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關於讀書心得的範文(精選20篇)

關於讀書心得的範文(精選20篇)

關於讀書心得的範文 篇1

作為一名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教學工作的參與者和學習者而言,直到有了些許教學工作的參與體會後,開始初步閲讀,學習。這樣的感受是不一樣的。真正的理解是由我這個學習者基於自己的經驗背景而構建起來的。因此,通過閲讀,我覺得當下最大的體會在於,我最應該的是改變自己對於國小教學工作的理解和心態。

關於讀書心得的範文(精選20篇)

首先是自我。因為我對於知識的理解具有我個人的特徵,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總會想當然的認為這些知識是學生不用學都能知道和理解的。比如在以前就用刷子、刀具乃至身邊的任何事物進行油畫創作,我就會認為看到這些就該會有這樣的理解和運用才對。可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同學們大多難以想到。對於牙刷他們第一個想到的是刷牙,靈活的同學會思考是否可以有其他用法。在短短的一年[增]??的教學過程中,我非常認可學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獨立的思維。但是,我更體會到,縱觀我現在所教的和教過的人多個班級中,無論是音樂、繪畫、語言表達,鮮少有真正擅長者。哪怕是一些所謂的學過的',有多少級證書的同學。再來對比一年級與四年級學生的作品,在人物的繪畫和語言的表達上,高年級的學生水平整體與一年級的水平相近。故而我覺得無論是如何教,在一週兩節課,這麼短的時間裏,加上美術材料不全等情況,就算從一年級開始教如何運用一種繪畫工具,也未必有效。為此我特意用四年級進行嘗試一個學期,就構圖一塊,我自編內容,結合每課作業點評都着重強調,然而,我聽到的最多的是同學們看優秀作品時那一聲聲索然無味的"哇!"當然,人才肯定是有的,如四三班的孫明澤、七班的丁勱,五年級二班的朱文軒,還有近期才瞭解到的史子義等等。真是能夠做到讓人驚歎。這些人,在作品的表達上從不需要準備,唯有自我表達而已。思來想去,這些人,不用教都是可以學的會,搞的通的。

以上所説,讓我覺得時代在發展,當我對前輩們萬般欣賞,視為楷模時候,自覺我輩與前輩不能比之。而到了現在,看到這麼多的學生,條件好了,資源足到過剩,卻越來越浮躁。這讓我一度覺得無論如何分析學情,無論如何教,在繪畫上真是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

我常思考,我這樣的認定,對嗎?如果對,那我該混過去,無論如何都是這樣了,課的好壞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對於學生來説又有多少價值。但是,在課堂教學中,我總是忍不住要示範些什麼,在我什麼都提不起興趣的時候,我總是想去與學生溝通,想知道點什麼。對於課,不由自主的會更正視一些,我肯定的知道,我該如此。近兩年的工作使得我真正明白系統性是必要的,課型是該有明確的認知的。學生學習確實是一個同化到順應的過程,就好比人的成長,那需要時間,需要積累。而教師,就該充滿耐心的守望自己的學生。

因此,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是更全面的認識學生這一個羣體,更真誠的看待國小教育這一事業,讓自己的工作起點扎進這土壤更殷實些,那樣,才會更有兒童立場,更明白該怎麼樣才能與學生一起學習,成長。

再者是關於課堂的開放。

之前一節新基礎的課之後,我需要一個內化的過程。新基礎的理念很多,我感性上給予二字,即“自由”。包括在課堂教學目標明確下的教師自由教學和學生生活感性上的學習自由,同時包括思想自由,情緒自由。難在化偶然為必然的相互牽引,歸納。難在由淺入深的自然隨機轉換,同時包含彼此真誠的心態,一起融入課堂。最終,學到什麼是決定一切的因素,一個課堂的提升是這一因素的顯性體現之一。教育本身就課堂教學中,知識文化教學的提升是最為明顯的,由不會到會,有會到精等等。但是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亦是瞭解,理性課堂的實踐在於情境活動中的問題自然發掘,解決,從而學習到知識。是一個有序的,理性的,有預設的課堂。雖然足夠開放,但是依然由於學科本身,縱使天馬行空依然難以逃脱侷限。因此,一般評課我們可以從教學目標中瞭解活動設計的意義,由散狀聚集到凝聚一點,達成目標。

然而美術不同。出於感性,我認為既然要實踐新基礎的核心理念,足夠開放,課堂本身就是限制,因為學生的學需要從感性上聯繫生活,發現,創新。要真正讓學生在美術課堂中收穫什麼,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一,課堂基礎知識技能的學習,二,情感態度的把握,三,不斷融通一切自身所有的成長感受。

如果把課堂去掉,成為純粹的學習。既然是長城意識的,那就將一本書乃至一個國小的所有美術課,有序的從簡單的一課基礎,一步一步化為有序銜接的整體。整個國小,就學個主題。而恰恰就是這個可以從一年級一直上到六年級的課,需要包含生活經驗,包含語數外等各科相關基礎知識,甚至一個課堂可以由很多老師一起來上,既然可以聽課為什麼不可以一起合作完成呢?學生開放了,教師本身也該由一變二,三。課堂也該由盒子變成整個生活。

上完新基礎的課之後,我深深的感覺到了滯礙,看着作品,看着自己,看着學校的一切,我肯定,美術要發展,絕不是自身生存必要的發展,也不是要爭奪所謂主副課堂的地位,而是教育必須要求美術,音樂等體驗感受性強的學科成為融通其他學科的催化劑,自然走出去。

最終,關於情感,真正的一堂完整的新基礎的課,如果回到課堂,那缺一不可的因素便是班主任。因為一堂足夠完整的課,最基礎的就是師生之間的瞭解和情感,我們必須足夠了解。

這是上學期上完一節課之後的真實所想。現在實踐下來,由不得我不去思考一個問題,那便是創新和理想狀態下的構想嘗試,是否符合現階段的學生,是否與現階段的社會背景一致,是否符合學習的一般規律等等。

就在剛才,校長與我溝通之前上的一節調研課,嗯,這是一節可以讓大家都笑笑的課。不過我很高興,在自家裏非常直觀的暴露自身課堂教學的問題。確實,課堂教學中心裏有學生,就該如其所説,心裏該有具體的學生,而不是我概念中的學生。記憶猶新的一幕便是王俊小同學積極發言,我便去了那邊。待我回過頭來,這邊的同學的心思已經去了老遠。

希望以後能夠步子放的再小再細些,一個一個教學目標達的到,能夠關注到同學們吧!

