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兒童的祕密讀後感(通用25篇)

兒童的祕密讀後感(通用25篇)

兒童的祕密讀後感 篇1

寒假,我有幸讀到了荷蘭的巴斯。萊維林和加拿大的馬克斯。範梅南着的兒童的祕密。之前,我總以為我很瞭解孩子,讀了這本書,才發現其實我並沒有完全瞭解孩子內心的祕密。我讀到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對我的教育教學有很大幫助。

兒童的祕密讀後感(通用25篇)

祕密和我們平常所説的隱私是不一樣的,它們的區別在於:1.祕密在本質上是利於建立關係的,而隱私則是拒絕與外人建立關係(只有親密的局內人除外)。2.隱私通常是出於保護親密關係與個人空間,而祕密既可能是關於我們自己的事情,也可能是關於他人的事情,是一種非親密的信息。3.就祕密而言,我們關注的通常是具體的某個事件或行動,而隱私則不是對某個事件的關注,隱私不具有這樣的具體內容。4.祕密就像一種語言、一種交流模式,它需要代碼、解釋和重新解釋。它賦予我們所説的和所做的以形體和意義。相反,對局外人保守自己的隱私則是一種非交流行為。5.隱私註定就是一個與道德相關的概念。我們都會要求自己有“隱私權”,卻不會要求自己擁有保守祕密的基本權力——儘管用以保護公司利益、專利、軍事和政府機密的法律確實存在。但是保守這些領域的祕密並不是因為這是基本的人權,而是因為這些祕密對某些個人或團體有着特別的優勢,這樣做是出於經濟的、政治的或者戰略的目的。

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有句名言:“教育必須從瞭解人心入手。”當班主任是當教師的最大財富。教師要想教育學生,就必須尊重學生,瞭解人心,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學生才能與老師分享快樂,傾訴煩惱,從而健康快樂地成長。

5歲之前的幼兒園兒童不一定了解祕密是什麼,也不知道保守祕密,想説什麼就説什麼。他們沒有明顯的性別角色區分,小男孩也經常和小女孩一起遊戲,一起談話。而4—5歲是兒童書面語言的關鍵期,這時幼兒園的小朋友和老師一定要多和同伴説話交流,回到家父母多和孩子聊聊天,培養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

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們進入了國小,對性別角色有了初步的認識,有了自己的好朋友,也有了自己的小祕密。“祕密構成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祕密可以同某人或某些人分享;而保守祕密則總是為了不讓某人或某些人知道。”在班裏,我們都會發現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好朋友,他有什麼祕密就會願意與好朋友分享。我一直跟着我們班的學生往上走,現在帶到三年級,隨着年齡的增長,她們有的不願意什麼事都跟老師説,但他們遇到煩惱時,如果他自己不想説,我就會把他的好朋友當做突破口,瞭解他的困難,進而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祕密具有教育意義,因為它們能夠創造出自我的多個層次和內、外空間,這有助於個人性格的形成。”正因為每個學生有自己的祕密,才造就了不同的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有的同學性格活潑開朗,喜歡錶現自己,老師平時要多給這些同學機會,讓他展現自己的才華,為同學服務,當老師的小助手,增加責任意識;有的同學自尊心強,爭強好勝,老師平時要多表揚、鼓勵這些同學,犯了錯誤找他談話時也要注意用委婉的措辭;有的同學性格內向,不愛表達自己,平時總喜歡自己默默地做事,老師要多鼓勵這些同學大膽地表現自己,你是最棒的!

“父母親與孩子們之間通常都存在着一種非常與眾不同的親密感。這種親密無間的關係是與其他任何人都不可能有的。”現在絕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長非常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國小教育。所以,作為老師,我們要注重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有效銜接。孩子與父母的親密感,註定了他與父母的親密關係,我們老師走不進孩子的內心,可以請家長協助,共同促進孩子成長。我們班有一個小男孩封閉自己,活在自己的世界裏,對別人沒有交流的願望,他到班裏第一天我就發現這個問題。後來和搭班數學逯林老師、英語張燕老師交流,我們一起找家長座談,委婉地建議家長可以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開始家長也是不承認自己的孩子的問題,不想去找心理諮詢師。直到一年級下學期,他們確實也是在教育孩子上遇到很多的麻煩和困惑,這時才去求助於心理諮詢師。結果孩子去了幾次,諮詢師説孩子沒問題,是家長的問題,建議家長多和孩子交流。後來我瞭解到這一家三口長期的相處模式:爸爸看電視,媽媽玩電腦,孩子自己玩自己的,所以孩子出門從來不和別人交流。到現在,經過兩年的努力,父母多和孩子交流,我也讓同學們多和他一起玩,平時在學習上幫助他,只要他有進步我就會給家長打電話或者發信息,這個孩子進步非常大。以前每次考試都會走神,磨磨蹭蹭,做不完試卷,三年級每次考試基本上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英語幾次單元考試都是A。他現在見了校長和老師也會主動打招呼,有時還會主動聊天。他已經從自己的世界裏走出來了,願意把自己的祕密和別人分享。他心中的結打開了,就説明我們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取得了顯着的進步。

“祕密是人生成長的一個關鍵的方面,孩子們發現自己有了祕密,就意味着他們內心世界的誕生,能夠擁有並保守祕密是兒童走向成熟和獨立的一個標誌,而能夠與自己最親近的人分享自己的祕密更是兒童成長和成熟的表現。”每個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有一些小祕密,我舉一個例子説明學生從保守祕密到分享祕密的過程。我們班一個女生聰明伶俐,但是性格比較孤僻,不愛與同學們一起交往,我多次找她談話,效果總是不明顯。後來我刻意安排班裏一名女同學和她一起玩,平時在學校大課間一起遊戲,一起讀書交流,回到家也經常串門,分享彼此的快樂祕密,慢慢地她倆成了好朋友。這時,她也跟着好朋友一起跟其他同學玩,和班裏的同學都成了好朋友。從此,她見了我總是面帶微笑打招呼,有時還衝我做鬼臉,我和她也成了好朋友,她也愛跟我分享她的祕密。這説明我走進了她的內心,也説明她能夠敞開心扉,接納別人,跟別人分享心中的祕密,她也比以前成熟了。我們身為人師,能在她最渴望友愛和師愛的關鍵時期,給予了她這些,從而使她健康快樂成長。

※童的祕密有很多,有的我們可以通過他的表情、語言看出,而有的需要我們仔細觀察並交流才能知道。我們一定要做個有心人,尊重兒童祕密,捕捉教育契機,把握關鍵期教育。

兒童的祕密讀後感 篇2

祕密是人生成長的一個關鍵的方面,它展示了日常生活中普普通通的祕密是如何讓孩子明白和意識到自己逐漸擁有的內心世界和外部世界,這種認識反過來又幫助他們形成一種自我感、責任感,以及自主性和人際交往的親密性。馬克斯·範梅南通過着作兒童的祕密深刻説明了祕密對於一個人生的重要性。

我關注到書中有這樣一段描述:一個孩子每次在吃早飯的時候,都會關注牆上的影子,他動,影子就跟着動,於是那個孩子就被影子吸引住了,看着他的影子進行了許多有趣的聯想。馬克斯·範梅南指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是不是在一種安全、有序、熟悉的環境中就更容易激發和成長呢?”

這個提問揭示了另一個問題:現在為了教育好孩子,大人們用盡辦法為孩子們提供“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始終提醒孩子們,要專心學習,少想點學習之外的事情,可是,這種“良好”真的對孩子良好嗎?

正如作者所説,如果生活的環境快樂、祥和、有序、踏實,那是有利於培養一個人的想象力的,以那個被影子吸引的孩子為例;如果生活的環境過於固定、僵化、壓抑,就很大程度地扼殺創造力,扭曲祕密激發的想象力。從現實生活中很容易拿到例子:一些國外的學校的學習環境相當輕鬆,每個班人數少,課桌可活動,師生之間以朋友相稱,作業多數要求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這種活躍的環境氣氛很容易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他們做一個有思想有主見的人;而在我國,人口龐大,市場競爭激烈,導致學習競爭激烈,孩子們從小就被安排在壓抑的環境中,被叮囑要學習,死讀書,讀死書,最後甚至讀書死……我國這樣的環境固然不能完全改變,也不用照搬國外模式,但至少可以從減輕孩子負擔、讓孩子有個自由的自主的空間抓起。事實已經充分證明,不光是孩子,大人們也同樣如此,營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平和的環境十分重要,影響不是一時,而是一世。

我們都是由一個新生兒逐漸脱胎換骨而來的,一切要從頭抓起,給予自己和他人一個良好的環境就得從新生兒做起。

據我瞭解,一個新生兒出生時並沒有進入自然的環境,而是進入了一個完全被改造了的環境,人們為了使自己有一個更安逸的生存方式,拋棄了自然的環境而造成了一個與之相反的環境。其實這對新生兒並不有利,如果説成人需要精神上的鍛鍊,那麼新生兒比成人更需要肉體、生理上的鍛鍊,過於舒適安逸的環境一開始就造成了孩子對於安逸生活的依賴,形成了惰性。出生下來不哭不鬧的孩子是失敗的孩子,一個人在他的一生中沒有一個時期像在出生時那樣經歷過如此劇烈的衝突和掙扎,並承受由此引起的痛苦。

