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不老泉》讀後感(通用25篇)

《不老泉》讀後感(通用25篇)

《不老泉》讀後感 篇1

生命因青春而美麗,生命因價值而光彩,同時,生命也因死亡而悲傷。但是,如果有一口不老泉,讓你永保青春,不斷的釋放生命的活力,你會去喝嗎?通過閲讀這本書,給我的感觸特別大,讓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價值不在於長度,而在於寬度和深度。

《不老泉》讀後感(通用25篇)

如果一個人,沒有盡頭的活着,他會厭煩生活,不懂得珍惜生命,就像書中的塔克説的那樣:生命是一個輪子,死亡它也在這個輪子上啊。可是現在,死亡從這個輪子上掉下來了,我們塔克一家不在這個輪子上了。我要是知道有什麼辦法爬回輪子上,我會毫不猶豫的上去,“從而看出了塔克已經厭倦了生活,對一模一樣的日子是多麼的無奈。因為生命不死,就不是完整的人生,就像永遠停在岸上的船一樣,水在不斷的流動,身邊的事物在不停的變動。它卻永遠的擱在了那裏,不能駛出,不能衝刺,沒有沉沒,生命對它來説也就再也沒有了歌唱和詩篇,即然帆不能再拉起,那麼還有熱情歌頌嗎,正如人一樣,如光一成不變的活着。還會對生命珍惜嗎?

死亡也許是殘忍的,死亡也許是遺憾的,死亡也許對生活充滿着不捨,但是人 生就像賽場,許多人都在奔跑,不管在 賽場上跑多長時間,最後總歸有終點,如沒有死亡也就是等於別人在跑你卻站在原地不動,那人生還有什麼意思。所以我們要珍惜有限的生命,不在幻想長生不老,在有限生命裏發揮出無限光芒,多為社會做點什麼,就如{鋼鐵是怎樣煉成}中的保爾·柯察金説的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它給予我們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他臨死的時侯就能夠説:‘我已把我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不老泉》讀後感 篇2

故事講述的是關於温妮和塔克一家的故事。有一天温妮在森林裏玩,他看到了不老泉,就被梅給綁架走了。温妮來到了塔克的家裏,知道了一個驚天動地的祕密,那些泉水喝了可以讓人長生不老。然後他就和他們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可是有一個穿黃色西服的人,一直跟蹤着他們,祕密也都知道了。梅怕他説出去,就把他打死了,但還住進了監獄。最後他們一家人和温妮成功的把梅給救出來了。他們一家人走了。但是温妮的長生不老水,自己沒有喝,沒有和他們在一起了。

我的感受:我在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很想長生不老,因為我們之前讀過《天藍色的彼岸》這本書讓我很珍惜生命,所以我不想死。但是讀完這本書後我才知道,長生不老也未必是一件好事。就像故事中的塔克一家似的。他們一家活的像小偷似的,幹工作不能讓別人發現,還要來回的換工作,一輩子都很窮。一點意思都沒有,生不如死。所以我認為生在世上度過自己一生要經歷的事情,就可以了,老是活在世上也不是那麼高興的事情。大家都很像長生不老,但是生命只有短暫才會去珍惜,如果都可以長生不老,要珍惜生命幹什麼。

有時候我認為生命像個搖籃,隨時都可能失去生命,所以這才可以讓大家珍惜生命。真實的世界上沒有不老泉,如果有我也不會喝,因為如果喝下去了,雖然永遠都不會死去,但是永遠也感受不到幸福。所以只有那一段段的時光才是最好的時候。只有那一段時光才是最美好的,最幸福的。

我認為故事寫的很好,可以讓人從一個小故事中脱節對長生不老的渴望。看後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我希望大家有機會也可以讀一讀。

《不老泉》讀後感 篇3

今天,我讀了美國的著名作家納塔莉· 巴比特寫的 《不老泉》,看完後,我深有感觸。

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是這樣的:温妮· 福斯特在家族擁有的森林裏發現了一口泉,泉水竟然可以使人長生不老!但這也迫使小温妮進一步思考:永生究竟是一種福音還是一種詛咒?

喝過這口泉的塔克一家四口看着生命在身邊流逝,而他們自己卻永遠不老,他們把這奇妙的經歷祕密地像温妮一一道來…… 温妮最終沒有去赴傑西的不老之約,她選擇平平凡凡的過生活,選擇經歷生與死。若干年後,塔克一家又回到了這裏見到了温妮,不過見到的是她的墳墓。她已經去世了 ,活了 78 歲。温妮雖然沒有長生不老,但是她已經領悟了人活着的真諦。

人之所以害怕死亡,是因為死亡總是伴隨着各種傷痛,各種離別,各種恐怖,各種殘忍。你可能還想和你心愛的人多説幾句話,你可能還想多看這美麗的世界幾眼,但死亡斷絕了你的這些希望。死亡絕然地帶走你的親人,或把你從你的親人身邊帶走,帶走你的愛、你的希望、你的快樂和健康。可是永生,並沒有表面上看的那麼風光。

死亡與出生就挨在一起,你沒法兒只挑自己喜歡的,不要自己不喜歡的,完整的人生才是一種福氣。人活着就得死,所以我們這模樣,不能算活人,這能算是死人,是死物,就像路邊的石頭。這是塔克先生説過的一句話。曾經,我也向往長生不老,這樣可以和家人永遠呆在一起,可看完這本書,聽完塔克先生説的這句話,我頓時覺得自己錯了,錯的太離譜了,我發現如果永遠不死的話,那麼你就不會去珍惜這個生命,去感悟這個世界!

所以,死亡真的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像塔克一家一樣,永遠死不了。

《不老泉》讀後感 篇4

不老泉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名叫温妮·福斯特的小女孩有一個很大的家,她家住在一片樹林中。她的母親和奶奶對她管教甚嚴,她準備離家出走,在走之前,她和一個蟾蜍成了好朋友。她出走了,在樹林裏發現了一個名叫傑西的小男孩,她第一眼就喜歡上了他。後來,傑西的母親跟哥哥把温妮帶到了他們家,讓温妮知道他們已經有幾百歲了。後來,穿黃色制服的老人發現了他們,梅殺死了他,警察把梅帶到了警局,最後,温妮救了她。塔克一家走了。回來時,發現珍妮的墓碑。在走之前,傑西給了温妮一瓶不老泉裏的水,她沒喝,而是把那瓶水倒在了蟾蜍身上。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其實,人永遠的活着並沒有什麼好,只有經歷一次死,那才是真正做人的滋味。其實,在一般情況下,要是有一瓶不老泉的水,我會喝。但是,讀了這本書之後,再讓我選擇喝不喝,我會選擇不喝。如果我喝了,那我就只有一個人孤孤零零的永遠活着,其實,經歷死也是很幸福的。像塔克一家,他們想死都死不了了。這讓人知道了,人要活着,也要死去。