關於讀書心得的範文 篇2

《金鎖記》是張愛玲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一樣於《傾城之戀》的幸福結局《金鎖記》則是一個杯具,一個徹頭徹尾的杯具。故事從一開始就不是給人以明豔,歡快的節奏,而是給人以憂傷和悲哀的感覺。

故事是從兩個小丫環的談話開始的,兩個小丫環躺在牀上聊起主人家的事,説起姜家的大爺,大奶奶及剛進門不久的三奶奶,最終提及二奶奶曹七巧,卻是一個讓人頭疼的人物。我便起了好奇,究竟是怎樣一個女人?看完整篇文章,我只覺得震驚,震驚於曹七巧做的事與她的瘋狂與變態。再看第二遍,便覺出了七巧的可憐與無奈,她何嘗不想好好生活,可是她卻沒這個機會。

她是被兄嫂因金錢而嫁於姜家的,其實説嫁倒不如説賣字準確。她所嫁的人為姜家二爺,可這個二爺卻是一個得軟骨病的殘疾人。她的大家庭中婆婆妯娌因她出身不好也或多或少有點瞧不起她。她的丈夫無能,她的兄嫂來也只是為了她的錢。試問,在這樣的環境中日復一日的生活怎樣能不瘋?在這樣環境下能正常生活的人才不正常!一個女人,嫁到一個新的家庭,都會有期盼,都有完美的願望,誰願意變成一個瘋子?七巧也不想,可是這是她的命,逃不掉,就只能忍,直到最終忍受不了,變成一個瘋子。她被金錢剝奪了幸福,便以瘋狂報復心理去剝奪更多人的幸福,甚至自我兒女的幸福。她的精神已陷入了瘋狂的狀態中去了,她瘋狂的想要報復所有人。可是在報復他人的同時,自我何嘗不痛,報復別人的同時也傷害了自我,自虐式的復仇。

可能僅有這樣她的心裏才會好過一點。她看不得別人幸福,因為不合理的社會剝奪了他自我的幸福,她嫉妒,愁視,便這樣毀掉了兒子的幸福,毀了女兒的幸福。她沒有愛,或者她以前有愛,只是這愛在生活的苦痛中完全消失了。最初她愛姜家三爺姜季澤,但姜季澤只是一味的敷衍她,甚至最終為了錢財欺騙她。也許最初她愛她的兄嫂,只是當兄嫂將她賣於姜家時她便不愛了。

也許最初她愛她的兒女,只是當她心中僅有金錢還有強烈的佔有慾時,她漸漸迷失了心中的愛。因為他對這個世界沒有愛,所有她看到的一切都是醜的,惡的。她沒有感受過愛,便也失去了愛他人的本事。從來沒有愛的人都是可悲又可憐的。她幾乎毀掉了與她有關的所有人的幸福,同時也招來了他們的恨,她不明白嗎?他明白,她不想改變,也改變不了。故事的最終寫到:“七巧似睡非睡橫在煙鋪上。三十年來她帶着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她明白,她兒子女兒恨毒了她,她婆家人恨他,她孃家人恨她。”最終的最終,七巧想起在北京麻油鋪還為出嫁時的`自我,當時的自我歡樂而又自由。想起喜歡自我的朝祿,丁玉根,張少泉,如果能和其中一個結婚生子,也許結局就會不一樣。但這只是也許,也許真的該信命,該信“萬般皆是命,

半點不由人”。七巧的生活也由不得自我挑選與安排,人所受的苦也不是自我求來的。誰都想幸福的過完一生,可是哪有那麼容易。

《傾城之戀》中範柳原説“生死契闊,與子成説。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首詩這樣講:“我看那是最悲哀的一首詩,生與死與離別,都是大事,不由我們自我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們人是多麼小多麼小!可我們偏要説:‘我永遠和你在一齊,我們一生一世都別離開。’好像我們自我做得了主似的。”是的,我們做不了主,人各有命。

自我的命運從來都是自我做不了主的。七巧也主宰不了自我的命運,所以她只能這麼活着,也只能這麼活着。可憐的七巧,她的心中沒有愛;可悲的七巧,她主宰不了自我的命運;可恨的七巧,毀了如此多人的幸福。

七巧,願你來生幸福。別再這麼悲哀,這麼瘋狂的活一輩子了,願你有一個幸福的家庭,願你平平安安過完來生。

關於讀書心得的範文 篇3

寒假裏我讀了高爾基的名著《童年》。書中有一句讓我至今記憶猶新的話,即“漫漫歲月,憂傷是它的節日,火災是它在狂歡,在一無所有的面孔上,一條抓痕也算是點綴。”這句話表明高爾基的童年歲月苦難重疊、傷痕累累。但讓我不可思議的是:造成高爾基心酸與不幸的,竟然是一個對高爾基本應該有彌足親情的家庭和一些本應該給高爾基百般呵護的親人。懷着沉痛的心情我終於讀完了這部書。為了去痛,我還是吐吐好受些:在書中,高爾基化名為阿廖沙。阿廖沙幼年喪父,由外祖母和母親帶到外祖父家。從此阿廖沙便開始了水深火熱的生活。因為:這個家庭不是兒童快樂成長的搖籃,而是一個令人望而卻步的人間地獄。這裏沒有兒童天真爛漫的笑臉,司空見慣的是串串眼淚。這個家庭充滿這暴力與虛偽。人與人之間除了純粹的金錢關係外,再毫無關係可言。親情在這裏就像是大海里的針。阿廖沙在這兒是一個“霧都孤兒”,他幼小而單純的心見證了血腥的一切:舅父不像舅父,他們自私自利,為了爭家產就爭吵鬥毆,愚弄弱者,毒打兒童。外祖父不像外祖父,他是這裏的歐也妮葛朗台。金錢燻黑了他的心。貪婪是他的靈魂。他經常毒打外祖母和阿廖沙等人。總之這個家庭毫無温馨可言。這裏已然成了一個可怕的皇宮,矛盾重重危機四伏。弱小的阿廖沙就在這裏被摧殘着,他受煎熬的成長着。然而在他命運多舛的童年歲月裏卻又一朵美麗的奇葩永遠的開在他的心間。這朵奇葩就是阿廖沙的外祖母一個慈祥、善良、熱愛生活、富有親情、知識是豐富的老人。她雖然沒能改變他的家庭,但她卻改變和點綴了高爾基的一生。沒有她,這個世界也許會少了一位文學巨匠。這位老人有聖徒一般的寬大胸懷,她給了阿廖沙一個難得的靜謐港灣,呵護她着裝健康的成長。她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獨的心,她如一輪紅日時時温暖着阿廖沙蒼涼而冰冷的心。她用無數的憐憫窮人和弱者、歌頌正義和光明的民間故事薰陶了孤苦伶仃的阿廖沙。她對阿廖沙的影響正像書中所描述的那樣:“她沒來時,我好像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喚醒了,把我帶到明亮的地方”。別人在阿廖沙的記憶里氏骯髒的,而外祖母在阿廖沙的記憶力是神聖的。他在阿廖沙的扉頁上書寫了正義、堅強、勇敢、樂觀等神來之筆,她就是阿廖沙心目中的太陽女神。阿廖沙最終成為一個追求真善美的正義作家是和他的外祖母有密切關係的,這有可能是他外祖母的初衷。我想當阿廖沙譽滿全球之際,定是他的外祖母真正含笑九泉之時。

