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改變從習慣開始讀書心得(精選6篇)

改變從習慣開始讀書心得(精選6篇)

改變從習慣開始讀書心得 篇1

本學期讀了顧舟羣的《改變,從習慣開始》一書,讓我感受頗深。就我自己所教的班級來説,很多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還不夠理想。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着許多不良的學習習慣。如學生在課堂中,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大部分學生在後半節課的注意力分散。在課堂上,學生不善於聽取同伴的發言,急着發表自己的見解,往往喊着“老師我”,有搶答現象。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大部分學生喜歡發表各自的見解,不善於接受別人的意見來修正自己的答案。一些學生作業習慣比較差,做作業的姿勢不端正,需要教師與家長反覆提醒。書寫字跡潦草,添字、漏字、錯字等。有些學生做題目粗心大意,漏做試題,做完後從不檢查。有些學生做作業不善於獨立思考,不獨立完成,喜歡抄襲別人的,缺乏勤學好問的習慣。更為嚴重的是有些學生對作業中做錯的題目,不是找其原因,及時糾正,而是走馬觀花、一帶而過。長此以往,便產生了錯誤的積累,嚴重地影響了後續的學習。可見,學生的學習習慣對學習水平的影響非常之大。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當務之急。

改變從習慣開始讀書心得(精選6篇)

那應該如何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通過借籤前人的研究,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我覺得應該從提前預習、專心聽講、及時複習、仔細審題、勤於動筆五方面入手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1、提前預習: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生通過預習可以初步理解新課的基本內容和思路,能夠複習鞏固或補習有關的舊知識、舊概念,找出自己知識上的薄弱環節和疑難點。在聽課時,帶着這些問題去聽,目的明確,態度積極,注意力也易集中,聽講效果會更好。

2、專心聽講: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中度過的。因此,聽課是學生接受教師指導,掌握知識,發展智力的中心環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是保證高效率學習的關鍵。既要仔細聽講,又要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務必把知識的來龍去脈搞清楚,當堂內容當堂理解。

3、及時複習:講究方法,適當做題複習的方法多種多樣,不同的方法也許適用於不同的人,我們應在實際運用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複習方法,同時應注意不斷地變換自己的複習方法。有時我們常會感到一種本來十分靈驗的方法經過一段時間後變得不再靈驗了,這就要求我們及時地改變方法,以不斷提高複習的效率。當然複習時適當地做題是必不可少的,可心選做不同類型的題目,在練習中使知識點得到了鞏固,運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4、仔細審題:審題是做作業十分重要的一步。拿到一個題目,首先應讀題目要求,弄清本題要求我們做什麼,考我們什麼知識,怎樣去做?同時要讓自己的思路順着題目的路子思考。通過思考、準確、透徹地理解題目的意思。

5、勤於動筆:認真記好課堂筆記,記筆記是為了學,為了懂,為了用。記筆記的原則是以聽為主,以記為輔。簡練明白,提綱挈領,詳略得當。難點不放過,疑點有標記。不亂,不混,條理明。

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朝一夕能夠形成,貴在長久堅持,需要多渠道、多層次的培養,經過反覆的、長期的訓練而成。我們每個教師都應該重視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並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努力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乘着良好習慣這艘帆船,乘風破浪,順利地到達成功的彼岸!

改變從習慣開始讀書心得 篇2

寒假裏,我有幸拜讀了《改變,從習慣開始》一書,這本書彙集了新教育榜樣教師顧舟羣所教的一年級和二年級兩年時間的73封每週一信。讀完後覺得真是受益非淺。

習慣是從小養成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一個應當在童年就上完情感的學校。”一切都是從童年開始的。3歲到12歲是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而在這關鍵時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你為孩子培養了一種好習慣,就會使孩子多一份自信,就會使孩子多一份生存的能力,就會使孩子多一份成功的機會,就會使孩子有一個積極的人生。好習慣會使孩子終生受益,壞習慣會耽誤孩子一生的前程。

一、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是人生的第一課,也是最基本的課程,生活習慣的好壞,不僅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幼兒綜合素質的體現。它包括飲食、起居、排便、衞生等習慣,做到按時睡眠、起牀、安靜睡眠並有正確的睡姿,不挑食、不偏食、細嚼慢嚥,飯前便後正確洗手、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等。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適當為孩子立規矩,如:玩具玩完後必須放回原處,逐漸養成自己的東西自己整理和愛清潔,講衞生,有條理的好習慣。

