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快樂王子》讀後感(精選18篇)

《快樂王子》讀後感(精選18篇)

《快樂王子》讀後感 篇1

今天,我閲讀了《快樂王子》這本書,其中讓我記憶最深的一個故事是《巨人的花園》。

《快樂王子》讀後感(精選18篇)

《巨人的花園》是這本書中最短的一篇,也是美的一篇。自私的巨人從來不讓任何人進入他的花園,還築起一道圍牆,從此他的花園一直是冬天。終於有一天,巨人想通了,推倒圍牆,讓孩子們進來玩。春天來到了巨人的花園,他也終於明白什麼是世上最珍貴的東西。

這篇故事雖然很短,卻隱藏着一個重要的道理——做事不能自私。巨人的花園之所以會一直是冬天,那是因為當時的巨人太自私了,所以連春天都不願意來拜訪他的花園,秋天把果實送給千家萬户,卻冷落了他的花園。但最後,孩子們幫助了他,他們的到來使花園恢復了生機,巨人才會醒悟。

每當我想起《巨人的花園》這個故事時,就也會聯想起自己身上發生的事:在學校食堂分菜時,我就把好的分給自己;自己做了什麼壞事,卻想把責任推卸給參與其中的人等等。一想起這些事,我就十分愧疚,心想:我以後絕對不能再這麼做了,我要向醒悟的巨人學習!

《快樂王子》是本好書,有許多人物的真善美都值得我們學習,我一定要經常翻閲。

《快樂王子》讀後感 篇2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它讓我們在“智慧”的果園獲取“知識”的果實。今天我品讀了一本童書——《快樂王子》。《快樂王子》這個故事令我受益良多。

南飛的小燕子被快樂王子的善良、真誠所感動,充當了快樂王子與窮人之間的“信使”,同時也傳遞着快樂。可最後因為錯過了南飛的時間,凍死了……快樂王子用那一身的珠寶、黃金來幫助窮人們,這是為什麼?答案只有一個:這是善良,這是無私奉獻的愛;小燕子甘用那一對柔弱的翅膀來充當“快樂使者”幫助窮人,獻出自己的生命。這是為什麼?答案只有一個:那是善良,那是大義凜然的愛……

奧斯卡﹒王爾德利用市長、大學美術教授,這些上流社會人物來譏諷現在人們的世俗,人們的膚淺。快樂王子滿身金銀珠寶,高高俯視一切,到最後如同乞丐,被扔進冶鐵爐裏。這,到底是一個怎麼的悲慘遭遇?可他仍然堅持着。當快樂王子和小燕子在天堂中永生時,市政會的議員們卻仍然在爭論建誰的雕像。是外表美好,還是內心美更好?相信,那些市政會員一定是隻注重外在的美,而不是內在美。作者巧妙的寫作手法讓市政會員們的世俗與快樂王子的善良形成鮮明的對比,這再一次地體現出世人的膚淺和世俗。

這世間因“愛”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只要每個人都多付出一點點,那我們的生活該會是多麼的精彩!愛其實真的很簡單。

《快樂王子》讀後感 篇3

“與人玫瑰,手留餘香。”這句話你聽説過嗎?這句話來自於什麼故事?對呀,就是我今天要講的《快樂王子》呀!

《快樂王子》是一個多麼“幸福”的王子呀!也許,他並不是一位真正的王子,但他可以在那冰冷的冬天獻身給窮人,那些富人會嗎?連一件新毛衣也不會,能跟快樂王子比嗎?所以,快樂王子就算丟掉了生命,他也永遠是快樂而又幸福的人,這樣的人不值得大家尊敬嗎?老百姓就會把他當做王子,做他們的榜樣,受到大家的尊敬,這難道不對嗎?

確實,有些富貴人覺得他們有什麼了不起的,但他們知道要幫助窮人嗎?他們貪圖富貴,只知道吃喝玩樂,打罵奴才,嘲笑農民,真是白痴,可恥!還不如老百姓,老百姓也知道感恩那些幫助過他們的人,而你們呢?有眼無珠,有眼不識泰山,井底之蛙!連感恩也不會,你們還會幹什麼?心裏只知道錢!錢!錢!

要想快樂和幸福,別忘了多多付出啊!

《快樂王子》讀後感 篇4

善良是一種美麗,奉獻是一種絢麗。今天,讀完《快樂王子》,我也明白了什麼是善良,什麼是奉獻。

聽到“快樂王子”這個名字時,我在想:他是不是一個很快樂的王子呢?但他並不是一直快樂的。

從前,住在無憂宮中的王子很快樂。他死後,成了一個雕塑。他看到許多窮人在受苦,這個冬天飛來一隻小燕子。原本要去埃及的它,在這個寒冷而温暖的冬天,與快樂王子共同幫助了許多需要幫助的人。而最後,那隻小燕子為了幫助別人卻沉睡在了冬天的城市裏。

哪怕最後被扔進火爐裏經受火和高温的考驗;哪怕永遠沉睡在冰冷的地方長眠,小燕子與快樂王子永遠是快樂的。他們用自己內心真誠的善良與愛心,幫助了那麼多人。讓我們知道了善良、愛心是一種美德;是一種能讓別人快樂的魔力;也是一種能讓自己感到温暖的心燈。同時這也反映了故事中的市長、官員等人物的品質:只追求外表,華而不實、貪婪自私。

最讓我開心的地方是後來善良的小燕子與快樂王子一起在上帝那裏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

或許,他們會在那兒幫助更多的人,和他們一同快樂、一同幸福。

這也讓我明白了:奉獻是一種多麼動人的旋律;是一篇多麼感人的詩篇;雖是一個小小的幫助,卻能讓別人一直感激你。

難怕是在嚴冬、盛夏,在你最無助的時候,或許那雙援助之手給予了你太大的幫助。

奉獻吧,讓他人得到你傳遞快樂的同時也能快樂自己;善良吧,真誠的善良才能讓別人感動;播灑愛心吧,讓你的愛心幫助更多人,讓他人知道你是真誠的。

現在回想起以前的那個我,比起會奉獻的人還遠了許多。所以我會去奉獻、去幫助他人。

《快樂王子》讀後感優秀範文

他是王子,身上絢爛奪目,眼睛像清水河畔的紫羅蘭,嘴脣像紅色花瓣。

在以前映入眼簾的是快樂,是笑與甜,後來,他看的越來越遠,越來越悲傷,他看到了為生活而擔憂的窮人,為住處而煩惱的流浪漢……他為了救濟窮人,把金葉子做的外衣,寶劍上的紅寶石,甚至是藍寶石眼睛,他都毫無保留的送給了窮人,但最後他那醜陋的外表讓人們厭惡,被丟進熔爐。

他,就是快樂王子!