窒息的天地,孕育了偉大的作家。偉大的作家創作了偉大的作品;偉大的作品感染和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讀者。《童年》就如此。我喜歡讀《童年》。因為我覺得他的思想性極為深刻。我認為反映現實的作品才是上乘的作品。能創作出反映現實的優秀作品的文人才是魅力四射的文人,所以我就覺得杜甫的詩歌比李白的.優秀,而杜甫比李白就更崇高更偉大。因為《童年》一針見血的鍼灸了沙俄的黑暗現實弊端,讓人們看見了沙俄流出的黑血。所以高爾基的作品也相當了不起。該書與《紅樓夢》一樣都是通過寫寄人籬下的人物敍説家庭瑣事。再用一個家庭來反映整個社會。《紅樓夢》暗示封建社會必然滅亡。本書也所所暗示,他暗示沙俄統治必將崩潰。當時的整個沙俄社會狀況是:政治極端腐朽、社會制度異常黑暗,人狼並存,民鬼同屋。俄羅斯民族文化心理積澱中則是:愚昧、麻木、自私、野蠻,目光短淺,因循守舊。這些根深蒂固的小市民習俗導致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勾心鬥角弱肉強食。赤裸裸的金錢關係主宰着社會上最高級的動物,這樣的社會,不立即滅亡才怪呢?

《童年》裏的每一場齷齪戲都是在一個家庭舞台表演的社會大戲,每一個卑鄙靈魂都是在一個家庭小空間所遊蕩的整個全體社會成員的幽靈。在這個魑魅魍魎遊蕩的世界裏,高爾基為何能手持筆做的利刃,不怕天、不怕地的戰鬥,原因就在於他有一個不平凡的童年。正是苦難的童年,鑄就出了偉大的人生。通過閲讀《童年》我感動於阿廖沙不平凡的人生經歷。在這裏我不想複數阿廖沙艱辛的童年。如果你想了解他,就自己讀讀《童年》吧,這也是緬懷高爾基他老人家的方式之一。在這理我只想談談自己讀《童年》的點滴想法。

第一,林黛玉身居賈府,衣食無憂,最後成為封建社會滅亡的殉葬品,而高爾基身居“虎穴”卻成為沙皇俄國的掘墓人。他兩同途殊歸,讓我想了很多。這絕對不能簡單地歸結為作者身世或作者想怎麼創作的問題。

第二,讀了《童年》,我更加相信,苦難是財富,苦難是大學,苦難是父母,苦難是老師,不經苦難的人生就不算真正的人生。

第三,現實社會和沙俄社會的區別在哪裏呢?雖然這兩種社會制度根本不能相提並論因為一個姓“社”,一個姓“資”。但我想也有相同的社會現象,也就是都存在着矛盾,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醜陋的一面,但我們的社會是和諧的社會主義社會,畢竟必沙俄社會先進得多。第四,談談藝術創作。

我認為,勇於面對現實,勇於批判現實的作家,才是最偉大的作家。偉大的作家並不一定寫大事。《三國演義》寫國家大事而《紅樓夢》、《童年》、寫小事都名揚天下,人人喜聞樂道。寫文章要有深刻的思想和不平凡的人生經歷(包括讀書是事實上的經歷),像高爾基、曹雪芹、李白、杜甫、毛澤東、三毛等幾乎都如此。要有相當的筆底功夫。即把文學當做藝術而不是當做技術上去對待。平平淡淡才是真亦可以當做一個藝術創作的準繩。第五,就《童年》一書中阿廖沙的成長曆程談談孩子的話題。和阿廖沙的童年相比,我們的孩子衣食無憂,精神生活豐富多彩。可謂幸福得很。可是“飽暖思淫逸”並不僅僅是某類大人的專利。有的兒童也這樣。他們在酒足飯飽之後只知道打玩瘋鬧。因為日子舒心,所以就不思進取樂了。有志之士為了教育這類孩子,就讓他們讀諸如《童年》之類的書。我覺得光讓他們讀還是不夠的,必須讓他們受點苦難。因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孟子:“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等。所以,我們如果要讓孩子有所作為,就應先讓其吃點苦,適當的打他,給他製造點苦難。我們就是孩子的“上天”。我們若要降大任於孩子,就必須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我們就應當適當的做阿廖沙的外祖父,適當的像他對待阿廖沙一樣來對待自己的孩子。一句話就是要苦苦孩子。什麼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呀?難道受苦是大人的專利?人們常説:“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我看多數孩子只不過是温室裏的花朵,所以我們要狠下心來,適當的把他挪到風吹雨打的地方去鍛鍊。“歪脖子樹也能成才”,但不如一開始就讓他長成直脖子。為此,我們就在給它澆水、施肥、陽光、雨露的同時,還要時時修剪他。有句話説:玩是孩子的天性。我想這句話是説給吃奶的孩子聽的,如果吃奶的孩子聽不懂。那就是:對,牛彈琴。

家長不僅要給孩子釀蜜,還要給孩子製造點黃連;不僅要做孩子的領路人,還要做孩子的攔路虎。當今社會雖然主流是和諧的,但是不和諧的噪音也處處可聞,孩子的免疫力是弱的,(當然這一點不能怪孩子)。沒有幾人能常在河邊站就是不濕鞋的。為了讓孩子擺脱烏煙瘴氣的環境,我們最好來個孟母三遷。如果不能這樣,還有兩個方法,一是改變孩子所在地的環境,即孩子不動。這一點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二是該站在河邊的孩子的鞋多裹幾層塑料布,直到塑料布把孩子的鞋同化為止。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複雜得很,人的思想良莠不齊。孩子及容易受到不良思想行為的影響和誘惑。,當多一分誘惑時,我們就應該多給一份關愛、多盡一份職責。俗話説:“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們別指望孩子憑自己的那點小道去戰勝妖魔、一句話,不能讓孩子自己發展,何況,有些孩子根本連小道也沒有,甚至他們不知何時何地倒學會了一些歪門邪道。所以説,在孩子的面前,我們既要做降大任的上天,也要做阿廖沙的外祖父,更要做他的外祖母。孩子就是現實世界裏的活唐僧,要想讓他終成正果,我們就必須讓他歷經八十一難,那我們就必須是孫悟空加妖怪加菩薩。

當我的"眼球"離開《童年》尾頁時,我知道了高爾基艱辛坎坷的童年曆程;當我默默分擔了他重如泰山的苦難時,我抹去了潸然落下得眼淚;當我稍稍分享了他輕如鴻毛的童年快樂時,我微微喜上眉梢;當我震撼於他正義的精神、頑強的意志和不屈的靈魂時,我就確信,是他和所有與他一樣的無產英雄者們為我們創下這個美好世界。願我們頑強的珍惜!

