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白夜行》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4篇)

《白夜行》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4篇)

《白夜行》讀書心得體會 篇1

當顏銘説出“女人就活這張臉”的時候,我只是笑她的天真,青春怎能永駐?容顏如何永葆?當歲月握着刻刀磨刀霍霍降臨時,再昂貴的裝扮也蒼白的像一張紙,女人如何“活這張臉”?或許這是面對男權社會不得不做出的一種選擇——為了迎合男人,可到小説結尾,真相揭開的時候,我猛地發現顏銘這張俊俏的臉原本就並非真的,她曾不惜忍受皮肉之苦做整容手術,然後改名換姓來到西京城的,殊不知她原來相貌醜陋,受盡別人的嘲諷和冷落。在西京城裏憑着這張臉,她與夜郎走到一起,心中裝着對愛情美好的幻想。最終當幻想破滅,因不堪忍受夜郎的懷疑而選擇離婚時,她已經完全看清了這個社會,女人只有靠漂亮的臉蛋才能立足,於是她決定傍個有錢人。如此結局讓人唏噓不已。

《白夜行》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4篇)

書題“白夜”二字似是指虞白和夜郎二人,同時暗示他們的愛情雖然如白夜一樣耀眼,但終將被夜所吞噬,如流星一般劃過天際,只有一剎那的美麗。雖然二人都對彼此有情有意,也對音樂有相同的喜好——古琴是兩人傳情信物,但虞白是氣質修養高的知識分子,年齡已過三十,夜郎是沒有穩定工作、僅賴給戲班演點兒戲户口的社會小年青,帶着些許市井之氣,這樣的搭配看上去就與這個社會格格不入。或許虞白註定是男權社會的孤行者,行走在漆黑的夜裏,微弱地閃着點點白光。

夜郎是小説的男主角,他的身上一直存在着一種揭不去的帶有深深東方特色的神祕感,他的頸上掛着再生人開門的鑰匙;他後來甚至在夢遊的過程中拿着鑰匙去開門,而後繼續熟睡,對發生的事一概不知;他在戲班演陰陽不分的目連戲······似乎在作者的筆下夜郎更像是一位對傳統的守望者,是這男權社會中一個特立獨行的人。他先是愛上容貌姣好的顏銘,並與之有了關係,隨後偶然的機會讓他認識了虞白,自此愛情之火越燒越旺,兩人情投意合,然而夜郎的內心卻承受着痛苦的煎熬,一邊是已經以身相許的顏銘,一邊是內心愛慕的虞白,兩者都有漂亮的臉蛋,高挑的身材,夜郎在精神上早已跟着虞白走了,但他又無法迴避對顏銘的愧疚感,最終無奈之下只得同已懷孕的顏銘結婚。然而這場婚姻也是不幸的,女兒出生,既不像夜郎的馬臉,又不像顏銘的美麗,反倒十分醜陋,使得他不得不懷疑起顏銘的忠貞,於是閃婚之後便閃離婚。經此一變,夜郎不敢再相信任何人,他認為一切都是欺騙。

在這個滿是欺騙的社會裏,好人得到的卻是壞的結局。譬如寬哥,一個充滿正義感的好警察,卻最後因輕信人販子的欺騙犯下錯誤,被革職處理,從此脱下警服,拖着患病的身體踽踽獨行。當身邊的一切都被虛假所環繞,那麼還剩下什麼是真實的?或許只有在那亦真亦假、亦陰亦陽的目連戲裏才能體會到片刻的真實。夜郎在戲班裏演戲或許可以説是對現實的一種逃避,因為與無法分辨真假的社會不同,戲是假的,正是明白戲是假的,才感到演戲的踏實。

社會的複雜性鑄就了各式各樣的人物,然而人物的命運卻殊途同歸,極富悲情色彩:夜郎即將被捕;虞白重又陷入孤獨;寬哥失去警察的工作;顏銘遠走他鄉,“傍個有錢人去了”;吳清樸去世,鄒雲被關入勞教所······或許白夜裏人身上的華麗色彩都是假象,夜終將歸於黑暗,到那時,一切都黯淡下來,那白夜一去不復返,白晝卻不知藏在暗夜的哪個角落,可能已經連同短暫的白夜一同消失了。

《白夜行》讀書心得體會 篇2

當我慢慢地進入作者所描述的故事當中時,才發現這部作品並不純粹是“刑偵懸疑”,而更多的描述了兩個生活在黑暗當中的年輕人的愛情悲劇!

“只希望能手牽手在太陽下散步”……

故事以一起謀殺案開始,死者叫桐原洋介,死於日本大阪一座廢棄的樓內。生前是“桐原當鋪”的老闆。警察?G垣潤三以及助手通過調查發現以下幾點疑問:1.當鋪的老闆娘以及店內管家松浦勇似乎有着非同尋常的關係,但調查後發現他們在死者被害時擁有不在場證明。死者的兒子桐原亮司是國小五年級的學生,據説案發時和媽媽在一起看電視;2.死者被害的當天上午,從銀行提取了100萬日元,並且是還沒有到期的定期存款,之後去了西本家;3.西本文代是桐原當鋪的客户,丈夫去世。文代家有一個女兒叫西本雪穗,警察經過調查後同樣沒有找到西本的在場證據。由於種種原因,這件案子最後成了懸案。

一年之後發生了另一件可怕的事情,西本文代死了。經過是這樣的:雪穗放學後發現沒有帶家裏的鑰匙,就找到房東求助,房東把雪穗的家門打開後聞到了一股刺鼻的氣味――一氧化碳,之後便看到牀上的文代已經沒有了知覺!垃圾桶有幾個酒瓶,煤氣灶上有一口湯鍋,湯已經溢了出來澆滅了煤氣灶上的火苗。警察最後認定是死者一氧化碳中毒,系意外死亡,案件也就此不了了之。

故事之後便主要圍繞雪穗與亮司各自展開。媽媽死後,雪穗便被姑姑唐澤禮子收養,禮子的職業是教授茶道與花道,年輕的雪穗跟隨姑姑學習各種禮數之後,國中生的她便透着“聰慧的面容,高雅而無可挑剔的舉止”,在她的身邊也不乏崇拜者。而亮司自從離家出走後便和同學開了一家電腦商店,在同學的眼裏,他“思維縝密、行事謹慎”,與他合作的人無不被他所領導。