温妮幸好沒有喝那瓶泉水,不然,她也會永遠也不死去,永遠活着,就算想死,也不能死,也沒辦法死。温妮的選擇是正確的。其實,在現實生活中,誰也不想死。可是,如果自己親身體會一下,就一定不想喝那瓶讓人長生不老的泉水。這本書告訴了大家:活着有活着的樂趣,死也有死的快樂,如果不能死的人,那他一定是最難受的人。我們一定要安分守己,不能像塔克一家人那樣,不小心誤食了不老泉,而導致後悔莫及。

《不老泉》讀後感 篇5

《不老泉》這本書剛開始的時候我不愛看,結果,看着看着,入了迷。原來,它講的是有一口泉,誰喝了誰就長生不老,塔克他們一家就是這樣的,有一個叫温妮的小女孩,無意之中知道了這個祕密。可是,有一個穿黃衣服的人也知道了這個祕密,想盡辦法得到他。

自從我讀了《不老泉》,我感受到了温妮善良、關愛的心。也學到了很多好詞好句。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

在一片茂密的樹林裏,住着一家人:温妮和她的姥姥、媽媽、爸爸。某一天,温妮出來玩,玩着玩着,她在樹林裏迷路了,然後,就坐在一棵大樹下,忽然,她看見旁邊有一個男孩,他叫:傑西。正趴在那裏喝水,這麼一想,自己也渴了,就問:“這水好喝嗎?我也想喝。”傑西説:“不行。”“為什麼”温妮説。因為,這是不老泉,你長到十七歲的時候就可以喝。這時,邁爾斯和梅也來了,這是傑西的弟弟和媽媽,最後,温妮跟着他們一起回家了。不過,有一個穿黃衣服的人偷聽了他們的談話,心中暗暗的笑了,因為,他了解一個不老泉的祕密。

這個穿黃衣服的人真壞,是個壞人,隨便偷聽別人的談話,這樣做很不好。

在這裏,讓我心裏想到的最放心的事情是:塔克一家非常善良,關愛温妮;他們一家人還會照顧温妮。特別是傑西對温妮很好,他給了温妮一瓶不老泉的水,讓她長到十七歲的時候喝下去,然後就去找他。

穿黃衣服的人不幸沒有得到泉水,而且還被梅用槍打死了。警察把温妮送回了家,把梅給抓起來了,然後,温妮又把梅給救了,讓他們趕緊逃脱。

最後,温妮沒有喝珍貴的不老泉水,而是給了那隻大蟾蜍,因為,這隻蟾蜍能聽懂她説話,是她的朋友。

這本書真有意思,我最喜歡裏面的傑西,傑西非常善良、友好,幫助迷了路的温妮。我不喜歡温妮,温妮離家出走,害的爸爸媽媽非常着急。你們呢?

《不老泉》讀後感 篇6

《不老泉》是娜塔莉·巴比特的成名之作。它主要講述了小女孩温妮賭氣離家出走,卻在小樹林裏無意間發現了“不老泉”的祕密——喝了可以長生不老,容顏也永遠不會發生變化。然後,她被善良的塔克一家“綁架”了一天,並與他們過了一天。卻不知這一切都被黃西裝看見了,他從温妮的爸媽那裏要來了小樹林,報酬是找回珍妮。他來到塔克一家的家中,逼迫他們交出温妮,供出“不老泉”,並搬出森林。迫不得已,梅用槍托砸死了黃西裝,而這一幕正好被林間村的治安警察目睹了。梅將面臨被絞死的命運,但是,卻沒有一個人能置她於死地,因為她喝了不老泉。為了保全這個祕密,也為了梅,温妮做出了一個決定:讓邁爾斯在晚上撬開監獄門,自己進去替換梅,讓梅乘着夜色逃走。而傑克,則交給了温妮一杯“不老泉”的水,讓她在十七歲那年喝下它,這樣他們就可以一起走了。可是,這個願望最終並沒有達成,温妮為了救一隻蟾蜍,將“不老泉”的水倒在了蟾蜍身上,自己卻在78歲時去世。

這本書將善良的塔克一家和珍妮與為了發財而不顧一切的黃西裝做了鮮明的對比。黃西裝為了利益,為了發財,而不惜將不老泉的祕密公佈於世,也不顧別人喝下後是否開心,只是一味地為了金錢。甚至當他遭到塔克一家的阻止後,竟想將他們打傷。那時,他的眼睛裏只有利益,只有金錢,完完全全成了一個“利益的奴隸”

這讓我想起了社會上的一些人。他們為了金錢,為了利益,不惜大打出手,有的甚至去殺人放火,不顧一切地以各種手段獲得金錢,

最後因此進了監獄,穿上了囚服。他們也是一個個金錢的奴隸啊!

人要學會控制自己,別讓自己成為“金錢的奴隸”,最終誤入歧途!

《不老泉》讀後感 篇7

讀了俞敏洪老師的《永不言敗》後,我深有感觸。

首先,書中提到了一個觀點“被餵飽的熊是死熊”,此説法來自加拿大一條高速公路旁邊書裏的一個路牌“A fed bear is a dead bear” 。 原因是過去很多人在路邊看到熊以後都會扔東西給熊吃,導致後來熊就老在路邊的等人施捨食物,慢慢就失去了自己覓食的本領。到冬天沒有人去餵它們食物時,有的熊就被凍死餓死了。政府為了保護動物,遂在路邊立起這樣的牌子。結合實際情況,我很自然地想到了目前的獨生子女。首先必須肯定的一點是做父母的一片苦心,一切為了孩子好。殊不知,孩子必將是要走向社會的,如果真的是為了孩子着想,便應該一切按照社會的要求去培養孩子,而絕不是按照父母或孩子的意志去培養。現在的很多學生,從小到大,父母照顧的太周到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但實際上上這樣的做法是讓孩子缺乏最基本的獨立思考和行動能力,可想而知,這樣的下一代是很難承擔起重任的,畢竟父母不可能永遠在我們身邊。希望這點能給我提個醒,當我日後做父母時,不要把我的孩子養成一個喂的很飽的白熊,我更希望的能夠看到她擁有強健的體魄,健全的人格,不斷提高的生存能力。相信只有這樣我才算是盡到了做父親的義務,無論是對我、對孩子及對社會才是最好的交代。