快樂就是開心嗎?是幸福嗎?不,快樂王子的快樂更在於是奉獻!

他本是一個華麗的王子,但一個個痛苦不堪的窮人映入他的眼簾時,他是怎麼做的?奉獻!他不在乎自己的榮華富貴,將身上的一切,都奉獻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這是一種美麗的精神。

在汶川大地震時,那些勇敢的志願者便是如此。他們在炎日的照射下,搬開一道道鋼筋,翻開無數片石板,拯救了無數條生命。

他們是好樣的,為了那些生命,身上卻覆蓋着聖潔的白花。不管是憂傷,還是美麗,那就是生活……

《快樂王子》讀後感 篇5

説到餘秋雨先生,是在電視“青年歌手大獎賽上”看到的,作為綜合素質的評委,需要多麼淵博的知識和閲歷啊,聽他對選手的點評真是一種享受,更是一個學習的好機會。

寒假,兒子拿回來一本餘先生的《借我一生》,無意中的拿起卻再也無法放下。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觀其一書,洋洋灑灑數萬字,竟然完全出自餘先生大半生的經歷!如果説許多文學作品的成功,在於文章結構安排的巧妙,在於文辭的優美,那麼我看《借我一生》中最為成功的就是:用平實理性的語言講述着真實的人生、誠摯的感受!餘秋雨先生在寫這本書時候這樣感受着:“我歷來不贊成處於創造過程中的藝術家太激動,但寫這本書,常常淚流不止。”説起來,他筆下描寫那段中國大地的敏感歲月——十年文革,我也算親身經歷過,在閲讀中,我的腦海中又真實的再現了那樣的歷史時光,而且在餘先生平實的筆觸中顯現得越來越清晰!其中最大的因素也許就在於他用誠懇的態度將文章寫得如此真、如此妙吧!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每個人的一生又何嘗不是獨特的一生呢?我想這些文字給予人的震撼,在於他真誠的寫作態度,也在於他淵博的學識!一個從小酷愛讀書的他在自己的一生中做得最多的事情,恐怕就是閲讀了!姑且不説他那滿滿一百二十箱的個人藏書,就單看在十年浩劫中的他因為疾病“失蹤”在逢化大橋鎮的半山老樓,在那樣的艱難歲月中,貧病交迫的他卻感覺到一種難得的興奮,因為他擁有了一個幾乎無人問津的舊式圖書館,並且在裏面得到了閲讀的快樂,從而感受沒有任何苦楚!學識再高的人,如果滿足於自己的知識範圍,不圖進取,終會遭至淘汰!餘先生用他精彩的文字和他無止境的學習告訴着每一個讀書人:在廣泛的閲讀中獲得快樂和進步!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很多人都知道,餘秋雨先生是個名人,他的許多作品可以説都是在四面八方的炮轟聲中問世的,《借我一生》也不例外。在網上打開相關網頁,可以看見許多對他的罵名。我不贊成這樣的攻擊,更不願意隨意地標榜人!但是我覺得評論,都應該以事實作為依據,任何脱離事實的語言都是蒼白無力的!他的《文化苦旅》在中國大地掀起的閲讀熱潮無人可比,他沉靜而具有文化底藴的學者散文我更是欣賞。他的沉穩和寬容不僅體現在文字上,從他在現實中與反對者餘傑的面談那“未成干戈已化玉帛”的感人一幕更可以讓人感受他的謙虛和寬讓!一個人一生中的種種磨難能夠坦然面對,可是要忍讓這樣的誣陷和攻擊需要的是何等開闊的胸襟啊?我欣賞這樣的人格,佩服這樣的骨氣!

《快樂王子》讀後感 篇6

我愛看的故事書是《愛麗絲漫遊奇境記》。我覺得這本書很好看,因為裏面的詞語、句子都用得非常好。這本故事書一共有十二篇文章,第一章寫愛麗絲毫不猶豫的和一隻兔子跳進了一個很深很深的洞裏,在洞裏經歷了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第二章寫了愛麗絲掉進了“池塘”裏遇見了一隻小老鼠,她和老鼠進行了有趣的談話。第三章寫了渡渡鳥想出了會議式的方法讓大家在賽跑中不知不覺的把身體弄乾了。這個運動方式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在生活中,只要我們認真思考、擴散思維,一切問題都可以解決。從這三篇文章裏,我覺得愛麗絲是一個善良、有愛心的小女孩。

愛麗絲把嬰孩抱起來,怕她沒人照顧,還怕她被打死。從這件事中我們就可以看出她是一個善良、有愛心的小女孩。

就因為她是這樣的一個人,所以我非常喜歡她。愛麗絲很喜歡裝成兩個人。“起來,哭是沒有用的`!”愛麗絲嚴厲地對自己説。“限你一分鐘內就停止哭泣!”她經常給自己下命令(雖然她很少聽這種命令),有時甚至把自己罵哭了。從愛麗絲的這些話,可以看出她是一個樂觀堅強的人。

《愛麗絲漫遊奇境記》使我懂得在以後的學習和成長道路上,不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保持樂觀的心態,勇敢地去面對。

《快樂王子》讀後感 篇7

最近讀了曹文軒的《野風車》,其中有一篇名叫《阿雛》的短篇小説,讀後讓我深有感觸。

這篇小説講的是一位名叫阿雛的小孩,六歲的時候失去了父母,成為一名孤兒,由於缺乏管教,從小養成了逃學、打架、偷東西等惡習,國小沒有畢業就被開除了,從此在村裏到處流浪的故事。這篇小説讓我認識到了一個人的成長,在少兒階段非常重要,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會影響到一個人一生的成長。

現在,我們正處於國小畢業班,是養成良好生活、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在學習上,要養成良好的自律習慣,學習要有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做完老師佈置的作業後,合理安排時間,增強自己的閲讀能力,做到“多讀書、讀好書”。光做到多讀書可不行,還要拿起筆把讀到的知識寫(瀉)出來,看到書上有精彩的語句一定要“幫”它們找到一個棲息的“家”(嘻嘻,其實就是一個抄寫本)。做數學題,如果出現不會的題,一定要及時問,千萬不要往後拖,越拖越沒有時間問。老師批改完後,要趕緊翻一翻昨晚的作業,看看有沒有錯題,如果有錯題,一定要及時改過來,再把這些容易錯的、難度較大的題抄寫在一個專用的本子上(一定要記得,千萬不要和剛剛説的那個抄寫本混在一起呦!另找一個本子,這個本子裏可容納英語、語文和數學的錯題)。英語的重點詞句均可再找一個本子抄寫下來。身體第一,學習第二!在生活上,也要養成好習慣。每天中午堅持午睡,使下午精神飽滿。晚上早早地吃完晚飯,然後就下去玩,晚上要早點睡覺,明天就可以早起。合理安排時間,身體健健康康,才能學好習!

