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養花讀後感(通用23篇)

養花讀後感(通用23篇)

養花讀後感 篇1

《養花》主要寫老舍先生在自家的院子裏養花過程的真切感受,充分表達了老舍爺爺對勞動的熱愛。讀了這篇文章,我對勞動中的酸甜苦辣有了深刻的體會。

養花讀後感(通用23篇)

“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多麼富有哲理的話呀!老舍爺爺的這句話不但説明了勞動的重要性,還揭示了為人做事的真理。其實,我也經歷過這種事情。那時候我正讀三年級一個暑假的下午,我正在拼裝着拼圖,太陽火辣辣的,熱的人直叫,蚊子“大軍”更是令人煩惱不堪,但是我還是專心致志地拼裝我的拼圖,天氣太熱了,拼裝起來相當困難,勁兒使大了,零件往兩邊滑;勁兒用小了,又粘不牢。塗膠均勻也很難做到。第一次失敗了,但是我毫不泄氣,再來第二次。我把膠水均勻地抹上拼圖,使勁地按在手心下,毫不放鬆。一秒鐘過了、兩秒鐘過了……一分鐘過了、兩分鐘過了……我的手心裏積滿了汗水,手又酸又痛,臉上還不停的滴着汗水,我還是堅持不懈地擠壓着,連拼圖的鋭角劃破了我的手也不在乎。終於,一幅美麗的拼圖在我的手中誕生了。我愉快地想:雖吃了些苦,也是值得的!

還有記的有一次,天氣很寒冷。我家院子裏的一棵樹被一股寒冷的風吹的垂下了頭。我趕緊把繩子把葉子綁在門上,讓風吹不到樹,我為了不這棵樹被風吹到,我幾乎把自己的手凍傷了。但是想了一下,雖然是吃了些苦,但是也值得的!

讀了《養花》這篇課文後,我深深認識到了勞動的真正含義:在嚐盡了苦、辣、酸、鹹之後,才會有不盡的甘甜。

養花讀後感 篇2

今天,我閲讀了現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寫的<<養花>>,文章主要講了老舍先生通過親身的養花實踐,體會到了勞動的樂趣,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讓自己的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得到適當的調節,有益身心。

可是,與老舍先生比起來,我們就覺得自慚形穢了,我們在家從未洗過衣服,做過飯,從未自己照顧自己,不讓父母擔心,操心,即使做過,那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吧!可正是這樣一丁點兒事也不幹的我們,心裏還立着長大要幹一番大事業的宏偉抱負,嘴裏還喊着”我們是21世紀的主力軍!“真讓人可笑,可悲。記得鄭板橋臨死之前讓兒子蒸一籠饅頭,待他的兒子蒸完饅頭去見父親時,父親已經死了。枕前有一紙曰:”吃自己的飯,淌自己的汗,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漢!“

鄭板橋能如此教育孩子,可見他很有遠見。

我們青少年正是祖國的接班人。不少學生與家長覺得學生主要的目的就是讀書,因此,一些學生就只拼命地讀書,卻懶於勞動,什麼都由父母待勞。記得有一則我國東漢時代的故事,少年陳蕃為了將來有所作為,終日苦讀,卻懶於打掃自己住的小屋。一個朋友見此情景,批評了他,哪料這位想”掃天下“的陳蕃卻振振有詞曰:‘大丈夫處事,安事一屋乎?”朋友反脣相譏:“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同學們,為了能在激烈的競爭社會立足,請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只有愛勞動又有知識的人,才能把事情做成功,並從中體會到樂趣!

養花讀後感 篇3

舒慶春,是我國著名的作家,他的筆名叫老舍。我讀過老舍寫的《駱駝祥子》、《老張的哲學》、《茶館》、《貓》和《養花》。其中《養花》這篇文章我最喜歡了,因為它讓我受益非淺。

”不勞動,連株花也養不活,難道這不是真理嗎?“對於這句話,我體會很深。做什麼事都要付出勞動,不勞動就能得到勞動果實,那只是空想,只會一事無成。就拿我學習來説吧,以前,我很懶,連課堂筆記也不記。到了考試關頭,便來了個”臨時抱拂腳“,東抄西借,矇混過關。結果呢,正好應了那句話:”宜未雨而綢謬,勿臨渴而掘井。“所以,我的成績一直不太穩定,晃來晃去的,這就是我沒有付出勞動與辛苦的結果。今後,我要改掉這個壞習慣,在學習上多付出一些勞動與辛苦,穩紮穩打,只有這樣,才能鞏固學到的知識,也只有這樣,才會使學習成績得到明顯的提高。

”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得到適當的調節,有益身心,勝於吃藥。“對於這點,我的體會就更深了。現在我已上五年級了,學習成績好壞關係到今後的考國中的成績,所以學習比較緊張。天天有着許多學習班的作業。一回家二話沒説,就開始寫作業,如此爭分奪秒,卻事與願違,常常做不了一會兒,就會頭痛,書啊,本子啊,在飛舞打仗,一行行熟悉、整齊、美觀、清楚的文字就變成了潦草、參差不齊、歪歪扭扭的蝌蚪文了。後來,我做一會兒作業,就到屋外跳幾下,活動活動養花讀後感500字筋骨,藉此換換腦力,然後再回去寫一會兒,如此反覆,我覺得好多了,而且作業的質量也得到了保證。

看了《養花》這文章,讓我知道了我們”業精於勤“,而不能”荒於嬉“。

養花讀後感 篇4

《養花》這篇文章詳細地記敍了老舍先生,在養花勞動中的苦與樂。字裏行間都能流露出老舍先生對生活的態度。讀了這篇文章,我對生活中的苦辣酸甜有了深刻的體會。

”要是天氣突變,就得全家動員,搶救花草,腰痠腿疼,熱汗直流。“勞動中如果沒有苦,哪會有樂?世間不勞而獲的事實在少之又少。勞動成果,還要靠團隊的力量,才會更香甜。老舍先生的經歷不正是一個有力的證明嗎?

”不勞動,連棵花都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是啊,老舍先生揭示了一個為人處事的真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不禁想起了自己製造燈籠的情景:嚴冬,寒風刺骨,我的手凍得通紅。笨拙的棉衣更是讓人煩惱不堪。安裝的過程十分繁瑣,第一次失敗了,我毫不泄氣,再來第二次、第三次……雖是冬天,但我的掌心裏卻積滿了汗水。終於,一盞精緻的燈籠在我的手裏誕生了。我想,雖然吃了些苦,但苦盡甘來,值得!

”多得些知識,一定不是壞事。“不過要想獲得更多的知識,不付出勞動怎麼能行?又怎能取得快樂和甘甜?吃不得苦的人,永遠無法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我以往學習,吃不得苦,想學好功課,卻又改不掉貪玩的毛病。通過學習這篇文章,我終於明白了”學習應當吃苦耐勞“的道理。同時,這句話也告訴我們,開卷有益。我們只有讀更多好書,才能有更開闊的視野,更豐富的知識。”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我們要學會通過讀書,來豐富自己的文化內涵。

讀了這篇文章,我受益良多。我一定銘記老舍先生使我懂得的道理,靠自己的雙手創造未來!