其次,俞老師在書中還提到了一個新的觀點“用普遍資源換取稀缺資源”。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就是不斷的用普遍資源換取稀缺資源的過程。所謂普遍資源,就是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能力和水平,比如説,英語水平,管理水平,電腦水平等等,但這些資源通常需要你的努力才能獲得。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很多人不能付出足夠的努力,因此只有一小部分人才能擁有較高水平的普遍資源。所謂稀缺資源,就是少數人佔據着,不能輕易得到且具有更高經濟價值的資源。比如銀行行長,等等。相信想明白了這個本質,再輔以明確的目標,我們自然會知道如何去做了。俞老師還特別指出,從做人的角度説,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即使你周圍的環境及其惡劣,你也要有自己的信念和標準,不為別人的低級和庸俗所迷惑,從做事的角度説,當一個人擁有的稀缺資源越多,就越容易獲得成功,從而最終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此外,俞老師在書中的其中一章“失敗背後的機會”中還寫到自己的一些親身經歷,並輔以十分深刻的一些人生道理。一個人成長的過程是不斷在失敗中尋找、把握機會的過程,沒有失敗就無所謂成功。機會通常是有偽裝的,他們穿着隱身衣來到你的身邊,大多數人渾然不覺,但那些具備度的素質的人卻能看到其存在並抓住他們。這些素質中最重要的就是承受失敗的能力和勇氣。俞老師毫無保留的講述了兩次對其生命有轉折意義的失敗。一次是大學聯考,前後共考了三次,最終考入了北京大學。這件是説起來很輕鬆,但當我們設身處地的想想那荒廢的兩年,又有多少人能夠堅持下來呢?會不會有許多人上自考或者出國呢?但正是這份堅持和痛苦的經歷,讓俞老師想明白了兩件事,一是堅持,而是能力和目標成正比。俞老師的另一次失敗,則是留學夢的破滅,尤其是在那個留學狂熱的年代,在學習成績優異且託福成績很高的情況下,那種感受可想而知。但正是這些折磨促使他找到了新的機會,創辦了新東方。只有當我們能夠以平和的心態面對失敗和挫折,我們才能有所收穫,才能變得成熟。而那些失敗和挫折,將成為生命中的無價之寶,值得我們在記憶的最深處永遠珍藏。

青春的回憶是一淌讓時光凝住的清泉。青春的心曲是一串串風鈴般舒緩的和絃樂。青春的天空是一幅赤橙黃綠青藍紫雕琢的油畫。在時空的座標軸上,勾畫出一條條生命的曲線。

跋涉在巖石與歲月之間,奔湧的山泉衝去我嘴角的稚氣。風沙雨雪煉打了我脆嫩的骨骼,無所顧忌地唱着跋涉者之歌,任狂嘯的風,撩掀我襤褸的衣衫。胸中鼓滿不服氣,隨着混沌初開的的元氣上升,蓬蓬勃勃地進取。當帆船駛入大海、當氣球飛上天空,就可以告訴腳下的土地説:“青春不言敗!”

在奮鬥的青春裏燦爛着自己,成為最好的自己。

《不老泉》讀後感 篇8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它的名字叫《吹牛大王歷險記》,讀了以後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和教育,它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

在這本書裏有一個人,他的名字叫明希毫森,他的家就住在一個森林,以前他曾去過黃山探過險。他每天早上都要去打獵,等到晚上回來時都要到酒店喝酒,他一邊喝酒一邊給大家吹牛以炫耀自己,想以此贏得大家對他的好感。有一天,明希毫森再次去了大酒店,等他一進去,酒店裏立刻就響起了歡呼聲:“吆!明希毫森大英雄來了,歡迎歡迎。”其中一個人就問明希毫森:“大英雄,今天又有什麼奇遇?説一説讓大家都樂一樂。”明希毫森洋洋得意,真的把自己當成了大英雄,所以就毫不猶豫的炫耀起來:“今天我去打獵的時候,我被一羣猛獸圍住並遭到它們的襲擊,它們把我逼到一個懸崖邊上,我的左邊是一條鱷魚,右邊是一條毒蛇,後邊是一隻獅子,可是我的子彈已經用光了,怎麼辦呢?在這危急關頭,我就拉着我的頭髮跳過了懸崖,那些猛獸看着我嗷嗷亂叫,可是卻毫無辦法,就這樣我終於脱險了。”當明希毫森説的正起勁的時候,忽然一個叫阿巴羅斯的人問他:“哎!明希毫森,自己抓住自己的頭髮怎麼跳懸崖呢?具體説説看。”這一問使明希毫森呆住了,他不知道怎麼説才好。直到這個時候,大家才知道明希毫森是在吹牛,是在撒謊,以前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欺騙他們。當大夥知道真相後就把明希毫森趕出了酒店,以後就再也不理明希毫森了,明希毫森也非常後悔,從此他再也不敢吹牛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愛吹牛、撒謊的孩子不是一個好孩子,我們要做一個實實在在的誠實的好孩子。

《不老泉》讀後感 篇9

《十萬個為什麼》這一套書我可喜歡了,它不僅製作精美,而且內容豐富,能幫我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是一種科普知識系列叢書,共有12分冊,大到天文地理,小到生活瑣事,每一篇文章都告訴我們一個科學的小道理。

它告訴了我們宇宙有多大?太陽系是怎樣形成的?什麼是光年?什麼是黑洞?什麼河外星系?什麼是星雲?……讓我知道了深邃而美麗的星空世界原來是如此豐富瑰奇。

它告訴了我們地球上的植物是如何起源的?各種各樣的植物有着怎樣的習性?什麼是生活圈?什麼是生物鏈?地球上的動物、植物怎樣相互依賴、相互生存?……讓我懂得人類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如果沒有動物、植物,人類也就無法生存。

它告訴了我們早在幾千年前人類便有着怎樣的飛行夢想,並在二十世紀最終實現!告訴了我們各種工程和機械進行工作的基本原理,飛機的發動機怎樣工作?汽車的發動機怎樣發明?……使我明白了人類要實現走出地球,飛越太陽系去探索遙遠而神祕的太空,就必須從小好好學習,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

它告訴了我們當今世界最新的物理和化學發現,告訴我們生活中的許多基本的物理和化學知識,為什麼蘋果既能通便又可以止瀉?為什麼要刷牙?為什麼焰火會五光十色?……讓我知道了那麼多的為什麼。

我喜歡《十萬個為什麼》,它讓我認識到世界是那麼豐富多彩,知識是那麼益智有趣;它讓我知道了科學就是力量,知識就是財富。我喜歡《十萬個為什麼》,當你翻開書卷,趣味盎然的知識故事讓你撲朔迷離。我喜歡《十萬個為什麼》,這套叢書集趣味性、知識性、啟發性於一體,深深地吸引住我。在大自然的原野上,有多少條通往大自然知識高峯的小路,我將沿着這條小路,在知識的海洋裏徜徉,做個有用的人。

《不老泉》讀後感 篇10

我最近真是很認真地看了柴靜的《看見》和龍應台的《目送》,但是死耐着性子,卻只感受到內心冰涼。

龍應台的文字平常是大方向的開闔,然而在她上面這本書裏的記敍卻守着一些小事,我忘記了她的雷厲風行,只看到一個平庸到底的人。她把自己的視野放在自己的身邊人身上,孩子,母親,朋友……寫得很細而且有情。可是我覺得她把感情擺得太明瞭,而且總是帶着一種冷漠。彷彿只用心於自己的小圈子,而對其他人的苦痛不甚關心。她給我的是一種評論家的視角。我大概是看慣了這種姿態,有些厭倦,所以我對這本書評價不高。她淡淡地講自己的人生,我雖有細微的同感,但是很淡,而且感覺有一種很陌生的格格不入。

我深刻地記着她寫那件坐飛機的事。她從那個老人想到自己的父母。每次,老人被冷漠對待的時刻,她總是想着如果這是他的爸爸,她會怎樣怎樣。她可以為自己的父親做到這樣,卻只能冷漠地看着這個老人置身於現代社會的冷漠設施中而無作為。那麼當她的親人遇到同樣的狀況,而她不在場呢?冷漠即是多個不作為心態的疊加。作者可能也把這納入文章的反思之一,她可能想從反面切入,但在我看,她真的是隻看到自己的事。僅僅因為這個傾向,我就在思想上棄了這書。我覺得她像是不做事卻又炫人情。

