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讀水滸傳有感1500字(精選9篇)

讀水滸傳有感1500字(精選9篇)

讀水滸傳有感1500字 篇1

“大河向東流哇,天上的星星參北斗哇,説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路見不平一聲吼哇,該出手時就出手哇,風風火火闖九州哇……”合上《水滸傳》一書,聽着《好漢歌》,108條梁山好漢的形象又湧現在我眼前:雪中送炭的“及時雨”宋江,膽大如虎的武松,機智聰明的吳用,嫉惡如仇“黑旋風”李逵……他們無一不是被人們大加稱讚的英雄,他們的“俠肝義膽”英雄品德被傳揚,他們的英雄事蹟被人們津津樂道着。只是這些英雄,當真是名副其實嗎?

讀水滸傳有感1500字(精選9篇)

我認為不是,梁山好漢濫殺無辜的現象是相當嚴重的,甚至不分老幼良賤地殺。老人和小孩,特別是很小很小的小孩,良是主人,賤就是奴僕丫鬟,他們無辜地被牽連被殺害。比如英雄好漢中最富有血性和傳奇色彩的人物——武松,景陽岡打虎讓他成為威震四方的英雄,他仗義、愛打抱不平,人們都説他是頂天立地的真好漢,可是武松在血濺鴛鴦樓的時候殺了15個人,其中就包括兩個小孩,馬伕、丫鬟、僕人各一人。蔣門神設計陷害他犯了官司,他殺蔣門神報仇也就算了,可他還不解氣,本來都已經要出門了,又回來把大門關上又殺了兩個婦女,最後留下八個血淋淋大字:“殺人者打虎武松也”,“正義凜然”地向世人公佈其英雄壯舉。這些無辜死去的平民何錯之有?就這樣被武松一刀奪取了寶貴的生命。再者最最有名的當數李逵,江州劫法場救宋江時,“黑旋風” “不管三七二十一,不分兵丁、百姓,見人就砍。” 後來就是抓住了壞蛋黃文炳,李逵卻自動請纓把黃文炳殺掉,其手段之殘忍,以千刀萬剮了了他人性命。李逵卻還自我感覺良好地大喊: “我殺着開心啊!”一邊殺一邊烤了人肉吃。他不僅主動殺黃文炳,割來烤着吃,也讓大家吃,真讓我感到一陣徹骨寒意。所謂的“梁山好漢”的“英雄壯舉”更是不止這些,母夜叉孫二孃、菜園子張青夫妻二人,還有催命判官李立,都慘無人道的把死屍開剝了“把做饅頭餡”;錦毛虎燕順、矮腳虎王英、白麪郎君鄭天壽,自家喝“人心醒酒湯”,把人肉賞給小嘍囉解饞,更是讓我感到毛骨悚然。

縱觀梁山108位好漢,能真正為百姓伸張正義,除暴安良的可謂屈指可數。打着“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的名號,乾的卻是為私心為私利的事情,為的是個人義氣,以至於還幹出濫殺無辜的兇狠暴戾之事,真的不由我不發出一聲感慨:梁山好漢非真英雄啊!

古人曰:聰明秀出,謂之英;膽力過人,謂之雄。聰明智慧是吳用,膽力過人有武松等,“英”“雄”梁山好漢都佔了,但是我認為,他們也只能被稱為英才和雄才,確切説他們只是才能勇武過人的人 離英雄還是有一段距離的。我心目中的英雄,應當是頂天立地,無私忘我,仁心宅厚,扶弱助殘濟困,以拯救天下蒼生為己任 ,為人民利益而英勇奮鬥,令人敬佩的人。梁山好漢只算是才能和武功高人一等的人,不算為人民利益而作抗爭的英雄。

我心目中的英雄,應該是這樣的……“初次征戰即率領800驍騎深入敵境數百里,把匈奴兵殺得四散逃竄。在兩次河西之戰中,大破匈奴,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在漠北之戰中,封狼居胥,大捷而歸。”這些無不是西漢著名的驃騎將軍霍去病以汗血立下的赫赫功績。霍去病生為奴子,長於綺羅,卻從來不曾沉溺於富貴豪華,他將國家安危和建功立業放在一切之前。漢武帝曾經為霍去病修建過一座豪華的府第,霍去病卻斷然拒絕,説:“匈奴未滅,何以家為?”他這種以拯救天下蒼生為己任的行為,才絕對是錚錚鐵血的英雄的本色!

我心目中的英雄,應該是這樣的……文天祥是南宋的一位民族英雄,他本是文官,卻為了保家衞國,反抗元軍,依然走向了戰場,領兵抗元。不僅奮勇抗戰,還拿出了自己的家產,招募了3萬壯士,抗原救國。後來南宋統治者向元軍投降了,文天祥卻依然堅持抗戰。無論受到多少元人的嚴刑壓迫和高官厚祿的利誘,文天祥依舊堅持着自己對國家的忠心,不想苟且偷生。“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視死如歸,大義凜然,這才是頂天立的英雄。

我心目中的英雄,應該是這樣的……20xx年7月2日下午1點半,在杭州濱江區的一住宅小區,一個2歲女童突然從10樓墜落,在樓下的吳菊萍奮不顧身地衝過去用雙手接住了孩子,女孩稚嫩的生命得救了,但吳菊萍的手臂瞬間被巨大的衝擊力撞成粉碎性骨折。吳菊萍也是一名母親,事件發生時孩子只有七個月大,還在哺乳期。在墜樓女孩生死關頭的瞬間,沒有過多考慮這一舉動會造成傷害,就毫不猶豫地伸出手去,這位“最美媽媽”用捨己為人的犧牲精神詮釋什麼是英雄。

我心目中的英雄,應該是這樣的……20xx年5月29日,司機吳斌駕駛客車從無錫返回途中,突然有一塊鐵塊從空中飛落擊碎他的車輛前擋風玻璃,砸中他的手臂和腹部,他的肝臟破裂及肋骨多處骨折,肺、腸挫傷,在這危急關頭,吳斌忍着疼痛,完成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車措施,保證了24名旅客的安全,而他自己經搶救無效去世,時年48歲。在生命的最後一分鐘,他沒有被痛苦所折服,而是把自己身為司機的責任履行到底。是他,在身負重傷的危難時刻緊握牽着乘客生命的方向盤,將大家的生命行駛到安全的終點,而他自己則忍受着劇痛的折磨最終離開這令他留戀的人間。他用自己平凡的一生,譜寫出了不平凡的英雄事蹟。