二、良好的文明禮貌習慣:禮貌看起來是種外在行為的表現,實際上它反映着人的內心修養,體現一個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識。家長要教育孩子,學習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如“您好”、“請”、“謝謝”、“對不起”、“請原諒”。同時,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文明舉止,見人要熱情打招呼,別人問話要先學會傾聽,並有禮貌地回答,保持服裝整潔,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三、良好的道德習慣: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幼兒才能和別人友好相處,積極追求美好的事物,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具有高度責任感,將來才能成為社會上成熟可敬的人。它包括各種行為規則,尊敬關愛長輩,不隨地地大小便、不損壞花草、樹木、愛護公共財務,遵守交通規則,能換位思考、團結友愛等等。

四、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幼兒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成績有很大的影響,與幼兒的成材直接相關。它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學習好的孩子學習習慣都比較好,而學習不好的孩子多數並不是因為腦子笨,而是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不長時間看電視、玩電腦遊戲,不需要父母的督促、陪伴能自覺完成學習任務,學習專心認真,經常進行廣泛的閲讀,知道珍惜時間,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等。

五、良好的思維習慣:良好的思維習慣有助於孩子從正確的角度和方面思考問題,有助於孩子能力的鍛鍊,知識的獲取以及運用所學的知識靈活的解決問題。如:感覺接觸瞭解新鮮事物,善於觀察,勤於動腦,遇到問題能獨立思考和解決。特別是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六、良好的勞動習慣:培養孩子愛惜勞動成果,孩子勞動不是為了創造物質和精神財富,而是為了培養初步的勞動習慣,促進孩子身心健康成長。要求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學着鋪牀疊被等,另外幫家長幹些家務活,如:幫助擺碗筷、擦桌、掃地、倒垃圾等等。

今天怎樣教育孩子,孩子明天就會成為怎樣的人。習慣就像是神奇的卵石一樣,它們會在你第二次將手伸進口袋時變成鑽石、綠寶石和紅寶石。那時,作為老師的我們,又是高興又是後悔。高興的是,你的孩子擁有一些良好的習慣,後悔的是,你其實還可以培養孩子更多的習慣。所以,為什麼不從今天開始為孩子多撿一些卵石呢?明天,這些卵石將變成孩子的財富,讓他幸福一生。

改變從習慣開始讀書心得 篇3

《改變,從習慣開始》是我元旦時在網上郵購的一本書,也是我這個寒假閲讀的主打書目,這本書是新教育榜樣教師顧舟羣彙集她所教的一年級和二年級兩年時間四個學期的73封每週一信。 顧老師用歲月凝聚成的愛集結成書,讓每個教育人可以分享她的教育理想、愛、快樂,分享“毛毛蟲們”的成長和成績。一封封每週一信是架在顧老師和家長、孩子們之間心靈溝通的橋樑,讓愛和智慧可以迅速的傳遞、匯聚。“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這是新教育的理念,更是新教育榜樣教師的理念,更應是所有教育人的理念。榜樣教師,更是所有教師的榜樣。一起來讀書,讀懂榜樣教師,成為榜樣教師。

73封飽含真情和努力的每週一信,搭建起老師與家長之間心靈溝通的橋樑,更催化生命的成長,讓“毛毛蟲們”成長為自信而快樂的“蝴蝶”。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顧老師攜手父母們創造充滿活力的育人環境,用微笑面對孩子,用欣賞的目光看待孩子,用積極的話語鼓勵孩子,不斷地創造着美妙的童年的神奇。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小舟成羣,破浪前行,成就一個新的奇蹟教室。

正如朱永新教授為這本書作的序所説一樣,從這套教師心靈的敍事裏,我們能看到的不僅有理想,還能得到具體教育案例的啟發,更能讀到複雜多變的現實教室生態:不只有欣喜,不只有幸福,不只有成就感的充實與滿足,還有着真切的勞累,真實的懷疑,單調機械的重複,形式主義的束縛,甚至還有考試壓力與無數造假工程帶來的厭倦與動搖……但這一切的一切,都如同種子深埋於土地深處時,從黑暗裏汲取的那些養分。最終我們欣然發現,榜樣教師們孜孜以求的努力下,日復一日地朝向陽光成長,師生的生命最後是如何綻放!我深信,這樣一羣教育的追夢人,會越來越多。因為,時光不會辜負腳步,成長永遠需要榜樣。

改變從習慣開始讀書心得 篇4

二、養成習慣的步驟

養成一個新習慣需要重複三個步驟暗示、慣常行為、獎賞。這三個行為要成組的反覆出現,才能幫助人們建立習慣。

1.暗示。

暗示是能夠觸發行為的一個開關,比如説清早起牀,模模糊糊的去洗漱間拿起牙刷開始刷牙,起牀這個動作就是去刷牙的暗示。暗示像是一個條件反射的起點一樣,就像人看見檸檬、酸羅卜會流口水,檸檬酸羅卜就是流口水的暗示。

