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有關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通用12篇)

有關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通用12篇)

有關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 篇1

這個暑假,我閲讀了由英國着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撰寫的《時間簡史》。合上書,我還徜徉在宇宙的三維空間中。

有關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通用12篇)

我是一個瘋狂的天文迷,所以我一翻開這一本着作,就像餓狼遇見了鮮活的野鹿,能夠飽食一餐。這一本書,講述了在這部書中,霍金描述了外層空間奇異領域,對遙遠星系、黑洞、粒子、反物質、時間箭頭等進行了介紹,並對宇宙是什麼樣的、空間和時間以及相對論等古老問題進行了闡述,使我初步瞭解狹義相對論以及時間、宇宙的起源等宇宙學的奧妙。

全書中最吸引我的便是關於黑洞的觀點。書上説,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存在於宇宙,那宇宙又在那裏?科學家認為宇宙開始於大爆炸,並由於爆炸的衝擊力,宇宙正在膨脹,宇宙光線紅移可以證明。之後就有三種情況出現:一種是星球的引力拉回宇宙,一直拉回到宇宙爆炸之前的狀態。一種是星球的引力無法拉回宇宙,所以宇宙一直膨脹,最後消失。最後是宇宙大爆炸的力剛好避過被拉回,但宇宙膨脹的力被無限減弱。而黑洞則是因恆星耗盡能量而坍縮,最後縮到其引力足以影響光、空間和時間,光是最快的,超光速是不允許的。再加上時間都被影響,可見黑洞的力量有多大。又因為空間也被影響,所以黑洞看起來像一個洞,但是不一定是黑的,黑洞有可能發光或發出其它射線,這點可由星系中心是明亮的來證明,因為黑洞的引力,周圍的星都被聚集在一起,就形成星系,所以星系中心一般是黑洞。

這一本書雖然很薄,但我去整整讀了半個月才基本啃下,但還是有一些深奧的部分似懂非懂,就比如説關於時間和空間的章節,三維空間的理解我總是沒有辦法深入分析,因為我每每靜坐沉思,越是深入思考,卻覺得越有問題,破開一個阻礙,卻出現了更多的阻礙,越往深處走,阻礙越多。我突然明白一些研究時間空間的科學家為什麼到後來都瘋了,原因是他們研究地越多,悖論也越多,苦思冥想多年,被各方面壓力逼瘋了。《時間簡史》這一本書,僅僅憑着半個月的研究,是絕對不可能全部明白的。

一遍翻完《時間簡史》,我似乎明白了什麼,宇宙,空間,時間等等似乎都展現在了我的面前。這一本書,每讀一遍,都有新的見解和體會。

有關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 篇2

腦海裏的沙漏——讀《時間簡史》有感

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這大概是斯蒂芬·威廉·霍金提出的最的問題了。

《時間簡史》中説“只有小孩才會不知輕重地問重要的問題,父母或老師仍然依慣例用聳肩膀或藉助模糊回想起的宗教格言去回答這些問題的大部份”。此刻,我們正戲劇性地處於兩者之間,以大人的眼光觀察世界,卻以小孩的大腦思考問題。我們既是祖國的未來,又是民族的希望,因此更負有熱愛科學的責任。

愛科學,愛好奇。如果説小孩比大人多什麼,那就是好奇。“好奇害死貓”這話並不適用於科學。相反,牛頓因好奇蘋果為何墜落而發現了萬有引力;瓦特好奇水為何會沸騰而改良蒸汽機;多普勒則是好奇火車從遠而近時汽笛聲變響,音調變尖所以發現多普勒效應。可以説,人類的每一項進步大都從好奇開始。所以,好奇是愛科學的前提。

愛科學,愛思索。試問全身癱瘓的霍金何以拿下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浩瀚宇宙在他心中建模,時間不過是他腦海中一座小小的沙漏。孔子也説“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這裏不得不提本書中的一個方程,E=mc^2,E是能量,m是質量,c是光速。現在我這樣理解,人之所以有質量如此大的大腦,為的是用更快的思維速度,換得更多的思維能量。所以,思索是愛科學的中心。

愛科學,愛堅持。霍金的介紹自不必再多説,書中多次提到他擔任牛頓和狄拉克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教授,卻只能年復一年驅動輪椅如蠶吃桑葉般地逐頁閲讀書籍;他卻自嘲般説“除了夠倒黴地得了盧伽雷即運動神經細胞的病外,我幾乎在其他每個方面都是幸運兒”。遙想當年,哥白尼堅持日心説被教會迫害,身為猶太人而四處流離的愛因斯坦,到今天仍與造物主搏鬥的霍金,堅持是愛科學的關鍵。

愛科學,愛謙卑。《時間簡史》中一位老婦認為世界實際是大烏龜背上的平板,而科學家貝特郎·羅素並不反駁,而是很有教養地微笑着答道:“那麼這隻烏龜是站在什麼上面的呢?”老婦人説,“不過,這是一隻馱着一隻一直馱下去的烏龜羣啊!”一方面,貝特郎的謙遜使人尊敬;另一方面,我們人類不也總是自以為是地認為無所不曉麼?霍金在書中《感謝》部分也打趣的説,“我必須承認,當我收到他長長的要修改的地方的清單時相當惱火”,但他最後也坦言“相信在他的酷使下,最終使這本書變得更好”。所以,謙卑是愛科學的要求。

“我們為何在此?我們從何而來?”