《水滸》的梁山好漢固然是“英雄”,他們都有常人不能媲美的高強武功,英勇過人,行俠仗義。但在我心裏,霍去病、文天祥、吳菊萍、吳斌這些無私忘我,扶弱助殘濟困,以拯救天下蒼生為己任 ,為人民利益而英勇奮鬥的人,他們才是當之無愧的真英雄。他們或許年輕,或許弱小,或許平凡,但他們有捨己為人的品質,用堅強和勇敢,詮釋着生命的勇氣,閃耀着人性的光芒!他們偉大的事蹟,就這樣在危難中綻放,從平凡中誕生。他們也許並不比我們高大,但那一刻,已經足以讓我們仰望,無關身軀,無關力量,無關其他,我們仰望的是人性的高尚!他們才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讀水滸傳有感1500字 篇2

在這個暑假,我有幸讀完了《水滸傳》這本名著,感想深刻,很想與大家溝通一下。

《水滸傳》主要講了梁山泊以宋江為主的草莽英豪如何聚首,乃至發展壯大,到最後的因宋江的愚忠而死傷殆盡的悲劇性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是不不可多得的英雄傳奇小説。小説內容豐富,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讓每個讀過的人都愛不釋手,不愧為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讀水滸《水滸傳》一開始便讓人憤憤不平,本來是高俅恃強凌弱,低俗無理,因受了王進父親的一棒,便把氣全都撒在王進身上。他新官上任,王進因有病未來拜見,但也沒少了給他送禮,帶他偏生小人得志,氣量如此狹小,打了王進幾十大板不説,還把王進送進了大牢,準備在刺配途中將其害死。幸好王進及時逃跑,才保住性命。在這兒,他們地位戲劇性的變化,王進文武雙全,卻被迫流亡,高俅無德無才,竟官居太尉,可笑,高俅為什麼不去當運動員呢?由此可見,封建君主制的弊病,不是任人為賢為百姓謀福,而是自私狹隘只憑一己的好惡做着荒唐的決斷,由此,我便深感施耐庵從本書的開始便預示了梁山好漢的悲劇性的結局是必然的。

梁山一百單八將,個個身手不凡,驍勇善戰,俠肝義膽,仗義疏財,梁山的實力足以抗衡朝廷,但最後卻悲劇性的收場,不但沒成就一番霸業,還因首腦宋江的愚忠而送了性命,真是可悲,可歎, 又可氣。宋江説過,寧朝廷負他,他不負朝廷,他也知道招安是一條不歸之路,而他卻愚不可及的帶着眾兄弟被招安了,真真是冷了兄弟的心。其實,與其招安,為奸佞害死,還不如在梁山泊,替天行道,殺富濟貧,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稱分金銀,快活自在。朝廷縱使幾次圍剿,總是損兵折將而歸,足見梁山的實力,怕什麼!但是宋江的愚忠想法,人生價值觀佔了主導,害了眾英雄。我深深的感到,整本書要表達的東西太多了,所以我認為這部小説在我國古典文獻中之所以有如此突出的地位,原因就在於此無聲勝有聲的魅力,讓人愛不釋手,給人以無限遐想的空間,但有時情節總是出人意料。如喬道清迴風燒賊一段,本來宋江在密林中安營紮寨是兵家大忌,可《水滸傳》偏要寫敵軍放的火被喬道清使法術逆風回去,結果大敗王慶,這未免有些虛幻色彩。

再來講一講我們最熟悉,最厲害,最早出現的林沖。他守法得很,卻一再遭到高俅的陷害,我非常為他心痛,忍得多卻無益,真是不可取呀!在刺配途中,屢次遭到官差的陷害,險些喪命,最後在魯智深的幫助下,痛下決心殺了押解他的兩個官差,逃走了。真是忍無可忍,官逼民反呀!讀《水滸傳》時,我發現一個微妙的現象,那就是所有的梁山好漢不是殺了壞人就是被逼迫,沒一個毫無原因就上梁山的。這説明什麼?朝廷腐敗無能,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被逼無奈,沒人願意成為古代以忠君為正統思想下的所謂的亂臣賊子。

眾位英雄聚首樑上,經濟實力,戰鬥力足可對朝廷取而代之,但首領宋江選擇了招安這條路,意味着他們終究是朝廷的眼中釘肉中刺,封建皇權容不下,奸佞朝臣更是欲殺之而後快,事實如此,在徵方臘的眾多戰役中兄弟們死的死,傷的傷,出家的隱姓埋名的,一百單八將最後所剩無幾,什麼功名利祿,什麼封妻廕子,什麼榮歸故里,最後只是為這些草莽英雄悲歎的唱了一曲輓歌。古人有詩一首評《水滸傳》:

莫把行藏怨老天,韓彭赤族已堪憐。

一心報國摧豐日,百戰擒遼破臘年。

煞翟罡星今已矣,讒臣賊子尚依然。

早知鴆毒埋黃壤,學取鴟疑范蠡船。

宋江死後,葬在蓼兒窪,風景與梁山無異,更有吳用,花榮,李逵陪葬,這説明宋江心裏還懷念梁山泊,真心愛着兄弟們啊!面對如此下場,如果老天再給宋江一次選擇的機會,他會選擇招安嗎?雖然時間不能倒流,但至此,給我們後人無限感慨,無限遐想的空間呀!宋江雖愚忠,但兄弟們始終對他衷心耿耿,徵方臘回來的途中,魯智深於六和塔坐化,武松獨臂出家,燕青的相望於江湖,説明什麼,人生在世,愚忠不可取。

大江東去,浪淘盡,數不盡多少英雄豪傑,他們已成為歷史,成為後人的一面鏡子,歷史無法改變,但歷史給我們的教訓卻是深刻的,他教我們如何為人如何處事,“雖義薄雲天,但莫把義空負。”古人有詩評曰:

生當鼎時死封侯,男子生平志已酬。

鐵馬夜嘶山月曉,玄猿秋嘯暮雲愁。

不須出處求真跡,卻喜忠良做話頭。

千古蓼窪埋玉地,落花啼鳥總關秋。

感謝《水滸傳》這本書,讓我感想如此深刻;感謝《水滸傳》這本書,讓我明白做人的道理;感謝《水滸傳》這本書,它將成為後人永存不朽的奇蹟!

