生間的和諧成為了教育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保障。在教育活動中,由於學生的年齡因素決定了學生的思想,他們有自己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視角,作為與學生有一定年齡差距的老師,則必須要擁有一顆學生一樣的童心才能與學生走得更近,才能走進學生內心深處,使教育活動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

用心做教育,就要奉獻一片愛心。

“愛孩子是連母雞都會做的事”。學生在老師的眼中就是孩子。既然是孩子,我們就得用我們的愛來教育他們。我們每天最主要的工作是什麼,上課、批改作業?不是,那只是我們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我們主要的工作是把我們的愛給學生,並且,要把我們的愛給每一個學生,不要有所遺漏,因為,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原來每個孩子都是那麼可愛。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5

原蘇聯教育家贊科夫有説過:“當教師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主要的品質,就是熱愛孩子。”這一道德要求教師必須圍繞着熱愛學生,很好地為學生服務,但不能籠統地把所有的“愛生”都選為師德崇高,必須看教師對學生愛的動機和愛法是否正確,特別還要看教師愛的效果如何,正如敬愛的周總理所説的那樣,要“愛生教好”,教不好學生的教師何談愛生?談何師德?為此,相互信任就時下幾種被人們説是“愛生”的表現,略談一下我自己心裏的認識:

一、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應該是“恨鐵不成鋼”的愛

某些教師抱着對學生“寧給好心,不給好臉”的態度,對學習和品德行為不夠好的學生,一味批評訓斥,甚至採用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這樣的教育效果適得其反。因為,青少年的叛逆性很強,教師這樣教育學生,只會讓學生加大恨老師,使其品德行為就更為放蕩,日益失掉爭取進步的信心。記得我曾教過這樣一個學生,他有厭學的情緒,上課常走神或做小動作,作業糊塗至極,甚至乾脆不做。我屢次直接嚴厲地批評了他,沒想到他不但不思悔改,情緒反而更加低落,一副無精打采、毫不在乎的樣子,我差點為之氣昏。過後,我頭腦冷靜下來,回想自己的言行,才吃驚地感覺到對他的態度過於偏激並且簡單草率。後來,我重新從另一個角度支觀察揣摩他,抓住他愛表揚的特點,儘量找出他們的閃光點,當他老毛病再犯時,不是再一味批評他,而是避開這事,表揚他愛動腦,聲音響亮,這樣一來,他可來神了,身子坐得挺直,集精會神,那節課的提問,他回答得正確而且聲音十分響亮,課後的作業也做得不錯。

所以,經驗教訓讓我深深覺得,做老師的不要動輒就批評學生,或用單調的罰抄、罰背、體罰等來對付學生,因為這種表面看似乎“愛之深”,但實際表現出來的卻是“恨之切”的行為,常常給學生帶來身心的摧殘,學生也是一個有獨立人格尊嚴,擁有為人權利的人,當老師兵貴神速或踐踏了他們為人尊嚴和權利時,學生就會產生越批評、越懲罰、越偏跟教師對着幹的逆反心理,因此,在教育活動中,教師對學生不尊重的態度和行為,都是應當予以遺責的。

二、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應該是“讓學生一口吃成胖子”的愛

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考試是教育結果檢測的手段,考試是為教育服務的,但由於社會總是用考試來檢查、評價教育的結果,並以此為依據來區分各個學校教育效果的好壞,決定學生的升學率。由此,大部分教師為讓學生提高學習成績,大幅度採用題海戰術,大量的作業讓學生簡直喘不過氣來,教師卻不為之所動,仍不知疲倦地蒐集資料,絞盡腦汁不停的出題,讓學生不分晝夜地做!做!做!學生考試成績好,教師就高興;學生考試成績差,教師就不高興,甚至大發脾氣,責怪、漫罵、歧視、課業懲罰、肉體懲罰等相繼出現。

這樣的教育只會造成學生對學習恐懼的心理,日益把學習當作苦差事。試想一下,成年人工作一天下來,尚可會覺得疲累不堪,一下班回家還可以停歇下來休息,悠閒地坐在沙發上聽聽音樂,看看電視。而學生一整天除了上課時間外,課後還有大量的作業在等着他們,甚至連星期六和星期日兩天休息日都不例外:背書、作業一大堆,學生真是比大人還忙累!長期下來,學生吃得消嗎?知識掌握得了嗎?這樣的教育適應現當今的素質教育嗎?答案是顯而易見。