從古代的亞里士多德時期到今天,哲學依然沒有解決書中這兩個問題。不同的是,科學早已從亞里士多德時代的紙上談兵變為今日的用實踐檢驗真理。讓我們接過接力棒,使這兩個哲學上的問題成為科學上的問題,最終“答案會像我們認為地球繞着太陽運動那樣顯而易見——當然也可能像烏龜塔那般荒.唐可笑”。不管怎樣,時間是的見證者。

誠然,無限的烏龜塔是不存在的,時間終會停止,我們終會老去,霍金也預言宇宙有終結的那天。

但我們那顆愛科學的心,永遠不會凋謝;腦海裏的沙漏,永遠不會窮盡。

就讓這本《時間簡史》成為我們開始探索科學領域的奇點吧。

有關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 篇3

關於世界起源有我國的盤古開天闢地之説等,西方世界則認為是上帝創造了這個世界。於是乎,在歐美可以看到遍佈大街小巷的教堂,大多數人都虔誠地信仰着上帝。不過很可惜呀,哈勃望遠鏡把地球周圍200億光年範圍內的空間都檢查了一遍,卻絲毫沒有上帝的影子。儘管這兩種看法很明顯都是錯誤的,但它也反映出人類愛思考的一面,實在想不出來時,就編一個盤古,上帝之類的出來,自圓其説。

霍金在這本書中試圖用一種通俗易懂的闡述方式來解釋高深的物理知識,以達到讓大多數人都能看懂的目的。儘管如此,這本書看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如果你沒有一定的物理基礎的話,那就更加難以理解了。其實阻礙我們理解的最大原因還是我們平時生活在宏觀低速的環境中,無法理解在宇觀或微觀下的物質及其運動狀態。就如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一樣,它在物質的運動速度接近光速時才有意義,但我們在生活中根本不可能接觸到這類情況,所以除非有超強的想象能力與抽象分析能力,想要明白其實很難。所以我將從一個業餘的角度來看這本書,僅僅是出於愛好與好奇關於宇宙的起源,霍金教授堅持他的宇宙大爆炸觀點。即宇宙原來是一個體積無限小的奇點,因而它的密度無限大。它突然就爆發了,四散開來,同時爆炸產生的温度極高,從此宇宙就一直持續膨脹,直到現在,而爆炸的那一刻就是時間的開始。在膨脹的過程中,有些氣體,灰塵漸漸冷卻聚集在一起,形成各種各樣的星球,宇宙的樣貌漸漸清晰了起來。這裏有個麻煩的地方,那就是大爆炸是時間的開始,那麼在大爆炸“之前”,那個奇點算什麼,沒有時間跨度麼?或許用“之前”有些不合適,畢竟在開始之前能有什麼呢?!可是開始又是從哪來的呢,這彷彿陷入了一個死循環,無論你説什麼是源頭,你都可以懷疑這個源頭的來源,結束這種無休止的懷疑的最好方法就是相信一個最早的,沒有“在那之前”。所以很多人就相信上帝,霍金呢,相信那個“奇點”,可我呢,我不知道,上帝那麼多人信,估計沒什麼可信度,大爆炸理論也只是猜想,沒有被證實。事實證明,沒有信仰的確是件很痛苦的事,腦中一片混沌,無法被拯救。

上面那個問題的確很折磨人,霍金教授自己也説的含含糊糊,一筆帶過了,我也略過吧。下面講的是時間與空間、物質的關係。在大一上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課中,馬克思簡單的説了下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而時間與空間則是物質運動的表現,時間具有一維性。霍金和一大批物理學家卻有不同的觀點。首先,物質與空間的關係就很微妙——物質是扭曲的空間。可空間是什麼呢?難道是真空?真空可是意味着什麼都沒有——虛無。這一點目前科學界仍在作努力,他們試圖發現一種構成物質的最基本的東西,基本到不可再分割。可惜在夸克這兒遇到了點障礙,因為夸克已經是一種猜想了,幾十年來一直都還未被證實。由於實驗器材條件的限制,以及理論上的一些缺陷,對微觀粒子的觀測一直都有障礙,無法精確測得其運動狀態。這樣一來,科學家們就只能很鬱悶地整天苦思冥想,試圖發現一種全新的理論,但在這幾十年裏,一直沒有什麼實質性的進展。