讀水滸傳有感1500字 篇3

話説:“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水滸傳》中描寫了一羣不堪暴政欺壓的好漢揭竿而起,聚義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朝廷招安而失敗的全過程。

《水滸傳》中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那一百零八將,都是俠肝義膽,敢抱天下不平,為了義氣,為了朋友,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惜。他們的性格令我敬仰。在我們這個社會上,也有一些這樣的人,他們,為了朋友,可以放棄一切,他們,用行動體現出對國家最高忠誠,他們,用自己的一點微薄之力,無私的幫助着平民百姓,他們,用自己的所有力量,建設着中國,他們,與一百零八將有着相似之處。細細品讀《水滸傳》,我彷彿走進了那個紛繁黑暗的宋朝,彷彿讀懂了被逼迫造反的好漢心中的那份無奈。

書中的宋朝,是奸臣當道,上至殿帥府太尉,下至地方父母官,個個都搜刮百姓,老百姓苦不堪言,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相比之下,我們現在就幸福多了,有吃有穿,如果受了委屈,我們還可以去法庭告狀,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要好好讀書,長大之後要報效祖國。言歸正傳,正因為這樣,所以,一羣俠義好漢,聚義梁山水泊,在呼保義宋江的帶領下,開始了與朝廷對抗的漫長之路。

看完水滸傳,彷彿看見了人間最美好的品質。要問我最喜歡誰,我會毫不猶豫的回答:“拼命三郎石秀”。為什麼?就因為他把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當成自己的一種習慣,他這種精神,在我們這個科技發達的二十一世紀,實在是難能可貴,現在的人們,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先保全自己,不讓自己受傷就行。別人的死活都不關自己的事。全然不像石秀那樣為了世間的不平事可以拼上性命,這種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敬仰嗎?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

宋江提出的投降主義的線路,是導致起義失敗的原因,剛開始,我還不能理解宋江的這一做法,因為,憑着一百零八將的武功蓋世,不愁打不下宋朝江山,憑着宋江、盧俊義等英雄對老百姓的理解,憑着一百零八將的仁義禮德,足以為老百姓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明天。所以當我讀到一百零八將接受招安時,我對宋江,有了一種怨氣。後來,我終於明白了,他們都是一羣好漢,他們,對國家還是忠誠的,雖然國家統治者——皇帝逼迫他們,但那是奸臣唆使皇帝乾的,所以,他們只想反奸臣,不反皇帝,也就是不反國家,他們對國家的忠誠,難道不與我們的共產黨員一樣嗎?

當讀完水滸,我只能凝視遠方,一百零八將為國家多數都戰死了,即使活下來的少數,也有被奸臣害死的,唉,正應了那句老話:“起義軍最終逃脱不了失敗的命運。

話説:”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水滸傳》中描寫了一羣不堪暴政欺壓的好漢揭竿而起,聚義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朝廷招安而失敗的全過程。

《水滸傳》中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那一百零八將,都是俠肝義膽,敢抱天下不平,為了義氣,為了朋友,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惜。他們的性格令我敬仰。在我們這個社會上,也有一些這樣的人,他們,為了朋友,可以放棄一切,他們,用行動體現出對國家最高忠誠,他們,用自己的一點微薄之力,無私的幫助着平民百姓,他們,用自己的所有力量,建設着中國,他們,與一百零八將有着相似之處。細細品讀《水滸傳》,我彷彿走進了那個紛繁黑暗的宋朝,彷彿讀懂了被逼迫造反的好漢心中的那份無奈。

書中的宋朝,是奸臣當道,上至殿帥府太尉,下至地方父母官,個個都搜刮百姓,老百姓苦不堪言,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相比之下,我們現在就幸福多了,有吃有穿,如果受了委屈,我們還可以去法庭告狀,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要好好讀書,長大之後要報效祖國。言歸正傳,正因為這樣,所以,一羣俠義好漢,聚義梁山水泊,在呼保義宋江的帶領下,開始了與朝廷對抗的漫長之路。

看完水滸傳,彷彿看見了人間最美好的品質。要問我最喜歡誰,我會毫不猶豫的回答:”拼命三郎石秀“。為什麼?就因為他把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當成自己的一種習慣,他這種精神,在我們這個科技發達的二十一世紀,實在是難能可貴,現在的人們,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先保全自己,不讓自己受傷就行。別人的死活都不關自己的事。全然不像石秀那樣為了世間的不平事可以拼上性命,這種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敬仰嗎?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

宋江提出的投降主義的線路,是導致起義失敗的原因,剛開始,我還不能理解宋江的這一做法,因為,憑着一百零八將的武功蓋世,不愁打不下宋朝江山,憑着宋江、盧俊義等英雄對老百姓的理解,憑着一百零八將的仁義禮德,足以為老百姓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明天。所以當我讀到一百零八將接受招安時,我對宋江,有了一種怨氣。後來,我終於明白了,他們都是一羣好漢,他們,對國家還是忠誠的,雖然國家統治者——皇帝逼迫他們,但那是奸臣唆使皇帝乾的,所以,他們只想反奸臣,不反皇帝,也就是不反國家,他們對國家的忠誠,難道不與我們的共產黨員一樣嗎?

當讀完水滸,我只能凝視遠方,一百零八將為國家多數都戰死了,即使活下來的少數,也有被奸臣害死的,唉,正應了那句老話:”起義軍最終逃脱不了失敗的命運。

讀水滸傳有感1500字 篇4

斷斷續續把《水滸傳》看完了,很慚愧,之前只看過電視劇哼兩句”大河向東流“,這次完完整整把120回目讀完了。有喜有憂,感慨頗多,三個版本的電視劇基本都對原著進行了閹割。