關於讀書心得的範文 篇4

德國男作家埃。奧。卜勞恩所著的《父與子》是一本具有搞笑特色的漫畫書,這本書已是在全世界廣為流傳。每一個閲讀過《父與子》的人都能獲得最開懷的笑聲。這本書已超越國界,成為全世界人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其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魔法鬍鬚”和"一本引人入勝的書"這兩則小故事。第一個小故事講的是:有一天,一個路人經過這裏,問爸爸:"先生,我可以坐這兒嗎?"那人又抽煙又喝酒,十分惹人討厭。他抬頭一看,爸爸的鬍子一會兒多一會兒少,那個人嚇壞了“見鬼了”一溜煙跑得無影無蹤了。哦!原來是兒子坐在爸爸的懷裏,一會兒抬頭一會兒低頭,爸爸用報紙擋住了兒子,他的鬍鬚和兒子的頭髮連在了一起。第二個小故事講的是:開飯了,爸爸來叫兒子吃飯,兒子正趴在地上津津有味地看一本書,“臭小子幹什麼呢?趕緊吃飯去!”叫了好幾次兒子才戀戀不捨地離去,可兒子到了餐廳,“咦?爸爸呢”兒子跑到書房一看,爸爸正趴在地上看那本書呢。

這本有趣的書使我看到了父子倆的和諧與快樂,還有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對父親的愛。正像我和我的爸爸媽媽!

關於讀書心得的範文 篇5

讀書心得開頭範文1:綠野仙蹤讀書心得

週末我閲讀了《綠野仙蹤》這本書,我非常喜歡這本書。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生活在環境惡劣的堪薩斯州的女孩多蘿茜和她的小狗淘淘被一陣龍捲風吹到另一個國度奧茲國,雖然奧茲國是一個美麗的國家,但她還是想回到原來的家鄉。在這一路上她遇到三個夥伴:一個是想要頭腦的稻草人,一個是想要一顆心的鐵皮人和一隻想要膽量的獅子。他們在路途中遇到了許多艱難的事情,他們趕到翡翠城請求魔法師奧茲幫多蘿茜回到堪薩斯州,可魔法師叫他們殺死西方壞女巫後才能答應他們的請求,最終他們用水融化了壞女巫,可魔法師用熱氣球送多蘿茜回家並沒有成功。最後她來到了加德林國找格琳達公主幫忙,用東方壞女巫的銀鞋碰三下才回到自己的國家。

這本書讓我知道了多蘿茜在克服重重困難後終於實現了自己的願望,讓我懂得了只要付出努力,無論多困難的事情都能做得到!

讀書心得開頭範文2:笑貓日記讀書心得

暑假裏我讀了《笑貓日記》之幸福的鴨子這本書。這本書主要寫了笑貓和馬小跳、唐飛、毛超、張達一起去張達的外婆家去玩而發生的種種事情。其中,笑貓認識了一隻女鴨子,叫麻花兒,她是一隻充滿幸福感的鴨子。那還有一隻因缺鈣而後腿癱瘓的臘腸狗拖拖,它很自卑。但是,麻花兒的幸福感改變了拖拖,讓拖拖走出了自卑。笑貓與麻花兒之間也發生了許多有趣的事情。

讀了這本書,我的感受是如果我們像女鴨子麻花兒那樣充滿了幸福感該多好哇。如果人人都有幸福感,那這個世界就不會有壞人;如果人人都有幸福感,那這個世界上的人就會樂於助人;如果人人都有幸福感,那這個世界上就再也沒有悲傷和痛苦,這個世界上就會充滿快樂,充滿了人們的歡聲笑語。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充滿了幸福感的原因。

我喜歡這本書,喜歡幸福快樂的麻花兒。我希望我們每個人心中的幸福都在慢慢長大!

讀書心得開頭範文3: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裏的第一章:桃園三結義。它講的是:在東漢未年的時候,張角領導農民起義造反。劉備、關羽、張飛在這時相遇,這三個人意氣相投,便結拜為兄弟,共同謀化恢復漢室,保衞國家的計劃。

劉、關、張三個人能結拜為兄弟是因為他們都講義氣,義就是義氣,甘於承擔風險或犧牲自己的氣概。不僅有義,他們還志同道合,他們一心想從軍,各自施展才華,想要報孝國家。這告訴我們:如果想有一番事業的話,就要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幫助,為了義氣不能相互包庇朋友的過錯,而是要敢於指出朋友的錯誤,幫他改正。義是在法律道德準繩範圍的義,不能因為義而觸範法律,那就不叫義了,只有為朋友做好事才是義。義不是説出來的,是做出來的,比如:在班裏有同學不會這道題,你不去嘲笑他,而是去幫助他,這就叫義,這就是生活中的義。

讀書心得開頭範文4:童年讀書心得

童年每個人都經歷過。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快樂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值得回憶的而高爾基的童年卻那麼的悲慘。可憐的高爾基3歲喪父,失去了親切的父愛,跟着母親和外祖母,來到了外祖父的一個小染坊。從此,黑暗的生活降臨到高爾基的頭上。外祖父的脾氣十分的暴躁,經常打外祖母和高爾基,使高爾基幼小的心靈出現了陰影。高爾基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誼,沒有什麼再值得回憶!在歡樂中,在悲傷中,在愛與恨的交織中,他的童年就這樣匆匆而過。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人道主義的社會主義國家中,這裏的人是善良,純潔,樂觀的,因而我們的童年是充滿了幸福和快樂的。高爾基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都能成為一代名家,我們也一定要好好學習,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讀書心得開頭範文5:《中華上下五千年》讀書心得

在讀書中能體味人生,感悟生命;在讀書中能陶冶情操、健全人格。我愛讀書。我愛讀書,尤其是《中華上下五千年》,它告訴我,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燦爛文化的國家。這本書主要記載了,在華夏廣袤的大地上,我們的祖先以偉大的創造力、強大的生命力河曲大的凝結力世世代代繁衍生息,歷經磨難,從元古走到現代,從矇昧走向文明。五千年來,中華民族走過了一條的道路,鑄成了燦爛的現代文明。

我們的祖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中華民族是一個有悠久、燦爛文化的國際。我們瞭解了祖國的過去,使我更加熱愛祖國的現在與將來,追隨歷史的發展軌跡,觸摸五千年的文明脈搏,看我國五千年的巨大大變化。從唐朝氣象到晚清危機。從這些過往的歷史中我看到了中華民族發展的脈搏和自強不息的精神。我為我身為一箇中國人,一個炎黃子孫而感到驕傲與自豪。

關於讀書心得的範文 篇6

讀完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後,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這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對教育至真的感悟與至純的摯愛,他對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遠矚。我強烈的感覺到,我們教育工作者要提高認識。