這本書中最引人思考的地方還是它的時空觀。在相對論中,絕對空間與絕對時間都不存在。現在大部分人都已能接受絕對運動的觀點,也就是説靜止是相對的,沒有絕對靜止。因為缺乏絕對的靜止的標準,我們無法確定在不同時刻發生的事情是否處於同一空間位置上,很多人也許會認為這很簡單——同一地點很好確定。但平常人所説的同一地點是指在目前這個星球上的相對地點,把我們置身於宇宙之中,我們的位置每時每刻都在變化着,永遠沒有重疊的兩點。因為地球本身正一刻不停地做着運動,這一點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時間也變成相對的,就讓人很難懂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時間的流逝似乎是一成不變的,按照它自己固有的規律行走,不受我們的影響。正因為如此,我們總是用時間來記錄已經發生過的事,把時間當做一個固定的標尺,我們在這樣一個統一的標尺下進行交流才不會有困難。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卻無情的指出不存在什麼絕對時間,時間只不過是物質運動的附屬品。我們通常所説的時間似乎沒有方向,虛無縹緲,看不見抓不到。在相對論中,時間是一維的,它的方向就是宇宙膨脹的方向,我們的宇宙目前仍然在做膨脹運動。

關於時間的相對性我還是無法理解,霍金緊接着就介紹了黑洞。我本以為我對黑洞是相當瞭解的,因為我經常能在科普節目中看到關於黑洞的解釋。黑洞是恆星老化後坍縮形成的。恆星靠內部氫原子的聚變產生能量,釋放光和熱,太陽就是這樣。在內部原料用完後,就會發生坍縮,即向一點收縮。當這一點非常非常小時,它的密度就會趨向於無窮大,同時它的引力也會變成無限大。由於引力很大,沒有什麼東西能夠從它那兒逃逸出來,這裏面也包括光。眾所周知,人能看到東西,是因為反射那個東西的光進入人眼。現在那兒不會有光發射出來,所以人類是不可能真正地看到黑洞的,但可以根據可見星體的運動規律來推測。本來我以為這並有什麼大不了的,看不見就看不見唄。但霍金教授補充了一句,那裏是時間的終點,類似於奇點。

我想在這個年齡的大部分青年都思考過宇宙到底是什麼,從何而來,過去的就過去了麼,未來又在哪裏,命運是否早已決定好了之類的問題。有的時候,我會因想不出來而無限傷感。確實如此,當你發現你根本不知道你所存在的地方到底是什麼,你到底為何而存在,心中肯定會有一絲落寞甚至悲哀。過去我會刻意去逃避這些問題,想得太多或許會影響正常的生活。有時候看新聞,也會發現一些人因為這些問題而精神出現問題。我選擇看這本書,就是想解決縈繞於心中頭的疑惑。但這本書只是説了一些猜想和讓人費解的理論。現在,我可以稍微理解那些相信上帝或其它宗教的人,畢竟,心中沒有一個信仰會讓人的生活失去方向,在人生的道路上迷路。我只希望有一個能讓人信服的説法讓我來相信。我是並不是一個徹底的唯物主義者,到底誰才是世界的主宰,誰也沒辦法證明。儘管我可以確信上帝佛祖什麼的都是扯淡,我也不會迷信和神有關的活動。因為我在心中已不知道把那些個神啊仙啊罵了多少回,但現在仍活的好好的,那些個神仙連我這樣一個普通的人都治不了麼?在某種程度上,我把自己歸結為一個宿命論者。因為這個世上巧合總是太多,比如我的存在就很奇妙。試想宇宙中有多少分子原子,偏偏就有那麼一定數量的原子組成了我。話雖這樣講,但我也不會拿命運當藉口,很多失敗的人總把原因歸結於命運。我想一個普通的人怎麼可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命運,不到最後一刻,答案都不會揭曉。暫時失敗的人,也不代表就一定不能成功。很多人都會説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裏。他們有沒有想過他們有這種態度又是從何而來的,他們的出生難道也掌握在自己手裏麼?你或許可以説人們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奮鬥改變自己的命運,但你要奮鬥的這種態度又是從何而來呢,答不上來了吧。

有關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 篇4

國小的時候就聽説了,史蒂芬?霍金所著的《時間簡史》,雖早想一窺究竟,但終究功力淺薄而沒有為難自己。我對於自然科學的喜愛可以追溯到三四歲的時候,至今還記得,夜晚美麗而浩瀚的星空,使我第一次對自然發出了質問與感慨。

如今,歷經十年數理化的修煉,功力激增,雖尚無渾厚殷實之沉澱,卻已能瞭解少許,但有力餘,便欲牛刀小試,有幸於書店中覓得此珍貴之書,便買諸家中,悉心運氣以觀。

此書雖銷量達1000萬冊,創科普著作之奇蹟,引無數觀者摘鏡立目,但仍因其內容之艱深,專業知識之涉域甚廣,使文人墨客欲其書者盡折腰而視之為“天書”。

霍金在書中系統地闡述了近代科學的發展史以及當代物理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如其中的波粒二相性,宇宙不守恆,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原理,反物質理論,黑洞引力論等等,皆為大學理工科專業內容,常人想以此書作為茶餘飯後的消遣用具,實非明智之舉。

全為此書而費盡心思,雖尚不可徹悟其內之深涵,卻也略悉端倪,了明大意,知作者之用心。於此,便欲粗評一二,傾我心之領悟,流我思之感慨。

一、對霍金——終為大師也

自幼患異症,身不由己,卻意志剛毅,才思敏捷,為此浩瀚之文,足可見其氣之深廣而奧絕也。此書絕非僅以理科專著自居,更溢人文情懷並與機智修辭。此舉,實深刻記於我心,令我無能忘之。