暗示可以是物品,比如説有些人看電視,回到家看到了沙發和電視機遙控,就開始窩在沙發上看電視,沙發和電視機遙控就是暗示。

暗示也可以是情緒,比方説我感到無聊的時候喜歡玩手機,無聊這種情緒就是玩手機暗示。

暗示還可以是某個時間點,比方説一到晚上十一點,就在心裏告訴自己,可以睡覺了,晚上十一點就是一個暗示。

暗示也可以是任何會觸發你重複行為的事物。所以建立新習慣要先選擇暗示物,可以選擇有利於習慣性行為發生的物品,比方説,運動鞋,我可以設計成這樣,某個時間點,一看到運動鞋,我就穿鞋走出去跑步。

改變舊習慣要識別暗示物,這個難度較大,因為舊習慣的腦回路很多是潛意識的,一般情況察覺不到,書中講了一個好方法,拿一張紙,每次你開始舊習慣的時候,就記錄一下你當時看到了什麼,你在幹什麼事情,你的情緒狀態,基本上記錄幾次就能發現暗示物。

2.慣常行為。

慣常行為是暗示物出現後,人即將進行的一系列行動。

慣常行為要進入潛意識,就要做到了熟於心,所以慣常行為要先熟悉和設計。比如説看到瑜伽墊就上去坐一會兒運動,運動內容要提前明確,不能等到坐上去了才開始去尋找鍛鍊內容,那樣會將原本不多的耐心消磨乾淨。

結合之前看的《微習慣》這本書中的祕訣,慣常行為剛開始設計時最好是極微小的,十分鐘之內能完成的事情,這樣易於完成,有助於幫助習慣迴路的形成。

3.獎勵。

獎勵在習慣的養成中非常重要,可以説是一切習慣得以養成的關鍵,沒有獎勵機制,人們就不會有動力去重複一件事。

獎勵機制中最讓人着迷的是即時反饋,也就是説完成動作之後,馬上會有一個獎勵的結果出現。這是很多好習慣無法維持的關鍵因素之一,因為好習慣多半是長期堅持才能看到效果的,比如説規律作息,堅持健身,不堅持個幾個月,很難看到成效。而壞習慣簡單的多,刷會手機,馬上就有吸引注意力的內容,打個遊戲,大腦馬上就覺得很開心,壞習慣的快樂馬上就能得到,所以壞習慣非常容易養成。

好在人是一種有豐富想象力的動物,在習慣養成的獎勵設置方面,我們可以把未來將獲得的獎勵拿來想象一下,比如説減肥,每次運動完或者少吃兩口,就想象一下脂肪燃燒的樣子,想象一下完美身材的樣子。

也可以在動作完成之後進行另一項讓人享受的事情,比如説運動完後洗澡,享受熱水澡後的放鬆,比方説運動完之後去照照鏡子,享受自己身體健康美麗的樣子。享受自己的好身材,我想這是很多健身人能堅持下來的原因,不相信可以看看健身房有多少人完成訓練後會照鏡子拍照。

簡言之,獎勵五花八門,對每個人都有所不同,所以要耐心去尋找能讓自己堅持下去的“小確幸”。

三、養成習慣的要點

1.壞習慣不能被消除,只能被替代。

任何習慣只要養成,就在大腦中形成了一條很深的神經迴路,只要你觸動了這條迴路的開關,它就會自動的運轉一遍,直到你強行的用意志力把自己扯出這條迴路來。

壞習慣的觸發開關還不止一條,比如説漫無目的的刷手機。你會在覺得無聊的時候刷、等車的時候刷、睡覺前刷、醒來之後刷、上廁所的時候刷......,簡直是無時無刻不刷手機。這麼多條刷手機的觸發開關,你哪有那麼多意志力去抵抗。能讓手機星人停止刷手機的事,大概只有類似於老闆怒吼和老媽怒吼之類的外力事件發生。

壞習慣腦神經聯繫太強大,我們不可能動手術把它移除,要改變習慣,你必須留住壞習慣迴路中的暗示和獎賞,在中間插入一個新的慣常行為。只有新習慣建立起來了,你才有可能在暗示物出現的時候不重新走回老路上。