朱永新老師提到“新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讓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為一個普通的教師,一直在思索怎樣做一位合格的教師。讀完這本書,我領悟到了教師應該具備的以下幾方面素質:

一、激情。作為教師,我們用肢體與語言向學生傳遞知識和文明,如果我們沒有激情,我們就無法感染學生,我們就無法調動學生,生動課堂,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主客體的角色就得不到很好轉換,課堂教學就很難成效。

二、愛心。教師的愛心是喚醒學生和諧美妙的音樂,是激發學生動聽悦耳的語言,是照亮學生黑暗中的明燈。教師富有愛心可以和諧融洽師生關係,教師理解信任學生,學生尊重依戀教師。教師富有愛心,可以給學生創造寬鬆愉悦的心理感受,便於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三、知識。要勝任新課改需要,教師必須具備紮實的專業技能和良好的知識結構。紮實的專業技能和良好的知識結構,使我們很容易駕馭課堂,採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學技巧來豐富課堂,調動和感染學生。

書中有這樣一段:“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後重複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複了一輩子的`,他們的成績是不一樣的。”這段話給了我警示和啟迪,我應該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學中的得與失,做一個實實在在地教書的人。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書中説的那樣“當我們的學生離開校園的時候,帶走的不應該只有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理想的追求。”

總之,朱永新老師的教育理念深深碰觸到了我的內心,我一定要努力成為一名新教育的工作者。

關於讀書心得的範文 篇7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大家對這首詞一定十分熟悉,對,它就是出自偉大戰略家、軍事家、理論家、思想家、政治家毛澤東之筆的《沁園春·雪》。

我十分喜歡這首詞的豪放,因為它能體現出詩人那偉胸懷和精神。這首詞最令我震撼的地方便是作者用簡短的一百一十四個字就表達出許多層意思,而我有時卻為了一篇作文而搞得頭都大了。的確令我自歎不如。讀過這首詞後,我認為它是一部十分經典的作品,甚至超越我以前讀過得全部詩詞,倒也正是因為它的豪放。

《沁園春·雪》這首詞,是毛澤東於1936年2月所作,當時毛澤東率領紅軍長征部隊勝利到達陝北清澗縣袁家溝,準備渡河東征,開赴河北抗日前線。為了觀察地形,毛澤東登上海拔千米之高的塬上,剛好一場大雪飄過,一幅“北國風光”便展示在詞人眼前,不禁感慨萬千,詩興大發,欣然命筆,寫下了這一豪放之詞。

這首詞分上下兩闋,上闋主要展現祖國河山的壯麗;下闋由祖國河山的壯麗而感歎,並引出英雄人物,評論歷代英雄人物,抒發詞人的偉大情懷和思想抱負。

在上闋中,“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這一句我最喜歡,它彷彿讓我看到了一座座猶如一條條銀蛇在舞動盤旋,高原上下過雪的大山,宛如一頭頭大象在跑動,像活過來似的。而後邊的一句,又似乎隱含着作者“人定勝天”的不服輸的性格。

在下闋裏“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俱往矣”是作者把以前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一筆帶過,而接踵而至的,全部是一些能夠建功立業的人。這裏,也代表着無產階級革命者超越歷代羣雄的信心。

為何毛澤東的詩詞那麼豪放呢?正是因為他的那種英雄氣概,也恰恰因為這種氣概,他才能打下江山,領導中國人民走向勝利!

關於讀書心得的範文 篇8

袁枚有兩句詩:“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劉心武先生常以此自勉,他説:“ 我只是一朵苔花,但是,我也努力地像牡丹那樣開放。我們的生命都是花朵,相對於永恆的宇宙,我們確實非常渺小,所以我們應該有謙卑之心;但是跟別的任何生命相比,我們的尊嚴,我們的價值,我們的可能性,是一樣的;就算人家確實是牡丹玫瑰,自己只是小小的、角落裏的一朵苔花,我們也應該燦爛地綻放,把自己漲圓,並且自豪地仰望蒼天,説:‘我也能!’”正是受了這一席話的鼓舞,我決心跳出大學論文“天下文章一大抄”的窠臼,雖然也參考前人的研究,也上網收集資料,但着重從自己的閲讀感受出發,談談自己對《俄狄浦斯王》這部悲劇的看法。蔡元培先賢有八個字:“多歧為貴,不取苟同。”相信本着這一態度,這篇文章中的一些偏激之處也並非不可饒恕。

自文學誕生之日起,“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便是文學的一大魅力。對於俄狄浦斯王的悲劇,歷來人們議論紛紛,莫衷一是。亞里士多德將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當成一般悲劇的範例。在他眼裏,《俄狄浦斯王》是他的悲劇理論旨在闡明的觀點的一個突出例證。弗洛伊德在亞里士多德之後,他將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解讀成了本源之作。在弗洛伊德眼裏,索福克勒斯之劇是他認為世人皆有的“俄狄浦斯情結”的樣板。而列維—施特勞斯在解讀該劇時採用的是典型的結構主義的`方法,得出的也是典型的結構主義分析的結論。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側重該劇中的悲的因素,而忽視了該劇的喜的因素。其實,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是一部悲中有喜的悲劇。通過對劇本的細讀,我把該劇中喜的因素匯聚,並把它們統稱為“《俄狄浦斯王》悲劇中的‘喜劇’”。下面詳細説明:

歷來有一種説法,《俄狄浦斯王》體現的是一種命運的不可抗拒性,這種不可抗拒正如人類對死亡的不可拒。俄狄浦斯是在逃避命運,卻還是走進了命運的羅網,這正是人類對待抗死亡的無奈,總是在與死亡作鬥爭,最終卻還是會走到生命的盡頭。佛教的生死輪迴觀,道家的長生不老説正好就是人類對這一生命規律無法抗拒後在思想上的一種超脱。當人們發現死亡對人來説是不可避免,人們需要用一種方式來證明自己會以另外一種形式存在。這種存在方式就是轉世為人或得道成仙。其實,真正的悲劇並不是俄狄浦斯最終應了弒父娶母的神示,而是人們認為《俄狄浦斯王》的結局是人不可違背命運。在我看來,俄狄浦斯同命運的抗爭體現的不僅僅是一種悲壯,而且是一種很積極的對待命運的方式——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生命,當我們從時間上去界定它時,它只是一朵隨時可能凋零的花朵;當我們從行為上去界定它時,他就有了豐富的內涵。我們遵循生命存在的哲學,我們卻不屈從於命運。用海明威的一句話:人是不可以被打敗的,他只能被消滅。這才是生命的一種至高境界。俄狄浦斯王之所以選擇親手用金別針將自己的眼睛刺瞎(而不是選擇立即自殺),是因為保存了生的權利就保存了與命運抗爭的實力,它並非出於西方人的傳統即對個體生命的尊重。也許有人會説,與命運抗爭的結局就是人必須服從命運,否則就會像俄狄浦斯王那樣悲慘。那我要對他説,俄狄浦斯王還沒死,與命運抗爭還不至於開除在地球的球籍。要知道,人被命運戰勝只有一種可能即生的權利的喪失,俄狄浦斯王不死,生命存在,人與命運的抗爭就會繼續,這正是《俄狄浦斯王》悲劇中的喜劇。