然而當一個孩子適應了他所到來的世界並開始認識這個世界時,我們又要以另一種方式來對待他們了,那就是給予他們一種特殊的温暖。這種温暖不是一件又一件的衣服或是襁褓,因為對出生不久的孩子來説,衣服不是必需之物,他需要的是一種周圍環境的温暖,這種温暖用一個字來表示,那就是“愛”。

不是溺愛,不是奢侈的愛,不是華麗的愛,而是真正的幸福的愛,它是如此平靜,如此安寧,如此的擁有光亮和熱度,孩子們感受到的是別樣的快樂、輕鬆和富有自我。

孩子們長大一點了,需要更多人的教育和書本的教育了,除了家庭,大人們為他們多提供了一個受教育的環境:學校。説到學校教育上面已經提到過,學校應該給予孩子們較輕鬆的學習環境,少一點壓力,讓他們有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和思路。學校環境不是全部,家庭環境對孩子也很重要,甚至更重要,父母如果採取過激的教育方法很可能導致不堪設想的後果。就從家訓來説,每個家都有潛在的家條家規,孩子們作為家庭一員受其影響不可小視:當父母的管教過於嚴苛,會產生兩個結果,一個是牴觸、反抗,一個是妥協、服從,可以想象,前者的孩子有強烈的叛逆傾向,長大後有走不正道路的機率;後者的孩子則是畏畏縮縮,成了一個懦弱、優柔寡斷的人。真正具有教育意義的紀律來自於“人內心的自我”,即自律,也就是説,家庭要有意識的教會孩子自我教育,學會反思、反饋,讓孩子們發現“自我內在空間”。

馬克斯·範梅南問道:“我能怎樣幫助孩子讓他體驗作為美妙祕密的生活的本身呢?”

作為我自己,我自己的答案是:給他們一個自我的空間環境,讓他們學會自我發現、自我教育,發現祕密的美妙,美妙地去體驗生活。

兒童的祕密讀後感 篇3

從小,我就十分喜歡閲讀,所以家裏有很多很多書。漫畫、繪本、小説、作文選,整整齊齊地擺滿了兩個書櫃。我最喜歡的,是一年級得到的《不一樣的卡梅拉》這套繪本。我喜歡它,不僅僅因為它印刷精美、題材新穎、故事曲折、引人入勝,更重要的是尋找它的漫長時光,得到它後的欣喜若狂,以及它對我成長帶來的影響。

幼兒園大班的時候,學校組織了“跳蚤市場”活動,目的是變廢為寶,並將所有的收入捐贈給“希望工程”。我最感興趣的,就是在各個小攤兒上尋找我喜歡的課外書。

下午放學後,我一回到家,就立即開始清點一整天的“戰利品”。這時,我忽然發現,“戰利品”中夾着一本殘破的繪本。繪本髒髒舊舊,連封面幾乎都要脱落下來,第一頁上還不知被誰畫上了好多的小雞。我不屑一顧,正準備把它丟到垃圾桶裏,忽然“我想去看海”五個字吸引了我。因為,我也十分想去看看海,可是一直都沒能實現這個願望。

我小心翼翼地翻開書,生怕破舊的它散落一地。原來,卡梅拉是一隻白色的小母雞,和我一樣,也十分想去看看美麗的大海。於是,一場説走就走的旅行開始了,路途中的故事驚險又有趣,一下子就深深地迷住了我。我一口氣就讀完了它,並從書的最後一頁得知,這其實是一套書中的一本。自此以後,“追求”它的漫長之路就開始了。

最開始,我在腦袋裏幻想着故事裏的情節,體會卡梅拉遇到危險時候的心情;隨後,我就以它為主人翁,自己補充書中沒有的故事;後來,我經常把卡梅拉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並且要求爸爸媽媽給我購買整套的繪本。一般來説,我提出的申請爸爸媽媽都會滿足,可奇怪的是,這次他們並沒有理睬。説了好多次,他們總是以忙為藉口推脱,這讓我更想得到這套書了。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我的生日又到了。許完願,吹完蠟燭,家裏變得一片漆黑。爸爸剛在全家人唱的生日歌聲中打開燈,我就發出了一聲尖叫,抱着爸爸媽媽親了又親。因為,在蛋糕的旁邊,不知道什麼時候整整齊齊地擺了兩季的,一共24本的《不一樣的卡梅拉》。《我想有個星星》、《我想有個弟弟》、《我不要被吃掉》等等書名一個個映入我的眼簾。那天,我一口氣看了整整5本,像一條小魚一樣快樂地在書海里暢遊。卡梅拉的勇氣、智慧、堅強、獨立等等這些優秀的品質,就像水裏的氧氣一樣,讓我得到了很多的成長。

讀書是非常開心愉悦的一件事情,而獲得自己夢寐以求的書籍的那個過程,更讓我欣喜萬分,無法忘記。從不經意間發現它,被它深深吸引,到眾裏尋它千百度,最後得到它,每一段經歷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腦海裏。

兒童的祕密讀後感 篇4

我讀了許多沈石溪寫的動物小説,最讓我感動的就是這篇小説《狼種》了。

這篇小説的主人公大灰,是一條在警犬學校畢業的高材生,可是因為長得像狼而被馬戲團團長帶走了。我每次讀到這兒,常會很氣憤,只是長得像狼,就不能入伍,這也太不公平了!難道一隻不會救人的哈士奇就比一隻精英狼狗強?那可不見得。大灰在馬戲團過得很不好,先是經常在演出中被咬,後來給一位小女孩鮮花還被打,最後連小巧玲瓏的哈巴狗都敢來對它無禮。大灰忍無可忍,咬了哈巴狗,可馴獸員川妮還罵它、打它,最後封住它的嘴,磨光它的爪子。敢問世界上有尊嚴的人,哪一個贊同這樣做?

大灰不但不記恨馴獸員川妮,還忠義勇敢地趕走了兩隻雲豹,可是大灰卻全身鮮血淋漓,成了一隻血狗,川妮被大灰感動了,我也被感動了,這樣的好狗哪裏找得到?那些哈巴狗走過來,想讓川妮愛它們,可川妮知道,這些狗看起來忠誠,一有危險,它們就會逃走。川妮一把推開它們,要是我就罵它們,罵完再打它們,它們和大灰相比,只剩下三個字:弱爆了!

忠誠的大灰,我希望i快點好起來!川妮再也不會光打你,你也不會再被哈巴狗咬了!還會有很多人讚美你!喜歡你!你也不用戴口罩了,因為你是一條有尊嚴的警犬。如果可以,我也會去看你的!雖然你只是一條小狗,雖然你只保護了一個人,但你已經遠遠勝過了那些為了個人利益而傷天害理的漢奸,我們所有讀者都為你驕傲!

兒童的祕密讀後感 篇5

説到餘秋雨先生,是在電視“青年歌手大獎賽上”看到的,作為綜合素質的評委,需要多麼淵博的知識和閲歷啊,聽他對選手的點評真是一種享受,更是一個學習的好機會。

寒假,兒子拿回來一本餘先生的《借我一生》,無意中的拿起卻再也無法放下。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觀其一書,洋洋灑灑數萬字,竟然完全出自餘先生大半生的經歷!如果説許多文學作品的成功,在於文章結構安排的巧妙,在於文辭的優美,那麼我看《借我一生》中最為成功的就是:用平實理性的語言講述着真實的人生、誠摯的感受!餘秋雨先生在寫這本書時候這樣感受着:“我歷來不贊成處於創造過程中的藝術家太激動,但寫這本書,常常淚流不止。”説起來,他筆下描寫那段中國大地的敏感歲月——十年文革,我也算親身經歷過,在閲讀中,我的腦海中又真實的再現了那樣的歷史時光,而且在餘先生平實的筆觸中顯現得越來越清晰!其中最大的因素也許就在於他用誠懇的態度將文章寫得如此真、如此妙吧!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每個人的一生又何嘗不是獨特的一生呢?我想這些文字給予人的震撼,在於他真誠的寫作態度,也在於他淵博的學識!一個從小酷愛讀書的他在自己的一生中做得最多的事情,恐怕就是閲讀了!姑且不説他那滿滿一百二十箱的個人藏書,就單看在十年浩劫中的他因為疾病“失蹤”在逢化大橋鎮的半山老樓,在那樣的艱難歲月中,貧病交迫的他卻感覺到一種難得的興奮,因為他擁有了一個幾乎無人問津的舊式圖書館,並且在裏面得到了閲讀的快樂,從而感受沒有任何苦楚!學識再高的人,如果滿足於自己的知識範圍,不圖進取,終會遭至淘汰!餘先生用他精彩的文字和他無止境的學習告訴着每一個讀書人:在廣泛的閲讀中獲得快樂和進步!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很多人都知道,餘秋雨先生是個名人,他的許多作品可以説都是在四面八方的炮轟聲中問世的,《借我一生》也不例外。在網上打開相關網頁,可以看見許多對他的罵名。我不贊成這樣的攻擊,更不願意隨意地標榜人!但是我覺得評論,都應該以事實作為依據,任何脱離事實的語言都是蒼白無力的!他的《文化苦旅》在中國大地掀起的閲讀熱潮無人可比,他沉靜而具有文化底藴的學者散文我更是欣賞。他的沉穩和寬容不僅體現在文字上,從他在現實中與反對者餘傑的面談那“未成干戈已化玉帛”的感人一幕更可以讓人感受他的謙虛和寬讓!一個人一生中的種種磨難能夠坦然面對,可是要忍讓這樣的誣陷和攻擊需要的是何等開闊的胸襟啊?我欣賞這樣的人格,佩服這樣的骨氣!