我覺得柴靜的文字要比龍應台更動情一點。龍應台注重於講一件很本真的事,讓你自己去做結論。而在柴靜,她是在講述自己的所得。我們透過她,來了解一些真實。她的身份是記者。我們看到她慢慢磨礪出自己的風格。然而明白的越多,就感到越無力。她站在很多人面前温婉詢問,只能還原事實,而不能還原人心。也有人以為傾聽就是一種慰問。但我以為不夠。

這樣來看,我欣賞的只是一種努力的敢愛敢恨的人格。但是,我以為柴靜做得已經不錯。並不是勇於出頭,但是她真誠地給出了自己的關注,並且讓我們真的去思考熱點問題的背後。她也許把很多的激烈情緒埋在身份的下面,但是情份是足夠的。不過,有一點,在她成長的過程中,青澀的那段時期像是傷了很多人。長大有時就是褪盡鋒芒。我覺得人只要做到她這樣,基本足夠了。

也看了很多的書,只有三毛讓我感到温柔。明明她遇到的人物也都悽悽,但是她總是會做到我想象中最美好的事。也許是因為她的身份單純,一個純純的作家,或者説一個好奇的大膽女人。她真的很温柔。有的事,明知道無力,還是努力着,就算不成功,她真心的難過也讓我覺得足夠了。她的温柔最類似於常人,大哭大笑,讓我覺得,動情後再如何都已足夠。

《不老泉》讀後感 篇11

花兒有開就有落,葉子有青翠就有枯黃。人,有生,就有死。死,無法迴避,那我們就要有勇氣去面對。

百合班的俞老師,就帶着孩子們與“死亡”面對面,這一行為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老師學習。

1。面對死亡,自己要先有直面的勇氣。面對着像戰友、像母親般親密的楊老師,突然離世。俞老師先是痛苦、接着麻痺自己,最後,循着自己的內心,看了叔本華、尼采的書,對死亡釋然了。這種從書中找智慧、找方法的做法,也很值得我們學習。此後,她能幸福地上課,幸福地和孩子游戲,幸福地吃飯……且更幸福了。老實説,我沒想到自己的死亡問題,也無法面對至親的人離世,就像童話裏的故事一樣,希望能和家人幸福地生活一輩子。對我,死亡的教育是缺失的。

2。讓學生懂得,還能悲傷就是幸福。我們習慣了誇學生,也習慣聽別人的誇獎,哪怕是違心的也違背自己實情的話。我們習慣了他人的笑臉,不願意看別人的憂傷、痛苦。對自己也是,要是悲傷,就立馬逃避或麻醉自己。正如月有陰晴圓缺,那麼人的喜怒哀樂,也很正常,沒有什麼好壞之分,該高興是開懷,該發怒時衝冠,該傷心時流淚……那麼我們就是一個真性情的我,我們就會懂得,活着就是一種幸福,那麼坦誠地活着更是幸福。

3。讓學生懂得,要做到美麗幸福每一天。我們人,從生,到死,關鍵的是怎樣走過這一段路程。正如,葉,感受過陽光的温暖、風的和煦,也抗擊過雨的肆虐、雷的轟鳴……不管開心與痛苦,無論順境與逆境,都坦然面對。那就真正做好自己了,心安,一切都好。活好這每一天,就串成了美麗的一生,不悔的一生,那麼,死,也就沒有遺憾,也就能坦然面對了。

4。讓學生懂得,肉體可以死亡但精神長存。“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那麼,學生就會懂得追求自己的精神長進,不再是膚淺的表面的物質追求了。這樣的生命就是高貴的,學生也就有了直面死亡的勇氣。

還有很多的話想説,千言萬語都化作一句:直面死亡,是我們每個人該有的態度。

《不老泉》讀後感 篇12

暑假開始了,老師推薦了幾本好書,我讀了其中一本叫《親愛的漢修先生》。裏面有一個男孩叫鮑雷伊,還有他的爸爸和媽媽,分別叫邦妮和比爾。這本書講了鮑雷伊寫給漢修先生的信和記日記的故事。鮑雷伊從二年級開始理想就是成為一名作家,一開始鮑雷伊寫作一點兒也不好,還經常寫錯別字,漢修先生告訴他要想成為作家,必須要多看書、多觀察、多聽、多想和多寫,還有要從自己熟悉的事物開始寫起。鮑雷伊為做作家專題報告向漢修先生提了十個問題,漢修先生用一些傻乎乎的答案回答了他,並給鮑雷伊提出了十個問題:你是誰?你長什麼樣?你的家庭是什麼樣?你住在哪裏?你有寵物嗎?你喜歡上學嗎?誰是你的朋友?你最喜歡的老師是誰?你有什麼煩惱?你有什麼願望?鮑雷伊以寫作文的方式一一作了回答。

鮑雷伊在信中告訴漢修先生自己有許多煩惱,他的父母離婚,他現在和母親一起生活,他非常想念爸爸和一隻名叫“土匪”的小狗。鮑雷伊在新的學校裏被一些學生欺負,他的午餐還經常失竊。漢修先生在在回信中鼓勵他,啟發他。慢慢的,鮑雷伊的寫作和閲讀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煩惱也沒有了。

鮑雷伊在和漢修先生通信的過程中學會了仔細觀察。有一次漢修先生寄給他一張明信片,鮑雷伊通過觀察知道漢修先生住在哪裏,鮑雷伊是個很有毅力的人。

最後通過讀這本書,我知道要多看書,把書上好的東西記錄下來,等到寫日記和作文的時候,就可以用到這些好的語句了。

《不老泉》讀後感 篇13

前幾天,看到同事讀這本書介紹説非常好,自己也找來認真讀了一下,讀完後,自己受到了強烈的震撼,“那些整天逼着孩子學習的父母缺少的正是對孩子的信心。那些對孩子‘推着、壓着、吵着、罵着’的父母,恰恰是缺少對孩子的自信。”

愛孩子,這是千千萬萬父母都有的情感。但是,如果他們只知道愛我們,任何事都聽我們的,如此的袒護,對我們並沒有太多的好處,這反而是對我們有所不利呀!我們的父母應當懂得教育自己的子女。

仔細思量自己的教學,我又何嘗不是這樣,當學生學得不如我所預期的那樣好的時候,我自己首先失去信心,並在言語和行動中表露出來,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受到打擊,產生我就不是這塊料的想法,讓自信的大廈從此坍塌。

其實我們也看到在教學中對孩子説:“有進步”、“還可以做得更好”、“不要泄氣,再努一把力就會成功!”、“我真為你驕傲!”、“沒關係,失敗是成功之母”……等積極有進步的言語暗示時,孩子就會興高采烈,喜悦洋溢在臉上,更加努力地去做到最好;但很多時候我們也會脱口而出:“我已經講了很多遍啦,怎麼還不會呀”、“怎麼講,你也不會明白的”、“算啦,就這樣吧”、“怎麼這麼笨啊”,對孩子的過失,做不到寬容和理解,一味的表示不滿,品頭論足、求全責備,給孩子帶來過多的負面信息。看到沮喪寫在孩子的臉上的時候,我們沒有深思過這樣的言語和指責對孩子會造成怎樣的心理負擔;沒有深思過這樣的行為會不會讓孩子喪失自信。

