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有關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通用12篇)

有關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通用12篇)

有關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 篇1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為羅貫中所編寫。這本書已家喻户曉,但是我初次拿着到這本書,看着看着,被裏面的情節、人物深深吸引着,打動着,令我愛不釋手。

有關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通用12篇)

孔明一生鋪佐明君,為國家着想,任勞任怨,從來沒有過什麼要求。他常常協助使自己的國家打了勝仗,是一個出色而又盡心盡力的軍師。可孔明真是不幸,偏偏遇上了一個軟弱無能的阿斗皇帝,才到54歲就活活的累死了。這個名副其實的無能阿斗皇帝,還把人害死了,真是不應該呀!

劉備、關羽、張飛是在桃園結義的生死兄弟。他們在討伐黃巾起義軍勝利後,卻只得了一個小小的芝麻官,真是老天無眼哪!後來,靠公孫瓚大人他們才任平原縣的縣令。他們三個人都是英雄豪傑。劉備是皇室後代,父親是中山靖王,他有心去投軍,為天下百姓着想;關羽也是英雄,他因為憤憤不平,而殺了家鄉的解良惡霸,所以也來投軍;張飛雖然説是個急性子,但是他從不向無能的人投靠,對自己的結義大哥二哥聽命是從,也為百姓着想。所以,他們三人就像現代中人們的公僕,為人民服務。

其實,《三國演義》中的大人物、大豪傑、大英雄還有很多很多,多得觸手可及。這些人物很值得我們學習。

平時,我不太喜歡幫助別人,如果別人遇到了難題,我就不太喜歡幫助別人,但是我看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之後,就不這麼做了,好像自己變得開朗大方起來。我覺得我們應該像英雄人物一樣,全心全意幫助別人,保家衞國,無私奉獻,具有大無畏的精神,做一個全面發展的好孩子。

有關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 篇2

在歷史的長河中,總有一些承載着中華文明的東西泛着光芒,猶如沉澱在河裏的金子,細小卻珍貴,吸引着無數人灼熱而堅定的目光。而它們的作者,那些嘔心瀝血,為自己夢想一路挺進的人,也就這樣緊緊地被世人所銘記。他們的靈魂與他們的作品一樣萬世不朽。這樣一本書,它亭亭玉立在文學的巔峯,它的名字是——《三國演義》。

它講述了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各路勇士捨生忘死,為了國家而拼殺的故事。

不論是狡猾奸詐的曹操,忠厚老實的劉備還是有勇有謀的孫權,都被這一本書洋洋灑灑地寫出了活力與生命。或許只是寥寥幾筆,一個清晰透徹卻不失勾心鬥角的故事就這樣呈現在你眼前。這就是《三國演義》的魅力。

我曾為諸葛亮的聰明才智歎服過。每次捧起手中那本輕盈卻珍重的書,我的眼前就總飄蕩着他的身影。他足智多謀,剛出山就燃起了三把大火。其中,赤壁之戰更是使得曹軍大敗,元氣大傷。他能言善辯,曾在江東舌戰羣儒,連周瑜也略輸他一籌。他洞悉敵友,利用敵軍多疑的特點,用一招“空城計”避免了全軍覆滅的危險,扭轉乾坤。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了使劉家打下天下,他嘔心瀝血,寫出一篇千古名作《出師表》。這種忠心耿耿的人才怎不叫人歎服!