二、對內容——回味中帶着思考,思考後更是回味

讀書使人明智,此言非虛。《時間簡史》一書就是把讀者引向宇宙的起點和萬物的本源,從而引發我們對個人、對同伴、對事件、對社會、對生命、對世界、對意識等等的思考,進而使我們在自身尋找本質。無意中便提高了思維的深度與廣度。此書從宇宙圖像説起,系統地介紹了時間、空間、量子、自然力、黑洞、蟲洞等內容。我們在與作者一同思索中,墮入了科學的迷幻之網,似乎時而看見一絲亮光,也

許那就是未來的可以認識的世界。

有關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 篇5

這幾天在讀霍金的《時間簡史》。

很多人會質疑:你能讀懂嗎?我看了幾十頁就看不下去了。

讀不懂又有什麼關係?引用書籤裏的一句話:懂與不懂都是收穫。

我很喜歡祖先發明的“宇宙”這個詞,彷彿從字眼裏你就能想象那無限的空間與時間,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有了時空這個概念,宇——空間的總稱,軸——時間的總稱。如今我們探討宇宙時,都會把時間和空間聯繫在一起。而我總是會在這上面糊塗,估計是自己無法用思維的概念去思考和想象。有時我會覺得自己明白了時空的道理,但大部分時間還是糊塗,我想讀這本書一定對我有這方面的幫助。

在讀霍金的《時間簡史》時,他在書中首先提出了幾個問題,這些也是我們認識宇宙和時間議題最初的也是最難以解釋與理解的幾個問題。但它卻與我們所生活的星球與宇宙息息相關。科學總是在眾多的不同問題中不斷進步與發展,這是霍金先生提出的幾個問題,先不管從專業角度來説這些個問題怎麼回答,就我自己從這些問題中卻也得到了一些其他的認識。

有句話説“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在西方神學中,他們認為是上帝創造了這個宇宙。在很多情況下,我們探索真理的腳步都被很多的外界因素所制約着,大眾都奉行的未必就是正確的。而對於為何會有一個宇宙,我做不了回答。讓我們想象一下,宇宙茫茫浩瀚星海,是我們所想象不到的大,無邊無際的存在,可它為什麼會存在呢?假如,不存在宇宙,那麼便沒有了宇宙中的一切,像星球、銀河、塵埃還有我們地球和人類世界,當然更不可能有我們人類也沒有什麼思想,一切的一切都不存在„„那麼這個“不存在的存在”還有什麼意義?

它從何而來,“在1920xx年,埃德温·哈勃作出了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觀測,即是不管你往那個方向看,遠處的星系正急速地遠離我們而去。換言之,宇宙正在膨脹。這意味着,在早先星體相互之間更加靠近。事實上,似乎在大約100億至200億年之前的某一時刻,它們剛好在同一地方,所以那時候宇宙的密度無限大。這個發現最終將宇宙開端的問題帶進了科學的王國。哈勃的發現暗示存在一個叫做大爆炸的時刻,當時宇宙的尺度無窮小,而且無限緊密。在這種條件下,所有科學定律並因此所有預見將來的能力都失效了。如果在此時刻之前有過些事件,它們將不可能影響現在所發生的一切。所以我們可以不理它們,因為它們並沒有可觀測的後果。由於更早的時間根本沒有定義,所以在這個意義上人們可以説,時間在大爆炸時有一開端。”

今天才偶然發現,霍金自己都説,這是一本很長很長的書,長到幾乎要把整個時間都包含進去,然而,時間又是根本沒有始終的,它不可能被任何空間所包含,所以,時間的無始無終也就成了書的作者霍金教授在整本書結束的時候要表達的終極意圖。

《時間簡史》,它用非常客觀的視角來闡述時間在何處開始,在何處終結,宇宙的無限性和有限性依據何在。霍金教授在撰寫整本書的時候,把自己放置在了外層空間的一個奇異領域,用一種置身其外的態度對遙遠星系,黑洞,夸克,大統一理論,“帶味”粒子和“自旋”粒子,反物質,“時間箭頭”等進行了深入地探討。

突然感覺,《時間簡史》不僅是一本科普的哲學的書,而是一本融入了人作為人類永恆的不斷去追求真理的書,如果時間終結了,那時尚,文化,藝術,甚至悲歡喜樂都會去哪呢?總要有人去思考和追尋吧。

如今讀完《時間簡史》,我最大的感受是科學的力量和高度。也深刻地認識到文理原本是沒有界限的,作為一個有完整人格的人,無論文理科,都應該廣泛涉獵各領域的著作,擴展自己的知識面。

領略過《時間簡史》,對於終極關懷,對於時間,對於宇宙,對於生命乃至對於人類最偉大的思考,我都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更為深刻的認識必然鑄造更為深刻的人格,自己在不斷成長,我很高興。

有關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 篇6

俗話説“寧搶今天一秒,不等明天一分”。以前我不知道怎樣抓緊時間,但是自從我學了《和時間賽跑》之後,我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不再放過一分一秒了。明白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含義。