養花讀後感 篇5

這幾天,讀完了馮侖寫的《野蠻生長》。

馮侖素有開發商裏的思想家的美譽。也看過他的一些演講和文章,確實很有思想。還看過他和張在東的一個演講,其實是一場辯論,後者僅蓋了一個小區,以歐式的恆濕恆温為賣點,竟敢自稱建了全中國最好的房子,他像瘋狗一樣在那裏自吠、狂吠,而馮侖像一個大度、温厚的長者,在那裏娓娓道來、不卑不亢,後者像一個剛出道的毛頭小子,想殺掉一個老大立刻成名,而前者像一個真正的老大,儘管不當大哥好多年,聲音不大但有威嚴、有力度。現在除了專業搞房地產的,有誰還知道有個叫張在東的?知道有一個小區叫鋒尚國際?我前段時間看過一篇報道,説他在外地搞了一個類似的項目,才知道他還在幹這一行,但更知道他那個小區在那個辯論會不久因為延期交房和其他原因,退了客户很多錢,看來好不好還真不是自吹出來的。

馮侖也在海南幹過,幾個人合夥,後來散夥,但都幹出了一番事業,也算為我們這些去過海南的爭了口氣。其中最有名的是潘石屹,還有開發陽光100的易小迪,還有個叫劉軍的,不知道是不是開發太陽園、太月園的老總,那個老總前段時間有點麻煩,據説同前不久被判刑的海淀區區長周良洛有點瓜葛,後來又沒事了,其他幾個人不太熟。

在這部書裏,馮侖介紹了萬通的發展經歷,探討了民營企業的種種現象,也分析了同經營有關的投資、管理、金錢,以及關係、政商關係等問題,還談及正反兩個企業家——王石與牟其中,還探討了與人性有關的偉大、幸福、女人以及死亡等問題,有一定觀點和深度。但美中不足的是,文字比較粗糙,據説是口述後祕書整理出來的。我不太喜歡,我覺得語言就是語言,文字就應該是文字,語言要通俗、易懂,有邏輯、有觀點、有層次,而文字就是書面語言,要乾淨、簡潔、清新而華麗,又能説又能寫的人很少,當官的都能説,但大部分不會寫,總要祕書捉刀,而學者下筆如有神,洋洋灑灑幾萬字不成問題,但要語言表達,往往木納、笨拙,囉裏囉唆,詞不達意,看來要做一個完人還真不容易。

養花讀後感 篇6

一提起張愛玲,幾乎所有人都會説:我知道,她是個很有名的女作家。我也是這樣,不過我雖知道她的名聲很大,一味聽到身邊的人説張愛玲很有名,很少有人在我面前對她的作品做字或句的評價,我也很少讀她的作品。

最近在圖書館看了關於她的書,其中有很多篇短篇小説,《紅玫瑰與白玫瑰》,《傾城之戀》,《茉莉香片》,》,《琉璃瓦》,《金鎖記》,《花凋》,《心經》,《年青的時候》,這八篇小説都編寫在《傳奇》這本書中。

讀了一些,感覺她的文章都太過平淡,她對各種愛情,婚姻之間發生的新事物有着抵抗心理,她寫出來的都是她害怕的東西。還有一點就是她的文章開門見山,不僅僅是開門見山,而是開門見一切,以前看書書中多會有些鋪墊,然後自然而然引出人物、事件等,所謂開門見山,也不過是一筆帶過看似有關係又無關係的東西后引出故事發展,這樣看起來有根有據,而張愛玲開頭就接着説主人翁怎樣怎樣,讓人不由得一愣,對於這個故事完全沒有一點構想。所以對我來説看起來沒有什麼興趣。

要説張愛玲的小説有點説明特點的話,應該是那個《金鎖記》,這部被譽為文壇奇蹟張愛玲的最圓滿之作,小説講的是一個嫁入有錢人家的不幸女子曹七巧——那副貪財、吝嗇的樣,活靈活現,因為自己婚姻的不美滿還導致了自己的兒女也不能得到美滿的婚姻,女兒好不容易大齡談戀愛,她卻從中攪和,我不禁驚歎:哪會有這樣的母親。把自己鎖在黃金枷鎖裏的人,不給自己快樂,不給身邊的人快樂,甚至不給所愛的人快樂的故事。

在我第一次看完《金鎖記》時,對曹七巧這個瘋狂變態的女人有着咬牙切齒的憎恨與厭惡。但是後來,我又看了一遍,覺得可以慢慢理解這個人物,領會作者對她的刻畫心理。對曹七巧的世界,我不再覺得陰森可怕,心中的憎恨與厭惡早已被更多的同情與憐憫替代。其實,七巧也是個可憐的人,她也曾擁有過夢一般短暫而瑰麗的青春年華,而這一切都隨着嫁入姜家而成過眼雲煙。一個年方二八的姑娘,一具沒有生命的空殼,毫無感情可言,卻註定要相守一生。這在今天看來是多麼不可思議。而在那個社會,女子無才便是德,那些所謂大家閨秀、小家碧玉從小接受的便是三從四德的教育。一個女子一旦嫁為人婦,便是恪守婦道,從一而終。丈夫可以在外徵歌逐色,作為妻子的一旦又有什麼想頭,便被看作傷風敗節,十惡不赦,為世道所不容。三千多年的封建統治,婦女們也逆來順受慣了,還時不時有上佳表現,來個烈女守節,弄出個貞節牌坊的名堂,為千古歌頌,卻不知其又害了多少女子!

作為一箇舊時代女子,七巧不懂得什麼人生觀、價值觀、愛情觀,她最初所需要的只是一個美滿的歸宿,有人真心愛她。可她不能自己選擇,命運把她帶進了一個沒有親情、沒有友情、更沒有愛情的世界,在那裏,只有冷漠、欺騙、中傷,只有用綾羅綢緞、黃金珠寶堆砌起來的醜陋的世界。七巧只是一箇舊式的女子,也許她能夠潑辣地對付姜家的人,可是她卻無法去抵抗她悲慘命運的肇事者——那整個不平等的社會,她只能任由自己被一隻黃金枷鎖牢牢地鎖起來,從此沒有愛,只有很,直至人性的完全淪喪。就這樣,一個出身不高的女子,儘管她自己不樂意,投身於上流社會的禮儀和罪惡之中,最後她卻成為上流社會最腐朽的典型。

而在當今社會,甘願嫁給一個比自己年長几十歲或身體有缺陷而家財萬貫的人的妙齡女子大有人在,心甘情願把自己鎖在黃金枷裏,只不過是為了物質上的虛榮,這樣説來,如果把她們放進七巧的社會裏,恐怕不會有什麼七巧式的悲劇了吧——她們心甘情願的。看來,社會在進步,文明在進步,而人性與道德卻有可能退化。

以上感受只是零星讀了幾篇,她的文字雖然趨於平淡,但是寫出來的文章卻被很多讀者喜歡。對像這樣好的文章的感悟能力可能還要通過不斷閲讀用心去感受其字裏行間的文字魅力吧。

養花讀後感 篇7

或許你沒留意,或許你沒發現,在我們的世界中,還存在着一個“小人國”,它們就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天之驕子”——昆蟲。統治石炭紀的昆蟲,被放大了幾千倍: 90 釐米大小的蜻蜓,振翅聲響直衝天。公共汽車大小的巨型馬陸千足蟲,一種蜈蚣,經過森林草折樹倒。人頭大小的蜘蛛,捕捉貓一樣大小的獵物……現在,這些“巨人”早已不存在了。但是,還留下了一批“小人”,全身長刺的毛蟲,“力大無窮”的獨角仙,還有那些平時不起眼的螞蟻……《微觀世界》中的主角,當然是惡渾渾的毛蟲啦。最震撼人心的,還是要算大旱時期,一大堆一大堆的松毛蟲排在一起,進行大遷徙。一列列松毛蟲排成一路縱隊向前進發,就像一條渾身長長刺的大蛇一樣,身子一拱一拱的,就想沙漠中的沙丘在移動。這裏面還有一個小插曲:這邊一隊松毛蟲正向前爬着,忽然,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又有一隊松毛蟲慢騰騰地從側面爬了過來,並且它們搶先一步,奪下了前進的道路。另一隊只好等待着,看似傻傻的樣子,卻在不經意見瞅準機會,乘着對方一個空當,迅速地插隊跟了上去。