我曾被趙雲的忠誠折服。我曾向遠眺望,想象一位威風凜凜的將軍穿着金甲,在數以萬計的敵軍裏七進七出,只為保住自己主公的孩子而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那該是多麼威武與決絕,那種危難關頭毫不猶豫的反應,更是證明了他的一片赤誠。

有關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 篇3

在《三國演義》中,蜀國後主劉禪昏庸無能,聽信讒言,不重用姜維,才導致了蜀國的滅亡,這似乎已成為現代人對蜀國滅亡的共識了。然而要是拆穿西洋鏡,換個角度看,蜀國之所以滅亡,劉禪昏庸固然是原因之一,而蜀國不得民心,諸葛亮的戰略方針不符合實際,更是主要原因。

諸葛亮的戰略方針為什麼不符合實際呢?這還得從諸葛亮的北伐談起。諸葛亮雖在北伐中數敗魏國,但從總體的戰略上卻算是失算的,應該説是聰明人做出的違背客觀實際的糊塗事。諸葛亮在“王業不偏安”的思想指導下,擔心在當時屯兵相持,曹魏會壯大難除。因而,不度時宜,不自量力,不惜千里運糧,連年勞師遠征。曹魏採取戰略防禦方針,以逸待勞,據險固守。這樣,蜀軍往往因糧草不足,不能以戰養戰,屢遭挫敗,因而也弄得蜀國疲憊不堪。

諸葛亮死後,他那不符合實際的戰略方針也未曾改變,因為繼任者姜維,也是個“心存漢室”,主張“王業不偏安”的將領,更不看客觀條件是否成熟,有無可能,也連年出兵北伐,竟有“九伐中原”之説。長期而頻繁的戰爭,動師擾民,嚴重地損耗了國力,把疲憊的蜀國終於拖到了崩潰的境地。當時,吳國一使臣出使蜀國後回去報告説,所到之處,“士皆飢色,民皆菜色”。蜀國境況如此,怎能安邦定國,統一天下呢?據史書記載,蜀漢滅亡時,有户二十八萬,人口九十四萬,卻養了四萬官吏,十萬二千士兵。平均七户養一官吏,九人負擔一個士兵。這樣官滿為患,兵多民少,怎能不兵敗國亡呢?

歷史證明,要想統一全國,必須有雄厚的社會經濟力量做基礎。當時,蜀國的經濟雖有很大發展,但其實力仍不足以統一全國。曹魏、東吳的經濟實力也是這樣。在歷史條件尚不成熟的時候,曹氏父子未能做到的,孫權君臣不能做到的,諸葛亮也不可能做到。儘管他鞠躬盡瘁,也是勞而無功,謀而不成,得不償失。

歷史曾經反覆證明,任何雄才大略的人物,包括具有諸葛亮一樣聰明才智的偉大的人物,如果試圖幹那種超越客觀條件的事情,都只能以失敗為其歸宿。蜀國的滅亡就是最有力的明證。

有關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 篇4

《三國演義》中華傳統文化中一朵耀眼的奇葩,它不僅向讀者展示了東漢末年到西晉建立中一個個生動的故事,還向我們揭露了一個為人處世必須有的道理——面對一切事物都要冷靜面對,結合實際情況分析而不能盲目處理。

小皇帝面對內憂外患手足無措,慌亂之中竟然招董卓進京護駕,這就是病急亂投醫,缺乏理性的思考才鑄成大錯。在官渡之戰中曹操軍中糧草已盡,但他並沒有自荒陣腳,而是理性地聽取許攸的建議火燒烏巢,為勝利打下良好的基礎。

劉關張三兄弟面對事情則不夠冷靜,先是關羽盲目自大而敗走麥城,再是張飛報仇心切被部下陷害,最後又有劉備氣急敗壞而被陸遜火燒連營,這都是盲目的結果。五虎大將中的黃忠也是如此,只因劉備的一句“小將將以取代老將”就帶幾輕騎去先鋒營請戰,結果被吳將弓箭所害。馬超攻打曹操時也缺乏思考,先是報殺父之仇心切,不料放跑了曹操,又是中了曹操的離間計羽叔父韓遂反目成仇,伐曹以失敗告終。