這本書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小孩從小就要做到“為人正直”、不撒謊、養成良好的習慣,只要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就會影響到一個人一生的成長。

《快樂王子》讀後感 篇8

我國的藝術大師老舍先生的中篇《月牙兒》,以高懸於空中的月牙兒為主旋律,通過主人公對它的不同感受,譜寫了一曲天上人間哀怨的悲歌。其情之感人,藝術技巧之精湛都令人歎為觀止。

月牙兒本是自然之物,然而在作家筆下它卻成了主人公孤獨寂寞時而又不可缺少的伴侶,成了主人公向黑暗社會控訴的代言人。總之,它變成了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全文中月牙兒出現了達十幾次之多,其中有三處是説沒再看見月牙兒,而這又恰恰劃清了主人公性格發展的三個不同時期。

“那第一次帶着寒氣的月牙兒確是帶着寒氣”,“它那一點點微弱的淺金光兒照着我的淚”。小説中此時的主人公還只是個七歲的孩子,這時她感覺到那月牙兒是帶着寒氣的是因為飢寒和喪父的巨大不幸正降臨到這個只知道冷、餓和沒人理是悲慘的事的女孩子身上。或許此時她還不懂得那裝着爸爸的木匣被埋到城外的哪個地方是件多麼值得悲哀的事,她只是因為冷、餓和沒人理而感覺到那月牙兒是帶着寒氣的。接下來作家又寫了月牙兒的第二、三、四次出現以及它在不同情境下出現時帶給小主人公的不同感受,進一步揭示了她的內心世界和悲慘命運。當“我”拿着媽僅剩得惟一不可當的東西——銀簪,坐在那嚴嚴關閉着的大門前時,月牙兒在天空中歪歪着照着“我”的淚,當媽哼哧哼哧給人洗髒衣服時“我”更愛這個月牙兒,愛它給地上的那點小影子。由上可見,此時的主人公還只是個孩子,她是那麼的天真、可愛、孤獨、寂寞、可憐和不幸,她對自己所遭遇的不幸還沒有任何準備和認識,每當她孤獨寂寞時,她便去看月牙,因為只有它還能給她些許的安慰。

“我”再一次看見月牙兒是在“媽坐了一乘紅轎”,“被抬到城外去”,一個陌生的男人扯着“我”走時,此時的月牙兒“象個要閉上的一道大眼縫”。這時,媽為了不餓死“我”再嫁了,她不知等待她的會是什麼,此時她的腦海裏一片迷茫混沌,這個世界也是迷迷朦朦看不清楚的,這月牙兒的形象恰是“我”心靈的折射,至此作家已完成了對主人公童年形象的塑造。

接下來文中寫道“我”在三四年裏似乎沒再看見月牙,這是文中第一次提到“我沒看見月牙”,此時她有了她的小屋,好久沒去噹噹,有吃有喝甚至還上了學,生活似乎變得美好了,她已不再需要月牙的陪伴與安慰了,因而這次月牙的出現成了主人公性格發展過渡期的標誌,從此作家便進入了對少年主人公心理的揭示。

“它無倚無靠的在灰藍的天上掛着,光兒微弱,不大會兒便被黑暗包住”,這是“我”在三四年後再一次見到的月牙。因此時“新爸爸忽然走了”,之後“媽”屋裏常有男人來,儘管她還不大懂這些事,但已是“要在國小畢業”的她已猜到那不是好事,因此她不得不恨媽。可後來媽也走了,只剩下了她自己,在這種無倚無靠的情況下,她又看到了月牙,感覺到它是那樣“無倚無靠的在灰藍的天上掛着”,它“只能亮那麼一會兒,而黑暗是無限的。”月牙兒的形象正是主人公心裏的感受,此時的她孤苦無助,但她還是努力地同命運抗爭着,沒有喪失做人的尊嚴,她不願象媽那樣,雖然她也理解媽。然而將來對她來説是渺茫的。“我又老沒看月牙了,不敢去看,雖然想看。”從此作家又開始了對主人公由掙扎到最終被黑暗的社會吞噬的敍述。

畢業後她只能自己掙飯吃了,她懷着希望四處奔波,然而沒有事情給她做。“我的心就好像在月光下的蝙蝠,雖然是在光的下面,可是自己是黑的”,她沒有了任何希望,可是她要活着,終於她認識到“羞恥不是我造出來的”,殘酷的現實已把她純淨的心靈無情地塗上了污點,竟致使她在黑暗中看到那“月牙是清亮而温柔的,它把一些軟光輕輕送到柳枝上”,並感到“這個月牙是希望的開始”,於是善良、單純和美好的希望使她陷入了愛的迷夢,她從“他的笑”“他的頭髮”上看到了那也在微笑的月牙,使她忘了自己、沒了自己,而當月牙兒忽然被雲遮住時,她也失去了自己,她的精神即將崩潰了,然而此時的她還善良,還有同情心,直到為了別人,她又沒飯吃了。

“我早知道我沒希望,一點雲便能把月牙遮住,我的將來是黑暗”。果然,為了活着,她曾努力找事做,可最終殘酷的現實使她徹底絕望了,尤其是她還得養活已完全失去了掙錢能力的媽。媽的失而又歸無疑給她的心靈以更沉重的打擊,她從媽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將來,“我至好不過將變成她那樣,賣了一輩子肉剩下的是一些白頭髮和抽皺的黑皮”,是無情的現實使她“不願為誰負着什麼道德責任”而墮落下去,就這樣一個曾經純潔善良、正直倔強的女性失去了自己,然而不幸的命運也使她對這個地獄般的世界有了清醒的認識,“我所做的並不是我自己的過錯”,這是對自己行為的詮釋,更是對黑暗社會的無情揭露。