鏡頭跳過,我們來到了小湖泊,水蠅演員閃亮登場。這個“輕功高手”正坐在水面上“悠閒”地抹着水珠。這是,一隻倒黴的食蠅從空中“咕嚕咕嚕”地掉了下來,被水蠅發現了。水蠅弓起背,蛇一樣的眼睛閃着一絲冷漠,修長的四肢繃緊了,隨時準備出擊。突然,水蠅惡虎羣狼一樣撲向實蠅,並用修長的四肢按住實蠅,不讓它垂死前猛烈的掙扎,之後,它不緊不慢的把吸食器插入食蠅體內,不一會兒,實蠅就不在動彈。食蠅“壯烈”的犧牲,水蠅漠不關心,只是不緊不漫地享用起豐盛的大餐。誰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早在一旁窺視的綠蠑螈衝出來,大開殺戒,無奈這隻水蠅一下子從捕獵者變成獵物,一下子就“葬身虎口”。這下可驚動了旁邊的水蠅,水蠅大軍邁開長長的步子,沒命地四散而開,不愧為“輕功高手”,不一會兒水面上便沒了蹤影。其它還有“水老虎”——水蜘蛛,小型“惡魔”——行軍蟻,它們都向大家展示了各自的絕技,更有能為保護家園而付出生命的黃蜂。

微觀的世界真是奇妙,因此我們要在生活中多看,多聽,多觀察,才能不斷髮現自然界的奧祕,探索更多未知的東西。

養花讀後感 篇8

在這個暑假經歷了很多的事,心情總是起起浮浮地,人難免都會有挫折,就是怎麼去看待人生的挫折。我要更積極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加油,加油。《捨得》靜下心來好好的讀了讀。

贊同的觀點:在得到的同時,你也會失去;在選擇的同時,你也在放棄。你有無數個機會,但你只能選擇其中之一。人生沒有全選,一個人終其一生,只能選擇一種生活。也許,你會説:只選擇一種可能,這樣的生活是不是太單調枯燥?其實並不是這樣,我們的確只能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生活道路。比如,你選擇了當作家,你就無法體會做一名成功的商人的樂趣;你選擇了單身漢的自由,你就無法體會婚姻的一切;你選擇了不接受文化薰陶的人生,你就永遠無法領略得到超越你自己這個水平線上的一切,無法昇華。你選擇了做個井底之蛙,你就無法體會到海闊天空。

人生要懂得放棄,有時候放棄不僅是一種勇氣,更是一種智慧。所謂捨得,就是有舍才有得。放棄在以另外一種方式詮釋着人生,明白了放棄,你就讀懂了人生的真諦。

與自己的聯繫:我在很早的時候就讀過FROREST LEE 《THE ROAD BE NOT TAKEN》。在很多的時候人有很多的選擇,但人都會只選擇一個機會。即使可能選擇的路會很難走,人都會堅持下去的。上半年,教男生班,雖然很累,但是我也堅持下來了。我很努力的,去背一堂課,上一些跟專業有關的英語知識。也去上課。我很大的缺點是:做事有些拖。這個我想要改掉。加油,加油。沒人給我加油。只有自己加了。

養花讀後感 篇9

獨自看完《甜酸》,留了一塌糊塗的淚,是感動,是激動,是憤怒,是同情,是心疼,是茫然,是悔恨。這些都無法完全表達我內心的感受,我想沒有一個人會有像饒雪漫那樣敏鋭的洞察力,她力求用誇張的手法表現超乎尋常的現實,但是卻一點都不做作,它的感情比任何本色演出的感情都要真實,一點一滴,像慢性毒藥一樣灌進我心裏,我卻全然沒有發覺。

看着《甜酸》,我像是壓抑很久的小丑,在突然覺得找到共鳴的時候,全然不顧形象地爆發了。

淡淡的憂傷。

默默地流淚。

輕輕地抽泣。

大聲哭。

到底還是分不清這淚水是同情的還是麻木的。

哭完,我沒有去擦拭,而是任憑眼淚慢慢幹去,我想就這樣吧,留下點記憶,痛痛也好,讓自己記住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因為我不願再痛。

往日的不快慢慢浮現,再隱隱褪去,我不願去想,不願再傷心,不願再低迷,儘管我現在只剩一副虛有快樂外表的皮囊。皮囊就皮囊吧,又有什麼不可,現在的人不都是用面具在生活的麼,想笑不敢笑,想哭又怕被嘲笑,把真實都隱藏自在最底層,隨波逐流。

我不需要安慰,不需要開導,甚至不需要身邊有什麼偉大人物可以陪我一起走過。我對一切都嗤之以鼻,我驕傲,我自負,我本以為什麼都影響不到我,但是恰恰就是什麼都可以觸動我那根已經很脆弱的神經;我敏感,我多慮,是什麼讓我想太多,我不知道,可能天生是個矛盾的個體吧。

現在的我不會像小時候,有點煩惱就處處拉着人講個沒完沒了,我寧願一個人承受,不想和任何人説起,我甚至沒有把握能否自己過去。也許我要的是時間,時間一長什麼都能退卻;也許我要的是金錢,一旦有錢天涯海角躲哪裏都行;也許我要的僅僅是適應,自然的規律,讓我們不得不面對適者生存的道理,這才是生存之道。

也許也許很多年以後我都不知道我是怎麼活過來的,那該有多可笑。或許我會記不清有多少人多少事,或許我根本就已經把他們統統從記憶裏移除,來完整我所謂的完美的人生。

我到底想要什麼,一直努力在思考這個問題,但是卻都沒有結果。

我要的是像田丁丁一樣純淨無污染但是卻又愚蠢笨拙的性格麼,或者我要的是像李珥那樣倔強堅強卻全身充滿矛盾的個性,又或者我只是想做個優雅的女生,坐在那彈彈鋼琴品品茶。《甜酸》帶給我的是青春的甜酸,而《左耳》帶給我的卻是深深的震撼,我有時會想如果我能活得那樣瀟灑就好了。

這是我在博客裏的第一篇文章,希望是個好的開頭,雖然可能是語無倫次都不知道自己在寫些什麼,但是我會努力地寫下去,把自己的一點一滴都記錄,好讓以後回過頭看看自己留下的腳步。

養花讀後感 篇10

《鄉土中國》作者費孝通,此書收集的是他在20世紀40年代後期,根據其在西南聯大和雲南大學所講“鄉村社會學”一課的內容,應當時《世紀評論》之約,而寫成分期連載的14篇文章,追究中國鄉村社會的特點。此書是關於社會結構本身及性質的分析,偏於通論性質,並以此作為一個方向來發展中國的社會學。

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關鍵詞“鄉土”了,它是整個中國社會的線索——至少在那個年代。鄉下人是中國的基層,從基層看去,社會是鄉土性的;鄉土社會的本質是產生鄉土文盲的根本原因,只有這一鄉土性質發生變化,文字才能下鄉。作者在這一部分運用的分析方法看來是較普遍的,即從現象看本質。人們所處社會環境的差異導致了社會行為的差異,體現在我們的差序格局:中國與西方社會生活中人和人的關係是不同的,我們每個人都是他社會影響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而西方人則是融在集體中獨立平等的個體。還有秩序的差異,有禮治、法治、人治之分,就中國的傳統而言(可能受儒家影響)禮治較明顯,而西方則為法治秩序;另外在政治制度、權力結構等方面要上升一個層面再論,這也是我需要更進一步學習的內容。

讀完《鄉土中國》,再看鄉村與城市、中國與西方,這兩對差異亦或矛盾似乎是理所應當的。人和人的相互關係、社會和人的特點都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剪影。

作為一本社會學入門型的書,《鄉土中國》以典例論證解説,易於讀者接受。我讀過之後的確感受頗深,相信大家讀了也會有所體會。

養花讀後感 篇11

剛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原以為幸福的七種顏色是指彩虹的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畢竟印象中能與“顏色” 、“七種”兩詞關聯在一起的貌似只有彩虹。後來讀完這本書才知道,原來幸福不只存在七種顏色,真切的説連作家畢淑敏自己也説不準有幾種顏色,取“七”這個數字只是因為在文化中,七這個數字,有一點古怪,不僅歐洲人自古以來就格外鍾情於七這個數字,而且七在佛教裏面也是吉祥之數。