相反,趙雲則是理性分析的代表人物,在新野他為詐敗引曹軍深入而用草藥抹臉,營造出自己面黃肌瘦的模樣。長阪坡,甘夫人死後他防止曹軍找到夫人屍骨而推土牆去埋枯井。他從荊州帶兵去益州支援劉備,從白帝城引兵就大敗的劉備,可以説劉備文有諸葛武有趙雲,沒有趙雲的沉着冷靜就沒有劉備的輝煌今天。

因此,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應該冷靜理性地思考,根據客觀事實做出正確的選擇。

有關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 篇5

世界文學家莎士比亞曾經説過這樣一句話:“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的確,看書能帶給我們許多好處。它能讓我們開拓視野,讓我們豐富感情,讓我們增長知識等等。在我看過的書中,《三國演義》印象最深,它裏面的故事《火燒連營》更是讓我深有感觸,得到人生的啟示。

《火燒連營》主要講了在三國時期,蜀國的皇帝劉備因為東吳殺死了自己的結拜兄弟關羽和張飛,心生悲憤,於是就一賭氣率領七十五萬大軍進攻東吳。但由於紮營不當和氣候問題,被東吳的軍師陸遜用火攻,導致蜀國的軍隊火燒連營,幾乎全軍覆沒。

讀了《火燒連營》,我深有感觸,不禁為劉備感到惋惜。七十五萬大軍,為了一口沒爭到的氣而命喪黃泉,多悲慘啊!本來,蜀國糧食充足、兵多將廣、實力強大,文有卧龍鳳雛,武有五虎猛將,完全有能力統一天下。但由於劉皇叔的衝動,讓怒氣衝昏了頭,不聽手下的勸告,氣沖沖地去攻打東吳,結果把更多兄弟的性命都賠了上去。征戰沙場多年的劉皇叔居然被一介書生打敗,而且輸得那麼慘,這對劉皇叔來説是多大的恥辱啊!自從那一仗後,蜀國便因小失大,不但沒能報到仇,而且開始走向下坡路,成了三國中實力最弱的一國,多可惜啊!劉皇叔的衝動導致了他的蜀國敗北!

讀了《火燒連營》,我又不禁想到了自己,自己不也有過因小失大的事情嗎?

記得小時候,我有一個好朋友,名叫李力。有一天,下課後,我和李力各自拿出了自己製作的小木船來玩。在玩的時候,李力不小心撞了我一下,我手中的小木船立刻飛了出去,裂開兩半。我頓時火冒三丈,不聽李力的解釋,一把奪過他的小木船摔在地上,變成兩半。李力看後,憤怒地對我説:“我以後沒你這個朋友!”説完便跑出了教室。我也怒氣衝衝地走了。打那以後,我們便沒有再説過話了。

現在回想起來,我十分後悔,後悔自己當初衝動用事,因小失大;後悔自己因為一個小木船而失去了一個好朋友;後悔自己因為一次吵鬧而失去了一段珍貴的友誼。

讀了《火燒連營》,我懂得了一個做人的道理:做人不要因小失大,衝動用事,要能屈能伸,否則,你將失去更多更多。

有關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 篇6

在中國古代歷史小説中,如果要選擇一部讀者多、人們最熟悉的作品大概要推《三國演義》了。的確,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這部由文人根據歷史事實和民間傳説編撰而成的歷史演義,是所有作品中影響的一部長篇小説。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漢靈帝到晉武帝之間共一百多年的歷史,用宏闊有致的筆觸勾畫出魏、蜀、吳三國互相征戰爭雄、興衰存亡的歷史過程。並且,它還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形象:香忠勇義氣、自信傲慢的關羽,絕頂聰明、無所不能的諸葛亮,狡詐酷虐而又雄才大略的曹操,以及仁厚的劉備,英武的趙雲,忌刻的周瑜,忠厚的魯肅等等,都

給人極深的印象。書中給讀者印象最深刻的貫徹全書每一個角落的觀念,就是“擁劉反曹”。羅貫中堅持以蜀漢的劉備為正統。劉備雖然出身貧賤,但身為漢室宗親,力圖復興漢室;而曹操身為漢相,卻用兵擅權,最終廢漢立魏,實為篡國之賊。這一觀念並非羅貫中的獨創,而是長期以來就存在於老百姓的心目之中了。羅貫中不過是通過《三國演義》把他空前強化了,使它隨小説一起深入人心。

同時,在讀這本書後,我常常問朋友、問親人、問自己,《三國演義》中誰是好人?