然而更為耐人尋味的是文章的結尾,正當她打算嫁人不再繼續墮落時卻被送到了監獄裏。此時在心靈經歷了長期的摧殘後,她深刻地認識到“獄裏是個好地方,世界比這並強不了許多”,於是她甘願在此了結一生,也就是在這種心境下她又看見了她的好朋友——月牙兒。

縱觀全篇可知,女主人公有文化,有個性,善良正直,聰敏倔強,不遺餘力地執着着飄渺的希望,她本該有着美好的一切,然而最終她還是被黑暗的社會吞噬了。

總之,全文“我”與月牙兒形影相弔,構成了小説中的景與情,使作品具有詩一般的意境和低迴婉轉的抒情性。首先用月牙兒為題象徵女主人公那隻能亮那麼一小會兒而黑暗是無限的生命,而作品前半部分月牙的頻繁出現暗示着主人公雖屢遭不幸的打擊,但其生命還有希望存在,儘管那希望渺茫的象月牙的微光;而後半部分月牙的不再出現卻暗示了主人公已被黑暗的社會吞沒了。至此,中國文壇乃至世界文學長廊中一個不朽的藝術形象便誕生了。

《快樂王子》讀後感 篇9

用了連天的時間讀完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長篇小説挪威的森林,有一些不得不記下的感受,又擔心記下的東西過於膚淺,然而怕又沒有耐心,更多是怕沒有時間繼續讀完第二遍,所以索性還是把自己可能尚未成熟的種種感受寫落紙上。可能是習慣使然吧。

這是一本很封閉的書,沒有過多的去敍寫那個時代的背景,而且,我對於日本的文化和歷史又知之甚少,這就是我擔心不能深入理解作品的一個原因。我所説的封閉只是一個外界環境的封閉,而決非作品中典型人物心理上的封閉,相反,對人物的刻畫上,它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力,不僅僅是身體上的震撼力,因為曾有人對我描述説這本書很黃,我感覺這失之偏頗,它更多的給我了心理上的震撼。這震撼很強烈,而且是全方位的強烈。

愛情、友情和性交織在一起,融洽、衝突、此起彼伏。從誕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充斥着憂鬱、痛苦的掙扎和無所畏懼的解脱,畸形的性接觸和近於病態的心理。抽象而出的一個個不正常的人,不正常的心理,把活的部分拖進死亡,又把死亡拖進活的部分,終於是從不成熟走向成熟。

你愛不愛我?這不再是可以簡單作答的問題。女人往往會把愛和性攪和在一塊兒,男人卻會毫不猶豫的把他們分得很開。所以渡邊不止一次的把愛的程度描寫成象在春天的絨綠裏和可愛的小熊打滾,很純真浪漫的情愫。男人對於性的態度和女人往往大相徑庭,永澤可以藉以消遣,甚至近於病態的追求,渡邊也一樣,只不過他把性分的細化了,有愛的性和無愛的性,有性的愛和無性的愛,甚至更加可以細化到友情。

所以在文章開始處的伏筆更有意思,直子講的那草皮掩過的讓人毛骨悚然的井,男人會小心翼翼的去提防,而女人,包括直子,因為不怕,或者那怕只是潛意識的怕,所以終於掉進去,是偶然之中的必然。愛,走的太近,付出的太全部,就可能變成相互的傷害。這些與性無關。玲子擁有的僅僅是友情和性,所以有一份不完整的幸福。另外,玲子又是超凡脱俗的女性,她可以把性從愛中解脱出來,坦然面對美好的生活,這區別於一般,顯得很不容易。

談及作品中悲劇性的人物,直子和初美,雖然通往悲劇的路途,一個激騰一個平坦,但其根蒂都在於對性和愛有太完美的憧憬,想得到百分之百的完美又不可能,終於導致悲劇。而綠子則很幸運的擁有確實的性和允諾的愛,更加堅強和果敢的性格給她帶來了看似較完美的結局。有更多的時候,幸福要依靠自己去爭取。

總的看來,這是一本區別於以往的更模糊,其實包含更加深邃思想的書。現在是一定不能完全體會作者思想的,因為年輕,或許,再經過十幾年的生活煉勵,重讀到這本書,重見到這篇文稿的時候,我會有更澎湃的感受。

《快樂王子》讀後感 篇10

最近在讀南懷瑾先生寫的《論語別裁》,雖然還沒有讀完,但是,感慨頗多。幾乎每翻開一頁,沒讀完一章,都能讓我心情愉悦,思如泉湧,讓我不得不寫點東西出來。正如論語裏所説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

然而,正是在《論語別裁》的“學而第一”部分裏面提到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這句話,讓我開始感歎於南懷瑾先生的睿智,感歎於他對《論語》一書深刻的洞察力和精闢獨到的分析。

看到這句話,就回想起上中學時,在課堂上跟着老師一絲不苟認真地讀孔聖人經典的情景。對於老師的講解,學生都深信不已,一字不差地記錄下來。考試時解釋“子曰”,大家也是千篇一律的標準答案。當時的學生,現在看起來,似乎是隻求隻字片解,其實只是因為文學修養還不夠,自然沒有能力去分析甚至批判了。正如南懷瑾説的,文學革命,你都不知道什麼是“命”,如何去“革”?

讀了南懷瑾先生的《論語別裁》開篇的“學而第一”部分,才發現這三句耳熟能詳,曾經以為意義再明顯不過的“子曰”,在南懷瑾先生看來,居然還有另外一層完全不同的意思,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做學問,要有思想,不斷地見習和體驗,並反省,就是學問。能夠從不斷的體驗反省中經常得到“會心一笑”,那就是“不亦説乎”了。做學問是件清苦的事,可能一輩子都沒有人瞭解,沒有人欣賞。但是孔子説只要有學問,自然有知己。因此他接着説“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寂寞淒涼的時候,有一個知己來了,那是非常高興的事情。而這個“有朋自遠方來”的“遠”字,並不一定是指空間距離上的遠,也有可能是時間。孔子的學問,是五百年後的漢武帝時期才興起的,董仲舒弘揚孔學,司馬遷撰《史記》,非常讚美孔子,這個時間間隔得有多遠!這五百年間,孔子是非常“寂寞”的!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就是説做學問的人,乃至一輩子沒有人瞭解,也“不愠”,不怨天尤人。