水滸似乎在訴説一個命題”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所有的一切都是上天給你經歷的,就像天罡地煞一般,一百零八星宿從天而降,經歷人間繁華榮辱,轟轟烈烈聚義梁山,慘慘淡淡枝葉凋零。雖有一百零八好漢,但民間耳熟能詳的故事和人物就那幾個,諸如魯智深倒拔垂楊柳、林沖風雪山神廟、晁蓋智取生辰崗、武松打虎、江州劫法場、宋江三打祝家莊等,其它的好漢基本都是沿途收復的,屬於錦上添花友情客串。這些橋段可謂經典,不僅情節跌宕起伏,而且讓這些好漢們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就説那魯達魯智深,自從三拳打死了鎮關西,剃度出家遠走他鄉,居然見誰都把自己的老本都出來,”俺是老種經相公底下的提轄,因三拳打死了鎮關西不得剃度出家,遠離官府“,真是個心胸坦蕩的胖大和尚。還有相當奇葩的山東呼保義及時雨宋公明,不管走到天南地北,販夫走卒官吏富賈似乎都聽過他的大名,想拿古代社會,信息如此閉塞,居然人人都識宋江,真不可思議也。此外,宋江號稱山東及時雨,説的他是急公好義仗義疏財,他本人就鄆城縣一小吏,不知哪兒的巨資仗義疏財。話説那晁蓋一夥,準備截生辰綱,行動的道德依據是,這批財物乃民脂民膏不義之財,不取有位天道。民脂民膏給蔡京太師享用就是腐敗,給梁山泊用度就是天理,這理由太説不過去了。

反正水滸傳中有許多有意思但説不通的想法。其實前八十回講了好漢們聚義的故事,後四十回講了好漢們招安東征西討的橋段,和三國演義有的一拼,只是三國演義有隻那幾個能打的將領,這梁山中居然有一百零八能打的主。林沖雖列五虎上將,但感覺武藝和其它幾位相比有些差距,那幾位大刀關勝、霹靂火秦明、雙鞭呼延灼、雙槍將董平,這四位在入夥前都是大宋軍隊的高級將領,武藝高強且統帥過千軍萬馬,上馬就能衝鋒陷陣。而林教頭之前只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缺乏實戰經驗啊。尤其是梁山好漢出戰遼國之時,林沖每每出戰只能和敵將打個平手,實在拼命時也需在五十多回合後勝出。而那幾位將軍,基本出戰二十回合內取敵將首級,如此一對比高下立判!出征遼國,剿平河北田虎淮西王慶,基本沒費什麼周折,尤其是徵遼國,簡直就是完爆,差點把大遼全滅了。結果征剿江南方臘卻是損兵折將,最後只剩了二十七位好漢回朝,打地真可歌可泣。其實我觀察一百零八好漢各人特長,基本已制定出了百戰百勝之作戰方案。先來分析一下單兵能力較強的好漢,鼓上騷時遷偷雞摸狗出身,飛檐走壁是剛剛的,派他去刺探軍情,下毒下巴豆是絕佳人選。沒羽箭張清,打石子神出鬼沒,遼國大將被去打死不知幾何,可以讓其在陣前發暗器突襲敵將。小李廣花榮,神箭手,適合遠距離狙擊敵將。入雲龍公孫勝,擅長幻術,適合擺出迷魂陣。凌振擅長放炮,總攻前派其出征。這樣各種迎敵方案都有了,要是兩軍對陣,首先派大刀關勝迎敵,要是獲勝,直接衝殺;要是敵將兇猛,焦灼不勝,派花榮射箭,狙擊後大隊衝殺;要是敵將太猛,追殺過來,讓張清打石子,暗算他。要是敵軍據守不出,讓時遷下毒放火,然後讓凌震放炮轟城,接着大隊人馬衝殺。如果對方排兵佈陣準備大會戰,好極了,讓公孫勝使幻術,使敵軍不戰自亂,然後凌震放炮大規模殺傷敵軍。我覺得,古代戰爭不可前期就拼人力,先得上各種神祕殺器,打得敵軍自亂陣腳,更何況梁山好漢中有的是這方面人物,這樣資源優勢不用太可惜了。征剿方臘正是因為沒有動用各種武器,基本每場都是人力衝殺,其死傷慘重的後果無可避免。

書中晁天王和宋公明的兄弟情誼也非表面上那麼深厚,雖然晁蓋一行逃脱緝拿都虧宋江報信,但晁蓋在宋江漸得人心中必定不好過,因為這會危急其梁山第一把交椅的位子。在宋江上山初,晁蓋表示願讓位,這顯然是做姿態,那個新入夥的敢做大哥,根基未穩想做也做不成。自宋江三打祝家莊,平了周邊幾座城池,收服眾多兄弟後,晁蓋必定寢食難安,雖沒讀過幾年書,但功高震主的道理還是懂的。於是在宋江聲望不斷上升之際,他不能再讓宋江有立功的機會了,於是面對曾頭市的挑釁,晁蓋一意孤行要親自出徵,明眼人一看就是去奪軍功的,從他帶去的將領可以佐證,都是他的心腹。其實這一點將就暴露出了問題,全是心腹干將,表面了梁山是有派系的,他晁天王只是由這些弟兄擁護而已。而宋江每次出征各路人馬都會點到,儼然成了山寨之主。晁蓋去就去吧,將還沒帶夠,關鍵還沒帶個軍師去,還是取生辰綱時的思維,人馬衝殺蠻幹,結果一箭被史文恭射死。臨死前,晁蓋遺言,”為我報仇者為山寨之主“。明擺着不想讓宋江上位,後文所書,史文恭被玉麒麟盧俊義手到擒來,於是又是一番故事,若不是宋江手下兄弟眾多,盧俊義初上梁山沒有根基,這番爭奪估計得兄弟血拼。可見,面具上的稱兄道弟是不可信,尤其是涉及切身利益。

總之,《水滸傳》雖為通俗小説,卻寫出了人生之道。流民看了可能去落草,將領看了如虎添翼,文藝小青年看了感慨人生聚散,胖大和尚看了哈哈笑!

讀水滸傳有感1500字 篇5

看完水滸,“忠、義” 二字始終在我腦海中飄蕩,揮之不去。宋江至始至終不忘招安朝廷,是“忠”;李逵至始至終對宋江“忠”心不二,哪怕最終被宋江親手毒死也無悔,是義。在水滸中,隨處可以看見“忠、義”的身影。可以説,在一百零八位好漢眼中,“忠、義” 二字早已沉甸甸地壓在了他們心頭。以至於所有人都形成了一個慣性思維:凡事都必須以“忠、義” 二字為準則。“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自古以來,“忠”便是中國的道德規範之一,臣子誠心盡力地服從於君主,一片赤膽“忠”心,自然是好事。可是,不分青紅皂白,過分的服從有時也會釀成悲劇。宋代以來,“忠”更是發展到“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這樣的“忠”還有意義嗎?