三、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應該是“只重優差生而忽略中間生的愛”

一個班中有幾十個學生,先天條件、心理素質、文化素養、學習成績不可能完全一樣,總有強弱優差之分,當然,也就有夾在優差的兩頭的中間生。有些教師重視的大都是冒尖的“兩頭”,由於應試教育的泛濫,片面追求升學率,不少教師總是比較喜愛品學兼優的學生,少數開學有望“尖子”平時對他們總是給予更多的注意和關心,甚至常開“小灶”而“轉化後進生”已引起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全社會的重視。因此,“厚愛”後進生,關注後進生,促進後進生轉化是教師必須堅持不懈的工作,而處在“中間層次”的學生,能力一般,平淡無奇,沒有出眾的表現,但也不會帶給老師麻煩,不少老師常常任其自然,對他們的長處熟視無睹,對其缺點了心不在焉,使“中間生”處在“受冷落的尷尬之境地,”這樣“中間生”就容易因被冷落而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他們中一大部分人就會對周圍的事物反應冷淡,學習的勁頭也不高,參加集體勉勉強強的,他們心裏認為“沒人注意我的存在,幹好幹壞一樣。”

其實,這些學生最渴望的是得到老師的重視和關心,哪怕是一句簡單的表揚,一個關節的眼神,一聲親切的問候,都會帶給他們很大的影響,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本學期,我新接手一個班,班上有一個女生,學習默默無聞,相貌一般,毫不引人注目,並且有個最大的弱點,就是特別膽小,連課堂上站起來回答問題都會臉紅。對此,好也很苦惱,我發現了她的這個弱點以後,特意選她為語文科代表,早讀要她創造出頭露面的機會,女孩的心裏感動極了,一段時間後,我發現她變了,變得活潑開朗,膽子也大了許多,對班級的工作熱情參與,對各類活動,比賽都積極投入,學習成績也有驚人的進步,一位教育家説得好:“教師應當把愛心分給每一個學生,在自己的心中應當有每個學生的歡樂和苦惱”那些平平常常的,不聲不響的學生也是需要關心、重視的一羣,他們身上的“亮色”也需要老師去挖掘,他們同樣渴望着老師鼓勵的目光和讚許的點頭,還有善意的批評。

教師對學生的“愛”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結果呢?我想這裏存在着一個“愛”的方式方法的問題,以及如何表現教師的“愛”的問題。有不少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強制的愛、盲目的愛、粗暴的愛、變味的愛。教師如何愛學生?我想教師應該正確把握好“愛”的藝術,用好自己神聖的愛。

第一,愛應該是公正的,要做到不偏不袒的愛。教師不僅要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更要愛學習成績及表現差的學生,對於成績及表現差的學生,教師應該多發現其優點,找出愛的理由,用真心去愛他們,用熱情去感化他們。

第二,愛應該是細膩的,要做到無微不至的愛。學生是人,是一個多樣化的人,他們的生活、學習、情感是多樣的,這就要求教師用真心去發現學生的需求,用愛心去化解學生的矛盾與痛苦,讓他們體會在自己最需要的時候去愛他們。

第三,愛應該是嚴峻的,要做到剛柔相濟的愛。教師愛學生並不是無要求的愛,並不是爺爺奶奶式的愛,並不是無限的愛。愛中有要求,愛中有希望,愛中有原則。

顯然,教師對學生愛的正確動機,是一種出自崇高目的。充滿科學、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師愛,是來源於教師對教育事業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責任感。教師要力求做到愛得得體、嚴而有理、嚴而有度、嚴而有方、嚴而有理,這樣,才能把正確的愛生動機和真正教好學生效果統一起來,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全面、主動、健康發展。這樣努力去做的教師,才堪稱師德高尚的教師!才能做一個真正有愛的國小教師!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6