孔夫子還説過,“無友不如己者”。在中學時學到這句話就很詫異,如果每個人都只交比自己強的朋友,那世間沒有人能有朋友了!孔老先生豈不很勢利?其實,夫子的意思是,對朋友要“敬”,“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看待朋友,有看到他們的長處,看到他們做的比自己好的地方。亦如民國時期佛教大德印光法師所言,“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這是多麼高的境界啊,孔子的智慧,有多少竟被我們輕率地誤解了——甚至加以嘲諷和打壓。

《論語》,經歷了漢朝董仲舒的篡改和宋朝朱熹的註解統一思想……到當今的大師、教授、專家……拿它説事,其真實面目已經不為大多數人所知。明朝以後,朱家皇帝下令以四書考選功名,而且必須採用朱熹的註解。因此六七百年來,所有四書五經,孔孟思想,大概都被限制在“朱熹的孔子思想”中。換句話説,明代以後的人為了考功名,都在他的思想中打圈子。因此,這也成了孔子思想為再後來的人們説詬病的一個重要起因。

從《學而》中,我們還能感受到孔子立身處世的態度,“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入則孝”,我們都能明白,這個學生在家裏是個孝子;“出則弟”就是在外面,對朋友,對社會,對一般人就能夠友愛,擴而充之愛國家,愛天下……記得有人説過:要看一個人是否能與你交朋友,就先看他在家裏是否是一個孝子。這就是“入則孝”,若在家裏,連自己的家人都不能做到“入則孝”,何況在外,怎能做到“出則弟”?與別人交朋友呢?在學校同樣如此,同事之間也要做到“出則弟”,學校是一個大家庭,老師之間要講友愛,講團結,才能把人作好,才能把事作好,才能愛自己的學生,才能教書育人。

“謹而信”也提到做人做事要非常地謹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為人處世要言中有信,也要謹慎處世而信,在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一切都要言而有信,答應了別人的事要做到,老師要求學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為人師表。同時又“泛愛眾”,一個人有了偉大的胸襟,能夠愛人,在學校裏,彼此之間的友愛,對學生的愛,擴而充之,就能愛天下人就如愛自己一樣。假如一 個人對這些都做到了,就能“而親仁”,就能再親近那些有學問,有道德的人,就能與他人和睦相處,也就能做到“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了。也就是説,學會了做人,做好了人,還有更多更好的心情,更多更好的精力再去“學文”,熱愛文學的就做文學家,熱愛科學 的就做科學家,熱愛藝術的就做藝術家等等,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志向所在,興趣愛好,去以量力而行。

近年來,“國學熱”漸漸興起,曾經拋下的經典,今朝又被重拾起。人們開始重新解讀祖先的遺產,聖哲的智慧,國學大家們逐漸走入了我們的視線。我尊重每一位內心純良的學者大師,沒有他們對歷史的悉心研究,哪裏來的社會進步?但是我們沒有必要亦步亦趨追隨高人的腳步。今天是這個聲音,我們頂禮膜拜,明天有人出來反對,我們又趨之若鶩,唯其馬首是瞻。從眾心理,是社會心理的普遍現象之一。所謂從眾,是個體在羣體的壓力下,放棄自己的意見或違背自己的意見,使自己的言語、行為保持與羣體一致的現象。從眾、迷信權威是給自己內心的禁錮。其實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獨立的思想。眾所周知,《論語》是孔子及弟子的言行記錄。作為大政治家、大教育家、大思想家的孔子生活在距離我們約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真實的孔子不復存在,唯有思想流傳百世。而對他思想的理解,我們也只能揣測和研究。孰是孰非全靠自己內心的判斷。

《論語別裁》是南懷謹先生對《論語》的解釋。整本書都在教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無論做什麼事情,包括為政還是做學問都是以做人為基礎的。我不是一個善於總結反思的人,對於《論與別裁》可能理解的不深,只能記下自己一些零星的感受。

《快樂王子》讀後感 篇11

午後,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一杯紅茶,伴着陣陣雨聲,翻開《苦兒流浪記》,也許更能體會到這本書的意境。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身世不明的棄兒,被法國一家農婦收養並且撫養長大。他天真善良,在慈愛的養母的呵護下在山村過着貧窮而寧靜的生活。但風雲乍起,他像一頭牲口似的被賣到了陌生的人那裏——一位有着神祕身世的流浪藝人,從此踏上朝天大路,常年與一些動物為伍,與他們相親相愛,情同手足,他們一行靠雜耍為生,路途中風餐露宿,險象環生……最後終於獲得了幸福。文中的雷米令我敬佩,他的孝心,他的勇敢,他的不屈不饒的精神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

文中曾有這樣一段話:“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為了學習,雷米的口袋裏常常都裝滿了小木塊,樹蔭下,石子堆上,草坪上或路上,都是他們的課堂。雷米當時剛被賣掉,和師傅在一起,這樣的遭遇,對雷米來説是落在頭上的沉重、致命的打擊,可他並沒有被打到,而是努力地開始學習,幾個星期,幾個月,每天都在努力,都在堅持,我看到了他的不屈不饒。

“雷米認為150法郎要買一頭奶牛有可能不夠,他還想多掙點,買頭漂亮的奶牛,讓巴伯蘭媽媽高興。”此時的雷米擁有150法郎,可他想的卻不是自己去享受,而是要為撫養他長大的養母買一頭奶牛,讓她高興,而他自己每天吃的缺不過是普通的面。從這裏,我看到了雷米的知恩圖報。

相比之下,我便感到十分羞愧,我缺少的就是那種不屈不饒的精神。記得四年級時候的一節美術課,老師讓我們自由創作。我苦苦思索了半天,終於想出了一個點子,我決定畫一座小巧玲瓏的帶翅膀的房子,有人一樣的眼睛、鼻子和嘴。正當我開始畫的時候,別的部分都畫好了,就差一雙天使的翅膀,我怎麼也畫不好,要麼偏小,要麼不好看,最後,我放棄了,在該畫翅膀的地方畫了一雙手,但那幅畫並沒有成功。我總拿時間不夠做藉口,可我自己心裏清楚,如果我有不屈不饒的精神,再多去嘗試,多去想的話,絕對可以製造出更好的效果。

相比之下,我缺少的就是那份永記心頭的孝心。有一次,是媽媽的生日,那天正好是考試的前一天,我忙得忘記了媽媽的生日,知道放學的時候,我才想起來,就連忙在小店裏挑了一張賀卡,匆匆寫上祝詞,邊回家了,晚餐中,每道菜都那麼可口,那都是媽媽花盡心思做的,最後,我們向媽媽送禮物,當媽媽接過我的禮物時,我看出媽媽並不高興,以前,沒一次媽媽過生日,我再忙也會為她親手製作賀卡,可這次我卻忘記了,我並沒有向雷米那樣把愛永遠的記在心頭。

生活中,難免會有困難和挫折,但只要有不屈不饒的精神,勇敢無畏的毅力就一定會成功!但也絕不能忘記那份孝心!