曾經,我週五放學回家後,不會抓緊時間寫作業,而是玩玩這個,玩玩那個,有時想找個同學出去玩玩,但是也找不到人,原來大家都在家寫作業。還有的時候我太無聊,只好去寫作業,不過我沒有好好寫,一會兒吃點東西,一會兒喝點水,時間花了很多,但是什麼事都沒有做好。

現在,我不管是週五還是平時,一放學,我就直向家裏衝,到家首先把作業拿出來寫,認真的寫。這時,就算有人叫我出去玩,在我沒有寫完作業的情況下,我肯定是不會出去的。更讓我高興的是,我寫作業既有效率又有速度。

有關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 篇7

浩瀚的宇宙、神祕的地球,以及那些目前為止人類尚不足以弄明白的事物總是像磁鐵般地吸引着有着強烈好奇心的人們。無論是年少的還是年長的,人們總是去不斷的學習,為的是能更好地瞭解我們周圍的各種事物。身為二十一世紀新一代的青年,我們有責任也更有義務去學習、瞭解、研究我們所處的環境。為此出於強烈的好奇心,利用暑假難得的機會我認真地讀了霍金先生寫的《時間簡史》一書,讀完之後掩卷長思,細細的領略其中的哲理,讓人耳目一新。

就我而言,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唯物論者,對於那些神怪之類的説法很是反感,而對於能用科學理論解釋奇異事物的書刊雜誌便很感興趣。對於霍金先生寫的這本《時間簡史》便很是有一口氣看完的衝動,但是由於自己認知水平有限,不得不一字一句地慢慢理解,可仍然還是有不少地方弄不明白。也難怪就連霍金先生在某一場合也曾説過,能夠讀懂全書的每一句話的人,就已經夠格攻讀引力物理博士學位了。雖説只學到了點皮毛,但對自己的知識面還是個很大的擴充並對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了不小的提高,這讓我不覺得對霍金先生深厚的學術造詣敬佩不已。

首先,這本書是以普及科學知識為目的的著作,他教會了我們如何正確地看待世界以及我們周圍的許許多多的奇異的事情,讓我們學會了用科學的眼光來看待事物,而不是遇到難懂的事物就盲目的相信迷信之類的歪理邪説。任何事情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就比如人人討厭的蚊子,我想沒有一個人會同意上帝創造蚊子這種生物,但是它又的確是我們地球生物圈中的一分子,肯定有它存在的道理,我們不能因為自我的關係而剝奪另一種生物存在的權利。看待事物要用科學的眼光,同樣對待學習我們也要用科學的方法。怎麼説呢,科學史上的每一個重大發現無不都是科學家們大膽假設小心論證而發現的,因此在學習方面我們也應該貫徹這種思想方法,不僅是在學習計劃的制定上而且也應該在學習方法的應用上。一個周全的嚴密的學習計劃對於學習的時間安排是十分合理的,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是有句諺語:“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而好的學習方法,將有助你的聽課、自學,以及課後的複習、預習,這些對於大學生而言是相當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如果我們能養成這樣一種好的習慣,對於將來工作會有相當大的幫助。今後的社會是一個快速發展,信息廣泛交流的人才展示平台,而嚴密的思維邏輯以及科學的做事方法便是其中的兩件法寶,可以幫你在茫茫人海中脱穎而出,在人生的舞台上盡情地展現自我,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其次,過去我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任何事情我都把它想得很完美。因此很長一段時間,我對那些試圖證明世界絕對準則的文章很感興趣。尤其在學習方面體現得相當明顯,對於我而言,每學到一個新的知識的時候,都感到莫名的興奮,因為他們能用很簡單的幾個公式來指導我們生產和生活方面的種種問題,感到很是神奇,因此對科學家們很是崇拜。但是隨着年齡的增長和閲歷的豐富,才發現世界遠不是我想象得那麼簡單,幾個“公式”就能涵蓋。概括的來説,簡單中孕育着變化,而變化中又體現着規律。人們總是在不斷地,想方設法地去尋找那“隱藏”的規律。很幸運的是,某些規律被我們發現了,但更多的還是未知的事物。世界到底有沒有絕對準則?還是僅僅是個巧合?所有的問題我們目前尚還不得而知。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和人們不斷的探索才有可能解開這一個一個的謎團。而對於我們來説,它給我們的啟發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就像是學習,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你無法在學習上達到最高峯,因為沒有最高峯。你有的只能是不斷的去和別人競爭,和自己較勁,唯有此你才能在自己的學習上取得好成績。同樣,工作中也是如此,成功的企業者他們比平常人多的就是一個強烈的競爭意識。在當今激烈的社會環境下,“適者生存”,誰都不想被社會所淘汰,誰都想有所作為,那麼競爭就在所難免,這也會不斷的促使着社會的快速發展,一舉兩得。