雪穗從國中一直到大學畢業都是萬眾矚目的焦點,其間也發生了許多的不愉快,甚至可怕的事情,比如好朋友在夜晚被人迷暈,醒來後全身赤裸的躺在街上。但這些事情絲毫沒有影響到雪穗的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直到她與大學時所參加的交誼舞社團的會員高宮城結婚。

婚後的雪穗起初表現得非常好,對家對丈夫都很體貼。自從雪穗利用丈夫的家境盤下了一間店鋪之後,便逐漸的疏遠了他。高宮城在第一次打高爾夫的時候,恰巧遇間了曾經的暗戀對象,而極力央求高宮城打高爾夫的,是他的妻子。之後的發展使二人慢慢的形同陌路,最後分道揚鑣。

亮司一直在經營着他的電腦商店,可有的時候卻顯得極其神祕,周圍的朋友同事都不知道他在做些什麼,而表面上這家店鋪經營着電腦,私下裏卻利用不知從哪來的遊戲程序來製作遊戲並且販賣。其中有一個程序和某大學的一羣學生所設計的遊戲程序及其的相似,而這羣學生中有一個人卻在給雪穗做家教……

一天上午,當初的“桐原當鋪”管家松浦勇找到了亮司,他現在做盜版電腦遊戲批發,這當然不是正當行業。他們在店內的倉庫裏面説着什麼,沒人知道。後來,亮司便冒險利用各種渠道販賣電腦遊戲,最後東窗事發,警察找上門來,但他早已經不在這裏。

雪穗被 調查的原因是她和高宮城在一起時,起初並沒有利用丈夫的家境,卻在股票行業裏面大賺了一筆(唐澤的家境很一般)。更加奇怪的是她所看中的股票無一不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暴漲。這引起了她和丈夫在大學時的交誼舞社長筱冢一成的懷疑,而一成調查她的根本原因在於他的堂兄打算和雪穗結婚。通過 今枝先生的調查走訪,一個越來越複雜地並且可怕的故事呈現在了今枝先生的腦海裏。可就在這個時候,今枝先生卻失蹤了……

亮司在逃亡之路遇見了藥劑師慄原典子,二人隨後同居。一天,亮司忽然問她有沒有 ,説是要寫一本小説需要觀察 的形態,典子隨後從醫院偷偷拿了一瓶交給亮司,第二天亮司很晚才回來,典子翻他的包發現了 ,並且少了一大半,這讓典子感覺到莫名的恐懼!

?G垣潤三――十九年前桐原洋介謀殺案的負責人。雖説已經過了時效,但為了防止以後更多的人受到牽連,一直都沒有放棄調查,並且已經基本掌握了全部真相……

故事的最後一個地點是雪穗在大阪開的服裝分店。開業當天,?G垣潤三以及當地的警察喬裝顧客在店內等待一個人的出現,可視臨近店鋪歇業,這個人卻並沒有出現。就在?G垣潤三失望的走出店鋪之後,一個意外的事件讓他猛然想起店內從開業一直守候在雪穗身邊的聖誕老人就是他們的目標,?G垣潤三和所有警察衝進店內的二樓看到了他,就在這時,他卻毅然決然的跳了下去,一直鍾愛的剪刀刺穿了他的胸膛,這把剪刀當初也同樣刺穿了桐原洋介的胸膛。他,就是桐原亮司!而此時的雪穗卻冷漠的走上了二樓,再一次的消失在了沒有太陽的天空之下……

《白夜行》讀書心得體會 篇3

這部作品寫的是不是愛情,那是見仁見智。對我而言,實在看不出雪對亮有愛情,或許直至R.K繡包事件(國中),雪對亮或許是有好感的,但是到了大學社團事件以後,我看到的只是雪不斷追求自己嚮往的一切而利用亮去殺人,而亮無怨無悔的幫着雪。或許支持亮的是所謂的愛情,但對雪而言,亮或許只是一個能進行心靈交流的人,或者説難聽一點,就是一個利用的工具。

從雪的生母還在世時,雪就看書,學習茶道、插花,儘量使自己談吐高雅可以看出,雪從來都向往的是美好的生活,而絕不是和為了保護自己而殺了生父的亮一起相濡以沫。而所謂雪為了保護亮而殺了自己的生母純粹是有些讀者的猜想。場景再現:根據情節推測,兩人在實踐之前在圖書館相識,並有淡淡的初戀。雪被母親逼迫出賣自己的肉體給亮的父親,在大樓裏被尾隨的亮看見醜惡的一幕,憤怒之下,亮殺了父親並偽造現場逃逸。那麼,知道此事的只有亮和雪兩人。雪母迫於外界壓力決定自殺,雪發現這種可能卻不去阻止,顯然已經做好了讓別人收養的打算。記住,雪母應該知道亮父死的原因,只要她説出賣女兒一事,那麼不難推測到此案與雪有關,雪在案發時沒有不在場的證明,如果由亮作證,那麼亮必然受到懷疑,那麼後面的事情必然大大不同了。而且雪母一旦説出賣女一事,雪的名節不保是肯定的。所以雪看着生母自殺而不阻止,可以説是為了亮,也可以説只是為了她自己的未來。

到了後來的藤村、江利子事件,可以看出雪不斷利用亮來博取自己的未來。雪這個人,一成的第一印象其實是很準確的,即雪的眼光中可以説隱含了卑劣與下流。女主角就是這樣一個人,我不知道為什麼很多人似乎同情她,但在我看來,她得到的懲罰,太少太少。無論何時,去殺害無辜的人,去陷害無罪的人,都是一種不能容忍的錯。

縱觀全書,可以看到,每次殺人或者陷害,都是由亮親自出手。雪的手,從來沒有沾染污穢,但是每次的罪,幾乎都是雪的原因。就連原初的罪:亮親手殺父,也是為了雪。對亮來説,或者雪就是那白夜之中唯一的光,這絲光,來自他對雪的愛;但是對雪來説,亮或許是代替太陽的存在,但是,誰對太陽有愛呢?或者説,如果能夠有太陽,何必需要代替的存在的呢?