對孩子來説,有沒有天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興趣,有沒有自信。看着孩子對學習失去了信心,我們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學:是不是為教書而教書;是不是應該多學習一些教學的藝術,像盧勤那樣愛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懂得孩子,讓孩子生活在“你能行”的環境中,讓孩子慢慢地由消極變為積極,將“你能行”變成“我能行”。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感覺,建立自信,重塑理想之殿堂。

《不老泉》讀後感 篇14

《傷仲永》這篇課文,作者通過一個簡單的故事,向我們闡述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一個人能否成長,與天資有關,更與後天所受的教育和自身的努力息息相關。這就説明了,我們必須要學習。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崖苦作舟”。或許這句耳熟能詳的哲理名句,早已讓我們的耳朵聽出繭來了,但是,它卻無時無刻不在告訴我們:在知識的海洋上,我們永遠只能吸收而不能滿足,我國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臨死前一個小時還在工作,他經常利用別人的喝咖啡時間學習,這難道還不夠嗎?我認為這是遠遠不夠的,為類從奴隸時代發明文字到現在流傳了幾千年的知識文化豈是隻用短短的“一輩子”的時間能學完的呢?

“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相信大家都聽過。沒錯,人無不是在學習中成長,沒有一個人會説自己已經把所有的知識都學會。在生活中,有些人因為取得一些成就便滿足於現狀,沉醉於一時的成功……這些人到了最後始終是落伍者。而一些人不滿足現狀,發奮學習,最終是社會的強者。可見學習是無止境,在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學習。

我曾聽過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國外某大學一羣即將畢業的工程系大學生全部被一場他們全都自認為簡單的考試所考倒。這同時説明了我們將來在社會上還有許多東西要學,現在的一點知識是絕對不夠的。

或許當我們結束了九年義務教育之後,一些人將繼續學習基本知識,另一些人則要去攻讀“社會大學”,雖然道路不同,但我們都還要不斷汲取各類知識,因為學習是無止境的。

《不老泉》讀後感 篇15

文章講的是主人公葉藏的故事。曾經,他是一個自閉的孩子,總是喜歡迎合別人,通過搞笑的方式讓身周圍的人歡樂,在讀了中學後,父親把他接到東京去讀高中,在高中認識了絕木,一個跟他性格很像的混混,在絕木身上,他學會了吃喝嫖賭,後來還因為殉情與父親決裂,殉情後父親不再給葉藏寄錢,失去經濟支柱的葉藏,深刻的體會到了錢斷情亦斷的人間冷暖,並由此沉淪。

讀完這篇小説,我第一的感受是:其中的主人公看似一個三觀不正的混混,實則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從他小時候説起,他活着就是為了別人,他極盡一切的搞怪,僅僅是為了博身邊人一笑,但從他的行為中,我看出了他的恐懼,那種時刻得不到認可的恐懼,就如同魯迅先生狂人日記中的主人公一樣認為周圍的人,是吃人的野蠻人;不過細細品味,我倒覺得,主人公是一個追求“真”的人,追求一種狹隘的“真”,他認為周圍人做的一切都是虛假,你對他們真,他們對你反而有很大的看法,甚至排擠你,而如果你對他們假,他們反倒會哈哈大笑,無比快樂。他定義的“人”終究是要成為人們滿意的“人”如若不然他們便會視你為垃圾,使你受盡折磨,而他正因如此便失去了自我。不過他忽略了一點,就是人性的善和美,親人對他的愛都是純粹的親情,但在他的眼裏,卻成了虛偽的。所以當父親問,他要什麼禮物的時候,他並不想滿足父親這種虛偽的滿足,於是就拒絕了父親對他的好意,其實父親那並非是為了尋求虛偽的滿足感,那是人與人之間的真誠,美好和温暖的親情。

葉藏還是個懦夫,他不敢接受現實,只會通過嗜酒抽煙和使用藥物來麻痺自己,逃避現實,當他因殉情自殺父親不再跟他匯錢後,他開始一蹶不振,過起了無業遊民的墮落生活,感覺全世界都拋棄了他。

人世間本來充滿了美好的東西,但他卻不曾擁抱它,而是去以狹隘的眼光去判斷它,曲解他,那只是會讓你沉淪。

《不老泉》讀後感 篇16

記得翻開書的那一刻我就被吸引了。阿燦霞為了膝下的四隻小豹崽放棄了自己的美好生活和幸福感情,可是天公不作美,阿燦霞的追求者之一——花月亮,為了得到阿燦霞親手殺死了麻老四,是這個美好的家庭犧牲了一位成員。就在阿燦霞絕望的時候是一頭醜陋不堪的雪豹將阿燦霞從絕望的深谷拉到了希望之巔。

看完了這一本書,我仍然記憶猶新這不僅使我想起了那次的事情……

還記得那次的期末複習,在這緊張的時期裏大家都是廢寢忘食,奮筆疾書,就是為了攻克這期末考試。在這段時期裏不僅只有同學們緊張,老師們更是比我們緊張。今天早上是節語文課,大家都匆匆忙忙的拿出語文書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四分鐘。五分鐘……可是金老師卻遲遲沒有來我們急得焦頭爛額,終於走廊上響起了那熟悉的腳步聲,金老師臉色蒼白,異常難看。 有一位膽大的同學站起來問金老師怎麼了?老師緩緩張開口説道:“老師發燒了”,我們異口同聲地問老師:“那您為什麼還來給我們上課呢?”老師開玩笑説:“為了讓你們你們能有一個理想的成績,我就算上刀山下火海我也願意!”我的淚水就像斷了線的珍珠落了下來,頓時有千言萬語湧到我嘴邊,但都被我的唾沫嚥了下去,我在心裏默默的説道:祝老師,早點恢復,健健康康,老師我愛你,你是我永遠的老師!