寒假期間學校佈置了一份作業讓每位教師看一本書,並寫下讀書體會。對於我來説現在難得會捧起一本書來看,也許是因為在這個現實的生活環境讓人變的越來越浮躁,靜下心來看一本書往往變的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假期正好久別的女兒回到了身邊,於是想到了看一本對兒童教學的書,能吸取一些教育經驗的同時也能完成了任務。於是在網上搜索,看到一本叫《卡爾威特的教育》推薦的人比較多,所以找來這本書,以下就是一些讀這本書的體會。

書中講述的是老卡爾.威特—位鄉村牧師,他把出生時別人認為低能的孩子教育為天才的教育過程。這位鄉村牧師與別人有着不一樣的思維方式。小卡爾出生時是個被認為有些痴呆的嬰兒,但他八九歲就能自由運用法語、德語、意大利語、拉丁語、英語和希臘語這6國語言,並且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學。9歲時進入了哥廷根大學,年僅14歲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並任命為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23歲他發表了《但丁》一書,併成為研究但丁的權威。他取得這番驚人的成就,並不是由於他的天賦有多高,而是全賴於他父親的教育方法,他的父親把小卡爾長到14歲以前的教育寫成了這本書,這本書中記載了卡爾的成長過程,以及自己教學的心得和獨闢蹊徑的教育方法。卡爾威特教育注重的是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這本書在問世了三個世紀後,依然值得我們每一位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學習和借鑑。

我自己也正嘗試按照老卡爾的教育理念去教育我的女兒,雖然現在還沒有真正體會到書中教育的成果,但有些內容確實講得十分有理。

剛把女兒從丈母孃家接回來的時候第一感覺就是讓我感到責任很重大重,女兒跟自己已經快3年沒有生活在一起了,很多時候在想自己虧欠女兒的太多了。長輩的教育跟父母的教育會存在很大的差異,擔心女兒現在是不是已經有了很多壞習慣。因此在開始的幾天自己都非常嚴格的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要求女兒的行為,幾天以後我感覺到女兒都不敢正眼面對自己,跟我講話的時候都不敢用眼睛看我。而接下來正遇上春節的幾天我就妥協了,什麼事情都放任着她,結果所有的問題又開始暴露起來了,變的嬌氣任性一不開心就嚎啕大哭,大人們都要圍着她轉由着她就開心了。在春節過後我開始嘗試自己獨立跟女兒相處,跟老婆商量要漸漸的培養她自己的獨立性,她自己能完成的事都要她自己獨立完成,該嚴厲的時候就嚴厲,該表揚的時候表揚,漸漸的感覺在很多時候她自己也願意接受這一切,也變得更加懂事了。

書中的第九章《什麼樣的教育才不會損害孩子》讓我感觸最深,一直以來怎樣教育孩子和教育學生,讓我很困惑。我們固然很愛我們的學生和孩子,但也不能因為愛就放縱他們,也不能以嚴格為藉口就過於苛刻的對待他們,這個度很難把握。書中的這個章節寫了老卡爾在如何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的態度和尺度的把握。老卡爾的嚴格完全取決於道理。他説:“縱容只會使一個很好的孩子變成一塊不可雕琢的朽木。”他將兒子在花園舞劍時不小心將一束花砍倒後如何處理這件事,而他又是如何引導的過程在書中寫得詳詳細細。老卡爾的做法讓每一位讀者欽佩。如今,很多父母,老師把對孩子的嚴格教育理解為專制,不知不覺中把自己變成暴君,把孩子變成唯命是從的懦夫。他們以為孩子不聽話就應該以粗暴的方式對待他們,這種做法的後果不但不能讓孩子正確的認識自己,反而使孩子對父母、老師甚至對於所有人產生怨恨,使性格與人格產生扭曲。

邊讀這本書邊對照自己教育學生的過程和方法,感受頗深。夏曦尊説:教育不是沒有感情,沒有愛的教育,就如同池塘裏沒有水一樣,不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我覺得教育學生,教育自己的孩子就應給像老卡爾教育孩子那樣,懷有一顆感恩的心給孩子最博大的愛,用智慧和知識以及正確的教育方法把孩子培養成全面發展的人。第九章中描述的老卡爾並不是一味的嚴厲,讓我感受更多的是“嚴而不厲,愛而不溺”的教育方法,而嚴與愛不同尺度的把握。在假期帶女兒的這段時間裏自己就有這樣的感受。