姐姐説:“劉備講義氣,是好人。”我説,不見得。呂布武藝高強,號稱天下無敵,當時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的俗話。他曾就過劉備,當時劉備非常感激。後來呂布被曹操捉住了,曹操很愛惜他的才能,不想殺他,回頭問劉備怎麼辦,呂布聽見了,心中暗喜,以為劉備一定會為自己説情的。可劉備在一旁冷冷的説:“別忘了董卓是怎麼死的!”當初,董卓很欣賞呂布,卻被呂布刺殺了。曹操一聽,抱着自己的腦袋連聲大叫:“快推出去斬了!”你們看,劉備夠壞的吧。

曹操是好人嗎?爸爸説他有雄才大略,善於打仗,以弱制強,打敗了袁紹,平定了北方。媽媽常把他那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掛在嘴邊,説他是大詩人。可我覺得他不像個好人。曹操詭計多端不講義氣。一次,曹操到朋友家去避難,忽聽門外傳來“嚓嚓嚓”的磨刀聲,以為人家要殺他了,便一頭把門撞開,二話不説,把朋友全家十幾口人全殺了。殺晚人,回頭一看,才發現門下壓着一頭捆好的豬,才明白人家磨刀本是為了殺豬招待他。曹操常説:“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你們説劉備壞不壞?

周瑜心胸狹窄,幾次要害諸葛亮。孫權今天和劉備要好,明天又聯合曹操打劉備,“桃園結義”三兄弟都死在他手下……“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演義》塑造了這麼多活生生的人物,使我百讀不厭。但是,這其中的許多人物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惜出賣朋友,殺害無辜如果用今天的標準來衡量,也許都算不上好人。《三國演義》中的好人還真不多呢!

羅貫中通過三國之間不斷的征戰成敗,英雄存亡的描寫,表達在家的政治觀念,寄託自己的政治思想,爭雄天下,必須戰略正確,百姓歸順選資授德。同時《三國演義》反映了元末明初時的社會生活,也表達人民反抗封建統治、追求自由幸福的意願。三國時期是個激動人心的時代。陳壽的《三國志》和裴松之註記錄了這一時代最原始的資料。而從晉朝到唐宋,民間關於三國的傳説就一直沒有中斷過。不但歷代的野史筆記多有記載,劉備、曹操的故事還被搬上了説書場登上了戲曲舞台,男女老幼無不喜歡流傳極廣。

有關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 篇7

這個假期,我又把《三國演義》看了一遍,因為我太喜歡看了!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歷史性的長篇小説。作者是羅貫中(約1330-約1400),名本,號湖海散人。他所寫的《三國演義》是我國的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説。小説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晉朝統一時期吳、蜀、魏三國之間的鬥爭和興亡的一系列故事。這些故事十分精彩,其中有我最喜歡的幾個故事:過五關,斬六將、草船借箭、火燒赤壁、華容道、三顧茅廬、桃園結義……

書中刻畫了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它描寫的主要人物有曹操、劉備、孫權、關羽、張飛、諸葛亮、周瑜、魯肅等,這些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曹操的“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周瑜的“胸懷狹窄、忌才好勝”,諸葛亮的“料敵如神、指揮若定”、劉備為“復興漢室,復興天下”而戰、關羽“威風凜凜,智勇雙全”、趙雲“赤膽忠心,驍勇善戰”……但我最喜歡的兩個英雄是諸葛亮和趙雲。

諸葛亮是一個忠臣,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謀,非常善於用計:“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瑜”和“空城計”……趙雲對劉備也十分忠心,驍勇善戰,在“單騎救阿斗”中,趙雲自己一個人殺了魏國好幾個猛將,為自己和小阿斗開出了一條血路,最後他們都回到劉備身邊了。

讀完了這本書, 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開闊,做事要顧全大局,只有這樣,才能成就大事。還要刻苦學習,立志做一個學識淵博、智勇雙全的人,成為國家的棟樑!