翻閲全書,發現純粹從書中內容而言,有很大一部分其實和題目幸福沒有太大關聯的。全書上下共分為四部分,可把它分為家庭篇,人生篇,感情篇,苦難篇。更多的,説的是顏色與哲理,很多我們見過卻不知名的顏色和聽過卻不理解的哲理。但是,我依然在細細翻看中固執地尋找與幸福有關的點滴。沉浸於書中,被其中散發的淡雅平和的氣質所震懾,被其細節中感知的美麗色彩所感到驚奇。遨遊於書海,彷彿聽着畢淑敏談顏色,談性格,談教育,談飲食,談穿着,談裝修……在一字一句中尋覓着幸福的足跡,慨歎着,原來到處都是色彩的世界。

其中有一篇文章使我印象深刻。説的是一個叫阿爾的男人答應小兒子莎拉作為嘉賓參加學校的足球比賽,但那天下午恰好要在辦公地點會見一位來訪的客人。阿爾還是決定去學校觀看比賽,反推出會晤開始的時刻。沒想到那天兩隊打成了平局,加時又打成平局,時間刻不容緩,如不離開將會遲到失禮。但阿爾答應了兒子在賽後給隊員們分發點心,莎拉一直盼望着這兒榮耀的時刻。阿爾煎熬了一番,最終還是留了下來,當把點心分完感到辦公地點時,訪客已經等了很久了。阿爾道歉説明理由,客人也就釋然了,因為客人也有一個和莎拉差不多大小的孩子。我和其他人一樣,看到後面才知道這位父親不是普通的商人,而是美國當時的副總統阿爾·戈爾,辦公地點時在白宮,他會見的那位客人是另外一個國家的總統。當我知道這些時,嘴巴已不禁張成了“ O ”形,那時我覺得真是太不可思議了,為了一個孩子的足球賽,居然把會見他國總統的時間向後延遲,這也就是美國的副總統敢做這樣的事情,因為他們有大沙文主義,覺得任何東西都沒有自己的孩子重要。我頓時羨慕萬分。如果把這件事情放在中國,在時間發生猛烈衝突的情況下,百分之九十五的家長當然包括我的父母根本不會答應去看孩子的足球賽,即使是家長會或畢業典禮也得讓步。當然,我們現在已經長大了,父母去不去參加並不會影響到自己什麼,或者自己早就不在乎了,但明白,自己比國外的孩子,到底是少了一點什麼。

如果哪天阿爾答應後又不去參加莎拉的足球賽,如果阿爾半道上撤退,莎拉會怎麼想?他會有多少難過呢?他又會如何看待這一切呢?在無數看似平靜的成人心裏,永遠都有一顆已受了傷的小小心靈。如果阿爾那天沒這樣做,幾十年後的莎拉也許看上去與現在無異,只是多了一絲冷漠。前兩天被擊斃的持槍搶劫犯周克華就是由於從小被忽視而養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最終釀成了悲劇。被忽視和被放棄的感覺,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可能還會影響到孩子的孩子,世世代代延續······

這個結論很可怕,但我要謝謝畢淑敏,謝謝她留下了一本讓世人懂得做人的書,謝謝她使讀者學會了愛與尊重。愛他人,尊重他人,永遠是創造和諧社會的靈丹妙藥。

養花讀後感 篇12

朱自清的《背影》,讓我潸然淚下。和許多讀者一樣,印象最深的是兩個片段:一是胖胖的父親蹣跚地穿過鐵道,跳下去又爬上來,給兒子買橘子;二是父親的來信:“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著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寫得平靜自然,我們吟於心間,不能不為之感動,為之心痛。

那個時候,朱自清已經是一個二十歲的小夥子了,雖然處在兵荒馬亂,條件艱苦,有不安全的隱患,但他完全能夠自己照顧自己。可是在父親的眼裏,他仍然是個孩子,需要關照的孩子。他對兒子的那種關懷,總是那樣無微不至。這篇表達父愛的傳世之作,令人百讀不厭,每讀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都會令人熱淚盈眶。淚光中就會想起自己的老父親。

在我的記憶中,陪伴父親上下班的總是那輛修了又修的自行車,為了那點微薄的工資,父親總是穿梭在一條來回四五十公里的路上,不管風吹日曬還是嚴寒酷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我的記憶中,每到週六,母親總是在等待中度過,有時等到我們吃過晚飯,等到星星掛在天上……母親坐在燈下,一邊納鞋底,一邊聽着。熟悉的腳步聲近了,母親趕快跑到門口,掀起門簾,父親滿頭大汗,車子前把和後座上都掛滿了東西。這時母親就開始嘮叨:不能早點,孩子們都睡了。每每這時,父親總是一邊跟母親搭話,一邊一件一件卸下車子上的東西,嘴裏還唸叨着:這是發的大米、這是油、這是給孩子們買的吃的等等之類的。

父親實在太辛苦了!但在我的記憶裏從來沒有抱怨過。如今我們姊妹幾個都長大了,父親也退休了,弟弟妹妹們一個一個都出息了,按理説父親應該歇息了,可是他仍然閒不住,家裏的幾畝地讓別人承包,父親説什麼也不同意,他説農民不能丟了土地。腰彎了,背馱了,頭髮也漸漸花白了,這就是我的老父親。辛苦一輩子!樸素一輩子!為了兒女操心一輩子!

養花讀後感 篇13

讀《百年孤獨》這本書的想法,多半源於它的名聲:大家都在討論、前輩都在推薦。在一次整理圖書時,炳睿把這本書給我,於是看了起來。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我眼中的男性人物: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在青年時富有幹勁、領導力,帶領一羣年輕人披荊斬棘來到馬孔多,規劃街道、發展經濟……但在吉普賽人來了以後,對他眼中的科學沉迷到走火入魔 ,一心想找到鍊金術,從而與世界漸行漸遠,不久走入孤獨陰霾,最終瘋癲而終。他的兒子奧雷里亞諾上校,年輕時滿腔熱血鬧革命,愈敗愈戰、愈戰愈勇……直到戰爭僵持至中年,他在戰爭中迷失自己,感覺不到戰爭的意 義與自己的初衷,感覺自己為了自己的夢想,變成自己夢想反對的人,於是選擇開槍自殺,但是奇蹟般活下來了,卻深陷孤獨,最後避世。何塞·阿爾卡蒂奧本來對科學有着很大興趣,但是敵不過自己的慾望,之後離家出走 ,回家之後,不顧家人反對,與麗貝卡結婚,最重被槍殺身亡。他的兒子阿爾卡蒂奧在戰爭中被權力所迷失,成為馬孔多最殘暴的統治者,最終被槍斃。阿爾卡蒂奧的兄弟奧雷里亞諾·何塞繼承了伯父孤僻的性格,到愛上自 己姑媽—阿瑪蘭妲,不被允許後參軍,亂死軍中。最後提一下第五代何塞·阿爾卡蒂奧,掂量家族不曾有的財產,編造謊言敷衍母親,不過意外獲得了烏拉蘇爾藏下的金幣一番放縱淫樂只夠被竊取金幣的人殺死。

其次簡介下非常具有特點的幾名女性。首先是家族第一輩烏拉蘇爾,一個而富有無活力、幹勁的女人,她通過買糖果小動物掙錢,從而使整個家族由足夠多的經濟來源。並且個性、明辨是非,在阿爾卡蒂奧殘暴統治馬孔 多時,出面教訓他。敢於鬥爭,在奧裏雷亞諾上校被囚禁在馬孔多時,表現出來屈服的精神。她的孤獨體現在晚年時不被人注意,但是有倔強地企圖融入遺忘她的子孫世界,在見證家族由盛至衰後死去,她是這篇小説的核心 、最謳歌讚頌的人物,她勤勞勇敢、善良、富有熱情,又堅貞不屈,是布恩迪亞家族以及整篇小説的頂樑柱。再次是家族最後的女性,阿瑪蘭旦·烏拉蘇爾,充滿活力、富有幹勁的她從布魯塞爾回來之後,看見家族荒廢,準 備重新整理家業,但在丈夫走後,抵不過孤獨的她和侄子尋歡作樂,在生下家族最後的子嗣後,大出血而死。

縱觀整個家族,都跟孤獨做過鬥爭,卻沒有一個人戰勝過孤獨。同時,每個人孤獨的來源時不同的。男性這邊,阿爾卡蒂奧類型向外,但是輸給了自己的慾望。奧雷里亞諾型沉穩,獻身政治,但戰勝不了當局而不入孤獨 。女性這邊富有活力的烏拉蘇爾型抵不過外界沉重氛圍帶來的孤獨。蕾梅黛絲型開朗陽光,但是都沒有改變現實而逝世。最終,歷經滄桑的布恩迪亞家族從馬孔多消失。

《百年孤獨》寫出每一種人的孤獨,卻從不讓任何一個人走出這種孤獨。最後的賦有家族所有優點的人在出生時也被螞蟻吃掉,不得不説這是一篇充斥悲傷氣氛的小説。但它有很多非常陽光的場景,何塞·阿爾卡蒂奧· 布恩迪亞青年時開創馬孔多,在一個下午給孩子們上物理課、另一個下午帶孩子們摸冰塊。烏拉蘇爾在修建家族大宅時的充滿無盡的活力,小蕾梅黛絲婚禮上,大方的舉止。奧雷里亞諾上校跟岳父玩多米諾骨牌……這都是很 温馨,美到令人窒息的畫面,可是隻能用一個詞銜接下一句:好景不長。那又是什麼樣的沉淪才可以使這羣人墮入那樣的孤獨?