當我讀完《卡爾威特的教育》時,對怎樣從愛出發去教育孩子,就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嚴在當嚴處,愛在細微中”。孩子是不同的,只要身為教師的我們用心去感受,並付出真心地關心和愛護,用自身去影響他們,這才是教育和愛的本質所在!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7

“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發展,這種和諧發展的前提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

。”輕輕地讀着這句話,我內心對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欽佩油然而生。儘管如今的教育形勢與他所在的時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教育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師而言,絲毫不過時。

蘇霍姆林斯基將自己30多年的教育實踐經驗凝聚在《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教育鉅著中。書中作者以“建議”的新穎形式,懇切地與讀者談心,使人聽來毫無刻板、説教之感。讀着此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憂解難,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者,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幫助,讓我充滿信心……

書中講了一個故事,讓我記憶猶新:一位有三十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上了一節公開課,來聽課的人很多,他們本來都打算在課堂教學進行中間寫點記錄,以便像往常一樣聽完課後提些意見的,可是他們聽得入了迷,竟連記錄都忘記了。他們坐在那裏,屏息靜氣地聽,完全被這位歷史老師的課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變成學生一樣。課後有聽課的老師請教他:“您花了多少時間來備這節課?”他説:“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説,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説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十五分鐘。”

初聽這句話,我十分詫異,因為很多教師,包括自己在內,每次在上公開課前都已經將一堂課的教案背得滾瓜爛熟,準備的時間,可能是幾個星期,幾個月,但往往不需要所謂的一輩子的時間。課堂完全按照預設的過程有條不紊地進行,卻忽視了課堂是一個生成的過程。一節課用一輩子來準備,他説的就是積累:文化的積累、知識的積累、思想的積累、技巧的積累。只有這樣,才有可能上出一堂好課。

讀大師平凡樸實的語言,如品香茗,默默引領着我們的教育思想。那串串寶典般的教育心得,如降甘霖,時時啟迪着我們的教育智慧。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8

我很慶幸自己是一名教師,因為教師這個職業能夠獲得千萬人的信任,擁有千百人的愛戴,因為教師能夠真正體驗到人生歷程中最寶貴的真情。

十年的教學生涯,讓我逐漸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快樂,讓我體味到了當教師的崇高,也讓我領悟到了作為教師的成功的真諦——走近書本,就是完善生命。教師的快樂,來自讀書。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學相長”、“誨人不倦”為樂,終於讓他的“仁政”思想得以傳承;孟子以“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為原則,因材施教,終於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為理念,學以致用,鍥而不捨;韓愈以“業精於勤”、“師意不師辭”為宗旨,著《師説》,駁“道統”;還有柏拉圖用“音樂是求心靈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寫了著名的《理想國》;亞里士多德從“理論理性”的學説出發,提出了“文雅”之説;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更是內容豐富,高瞻遠矚;而杜威的學説“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更加前衞;蘇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靈的藝術”。還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鎮西、魏書生等等。這些教育家,他們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與發現,讓他們獲得了最大的成功與快樂,而這正是他們走近學生所獲得的碩果。讀了這些理論著作以後,我的心更加透徹了,因為對這些經驗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學生,讓我更自覺地去研究我的學生,去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尋找與學生交流與溝通的橋樑,從而把學生的純真的心靈開啟,把學生智慧的火花點燃。每當接到學生的喜報時,或者看到學生的進步時,我就有一種收穫碩果的快慰。特別是在課堂中,我常與學生一起做同樣的事,甚至是率先垂範,

做學生的榜樣。比如我的傾情的示範朗讀,我的感情豐富的下水文,都贏得了學生熱烈的掌聲,也拉近了我和學生在課堂中的距離。

雖然現在的我還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種拼命的工作熱情,沒有蘇霍姆林斯基的那種敏鋭的眼光,更沒有孔子的聰慧心智,但我已嚐到了教書育人工作中的真諦!讀書是一種精神上的陶冶。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9

寒假裏我拜讀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篇》,受益匪淺,本書彙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創造的教育 ”、“創造的兒童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了陶行知先生倡導的“生活即教育”、“教學合一”以及“創造的教育”的獨特教育思想,對於我們的教育事業具有許多現實意義。