兒童的祕密讀後感 篇6

這本書寫的是馬奇太太家中的四位女兒是如何從少女成長為婦女的生活片斷,描寫了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

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四姐妹不同的性格與愛好,其中着墨最多的是“喬”,她生性活潑,不但對大家細心照顧,而且有着對生活不懈追求的韌性,從而體現出她那多愁善感的內心思想與活潑好動的表面表現的極大反差。

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貝思,因為她對生活十分熱愛、平易近人,在病危之季仍堅持寫作,表現了她不懈努力地追求美好生活。

兒童的祕密讀後感 篇7

讀了冰波的《藍鯨的眼睛》,一時感慨萬分,這本書講述了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我一口氣讀完,從中受益匪淺。

藍鯨,它是大海的神聖。它的一生始終在不知疲倦地調理它的眼睛。用海水清洗自己的眼睛,讓眼睛常常沐浴在橙色的太陽下、銀色的月光中;它只吃那些發着綠光的浮游生物。這一切,都是為了讓那雙眼睛獲得純淨的藍光。

而那純淨的藍光又是那麼神祕、悠遠、靈異。因為它是靈魂的光。盲人得到它就可以重見光明。有一個勇敢而又冒失的少年,為了讓一個眼睛逐漸失去光明的女孩能重見光明,他把鈎刀插進了藍鯨的眼睛。

也許有些人會認為少年不值得同情,因為那都是他的錯,他是自作自受。但我並不覺得。因為他是也是想讓那個女孩重獲光明,而他只取了藍鯨的左眼,他也是站在藍鯨的角度想過的。當藍鯨來報復漁船和漁民時,他可以逃走,但他卻沒有。

他以自己的鮮血洗淨了藍鯨的眼睛,來解除藍鯨的憤怒。這點值得讓我們來學習。但是,當我們面對錯誤而造成的後果,絕大數人都會選擇逃避,而很少人會去承擔。少年是勇敢的,因為他知道藍鯨所做的一切憤怒,都因他而起。

這個故事讓我知道了一個人需要的坦然面對,承擔錯誤,敢於面對。在這個地球上我們還要保護小動物,它們也是人類的朋友、善良的使者。

兒童的祕密讀後感 篇8

大家應該聽説過“鴻門宴”吧。自從我看了電影《鴻門宴》,我就迷上了這個故事,我從司馬遷的《史記》這本書裏找到鴻門宴這段歷史文章,然後一遍一遍地讀。

“鴻門宴”講的是:楚懷王讓劉邦和項羽分兩路去打秦國,誰先入咸陽誰就稱王。當時劉邦率十萬人馬,項羽率四十萬人馬,可是沒想到劉邦先到了關中,約法三章,想在此稱王,但這個消息被左司馬曹無傷傳到了項羽那兒,項羽想殺劉邦所以擺了鴻門宴。可到了鴻門宴上項羽又捨不得殺劉邦了,范增好幾次給項羽使眼色,可是項羽好像沒看見,後來范增把項莊請來讓他舞劍殺劉邦,項莊在宴上舞劍,項伯(項羽季父也)和張良是朋友,也上去和項莊一起舞劍,不讓項莊殺劉邦。最後,劉邦在上廁所的時候跑了,回去把曹無傷殺了。

讀了“鴻門宴”這段文章,我感受到:人不要太自滿了,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項羽在鴻門宴上可以殺劉邦,可是他放棄了。劉邦在上廁所時逃跑,雖然不符合情理,但是在打仗要逃的時候就不要在乎這點小事,只要有機會就一定不要放過。這讓我想起有一次,我們班選科學小組的組長,我們組有劉禹堯,何軾,張越熹和我,一開始我們都讓張越熹當組長,但張越熹不當,然後我説:“如果你們都不當,我就當,愛當不當,不當我當。”後來我就成為了科學小組的組長。

兒童的祕密讀後感 篇9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看那大家一齊拍拍手“,想必這首歌大家耳熟能詳。對,《寶葫蘆的祕密》 一書 就經常出現小主人王葆這種”幸福“的畫面。

暑期,我迷上了《寶葫蘆的祕密》這本書。王葆總想不費力,把什麼都做得最好。一天,他釣魚釣到一個寶葫蘆,有了寶葫蘆就會變得好幸福,要什麼有什麼。從此他就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而且不是一般人享受的”幸福“。可是,王葆逐漸發現寶葫蘆原來不分青紅皂白,只懂盲目服從,因此屢次令王葆哭笑不得,最後更令王葆在考試中鑄成大錯!最後他終於明白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並用自己的能力奪得了市裏游泳比賽的冠軍。

書中有句話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王葆的老師常説的:”天下沒有掉餡餅的事,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是啊,這句話真對,天下沒有掉餡餅的事,凡事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啊!我們不能要不勞而獲的東西,要用自己的勞動而換來的成果才是最珍貴的,最幸福的。

一次,鄧老師佈置預習新課的作業。平時的我還算是個愛學習的孩子,今天就不知為什麼?無法靜下心做作業,竟然抄起同學的作業。此時,我的眼睛東張西望,生怕別人發現。左手遮住同學的作業本,食指和中指之間留出一條細縫,右手不停揮動着筆尖,抖動的手時不時寫出歪歪扭扭的字,甚至,眼睛連看也沒看筆尖,就稀裏糊塗地抄,不知抄錯多少。我抱着僥倖的心裏,認為老師應該不會抽查到我吧。天有不測風雲,老師第一個抽查的人竟然是我。

”你今天怎麼呢?作業出現這麼多錯誤?而且字跡還這般模樣……“説話間,老師皺起了眉頭。

”我……我……“我用極細的聲音説,”我……今天抄同學的作業……“説着説着,我的頭越低越下面,恨不得挖個無底洞往下鑽。

”不勞而獲的東西不可取,天上如果掉餡餅也是一些不利的東西,凡事要靠自己的努力。“老師抬起頭注視着我,意味深長地説。

”你作業重新做。“我在一旁使勁地點頭,心裏默默地説:”老師,我錯了。“

有人説過:”真正的幸福是不能描寫的,它只能體會,體會越深越難以描寫,因為真正的幸福不是一些事實的彙集,而是一種狀態的持續。“我低着頭走回座位,就怕遇見同學們的眼神,從沒感到這段路是這樣漫長。在課間的時候,我重新做作業。我的思想在字裏行間穿梭,像身臨其境一樣用心體會。這也許才是一種真正幸福,一種暖暖的,甜甜的感覺。

兒童的祕密讀後感 篇10

這些年,我自己越來越覺得,要讀書就必須讀一流的,翻閲十本平庸的書,不如用心讀一本經典。正巧,在圖書館看到了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浮士德》,一翻,文筆還可以,那就先易後難吧。於是,在熟悉了基本內容後,再細細的拜讀原著,效果不錯。

談幾點自己膚淺的體會:

一個引人入勝的角色——魔鬼靡非斯特

本書以文藝復興以來的德國和歐洲社會為背景,主要塑造了兩個代表性的人物,一個是代表善的正面形象的浮士德,一個是代表惡的反面形象的魔鬼靡非斯特。浮士德是生活在中世紀的一個飽讀詩書的博士,長年枯燥的書齋生活,使得他失去了生活的樂趣;但他的骨子裏依然透着追求真理、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

魔鬼與上帝打賭:上帝認為,雖然人類會不斷的犯錯,但他們是積極進取、永遠向上的。而魔鬼則相信,施展他的魔力,用、權勢、財富、名譽……能引誘人類走上怠惰、墮落的道路。

於是,魔鬼與浮士德簽約:浮士德活着時,魔鬼永遠是他的僕人——滿足浮士德的一切需求;但只要浮士德在表示滿足的一瞬間,他的靈魂就歸魔鬼所有——永遠做魔鬼的僕人。於是,人、惡魔、天使、幽靈、普通民眾……在人間、天國與地獄間,演繹了一場跌宕起伏,誘惑與反誘惑的如夢似幻般的悲喜劇。

惡魔靡非斯特能説會道,還能聲情並茂的唱歌。他語言詼諧、生動,滿嘴盡是鮮活的俚語、俗話,油腔滑調的俏皮話迭出,冷嘲熱諷,嬉笑怒罵,極盡能事。

他機智、聰明,善於應變,也許用狡猾一詞來形容更為貼切——畢竟他是惡魔呀。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他在底層老百姓生活的酒店裏演唱的那首《跳蚤之歌》,他將深得皇帝寵愛的貪官污吏比作跳蚤,揭露了他們欺壓百姓,胡作非為,以至於一人當官,雞犬升天的醜惡嘴臉;對德國封建專制的朝廷進行了尖鋭、粗野的諷刺。

魔鬼常常正話反説,真亦假來假亦真,不禁令人捧腹。通過神氣活現的魔鬼,《浮士德》對大學課程的僵化、學者的迂腐、教會的黑暗與教士的虛偽貪婪、官員們無官不貪、皇帝的昏庸無能、封建專制的荒.唐腐敗……進行了無情的譏諷與批判。

魔鬼的戲弄嘲諷,將中世紀醜陋的社會現狀和盤托出。讓我們加深了對黑暗的中世紀的瞭解。言為心聲:其實質是歌德借魔鬼的嘴,道出了自己的心聲,他彷彿是作者的代言人。這是一個引人入勝的角色;當然,他的本質還是惡的,常常表現得冷酷、瘋狂。