總的來説,外向的男人戰勝不了內心的慾望而孤獨,內向的男人屈服外界的強大而孤僻。活力四射的女人經不起世界孤獨的氛圍,藏事於心的女人最能被內心藏匿。作者寫出了不同人孤獨,又很公平給出他們不同的陽光 。阿爾卡蒂奧富有力量、勇氣拿起獵槍抵抗。奧雷里亞諾深沉、執着不被世事矇蔽。烏拉蘇爾勤勞,有活力,熱情、有愛心。阿瑪蘭旦關愛子孫。蕾梅黛絲擁有脱俗陽光。可作者很不公平的把孤獨作為他們的結局,但讀書還 是會很公平的認為作者不公平。

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十分推崇西班牙小説家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他認為當我們有一天面見上帝,上帝問我們有什麼作為,我們便可以將此書呈給上帝了。借用陀氏的話,當有一天我們見上帝,上帝問我們的想象力在哪兒的時候,我們便可以把這本書拿出來,並説,這就是我們想象力的全部了。

喜歡這本書,在一個家族看到所有的人和所有的結局,重讀,待續…

養花讀後感 篇14

學校開展了讀書活動,給我們推薦了一些書來讀,其實,我是個愛讀書的人。我愛讀的書也很多。只是一向對專業類的的書籍不大感興趣,因為説教味太濃,讀起來總覺得有些累。當我看到《不跪着教書》這本書時,它的題目吸引了我,這“跪着”的含義是什麼?誰在跪着教書?為什麼跪着?在我從教的這些日子中有沒有“跪着”?拿起書來仔細打量,原來書名旁邊還有用小字寫的一段話:“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確有過放棄的念頭,然而一想到中國人有千百年下跪的歷史,想到文革給中國人帶來的恥辱,想到下一代人還可能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下跪,就覺得我們中國首先得有鐵骨教師,教育的辭典中才能有‘鑄造’這樣的詞條。”反覆將這段話讀了幾遍,每讀一遍,心情就覺得愈沉重。懷着複雜的心情,我翻開了這本書。

原來,作者吳非是一位特級教師,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任教於南京師大附中。本書收錄的是他近年有關教育問題的隨筆雜感,有對教育問題的思考,有教學隨想,有和同行或學生的對話。沒想到,開篇第一則隨筆——《永不凋謝的玫瑰》就深深地打動了我。這篇文章講的是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他記下了這樣一則真事。校園的花房裏開出了一朵碩大的玫瑰花,全校師生都非常驚訝,每天都有許多同學來看。這天早晨,蘇霍姆林斯基在校園裏散步,看到幼兒園的一個4歲小孩在花房裏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從容地往外走。他很想知道這個女孩為什麼摘花,他彎下腰,親切地問:“孩子,你摘這朵花是送給誰的?能告訴我嗎?”小女孩害羞地説:“奶奶病很重,我告訴她學校裏有這樣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點不信,我現在摘下來給她看,看過我就把花送回來。”聽了孩子的天真的回答,蘇霍姆林斯基的心顫動了,她攙着小女孩,在花房裏又摘下了兩朵大玫瑰花,對孩子説:“這一朵是獎給你的,你是一個懂得愛的孩子;這一朵是送給媽媽的,感謝她養育了你這樣的好孩子。”

這個故事長久地感動着我,並深深地啟迪了我。假如是我,會怎麼做呢?我想,我肯定會對孩子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而憂心忡忡,首先可能會沒收了她的花,當然更不會再去摘花給她;然後就會苦口婆心地對小女孩進行一番傳統的道德教育,教育小女孩從小要愛護花草,因為它們是我們人類的朋友,不要損害公物云云。可這不是對美好性靈的戕害嗎?我為自己有這些所謂高尚的正義的想法感到羞恥!在自己十幾年的教學生涯中,難道就沒有真的這樣去做過嗎?難道只有那麼一兩次嗎?這是不是下跪了,是向誰下跪了?一個個小故事慢慢讀下去,可以説每一個故事都能打動我,都能觸動我心中某一個柔軟的地方,讓我或感動,或同情,或憤怒……特別是作者對目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腐敗、墮落以及種種不人道所表達出的那種憤怒,讓我感同身受。作者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對祖國教育現狀的擔憂、以及對理想教育的嚮往和追求,不能不使我對他產生深深的敬意。

懷着對吳老師的敬意,我認真讀完了這本書。對於本書封面上的那段話,我不敢説完全理解了,但可以説有點理解了。我覺得用“語重心長”、“發自肺腑”或者説別的什麼詞都不能表達出作者在寫這段話時的心情。回過頭來再讀這段話,我讀到了一個字——愛。

吳非 老師提出的兩個主要觀點是:多讀書,多思考。“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是針對學生,更是針對教師自身。吳老師説,“一位教師,只有不斷地進德修業,把自己的工作和學生的成長結合起來,讓自己成為學生的表率,才能得到學生的敬重,才能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人。”“要讓學生出色,教師必須出色;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當多讀書,自覺地多讀書。”“學生超越教師,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師太容易被超越,我看真不是什麼幸事。”“我很平凡,但是我們的學生需要最出色的教師,需要偉大的老師。”

作為一個教師,怎樣才算沒有跪着教書。我的體會是:首先,教師應該有自己的思想,應該有獨立思考的精神。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精神,他的學生就很難有獨立思考的意識。比如,面對一本教參,他不敢説“不”;面對外行領導的錯誤指責,他立刻匍匐在地,這樣怎麼能去“立人”呢?如果教師是跪着的,那他學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其次,教師要有自己的教學風格。風格延續着教師的教學生命,因為它可能長久地影響學生對學科的興趣。吳老師認為,一個老師如果能通過課堂讓學生喜歡我們的學科,那他就是成功者。我覺得這句話説得很有道理。第三,教師要有人格。特別是在平常與學生家長接觸時,應該理智地保持適當的距離,也不要討好權貴的子女,媚態百出,更不要在學生和家長面前隨意釋放你的粗鄙。第四,教師要有愛與敬重的閲讀。不僅如此,作為一名教師還有責任和義務引導你的學生熱愛閲讀。一本好書往往就是一粒善良的種子,一粒誠信的種子,一粒愛的種子,一粒正直的種子,這些種子適時地播撒在孩子的心田,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養感知,潛移默化,人的心靈就會變得充實,高貴,美麗,他就有可能始終站立着,像一個人一樣的活着……

我不得不承認,吳老師所追求和嚮往的“不跪着教書”是一種理想的教育,是一種高尚的教育,也是我們的民族和時代需要的教育。而現實卻往往令人失望。懸在每個教師頭頂那許多大大小小、長長短短的指揮棒,豈能容你做得了半點主,你能不下跪嗎?反思自己十幾年的教學生涯,很慚愧,我不敢説我沒有過跪着教書的歷史。我也不知道有幾位同仁能夠理直氣壯地説:“我從未有過跪着的歷史!”