在好漢們心中,尤其是在宋江心中,朝廷是至高無上的,甚至為朝廷賣命也不足為惜。這本身並沒有錯。可是,對一個烏煙瘴氣、腐朽至極的朝廷效忠賣命,這也是“忠”嗎?僅僅是因為踢得一腳好球,就得以輕輕鬆鬆攀上太尉的寶座,單憑高俅一人就足見當時宋朝之腐敗。這一點,宋江應該心知肚明。然而,他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非但沒有遏止這場“腐朽之風”,反而欲“助紂為虐”。一意孤行地抱着一顆絕對忠臣的心,打着“順天”“護國”的旗幟,滿心歡喜地投靠宋朝,接受了朝廷的招安。而他手下的一百零七員大將,不説對朝廷抱着“忠”誠,自然也對大哥懷着一片“忠”義之心,自然都毫無怨言地跟着大哥接受了招安。

結果呢,三敗高俅的成功頓時化為烏有。還為朝廷所利用,前往圍殲方臘。眾好漢死的死,殘的殘,一百零八將的壯舉被徹底摧毀,梁山泊上空空遊着一百零八個“忠、義” 之魂……

結局甚是悽慘,難免讓人惋惜。造成這一結果的,自然有宋朝庭的一份“功勞”,想必高俅此時得知此信後,正得意地坐在太尉府,輕蔑地想着:活該,這就是和我作對的下場!這些山賊死了,正好除了我的心頭大患!這固然是一個原因。可是,除此之外,不都是“忠”一字在作怪嗎?

宋江被一個“忠”字矇蔽了雙眼,只知道一味地對朝廷效“忠”。雖然身為梁山泊寨主,可他卻“身在曹營心在漢”,對朝廷念念不忘,一心想要歸順朝廷。在他眼中,不分好壞,不分腐朽與清廉,只要是自己的國家,哪怕明知道會走向滅亡,他也會義無反顧地效“忠”。三敗高俅的輝煌戰果他渾然不顧,唾手可得的京城王位他也置之不理,他只是一心想招安。他甚至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忠”,亦不知道怎樣做才能解除大眾的苦難。他只是固執地認為,朝廷的做法一定有其可取之處,而作為臣子,“忠”義“也是天經地義的。為了”“忠”義“,他可以放棄美好的前程,可以置眾多好漢的前景於不顧,甚至不惜為此獻出自己的生命。殊不知,對這樣的朝廷”忠“誠,無異於”助紂為虐“,到頭來,只會落得個”忠“義兩空,甚至自身難保。

宋江效”忠“朝廷效, 宋江手下一百零七員大將對宋江”忠“心耿耿,充滿了江湖上的”義“,為了一個”義“,可以置自己的生死於不顧。李逵同樣也被一個”義“字矇蔽了雙眼。在眾位好漢中,他算是造反精神最徹底的了。面對朝廷的招安,他二話不説,扯了皇帝詔書,要殺欽差,甚至揚言反攻到東京。然而,對宋江過度的”忠“矇蔽了他的頭腦。至死不渝地追隨,甚至甘心為宋江賣命,不是為了別的,就是為了一個”義“字。為了”“忠”“,他可以冒死劫法場;為了”忠“,他可以違揹着良心跟隨大哥招安朝廷;為了”“忠”“,他甚至不惜被大哥用毒酒結束生命。在”忠、義“ 面前,他不再是那個行事魯莽、嫉惡如仇的李逵,他只是任由”忠、義“ 擺佈着,一步步走向生命的盡頭。

而其他的眾位好漢,也或多或少地為”忠、義“ 二字所迫。他們只知道一味地講究江湖義氣,只知道”同生死,共患難。“魯智深大鬧野豬林是講義氣,宋江怒殺閻婆惜是講義氣,梁山好漢劫法場也是講義氣,可以説,一百零八將做的每一件事無不是與義氣相關聯的。對待素不相識的人講義氣,對待朋友講義氣,對待大哥宋江更是斬釘截鐵般的義氣。”大哥做什麼,咱就跟着做,絕無二心。“想必在招安時,一百零七位好漢心中都是這樣想的吧。

為了義氣,不管是非、死不足惜,如此變味盲目的義氣還有什麼意義呢?凡事都得有個分寸,義氣也一樣。兄弟朋友間講義氣這本身並沒有錯,可有些事情被”義“所束縛,這時的”義“非但無所能,反而會得不償失。當真理在握,有時,又何必再講那些所謂的”江湖義氣“呢?試想一下,如果宋江正確認識了”忠、義“ 二字,如果一百零八將憑藉實力推翻了腐朽的朝廷,如果眾好漢沒有被固執的”忠、義“ 二字義所束縛,那麼,故事也許是的另一種結局了!

然而,當時的社會環境,以及他們個人的經歷早已註定了他們的結局,他們,註定要為”忠、義“二字付出沉甸甸的血的代價!

讀水滸傳有感1500字 篇6

《水滸傳》作者以其高度的藝術表現力,生動豐富的文學語言,敍述了許多引人入勝的故事,塑造了眾多可愛的個性鮮明的英雄形象。

《水滸傳》繼承與發展了中國古代小説與講史話本的傳統特色。故事極富傳奇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伏跌宕,變化莫測。每一故事的高潮,都緊扣讀者的心絃。如“拳打鎮關西”、“智取生辰綱”、“宋江殺惜”、“武松打虎”、“血濺鴛鴦樓”、“江州劫法場”、“三打祝家莊”等等,數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但《水滸傳》並不是單純為了追求故事情節的離奇而迎合羣眾的,而是緊緊圍繞着“官逼民反”這一思想,把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融合在一起。武松、林沖、盧俊義三人都武藝高強,是梁山第一等好漢,三人都受過官府的陷害,被充過軍,而武松和林沖、盧俊義的表現卻大不相同。林沖、盧俊義在充軍的路上受差人任意擺佈,忍氣吞聲,有時還向差人乞憐哀告。兩人又都是受騙被捆在樹上低頭受死。

武松則相反,第一次充軍孟州,一路上反而是兩個差人服侍他。二次充軍恩州,押解他的兩個差人被人收買,再加蔣門神的兩個徒弟,合謀在半路上害死他,四個帶刀的兇手,對付他一個帶枷的犯人,反被他輕而易舉地給收拾了。他還不解恨,一口氣奔回孟州,殺了張都監、張團練和蔣門神等,才算出了一口惡氣。