有關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 篇8

“話説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耳邊彷彿又傳來了這句富有哲理的話,使我再一次想起了中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心中久久不能平靜。其實在我剛開始看這本書的時候,是有一些吃不消的,我無法理解書中的場景,語言所富含的意義,越往後就越進入角色,最後就完全沉醉在裏面了。書中的人物就彷彿在我的面前,訴説着他的喜悦,他的無奈,他的憤怒。

在書中,我非常敬佩大英雄劉備,關羽,張飛,趙雲,他們驍勇善戰,又那麼仁義。而我最喜愛的,是聰明機智,凝眸知地理,仰面識天文的卧龍先生諸葛亮,他的心中彷彿就裝着軍隊,裝着陣法,三氣周瑜,七擒孟獲,圍魏救趙,罵死王朗,火燒赤壁,遺計斬魏延。他一次次的令讀者感歎,其中,使我最感興趣的是,三氣周瑜,他的計謀使人忍俊不禁,他吩咐趙雲守住城,待周瑜來到時,又令人去攻周瑜的寨子,他們的口號是:“活捉周瑜。”周瑜氣得箭瘡復發,跌下馬來,被人抬了回去。到半路上,又看到諸葛亮在山腰上彈琴,彈得正是周瑜的曲子《長河頌》周瑜是個小心眼的人,平生最嫉妒諸葛亮,於是就要和他一決雌雄,讓軍士們向上衝,還沒上去,諸葛亮安排的蜀軍,就出來了,吳軍寡不敵眾,直接就愣住了,周瑜於是又氣暈了過去。最後就去世了,生前最後一句話是:“既生瑜,何生亮!”看到這裏,我不禁覺得,周瑜太小心眼了吧,嫉賢妒能。可諸葛亮卻説:“周瑜不是嫉賢妒能,他是恨諸葛亮這樣的才幹為什麼不能為吳國所用,否則也不會讓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去勸説諸葛亮降吳。

在書中,我最快樂的就是看到敵人中了卧龍先生的計策,或者被蜀國大將打敗,最痛苦的就是看到大英雄們一個一個的死去。關羽,張飛,趙雲,劉備,諸葛亮。特別是看到諸葛亮與世長辭的時候,我的眼淚就在眼眶裏打轉,卧龍先生自從劉備去世後,為了報知遇之恩和託孤之重,一直兢兢業業,扶持幼主。可是,天妒英才,他還是在五十多歲的時候,去世了。那一天,一顆很大的星星從天空中墜了下來,他儘管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還是想着國家,他把平生所有的結晶留給了姜維,還令人做了他的木雕,給那些大將軍們留下了許多錦囊妙計,他把他的一切都獻給了國家,可歌可泣。當然,在書中,這類忠誠的人,屢見不鮮,一次一次的令人感動,也告訴我們許多道理,驕兵必敗,兵不厭詐。讓我一生受益匪淺。感謝你,羅貫中先生,感謝你《三國演義》!