《不跪着教書》對廣大教師來説無疑是一劑補鈣的良藥。我以為這本書也很適合關心教育事業的人士閲讀。老實説,吳非老師的想法有太多不合時宜的地方,跟蘇東坡一樣,這個優秀教師也是一肚子不合時宜,比如絕不接受學生家長請吃飯,在今天,99%的老師做不到。但我還是要説,我敬佩吳非老師,這樣的人在教育界立住了,是一個奇蹟。有這樣的人,中國的教育才讓我看到了希望。

我想我能夠這樣來理解這些話的涵義: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有責任提高自己的修養,傳授知識,促進學生的思想交流,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堅韌他們的骨氣,提高大家的民族氣概。

吳非 老師説:“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不管以後課堂模式如何,老師還是要在課堂上與孩子們説話的;無論如何,別讓孩子們看不起你。”説得多麼樸實、多麼中肯呀。他是期望年輕一代的教師“能注意知識的積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條件有限,那也要有點自我提高意識,哪怕讀點閒書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讀書不多,聽聽別人説讀書也行”。 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中國人曾經有着千百年給封建權貴下跪的歷史,深受封建思想毒害,逆來順受,從骨子裏向外透着奴性。封建主義早已滅亡,可它給中國人帶來的精神毒害還不可能説消失就消失。還有人可能還在以各種各樣的形式跪着生活。為了不使我們的下一代繼續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下跪,我們教育工作者就要向吳非老師所説的,得要站直了教書,得要有鐵骨!

我們學校每學期都舉行“書香飄滿校園”讀書活動,這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大大激發了廣大師生的讀書熱情。每年推薦的“教師必讀書目”,對教師的讀書是一種很具體、很有效的指導。假如,我們的教師都有一些值得一讀的好書;假如,我們的教師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和精力,為豐富自己而不斷地讀書;假如,我們的教師能夠把讀書作為提高生命質量的途徑;假如,我們的教師能夠邊讀書,邊研究思考,那麼,我們的教師生活就充實了,精神就豐滿了,心靈就淨化了,教育就有智慧了,生命就有價值了,人生就有意義了。

讀書,思考,實踐,再讀書,再思考,再實踐,這是一個循環往復的規律,是做一件有價值的事情所必須經歷的過程。我將在今後的教育工作中堅持遵循這一規律,一路前行。

養花讀後感 篇15

在暴風雨的天氣裏,我們都會乖乖待在家中,等待天氣變晴。但是在一個狂風暴雨的夜晚,卻有一個小小的身影在閃爍。

那一夜,狂風怒吼着,彷彿要將大地席捲一空;暴雨傾瀉,似皮鞭無情地抽打城鎮。街道上除了冒着狂風暴雨去上夜大學的作者的朋友外,一個人也沒有。可是從學生到老師,除了她無一人去上課。就在她失落委屈之時,一位人生閲歷豐富的老人鼓勵並給予她支持。這不經意的幫助,讓作者的朋友得到了啟示,直至有了現在的成功。

暴雨,一種比較常見的自然現象,現在它卻成了一個篩子。我深知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只有獨樹一帆的優秀人格才能為你在風雨中撐起永不衰敗的雨傘,才能讓你立足於社會。

寒假中,我和媽媽隨團去遊華東五省。在登閲江樓時,有坐電梯和徒步爬兩條路。一開始,大家興致勃勃地選擇了徒步爬。山路並不陡也不崎嶇,只是特別長。一階台階接一階,一段枱面接一面。不一會就有人退卻了,他們開始向下走準備搭乘電梯。結果團中只有 6 個人成功徒步登頂。雖然那些乘電梯的團員也能和我們同走一個路線去參觀山上的閲江樓及風景。但是我卻明白展現在我們眼前的除風景還有爬山時的趣事和積累的經驗。

長長的山路就像一個篩子,它和暴雨一樣留下了毅力、耐力最強的人。可是並不是每座高峯都有直達的電梯,就像我們的人生路不是總會有捷徑的。要想在社會上立足,通過那嚴酷的“篩選”就必須成為堅強不怕苦的人。只有這樣才能永遠待在“篩子”的上面,不被拋下。

養花讀後感 篇16

多元智能教育理論是美國哈佛大學著名教育學家加德納提出的,將人的智能分為八個方面,即語言智能、音樂智能、邏輯數學智能、空間智能、肢體動覺智能、內省智能、人際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

多元智能理論引入且運用到我們的教育中是有很大好處的。首先,它能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不要用一個標準要求學生,而是要看到每個學生都有發展的潛能。第二是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發現他們的不同的智能強項,並充分發揮出來。第三是對學生採用多元評價的方法,激發學生髮展的積極因素。最後的目的是讓每一個學生將來都能成才

多元智能理論所倡導的尊重個體差異、尊重每一個體發展的思想,與這次新課程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為我們挑戰傳統、形成新的有時代特色的課程設計思路提供了有意義的借鑑,它啟發我們的教師“為多元智能而教”、“通過多元智能來教”。前者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被看作是我們對教育目的的新思考,後者則可看作是我們在教育方法上的新追求。“為多元智能而教”要求我們在進行學校課程設計時,擯棄原來只圍繞語文和數理化而設計的慣有思路,而充分認識到不同學生的不同智力特點,對學生的多種智力一視同仁,強調使每一個學生的智力強項得到充分發展,並從每一個學生的智力強項出發,促進學生其他各種智力的發展。“通過多元智能而教”要求我們的課程在努力使不同智力都得到發展的同時,通過調動不同智力活動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不同作用,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理解多元智能理論,理解這一理論指導下形成的“學生觀”和“教育觀”和“評價觀”,將有助於教師理解並積極地實踐新課程。

早在春秋時期,孔老先生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見解。多元智能的本質其實就是因材施教。材,就是是學生。的確如此,人的智能方式不一,人的智慧鑰匙就存放在不同的地方,就看我們的老師、家長能不能幫孩子找到那把通向成功的鑰匙!

對每一位老師來説,只有在全面瞭解學生智能特點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教育和指導,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世界,都有各自解讀世界的視角和語言。敢於讓孩子根據自己的視角看事物,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事物,就是老師發掘孩子自信的前提。老師要善於發現孩子的智能強項,也要引導孩子形成正確認識自我的意識和能力,使孩子充滿自信地實現個性發展。中國有句俗語:人各有所長。放眼四顧,我們常常看到生活中有人工於運算,有人精於言談,有人長於舞蹈,有人專擅繪畫……多元智能的研究者加德納曾經幽默地建議,判斷孩子最發達智能的一個好辦法是觀察他們在課堂上的“不規矩表現”:語言智能發達的孩子老愛説話;空間智能發達的孩子愛塗塗畫畫,發呆冥想;人際交往智能發達的孩子善於與人交往;肢體運動發達的孩子愛做小動作。這些課堂上特殊而不規矩的表現其實是一種信號,是學生在向教師表示他們具有這些特長,希望被老師認可並接受。加德納的理論給我們的啟示是:教師在教學中如能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智能潛質,依據多元智能理論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方法,就能真正地立足於學生實際,做到因材施教。

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無疑給第一線的老師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師的觀念要變化,樹立起正確的學生觀,給學生以充分的尊重;更為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建構起新型課堂環境;對現有教材進行重新定位,充分發揮其更為積極的作用;要用全新的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學生,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因此,作為21世紀的老師應該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這些説起來容易,做起來也是有一定的難度,畢竟學生生活在一個大環境中,接觸的不僅是老師,更多的是受到家庭的影響,他們一出生,父母就是他們的啟蒙老師,要更好的發掘他們的潛能,是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環境,多一點關心,多一份關愛。相信每個孩子都是最棒的!

