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心得感悟_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通用14篇)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心得感悟_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通用14篇)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心得感悟_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 篇1

《誰動了我的奶酪》講的是在一個很大的迷宮裏,兩隻老鼠和兩個小人的故事。兩隻老鼠一個叫嗅嗅,一個叫匆匆,還有叫哼哼和唧唧的兩個小人。它們在迷宮中一個很大的奶酪站悠閒地生活,可是一天巨大的奶酪不見了,匆匆迅速地開始行動,走向迷宮深處去尋找其它的奶酪,接着嗅嗅也去找奶酪,可是哼哼和唧唧卻待在原地不停地抱怨,他們等着奶酪再變回來,在飢餓和疲勞的等待中,唧唧終於意識到只有去找其它的奶酪才是更好的選擇,只有哼哼依然害怕離開熟悉的環境而拒絕變化。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心得感悟_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通用14篇)

我覺得故事中虛構的四個角色,可以代表我們不同的方面。有時我們的行為像匆匆和嗅嗅,能迅速展開行動;有時像哼哼拒絕變化使事情變得更糟;或者像唧唧,當看到事情能變得更好時,能及時調整自己去適應變化!

不管我們選擇哪一面,我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要在迷宮中找到我們自己的道路,幫助我們在變化的時代獲得成功!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心得感悟_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 篇2

今天我讀完了《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書講的了在一個遙遠的地方,住着四個小傢伙——老鼠嗅嗅,唧唧,匆匆和哼哼。它們每天都在找奶酪,終於有一天,它們找到了奶酪。於是它們盡情地享受奶酪。突然有一天,奶酪不見了!嗅嗅和匆匆想都沒想就出去找奶酪,而哼哼和唧唧卻帶在原地。後來,唧唧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馬上就去找奶酪。而哼哼卻永遠待在原地。

當我讀完這本書時,不禁為小老鼠嗅嗅和匆匆能迅速開始新的努力而感動;更為唧唧能及時調整自己而感到高興。我們應該像嗅嗅和匆匆一樣——積極面對變化,迎接挑戰,享受變化!你就會找到最新鮮的奶酪!

順境中,我們有懂得知足,勤奮學習,不負老師,父母和社會的養育之恩;逆境中,我們要有堅強的意志,頑強的毅力,更要有應變的能力。這一定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奶酪!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心得感悟_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 篇3

我不是很喜歡讀書,但是有一本書卻使我很快就把它讀完了。這本書就是《誰動了我的奶酪》,作者是一個醫學博士—斯賓塞.約翰遜。

故事是這樣的:四個主人公的奶酪被分享光後,兩隻小老鼠能迅速適應變化,採取行動。而兩個小矮人則相反,直至過去了很長時間,小矮人唧唧終於改變了想法,決定克服心中的恐懼到迷宮裏去尋找新的奶酪,而小矮人哼哼還在想奶酪為什麼會消失,還在等着奶酪回來。

在尋找中唧唧明白了很多道理,並把它們一一寫在牆上.經歷過千辛萬苦,無數次的失敗.迷路,唧唧終於找到了大量的奶酪。他並沒有貪婪的去享用這些奶酪,而是決定只帶上一點點,再去尋找新的奶酪。

如果問我在生活中像他們四個中的哪一個的話,我想我是哼哼與唧唧的結合吧。我想唧唧一樣打算未來的一切,準備接受變化,又像哼哼一樣當變化來臨時,又有些恐懼,不能按計劃堅持下去。

我想《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書讓我受到很大的啟發,可能會改變我的人生。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心得感悟_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 篇4

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感觸頗深,其中主要有兩點最深刻的感觸。

因為從我自身看來,我本身害怕抉擇或者説愛逃避抉擇,有點優柔寡斷,而且有太多生活中應該及時清除的瑣碎……所以書中有一句話讓我終日不得遺忘——“誰先放棄舊奶酪,誰就能得到新奶酪。”

放棄,是指在面臨矛盾時,敢於面對現實、分析利弊、冷靜思考,然後捨棄不利因素,選擇自己認定的目標,並且努力堅持下去。

因此,放棄首先應該是一種自信的體現,沒有自信的人是不可能坦然放棄的。他們總是患得患失,優柔寡斷,在自怨自艾中一次次錯失良機,使自己陷入惡性循環中不能自拔。而充滿自信的人,則堅信失敗為成功之母,哪怕成功並不能立刻到來,他們依然感到陽光就在不遠的前方。只要朝前看,努力不懈,最終會有回報的。哼哼從開始的猶豫不決到最後毅然邁出尋求新奶酪的第一步,就是一種不自信到自信的轉變。

是啊!一個人不能擁有世界上的所有東西,你選擇了一面,同時也就要忽視一方面。人的注意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選擇無處不在,既然無法躲避就去勇敢面對。學會取捨,學會放棄也是一門學問。

然後,放棄是來源於心智的指引,當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矛盾壓向我們時,幾乎沒有人不感受到恐慌,那麼是被壓的錯亂複雜,惶惶不可終日,還是一蹶不振,自暴自棄呢?擁有智慧的人,就該明白是該做出選擇的時候了——哪些該放棄,哪些該保留,權衡利弊,用心思考,透徹地比較每種選擇可能產生的結果,最終得出自己要堅持的結論。這個過程完全是靠心智,而非一時的頭腦發熱。每個人的內心都有巨大的潛力,當這個潛力通過智慧表現出來時,就請抓住它!哼哼自己的思考以及他和唧唧的對話,其實就是心智的探索。

接下去,放棄還意味着不斷的創新、不斷彌補、不斷完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在生活、學習、工作中總是充滿着許許多多的缺憾,當我們做出選擇的同時往往失去另外一些東西,比如享樂、金錢、地位、親情、友情、愛情、名望......這也就是我們放棄的東西。但是放棄並不是目的,放棄只是暫時的,放棄以後,要想方設法把它們尋找回來,而且要找回來更好的,當然可能會更加辛苦,就像哼哼,在迷宮裏,經過好多辛苦之後,終於又重新找回了奶酪。

敢於放棄,堅持你自己的選擇,併為之努力不懈,重新尋找生命的激情和亮點。

以上是我感觸的第一點,下面談談第二點:

因文章講的是兩個小矮人和小老鼠的故事。文章圍繞“奶酪”的獲得、擁有、失去、不同的人產生不同的態度,由此產生迥異的行動策略。是像嗅嗅和匆匆,迅速開始行動?還是像唧唧那樣看到變化會使事情變得更好,並能及時調節自己去適應變化。其實,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説生活和學習中有太多的變化,變化無時無處不在發生,無論我們是否害怕變革的到來。如果我們能儘快調整自己適應變化,我們完全可以做得更好。當我們面對變化時,會害怕,會感到無所適從,這很正常。只要我們能夠認真科學的對待畏懼,它甚至可以幫助我們避開真正的危險。我們無需拒絕變化,我們完全可以改變對變化的態度,在變化中享受變化,擁抱變化,迎接變化。從另一方面説“奶酪”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擁有的核心能力。我們該如何把握和擁有呢?作為一種換位思考,我們常常向往着孟郊“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輕狂和喜悦,卻難以體會“小樓昨夜又東風”的李煜的傷感情懷。作為這種對比,我們就需要把握今天,把握機會,學會細心保護和精心呵護,不要等手中的“奶酪”變酸、變壞,在無可奈何之中又驚羨別人的擁有。變化是永恆的,儘管還有嗅嗅一般的害怕變化而否認變化,怨天尤人的人在,但如唧唧一樣及時調整自己去適應變化的人越來越多了,這是時代和社會的發展所致。原有的“奶酪”總有一天會消耗,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卡耐基在“人性弱點”中説,不要為打碎的玻璃杯而傷心,我們也不要為記憶中的“奶酪”而嚮往。那隻會是“白頭宮女話玄宗”的無奈和一廂情願的神往。我們需要的是發現適合自己的道路,擺脱安逸,超越恐懼,伺機而動,尋找新的“奶酪”,生活並不會遵從某個人的意願,改變會隨時降臨,但積極的面對改變會讓你發現更好的“奶酪”,不管我們是否意識到,新的“奶酪”總是存在於某個地方。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心得感悟_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 篇5

《誰動了我的奶酪》講的是兩個小矮人和兩隻小老鼠的故事。文章主要圍繞“奶酪”的獲得、擁有、失去,不同的人產生的不同心態,由此產生迥異的行動策略。是像嗅嗅和匆匆,迅速開始行動?還是像哼哼那樣害怕變化,否認和拒絕變化?還是像唧唧那樣看到變化會使事情變得更好,並能夠及時地調整自己去適應變化?其實,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説,生活和學習中有太多的變化,變化無時無處不在發生,無論我們是否害怕變革的到來。如果我們能夠儘快調整自己適應變化,我們完全可以做得更好。當我們面對變化時,我們會害怕,會感到無所適從,這很正常。只要我們能夠認真科學的對待畏懼,它甚至可以幫助我們避開真正的危險。我們無須拒絕變化,我們完全可以改變對變化的態度,在變化中享受變化,擁抱變化,迎接變化。

從另一方面來説,“奶酪”是一種通過艱辛努力而獲得的優越狀態。“奶酪”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擁有的核心能力。我們該如何把握和擁有呢?作為一種換位思考,我們對於常常向往着孟郊的“春風得意馬蹄急,一日看盡長安花” 的輕狂和喜悦,卻難以體會“小樓昨夜又東風”的李煜傷感情懷。作為這種對比,我們就需要把握今天,把握機會,學會細心保護和精心呵護,不要等手中的趁着寒假的空閒,我一口氣看完了這本《誰動了我的奶酪》。

剛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始終有一個疑問:這本不起眼的小書,居然是全球第一暢銷書?但隨着漸漸的深入,我終於明白了……

書中有4個主人公———兩隻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他們生活在一個迷宮裏,奶酪是他們要尋找的東西。有一天,他們同時發現了一個儲量豐富的奶酪倉庫,便在其周圍構築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後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見了!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使他們的心理暴露無疑:嗅嗅、匆匆隨變化而動,立刻穿上始終掛在脖子上的鞋子,開始出去再尋找,並很快就找到了更多的奶酪;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對變化卻猶豫不決,始終還停留在已經消失的美好回憶中。他們抱怨着,無法接受奶酪已經消失的殘酷現實。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唧唧終於想明白了,穿上跑鞋,重新進入漆黑的迷宮,並最終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卻仍留在原地,一無所獲。

“奶酪”是個比喻,代表着我們最想得到的東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也可能是金錢、幸福、健康……

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人們時常會感到自己的“奶酪”在變化。各種強烈變化和心理衝突,使我們常常在各種各樣的變化中不知所措,追問着誰動了“我的奶酪”,抱怨着上帝的不公平,面對不了新的生活,陷入煩惱之中難以自拔。生活的迷宮是多麼的大啊!當遇到突如其來的變化後,為什麼一定要沉浸在失去的痛苦、失望的無奈、決定的兩難中呢?趕快找到自己的“鞋”,隨着“奶酪”而變化,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這樣才會發現更多的“奶酪”。

從這本書中我還認識到變化是一種必然,而我們應該做的是,是在最大變化發生之前,做好相應的準備。古人所説的“居安思危”就是這個意思吧?

以後的我,一定要擁有嗅嗅的靈敏嗅覺和匆匆的敏捷行動,並學會像“唧唧”一樣不斷調整自己的心理,獲得最好的心境去奮鬥。   “奶酪”變酸、變壞,在無可奈何之中又驚羨別人的擁有。

變化是永恆的。儘管還有如同嗅嗅一般因害怕變化而否認變化,怨天尤人的人在,但如唧唧一樣及時調整自己去適應變化的人是越來越多了,這是時代和社會的發展所致。原有的“奶酪”總有一天會消耗,我們該如何面對?卡奈基在“人性的弱點”中説,不要為打碎的玻璃杯而傷心,我們也不要為記憶中的“奶酪”而嚮往,那隻會是“白頭宮女話玄宗” 的無奈和一廂情願的神往。我們需要的是發現適合自己的道路,擺脱安逸,超越恐懼,恃機而動,尋找新的“奶酪”。生活並不會遵從某個人的願望,改變隨時會降臨,但積極地面對改變卻會讓你發現更好的奶酪,不管我們是否意識到,新的“奶酪”總是存在於某個地方。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心得感悟_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 篇6

《誰動了我的奶酪》講的是兩個小矮人和兩隻小老鼠的故事。文章主要圍繞“奶酪”的獲得、擁有、失去,不同的人產生的不同心態,由此產生迥異的行動策略。是像嗅嗅和匆匆,迅速開始行動?還是像哼哼那樣害怕變化,否認和拒絕變化?還是像唧唧那樣看到變化會使事情變得更好,並能夠及時地調整自己去適應變化?其實,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説,生活和學習中有太多的變化,變化無時無處不在發生,無論我們是否害怕變革的到來。如果我們能夠儘快調整自己適應變化,我們完全可以做得更好。當我們面對變化時,我們會害怕,會感到無所適從,這很正常。只要我們能夠認真科學的對待畏懼,它甚至可以幫助我們避開真正的危險。我們無須拒絕變化,我們完全可以改變對變化的態度,在變化中享受變化,擁抱變化,迎接變化。