這麼多年的師生教育,使我銘記在心,就像一把刀深深得刻在石碑上,我永遠不會忘記那年的期末複習,和仁愛的道理。

《不老泉》讀後感 篇17

《濫竽充數》這個流傳已久的故事我已讀過數遍,但今天的重讀使我另有一番感悟。

故事是這樣的;戰國時期,齊宣王為了尋歡作樂在宮廷裏設了一個三百多人的龐大樂隊來為他演奏竽。有一個南郭先生他不會吹竽,可是他知道齊宣王喜歡齊奏,就裝模作樣的“混”在其中。三年來,每每都能矇混過關,他高興極了。後來齊宣王死了湣王繼位,他喜歡獨奏,這樣南郭先生知道要露出“馬腳”,就在別人演奏時,他偷偷的溜走了。

南郭先生不憑真本領 ,只想靠弄虛作假來得到好處,這樣只會蒙人一時 ,又怎能蒙人一世呢?謊言總會被揭穿的時候。我也有一次濫竽充數的經歷:前幾天媽媽上班走時交待我在家好好練字,我不想練,就從以前練字本上把寫的較好的一頁撕下來訂在現在的練字本上想矇混過關。我懷着一顆忐忑不安的心等媽媽回來的同時也對做賊心虛深有體會。不出所料媽媽回來一眼就看出真偽,她大發雷霆,狠狠的懲罰了我一頓。使我刻骨銘心的記住了弄虛作假會帶來可怕後果的教訓。

真像早晚會被揭穿的,做人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我再也不能像南郭先生一樣做傻事了。

《不老泉》讀後感 篇18

$,吹在我的臉上,我依然陶醉在紅瓦黑瓦這本美好的小説裏。它讓我懂得的是道義的力量、智慧的力量與美感的力量,這些都在我們的生活之中。

這是曹文軒先生的一篇長篇小説,以林冰的視角詩意地描寫了往昔鄉村生活的淳厚風情,細膩地記錄了少男少女由少不經歷而逐漸明白人生的成長經歷。全書情節起落跌啟、震撼人心,關懷與情意盪漾在字裏行間。

“本應由主胡演奏的一段曲子,我卻記不清楚了,台上的演員很尷尬,停住瞭望樂隊……趙一亮卻把他的胡琴拉響了……”像這種情景我也有過。

那次,我參加了藝術比賽,有好幾個人,我們輪流彈一首歌的一小部分,給每個人都減少一下沉重的負擔。其實就那麼一小部分我已經是倒背如流了,但,我那緊張的心情還是會迫使我練琵琶的心情

到了參加比賽的那天了,我看見台下人頭攢動,我心裏慌得可憐。我一直在鼓勵着自已:範思哲,你不要怕,你準備得那麼好肯定不會有問題的,加油!到我來彈奏了,老天可真是有些欺負人,我彈了一半,卻記不清楚後面應該彈什麼,我尷尬地停住了,望了望台下的觀眾,他們有的在偷笑,有的吃驚地看着我,還有的在竊竊私語。正當琵琶老師的臉上要浮起一臉失望的表情時,我旁邊的夥伴卻把她的琵琶彈響了,她把每一個音符都摸得極準,我想陷在泥沼中忽然得了救星似的,又立刻隨着音樂跟了下去。啊Y時,我的心靈像打開的匣子一樣,是那麼痛快舒服,哈哈`虧了那個好夥伴,把我的尷尬給消滅了,心裏充滿歡快。之後,我彈琵琶無論如此都有一種愉悦、愉快感,都會有一種自己也不知道怎麼來的快樂。

感謝曹文軒,讓我知道別人幫助我的重要性是多麼之大;感謝曹文軒,讓朋友把我當時的尷尬給消滅了;感謝曹文軒,讓我明白友誼是多麼的重要。

《不老泉》讀後感 篇19

藉着暑假空閒的時間,我閲讀了《魯迅在吶喊中彷徨》這本傳記,一位偉大人物的事蹟與精神深深地把我吸引住了。

這本傳記描寫了魯迅的一生。魯迅的一生,承受過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少年魯迅,祖父入獄,父親病逝,魯迅協助母親扛起全家的擔子,飽嘗了人生的酸甜苦辣;青年魯迅,遭遇突如其來的包辦婚姻,情感生活從此殘缺不全;中年魯迅,從小情同手足的弟弟周作人與自己反目成仇,“兄弟怡怡”的夢想就此破滅……魯迅的一生波瀾壯闊、跌宕起伏,我們從其中讀出了魯迅的堅強。

我們要向魯迅學習,學習他的堅強不息、奮發有為。生活在太平盛世,幸福家庭中的我們,或許很難體會到這種生活的苦難,但是我們要珍惜自己身邊的幸福,體會父母的辛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一句温暖的問候,抑或是一個善意的玩笑,都會讓家人感到慰藉。不為一些無謂的事情所困擾,堅持不懈、努力向上,這是魯迅先生對我們的啟示。

魯迅苦難的一生鑄就了魯迅鋼鐵般的鬥魂。他在朋友錢玄同的鼓舞之下為《新青年》做文章。魯迅寫了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記》,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可是,隨着時間的流逝,那些原本跟他處在統一戰線上的人們,有的高升了,有的隱退了,有的還做起了他的敵人,只有他堅持到了最後,奮鬥到生命的最後一息。

魯迅的思想尖鋭而深刻。他永不放棄,終於為了思想上的差異和朋友錢玄同分道揚鑣;他不畏權貴,為了振興“白話文運動”而不惜告倒了上司章士釗;他憎惡分明,揭露了老友胡適的黑暗行徑。他以筆為利器,用犀利的語言批評諷刺了當時中國文學界各種醜惡的現象。

我們要向魯迅學習,學習他堅貞不屈的戰士精神!

讀了這本書,我真正走進了魯迅博大精深的世界。臧克家説:“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魯迅正是這樣的人。他是中華民族的民族魂,是無數中國文人心中一座不倒的豐碑。其實魯迅和我們一樣,也有愛恨情仇,也有悲歡離合。只是,他炙熱地愛着真善美,刻骨地憎恨假醜惡,他身體中的戰魂永遠不倒。魯迅具有着獨特的人格魅力,對於魯迅先生這樣的人,我們實在應該好好理解,好好學習。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讓我們一起讀魯迅,一起追尋心靈深處的那份感動!

《不老泉》讀後感 篇20

戰爭題材的電視劇有很多,但這部《亮劍》很值得我們品味和思考。這部電視劇講以我軍將領李雲龍的個人命運為主線,講述了他從任八路軍某獨立團團長率部在晉西北英勇抗擊日寇開始,到他來到軍事學院並在畢業論

文答辯會上對中國人民講解何為“軍魂”,最後到身為軍長畢業後回到老部隊組建特種分隊並在未來新中國建設中再建奇功的故事。他作為中國軍人、作為開國將領、作為共產黨員所展現出的忠誠,勇敢,堅忍不拔至今讓人

折服,特別是作品所點出的亮劍精神,更是成為許多人討論和學習的優秀精神成果。

“面對強大的敵手,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即使倒下,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這正是對“亮劍”精神的重點概括,亮劍精神是面對困難時的一種勇氣,更是下決心解決困難的一種魄力。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我們,

不可能像劇中人那樣有如此崎嶇的經歷和艱難的選擇,只需要我們無論在什麼時候應該去堅持些東西,比如忠誠,比如責任,比如團結……

赤膽忠心為工農,氣壯山河志不移

在這個世界上,不乏有能力的人,那種既有能力又忠誠的人才是每一個企業需要的理想人才。忠誠於企業,忠誠於自己事業。作為神龍公司一名普通員工,我們更應該將這份忠誠的信念銘記於心,它是一種敬業精神。工

作固然是為了生計,但比生計更可貴的,就是在工作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才幹,以高度的忠誠度投身到工作中去。如果我們將工作視為一種積極的學習經驗,那麼,每一項工作中都包含着許多個人成長的機會