針對以上的內容,我們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應儘量的調動學生的多種智能協調發展,彰顯教育改革的理念。

養花讀後感 篇17

讀完《夸父追日》以後,我認為夸父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文中夸父曾經想過,每天夜裏,太陽跑到哪裏去了呢?他不喜歡黑暗,喜歡光明。所以夸父他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光明。

為了實現他的夢想,夸父拿起手杖去追趕太陽,追啊,追啊,跨過了黃河、渭河,並且口渴得還把河裏的水都喝光了,但是夸父沒有停下來休息,又飛快的朝北方的大澤跑去,他跑跑啊跑,一直朝着太陽的方向跑去,可惜的是,他還沒到虞淵,就轟然倒下了。他雖然沒有成功地實現他的夢想,但是他的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

如果沒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我就不能堅持地學習書法,那是我從國小二年級開始學習書法的,有的是楷體,不管颳風下雨每個星期日都去學習書法,直到現在。

夸父的那種鍥而不捨,堅持不懈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以後我們幹任何事情要像夸父一樣有堅持到底的決心,千萬不要半途而廢呀!

養花讀後感 篇18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作者有很多用詞都不是很明白。也許是由於宗教信仰的緣故吧!對於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我的瞭解並不多。所以看起來有些困難。

書中將的是男孩聖地亞哥,一個單純的牧羊少年,追尋自己天命的過程。

每個人都有實現夢想的權利,相應的,在追尋夢想的過程中比的要付出前所未有的勇氣。要勇於接受一切的考驗。在這個過程中或許會失去很多的東西,例如金錢,心愛的人等等。但很多事情有舍才有得,如果你不願放棄現有一切,那麼你就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書中男孩是為了一個連續兩次出現的夢,而不遠萬里,歷盡艱難的來到遙遠而陌生的金字塔,來尋求鉅額財寶。但當他歷盡一切終於來到金字塔下的時候,天命卻告訴他,他付出所有所追求的財寶就在他發夢的那個梧桐樹下。兜兜轉轉似乎又回到原點,但如諾他沒有來到金字塔,他就永遠也不會知道這個寶藏的藏身之所。

或許生活就是這樣的奇妙!它總是愛跟你開玩笑,但它又教會你很多事。

男孩所追尋的天命並不僅僅是物質的財富,更多的應該是這個奇妙的旅程!在這給過程中,羊羣,老撒冷王,煉金術士以及浩瀚無垠、變幻莫測的沙漠教會了他許許多多作為牧羊人一輩子都不可能知道的知識。男孩將這些知識運用的恰倒好處,從何也改變了他的一生,他不再是一個普通的牧羊人,而是一個用於追尋夢想,併為此不懈努力,並取得勝利的讓人仰望的人。

對於浩瀚宇宙而言,任何人都不過是渺小的存在。但這並不影響着人們追尋夢想,實現人生價值!我相信任何人都應為此不懈努力!

養花讀後感 篇19

我感覺羊媽媽非常善良,因為羊媽媽臨走之前還告訴自己的孩子們:狼來了,不要給狼開門。羊媽媽愛護她的孩子。羊媽媽有警惕性。羊媽媽把狼肚子剪開,把孩子救出來。

小羊聽媽媽的話,愛媽媽。由於太小,被狼騸吃了六隻小羊,最小的羊愛她的哥哥姐姐,最小的羊和她的媽媽救出了哥哥姐姐。

大灰狼狡猾,騙吃了六隻小山羊。做人要誠實,別欺騙人

養花讀後感 篇20

簡愛這部書我在四年級的暑假就看過一遍,當時因為剛上完關於夏洛蒂。勃朗特的一篇文章,所以為了表現我很好學,就在暑假迫不及待的買來看。這本書的語言很通俗,但我當時仍沒能看太懂,我指的當然是這部書的主旨,立意,情感什麼的,再加上我根本就不瞭解這部書創作的背景,所以看完後沒加思索就放下了,只能算是講內容知道了個大概。

這個暑假,一方面是下學期要上有關這部書的課程,另一方面是基於老師的要求,我就又翻箱倒櫃,將沉睡了幾年的簡愛重新翻出來閲讀與品味。這次,我吸取了教訓,先上網將夏洛蒂寫這部書的意圖與創作背景瀏覽了一遍,心裏大概有個數後再正式開始閲讀文章。我不記得四年級讀完後的感覺了,只記得昨天全部讀完書後才知道這部書寫的有多麼深刻。首先,夏洛蒂生活在十九世紀的英國,那是歐洲文學的盛世時期,也是一個多事之秋,英國國內的階級矛盾不斷激化,爆發了歷史上著名的憲章運動,民主意識開始萌芽。但歐洲專制主義更加瘋狂的反撲,民主改革和工人運動處於高壓專制之下。在這樣一個混亂的政治背景下,夏洛蒂創作出了簡愛,這部被後人稱之為她自己詩意的生平寫照,具有自傳色彩的作品。內容上,這部書生動地再現了一個從小是孤兒的英國女子怎樣從小在舅母家與孤兒院飽受肉體與精神上的折磨,又是怎樣經過了一系列坎坷的經歷,獲得了自尊而又幸福的愛情的。書中的簡,她雖然從小飽受折磨與痛苦,但她自尊自強,不為自己是個窮人而向一些上流社會的所謂的富人低頭,她不在乎別人怎樣看待她,評價她,她只做最真實的自己,她不奢求富裕,她願意通過自己的雙手來換來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正是她這種不卑不亢,不想窮苦生活低頭,樂觀積極的態度感染了擁有智慧與財富的桑菲爾德莊園主人羅切斯特,他曾百般試探簡的心思,但都被簡一貫倔強正直的的作風所折服,他們終於相愛了,雖然中間經歷了一系列坎坷的情感考驗,但他們終於還是走到了一起。

羅切斯特比簡大將近二十歲,幾乎到了可以做他父親的年齡,但這並不妨礙他們的情義,興趣相投,他們之間的愛情是純粹純真的,與環境的困窘抑或寬裕,生命的坎坷抑或順利,地位的高低,財富的多少,通通無關,這種簡簡單單的愛情,拋開了一切物質的雜念,是心靈的彼此相吸,是靈魂的交相輝映,是令人羨慕的,真正幸福的愛情。

養花讀後感 篇21

汪曾祺老先生的作品我讀得不多,記得在20__年吧,我在自學中山大學的漢語言文學課程中,第一次讀到《受戒》一文,一口氣我接連讀了三遍,感覺只有兩個字:純美!

文章講述的是一個小和尚——明海和一個和尚廟——荸薺庵的零碎瑣事,信手拈來,不事雕琢,平常之極。整篇文章沒有深奧的人生哲理;沒有轟轟烈烈、可歌可泣的事件;沒有高大光輝的人物形象,卻處處充滿濃濃的鄉土氣息和人情味。清新雋永、悠遠綿長!

和尚出家不是因為貧窮、走投無路才遁入空門,當和尚也要有關係、要有必須的門檻:“當和尚也不容易,一要面如朗月,二要聲如鐘磬,三要聰明記性好。還要認得字讀過書”,當和尚還能夠賺錢,經營產業、娶老婆……。説白了當和尚其實就是一種職業,而且是好職業!

沒有僧人的苦行修持,沒有出家人的清心寡慾,“他們吃肉不瞞人。年下也殺豬,殺豬就在大殿上”,“三師 父仁渡一刀子下去,鮮紅的豬血就帶着很多沫子噴出來”,“能夠收租、放債”,“能夠賭錢、能夠有相好的,而且不止一個”,“不興做什麼早課、晚課,這三聲磬就全都代替了。然後,挑水,餵豬”。乍一看來有點離經叛道,有違清規,卻是世俗人情,人間煙火,飲食男女。和尚們過的是一種慵懶閒適的生活,與世無爭,率性隨意,自給自足,不是世俗人家,勝似世俗人家!