再次,就是讀完了全書之後,腦中一直縈繞着許許多多的問題。宇宙到底有沒有過大爆炸?宇宙到底是否曾經是一個無限小的點?宇宙到底是不是在無限的膨脹還是最後會坍縮,還是最後趨於穩定?宇宙到底在時間上要不要有個開端?宇宙是無限的還是有盡頭?到底廣義相對論正不正確?人類到底還能在創造出什麼樣的理論去解決什麼樣的難題?人類能否發明出時光機回到過去或是來到未來?2220xx年人類的科技又將會達到什麼樣的地步?人類最遠能到達宇宙的什麼地方?黑洞到底是什麼樣的?難道光速真的就是速度的極限,以致於黑洞成為人類無法逾越的鴻溝?物質的最小部分又是什麼?……所有的問題接踵而來,讓人應接不暇。但是這種種的問號又是那麼的有趣,那麼的吸引我們的目光,讓人浮想聯翩。可能這一切一切的問題,你或許現在就能給出一個“滿意”的答案,可是誰又能知道,你給出的答案或許就像是從比薩斜塔上落下的那兩個不等重的鐵球不同時落地的“真理”呢?可能僅僅在當時的情境下被人們所認可,但是隨着科技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將會有更多的伽利略站出來,告訴你不是這樣的;也會有更多的哈勃望遠鏡向你展示,原來宇宙真的並不像你想象中的那樣,而是真真切切的正如你眼前所視,此時你可能會有所迷惑,到底什麼才是真理?沒有人能給你一個滿意的答案,正如沒有人能預測你的未來會怎麼,一切都要交給時間。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人類就能進行太空旅行,或許仍然在浩瀚的宇宙面前無所適從……

最後,從這本著作中,我深深的瞭解到科學上的很多重大的進展都是許多偉大的科學家們不盲目的追隨權威,而是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解,有時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險,提出自己的理論,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對於現今這樣一個日新月異的社會,大學被賦予的歷史使命將不同於往,它肩負着培養出下一代有着卓越創新能力的複合型人才,可以説今後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將更多的是人才之間的競爭,不管是從經濟方面還是武力方面,以往的傳統觀念將不利於更快速的發展,有時甚至會起到阻礙的作用,因此創新將是今後發展的又一個新的歷史潮流,我們國家只有站在風口浪尖,緊握乾坤旋轉,才能永久的屹立在東方。這樣的歷史使命對於21世紀的大學生而言是不可推卸的,首先應該很慶興的是我們趕上了這樣一個好的時代,有這樣一個好的環境來進一步求學,拓展自己的知識、開闊自己的眼界、活躍自己的思維、培養自己的能力。其次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樣一個好的條件來努力學習,在學習方面我們也不應該盲目相信課本上的條條框框,而是帶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見解來求知問道。我們也應該多多向老師求教,畢竟老師的知識和閲歷還是很豐富的,這對於正處在年輕氣盛的我們而言是彌足珍貴的。要成為未來的建設者,書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應該多多讀一些課外雜誌,多學一些知識,對於自己的提高也是極其有好處的。同時在校學習的期間我們也應該逐步的走進社會、感受社會、瞭解社會,這對於將要走進社會的我們來説也是必不可少的,這也能更真切地給我們有競爭的意識,培養自己多方面思考問題的能力,亦即創新思維的培養。

一本好書不僅能教給別人知識,更主要的是能讓讀者有所思有所感,《時間簡史》就是這樣一本讓人有所思有所感的好書。而對於這本書的作者霍金先生,我更是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他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的貢獻對於人類的觀念有着深遠的影響。然而他的貢獻竟然是在他20xx年之久被盧伽雷病禁錮在輪椅上的情況下做出來的,這才是真正空前的——他將不可能變成了可能。身體的不幸讓霍金體會到了地獄般的煎熬,然而他卻以孜孜不倦的科學精神在自己的地域中締造了人類的天堂。不幸中的大幸,正如霍金本人自述:“幸虧我選擇了理論物理學,因為研究它用頭腦足矣。”這正證明了約翰·彌樂頓的名言:“頭腦是他自己的住所,他在其中可製造地獄的天空,也可製造天堂的地獄。”

讓我們記住霍金和他的《時間簡史》,更讓我們銘記自己內心深處的感悟。

有關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 篇8

暑假時,我饒有興趣的簡讀了一本暢銷全世界的科學著作—《時間簡史》,其作者是當代著名的宇宙學家、理論物理學家-斯蒂芬?威廉?霍金。這本科學著作可以説的上是將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結合的最完美的一本書,出這點之外,此書還詳細的闡述了黑洞效應和大爆炸及宇宙奇點問題。

倘若這本書以數學公式、證明過程和科學術語為主,那麼我認為它不可能這麼暢銷全世界。這本書正是以它通俗的語言文字、幽默的插圖、強有力的論證過程和獨特的思維方式將讀者帶入廣漠無垠的宇宙,去體會黑洞邊緣的神祕,去感受大爆炸的壯闊,發人思考,引人入勝。

《時間簡史》的重點就是概述黑洞和宇宙奇點大爆炸理論,它從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開始一步一步的探討,補充了廣義相對論中的一些不足。作者認為宇宙是從一個密度、時空曲率無限大的奇點通過大爆炸而開始的,在大爆炸中,物質的温度非常高。在隨後過去的一秒鐘中,宇宙的温度急劇下降,下降到大約100億攝氏度,於此同時也在不斷地膨脹,就使得正電子和反電子(帶正電荷的電子)互相碰撞以此湮滅,並釋放出大量光粒子,來維護宇宙的平衡。到了後來,得以有強力的作用從而使物質不斷聚攏,聚攏,這就形成了古老的星球和星際物質。我們的地球,也是通過這樣的物質聚攏才形成的。