之後最後的結局,雪失去了代替太陽之物。其實也沒什麼,因為雪從來沒有親手犯過罪,所以警方也不能拿她怎麼樣。那麼,從今往後,雪可以生活在太陽下了,也不需要替代太陽之物了。可笑的是,上天早已給了她懲戒:不能懷孕。雪終於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卻失去了一切。

《白夜行》讀書心得體會 篇4

“我的人生就像在白夜裏走路。”

桐原在不合適的時機説了合適的話,一句從來不曾告訴別人,卻早已經將自己定論的話語。與《三國演義》中曹操的那句“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不同,桐原的語調裏好像帶着一股慼慼然、不可説、無人可説的意味。

明明是四處大亮的世界,卻有着絲絲冰涼乾冷的意味從腳尖直觸碰到頭皮。明明是掌控在自己手中的方向盤,卻開進了一個無法掉頭的衚衕。努力掙扎着,誰不想衝向光明呢?

可是刺眼的陽光灼燒着身體的每一寸皮膚,轉頭是萬丈的深淵瞬間就會侵蝕一切。我們總是這樣徘徊、掙扎、轉身,可是光明與黑暗的本身是沒有平衡的,只有我們本身,焦灼其中。誰不曾在陰暗的角落中沉浮,誰不曾在敞亮的陽光下嬉鬧。只是好像這塵世間所有的事情都不會有永恆。沒有永恆的陽光,也不會有永恆的黑暗。一方退一步,另一方就會進一步。從來沒有説,哪裏可以找到一個空白地帶。

可是,終究是要前行的。沒有誰可以停下生命的腳步,要麼正對刺眼的陽光,摸索前行;要麼衝入無邊的黑暗,沉淪其中。

魯迅説“這世上本沒有路”,的確沒有。無論光明與黑暗,康莊大道永遠只是個偽命題。

世界誕生於一片黑暗,但是,“神説,要有光”,所以也就不會缺少光明。光明與黑暗並不會有所謂的分界點,也不會融合,那麼白夜也就不會存在。那麼是桐原並沒有看清這個世界,他始終沉淪掙扎在一片的虛無當中。只是,他所以為的明瞭在一開始就欺騙了他。

“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

很想把這句話送給亮,要知道這個世界誕生於混沌當中,而路就是人本身探索出來的。那麼,那麼多的人湧向光明,湧向一個道路上去,並不是因為大家都明瞭什麼,而是因為這條路上大家可以相互扶持。

“她一次都沒有回頭。”

雪穗執着於自己的道路上不能自拔,可能是走向了她所以為的光明,可能是沉淪於我們所認識到的深淵。當內心開始黑暗的時候,就再也感受不到光明瞭,因為,真正的光明從來不存在於所謂的上流社會、一等生活,只是存在於內心當中。

黑暗永遠不會消逝,光明也永遠不會離開。只是,不要用誤以為的眼前光明來假設每一個人生活的初衷,也不要用身後無盡的黑暗來度量世間的每一顆心。

光明與黑暗並沒有所謂的絕對,當你決定擁抱刺眼的光明的時候,這就是路了。不要在乎身後所謂的黑暗,那是無盡的沉淪。

《白夜行》讀書心得體會 篇5

喜歡買書,尤其.年之後幾乎完全採用了網上購書模式,不僅因為方便、實惠,更因為可以大量瀏覽挑選的感覺。

正是這種習慣,在購書網站熟悉了一個作家,名叫“東野圭吾”,日本人。因為其大量的推理偵探小説,在該類目,總位於暢銷榜,並且因為高產,幾乎佔據了榜單的大半壁江山。

偵探推理類小説一直是我的最愛之一,但在很長時間內,我卻從未訂購過這位號稱大師的作品,許是因為心理一直存在一種未必合理的觀點:“高產作家往往難以創作出真正的精品。”

不過,直到今年7月,終於還是沒忍住好奇,有了嘗試的衝動。第一次選擇,挑選了東野圭吾公認的巔峯之作——《白夜行》,從書名來看,一部完全不知所以然但卻名氣甚大的作品。

結果,兩天時間讀完。

實事求是講,尚沒有一口氣讀完的酣暢淋漓感,但確實令人耳目一新。

首先是故事結構及講述方式,給人一種厚重、精妙感。

故事從頭到尾,橫跨將近二十年。兩主人公11歲登場,直至30歲落幕。期間童年、少年、青年各個階段充滿詭異、辛酸和矛盾,卻唯獨缺少浪漫、温情和善良。這是整篇作品的基調,也是令人直至最後為之動容的所在。

人物出場頻繁,但卻相對突兀;故事情節順序描述,但卻並不連貫。初看,有如一個個碎片,雜亂無章,其實卻內在邏輯嚴謹。

其以人物和情節的點滴呼應勾串而起,而勾串手法則是遍佈通篇的伏筆,猶如散落但卻依然串着的珍珠一般,保持着核心線索的若隱若現,令讀者既不徹底迷失,又不至缺乏懸念。對於分寸感的拿捏,不失為大師水平。

其次故事注重社會和時代背景的帶入,而這往往是大師與業餘的最大差別。

大師級作品,哪怕是鬼故事都一定存在大量有血有肉的價值集合,以便於各種的預設的離奇、荒誕又都能合情合理,發人深省,該部作品正是這樣。

依本人看,本書所謂的案件懸念,並不特別出彩,比較出彩的反倒是對人性的推理。

從頭至尾最引人懸念的,不是情節而是人物。為什麼男孩、女孩,會有那麼詭異的童年,那麼冷漠的少年,乃至極具城府的成年?