陶行知先生的創造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六大解放,即頭腦解放、手腳解放、身體解放、感官解放、時間解放、語言解放;二是“勞力的基礎上勞心” ;三是“學做合一” ;四是“實驗即創造” ,創造的本質是活鮮鮮的生命,是活生生的願望,是在於火一樣的熱情,是在於探究的興趣,創造來源於生活的活力、來源於生命的本身。

在 “創造的教育”一文中寫到魯濱孫漂流到荒島上去,白天到海邊用手去捧水喝,到黑夜沒水喝,他想出了用軟土製成的瓶子,再用火燒成,可以裝水,這是由行動而發生思想,由思想產生了新價值。當今的學校教育,真正意義上的創新不很多,教師的教法不新,學生學法不新。因此,現在的教育需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創造力,需要充分的營養,適宜的土壤,良好的環境,還需要建立良好的習慣,需要因材施教。我們也要像利波老闆那樣寬容法拉第,讓法拉第在電學上取得輝煌的功績。

教育創新並非標新立異,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的能力,如果説教學內容已經體現了這一方面的要求,而仍採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的話,就無所謂能力的培養了。因此,新時代的教學就是創新的教學,創新的學習。陶行知指出,在教學過程中,先生的責任不在於教,不在於教學,而在於教學生學。教師不應把現成的解決問題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應該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告訴學生,使學生自己動腦,經過不斷反覆推敲,以求得最佳效果,也要注意不能讓學生像“無頭的蒼蠅”似的盲目亂撞,教師應精心的設計好一系列程序,指導學生用最短的時間來解決問題,並能推而廣之,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由此我們體會到陶行知先生的“創造教育” 的真諦。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引導學生手腦並用,學會過硬的技能,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使每一位學生成為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有用人才。在實際教學中,我將從書上學到的做起,從自己的本職工作做起,認真對待每一名學生,認真上好每一堂課,以真正的創新理念去開拓自己的新天地。

寒假是孩子們期盼的,作為老師的我也同樣,寒假可以好好休息,但是怎樣過一個有意義的寒假,愉快的寒假讓自己有點困擾。作為青年教師自己有許多需要學習的東西,學校也為老師們着想,要求我們假期好好讀一本書,品一碗心靈雞湯,在愉快的假期裏也能成長。

我也挑了自己喜歡的一本書:肖川的《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成長》。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過幸福快樂,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實現。幸福是人類個體認識到自己需要得到滿足以及理想得到實現時產生的一種情緒狀態,是由需要、認知、情感等心理因素與外部誘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種複雜的、多層次的心理狀態。而教師的幸福是教師在教育場景中自身需要得到滿足後的一種感受,是教師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的一種教育主體生存狀態。教師的幸福就是教育幸福。幸福的教師能培養出幸福的學生。

教師,循循善誘,守望的是講台,放飛的是夢想,播種的是知識,收穫的是未來。教育是教師的生命,因而教師的幸福首先來教育教學的工作;其次教師的幸福來自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因為從學生身上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進而體驗到精神上的無限幸福,學生的道德成長,桃李滿天下,便成了教師最大的幸福;教師的幸福同時也來自教師的專業成長、教育研究、善好的學校生活。

教師的幸福其實很容易得到實現,當學生的成績有進步的時候,你會感覺到幸福;當調皮的學生開始懂事、聽話的時候,你會感覺到幸福;當在比賽活動現場,學生一起吶喊、加油、努力、全力以赴的時候;你會感覺到幸福·······對於教師,我們很容易在身邊的小事上感受到幸福的存在。

幸福就是一種感覺,敞開心靈去感受,幸福無處不在;幸福就是一種充實、閒適,沒有空虛感,匱乏感、無聊感,沒有內在的緊張、焦慮;幸福就是內在的平安,自由自在。做一名幸福的教師其實也不是很難,保持良好樂觀的心態,認真的對待自己的教育事業,自己的學生,用心體會生活,你會發現幸福就在身邊!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20