有關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 篇9

書籍是智慧的翅膀,在書籍中一切事物都被美妙的文字賦予了活力。日月星辰、江河山川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盛放着芬芳的夢。在我讀的所有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國演義》這本書,它令我受益匪淺。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這正是書裏的句子。本書主要講:張角,張樑,張寶黃巾起義,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之後,三兄弟開始打天下,以及當中發生的事。我讀了這本書真是受益非淺,看!諸葛亮的出現使三國變得更有意義,真是進入白熱化階段。火燒新野,草船借箭,智取漢中,智取三城等都是諸葛亮的傑作,就連他死了的時候也機關算盡。劉備的謙遜;關羽的豪爽;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

諸葛亮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我總想着,若無諸葛亮,劉備根本就不可能建立起蜀國,諸葛亮的才華可謂是深不可測,他考慮周到,而且不講私情,他最喜歡用火攻,想當初,諸葛亮的隆中對,巧借東風,寫出師表,六出祁山,七擒孟獲,智退司馬懿無不體現了諸葛亮的機智才華,正是因為如此,我深深的敬佩這一位先生。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雖然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在三國時期,各地出現許多割據一方的軍閥,他們彼此長期混戰,生產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人口集中的黃河中下游,有不少地方百里無人煙。

這不禁讓我想起戰爭年代,我國紅軍在長征的途中,那麼艱苦,走過了草地,爬過了雪山,渡過了大江大河為了新中國的成立,他們英勇善戰,不惜犧牲自己寶貴的生命1949年,新中國終於在______的領導下成立了。如今是我們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日子,看到昔日與今日,真是一代勝一代,這也是我國飛速發展的一個縮影,教育的進步,生活的改善,這正是國家逐步富強的體現。新中國成立70週年來,中國從貧窮落後到繁榮富強,遭人欺凌到受人尊重,從弱勢國家到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國家,完成了醜小鴨到白天鵝的蜕變!中國在騰飛,這條龍在飛向世界的頂端。我們是龍的傳人,要從小為祖國奮鬥,為祖國拼搏。我們只有現在開始認真學習才是最重要的!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屹立於世界,則國屹立於世界。

在中低年級,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長篇歷史小説,它不僅使我懂得了許多歷史知識,更讓我記着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鮮活的人物: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膽狹義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赤膊上陣的許褚、抬棺上戰的龐德、陰險狡詐的曹操、軟弱無能的劉禪在國小六年級,再讀原着《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義的鴻篇鉅作。對裏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我最崇拜的諸葛亮,從火燒新野,罵死王朗、空城計、妙錦斬魏延中顯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並非神仙,如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丟失了街亭、柳列城兩個軍事重鎮,一出祁山失敗,自己也被降職。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況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們沒有理由苛求別人和自己不犯錯誤,不應該因為別人的一點過失而橫加指責,也不應該因為自己的一次考試的失利而灰心氣餒,更不應該為自己取得的一點成績而沾沾自喜,人無完人,我們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實改進的地方。

雖然一切都是過去,但是這本書的每個環節都清晰的存在於我的眼前,我的腦海裏。

有關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 篇10

從國小三年級起,我特別喜歡看四大名著,尤其是《三國演義》。它講的是曹操、劉備、孫權三個英雄爭奪天下的故事。我看了這本書,真是受益匪淺。

我知道無論是什麼時候,智慧是最重要的。要是沒有智慧的力量,劉備就不會有強大的勢力,曹操在”青梅煮酒論英雄“時就會殺掉劉備;要是沒有智慧的力量,周瑜在赤壁之戰中也難以以少勝多;要是沒有智慧的力量,諸葛亮也不能把他的”剋星“給活活氣死。在現在,一個人如果沒有智慧,就會被社會所淘汰,他就不可能在社會上立足。但是相反,一個人要是有智慧,就可以事半功倍,而且會有很多益處。同時,我也認識到嫉妒別人的危害。