這種無法遏止的種.種猜測和質疑,就像毒癮一樣,引人入勝的同時,也越發渲染出主人公的神祕、糾結以及深深壓抑的痛苦。這種痛苦伴隨着情節展開,也伴隨着主人公的成長展開,同時痛苦自身也在成長。從起初單純的恐懼、憤怒乃至報復感,逐漸生長出枝枝蔓蔓的複雜性格、心態和氣質,並由此滲透入成長的經歷和記憶,進而扭曲了自己、傷害了別人。

兩個案子中,分別失去親人的孩子,均堅強的生存和成長起來,他們就像兩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一個風光迷人,一個晦澀陰沉。但十數年來每每出現的離奇、詭異,卻又讓你總能時不時感覺到二人之間似是而非的一種關聯,可這種感覺卻又無法真實捕捉,直到最後真相大白的一刻。

然而,那一刻又真的真相大白了嗎?二人的交集被證實了,可是過程到底又是怎樣?無限聯想留給了讀者,無限回味也留給了讀者,好作品的典型特徵。

20年前男孩為了解救女孩,行兇殺人,對象就是自己的父親,那年他才11歲。此後,男孩、女孩實際成為彼此最為默契和信任的親人,她們相依為命,她們相互成就,她們相互奉獻,她們相互保護。

一個通過美色套取商業機密,一個通過機密實現地下創富,併兼用暴力手段為對方掃清障礙。

男孩子的愛是真摯,深沉的,從最初11歲就敢冒謀殺罪名保護女孩,至十數年來甘作一個影子悄悄守護在女孩身邊,乃至最終30歲甘為保護女孩(不被抓住犯罪證據)奉獻自己的生命,無不體現得深刻,體現得壯烈。

女孩子我無法斷定是否存在一樣的愛情,但至少她是心存最徹底的感激和信賴感的,就像女孩子所説,他的人生從來都是行進在沒有陽光的夜色當中,男孩是她在黑暗中,內心中唯一的太陽,“白夜行”之意,至此明朗。

一段無法拿在太陽下晾曬的愛情,是扭曲的,它註定了悲劇式收場;但也註定感人肺腑,因為它克服了足夠辛酸的苦與痛。

那麼追根溯源,這一切又是如何產生,扭曲的根源又在哪裏?

這一切還要追溯到20年前。一雙雙罪惡之手伸向一個只有10歲的小姑娘,更令人不可思議的竟是由其生母主導,而母親那種為了家庭的迫不得已感,令小姑娘無論從能力還是道義上都失去了反抗機會,這種童年的扭曲經歷,給出了成年後扭曲人格的最佳註解。

也許正是這種沁入內心深處的冷漠,使得她最終連暗夜最後一顆蠟燭的熄滅也可以表現得淡定、漠視。

最後,面對男主人公從高樓的一躍而下,她的漠然轉身,雖然或許保全了自己,卻也就此澆滅了靈魂的最後一絲餘温。

《白夜行》讀書心得體會 篇6

這部作品寫的是不是愛情,那是見仁見智。對我而言,實在看不出雪對亮有愛情,或許直至R.K繡包事件(國中),雪對亮或許是有好感的,但是到了大學社團事件以後,我看到的只是雪不斷追求自己嚮往的一切而利用亮去殺人,而亮無怨無悔的幫着雪。或許支持亮的是所謂的愛情,但對雪而言,亮或許只是一個能進行心靈交流的人,或者説難聽一點,就是一個利用的工具。

從雪的生母還在世時,雪就看書,學習茶道、插花,儘量使自己談吐高雅可以看出,雪從來都向往的是美好的生活,而絕不是和為了保護自己而殺了生父的亮一起相濡以沫。而所謂雪為了保護亮而殺了自己的生母純粹是有些讀者的猜想。場景再現:根據情節推測,兩人在實踐之前在圖書館相識,並有淡淡的初戀。雪被母親逼迫出賣自己的肉體給亮的父親,在大樓裏被尾隨的亮看見醜惡的一幕,憤怒之下,亮殺了父親並偽造現場逃逸。那麼,知道此事的只有亮和雪兩人。雪母迫於外界壓力決定自殺,雪發現這種可能卻不去阻止,顯然已經做好了讓別人收養的打算。記住,雪母應該知道亮父死的原因,只要她説出賣女兒一事,那麼不難推測到此案與雪有關,雪在案發時沒有不在場的證明,如果由亮作證,那麼亮必然受到懷疑,那麼後面的事情必然大大不同了。而且雪母一旦説出賣女一事,雪的名節不保是肯定的。所以雪看着生母自殺而不阻止,可以説是為了亮,也可以説只是為了她自己的未來。

到了後來的藤村、江利子事件,可以看出雪不斷利用亮來博取自己的未來。雪這個人,一成的第一印象其實是很準確的,即雪的眼光中可以説隱含了卑劣與下流。女主角就是這樣一個人,我不知道為什麼很多人似乎同情她,但在我看來,她得到的懲罰,太少太少。無論何時,去殺害無辜的人,去陷害無罪的人,都是一種不能容忍的錯。

縱觀全書,可以看到,每次殺人或者陷害,都是由亮親自出手。雪的手,從來沒有沾染污穢,但是每次的罪,幾乎都是雪的原因。就連原初的罪:亮親手殺父,也是為了雪。對亮來説,或者雪就是那白夜之中唯一的光,這絲光,來自他對雪的愛;但是對雪來説,亮或許是代替太陽的存在,但是,誰對太陽有愛呢?或者説,如果能夠有太陽,何必需要代替的存在的呢?

之後最後的結局,雪失去了代替太陽之物。其實也沒什麼,因為雪從來沒有親手犯過罪,所以警方也不能拿她怎麼樣。那麼,從今往後,雪可以生活在太陽下了,也不需要替代太陽之物了。可笑的是,上天早已給了她懲戒:不能懷孕。雪終於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卻失去了一切。

《白夜行》讀書心得體會 篇7

很厚的一本書,抓緊一切空閒時間看還是花了三個星期。作為推理小説,結構非常新穎;不是最後一頁解釋誰是兇手,作案原因和手段的套路。

甚至到最後一頁,都沒有毛利小五郎之輩跳出來給讀者真相。但是每個章節都以第三者的視角跟男女主人公共同經歷着生活,蛛絲馬跡一點一點浮出來,最後拼成完整的十九年。《白夜行》的電視劇曾經炒得很熱,那段時間的日劇一個比着一個的精彩,這一季就慘到沒什麼面目有趣的片子。電視劇最熱的時候我把它誤解成一個愛情片,事實上愛情也算是這部劇的宣傳點。