從另一方面來説,“奶酪”是一種通過艱辛努力而獲得的優越狀態。“奶酪”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擁有的核心能力。我們該如何把握和擁有呢?作為一種換位思考,我們對於常常向往着孟郊的“春風得意馬蹄急,一日看盡長安花” 的輕狂和喜悦,卻難以體會“小樓昨夜又東風”的李煜傷感情懷。作為這種對比,我們就需要把握今天,把握機會,學會細心保護和精心呵護,不要等手中的趁着寒假的空閒,我一口氣看完了這本《誰動了我的奶酪》。

剛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始終有一個疑問:這本不起眼的小書,居然是全球第一暢銷書?但隨着漸漸的深入,我終於明白了……

書中有4個主人公———兩隻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他們生活在一個迷宮裏,奶酪是他們要尋找的東西。有一天,他們同時發現了一個儲量豐富的奶酪倉庫,便在其周圍構築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後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見了!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使他們的心理暴露無疑:嗅嗅、匆匆隨變化而動,立刻穿上始終掛在脖子上的鞋子,開始出去再尋找,並很快就找到了更多的奶酪;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對變化卻猶豫不決,始終還停留在已經消失的美好回憶中。他們抱怨着,無法接受奶酪已經消失的殘酷現實。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唧唧終於想明白了,穿上跑鞋,重新進入漆黑的迷宮,並最終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卻仍留在原地,一無所獲。

“奶酪”是個比喻,代表着我們最想得到的東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也可能是金錢、幸福、健康……

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人們時常會感到自己的“奶酪”在變化。各種強烈變化和心理衝突,使我們常常在各種各樣的變化中不知所措,追問着誰動了“我的奶酪”,抱怨着上帝的不公平,面對不了新的生活,陷入煩惱之中難以自拔。生活的迷宮是多麼的大啊!當遇到突如其來的變化後,為什麼一定要沉浸在失去的痛苦、失望的無奈、決定的兩難中呢?趕快找到自己的“鞋”,隨着“奶酪”而變化,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這樣才會發現更多的“奶酪”。

從這本書中我還認識到變化是一種必然,而我們應該做的是,是在最大變化發生之前,做好相應的準備。古人所説的“居安思危”就是這個意思吧?

以後的我,一定要擁有嗅嗅的靈敏嗅覺和匆匆的敏捷行動,並學會像“唧唧”一樣不斷調整自己的心理,獲得最好的心境去奮鬥。   “奶酪”變酸、變壞,在無可奈何之中又驚羨別人的擁有。

變化是永恆的。儘管還有如同嗅嗅一般因害怕變化而否認變化,怨天尤人的人在,但如唧唧一樣及時調整自己去適應變化的人是越來越多了,這是時代和社會的發展所致。原有的“奶酪”總有一天會消耗,我們該如何面對?卡奈基在“人性的弱點”中説,不要為打碎的玻璃杯而傷心,我們也不要為記憶中的“奶酪”而嚮往,那隻會是“白頭宮女話玄宗” 的無奈和一廂情願的神往。我們需要的是發現適合自己的道路,擺脱安逸,超越恐懼,恃機而動,尋找新的“奶酪”。生活並不會遵從某個人的願望,改變隨時會降臨,但積極地面對改變卻會讓你發現更好的奶酪,不管我們是否意識到,新的“奶酪”總是存在於某個地方。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心得感悟_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 篇7

生活並不是筆直暢通的走廊,讓我們輕鬆自在地在其中旅行,生活是一座迷宮,我們必須從中找到自己的出路,我們時常會陷入迷茫,在死衚衕中搜尋。但如果我們始終深信不疑,有一扇門就會向我們打開,它或許不是我們曾經想到的那一扇,但我們最中將會發現,它是一扇有益之門。

是誰動了我們的奶酪?誰是“唧唧”誰又是“哼哼”?

《誰動了我的奶酪》並不僅僅只是一則寓言故事,他更是某些人生活真實的寫照。書中主要講述4個"人物"---兩隻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他們生活在一個迷宮裏,奶酪是他們要追尋的東西。有一天,他們同時發現了一個儲量豐富的奶酪倉庫,便在其周圍構築起自己的幸福家。很久之後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見了!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使他們的心態暴露無疑:“嗅嗅”“匆匆”隨變化而動,開始出去再尋找,並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鮮更豐富的奶酪;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對變化卻猶豫不決,煩惱叢生,始終無法接受奶酪已經消失的殘酷現實。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唧唧終於衝破了思想的束縛,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進入漆黑的迷宮,並最終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卻仍在對蒼天的追問中鬱鬱寡歡……

生活在變,環境在變,但有多少人可以隨着環境的改變而調整自己。達爾文説過: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作為一個信息時代的大學生,如果不改變自己將很快被社會遺棄,註定會平凡一生,痛苦一生。

但是,我們很遺憾地看到很多大學生一畢業就無所事事,甚至還有一部分人害怕被單位拒絕索性在家啃老。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當今社會最棘手的問題之一,這其中的有很多大學生沒有及時改變自己。説起來有些大學生確實不像話。據調查,浙江省超過75%在校大學生有屬於自己的電腦。但是,這些電腦有多少是屬於遊戲機、電視機或者聊天機,根本就沒有通過電腦去了解社會的變化,自然談不上自己的變化了。這樣,對社會需求知道很少,不清楚自己應該在那些方面需要加強。

還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到了大四甚至是快要實習了才認識到要找工作了,然後再去改變自己努力強化自己,更可氣的是居然有些人高不成低不就,整天抱怨這個社會的不公,真真成了“哼哼”。抱怨毫無用處,甚至還會阻止我們前進的腳步。從《誰動了我的奶酪》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找到如何對待找工作。

經常關注社會的就業形勢,清楚自己專業所涉及的工作需要哪些知識、哪些技能。在平時的學習中,有意識的加強這些方面。只有在做好充分的準備之後,才有可能處之泰然,在應聘的時候不會糊里糊塗,工作時也會遊刃有餘。

不要害怕改變。雖然有時候,畏懼是有好處的,當你害怕不做某些事情會使事情變得越來越糟時,恐懼心反而會激起你去採取行動。但是,如果你因為過分害怕而不敢採取任何行動時,恐懼心就會變成前進路上的最大障礙。故事中“唧唧”在從新尋找奶酪的時候也是很害怕,因為前面是黑暗的一切都是未知數,自然會害怕,只要我們勇敢的邁出第一步,以後的路就會變得更輕鬆。

強化自己。現在很多大型企業招的員工都有學歷的要求,而大學本科文憑不再是那麼有分量。在這種情況之下,考研成了很多人的選擇。但是,研究生畢業並不是有了金飯碗還是要靠不斷提高自己,改變自己。