在《三國演義》中,周瑜十分嫉妒諸葛亮的才華。他在世時,曾經説過:既生瑜,何生亮。”結果被諸葛亮活活氣死了,使得一個有用之才就這樣白白浪費了。在這個方面,我也有一些親身體會,那是四年級時的一件事,在一次考試中一個同學的成績超過了我,我心中就有些嫉妒,和她的關係也漸漸疏遠了,結果我在班級上的朋友也漸漸少了,成績也在“原地踏步”。自從看了這本是後,我改掉了這個毛病。從此以後,我在班上的朋友又多了起來,成績好了許多。還有一點,我意識到沒有一真誠的心和坦率得人態度是難以交到很多朋友的。《三國演義》中,正是因為劉備的坦率,才收到了張飛和關羽這兩位大將。正是因為劉備的真誠,諸葛亮才會幫助劉備爭奪天下,要是沒有這三位難得的人才,劉備哪會有當時的強大?現在也是如此,一個人有真誠的心,坦率的態度,就會有很多的朋友,就會進步。

智慧是最重要的,嫉妒別人是不好的,要有真誠的心和坦率的態度。這就是我讀《三國演義》的感受吧。

有關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 篇11

讀完厚厚的一本三國演義,不禁感歎歷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真的為讀者生動活現地演義了一個歷史故事。先來説説曹操這個人物帶給我的啟示。曹操一生都屬於十分大膽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詐的。他誤殺了呂伯奢一家人,最後明知錯了,還要繼續殺了呂伯奢,其無情無義至此,陳宮便離他而去,曹操後來説的那句話耐人尋味:“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反過來想想,如果當時他不趕盡殺絕的話,呂伯奢若真帶了些人過來追殺他,可能曹操會就此退出歷史舞台了。但是奸詐帶來的只會是一時的小利,一直是奸詐的話,自然會遭到報應。後來董承一夥人便刺殺曹操,可惜事敗了。

後來陸續都有一些人刺殺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敗了,否則這位曹阿瞞也不會叱吒風雲了。曹操給我的啟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詐。 與曹操截然相反的一個人物就是劉備了,他以仁義當先,他熱愛百姓。劉備一生的行為都與曹操相反,曹操奸詐,劉備仁義。劉備在落難時,還帶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個新野,或是徐州,都是佈施仁政,得到百姓的愛戴。 但不論是曹操還是劉備,他們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個呂韋,祭奠時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獨哭呂韋。他的謀臣郭嘉死後,他也十分痛心。劉備則更重視人才了,起初趙雲並不是劉家的將軍,但他十分器重趙雲,幾次留他,後來終於歸到了劉門下,才使得那個扶不起的阿斗兩次脱險。徐庶被曹操“拐騙”到那邊,在送別時,劉備哭着送別,還要砍掉擋在前面的竹林,後來徐庶才又回來推薦了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更是成為聘用人才的典範。 所以説,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買馬,尋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創建事業,這才是成功之道。

與之相反的例子便是袁紹了,照説袁紹與曹操一戰的時候,擁有明顯的軍事優勢,但袁紹為人不重視人才,有許多忠臣在身邊也不知道。他如果聽忠臣的話,那曹操怎麼可能勝得了他呢?而他卻聽信一些小人的話,致使敗給了兵力較少的曹操。 三國演義中的一些人物,也給我許多啟示。那些貪財,貪色的人,最終一定不會有好結果。董卓與呂布之所以會兵刃,還不是讓一個小女子貂嬋在中間挑撥離間,所以董卓便是敗在了自己的好色上。曹操也有點好色,張繡投降後,曹操在營中尋樂,便找了張繡老婆來玩弄,後來張繡當然惱火,便暗算曹操,曹操幸虧命大,否則也被張繡結果了。 名著是經得起反覆閲讀,反覆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長。

有關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 篇12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畫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品好。他不僅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都是“忠”字的真實代表。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着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着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性情中人。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記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在現代,全球所有華人多把關羽當做忠義的守護神。

性格關係着成功與否。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如果説魏國在三國裏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説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國: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從這些人物和國家當中,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僅需要忠義,更需要誠實守信!如果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最為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麼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後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你還有真心的朋友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大家不希望自己是這樣的人吧!因此,讓我們一起打開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勇敢的面對人生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dqdjv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