可是,真的很難從書裏面感受到愛情。男女主人公初相識的時候只是國小生,以後的十九年來跟愛情比更多的是因為利益的共生關係吧。而且這兩個人真的是壞到骨子裏去了啊,讓我狠懷疑惡花有沒有結善果的能力。書的作者東野圭吾是理工科背景,我總覺得理工科背景的人包括我自己都有寫東西絮絮叨叨東拉西扯的毛病。   看的時候因為急着追真相到底是什麼,恨不得能把細枝末節全部跳過,最後快要結束了又不忍心就這樣完掉,時間再長下去一定還有更加觸目驚心的故事。

《白夜行》讀書心得體會 篇8

有些人的作品讀來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在那裏你會感到閲讀的歡愉,好像冰的融化,花的盛開,會感受到愛與美,希望,比如那些精緻淡雅的散文,周作人,冰心,梁實秋,餘秋雨,席慕容與張曉風。我想大多數作家都是如此吧。然而,另外一些人的作品就是截然不同的,魯迅的犀利黑暗痛苦,李承鵬,王小波,杜甫屈原,雖然冷峻,嘔心瀝血,也自有其偉大與令人敬佩之處。這次是我第一次接觸東野圭吾的作品。

早年雖然也看過羅生門和第五十一條龍,對日本作家這種幽暗的風格有所接觸,但我也知道,這樣陰冷的風格不會是我所喜歡的,包括源氏物語那種的風格。諸如紅樓夢,它前半部分還是洋溢着青春,愛與關懷,即使全篇也從未失去過對那種美好的讚頌。

但是白夜行,這本書給我帶給我的是全然不同的閲讀體驗,也是因為一篇評論《黑夜之長,豈知白晝之光》,去看了全書。

全書的基調陰森灰暗,間或會閃現一抹亮色,但隨後更大更重的陰霾便壓上來,給我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與對人性的思考。

但是仍然不得不説東野是大師,它寫出了社會現實的黑暗與無情。寫出了低層市民階層的生存狀態(雖然不是重點),它也寫出了兩個孩童到成人最悲劇的生存狀態,當然也有周圍一干人的生存狀態,這樣的狀態離到達和諧社會很遠很遠,也有着遠非柯南這樣的動畫片能夠反應出的社會真實。

可能因為習慣,喜歡在安靜中寫作思考,我還是不能在嘈雜中寫作。

東野圭吾的作品白夜行,人生如在白夜中行走,唐澤雪穗和桐原亮司,雖然一個在陽光上,一個在黑夜裏,卻感覺都在白夜中行走,生命黑暗沒有陽光,只有自己製作的人造光。

日本真的是一個值得尊敬的民族。能夠這樣真實地反映真實,可能是在譏刺社會,但是書中又何嘗不是包含着一種對正義平等的弘揚與追求。

我很慶幸我是先看了書再去看的電影。我們語文老師讓我們只要記住兩句話,莊子的“夏蟲不可以喻冰矣”和“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我想我們很多人也是這樣一種夏蟲吧,蟬過了夏天就死了,當然無法理解寒冰是什麼,我們生活在這個看似安逸幸福的生活裏又怎麼會知道那樣一種黑暗的社會現實。象牙塔裏的我們要過多久才能成熟與成長,粉飾太平的思想空間裏又何處能誕生自由的火花。

可是雪穗與亮司卻被迫用一個童年,用一個瞬間去長大,去成熟,這是一個悲哀。我感動的還有東野圭吾寫的愛情,以前從未看過能夠如此不着一字,未有一次直接描寫兩名主角相知相識與相處,連絕別都顯的那麼無情,然而這卻是一段最深刻與感人的感情,一段持續20多年,一段相互犧牲,保護慰藉的愛情,一段都將對方融入到自己的生命與骨髓的愛情,原來童年時的竹馬青梅的純真美好,青春年華的美好,在這段愛情看來都只是不可觸碰的水晶,支離破碎的倒影。

原來,還有這樣一種愛。毀滅性的愛與悲哀,這讓我想到了張愛玲與魯迅,然而張愛玲的冷峻灰色卻從來寫的不是愛情,只是人士炎涼與滄桑,人性悲哀。從這一點上,我認為東野高明,這不啻於一段驚天地泣鬼神的愛,猶如梁祝苦命的生死相依,羅密歐與朱麗葉還有神父與信童為他們送信,梁山伯與祝英台還有四九與銀杏幫他們傳情,張生鶯鶯還有紅娘,寶黛還有紫鵑晴雯,還有那麼一些人去理解,去同情幫助他們和他們不為世俗所容的愛情,然而雪穗與亮司呢,就像兩個連載一起的與世人的絕緣體,周圍的人與父母同學,似乎都是仇敵,這是一對被孤立的人,處在一個缺少愛的環境的兩人。悲劇的開始或許只是偶然,但悲劇的持續總是有着令人深思的社會根源。

愛在他們這裏是自私的,亮司和雪穗為了愛情,為了生存,殺害了一個又一個人,罪惡一旦開始,不再源頭上制止,便會像病菌疫情一樣蔓延,他們被人傷害,過早承擔了無法想象的痛苦,這樣的經歷使他們具有攻擊性,進而報復那些敵人,可是並不止於是,他們還傷害了那些無關的,善良的生命。

聽美國舞蹈家鄧肯説過,一個孩子在他童年的時候認識到了什麼是美,他以後就會用一生去追尋美。那是童年的一片花海,那是真善美。而白夜行就是這句話的反面證明,看完之後,誰又能不為之感歎惋惜呢?