《快樂王子》讀後感 篇12

原以為《活法》是一本稻盛和夫的傳記,其中會夾雜個人創辦企業的一些歷程。看過之後才發覺遠非如此,《活法》一書融入了稻盛和夫先生一生的智慧和經驗,書中的字裏行間都滲透着一位思想者的高尚人格和處事哲學。從他的書中,我感悟最深的是他把追求真理作為自己的人生航標,在真理的指引下,他的一生雖歷經無數的風風雨雨和許許多多的誘惑但始終沒有偏離正確航線,他的事業也一步一步蒸蒸日上。

稻盛和夫先生,與其齊名的另外三大經營之聖大家應該都有所耳聞,他們分別是松下公司創始人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創始人盛田昭夫、本田公司創始人本田宗一郎,而稻盛和夫則是兩家世界500強(京都陶瓷株式會和第二電電株式會KDDI)的創始人,可以説他是一位世界頂尖級的企業家,稻盛先生的活法很簡單,人只要堅持真理活着就很簡單,其實真理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深奧,我們牙牙學語的時候就有人教我們真理,“不説謊、不給別人添麻煩、真心誠意為別人、不貪心、不自私自利”這就是做人的基本真理,這些看似簡單的道理卻是指引着稻盛先生成功經營兩家世界500強企業和令人稱道的生活、行事的準則。

有句歌詞如是唱到:現在的才關鍵,最重要就在眼前。所以在日常銷售管理工作中,事先我都做好計劃與安排,竭力完成當日的工作,今日事今日畢,當天事決不留到明天,當想到一個好“點子”時就立即行動,並用陽光的心態努力將一件件事情辦好,完成得漂亮漂亮。同時借鑑《活法》中的成功法則,我也努力訓練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領導者,逐步提高自己的領袖魅力,當項目部個別員工業績欠佳時,我不再像以往一味的批評,我知道了,每個人的能力都不同,有些員工非常能幹,有些則不然,但只要員工有積極向上的態度、認真努力做事,就不該按他們貢獻的能力區別對待。

管理者該做的是:發掘每一個員工的長處,並在企業中為他們找到最好的着力點,讓他們發揮一己之長。當我的員工抱着負面、消極的態度時,我會試着跟他們談,告訴他們積極的態度不僅對個人有好處,對公司來説也很重要。只有儘快調整轉變自己的心態,這樣工作才有成效。作為我個人,在售樓部隨時保持高昂、愉快的心情,擁有和部下達到目標的決心,領導同事們朝正確的方向走。逐漸地我得到了開發商、客户及同事們的接受和認同,自己也越幹越開心。“我要用全身心的力量來迎接今天!”只要我們把握好了今天,活出璀璨的分分秒秒,我們就一定能擁有美好的明天!

真理是永恆的定律,它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經的起輿論的監督,經的起內心的反省,人生的活法有很多,但最簡單也是最正確的活法就是追求真理。褪祛浮華,迴歸理性,讓激情燃燒,用理性護航,用努力去澆灌幸福的花朵,積極健康地生活、工作,讓天天快樂,分秒精彩,我們將活出燦爛的未來!

《快樂王子》讀後感 篇13

今天,我一口氣讀完了《德國,一羣老鼠的童話》。這本書的作者是維裏·費爾曼。維裏·費爾曼是德國當代青少年文學領域最具有鮮明個性的作家之一。

《德國,一羣老鼠的童話》主要內容是:灰色的大宅中活躍着一羣老鼠,每晚燈滅人寢之後,老鼠們便從洞子裏鑽出來,在各個房間裏奔跑嬉鬧,在廚房裏、儲藏室裏大啃大嚼。可是,有一天,一隻名叫威利巴爾德的超級老鼠自立為鼠幫大首領,嘴上説要讓老鼠子民們過上好日子,但它卻沒有這樣做,一次危機時,白老鼠莉莉靠自己會閲讀的本領救了大家,自認為是最最強大的威利巴爾德受到了應有的懲罰,老鼠子民們又重新獲得了自由。

讀完這本書,我想:如果威利巴爾德不自私自利、口是心非、自以為是,也許它不會落個被捕鼠夾子夾掉尾巴的下場。真是惡有惡報啊!被大家認為不屬於灰色鼠羣的莉莉呢?在找不到一點吃的圖書館裏,它開始翻看一本書,一個字一個字地破譯,不久認識了從A到Z的26個字母,並且漸漸地懂得如何把它們正確組合起來。莉莉靠着頑強的毅力和堅持不懈的精神終於學會了閲讀。後來,它能夠給大家講故事,能夠讓大家明白美味的烤肉裏藏着的殺機,用自己的智慧幫助了同伴,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多麼了不起啊!

是的,莉莉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無論身處怎樣惡劣的環境,只有堅持信念、永不放棄,一定會改變自己的命運。

《快樂王子》讀後感 篇14

這是一本舉世聞名的故事書。如果説《這篇土著人地是神聖的》是環保類方面最動人心絃的演講,那麼《橡樹上的逃亡》就是環保類方面最動人心絃的書!

這本書講一棵大橡樹上生活着一羣樹人,他們的身高不到一釐米。故事講的樹人中的託比一家因為受到了外世指責而被流放,繼爾被捕,只有託比逃了出來,於是他就開始了大逃亡。他先遇到了舊時的夥伴尼爾,經他的幫助擺脱了追兵,又回到了愛麗莎身邊,祕密策劃營救家人。計劃開始了,一切都很順利,可是在最後關頭失敗了。於是託比認為愛麗莎背叛了他,爸媽全死了,託比想自殺,可是他遇到了光人,跟他生活在一起……直到有一天,大樹有人下來並告訴他,大樹已經被壞蛋喬·密西破壞的破爛不堪,而愛麗莎即將成為暴君布魯的新娘。於是,託比逃回大樹,找到並殺死了喬·密西,大樹重獲新生!