對這位譯者,充滿了敬意

《浮士德》是詩劇——全篇都是由不同體裁的詩歌組成的。我第一次接觸這樣的詩劇。去年在閲讀《世界五千年》時知道:在古希臘,看戲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無論貧富,幾乎所有的公民都常常看戲。為了討得觀眾的歡心,劇作家們總是苦心孤詣地揣摩劇中的每一句對話,細心構思每一個故事情節。

因此,每一個詞句都那樣優美,每一段對話都安排得非常巧妙。古希臘的劇本都是用通俗的詩體寫出來的,那時培養了大批傑出的悲劇家和喜劇家;古希臘開創的戲劇,奠定了西方戲劇藝術的基礎,並一直延續至今,可見西方戲劇的歷史源遠流長。

兒童的祕密讀後感 篇11

讀了《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我認識了可愛的小狐狸,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飢餓難忍的狐狸太太。

故事説的是比恩養雞,博吉斯養雞,邦斯養鵝,狐狸爸爸就去偷鴨、鵝、雞、火雞來吃,他們三個知道了。第二天,狐狸又去偷,他們三個就把狐狸的尾巴打斷了。狐狸他們就挖洞,三個也在挖。三個人追不上它們,就 拿挖土機來挖,三個人把一座小山都快挖完了,還是沒有找到狐狸。他們就派人把這座山守着,幾天了,狐狸餓得快不行了,就和小狐狸往前挖。他們不知道,挖呀挖,狐狸恰恰碰到了獾,獾和狐狸一起挖,結果挖到 博吉斯 的倉庫,拿了許多東西。獾有幾個疑問,但全被狐狸説服了, 忽略它們到了比恩放蘋果的地方,拿了三瓶蘋果酒、茶點,結果就被比恩太太發現了。狐狸他們和29個動物開利益次盛大的宴會。比恩、博吉和邦斯仍在那守着。

讀了《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我明白了做事做事不能半途而廢,一定要用智慧才行。

兒童的祕密讀後感 篇12

雖然目前僅讀了他的幾篇文章,但絲毫不影響我對他的敬佩之情!這是一個怎樣天才的人物啊,只活了39歲,但卻是集物理學家、哲學家、數學家這些頭銜於一身的偉大人物!

我現在17歲,他的文章似乎已將我的整個人生看透。他的觀點都是我所經歷的生活的一個總結。一個又一個的相同點,一次又一次的共鳴,讓我突然懷疑,我的生活是這麼的普通,以至於連他——一個生活在不同年代,有着不同經歷的人都如此瞭解!在他的眼前,我是一個透明的人。

其中的一段很好的表達了此刻我激動的心情:“當一篇很自然的文章描寫出一種情感或作用的時候,我們便在自己的身上發現了我們所讀到的那個真理。我們往往因此而感動得要去熱愛那個使我們感受到它的人,因為他顯示給我們的並不是他自己的東西,而是我們自身的東西。”是的,我現在非常感動,也非常熱愛這位令我感受到自身東西的人——帕斯卡爾。

他的思想是如此的鋭利,深刻。

在第一篇《人的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中,有這樣一句話:“一種品質可以在沒有另一種品質的情況下存在,智力可能是強大而狹隘的,也可能是全面而脆弱的。”或許我的理解不夠深,但由此我想到了兩種人——專才和全才,相信大家聽到這裏也會發現這兩種人和所形容的智力有着很大的相似點。“習慣於憑感覺下判斷的人不理解推理的過程,因為他們往往看一眼就理解,並不習慣於追求原理,反之,習慣於根據原理推斷的人不明白感覺上的事情,因為他們尋求原理,卻沒有一眼看透的能力。”的確,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往往憑藉主觀認識去判斷身邊的事物,而不會用追求原理這種需要拐彎思考的“麻煩”方式去看待問題。這就是數理思維和直觀思維——數學家和思維直觀的人的區別。

他在談論雄辯時,形容得也讓人感歎其準確。“真正的雄辯輕視修辭。”這句話應該就是想體現雄辯所用的理由真實得不需要修辭來證明其正確性。然而當我看到這句話是,我再次疑惑什麼是雄辯:“雄辯是以甜言蜜語説服人,而不是以權思想錄讀後感1000字威;它是暴君,而不是國王。”據布倫士維格的解釋説,國王是合法的,而暴君是非法的;説服力的權威是合法的,但雄辯的甜言蜜語卻足以敗壞人的意志。雖然他的解釋説明了帕斯卡爾是在強調雄辯的強大力量,但我開始懷疑,雄辯所用的理論其真實性。是人們用花言巧語將自己的思維“強加”於別人的心中嗎?“我們必須把自己放在聽者的位置上,在自己內心中檢驗講話的委婉,以檢查兩者之間是否相符合,以及我們是否有把握使得聽眾完全信服於我們的講話。”這樣看來我的理解似乎是對的又似乎是錯的。錯在不是“花言巧語”,也不是“強加”。只能説帕斯卡爾對雄辯的理解太過深刻,以至於我無法根本理解其真正含義。

在心理學的領域裏,他也有獨到的見解。《説服的理由》講訴的就是如何去説服別人是最有效的,他總結到:“當我們想要有效地糾正別人並指明他犯了錯誤時,我們必須注意他是從哪方面觀察事物的,因為在那方面他可能就是正確的;我們必須承認他那方面的正確,然而,也要向他指出他在另一方面所犯的錯誤。他會滿足於這樣的做法,因為他看到自己並沒有錯,只是沒能全面地看問題而已。”這裏體現的就是對個人虛榮心的滿足。每個人都不會喜歡承認自己犯了錯誤,也正是這一點,人們更不喜歡別人指出自己的錯誤,那樣,自己的錯誤不在是個“祕密”,而是公開的“情報”。就像帕斯卡爾説的“人們往往更容易被自己發現的理由説服,而不太容易被別人腦袋裏想出來的理由説服。”因此,説服別人發現、承認自己的錯誤,特別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去説,那是難上加難。而帕斯卡爾提出的方法,可以説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承認對方只正確的,只是在某一小方面沒有思考嚴密罷了。等於説告訴對方,你本質是聰明的,只是犯了個小小的錯誤。相信任誰聽了都會很高興,那麼接受錯誤也變得簡單了。當然,我覺得若要實現這一點,對那位提出對方錯誤的人要求也十分的高,首先就要“注意對方思考問題的角度”,並有心情去慢慢地開導對方,相信一般人是無法做到的。也正是如此,這樣成功的情況很少出現。

從這些看來,其實哲學不是人們所想的那麼深奧,它僅僅是對一個人一生經驗的總結,對一個社會常態的客觀認識罷了。是其在原有的基礎上,用更準確的語言去形容它,用更深層次的理解去看待它,僅此而已。當然,我的理解可能有些片面,但哲學就是要通過不斷的學習才能逐步逐步地去認識。相信在有了更多人生經驗後,我對帕斯卡爾文章的理解會有全新的改變。

兒童的祕密讀後感 篇13

這個時代的人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毫無節制的毀壞大自然,最不可饒恕的是毀壞世道人心!我選擇做一個邊緣人,遊走在理想與現實的邊緣,生活在城市與鄉村的邊緣,我漠視社會,害怕大都市,遠遠地避開人羣。唯一相信愛情卻沒有愛情。用我自己的方式告別平凡卻並不優秀。

很多時候,我如梗在喉,想説想呼籲,這個世界到底怎麼了?到底哪裏不對了,真要有人要靜下來聽我訴説,我説不出,責怪一切都是自已的偏執,大家都這樣,大家都生存在同一個社會,大家都活得挺好, 而你自已也不賴,每個人活在自已的世界裏,痛並幸福着!可是,我還是認為這個社會真的有問題,於是我明白了,是人心,是人心被毀壞了,是人心向這個滾滾的機械化的寵然大物妥協了,佛家説,一切皆空,全在一念之間,心妥協了,關進罈子裏也能快樂,何況還有這麼一個精彩的五光十色的大社會,所以芸芸眾生麻木的過着自已的一生,很多不合理,很多古怪荒謬,都可以視而不見,當下我的生活是自由的,我的生活是自主的,這樣就夠了,變態的社會自有變態的生存道理,自有合乎生存的愛的準則。

看吧!我嘮叨了那麼一大段也説不明白心中明瞭的那一個道理,相信讀者也看不明白,這就是讀者和作家的區別,時常對某一位作家懷着感恩的心理,他們都説出了我想説的話,走在我認知和行動的前面。比如眼下我要説的餘華和他的《兄弟》。

《兄弟》上部,我的眼淚一直都沒有停過,幾次哭出聲來,要放下書,撲在桌上痛哭出聲,餘華的小説就是這樣,憋着一口氣,悲傷的喘不過氣來,讀完一氣呵成,那個我沒有經歷過的年代,那個年代給我切身的體驗只是,我埋怨那個年代沒有讓該受教育的我的媽媽得到應有的教育,我的媽媽在該讀書認字的年齡學校不開課只教唱紅衞兵之歌,因此我的媽媽是個文盲不會讀書認字,因此我的媽媽總是給不了我想要的愛,她的愛令到我喘不氣來,卻一丁點都不是我想要的,這就是餘華第七天讀後感代溝,互不理解!