2.信仰很重要。

壞習慣被替代後,好習慣在風平浪靜的日子裏正常運轉。但是到了有壓力或者生活暴擊事件發生的時候,人很容易重複壞習慣。因為壞習慣已經在大腦中建立了很深的習慣迴路,大腦喜歡熟悉的套路,而且很多壞習慣又那麼迷人(比如説熬夜)。

比如,我以前有為了放鬆,睡前刷劇,一刷刷到半夜的壞習慣。我知道對健康不好,所以已經用看書替代刷劇了,效果顯著,覺得看書沒意思,還是睡覺吧,一會兒工夫就睡着了。

但是,一旦某一天心情很不好,我就會重新開始睡前刷劇,刷到半夜。

新建立的好習慣很脆弱,一不小心就會被摧毀。《習慣的力量》這本書中發現有一類人很能抵抗壞習慣的誘惑,這類人是有信仰的人。這類人很多信宗教,但是深入研究發現,並不是宗教有什麼魔力,而是這類人他們堅信自己一定會變好,他們覺得神會幫助他們,會賜予他們力量,他們對自己會變好沒有任何懷疑。

改變從習慣開始讀書心得 篇5

最近花了點時間,重讀了這本經典著作,其實也不能算重讀,頂多是把主要內容又温習了一遍。其實我看過很多書,但是似乎都沒有留下太深刻的印象,或許在讀的時候津津有味或者拍案叫絕,可是陷入平日的生活後,往往又都忘記了。不得不説很長一段時間我的生活從某種程度上講都過於閒適安逸,以至於我根本用不到那些我知道的知識。直到最近單身了,才開始繼續鍛鍊身體和讀書。

和大部分的歐美流行著作一樣,《習慣的力量》並沒有什麼體系可言,或者説沒有什麼邏輯關係,類似的還有一本好書就是《影響力》,這些歐美著作有個典型特點,就是雖然每個條塊都説的很有道理,事實也很明確,但是卻讓你難以抓住一個主線,將所有東西串聯起來。這點上我更喜歡哲學著作,總是有一個核心思想,所有東西都可以從這裏發散出去,你可以用一個原則去應對所有問題。

不過瑕不掩瑜,對於大部分人而言《習慣的力量》還是一本可操作性強,有一定思考價值的好書。

一、什麼是習慣

名正則言順,對於一個概念的定義,往往決定了理解的深度,這本書首先介紹了一下什麼是“習慣”,作者認為“習慣”包含三個部分——觸機(cue),慣性行為(routine),獎勵(reward),(不得不説這種翻譯定義真是爛到家了)。在我看來就是——啥?幹!爽!,大概的意思就是:有個場景或者情境觸發了你的某種情緒或者慾望,然後你選擇了一種最不費力最經濟的行為來滿足自己這種情緒和慾望,然後幹完以後得到了身心的愉悦,因為這種類似巴普洛夫條件反射的事情不斷重複就成了你的習慣。比如抽煙喝酒打遊戲,工作跑步找姑娘,本質都是一樣一樣的。

改變從習慣開始讀書心得 篇6

作為眾多學科中最基礎又最具有思想性和工具性的學科———語文,由於它龐大複雜的知識體系,淵遠浩瀚的文化內涵,決定了教與學這門學科都將是一項長期而艱辛的“工程”,可謂任重而道遠,學生若能形成良好的聽説讀寫能力,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尤其國小語文教學最重要的任務是要有效地發展兒童的語言,提高兒童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更使語文教師們感到棘手,為什麼隨着科技的進步,社會發展的日新月異,20世紀的學生理解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反而不是很強呢?我覺得主要歸結於今天的學生由於受電視、影像、網絡等新的載體的影響,已沒有了昔日莘莘學子們狂熱的讀書勁頭,同樣是《三國演義》《紅樓夢》這類古典名著,看電視劇得到的知識感官的刺激,而看原著卻能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感悟,更多地積累語言,發展語言。二者一相對比我們不難得出結論,只有多讀書,才是學好語文的根本,讀書是基礎,讀書是積累,讀書是吸收,試問胸無點墨的學生,何談有思想、有口才,更不用説下筆如有神了。因此,培養學生從小養成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的良好的讀書習慣,是語文教學極為重要的一環,學生一旦養成了這種習慣,擴大了閲讀量,那麼,學習語文編入順風行船,得心應手,甚至會受益一生的。下面,我就將自己在十幾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所摸索出的一套切實可行、效果也甚佳的培養學生良好讀書習慣的幾點做法介紹如下:

(一)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名人與書)激發學生讀書的熱情,培養他們濃厚的讀書興趣。