這是一本讓人激情澎湃的書。在讀過書之後,同時也意識到這個地球不就像大榪一樣嗎?被我們人類整得快奄奄一息了。是啊,汽車排放的尾氣、工廠排出的廢水廢氣、被肆意砍伐的森林、植被被破壞的草原、被濫殺的野生動物、被污染的海洋……我們生活的環境越來越糟糕,瀕危動物越來越多,估計再這樣發展下去,《20xx》就真變成事實了啊!

我們快醒來過來吧,看看我們這個地球,沒有了她我們還能生存嗎?還能找到其他星球移居嗎?不可能,所以,讓我們愛護這個星球,讓恐龍的悲劇不發生在我們身上。讓地球真正成為鮮花與人類的美好家園吧!

《快樂王子》讀後感 篇15

思緒就像斷了線的風箏,已然收拉不住。

《偷影子的人》,偷走了我的影子我的心,請帶我走。

第一次看完這本書,正如吳佩慈的書評一樣,“看完想靜靜淌着淚回味一下,同時感到温馨,詼諧,愛,喜悦和哀傷”。那種淡淡的卻彌久的情感,是温馨還是傷感抑或喜悦,還是……都有吧。

第一次時,體會的是我和母親,我和兄弟呂克,我和伊凡,我和似友似戀人蘇菲,我和我的靈魂伴侶克蕾兒之間的感情羈絆。

父親因為愛上了別的女人而離開了我和媽媽,我堅持認為是因為我不夠優秀,留下心結。待母親去天國後,發現了被母親藏着的爸爸的信,那份沉甸甸的愛啊,正是父親不善言表的愛。“青少年時期,我們總夢想着父母的離開,而改天,卻換成父母離開我們了。”我忙於學業,忘記了關心母親,母親卻連自己的喪事都為我考慮周全了,天下父母呵,那無時無刻不在的愛。

我和呂克,打小是兄弟。兄弟之間那份純真與關懷,讓我想起了我和胡隆呵呵。我因為能“偷”別人的影子,因而能知道別人的祕密。為了呂克“好”我干涉了他的人生。當然,他經歷了學醫與放棄學醫回去做麪包師傅,知道了自己的位置,是可喜的。同時,最後看到呂克和蘇菲手拉手,感到的是欣慰。自己的最好的朋友能夠幸福,也是我的莫大幸福,不是麼?

我和蘇菲,同是學醫,是朋友,是戀人。蘇菲的一句“最難過的是看到你和我在一起,你卻顯得如此孤單”讓我思考,讓我傷感。我們和周圍的人相處,不就經常有這樣的體會麼,正如世界最遙遠的距離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在你身邊,你卻在玩手機……“我只是你生活裏的一個影子,你卻在我的生命裏佔有重要地位,這讓我很受傷。”愛的奉獻不是無止盡的,愛的奉獻也是要有度的,不然會很受傷。正如你認為好的,別人不一定喜歡,被拒絕了也不要太傷心啦。

我和克蕾兒,是在夏天的海濱邂逅的,是靈魂伴侶。十多年不見,卻彼此牽掛着,因為愛的維繫物風箏的再次飛舞,最終走到了一起。真是羨慕呵。

第一次看時,真的是以主人公的視角看,以吳佩慈先生的評語合上書的。

然而,第二次看完,卻有着截然不同的感觸明明沉寂已久的情感如海浪般奔騰。這次,不再是主人公的故事,而是“我”和我的“克蕾兒”的種.種的回憶。有種這本書就是寫給我的,曾讓我有一種強烈的衝動,把書裏附贈的“愛的明信片”寄出去!“愛情,彷彿影子一樣,如果你踩中了,就請帶走我的心。”可是,我並不是主人公,也沒有明確的維繫物,也不會偷影子。

明明已經沉寂,可是記憶深處那燦爛的笑容,那悦耳的音,那歷歷在目的一切的一切,斷了線……壓抑住那脱韁的衝動,是的,我們已經是過客,雖然曾經彼此進入對方的世界,彼此深深影響着。呵,是我懦弱了吧……“如果你感受到的不是愛情,就別讓人家有期待。”已隱隱的暗示,自相情願。那過去的羈絆,已然了斷,就應該任其沉底,不起波瀾……

過度陷入情緒的人,會無法自拔。可幸的是,我很理智。雖然從情緒中走出來了,卻不想如風般散去,因此,留下此篇日誌,寫給你們,寫給我自己的心。緣已至此。

人們常常把一些小事拋在腦後,一些生命的片刻烙印在時光塵埃裏,我們可以試着忽略,但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卻一點一滴形成一條鏈子,將你牢牢與過去連在一起。

愛情,莫非像影子一樣,有人踩中了,就帶着離去?還是因為愛情跟影子一樣怕光,又或者,情況正好相反,沒有了光,愛情的影子就被拭去,最終黯然離去?

《快樂王子》讀後感 篇16

在7月22日至7月28日,我在家裏讀了【和時間賽跑】這本書,裏面的情節令我驚心動魄,裏面的小主人公傑茜最令我感動。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與外界毫無聯繫的歷史保護村克里夫頓裏面突然爆發了一種叫白喉的傳染病,由於得不到村外世界的救援,有許多孩子喪失了生命,傑茜的媽媽讓他偷偷跑到外面的現代社會找尼利先生求救,一路上發生了許多驚險的事情。後來,來到尼利家,傑茜從門外偷聽得知,本來要幫助他的尼利先生早在五年前已經死了,現在的只是一個替身,而且這個替身要殺了傑茜,然後傑茜跳窗而逃。逃到了一個新聞發佈會大樓,自己勇敢地向準備採訪的記者揭發了替身尼利要在克里夫頓村做的驚天大陰謀,救回了村民,不活了保護村的建設者克里夫頓和幕後策劃者替身尼利,讓村民們重回現實社會的道路。

書裏的小主人公傑茜聰明勇敢,為了解救村民們不惜一切代價和時間賽跑,爭取最短的時間內拯救全村人民,她還幾次從敵人的魔掌中死裏逃生,大膽向新聞發佈會記者揭發所有陰險事情的真相;而且傑茜的好奇心,作為一個有1840年來到1996年的11歲女孩,她既沒有浪費黃金時間,有充分的利用空閒時間來觀察新事物、從沒見過的事物。

我對傑茜十分佩服,因為她身上大多是優點、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讓我們汲取。

【和時間賽跑】這本書的作者想象力驚人,能想出並寫出這一本幾乎毫無漏洞的一流穿越小説,既有文學性,又有趣味性,還有吸引力。文章裏的內容扣人心絃,看了這一章,又想接着看下一章,令人廢寢忘食。如果有機會,大家一定要親身體會一下這本書的奇妙之處哦!