貴在堅持。“唧唧”在尋找奶酪的過程中也與遇到了很多的困難,他也猶豫他也彷徨,但是堅持到了最後,最終獲得了他想要的奶酪,不就什麼都值得了。馬雲説:“今天很痛苦,明天也很痛苦,但是後天卻很美好,可是大部分人都死在明天的晚上。”是的,有多少人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有多少人與成功擦肩而過?所以,在我們沒有獲得成功之前千萬不要放慢腳步,更不要放棄。

也許現實的壓力是你喘不過氣來,很多的困難使你不得不放棄。每當你開始感到泄氣的時候,你就提醒自己正在做什麼。儘管現在很難受,但這樣總比呆在原地更實際。你在掌握着控制權,而不是聽天由命、束手無策。總是想向未來有多美好,而不要讓自己無端的猜測未來會有怎樣的困難。多想想成功之後的喜悦,這會給你很多的動力,幫助你走的越開越遠,幫你找到成功。

換一種奶酪。我們也會面臨這樣的情況,奶酪不見了或者奶酪不新鮮了,這時除了上面所説的加強自己去追尋另外一塊奶酪,還可以換一種奶酪。開始時,可能並不喜歡這種奶酪,它的樣式,它的味道,都會使你難受讓你作嘔。只要你慢慢去適應去調整,逐漸你會成長因為這裏的營養比以前的更好,你也會逐漸喜歡它。往往在一個自己不熟悉的環境人的成長會很快,能力也會快速加強。

從此刻始,也許你已經認識到改變對於自己有多麼重要。改變並不是放棄自己的強項去做自己不喜歡不適合的事情,而是通過改變不斷去適應這個社會,跟上時代的步法,在生活中找到新的生存法則和方法。

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我們肩負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少年強則國強。世界在變,祖國必須變化,然而少年變化則國變化,只有我們敢於邁出改變的步子祖國才能日新月異,中華民族才能屹立於世界的民族之林。

預見變化,追蹤變化,做好迅速變化的準備,不斷去享受變化!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心得感悟_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 篇8

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感觸頗深,其中主要有兩點最深刻的感觸。

因為從我自身看來,我本身害怕抉擇或者説愛逃避抉擇,有點優柔寡斷,而且有太多生活中應該及時清除的瑣碎……所以書中有一句話讓我終日不得遺忘——“誰先放棄舊奶酪,誰就能得到新奶酪。”

放棄,是指在面臨矛盾時,敢於面對現實、分析利弊、冷靜思考,然後捨棄不利因素,選擇自己認定的目標,並且努力堅持下去。

因此,放棄首先應該是一種自信的體現,沒有自信的人是不可能坦然放棄的。他們總是患得患失,優柔寡斷,在自怨自艾中一次次錯失良機,使自己陷入惡性循環中不能自拔。而充滿自信的人,則堅信失敗為成功之母,哪怕成功並不能立刻到來,他們依然感到陽光就在不遠的前方。只要朝前看,努力不懈,最終會有回報的。哼哼從開始的猶豫不決到最後毅然邁出尋求新奶酪的第一步,就是一種不自信到自信的轉變。

是啊!一個人不能擁有世界上的所有東西,你選擇了一面,同時也就要忽視一方面。人的注意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選擇無處不在,既然無法躲避就去勇敢面對。學會取捨,學會放棄也是一門學問。

然後,放棄是來源於心智的指引,當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矛盾壓向我們時,幾乎沒有人不感受到恐慌,那麼是被壓的錯亂複雜,惶惶不可終日,還是一蹶不振,自暴自棄呢?擁有智慧的人,就該明白是該做出選擇的時候了——哪些該放棄,哪些該保留,權衡利弊,用心思考,透徹地比較每種選擇可能產生的結果,最終得出自己要堅持的結論。這個過程完全是靠心智,而非一時的頭腦發熱。每個人的內心都有巨大的潛力,當這個潛力通過智慧表現出來時,就請抓住它!哼哼自己的思考以及他和唧唧的對話,其實就是心智的探索。

接下去,放棄還意味着不斷的創新、不斷彌補、不斷完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在生活、學習、工作中總是充滿着許許多多的缺憾,當我們做出選擇的同時往往失去另外一些東西,比如享樂、金錢、地位、親情、友情、愛情、名望......這也就是我們放棄的東西。但是放棄並不是目的,放棄只是暫時的,放棄以後,要想方設法把它們尋找回來,而且要找回來更好的,當然可能會更加辛苦,就像哼哼,在迷宮裏,經過好多辛苦之後,終於又重新找回了奶酪。

敢於放棄,堅持你自己的選擇,併為之努力不懈,重新尋找生命的激情和亮點。

以上是我感觸的第一點,下面談談第二點:

因文章講的是兩個小矮人和小老鼠的故事。文章圍繞“奶酪”的獲得、擁有、失去、不同的人產生不同的態度,由此產生迥異的行動策略。是像嗅嗅和匆匆,迅速開始行動?還是像唧唧那樣看到變化會使事情變得更好,並能及時調節自己去適應變化。其實,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説生活和學習中有太多的變化,變化無時無處不在發生,無論我們是否害怕變革的到來。如果我們能儘快調整自己適應變化,我們完全可以做得更好。當我們面對變化時,會害怕,會感到無所適從,這很正常。只要我們能夠認真科學的對待畏懼,它甚至可以幫助我們避開真正的危險。我們無需拒絕變化,我們完全可以改變對變化的態度,在變化中享受變化,擁抱變化,迎接變化。從另一方面説“奶酪”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擁有的核心能力。我們該如何把握和擁有呢?作為一種換位思考,我們常常向往着孟郊“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輕狂和喜悦,卻難以體會“小樓昨夜又東風”的李煜的傷感情懷。作為這種對比,我們就需要把握今天,把握機會,學會細心保護和精心呵護,不要等手中的“奶酪”變酸、變壞,在無可奈何之中又驚羨別人的擁有。變化是永恆的,儘管還有嗅嗅一般的害怕變化而否認變化,怨天尤人的人在,但如唧唧一樣及時調整自己去適應變化的人越來越多了,這是時代和社會的發展所致。原有的“奶酪”總有一天會消耗,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卡耐基在“人性弱點”中説,不要為打碎的玻璃杯而傷心,我們也不要為記憶中的“奶酪”而嚮往。那隻會是“白頭宮女話玄宗”的無奈和一廂情願的神往。我們需要的是發現適合自己的道路,擺脱安逸,超越恐懼,伺機而動,尋找新的“奶酪”,生活並不會遵從某個人的意願,改變會隨時降臨,但積極的面對改變會讓你發現更好的“奶酪”,不管我們是否意識到,新的“奶酪”總是存在於某個地方。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心得感悟_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 篇9