關於讀書心得的範文 篇9

我從小就喜歡看書,小時候識字不多,就看些漫畫書,字少,又好笑。慢慢長大後,我就接觸了越來越多的書,比如《西遊記》《十萬個為什麼》《海底兩萬裏》等等,這些書籍不僅培養了我的想像力,更豐富了我的課外知識,我猶如一隻飢餓的小蜜蜂,撲到知識的花園裏,不知疲倦地採集“蜂蜜”。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在書的海洋裏,我不斷汲取着甜美的營養,用來提升自己的素養。

記得我曾看過這本《誠實的列寧》,它講述了列寧到姑媽家去玩,不小心打碎了花瓶,他誠實地承認了是自己打碎了花瓶,最後得到了原諒。這個故事發人深省,我雖然不是什麼壞孩子,可偶爾也會犯些小毛病,因為怕被家長罵,所以常常説謊,自從看了這篇文章後,我就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愧,書籍教會了我很多東西,《西遊記》讓我體會到了古典名著的風采,《十萬個為什麼》幫我解答了很多難題,《海底兩萬裏》讓我學會了勇敢堅強……

讀書能夠給我們帶來無窮的樂趣,書真是我們的好朋友啊!

關於讀書心得的範文 篇10

在書的海洋中,我學到了許多知識和文化、歷史。一包包甜美的糖果,吃一顆,讓甜水一直甜到心靈深處。文學作品是滋養我們的生命源泉。下面請大家同我一起看一看我欣賞的文學作品吧!

大家應該都認識“冰心老人”吧!她原名:謝婉瑩,筆名:冰心,人稱“世紀老人”。冰心是我國20世紀的傑出的女作家。

在冰心專集的小桔燈這本書裏有一篇叫《山中雜記》。《山中雜記》共有十篇,篇篇驚豔,好詞佳句連綿不斷,讓人回味無窮。,冰心赴美國留學,就讀於波士頓韋爾斯利道大學。,他因病在美國沙穰療養院治療。沙穰地處青山,風景如畫,空氣清新,是療養的好地方。冰心在這裏養病期間,為小朋友們寫了這《山中雜記》,敍述了自己在療養院生活的趣事。

在《山中雜記》的最後一篇,第十篇《鳥獸不可與同羣》一篇中,寫得栩栩如生,讓讀者彷彿置身其中。“可愛的小黑貓仰卧在草地上,用前面兩隻小爪,撥弄着玫瑰花葉,自驚自跳的時候,我覺得它充滿了活潑和歡悦。”你可以想象到這是多麼可愛的一幕呀!

還有一篇《寂寞》。可感人啦!

《寂寞》着重描寫了家庭、母愛的温暖,體現了兒童晶瑩無暇純美的心地。小説的情節雖然極其單純,但卻非常動人心絃,這是因為作品中傾注着作者對兒童的關愛。冰心悉心體察着天真童趣,捕捉童心的拙雅,逼真地描寫了兩個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歡樂與分離的寂寞感。文字中,我們可以真切感受到作者那顆未泯的童心。

不光這些好,還有許許多多,説不完的作品。但有一段話很好,是冰心送與大家的一段話:

“愛在右,同情在左,

走在生命的兩旁,

隨時撒種,隨時開花,

將這一徑長途,點綴的香花迷漫,

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着荊棘,

不覺痛苦,有淚可落,也不覺是悲涼。”

啊!讓那些華彩美文,伴隨着我們成長、生活。讓人生充滿快樂和幸福,讓那些美文變成甜水,流入心靈深處,培育文學大樹。

關於讀書心得的範文 篇11

高爾基曾經説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所以我們要多看書。才能寫好作文、考高分。雖然作文一開始離不開借鑑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動人心的東西,應該是自己嘔心瀝血的創造。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想你的一個朋友、一位老師時時刻刻都陪在你的身邊,把自己所有的知識都傳授給我們。學習是沒有止境的,只是在於我們有沒有好好學習。我認為我們應該多讀書、多看報,在讀書的時候,把好的字、詞語積累起來,可以在寫作文的時候可以運用積累起來的字、詞語,讓作文更加生動、更加美好。沙士比亞曾經説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中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世界裏沒有書籍就沒有現在的高科技。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大人總是説:“少年不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要是當初好好讀書,那也不會這樣生活了”。對呀!要是大人當初好好讀書,現在也該享清福了。要是今天我們從小培養優良的品質、學習博大精深的知識,明天就會變成寶貴的財富。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吧!

關於讀書心得的範文 篇12

文字之所以比煙花更璀璨,是因為,我可以看着它在光滑的紙頁間靜靜旋舞,演繹出永恆,淺吟低唱歲月的旋律。

——題記

在人類璀璨的歷史文化長河中文字被演繹成本本發人深思的書籍,古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之談,今有“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所以讀書就像是旅行,走過多少路便收穫多少風景。

我喜歡讀書,從咿呀學語蹣跚學步時就聽大人講“孔融讓梨”的故事第一次明白孝與親,長大一點了開始慢慢接觸書籍,我所擁有的第一本書是《安徒生童話》,從書中我看到了小矮人們的勇敢,白雪公主的善良和小紅帽的機智它在我幼小的腦海中種下了一顆對美好事物嚮往的種子,如今,隨着時光的流逝,那本童年的書已不在但我的讀書熱絲毫沒有減退。我如飢似渴的讀着一本本文學名著,從中我深深懂得了當時社會的黑暗瞭解了作者的生平法國詩人阿爾弗雷.德.繆塞的詩有着離奇的情節絢麗多彩的描寫和豐富的情感,他的長篇小説《一個世紀兒的懺悔》簡述了在當時統治者壓迫下一個悲觀缺乏理想的缺乏行動心的年輕人的悲慘故事。列夫.托爾斯泰的《復活》也深刻放映了在沙皇的統治下,人們受到的壓迫善良的本性轉化為惡這些都給我心靈帶來了極大震撼。

書籍就像一位良師教我辨別真善美假惡醜,一次次指引我向對的方向前進。人們常説“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話確實沒有半點虛假,在這“黃金屋”裏,我看到蘇軾大唱:"大江東去浪海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灑脱,彷彿飲一盞白乾,讓我*飛躍;我看到李清照"尋尋覓覓悽悽慘慘慼戚"的情真意切,恰似品一杯紅酒,讓我意深情濃;我亦看到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奇特思緒,好比干一瓶老窯,令我回味無窮,在“顏如玉”裏,我看到了洪戰輝,當他還是個孩子時已經對另一個更弱小的孩子擔起了責任,他在貧困中求學,在艱辛中自強,從一個小男孩變成了男子漢。讀書能帶給我最真切的感受的震撼呢。