讀完上部,我禁不住罵道:這幫文~時的畜生,人性本是醜陋的。我想餘華也完成了對我 的一次教育吧,儘管文~年代的事我早就從各種海外文章中有過更多的瞭解,也早已和餘華一樣有深刻的認知。

上部儘管人性都被扭曲了,混世太保當道,人的精神都被摧毀了,多恐怖的年代!可以想像在那個物質貧乏心靈又被極度摧毀的生活裏面,人們不知道這樣的生活還要持續之久,人們沒有意識到原來這只是一場錯誤,人們只是被動的接受,以為這就是生活,每天被人,忍受非人道的身心刑罰這便是生活,生活在裏面的人們誰能想到那只是一場十年浩劫呢,人們以為就那樣一輩子了。可就是在那樣的一個恐怖沒有一絲希望的年代,我在《兄弟》中,仍能時常感覺到人性的温暖與善良,李蘭和宋凡平那動人的愛情,李蘭在丈夫死後七年不洗頭的忠誠,宋凡平為了信守愛的承諾要去上海接李蘭拼了命;兩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兄弟情,讀着讀着時不時也令讀者感動。

對比下部吧!上一代人的人間慘劇我們都明白那是時代犯的錯誤,那是政治的迫害。而在下部裏,兄弟兩人各自不同的悲劇又是因為什麼呢?是誰給造成的呢?我們説這兄弟倆的命運真是悲哀呀!哀哉!哀其不幸也哀其不爭, 不爭氣的爭!

我用差不多與上部相同的時間讀完了下部,因為餘華在下部裏,省略了很多細節的刻畫,更多的是在平平的敍説整個時代的故事,幾乎是一目十行了。餘華用黑色幽默的寫作方式再現了這個時代的荒謬古怪滑稽和醜陋的現實世界,他所描寫的現實恰是我眼中的,所以我感激他道出了我想説的話。

哦!所謂億萬富翁就是這樣發家的,餘華用李光頭這樣一個人因為撿垃圾發家真是妙極了!這個社會的財富是過剩的,不停的生產,商品過剩,就是這個商業科技高速發達的社會,有些人沒有飯吃,有些人為了孩子的學費要去賣血,有些人卻富得錢對他的意義只是一個數字。富足的人們把完好的商品扔進垃圾箱,而窮人的孩子還要忍受寒冷和飢餓。這就是現實世界。真實存在的現實世界,只是在餘華的筆下放大了,愛情銅臭化了,紅燈區普及化了,美女都一個樣了,單純的女子變成虛榮的追逐富貴的蕩婦,金錢決定着一切,人們像蒼蠅追逐腐屍一樣撲向金錢,種.種的種.種讓曾經堅不可摧的兄弟情誼千瘡百孔,愛情何嘗不是?

評論説《兄弟》的社會意義勝過了文學意義,我很贊同,而這正是我尊敬餘華的主要原因,一個作家若是沒有引導社會道德的使命感不可能是一個好作家,好作家不會脱離社會埋頭寫作,好作家所應作的事就是洞穿這個社會的千瘡百孔,引導人們更清楚地去看,去感知,我們都是迷茫迷失的一代。

兒童的祕密讀後感 篇14

這本書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講偏態,偶然事件。還談了很多與概率相關的問題。

第二部分是講存活着偏差,由於我們只看到了成功者,而因此形成了對機遇的歪曲看法。

第三部分是講路徑依賴的,人們過去做出的選擇決定了他們現在及未來可能的選擇。

三部分內容的劃分是明確的,但是作者的很多想法則在其中不斷重複和穿插着出現。

1.作者的投資策略:

謹慎投資,防止“炸燬”。真正優秀的交易員不在於在短期賺錢,而是要讓自己活下去,警惕偶然事件稀有事件。不讓那些稀有事件毀了自己,在稀有事件發生的時候,要及時調頭。不要執迷於一些錯誤的信念。這些信念可能來自於經濟學或者統計學,但這是很可怕的。因為經濟學、統計學總結的規律是基於歷史事件,有些則是巧合。並不是永恆不變的真理!

關於歸納問題,塔勒布也引用休謨在人性論中那個著名的例子:我們看到白天鵝的數目再多也無法推論所有天鵝都是白的,但是隻要看到一隻黑天鵝就可以推翻這個推論。不對稱性存在於知識的基礎中。

既然我們身處一個充滿隨機性的世界,那我們能做些什麼呢?可以利用統計學和歸納的方法積極下注,但是不會用它們管理承受的風險。積極止損,以免受到黑天鵝的衝擊。

則作者更絕的是他的反向投資策略:

在稀有事件上賺錢,他認為稀有事件因為出現的可能性小,所以價值往往被低估!“固定收益的債券往往有這種機會,以反向稀有事件為生的交易員,平時可能賠錢,但是一遇到稀有事件則能大大的賺一筆。”

我認為的確很多時候,很多機會會被低估,因此存在套利空間。

這裏説點題外話,我認為套利的空間始終都是存在的。通過經驗,我們的確可以判斷是否存在套利空間,但是隨着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套利空間,套利空間會消失,交易者會修正預期。但是套利空間還是不斷會湧現。隱藏的機會總是多過我們掌握的信息。不過是商業還是資本市場。塔勒布能不能長期靠這個漏洞賺錢,其實也不一定。因為有些套利空間是明確的,比如同一個商品在不同市場的價格不同。(同一個時間);而大部分的套利空間只存在於人的預期之中,預計這麼做會賺錢,舉個商業上的例子,比如現在是冬天,我以低價收購空調;等到夏天,我再高價出售(現在與未來)。塔勒布的策略也屬於這種情況。

除此之外,塔勒布的投資策略還有:看好後市的情況下,還是放空一些,因為如果跌會跌得很慘。因為他認為投資人要賺的不是概率,而是錢。利潤的大小比出現的概率更重要。不過我倒覺得這和大部分的策略一樣,很難評價,就讓市場來評價它吧。

2.吐槽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有用嗎?我去年年初的時候就想過這個問題?風險管理是必要的,但是專門弄個人來控制風險,我也覺得挺可笑的。

要賺錢就要冒風險,但是風險控制往往失去很多賺錢機會,尤其是事後看來。而且很多風險,你無法計量,大多還是憑藉經驗。我靠,問題來了。每個人的經驗都不一樣,你怎麼知道你的經驗就比別人的經驗正確?當然這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權責不對等。出現風險問題,責任是交易員承擔還是風險管理者?這是所有設立風險管理官的企業在機制設計的時候都會遇到的問題。由於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於是出現政治手腕,既不錯報也不漏報,看起來合理,其實只是官僚病罷了。最終企業會毀在這種官僚病上。最好的辦法還是交易員來承擔風險。

當然對於風險控制的管理手段無法面面俱到,就像是資本市場上所有的策略都無法屢試不爽,終究還是要取決於市場的檢驗。

3.我們總是盲目的:

我們總是盲目的,被現實的假象所迷惑。存活者偏差裏説了挺多的。例如,我們總是看到周圍的人混得好,就以為自己混得很差。其實比自己混得還差的人要多得多。要看清真相很難,在懷疑論者的眼中,我們無法看清真相,我們以為我們不那麼無知了,或者以為自己比過去不那麼無知。但是開啟上帝視角後,會發現人類始終還是無知的。作者舉了個俄羅斯轉盤的例子。我們往往只看到成功的人,但是對失敗的人則無意或有意地忽視了。而如果用“俄羅斯轉盤”來做類比的話,這些所謂成功的人,只不過是運氣好罷了。同一事件隨着時間重複發生,通過運氣得來的東西遲早會被運氣拿走。而現實生活比“俄羅斯轉盤”,更為複雜,你無法瞭解它運作的原理,也無法精確計算概率,粗略計算也很困難。而很多時候人受着賭徒心態的驅使,會本能拒斥隨機性。也就是説,不認為自己的成功是運氣帶來的,或者忽視了未來發生的事件中的隨機性。

不過我們的成功真的完全靠運氣嗎?至少現在我不這麼認為了。作者估計也不認為都是靠運氣,經驗還是有用的,至少從作者以歷史為師的看法中,他至少不反對這個説法的。雖然,作者不認為凱撒的勝利,與他們謀略有關。只承認他們聰明、高貴,但認為他們的命運完全取決於外部力量。

把預測和預言混為一談,是人類對隨機性的無知。人類可以預測,但無法預知和預言未來。大部分的概率結果往往違背直覺,所以大多數的時候,人們都會忽視概率。而作者也談到認識到概率,其實不是談機運的問題,而是我們相信有另類的結果、原因和動機的存在。

4.作者如何屏蔽噪音?