林沖、盧俊義不是武藝不精,原因在於,他們一個是北京首富,一個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各有家室,不幸遭受冤枉,只希望服刑期滿,重振家聲。兩人又是懂法度的人,又存有幻想,在公人面前是懷怒未發,忍一口氣。而武松,無家室之累,久走江湖,養成強悍的性格,無所顧忌,也就無所畏懼,加上他受欺被誣,不斷被人暗算,所以報復心強,手段也狠。林沖、盧俊義和武松,表現截然不同,但他們二人也有些不同,林沖的反抗性還較盧俊義為強。

又如魯智深、武松、李逵三人,他們都是性情剛直,好打不平,不畏強暴,不避危難;但他們又各有其特點,魯智深是軍官出身,閲歷較深,富有正義感,痛惡社會的不平,他雖然性格急躁,行動莽撞,但在鬥爭中有時又很細心機智。拳打鎮關西,沒想到三拳把他打死了,他立刻想到要為此吃官司坐牢,自己單身一人無人送飯,於是假裝氣忿,“指着鄭屠屍道:‘你詐死,灑家和你慢慢理會。’一頭罵,一頭大踏步去了。”這樣便脱身而去了。在大相國寺菜園子裏,幾個潑皮要算計他,故意跪在糞窖邊不起來,引起他的疑心,走到跟前沒等潑皮上身,一腳一個把兩個為頭的踢到糞坑裏去了。這些都説明他是個粗中有細的人。武松性情剛強,好打那些不明道理的人,死也不怕。在行動上有時表現得粗魯蠻橫,象是有意的尋釁生事,如快活林對蔣門神;有時是裝出假象迷惑與麻痺對手,如十字坡對孫二孃。

他為了替兄報仇,考慮得極為周密,從調查情況入手,到殺嫂逼取口供,殺西門慶,自首縣衙,一步步按着他的安排都作到了。這又説明他很有心計。

而李逵則和兩人大不相同,憨直、剛強、粗心、大膽,極忠於梁山事業,反抗性,打起仗來,赤膊上陣,勇猛無比。他是個真正的粗人,一味蠻幹,不計後果,又有幾分天真,好管閒事,又常常惹出事端,在江州因奪魚和張順撕打,被張順騙到水裏,淹得他兩眼發白;去薊州搬取公孫勝,路上偷吃酒肉,受到戴宗的懲治;斧劈羅真人,被真人罰到薊州大牢裏受苦;打死殷天錫,連累柴進坐牢,差點送了性命。作者對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把握得十分準確和細緻。《水滸傳》對這些英雄人物個性特點的描繪,真正作到毫髮不失,這就更加強了這些形象的動人力量。

《水滸傳》的語言是以口語為基礎,經過加工提煉而創造的文學語言。其語言特色是明快、洗煉、準確、生動。無論是作者的描述語言,還是作品人物的語言,許多地方都惟妙惟肖,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寫景、狀物、敍事、表情,極為靈動傳神。《水滸傳》敍事,善於白描,簡潔明快,沒有滯拙的敍事和宂長繁瑣的景物描寫。偶有寫景文字,又極精彩。如武松不聽酒家勸告,乘着酒興單身上山,看了廟門上的告示,才知真的有虎,他稍為猶豫了一下,還是硬着頭皮上了崗子。

這裏作者只用了兩句話襯托此時的氣氛和心情:“回頭看那日色時,漸漸地墜下去了”,武松“踉踉蹌蹌直奔過亂樹林來”,既寫出了老虎活動的時間,又寫出了老虎出沒的環境。兩句話就把一種恐怖悲涼的氣氛和心情和盤托出,讓人感到此時此地不知什麼時候會突然跳出一隻活老虎來。《水滸傳》的敍事,要言不煩,恰到好處,而又繪聲繪色,鮮明生動。“武松打虎”是歷來傳誦的好文章,寫得極為傳神,寫人虎相搏,寫老虎一撲、一掀、一剪三般拿人的本事,和聲震山崗的吼聲,一隻活生生的真老虎就躍然紙上。幾經搏鬥,老虎威風漸減,最後如何被武松按住,如何掙扎,如何被武松打死,寫得活靈活現,十分逼真。通過這些描寫也就更好地突出了武松的英雄形象。

《水滸傳》人物語言的性格化,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通過人物的語言不僅表現了人物的性格特點,而且對其出身、地位以及所受文化教養而形成的思想習慣有時也能準確地表現出來,所謂“人有其性情。……人有其聲口。”如李逵第一次見宋江,就問戴宗:“哥哥,這黑漢子是誰?”戴宗責備他粗魯,他不服,等戴宗向他介紹了情況,他還説:“莫不是山東及時雨黑宋江!”他心裏怎麼想,口裏就怎麼説,他是個粗人,見人不懂得什麼客套和應酬之事,不受禮節的約束,他剛上梁山便大發狂言:“便造反怕怎地,晁蓋哥哥便作大宋皇帝,宋江哥哥便作小宋皇帝……殺去東京,奪了鳥位。”象大宋皇帝、小宋皇帝等話,只有李逵才説得出,是極富個性化的語言。其他如阮小七的心直性急,吳用的足智多謀,宋江的謙虛下人,通過他們的對話,無不令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魯迅曾經指出:“《水滸》和《紅樓夢》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讀者由説話看出人來的。”

讀水滸傳有感1500字 篇7

《水滸傳》繼承與發展了中國古代小説與講史話本的傳統特色。故事極富傳奇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伏跌宕,變化莫測。每一故事的高潮,都緊扣讀者的心絃。如“拳打鎮關西”、“智取生辰綱”、“宋江殺惜”、“武松打虎”、“血濺鴛鴦樓”、“江州劫法場”、“三打祝家莊”等等,數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但《水滸傳》並不是單純為了追求故事情節的離奇而迎合羣眾的,而是緊緊圍繞着“官逼民反”這一思想,把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融合在一起。武松、林沖、盧俊義三人都武藝高強,是梁山第一等好漢,三人都受過官府的陷害,被充過軍,而武松和林沖、盧俊義的表現卻大不相同。林沖、盧俊義在充軍的路上受差人任意擺佈,忍氣吞聲,有時還向差人乞憐哀告。兩人又都是受騙被捆在樹上低頭受死。武松則相反,第一次充軍孟州,一路上反而是兩個差人服侍他。二次充軍恩州,押解他的兩個差人被人收買,再加蔣門神的兩個徒弟,合謀在半路上害死他,四個帶刀的兇手,對付他一個帶枷的犯人,反被他輕而易舉地給收拾了。他還不解恨,一口氣奔回孟州,殺了張都監、張團練和蔣門神等,才算出了一口惡氣。林沖、盧俊義不是武藝不精,原因在於,他們一個是北京首富,一個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各有家室,不幸遭受冤枉,只希望服刑期滿,重振家聲。兩人又是懂法度的人,又存有幻想,在公人面前是懷怒未發,忍一口氣。而武松,無家室之累,久走江湖,養成強悍的性格,無所顧忌,也就無所畏懼,加上他受欺被誣,不斷被人暗算,所以報復心強,手段也狠。林沖、盧俊義和武松,表現截然不同,但他們二人也有些不同,林沖的反抗性還較盧俊義為強。