但丁的《神曲》原名《喜劇》,薄伽丘在《但丁傳》中為了表示對詩人的崇敬,給這部作品冠以“神聖的”稱謂。後來的版本便以《神聖的喜劇》作書名。中譯本通稱《神曲》。全詩共分三部,每部33篇,最前面增加一篇序詩,一共100篇。詩句是三行一段,連鎖押韻(aba,bcb,cdc,……),各篇長短大致相等,每部也基本相等。(地獄4720行;煉獄4755行;天堂4758行),每部都以“羣星”(stelle)一詞結束。在詩中,但丁以第一人稱記述自己35歲時(人生的中途)誤入一座黑暗的森林(象徵罪惡),在一座小山腳下,有三隻猛獸攔住去路,一隻母狼(象徵貪慾/教皇),一隻獅子(象徵野心/法國國王),一隻豹(象徵逸樂/佛羅倫薩),他在呼救時出現了古羅馬詩人維吉爾的靈魂,對他説:“你不能戰勝這三隻野獸,我指示你另一條路徑”。於是帶領他穿過地獄、煉獄,然後把他交給當年但丁單相思暗戀的情人貝雅特麗齊的靈魂,帶他遊歷天堂,一直到見到上帝。

在他描述的世界,地獄是一個大漏斗,中心在耶路撒冷,從上到下逐漸縮小,越向下所控制的靈魂罪惡越深重,直到地心,是魔王撒旦掌握漏斗頂端,他們從魔王的尾巴爬過地心,另一面是煉獄。煉獄如同一座高山,在耶路撒冷相對的地球另一面海中,靈魂在這裏懺悔洗罪,山分七層象徵着七大罪,每上升一層就會消除一種罪過,直到山頂就可以升入天堂。天堂分為九層,越往上的靈魂越高尚,直到越過九重天,才是真正的天堂,聖母和所有得救的靈魂所在,經聖母允許,就能一窺三位一體的上帝。在經過地獄、煉獄、天堂的一路上,詩人充分發揮超乎尋常的想象力,描寫了種.種形形色色,奇形怪狀的神奇的景象和場景。例如《地獄》篇中,為讀者展現了陰森、悽慘、恐怖的地獄氛圍和對各種犯罪靈魂懲罰手段的描寫:貪色者,狂風要不停的吹着他們撞擊石崖;貪食者,要忍受冰冷的瓢潑大雨的洗禮;對於吝嗇和揮霍無度者,則抱着大石頭相互撞擊;憤怒者要被淹在一條烏黑髮臭的河裏;而對於那些不信基督的邪教徒則不得不忍受烈火焚身的痛苦。施行暴力者要被浸在沸騰的血湖裏接受懲罰。

而對於欺詐罪更是列舉了十種殘酷刑罰。比方説,買賣官職的,詩人就讓他倒栽在一個石洞裏,朝上的兩隻腳都被點了火。讀之,讓人感覺身臨其境,心驚膽戰。而《煉獄》的氛圍和《地獄》不一樣,整個氣氛顯得比較寧靜、明朗,這裏可以看到大海,天空也是藍的。這些鬼魂接受的刑罰也不一樣,生前犯有驕傲的,每一個揹負着大石頭在烈日下走,壓壓他們的驕氣;生前犯嫉妒的,也就是紅眼病的,在這裏雙眼就被鐵絲縫起來;生前喜歡憤怒發火的,在這裏籠罩在黑煙當中,要發火發不出來。然而只要他們虔誠接受懲戒,他們還有希望得到新生。再例如對魔王撒旦形象的勾勒,也展現了詩人想象力的非凡。撒旦是經常出現在西方文學裏邪惡的象徵,但丁把他描寫成一個有着三個腦袋的龐大怪物。

三個腦袋,一個紅色,一個黑色,一個白色。每一邊有六個手臂,手臂不斷的揮動,颳起狂風,把湖水吹得都結了冰。而且他的每根汗毛就像一級階梯,但丁和維吉爾就是踏着汗毛往下走,才進入了地獄的最低層。對撒旦形象細節刻畫的栩栩如生,獨出心裁,讀後,撒旦的可憎面目就猶如畫卷般在眼前展開。在歷經三界的路途中,借對不同人物在三界中地位的安排,也展現了詩人對文學, 政治,哲學等的種.種觀點和態度,對當代也有很深的現實意義。

在文學和思想上深受維吉爾的影響,所以詩人把維吉爾當作引導他遊歷地獄和煉獄的嚮導,並不斷稱其為:“親愛的父親”“偉大的老師”等。在政治上痛恨國家的分裂者和篡權謀私者,所以就借犯買賣聖職罪的教皇尼古拉三世的靈魂之口,宣佈還在世的,鎮壓佛羅倫薩共和政權,在意大利製造動亂和分裂,企圖篡奪世俗權力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最終會下地獄。預言式地宣告了正義必將戰勝邪惡,教會干涉世俗的局面必將結束的前景。而對於公正賢明的君王如威廉二世,詩人就把他放到了天堂。但丁的這種願望和情感,表達了新興市民階級擺脱中世紀教會束縛和宗教神學桎梏的要求。同時又由於詩人處於新舊交替的時代,的神學觀念,中世紀思想的偏見,世界觀的種.種矛盾,也在《神曲》中得到表現。雖然《神曲》中處處洋溢着對現世生活的熱忱歌頌,但是但丁又把現世生活看作來世永生的準備。他揭發教會和僧侶的敗行劣跡,但又不整個的反對宗教神學和教會,甚至還把宗教神學置於哲學之上,把信仰置於理性之上。例如,在詩中,他把維吉爾選為他幻遊地獄和煉獄的嚮導,隱喻理性和哲學指引人類認識邪惡的途徑,而把貝雅特麗奇作為遊歷天堂的嚮導,説明詩人仍然侷限於信仰和神學高踞理性和哲學之上,人類只有依靠信仰和神學,才能達到至善之境的經院哲學觀點。但丁又借維吉爾之口表明理性的軟弱:“誰希望用我們微弱的理性識破無窮的玄夢,那真是非愚即狂”。在地獄與煉獄裏,他描寫人間的種.種醜惡,在我們今天的現實生活中都可以遇到,而且是屢見不鮮。像貪色、嫉妒、欺詐、買賣官職、唆使人犯罪、阿諛奉承、叛逆,等等。這些醜惡現象,現實中仍有,儘管時間過去了七百多年,《神曲》裏的這些人物好像並不是中世紀的人物,而就是我們周圍可以看得到、摸得着的人物。回顧現實,我們也可以感受到,但丁筆下的邪惡不僅僅是中世紀的邪惡,也是我們時代的邪惡。但丁只是替人們表達了一種意願、一種心態,就是對邪惡的憎恨、對真善美的追求、對人性完善的期盼。而在但丁和所遇到的有名和無名的靈魂交談,也引出了一系列的傳奇故事。如保羅與弗朗西斯卡動人的愛情悲劇。這在但丁《神曲·地獄》第五章裏描寫到,維吉爾與但丁游到地獄第二圈看到一羣生前犯貪色罪的鬼魂,在狂風中飄蕩,撞擊山崖。其中有一對鬼魂向但丁飄蕩過來,向但丁敍述了他們的悲慘遭遇。男的叫保羅,出生在貴族世家,女的叫弗朗西斯卡,出生在意大利東部的海濱城市裏米尼。保羅的家庭考慮政治上的利益,就和弗朗西斯卡的家族聯姻,把弗朗西斯卡娶過來,給保羅醜陋的哥哥做妻子。但他們在這場政治婚姻中沒有愛情。完全是政治利益驅動的結合。而在與年輕英俊,愛好廣泛的保羅的接觸中,弗朗西斯卡與之迸發了愛的火花。這件事給保羅的哥哥發現後就把兩人殺害了。在地獄裏,他們向但丁敍述了他們的愛情悲劇。但丁聽後,非常感動,當場暈倒了。這裏反映了但丁作為中世紀最後一位詩人,新世紀的第一位詩人思想上的矛盾。他一方面認為保羅和弗朗西斯卡犯了貪色罪,所以把他們安排在地獄裏受刑,同時又為他們所遭遇的愛情悲劇所感動以至暈倒,體現了他對禁慾主義的批判。再有對英雄人物尤利西斯故事的詳盡的描寫。尤利西斯在特洛伊戰爭中勝利後並沒有停住前進的腳步,繼續開拓進取,但丁的詩也為讀者展現了一代英雄傳奇的一生。