處於不確定的決策者應該少接觸媒體。注重老思想,注重與那些存活下來的老交易員交流。人存在情緒上的缺陷,所以少看盤比多看盤要好。太密切注意隨機性的人,會在情緒上精疲力盡。

5.進化論:

作者認為新事物未必就比舊事物好,人們吹捧新事物,往往看到成功者,卻把失敗者給忽略。所以説新的未必就是好的。認為進化論是事物朝着完美方向發展,(也就是承認存在即合理)會導致對進化論的誤用。達爾文學説的適應性是用於長期發展的物種,而不是短期觀察到的現象。時間積累消除了隨機性的大部分效應,噪音互相抵消而取得均衡。進化只能是存在於某一時間序列,而不是所有可能環境的平均值。

6.概率和期望

做一件事成功的概率是99.9999%,但是失敗的損失會很大很大。算出來的期望是負值。不過如果是我,我還是會去做這件事

兒童的祕密讀後感 篇15

從小就讀蘇東坡的詩,“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憂愁,“大江東去浪濤盡”的氣勢……無不流露出詩人的豪邁奔放。可我對蘇東坡的瞭解甚少,直至讀了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傳》,才知道蘇東坡原來是千古奇人。

蘇東坡既是虔誠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長者,他始終富有青春活力。蘇東坡的背後,幾度升遷的辛酸只有他自己品嚐。他一生為官,一生清廉,與大政治家王安石鬥智鬥法。他熱愛生活,在美食方面留下了“東坡肉”“東坡壺”以傳後世。東坡情感豐富,對其亡妻寄以青絲,在《朝雲墓誌銘》和《悼朝雲》一詩中表達了自己的傷痛。蘇東坡是剛直的,即使有過數次因詩而被捕受審,但他仍不改犀利的詞風。他寫詩諷刺“羣鳥未可辨雌雄”,後又寫“猶誦賣青春”他知己無數,兄弟情深,蘇東坡又是幸福的。

蘇東坡有一身浩然之氣,王安石變法出現了種種弊端,蘇東坡寫出了上神宗皇帝萬言書,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學,也表現出他個人的氣質與風格,機智學問與大無畏精神。蘇東坡反對變法失敗被貶至杭州,他遠離了塵世的喧囂,迴歸與清純與空靈。他習慣了淡泊,他明白瞭如何應對困難。蘇東坡具備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超凡脱俗,剛正不阿,坦坦蕩蕩,使他任何環境中處之泰然,寵辱不驚。

蘇東坡的一生坎坷,但也是豁達的一生。身處逆境也不覺痛苦,腳踏荊棘也不覺悲涼,始終保持開朗,像他的詩詞一樣千載有餘情。

細讀“大江東去浪淘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原來這些都是蘇東坡開朗的態度和別樣的人生哲理。

兒童的祕密讀後感 篇16

有許多小朋友都看過楊紅櫻姐姐寫的《笑貓日記》吧,你們知道它為什麼這麼有名 嗎? 因為它 裏面的 每個故事都 藴涵着 一個 深刻的 道理 。 比如《虎皮貓在哪裏》,它寫了笑貓為了找虎皮貓,不怕苦的精神……《笑貓日記》有X套,現在已經出了19本了, 有 《保姆狗的陰謀》、《塔頂上的貓》、《虎皮貓在哪裏》、《球球老老鼠》等書籍,我今天要向大家講的是最新出版的《從外星球來的孩子》。

笑貓家有五口人,笑貓和虎皮貓是一對夫妻,他們有三個兒子,老大是胖頭,特別愛吃東西,但他做事很專注 ; 老二是小女貓二丫,做事很認真的 ; 老三是三寶,他做事很堅持。

過了一個寒冷的冬天,二丫和三寶都有了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了,唯獨胖頭還在吃喝玩樂,笑貓開始為他擔心了,便去找球球老老鼠,看看有沒有什麼可以讓胖頭做的事 ; 球球老老鼠對笑貓説附近有個專門培訓動物的地方。第二天,他們來到培訓班,可胖頭好幾項都不合格,最後在一個美麗的女老師的班學鋼琴,可笑貓擔心地問:”你五音不全,行嗎?“胖頭理直氣壯地説:”我憑着專注的力量,一定行的。“果然,他憑着 學習 專注 的精神順利 畢業了。在畢業表演中,他一點兒不緊張 ; 在那期間,他還學會了笑呢!某天,他們在小樹林裏遇到一個奇怪的小孩”寶寶“,他是個有自閉症的孩 子 ,笑貓和胖頭都以為是從外星球來的孩子,寶寶的爸爸媽媽看胖頭這麼有吸引力,便把他帶回家了。在寶寶家,胖頭改正了寶寶不扶牆走路、不吃飯等壞習慣,有一天寶寶的爸媽給他買了架鋼琴,沒想到的是他竟然能指揮胖頭彈,所以他的爸爸媽媽便給他買了一隻銀光閃閃的指揮棒。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們在台上表演了一支曲子,寶寶和胖頭配合的天衣無縫!啊 , 寶寶簡直是一位音樂家 ! 全場 想起了雷鳴般的 掌聲,人 們紛紛給 寶寶 獻上 鮮花 。 後來在醫院檢查,發現他已經沒有自閉症了……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 愛的力量是多麼強大啊!如果現實中,過馬路時,你看見一位老奶奶手上都是東西,你會去幫她嗎?如果在公交車上,一位老爺爺上車你會讓座嗎?…… 如果人人都能獻出一份愛心,那我們的 社會 就會更美好、更和諧!讓我們 一起行動起來吧!

兒童的祕密讀後感 篇17

寒假裏,我又結識了一位新人物——福爾摩斯,一位大名鼎鼎的私人偵探。

福爾摩斯很了不起,常常一些非常棘手的高難度案子。他機智過人,聰明能幹,就連一小點兒煙灰都能判斷出有幾個人在這裏停留,停留了多長時間,而這也會成為他破案的線索。

這一次,福爾摩斯又在偵破案子了。在現場勘查時,發現了房子旁的幾個小小的變了色的金屬鈕釦,這引起了他的注意。在別人看來這很不起眼的小釦子卻成了這位大偵探破案的一個線索,而且他還看到了這鈕釦上的標記”海爾姆“,由此知道了這是奧德克裁縫的,這個重要發現為案子的偵破打開了一條思路。看到這裏,我不由得對福爾摩斯肅然起敬,這麼小的細節都逃不過他的眼睛,做事真細緻啊!我跟他比那可差得太遠了。

福爾摩斯不但做事細緻而且考慮還非常周到全面,遇到事情總會認真思考。有一次福爾摩斯在現場找到了兇手作案時使用過的手槍,他就想,為什麼兇手要把手槍放在這裏,而不是把手槍處理掉或者是藏在別的什麼地方呢?這引起了他的懷疑。福爾摩斯就是這樣,因為的仔細認真,凡事都問個”為什麼“的做事態度讓他的思維更加敏捷,判斷更加靈敏準確,從而破獲了一個又一個稀奇古怪的案子,成為了一名神探。

合上書,我崇拜的福爾摩斯就躍入我的腦海,他時而凝神深思,時而開懷大笑,他破案的精彩瞬間像放電影一樣一幕幕地在我的腦海裏顯現,他一遍遍地細緻查看犯罪現場搜尋線索,他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不放過任何一個疑點。

想到這,我在問自己,如果換作是我,我會有他那樣認真細緻的態度嗎?跟大偵探比,那可差得遠啊!媽媽説,從現在努力還來得及。好!就從現在努力,不做小馬虎!

兒童的祕密讀後感 篇18

真的很羨慕《華南虎》中的那隻老虎,最終能衝破鐵籠子,找到屬於它的自由。其實我們和老虎一樣,也需要自由的。

“你看某某多乖啊!作業認真做,上課認真聽,哪像你,一點也不聽話……”這恐怕是所有孩子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吧!

什麼樣的孩子在家長眼中是乖孩子?在父母的叨唸中,我聽出了大概:家長讓幹什麼就幹什麼,不發表自己的意見,每天只知道看書學習,下課做作業,也不出去玩,放假則是不斷地温習功課,熱愛學習到廢寢忘食,電視、電腦從不碰等等。

聽完這些要求,你第一反應是什麼?機器人!對,只有機器人才能做到,只有機器人才能按指定的程序走完自己的一生,學習、工作、退休——那作為有靈性的人和機器人又有什麼分別?難道乖孩子就要這樣乖嘛?那我寧願自己不乖,我不甘心我的靈性泯滅於這樣的程序之中。

如果,乖孩子的生活是一快快黑白方格,排列整齊,那我寧願我的生活如一個個多彩的肥皂泡泡,有大有小,或高或低,或圓或扁,自由飛翔。

如果,乖孩子的畫是三原色的佈局,那我寧願我的畫是各種顏色的融合,因為多樣才是自由的靈魂,才是生命的真諦!