而書中的另一偉大成就是對黑洞的研究,黑洞最開始是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一書中作出的一個預測,他假設如果存在一空間的曲率非常大,物體的逃逸速度非常快,快到連光也不能逃離這樣的空間。那麼這樣的空間可以稱之為“黑洞”。但他認為既然連光也不能逃離黑洞,那麼我們也無法觀測到它,它名副其實是一個非常黑的洞。但霍金結合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量子理論後提出:黑洞其實不“黑”,它可以放射出正反粒子,而且它還有這很高的温度。正因為它放射出的正反粒子互相湮滅了,所以我們很難觀測到它。黑洞以極高的速度放射能量,當能量耗盡時則會向宇宙大爆炸那樣從一個奇點發生強烈的爆炸,並在宇宙中消亡。

從這本書中我不僅獨到的是宇宙物理知識,我還讀到了一種敢於同命運抗爭,頑強不屈和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眾所周知,霍金出這本書時已是全身癱瘓,可以活動的僅是3隻手指。在這樣的條件下他憑着那充滿智慧與知識的大腦,毅然對宇宙發出思索,對真理髮出挑戰。最後他成功了,出版了這傲然屹立於科學文獻之林的偉大著作。讀完此書我受益匪淺,我學到的東西遠遠不止那些,而更多的精華還有待於我更深一步的閲讀,更深一步的探索。最後我引用牛頓的一句話來結尾:“我不知道世人怎樣看待我。我只覺得自己好像是在海邊玩水的小孩,偶爾是到美麗的貝殼,就高興不已。但面對真理的浩瀚大海,我仍茫然不知”。

有關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 篇9

慢慢地,就要走到了《時間簡史》的結尾。讀這本書,更多地是讓我從更廣闊的層面去看待人類和宇宙,充滿想象而又辯證的。我知道深邃的宇宙包含許多的未知,我知道黑洞不黑而又非常熱情,我知道時空捲曲就像傳送門。

站在空曠的草地上,閉上雙眼張開雙臂,仔細聆聽風的聲音,你會發現似乎全世界都呈現在你腦海裏,思緒紛飛宛若光雨。要説能夠比光快的,應該就只要思維了吧。生活在這個三維的世界,自然不能體會四維乃至十二維的生命形式。雖然二維的世界生命不太可能生存,但是更高維的世界應該是一個更加光怪陸離並且有趣的多的世界吧。是不是那時候所有生命都能夠像哆啦A夢一樣,擁有穿越空間的百寶箱。

假若我是一個科幻作家,可能我會幻想時空旅行早已存在,並且人羣中已經混雜着來自更高維度或者更遙遠時空的旅客。宇宙有意志也好,時空定律也罷,這些旅客被時空防衞,使得他們的記憶喪失――尤其是自身來自未來的記憶。可是這種來自未來的理論以及意識還有一些殘存,於是可以看到歷史上卓絕的人物層出不窮,可以看到金字塔悠然聳立……

有關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 篇10

課餘時間,我饒有興趣的簡讀了一本暢銷全世界的科學著作—《時間簡史》,其作者是當代著名的宇宙學家、理論物理學家-斯蒂芬.威廉.霍金。這本科學著作可以説的上是將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結合的最完美的一本書,出這點之外,此書還詳細的闡述了黑洞效應和大爆炸及宇宙奇點問題。

倘若這本書以數學公式、證明過程和科學術語為主,那麼我認為它不可能這麼暢銷全世界。這本書正是以它通俗的語言文字、幽默的插圖、強有力的論證過程和獨特的思維方式將讀者帶入廣漠無垠的宇宙,去體會黑洞邊緣的神祕,去感受大爆炸的壯闊,發人思考,引人入勝。

《時間簡史》的重點就是概述黑洞和宇宙奇點大爆炸理論,它從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開始一步一步的探討,補充了廣義相對論中的一些不足。作者認為宇宙是從一個密度、時空曲率無限大的奇點通過大爆炸而開始的,在大爆炸中,物質的温度非常高。在隨後過去的一秒鐘中,宇宙的温度急劇下降,下降到大約100億攝氏度,於此同時也在不斷地膨脹,就使得正電子和反電子(帶正電荷的電子)互相碰撞以此湮滅,並釋放出大量光粒子,來維護宇宙的平衡。到了後來,得以有強力的作用從而使物質不斷聚攏,聚攏,這就形成了古老的星球和星際物質。我們的地球,也是通過這樣的物質聚攏才形成的。

而書中的另一偉大成就是對黑洞的研究,黑洞最開始是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一書中作出的一個預測,他假設如果存在一空間的曲率非常大,物體的逃逸速度非常快,快到連光也不能逃離這樣的空間。那麼這樣的空間可以稱之為“黑洞”。但他認為既然連光也不能逃離黑洞,讀書筆記.那麼我們也無法觀測到它,它名副其實是一個非常黑的洞。但霍金結合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量子理論後提出:黑洞其實不“黑”,它可以放射出正反粒子,而且它還有這很高的温度。正因為它放射出的正反粒子互相湮滅了,所以我們很難觀測到它。黑洞以極高的速度放射能量,當能量耗盡時則會向宇宙大爆炸那樣從一個奇點發生強烈的爆炸,並在宇宙中消亡。

