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讀後感 >名著讀後感 >

讀水滸傳有感

讀水滸傳有感

眾所周知《水滸》是四大名著之一,其作者是明朝時期的施耐庵.

讀水滸傳有感

毛澤東曾經指出"《水滸》這部書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知道投降派.魯迅先生早就説過"一部《水滸》説得很分明:因為不反對天子,所以大軍一到便受了招安,替國家打別的強盜—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終於是奴才".

農民起義從根本上説來是反對包括皇帝在內的整個階級.從陳勝,吳廣到太平天國每一次轟轟烈烈的革命都要求打破整個階級的國家機器,打破封建剝削制度,即便是經過《水滸》竭力歪曲的梁山泊起義.在晁蓋,吳用,阮氏兄弟上山的時候,他們對整個反動階級統治機構和整個地主階級的剝削制度,也是仇恨.勞動人民三阮不就揭露"如今那官司一處處動彈便害百姓"嗎 他們反對科舉嚮往"論稱分金銀,成甕吃酒,大塊吃肉"的生活,多少表現了農民對封建制度的不滿.

這部書竭力歌頌的是宋江,他在很長時間裏是"押司".而晁蓋,吳用和阮氏三兄弟早已做出一翻轟轟烈烈的事業.例如:智去生辰綱,火併王倫等.

宋江對晁蓋他們的這些活動怎麼看呢 他一聽説就馬上認為是大逆不道,説是"於法度上且饒不得".後來沒辦法殺了閻婆惜做了逃犯,不肯接受晁蓋的救援,説什麼"隨順"了晁蓋便是上逆天理,下違父教做了不忠不義的人.到了江州宋江害怕朝廷問罪,無處安身才逼不得已上了梁山.

宋江之所以投靠梁山不是參加革命的起點而是更陰險地進行xx運動的開始.

其他不用多説就説宋江把"聚義廳"改為"忠義堂"的事,"聚義"和"忠義"看來是一字之差,實際上是代表着是革命還是投降兩條路線."忠"於誰 就是要忠於宋王朝,忠於天子,忠於整個階級.

《水滸》是歌頌宋江的,因此這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投降主義作品.

作者為了歌頌宋江的投降主義路線作為反襯表現,然而在作者的歌頌聲中,我們還是可以看到這一點的,在革命隊伍中一旦投降主義路線佔了統治地位,他們就會用盡手中的權利並強制執行投降主義路線.

由此可見梁山農民起義那麼快就失敗,從根本上説來首先是由於農民起義的侷限性造成的,而宋江投降主義路線的惡果.農民主義的侷限性和農民起義的缺點當然是有的,但是階級侷限和階級投降不能混為一談.失敗了的農民起義,英雄們遠遠值得我們歌頌,而投降主義路線的頭目們卻逃脱不了深重的歷史罪責.

從上面的簡要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大叛徒,大內奸,大投降派宋江的面目和他們的投降主義路線的罪惡.

《水滸傳》繼承與發展了中國古代小説與講史話本的傳統特色。故事極富傳奇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伏跌宕,變化莫測。每一故事的高潮,都緊扣讀者的心絃。如“拳打鎮關西”、“智取生辰綱”、“宋江殺惜”、“武松打虎”、“血濺鴛鴦樓”、“江州劫法場”、“三打祝家莊”等等,數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但《水滸傳》並不是單純為了追求故事情節的離奇而迎合羣眾的,而是緊緊圍繞着“官逼民反”這一思想,把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融合在一起。武松、林沖、盧俊義三人都武藝高強,是梁山第一等好漢,三人都受過官府的陷害,被充過軍,而武松和林沖、盧俊義的表現卻大不相同。林沖、盧俊義在充軍的路上受差人任意擺佈,忍氣吞聲,有時還向差人乞憐哀告。兩人又都是受騙被捆在樹上低頭受死。武松則相反,第一次充軍孟州,一路上反而是兩個差人服侍他。二次充軍恩州,押解他的兩個差人被人收買,再加蔣門神的兩個徒弟,合謀在半路上害死他,四個帶刀的兇手,對付他一個帶枷的犯人,反被他輕而易舉地給收拾了。他還不解恨,一口氣奔回孟州,殺了張都監、張團練和蔣門神等,才算出了一口惡氣。林沖、盧俊義不是武藝不精,原因在於,他們一個是北京首富,一個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各有家室,不幸遭受冤枉,只希望服刑期滿,重振家聲。兩人又是懂法度的人,又存有幻想,在公人面前是懷怒未發,忍一口氣。而武松,無家室之累,久走************,養成強悍的性格,無所顧忌,也就無所畏懼,加上他受欺被誣,不斷被人暗算,所以報復心強,手段也狠。林沖、盧俊義和武松,表現截然不同,但他們二人也有些不同,林沖的反抗性還較盧俊義為強。