如果,乖孩子的課餘生活只有作業的比拼,那我寧願參加好玩的課外活動,讓身體慢慢輕盈,放飛自己的心情。

乖孩子的一切是鎖定的程序,我不願做大人理想中的乖孩子,我希望自己更多一些真實,更多一些自由,去創造屬於自己的一片多姿多彩的天空。

兒童的祕密讀後感 篇19

《不跪着教書》是一本不錯的而書籍。我有空時就翻翻,感覺不像一般的教育專著那麼枯燥乏味。作者吳非本身是江蘇省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這本書是他的教育隨筆的結集。作者在這本書裏的很多觀點,跟我們日常工作是比較接近也是我們所向往的。如作者提倡的人性教育、生命教育,以及善良,愛,感恩、獨立等等的教育理想,無疑都涉及到生命本質的教育,也就是作者對教育本質的闡釋。《在聽郭橐tuó駝説種樹》一文中提到的“大量的個案表明,對子女學習過分關心,每週都跑到學校找老師通氣的家長,子女學習能力都不算高,處世能力也比較差。”在《在和孩子一同成長》一文中提到(“一個合格的學生,他的成長不僅注入了老師的智慧,更傾注着父母的心血。如果老師都能成為合格的教師,家長都能成為合格的父母,中國的教育還會有那麼多的困難嗎?”《誡徒》一文中提到“教師是人不是神。應當讓學生知道我們愛什麼,恨什麼。不要聽信“一碗水端得平”,學生的教養不一樣,品德不在一個層次上,怎麼可能“平”?還有很多很多的觀點是我們工作中比較熟識的或者説是我們正在實踐着的。

這本書裏還有很多故事是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比如遇到家長的無理要求、無理取鬧,遇到世故圓滑的學生,遇到上級領導的無理干涉,減負的問題……他從這些教育教學問題入手,分析現象,展現了他對中國小教育問題的真知灼見。書中説了很多我們想説又不敢説的話,教了我們許多遇到的一些教育問題的處理方法,有些問題也有作者的無奈。

在這本書的封面有兩行字:“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呢?”。這兩句話在這本書的序裏也提到,並且在文章中不止一次的出現。我想也許這就是作者所崇尚和實踐着的教育理想。可我們的日常工作經常會受到很我多因素的干擾,我們常常在做一些與教育教學無關的工作。我們的老師也常無耐地感歎:“什麼時候還學校一片淨土啊?”可是各級部門的領導下,有的工作我們不得不要做的,並且要努力去做的。作者在書中談到:“現在教育界的一大苦處,就是該管的事無人問,不該管的事,被死纏不放。具體到教育學生,更是無事生非,我們中國,什麼人都認為自己有關心下一代的責任,但是沒有人考慮到自己是否具備關心下一代的資格和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而言,中國的孩子是不幸的。”有的不幸不是我們老師造成的,我們的老師也是弱勢羣體啊。“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想想社會賦予我們老師多麼崇高的職責啊。可實際上誰都可以對我們的教育指手劃腳,唯獨我們一線的教師沒有説話的權利。當然,這是個別現象,可這個別現象卻像一座大山一樣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

面對社會的功利和浮躁,面對這些壓力,我們教師更應該學會獨立思考,多做對學生有益的事情。那麼作為一個教師,怎樣才算沒有跪着教書。讀了這本書我有這樣的體會:首先,教師要學會讀書,在閲讀中學會獨立思考。作者在《做最出色的教師》一文中提到:“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多讀書,自覺地讀書(這一點,我也要努力加油)。作者提倡教師要多讀書,但不跪着教書,也就是要在閲讀中學會獨立思考。特別是如今經濟澎湃,物慾橫流的時代,教育專家滿天飛,隨便哪個專家都著作一大堆,他們是否站在我們一線老師的角度來想問題,解決問題呢,那就難説了。所以説我們在讀書時要學會獨立思考,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不僅如此,作為一名教師還有責任和義務引導自己的學生熱愛閲讀。一本好書往往就是一粒善良的種子,一粒誠信的種子,一粒愛的種子,一粒正直的種子,這些種子適時地播撒在孩子的心田,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養感知,潛移默化,人的心靈就會變得充實,高貴,美麗,他就有可能始終站立着,像一個大寫的人一樣頂天立地地的站着……其次,教師應該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教學風格。教師的教學風格延續着一個老師的教學生命,它可能長久地影響學生對學科的興趣。我們要接受專家的指導,但不迷信專家,有自己的思想。面對外行領導的錯誤指責,面對家長的無理要求,我們更應該多想想我們的學生,如果我們所做的事情對學生髮展有利的,就應該堅持。第三,教師要捍衞自己的人格尊嚴。特別是在平常與學生家長接觸時,應該理智地保持適當的距離。對學生要有愛心、同情心,用正直善良、高度負責的精神,踏實的工作作風贏得同行、家長和學生的尊重。

我不得不承認,作者所追求和嚮往的“不跪着教書”是一種理想的教育,是一種高尚的教育。而現實卻往往令人失望。懸在每個教師頭頂那許多大大小小、長長短短的指揮棒,豈能容你做得了半點主,你能不下跪嗎?反思自己十幾年的教學生涯,很慚愧,我不敢説我沒有過跪着教書的歷史。我也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誰能讀書,思考,實踐,再讀書,再思考,再實踐,這是一個循環往復的規律,是做一件有價值的事情所必須經歷的過程。我將在今後的教育工作中堅持遵循這一規律,一路前行。夠理直氣壯地説:“我從未有過跪着教書的歷史!”

兒童的祕密讀後感 篇20

《祖父的園子》這篇課文出自蕭紅的《呼蘭河傳》,通過學習,我從中體會到這個園子是應有盡有、五彩繽紛、生機勃勃,到處充滿着自由、快樂與隨心所欲,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這也充分體現出祖父非常疼愛她。所以作者才會如此調皮搗蛋,祖父也不會約束她。

文章語言十分簡潔樸素,但卻很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作者當年的.天真無邪、無憂無慮、自由自在。

特別是這一段,“我”將穀穗當成野草,全部都挖掉了,可祖父依舊和藹可親地對我介紹哪個是草,哪個是穀穗,足見祖父對“我’的愛,也可以看出作者當時幼稚的心靈裏充滿的是自由和快樂。

童年是一幅美麗的油畫;童年是一條彩色的河;童年是一首歌,歌裏跳動着幸福與快樂的音符。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童年,更何況是處於童年時期的我們呢?

記得我還未開始上學時,外婆帶着我去菜園除草,外婆教我如何拿鋤頭和怎樣除草。當我拔除雜草後,欣喜若狂,感覺十分好玩。於是再次拿起鋤頭,趁外婆沒注意,不管是草還是菜,統統都給鋤掉了。沒過一會兒,菜園裏的菜都成了醉羅漢,東倒西歪,看到這,我還感覺挺得意的。這時,外婆才回過神來。看到

菜園裏的菜都被挖了出來,就知道是我的傑作了。頓時勃然大怒,向我揮手而來。誒?怎麼不疼?嗯!果然如我所料,雷聲大、雨點小,外婆那麼疼我,怎會捨得打我呢,外婆只是輕輕地打了我幾下小手。

一轉眼,我的童年已經進入倒計時了。童年就像風箏一樣越飛越高,可風箏還有線啊!可以收回來,而童年卻一去不復返了,但在我內心深處始終保留着那份美好的回憶!

兒童的祕密讀後感 篇21

所謂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的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後,兒童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看起來這本書很適合幼兒園的老師看,可是該書中提到:敏感期得到充分發展的孩子,頭腦清楚、思維開闊、安全感強、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徵和本質。0—6歲的兒童,如果敏感期沒有得到良好的發展,到了6—12歲還會有彌補的機會,但是,這有個前提,那就是6—12歲期間,兒童必須有一個充滿愛和自由的成長環境。現實是,在學習壓力下,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得到的心理幫助和關懷非常的少。

而且我們會發現,自己對兒童的密碼瞭解的太少,只是在用自己的思維,成人的價值觀來判斷孩子的行為,不知道自己其實是嚴重破壞了孩子自我發展的探索行為。有的孩子問什麼會蠻不講理,因為在執拗敏感期的那段時間裏,家長沒有耐心的疏導,認為是孩子任性,對孩子沒有很好的理解、變通……有問題的兒童,如多動的、痴呆的、焦慮的、自閉的等兒童,正是他們的探索活動被嚴重阻礙而造成的

讀完書我們就可以發現,國小階段有些孩子出現的問題都是因為他的敏感期因為被打擾所以滯後了。關係到國小階段的有這幾個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2~4歲)

孩子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來幫助他認識事物、熟悉環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環境消失,就會令他無所適從。秩序敏感力常表現在對順序性、生活習慣、所有物的要求上,如果成人沒能提供一個有序的環境,孩子便“沒有一個基礎以建立起對各種關係的知覺”。當孩子從環境裏逐步建立起內在秩序時,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構。

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1.5~4歲)

忙碌的大人常會忽略周圍環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卻常能捕捉到箇中的奧祕。因此,如果孩子對泥土裏的小昆蟲或衣服上的細小圖案產生興趣,正是培養孩子具有鉅細無遺、綜理密微的習性的好時機。兒童對某事物感興趣的時候,如果長時間不被打擾,就能形成高度專注的品質,老師和家長不會觀察孩子,不瞭解孩子的發展規律,就會輕易打斷孩子的認知過程,這樣孩子很難形成專注的品質。

社會規範敏感期(2.5~6歲)

兩歲半的孩子逐漸脱離以自我為中心,而對結交朋友、羣體活動有興趣。這時,父母應與孩子建立明確的生活規範,日常禮儀,使其日後能遵守社會規範,擁有自律的生活。

書寫敏感期(3.5~4.5歲)、閲讀敏感期(4.5~5.5歲)

孩子的書寫能力與閲讀能力雖然較遲,但如果孩子在語言、感官、肢體動作等敏感期內,得到了充分的學習,其書寫、閲讀能力就會自然產生。此時,父母可多選擇讀物,佈置一個充滿書香的居家環境,即能使孩子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文化敏感期(6~9歲)

幼兒對文化學習的興趣,起於3歲;而到了6~9歲則出現想探究事物奧祕的強烈需求。因此,這時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塊肥沃的土地,準備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種。”成人可在此時提供豐富的文化資訊,以本土文化為基礎,延展至關懷世界的大胸懷。

只有錯誤的成人,沒有錯誤的兒童。因為孩子常常不知道自己犯了錯誤,一旦他們意識到,自己就會反省,孩子有自我反省的能力,老師要耐心的等待孩子改正錯誤,這是孩子成長的必然過程,有時孩子會故意犯個錯誤,用明知故犯的方式來試探老師和承認的態度,來驗證和體驗愛和寬容的感覺。兒童犯了錯誤是很難為情的,尤其是承認錯誤的時候,如果能讓孩子體面地承認錯誤並改正,那是最好的。