。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種報償方式,雖然是最直接的一種,但也是最短視的,我們更應該注意工作本身帶給我們的報酬,譬如發展自己的技能,增加自己的社會經驗,提升個人的人格魅力……只要我們對公司忠誠、對領導忠誠

、對顧客忠誠,才能抓住這些成長機會贏得到我們自己的成長,才能使這份忠誠凝聚更多的力量讓一個企業在高速發展的軌道上走的更遠。

嚴以律己寬待人,慎言慎行度人生

李雲龍如果沒有責任心就不會把一個又一個弱小的部隊變成主力部隊。對我們來説,大多數人是當初無目的地選擇了自己不甚瞭解的學校和專業,爾後又被動參加工作安排。其實,不管是以一種何樣的心態來到自己的崗

位,既然單位給了我們工作的機會,給了我們發展的空間,只要是自己的工作,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有義務、責無旁貸地去做好它。托爾斯泰説過:“一個人若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無論

在哪個行業,決定一個人是不是高手的根本因素不是技術,能分出高下的就是責任心。如果一個人沒有責任心,他即使有再大的能耐也做不出好的成績來,可見責任心的重要。

一人難挑千斤擔,眾人能移萬座山

一根木頭,用途不大,但如果有一堆木頭就可以集思廣益,用途廣泛。中國有一句話説人心齊,泰山移,短短几字道出了團結力量大的哲理。生產線上的團結互助必不可少,為應對高產給員工帶來的不適,班組採取的輪

崗模式大大減輕了固定崗位員工的壓力,也是因為這種互相幫助的方式使得整個班級運行順暢。縱觀古今,任何一個人的成功都離不開集體團結的力量驅使。因此,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企業只有精誠團結,才能自立於

世界,才能謀求進步和發展。特別是我們這些作為新世紀接班人的青年更應該學會團結,這樣才能立足社會。讓我們團結一致手握神龍之劍開“疆”拓“土”,為躋身年產銷百萬輛大型車企做好“亮劍”一擊。

《不老泉》讀後感 篇21

如果讓你在深山中生活,你會怎樣?如果讓你在沒有人的陪伴下在深山裏生活,你會感覺孤獨嗎?那麼,一隻老鷹會給你帶來快樂嗎?我想你們應該會回答“不會”不過那可不一定。這你就有一位呢,想了解他的話,就和我一起來吧!!

男孩山姆在五月的一天離開了家裏,他要去尋找曾祖父遺留下來的葛博禮農場。在離開之前,山姆只帶了一把小刀、一捆繩索、一把斧頭,一些打火石和崗片。僅僅這些他就出發了……

你們説他在山中生活的快不快樂?孤不孤單?有沒有夥伴?那我就告訴大家,他快樂得不得了,一點點都不孤單,而且還有許多的“夥伴”不過這個夥伴呢,有點奇怪。它是一隻鷹和一隻黃鼠狼,怎麼樣?你有沒有這樣的夥伴?自我感覺一個能和動物交朋友的人一定非常了不起的人,即使你擁有高超的本領,但也未必能和動物交朋友呀!本書中,山姆是一個非常非常勇敢的男孩子。在面對生存環境的阻撓下,利用自己學到的野外求生知識,讓自己在常人無法生存的深山你頑強的生活了下來。這種生活是沒人陪,沒人説話,就是與人隔絕的地方。在這種地方生活,最難熬的就是孤獨。但卻又可以體會到常人無法體會到的東西。如果一個人沒有堅定的意志,沒有野外求生的知識 ,沒有急中生智的能力,那恐怕是無法在無水、無食、無衣、無人……在沒有一切的地方生存的餘地下,不能放棄,一定要抓住一絲希望。或許一絲希望,就救活了自己!

看了《山居歲月》 明白了野外求生是何等的重要,或許野外生存的知識,是你的探究法寶呢!!

《不老泉》讀後感 篇22

《史記 貨殖列傳》是一篇極有政治、經濟價值的文章。

商人,在中國古代常常是被壓制、歧視的一個階層。孔子説:”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士大夫以道德君子自居,對商人不屑一顧。司馬遷卻能給他們列傳,肯定他們對社會的貢獻,讚賞他們的才智。更難能可貴的是,司馬遷對人的逐利之心給與肯定,認為這是人的天性。春秋戰國以來,”百家爭鳴“,社會風氣寬容、自由、開放。所以能培育出司馬遷這樣自由的思想家。

《貨值列傳》的一開篇,司馬遷就引用了老子的一段話:”至治之極,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至老死不相往來。“明顯,司馬遷是反對老子的觀點的。他説這是”堵塞人民的耳目“,是行不通的。司馬遷説的還算客氣。我倒覺得這是一種愚民政策。至於其中的”鄰國相關,老死不相往來“,讓人想起了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清朝有康乾盛世,社會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滿足於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排斥外界、自我封閉,施行”閉關鎖國“,帶來了嚴重的惡果。

第二段中,司馬遷講述了人的各種慾望。並表示道德教化是不能壓制人的慾望的。所以,司馬遷主張順其自然。司馬遷認為”最高明的辦法是聽其自然,其次是誘導他們,再其次是教育他們,又其次是(用典章制度來)束縛他們,最愚蠢的辦法是與百姓爭利。“可惜,後來的統治者,採用的都是下策。比如重視道德教化、用典章制度束縛民眾等。各種道德、各種規章制度束縛了人的思想,使得社會長期停滯不前,以致於最後遠遠的落後於西方

司馬遷説,”人們各自以自己的才能來行事,竭盡自己的力量,以此來滿足自己的慾望。因此,物品價格低廉,商人就會把商品銷售到可以貴賣的地方;物品價格昂貴,商人就會從價格低廉的地方運來銷售。各自勤勉而致力於他們的本業,樂於從事自己的工作,如同水向低處流,日日夜夜而永無休止,他們不待召喚自己就趕來,物產不須徵求而百姓們自己就生產出來。“這其實是在論述”市場“這一無形之手的巨大力量。司馬遷在兩千多年前就能瞭解”市場“的作用,並具備現代經濟學的基本思維,實在是讓人吃驚。

司馬遷對於人的逐利之心,給與了肯定。他説:”求富,是人們的本性,用不着學習,就都會去追求。“對這種逐利天性的肯定,具有巨大的意義。《國富論》作者亞當斯密認為,人人追求自己的私利,能夠極大的促進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繁榮。可惜後世的中國越來越重視道德教化,輕視人的逐利之心。

司馬遷後來遭遇悽慘,被漢武帝處以宮刑。這是一位專制獨裁君主對一位自由思想家的殘酷迫害。漢武帝這樣的獨裁君主,最熱衷的是權力,最痛恨的是自由。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設置內朝,收回大臣權力。這些專制君王對思想的控制、對絕對權力的追求,是中國社會發展的最大障礙。而司馬遷這樣的自由思想家,是中國最寶貴的財富。