曾經有人説過:“要麼讀書、要麼旅行,靈魂和身體,必須有一個在路上”我覺得讀書就是一次旅行我漫步於塞外大漠中,看王維點燃的那一柱孤煙筆直入天,欣賞“長河落日圓”的動人畫卷,令人流連忘返。天空中,雁去衡陽,大漠邊是范仲淹“燕然未勒歸無計”的報國思鄉之情。軍營中羌管悠悠,傾訴思鄉之情。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人感動至深,我流淚於雨果的《巴黎聖母院》,如同我親眼目睹駝背的卡西莫多攀上高高的鐘樓,在晨曦中敲響嘹亮的鐘聲;我親眼目睹漂亮的愛斯美拉達被一幫壞人拐走,受盡苦難,終與母親相認。我更為卡西莫多與愛斯美拉達的死感到沉痛。因為這深深的觸動,我感慨流淚。讀書便是旅行,旅行便是讀書,走多少路就收穫多少風景。

書是逆境中的慰藉,是前進時的動力,是失敗時的鼓勵,書籍就像一盞明燈縱使處於黑暗也無所畏懼指引人們找到前進的方向。

關於讀書心得的範文 篇13

今天,我看了姥姥的剪紙這篇文章。

裏面寫了姥姥剪紙很厲害。姥姥廣結善緣,任誰開口都行。村裏人都説:“你姥姥神了,剪貓像貓,剪狗像狗。剪只猴子會上樹,剪只公雞能打鳴。”當然,這有點兒誇張。

記得有一次,我調皮地用手把姥姥的眼睛死死的捂住,讓姥姥剪紙。不一會兒,一幅“喜鶴登枝”就完成了。我們村裏人圖的就是吉利,“喜鶴登枝”姥姥最熟了。夏天到了,姥姥怕我溜出去玩水危險,就用剪紙把我栓在屋檐下。姥姥剪了一隻老牛和一隻兔子在吃草。我明白了,姥姥屬牛,我屬兔。這是指我和姥姥在一個鍋裏吃飯吶。從那以後,我經常叫姥姥剪老牛和兔子。

我上學了,國小、中學、大學——越走越遠,無論我在哪,姥姥都會默默地關注我牽掛我。

通過剪紙,表達了我對姥姥的思念,和姥姥對我的思念。

關於讀書心得的範文 篇14

讀書的苦與樂像是歷經苦難登上高山,放眼一看,四周雲霧繚繞,孤峯孑立美不勝收。那刻骨銘心的記憶,如烙印一般揮之不去。

“媽,我想要這本書。”我手指着一本《中華上下五千年》説。媽媽走過來,看了一眼書便怒髮衝冠説道:“歷史書!有你看歷史這功夫,為什麼不能多背幾個英語單詞,多記幾個生字!想讓我給你買書,除非你一個月不玩電子遊戲!”發完一頓牢騷媽媽便走了。此時的我心中也委屈極了,有什麼大不了的,不就一個月嗎?

回到家,我剛奔向電腦,心中的警報鈴便響起,為了《中華上下五千年》這套書我決定拼了!我便大步回房間。可過了一會,我的手便不爭氣的癢癢了。玩吧?可是我心愛的《中華上下五千年》就會得不到。不玩吧?可是我喜愛的《穿越火線》已經過了好幾關,此時我的心就像被千萬只螞蟻啃食一般。於是,我每天掙扎着,苦鬥着,期間也差點功敗垂成。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這漫長的一個月過去了,我取得了月考的優異成績,媽媽終於給我買了這套書!

我心花怒放,興奮得不得了。捧着書津津有味地讀着。這感覺就像在飢餓時,撲到一塊香噴噴的麪包上貪婪地吃着,那種暢快淋漓的幸福只有愛書、好書的人才能深深地體會到!

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沒有了書,人便失去了前進的方向,沒有了前進的動力,會從此停滯不前,使人不知所措。書真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的苦與樂永遠這樣陪伴着你!

關於讀書心得的範文 篇15

今天我讀了一個故事,它的名字叫:《驚喜》。

這個故事主要寫了:秋天地上滿是落葉。青蛙和蟾蜍都想給對方一個驚喜,於是青蛙從樹林跑過去、蟾蜍從深深的荒草跑過去,因為這樣才不會被對方發現。青蛙到蟾蜍家把草地上的葉子掃成一堆;蟾蜍到青蛙家也把葉子掃成一堆。它們把各自的家掃的乾乾淨淨,可是風吹過它們一天的勤勞全白費了,但是它們依然非常高興。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善待朋友是件令人快樂的事情。

記得有一次下課的時候,我看見同學的文具、學習用品等都撒得滿地都是沒人去幫忙和同學撿,所以我就走過去連忙幫忙撿起來。雖然沒有得到感謝但是我的還是依然甜甜的、非常高興。所以我覺得我和同學挺像故事裏的主人翁一樣——青蛙和蟾蜍。

關於讀書心得的範文 篇16

我愛看書。你肯定會問為什麼?來聽聽我的故事吧!

從小,我就對書有一種特別的感情:哭鬧時,玩具和零食都無法使我開心,但只有有書,我就會馬上停下來,在一旁靜靜地看書;上國小時,為了能多讀書,一下課我就會馬上奔向圖書館看書,把老師上課時講的東西都忘得一乾二淨;在家時,我讀起書來就忘了吃飯,忘了睡覺。

高爾基曾説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想要進步,就要多讀書、讀好書,我國的古代詩人杜甫曾説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們要讀書才能提高寫作水平。讀書吧,在書的海洋裏自由地暢遊吧!它將會使你一生受益,使你成為21世紀有文化的青少年。一起來讀書吧!

關於讀書心得的範文 篇17

做最好的家長!相信是每個家長的理想,也是我的理想。可怎樣做才是最好的家長呢?我帶着虔誠的向學之心跟隨李鎮西老師走進他“最好的家長”世界。

《做最好的家長》通讀下來,可以看出李鎮西老師在教育孩子方面一直遵循這樣三個簡單的原則:一是培養女兒良好的品質,這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要務;二是使女兒健康快樂的成長;三是因材施教。説它簡單,是因為我們每個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肯定都有過這樣的想法和意識。但是説起來簡單,往往做起來難!起碼,我在孩子學習沒有達到自己要求的時候,盛怒之下,這些念頭就全飛了。這就是與“最好的家長”的差距吧!