“捆豬的時候,豬也是沒命地叫。跟在家人不一樣的,是多一道儀式,要給即將升 天的豬念一道“往生咒”,並且總是老師叔念,神情很莊重:“……一切胎生、卵生、息生,來從虛空來,還歸虛空去往生再世,皆當歡喜。南無阿彌陀佛!”令人忍俊不禁之餘笑話和尚的迂腐!受戒燒戒疤太疼,山東和尚罵人了:“俺日你奶奶的,俺不燒了!”活脱脱的村野俗夫!這是真的嗎?我想就應是真的,起碼是存在這種生活方式的!和尚也是人啊。

小和尚明子英俊聰明,好學多才,又純樸老實。“得了半套《芥子園》,照着描,畫得跟活的一樣”。而小英子則是一個美麗、伶俐、敢愛敢恨的農村小姑娘,“一天嘰嘰喳喳地不停,像個喜鵲”。不像情感小説中的男女主角,從頭到尾愛得死去活來。故事中男女主角,對世事懵懂,卻不無知!明子與小英子談不上是戀人,最多是青梅竹馬的鄰居,孩童的純真、兩小無猜的玩伴,又藴含着絲絲青春萌動的情愫,寫小英子喜歡明子,“小英子愛採荸薺,拉了明子一齊去,老是故意用自我的光腳去踩明子的腳。”而明子呢,“看着她的腳印,傻了,他覺得心裏癢癢的,這一串美麗的腳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亂了。”一種樸素純真、如詩如畫的情感躍然紙上,令人有種“似曾相識”的感歎!對於明子的受戒,善因寺要選他當沙彌尾,小英子怕失去心上人,毅然決然的要明子“不要當方丈”,“也不要當沙彌尾”,勇敢地表白説,“我給你當老婆,你要不要?”故事在真情流露中到達了文章的高 潮。

我不明白這種情狀是不是汪老心目中的世外桃源,小説中沒有如詩如畫的情景描繪,沒有千迴百轉的情感糾葛,更多的是人物細膩的語言、動作描述,但是我能夠強烈地感受到一種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同時又充滿温馨寧靜、樂天安命的生活境界。文章的末尾汪老寫道“一九八〇年八月十二日,寫四十三年前的一個夢”。更感受到作者在那種戰爭動盪時代對完美生活的理解和追求,對人性真善美的深刻感觸。正如作者自我是這樣説的,“我寫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人性是任何時候都需要的。”

噢!原先文字是能夠這樣純美的!

養花讀後感 篇22

在寒假期間,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名叫《雙面獵犬。的優秀圖書,因為我非常的愛看書,所以我對它愛不釋手,每天都在津津有味的看着。

我用了一星期的時間看完了它,這本書的作者是中國有名作家沈石溪。這本書的內容是:洛嘎(一條好獵狗)和一條母豺,生了一隻有豺性也有狗性的白眉兒,後來她們兩個都死了,留下了白眉兒。白眉兒度過了一個悲慘的童年。後來,它也有過一段輝煌的獵狗生涯。

這本書的主角是白眉兒,白眉兒在這本書裏有很多堅強的章節和片段,那麼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吧!我講的是第十章,洗清冤屈,它主要講的是:巫娘認為是白眉兒偷了自己家的雞,可是白眉兒沒有偷雞,白眉兒為了洗清冤屈,自己出去抓偷雞賊,這幾天白眉兒又冷又餓,終於捉到了偷雞賊——兩隻狐狸,洗清了自己的冤屈,改變了人們對它的看法。

我很喜歡白眉兒,也要做白眉兒,因為白眉兒聰明、機靈、勇敢、堅強。我非常欣賞白眉兒的堅強,第十一章,輝煌的獵狗生涯,別的獵狗都怕被猞猁打死,唯有白眉兒不怕,繼續緊追不捨的跑着,最後不惜以生命為代價,咬掉了猞猁的尾巴,被猞猁的爪子抓了一下,流了血,猞猁後來被獵人們打死了。可我卻不如白眉兒,因為我很膽小,所以晚上我很怕黑,有一天晚上,我上廁所方便,因為我很怕黑,所以讓家裏的燈全打開了,家裏的人被光刺的睡不着,從屋子裏出來,都説我太膽小了。

我非常喜歡看這本書,白眉兒教了我要聰明、要勇敢、要堅強。

養花讀後感 篇23

學校推薦我們在寒假裏讀《不一樣的卡梅拉》系列故事。媽媽在我上幼兒園的時候就給我買了這套書,我讀過很多遍。假期裏,我重新回味那些有趣的故事,又有了不一樣的感受,特別是從卡梅利多身上學到了很多。

卡梅利多是一隻很可愛的粉紅色小公雞。他和他的媽媽卡梅拉一樣與眾不同,敢於幻想。他不像別的小雞那樣老老實實地吃飯睡覺,總是仰望着美麗的星空,幻想能擁有一顆星星。他把一隻不太新鮮的海星當作墜落的流星,歡天喜地地抱給鸕鶿佩羅看,卻被大家無情地嘲笑。這時候的卡梅利多是那樣傷心,但他並沒有放棄夢想。

他在好朋友小白羊貝里奧的幫助下找到了天文學家伽利略先生,通過望遠鏡看到了許多星星,而且和一隻綠色的長牙齒的外星小雞塞勒斯特成了朋友,用海星和塞勒斯特交換了一塊金星的碎片,卡梅利多終於夢想成真了。

除了羨慕,我也知道了要實現夢想,一定要堅持不懈去努力,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我現在的願望是登上世界峯,因為我喜歡“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夢想的實現是很不容易的,我要和卡梅利多一樣不怕困難和嘲笑,在哪裏跌倒就在哪裏爬起來,最終我一定會摘下夜空中那顆最亮的“星星”。

我喜歡卡梅利多,還因為他非常愛自己的妹妹卡門。卡梅利多一開始想要個能夠陪他一起玩的弟弟。善良聰明的佩羅把蛋藏在他的木桶裏,每天晚上,卡梅利多都要悄悄離開雞舍去看“小弟弟”,還親手準備了一根非常漂亮的木棍送給“小弟弟”。

當刺蝟偷走蛋時,卡梅利多憤怒地追了上去。雖然破殼而出的是一個小妹妹,可他仍很高興。妹妹用木棍敲了他的腦袋,他沒有生氣地兇她;妹妹餓了,他就帶妹妹去找好吃的;他發現偷妹妹的小偷,舉起棍子就要打;他誇讚妹妹聰明、勇敢;他和妹妹形影不離,一起做好多遊戲;他還給妹妹一遍一遍地唱歌……我要是卡梅利多的妹妹該多幸福呀!

我也有一個可愛的妹妹叫小蘋果,我像卡梅利多愛自己的妹妹一樣愛她。蘋果出生的時候,我用攢下的零花錢給她買了一個大大的洋娃娃。現在她一歲多了,十分可愛機靈。放學回家我總輕輕地走進門,生怕吵到妹妹睡覺,如果她醒着,我就跟她先玩一會兒再寫作業。每天晚上,我都要陪妹妹玩,妹妹笑起來太可愛了,我忍不住要親她。

妹妹渴了,我幫她倒點熱水喂她喝。有好吃的,我總會分給她。妹妹哭了,我就使勁逗她笑,唱歌、彈琵琶給她聽。我會給妹妹換尿不濕,餵奶粉,吃魚肝油,做藍莓醬。天氣好的時候,我推她到小區裏玩。現在妹妹有點會走了,我可以牽她的手去散步。

卡梅利多還是一隻非常勇敢的小雞。《我能打敗怪獸》這個故事中,卡梅利多、卡門和貝里奧為了救大家,一起去對付可怕的雞頭蛇怪。當皮迪克、卡梅拉和卡門還有他的姨媽都被怪物變成冰雕的時候,卡梅利多沒有害怕退縮,而是信心滿滿地拿出了外星小綠雞送給他的眼睛,毫不慌張地站在台階上等待怪獸出現。最後,雞頭蛇怪被這隻勇敢的小雞打敗了,消失得無影無蹤,卡梅利多成了英雄。我真佩服他,如果是我肯定嚇得要命,更不會想怎麼去對付怪獸了。平時,我比較膽小,數學課上不太敢舉手,因為怕説錯答案。有些事情明明心裏覺得自己可以,但是就是缺乏嘗試的勇氣。我要向卡梅利多好好學習,在新學期裏一定要有進步。

我喜歡《不一樣的卡梅拉》,我愛卡梅利多。

標籤: 讀後感 養花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8zq7en.html
專題