語課堂教學必須盡最大限度地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機會用英語進行活動,讓學生感受到運用所學語言成功地達到某種目的後的愉快。這是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和英語學科的特殊性所決定的。要使國小生能夠在 40 分鐘的時間內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教師必須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各種情景,做到教學情景化。

首先,堅持用英語組織教學活動,教師應有計劃地向學生傳授課堂用語和日常用語,如:”Who’s on duty today?”“Good morning/afternoon.”“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s. And you?”。建立如 Daily talk 或 2 至 4 人一組的“Pair work/Group work.”的 Make dialogues 等制度,來加強英語課的語言氛圍。

其次,在課堂教學中儘量利用實物、圖片、幻燈、簡筆畫、課文插圖等輔助手段創設情景。根據教學內容,要求學生分角色進行模擬,讓學生在特定的語境中理解教學內容。 再次,通過遊戲活動來表現情景。因為遊戲是國小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多數國小生都喜歡課堂教學遊戲,遊戲會令他們動起來給學習帶來快樂,是機械的句型操練起來變得生動、活潑、有趣味。遊戲活動能使抽象語言內容變成一種具體、形象的情景,具有直觀性、趣味性和競爭性等特點,能有效地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三. 在教學中可以利用某些技巧來組織英語課堂教學。

在英語單詞或課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人物名字作主語進行造句或創設情境,以加強學生對所學單詞或課文的理解。如姓名舉例法:如在上課時發現有的同學走神、做小動作、低頭或看其它書籍等,教師可以抓住時機,運用這位學生的名字作為主語造句或創設情境。這樣既可以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增加英語教學的真實性,又可以起到提醒學生的作用,真可謂妙趣橫生、一箭雙鵰。

四. 在英語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

隨着教學觀念的更新,英語教學方法也要有所改變,這就要求進一步優化教學方法的組合。課堂上教師採用什麼教學方法,學生就往往採用相應的學習方法,它直接影響着的學生的學習效果。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上應努力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圍繞學生能力素質的發展進行教學。可採用”知識技能,學習能力,學習態度”來作為確定學習狀態的特徵變量,從而為促進學習能力素質的全面發展服務。由於教學大綱要求的教學內容本身就是根據知識技能、順序、結構和學生的初始能力的特點做出安排的,所以可以直接拿來使用,在此基礎上,按照知識技能的相對完整性,可將教學知識技能發展序列分成幾個教學環節。一般來説,除了第一節課以外,每一課教師所要進行教學的內容不外乎三個部分:

①複習已教過的語言材料;②教學新的語言項目如詞彙、語音、語法和句型等;③進行各種形式的聽、説、讀、寫訓練活動。為此,一般採用”五步教學法”;即:複習、介紹、操練、練習、鞏固。在每一個步驟當中,教師的作用都有所不同,如採用口、筆頭練習、測試、聽寫、提問等複習方式;利用實物、圖片、藉助動作、猜謎、接龍式提問、簡筆畫等介紹新的語言項目;通過分排或分行、兩人、小組等進行操練;通過做遊戲、扮演角色等方式提高運用語言能力;充分利用和”複習要點”,練習冊中的練習,口、筆頭練習等加強學習運用的能力,以加深印象,鞏固記憶。教師要在教學中自始至終觀察全班學生的反應,要隨時根據情況變換自己的角色,保證所教的內容大家都能接受,達到完成課堂的整體教學任務。

綜上所述,國小英語教學,教師應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使學生充分享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讓學生在”樂”中學,”樂”中練,變苦學為樂學真正做到”樂而好學”。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21