一個擁有良好品質的人,才真正能為這個世界這個社會做貢獻!在李鎮西對女兒的教育中,品質教育無疑是佔了最大比重的,而且,這也是教育孩子首當其衝的目標,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説。但現實是,在孩子的教育中,品質教育反倒顯得越來越不重要了;並不是家長沒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而是在這樣一個快節奏的、充滿競爭的、以金錢地位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商業氣息濃厚的現實社會,人與人之間與來愈冷漠,人們越來越自我。對於自我的關注、自我價值的體現愈來愈重視。快節奏的生活,使人們無暇關注事情的過程,只關心結果。但一個人良好的品質往往體現在舉手投足間,體現在做事的過程中。如同升大學,人們關注的只是最後的結果:大學聯考多少分,考上了什麼大學,有誰會去關心你上高中時做了些什麼呢?這也許就是晴燕那些同學“自私”的原因吧!

在講求實效、追求經濟利益的當今時代,無疑知識能力的“變現”速度是最快的,而思想品質的“變現”是最為緩慢的,甚至是不凸顯的。正因為這種不凸顯,致使我們廣大家長漠視了“品質”教育。但它恰恰影響着決定着你會成就一個什麼樣的人,走什麼樣的人生道路。

關於讀書心得的範文 篇18

有句名言説得好:“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沒錯,書籍中藴藏着無窮無窮的知識,是它讓我們認識這豐富多彩而又精彩的世界。多讀則博,我們只有多讀書,讀好書,才會獲得知識,讓我們博古通今,學多識廣。書籍藴含着人生道理,是它教會了我們應該怎樣做人,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們還要“活到老,學到老”,這會讓自己更充實,更有才能。讀書給我們帶來了知識,這便是讀書的一大樂趣。

走進童話的世界,你會發現這個世界是多麼的奇妙。讀過《賣火柴的小女孩》,你會忍不住地產生同情之心,想伸出援手幫助她,陪伴她度過那個寒冷的聖誕夜;讀過《醜小鴨》,你會發現在遭遇不幸,遇到挫折與困難時,只要永不放棄,堅持到底,便會像文中的醜小鴨那樣,最終成長為一隻美麗的白天鵝。在童話的國度裏,你會感到世界的奇妙,猶如走進了仙境一般,這便是讀書的又一大樂趣。

走進詩文的美景中,會讓你深深地陶醉其中,拋開一切煩惱與憂愁,全身心地融入到大自然中。讀過《紫藤蘿瀑布》,你的眼前便會浮現出一株生機勃勃的紫藤蘿,它們頑強的生命力,會使你體會到生命的美好,感到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些美景不僅使你流連忘返,也會讓你更加熱愛大自然,熱愛這個世界,這不正是讀書的有一大樂趣麼?

讀書會給你帶來知識,會領你走進仙境,會讓你體會到大自然的美好,這就是讀書的樂趣了!

朋友們,讓我們與書為友,來享受讀書的樂趣吧!

關於讀書心得的範文 篇19

讀書如喝咖啡,有的人不放糖都覺得甜,有的人即使放再多的糖都嫌苦。

讀書分兩種:被動和主動。被動的例子數不勝數:老范進即使讀再多書也無濟於事,他把讀書當作獲取名利的途徑,那麼書也只會把他當作一個奴隸,無可救藥的奴隸。主動的例子也比比皆是:陶淵明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書,因此,書把他當朋友,推心置腹的朋友。

書中識如海,有爾盡斑斕。你如果對書一往情深,書便會牽着你的手,同你一起分享苦與樂。

地理學家説宇宙是空間與時間的結合,而我認為書才是時間和空間的結合。不讀書,即使再長的時間,也只不過是一場煎熬而已;不讀書,即使再大的地方,也只會讓人感到迷惘,心靈無處可歸。

讀書是一種享受,可以自由自在地聆聽別人的心聲。

當你拿起《吶喊》時,便會聽到魯迅先生的號召“向前衝吧,中國人民。”

當你翻開《女神》時,便會聽到郭沫若輕聲呼喚:“來吧,我的鴿子。”

當你閲讀《論語》時,便會聽到孔子那令人尊敬的聲音:“學習吧,年輕人。”

想想,那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情,幾乎和“苦”字搭不上邊。就算有苦楚,那也是當你放下一本厚厚的名著時,想起午餐還沒有着落而已。

書可以恪守永遠青葱的活力,書可以流淌亙古不變的青春。

歲月消逝,日月更替,惟有讀書亙古不變。書,是你遠遊時解渴的清泉,是你煩惱時甜蜜的回憶,是你勝利時慶功的鮮花。

關於讀書心得的範文 篇20

木質地板被午後的陽光曬暖了,昏昏欲睡的氣息從每個角落一層層漫溢開來,茉莉花清甜的香味適時地融化進空氣裏,宛如催眠的良方。

小孩子被家長“勒令”午睡,孰不知在這個年齡,覺是最不缺的。大人睡着了,眉頭依然緊鎖,像夢中也有什麼不開心的事。一會兒,孩子的睫毛顫了幾下,啪嗒一下睜開,眼底一片清明和幾分狡黠。

自然是不肯好好坐着的,趴在地板上,微微的涼意也令人舒服。打開一本畫冊,幾筆文字,多的是色彩鮮豔的圖畫。也許也看不懂文字吧,卻能憑着畫猜個八九不離十。陽光像柔軟的紗蒙在孩子身上,白色睡裙的領口在風裏輕輕晃動。想來,這是我讀過最早的書吧。讀書,這詞文縐縐的,對我來講卻就是這樣,一個人,一本書,一屋陽光。

於是就這樣讀書,從畫冊,到童話,到小説,到散文名著。書在變,孩子也在變,不變的是陽光曬暖的木質地板,是空氣中甜美的茉莉花香。

大人醒了,轉頭看見身旁早沒了那個白睡裙的孩作文子,心下明瞭,到客廳把孩子從地板上拎起來,便是一頓訓斥,“怎麼這樣讀書呢?地板上多涼啊!”

孩子辯解:“不冷啊,陽光很暖和。”大人也不理,只嚴厲地説着:“下一次,可不許再這樣讀書了!”

孩子點頭,下一次依然趴在地板上讀書。童年有無數個下一次,她以為機會還很多,卻在陽光下不知不覺長大了。

地板還是微涼的,茉莉花照樣一季季開着,風雨無阻。我再極偶爾地心血來潮,捧一本書悄悄趴在地板上,一頁頁翻,入眼盡是各種修辭和生澀難懂的外國人名,只覺得索然無味,家長見了,嘲諷似的:“怎麼這樣讀書啊,你今年都多大了?”我更無言,便起身回屋繼續與題海奮戰。

書躺在地上,無論是文字還是篇幅,都和那時大不相同了,但我分明還看見一本鮮豔的畫冊,和白睡裙的孩子。讀着書,在這樣的下午對時光的流逝無知無覺。

於是就這樣讀書,在被陽光曬暖的木地板上,這樣的,讀着書,讀着童年,讀着陽光和花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epe4z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