《白夜行》讀書心得體會 篇9

記得在某處看過一個關於“日本文學有什麼特點?”的回答,説“當你拿起一本日本的小説的時候,你不知道讀完這本小説後的自己的價值觀會發生怎樣的改變。

作家們肆意描寫着性,謀殺,以及病態的心。而這些真實存在的,我們故意説服自己去忽視的細節,往往在一衣帶水的文字裏得到赤裸裸的暴露。日本作家們像是催眠師一樣,用他們的語言更改着我們對生活的認知與理解。世界在我們的眼中呈現了另外的一副模樣,它不光是美好的, 它還摻雜着血淋淋的罪惡。這是世界的補全,也是人性的補全。”

東野圭吾的作品也是如此,就像一對窺視人心的眼睛,無論是《白夜行》或是《放學後》,讀後都讓人覺得壓抑。 而《白夜行》之所以比《放學後》等擁有更多讀者,我認為要歸功於作者對情節拿捏的到位和對更深層次善惡的探索。

關於後者,作者似乎故意讓我無法去指責書中任何一個角色,無論是殺人亮司,或是躲在亮處的雪穗,還是“河那邊”心靈扭曲的大人。他們都是泥沼中的可憐人,不斷抓住岸上人的腳,死抓不放。

書中,善與惡交織着出現在人物身上,呈現給讀者的是——“矛盾”。給亮司買德國制的剪刀的爸爸猥褻了三年級的雪穗,內心痛苦以致麻木的雪穗媽媽默許女兒“接客”,最大的矛盾應是男主,他有温情,亦有殘酷,他可恨,但也可憐,可以説他的內心很純淨,只有雪穗這一個太陽,

如此矛盾,卻顯露了一個事實——他們的惡多數來源於環境。回到最初,亮司只不過是一個愛剪紙和無線電的小男孩,雪穗亦是。寫到這裏不禁想起亮司離開家對他媽媽説“這裏的人都瘋了”。人是環境的產物嗎?也許有些人會斷然否定,但我是承認的。那些身處逆境卻不為之所影響的人,他們的高尚的信仰的出現説不定也是環境所逼,也就是他們之所以“不受影響”,其實是潛移默化受了環境的反擊。

縱觀全文,作者對社會大環境的反映實數不少,男女主童年家庭的畸形、年輕的男主用身體賺錢、後來超級瑪麗遊戲的出現等等,多的是當時社會的縮影與社會發展的足跡。至於作者是否趨向於將惡之果安在當時病態環境的頭上,我無從得知。但我知道,作者確實寫出了那部分生命中沒有太陽的人的生活,這確實“是世界的補全,也是人性的補全”

當拿起這本書時,你可以看其中不同尋常的愛情,也可以關注懸疑犯罪的部分,當然還可以有一雙社會學家的眼睛。你可以驚歎這本書在視角上的靈活切換與時間上的跨度之大,還可以驚呼書中血淋淋的罪行,可以恨書中所有的罪人,也可以悲天憫人。

總之這是一本無法讓人拒絕的書,我想它一定會讓你在40度的夏天背脊發涼。果然夏天還是更配冷冰冰的東野圭吾版空調啊。

《白夜行》讀書心得體會 篇10

書略厚,大概五百多頁,開始的時候略有苦惱,感覺很難看完這麼厚的書。不過幾天時間裏,已經看了一半了,理由就是它有一種吸引力,吸引着我要儘快的讀完它,唯恐時間長了或是斷了之後就接不上了。

這是東野圭吾一本評分很高的推理懸疑小説,故事是按照時間線來逐漸推進的,隨着時間推進不斷的有新的故事發生,有新的人物出現,但卻沒有偏離主線,彷彿是一顆樹木不斷的生長,添枝冒葉。而且當細節逐漸多起來的時候,彷彿好像抓住了一些什麼,窺探到了故事的緣由。

本書看到一半的時候,第一次在文中見到“白夜”二字,明白了原來書名的出處是在這裏。緊接着描述桐原用剪刀剪出了一個戴帽子的男孩牽着一個女孩的剪紙,我又恍然明白了,原來本書封面上的那個圖案出自這裏。

每一個新事件的發生,首先都會令人會產生各種疑惑,但作者在文中卻又以一個細節或一句的描述為你帶來線索,當線索越來越多,事件背後的真相也就越來越清晰。在本書最後部分,以一種敍事推理的方式,清楚了的分析交代了整個故事的緣由。

對於本書女主角的感覺,我只能用細思極恐來形容,她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有目的性的,而且為了目的不擇手段,但在大家面前卻又表現成一個美貌精幹善解人意的好人,這也正是她的可怕之處。而男主角就是這所有計劃的執行者,為女主角掃除障礙,保護她,是女主角在黑暗裏的影子。正如書中所言,他們關係就像是槍蝦與蝦虎魚。

本書的美妙,真的只有當你讀它的時候才能深切體會到。

《白夜行》讀書心得體會 篇11

有些人的作品讀來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在那裏你會感到閲讀的歡愉,好像冰的融化,花的盛開,會感受到愛與美,希望,比如那些精緻淡雅的散文,周作人,冰心,梁實秋,餘秋雨,席慕容與張曉風。

早年雖然也看過羅生門和第五十一條龍,對日本作家這種幽暗的風格有所接觸,但我也知道,這樣陰冷的風格不會是我所喜歡的,包括源氏物語那種的風格。諸如紅樓夢,它前半部分還是洋溢着青春,愛與關懷,即使全篇也從未失去過對那種美好的讚頌。

但是白夜行,這本書給我帶給我的是全然不同的閲讀體驗,也是因為一篇評論《黑夜之長,豈知白晝之光》,去看了全書。

全書的基調陰森灰暗,間或會閃現一抹亮色,但隨後更大更重的陰霾便壓上來,給我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與對人性的思考。

日本真的是一個值得尊敬的民族。能夠這樣真實地反映真實,可能是在譏刺社會,但是書中又何嘗不是包含着一種對正義平等的弘揚與追求。

我很慶幸我是先看了書再去看的電影。我們語文老師讓我們只要記住兩句話,莊子的“夏蟲不可以喻冰矣”和“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我想我們很多人也是這樣一種夏蟲吧,蟬過了夏天就死了,當然無法理解寒冰是什麼,我們生活在這個看似安逸幸福的生活裏又怎麼會知道那樣一種黑暗的社會現實。象牙塔裏的我們要過多久才能成熟與成長,粉飾太平的思想空間裏又何處能誕生自由的火花。

可是雪穗與亮司卻被迫用一個童年,用一個瞬間去長大,去成熟,這是一個悲哀。

從這一點上,我認為東野高明,這不啻於一段驚天地泣鬼神的愛,猶如梁祝苦命的生死相依,羅密歐與朱麗葉還有神父與信童為他們送信,梁山伯與祝英台還有四九與銀杏幫他們傳情,張生鶯鶯還有紅娘,寶黛還有紫鵑晴雯,還有那麼一些人去理解,去同情幫助他們和他們不為世俗所容的愛情,然而雪穗與亮司呢,就像兩個連載一起的與世人的絕緣體,周圍的人與父母同學,似乎都是仇敵,這是一對被孤立的人,處在一個缺少愛的環境的兩人。悲劇的開始或許只是偶然,但悲劇的持續總是有着令人深思的社會根源。