《不老泉》讀後感 篇23

我在少兒圖書館閲讀了《武松打虎》。這是一個《水滸傳》中的個章節,是一個家喻户曉的故事,講得是武松想越過山岡,這時他看見了一個酒家,進去喝了18碗酒,乘着酒興,他走向山岡,過了一會兒,酒興發作了,剛躺下就聽見了大蟲的聲音。武松趕緊跳起來,拿起木棒就往大蟲頭上打。不料打到樹枝上了,木棒斷成了兩截。此時緊那時快,武松趕緊跳到大蟲身上,一下子打了五六十拳,把大蟲的眼睛、鼻子、耳朵打得是落花流水,大蟲被打死了。最後,大家都稱他是大英雄。

讀完這個故事,我覺得我們遇到事情要有勇氣,不論遇到什麼困難都應該勇敢面對,不能事發突然或發生困難就退縮;同時遇到事情我們要冷靜,不要慌張,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好。

《不老泉》讀後感 篇24

初次發現這本書是在某個悠閒的下午,不經意間這個書名中那個大大的“跪”字刺入眼簾。中國人曾經有着千百年給封建權貴下跪的歷史,人們深受封建思想毒害,逆來順受,我相信我們都不只一次的聽到奴性思想這個詞,可是,在教育的範疇裏也用這樣不和諧,甚至刻薄的字眼我還是第一次見。我很困惑,什麼是跪着教書?誰在跪着教書?當然我更擔心的是:我在跪着教書嗎?

書的作者是一位善於思考的長者,也是一位一線的教育工作者,任教於南師大附中。他叫吳非,他把近幾年來寫的有關教育問題的隨筆雜感彙集成這本書。雖是隨筆雜感,但也用其中幾篇雜文的題目將全書細分為:永不凋謝的玫瑰、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愛與敬重的閲讀、往高處飛、實話怎麼説、在歡樂中沉思六個板塊。雖是隨筆雜感,卻沒有散文雜文般零散朦朧,每個故事都讓人深思,每個問題都擲地有聲,讓我一邊讀,一邊問着自己:是這樣嗎?

作為教師,不同於其他職業特點,説起來特殊,又很單純;説是辛苦,又充滿幸福。這本書開篇就説到:一位合格的教師,就説一盞燈,也許燈光未必耀眼,但一定能長久的照耀人一生的道路。不要簡單的把你的工作理解為謀生的手段。的確,教師這個職業常常被縛之高台,説我們是陽光下最光輝的職業,給了我們很多溢美之詞,也給了我們諸多束縛和非議。例如上次國小生給老師打傘的事件觸動很多人的神經,一度成為熱議的話題。但我相信凡是登上過三尺講台的老師,都曾被孩子感動過,都因為孩子滿足過幸福過。老師最大的安慰就是我們培養出了人,一個有感恩之心的人,只要能經常地發現這樣的孩子,我們就會覺得既幸福又平常。感恩教育時下成了一個流行的詞,其實我一直認為班上坐的大多數孩子都是普通的人,我沒有想過要培養多少社會棟樑,沒有想過我的學生要多幾個高精尖人才,我只希望他們懂是非,辨黑白,希望他們能甘於平凡,熱愛生活,可以成為一個有温度的人。

吳非老師在書中的“序”中説:“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讀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成為什麼樣的人?身為師者,如果自身的學習能力都不是有效率的,那又怎麼去教那些孩子呢?如果自己都沒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又跟學生談什麼底藴積累呢?在書中《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一文中,作者還説道:終身學習的立學之本是什麼,是獨立思考精神。學生不敢説,不敢想,是因為開始老師不準説不能説。從指鹿為馬的時代,就有了能不能説真話的問題。語文教師不能跪着教語文,如果教師是跪着的,他的學生只能趴在地上了。所以,不跪着教書,是一個教師最初的姿態,也應是一個終身的姿態。很難想象一名卑躬屈膝的教師能夠教導出光明磊落的學生。老師還是得有點思想,有點脊樑。

書中還提到,吳非老師認為評價一位老師的工作,簡單地説可以是三句話:讓學生喜歡你的課,讓學生喜歡你任教的學科,讓學生有終身學習的意識。讀到這三句話,我想大概是我只能算是入門級,我孩子為讓學生喜歡我的課而努力奮鬥着。書中也提到了影響學生對學科的興趣很大一部分取決於教師的風格。作者用生動直接的話語進行了比喻,沒有風格的教師一如泥胎木偶,他的語文課如破廟庸僧在談禪。看來,教學風格延續着教師的教學生命。

用吳非老師的話説總得有點質疑的精神,於是在粗讀了這本書後看到作者對於很多老師犧牲自己陪伴家人時間説是一種極端的個人主義。對於這樣的説法,我個人是覺得有點偏激了,勞作是神聖的,休憩也是神聖的。但每個人對於兩者之間的權衡有着自己的考量。另外對於書中對於現存教育體制的一些質疑,作者也是抱有些消極情緒的。

不管怎麼説,不跪着教書是一種理想的狀態,但我們至少得有那麼點風骨,有那麼點風格。教師也不僅僅是園丁,他本身就應該是一朵美麗無比,賞心悦目的花。就如最近微信朋友圈中瘋轉的那篇文章一樣,只有老師是優雅的,我們的孩子才有望優雅。只有老師是從容的,我們的孩子才有望大氣,只有老師是幸福的,我們的孩子才有望明亮。

《不老泉》讀後感 篇25

哦,這便是毛毛,一個蓬頭垢面、又小又瘦、眼睛又打又好看的女孩。她還很善於傾聽,這可幫了她不少忙。哦,這就是《毛毛》書中的主人公毛毛了。

《毛毛》這本書到底給我們講了什麼樣的傳奇經歷呢?下面就讓我們走進時光竊賊和一個小女孩的不可思議的故事中去吧!

《毛毛》這本書的內容主要講述了一個自稱毛毛的小女孩為了拯救自己的朋友與陷入困境的人類,靠着自己堅定不移的信念與霍拉大師和他的烏龜的幫助下,成功打敗時間竊賊灰紳士的故事。

讀完全書,我深深被毛毛的所作所為而深深震撼。書的啟示簡説就是邪惡永遠戰勝不了正義。但細細品味書中字裏行間的話語,你會被那清雅高尚的語句所折服。時間就是生命,節省“生命”,到最後什麼也沒有。時間走了,那還不如不去節省時間,用那些時間去做有意義的事,生命才會開花結果,就想巴金爺爺一樣,人的一生才會有意義。

當我讀完灰紳士那章時,我就在想:如果現實中也有灰紳士,就住在我們的身體裏那他們可能就住在我們的身體裏!儘管肉眼看不見,但他們是一種現實的存在。注視他們的是我們靈魂的眼睛和精神的眼睛。因此我們每做一件事都需要考慮,不能讓灰紳士竊走我們的時間。

書中我覺得最值得我去學習的是毛毛那善於傾聽的本能,因為認真傾聽真的很神奇,認真傾聽對我們終生都有益。傾聽對於我們國小生來説可以記住家長老師所説的每一句話。至少考試時會想起平常老師給予我們的知識、晚上回家不會忘記老師布的作業。是的,我們需要學會傾聽。

我愛《毛毛》這本書,它讓我懂了生命的意義與時間的概念,給予了我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和啟發。哦,這便是《毛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n39ol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