我很慶幸自己是一名教師,因為教師這個職業能夠獲得千萬人的信任,擁有千百人的愛戴,因為教師能夠真正體驗到人生歷程中最寶貴的真情。

十年的教學生涯,讓我逐漸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快樂,讓我體味到了當教師的崇高,也讓我領悟到了作為教師的成功的真諦走近書本,就是完善生命。教師的快樂,來自讀書。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學相長、誨人不倦為樂,終於讓他的仁政思想得以傳承;孟子以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為原則,因材施教,終於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為理念,學以致用,鍥而不捨;韓愈以業精於勤、師意不師辭為宗旨,著《師説》,駁道統;還有柏拉圖用音樂是求心靈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寫了著名的《理想國》;亞里士多德從理論理性的學説出發,提出了文雅之説;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更是內容豐富,高瞻遠矚;而杜威的學説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更加前衞;蘇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靈的藝術。還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鎮西、魏書生等等。這些教育家,他們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與發現,讓他們獲得了最大的成功與快樂,而這正是他們走近學生所獲得的碩果。讀了這些理論著作以後,我的心更加透徹了,因為對這些經驗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學生,讓我更自覺地去研究我的學生,去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尋找與學生交流與溝通的橋樑,從而把學生的純真的心靈開啟,把學生智慧的火花點燃。每當接到學生的喜報時,或者看到學生的進步時,我就有一種收穫碩果的快慰。特別是在課堂中,我常與學生一起做同樣的事,甚至是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比如我的傾情的示範朗讀,我的感情豐富的下水文,都贏得了學生熱烈的掌聲,也拉近了我和學生在課堂中的距離。

雖然現在的我還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種拼命的工作熱情,沒有蘇霍姆林斯基的那種敏鋭的眼光,更沒有孔子的聰慧心智,但我已嚐到了教書育人工作中的真諦!讀書是一種精神上的陶冶。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22

通過學習《教師法》,讓我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

一、為人師表,言傳身教

教師的人格力量來自於學術水平與道德情操的完善統一,不僅要在自己講授的課程中學識淵博,循循善誘,更要通過言傳身教,通過榜樣,無言的力量教給孩子做人的道理,使學生樹立堅定的信念和遠大理想。在學生的眼中,教師具有無可懷疑的威信,教師是一切美好的替身和可效仿的榜樣,教師的一言一行,都通過這樣那樣的方式,對學生的各個方面產生影響。

二、 將做人的教育寓於教學中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是三大任務中的首要。告訴學生科學道路和人生道路的曲折,要培養百折不撓的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老師應該努力學習做這種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教育。

三、虛心向學生學習,做到教學相長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之言。對於老師則不可以“家長”自居,應該與學生平等相待,虛心向學生學習,做到教學相長。愛學生就要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創造精神,與他們平等相處,用自己的信任與關切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創造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與學,互為關聯,互為依存。“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一個好老師會將學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們,尊重他們,視他們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夥伴。

四、視學生為己出,處處關愛學生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學生正處於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刻,在成長的道路上,難免會遇到各種困擾和問題,需要我們去幫忙引導。那麼如何用愛心去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户?首先就要了解他們。瞭解學生的愛好和才能,瞭解他們的個性特點,瞭解他們的精神世界。只有瞭解了每個學生的特點,瞭解他們的精神世界,才能引導他們成為有個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蘇霍姆休斯基説得好,不瞭解學生,不瞭解他的智力發展,他的思維、興趣、愛好、才能,就談不上教育。

為了實現“為人師表,以德立身”。我決心從以下幾方面做好:

第一 ,要從開始嚴格要求自己。孔子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作為一名教師,要一身正氣,要突出“為人師表”,就是要追求“以德立身”。

第二,堅持學習與實踐。教師的基本職能是“傳道、授業、解惑”。因此,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學識淵博,品德高尚,還要富有教學經驗。而要做到這些要求,就應該做到堅持學習與實踐。要進一步學習新知識,不斷增強業務水平。

第三,要愛教育事業。只有“熱愛教育事業”,才能體現“為人師表,以德立身”的真諦;只有熱忱的愛每個孩子,讓他們的全部素質都得到提高,才能為教育事業做出貢獻。

第四,熱愛每一個孩子,不只教給孩子知識,還要教會他做人,還要關愛他,時時刻刻讓他感覺到集體的温暖。讓每個孩子都能在這個集體中茁壯、健康的成長。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23

《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羣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讓我這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