愛在他們這裏是自私的,亮司和雪穗為了愛情,為了生存,殺害了一個又一個人,罪惡一旦開始,不再源頭上制止,便會像病菌疫情一樣蔓延,他們被人傷害,過早承擔了無法想象的痛苦,這樣的經歷使他們具有攻擊性,進而報復那些敵人,可是並不止於是,他們還傷害了那些無關的,善良的生命。

聽美國舞蹈家鄧肯説過,一個孩子在他童年的時候認識到了什麼是美,他以後就會用一生去追尋美。那是童年的一片花海,那是真善美。而白夜行就是這句話的反面證明,看完之後,誰又能不為之感歎惋惜呢?

《白夜行》讀書心得體會 篇12

莎士比亞説“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週末在家看完《白夜行》也想寫寫關於雪惠關於亮司關於十九年前那場改變他們命運的時刻。

笹垣警察説唐澤雪穗與桐原亮司是槍蝦和蝦虎魚的關係,“槍蝦會挖洞,住在洞裏。可有個傢伙卻要去住在它的洞裏,那就是蝦虎魚。不過蝦虎魚也不白住,它會在洞口巡視,要是有外敵靠近,就擺動尾鰭通知洞裏的槍蝦。它們合作無間,這好像叫互利共生。”我倒不這麼理解,我覺得他們更像是“完整的”一個人。

外表光鮮亮麗,光鮮生活在晴朗的白天的是雪穗

一個遊走在黑暗,永遠做着違法犯罪行為的是亮司

一個有着精緻容顏,舉止優雅得體的軀殼是雪穗

一個有着陰鬱眼神,永遠幹當背後影子的是亮司

白天和黑夜永遠交替,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一天,缺少任何一個都是不完整的。

在太陽的照耀下,被人擋住的角落形成了影子。亮司曾説“想要在白天走路”但是影子永遠是見不到光的。

亮司死時,“只見雪穗正沿扶梯上樓,她的背影猶如白色的影子。”一個人沒有了影子,從此只剩孤零零的軀殼在時間徘徊。

雪穗和亮司的關係就如同水和魚的關係,魚沒了水就存活不了,水沒了魚就沒有了生氣,如同一汪死水。他們之間有愛嗎?我想是有的,但更多的是他們組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一個個體,問他們愛對方,不如問他們愛不愛自己?答案當然是愛的,只有愛才會讓他們一起努力去打造那個能在陽光下生活的“自己”;只有愛才會讓他們一起去努力將他們認為最好的爭取甚至是“奪取”來打造一個“完美的自己”。“她”的身上有着他們兩共同的期望甚至是奢望。

雪穗的童年是不幸的,未讀到書本的最後是無法理解雪穗的種種行為。

她明明有着令人豔羨的一切,精緻的外表,温柔的性格即使那是裝出來的,但是一樣是眾人中的焦點人物,可以輕而易舉的獲取大部分女孩所豔羨的一切。

明明擁有這麼多,為什麼還如此的計較,因為同學藤村都子傳她的身世就想要毀掉她?

明明輕而易舉的獲得社團大部分的人的愛慕目光,就因為社長一成喜歡的是自己的“跟班”江利子就要毀掉她?

讀到最後,才明白雪穗是個完美主義者。她不能容忍一絲一毫的不完美,童年的遭遇是她極力想要抹去的污點,也許她是喜歡一成的,但是我想沒有到非他不可的地步。她之所以想要毀掉江利子,更多的是不能容忍“她”的人生“她”的感情會被“醜小鴨跟班”比下去。

亮司的童年也是不幸的,親眼看到那不堪的一幕。那一刻在他心中敬仰、尊敬的父親形象渾然倒塌,與之相對比的是雪穗那麼弱小,如此的需要人保護,從此他的眼中只剩下陰鬱,黑暗以及堅定。不顧一切保護弱小的雪穗,可能也是在保護十一歲時自己那崩潰的的靈魂,為此他不惜遁入黑暗,永不見光。

設計藤村都子,設計江利子,殺掉調查他們的偵探等等一系列事情,無非就是想要埋藏掉十九年的那段殺人案以及保護可以在陽光下行走的雪穗,保護那兩個十一歲的靈魂。

童年可以説是影響人一生的成長,那件命案的發生改變了不僅僅是他們兩個人的性格,也影響了他們往後十九年的生活。書的最後,你才會明白為什麼他們要做這麼多事,當年的殺人案改變了多少人的生活。故事的最後,因為剪紙術亮司暴露在了陽光之下,雪穗和亮司—白天和黑夜終於重疊了,短暫的重疊換來的是永遠的別離!

最後的最後,地點回到十九年前的圖書館,一個少年運用一雙巧手將一張張紅色紙張剪成形態各異的動物或者人,逗的對面的女孩巧笑嫣然。如此一幕温馨場景,卻徒留一聲歎息!

《白夜行》讀書心得體會 篇13

“我的天空裏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並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麼明亮,但對我來説已經足夠。憑藉着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

看了這本書後,忽然有一大堆感覺,一大堆想法湧上心頭,這讓我不可思議,第一次有着“讀書很快意”的感覺。

起初,只是被書後的文字吸引,彷彿有一種絕望感,一種黑暗,冷酷的感覺,引起了我心中某些東西的共鳴。第一個感覺是這本書就像是寫我自己,或者説,它打開了我內心一片陰暗的,不為人知的天空。

實話説,最開始看的時候,覺得書很平淡,就像在路上行走,看見那些行人的臉一樣,不是陌生,是擦身而過,目光不會有交集,即便偶爾對上,也只是靜止狀態下的兩粒塵埃,永遠不會相撞,不會有任何感覺。