又如魯智深、武松、李逵三人,他們都是性情剛直,好打不平,不畏強暴,不避危難;但他們又各有其特點,魯智深是軍官出身,閲歷較深,富有正義感,痛惡社會的不平,他雖然性格急躁,行動莽撞,但在鬥爭中有時又很細心機智。拳打鎮關西,沒想到三拳把他打死了,他立刻想到要為此吃官司坐牢,自己單身一人無人送飯,於是假裝氣忿,“指着鄭屠屍道:‘你詐死,灑家和你慢慢理會。’一頭罵,一頭大踏步去了。”這樣便脱身而去了。在大相國寺菜園子裏,幾個潑皮要算計他,故意跪在糞窖邊不起來,引起他的疑心,走到跟前沒等潑皮上身,一腳一個把兩個為頭的踢到糞坑裏去了。這些都説明他是個粗中有細的人。武松性情剛強,好打那些不明道理的人,死也不怕。在行動上有時表現得粗魯蠻橫,象是有意的尋釁生事,如快活林對蔣門神;有時是裝出假象迷惑與麻痺對手,如十字坡對孫二孃。他為了替兄報仇,考慮得極為周密,從調查情況入手,到殺嫂逼取口供,殺西門慶,自首縣衙,一步步按着他的安排都作到了。這又説明他很有心計。而李逵則和兩人大不相同,憨直、剛強、粗心、大膽,極忠於梁山事業,反抗性,打起仗來,赤膊上陣,勇猛無比。他是個真正的粗人,一味蠻幹,不計後果,又有幾分天真,好管閒事,又常常惹出事端,在江州因奪魚和張順撕打,被張順騙到水裏,淹得他兩眼發白;去薊州搬取公孫勝,路上偷吃酒肉,受到戴宗的懲治;斧劈羅真人,被真人罰到薊州大牢裏受苦;打死殷天錫,連累柴進坐牢,差點送了性命。作者對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把握得十分準確和細緻。《水滸傳》對這些英雄人物個性特點的描繪,真正作到毫髮不失,這就更加強了這些形象的動人力量。

讀水滸傳有感1500字 篇8

“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

------題記

説到讀書那必須要説名著, 《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西遊記》.説到名著那必須要説”水滸”------無數英雄好漢的集聚地,多少豪情萬丈與情感碰撞出的激烈火花,使我,一位普普通通的中學生深深崇拜.説到我與”水滸”,我們有一段美麗”邂逅”.

聽父親説在我小的時候,他就像別人家的父母一樣希望我成為一個知書達理的小淑女,於是我親愛的父親就抱着我去了書店,來到了四大名著的專櫃,拉着我的小手,問我選哪一本,我咿咿呀呀的指來指去,最後我既沒選擇鬥智鬥勇的”三國演義”,也沒有選擇懷金悼玉的”紅樓夢”,更沒有選擇光怪陸離的”西遊記”,我偏偏選擇了這本官逼民反,豪情萬丈的”水滸傳”.這可能是真的緣分,我上了高中,我再次拿起”水滸”,又有一番別樣的滋味.

《水滸傳》這部書波瀾壯闊,宕蕩起伏,令人陶醉。它講述了一千多年前宋朝的一次起義。當時社會黑暗,108位好漢齊聚水泊梁山,要幹一番大事,打倒腐敗的朝廷。很可惜,頭領宋江最終轉意,帶領眾兄弟投奔朝廷。高俅等奸臣用計陷害眾好漢,大部分人都被害死,只有少數幾位英雄看破紅塵,遠走高飛。至此,一番事業,終已了結。

我認為,當時朝廷雖然腐敗,民不聊生,但只要有一官半職,都能養家餬口,不想起義。縱觀各位英雄,大多數都是農夫、獵户、逃犯,如張青、解珍、李忠等大都有勇無謀;像武松、魯智深這樣有勇有謀的在少數。而真正有膽有識的,是那些以前有官職,後來被逼上梁山的,如朱仝、盧俊義、燕青等。這一支混雜的隊伍裏,中心人物們大都不想上山或對宋江言聽計從,而宋江本人率眾好漢與官軍大戰多年,發現以自己的力量:大目標——打倒朝廷沒有可能;中目標——與朝廷僵持可行,但不能長久;只能行小目標——提出一定條件,讓朝廷招安。而這跟他們原來的目標:替天行道,拯救天下也就南轅北轍了,所以宋江本人立場也不堅定。這一支搖擺不定的隊伍,怎能取得勝利?我認為,宋江不成功,有以下原因:第一,這支隊伍非正規軍,本質是強盜,戰鬥力太差。如果能培育出一支戰鬥力強的部隊就會好很多。第二,宋江雖與朝廷對抗,但並未給老百姓帶來好處,他們打仗,兵荒馬亂,反而給百姓的生活雪上加霜。如果他們親民,得到百姓的支持,再加上戰鬥力,就可以站穩腳跟,與朝廷對峙。第三,他們中沒有一個能力很強的人,即便攻下朝廷,誰來做皇帝?他們大都是強盜出身,打天下還容易些,但無人能治天下,所以他們如果建立朝廷,也必然不會長久。

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明主愛民的時代,生活在和諧温馨的大花園裏,作為祖國的花朵我倍感驕傲與自豪。我崇拜水滸英雄的豪情與他們憤世嫉俗的人生觀,作為零零後的我們不應該因為生活在沒有戰爭沒有階級矛盾而不作為.正是有了這麼好的生活環境,我們更應該努力為祖國創造奇蹟.