《快樂王子》讀後感 篇17

書好像一葉扁舟,帶領我們暢遊知識的海洋;書如同一把梯子,讓我們爬上知識的巔峯;書猶如一把鑰匙,讓我們打開知識的大門。今天,我介紹的好書是法國著名作家凡爾納寫的《八十天環遊地球》。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位英國紳士斐利亞·福克先生因為在改良俱樂部裏與朋友們打了一個賭,用兩萬英鎊賭他可以在八十天內環遊地球,結果只用了七十九天成功贏得了賭注的故事。

讀完這本書,令我回味無窮。其中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斐利亞·福克先生決定下注八十天能環遊地球的那一段,因為很多人都知道八十天不可能環遊地球的,可是他就對自己十分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辦到,堅信自己一定能贏得賭注,並用自己的行為證明了這一切。他告訴我們:只要以信心為船,揚帆起航,終可以達到成功的彼岸。

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要像他一樣,用自己的信心和努力來做每一件事。一個人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面對困難我們應冷靜對待,不要氣餒,不要傷心流淚,時刻以良好的心態,清醒的頭腦,智慧地找到好方法來解決。“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這本書情節動人,具有教育意義,語言生動,擁有大量比喻、擬人句,將文章中的人物寫得躍然紙上,如正直勇敢、忠心耿耿的路路通,沉重冷靜、聰明智慧的斐利亞·福克,善解人意、温暖大方的艾娥達,我好像身臨其境,跟着他們也一起參與了冒險。

《八十天環遊地球》是我閲讀的書中比較好看的一本,是本也有意思的書籍,建議大家有空好好去看看吧,它一定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快樂王子》讀後感 篇18

存在於詩裏的美,是通過詩人的情感所表達出來的、人類向上精神的一種閃灼。這種閃灼猶如飛濺在黑暗裏的一些火花;也猶如用鑿與斧打擊在巖石上所迸射的火花。

——艾青如是説。

艾青曾去法國留學,跟着恩施林風眠學詩歌,幾年的異國他鄉生活,使他的詩收到了俄羅斯後現代主義以及一些文藝復興時期名家們的影響,但同時,歐洲的法國同樣動盪不安。在這期間,艾青作了兩首“在地獄裏創作出來的詩”。一首是《巴黎》,另一首便是收錄於《艾青詩選》中的《馬賽》。

《馬賽》創作於1933年。馬賽是法國的第一座城市,從羅馬時期起,便是戰火與掠奪下的產物。19世紀,以描摹500名烈士奔赴巴黎一路壯歌支持革命而流傳後世的《馬賽曲》聞名於世,作為法國的國歌飄揚於歷史的長河,那是一個國家發展而來的高光時刻,同樣也是艾青內心中的法國情節。但在20世紀,馬賽便進行了殖民擴張,愈發繁榮穩定。艾青説,那是地獄。

從詩中來看,無處不是人民的鬥爭,無處不是矛盾與掙扎,無處不是從胸腔最炙熱的鮮血中迸發出的怨惡與詛咒。“無定的行旅已把我拋到這,陌生的海角的邊攤上了”——是時代,是歷史,是時間,是人心,推動着身在異鄉的艾青,被綁架,被侮辱,被迫害,在馬賽對東方國家進行殖民擴張時,艾青作為黃種人,作為中國人,可想而知受到了怎樣的霸凌,而後半句更是使人聯想到已經變了性質的馬賽,將人民逼迫至絕路拋棄在邊緣地帶的慘淡情形!

之後艾青便描繪了在馬賽,所謂的繁華,所謂的工業化,所謂的經濟繁榮。本質是混沌不堪,是壓在人民脊樑上的血鞭,是帝國主義毫無人性的打壓。在人羣向着所謂燈塔而無血無肉的麻木向前時,艾青知道,他們不過踏在底層人民的屍體上向上一層層疊加着傷痕罷了。而艾青則是站在底層勞動人民及工人審視着這個混沌不堪的社會。“像唯一的駱駝,在無限風飄的沙漠中,寂寞地寂寞地跨過——”艾青的語言無疑是撼動人心的,縱使無限風飄,卻仍無法動搖駱駝堅實的目光,腳踏實地的腳步,身處的是沙漠,腳下踩的,與駱駝的本質並無異,同樣也是塵埃,所以在逝去的靈魂下跨過去,跨過去,不忍傷害每一個普通且平凡的生命。“放射着混沌的憤怒,和混沌的悲哀——”這時的太陽,是眼睛,是民眾的眼睛,是艾青的眼睛。

接下來便是厚重且沉痛的批判,是憤怒並無所畏懼的指責,是痛徹人民心扉而深刻到刻在骨子裏的詛咒。工業強大又何用,工人們面黃肌瘦,將繁瑣的會話,屈服的手勢,醉酒的空瓶埋葬在工廠厚重的濃煙之下。它們是盜賊,是綁匪,艾青甚至將自己比作米蟲,看啊,那些是異國來的看盡馬賽罪惡與富貴下的暴力的旁觀者,有些甚至是掠奪與剝削下的受害者,那些高樓大廈、瓊樓玉宇皆是幫兇,甚至是輪船,引渡着成百上千的旅行者見證1933年的祕密。

但艾青並沒有對這片土地絕望,它是地獄,但仍然不捨,依舊依戀,也許是這片土地上的人民足夠孤獨,也許是紀念百年前温存的理性與藝術的遺骸。儘管如此,離別的最後,馬賽,還是墮落的,是“盜匪的故鄉”,是“可怕的城市”,這是艾青所以帝國主義原則性的批判與反對,雖然要學習外國的先進知識與思想,但是對於違揹人道的,虐待人民的,堅決抵制,絕對拒之門外。這是地獄裏關於艾青的一朵火花,他帶回了中國,歸屬於世界,應當被時代所認識。

地獄裏的火花,是世界的寶物,是我們應當存於心的敬仰與堅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opoon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