透過安利柯的描述,我瞭解到什麼樣的師愛才最讓學生感到温暖,把學生當親人的老師。當安利柯的先生説道:"你們以外,我沒有別的家屬在世界上,除了你們,我沒有可愛的人!你們是我的兒子,我愛你們,請你們也歡喜我!我一個都不願責罰你們,請將你們的真心給我看看!請你們全班成為一家,給我慰藉,給我榮耀!"先生的這些話,讓所有的學生都信服與他。雖然我無法做到這位先生的如此坦誠,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學生了。兩個學生同時犯了錯誤,有時,我會憑我直覺判斷,然後毫不留情的批評那個我心目中的差生。卻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學生在暗自垂淚,也許在他們的眼裏,我不再是個好老師。寬容和尊重學生,"只要你們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我絕不會責怪你們",這是安利柯的先生們給的我另一個啟示。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學生,我們的目的是教育學生,只要目的達到,又何必在意學生是否接受了懲罰。

讀《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説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是無法用準確的文字形容愛的定義,但是我知道,擁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實而無憾的。同樣,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自肺腑的愛,這種愛的表達既是無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當我們把愛心自然而然地獻給學生時,學生會不僅把我們當教師,更會把我們當作朋友,兄弟,父母。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無從談起,感情當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的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

總之,愛的教育是治療心靈創傷的良藥,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被愛的人才懂得去愛人,愛給人力量,給人温馨,也給人美麗的心靈和情感。讓孩子們心中擁有愛,很多問題都可能在愛的暖流裏溶解。書中給我的啟示是,做一個温柔的嚴師,用充滿愛意的語言來嚴格要求我們的學生。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24

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斷提高,與其始終如一的學習是分不開的,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莊子説,吾生也有涯,而知無涯。知識是沒有窮盡的,堅持學習讓人始終處於不敗之地。反之,沒有知識的不斷補充和積累,人便會落後於時代。歌德説過,誰落後於時代,就將承受那個時代所有的痛苦。特別是在現今知識爆炸的年代裏,不能接觸新的知識便會被時代所淘汰。

對於我們教師學習新的知識來面對新的挑戰,更是不可忽視的。它能提供我們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爾基所説,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更強大,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勝的。

在這短暫的一個假期裏,我讀到了平時沒看過的書,讀書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這一個假期裏,我感覺收穫頗豐。以下就是我這一假期來讀書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需花。"我們渴望讀書,渴望獲得知識,但是我們卻常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我們應該如何讀書?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同時我們也應拋棄古時舊的求知理念,什麼"書中自有黃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為了使讀書達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於動腦,找到所讀文章的“眼睛”,心領神會之外,還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當然讀書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話所説:"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思考的結果整理出來,寫成筆記和感想,既有助於思考,也可以幫助我們記憶思考的結果,便於日後比較、綜合、分析。如果所讀的書是自己的書,我還在書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看法、疑問、評論等,或做一些記號。它會加強我們對文章的理解、記憶,作文時如果要參考、模仿渡過的文章,有沒有做過評註的,效果大不一樣。

常聽學生家長説“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裏就誰的話都不聽了。”在研讀中,我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美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為我指出,這樣不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為活躍。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説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説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回想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着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説,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

更深的體會是教師的成功,來自學生要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就認識教師是什麼?要教好自己的學生,首先必須認識學生是什麼?答案是顯然的: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實這不只是學生應該學會的`,更應該是我們教師要學會的!從眾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們不難發現,做人貴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會善。我的這種感受是在學習過程中的積累,一直以來,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經驗為借鑑,堅持以“認真負責”處世,以“嚴於律己,寬於待人”為原則,我覺得,作為一位教師,首先必須做到:

一、説到做到,從不失信;

二、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三、尊重學生,一視同仁;

四、講求效率,仔細認真;

五、嚴於律己,寬於待人;

六、精讀細講,教學相長。

話又説回來,常言道: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人説,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以為,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因此,在學習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學習中最大的樂趣。學習型社會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了充裕的學習資源。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了自助餐廳,你想吃什麼,完全請便。個體完全可以針對自身的切實需求,選擇和決定學習什麼、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度等等。

簡言之,同時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我覺得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並不是如“蜀道之難”。只要我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積累經驗,長期地保持一顆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學生又將演出一幕怎樣的好戲?我今天又將看到孩子們的什麼新花樣?我自己又該為他們做些什麼事?處處為孩子們着想,在為學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時,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我很慶幸自己是一名教師,我也希望與我的同仁共勉:在讀書中自我提高,走近學生,我們都將是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shi/rpqkn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