同樣,神曲也有很獨特的藝術特色。如在描繪不同境界時,他採用不同的色彩。地獄是懲戒罪孽的境界,色調陰森恐怖;煉獄是悔過和希望的境界,色彩轉為恬淡、寧靜;天堂是至善至美的境界,籠罩在一片燦爛、輝煌之中。多層次、多色調的形象描繪,表達了詩人精闢而又抽象的哲學、神學觀點,同時又賦予這些境界以巨大的真實性,使人如身臨其境。其次,但丁在寫人繪景時,比喻也非常簡單,通俗易懂。例如,地獄裏的幽靈遇見陌生人維吉爾和但丁,驚奇地盯視着他們,好像老眼昏花的裁縫凝視針眼一樣。形容枯瘦的幽靈兩眼深陷無神,好像一對寶石脱落的戒指。《神曲》裏有很多神來之筆,堪稱名句格言,充滿了哲學思想。例如他鼓勵世人在現實生活中應該堅定不移地遵循理性。就像詩人維吉爾對但丁教導的那樣:你隨我來/讓人們去議論吧/要像豎塔一般/任憑狂風呼嘯/塔頂都永遠巋然不動。還有但丁在《地獄》第二十六章中描寫了尤利西斯這段神奇的經歷時,尤利西斯鼓勵同伴前進時講的話, “兄弟們,你們盡力千萬種危險到達了西方,現在我們的殘餘的生命已經這樣短促,你們不要不肯利用它去認識太陽背後的無人的世界。細想一想你們的來源吧:你們生來不是位的像獸類一般活着,而是為追求美德和知識”。這兩行詩不僅體現了但丁的人文主義思想,對我們今天也不乏啟迪意義。比方説,但丁描寫的在地獄的門口的兩行詩,“這裏必須根絕一切猶豫,這裏任何怯懦都無濟於事”。來告誡要攀登科學高峯的人,要從事科學研究的人,甚至如我們一心治學的人,都要有這樣一種品格,毫不畏懼,堅韌不撥。

在但丁的《地獄》裏有這樣兩句詩:“走你的路,讓人們去説吧!”當我們做某一件事,你認為正確,而遇到種.種流言蜚語,種.種輿論偏見的時候,你可以想想但丁的格言。當然向這樣的名言警句有很多,在這不再一一列舉。總之,但丁的《神曲》不僅在思想性、藝術性上達到了時代的先進水平,是一座劃時代的里程碑,而且是一部反映社會生活狀況、傳授知識的百科全書式的鴻篇鉅製,值得千古傳誦。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心得感悟_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 篇10

清晨,太陽露出了紅紅的臉蛋,鳥兒站在樹枝上嘰嘰喳喳地唱個不停,涼爽的晨風輕輕地迎面吹來。這時,《蜻蜓眼》映入我的眼簾……

這本書主要以小女孩阿梅的成長為線索,並以這個孩子的視角勾勒出了那個特殊年代中,一家人相扶相幫,相濡以沫的動人情景。

這本小説最讓我着迷的不是阿梅,而是阿梅的奶奶奧莎妮。她跟中國絲綢商之子杜梅溪結婚,並生下了四個兒女。二戰期間,她跟着丈夫回到上海定居。此後,歲月流逝,奧莎妮從少女到老婦,漸漸地融入了中國的生活。她給這個中國家庭帶來了優雅和温潤,然而她的異國血統被許多中國人誤認為國際間諜,並想出種.種辦法傷害她。可奧莎妮本是柔弱的老婦,但在愛的正義下,她顯得十分堅強。就算那夥人奪走了她最心愛的蜻蜓眼,她也想盡各種辦法,甚至不惜用苦肉計奪回了項鍊。

從奧莎妮奶奶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我也明白了愛的力量是最強大的。就像奧莎妮奶奶一樣,因為她對丈夫、對孩子們的愛,使她心甘情願離開自己的故鄉,來到遙遠的中國,並且一待就是一輩子。奧莎妮奶奶一生經歷坎坷,但是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用樂觀的態度去面對……這些都值得我們去學習!

這本書真的使我受益匪淺。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心得感悟_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 篇11

這應該算是有生以來讀的餘華的第一本書了吧。

説來也慚愧,作為一個文科生,餘華先生的諸多名作只知名字,從未深入拜讀,看過《第七天》這部小説,便已經抗拒不了他的作品。

他的文字就像蒼涼深沉的海水瞬息就能將我淹沒,然而在經歷了生命的窒息之後,又覺得自己獲得了心智的重生,藉着作者的筆鋒再度輪迴,品味着一個又一個苦辣酸辛五味雜陳的生命歷程,他的作品在快餐式的文學創作中,實屬罕見。

看過很多熱門IP改編成電視劇或者電影,對於《第七天》,剛讀的時候就會有種特別的遺憾,這樣充滿矛盾的情節如果想要搬上熒幕,廣電大佬們肯定會對此火冒三丈,費勁全力的阻止它的面世。畢竟,餘華所講述的世俗規則,對普通人來説,是義憤填膺 ,對於為官為商者,卻是無地自容。

生命的盡頭是什麼?