每接手一個新的班級,我從不急於趕進度,一課又一課地與學生一起學習課文,而是首先通過談話瞭解學生們以往的讀書史,山區的孩子大部分讀的課外書較少,愛讀書者幾乎寥寥無幾。瞭解情況後,我便從學生最崇拜的名人入手,組織他們蒐集有關名人愛讀書的資料,以講故事的形式讓他們認識到書籍對人一生的重要作用,他們所崇拜的這些名人正因為從小就有一種熱愛讀書的精神,才使得他們成就了後天的輝煌,具有淵博的知識,超人的睿智,寬廣的胸襟。如:萬世師表的孔子,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東方的巨人毛澤東,富有傳奇色彩的平民總體——林肯,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喚起了學生們強烈的讀書慾望,在他們尚小的心靈逐漸播灑下愛讀書的種子,讓他們深刻地意識到愛讀書不僅能提高自身的語文成績,更重要的是對其一生的命運將產生重要的影響。

(二)同學生一起制定讀書計劃

由於國小生受生活閲歷、識字能力的限制,對課外書籍的選擇還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傾向性,因此教師應先從他們感興趣的兒童讀物出發,向他們推薦一部分適合其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的數目,如《安徒生童話》《十萬個為什麼》《科學家故事》《海底兩萬裏》《一千零一夜》《三十六計》《童年》及古典四大名著等。然後同他們一起制定讀書時間表,每天什麼時間讀,準備先讀什麼,怎樣讀,讀多少剛開始不宜讓他們把讀書的時間定得過長,以免疲勞閲讀造成逆反心理,而重在培養興趣,學生一旦被書籍所吸引,我們所期待的讀書熱也就不被時間所控制了。

(三)指導學生寫好讀書筆記,培養他們從小養成邊讀邊思邊積累的讀書習慣。讀書前我首先號召學生準備一個精美的筆記本,自己先設計好封面,寫上最喜歡的一句名言,充分調動他們樂於寫讀書筆記的積極性,然後再組織他們共同讀一本書,邊讀邊教他們從以下幾方面做好讀書筆記:

1.摘記積累。(分好詞佳句,知識積累,喜歡的段落等)進行分類摘記,甚至還可以就沒一類進行在分類,這樣邊讀邊記,日積月累,頭腦中的知識豐富了,讀、説、寫等能力自然提高了。

2.寫心得。指導他們就讀的每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寫心得要因學生年級而有一定的彈性,國小生年齡還偏小,剛剛學會整理讀書筆記,我便鼓勵他們能寫多少就寫多少,從哪方面寫都可以。比如:讀完一本書後,你最想説點什麼?有什麼疑問?哪個人物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為什麼?或者哪個故事引發了你的思索,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事情等都可以寫一寫,雖然他們的認識還較膚淺,但他們小小的頭腦中已具有了一定的思考和判斷能力,讓他們讀後就自己的理解寫寫體會,無形中為學生到高年級寫讀後感、議論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並養成了邊讀邊思的閲讀習慣。

3.學習寫法。這一訓練是較拔高的訓練,尤其三、思年紀的學生可能有一定的難度,但我覺得這種習慣必須早培養,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逐步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剛開始,可知道學生就那些詞、句子或某個段落寫得好,怎麼好談一談,也可以結合自己在課上與教師感悟課文是掌握的一些寫作手法來聘書,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久而久之,對學生的閲讀和寫作會受益匪淺的。

4.定期組織召開讀書成果彙報與交流。為了能督促學生把這種良好的讀書習慣堅持下去,真正形成一種自發的讀書意識,避免“一日曝,十日寒”的讀書現象。我總是定期組織學生開展讀書成果彙報交流活動,並邀請部分家長參加,一方面讓學生能感受到在他們讀書的歷程中,有老師和父母的關注與鼓勵,同時,通過學生的成果彙報讓家長看到讀書在孩子的語文學習中有着多麼重要的地位,從而更加註重對孩子讀書習慣的培養。在成果彙報會上,我首先請學生、家長傳閲、欣賞每位學生的讀書筆記,與他們一起分享讀書這種特殊的“勞動”所帶給他們的收益與快樂;然後再從中選一些讀書筆記寫得較出色的學生作為代表談一談自己是如何讀書、寫讀書筆記以及通過讀書自己獲得了哪些益處等,通過傾聽同齡人的讀書經驗介紹,更能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並在今後漫長的讀書生活中汲取到更多、更好的讀書方法,真正通過讀書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

“不及跬步,無以至千里;不淌細流,無以成江河。”我相信只要在學生學習語文的漫漫長路上,有我們語文教師耐心地引導,精心地培養,學生一定會把祖國的語言文字學好,用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dypog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