家校共教,學校是孩子的第二個家,是孩子建康成長的沃土。孩子的培育工作,只靠學校單方面的教育是不夠的,家長的緊密配合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家庭是學校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長應該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孩子的教育工作,與老師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家校攜手共同教育,為孩子順利通過敏感期奠定堅實的基礎,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捕捉兒童敏感期》的確是一本很好的書籍,我們從中得到了很大的啟發,並充分認識孩子的敏感期。我們作為幼兒教師看了之後不但可以在敏感期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而且還可以在做家長工作上有很大的幫助。對於家長提出的疑問也能做出正確的分析,讓孩子在充愛、充滿快樂自由的環境中成長。不過自己的經驗和學識還有點欠缺,還需進一步的閲讀分析。

兒童的祕密讀後感 篇22

《變形記》是篇幅不大的一個小故事。三個小節。

格里高爾是一位善良、忠厚且富有責任感的人,生活給他太多壓力。故事讓他在一夜之間變為一隻巨大的甲蟲,變形之後,他所關心的家人卻沒接受他的變形,拋棄了異樣的他。這是一個因為變異,不能被家人接受而絕望死亡的悲劇人物。

他的父母年紀大了,根本沒什麼經濟收入,他的妹妹還有自己的人生要經營。變異後的格里高爾對誰來説都是一個負擔,因為剩下的人必須得生活。家人最初的表現為心痛和憐憫,隨着時間的推移,對格里高爾復原的期待逐漸削減為零,也嘗試着堅持,但最終抵不過內心的私慾和無力感。時間消磨了最初的同情和憐憫,附和產生了厭惡和憎恨,他們最後都把格里高爾當成是負擔,誰也不願承擔這個當初照顧他們而如今卻變異的親人。當格里高爾絕望至死,父母和妹妹拋棄格里高爾之後,三人坐火車外出接受陽光沐浴時心裏如釋重負的描寫,或許帶着冷漠和悲劇的氣味。但是誰又能斷言格里高爾的家人最終的拋棄就是冷漠無情呢?我卻更願意相信,最終的拋棄不全是出自狠心的本意,假若他們有能力,他們絕不會做這樣的決定。

這是一個無弱拍、強硬到底的社會,有太多人承受着難以排遣的孤獨和危機感,那種無法克服的、荒誕的恐懼使人發生異化現象。故事終究是故事,情節過於誇張,因為人難以變形為動物。但是生活中心靈變異的事實卻存在。由於沉重的肉體和精神上的壓迫,使人失去了自己的本質,異化為非人。這種精神層面的變異更值得當今社會的重視。或許我們過得比幾十年前好,但是我們的信仰,我們的心靈,我們的精神追求如基因突變般千變萬化而又難以捉摸。這也是心理學在現今社會大受關注的原因。我們的需求已經遠遠超過“吃得飽,穿得暖”,更為關注的是精神層面的建設。

每一個人都該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和壓力,不要讓自己毀滅在自己的手裏。要知道人始終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個簡單的個體。錯綜複雜的人生就像是一團線,你要準確無誤地纏好每一根細絲,要學會遊刃有餘地處理自己情緒。

不要以為得到別人的憐憫和同情就可以繼續存活,任何一段感情都必須在相對平等的狀態下才能存活。時間是解藥也是毒藥,它的累積只會滋生分解同情和憐憫的化學物質。任何情感紐帶都無法綁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感觸好大,心裏好酸!

兒童的祕密讀後感 篇23

這一白皮書是真實記錄中國抗疫艱辛歷程的重要文獻,約3.7萬字,包括前言、正文和結束語。正文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中國抗擊疫情的艱辛歷程、防控和救治兩個戰場協同作戰、凝聚抗擊疫情的強大力量、共同構建人類衞生健康共同體。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近百年來人類遭遇的影響範圍最廣的全球性大流行病。”白皮書指出,面對前所未知、突如其來、來勢洶洶的疫情天災,中國果斷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迅速行動,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統攬全局、果斷決策,為中國人民抗擊疫情堅定了信心、凝聚了力量、指明瞭方向。

白皮書指出,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加強集中統一領導,強調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提出“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明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在防控和救治兩個戰場協同作戰方面,白皮書説,中國採取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措施,前所未有地採取大規模隔離措施,前所未有地調集全國資源開展大規模醫療救治,不遺漏一個感染者,不放棄每一位病患,實現“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應檢盡檢、應隔盡隔”。

白皮書強調,面對未知病毒突然襲擊,中國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舉全國之力,快速有效調動全國資源和力量,不惜一切代價維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14億中國人民堅韌奉獻、團結協作,構築起同心戰疫的堅固防線,彰顯了人民的偉大力量。

白皮書説,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中國付出巨大代價和犧牲,有力扭轉了疫情局勢,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勢頭,用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將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個位數以內,用3個月左右的時間取得了武漢保衞戰、湖北保衞戰的決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

白皮書指出,中國始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肩負大國擔當,同其他國家並肩作戰、共克時艱。中國本着依法、公開、透明、負責任態度,第一時間向國際社會通報疫情信息,毫無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經驗。中國對疫情給各國人民帶來的苦難感同身受,盡己所能向國際社會提供人道主義援助,支持全球抗擊疫情。

白皮書指出,團結合作是國際社會戰勝疫情最有力武器。各國應為人類發展計、為子孫後代謀,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齊心協力、守望相助,戰勝疫情,共同構建人類衞生健康共同體。

兒童的祕密讀後感 篇24

在暑假裏,我看了一本書——《野犬女皇》,這本書裏講述了紅桃心當上了首領,遇到了許多困難,但都被她一一克服,她這種精神讓我深深感動。

一開始,我覺得紅桃心有些太偏心眼,居然把一隻雪兔全部奉送給賽豹尾,也不想想其他母野狗肚子正餓得“咕咕”叫啊,賽豹尾更讓我可恨,首領紅桃心對他這麼好,他卻不僅不給幼犬餵食,還把肉塊吐給紅桃心的妹妹白桃花吃,看到賽豹尾和白桃花親吻的時候,我恨不得衝上去把賽豹尾撕成碎片,打下地獄,讓他不得好死。

然而最讓我恨得不是賽豹尾,而是紅桃心的妹妹白桃花。她不僅使用暴力來乞討食物,而且還經常獨吞食物。舉例子來説,有一次,白虎嶴野犬羣餓得奄奄一息,好不容易找到一窩小倉鼠,白桃花卻獨吞了一大半小倉鼠。當時我看到這裏的時候,差點把垃圾桶踢翻,真想找一個地方發泄一下怒氣,更希望白桃花立刻就倒在血泊裏。但我後來一想,白桃花這樣做也是為了她的孩子呀,哪個母親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長大嗎?她這種濃濃的母愛也讓人深受感動。

後來,紅桃心姐妹倆發生了衝突,最後一直髮展到反目成仇,白虎嶴野犬羣分裂成了兩個小集團,我估計白虎嶴野犬羣可能要滅絕了。但看到最後,我才發現我自己想錯了,紅桃心和白桃花和好了,我非常高興,因為白桃花心裏是有紅桃心這個姐姐的,白桃花在紅桃心即將走上黃泉路的時候救了紅桃心一命。最後,食物太少,紅桃心卻不僅沒有嫌棄白桃花的幼犬,把自己的幼犬全部留下來,而且忍痛割愛把自己的三隻幼犬拋棄了,盡力把白桃花的幼犬留下來,紅桃心和白桃花中間的這種友誼令我深深感動。

看完了《野犬女皇》這本書,我深受感觸,它不僅告訴我了要友好的對待姐姐、妹妹、哥哥、弟弟,而且還讓我知道了如何珍惜這份珍貴的親情。

兒童的祕密讀後感 篇25

了紅葫蘆之後,我感覺灣是被誤解的,他將妞妞引到大海中間,再抽掉能使妞妞漂浮起來的紅葫蘆並不是想陷害她,而是不想讓她只在淺水灘上游泳,想讓她去深水裏游泳,而妞妞和鄉親們都誤會了灣。

讓我感覺灣被誤解是因為,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那是我學滑冰的時候,剛開始,我雖然可以站起來了,但還是滑不好,老想摔倒,想着想着,我好像看到我的“夢想”實現了,感覺我像燕子一樣在自由的飛翔,能夠靈活的穿梭在人羣中,忽然我“咚”的一聲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一下子把我拉回了現實。那時我還小,就坐在地上號啕大哭,這時,媽媽走了過來,要扶着我學滑冰,爸爸看到了,馬上把媽媽叫了過來,“嘰裏咕嚕”地説了一番話,我心裏很不是滋味,我都摔倒了,你們也不管我,我心裏很是委屈,但還是自己爬了起來繼續練習,我溜着溜着,就慢慢熟悉了這雙滑冰鞋,鞋在我的腳上也聽話了,我讓它左拐它就左拐,讓它右拐它就右拐,這時,我忽然明白了爸爸的良苦用心,如果我總是擺脱不了對媽媽的依賴,我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學會滑冰。同時我也明白了“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一番冰雪霜,難得梅花吐清香”。

所以,我知道了我們看問題要全面,不能片面的就下結論,也許我們看似給我們傷害的人也許正是給予我們幫助的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n39pv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