有關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 篇11

今天,我們學習了《和時間賽跑》,雖然文章比較短,但通過學習,讓我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珍惜時間。

學這課之前,我做事情特別慢,每天早晨起來,去刷牙時,拿個牙膏東晃一下,西晃一下,用了五分鐘才拿起牙刷開始刷牙。每天放學回家換衣服時東走走,西晃晃,又用去好幾分鐘才換好。寫作業時寫一會字,又發一會呆,本來一項作業十幾分鍾就可以完成,結果我用四十多分鐘才完成。我現在決定不再這樣,因為我知道,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就是時間,最浪費不起的也是時間,只要你不在意,時間就會從你身邊溜走,只要你不留神,它就從你手中跑開。所以,幹事要珍惜時間,千萬不能浪費。

從現在開始,我要和時間賽跑,不讓時間從我身邊溜走、從我手裏跑掉!

有關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 篇12

浩瀚的宇宙,神祕的地球,以及那些另人類不明白的事物總是像磁鐵般地吸引着有着強烈好奇心的人們.無論是年少的還是年長的,人們總是去不斷的學習,為的是能更好地瞭解我們周圍的各種事物.由於有強烈的好奇心,就利用暑假的機會我認真地讀了霍金先生寫的《時間簡史》,讀完之後讓我明白了一些哲理

對我而言,我對於那些神怪之類的説法很是反感,而我對能用科學理論解釋奇異事物的書刊雜誌很感興趣.對於《時間簡史》我有一口氣看完的衝動,但是由於自己水平不高,不得不一字一句地慢慢理解,可仍然還是有不少地方弄不明白.雖説只學到了點皮毛,但對自己的知識面還是個很大的擴充、

首先,這本書科學著作,他教會了我們如何正確地看待世界以及我們周圍的許許多多的奇異的事情,讓我們學會了用科學的眼光來看待事物,而不是相信迷信。

任何事情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就比如人們都不想蚊子生活在這裏,可它就是我們的一部分。

看待事物要用科學的眼光,同樣對待學習我們也要用科學的方法.不僅是在學習計劃的制定上而且也應該在學習方法的應用上.計劃可以合理安排時間,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好的學習方法,將有助你的聽課,自學,以及課後的複習,預習.更重要的是,如果我們能養成好習慣,對於將來工作會有相當大的幫助.

今後的社會是一個快速發展,信息廣泛交流的人才展示平台,而嚴密的思維邏輯以及科學的做事方法就是兩個法寶,可以幫你脱穎而出,盡情地展現自我,實現自我價值.

其次,我認為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情是完美的。比如某些規律被我們發現了,但更多的還是未知的事物.世界到底有沒有絕對準則 還是僅僅是個巧合所有的問題我們目前尚還不得而知.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和人們不斷的探索才有可能解開這一個一個的謎團.而對於我們來説,它給我們的啟發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就像是學習,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你無法在學習上達到最高峯,因為沒有最高峯.你有的只能是不斷的去和別人競爭,和自己較勁,唯有此你才能在自己的學習上取得好成績.同樣,工作中也是如此,成功的企業者有着強烈的競爭意識。現在是"適者生存",他們為了不淘汰而競爭,這也會使社會的快速發展,一舉兩得.

再次,就是讀完了全書之後,腦中一直縈繞着許許多多的問題.宇宙到底有沒有過大爆炸宇宙到底是不是在無限的膨脹還是最後會坍縮,還是最後趨於穩定宇宙是無限的還是有盡頭 人類到底還能在創造出什麼樣的理論去解決什麼樣的難題 人類能否發明出時光機回到過去 來到未來 2222年人類的科技又將會達到什麼樣的地步人類最遠能到達宇宙的什麼地方黑洞到底是什麼樣的……所有的問題一個接着一個的來,讓人應接不暇.但是這種.種的問號又是那麼的有趣,讓人浮想聯翩.可能這一切一切的問題,你或許現在就能給出一個"滿意"的答案,可是誰又能知道,你給出的答案或許就像是從比薩斜塔上落下的那兩個不等重的鐵球不同時落地的"真理"呢雖現在得到人們認可,但是隨着科技的發展,將會有更多的伽利略站出來,告訴你不是這樣的;也會有更多的哈勃望遠鏡向你展示,原來宇宙真的並不像你想象中的那樣,而是真真切切的正如你眼前所視,此時你會迷惑可沒有人能給你一個滿意的答案,正如沒有人能預測你的未來會怎麼,一切都要交給時間.

一本好書不僅能教給別人知識,而且能讓讀者若有所思,《時間簡史》這是這樣的一本書.而對於霍金先生,我更是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他的人生是傳奇的,他也是傑出的科學家之一,.然而他的貢獻竟然是在他禁錮在輪椅上的情況下做出來的,身體的不幸讓霍金煎熬着,然而他卻孜孜不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k37yy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