大概看了七分之四吧,便產生了樂趣。比如,兇手到底是不是雪穗,她為什麼會造成那樣的氣場,究竟是怎麼做到的,讓每個人都覺得她很好?其實,答案再簡單不過了,是偽裝。就像美佳的家中,在雪穗來了之後,全部裝飾花都變成了人造花。就像美佳的懷疑“會不會連整個家都變成人造花”,還用問麼?答案自然是肯定的。有些東西,儘管你一直在抵抗,可是它還是會發生。看不見的黑手操縱了一切。我們的五官是可以隨我們的大腦的支配活動的,從臉上似乎可以看出悲傷的表情,那種可憐的樣子讓人產生了想要保護的衝動,可是,真的是這樣麼?人的心裏的真正想法,又有誰可以看得清?臉皮之後的自己,又究竟如何?我不想説只有雪穗是這樣,至少,我也是如此。但是,她的演技實在是出神入化,我所看到的,似乎只是她一層層的面具,看不到真正的她自己,只知道她很有心計,但我對於這個形容她的詞不太滿意。或許,還可以有更好的別的什麼詞。或許,是那個所形容的“惡之花”?但我覺得這樣看待似乎不太全面,我,無法對她作出評價,看不懂她。還有,就是她當時作案的年齡,國小生時期,那時就可以想到許多複雜的東西了麼?那時,就可以做出幾近完美的意外事故的假象,然後再裝作無辜的樣子了麼?的確,任誰都不會懷疑小孩子。但,小孩子真的可以相信嗎?然後,發現開頭的那段話是雪穗所説的。後來,也知道了説那段話的原因,原來,是這樣的啊。

《白夜行》讀書心得體會 篇14

年初的時候,讀了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開始的感覺是人物眾多,情節凌亂,時空錯亂。直到快讀完了,才恍然大悟,這是一個完整、圓滿且充滿温情的故事,情節在交錯的時空裏多線索推進,但前後緊密關聯,邏輯縝密,嚴絲合縫。算是初步見識了東野圭吾的風格。然而,豆瓣上的評論都説偵探推理小説才是他的看家本領。

於是又相繼讀完了他最著名的兩部推理小説《白夜行》和《嫌疑人X的獻身》。

相較之下,更喜歡前一本。

東野圭吾的小説總是環環相扣,層巒疊嶂,疑團直到最後幾頁才會完全解開,這正是好的推理小説的標準。但也因此,很難用較短的篇幅對情節做個概述,劇透的難度加大。

中學時代的桐原亮司和西本雪穗經常在圖書館相遇,同樣糟糕的家庭讓他們不約而同的到躲到這裏來尋一份清淨,慢慢地彼此有了一份單純而懵懂的情愫。亮司的母親和店裏掌櫃偷情,因為父親是個戀童癖,雪穗的母親因為無力養育女兒,將雪穗介紹給亮司的父親,於是忍無可忍的亮司殺死了自己的父親,隨後雪穗幫助母親完成了“自殺”。從此,他們相生相伴,若即若離。

從高中到大學,再到擇業,成家,雪穗一步步平步青雲,躋身上流社會,亮司依然在社會邊緣徘徊,可兩人一直遙相呼應,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一次次置對手於死地,或者逼迫他們乖乖俯首。他們配合精妙,天衣無縫,從未失手。

可是當年亮司父親被殺案的負責警官笹垣潤三,在退休之後依然鍥而不捨,因為他覺得當年的案件疑點重重,於是,一直暗中調查調查當年遺留的種種疑點和證據,並與他倆展開各種鬥智鬥勇的角力。

直到案件像洋葱一樣被層層剝開,最後的真相讓人辣眼睛……

劇透到此結束,更多情節,找來讀讀吧。

如果用上帝視角去俯瞰每個人的經歷和遭遇,一切的跌宕起伏,兇吉禍福都會變得平淡無奇,世間再無精彩可言。如果上帝託生在某個具體人的身上,他可以通過精妙的計劃和設計擺佈身邊人的命運和人生軌跡,借而實現自己的目標。那麼他的人生又會是怎樣一種體驗?——小説告訴你,了無生趣。猶如在沒有太陽的白夜裏孤獨行走。

“我的天空裏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並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麼明亮,但對我來説已經足夠。憑藉着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

人的成長就是一系列經歷的疊加,小時候的被漠視,被凌辱,通過弒父殺母這種極端的方式尋求解脱,然後瘋狂的佔有和掠奪,掠奪別人的愛情,別人的財產,別人的幸福,一步一步走上一條沒有靈魂的不歸路,看似青雲直上,實則是絕望和徹骨的寒冷。

亮司和雪穗之間到底是種什麼樣的關係?這是讀者中討論較多的話題。他們自小相互同情,男孩為了解救女孩,殺了自己的父親,並且一次次為了女孩的目的,鋌而走險,不惜越陷越深,一直像走鋼絲一樣遊弋在社會的邊緣,直至走上一條沒有靈魂的不歸路。

而女孩自小身份卑微,飽受侮辱,為了更好地歸宿,不惜犧牲自己的母親,而後,為了金錢,名譽,地位,權力——這些她一直夢寐以求的東西,不擇手段,瘋狂攫取。並享受着別人對她的尊敬,對她的愛慕,對她的嫉妒。然而,在這一切的背後,是男孩的鼎力相助,不顧個人名譽、安慰、沒有底線的犧牲,一次次地化險為夷,遇難呈祥。而在這些瘋狂的攫取中,作為人性中“善”的那一面逐漸的被掏空,生活看似優渥,實則噩夢一般。為了逃避這份空虛和夢魘,只能更加瘋狂地攫取。這同樣是一條沒有靈魂的不歸路。

他們之間有愛嗎?我想,應該是有的。

那份愛,存在於只有他們兩個人的世界,是兩顆風雨飄搖的靈魂相互取暖的一絲薪火,也是他們依然能夠稱之為人的最後一絲證明,一根救命的稻草。除了這一點彼此的愛,其它一切都已蕩然無存,只剩一具行屍走肉。

所以,我相信,他們之間是有愛的。

正因此,很多人讀到小説的結尾,“只見雪穗正沿扶梯上樓,背影猶如白色的幽靈。"才會讓人有種痛不欲生的絕望。

因為他們最後一點救贖的希望破滅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9zp8x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