“浩氣沖天貫牛鬥,英雄事業未曾酬”.

讀水滸傳有感1500字 篇9

《水滸》是本老少庸雅皆愛的鉅著。它引人入勝的連環章節中塑造了不計其數的人物形象。個性之鮮明,在中國文史上首屈一指。但在這些英雄豪傑的鬥爭之中,卻隱藏着施耐庵對人生對社會的看法。你只需隨好漢們—齊發威,一齊狂笑,一齊叫罵,在無拘無束的痛快淋漓之中,便能發現這一百零八個人,每一個都是作者精神追求與內心情感的寄託。《水滸傳》是我國古代,也是世界文學上的一部描寫農民革命鬥爭的長 篇小説,和《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並稱為中國四大古典小説,幾百年來,一直受到廣大羣眾和小朋友們的喜愛,就連我也不例外。

《水滸傳》主要講述了太尉高俅原本是個無賴,因為會踢球,得到了皇帝的賞識,從此青雲直上,無惡不作。他的幹獨生子高衙內橫行霸道,為了霸佔八十萬禁軍總教頭林沖的漂亮妻子,他誣衊林沖帶刀進八軍機重地白虎堂圖謀不軌,把林沖發配充軍,還想在野豬林半路把他殺死,幸虧花和尚魯智深仗義相救。又有打虎英雄武松、宋江等眾多好漢,共108人,最終都因為種種不同原因而被逼在梁山落草為寇,揭杆起義。他們舉起義旗,打着替天行道,劫富濟貪的口號,殺遍大江南北,沉重地打擊了反動統治者的囂張氣焰,張揚了人民羣眾的神勇鬥志,幹出了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

李逵

他是一團火,一團抗爭的烈火。在他身上,永遠體現着性格的徹底自由與無拘無束。他不是神化的孫悟空,他只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是現實中桀驁不馴的人。一切的封建束縛他都不放在眼裏。他要用他那兩把板斧砍盡天下不平事。施耐庵將自己對於社會、制度、正義不得伸張的不滿淋漓盡致地揮灑在李逵身上,同時又寄託了作者對反抗和自由的熱切向往。我想,李逵未免是激進的。但在社會文明的今天,人們是否被處處是規條條是律的社會磨光了個人主體思想的稜角,在其中個性不也是被磨平了嗎?我對李逵的讚揚,並非讚頌他處處違規犯律,而是欣賞他在嚴酷的社會中依然保存着人心最底處的激進思想,他沒有成為時代的奴隸,沒有套上社會的枷鎖,他要反抗時代的不平,這正是他的可貴之處。可現在的人們,精神與思想的無拘無束似乎被條條框框束縛了,被時代的進步與社會的發展所消磨。社會的文明,人的精神與思想理應進入更為人性化的深層境界。人的社會不能沒有規定、條例,人們理應遵守,但人們本應在叱吒千里無拘無束的思想境界中開拓更廣闊的空間,讓精神理想超越古人,卻沒想到反讓古人當了自己的模範。李逵反抗與自由的思想精神永遠都昭示着人的行為可以有所依託、管制,但人的精神與思想決不可消沉、低迷與戴上世俗的枷鎖。

魯智深

他是忠與義的化身,他寄託了施耐庵對於俠義的熱烈歌頌。金氏父女正是由於素不相識的魯提轄而逃出鎮關西的魔掌。林沖正是由於萍水相逢的花和尚才在野豬林倖免遇難。這一切,都是魯智深的忠義表現。忠與義在《水滸》中,是作者所竭力唱頌的,更是貫穿這一百二十回章節的無形骨架。但忠義,在現代社會中似乎已成為了古董。它能夠直接產生效益的一面,被人們保留着,而它的忠誠與義氣、人們長久相處肝膽相照的一面,卻被丟棄了。而此時的忠義,已成為信誓旦旦的一句空話,不經世道的人天真的想法。又有誰想過,它是友誼的最高境界,是古人留給我們炎黃子孫特有的一種高貴品質。它既是精神,又是品德,更是古人為人處事的標範。但現在呢,似乎已煙消雲散了。我常常羨慕古人思想的純潔。是他們,才有了生死與共的真摯情誼。生活在文明社會中的人,也許會譏笑他們的幼稚,但我們丟掉了多少真摯的、純粹的情誼呢?我們的情誼中有多少是與利害直接相關的。這些真情實誼是否隨着生活的緊迫而逐漸消失呢?忠與義,體現着古人多麼誠摯的追求與嚮往。忠誠與義氣,是它們得以讓天南海北分散的人而在梁山八百里水泊擰成一股扯不鬆,砍不斷的繩。在他們心中,這是高於一切的。在發達的今天,商品經濟狂潮的衝擊下,誠實、信用在人們心中已搖搖欲墜,大家爾虞我詐,得到的是大把鈔票,而丟失的卻是我們民族思想的精髓。人們擁有了一切可擁有的物質,卻將真情摯感、中國人做人的原則鎖入內心深處,何時才打開呢?

在一百零八個好漢中,每一個都是一個不同的哲理人生,他們昭示我們無限思考。這是古人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它永遠都在閃耀着精神世界的光輝。它也永遠給我帶來了關於思想與情感的啟迪和力量。

《水滸傳》是我國古代,也是世界文學上的一部描寫農民革命鬥爭的長篇小説,和《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並稱為中國四大古典小説,幾百年來,一直受到廣大羣眾和小朋友們的喜愛。《水滸傳》裏講了很多故事:太尉高俅原本是個無賴,因為會踢球,得到了皇帝的賞識,從此青雲直上,無惡不作。他的幹獨生子高衙內橫行霸道,為了霸佔八十萬禁軍總教頭林沖的漂亮妻子,他誣衊林沖帶刀進八軍機重地白虎堂圖謀不軌,把林沖發配充軍,還想在野豬林半路把他殺死,幸虧花和尚魯智深仗義相救。又有打虎英雄武松、宋江等眾多好漢,共108人,最終都因為種種不同原因而被逼在梁山落草為寇,揭杆起義。他們舉起義旗,打着替天行道,劫富濟貪的口號,殺遍大江南北,沉重地打擊了反動統治者的囂張氣焰,張揚了人民羣眾的神勇鬥志,幹出了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

標籤: 有感 水滸傳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96yee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