我想餘華應該是厭惡這個社會的,所以他才會覺得死去才是生活的開始,可能原本我們所謂的活着才是真正的死亡,而死亡才是純淨的活着。

餘華把死去的靈魂的人性描繪的無比善良美好,好像每個靈魂在他們的空間裏是沒有仇恨和紛爭的,這也許是對的,畢竟人心原本都是善良的。

小説主人公楊飛不幸去世之後,並沒有去往安息之地,而是飄蕩在若隱若現的虛幻世界中,他將自己過往四十一年的的人生濃縮成了七天,以旁觀者的角度去回顧與之相關的人和事,重現自己的人生軌跡。

生死也就像片葉子,出生到墜落,樸實無華,卻總有一個根讓你有生之年都附着在那,親情,或愛情。

小説一開始在我腦中的畫面是天空飄揚着雪花,中間混雜着滴落的雨水,周圍清冷孤寂甚至還滲着白慘慘的迷霧。楊飛就在這樣的環境中孤零零的遊蕩,任憑回憶席捲而來。

然而在故事的最後,那畫面變得越來越明亮温柔,就像一個飽滿的生命終於可以解脱,去往一個沒有痛苦的地方……

在小説中,他死後的第一天,本該去殯儀館燒了自己,然而殯儀館不是他命定的終點,連死對他來説都是一種奢侈,世上更無人為他買一塊安息的墓地。貴賓區的魂可以住海景墓,普通區的魂且能往山間水邊安息,而他,註定只能漂泊。

他死後的第二天,本該與他永遠深愛的女人在死亡的時空裏永遠相愛,然而這個為了一己私慾的女人擁有屬於自己的墓地,他們活着無法相守,死後仍然無法相守。正如女子活着時投入他人懷抱時對他的承諾:我仍然愛你,而他輕輕回覆的卻是我永遠都在愛你……

他死後的第三天,重温了與養父的快樂時光,養父的胸膛是他最温柔的搖籃。這個年輕的男人最終還是為了他付出了一生的時光甚至放棄了愛情和婚姻……

他死後的第四天,邂逅了那個與男友淪為鼠族的洗頭妹,在浮華城市的地下,他們像老鼠一樣生存。這對戀人曾共許一生,然而嚴酷的生活給不了他們斑斕的愛情,一個洗頭仔一個洗頭妹,不是互相勉勵助力彼此的事業,而是在無窮無盡的爭吵中維繫着愛情的温度直至死亡。

他死後的第五天,遇到了一對生前的死仇死後的摯友,他們一個是暴力執法的警察,一個是被警察踢碎睾丸的賣淫者,也許唯有死亡才能化解仇恨令眾生平等,兩人終究泯斷恩仇,在這個平等之地上過着形影不離的生活。在這個平等之地上,他還見到了自小哺育他的媽媽,因為醫院隨意丟棄死嬰的醜聞讓她成了一個遊魂,在這個平等之地,她成了二十七個死嬰的母親……

他死後的第六天,又一個亡魂捎來了鼠妹愛人的訊息,那個聰明勤奮想憑藉自己的雙手在大城市為鼠妹撐起一個温馨的家的男人,賣掉一顆腎為他心愛的女人買墓地。再沒有怨恨的鼠妹終於可以穿着眾亡魂為她織就的婚紗去那個沒有新郎的家安息了……

他死後的第七天,終於在殯儀館見到了他早已化為枯骨的父親。死亡也無法割斷這濃烈的親情。他最後對父親説:我會常來看你。然後便去了那眾生平等的終極淨土:死無葬身之地。

這七天裏,他還遇到了許許多多的魂,看透了光怪陸離的事,社會不公階級分化權錢交易情色勾當。

有人説這本書的色調太冷太灰暗,我卻從中讀到了光明。就像書中描繪的那樣:那裏樹葉會向你招手,石頭會向你微笑,河水會向你問候。那裏沒有貧賤也沒有富貴,沒有悲傷也沒有疼痛,沒有仇也沒有恨……那裏人人死而平等

明從暗起,淨自穢生,願這世界充滿光明,不要讓死亡成為眾生平等的惟一淨土,生而平等,死亦平等……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心得感悟_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 篇12

《捕捉兒童敏感期》這本書是我買的第一本育兒書。吸引我的是書名,還不是作者孫瑞雪其人。第一次知道敏感期這個術語是看央視寶貝一家親節目中瞭解到的。後來在噹噹網上看到這本書,想都沒想就買下來了。六月底買的,斷斷續續地看,直到現在才算是看完。由這本書瞭解到孫瑞雪,然後是蒙氏教育,又在網上搜了幾本書入貨,結果麥爸笑我除了武俠書和漫畫書,只有育兒書能吸引我。

這本書嚴格的説是由孫瑞雪編著,而不是由她寫的。書的內容由200多個家長和蒙氏教育機構老師寫的案例加上孫瑞雪的點評組成。案例是按兒童0-10歲的順序編排而成。

第一次泛讀的時候,我有點失望,習慣了看定義、總結的理論模式書讓我想象這本書會解釋定義什麼是敏感期,什麼年齡就會經歷什麼敏感期,會有什麼具體表現,成人應按什麼步驟來解決應付。拿到書發現不是這樣的時候就有點失望。

第二次精讀後,我喜歡上了這本書。其實兒童的敏感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同的小孩會有不同表現,出現的先後和表現程度也各自不同,正因為如此,這本書沒有按傳統寫書模式,觀點+事例+總結來傳授方法。而是以豐富的案例加上就事論事的分析告訴成人如何解讀兒童的行為,從而進入他們的世界,和他們一起成長。

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在於不用按章節來讀,因為都是由案例加分析組成,沒有很強的連貫性,可以從任何一個章節進入來閲讀,所以適合任何時候、在任何地點來讀。尤其適合翻閲型讀者。

這本書最大的缺點也在於它的分散性特點,習慣直接接受理論,喜歡按甲、乙、丙、丁和一、二、三、四點來看書的人不適合閲讀這種書,也許會覺得這本書不知所云。

總的來説,這本書看起來輕鬆,但要吃透其中的觀點則需要靠個人的悟性。

我個人觀點是這本書值得擁有,且需要反覆閲讀。

摘抄其中一些論點分享:

走路敏感期...成人該放棄自己走路的節奏去配合孩子。

孩子的心是細膩的,只有當我們儘可能細膩起來的時候,才會有機會感受到孩子細膩美妙的情感溪流。

我們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讓兒童學習他年齡不能承受的東西,用成人的學習方法和強制手段給孩子灌輸知識。

永遠不傷害孩子,相信他們都是好樣的。遇到問題就積極尋找解決的辦法,一種人性的、科學的解決方法。

由此涉及到如何把握愛和自由的問題,這是另外一本書所談到的,還在閲讀中。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心得感悟_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 篇13