又如魯智深、武松、李逵三人,他們都是性情剛直,好打不平,不畏************,不避危難;但他們又各有其特點,魯智深是軍官出身,閲歷較深,富有正義感,痛惡社會的不平,他雖然性格急躁,行動莽撞,但在鬥爭中有時又很細心機智。拳打鎮關西,沒想到三拳把他打死了,他立刻想到要為此吃官司坐牢,自己單身一人無人送飯,於是假裝氣忿,“指着鄭屠屍道:‘你詐死,灑家和你慢慢理會。’一頭罵,一頭大踏步去了。”這樣便脱身而去了。在大相國寺菜園子裏,幾個潑皮要算計他,故意跪在糞窖邊不起來,引起他的疑心,走到跟前沒等潑皮上身,一腳一個把兩個為頭的踢到糞坑裏去了。這些都説明他是個粗中有細的人。武松性情剛強,好打那些不明道理的人,死也不怕。在行動上有時表現得粗魯蠻橫,象是有意的尋釁生事,如快活林對蔣門神;有時是裝出假象迷惑與麻痺對手,如十字坡對孫二孃。他為了替兄報仇,考慮得極為周密,從調查情況入手,到殺嫂逼取口供,殺西門慶,自首縣衙,一步步按着他的安排都作到了。這又説明他很有心計。而李逵則和兩人大不相同,憨直、剛強、粗心、大膽,極忠於梁山事業,反抗性最強,打起仗來,赤膊上陣,勇猛無比。他是個真正的粗人,一味蠻幹,不計後果,又有幾分天真,好管閒事,又常常惹出事端,在江州因奪魚和張順撕打,被張順騙到水裏,淹得他兩眼發白;去薊州搬取公孫勝,路上偷吃酒肉,受到戴宗的懲治;斧劈羅真人,被真人罰到薊州大牢裏受苦;打死殷天錫,連累柴進坐牢,差點送了性命。作者對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把握得十分準確和細緻。《水滸傳》對這些英雄人物個性特點的描繪,真正作到毫髮不失,這就更加強了這些形象的動人力量。

《水滸傳》的語言是以口語為基礎,經過加工提煉而創造的文學語言。其語言特色是明快、洗煉、準確、生動。無論是作者的描述語言,還是作品人物的語言,許多地方都惟妙惟肖,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寫景、狀物、敍事、表情,極為靈動傳神。《水滸傳》敍事,善於白描,簡潔明快,沒有滯拙的敍事和宂長繁瑣的景物描寫。偶有寫景文字,又極精彩。如武松不聽酒家勸告,乘着酒興單身上山,看了廟門上的告示,才知真的有虎,他稍為猶豫了一下,還是硬着頭皮上了崗子。這裏作者只用了兩句話襯托此時的氣氛和心情:“回頭看那日色時,漸漸地墜下去了”,武松“踉踉蹌蹌直奔過亂樹林來”,既寫出了老虎活動的時間,又寫出了老虎出沒的環境。兩句話就把一種恐怖悲涼的氣氛和心情和盤托出,讓人感到此時此地不知什麼時候會突然跳出一隻活老虎來。《水滸傳》的敍事,要言不煩,恰到好處,而又繪聲繪色,鮮明生動。“武松打虎”是歷來傳誦的好文章,寫得極為傳神,寫人虎相搏,寫老虎一撲、一掀、一剪三般拿人的本事,和聲震山崗的吼聲,一隻活生生的真老虎就躍然紙上。幾經搏鬥,老虎威風漸減,最後如何被武松按住,如何掙扎,如何被武松打死,寫得活靈活現,十分逼真。通過這些描寫也就更好地突出了武松的英雄形象。

《水滸傳》人物語言的性格化,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通過人物的語言不僅表現了人物的性格特點,而且對其出身、地位以及所受文化教養而形成的思想習慣有時也能準確地表現出來,所謂“人有其性情。……人有其聲口。”如李逵第一次見宋江,就問戴宗:“哥哥,這黑漢子是誰?”戴宗責備他粗魯,他不服,等戴宗向他介紹了情況,他還説:“莫不是山東及時雨黑宋江!”他心裏怎麼想,口裏就怎麼説,他是個粗人,見人不懂得什麼客套和應酬之事,不受禮節的約束,他剛上梁山便大發狂言:“便造反怕怎地,晁蓋哥哥便作大宋皇帝,宋江哥哥便作小宋皇帝……殺去東京,奪了鳥位。”象大宋皇帝、小宋皇帝等話,只有李逵才説得出,是極富個性化的語言。其他如阮小七的心直性急,吳用的足智多謀,宋江的謙虛下人,通過他們的對話,無不令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魯迅曾經指出:“《水滸》和《紅樓夢》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讀者由説話看出人來的。”

標籤: 有感 水滸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uhougan/mingzhu/wypyo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