讀完了《歐也妮葛朗台》,終於明白了別人口中的“葛朗台”是什麼意思了。

文章作者巴爾扎克是19世紀法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傑出代表。一生創作96部長、中、短篇小説和隨筆,總名為《人間喜劇》。其中代表作為《歐也妮·葛朗台》、《高老頭》。100多年來,他的作品傳遍了全世界,對世界文學的發展和人類進步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年輕的歐也妮自幼生活再索漠城,對父親葛朗台百依百順。葛朗台刻薄吝嗇,靠囤集居奇,投機倒把成為當地首富,因而首人“尊敬”。索漠城有身份的人家紛紛巴結,欲娶歐也妮為妻。然而歐也妮卻愛上了來自巴黎的落難公子——堂兄查理,並把自己的積蓄送給其做盤纏。因而遭到葛朗台的斥責和折磨,不久,袒護女兒的妻子也被葛朗台虐待致死。葛朗台再多年以後死去,歐也妮繼承遺產,此時歐也妮心愛的查理回到巴黎,但查理卻負了歐也妮,取公爵的女兒為妻,意圖謀取公爵的錢財,可他萬萬沒想到這時歐也妮的錢財是公爵錢財的20倍……後來歐也妮與商人的兒子結為連理,但歐也妮33歲就成了寡婦,可人們還尊稱她為“小姐”。

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如查理的人,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一切代價。他們的野心就像膽汁,假如不受到制止,它就是一種令人奮發的液體,但一旦它受到制止,不能順利發展,他就會變得焦躁,充滿虛假。他們缺少愛心,虛心,專心,寬心,耐心,特別是誠心和清心,他們有的只是過分的信心,虛假的哄騙而已,沒有一絲道德。凡事包容,諸事忍讓,虛心為人,低調做事,學會選擇,懂得放棄,將心比心,廣結善緣,平靜心態,學會等待才是為人之道。

老葛朗台眼中,金錢高於一切,沒有錢,就什麼都完了。他對金錢的渴望和佔有慾幾乎達到了病態的程度:他半夜裏把自己一個人關在密室之中,“愛撫、把撫、欣賞他的金幣,放進桶裏,緊緊地箍好。”臨死之前還讓女兒把金幣鋪在桌上,長時間地盯着,這樣他才能感到暖和。

對金錢的貪得無厭使老葛朗台成為一個十足的吝嗇鬼:儘管擁有萬貫家財,可他依舊住在陰暗、破壞的老房子中,每天親自分發家人的食物、蠟燭。

貪婪和吝嗇使老葛朗台成了金錢的奴隸,變得冷酷無情。為了了金錢,不擇手段,甚至喪失了人的基本情感,絲毫不念父女之情和夫妻之愛:在他獲悉女兒把積蓄都給了夏爾之後,暴跳如雷,竟把她軟禁起來,“沒有火取暖,只以麪包和清水度日”。當他妻子因此而大病不起時,他首先想到的是請醫生要破費錢財。只是在聽説妻子死後女兒有權和他分享遺產時,他才立即轉變態度,與母女講和。

伴隨貪婪和吝嗇而來的是老葛朗台的狡猾和工於心計。對於每一筆買賣,他都精心算計,這使他在商業和投機中總是獲利。另外,時常故意裝做口吃和耳聾是他矇蔽對手的有效武器。

老葛朗台的貪婪和吝嗇雖然使他實現了大量聚斂財物的目的,但是他卻喪失了人的情感,異化成一個只知道吞噬金幣的“巨蟒”,並給自己的家庭和女兒帶來了沉重的苦難。

朋友們,讓我們從現在起重視道德吧!不要在被金錢牽着鼻子走了!要知道道德比金錢更珍貴,更重要!

讀《誰動了我的奶酪》心得感悟_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後感 篇14

年美國金融危機以來,西方再次出現“馬恩熱”,其着作備受歡迎,其思想也重新受重視,其故居遊人如織。作為一項作業,我懷着景仰的心情,通讀了恩格斯傳。恩格斯的非凡的經歷、奇特的愛情和崇高的追求給了我強烈震撼。

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他與馬克思志同道合,有着共同的目標和理想,有着共同的事業。提起馬克思,必定要提到恩格斯。他們通力合作一起為全世界的無產階級留下了寶貴的財富,為全世界受壓迫的人們指出了一條通往光明的康莊大道。這真的是一件無比偉大的事,因為他們的努力才有了我們的新中國。從中我們發現恩格斯是一個聰明好學的學生,一個無所畏懼的青年,一個學識淵博的學者,一個深謀遠慮的思他有着在不來梅的商人生涯,想家,一個一呼百應的領袖……他的一生經歷豐富,有着柏林的軍旅生活,有着以後在巴黎在倫敦作為無產階級領袖的一天天等等。所有的經歷混合調劑造就瞭如今顯示在我們面前的恩格斯。

△格斯不僅在創立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方面做出了卓越貢獻,並且也在軍事理論領域造詣很深。恩格斯批判地繼承以往軍事理論遺產,提出了有關戰爭、軍隊、軍事學術和軍事史的學説,為無產階級軍事科學奠定了基礎。恩格斯還就宗教、婦女、文學、美學、史學等方面的問題發表了見解,不得不説他是一個百科全書式的偉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其實,讀了恩格斯傳,給我最深刻的印象,並非他有多少的豐功偉績,而是他對於朋友的那份幫助與無私的支持。馬克思主義有很大的一部分是在恩格斯的幫助下才完成的,而卻以馬克思的名字命名,他説如果沒有恩格斯馬克思主義還是會出現的,我可以做的馬克思也可以做,但馬克思一部分能做的,我卻做不了。他為了馬克思、為了他們共同的理想、對朋友的無私奉獻。為了給馬克思和戰友提供經濟支持,他不得不不情願的去參與商業活動。書中有這樣一段話,當恩格斯本人終於從麻煩的商業工作中解脱出來的時候,他是那樣的幸福,“那些枯燥的東西不再損耗的我的時間了,我是一個自由的人了。”馬克思的貧困是眾所周知的,恩格斯是馬克思在那最艱難的時刻中得最有力的支撐。哪怕是恩格斯夫人去世的時候,恩格斯在回信中附上一張支票以解老馬的燃眉之急。在亡妻這種最悲傷的時候,恩格斯仍記得會幫馬克思送去自己的資助,這是一種多麼崇高的精神,而且這種資助一直維繫了好多年,直到馬克思的逝世。可以説,沒有恩格斯就沒有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而恩格斯卻願意將所有榮耀獻給馬克思,可見他為了革命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偉大情操。

最後用一句話總結我對恩格斯的理解—他是偉大的思想家;偉大的鬥士;偉大的同伴;偉大的革命家;偉大的愛國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l78wn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